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医学师德总结

医学师德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18 07:27: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医学师德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医学师德总结

篇(1)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师;医德;师德

1医德与师德规范的融合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如今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病痛的消除,更需要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如果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的言语、情绪和态度与医德规范不符不仅会诱发患者医源性疾病,也会因此产生不必要的医患冲突。因此作为医学临床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精湛的医术,而且要有为医学事业献身、解除人类病痛的高尚医德,能够严于律己、奉献爱心,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医学生,使医德在医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成为他们内心最重要的标尺。

1.1医德师德对医学教师的双重制约

医学临床教师作为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的培养者,要受医德要求与师德要求的双重制约。作为高校教师的两大基本素质,专业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素质决定着教师的“师能师技”。但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医学临床教师,恪守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是最为根本的“师德”的基础,是临床教师的职业人格、专业知识和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师德”直接影响到对医学生的培养质量,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且还反应了学校的精神风貌与人文底蕴。高等医学院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优秀医学人才的重任,只有培养出具有良好医德,医术精湛、能奉献爱心的医生学生,才能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具有的良好品格魅力营造良好的医疗氛围,从而减少医疗矛盾,形成医生与患者间的良性互动。作为长期工作在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临床医生要到医学院校任教,需要在临床医生和高校教师之间不断切换身份,而在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的学习过程中,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首要标准就是师德意识的建立,因此,这也成为医德与师德融合的一个良好契机。医学临床教师自身爱岗敬业的作风和严谨求实的学风,临床医生对病患的关爱和对不良风气的抵制都是“师德”与“医德”融合的反映。此外,高校医学临床教师或任教医师在带领医学生熟悉医学临床操作和治疗时,在教学查房、案例分析、临床技能培训等教学环节中医生和教师的双重职业身份有机的获得了统一。因此,不论是职业身份的切换,还是统一都表明临床教师在教学与临床实践中医德规范和师德规范上的相辅相成与融合。合格的高校医学临床教师将医德规范内化为职业道德,对丰富和完善师德教育、推动和实现医学教育现代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1.2教育教学是教师的基本任务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有: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医学专业教师不仅要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教学活动、备课、辅导学生等活动中,还时刻不能忘记作为教学载体的患者的权利和义务,始终把伦理学摆在第一位。一定要沉下心来,要耐得住寂寞、禁得起诱惑,才能扎实的提高教学水平,为后续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高校教师作为高校教育的主体,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成败。高校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践行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优良的师德师风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首先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遵守高等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德为先,履行教师义务,遵守职业道德;其次要具备相应的业务水平和职业能力,达到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能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与高校的相关制度良好地开展各项教学工作;第三要努力的提高教师自身修养,不断完善个人修为,做到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以高尚的品德感化学生,以深厚的学养教育学生,以独特的人格吸引学生。(2)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上乘的业务水平是立身之本。高校教师的业务水平,体现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正确地传授知识,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作为立志献身教育职业的高校教师群体,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在加强自身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还必须随时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进行调整,在实践中学习和反思,勤于思考,认真总结,用终身学习的态度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与此同时,还应该努力加强对于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教育理论的学习,善于反思和借鉴他人的教学方法,做研究型教师,关注学术前沿与教育改革的相关问题。(3)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基本要求。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从事的是缔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业,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因此高校教师要以身立教,以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其次,要做到严于修身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用豁达的胸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去感化学生;再次,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岗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得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只能以奉献而不是索取的品德去拥有人生、赢得尊重,只有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以自身的人格去感染学生,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驱使下,将培养学生作为自己的天职。

2高校医学临床教师职业道德弱化及其原因

不可否认的是在现阶段浮躁的社会风气与快速的社会发展影响下,多元化的价值观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临床医师尤其是兼任医学教学任务的临床教师,存在诸多困惑。有的临床教师职业理想和精神模糊,对教学工作热情不高,对学生漠不关心;有的医学教师则是忽略了对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特别医德方面的要求,认识不到对于一名教师和临床医生而言“医德”的重要性;更有甚者缺乏政治觉悟和意识,在课堂上出现言行不当的现象。没有将医学教育与医学行业发展联系起来,缺乏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学相关知识的自主动力。此外,“临床教师与社会所产生的复杂的经济关系导致师德伦理关系不协调”[3]。现行的高校评价体系以科研成果为主要评价指标,学科建设成为学校的头等大事,对教师的要求更多的以科研能力为主。加之道德评价标准难以量化,在职称晋升的评价过程中多流于形式,使得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考量在教师绩效考评和职称晋升体系中被弱化了。这也使得身兼教学与临床医生双重身份的医学教师,在教学、临床问诊与科研中疲于奔命,出现精力不足,职业倦怠,对参与教学、课程体系创新改革等积极性不高。更多的注重自身经济与职业上的发展,没有正确认识到医学专业教育的神圣性和崇高性。缺少对医学专业学生的课程和业务指导、关爱与关心。师生关系的淡薄也无法激起医学生对专业的求知和探索欲望,更谈不上培养医学生对待病患的爱心和耐心。

篇(2)

[关键词] 临床专业认证;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基础医学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10(a)-0133-04

Improving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basic medicine young teacher in clinical medicin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as an opportunity

ZHAO Shuang1 WEI Shiping2 DU Meisu2 HUANG Yanfeng1 ZHANG Shengchang3

1.Basic Medical College,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Baise 533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Basic, Xingtai Medical College, Hebei Province, Xingtai 054000, China; 3.Anatomy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Guang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530001, China

[Abstract] Young teachers are the new forces and backbone elements of facultie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earnestly implement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basic medicine young teachers are the highest priority of reaching the aim of running a medical school especially in basic medicine, deepening educational reform and improving education quality. It is also the guarantee for the consolid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medic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aking the clinical medicine accreditation as a good chance, the training work for young teachers should be made more scientific, standard and systematical. Its cultivation contents and forms should be optimized, we must strength the cultivation of young teachers′ moral character and demeanor, improve their teaching level,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and humanistic quality. Learning advanced educational notion, developing intercollegiate exchanges, at the same time, widening the culture method and evaluation mode for young teachers, strengthen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young teachers who teaching basic medicine and the quality of med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Clinical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Young teacher; Comprehensive quality cultivation; Basic medicine

高等医学教育担负着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而基础医学教育教学时期是为医学生学好临床专业课并做好临床实践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非常重要的阶段。只有高度重视医学基础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提高必须依靠教师综合业务能力的提升[1],而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中的新生和中坚力量,因此做好青年教师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是实现医学院校办学目标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得以巩固和发展的保证。

1 基础医学青年教师队伍现况

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青年教师的队伍数量庞大,40岁以下青年教师已至60%以上。近年来高校大规模扩招,学校的教学任务量特别是本科教学任务量随之增多,很多青年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系统地教育教学及授课培训学习,就担任一门甚至几门课程的主讲老师,可是这些青年教师多数毕业于医学类院校,尚未十分掌握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缺少一定教学经验,教学基本功会相对略显弱势[2],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相关课程的授课质量,整体教学业务能力有待提高[3]。同时,加强师德师风、人文素养和科研能力等有针对性的培养培训,对于提升基础医学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尤为重要[4]。

2 优化青年教师培养内容与形式

2.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与培养

医学生们将来要从事医疗行业,为患者服务,作为医护人员就要必备良好的医德医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要始终贯穿于医护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这是成就任何事业的前提。同样作为培养医生的医学院校高校教师,更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争做优秀师德师风的典范。每年国家教育部都要评选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教书育人楷模,这些荣誉获得者多来自基层,其先进事迹无不体现着他们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的热爱,师德高尚,是广大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也正是学校对青年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培养很好的机会。这树立起优秀的师德师风潜移默化中会影响讲台下的医学生,未来的白衣天使,可以为培养医学生将来从事医疗行业树立良好医德打下坚实的榜样基础。

2.2 教学技能培养

针对青年教师多毕业于医学类院校,很少有教育教学实践背景的客观现状,高校负责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和培训的有关部门,需组织广大青年教师进行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前岗位培训,其中应包括基本理论学习,即传统的岗前培训课程研修,如“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法规”等,还应包括结合教师自身从事的学科、专业特点,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技能训练,并多给予青年教师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专家学习交流的机会。刚刚步入教学岗位,由于经验缺乏,教师可能没有过多自己对课程授课技能的深入理解和过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此时只要多听资深教师的授课,哪怕所讲授的知识中所举的事例或病例都只限单纯的模仿,也会使课堂授课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且不会影响专业知识的准确传授,因此,初入课堂教学,不断积累授课经验的前提是虚心学习前辈的授课技艺,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并不断丰富自己的授课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以逐步提高教学业务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5-6]。

在提高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水平工作方面,右江民族医学院教师发展中心经过精心筹划准备,组织开展了2013、2014年度的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培训,包括“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技能”“Sandwich教学、PBL教学等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工作坊活动”“课堂PPT制作与演示效果”“名师指导教学――教学经验交流”“微格教学”等专题讲座,同时观看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组办的全国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奖录像,并参加校内优秀教师“精彩一课”教学观摩等活动。学员们觉得学校此项举措就像及时雨一样,成为了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很有效的途径。讲座中谈到的各种课堂教学技能,如导入技能、提问技能等,教师在实践中可以去慢慢摸索、总结和积累;参加培训的老师还亲身体验了Sandwich教学和微格教学法;在PPT制作讲座中指导老师分析PPT课件制作中常见的一些错误,并提供了许多实用简便的解决方法。这些举措为提高基础医学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无不说明青年教师岗位再学习并贵在坚持的重要性[7]。

2015年右江民族医学院将接受国家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的认证工作,其中认证指标体系中就有对基础医学课程授课及考核评价的原则,即课程计划的设计与实施中教学方法要多样性、数字化,可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模式、团队导向TBL模式、案例教学CMT模式等教学手段[8],以真正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今后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9]。因此,应以这次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契机,从而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普遍改革,如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病案导入,并以病案贯穿于整个授课过程,结合临床知识采用以病案为主线的横跨基础与临床的系统教学等[10-11],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1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有利于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对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13]。

突出以“分子-细胞-器官-系统”为主线,从正常和异常两个方面重组,尽量优化、整合出更有利于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全面系统掌握的一门课程“基础医学”,是根据“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总体实施方案”精神,将原来开设的“人体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生理学”“人体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学科课程进行优化整合而成。针对2013级“卓越医师培养试点班”,探索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提供最核心、最科学的基础医学知识体系,为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临床系列课程作知识铺垫,并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深化基础医学教学改革[14]。因此,这就对基础医学青年教师未来的发展与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着力培养“全科医生”的同时要紧抓基础医学“全科教师”的队伍建设,教师也要重视向以“器官系统为基础”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积极投身专业知识的整合学习中,刻苦钻研。作为民族医学院校的特色学科是民族医药,在民族医学授课方面可鼓励青年教师多利用校园特色中药材药圃资源;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桥梁学科如“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局部解剖学”等学科的授课方面,也可鼓励青年教师向附属医院医师们多请教临床实践问题,这样的基础与临床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将更有利于青年教师业务能力水平的快速提高。

2.3 科研素质培养

高校教育的功能,即教学和科研,作为医学院校的基础医学教师,要具备现代教育理念,教学和科研工作应该齐头并进,“两条腿走路”,才能促进医学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若教学与科研不能很好结合,将导致教学方面传授的知识观点陈旧,如果拥有切身的科研经历和创造经验,才能把知识讲活,并有助于对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要不断拓宽青年教师的知识视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如可以建设基于“学科群”的模式,增强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思维,多给予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和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助力青年教师早日成为“研究型教师”,有利于基础医学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15]。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指标体系中也明确指出提倡将科研活动、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过程,通过科学研究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及科学精神[16-17]。

2.4 人文素质培养

教师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可以使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从而增加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感染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领悟能力[18]。应多鼓励青年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工作或学生社团指导教师,教师与学生要如朋友般真诚地交流,真正做到关心爱护学生,乐观、阳光、充满信心,并于教学进程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并带给学生以正确认识社会、学习和生活的正能量。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于2014年主办了全区第一期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计划培训,这个培训集中了全区所有高校选拔的部分优秀青年教师,分文、理科组,有教学业务技巧的集中学习,有远赴省外著名高校的随堂听课学习,还有网络课程学习和校内导师的指导性学习实践,每个环节都设置得很有意义,这也充分说明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青年教师培养的高度重视,最终培训效果非常显著,学员们也取得了很多教学上的好成绩,其中在集中培训学习环节中有一项令所有学员印象深刻,那就是以集体做户外游戏的方式进行素质拓展训练,游戏中带给学员的是很多的思考,锻炼和培养了大家勇于自我挑战、勇敢面对困难、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因此应鼓励青年教师踊跃参与这类活动,这是可以带到平时工作和生活中的宝贵财富,培养好自身的人文精神也可以成为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一种感召。

3 拓宽青年教师培养方法和考核方式

高校青年教师精力旺盛、思维活跃、视野开阔,青年教师都很希望能够通过培训来促进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故应根据青年教师的性格特征和学习特点,不断拓宽培训及考核方法。多种培训方法灵活运用能营造良好的情境,引导青年教师在培训活动中不断反思、在交流分享中学习、激发青年教师多角度的思索和探究,有助于他们将所学内容在今后的教学科研中灵活地加以运用。青年教师培训工作可以建立目标考核、过程考核等相结合的长效“多元考核机制”,如与青年教师座谈,组织参加授课基本功竞赛、教案设计比赛、学生评课、专家或同行听评课等,使青年教师培训的考核方式更加灵活和科学。同时要充分发挥老教师及各级“教学名师”对青年教师培养的“传、帮、带”作用,可以借鉴兄弟院校教师培养经验,如开展“名师工作坊”等交流活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和提高。

4 小结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和进步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加强基础医学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的培养,对于创办高水平医学院校、培育高质量医学人才有重要的意义。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和新的方法,可以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为契机,多措并举,全面提高医学院校基础医学青年教师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 马秀珍,吴忠道,王斌.基础医学教育中青年教师师资培训的几点体会[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3):78-79,93.

[2] 杜朝东,王沁,付延功.医学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3(2):46-47.

[3] 樊小杰.系统构建提升青年教师教学力的新机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8):758-762.

[4] 韩巍,黎润红.医学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6):839-846.

[5] 何晓瑾,汪悦,周学平.运用PBL模式优化医学专业临床课程教学初探[J].江苏高教,2014,(5):102-103.

[6] 郭林,金刚,刘玉婷.CTTM结合Sandwich教学法在核医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9(2):12-13.

[7] 袁力,张敬军,刘林祥,等.改革传统医学教育模式 提高医学生核心竞争力[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35(1):15-17,107.

[8] 张艳青,孙沛毅.案例教学――医学教育后PBL时代的新选择[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6):1111-1112,1120.

[9] 赵万红,于龙顺,鄢红春,等.适应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的基础医学教育改革探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5):156-158.

[10] 赵爽,蒙山,朱名毅,等.民族医学院校病理生理学教学融合多媒体技术实施CPBL模式探讨[J].重庆医学,2013, 42(18):2172-2174.

[11] 赵爽,张胜昌,蒙山,等.医学热点融入病理生理学教学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4,43(2):235-237.

[12] 殷晓丽,王德炳.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1):10-13.

[13] 刘含登,丁嵩涛,彭惠民,等.改革医学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8):823-825.

[14] 孙维权,李君,廖诗英.地方院校临床医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创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9(2):45-46.

[15] 戴双双,何凤田,连继勤,等.基于学科群模式的基础医学青年教师成才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 26(1):50-51.

[16] 王昌明,覃泱,莫碧文.创新教学团队在地方医学院校中建设思路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7):142-148.

[17] 柯海萍,李伟东,章皓,等.基于专业群构建基础医学平台课程的实践及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8(6):75-76.

篇(3)

【关键词】  临床带教;实习生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医师的重要阶段,是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习的质量要依靠良好的临床带教老师的培养。作为医学生临床工作的启蒙者和指导者,临床带教老师各方面素质直接影响着临床实习质量。现将我在临床带教过程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1 掌握实习生的心理,客观地进行教学指导

因初次进入临床实习,对医疗环境、专业技术等比较陌生,故绝大多数实习生对于诊治患者感到束手无策,难以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担心出差错而感到茫然,同时对带教老师或同伴的评价比较敏感。此时,实习生容易产生自责心理,思想包袱较重。因此,带教老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详细规划实习生在本科室应掌握、熟悉、了解的理论知识、各项操作技术及各项临床检查,耐心、细致地进行临床教学指导,对临床实习生多给予表扬与鼓励,帮助其摆脱心理束缚,使他们尽快适应环境,熟悉各项临床工作,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室工作中来。

2 以身作则,培养实习生高尚的医德医风

临床带教老师应德才兼备,其自身职业道德水准的高低在无形中影响着实习生的职业道德情操。实习阶段是实习生接触临床工作的开端,也是培养医德医风、职业素质的最佳时机,应着重培养实习生建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医疗精神,培养其严谨的工作作风。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模式的转变,传统的医德观念正受到严峻的考验,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但是,崇高的师风师德对于提高医学院学生的整体素质及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3 培养扎实的临床基本功

首先,临床实习生必须通过医疗文件书写关,带教老师应将病历书写规范告知每一位实习同学,严格指导体格检查操作,方法正确,动作规范,技巧娴熟,特别是对各专科疾病应重点检查,不遗漏重要体征和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让学生树立认真、严肃、负责的态度对待病历书写[1]。其次,带教老师及时批改,具体指导,对不足之处认真点评,帮助实习生分析临床表现,及时查找修改病历书写中的问题,让他们随时改正,下次遇到类似的地方不至于犯同样的错误。最后,带教老师教学查房对实习生临床收获尤为重要,力求做到准备充分,目的明确,查房程序规范,体检顺序及手法规范,分析病情思路清晰,表述准确,客观评价辅助检查结果。归纳总结时突出重点,结合病例理论联系实际,能将本学科有关新进展、新技术反映到查房中。

4 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

临床医疗模式正从传统的经验治疗向循证医学转变。首先,在医学生行医起步阶段应观察、勤思考、多练习才能使学生不断积累临床经验,培养学生正规的诊疗思维框架和基本诊疗能力。其次,有意识地灌输循证医学的理念,形成诊断,并在治疗过程中不断查找不足,总结经验,通过不同场合的查房分析、病历讨论、术前讨论、会诊意见等,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最后,在查房时指导同学观摩带教医师如何汇报病史,再遇到相似的病例时即由实习生汇报,锻炼他们归纳总结的能力,使他们逐渐学会从纷杂的临床资料中去伪存真、归纳分析,得出最佳的诊疗方案。培养他们由原来的纵向思维逐渐向横向思维转变,逐渐形成自己的临床思维。

5 丰富带教模式,增强带教效果

在临床带教中引入以人为本的理念,经常关心实习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后,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带教过程中采取操作演示法和科室小讲座法,结合临床,锻炼实习生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且通过讲课后的讨论,也使实习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地促进学习。临床带教老师需要灵活带教方法,比如可以充分利用典型病例在床边讲授,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激发实习生的热情和求知欲。根据教学效果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完善,积极探索有利于实习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以丰富临床教学形式,增强临床带教的效果。

6 带教老师应相互交流、总结经验

在带教过程中,我们应定期举行师生座谈会,让学生给带教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找出问题,共同解决,让带教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知识结构和带教方法。同时,我们带教老师也应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大家相互传阅带教记录,交流带教经验及体会,以获得共同提高。

总之,提高临床带教效果的方法很多。针对实习生的特点及医疗形式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带教意识、带教水平、业务素质,既注重临床基本功、医德医风的培养,又紧跟当前形势及专业进展,不断注入新的内容,以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为实习生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师打下坚实的临床医学基础[2]。

参考文献

篇(4)

首先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保障。学校、学院非常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严格遵守“师德一票否决制”、“教学一票否决制”,严格规范教师的行为准则,以“教学大于天”号召全校教师重视教学,并严格落实《首都医科大学关于加强教职员工和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等有关职业道德的规定。每年组织教职员工进行思想政治学习,进一步强化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

2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有效教学的现代教育教学观

近年来,有效教学理念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应用广泛,在成人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样也需要推广、普及。按照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师上课就是执行教案、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过程,至于课后学生有无进步,似乎并非是教师关注的焦点。在教学反馈会议上常常会听到有的老师这样的说辞:我认真备课了、好好上课了,并按照教学大纲完成了教学目标,是学生不认真听呀!言外之意,好像学生不认真学习,学习效果不好,只是学生自己的原因,与教师无关。而且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将教学过程视为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或知识传授加能力培养过程。按照有效教学的理念,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而是一个探索知识有效传递方式的能动过程,最终的教学效果不是看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强调教学产生的结果,落脚点是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学生是否因此而成长起来,这才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尺度。

3努力钻研业务,具备广博的医学专业基础

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是保障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基于有效教学价值导向下的教学学术概念认为,教学应被视为一个学术性的事业,这意味着教学应从一个知识传递的简单操作性活动转变为探索知识有效传递方式的复杂学术性活动[3]。作为一项学术性活动,教学活动同科学研究一样,也是一种探究式的活动,教师不仅应学习有效传递知识的技能,同时还必然会涉及到对所传授学科知识的探究方面。从传授知识和创新知识这两个角度,都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学科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领学生掌握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这是教师达到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4合理选择、组织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学科,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结构”,即组成该学科的“基本原理、基础公理和某些具有普遍性的主题”[4]。随着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临床实验室所开设的项目越来越多,实验诊断学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面对着如此繁多的教学内容,要在通常20学时左右的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活动时限里掌握这门学科的全部知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必须将教学的重点从教授琐碎而庞杂的学科知识转向“教授学科的基本原理、基础公理和普遍性的主题”[4]。为此,在这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除了本课程教学大纲需要熟练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以外,尝试着更侧重于讲授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在临床中的应用原则、范围和评价,以及如何利用循证检验医学的理论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如何将实验室结果应用于患者的疾病诊断、鉴别诊断、疗效监测、预后判断或健康评估等方面。目的是希望能将这些具有统领作用和迁移性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该学科的具有普适意义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促进其临床思维能力的逐步培养。

5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基于课堂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虽然能将系统化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等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教授给学生,对教学环境的要求比较低,学生能完整地、系统地学习知识。但在这种单向的信息传输方式运行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消极、被动的信息接收状态,其积极的学习情感得不到体验和表现,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和拓展,学习的主动性常常被忽视,甚至被压抑。尤其对于学习动机不足、基础较差的学生容易导致低效教学。按照有效教学的理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阐述,他认为影响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是教师清晰授课、多元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和确保学生成功率[5]。案例教学法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特殊性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法通常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具体的案例营造一个包含所需传授内容在内的具体教育情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促使学生在具体的案例中进行积极思考、探索,以达到对相关内容认知的目的。案例教学法具有能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特性,适合于在实验诊断学这种从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中进行实施。因此,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开展案例教学,实现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联合应用,无疑是提高实验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有益尝试。依托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基金项目的支持,我们在前几轮教育教学改革中积累有足够的案例库,从中选取典型案例,包括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肌梗死、肾病综合征、病毒性肝炎等案例,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分发给学生;同时将学生按学习情况不同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并要求其建立一定的QQ群或微信圈。各学习小组分别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浏览专业网站、调研临床检验科的情况,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讨论学习,完成案例相关问题的解答,并提交案例总结报告。最后教师在课上对其总结报告进行精讲评价、打分,以此作为小组成员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种教学法的应用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重要的作用[6],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同时,在问题设立时因为选择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以达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最终目标。

6尊重学生,建立有效教学导向的师生关系

篇(5)

[关键词] 医学美容;美容皮肤科学;教学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美的意愿日益加深,在我国医学事业迅猛发展的推动下,20世纪末“医学美容专业”应运而生,且发展势头强劲;与其相应的美容医学教育体系也随之建立。美容皮肤科学是研究皮肤的机构及各部位作用、肌肤容颜的美化等知识的新兴学科[1]。医学美容开展的美容项目大多与皮肤密切相关。因此,美容皮肤科学是医学美容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本文结合医学美容专业理念、美容皮肤科学的学生特点及教学经验,总结、分析教学现状并初步探讨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1.关于医学美容

尽管医学美容经过了近20年发展,还有很多人分不清生活美容和医学美容。生活美容是指运用化妆品、保健品和非医疗器械等非医疗性手段,对人体所进行的皮肤护理、按摩等带有保养或保健型的非侵入性的美容护理。生活美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自己能做,或到美容院可以让美容师操作的护理性工作。医学美容是通过医学手段,包括药物、仪器及手术等,以达到改变人体外部形态、色泽及部分改善其 生理功能,增强人体外在美感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治疗。医学美容和生活美容区别较大[2],其根本点是,凡有一定创伤的美容治疗,一定是医学美容的范畴,而医学美容在我国要医疗机构才能开展。除了动刀子的项目,还有好多治疗也需要医生来操作(比如激光、注射、光子等),都是属于医学美容的范畴;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或直接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因而,对医学美容人才更要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进行统一规范的学习,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等医学院校开设医学美容专业非常必要。

随着医学的发展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医学美容理念也不断更替;近来顺势医学美容渐渐崭露头角,而之前广受喜爱的微创医学美容悄然淡出。尽管微创医学美容创伤小,但由于创伤面的存在,患者接受存在一定的心理负担。而顺势医学是从微角度来研究人体的,采用微小剂量修复人的自愈系统,从而达到美容的目的,无毒无副作用,且有高效、快速的特点。

所以,医学美容理念的不断更新,对医疗美容人才及其培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关于美容专业学生

医学美容专业是应运市场需求而形成的一门专业,故应本着遵循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规律,同时必须紧跟市场需求,以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技能。但一部分医学美容专学生对专业前景没有清晰认识,对个人职业走向没有明确目标;多数同学认为所学专业不重要,再加上高考成绩普遍不高,大学课程的学习难度较大,厌学情绪较为严重。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要积极调整心态,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其主动性的学习。个别医学美容专业毕业生出现了无法找到合适自己位置的情况,也大大影响了在校学生的学习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的美容医学的教育培养体系和医疗体系尚未完全成熟,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完善[3]。面对这样的情况,在教学中就应该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于皮肤美容科学教学

3.1选择合适教材,精炼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凭借,是教师进行教学,搞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具体依据,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品德觉悟的重要工具。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一般是从对教材的感知开始。因此,教学中的首要问题就是选择合适的教材。目前,医学美容专业的美容皮肤科学课时较少,而教材内容多,教师应正确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时应围绕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精炼教学内容。教师的备课过程,就是在熟悉教材、掌握内容及相关边缘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把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归纳总结,抓住关键 、突破重点 、化解难点,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运筹帷幄、游刃有余。教学内容应强调其桥梁作用,突出专业特点。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总结、精炼,一方面易记易懂易掌握,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3.2培养教师创新意识,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近年来由于医学美容专业在本专科设置的普及,皮肤美容科学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的不断创新;而部分教师缺乏医学美容专业的教学经验,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往往与医疗专业雷同,并且对美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在教学中仅仅介绍皮肤病诊治知识,而不能将美容皮肤学知识和临床的美容操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充分体现医学美容专业的美容皮肤学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用型美容人才的培养。 因此,医学美容专业的美容皮肤科学教师应将美容皮肤科学与临床医学美容学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适应医学美容专业的发展,为培养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专业素质,熟练的美容操作技术的高层次美容人才积累足够的知识储备。

3.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专业责任

许多医学美容专学生对专业前景没有清晰认识,认为所学专业不重要,再加上大学课程的学习难度较大,遂有一定厌学情绪。面对这样的心态,在教学中就应该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可促进主动性的学习, 对培养独立思考、动手能力有重要作用。一个人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对周围同学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推动班级学风的良性增长[4]。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时插入与美容行业相关的知识或者实际应用,比如讲到痤疮,将医学美容涉及的清痘、护理及一些热门疗法讲述,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还要不断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激励他们建立自信、打好专业基础,并不时补充最新美容专业进展,培养他们的专业责任和素养。

3.4优化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

在现有的皮肤性病学经验基础上,不断探索适合于医学美容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对部分内容进行改革:适当减少疾病治疗的课时,增加美容、护理、预防的比重。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不仅注重课堂讲授,也重视课前课后两个阶段。每次课预告下次课的重难点及预习目标,要求学生写出提纲式预习报告。课堂运用多媒体课件、标本、模型等多种手段教学,部分内容可采用学生先试讲,教师更正、补充的方式,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更加重视所学内容,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巩固。下节课开始时要进行以复习为目的的课堂提问;不定期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某些皮肤病知识的美容应用。这样的方式既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强化了理论知识,又保证了教学质量。

3.5 改革教学手段,重视多媒体课件

美容皮肤科学内容以形态学为主,皮肤的组织学及各种皮肤损害特征,是认识和诊断各种皮肤性病的基础。但这些内容相对抽象,如果采用传统叙述教学法,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只是对书上的描述死记硬背,根本谈不上诊断和应用,渐渐就会产生乏味,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直观、生动、准确地展示皮肤的组织结构及各种皮肤损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例如:皮肤病中常见的带状疱疹,临床表现时,由于带状疱疹的发病部位及皮损的分布与受累的周围神经相关,但学生对于周围神经的名称和相应支配区域较模糊,而使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幅图片,播放不同发病部位及轻重不同的皮肤损害,同时直观地将受累神经及其所支配的皮肤区域清楚的表现出来,使教学直观化、具体化,解决了单用语言不易表述清楚的内容,提高了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良好的师德及幽默的语言都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学生对专业基础课学习的热情。

总之,医学美容专业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学好皮肤美容科学在培养一个合格的医学美容人才中十分重要。我们应该探讨出一套合适的教学模式,以期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将来培养合格的医学美容人才做努力。

参考文献

[1]何黎.美容皮肤科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

[2]何黎,邹菥.皮肤医学美容新理念[J].实用医院临床,2013,10(1):43-44.

篇(6)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过去的一年里,自己认真学习江**总书记“七·一”讲话,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思想精髓,从而提高思想觉悟和师德、职业道德修养,进一步提高认识,改进工作作风,积累经验。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大力弘扬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以律己,弘扬正气,自觉维护学院领导班子的团结。用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要求、约束自己和激励自己做一名忠于职守、克己奉公、爱岗敬业的合格的管理干部。通过不断的学习,我的工作热情和主人翁责任感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这对我的工作实践也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二、恪尽职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1)、教学工作

我是一名化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兢兢业业,注重因材施教,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学习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执教水平。每年承担本科学生的理论和实验课的教学任务,工作量达437标准学时。

(2)、管理工作

作为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我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树立一切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思想,积极配合院党、政领导搞好各项工作。我具体分管后勤、治安、消防等工作,事情多而杂。在院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我和同志们一道想办法,定措施,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下面我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向大家作简要汇报:

1. 治安、消防工作治安、消防工作责任重大。根据我院教研室布局分散的特点,我们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做到防患于未然。决不轻视任何一个疑点,决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我们根据学校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新的规章制度,层层签订“治安保卫、消防安全工作责任书”,专门成立了“基础医学院治安保卫工作组”、“安全工作检查领导组”、“基础医学院消防组织机构”,并确立了义务消防员三十五名。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化学和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确定为治安、消防安全重点监察单位。建立《治安保卫、消防安全检查卡》,每年常规检查五次(元旦、寒假、五一、暑假、国庆),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并坚持“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使我院教职员工做到消防安全“四懂四会”。

2. 清产核资工作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责任重大,意义重大。根据上级指示精神,我们在接到通知要求后立即进行了部署,并成立了检查组,认真检查落实。各教研组对多年来的仪器设备进行了彻底的清查,做到了账、物、卡一一对应。同时协助教研室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对仪器设备的报损严格把关,组织专人一一过目,并签字报损。按时、按质、顺利完成了此项工作。

3. 参与新房搬迁和上缴旧房工作住房问题是教职员工最为关注的大事,我作为分房委员会一名成员,积极配合学校领导做好各项工作,认真细致传达每次会议的精神,把有关政策、要求及时通知到每个住户。新房搬迁进展顺利,但在旧房上缴过程中存在问题很大、矛盾突出,我和学院领导便耐心细致地做住户们的思想工作,做到了政策宣传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理解到位,使我院将近80套旧房能够按时、顺利地搬迁。

4. 精心组织,选拔优秀选手参加校第四十二届运动会及其它全民健身运动运动会前精心策划,认真布置,广泛宣传,专门成立服务组,责任到人。在本届运动会中,我院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并获得了教工组精神文明奖。在学校组织的其他文体活动中,我们都积极参与,派选手参加,并取得了好的成绩。通过这些大型活动,增强了我院教职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5. 清房工作此项工作主要清理整顿治安消防通道和教室后不合理占房,在院领导和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工作进展顺利,按时完成了任务。

6. 参与青年教职工住房分配工作对我院教职员工住房认真清查、摸底,严格把关,积极协助校房产科做好住房外调工作,保证职工们分到应得的住房。

7. 做好中西医结合班的后勤工作

8. 参与实验室建设中的招、投标工作

三、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时工作不够细致,存在急躁情绪。

2、开拓创新不够。

四、今后工作的一点设想

篇(7)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价值属性;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7)01-0015-06

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潮中,1990年代的高等教育爆炸式扩招使各国高等教育由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不仅使高等教育陷入严峻的财政压力,给各国高等教育带来日趋激烈的教育资源和生源之争,而且使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均不同程度地陷入了发展困境,高等教育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样,随着扩招政策的实施,我国经历了多年的外延式发展以后,众多有识之士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带来的弊端。在经历多年的努力与呼吁之后,党的十再次提出“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这不仅是对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具体要求,也为高等医学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高等医学教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种,既具有高等教育的共性,也具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属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高等医学教育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如何抓住高等医学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和发展规律,探索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价值属性,并从实践层面构建促进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基本路径,最终实现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当今医学教育界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

一、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研究评述

高等教育一直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文化传承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任务,国内外理论界对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研究与探索从未停止过,对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研究同样如此。总体而言,西方医学高等教育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经历过两次较大规模的调整,给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带来根本性的影响。而支撑这两次大规模调整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西方研究者提出的“教育过度说”[1-2]与“大众高等教育说”[3-4]。“教育过度说”对高等教育的扩张持否定态度,其实质是坚持医学教育的精英性,它强调过度的扩张教育规模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容易造成求职者的资质高于实际的任职要求,医学教育的发展与经济需求不匹配;而“大众高等教育说”乃是基于描述性的角度考察高等医学教育的大众化对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产生的影响,强调高等医学教育是属于全社会的公共服务部门,高等医学教育的大众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经过不断摸索与总结后,西方国家在高等医学教育方面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对高等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十分严格。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式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主要通过学校内部扩招发展到始于90年代末的内涵式发展模式。在这一时期,内涵发展从最初的思想理念逐渐转变为一种发展模式和国家战略,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理念内涵也不断丰富。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于光从科学发展的系统观念解释了内涵式发展,将内涵式发展看作为注重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的科学发展模式[5];刘朝马则从高校的角度解释内涵式发展,强调高校通过挖掘自身的资源和潜力来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效益和质量[6];谢晓青则在刘朝马的基础上补充了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教育对于内涵式教育的核心作用[7];刘振天从哲学的角度指出,内涵式发展体现了科学的高等教育本质观和价值观,也是高等教育本质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统一[8]。与外延发展强调数量和规模的增长的观点相比,内涵式发展则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升[9-11],也抓住了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强调教育应从“量”的发展逐步回归到“质”的上升。两相比较,以往的外延式发展主要是以成本――效益为出发点来看待教育的发展过程,更确切地说,人们把外延式的发展解释为一个经济学问题,这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到90年代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的旺盛需求的事实中得以体现。然而,如果从教育学的角度而言,应该看到,医学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并不应被视作一个技术操作问题,抑或仅仅将学校作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工具。界定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标准应该是,这种教育本身是否遵循了其内在发展规律,或者说内涵式发展的内在价值和外在目标是否能够统一,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医学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最终目的。如果仅仅以外在目标为导向,那么往往容易造成高等教育内在价值受制于外在目标的外延式发展。

二、内涵发展与高等医学教育的逻辑关系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直接紧密关联,人们往往将高等教育视为社会的生产力,大学精神与独立人格对人才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12]。事实上,o论是知识的传承还是教育本身,都必须坚持主体的自由和独立。高等医学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正好体现了杜威的这一论断,即医学高等教育自身主体的发展与其内在逻辑形成了统一。

1. 内涵发展的大学精神与高等医学教育的人道精神的统一。内涵发展强调追求高等教育内在价值和目的的统一,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理解为发扬大学精神来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这与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一脉相承。何谓大学精神,陈寅恪曾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来概括。独立精神体现了学术批判和传承,是一种科学精神,而自由精神则保障了以人为本、尊重个体的人文关怀。大学精神的实现意味着政府不再垄断和支配高等教育的一切资源与活动,也不再以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同样,高等医学教育从学术上而言,需要保持学术的独立批判性,从思想上而言,更要发扬博爱、济世的人道主义精神。因此,医学院校要致力于成为传承和弘扬博爱仁爱精神的地方,办成崇真、向善、求美的地方,始终致力于“照亮人性的美”。这不仅可以促进医学学科在学术上的繁荣与进步,更能体现高等医学教育的初衷,它是对人类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怀,也是对人类生命的一种终极关怀。

2. 内涵发展的以人为本与高等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内涵式发展要求切实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办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等教育,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曾指出,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包括人的劳动活动、人的能力、人的社会关系及人的自由个性四个部分。而在高等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上同样也是以人为本为最终目的,注重培养医学生的道德品质、责任担当、实践能力及创新思想。第一,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直接关系着病人的安危,这反映出人通过劳动既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人在劳动的发展中获得自身的发展这一哲学观点;第二,医学生的社会担当观念象征着一种“济世”精神,这反映了人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一个人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个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其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第三,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能力中,包括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批评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医学生的创新思想体现在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中,包括独立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独特创造性,其中创造性是个性的最高表现,医学生在学术和实践上的创新就源于这种人的创造性。

3. 群发展的特色打造与高等医学教育办学优势的统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应当是一种自主性的发展、创新性的发展、有个性的发展。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高质量的高等教育需求,不同的高校应该科学分析自身的历史和现状,通过合理的战略规划,凝练打造本校内涵式发展的办学方向,最终形成自己的发展特色。内涵式发展的特色打造同样适用于高等医学教育的办学优势。医学是一门门类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学科,知识结构体系庞杂,不同民族和地区的医学体系都不相同。这要求各医学院校从实际出发,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医学教育办学方式,尽量发挥自身有特色的专业领域的优势。如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生物医学、四川大学医学院的口腔医学、北京大学医学院的药学等,之所以能够在业界赢得盛誉,就是其自身优势与内涵发展相统一的结果。

三、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价值属性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教育与医疗一直是支撑社会公共服务的两大支柱,而医学教育集两大公共服务于一体,更加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等医学教育一方面是医疗人才培养的载体,另一方面它也关系到医学学科的学术发展水平,从这一意义而言,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式发展充分体现出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殊价值属性。

1. 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公共价值属性。医学是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的一门科学,以具体的人为研究对象,这是医学传统的生理科学属性使然。然而,现代医学不仅需要保障人类的生理健康,也需要对人类社会新出现的各种心理疾病和流行病予以密切关注,如高强度压力下产生的个体心理焦虑、SARS和禽流感等各种流行病的出现都标志着医学的社会化趋势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化愈加凸显,越来越多的医学科学技术成就阐明了社会文化、道德、心理等因素对健康与疾病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医学模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此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已向四个方面扩大,即从单纯治疗扩大到预防保健,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医院服务扩大到家庭和社区服务,从单纯的医疗技术措施扩大到综合的社会服务。同理,医学的社会化趋势从侧面证明了医学伦理的人道主义精神,高等医学教育的内涵发展更要彰显医学发展对于人类身心健康的关切,体现医学教育与社会共同发展的社会公共价值。必须认识到,医学教育不同于一般专业,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事业,医学教育必须体现人道主义精神,最终以医疗人才的社会责任为归依。因此,我国发展内涵式高等医学教育,一方面必须认识现代医学的发展规律来提高医学学术水平,另一方面必须充分发扬高等医学教育的道德责任感,把好内涵式医学人才培养的德育关。

2. 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精英价值属性。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医学的发展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尽管医学的公共价值属性使高等医学知识量极为丰富,不仅有中医西医,各地区和民族也有不同的医学体系,而且还有通识教育、医学基础教育、临床培训、住院医师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等类型之分。然而,由于医学人才在实践中必须承担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自古以来人们对医学人才就具有较高的期望,使得医学教育历来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医学人才培养周期也相对较长,医学教育成本也较高。这充分体现了高等医学教育对于人才资质的甄选要求比较高,使高等医学教育具有精英价值属性。以我国临床医学教育为例,虽然在2001年就已开始实施本硕博连续的8年制教学模式,但由于各个学校对于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目标要求不一,在不同培养阶段投入的教育资源也不均等,最终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尽管具有博士学位,但并不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因此,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应该摒弃单方面的实用主义或学术能力导向,科学规划和运用医学教育资源,以时间换质量,培养出真正的高等医学精英。

3. 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实践价值属性。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离不开临床的实践,实践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中无法替代的重要环节。然而长久以来,人们将医学仅视为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医疗实践更多地是作为医学的基础,停留在技术操作层面,并没有看到医学伦理实践的关键性作用。同时,快速发展的现代医疗体系不自觉地淡化了医学实践的人文性,人的主体性和情感性被医疗技术的工具性和逻辑性所代替,医学伦理教育实践极度匮乏,医学生难以将医学知识内化为内在道德品质。为了改变医学研究与医疗实践间的脱节,必须将医生的职业道德真正贯彻到医疗实践中来,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医学教育的社会公共服务作用。只有经过较长时间的医疗实践,医学生才能看到医患关系的特殊性质,平等地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经济能力、内心情感等情况,真正培养出医学生悲天悯人的医学情怀,深刻体验到医学伦理对于提高医术和促进医学进步的巨大意义。可见,医疗实践的出发点并不仅仅是提高医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而更多的是从医生职业道德方面来考量。在美国,住院医师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都为3年,而临床阶段的学习几乎无一例外地发生在教学医院的病房或在社区门诊,学生必须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观察和参与病人的治疗。正是基于此,医学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充分重视医疗实践的价值,许多国家都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培训体系和平台,通过全国统一考试来选择人才和安排就业,这样足以从制度上保证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最终的质量和效益。

四、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径选择

高等医学教育承担着维护人类健康和培养医药卫生人才的重要使命,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必须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发挥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科研创新的四大功能。然而,由于高等医学教育具有投入高、学制长、规模小、生源优的精英教育特征,同时现代医学知识更新速度快,生物医药技术发展迅猛,因此,高等医学教育必须不断探究内涵式发展路径,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自身应有的价值判断。

1. 全面深化医学教育体制改革是推动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动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长期以来,教育体制改革一直是教育内涵发展绕不过的重要话题,高等医学教育的内涵发展同样如此。党的十报告对教育内涵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要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重视教育体制改革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协调性。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同样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来促进高等医学教育的内涵发展。全面深化医学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在于有效整合医学院校的整体资源,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的对接合作,为高等医学教育群发展提供不竭动力。首先,全面深化医学教育体制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性问题不断涌现,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各种传染疾病层出不穷,世界医学的发展面临诸多难题。正是在这种困境下,未来高等医学教育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主动参与到世界医学发展的潮流中去。其次,要将全面深化医学教育体制改革落到实处。实施医学教育体制改革要树立“院校一体”的改革思路,坚持在理念和目标一致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干部人事制度、管理体制机制、工作作风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再次,医学教育体制改革还要协调好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之间的关系,构建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既要突出医学院校的整体改革,又要发挥附属医院和学院的积极性,保持附属医院业务上的独立性。

2. 大力培养医学科研创新能力是引领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龙头。科研创新能力是高校真实学术水平的最佳体现,也是引领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实力的龙头。作为高等医学教育产学结合的结论性环节,没有能代表学科发展的高质量科研创新成果,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创新人才。首先,高等医学教育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现有优势学科基础上,必须积极推动科研的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通过培育协同创新体系和平台,在一些特高发疾病、流行性疾病及结合医学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其次,高等医学院校要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出发,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战略需求,鼓励科研团队自觉深入社会实践,实现科研领域的新突破,承接亟需解决的实践项目,解决临床医学中的实际问题。再次,要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的整体优势,加强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之间的合作,形成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共同发展、协同创新的良好机制。最后,要完善医学院校的科研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机制和创新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形成科研创新的统筹运行机制,以科学化的管理和人性化的服务推动医学高等教育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3. 积极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实现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医学学科和医生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学教育必须承载更多的教育内容,医学院校必须承担更加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应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大力培育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等同于在医学生心中播撒和平与友爱的种子,为可能存在的医患关系的解决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是实现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高等医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首先,医学院校要构建连贯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设立相应的医学人文素质课程,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以塑造学生的人格;其次,要从人文教育的观念入手,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医学素质教育的工作方法和措施,通过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精华,将“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本理念贯穿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以确定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方向,充实医学人文教育的理论内涵;再次,要充分营造医学院校良好的校园环境,以浓郁的人文氛围熏陶学生道德情操;最后,要通过开展具有医学特色的校园活动将我国中医的“医乃仁术”传统和西方的创新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升华医学人文精神的有效载体。

4. 统筹协调医学教育布局是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手段。目前,尽管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的时代,但医学教育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标准与要求仍然十分严格,依然属于长学制、小规模的精英教育,因此,统筹协调医学教育结构、层次与布局对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十分重要。虽然我国临床医学8年制教育的培养已历经15年时间,但高等医学教育在学制方面仍然存在“多、乱、短”以及在层次方面仍然存在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定位不清等现象与问题。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我国尤其需要对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作出统筹协调安排。首先,应逐步优化高等医学教育的层次与结构,做到压缩和调整专科教育、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加速发展研究生教育;其次,要统筹高等医学教育的布局,充分平衡高等医学教育的短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的需要,既需要适当拓宽本科阶段的广度,增强本科教育的社会适用性,也需要加深研究生教育的深度,提高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再次,应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来规划医学院校的发展布局,优化配置我国医学教育资源,调整高等医学教育招生规模,确保医学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5. 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促进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保障。高质量的医学师资队伍是高等医学教育的战略资源,也是确保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保障,对医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决定性的作用。党的十报告强调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必须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首先,要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教师为模范来影响和感化学生,通过制定一系列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工作考核的第一标准;其次,应打造高等医学教育人才梯队,精心培养具有高素质的青年教师,大力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再次,要建立师资队伍培养机制,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加强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的联系交流,促成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最后,要设立重大人才的引进计划,在加大对已有创新人才培养支持力度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着力打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 Freeman R B.The Overeducated American[M].New York:Academic Press.2006.188-198.

[2] Wirz A,Atukeren E.An analysis of perceived over qualification in the Swiss labor market [J].Economics Bulletin,2005,(2):1―13.

[3] Trow M.From mass higher education to universal access:the American advantage [A].Research and Occasional Paper Series,CSHE[C].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Spring,2009:1―16.

[4] Row M.From mass higher education to universal access:the American advantage [J].Minerva,2010,(37):1―26.

[5] 于光.提升高校实力 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63-64.

[6] 刘朝马.高校内涵式发展战略研究――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个案[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932-935.

[7] 谢晓青.关于高校内涵建设的理性思考与对策[J].江苏高教,2012(1):56-58.

[8] 刘振天.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转型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价值革命[J].高等教育研究,2014(9):1-7.

[9] 余蓝,刘丽.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三条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3(7):21-27.

[10] 杜玉波.全面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3(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