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计算机专业教学论文

计算机专业教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27 14:17: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计算机专业教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计算机专业教学论文

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质量保障

引言

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水平,使学生能满足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工作,从如何确定培养目标、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规范考核方法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做一点有益的工作。

一个国家需要的人才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既需要大批优秀的理论型、研究型人才,也需要大批优秀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它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必要求学生掌握深奥的理论知识。明确了这个目标,才不致于丧失自己的办学特色,迷失自己的办学方向,才不致于出现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而学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又不能令用人单位满意的尴尬局面。

1.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方向分析

(1)加强课程开发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教学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特点。计算机教学要求课程的开设和教材的选择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内容应该反映计算机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什么课程应该开、什么课程不应开,恐怕很多学校都有过这样的疑虑。多年的教学实践认识,课程的开设一定要体现实用的特点,如果一味追求面面俱到,使学生学得过多过杂,其结果是不但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材方面,必须避免同一本计算机教材连续使用的情况出现。对于过时、落后或者没有任何实际应用知识的教材,一定要舍弃。教材通常都是偏重于理论教育和素质教育,即注重讲授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和体系背景,而忽视技术日新月异的突破和发展。教材的选用应以学用结合为着眼点,授课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教材。另外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他们的教材更新速度比较快,一般计算机教材每年都会更新版本,编写教材的人员会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加入其中。

(2)改进教学方法目前,在教师中以自我为中心、以课程为主、采用“满堂灌”进行教学的仍然大有人在,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抹杀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教师讲课要“精讲”,就是在学习内容上围绕当前和将来的使用精心选择,坚决舍弃那些现在用不到、将来也用不着的内容,突出“技术应用性”,不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在教学中不是面面俱到,而是主要讲清课程的要点和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多的具体内容让学生自学。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要少而精地将知识点讲授清楚,多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尽量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问题,将问题引入课堂;教师在讲课当中也要经常注意学生的反应,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随时调整授课行为。这样一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同时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典型应用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合理设计、精心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结合传统教学手段,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形式新颖、趣味性强、内容丰富等特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能力、简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计算机专业有着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教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学内容是很难用语言进行描述的,如果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应该倡导和鼓励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变得灵活多样、丰富多彩,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除此之外,多媒体辅助教学还有助于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扩大认知的空间领域,特别是扩大教学规模,使更多的学生得到优秀教师授课,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突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高职院校的办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为目标。所以要特别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彻底改变只重视理论学习、不注重实践教学的做法。计算机课程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教学无论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机操作,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教师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所以,一方面在教学中要保证上机实习课与理论课有合适的比例,另一方面教师应高效利用每一节上机课。如在课前对上机实习做出明确安排,明确每次实习的目的、任务、内容与要求等;课后要求学生写出上机实验报告。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上机学习的盲目性,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4)转换教师的角色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各种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当前所学知识建构的目的。这是教育学中“建构主义”的核心内容,这已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问题,而是教育工作者需要从根本上转变的观念。

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的灌输被动接受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可有可无、无事可做。授课教师必须非常明确自己所担任的角色是比传统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不可缺少。应该从原来的讲授、灌输方式转变为组织、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教师应该首先为学生搭起支架,特别是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能极大地促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论/文/网LunWenNet/Com]

2.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途径

(1)高职院校应认清办学理念,确立计算机教学的新思路高职教育应当明确以应用技能教育为主,培养能够迅速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技术人才。教学指导思想遵循以实用为主的方针。当前社会需要具有专业技能的网络人才,所以高职计算机教学不应只停留在书本和概念,应该面向社会需求。

(2)构建符合高职院校发展特色的的课程体系各个高职院校应从专业的实际应用要求和社会的需求出发,去构建符合应用需要的课程体系,推进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整合,并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必修课应该按专业来分,教材的内容要紧扣专业应用的需求,要改变“旧、多、深”的状况,贯穿“新、精、少”的原则,做到“因专业施教”。强制学生修完这门课,并达到合格。其次,全校可以按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能体现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计算机基础选修课,并可以增加其比重,以满足学生的兴趣与要求。一般而言,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因此,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由“要”到“会学”、由“学”到“学会”一定的文化积淀,掌握本学科的认知规律。采用“加强、补充、提高必需的理论教学”的方法,使理论讲授“够用”即行,要重点突出实用操作技能的教学原则,使教学更具有实用性、针对性,从而更加贴近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需求标准,使文化教育、技能训练和资格证书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总之,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面向实际、突出实践环节,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开设相应课程,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体现差异性,令计算机课程教学更有现实意义。

(3)加强高职院校计算机的教学考核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考核是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监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和保证。重视和加强计算机教学改革的评价与考核在顺利开展计算机教学改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考核一方面能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所采取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进行引导。比如:通过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让学生明白应非常重视学生的平时成绩,这种考核方法非常有助于学生踏实地掌握所学知识,而不是期末考试时突击复习,考完就忘记。当然平时成绩是由多次小考和作业等成绩构成的,这样做学生平时的压力要大一些,但是有了平时的扎实基础,期末时就会相对轻松些。此外,书本的知识只是考试的一部分,为了鼓励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上机,实验课也要作为考试的重要内容。应该认识到,一个好的考核方法对于学习一门课程是至关重要的。

(4)注重高职院校的师资培训教师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资源,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对高等职业教育任务的完成和目的的实现都有着直接的重大影响。一是教师应该通过在职学习、参加进修和培训等方式来加深专业理论知识;深入企业接受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练,提高自身动手能力,使自己能始终站在本学科的技术前沿。专业知识不深必然影响讲授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念。二是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与本专业有联系的知识,能够将本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糅合和相互渗透,以便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与信心。三是通过刻苦锻炼,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教育能力。包括全面细致地观察了解学生的能力;发挥教育艺术、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具有缜密的思维和精准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把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结合起来,独立完成教研任务的教研能力。最后,教师还应该在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反思、教师间相互学习探讨等方面做进一步的工作。

计算机教学有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要改善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大力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地掌握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以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论*文*网]

参考文献:

[1]赵智.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35).

篇(2)

在众多计算机应用软件中,商务办公软件PPT独领,成为职场白领和校园师生的辅助能手。各种会议报告、主题演讲、产品介绍都离不开它的参与,对白领的工作业绩、教师的授课质量、学生的风采展示、产品的问世销路等方面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越来越成为企业青睐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所应具备的计算机能力之一。而PPT作为教育平台和职场应聘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利器,是每一位当代大学生都要去学习并熟练运用的。所以对高校PPT应用教学的研究,既是基于PPT在职业生涯中不可小觑的地位,又迎合了人才综合能力考察的趋势。有鉴于此,本文将以ppt进阶课程为例,就我国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一些有益地探索与思考。 

一 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1 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不明确。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是多层次的,既需要从事基础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又需要从事社会实践的工程型人才。高校要有不同的层次定位,学科发展也要有相应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因材施教、发挥所长。PPT作为办公软件,在计算机专业中并没有C++或者Java这些课程的专业性那么强,所以更多是以文科院校选修课形式出现。它不需要过多的计算机技术和背景知识作为支撑,因此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讲毫无学习障碍。但由于课程面向的学生同样来自于各个专业,更需要教师根据专业开展教学。例如,艺术类专业学生在图片、音频、视频处理以及动画的设计上,相对比其他专业学生更有美感;语言类专业学生在文字处理、演讲技巧上,相对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打动人。按需施教,突破薄弱环节,扬长避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课程体系设置和知识结构不合理。计算机学科及其相关产业具有知识结构新、发展速度快、注重实践操作等特点,且学科各专业一直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课程体系和通用的人才知识结构培养模式。PPT作为新兴应用软件,教学模式更是五花八门、杂乱无章,这种混乱的教学秩序对于培养优秀计算机应用人才极为不利。若无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安排,势必造成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保证高质量人才的稳定输出。 

最后,综合实践环节薄弱。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具有很强系统性和工程性的新兴科学,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着现行教育体制滞后于信息快速发展和需求的问题。多数高校仍沿用陈旧培养模式,教学计划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忽略将专业知识讲授和实践教学环节有机融合,使得学生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严重失衡。PPT课程作为新兴的软件类计算机教程,对职场应聘、能力竞技、品牌宣讲等领域有着促进作用,因此更应注重实践指导、基础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挖掘,教师需要适时指导和引导,使学生在ppt作品的构思、逻辑、表达和展示等方面高度一致。 

2 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现存问题的原因 

第一,学生对关联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和紧密性认识不足。如,计算机专业学生需要扎实的数学功底,否则就会成为学生计算机水平进步的瓶颈;对文科院校学生而言,PPT课程中图片处理、视频剪辑、动画制作、文字排版等方面的技巧则是不可或缺的。 

第二,传统教学模式不适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 “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学习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计算机教学的内在要求。课堂教学模式若仍以讲授教材知识为主,学生势必兴趣不浓、目标不强,往往停留于被动接受、强迫消化状态。同时如果实验内容受限、题目单一,学生的主动性就难以充分调动。学生若缺乏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培养出高质量的计算机人才。 

PPT这类办公软件,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点面毕竟有限,这就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并拿出额外的精力对软件进行探索发现。在积极利用网上资源、学习优秀PPT作品的精髓同时,也要多多和老师及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修改欠缺部分,力求内容与结构的整齐雅观。 

二 对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策的思考 

1 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家教育机构的宏观调控对于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教育体系的调整具有高屋建瓴的重要指导意义。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有理由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国家有必要进行调控。 

第一,拓宽专业领域,突出创新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创新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出现了“T型人才”的概念。所谓“T型人才”就是指那些知识面广、对诸多领域都有所涉猎,同时又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或技术的人才。当前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处于上升阶段,正需要这样具备创新意识的、“博”而“精”的人才。 

第二,分层次、按阶段教学。在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上,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接受能力,将教学分为不同难度和深度的层次课程,打破单一教学模式的桎梏。有层次性、阶段性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找到适合自己学习和职业规划的方式。 

第三,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电子设计及科技创新大赛。校园毕竟只是练兵场,社会才是真正的战场。要将教授的知识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起来,举办比赛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竞技比赛既可以鼓舞学生学习热情,又是选拔优秀人才的冶金场。学校也要多多和企业合作,邀请计算机相关企业参与比赛的点评和投票,让企业在比赛中更加贴近高校学子,促进双方的切磋交流。 

2 各高校自主创新改革 

高校拥有比国家更加自主和灵活的调整空间,因此做出教学上的调整和革新,对于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显得更加直接和明显。采取以下几个措施可进一步推进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第一,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高校应顺应时代潮流和社会需求,更新传统教育观念,重视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积极推进教学体系和教育模式的改革,在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特色的同时,按需调整和革新计算机类课程。

计算机作为新兴科技产业,更新换代速度快,尤其是对于软件来说。学校的课程设置要与时俱进,剔除与时代脱节的教育信息和资料,积极接收全新的优秀教学资源。在计算机主修专业外,积极开设各类适合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选修的辅助类课程,满足社会对于各专业毕业生计算机能力的需求。 

第二,整合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现阶段高校应结合人才培养的专业定位和目标,设置通识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等模块化的配套课程体系。就计算机教学而言,通识课程对于丰富学生知识面,拓宽学生视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些学科关联课程和辅课程,都是学生进入计算机学习之前应涉足的重要奠基性课程,应予以足够重视。 

第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2011年,第一个“慕课”(MOOC)平台横空出世,此后在线学习逐步火热,这些在互联网浪潮中新降生的事物,给了传统教学模式重重一击。到底是什么力量推动着这些新生儿在短时期内获得成功呢?是大数据。收集、分析数据,开展大数据应用,才是隐藏在“慕课”平台背后的秘密。与传统教学不同,“慕课”通过记录鼠标点击研究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发现不同的人对不同知识点的不同反应。例如,哪些知识点需要重复或强调,哪种陈述方式或学习工具最为有效等。高校应积极借鉴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和长处,调整和改变原有课程模式,并筛选出适合本校计算机教育情况的课程,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引用到课堂上。 

第四,非教学形式的培养。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一种途径,但不是全部。除了开展与计算机相关的比赛,还可以通过推荐和鼓励学生关注一些对计算机学习有益的微信、微博等公众传媒平台,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 

总之,计算机学科作为新兴的学科专业,其课程体系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在实践中与时俱进、摸索总结。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遵循学科发展和人才教育培养规律,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和资源来改革教学内容体系和课堂教学方式,构筑专业教学平台,加大实践环节力度,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辉.一流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04). 

[2]柯文进.现代大学制度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建设教育,2006(11). 

[3]沈张果.浅谈计算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3(04).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4]李丽萍,于延,盛琳阳.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12). 

[5]段利华,顾应龙,左国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状分析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7(02). 

[5]张星明,郑运平.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3(18). 

篇(3)

一、专业思想是专业发展的基石

目前多数职教界教师是从大学直接进入职业学校的,没有企业工作的背景,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也相对肤浅,很多教师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学形式,教师“教”教材,学生“看”教材,教学过程算是完整了,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却无法通过教学得到提升。问题就出在教师的思想上,因此要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其途径如下。

一是“听”。听职业教育专家的报告,了解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了解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如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马成荣所长的报告,既有理论研究的成果,也有实践探索的经验,马所长研究的“三以一化”课程改革成果,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听者,可理清思路,目标明确。

二是“看”。看职业教育的专著,全面系统地了解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如姜大源的著作《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内容包括课题研究总报告、科学伴随研究、行业案例研究、地方案例研究、国际比较研究等。看者,可接受理论指导,进行实践探索。

三是“思”。职业教育的对象和内容复杂多样,各专业差异比较明显,可套用的经验和方法偏少,只有不断地反思,总结经验,才能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思者,可积累经验,反思提高。

四是“变”。教师的角色要变,“三尺讲台,对着黑板”的教师是无法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师既是讲师,也是工程师,是师傅,能说,也能做,更能教。如在计算机综合布线课程教学中,教师带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教师以项目经理或项目技术负责人的“身份”,戴着安全帽指导学生学、做。变者,可转变角色,提升质量。

二、专业知识是专业发展的关键

目前职教界教师专业知识多数是从大学里学来,知识的实用性不够。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如下。

一是“研”。研究是基于专业发展研究,研究内容是学校的真实案例。教师应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形式上可以是草根课题、校本课题、教学案例等。如计算机安装与维修课程教学中,研究如何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易学,易做,易教,让快乐学习成为现实。

二是“做”。做的过程是知识的应用过程。教师要大胆去实践,在实践中去应用知识,同时去发现知识的不足。目前,全省已全面推进“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其核心是回到课堂,但许多教师怕参加比赛,认为赛程太难、太苦。其实,参加“五课”教研是一个很好的提升专业知识的过程,而“两课”评比更能彰显自身能力。

三是“写”。写的过程是对知识的归纳和提炼过程,写反思笔记、读书笔记、教学随笔、教学论文等都是很好提升专业知识的过程。光想不写,是无法真正提升专业知识的。

三、专业能力是专业发展的核心

职业教育的教师专业能力区别于普通中学,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能力,更要具备企业岗位能力。目前,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能教不能做的现象,一些教师把教材讲得很好,但培养的学生不实用,企业不欢迎。问题是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全面,最主要缺乏企业岗位的能力。其解决方法如下。

一是“比”。每年一次的技能大赛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平台,技能大赛的特点就是以企业项目为背景,注重实践操作和综合能力,教师通过参加技能大赛,了解自身的专业能力与企业真实需要之间的差距,了解最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目前,许多教师参加比赛,太过于“功利”,而领导关注成绩无非是“面子”工程的需要。其实对教师个体而言,更需要关注通过大赛让自身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

二是“走”。教师只有走出办公室,进企业,进车间,才能了解企业所需。学校应以制度形式落实教师顶岗实习,而就教师个人可以主动找企业项目,参与企业产品研发等。

三是“实”。要做到货真价实,目前,专业教师虽已取得了高级工或技师证书,是所谓的“双师型”教师,但细细观察,高级工或技师证书“水分”较多,培养机构收了钱,教师取了证,证书的作用更多是满足学校评估验收,而在实际教学中作用不明显。教师可以参加企业资格认证,如计算机专业可参加微软、ADOBE认证、思科认证等具备高含金量的认证。

四、专业发展必须走名师之路

篇(4)

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已经制定好我们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了,我们必须要有所改变。我们的改变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而是全部教学都要改革,这是响应国家深化教育改革的口号和目的的。现在中国教育史有存在着弊端,但是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改革,改革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

综合历史经验和我们国情,以及历史发展规律,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2009年第二学期教学工做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执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广东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办学形式,加强课堂教学各环节的管理。运用洋思经验与《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学工作实施意见》相结合,加强实操训练,建立多形式的评价机制,培养“合格加专长”的学生,创造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教学成果。

二、教师培训。

1、选送教师参加培训。与有关学校联系,争取派有关教师去学习取经。选送有关教师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有关培训。

2、鼓励函授自学。继续鼓励教师参加函授、自学考试等各种形式的学习,提高教学能力和学历层次。学校将为其提供一切便利。教师也要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做到学习教学两不误。

3、参加市县举行的各种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市县举行的各种种类教研活动,参加教师要严格遵守举办单位的要求,完成各项教研任务。

4、做好传帮带活动。新招聘的专业课新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对课堂教学,纪律控制,教学方法的运用仍存在一定的缺陷,这需要老教师给予帮助。帮教教师要认真分析新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教计划。时间上要有保证。多听新教师的课,指出课堂存在的问题,指导他们掌握课堂的各个环节。给新教师上示范课,给他们做模样,使他们从模仿中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三、教研工作。

1、撰写论文。每位教师期末结束时,都必须写一份本学科的教学论文,(用a4纸打印、用磁盘拷至学校论文文档),学校将对论文进行评选,选出校级论文,将优秀论文上送有关报刊。学校每学年编撰一本教师论文集。鼓励教师向省、市、县有关报刊杂志投稿,推荐自己的教学教研成果。

2、切实抓好教研活动。坚持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中心发言人。对参加人员要进行考勤登记。教研活动主要进行教学研究、说课、评课、理论学习。中心发言人要做好充分准备,选择好学习交流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教研活动的过程要进行记录,作为老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证明。

3、组织好观摩课。在学习洋思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基础上结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实施意见,在科组充分酝酿的基础上,选择一位教师代表本组向学校展示本组的教研成果(校级公开课)。听课教师,不论是本组还是非本组教师都必须写好评课记录(五份评课之一),并科组活动上进行交流。

4、外出学习考察。专业课教师争取一次外出学习,到兄弟学校听课、调研,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

5、本科组交流课。为了活跃教研活动,增进教师之间的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各科组在搞好观摩课的基础上,还要进行本组的上课交流(组级公开课),本科组不少于百分之五十的教师上课,进行本组交流。各科组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上课教师要进行说课,课后本组要进行评课。

6、设立教研专题。各科组要设立一个教研专题,专题的研究范围不要太大,以本学科的内容或学习方法为宜。时间不要太长,一般以一学期或一学年为宜。教研专题的实施按照提交方案(填写有关表格),核实批准,方案实施,对比总结等程序进行。

7、听课。本学期仍然坚持教师听课学习制度,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10节。要对其中的5节进行详细的分析评议,填写好《乳源县职业高级中学评课记录表》,与听课本一齐上交教导处备查。连堂课备一个教案,格式不变,按每周教案计。

8、鼓励集体备课。规模较大,同一学科较多教师的可以进行集体备课的尝试。集体备课要有中心发言人,有执笔教师,要体现集体的智慧,听取广泛的意见。结合本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的教学程序。在主教案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适当增减。如果由一个人说了算,其他教师一味的盲从,那就失去了集体备课的意义。

四、加强理论学习:

1、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理论学习借鉴其他学校教师先进经验。吸收融汇改进提高。

2、组织教师学习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新拟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

五、抓好常规工作

1、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外辅导可以多种形式进行。个别辅导。对极个别的特殊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辅导。对大部分同学存在的普遍问题,组织同学进行集体辅导,提高辅导的效率。指导学生相互辅导。专业课利用课外活动到实验室进行作业辅导。计算机专业学生利用晚修上机练习。共2页,当前第1页1

2、抓好两个计划的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是整个教学的指导。制定教学计划时,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了解大纲的要求。各知识这之间的联系,各章节的课时分配。了解学生的实际,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基本技能。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计划要科学、合理、有序,便于操作。期末复习计划,对期末复习工作的指导性计划。复习时间一般为1---2周,要反思一学期教学工作的得失,注意检查学生知识的缺陷,做到查漏、补缺,巩固提高。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课着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教学上有新的突破。

3、测验。平时测验、单元测验、期中期末考试。测验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开卷、闭卷、理论考试、实操考试。专业课突出实操考试,实操考试要与考证接轨。平时测验每一个学期不少于一次,做好成绩统计和试卷分析。期中、期末考试由学校统一安排,期末复习要制定期末复习计划。凡是开设的科目都要进行考试,并对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填写有关表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成绩的指标之一。

4、备课。备课是上课的前奏,备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案书写前,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重点难点,对脱离学生实际的内容要进行调整,设计好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专业教师备课应注意操作练习,减少课堂教学的失误。教案的书写要简明、清楚,重点难点设计合理,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练习、作业、实操形式多样。

5、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作业的布置要认真研究,不能过多过也不能不做。要根据学生和实际的教学要求确定作业的多少。一般情况,每两节课不少于一次作业。作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理论作业、实验实操作业。作业的批改可以多种形式,当面批改,全批详改,抽查批改,学生互改。无论哪一种评改,老师都必须对学生的作业有总体的了解,为辅导学生做好准备。语文学科的作文要根据课文的要求而定,课文要求的作文无论多少都必须完成。同时还要写日记、周记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字词句的练习也不能忽视,要进行适当的训练。

6、上课。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各个教学环节程序要严谨有序。注意学生的考勤,进行点名登记。出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学,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讨论问题,要体现学校《教学工作实施意见》的特点,要贯彻洋思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要处理好老师与学生主导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要给学生足够的自学讨论时间,做到既放得开,又收得拢。专业课程、实验课、实训课要注意每一个步骤的演示,各步骤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逐步完成各项练习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严防教学事故的发生。教学事故是指:实训、实操、体育课中发生学生人身伤害、财产重大损失;课堂的打架现象;课堂严重违反教学内容(如计算机课随意打开上网系统让学生上网)。课后要认真写好教学后记。教学后记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该节课成功的地方,该节课不足之处,以后改进的办法。  

六、其他工作。

1、短训班工作。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系,争取举办若干期短训班。加强短训班的教学与管理,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办好体育节。办好一年一次的体育节,早安排,早训练,争取好成绩。

3、民主测评。民主测评结果作为评价教师的标准之一,力求全面、准确、公平、公正。

4、教研组汇报制度。教研组每月进行一次工作汇报,把两周的教研活动简单概括,写成文字,向教导处汇报。

5、毕业班工作。毕业班工作要抓早抓紧抓实。抓基础训练,抓能力培养,抓重点学生培养辅导。运用月考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考证工作。抓好计算机、会计、电工等考证工作。明确考试时间,安排考证练习,加强训练,提高过关率,为高考和就业提供保障。

改革必然产生阵痛,每一次改革都会有受益者和失意者,就看你能否适应改革,适应快的,能够快速的找到学习方法,学习得到巨大的提高,适应不好的就会学习成绩出现大幅度的滑落,我们一定要尽量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帮助学生尽快的适应教育改革。

篇(5)

何炎祥(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学生的思想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另一种角度说,他们因为这个时代变得比我们以前任何一个时代的学生都要“聪明”。所以,要想让学生学好,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懈怠,老师教课但学生没有兴趣听课,所以常常表现不出精神和活力,也缺乏学习的动力。大学生上课不听课,打瞌睡、玩手机的现象屡有发生,但这体现的不仅仅只是一个现象,还与多个系统有关,有学生自身的问题、老师的问题,还与整个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等相关。老师常常说,你们这一代不如我们那一代,我们那一代听老师的话,自觉做笔记……,如果我们教师换一个角度来看待80后、90后,不以我们那个时代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想办法帮助他们,学生会对老师产生信任,用自由的方式学习、提问。学生不记笔记不代表他就放弃了这门课,他有自己的办法,所以不要用我们自己年代学习的经验看待现在年代的学习方法。

学生如果对特定的学科产生兴趣,就会把学习当作是件很充实的事情,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这应该是充满了成就感的过程。老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想办法提高讲课的艺术和质量,让学生不想睡觉、不想看小说,讲得学生愿意听、想听、爱听。

何谓讲课质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对课程内容要熟悉。都说现在的网络时代让学生心气变得浮躁,太多新奇、太多诱惑让学生“不务正业”,但与此同时,学生的信息接受量增大,他们钻研学会了很多东西,他们也对知识有自己的疑问,很多东西老师可能不知道,但学生知道。所以老师要把这一门课、这一堂课搞得滚瓜烂熟,有问必答,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给学生清晰确定的解答,但是不要瞎讲,要实事求是,不然学生会对老师没有信任感。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我讲了二十年的编译,仍然要备课,一个原因是为了进一步准备充分,另外就是看是否有更新,再找更多更好的例子。

讲课的艺术要提高,第一就是脱稿,最好不要照PPT念,更不要照着教材念,要把内容记在脑子里,能够脱口而出。要综合运用多媒体和板书等辅助手段,不要依赖PPT。第二是要组织课程,这就是布局。要考虑这一堂课怎么能让学生听得懂、记得住、学得会。布局不是简单的将内容从头到尾讲述,而是有难点、重点,且要考虑从什么角度讲解。组织课程,就像导演一门话剧,教师既是导演、编剧,还是演员。讲课要综合运用形体、眼光、语言,表达要准确、精炼,语音要抑扬顿挫,充满激情。这样像讲故事一样,学生就愿意听,而且把非常重要的内容融入在内,学生就比较容易记忆。第三,要考虑互动,要有意识地把想睡觉和即将睡觉的人调动起来,活用启发式教学、提问式教学,学会互动调剂课堂气氛。第四,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安排让学生上台自己讲一些,给其他同学作出示范。

讲课要受欢迎并不容易,现在我们的年轻教师,都经过了系统的研究训练,但课堂讲授的经验是零。他们的培训是必要的,因此要让他们积极参加辅导、改作业、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听主讲老师讲课。院领导、优秀教师要不定期的听课,给出意见和反馈。我们对老师教学考核是要排序的,对排在后面的老师,要让他们去进修,实行末位进修制,以促进老师重视教学。我们把青年博士分到各个班当班主任,让他们和学生交流,分享科研经历,更重要的还了解了学生对教学的需求。

刘腾红(中南财经大学信息与工程学院)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的整个趋势,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所代表的新生产力已经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之而来的计算机教育信息化也成为了高等学校新的课题,培养信息化时代、网络时代的新一类人才成为了高等学校所肩负的艰巨新任务。

培养人才,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源于对教育现实、学校实际的思考。在面临新一代的大学生来临校园时,我们的教育领导者也在适时调整教育方针,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思考现行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努力探索改革。本科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我校提倡“以本为本,以研为重”的思想,从根本上将本科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的重点和关键,这也是因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对推动学校整体教学工作有重要意义。大学的三大任务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而高校应如何摆正三大任务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是很多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界探索讨论的问题。德国著名学者、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创办洪堡大学时提出教学与研究相统一和学术自由的原则,并指出大学的主要职责是追求真理,学术研究应在大学中占有第一位的重要性。教授应当从事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方法与理论系统化地传授给学生。网络时代的80后、90后有非常独立的思想,培养学生不仅应要求他们学习知识,其中包括最前沿的知识,而且还要培养他们独立掌握知识的方法,同时养成探索的兴趣与习惯。洪堡提出的学术与研究相统一的原则,强调了学术研究在大学的地位,而实际上很多学校非常在意杰出人才的培养。

以上体现的是新时代学术研究的一种观念,而结合众多学校的实际,现阶段,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高职院校非常关注实践教学、创新教学,采取了各种举措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践教学、创新教学已成为教育中最热的词。这是因为虽然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及教育模式却被深深地打上了应试教育的烙印,教学方式多在形成知识体系,而忽略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教指委关于培养计算机应用人才中强调了三点:第一是知识,其中包括了人文知识、社科知识、自然知识、工具知识、专业知识。第二是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实验能力。第三是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专业素质和心里素质。尤其是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不仅仅要其掌握本学科的技能,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打造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说到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教师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尤其在本科阶段,学生对教师很崇拜,渴望给予他们不同于中学的新的学习旅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要使这些80后、90后甚至之后00后的学生有一个愉快且很有收获的大学生活,我们教师要仔细钻研课程内容、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配合他们在信息时代完成一个不错的学业,学到东西且学有所用。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在讨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在思考“重科研、轻教学”所带来的教师评价等问题的同时,很多学校也越来越重视教学以及实践。我们学校会对教师进行教学评奖,学生在网上评,学校教务部再组织老师听课、打分,再看有无发表教学论文、出版专著等,最后学校有专门的评审委员评定,每年在教师节表彰,给予在教学上取得成就的老师很大的奖励。

很多学校提出要成为高水平的研究性大学,一般都从科研和学术方面谈,但其实最基本的是,教师如何讲好课?如何将知识与研究相结合?我觉得在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应该做到深入浅出,将程序设计等一些抽象的知识通俗化、具体化,用一些比喻、类比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具体的过程通过实验让学生实践加深印象并掌握。所以教师参与教学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为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在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方面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的一些优秀教师是经过了长期的努力,专注于某一领域,才成为了教授、专家,有很值得和同学分享的一些成就和体会。除了传授知识外,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我们的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首先应教会学生学会做人,然后才是成材。大学生刚刚步入校园,思想都比较活跃,也会有一些徘徊,且患得患失。尤其是现在的网络新一代,他们有很多自我探索的渠道,接受信息量非常大,对新事物的更新往往快于我们老师,因此了解他们的想法并且理解他们,用心引导他们的学习生活是很重要的,而这也是教师应注重平常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参与教学工作对学生很有好处,也要不断学习、实时更新、与时俱进。我们常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特别是在计算机教育领域,知识更新特别快,因此信息时代我们计算机教师付出的也要更多。

王江晴(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为了加强新时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我校做了很多改革举措。以前我们更多地将精力放在专业课和研究生教育方面,而现在将本科生基础教育及能力培养提到了一个高度。学校规定教授必须上讲台,并且规定了具体的学时要求,每个教授相应的学时等细节又更加详细。与此同时,强调教师不仅是要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做教学研究。从教师自身来说,如果老师只是教书,而不读书、不总结、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经验所得,又怎么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水平呢?要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就要坚持反思,参与教学研究。而从学生来谈,学生刚进入大学的时候非常重要,特别是人生观和学习观的形成,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透露出来的思想和观念也在影响学生的一些想法。

此外,学生就业决定性的一个因素就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对学校来说,怎样做好校企合作,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很需要研究。其实现在有很多的合作形式,学校最应关注的是结果,因为校企联合在很多方面还不好掌控,但结果应是有效的。我校现在软件工程方向做了一个“3+2”的项目,学生招进来以后,理工部的学生再重新第二次选拔,组成了实验班。实验班的前三年是在学校本部学习,而后两年到美国学习。相应地,我们针对实验班在课程上作了调整,一方面通识课,是学校规定必须要上的,我们在内容作了适当调整,而专业课教育,尽量和美国学校的课程对接。实验班采用小班上课,有两个特点,一是导师制,二是项目驱动。学生进班学习,我们首先上的不是C语言,而直接学习Java,然后就主要以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三年拿到学校本部的文凭,到美国学校,再补修那边的课程后,拿本科文凭和硕士文凭。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更强的动手能力、工程能力,希望他们出去以后就业形势更好。本硕连读,项目驱动和导师制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的视野也上升到了国际的高度,与创新、创业的观念相对接,且和国际接轨,这是对学生很有实际帮助的举措。

熊盛武(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

信息时代,我们说学生更难管了,但是反过来说,我们老师可利用的资源实际上更多了,教学更便捷,方式也更多样,吸引学生眼球的素材也更丰富了。实际上,一个教师的钻研,融入了他个人的心血,而我们在网络时代可以更快速地学习这些优秀教师的思想精髓。比如说,国家的精品课和名师,如果在规范知识产权的同时可以更多地共享名师、名课的教学方式,这对我们很多青年教师来说是福音。青年教师学习的欲望非常强,而且发展特别快,尤其在优秀教师的指导下,他们很快便能很好地投入教学。名师、名家的示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效的。来自于这些名师的“间接经验”通过教师自身勤奋的学习梳理,转化为自己教学理论上的支撑。凭借网络知识的优势,提升了自己知识的广度、深度和高度。

另外一方面,在网络多媒体时代,教师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我们现在的多媒体PPT课件做得特别好,这一方面说明教师花费了一些精力在课件上,当然初衷也是为了能通过课件吸引学生的兴趣,便于他们课后学结。但不应忽略的是,好的课件不是要非常花哨,有动画,有艺术,而应重在交互性。实际上,多媒体和板书最大的区别就是交互性,如果少了交互,学生学习就会变得被动。课件会让老师变得懒惰,责任心变弱,因为有的老师有了讲稿就不备课了,可以不记讲课内容,加备注看提示。这样讲课很容易就变成了照本宣科,学生很快就没有了兴趣。因此,建议老师在上课时还是应根据需要板书教学,比如逻辑性非常强的课程,板书可以让学生和老师同步思考,而且使得老师必须认真准备。国外大学的老师整个课程都在提问,而网上放了很庞大的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和一些拓展训练都在网上,这样既有交互,又让老师和学生有东西可以复习。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特别大,但我们面对的是几百个学生,如果讲课没有个性,讲课方式枯燥无味,总是跟着课件走,学生会学得非常疲乏。备课实际上不是熟悉教学,因为老师将这门课讲了很多年,对课的内容都很熟悉了,备课实质是思考一个布局,考虑好逻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