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6-12 00:24:0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生命周期理论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生命周期理论论文

篇(1)

国内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临床课程的教学工作长期以来都是由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的专业课教师承担,她们基本都是传统学科体系下的学习者,对临床分科课程教学已非常熟悉,而整合后的临床护理课程则是按系统编写,很多疾病同时涉及到内、外、妇、儿科护理,要求教师突破原有的分科界限,将临床各科护理内容灵活、流畅地连接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整体,这对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广度、专业知识的深度和教学技能水平提出了很高要求。虽然目前护理专业临床课程的教学师资队伍学历层次总体有所提高,但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真正具备整合教学能力的教师为数太少,再加上学生人数多,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往往出现教研室到处聘请兼职教师授课的情况。许多外聘老师都是医院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和护士,一般按照自己从事临床专业而并非生命周期模式要求进行授课,由于缺乏相应教学经验,不仅教学质量无法保障,而且经常出现处理急诊不能授课而临时更换老师的情况,也给教研室的管理工作带来不小困难。

2教材质量难以保证

生命周期课程模式是部分高职院校近几年尝试进行的改革探索,使用的教材基本为自编教材,是将原内、外、妇、儿科护理中的相关内容改变顺序后重新组合而成,经常出现不同版本教材各课程间内容重复,错误或缺失的情况,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3教学安排困难

整合后的课程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需要大量相关教学资源配套。受师资教学场地和操作设施限制,部分学校采取不同系统疾病由不同专业老师轮转任教的方式授课,学生常因不适应这种“走马灯”式的换人方式,很快失去学习兴趣;也有部分学校选择固定某些教师固定上某门课程,但存在对自己原来专业熟悉的内容重点讲授,不熟悉的其他专业整合内容选择性忽略的现象,实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与课程整合的初衷相去甚远。

4与临床实践岗位存在矛盾

生命周期课程模式最大的硬伤就是和医院多年来形成的临床体系格格不入。因为目前国内多数医院仍都是以内、外、妇、儿等专业设置临床专科,护理也是以疾病为中心,以专科为核心的服务体系,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和实习都要求必须分别到内、外、妇、儿等科才能完成,而且人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可能出现相同的疾病,因此常会碰到同学问“成年人和老年人患甲状腺疾病、溃疡病、胰腺炎等疾病到底该按照哪种模式护理,为什么临床实际与学校课堂学习的内容不一致”之类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原已形成的知识系统性和整体性在临床现实中被分割肢解,这不仅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今后就业也会受其影响。

5临床专业知识不够扎实

有调查显示,按生命周期课程模式培养的学生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技能相对较弱,专业理论不够扎实,开展健康教育能力亟待提高。而专业理论是临床实践以及开展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对胜任护理岗位工作存在影响,进而影响整个护理队伍建设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6与国家考试脱轨

许多同学都希望获得更高文凭,因此在校期间和参加工作后都有同学参加全国护理本科或研究生考试,但是国家相关考试的命题和教材仍然是按《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体系的不兼容给学生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深造形成了很大阻碍。

7讨论

篇(2)

[关键词]桂林旅游;旅游地生命周期;旅游市场定位

桂林是我国旅游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从1973年国家批准桂林市正式对外开放至今,桂林旅游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初创期、发展期、停滞巩固期和二次生命周期。由于桂林旅游在中国旅游业中的重要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桂林旅游发展的历程是中国旅游发展历程的缩影。利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桂林旅游进行定位,并对其发展历程的各阶段进行分析,可延长及提升桂林旅游地生命周期,达到促进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也能对类似旅游地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由市场营销学中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不断演化而来的,是描述旅游地演进过程的一种理论。其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克里斯塔勒(W.Christaller,1963)在他发表的论文《对欧洲旅游地的一些思考:地区――低开发的乡村――娱乐地》中提出。美国学者斯坦斯菲尔德(C.Stansfield,1978)在研究美国大西洋旅游发展时也提出了类似的概念。到目前为止,被学者们公认并广泛应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由加拿大学者巴特勒(Butler,1980)提出的“S”型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模型,主要观点是旅游地演化一般要经历6个阶段(图1):探索阶段(exploration stage)、参与阶段(involvement stage)、发展阶段(development stage)、稳固阶段(con-solidation stage)、停滞阶段(stagnation stage)、衰落或复兴阶段(decline or rejuvenation stage),每个阶段都有其标志性特征(表1),在衰落或复兴阶段有可能发生5种情况(如图1中的曲线A、B、C、D、E):A表示深度开发卓有成效,可促使游客在增加和市场扩大;B表示较小规模的改造和调整,持续对资源吸引力的保护,游客量可以较小幅度地增长;c表示再调整满足各种容量水平,可遏制游客量下滑的趋势,使之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D表示过度利用资源导致的竞争能力降低会导致游客量显著下降;E表示战争、瘟疫或其他灾难性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游客量急剧下降。

(二)旅游地生命周期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研究在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上发表的关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论文,国外学者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Butler生命周期理论阶段划分的验证;(2)对影响生命周期演变因素的研究,包括管理决策、其他旅游地的竞争及旅游投资者的影响等;

(3)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价值的评价;(4)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其他理论结合的研究。

总之,国外学者对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将生命周期理论放诸具体的案例中进行理论检验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肯定或否定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对生命周期理论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同时,通过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其他理论相结合,拓宽了对该理论研究的渠道,有利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该理论对旅游地的实践指导。

国内对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相对较晚,张文(1990)发表的《对旅游区生命周期问题的看法》最早讨论了旅游区生命周期问题。随后,保继刚在《旅游地理学》教材中首次介绍了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思想,并在1995年将理论用于广东丹霞山的开发。此后,国内学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开始对该理论进行研究与探讨。国内学者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对旅游地生命周期与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关系及辨析;(2)对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因素研究;(3)关于延长、调整旅游地生命周期方面;(4)关于旅游地生命周期实证研究;此外,不少学者对国内外关于旅游地生命周期方面的论文进行了述评。

综观国内关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虽然没有国外研究成熟,但其研究内容不断深入、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成果也不断丰富,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国内旅游研究所需的统计数据缺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者们的研究。因此,利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具体旅游地进行生命周期各阶段界定的研究较少。

二、桂林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界定

(一)桂林旅游客源市场的分析

1 桂林入境旅游的分析

桂林是我国较早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之一,入境游一直是其旅游市场定位的核心,研究桂林的入境游对桂林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界定有重要的作用(图2)。本文将桂林入境游按时间顺序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后期(即1980年~1997年)。从图2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除了1989年受北京影响,游客量急剧下降外,桂林入境旅游接待量基本呈上升趋势;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桂林入境旅游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起伏波动的停滞巩固期,无论是从各年绝对数量还是相对变化率来看,其波动幅度都比较明显。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桂林的入境旅游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初创期、发展期和20世纪90年代的停滞巩固期后,其第一次生命周期已经结束,将进入二次发展期。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即1998年至今)。经过了20世纪90年代的停滞巩固阶段后,桂林的入境旅游又开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一阶段中,除了2003年因非典影响外,其余年份桂林入境旅游者人数都基本呈稳步上升趋势。其中1998年~2000年这短短的3年间,入境旅游者人数从41.29万人次上升到95.02万人次,增长了一倍多;2000年~2008年(除2003年非典和2008年冰雪灾害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入境旅游者人数也呈上升趋势,但其上升的速度明显低于1998―2000年,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桂林入境旅游第二次生命周期在经历了1998~2000年的快速发展期后,目前仍处于发展期。

2 桂林国内旅游的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桂林市的国内旅游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内客源市场一直是稳步增长。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桂林国内客源市场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但由于城市容量、其他旅游地竞争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图3)。同

样,对桂林国内旅游的分析也将其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中期(即1980年~1996年)。考虑到桂林国内旅游统计数据方面的缺失(1991~1994及1996年共5年,桂林国内旅游者人数统计数据缺失),本文采取比值法对该阶段生命周期进行分析,可以避免因数据缺失带来的不便。比值法即以游客增长率的阶段性变化来划分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如以AQ表示纵坐标上游客量的增加,T表示横坐标上时间的变化,则Q/T的比值数据可供确定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的参考:O10%时,处于发展期;-10%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即1998年至今)。从图4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除了2003年受非典的影响,桂林国内旅游人数下降外,其余各年旅游者人数都增加,同样用比值法来计算该阶段的游客增长率,直观观察图4,1998~2002年曲线斜率明显比2004~2008年的小,故以2002年为拐点进行计算,通过在桂林年鉴得到的旅游统计数据,1998、2002、2004和2008年桂林国内旅游者人数分别为762.71万人、997.37万人、1030.66万人和1486.83万人,即斜率R(1998~2002年)=46.93%,R(2004~2008)=91.23%,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桂林国内旅游正处于第二次生命周期的快速发展期。

(二)桂林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定位

篇(3)

关键词:项目生命周期 科技成果 奖励申报 全过程管理

项目周期理论认为任何项目从开始到结束都可以概括为项目机会分析、项目规划、项目实施和项目后期处理四个部分,每一个阶段都对应着项目的实施情况和特定需求。本文结合项目周期理论,把科技成果奖励申报看成一个系统工程进行管理,建立了一套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理论的科技成果奖励申报的全过程管理模式。

一、项目启动:深入一线,精选项目

科技管理人员要深入基层,到科技研究工作者工作的实验室、研究室,与他们进行座谈,对在研的研究项目进行深入、认真的考察;认真了解企业产业发展规划,把握企业产业发展方向,选择合适项目进行申报。

二、项目规划:提前布局,有的放矢

在科技奖励申报过程中,知识产权等第三方评价材料作为评价因子在评审中日益受到重视。它要求科技成果奖励管理介入项目的全过程,在立项阶段强化专利的申请与实施、要求重视成果报奖。其目的是为了鼓励创新,进一步把成果推向社会,并按照社会的要求将项目进一步提升、做大做强。这又为新项目的争取创造条件,从而实现科技成果管理的可持续性循环。

三、项目实施:精心准备,确保质量,力求完整,提高中奖率

1.推荐书填写。推荐书是科技奖励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推荐书填写的好坏是直接影响成果能否获奖的重要因素,是科技成果报奖全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推荐书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简介”、“主要科技创新点”、“第三方评价”等。

2.附件材料准备。附件材料是申报书中所填写内容的证明文件和辅助材料,是体现报奖成果真实性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专利论文等知识产权证明、成果鉴定证书、产品检测检验报告、推广应用证明等。提供附件材料应保证材料的齐全、真实性和权威性。

3.答辩材料的准备。答辩的内容应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整体。对一些研究时间长、内容多的项目,要注意把每个阶段的研究成果融会贯通,突出创新点。

四、项目后期处理:及时跟踪,不断完善,争取获得更高层次的奖励

1.及时跟踪和反馈。科技奖励申报材料的上报,仅仅是报奖全过程的一个段落,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必须要作好奖励上报后的跟踪工作。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报奖成果的概况及意义水平,加深他们对项目的了解,必要时及时补充和完善报奖材料。

2.建立获奖项目的后评价体系。科技成果在获得较低层次的奖励后,要针对答辩时评审专家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补充和完善,争取更高层次的科技奖励。

五、总结

通过以上研究表明,科学有效的管理对提升科技成果奖励申报成功率作用巨大,运用项目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科技成果奖励申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理论的科技成果奖励申报的全过程管理是对科技成果奖励申报的统一过程结构的描述,集成了科技成果奖励申报管理的相关流程、活动、决策、文档等要素,构筑了科技成果奖励申报管理方法的过程平台。第二,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理论的科技成果奖励申报的全过程管理描述了项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工作流程和主要任务,科技管理人员可以针对项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特征,准确地把握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理顺了科技成果奖励申报的工作流程。第三,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理论的科技成果奖励申报的全过程管理要求企业科技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系统管理的思想。科技奖励申报管理工作应该贯穿于奖励申报的全过程。科研管理部门作为科技活动的枢纽,对组织、协调科研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渗透在科研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在科研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有超前意识,为项目的获奖创造有利条件,提高科技成果报奖的成功率。第四,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理论的科技成果奖励申报的全过程管理在科技成果管理体系中嵌入激励功能,使成果管理与员工激励协同作用。全过程管理模式使得科技人员可以全程参与到科技奖励申报,既能体现出企业对科技成果的重视,又激发科技人员进行技术研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潘虹.成果奖励申报工作中的若干体会[J].生命的化学,2013,33(2):31-32

[2]王义辉. 试论如何做好科技成果报奖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09(21):230

篇(4)

论文关键词:企业生命周期,销售量,变化趋势,生产能力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像生命体一样,必定会经历从生到死,由盛转衰的过程。企业生命周期一般是指企业从诞生到消亡的整个过程,可以把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受产品市场竞争和行业竞争等环境的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应该根据环境的需要合理安排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生产能力的定位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合理的定位企业的生产能力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

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下销售量的特征

一、创业期企业销售量特征分析

在企业初创期,企业的规模小,实力弱,企业的产品刚从研究和试制阶段转入小批生产并进入市场试销。企业的产品与市场同类产品相比,在经济、技术技能上表现出一定优势且在产品性能方面也有所改进,但消费者对新产品比较陌生,对产品的用途、特点、性能等方面不熟悉,缺乏全面的了解和信任,且受原有消费习惯的影响,消费者往往会对新产品持保守的态度,对新产品会产生拒绝和抵制的心理。因此,消费者不会踊跃购买新产品。企业的新产品刚投入市场,中间商对产品的销路和发展前途缺乏必要信心,往往不会大量进货,这使得企业产品的销售渠道少,产品的扩散速度慢,诸多因素造成企业在初创期产品的销售量低下。为了扩展销路,企业往往投入大量的促销费用,对产品进行宣传,但产品销售量的增长仍然比较缓慢。因此销售量,在初创期企业产品的销售量低下且增长速度缓慢。

二、成长期企业销售量特征分析

在企业成长期,随着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消费者逐渐熟悉企业的产品,产品的优越性逐渐被消费者认可,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有所增强,部分消费者开始认牌选购,产品的市场需求逐渐旺盛。在成长期,企业开始树立企业形象、塑造企业品牌,且企业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这对产品销售量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成长期,企业的生产活动转为大批量生产,企业生产大量产品投放市场并进行扩大销售,产品的市场渗透程度不断提高,销售量迅速增长论文怎么写。

三、成熟期企业销售量特征分析

在企业成熟期,产品的市场需求基本趋于饱和,需求量达到最高峰,企业产品比较稳定的在市场上畅销。在成熟期,企业内部管理合理完善,机器设备及劳动力发挥最大的效率,企业进入大批量生产,产品的产量稳定,有大量的产品投入市场,购买者较多,市场普及率高,企业产品的销售量增长,但增长率下降。

四、衰退期企业销售量特征分析

在企业的衰退期,竞争者纷纷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同类产品供给量增加,市场竞争激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出现其他性能更佳、价格更廉的产品,企业的产品开始出现老化,不再适应市场需要。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改变,消费需求迅速转移,企业产品的销售量由缓慢下降变为急剧下降,产品处于被淘汰的阶段。在衰退期,企业产品的销售量急剧下滑,之后将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直至退出市场。

生产能力的选择对企业的影响

工业企业生产能力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生产组织和技术水平下,在一定时期内所能生产的产品总量,或所能加工处理的原材料总量。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反映企业的生产可能性,反映企业的生产规模,是企业生产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应与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以及生产能力等要素保持平衡, 这样才能使生产计划切合实际。对于工业企业而言,形成并保持合理的生产能力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过高或过低的生产能力会大大削弱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生产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销售量,企业在偏低的生产能力下进行大量生产,不仅会限制产量,而且会提高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在偏高的生产能力下进行少量生产,虽然产量不会受限,但会提高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当企业生产能力过高时, 企业需要投人大量的资金用于购建固定资产,且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设备间的协调和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过高的生产能力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低下,造成企业生产的固定成本提高,这将导致企业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提高,使企业的利润收缩。因此,企业的生产能力定位过高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如果企业生产能力过低, 企业的生产速度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企业产品投入市场的速度过慢,这必然导致企业在交货期和交货量方面难以满足客户要求,使得企业的发展受限,阻碍企业市场占有率及销售量的提高。企业生产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 而且与企业产品的成本和经营风险水平直接相关。因此,合理定位企业的生产能力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下生产能力的选择

??

一、创业期企业生产能力的选择

在初创期,企业产品的销售量比较低且增长速度缓慢,在可预见的未来产品的销售量呈比较低的水平。如果企业的生产能力定位过高,且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能力进行生产,这样企业会生产出大量的产品,但在初创期产品的销售量比较低,因此,引发存货的大量积压的问题,造成企业资金周转不畅,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如果企业为了减少存货的大量积压,以匹配市场需求量的产量进行生产,这会使企业无法充分利用生产能力,造成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低下,这会导致单位产品平均生产成本提高,闲置的固定资产占用企业大量可支配的资金。在企业的初创期企业资金匮乏,缺乏融资能力和融资渠道,企业的实力比较薄弱,因此企业应该合理的利用可支配的资金,减少初创期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在初创期企业应选择在较低生产能力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二、成长期企业生产能力的选择

在成长期,产品的销售量不断增长,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且可以合理预计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在将来会继续提高。因此,在成长期企业应适当提高生产能力。如果企业不能在准确的时机做出扩大企业生产能力的决定,则不能生产出足够的产品用以投放市场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会抑制企业市场份额的扩大。企业扩大生产能力后进行大批量生产会使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下降论文怎么写。在成长期企业往往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于生产型企业,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能力的直接表现形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生产能力。企业扩大生产能力的唯一途径是增加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在成长期企业开始盈利并形成内部积累,具有雄厚的资金和较强的筹资能力,因此,在成长期企业有足够的实力保障生产能力的提高。总之销售量,在成长期在市场内外环境的作用下企业有必要提高生产能力,且成长期的企业有足够的实力提高生产能力,因此,在成长期企业的生产能力会有所提高。

三、成熟期企业生产能力的选择

在成熟期,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达到高峰,消费者数量较多,产品的销售量较高且不断增长但增长率下降,预计未来不会较大的增长。因此,在成熟期企业应该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并维持比较高的生产能力,生产大量的产品投入市场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成熟期,企业的生产能力达到最高峰。

四、衰退期企业生产能力的选择

在衰退期,产品的销售量锐减直至消失。为应对在市场内外环境的变化,企业将会降低生产能力,且伴随产品退出市场,企业最终将撤销生产线。

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合理的定位企业的生产能力对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来说尤为重要。企业应根据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变化合理定位企业的生产能力。当需求旺盛时,企业要及时提高生产能力,以满足需求的增长;当需求不足时,企业要缩小规模,避免生产能力过剩,尽可能减少损失。结合企业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特征,并随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企业的生产能力,能够帮助实现资本增值并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篇(5)

郭国庆教授是我国市场营销学界的权威人士,是中国本土营销理论体系的创建者和基本理论派领军人物。他推动“营销”一词首次写进政府文件,将中国营销理论的地域视野从本土市场拓展到国际市场。针对“当今市场营销界亟待澄清的十大问题”,郭教授在讲座中采用设问的方式,提出悬念,极大地提高了听众兴趣,激起阵阵掌声。

一、有赫杰奇这个人吗?

许多营销人士都认为世界上第一本营销教材出自哈佛大学的赫杰奇之手。其实,营销学界、哈佛大学的学者名录上没有这个名字。最早的营销学是从经济学脱胎而来的,是用经济的方法来研究营销。

世界上许多营销界的经典作家的著作中也从未提起过赫杰奇这个人的存在。

二、 市场的内涵应包括供应商、 分销商和竞争者吗? 许多学者认为,市场的内涵应该扩展为供应商、分销商和竞争者,理由有两点:

(1)过去的营销对象是客户,而现在不仅仅包括客户, 而且还包括供应商、 分销商和竞争者。

(2) “市场导向”是指企业要关注外部需求者和竞争者的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在企业内部有效沟通,进而作出正确反映的过程。郭教授认为, 营销学是站在卖主的立场上来研究卖者怎样更好地满足购买者的需要,它对市场的界定是某种产品或服务、所有潜在和现实购买力的结合。市场是既要有购买力又要有购买欲望的人, 所以我们不能把市场的内涵扩展为供应商、分销商和竞争者,但是企业还是要兼顾三者的利益的。

三、营销和营销管理一样吗?

现在,不少人认为“营销”和“营销管理”没有区别,其实不然。 “营销”是指一系列的活动过程,而“营销管理”则是对营销活动的规划、组织、实施和控制。 “营销学”是许多学科的学生学习的,而“营销管理”则是管理学、营销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的。二者是不同的。

四、营销有无好坏之分? 曾在一档电视节目中,一位广告策划人认为,营销没有好坏之分,不管策划的广告是否讲究诚实守信、是否符合社会伦理道德,只要能够让企业赚钱,能够给市场留下深刻印象,这样营销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郭教授严肃指出,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营销是有好坏之分的,做营销应尽到一定的社会责任,讲究诚实守信,遵守社会的伦理道德。

五、4C能代替4P吗? 目前,学术界和营销界正流行一个观点,那就是现在主导的4P要会被逐渐趋於流行的4C取代。

1989 年劳特朋提出的“4C”营销理论,顺应和适应了现阶段的消费者的需要,可以说是营销理论的一次进步和发展。4C 想要取代4P并非易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整合营销传播表现出营销理论框架中重心的转移。

六、BCG矩阵中,分界线是固定不变的吗?

BCG 矩阵即波士顿矩阵,是对企业业务进行评价分类的方法之一。在这个矩阵中,市场增长率可用销售增长率来代替。相对市场占有率是用来测量一个企业的SBU增长率的。在BCG 阵营中,分界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

七、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就那么完美吗?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不是十全十美的,本身有一定缺陷:

(1)产品生命周期的界定还不清楚;

(2)典型的生命周期有四个阶段,而现实中许多产品难以确定它到底属于产品生命周期哪一阶段;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直接用来指导企业经营是不实用的;

(4)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比如一件产品,在城市可能处于衰退期,在农村则可能处于成熟期。

八、 新产品的采用和扩散是一回事吗? 许多教材把新产品的采用等同于新产品的扩散,其实二者是不同的。遍性的规律,提出系统性的理论阐释,如音系学中的“优选论” (op ti m alit y t h eory)等。这是境界最高的一种创新。冉教授强调,绝大部分研究者达不到这样的学术境界。

(2)后续创新。

(a)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如对理论或模式,进行局部修正、补充、发展,并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推广,如“新格赖斯理论”就是在格赖斯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运用前人所提出的某一语言学理论,去解释前人未解释过的语言现象,发现前人未发现的结论。

(3)引进创新。语言学研究离不开引进国外的语言学理论,或相邻学科的理论。引进后存在两种可能:

(a)照搬/直接运用,用来研究汉语、研究中国的外语学习与外语教学等,最后有所发现;

(b)引进的国外理论,但根据汉语现象,或针对中国学生的特征,对该理论进行局部改造,如广外推行的“交际教学法” 。

(4)集成创新。

(a)在自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长期不断完善、补充,最后产生提出影响的语言学理论,如语用学的“关联理论”;

(b) (吸收)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如“礼貌原则” (Leech)就是在“合作原则” (G ri ce) 基础上提出的,为了拯救合作原则,补充解释上的不足。冉教授认为,一般的研究者基本上是二、三两种创新方式。四种精神:

(1)追溯反思精神。对现存的一些语言学理论、模式或其他成果,要学会进行反溯式的思考。这是一个从结果入手的思索过程。 该过程可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所反思的语言学理论或某一成果,加深理解,发现其问题或其不完备的地方,否则就难以有深入的发现,也不可能有创新。

(2)追问疑团精神。研究的触发往往始于对某些语言现象的说法所产生的疑团/疑问/怀疑。有了疑问/疑团,就会促使大家进行追问,寻找相关研究,比如进行文献搜索,寻找对该疑团的研究成果与不足/缺陷并在此基础上,促使我再思考,寻求事实,逻辑证明。这一个过程是从怀疑走向肯定、从不确定走向确定的过程。

(3)学术对话精神 。追反思和追问疑团主要是我们自己与自己所进行的对话,然而学术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范围、学术同行。因而,追溯反思和追问疑团还应该与学术同行进行对话、商榷。该过程就需要将自己的思路进行系统的整理,准备必要的论点、论据、 语料等,然后展开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与讨论。

(4)坚持不懈精神 。

做研究是一个长期进行专业知识积累的过程,同时还要勤于笔耕。只要长期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有所成就,一定能著书立说。需要一定时间之后才能见分晓,有的人没有坚持,最后即使给了时间,也写不出文章。

四个注意:冉教授提醒教师,重视学术研究就应该注意以下方法:

(1)注意尽早明确学术方向;

(2)注意吸收新知识和新成果并且常读研究性论文和新书 ;

(3) 注意用心收集日常语言现象——身边、报纸、电视/电影、网络等;

(4)注意发现学术现象并提出研究问题。五个要点:谈到教师普遍关心的的论文写作时,冉教授详细说明五要点:

(1)选题要新——题目要能吸引眼球;

(2)立题要小——做到小题大做;明确研究问题和所依据的主要现象/语料;

(3)明确写作顺序——文献综述,提出具体的讨论问题/假设、实验/基于语料的分析与讨论;

(4)得出结论与总结;文末列出注释和参考文献;

(5)精练文字, 反复修改。 冉教授还引用合格和不合格论文摘要实例,具体说明论文摘要的写作要点和方法。

篇(6)

(一)垄断优势理论1960年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在其博士毕业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首次提出垄断优势理论,垄断优势理论产生于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如火如荼的年代,该理论认为对外投资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的不完全性,市场的不完全性主要是由规模经济、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以及国与国之间贸易壁垒等因素造成的。而通过垄断则可以带来市场垄断优势、生产垄断优势以及规模经济优势。该理论改变了以往人们对跨国投资就是仅仅追求经营利润的固有看法,追求持续的垄断优势才是对外投资的最重要目的,该理论也因此成为了对外投资的基础理论之一。该理论的贡献在于突破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框架,深入阐述了垄断优势在促进企业对外投资方面所起的作用,但是该理论在解释产业转移方向,以及在指导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投资方面还存在不足。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学者雷蒙德·弗农在其1966年所著《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该理论从侧面阐述了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该理论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导入期、成长期、稳定期以及衰退期四个阶段,当产品处于导入期以及成长期时,产品呈现出典型的技术密集特征,拥有该产品生产技术的国家具有垄断优势,生产此种产品时基本不用考虑地理位置等影响产品成本的相关因素,生产商一般都采取用本国生产,出口国外的模式。当产品生命周期进入稳定阶段时,产品的国内市场增长空间变得极为有限,拥有该产品生产技术的企业为了开拓新的市场就会选择技术转让或者国外建厂的方式来提升产品销量,这就会在客观上带来国际产业转移,但是这里所谈到的国际产业转移需要具备几个条件,一是该国家或者该国家所在的区域范围内要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二是该地区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可以顺利的进行该产品的生产,三是在该地区进行生产要能够有效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当产品生命周期进入衰退阶段时,技术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产品竞争优势的建立主要依赖于产品成本的降低,这就进一步的促进产业向具有更低生产成本的地区转移,在该地区生产的产品再被返销到技术输出国市场。该理论通过将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引入到国际资本流动过程中,动态的分析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资本流动的促进作用,该理论为企业进行跨国投资时机选择做出了一个明确的界定。但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却无法解释并不具有技术优势的国家的对外投资行为,同时也无法解释产品尚未进入稳定以及衰退期就进行产业转移的行为。

(三)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英国学者邓宁于1977年在《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和跨国企业:折衷理论方法探索》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该理论认为国家产业转移取决于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区位优势,所有权优势往往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规模经济导致的优势,一是企业占有的无形资产带来的优势,这包括技术、品牌等方面。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凭借所有权优势降低交易成本的能力,企业拥有内部化优势的原因在于外部市场的失效,主要原因是因为贸易壁垒、交易渠道不畅以及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区位优势是指东道国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优势,投资国只能被动的加以接受或者利用区位优势而不能被改变区位优势。该理论认为产业转移要综合比较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区位优势,这样才能带来充分发挥产业转移的优势。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克服了传统对外投资理论只注重资本流动的不足,通过将区位选择、对外贸易、内部交易等几个方面结合起来,为研究国际资本流动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但是尽管该理论汲取了诸多有关产业转移理论的优点,但是却仅仅是从微观层面以及静态层面对产业转移进行研究,缺乏宏观以及动态的分析。

篇(7)

[关键词]CDIO 理论基础

CDIO模式是国外高等工科教育的一种创新模式。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的创新工具,CDIO框架提供了面向学生的教育,即强调在构思-设计-实现-运行中现实世界的系统和产品过程中,来学习工程的理论和实践,其理论依据如下:

一、环境与系统理论

一般地说,环境即系统周围的这样一些对象的总和,它们的属性和变化将影响系统,同时系统的属性和变化亦将影响到它们,这种影响是通过输入和输出的作用实现的。豪尔(1962)在讨论现代设计的基本策略时指出:“我们不是简单地设计一个将被引进环境的系统,而是要揭示环境是如何制约它的。实质上,设计的成败由系统达到的适应性,即它与环境协调的程度来衡量。”按系统方式的要求,研究高职工程教育的种种问题,如高职空调工程技术技能的学习,均需从环境入手,采取由外(环境)而内(系统)的路线。CDIO 方法的第一准则就是把工程教育重新置入工程实践环境―――即产品、流程和系统的开发和使用中去。查建中等人认为,构思-设计-实施- 操作不应该成为教育的内容,而应当被视为获得这些内容的工具和环境。因此,CDIO作为工程教育的环境完全相符环境与系统理论。

二、生命周期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费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场上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CDIO则强调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行(Operate)现实世界的系统和产品过程中,来学习工程的理论和实践。构思-设计-实现-运行,这是一个完整的环节,也是工程活动的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它要求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工程人才都能精通这四个环节。在应用型人才系列中,应用型工程本科教育重在培养“能够把技术原理转化为工程设计、工艺流程、运行决策的人才”,而工程类高职高专教育则重在培养“能够运用治理技能或操作技能,把工程设计、规划、决策变换为物质形态或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的人才”。因此,无论是对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的工程教育,从生命周期理论来看,CDIO这一创新性的改革模式同样值得高职类工程教育借鉴。

三、知行合一理论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知”即认识认识,而且应注重“行”即实践,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知行合一理论应用于高等工程教育,便是要求全校师生员工既要追求真理、善于学习,又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创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唐良奇,2009)。“知行合一”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在强调“知”(理论)的同时,也要强调“行”(实践)、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要着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框架谋划、方案制订,更要注重结合实际,强调实用,付诸实践,取得实效。CDIO理念在强调学生重视学习理论以强调构思与设计的同时,同时也强调学生的技术技能、实践能力与职业态度等,可以说很好地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思想。

四、价值链理论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过一个所谓“价值链”(Value Chain)概念,用以概括企业内部所有创造价值的活动过程。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配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集合体的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表达。” CDIO包含四个阶段事实上是与企业内部所有创造价值的活动过程“价值链”(Value Chain))是一致的。比如,价值链集合体中的“设计”涵盖了CDIO前两阶段即“构思”与“设计”,包括定义需求与技术,考虑战略与规章制度,开发概念、构架与商业案例以及描述将被实现的计划、草案和运算法则;价值链集合体中的“生产”过程对应于CDIO第三阶段中的“实现”,即把设计阶段的计划等转化成真正的产品,包括制造、编译、测试和验证;价值链集合体中关于“销售、配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则对应于CDIO的最后一个阶段“运行”,即使用实现的产品来达到想要的价值,包括维护、演进、服务等。

参考文献:

[1] Crawley , E. F. , Malmqvist, J . , ¨Ostlund , , S. , &Brodeur, D.R. , Rethink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 The CDIO Approach,Springer , New York , 2007

[2]Edward F. Crawley,查建中,Johan Malmqvist,Doris R.Brodeur.工程教育的环境.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4)

[3]唐良奇.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的创新模式研究――以CDIO方式为例[D].硕士研究生论文,浙江大学,2009,(7)

[4]王沛民.工程教育基础[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