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1 17:36: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论文摘要】护理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而当今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弊端较多,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考试模式的改革,引入课堂考试、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等方法,全面考核学生,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观的不断深化,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学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已经成为当代护士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护理心理学的教学在各护理院校也彰显重要,成为主干课程之一。这就要求教师们也要适应这个发展,深化护理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与世界接轨,提高教学质量。论文百事通??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考试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五大功能[1]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科学合理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护理心理学考试一直沿袭着传统的考试模式,以教师命题的理论考试为主,缺乏多样性、科学性和应用性。我们对护理心理学考试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改革,使考试目标和教学目标形成最大关联度,采用多种考核方法,注重心理学和临床护理的密切结合。以下报告我们在护理心理学考试模式改革的体会:
1传统考试方法的分析
1.1单一的考试形式:
传统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存在着命题凭经验“讲什么、考什么”,完全的理论考试,试卷组成不注意样本的代表性,不能有效地代表全部教学内容,造成考试与教学内容有偏差,严重影响了对培养人才的评价。
1.2考试内容不合理:
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的基本知识,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查,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过大,缺乏对知识应用的考核,造成普遍的“划范围、圈重点”,学生凭借“死记硬背”来准备考试,达不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
1.3缺乏应用能力的考核:
虽然护理心理学的教学理论课程比重大,缺乏实用有效的实践课程,但是不能忽视护理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应该注重心理学知识与临床护理工作的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传统的考试对学生实验技能考核体现不出来,不能达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2改革措施
改革对象为本院05级、06级三年制大专英文护理专业学生,共4个班级,126人,全部为女生。根据护理心理学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考核内容包括: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个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10%、10%、20%、60%,学生的最终成绩按比例计算得出,具体考试方法如下:
2.1提高教学效果,积极进行课堂考核:
课堂考核可以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开动脑筋。考核内容可以复结,做到课与课之间的联结,考试内容和时间不预先通知,即兴提问,所有学生均在备选之中。所以课堂考核的随机性大,公平性强。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作答情况给予相应的分值,并做好分数记录。
2.2针对具体内容进行实践考核:
护理心理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实践应用内容:一部分是心理学的应用,如:记忆广度实验、注意分配实验,各种心理测量量表的使用等;另一部分是心理学理论在临床护理的应用,如:模拟病房场景,对不同阶段不同病人的心理护理,各种沟通技巧的使用等。实践考试时间、地点由教师统一确定,考试项目由学生自己抽取,每项考核内容都有相应的赋分标准,根据表现给予相应的分值,满分10分。
2.3布置开放性和发挥性的问题,供学生论述:
除了课堂考核和实践考核外,我们也给学生布置开发性和发挥性的问题,如:“不同气质类型临床病人,如何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列举自己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并分析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要求学生以小论文形式论述,字数300~500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查阅资料,整理论述。在此期间,老师给予必要的引导答疑,以保证论文的顺利完成。
2.4必不可少的期末闭卷考试:
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涵盖了护理心理学的定义、理论基础、具体方法等。在理论上强化学生记忆,为灵活运用奠定必要的基础。考试题目包括客观题占50%,主观题占50%。力求做到内容全面,难易适中,层次分明。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效果讨论
3.1使护理心理学考试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
针对护理心理学的课程特点及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研究制定,改革后的考试成绩由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占相应的比例,这样的成绩能客观全面地反应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培养的学生从“应试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新晨
3.2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考试改革得到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问卷反馈,95.8%的学生非常欢迎考试改革,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理解知识、运行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应对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顺应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3考试改革促进教学改革:
考试不是目的,也不仅仅是检验教学效果,还有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和应试者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四部分考核成绩中,我们发现学生实践考核和问题论述成绩较低,我们通过教学改革,及时增加实践课时数,加强学生的临床心理护理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护理心理学问题论述,并与教授护理科研、文件检索的教师沟通,进行分工整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总之,通过考试模式的改革,使学生由被动应付转为积极参与,仅仅靠死记硬背就远远不够了,迫使学生在学习上主动思考,善于发现创新。只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才能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把创新教育与考试创新结合,从而到达教、学、考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科研统计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110-02
针对科研工作的特点及其规律,应用心理学专业基本科研能力结构包括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1]。可见在课程设置上需要特别重视这两种能力。统计是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的科学。数据无处不在,作为一门和数据打交道的科学,统计学已被应用到各个科研领域。科研统计课程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开设目的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做准备,并为以后解决实际科研问题提供方法和手段。统计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用恰当的方式描述数据[2]。但不同专业教材倾向使用不同的例子,如心理统计多使用问卷、量表的例子,同时侧重于统计思想的培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增强科研能力,参与科研项目,撰写论文,笔者是日常教学做了一些探索。
一、结合实际,因材施教
应用心理学专业同时招收文科和理科生,尤其文科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本科生经过前两年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基本上形成了聚合与发散、正逆则反、联想类比的固化思维模式[3]。但应用心理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安排高等数学的内容。同时文科生缺乏推理论证与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而统计学是心理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对于没有数学基础的学生,接触统计学,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实例为主,结合上机练习,适当补充课后作业。而对于原理的讲解不是教学的重点,也就是在教学中应该重实践而轻理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类似真实的研究过程,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探究问题答案,在此过程中锻炼统计应用能力。这一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脚手架,帮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提升能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析数据、理解研究设计,以利于学生将统计思想融入生活实践和专业知识中。
二、夯实基础,突出重点
基于医学院校的传统,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课程负担比较繁重。如我校开设《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预防医学概论》,三门课程总课时为304学时。但对于学生较难掌握的《社会统计学》、《社会调查方法与分析》为113学时。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的学科,学习医学课程对于突出医学院校的心理学专业特色,促进学生的心理学与医学知识的有机结合十分重要且必须。但统计学知识的内容多,较难理解,课时相对不足,这是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在统计课程的教学中,不需要把过多时间花在计算和公式推理上,而应该重点讲解研究设计的思路和软件的操作,同时结合课后的作业让学生真正掌握各种统计方法间的差异和关系。努力做到概念清晰,推理严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教会方法。
三、选对教材,事半功倍
高质量的教材有两个基本要求:知识脉络清晰完整,反映当前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好的教材使得教师易教,学生易学。目前在大部分医学院校的心理学专业,使用的是《医学统计学》或《卫生统计学》教材。这些教材并没有起到好的教学效果,存在符号公式多,很多概念难以直观理解,或者案例、术语、符号和概念与心理学专业的表述不相符的情况。这类问题的存在,不仅为学生参加全国性的心理学专业考研制造了障碍,也不便于追踪国外期刊,获取最新研究信息。特别是教材中的医学案例与心理学专业联系不紧密,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可以注意与《实验心理学》的教学结合,增加调查问卷设计和抽样设计的内容,也可以从心理学核心期刊中选择一些经典文章,组织学生讨论,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方法灵活,提高质量
利用科研实践、毕业论文撰写辅助教学。针对科研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我校在2年级开始实行导师制,请学术造诣深厚的老师担任本科生的指导老师。从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开始,导师对学生的科研统计能力进行全方位个性化的培养。教学形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使得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实际科研中普遍运用统计软件。计算机虽然可以使复杂的计算变得快速、简单,但也不能因突出上机操作而忽视原理的教学。不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要让学生认识到思维比计算更重要。在实际的科研工作中,软件完成的只是数值计算,但如何设计实验,选择那些样本,应用何种统计方法,如何解释数据都需要人去决定。如果对统计思想一无所知,就会出现“垃圾进垃圾出”现象。另外,一些新出现的统计方法未必有现成的软件可以使用。
五、强调思想,掌握内涵
统计思想主要包括:估计、相关、拟合、检验、均值、变异[4,5]。在教学中应该强调用统计的观念及思想,去探索事物背后的规律性。应该先谈谈估计思想:我们做实验的方法常常以样本推测总体,这是对同类事物探索其规律采用的由此及彼的认识方法。一般样本必须与总体具有很多相同的性质,样本才能代表总体。但样本的代表性又受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这里强调置信区间是保持逻辑严谨的必要步骤。再谈谈相关思想: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千差万别,在这千差万别的事物中中能找到事物的普遍联系,从普遍联系中总是可以找到一些事物共变的情况。总体和个体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是能找到一些相互关联的。再谈一下拟合思想:拟合是对不同类型事物之间关系之表象的抽象,就是对规律或趋势的拟合。任何一个单一的关系必须依赖其他关系而存在,所有实际事物互相之间的关系都表现得非常复杂,拟合的成果只是个模型,这种拟合思维方法反映的是一般趋势,而趋势表达的是事物和关系的变化过程在数量上所体现的模式,反映的是基于此而预示的可能性而以。然后谈到检验思想:统计方法是归纳性的思维方法,其结论永远带有一定的或然性,所以基于局部特征和规律所推广出来的,统计出来的判断不一定完全可信,检验过程就是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的假设是否可信。然后谈谈均值思想:均值思想是指人们从总体上看问题,往往观察其一般发展趋势,尽量避免个别偶然现象的干扰,求出事物的均值范围,也体现了思维的总体观。另外,最后谈谈变异思想:统计学研究同类事物、同种现象的总体特征,但是任何事物和现象的特征总是存在着差异的,统计方法的使用就是要认识事物数量方面的差异。统计学反映变异情况最基本的概念是方差,是表示变异的一般水平的概念。平均与变异都是对同类事物特征的抽象和宏观度量。我们强调以上几个思想方法,真正掌握其中的内涵才能进一步提升本专业科学研究的能力。
六、特色发展,发挥优势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统计能力,提升学生的复合竞争力和教育水平,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在课程设置实施了学生复合竞争力提升暨“五个一工程”计划项目。主要措施是:通过课程体系改革,以《社会统计学》、《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专业外语》等核心课程为抓手,强调理论结合实际,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组合式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对科研统计的认识,特别是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教学实践中能体会到提倡组合式教学法是十分有利并有效的。按照我们现行的教学大纲,尚不能满足组合式教学法的需要,很多东西还需要我们去探讨。能否在本科高年级阶段推行组合式教学法已有“文献选读报告和课题研究”。教学实践中我们指导学生以课题小组的形式在一起研究探讨,互相启迪,同时结合导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进行,这样可能比较有收获。今后在教学研究中更要注重指导学生统计学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培养训练。对继续要读研的同学,指导他们本科高年级学习阶段就奠定一定基础,重视科研统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教师根据学生的特长,指导他们注重特色发展,尽可能发挥优势,提升专业方面能力与实践动手的能力。
应用心理学专业科研统计教学能力要得到提升,对心理学专业教师们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心理学专业教师不仅要有相当娴熟的心理学知识,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一定的统计学知识,还要求教师与时俱进能熟悉目前流行的各项统计软件,有一定的软件编程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提升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们的科研统计能力。
参考文献:
[1]夏世龙.陕西师范大学文科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2]孟万金.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要素的调查研究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1,(6):58-62.
[3]张成武.高三文科学生常见的三种思维模式[J].中学教学参考,2015,(35).
关键词:高师;心理学;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79-02
心理学课程是高等师范学院中师范生的必修课之一,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是为了提高师范生从业技能的基础课程,为师范生发展专业化道路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提供实践训练。但是,很多师范生学习了心理学,不但自己没有从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中获益,而且不能主动将教学实际与心理学知识相联系。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发挥出心理学考试的积极功能,在考试的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例如,考试目的、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等。这些问题妨碍了高师对师范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影响了教与学和学校的教学管理效果。所以,在进行高师教学改革的时候,对考试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加大改革力度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师心理学考试存在的问题
1.考试目的异化。考试可以检查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已养成的能力是不是达到了规定的要求,从而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的信息,让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让学生改进学习。考试不仅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能预测学生的潜能及其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但是,现在很多学生考试只是为了分数高,名次前,可以拿到奖学金或者为了混个毕业成绩;老师出考试题只为了图省事,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中的这个必要环节。所以,现行考试无法真正体现考试的目的。
2.考试功能扩大。考试在现实中成了学生学习和老师教书的唯一标准,考试的要求是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只是为了达到考试的要求,取得理想的成绩。学生们“考什么、学什么”,使考试具备了单一的淘汰功能,而不是“学什么、考什么”的检测功能。考试本来是教育评价的一部分,而现在变成了它的全部。学校的教育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都受到考试的冲击和影响。衡量教与学有效性和质量的一个指标就是考试,学生取得优异成绩就是教师的工作获得肯定。这种“双丰收”会极大地激励老师和学生更加勤奋地工作和学习。然而,现在考试和教育的关系本末倒置,本来应该服务于学生发展、服务于教育的考试,如今却成了教学的目的和核心,考试由手段和工具变成了教学的目的。
3.考试形式单一。受付出最小而收益最大化客观规律作用,现行考试模式简便易行,易于控制,一次性期末考试占主导地位,基本以闭卷测试为主。
4.考试内容机械。考试内容多半是检查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机械记忆,以及理论的浅层次应用,以纸上谈兵的方式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缺乏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缺少对各种能力的综合考核,从而造成学生在毕业后的教学工作中不会应用所学的知识。
二、高师心理学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对策
要进行高师心理学考试改革,首先就要考虑考试的最基本的两个问题:一个是考试内容,一个是考试方式。所以确定考试目标,然后根据考试目标的性质和特点来确定恰当的考试方法。根据高师培养中学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要求,心理学课程应主要考核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机制、规律和事实;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素质,树立正确的心理学观点,让学生形成从心理学角度理解人、理解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观念,初步形成多视角的心理学观点,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树立人格毕生发展的观点,理解个体动力系统的结构,掌握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和心理辅导的原则与方法、自觉自主地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提高适应教师职业和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自身心理发展、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明确考试目标的基础上,心理学课程的考试成绩应采取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考试方法采取开卷与闭卷、笔试与口试、小论文、调查报告和读书笔记等相结合。现行的期末考试主要是考试课采取闭卷,考查课采取开卷。其实考试课可以将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取其优点,避其缺点,达到较为理想的考试效果。闭卷部分主要以考察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情况为主;开卷部分以考察学生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加强主观题目,题目力求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考试题目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思维,举一反三。现代社会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而口试就能很好的考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且口试也就是面试,老师可以面对面地看出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语言组织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可以发现学生的不足,更好的因材施教。现在很多企事业单位通过面谈就可以大致看出一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口试一般不好做假,我们可以将口试与笔试结合,更能全面地考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小论文、调查报告和读书笔记可以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查阅资料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查,这些也会为学生今后写毕业论文,在教学中提高科研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平时成绩可以用小论文、调查报告和读书笔记来评定,期中成绩可以用口试加开卷考试来衡量,期末成绩用闭卷的笔试来测定。这样可以根据心理学课程特点,将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适应教师职业和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考察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看学生能否对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进行心理辅导、能否自觉自主地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等。
三、高师心理学考试改革阻碍及其对策
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在现实中总是处于矛盾的状态,锐意改革与满足现状交织、纠缠。对他们来说“一切在掌控之中”才是最为现实的目标。为了不消耗精力去适应新的考试模式而改变管理方法,为了不承担改革带来的风险和压力,管理者会更愿意满足现状。教师是考试改革的真正实践者,他们同样想付出最小而收益最大。教师们熟悉现在的考试模式,整个流程容易操控,比较轻松。如果改为多次考试和多样化考试,工作难度肯定会增加,工作量也无形中扩大许多,尤其是要承担必然出现的各种压力。对于教师来说,现在的高校评价教师主要看他的学术水平,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那么考试改革对他们而言是投入多而收益小,所以,不如保持原状。因此,高校管理者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首先,要充分认识考试改革的意义,只有先从自身的观念改变了,才能推动学校考试改革的进度和深度;其次,要充分认识教师在考试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师是考试改革的主体,是考试改革的最终执行者,只有他们积极主动的去实际做这件事,考试改革才能有效的、不断的深入和推进。再次,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探索科学的、先进的学生学习评价模式,建立规范的考试制度。先进的评价方法要以制度的形式和可操作的模式固定下来,使考试的科学性落到实处,在规章制度上使考试改革得到保障。最后,要肯定教师在考试改革中所投入的精力,并做好相应的服务和评价工作,使考试改革得到组织上和机制上的保障。
考试是学校培养人才,评价人才的主要手段和工具之一,只有考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具备了,才能指引老师和学生,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教与学的有效性。因此,只有把高师心理学课程考试改革中的问题得到切实的解决,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的中小学教师。
参考文献:
[1]蔡敏.教育心理学考试改革新探[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1,(12).
[2]汪利,刘海燕.制约高校考试改革有效深入的因素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学好知识是我一直的探求方向。学生是主体。因此,在教学之前,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作为生物课单单做好这些还远远不够,要让生命活动的过程留在学生的记忆中。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提高课堂的时间效率是关键。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
其次,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联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教学中,我常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如生物标本制作,小论文的撰写,创意作品,还与开展昆虫名称的认识比赛。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既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求知兴趣,也增强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外科技活动把生物课堂延伸到课外,为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供了机会,通过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使用,更有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
再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告诉我们: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被感知,人获得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获也越大。因此,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实地参观、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通过两年的努力,我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迎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性,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把课堂与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为主,让生物课的范围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上基本创建了一个师生同乐,以生为本的课堂氛围,学生们都喜欢我的课,所教班级的生物统考成绩均能保持前列。同时,教学过程中,我善于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和同行进行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xx年撰写的论文《浅谈生物课教学中的趣味教学》获禅城区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并在学科论文交流大会上宣读,创新活动设计方案获禅城区xx年度一等奖。我积极地担任学校的生物公开课任务,积极参与区镇有交流活动、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编辑推荐:学科带头人工作总结
2010学年个人年度总结
2012年度教师年度考核工作总结
2012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学好知识是我一直的探求方向。学生是主体。因此,在教学之前,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作为生物课单单做好这些还远远不够,要让生命活动的过程留在学生的记忆中。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提高课堂的时间效率是关键。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
其次,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联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教学中,我常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如生物标本制作,小论文的撰写,创意作品,还与开展昆虫名称的认识比赛。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既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求知兴趣,也增强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外科技活动把生物课堂延伸到课外,为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供了机会,通过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使用,更有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
再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告诉我们: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被感知,人获得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获也越大。因此,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实地参观、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通过两年的努力,我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迎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性,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把课堂与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为主,让生物课的范围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上基本创建了一个师生同乐,以生为本的课堂氛围,学生们都喜欢我的课,所教班级的生物统考成绩均能保持前列。同时,教学过程中,我善于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和同行进行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20xx年撰写的论文《浅谈生物课教学中的趣味教学》获禅城区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并在学科论文交流大会上宣读,创新活动设计方案获禅城区20xx年度一等奖。我积极地担任学校的生物公开课任务,积极参与区镇有交流活动、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1.1可有效解决学生数学水平对本课程的影响
已有研究揭示,高中阶段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对心理统计学课程的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和其统计成绩均好于基础较差学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深刻感受到学生数学能力高低会直接影响这门学科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数学功底差的学生很容易对这门课产生厌学、抵触情绪,对学好这门课程失去信心;数学水平较好的学生也会因统计学计算多、容易出错等问题而感到这门课难度大。高中数学基础成为制约这门课程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作为民族高校,心理学专业学生文理兼招,数学基础不仅薄弱,而且层次差距很大,在传统教学中很难改变高中数学基础对学生学习这门课所造成的困难。将SPSS软件纳入到心理统计学的教学中,将学生从繁琐的计算中解放出来,计算、公式等困扰学生学习的数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都得到提高。
1.2有利于突出心理统计学的教学重点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必然会涉及到计算问题,借助SPSS统计软件,有效解决了困扰学生的计算、公式问题,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的是用数据描述心理问题,揭示心理问题简明、便捷与高效。当学生不再担心自己的数学能力,不再为概念计算、公式推导所困扰时,教学内容就容易突出概念的应用、各类统计方法的适用条件与要求等内容上来,增强了统计思想的教学内容,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内容,使学生的学习重点从关注计算向关注原理与思想转变。
1.3扩大了心理统计学的教学内容
与软件结合的教学,不仅没有降低教学的难度,反而扩大了教学内容,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应用统计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处理、分析、挖掘数据的能力,这需要有一定的统计学理论与思想为基础。当学生不再被计算与繁琐的公式所困扰,统计理论的应用空间就自然打开了。通过对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的具体操作,学生逐渐明白,相同的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试验设计,不同的试验设计都有彼此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扩展而不断丰富、发展。借助统计软件,数据描述能够用多种图表的形式自由展示,帮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数据分布的特点与意义;对假设检验的适用条件与要求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设计的条件与要求,提高了他们对统计原理的实践能力。
1.4增强统计报告的规范性、准确性
统计图表、假设检验计算结果等是数据处理最终需要呈现、报告的内容,对结果的解释也是需要采用规范、准确的表述。借助SPSS软件的输出报告,转换成为WORD文档,图表规范,数据不会发生再次抄写错误,使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统计报告、正确描述统计结果的好习惯。
2具体教学内容
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处理上,结合心理统计学的逻辑构架和SPSS软件的特点,着重构建了以下几方面的联系。在基本概念部分,纳入了SPSS的基本操作与数据录入,要求学生能够将调查问卷、实验结果熟练转换为SPSS的数据库,为进一步开展数据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描述统计部分,利用SPSS软件描述统计输出结果多样性的特点,让学生对数据分布获得感性认识。平均数、标准差、标准分等概念放在数据分布的背景下,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和正态分布的意义与作用,数据分布特征的感性认识对假设检验中方差齐性检验的理解也非常有帮助。同时,SPSS输出结果可以加深学生对统计学专业符号的识记。假设检验部分基本理论讲解的目的是让学生区分假设检验的适用条件,对不同实验设计选取正确的统计方法,同时也能够认识到对同一个心理现象可以采用不同实验设计的统计学原理,开拓了学生对T检验、F分析与事后检验的理解。相关与回归分析、卡方检验等内容,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前期SPSS操作的基础,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基本能够通过自学完成。在课程后期选取近期发表在《心理学报》和《心理科学》等刊物上采用高级心理统计方法的研究成果,解读其所采用的统计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其作用,演示用SPSS软件如何实现,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
3能力拓展
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基本能够熟练掌握数据描述、常用假设检验的基本统计方法,感受到的是心理统计学在心理科学研究中的高效、简介与便利的特点。在教学后半期,增加每周提交两篇阅读心理学期刊中研究成果的读书笔记这一要求。一学期的心理统计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对高级心理统计学的认识得到提高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由于掌握了SPSS软件使用方法,使学生摆脱了具体运算的困扰,再加上对心理学期刊研究成果的大量阅读,很多学生都认识到多因素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高级心理统计学的内容并不是遥不可及,在完成毕业论文时,有部分学生会通过网络等媒体自学高级心理统计的SPSS操作方法,并将其展现在自己的毕业论文中。
3.2统计方法的使用与创新
掌握了心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用SPSS软件完成课堂教学的操作内容,对心理学学术期刊成果的大量阅读,可使得学生对通过数据整理、分析与挖掘来揭示心理规律这一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标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并认识到对已有研究成果采用新的数据处理方法、对已有的测量选取不同的被试群体开展研究等都是心理学研究中发现规律的有效手段,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及时补充与更新,而这些经验对他们毕业论文选题会产生直接影响。
3.3应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的能力得到加强
说起周国清,洞口县教育系统的领导和老师们无不竖起拇指称赞:儒雅,有亲和力,是个好校长!的确,周国清高高的个头,戴一副金属框架眼镜,脸上总是带着微笑,谈吐间魅力四溢,展现出来的学者风范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于是博得了一个“儒雅校长”的美称。但是,真正让周国清广为人知的还是他的“大爱”办学理念。何为“大爱”?即爱学生,爱老师,爱学校,爱教育。“人活着就是为了爱和责任,作为校长就应该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对教育承担起这份爱和责任。”周国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关爱贫困生,为谁辛苦为谁忙
去年8月10日,《邵阳日报》上一则题为《洞口县一中百余贫困学子登“金榜”》的消息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原来,在当年的高考中,该校有120名得到资助的贫困生上了本科线,登上了校园内的“金榜”。朋友和领导向周国清表示祝贺,周国清却只是淡淡一笑:“这都是学生们自己的努力。”殊不知,为了让这些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周国清付出了多少劳动,耗费了多少心血。
2009年9月的一天中午,周国清到学生食堂查看,看到一位高三学生只打了一元钱的饭和一份小菜,他心痛不已:这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还要承担那么繁重的学习任务,却这么节俭,家里肯定有经济困难。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每一个贫困生每顿都能吃上营养餐。他进一步调查,发现一中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困难学生较多。这是学校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学生选择了洞口县一中,就是信任我们。我们的任务就是让他们在这里学习好、生活好,过得幸福快乐,绝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在校务会上,周国清的话朴实得令人感动。
为了帮助这些贫困学生,周国清倡议筹建了“师生爱心基金”,每个学期开学,他都率先捐出1000元。在他的带领下,师生们纷纷解囊,每学期都能筹到数目不菲的一笔资金。这些资金都在开学的一周内发放到家庭困难的学生手中,帮助他们购买学习用品,送上学校的第一缕温暖关怀。
全校5000余名学生中有500多名贫困生,师生们有限的捐助只不过是杯水车薪,周国清深深明白这一点。“思路决定出路,办法总比困难多。”他积极和社会各界及校友联系,筹措资金,设立各类奖(助)学金。他3次下深圳,和邵阳深圳商会联系,争取到了每年1.2万元的贫困生助学金;他4次到上海,和邵阳上海商会洽谈,争取到了每年2.5万元的助学金;他借到望城出差的机会,和望城农业银行一职工联系,为高一两名贫困生争取到了每人每年1000元的资助……周国清的执著、坦诚、爱心感动了各界人士,得到了一笔又一笔的资助款。到目前为止,洞口县一中已经拥有“张明为奖学金”、“白莉奖学金、助学金”、“希望之星助学金”等奖学助学项目20余个。仅2010~2011年度,该校就发放各项奖(助)学金113.3万元,532名贫困学生受益。
父亲残疾、母亲改嫁的肖硕雄同学201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西南大学,他高中三年的学费大多来自学校的奖(助)学金。为了他能顺利就读大学,周国清还写推荐信,为他到洞口县学生资助中心争取到了每年6000元的无息贷款。肖硕雄在作文中写道:“周校长,你的爱是我这一生前进的动力。我知道,你并不需要我的报答,但我会好好努力,让自己强大起来,去回报这个社会!”到目前为止,至少有2000多贫困学子因在洞口县一中得到扶助而考上大学,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
扶困更扶心,心理辅导洒阳光
“贫困生的生活需要扶助,但他们的心里更需要温暖。我们要扶困,更需要扶心!”这是周国清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座谈会上讲的话。周国清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不摆校长的架子,而是弯下腰去和学生交流,努力走进每一个学生心里。2010年2月的一天,周国清收到了一份学生的告别信。该生说自己家庭贫困,学校为自己免去了学杂费,但自己成绩不是很好,感觉压力很大,害怕考不上大学,既对不住学校,又遭同学笑话,因此决定南下打工。周国清接到这封信后,马上找到该生,和她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谈话,终于解开了该生的心结,让她重返校园。周国清事后还多次和这个学生进行谈话,并嘱咐她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多鼓励和帮助她,给她开“小灶”。这位学生最终成为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免费师范生。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期,很多教师不理解,甚至另眼相看。心理辅导老师在学校地位不高,报酬低,因而心里很委屈,个别老师还有了动摇的倾向,特别是文化课老师更不愿参与到心理教育工作中来。周国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办?他决定以身作则。2010年学年度一开始,周国清亲自带头,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担负起262班和272班的心理辅导工作,并安排政教处刘建云老师直接抓全校的心理教育日常管理工作,同时分别找朱池云、向桂香、肖和平老师谈话,通过做工作使他们从教学第一线中抽出来,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