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6 04:46: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课程思政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课程内容与思政教学融合的架构
环境化学是环境工程专业基于OBE①理念课程体系中很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目前,全国普通高校建有环境类本科环境化学专业点700余个,每年招收新生数万人。该课程的质量和内涵建设的推进符合一流本科教育的时代需求及生态文明建设所需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国家需求。环境化学虽主要是基于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但又有别于传统化学课程的教学重点。该课程是结合地学、生物、医学等交叉学科技术,以污染物为研究对象,注重将化学理论应用于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研究污染物的甄别与表征、生成与释放、环境赋存与归趋、转化与代谢、毒理效应与健康影响以及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的一门课程[4],同时,环境化学也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人体健康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科,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多介质体系,涉及气、液、固等不同形态与尺度的污染物;(2)多专业覆盖,涉及农业、冶炼、化工、交通等不同行业所导致的污染问题;(3)潜在危害性,涉及影响人体及生态健康的污染物的暴露,污染危害性和风险性评价、预测与防治;(4)复合性,资源—经济—社会多系统融合,复合污染及多样化解决手段;(5)区域性,污染问题的地理空间差异,区域的环境、生态污染差异;(6)全球性,污染物跨媒介、跨界和跨区域迁移,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环境化学以化学理论为主线,涉及普通化学、大气污染控制、水环境污染、土壤污染、绿色修复等诸多学科与方向,从环境、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治理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理论与原理的掌握、理论应用于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环境可持续发展思维的培养,这些都为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科学发展观[5]等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了有效载体与实践途径。
二、环境化学思政教学实践
本课程基于“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全方位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学实践。采取课堂理论授课与学生课外拓展学习并重的模式,将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内涵作为主旨思政内容与环境化学基本理论、原理与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以下思政目标:首先是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历史沿革与发展中体会文化自信;在案例教学和拓展自主学习中了解我国对环境问题基础理论的持续探索和伟大实践,深刻体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专业领域深刻领悟并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培养高度的人类环境忧患意识、环境保护责任感和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并能够基于环境化学的新方法、新理论的拓展学习,对经济—社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内涵和系统分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总结
【关键词】工商管理;实践课程;思想政治教学
在新商科的大背景下,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懂专业、懂社会的高素质新时代商科人才,将会成为未来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之一。
一、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产技术的不断变革,新的技术催生了新的工作岗位的同时,也对商科人才的需求有了不同的要求。教育部提出“高等教育要努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在新文科的概念框架下,经济管理教育界专家针对商科教育提出了“新商科”的概念,试图在新文科建设的浪潮中促进商科教育的改革和创新[2]。在“新商科”人才培养要求上,是否具有良好的实践创新能力,能够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文化的新时代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也是衡量人才培养的质量之一。所以,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湛江科技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思政教学相关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够充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指导老师,大部分都是来自于专业课程的教师,部分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不强,认为只需要把实践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意识,对课程思政的内涵没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关于实践课程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学缺乏深入的思考。有的只是流于形式,缺少具体的实际育人内容。所以,导致相对较新的实践课程的思想政治育人的教学模式,对于大部分老师都还处于摸索学习阶段。同时,在实践课程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教师课程思政的培训的投入以及相互交流还不够充分,实践思想政治师资队伍的建设没有跟上在新商科背景下,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教育发展的要求。(二)没有深挖实践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对于实践课程的开展,主要是根据实践课程的不同主题,结合专业学生所在的年级的培养的目标及要求,设计相关的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但是在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普通存在偏重视呈现专业相关的实践课程内容,缺少以专业实践知识技能为基础的思想政治元素的融入和运用。思想政治元素挖掘不够全面丰富,没有很好地把爱国主义、哲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及职业素养等工商管理实践教育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充分在实践教学中展现出来,缺乏地引导学生从实践课程中关注国家战略、法律法规、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去思考未来个人职业发展应该具备及需要锻炼的能力跟素质。思想政治育人元素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基础,在新商科大背景下,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新商科人才培养的要求下,设计出具有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结合专业课程要求及学生培养的目标,挖掘能够具有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元素,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三)教学方式偏传统,缺少育人效果的展现。课程的内容设计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要求和能力的培养,课程的教学方式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能否善于利用具有吸引力和创新的教学方式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在课程的教学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在实践课程的教学上,部分教学方式偏向传统。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缺少利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引入思想政治育人的元素,导致思想政治育人效果不佳,缺少根据课程的性质,设计出能够检验课程育人的成效,缺乏育人效果的展现。课程思政教育相对于普通的课程教育,其中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如何能够通过融入思想政治元素,使学生能潜移默化地从课程中主动地接受相关信息,从而能够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积极地认可相关观点和理念,从而要求主动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等各方面的素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影响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实践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建立实践课程思政教师团队,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教师对于课程教学来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及文化修养对于学生来说起着示范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及价值取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由一个一个好教师组成的,也是由一个一个好教师带出来的[3]。所以,教师自身首先必须加强思想素质修养,不断学习,从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实践课程思政教师团队的构建中,由有实践课程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企业导师、思想政治教学指导教师等组成教师团队。专业教师负责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企业导师精通实操技能,熟悉行业发展相关信息,给实践教学提供支持与帮助;思想政治教学指导教师通过指导培训,加强教师对思想政治育人教育意识、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以及加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找准实践课程的思想政治契合点,进而保证实践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此外,在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方面,还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定期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培训、研讨等多种形式,通过学习与交流,加强教师个人思想政治修养,提高实践课程课程思政育人的能力。(二)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协同育人,构建具有实践课程特色的思想政治元素。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到企业开展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调研,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企业导师相互交流合作,挖掘适合实践课程的思想政治育人教学资源。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标,与优秀企业共建实践课程,深入了解企业文化。新时代商科人才培养要着重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在复杂环境中的情绪管理能力[4]。专任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设计教学计划,企业导师结合企业文化、人才需求、项目运作管理等方面具有与实际结合度高,并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相符合的知识点,例如:哲学与企业文化组织结构设计理念;爱国、诚信、敬业、友善与青年责任担当的管理类人才需求的素质;优秀人才在工作中发挥的“工匠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企业家精神,在竞争中不断探索创新等具有工商管理专业特色的实践课程育人元素。让学生深入企业了解真实的企业运作情景的同时,通过传递职业道德规范、创新能力等,让学生在实践课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的内容设计上,设计相关的任务,从而达到校企协同育人的目的。(三)以赛促教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吴岩司长在《高等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专题研讨会》上,对于实践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突出强调知行合一、会创等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以课程结合比赛的形式,通过创新创业比赛和创新策划比赛,结合“新商科”大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市场发展和行业岗位实践能力的需求,帮助学生把专业知识融入实践活动,形成较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也是在实践中检验学生能否具备知行合一,发挥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创新的思想政治育人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的同时,也能从比赛中,展示思想政治育人的成果。
三、结语
关键词:高职;思政教育;亲和力;提升对策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高校思政工作关键问题在于亲和力不足、缺乏针对性。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如何走出亲和力缺失的困境,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促进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实践育人的标准,将思政教育作为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采取措施提高思政教育亲和力,强化教育效果。
一、营造思政教育环境,呈现思政教育亲和力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创造性地将一列旧餐车改造成全国首家“共青团列车书吧”,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团团书吧”,并成为带领学生学习的新地标。该书吧实现了人与景观的良性互动、思政育人的润物无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依托“爱国兴路荣校教育行动”“出彩铁院人优秀校友引领行动”“工匠精神塑造行动”“清朗网络空间共建行动”,开展入学第一课、铁路知识竞赛等教育活动,聘请优秀校友担任党建、团建指导员,建设中国工程院王复明院士工作站、徐宜发技能大师工作室,思政育人成效显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齐唱组歌”“党旗团旗下重温誓词”“诵读国学经典”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教育活动,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厚植大学生成长成才思想文化沃土。
二、充分发挥思政课堂主阵地作用,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思政课堂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主阵地作用,完善思政理论课程建设标准,建设省级思政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颁布《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及其他教学研讨活动,建设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单位,丰富课程思政内容。学校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活动对思政教育的影响力,构建第一课堂(专业课、思政课)、第二课堂(选修课、优长项目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第三课堂(思政教育实践课、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价值引领与知识教学相结合,积极探索“项目化、专题化、信息化”的思政教学改革,将现场教学与网络直播相结合,实现“上大课、讲大道、明大势”。学校开展了大学生讲思政课、文艺展演等思政实践教学系列活动,搭建翻转课堂平台,由学生被动听变为学生主动讲,学生组建教学团队,找课题、讨论,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了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修养。教师引导学生自编自演情景剧,以小见大展现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由家庭故事延伸到中华传统文化,以“讲”促学、以“展”促练,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人的文化自信与自觉担当,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影响。
三、多渠道搭建平台,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邀请知名校友、技术能手、铁路工匠等走进校园开展工匠精神讲堂,从而形成校内外良好的育人格局。建设精英思政教师团队,使之成为引导学生思潮的生力军。思政教师结合时事动态,及时捕捉新闻热点、适时调整工作思路、提前确定主题立意,并制定季度计划、月计划。将思政教育作为学生的需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政教育发展环境。思政理论教学部教师分析钻研教材教法,结合各级各类教学比赛提高教学工作水平。打造“思政金课”,成立“课程思政工作坊”,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内容,建立课程思政案例资源库,拓展课程思政广度和深度。依托新媒体,党政干部设立“微朋圈”,学工人员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精准引导学生,增强思政教育效果。
四、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思政教育感召力
通过官方微信推文及重要活动内容,提升了大学生思政教育成效。教师运用新媒体技术,吸取传统优秀文化精髓,促进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快速发展,同时利用校园模范人物传播校园积极能量,提升思政教育感召力。注重追求“三个点”,持续深化质量建设。一是推送时间“快一点”。“新”是新闻的重要标准,当代大学生注重社会民生、文化娱乐时事,这些新闻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学校官方微信、微博、抖音等公众平台结合学生喜好,将相关方面时事热点短时间内收集、整理、制作,提高传播效率,发挥新媒体影响力。学生通过转发评论,积极参与互动,育人效果显著增强。二是推送主题“鲜一点”。①推送主题把好重要节点,适应时展。如各种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推送,引导广大师生崇德向善。②推送主题鲜明有特色,贴合学校实际。学校新媒体只有借助良好的校园文化才能发挥重要作用,推送的内容才能获得师生的认同。三是推送内容“实一点”。丰富教育内容,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广大师生送上一道道“硬菜”,提高思政教育的亲和力。
五、结语
思政教育亲和力的强弱决定了思政教育效果,全媒体时代为思政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使其面临巨大挑战。加强教育亲和力建设,可以助力学生自身的发展,提升思政教育效果。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亲和力的研究作为新兴研究热点,其研究视角、内容等还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基于多个角度对思政教育亲和力涵义加以完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加丰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亲和力的内容。
参考文献
[1]何晗.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研究[D].重庆:重庆邮电大学,2019.
[2]王燕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亲和力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
[3]吴芳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亲和力提升研究[D].芜湖:安徽工程大学,2019.
[4]胡晓敏.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5]刘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影响要素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9.
[6]林素琴.从“嵌入”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9.
[7]夏正慧.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9.
[8]袁丽峰.高校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实践研究[J].现代交际,2020(13):14.
[9]栾声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进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3):100.
关键词:课程思政;药学专业;优化措施
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找到课堂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强调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状况、教学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方式。药学专业的课程思政应当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探究性、互动性,基于丰富的药学理论知识、药学实践活动达到优化学生思想水平的教学效果。
一、高职药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应用原则
1.创新教育理念
教师应当树立积极的思政教育理念,强调在药学专业教学时积极的开展趣味性的思政引导活动,充分认识思政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培养的统一关系。专业课程教师还要明确自身在思政教育体系中的分工,切实优化可以用于培养学生思想素质的教育资源,达到系统性的开展思政引导目标。
2.拟定合理目标
思政教育必须从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保证思政教育具体目标与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契合度。在总体上需要尊重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的优化专业课堂的思政教育教学目标。
3.挖掘经典案例
案例具有典型性、引导性、参照性和对比型的特征,案例是重要的药学专业课堂教学的的讲授内容,结合案例进行思想政治引导,既有助于学生深刻的理解专业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对内容进行深刻的分析,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正确思想导向的效果。教师需要适当的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
4.找准教学切入点
药学专业课程教学应当以专业知识为主,思政教育应当与专业教学内容保持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消退把思政教育目标融入到药学专业教学内容当中,找准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的切入点,把思想教育案例与专业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力求在专业知识教学时以情感的、趣味性、实践的、互动的方式加强学生的思想影响,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高职药学专业课程思政的优化措施
1.在知识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
药学专业教学涉及到大量的化学知识,教师可以运用化学知识开展思政教育,通过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药学领域的专业问题,同时达到提高个人专业能力,增强学生职业责任感的效果。例如,在乙烯聚合反应生成聚乙烯的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展示大量生活中有关白色污染的图片,围绕着白色污染的化学反应过程,讲述这些生活中的白色垃圾渗透水源、土壤和降解分工化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对白色污染的警惕意识,鼓励学生积极的投入到环保事业当中,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个人素质,同时帮助学生深刻的记忆相关化学知识。又如,在学习醇的氧化反应时,教师可以给通过3D画面效果给学生演示酒精在人体的代谢过程,从而让学生明白酒精测试的原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切实促进学生认识到酒驾的危害。在一些含氮化合物教学时,还可以进行一些远离的教育工作,从而达到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思政引导,消除单纯讲授思政理论知识的弊端,引导学生从专业角度更理性的看待认识一些思想问题。
2.发挥经典案例思想教育价值
高职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时间有限,可以用专门用于思政教育的时间较少。高职药学专业课程教学还要从学生的差异性特征出发,强调在难易适当、直观形象、良好的情境氛围中开展药学专业教学,这样才能提高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性。教师需要设置课堂教育情境,结合学生的兴趣,以及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来教育学生,采用以身说法、事件回顾和情境再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可以引导药学专业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促进药学专业学生深刻的分析相关案例,能够更好的达到思想警示教育的效果。例如,在药剂检查的相关教学时,可以通过电视剧《外科风云》有关用药错误环节的一系列漏洞进行分析,从而把书本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的用药风险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电视剧情节中找寻漏洞,既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水平,同时也养成了学生严谨细致的意识,对于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避免此类风险起到有效作用。
3.发挥实验课的思政教育价值
药学专业课程有大量的实验教学课程,实验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求是精神,促进学生积极进行哲学反思,养成学生的科学严谨精神有重要的价值。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实验活动参与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在实验课上进行观察、反思、分析、实践、创新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效果。具体来说,在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时应当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的观察实验过程,在实验过后培养学生的自主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这一过程应当积极宣传实事求是的精神,着力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深入观察,同时组织开展团队型的实验创新活动,促进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互帮互助,围绕着共同目标开展反思讨论等活动,从而将思政教育内容潜移默化的融入专业教学当中,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思政教育;新思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然而大学生在为人处世方面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思想的影响。辅导员是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现状
1.对思政教育的重视不够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较为活跃的时期,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观念的影响,对其进行思政教育应是高校教育的关键,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度并不够,更多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及相关学术研究能力。在课程设置上,思政教育多是作为公共基础课来设置的,课程时间相对较短,且多在大一时进行;等到大二、大三之后,该课程相对较少。学校和教师对该课程的不重视直接导致学生的不重视,该课程的逃课率一直居高不下。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政教育的引导人,把精力放在各种事务性工作上,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方面的引导和教育。
2.思政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多由辅导员担任,但是,辅导员相对于其他教师来说较为年轻。多数辅导员是刚刚从高校毕业的应届生,缺乏教学经验,虽然了解学生的思想,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经验不够,无法处理。而且多数高校的辅导员并不是专业思政教育出身,没有相关知识储备,在教学的时候大多从资历较老的辅导员那里学习经验,或是直接从网上选取相关资料,无法和实际相结合。高校对思政教育不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辅导员升职空间有限,最终导致师资力量的薄弱。
3.思政教学效果不佳
思政教育大多属于公共课,是为了帮助大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辅导员不仅肩负着各种行政任务,还要负责学生的思政教育,е陆萄时准备不足,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4.教学方法落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高校教学的主要手段。在思政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多是板书加多媒体展示,再加上教师多把思政教育当作一项任务,并不是太重视教学方法的使用,在课堂导入、课堂提问方面都没有引入更多的教学方法,这也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之一。
二、做好思政教育的新思路
1.改变思想,加强重视
大学生三观的形成和学校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思政教育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和辅导员应该改变传统思想,加强对思政工作的重视。从学校角度来说,要增加思政课程的课时,加大考核力度,特别是在学生奖学金的评比中,提高德育所占的比重。辅导员在做好其他日常工作的同时,要格外关注学生思想的变化,及时和相关学生沟通交流。当然,辅导员也参与思政教学,要做好课前准备,不能把思政教学当作一项教学任务。
2.利用网络,改善教学方法
现在是信息时代,大学生学习之余的时间多半是在网络中度过的。针对这种情况,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在平时,辅导员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等给学生推荐正能量的故事;在思政课堂开始之前,也可以在网络上给学生布置课前任务,等课堂开始后检查学生的完成度,这样既能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加以改革,也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相关思政知识,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
3.有针对性的教育
现在的大学生更个性,进入大学后,学习生活相对于高中来说很是宽松,学生的精力较为分散,这就加大了思政教育的难度。辅导员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时候,必须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思想状况开展工作。毕竟每一个学生所处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有些学生叛逆些,辅导员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教育;有些学生脸皮薄,辅导员在教育的时候需要注意态度。只有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论
总之,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是对辅导员的一个很大的挑战,面对目前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辅导员要不断开拓思路,将思政教育工作和实际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为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素养;思政教育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184
1 前言
伴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新型媒体技术也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微信、微博、QQ以及博客等等。在新媒体时代中,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也受到了不小的挑战,不仅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对教学内容做出适当的扩充,同时还要进一步调整教学模式。基于此,为了能够让我国的高职思政教育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如何将媒介素养融入到高职思政教育体系当中,是所有教育者都需要去认真对待的一项重要任务。
2 新媒体时代中将媒介素养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2.1 全面提高学生的抵制力
相较于国际中的一些发达国家来说,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的起步时间比较晚。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可知,在高职思政课程中融入媒介素养,一方面能够提高高职学生对于不良网络信息的抵制能力,增加他们对科学知识的获取欲望;另一方面还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为他们的日后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2.2 增强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信息与资讯的数量开始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在面对这些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时,正处于青春期的高职学生需要让自己的头脑时刻保持在一个清醒的状态,在搜集网络信息的同时应具备质疑意识。将媒介素养融入到高职思政教育中的主要目的即为帮助学生准确的解读网络信息,在各种各样的媒介信息当中准确的判断其价值和作用,不仅不轻信、不散播未经查实的信息,同时还要杜绝黄色、暴力等垃圾信息的侵扰。
3 将媒介素养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途径
3.1 整合新媒体资源,尽快占领高职思政教育高地
在最近几年来,新媒体技术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中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促使着我国的教育体系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媒体时代中,人们的衣食住行与工作学习均出现了不小的改变,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的是师生来说,由于他们每天都要同知识与信息打交道,因此更加容易去接受或制造新鲜事物,在无形当中成为了新媒体时代中的信息传播者。作为一名优秀的思政教育者,如果想要将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首先需要做到的是与时俱进,优先针对网络当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将那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且富有正能量的信息挑选出来,利用这些新媒体资源来辅助思政课程的教学工作。此外,教育者还可以通过评论、点赞以及组建谈论组等形式来密切的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
3.2 传授搜索技巧,鼓励学生参与教案更新
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着贴近生活实际的优势,为了能够提高思政课程内容的时效性,教育者应当在课堂当中尽可能多的引入一些教学案例,通过设计教学情景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让他们针对案例中的事件与人物展开深入的分析、讨论,从而加深高职学生对思政概念的理解。
事实上,挑选与深入分析教学案例的全过程就是一次难得的媒介素养训练活动。思政教育者应当充分发挥出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将他们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鼓励学生运用PPT或讨论组等方式来将自己所寻找到的教学案例展示出来,同时还要对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理论知识进行解读。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让学生自行开展案例搜集活动之前,教育者需要先对他们展开系统化的媒介素养指导,缩小学生的搜索范围。媒介素养的指导工作可以依靠校内电子图书馆的文献搜索引擎来开展,思政教育者根据课程内容来为学生介绍几个参考书目,同时向学生提供几个可以获取信息资源的网站,通过此种方式来增强学生获取健康媒介信息的能力。
3.3 构建网络课堂,丰富高职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
如今,我国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均已经开启了校企合作与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有效摆脱掉了满堂灌与填鸭式教学方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基于此,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也同样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去搜索一些新的教学途径,努力挣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大胆尝试QQ群、微信公众号以及各类APP等新媒体手段,为学生打造出一个健康完善的思政政治网络教学课堂。
思政网络课堂的教学内容应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思政课程中的基础理论,例如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教育者可以编辑几个短小精悍但内容有趣的短句或短文来推送给学生,扩充他们的知识视野;其次,案例介绍。教学案例包括时下新闻以及案例分析等内容,教育者将案例与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关联到一起,以此来吸引学生阅读;最后,职业素养。教育者要根据专业与学生的喜好来调整思政课程的教育重点。例如,商学专业的思政课程应当主要教授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工学专业的学生则需要重点教授忠诚与奋斗;艺术专业的学生需要重点强调版权保护与脚踏实地等等。
参考文献
[1]安蓉泉,梁武梅.为思政教育搭建入脑入心的“立交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育的“融”理念及其实践[J].观察与思考,2013(04):35-39.
[2]周曦.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融入高职思政教育探析[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5(01):60-64.
[3]刘亮.基于新媒体背景下媒介素养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融入[J].亚太教育,2015(07):159.
基金项目:2014年辽宁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专项项目
关键词:贯彻作用;注意事项
法律基础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观的融入实质上是连接法律基础教学、法律问题和道德问题的纽带。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并不能单纯分开讲述,只有二者充分结合起来,内容相辅相成,才能充分体现法律和思政的力量。
一、法律基础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贯彻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专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依然存在较大问题。首先,尽管现阶段普法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大部分中专生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等受到外界影响较大,对法律基础课程认知度降低。而且,长期以来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时效性偏低,使学生丧失兴趣。究其本质而言,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始终将法律基础和思政教育分割开来,机械地进行思政教育和法律基础教授。而二者的分开使得很多内容无法有机结合,产生一种教学生硬的问题。所以,法律基础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的贯彻是将法律基础的内容进行思想政治引导,将二者充分融合,构建一个法律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渗透体系。而且,法律基础教学中思想政治整体观的贯彻还能充分凸显学校”树德育人“的一种教学理念。贯彻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整体观还促进了法律基础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严谨性。另一方面,任何一门课程的教育教学往往都能渗透思想政治,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的一种实践体现。在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将教学当做一种知识传递,进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法律基础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的贯彻保障了法律基础和思想政治的相互融合,能够为学生构建正确三观奠定良好基础。而且,将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中贯彻思政教育,也能从根源上为学生德育认知能力培养保驾护航。
二、法律基础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贯穿的注意事项
(一)牢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问题
法律基础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的贯彻本质上就是将思政教育作为一种主导观念放在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这就要求法律基础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树立起牢固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始终保持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的主导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思政教育贯彻其中,切勿出现为了所谓的遵循学生教学主体而放弃思政教育的情况。主导意识实际上是一种“灌输”意识,而这种“灌输”意识恰恰是教师身负育人重任的体现,更是一种对待教学尊重的体现。长期实践证明,在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最受学生喜爱和欢迎的教师往往是牢固把把握思政教育主导的教师。这是因为思政教育直接影响着法律基础教学的实际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以思政为主导,将学生作为主体,将社会作为载体,形成一种全方位、立体化的法律基础教学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的贯彻。例如,在法律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调动社会资源,让学生在社会中感受自身责任感,培养自身良好情操,为法律基础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二)加强教材内容的思政教育渗透
教材是法律基础课程开展的堡垒,也是基础内容。由于传统法律教育教学强调了职业态度、专业法律知识教学和社会哲学等内容,忽略了思想政治整体观的实际作用。因此,法律基础教材必须结合起现阶段法律基础理论知识的发展前沿,融入相应和学生息息相关的网络道德法律法治、生态道德法律法治、经济道德法律法治以及婚姻道德法律法治等内容,构建一个较为全面的思政教育的法律基础教学内容。例如,在经济道德法律法治的教材内容中,教师可以将公平竞争意识教育、合同法内容、职业道德内容、诚信教育内容以及劳动法等内容融入。因为这些都与学生未来走上社会有很大联系,学生的接受度也会较高。同时,辅以案例教学法和模拟法庭等,让学生真切体会法律环境,最终达到道德素养培养和法律知识学习的双重目的。
(三)加强法律和道德的融合
法律基础和思想政治教育两门课程应当科学合理地合并为一门课程。法律是最本质上的一种最低道德水平,也是一种规范社会行为的基础。所以,通过法律基础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融合,可以让法律和道德融合更为顺利,也能真正培养奉公守法、护法知法的合格中专生。说到底,中专法律基础课程教育教学就是一种法律意识的培养。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还是需要将条文教育作为法律意识培养的基础。而单纯条文教育又不能让学生彻底明白法律本质。所以,以思想政治教育观贯彻为纽带,帮助法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明白法律、个人、社会的关系也极为重要。例如,在法律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思政教育观为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法律课程教学成果评估机制,针对学生法律素养进行综合评估。抑或在案例教学中运用法律知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二者相互渗透。
三、结语
法律基础课的教育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或者法律条文,其更是展现法律道德思想内涵,培养法律素养的重要课程。因此,在法律基础教学中贯彻思想政治教育观一定要抓住思政教育主导观念,充分体现思政教育价值,达到培养合格的,遵纪守法和道德素养较高的中专生的教育目标。
作者:李明伟 单位: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
参考文献:
[1]祁志钢.论法律教学的道德与价值引导作用[J].社科纵横,2013(1):134-135.
[2]刘青.关于法律基础教学中必须贯彻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3(8):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