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3-18 12:06: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油气储运专业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

篇(1)

关键词 油气储运 专业英语阅读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石油工程是石油工业的重要发展基础,石油工程专业是长江大学特色专业,也是学校进行一本招生的专业之一。而我校油气储运专业是石油工程学院在2003年新的国际环境和能源消费体系下提出并开设的。油气储运,在石油工业内部它是联接产、运、销各环节的纽带。目前,我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程度已经超出了警戒线,将有一半以上的原油需求靠进口。今后油气储运专业的地位会逐渐凸显出来,在国家石油战略越来越重视海外发展的大背景下,培养更多的具有扎实专业能力和较好专业英语水平的技术人才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因此,对于在校的油气储运专业的三年级学生而言,掌握扎实的专业英语对参加工作和继续深造都是很有利的,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是掌握这门课的基础条件,而作为教师,找到较好的储运专业英语阅读的教学方法也是让学生快速掌握这一语言工具的必要条件。本文将结合“专业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工作中的实际现状进行分析,从学校、专业教师和高年级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提出建议。

1 油气储运专业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专业英语阅读”作为油气储运专业培养中衔接专业教学和英语能力培养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正好是学校在新形势下作出的与国际接轨的教学计划改革的良好体现。然而,不少学校油气储运专业英语教学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时安排较少、缺乏适合的专业英语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调、学生重视不足等。改善教学效果不应该单只从教师这一方面着手,应该考虑学校、教育管理部门、专业教师及学生等综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学校、教育管理部门、专业教师及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协调,改善各个薄弱和不合理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1.1 油气储运专业教学课程设置

结合专业英语阅读的教学大纲,本课程教学目标旨在要求学生应用已有的英语水平来了解和掌握油气储运方面的世界最前沿的技术知识,能逐步实现运用英语进行专业文献翻译和撰写外文文献,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巩固英语基础,并且掌握阅读技巧,为今后应用专业英语知识做好铺垫。

长江大学油气储运专业课程设置中,专业英语阅读在培养计划里经过几次调整,通过两次教学比较,该课程在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中放在第六学期比放在第七学期进行学习的效果好,由于长江大学近几年的“一工部”教学模式的推行,使得我校学生英语学习集中在第一学年完成。而油气储运专业英语阅读是承接大学公共英语学习和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双语教学的桥梁,学生会在大二出现英语学习间歇期。大二英语学习主要靠自主学习和CET-4 和CET-6考试来约束,因此,在第六学期引入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较第七学期引入效果好许多。另外,大四上学期会迎来双选会,学生找工作时应用英语在即,在此时去提升英语水平已经显得较晚。

就结构来看,专业英语课程教材内容涵盖面比较广,涉及油气田地面工程、储存和输送等几个方面的相关理论和先进技术, 32学时的学习难以完成这些内容的学习,给学生还没开始学就结束的感觉,因此调整到50学时后的效果好很多,课程结束后大部分同学都可以按照要求较好地完成某个储运工艺的撰写。相应的学分由1.5增加到2.5,这些调整都是根据教学实践得来的。

因此,学校对该课程的重视不断提高为了也是顺应时代需求,合理的课程设置也是保障教学效果的基础条件之一。学校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教学成效进行逐步调整和完善。

1.2 学生的学习心理分析

“态度决定一切”, 学生只有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才能将专业英语阅读学好。与基础英语相比,本课程的学习难度较大,并且在学生心中其地位没有基础英语高,等毕业之后大家就会知道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在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整体较前几年要高,但是学习的目的性不如几年前明确,绝大多数是为了考等级考试拿学位证而学。例如,我校储运2007 级的某个班在第一次英语四级考试中一次通过率高达82%,这个结果归功于学校推行的“一工部”的培养模式, 直至2011 年储运2007 级毕业时总的四级通过率达到了86%,六级通过率达到了19%。在专业英语阅读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只有较少同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很好地改善教学效果。对比2007和2008级两届学生,2007级要求每个学生都给大家做一个英语show,结果大家踊跃,展现才艺,结果大部分同学敢大声说大声唱,并且英语表达流畅。2008级过于重视对于专业词汇的解释、英语长句的翻译甚至部分部分语法的解释, 学生参与环节比较少,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处于一种只讲授专业内容而忽略英语教学特色或者忽视专业知识讲解而变成纯粹英语教学的尴尬境地,完全脱离了专业英语阅读课程设置的初衷。在2012 年油气储运2009级的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课堂检测发现:到课率只有是77.83%,真正感兴趣的只占27%,抱着“混学分”心态的也占少部分。目前已经有好几个2010级学生跟我谈了对专业英语阅读的学习问题,心态上学生已经发生转变,学生目的性有所增强。这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动力,增添了上好本课程的信心。因此,充分调动学习主动者的学习心理是保障教学效果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1.3 教材和教师配备情况分析

在近4年的专业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先后更换了教材,对于教材的满意程度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比而言,《储运专业英语教程》石油大学出版社第1版有课后习题和翻译对照,学生学起来相对较易上手,不过其内容不如第2版的新颖和涵盖面广,所以在改进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尽量推进第2版的使用,目前效果还有待提高。另外,也期待更新更合适的版本问世。

教师水平高低也会对课堂效果起决定性作用,优秀的专业教师需具备海外学习经历和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生产经验。但是我校师资力量匮乏,目前实际拥有这三个条件的教师屈指可数。一门课程基本上由一门教师担任,教学形式和手段难免显得单一,学生听着感觉乏味,如果学校在近几年解决人才引进问题,将师资队伍整齐化,在此基础上对老师们逐个培训优化,一定会带动课堂效果的大幅度改善。因此,优质整齐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备军。在人才引进这方面希望学校能够协助我们逐步完善。

2 油气储运专业英语教学思路探讨

专业英语教师在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的基础上还需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

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强调使用英文课本、英语授课、英语完成作业、英语提问和英语课堂讨论。这样学生可以有一个较为连贯的英语思维和英语环境, 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英语听、说、读和写的全面能力。经过4年的教学经验得出,传统的专业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一直以来都强调单词、句法和翻译。老师上课多以专业文献翻译为主,加上对长句、难句的语法分析和专业词汇解释。传统的“填鸭式”、“过于强调翻译”的教学模式带来的效果不好,结合当前学校推行的“优秀学生导师制”和就业单位对学生的新要求,顺应就业发展趋势应该将该课程的设置目标投入到实际中去,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将推行“科技论文型”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加强口语学习来提高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在专业技术方面的深度学习,让学生的阅读水平有所突破,在课程结束时具备撰写英文科技论文的能力。借鉴国外教学模式,课堂尽量开放,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渐将学习任务下派给学生,要求他们将学习、消化吸收的过程转化为英文论文成品并且发表,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说的能力,达到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效果。

3 结束语

随着油气资源需求缺口的加大,专业英语阅读这门课程在油气储运工程本科教学中的位置会越来越凸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的同时做到听、说、读、写等全方面的培养。教材的选用、教学课程的设置,学生的学习心态以及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对教学效果均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在以上各因素的优化协调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教学模式,才能为油气储运专业英语阅读教学找到新的出路,才能让我们的学生顺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皮锦红.材料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7-59.

篇(2)

关键词:油气储运工程;教学改革;实践

“油库设计与管理”是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油库的设计方法与专业管理方面的知识,结合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油库设计与管理方面的能力。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p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相比,教材建设具有滞后性。要培养创新人才,在油气储运专业的专业课教材的选用过程中,要以“加强基础、精选内容、有所创新、有利教学”为原则。教师要删除教材中不适应当前实际教学的篇章,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要根据国家最新的标准和规范,并收集国内外有关最新的信息,用最新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加强学科内的知识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组织教师立项编写或参编高质量教材,自编配套辅导教材和讲义,制作和充实各类声像教学资料等,优化并整合出一套既适合教学课堂,又能反映学科发展趋势的课程体系。

二、改革教学方式

油库设计与管理课程内容涉及大量的图片及表格。同时,油库设计与管理课程和工程实践的联系较多,例如各种不同类型用途的油库、各种收发油工艺流程等。这些内容以板书形式表达会使学生缺乏直观的认识,很难让学生理解,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的口头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增强形象性与生动性,增加师生实验课的互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多媒体课件中加入各种实物图的照片和各种流程的动画,各种装卸作业的录像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直观的认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三、强化实践教学

油库设计与管理课程工程概念及工程意识要求比较高,兼顾了工艺设计、工程设计与专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把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课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还将结合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政策观点、经济观点、节能观点、安全意识和环境意识及能够利用最新先进科学技术进行油库的设计、改造和发展。

同时,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学分比重,大幅度增加综合性实训课程的比例,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课程设计是工科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工程设计计算的能力,使课程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以弥补学生未进行设计环节全面训练的不足。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培养具备能源化工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p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这是学生真正认识油库、接触油库、了解油库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使生产性实验能有效开展,通过加强教师与企业合作,联合培养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同时,积极探索良好有效的考评体系,对实验实习的各个环节实行良好的管理,以保证实验实习达到预期效果。

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指导思想。对油库设计与管理课程要深化教学改革,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教学整体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篇(3)

[论文摘要]基于油田图书馆知识资源的分布状况,了解油田图书馆所处的网络环境,针对油田图书馆科研读者的需求,设计知识资源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并阐释各功能模块的运行模式。

石油勘探开发是高科技、高风险、高投入的知识密集型行业。随着知识成为企业资本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石油企业在战略中重视并研究自己的知识管理已成为必然。目前国际上许多油气公司都在积极探索,寻求实施知识管理的办法,试图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以提高勘探开发决策水平,减小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增强企业实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江汉油田勘探开发业务的开展基于现有的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搭建一个网络环境下开放的分布式知识共享平台,整合现有的文献信息资源,构建知识资源的管理系统,促进相同区域和不同区域之间的知识交叉共享,引进外部的知识,对提高整个油田的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油田图书馆知识资源分布状态

油田图书馆现有的知识资源由两部分组成:即纸本文献资料和数字信息资源。

1.1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资料

截至2007年底,油田图书馆馆藏图书158,890册;各类期刊现、过刊53,000多册,以石油地质类图书和期刊为主馆藏。日常业务由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II)运行。

ILASII系统不包含了传统的图书馆自动化业务,而且设计了征订订购系统、联机编目系统、专项服务系统、电子阅览室系统、预约/预借/闭架借书系统、联合目录管理系统、期刊目次管理系统、网上流通系统、我的图书馆等等,形成了一个大的系统家族。

1.2图书馆数字资源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让数字化文献在网络上传播、安全共享,对油田图书馆带来了很深远的影响。主要数字资源包括自建电子期刊、自建数据库、引进数据库和因特网上的公共数字资源:

1.2.1自建电子期刊

三新科技信息网于2001年9月25日正式开通。从2002年3月开始每周都有新信息上网。现已累计报道文献量达到900篇、330万字。其主要栏目有:①腾飞进军号:刊登有关领导的讲话和指示;②科技新视野:主要登载当今世界“三新”技术的最新动向和原始研究论文:③神州嘹望塔:主要登载国内油田、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及动向;④江汉科技城:报道江汉油田在勘探、开发和科研攻关等方面的进展情况;⑤网上读书城:登载《江汉石油科技》和《国外油气地质信息》的摘要供读者查阅;⑥创新金点子:选择性地刊登一些有关“三新”技术方面的读者来信或论文。

1.2.2自建数据库

《江汉油田科技成果数据库》是由研究院开发建没的二次文献型数据库,是江汉油田图书馆文献、技术档案等信息部门以及各二级厂处、科研单位了解我局科技成果、开展科研工作、成果查新、信息检索的必用工具。

《江汉油田科技成果数据库》收录了1973年至2005年江汉油田的科技成果,专业范围包括石油地质与勘探、石油物探、测井、钻井、油气田开发与开采、油气田建设工程、机械设备与自动化、油气田环保与综合利用等专业。约220万字。

该数据库的检索路径有分类检索:主要按石油地质、石油物探、钻井工程、测录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地面建设、计算机应用、油盐化工等类别;关键词检索、课题完成人姓名检索以及综合性检索等检索方式。

该数据库目前链接于江汉油田局域网可供8000多个用户直接查询。

1.2.3引进数据库

江汉油田图书馆引进了《中国石油文摘数据库》、《国外石油文献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12个数据库。

①中国知网

江汉油田图书馆购买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本行业的理工A、理工B两专辑。开通了镜像站,月访问量约15000次,下载5000篇,该网信息量大,资料更新快,资料比较齐全,给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现在已成为科研人员的主要文献资料获取方式。

②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

江汉油田图书馆引进的第一个镜像资源,该馆根据油田科研生产的实际需求引进了理学和工业技术分类中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及地球科学。它的引进,填补了油田在学位论文信息方面的空白,给科研工作者的科研工作又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技术支撑。经过几年的运行,科研工作者对它的普遍反映是文章专业性、可参考能力强,由于它是作为一个镜像资源,所以它的访问速度也相当地快。访问量累计已达236030次,累计下载53600篇。

③《中外石油文献数据库》

该数据库包括《中国石油文献数据库》和《国外石油文献数据库》,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开发建设的综合性、二次文献型数据库。

两库分别收录了中文期刊256种,外文期刊近200种(包括,英、俄、日、法、德等语种)。此外,还收录了会议论文、科研成果报告、学位论文、考察报告、技术讲座总结、专利、技术标准和科技图书等多种类型的中、外文文献。两库收录石油文献的专业范围包括石油地质与勘探、石油物探、测井、钻井、油气田开发与开采、油气田建设工程、海上油气勘探与开发、油气加工、油气储运、机械设备与自动化、油气田环保与综合利用以及石油工业经济和企业管理等石油工业12个专业大类。

④《美国石油文摘数据库》

该数据库由Tulsa(美国塔尔萨)大学编辑出版,是一个查找石油勘探开发有关文献和专利最权威的英文数据库,收录的文献包括: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钻井、油气开采、油藏工程和开采方法、管道及储运、生态学和污染、替代燃料和能源、辅助工艺和其他矿产品等。

⑤《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

该数据库始建于1986年,是国家科技部指定的新技术、新成果查新数据库。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各省、市、部委鉴定后上报国家科技部的科技成果及星火科技成果。其收录成果范围有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涉及化工、生物、医药、机械、电子、农林、能源、轻纺、建筑、交通、矿冶等十几个专业领域。《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数据的准确性、详实性已使其成为国内最具权威性的技术成果数据库。

1.2.4因特网上的公共数字资源

因特网上的公共数字资源可免费获取,根据油田科研生产需要,主要以专利文献数据库为主:

①《中国专利数据库》

该数据库记录了1985年实施专利法以来的全部中国专利文献的全文,面向公众提供免费专利检索服务和全文提供服务。提供检索的内容包括中国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相关说明书、附图、权利要求书的摘要与全文。

②《美国专利数据库》

该数据库由美国专利与商标局提供,可以检索并浏览美国专利全文。收录了1790年至今的美国专利,1790至1975年的专利只能通过专利号和现行美国专利分类号进行检索,1976年至今的专利可以通过多个检索人口进行检索。

③《欧洲专利数据库》

该数据库是由欧洲专利组织(EPO)及其成员国的专利局提供的,可以免费检索。在数据库中可以查到文摘、著录信息和说明书全文的国家有:欧洲专利组织(EPO)、法国、德国、瑞士、英国、美国、专利合作条约组织(EPO。可以查到文摘和著录信息的国家有:中国、日本。仅可以查到专利文献著录信息的国家有澳大利亚、俄罗斯、香港、印度、爱尔兰、奥地利、比利时、巴西、保加利亚、加拿大、古巴、丹麦、埃及、埃拉、非洲地区知识产权组织、欧亚专利局(EurasianPatentOffice)等。检索结果记录中可以得到的项目内容:发明名称、专利号、公开日期、发明人、申请人、申请号、优先权号、国际专利分类号、欧洲专利分类号、等同专利号、权力要求项、专利说明书全文、专利附图等。

从以上分析可知,油田图书馆知识资源比较丰富。但各模块分别链接于江汉油田局域网,向油田读者提供初级服务,尚未构建统一的服务平台,知识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

2江汉油田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

根据笔者对油田图书馆部分科研读者所作的调查表明:科研读者目前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途径以局域网下载资料为主。到馆借阅逐渐递减;现有的电子资源能满足大部分的科研工作基本需要,但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数宅资源还不能满足需要;大部分读者希望建立门户网站,提供简便检索方法,让读者自由使用电子资源。由此本文提出了江汉油田图书馆知识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案:

2.1门户网站系统

江汉油田图书馆门户网站是在网上访问图书馆知识资源的入口点。主要任务为:

信息。包括新闻公告、专题资源、新书推荐、专题服务、读者指南、下载浏览器、FAQ等。这些栏目具有动态更新的特点,属于图书馆日常业务工作范畴,需要进行授权管理,规范数据加工过程与数据格式,及时、及时更新。这些栏目的实现是通过图书馆网站的功能来完成的。

系统嵌入。如电子资源、馆藏检索、咨询台、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站内导航等,各栏目分别由一个个功能独立的应用系统支持,构成了图书馆数字服务平台。这些子系统的建设可以引进第三方成熟产品,也可以自主开发。在建设过程中,网站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实现对这些栏目的创建、修改、删除等管理操作,以便支持这些功能。

2.2电子图书库

江汉油田图书馆目前尚没有图书数据库。为了满足油田广大员工对电子图书的需求,目前急需建设一个能够与已建资源相互补充的电子图书库。由于之前的期刊、论文等资源相对比较专业,所以此项目需建设一个集石化、采矿、工业技术图书及综合社科类图书资源为一体的综合性图书数据库。

江汉油田电子图书数据库的读者定位为江汉油田的内部员工,所有江汉油田的员工将可以通过江汉油田内部局域网或互联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江汉油田的电子图书数据库。

为了能够使得电子图书数据库与传统纸书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带动的作用,江汉油田的电子图书数据库需要与现有的纸书管理自动化系统实现无缝连接。通过纸质书系统与电子书系统的互联和互检,读者将能够从纸书图书馆到电子图书馆进行自由的切换访问并获取相应的借阅、查询等服务。

电子图书库应该具备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用户管理等主体功能,为了能够及时监控电子图书的借阅、流通和使用情况,电子图书库的管理平台需要提供相关统计功能,并能定期生产统计报告,以方便图书馆迅速了解图书借阅情况,并调整相应服务策略或进行相关决策。

用户管理方面需要实现两者管理方式,lP范围用户管理和非IP范围用户管理。资源管理方面可以设置相关的检索方式,读者可以通过系统检索电子图书,实现简单检索、模糊检索、全文检索、分类导航等多种检索方式,无论是从书号、书名、作者还是图书类别或图书内容等都可以实现查询。为了能够保证广大江汉油田员工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更多好书和新书,电子图书库的图书资源需能够定期更新,更新后的资源能迅速上架。

2.3资源数字化加工系统

资源数字化加工系统实现纸质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图集、文件等多种形态文献的数字化,其工作流程包括扫描、上传、标引、等。资源数字化加工系统支持数字图书馆用户的检索、浏览等操作,是专题资源建设、新书通报等服务的基本支撑工具。在江汉油田图书馆中,数字化加工资源仅仅是对购买电子资源的补充,主要是用于建立本馆特有油气勘探开发知识资源的特色数据库,因此,只要具备扫描、转换、元数据加工和等基本功能即可。

通过调研,方正德赛(DESi)特色资源库建设系统解决方案将各式各样的文献资源数字化,统一成符合国际标准格式的电子资源,再进行深度数据加工和加密处理后在局域网上安全,或者以光盘介质出版,供特定范围内的读者进行使用。

2.4跨库检索系统

跨库检索系统是借助单一的检索接口,利用统一的检索方法,实现对分布式、异构信息资源检索的系统。用户通过标准的Web浏览器接El,向系统提交检索请求,跨库检索系统在接收到用户的检索式后利用并发机制将其转化为各个数据源能够识别的模式,同步发送到目标资源获取相关检索结果,系统对来自不同数据源的结果进行整合,将结果记录转化为统一的标准格式,并进行排序、去重等操作,最终,形成格式统一的结果集,显示给用户。

近年来,随着电子资源建设的发展,油田图书馆购买了大量的数字资源,由于不同厂家系统结构的差异,用户要进入不同的资源系统,按不同检索规定进行查询,才能找到所需的信息,手续繁杂,费时费力。电子资源的种类越多,用户的检索负担越重。通过跨库检索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跨库检索系统是小型专业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内容,是进行资源整合及一站式服务的重要手段。方正CAII.S统一检索系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CALLS统一检索系统能够提供以下三类检索服务

1)对多种异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的联邦检索服务。

2)对各种数字资源元数据联合仓库的跨库检索服务。

3)对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检索服务。

篇(4)

(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重庆 401331)

(Department of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ongqing 401331,China)

摘要: 重庆科技学院自2011年获得工程硕士授权以来,在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以校企合作为基础,通过企业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强化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研究生的现场实践锻炼,切实提高了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工程实践的能力。

Abstrac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btained the engineering master´s degree authorization in 2011, and since then, it actively explores the training. Based on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enterprise ab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graduate education, this university strengthen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e base in and around the school and the filed practice training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ability of operation and the ability of solving practical the engineering of graduate students.

关键词 : 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参与;工程实践能力

Key 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the ability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4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6-0284-02

0 引言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我国在2009年招生计划中新增的一类研究生[1]。与以往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相比,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更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于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提高和保障开展实践的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和学分比例。注重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研究生要提交实践实习计划,撰写实践总结报告。要对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重庆科技学院2011年获得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权,目前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层面主要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这一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该校继续发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坚持企业参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模式,继续为我国石油行业、地质矿产部门及其相关行业建设服务,为其培养相关的高级技术人才。为了增加研究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学校与企业一起参与研究生的入学、授课、现场实践及毕业实践等环节,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优势互补、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

1 企业参与研究生的培养全过程

1.1 企业参与研究生的招生过程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的研究生包括油气田开发、油气井工程及油气储运工程3个研究方向。尽管各个研究方向的工程实践能力要求有些差别,但对每个学生工程实践标准要求一致。在招生过程中,坚持校企共同招生,重点考察考生综合素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职业发展潜力,并需要用现场的实践问题面试学生。该方法建立了一种符合本领域研究生教育特点的选拔标准,完善了招生办法,加重了学生在复试中的实践环节考核,加强了对考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考核。

1.2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及制定

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实施“双导师”制,要求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研究生。在人才方案制定及修订过程中,充分发挥石油企业及相关行业专家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的作用及校外导师在研究生个性化培养计划制定中的作用,优化课程体系框架,优选课程内容,突出课程与技术进步相协调,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和综合性,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评价标准的有机衔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内容与特定职业人才工作实际有机衔接,逐步实施专业学位授权与相应职业资格有机衔接。

1.3 改进课程教学

创新教学方法,重点加强案例教学。通过校内外的授课教师的案例库建设,逐步实现专业性实践性强的课程全部实施案例教学。其中,案例库建设中,必须有一定比例的行业及企业专家参与,将目前的工程问题带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项目的形式支持和鼓励校内教师、行业企业教师和专家共同开发教学内容,共同编写特色系列教材,鼓励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到现场进行教学。

继续坚持校企共同授课制度,确保由企业行业专家授课的比例不低于专业课程的30%。完善课程教学评价标准,转变课程考核方式,全面实施“双及格制度”,注重培养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着重考察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1.4 加强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

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为核心的实践教育基地既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平台,也是企业合作的重要平台。目前该校已与河南油田、西南油气田重庆气矿、中石化西南工程公司等多家单位建立了研究生工作站作为研究生的实训平台。同时,根据研究生发展的需要,适度地扩展了工作站数量,确保了每个研究生在学制期内累积不少于一年的专业实践经历和不少于2项的完整工程实践项目的研究经历。

为了使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发挥更大的实效作用,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工作站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建站企业的积极性、发挥好研究生管理委员会及校内外导师在研究生在站期间的指导作用,切实提高研究生在站的学习实效。

1.5 加强校企双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校企双导师作为学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形式和载体,需长期坚持。进一步完善导师遴选与考核办法,明确好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责任权利,加大考核力度,提高导师的责任心,完善导师考核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

1.6 加强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写作的管理

研究生的科技创新、科学研究题目来自于现场生产实践。学生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实行到企业去寻找工程实践问题、回到学校或在现场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与研究,再到现场进行实验确定是否已解决工程实践的问题。同样,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尽管可以多种多样,但必须来自于选场生产实际,完成的研究也必须解决现场问题,确实可以企业的生产带来好处。

在论文完成过程中,在学校时,校内导师作为主要的导师进行指导。在企业工作时,校外导师作为主要的负责人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在论文的审查与答辩过程中,必须有三分之一的校外导师参与论文的答辩过程,确保论文的工程实践性。

2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2.1 着力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充分发掘校企在联合培养研究生和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加大学校实验教学研究院的建设力度,完善和巩固新进教师工程实践制度,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优化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进一步优化师资的学员结构和专业技术职称结构。

首先在进校选拔教师时就要充分考虑是否有现场工作经历、是否有从事过现场生产项目的研究或者是否到现场进行了不少于1年的工作锻炼。同时,校内导师每年必须到现场进行生产实践锻炼,并以专兼职的方式从企业引进和聘任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参与教学工作,使专兼职教师的人员比例达到专业教师队伍总数的30%以上,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任教师比例在60%以上,构建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结构教师队伍。

2.2 转变教师绩效考核方式

通过对普通教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及科研骨干的考核实现由主要考核教学业绩向工程实践能力的转变。不仅要有工程实践项目的支撑,还必须要有实验室的建设过程。建立基于教学效果与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激励制度,提升教师实践教学的考核比重。

明确规定没有企业工作或企业锻炼经历的教师必须到企业去“顶岗实习”。与企业建立教师定期挂职锻炼和顶岗工作机制,联合审理挂职或顶岗工作岗位,教师挂职或顶岗期间待遇不变,在考核和各类评优和晋级中,对具有企业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优先考虑。对工科教师由副教授晋升教授的条件中增加需有半年以上的企业工程实践经历的要求。形成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措施、控制、考核闭环,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

3 构建产学研的合作新机制

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双赢、协同创新”的原则,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多元一体化的产学研合作育人机制及育人模式,实现校企协作办学、共同研究、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重点解决好行业企业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问题。

学校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提供科技服务、解决技术难题等,找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兴奋点,让企业有“利”可图。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强化校内实践环节,降低企业接纳学生专业实践的风险和成本,使企业乐意为学生的生产实践提供良好的平台和环境。

4 结语

通过企业的合作,让企业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过程、培养过程以及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论文的完成及毕业答辩等过程,真正地培养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现场问题的发现能力、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企业参与研究生的培养过程,找到的“平衡结合点”、找到“利益”点,双方乐意的配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研[2009]1号.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S].

[2]关于制定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S],1990.

篇(5)

【关键词】开放实验教学;综合素质;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15-01

1、引言

开放式实验室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着巨大作用,它可以提供一个发挥个人潜能的实验环境,并能适应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的要求,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开放式实验室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能力以及从事实验研究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开放式实验室能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允许教师将平时的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我校为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营造创新氛围,采取多种措施,创造条件,向学生最大程度的开放实验室,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开放实验项目设置应贯彻“因材施教、形式多样、逐步推进、讲究实效”的原则

2.1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认真拟定实验题目

开放实验内容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本次开放实验中是否得到锻炼,是否有所收获。开放实验类型可分为教改型、学生科技活动型和自选实验课题型。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启发指导的实验教学模式,面向于有一定实验操作基础和理论知识储备的本科生。

1)教改型开放实验:实验室定期向学生公开教改项目中的开放研究课题,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教改研究活动,其中包括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仪器的改进等。

2)科技活动型开放实验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必须独立完成课题的方案设计、试验装置安装与调试,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3)自选实验课题型:实验室定期教学计划以外的综合型、设计型自选实验课题,明确指导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题的设计、试验装置的安装与调试,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型实验课题,实验题目由学生根据他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行拟定,实验室负责提供相应的条件和实验技术支持。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善自我、表达自我的空间和舞台,能使学生的想法在实验室变成产品、变成论文,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发挥。

2.2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促进实验室开放

设立各种创新基金和科研项目,取得显著效果。设立了面向本科生的创新化学实验与研究基金,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为核心,以主动参与、协同合作、自主发展为特征,以做课题、查文献、做实验、写论文、作报告等实践活动为途径,以现代化学理论知识和综合实验技能为基础,通过科学管理机制,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该基金项目已实施六届,取得丰硕成果,学校每届都举行创新实验与研究成果汇报会,评出优秀论文并予以奖励。针对一些自选实验课题型,我们要求学生多做市场调查,这让开放实验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将实验转变为产品设计开发。这样可以开拓学生思路,提高实践能力。对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成功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增强学科交叉,激发创新热情

现代科学上的新理论、新发明的产生,新的工程技术的出现,经常是在学科的边缘或交叉点上,重视交叉学科将使科学本身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这是符合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的。

鼓励学生跨专业、跨院系选课,或尝试跨学科设置本科专业,整合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内容,专业知识横向拓宽,设置多学科、多专业的基础课程平台,开设多学科、多专业的专业综合大课,构建本科教学新体系。使本科教育从比较狭窄的专业对口教育逐渐转变为具有通识、综合化的广博基础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如在《抽油机及深井泵模型抽水实验》开放实验中,学生所面对的问是没有现成的实验设备,需要自己设计制作实验设备,规划实验步骤,自己选定测试方法等等,所以在人员搭配上做了一些调整,该实验由石油工程专业、化学化工专业、机电专业的学生组成,各自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课题。当遇到难点的时候我们要求学生与教师讨论,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查阅资料,自学相关知识。通过这样的综合训练,学生对以前所学的书本知识有更直观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今后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质量。

2.4重视实验成果验收,加强能力培养

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必须首先阅读有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列出实验步骤,选定实验设备和仪器,经实验指导老师审阅确认后,方可开始做实验。实验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分析实验数据,最后提出实验结果的报告。进出实验室的人员必须由计算机统一管理并作登记,另外,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每天下班前必须检查计算机统计情况及设备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维修情况记录。

要不断以现代技术成果装备实验室,增加经费投入,更新实验设备以及实验内容,引入先进实验项目,提高实验手段,让学生能接触到科技前沿的技术,为学生提供科技前沿的物质基础,以调动和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

我校于2003年组织学生进行开放实验,来自油气储运工程、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电气工程、通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等专业的完成43个实验项目,其中有38项成绩优秀在本次开放实验活动中获奖。一些好的作品被推荐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如全国“挑战杯”,学校“康菲杯”等,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学校逐步扩大实验室开放范围。开放实验参与人数和完成质量都在逐年上升。现我校开放实验已覆盖理、工、管、经、文、法、教等专业,学科相互渗透、交叉。

篇(6)

【关键词】地面建设,设备安装,集输管道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近年来油田地面建设的快速发展,油田地面建设设备安装以及集输管道施工直接关系着整个油田地面建设的发展,在油田地面建设中加强设备安装以及集输管道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保证油田地面建设的质量。

二、油气田地面建设介绍

在了解油气田地面建设之前,首先对油气田有一定的了解。油气田是指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在局部构造范围内只有油藏的情况被称为油田,同样的在局部机构中仅有气藏的情况被称为气田。所谓的油气田是指石油和天然气共同聚集在一起的场所。在一个油气田中能够包括一个或若干个油藏或气藏。对此,进行油气田地面建设是将油气田进行合理的分类储存,采取有效的方式将石油与天然气分离,从而实现同时开发石油和天然气。进行油气田地面建设上主要以油气藏类型、油气物性、地理环境条件、开发方式等分类标准建设地面模式,实际的油气田工程建设以不同油气田特点进行油气田地面建设。在进行油气田地面建设要严格应用先进的通用性强的、成熟的施工技术以突出油气田的特点为主进行建设。在实际油气田工程建设中主要以整装油田、低渗油田、沙漠油田、三彩油田、稠油油田、分散小断块油田滩海油田等类型。

三、油田设备的安装

油田设备就是油田工程中应用的设备。油田正常生产离不开油田设备,油田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是国家石油工业稳定的基础。油田设备的连续基础比较长,坑深要求较高,并且构造均十分复杂,基础设备上有着大量的锚板孔、预留孔、预埋螺栓等,安装旋转过程均比较繁琐。油田的化工设备主要有精馏塔、再生器、反应塔、减压塔、排气筒、火炬等[1]。

油田设备安装要依据专家施工图纸进行,根据建筑物定位轴测定机械的纵横中心线基准线,并按照纵横相互垂直原理获得两条中心十字线,设备安装有直接坐落和基础上改装两种形式。设备安装之前需要进行误差分析,分析设备位置精度以及项目误差,精确测量设备凌驾尺寸误差和定位误差,发现零件存在误差时要使用水平调整、垂直调整和倾斜调整以及平行调整等方式科学调整,大型设备为了保证安全,需要在机械安装之前先进行固定,避免安装人员受伤。

安装中为了实现机械设备和底座之间的紧密相连,需要对灌浆层的质量进行特殊控制,可以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作为灌浆材料,压实,对灌浆层的强度要求也很高,需要能够达到原设计强度的80%以上才算合格,之后调整螺钉,对设备安装的水平误差重新测量,满足标准之后填实支撑件。油田地面建设设备安装有解体式设备和整体设备安装两种形式。解体设备安装是因为大型设备不能实现整体运输,而在出厂时把完整设备拆解后运输到施工现场重新安装的一种方法。

油田建设中大多数安装都是整体安装,把设备直接定位到设定位置,进行整体设备的安装。进行油田设备的安装不能擅自修改建设工程设计,如果施工中发现施工情况和设计图纸之间存在较大差别,需要按照原设计单位的修改对设备安装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对油田设备进行检查之前需要把地面建设设备地面周围的模板等清理干净,并清理地面油污层,安装设备之前要先铲平地面,铲平之后还要使用水平尺检查[3]。安装要根据地面建设施工绘制的标高线找准安装设备的标高线,使用胶管连通水准器,把标高从基准点返回基础,使用钢尺划出标高,并使用标高线进行地面设备安装高度检查。

四、集输管道施工技术

(一)、管材

它的制造材料有碳钢管、低合金钢、高合金和有色金属管道,这些管道根据油田的需求又分为无缝、焊接、钢板卷制等类型的钢管。管材的质量必须表面无裂纹、缩孔、重皮等质量问题,钢管锈蚀、刮痕、磨损程度必须小于5%。螺纹、坡口的加工精度必须达到国家管道的要求或者设计者的订制要求。

(二)、阀门

阀门作为管道的重要组成构件,必须有相关的质量证明、出厂合格证、铭牌等国家要求的程序,铭牌上必须标准压力、温度和介质等,以方便使用者合理挑选。阀门的外观不得出现裂纹、氧化等影响产品强度的问题,不得有磨损、缺损、无铭牌或者有污物,阀门出厂时,两端必须有防护盖。手柄操作灵活,干燥卡涩即为不合格。

2、集输管道安装施工技术

(一)、管道施工前的准备

管道施工安装前,必须对预埋的管道进行内部的清理,确定内部干净,检查管道阀门或者螺栓是否合乎业主设计要求的标准。按照设计图,开挖管道沟渠,对有需要焊接的管线进行对口焊接。管道在地下对接时,确保管线已暂停使用。

(二)、管道阀门及法兰安装

在进行阀门与法兰安装时,确保法阀门与法兰成配套产品,最好购买有标志的阀门,其箭头的方向应与介质的流向一样,如果没有标志,也应该标明流向,确保使用者更好地分辨阀门是否处于开启或者关闭状态。法兰安装时应与轴线保持垂直。

(三)、油田支吊架安装

管道支吊架的安装应该严格与设计图一样,不能随意变换位置,支架预埋尺寸必须严格与施工图对应,对于没有温度变形的管道安装,应保持吊架与吊杆的垂直。

(四)、特殊材料管道安装

现在油田使用的除了常用的钢制管道之外,还有PVC、PP-R等材料,这两种材料的管道,主要是用于加药和采暖管线,还有一种玻璃钢材料,主要用于污水站处理。

(五)、油田工艺管道安装

油田地面工艺管道一般以集输管道居多,油气集输管道是指新建、改建、扩建的从陆地输送石油、成品油等的地面管道工程。油田集输管道包括采油、注水、注气井等井场工艺管道,也包括井口、石油伴生汽、动力液、含油污水及混合物物等管道。又有输油管道,注蒸汽管道、采油伴热管等。集输管道施工方法包括直埋敷设、跨越、定向钻穿越三种,直埋敷设管道的安装有沟上组焊和沟下组焊两个步骤,先用经纬仪进行测量放射线,再对管线进行人工对口处理,如果管线口径较大,可以用专业的对口器进行对口处理。然后再进行电焊处理,焊接时最好用下向焊的工艺,因为这种工艺可以让焊口外形完美,成功率高,返修率低,而且速度比较快,是一种比较好的焊接方法。但是这种焊接的焊接材料是普通材料的八倍,所以,应用不太广泛,一般用于长输管道。

(六)、集输管理防腐

安装在地下的集输管理,由于受地下水、酸、碱等物质的侵蚀,容易对管道造成严重的破坏,所以对集输管理应根据当地土壤的情况制定合适的防腐处理。集输管理的防腐主要有石油沥青防腐、环氧煤沥青、聚乙烯防腐等,石油沥清防腐由来已久,至今为止,仍然是主要的防腐材料,属于普遍的类型;而环氧煤沥青则具有而盐、碱腐蚀、抗潮湿、抗微生物等作用,施工简便、安全;而聚乙烯防腐则具备耐冲击、绝缘性能强、污染环境小,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做防腐处理时,应该根据当地土壤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防腐处理,使得管理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保证石油正常、安全地被抽取出来。不会产生管道被腐蚀,而产生漏洞等严重的状况。让石油业主采油更加地安全,更加地放心。

五、结束语

通过对油田地面建设设备安装以及集输管道施工的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出施工技术的重要性,一个工程的好坏就是由施工技术所决定的,所以一定要提高施工者的职业素质,完善施工中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潘光坦.油田油气集输储运工艺设计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1,(3).

[2]柳元生.石油化工工艺管道安装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及处理[J].中国科技财富,2011,(11).

篇(7)

关键词:海洋经济

论文正文:

海洋经济转型思路

一、发展条件与重大意义

(一)发展条件

1.港口优势得天独厚。宁波港口岸线总长为1562公里,占全省的30%以上,其中可用岸线872公里,深水岸线170公里。现有生产性泊位300多座,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60多座,已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多个港口通航。2010年完成货物吞吐量居大陆第2位、全球第4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居大陆第3位、全球第6位。港口岸线资源既是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龙头性资源,也是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打造海上浙江最为独特的优势和载体。

2.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拥有丰富的岛、涂、渔、景、油等海洋资源,组合优势明显,适宜规模化、基地化开发。岛屿资源良好,共有500平方米以上海岛516个,约占全省的1/5,岛屿面积524平方公里,岛屿岸线长758公里。滩涂资源充裕,拥有可围滩涂资源约140万亩,占全省滩涂总面积的34%,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象山港内、大目洋沿岸和三门湾北岸4大片,围垦开发条件优良。渔业资源优良,紧邻中国四大渔场之一的舟山渔场,象山港是具有国家级意义的大渔池。海洋旅游资源优越,滨海地区具有滩、岩、岛三大特色,主要集中在象山港内和象山县沿岸。油气储量丰富,春晓油气田总面积22000平方公里,探明天然气储量达700多亿立方公尺,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3.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宁波位于我国T字形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海域位于长江黄金水道入海口,是长三角地区与海峡两岸的联结纽带。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的推进,使沿海港口物流、战略物资储运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发挥。杭州湾跨海大桥、甬台温铁路的建成,使宁波成为连接上海、江苏和浙江温台乃至福建南部的枢纽城市,成为浙江温台和浙西地区接轨大上海的桥头堡,为发展海洋经济、打造海上浙江提供了有力支撑。

4.海洋经济比较发达。2009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2500亿元以上,是2005年的近2倍,年均递增15%以上,形成了以临港工业、港口物流业、海洋渔业为主导,以滨海旅游、海洋化工、海洋生物制药、海洋油气等新兴高新技术海洋产业为引领,以港口贸易、金融为配套的现代海洋经济产业体系。特别是临港工业方面,经过几年发展,初步形成以石化、钢铁、汽车、造船和能源等行业为支柱,绵延二十几公里的沿海临港产业带,基本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5.海洋科教实力较强。具备比较雄厚的海洋研发实力,形成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涉海专业、重点实验室,以及企业研发中心等为主体的海洋科研与技术开发体系。建有宁波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宁波海洋开发研究院等一批科研机构,拥有海洋与渔业领域重点实验室9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8家,海洋科技工作人员达2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15%以上。在海洋养殖、海洋生物、海洋环保等领域取得一批关键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科技进步奖15项,市科技进步奖35项,专利授权30项。

6.海洋经济腹地广阔。宁波港张水清夏晖孙立锋面向广阔的内陆腹地,主要包括华东、华中、华西地区,其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2%。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这些地区对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接受东部地区辐射和产业梯度转移的要求更为迫切。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全国首位;浙江作为我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具有灵活的体制机制优势;宁波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具有较高的开发开放水平,这都为宁波依托港口优势和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加大对华东、华中、华西地区的辐射,促进这些区域的转型升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重大意义

1.发展海洋经济,是建设成为上海两个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打造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的客观需要。国务院关于长三角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把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上海两个中心《指导意见》提出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宁波沿海和海岛地区地处我国黄金海岸、黄金水道T字形经济带核心区,对内是江海联运枢纽,对外是远东国际航线要冲,在我国内外开放扇面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充分发挥宁波区位优势和港航资源潜力,有利于共同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打造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提高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的水平。

2.发展海洋经济,是贯彻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辐射带动内陆地区发展的客观需要。沿海和海岛地区是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平台,是宁波民营经济发展的主体区域,更是北承长三角、南接海西区、东濒太平洋、西连长江流域和内陆地区的纽带。加快宁波沿海和海岛地区建设,有利于服务长三角和海西区,增强辐射长江流域,带动闽、赣、皖等周边地区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3.发展海洋经济,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国家重要战略物资储运安全的客观需要。宁波地处南北海上通道战略要冲,是海上桥头堡,在全国沿海战略物资储运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09年,宁波石油及制品、进出口铁矿石、煤炭吞吐量分别达5000万吨、3000万吨、600万吨以上,进一步将宁波建设成为我国重要战略物资的储运、供应基地和加工、贸易中心,有利于维护国家能源和战略物资江海联运和海上运输安全,为宁波和浙江扩大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战略保障。

4.发展海洋经济,是完善沿海区域发展布局,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客观需要。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分别提出实施海洋开发、发展海洋产业,《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战略目标。近年来,辽宁沿海经济带、天津滨海新区、江苏沿海地区、福建海西经济区、广东珠三角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等开发已先后纳入国家沿海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建设宁波海洋经济发展,有利于完善国家沿海区域发展布局,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挖掘海洋开发潜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二、总体思路与功能定位

(一)总体思路

综合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并结合宁波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六个加快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港航服务业、临港大工业、海岛资源开发和清洁能源建设为重点,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坚持以陆带海、以海促陆、海陆联动,统筹陆域经济和海洋经济发展,统筹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统筹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着力完善海洋经济基础设施,着力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战略性转变,为浙江建设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发挥先行作用。

在实际工作推进中,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推进联动发展,把海洋的资源优势、后发优势与陆域的综合优势、先发优势结合起来,以海带陆、以陆促海,统筹陆海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保护。

二是推进高端发展,紧紧抓住后危机时代科技革命的新动向,跟踪全球海洋经济发展最前沿,推进海洋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升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推进集约发展,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着力自主创新,提高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四是推进持续发展,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妥善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使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五是推进开放发展,立足于亚太国际门户城市重要节点区的有利位置,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宁波沿海海洋经济产业带建设成为宁波乃至浙江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战略大平台。

(二)功能定位

综合考虑资源禀赋、现实基础和发展潜力等因素,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是:浙江省和长三角南翼海洋经济中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长三角亚太重要国际门户城市、全国重要的新型临港产业基地、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1)浙江省和长三角南翼海洋经济中心。充分发挥区位、港口和海洋资源及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以港口开发为重点,以海洋科技进步为支撑,推进海洋产业高级化,充分发挥宁波对周围区域的辐射带动功能,使之发展成为浙江省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的海洋经济中心。

(2)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主要组成部分。依托宁波舟山港深水良港和区位优势,拓展和放大梅山保税港区的功能,完善战略物资、大宗散货、外贸集装箱和江海联运体系,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战略物资和大宗散杂货中转储运、保税加工和物流配送基地,使之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枢纽港;同步推进金融服务业发展,把宁波打造成为立足长三角、面向海内外,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主动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服务,承接辐射,错位发展。

(3)长三角亚太重要国际门户城市。宁波地处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交汇处,是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宁波将进一步发展成为长三角、长江流域和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海上桥头堡和物流节点城市。

(4)全国重要的新型临港产业基地。依托港口和宁波区位优势,优化布局,不断推进转型升级,紧紧瞄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大力发展石化、钢铁、新材料、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着力发展现代物流、国际贸易、总部经济、研发设计、旅游休闲等高端临港服务业,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新型临港产业基地。

(5)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以象山港、三门湾等区域为重点,推进海洋经济的有序开发、有效利用和严格保护,加强重点海域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实施海洋污染海陆联动防治,探索跨区域海洋环境联合治理,切实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为我省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新路子。

(三)空间布局

宁波今后重点构建一港、三沿、五平台和一批产业集聚区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一港,即宁波舟山港宁波港区及其依托的腹地,重点是发展成为国家物流节点城市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三沿,即沿杭州湾、沿象山湾和沿三门湾,沿杭州湾和三门湾区域将发展成为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是宁波新型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重点区域;象山港区域将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将发展成为生态经济型港湾。五平台,即杭州湾新区、宁波石化产业基地、梅山春晓六横保税物流体系核心区、象山港区域和宁波三门湾区域。一批产业集聚区,即发挥陆海资源优势,在沿海建设一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效生态农业集聚区域,推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

三、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为实现海洋经济发展目标,必须加快功能开发和建设,重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建设大港口。

坚持以延伸港口价值链为导向,进一步转变港口发展方式,推进港口由第二代港口向第三代、第四代转变,努力建设成为我国深水枢纽港和集装箱远洋干线港。

(1)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加快整合现有业主的岸线码头,推进其向公共岸线码头转化,提高岸线利用效率;

(2)积极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加快北仑港四期、大榭岛五期和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500万标箱;

(3)增强港口增值服务能力,推进培育船舶交易、船员交流中心,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业务。以梅山保税港区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自由贸易港通关政策,创新港口增值服务模式和业态。

(4)推进建设浙江港口联盟,着力建设以宁波港为龙头,嘉兴港、台州港和温州港等为支线和喂给港的港口联盟,强化与国内外港口的跨区域战略合作。

二是发展大物流。

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港口国际物流和航运服务业,努力建设成为国家物流节点城市。

(1)进一步推进宁波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物流枢纽中心、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等建设,加快形成货物吞吐、交易和金融三位一体的现代港口物流体系;

(2)加快物流主体培育,推进第四方物流发展,提升物流服务信息平台;

(3)以新一轮大规模铁路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建设提升金华、上饶、鹰潭、南昌、武汉、成都、重庆等省内外无水港,推进海铁联运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4)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延伸航运服务产业链,探索推进建设国际海运信息平台;

(5)推进梅山保税港区建设,大力发展港口国际物流,建立国际性配送中心,积极拓展国际中转、国际采购等功能,更好地发挥连接国际国内的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三是培育大产业。

瞄准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着力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努力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新型临港产业基地。

(1)进一步做大做强临港工业。在优化布局、严格准入、注重环保的前提下,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好、环境影响小、产出效益高的临港制造业。石化产业,以镇海、北仑、大榭等区块为依托,最终形成1亿吨炼油能力和350万吨乙烯能力、增加值过千亿元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钢铁工业,重点发展世界先进水准的高端产品,打造年产钢铁2100万吨的能力。船舶产业,建成我国新兴的先进修造船业基地。汽车(零部件)产业,争取到2015年整车产量达到80万辆/年,轿车发动机80万台/年。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磁性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

(2)发展临港型现代服务业。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和航运服务的同时,加快发展国际贸易和金融服务业。国际贸易,建设进出口贸易交易平台,打造重要的区域性资源配置中心。金融服务,建设成为与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相适应的区域性国际金融结算服务中心和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

(3)扶持发展战略新兴海洋产业。重点发展海洋旅游、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生物产业、海洋能产业等战略新兴海洋产业。

四是完善大配套。

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一批涉海重大项目建设,完善公路、铁路、水运、电力和油气管网等集疏运体系,提升水水中转、水陆联运能力,提高交通、水资源和能源保障水平。

(1)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全面形成一环六射高速公路网络,规划建设杭州湾跨海铁路和甬金铁路,推进宁波铁路南客北货布局调整和铁路货运环线的规划建设;

(2)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快浙东宁波段引水工程、慈溪曹娥江引水工程和海涂水库建设。加快象山10万吨级海水淡化工程建设,提高海水综合利用规模和比例。逐步解决海岛地区居民饮用水难问题。

(3)完善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立海洋防灾减灾检测与决策体系,健全安全生产和海上船舶应急救助网络。推进强塘固房和标准渔港工程建设。

五是推进大保护。

牢固树立生态用海理念,集约节约开放利用深水岸线、航道、锚地等海洋资源。切实加强对无居民海岛的分类管理、有效保护、科学开发。科学划分岸线、滩涂和海岛功能,合理有序利用海域。重视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修复,严格规范海洋产业项目和涉海基础性项目的管理。加强陆海污染综合治理,推进跨区域海洋生态环境联合建设。加强近海沿岸海洋生态修复建设,切实保护利用好象山港资源。

六是打造大平台。

着力打造五大平台,即杭州湾新区、宁波石化产业基地、梅山-春晓-六横保税物流体系核心区、象山港区域和宁波三门湾区域。

(1)杭州湾新区,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慈溪市境内,陆域面积约23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350平方公里。要坚持以新型城市化为方向,以高端现代服务业和新兴先进制造业培育为重点,通过2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努力,把杭州湾新区建设成为具有现代都市气息与浓郁田园风光的国际化新城区;

(2)宁波石化产业基地,包括镇海、北仑、大榭三大片,规划面积约74平方公里。要根据国家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要求,以石化工业循环经济生产理念为指导,依托镇海炼化等特大型项目,形成比较完善的石化产业链,最终形成1亿吨炼油能力和350万吨乙烯能力、增加值过千亿元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3)梅山春晓物流产业集聚区,包括我市的梅山、春晓等地,总面积220平方公里。要按照国家海关特殊监管区宏观发展导向,以自由贸易区为方向,以现有的梅山保税港区为核心,以北仑春晓、舟山六横为两翼,增强保税港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设成国家对外开放的先行区和门户区、浙江省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的先行区和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核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