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药疗法论文

药疗法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24 17:59: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药疗法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药疗法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胆囊息肉,中医药疗法,经验

 

吾师党中勤教授,是河南省名中医,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党中勤教授熟读中医经典,精研现代医学,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擅长肝胆、脾胃病的诊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近30载,其中对胆囊息肉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就党教授治疗胆囊息肉(直径<5mm)的经验加以整理,以供同道参阅。

1 对胆囊息肉的认识

祖国医学对胆囊息肉没有病名记载,党中勤教授认为,胆囊息肉属中医学“胁痛”、“胆胀”、“积证”之范畴,病位在胆,涉及肝脾。其病因多与情志郁结、饮食所伤、体质肥胖、肝胆宿疾(如病毒性肝炎、胆囊炎伴结石) 等有关。。主要病机为肝失疏泄,胆腑郁滞,日久气滞血瘀,发为有形之物。胆囊息肉临床表现以胁痛最为多见,《诸病源侯论》有“邪气乘于胸胁,故伤其经脉,邪气与正气交搏故令胸胁相引而急痛也”。提出该病的发生于肝胆经有关。胆液为肝之生化聚成,生理功能以同行下降为顺,胆汁的储藏排泄为肝的疏泄功能加以调节,肝的疏泄功能亦包括胆的疏通畅泄。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就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而胆汁排泄不畅亦会影响肝的疏泄,所以本病病位在胆,病源在肝,胆病应从肝论治。中焦脾胃为气机之枢,但脾胃的升降运动亦有赖于肝胆之气的疏泄,脾无肝胆不能升清,胃无肝胆不能降浊。因此脾胃有病可以影响肝胆,肝胆功能失调亦可以影响到脾胃,所以临床上胆囊息肉的病人常出现食少,腹胀,这都是影响了脾的运化功能,脾失健运所引起的。

2 治疗原则以疏肝利胆健脾为主

对本病的治疗,党教授常强调中医药疗法,胆附于肝,肝胆因经脉络属,功能相辅相成,互为表里。胆胀在发病过程中,往往肝病及胆或胆病及肝,形成肝胆同病。因此,胆病须治肝,治胆须调肝。一是疏肝理气以利胆,若肝郁气滞,症见胁肋胀痛,善太息,暧气不止,纳差胸闷,舌淡,脉弦或沉弦者,此类患者常伴不同程度焦虑症状。治应疏肝理气以利胆,可用四逆散加减治疗,药用柴胡15g枳实12g赤芍15g青皮10g姜黄9g川楝子10g延胡索15g佛手12g。二是疏肝清热以利胆,若肝胆郁热,症见右胁灼热而痛,口苦而干,心烦少寐,面赤,头晕目眩,胃院满闷或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者,应以疏肝清热以利胆,常用左金丸、丹栀逍遥散、四逆散等加减,药用:黄连6g吴茱萸3g牡丹皮10g栀子12g柴胡15g黄芩12g郁金15g川楝子9g白芍15g等。

3 灵活辨证 随症加减

胆腑以通为用,治兼和胃通腑,胆气以通降为宜,胃则受纳、腐熟水谷。胆与胃在生理上存在着“胆随胃降”的关系,能共同调畅脾胃肝胆之气机,协同胃腑受纳、腐熟水谷杂志网。胃失和降,则影响胆之和降。反之,胆的病变亦影响胃之和降。在胆胀病变过程中,常出现胃失和降的症状。治疗本病时,应注意降胃通腑,通过恢复胃之通降,达到疏利肝胆气机之目的。临床上,很多患者是以胃脘不适症状反复不愈前来就诊,常伴口苦、纳呆、痞满等症。

若燥热内结阳明,症见胁肋灼热胀痛,腹胀便秘,口苦口臭面赤,午后潮热,舌红、苔黄而干燥,脉弦滑数者,可用大柴胡汤、清胆汤等泻热导滞,通腑利胆,药用大黄6g枳实12g柴胡15g郁金15g莱服子18g延胡索15g白芍15g等。若湿热郁滞肠腑,症见右胁胀满而痛,胸闷纳呆,恶心欲吐,腹部胀满不适,大便粘滞不爽,或身目俱黄,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濡数者,方用茵陈蒿汤、枳实导滞丸等加味以清热利湿,通腑利胆。药用茵陈12g大黄3g栀子9g金钱草15g茯苓15g柴胡12g姜半夏12g郁金15g枳实10g木香10g槟榔15g等。若肝胆气逆,胃肠气滞,症见胁部胀痛,腹胀脘痞,矢气频频,嗳气不止,舌淡,脉弦者,方用六磨汤加减。

4 注重身心调护,与药物治疗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患者常伴有明显的精神症状中医药疗法,这种来自于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不足,造成不同程度的恐慌和担忧,日久成抑郁状态。进而这种情志的失调又不利于疾病的康复甚或导致病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临床上,党教授很重视对病人的精神疏导,使病人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有严重精神焦虑患者,可适当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期间嘱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宜吃清淡少渣饮食,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宜适寒温,避免劳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适当的身体锻炼能辅助本病的康复。

5 病案举例

患者,女,35岁,2010年7月15日就诊,自诉右胁部疼痛不适,牵引右肩背,伴见口苦口干,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质淡暗苔黄厚腻,脉弦滑。体格检查墨菲征阳性,让患者做B超检查,结果回示,胆囊息肉,直径5mm。辨证属湿热蕴结于肝胆,肝络失和,胆不疏泄,湿热交蒸而发病。治以清热利湿、疏肝利胆、和胃降逆。处方:金钱草30g广木香10g青皮10g隔山消10g元胡15g姜黄10g泽泻15g莪术15g生薏苡仁30g连翘15g大腹皮25g绞股蓝15g炒内金18g佛手10g徐长卿15g连服7剂后,诸症减轻,去徐长卿加枳壳15g,继服40剂,复查B超,胆囊息肉3mm,又按原方加减服用2月,复查B超胆囊壁厚2mm,光滑,囊内未见异常回声。继续巩固治疗半月。2011年6月1日随访未诉特殊不适。

篇(2)

90 mm Hg者,均称为高血压。临床上常见原发性高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3792,81202630)第一作者:王梓宁,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中医药文献计量分析。E-mail: *通讯作者:张华敏,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医药古籍的管理与利用,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策略研究。E-mail: 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类型[1]。中医学中虽然没有高血压病名,但相关症状可见于“眩晕”、“头痛”等病证中,并且历代医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关于高血压的相关记载最早可见于《内经》,称为“眩冒”、“眩”[2]。宋代以后,进一步丰富了对眩晕的认识。目前多数医家治疗眩晕以辨虚实为关键,其次从风、痰、火、虚等方面辨证论治[3]。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4],对CBM里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为该领域研究人员了解研究概况、研究热点及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信息支持[5-6]。1 资料与方法1.1 数据来源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为检索源,使用“主题检索”,选取“高血压”为主题词,以“按摩疗法”、“穴位疗法”、“中医病机”、“中药疗法”、“中医药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针灸疗法”和“中医疗法”等为副主题词,进行组配检索,文献年代不限,下载全部题录信息,去重后获得文献3 488篇。1.2 数据处理将导出的文献导入Excel中,以文献的标题进行排序去重;并对文献记录中出现的作者、机构、主题词、发文期刊等进行词频统计,得出高产作者、核心机构、高频主题词以及高载文量期刊等。最后使用MySQL语句,将确定得出的高频主题词进行两两配对,导入Spss19.0进行共词聚类分析,以揭示文献中的研究热点。2 结果对符合条件的3 488篇文献进行统计,得出发表文章在10篇及以上的作者有18位,发表文献数在10篇及以上的单位有9家,收录文献在40篇及以上的期刊有14种。

表1 CBM数据库中发表高血压相关文献量≥10篇的作者序号 作者 发文数量(篇) 1 段学忠 21 2 李运伦 19 3 邢之华 18 4 唐蜀华 14 5 王崇行 14 6 谭海彦 12 7 邝安 12 8 杨丁友 12 9 孙西庆 1210 蔡昌龙 1111 周端 1112 严灿 1113 刘文军 1114 张臣 1115 徐贵成 1016 符德玉 1017 潘毅 1018 李炜 10合计 2292.1 发文作者分布根据3 488篇文献的作者统计结果显示,来自总医院的段学忠学者以21次的出现次数居于首位,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利用益脉降压流浸膏(胶囊),调节患者血浆内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胰岛素抵抗(IR)和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可以改善老年气虚血瘀型高血压的病情[7]。李运伦、邢之华等学者分列发文量的第2、3位。表1为发表文章在10篇及以上的作者统计情况。2.2 发文机构分布经过数据清理后,选取发表文献数在10篇及以上的单位进行发文机构数据分析。其中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以23篇文献居于首位。该所在20世纪70~80年代,曾由王崇行和邝安两位学者联合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主要研究了通过气功锻炼,不仅可以取得降压疗效;并且随着病情的演变,气功锻炼可以调节血浆中环磷腺苷(cAMP)与环磷鸟苷(cGMP)的水平,即随着阴虚症状的改善,cAMP含量趋向降低;随着阳虚症状的改善,cGMP含量趋向降低[8-9]。南京中医药大学和总医院分列第2、3位(见表2)。表2 CBM数据库中发表高血压文献≥10篇的机构序号 作者单位 发文数量(篇)1 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 232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3 总医院 184 广州中医药大学 145 安徽中医学院 136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137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138 山东中医药大学 139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12合计

1392.3 发文期刊分布经过数据清理后,选取收录文献在40篇及以上的14种期刊,共收录文献768篇。其中,《中医杂志》以收录79篇文献居于首位,《新中医》和《陕西中医》以73篇文献并列第二(见表3)。2.4 高频主题词统计最后,将出现的所有主题词进行清理后,将不同领域排名前10位的主题词及词频统计如下(见表4)。表3 CBM数据库中发表高血压文献≥40篇的期刊序号 来源期刊 发文数量(篇) 1 中医杂志

79 2 新中医

73 3 陕西中医

73 4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61 5 河南中医

55 6 辽宁中医杂志

55 7 四川中医

52 8 山东中医杂志

51 9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4910 吉林中医药

4911 上海中医药杂志

4712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4213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4114 中国针灸

41合计

篇(3)

方法:本次研究收集了48例临床患者,本组所有患者均采取颈椎牵引,中医手法,中药热敷和内服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实施治疗。

结果:经治疗,本组患者33例痊愈,13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8%。

结论: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选用中医综合疗法不仅能够达到整体和局部的兼顾,还可以实现内治和外治两者之间的相互结合的效果,这类优势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疗效,使疗程得到缩短,同时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可在临床上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医疗法 中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68-01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颈椎病,发病率可达到60%,甚至达到70%,在中老年人群中尤为常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压力不断增大,该病症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就目前而言,较多的方法可以治疗CSR,然而并未有一个统一的疗效。本组研究共收集了48例CSR患者,均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且获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做如下报告:

1 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共48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26例;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71岁,平均年龄为43岁;本组患者的最短病程为7天,最长病程为16年,平均病程为9个月;本组所有患者均为CSR。有26例患者颈痛伴右上肢放射性痛,19例患者患者颈痛伴左上肢放射性痛,3例患者患者颈痛伴双上肢放射性疼痛。检查本组所有患者的体格:上肢肌力均存在各种程度的下降,43例患者的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呈阳性,45例患者的压顶试验呈阳性。本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为:46例患者的颈椎出现生理曲度改变,45例患者的椎体后缘骨出现增生,47例患者的椎间隙和椎间孔变窄,31例患者的项韧带钙化。本组所有病历均与相关的中医病症诊断标准以及相关的CSR诊断标准相符合。

2 方法

颈椎牵引。本组患者的治疗采用颌枕带牵引法。在颈椎牵引过程中,令患者端坐,颈椎前屈25°±5°,根据适当的角度将两条布带缝合,一带将患者的下颌托住,另一带牵拉患者枕后,开始时牵引锤的质量为3kg-5kg,维持在2kg-3kg,不可超过10kg,每日两次,每次牵引30分钟,一个疗程为10天。

中医手法。在中医手法治疗之前,其准备手法为:令患者端坐,使其颈部自然放松,术者在患者背后站立,以滚法在患者颈部治疗3分钟;然后自上而下在患者颈椎棘突两侧沿垂直肌纤维方向按揉、弹拨5-10次;再点按患者的压痛点和大椎穴、风池穴、天宗穴及大杼穴,提拿天井穴;使患者的的颈背部肌肉尽量放松。对本组患者治疗时的手法是采用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令患者端坐,术者在患者背后站立,触诊颈椎,双手拇指自上而下检查患者的偏外的棘突;患者的枕部被术者的前胸顶住,然后术者用肘部托住患者的下颌部位且向上牵拉,并以适当的力度性患侧逐渐旋转,用一手的拇指将患者偏外的棘突顶住并向健侧方推动,能够听到“咔哒”的清脆声音,或者是拇指能够感受到棘突复位的移动感;偏外的棘突复位后,用拇指将患侧臂丛神经弹拨两三次,以患侧上肢出现触电感为宜。在中医手法即将结束时,还需采用拍法、拿法或抖法等手法令患者的颈肩部肌肉得以放松,使肌肉痉挛消除,充分的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最后再以适当的力度拔伸患者麻木的手指。每日一次,一个疗程为10天。

中药热敷。药物成分为细辛、红花、川乌、各20g,没药、乳香、羌活各30g,当归、桂枝、宽筋藤、三棱、两面针、泽兰各60g;然后将以上所列药物研磨成粉,并将500ml白米醋加入其中,搅拌均匀,并用纱布包好,进行20min的笼蒸;之后将在患处皮肤置放热敷1小时。每日两次,三天后更换一剂,一个疗程为10天。

中药内服。药物成分:丹参、鸡血藤、葛根、黄芪各30g,桂枝、当归尾各13g,甘草6g,片姜黄18g,一条蜈蚣,全虫8g,50ml黄酒。其中伴有上肢麻木无力者可加30g炒白术、15g党参;伴有疼痛游走不定,受冷疼痛加重的患者的可以加13g防风、3g细辛。水煎上述药物,取汁300ml,分两次口服,每日一剂,一个疗程为10天。

3 结果

本组患者的疗效均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相关标准为参考依据进行评定。经治疗,本组患者33例痊愈,13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8%。

4 讨论

CSR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该病症的临床表现多为颈肩部及颈后部疼痛,并向前臂和手指放射,且在躯体局部伴有感觉障碍,多为麻木。CSR的发病原因多为关节突关节或钩椎关节增生、肥大、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而形成。对于该病症的治疗,通常是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目前,中医综合疗法已经成为治疗CSR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将成为主流趋势。虽然单纯的颈椎牵引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该方法在治疗范围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故将中医手法、中药和颈椎牵引相结合,对CSR的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

CSR在中医学上可归为“项痹”范畴。采用中药热敷可以使患者的的血液流速得到加快、促进微循环的改善,还可加快炎症物质的吸收和消散,进而使患者的受损组织得以修复、疼痛减轻。采用中药治疗CSR时选取的药物多数有通络止痛、活血祛瘀的疗效。手法治疗能够解除患者的肌肉痉挛,使关节紊乱得以纠正。促进神经根周围组织血液循环的改善,缓解神经根的压迫症状。

由此可见,由于CSR存在较为复杂的发病机制,且具有不同的体征和症状,若采用传统的单一疗法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然而采用综合疗法则可达到到整体和局部的兼顾,实现内治和外治两者之间的相互结合的效果。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疗效,使疗程得到缩短,同时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因此,可在临床上大面积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卢勇.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评价[J].江西中医药.2010(11)

[2] 牛明镜,王顺云.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7例[J].中医正骨.2012(3)

篇(4)

论文关键词: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概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 drome, 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一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而缺乏特异性形态学、生物化学和感染性原因的症候群。发病率极高,欧美地区报道占人群的10%~20%[1],其中14%~50%需要就诊,占消化门诊患者的25%~50%[2]。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等,IBS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我国IBS患病率约为15%[3]。多见于青少年,女多于男。到目前为止,尚无一种药物对治疗IBS有确切疗效。临床主要将其分为腹泻型和便秘型。以腹泻型(diarrhea-predom-inantir 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最为常见[4]。极大地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一些临床研究[5]和系统评价[6]表明中医药治疗IBS-D具有特色和优势,显了良好的前景。近年来对IBS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有新的进展,现总结报告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IBS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患者症状迁延难愈,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西医还没有理想的特异性治疗手段,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西医对本病的病因研究药学论文,精神因素的影响仍占主导。目前已知胃动力异常、内脏感觉异常,精神因素、感染及其他因素均可以作为形成IBS的原因[7]。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和排除器质性疾病、肠道动力异常、脑-肠轴的异常、肠道局部神经免疫功能紊 乱等参与其发病,大量研究证实肠易激综合征与精神心理异常密切相关[8]。人体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的反应形成,情绪改变使得某些受累脏器正常功能不能较快恢复,从而发生心身病症论文格式模板。谭慧珍等[9]认为5-羟色胺(5-HT)是脑-肠轴联系的关键递质,在IBS的发病中有重要意义,5-HT转运体(SERT)蛋白。可将效应部位5-HT迅速摄取。有研究发现SERT基因的多态性与IBS的易发性有关。5-HT是脑-肠轴联系的关键递质,人体中能占5%存在于脑中,95%的5-HT分布于胃肠道,它在中枢内水平的改变,可导致失眠、焦虑等精神行为异常,在胃肠道可导致腹痛、腹泻等表现。国外有学者也认为,5-HT再摄取的降低并不限于只影响肠神经,这种过强、持久的外源性刺激也会导致外周、脊髓,以致更高级的中枢神经的超敏感性,反过来再引起肠道感觉敏感升高,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这种神经系统的超敏性可能是产生IBS临床症状的关键因素[10]。

1.2 IBS属中医学“泄泻”、“腹痛”“便秘”、“抑郁”等范畴。《医方考》曰:“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泻。”《证治要决》曰:“气秘者,因气滞后重迫痛,烦闷、胀满,大便结燥而不通。”肠易激综合征与肝、脾、肾、胃与大肠等关系密切,其病机主要为脾虚、肝郁、肾虚、或兼湿热蕴结。往往初期表现为脾虚,运化失调,水湿内停,寒湿蕴久化热,湿热下注于大肠;脾虚易为肝木所侮克、肝旺乘脾,气机壅滞药学论文,失降失调;郁热伤阴,肠道失润则致肝郁肠涩;久病及肾,肾阳不足,脾失温煦,终致脾肾阳虚[11]。中医按照临床经验将患者不同的证候特点分型(脾虚湿盛型、肝郁脾虚型、肝脾不和和寒热夹杂型、肝郁肠涩型、脾肾阳虚型)。肝郁脾虚型是IBS的主要证型[12]占70%。肝气郁滞,疏泄失常,木不疏土,脾失健运,脾胃功能紊乱。则大肠传导失司,出现腹胀,泄泻、便秘等症。名医叶桂曰:“肝病必犯土,克脾则腹胀,便或溏或不爽。”故其病证候变化虽以脾胃为主,但其本责在肝。治疗多从肝论治,调肝为主,健脾为辅。《慢性泄泻治疗诸法》[13]中提及:“慢性泄泻多由脾、肝、肾五脏功能失调所致,而尤以脾胃功能失调为主。故治疗慢性泄泻,应从健脾为主,辅以抑肝、温阳之品。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征和精髓,其强调对机体整体状况的认识和对全身阴阳平衡的调节,因此更适于IBS等慢性疾病的治疗[14]。

2 腹泻型IBS中医药疗法

高文艳等[15]应用健脾调肝温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0例,治疗组40例口服健脾调肝温肾方(由党参10g,白术10 g,白扁豆15g,茯苓10 g,白芍10 g,陈皮6 g,防风10 g,山药10g,炮干姜6 g,肉桂3 g组成)。随证加减:少腹拘急,腹痛明显,肝郁乘脾重者,白芍改为15 g,加甘草10 g;粘液便、脾虚湿重者药学论文,加苍术10 g,薏苡仁15 g;舌质黯,瘀血阻滞者,加川芎6 g;舌苔黄,脾虚夹热者,加黄连5 g,形寒肢冷,阳虚明显者,加制附片5 g。对照组40例口服匹维溴铵片。结果:综合疗效:符合方案集(PPS):治疗组痊愈率为24.3%(9/37),总有效率为81.1%(30/37);对照组分别为19.4%(7/36),80.6%(29/36);金分析集(FAS):治疗组的痊愈率为22.5%(9/40),总有效率为80.0%(32/40);对照组分别为17.5%(7/40)、77.5%(31/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对两组痊愈和显效的病例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例和12例复发或加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敏感性:治疗后两组直肠感知阈值、排便阈值和疼痛阈值均有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论文格式模板。张声生等[16]将3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辨证论治(中药组)和匹维溴胺(西药组)治疗,疗程4周。中药组辨证分为4型:(1)肝郁脾虚证:方用痛泻要方加减(党参20g、白术15g、白芍15g、陈皮10g、防风10g、白扁豆10g、芡实10g、绿萼梅10g、甘草6g等);(2)脾虚湿阻证: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砂仁6g(后下)、桔梗6g、白扁豆20g、莲子肉15g、生薏苡仁30g、草豆蔻10g、佩兰10g等);(3)脾胃湿热证:方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10g、黄芩10g、黄连6g、甘草6g、苦参9g、秦皮10g、炒莱菔子10g、生薏苡仁30g、白花蛇舌草30g等);(4)脾肾阳虚证:方用四神丸合理中丸(吴茱萸4g、肉豆蔻10g、)补骨脂10g、五味子10g、生黄芪20g、白术15g、干姜10g、甘草6g、黄连3g等)。结果:症状疗效评价:治疗后中药组在腹痛程度积分、排便满意度积分、生活干扰积分以及BSS(IBS病情变化积分表)总积分4个方面优于西药组(P<0.01,P<0.05);总体疗效上,中、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165/173)和81.3%(143/1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项症状腹痛的评价:中、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149/173)和70.3%(121/1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便性状疗效评价:治疗后中药组在每天排便的最多次数、10天中排便急迫感的天数和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3方面均优于西药组(P<0.01,P<0.05)。丁惠娟[17]采用护理干预配合愈肠煎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00例,愈肠煎基本方:补骨脂、炒白芍、炒白术各15g、肉豆蔻20g、五味子12g、煨诃子8g、炙米壳、陈皮各6g、炒石榴皮、炒防风各10g、茯苓、苡仁各30g。证属肝郁脾虚者,加延胡索15g、青皮6g;脾胃虚弱者加炙黄芪15g、党参20g;寒热夹杂者加黄连3g、黄柏5g;脾肾阳虚者加附片10g,杜仲15g。4周为1疗程。结果:痊愈16例(16%),显效35例(35%),有效38例(38%),无效11例(11%)药学论文,总有效率为89%。李永等[8]应用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辨证加减,针灸和复合行为疗法(生物反馈加松驰法)治疗IBS100例。药用:莲子肉9g,薏苡仁9g,砂仁6g、桔梗6g、白扁豆12g、茯苓15g、人参15g、甘草9g、白术20g、山药15g、白芍20g、陈皮15g、防风20g。辨证加减:腹痛甚白芍加倍,加延胡索12g;滑泻加煨诃子18g,炒升麻9g;泻不止,单用生山药(碾细)60g,生车前子30g,同煮作稠粥服,每日3次;便秘去山药、加郁李仁18g、火麻仁18g、肉丛蓉18g;腹胀纳差加厚朴9g、神曲12g。疗程6~8周。结果:临床治愈62例(62%),显效18例(18%),有效11例(11%),无效9例(9%),总有效率91%。尹玉兰等[18]将107例IBS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心理调节:饮食指导及对症治疗,治疗组(54例)按不同的中医证候分成不同的证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对应的中药汤剂,2组为疗程均为4周。脾虚湿盛型予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扁豆12g、薏苡仁12g、厚朴10g、莲子肉9g、砂仁6g、桔梗6g、淮山药15g、炙甘草10g;肝郁脾虚型予痛泻要方加减:白芍30g、炒白术12g、防风10g、陈皮10g、香附10g、柴胡6g、党参12g、广木香10g、元胡15g、川楝子10g、生甘草5g;肝脾不和寒热夹杂型予半夏泻心汤加减:党参20g、制半夏12g、干姜9g、黄芩6g、藿香10g、大腹皮10g、黄连3g、大枣15g、炙甘草9g;肝郁肠涩型用滋水清肝饮合增液汤加减:生地30g、当归15g、麦冬15g、玄参15g、白芍12g、丹皮10g、火麻仁30g、郁李仁15g、大黄10g、甘草10g、柴胡10g、太子参20g;脾肾阳虚型予附子理中汤加减:熟附子6g(先煎),党参20g、干姜9g、炙甘草9g、白术15g、厚朴10g、香附10g。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彭宏顺[19]从肝郁辨治肠易激综合征48例,药用柴胡10g、防风10g、陈皮10g、白术10g、白芍10g、川芎10g、桂枝6g、白蔻仁10g、木香6g、甘草6g;2周为1疗程。结果:痊愈75.0%(36/48),有效18.8%(9/48),无效6.2%(3/48),总有效率93.8%。

3 便秘型IBS中医药疗法

丁泳等[20]应用脾胃逍遥散治疗便秘型IBS64例,两组患者均在心理开导、饮食调整的基础上,对照组60例口服曲美布汀片,治疗组64例予自拟脾胃逍遥散:药物为柴胡10g、郁金10g、山栀子12g、白芍12g、白术12g、川楝子12g、延胡索12g、清半夏10g、厚朴15g、瓜萎仁12g、枳壳15g、甘草10g等。加减:兼肠胃积热者,加大黄(后下);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兼阴虚肠燥者,加生地黄、玄参、麦冬;兼阳虚者,加肉苁蓉、干姜。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3%、76.63%(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比较,临床主要症状(腹痛、腹胀、便秘、焦虑、抑制)的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姚景濂[7]等应用活血化瘀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105例,对照组101例予口服西沙必利片治疗药学论文,治疗组105例予血府逐瘀口服液(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由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牛膝、柴胡、枳壳、桔梗、甘草等药物组成),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4%、95.05%(P<0.05);两组平均医疗费用比较,治疗组105例与对照组101例分别为875.34元、1341.27元(P<0.05);2组随访期平均症状发生天数比较,治疗组105例与对照组101例随访期平均发生天数分别为16.44天、37.84天(P<0.05)。刘文华[21]应用六味安消胶囊合逍遥丸治疗便秘型IBS32例,对照组32例予口服西沙必利片,治疗组32例予六味安消胶囊(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每次5粒,每日3次;逍遥丸(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产),每次20粒,每日3次。7天为1疗程,3个疗程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68.75%(P<0.05),两组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论文格式模板。曹曙光等[22]应用四磨汤治疗便秘型IBS;治疗组35例予四磨汤口服液(10ml/支,湖南益阳汉森制药有限公司产,批号:Z200225044),每次2支,每日3次。对照组30例予口服莫沙比利片,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腹痛、腹胀总有效率分别为65.7%、74.4%;对照组腹痛、腹胀总有效率分别为73.3%、70.0%(P>0.05);两组治疗前后IBS-C患者GVS(立位腹部平片肠道气体容积积分),相关症状比较;GVS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症状积分腹胀频率积分,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小结

中医学将IBS归属于“腹痛”、“泄泻”、“便秘”、“抑郁”等范畴,发病多因外感时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导致肝郁有气结,肝脾不和,从而导致肠道气化不利,传导失司。其病位虽在肠,但与肝脾诸脏关系密切,其中肝脾不和、肝郁脾虚是主要病机,也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型。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但尚缺乏有力的循证医学依据。IBS发病机制错综复杂药学论文,很难用一种理论或学说以合理解释,胃肠平滑肌及控制其运动的有关神经激素,可能影响结肠功能和促发症状,文献中较重视精神因素及应激事件在该病发病中作用[23]。IBS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及饮食、心理调节等,其中药物治疗安全且有效的证据不多[24]。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时,不是从单纯对抗的角度来解决问题,而是可能从整体上多靶点、多层次来发挥效应,因此在调整机体达成稳态的状况相对要慢[15]。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征和精髓,其强调对机体整体状况的认识和对全身阴阳平衡的调节,因此更适于IBS慢性疾病的治疗[14]。近年来对IBS等功能性胃肠疾病的治疗目标不仅是着眼于单纯“治愈”疾病本身,而是更注重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其发作的频率,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故按照常规进行疗效评定的同时,建立包括生活质量在内的多维疗效评定体系,提供中医对疾病生活质量影响的的证据[25]。由于IBS复发的因素较多,因此如何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段防止其发生,以期达到最佳效果,将复发率降到最低,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许国铭,李石.现代消化病学[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860~861.

[2]潘国宗,鲁素彩,韩少梅.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学诊断标准的研究[J].中华内科学杂志,1999,38(2):81~84.

[3]詹丽杏,李兆申.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1177~1179.

[4]姚欣,杨云生,赵卡冰,等.罗马III标准研究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特点及亚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5):563~566.

[5]杨静,张声生.疏肝健脾化湿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9,17(1):29~31.

[6]苏冬梅,张声生,刘建平.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系统评价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4):468~471.

[7]姚景濂,葛秀群,张建中.活血化瘀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105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7,15(4):266~267.

[8]李永,王金录.综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8):1087~1088.

[9]谭慧珍,谢军,冯崇廉等.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6,14(3):147~149.

[10]YEO A, BOY DP, LUMSDENS, etal. Asslciation betweena functional polymorphism in the serotonin transporter geneand diarhoea predominant irritablebowel synd rome in women[J]. Gut,2004,53:1452~1458.

[11]白立峰,孟雅哲.中医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25例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报,2002,12(17):11~12.

[12]周福生,吴文江,张庆宏.胃肠功能性疾病证型分布的统计分析[J].中华国际医学杂志,2002,2(5):438~442.

[13]王永炎,杜怀棠,田德禄.董建华医学文集(医论)[M].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77.

[14]Yuan R, Lin V.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anap-proach to scientific proofand clinical validation[J].Phar-macol Ther, 2000,86(2):191~198.

[15]高文艳,王长洪,林一帆,等.健脾调肝温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1):13~17.

[16]张声生,汪红兵,李振华,等.中医药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1):9~12.

[17]丁惠娟.护理干预配合愈肠煎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00例[J].四川中医,2007,25(6):109~110.

[18]尹玉兰,董明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18(1):37~38.

[19]彭宏顺.从肝郁辨治肠易激综合征4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7,15(14):275.

[20]丁泳,毛水泉.脾胃逍遥散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64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1):73~74.

[21]刘文华,六味安消胶囊合逍遥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3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5):306~207.

[22]曹曙光,王建嶂,蔡振寨,等.四磨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气体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1):94~96.

[23]危北海,张万岱,陈治水,等.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90~791.

[24]Hussain Z, Quigley EM.Systematic review: compleme mentaryand aleernative medicinc in the irritablebowel syndrome [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6,23(4):465~471.

篇(5)

论文摘要:笔者通过在西班牙讲学期间对西班牙中医医疗和教育现状的调查,认为西班牙的中医医疗和教育目前存在7个方面的状况,文章对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应提出了7方面的对策。

西班牙是欧洲较早开展中医药教育和医疗的国家之一,也是在世界上中医药推广较好的国家之一。随着中医药在欧洲的不断发展,我校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分别与西班牙欧洲中医基金会签订了双方联合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有关协议,由我校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定期派出教师赴西进行短期中医药教学工作。笔者有幸于2005年9月中旬受邀赴西,在西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讲学和考察工作。现将笔者在西期间对西班牙中医药教育和医疗状况的调查情况作简要介绍,并提出个人的意见。由于在西时间较短,调查不细,管窥之处,敬请斧正。

1现状和分析

1.1中医医疗没有法律的保护,政府支持管理无力

中医药在欧洲及澳洲盛行已10多年,但至今,西班牙政府仍然没有承认中医药在西的合法地位。由于政府担心放开了对中医的政策、中医药进人西班牙后,这种传统的自然疗法有可能会影响他们长期使用的西医药疗法的利益,因而,西班牙政府不承认在西中医药教育的学历及学位,不承认中医药的合法地位,不承认中医生的“医师”资格,公费医疗只能享受西医医疗服务。

尽管如此,西班牙政府也了解中医药在欧洲及本国的影响力,故只要没有医疗纠纷,政府对各种机构开设的中医学校及诊所不予以干涉,对市售的各种中成药及单味药颗粒剂不强行制止。

1.2中医药教育规模小,但专业尚全

在90年代中期,我校曾与西班牙塔拉戈纳国家医师联合会合作,在加泰罗尼亚开办了“加泰罗尼亚—云南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也与西班牙律师拉蒙合作在塔拉戈纳省组建了“中国传统医学高等学校”,两校分别开设了针灸、推拿的硕士课程和5年制本科课程教育。上述两校于1996年合并重组为“欧洲中医基金会”,在西班牙多个城市设有教学点和医疗点,开展中医教学和医疗工作。

现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仍有一所中医药高等学校,该校招收全日制学生,专业设置有中医、中药、针灸、自然医学等,学制有4年制及5年制,有学士学位和大专学历。而“欧洲中医基金会”所举办的学校随着学员的减少和教学成本上的上升,教学机构逐渐萎缩,该基金会现已无学历教育课程,仅在马德里、瓦伦西亚和巴塞罗那3个城市开设有3个集教学、医疗一体的小型学校,学校设有4一5年制周末班和函授班,一般有1一2个教室,教室最大者仅有50一60时,仅能容纳60名左右学员,相应的诊所也设在学校内。

此外也还有一些私立机构举办的中医药短期培训班,这些培训班主要从事短期的中医药教育培训工作,旨在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培训班的开班时间不定期,学习时间多少不等。

1.3教师魔乏,没有规范教材,教学时间偏少

目前,在西班牙讲授中医药的教师中,大多数是在本国接受了中医药培训的当地人,也有少部分中国赴西班牙定居的中医药工作者;教师中以兼职者居多。由于中医药学校的教学时间少,故兼职者平时在诊所中进行中医医疗;教师中多数只具有中级职称,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偏少,教学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至今为止,欧洲还没有一套符合当地中医药工作实际的统一的中医药学教材,各个学校使用的教材不一,有的使用自行翻译的中国不同版本的本科或专科教材;有的使用我院于90年代中期为西班牙编写的中医药系列教材。毕竟经历了10余年时间,当时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

从教学时间看,4,5年制的周末班或函授班由于教学周期不短,学习的时间及效果相对有保障;许多短期培训班的学员往往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课堂所学的内容极其有限,学时过少,只能把握中医大致的要领,难得精要。西班牙的学员大多重实用而轻理论,他们一般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不予重视,但对实际治疗方法尤为注重。如笔者在给学员进行的中医神经系统疾病专题讲座时,在讲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等内容时学员们似懂非懂,不予提问,一旦讲到具体治疗方法时,则学员们集中精力听讲,相应的问题增加,当介绍到针灸疗法时,则问题各种各样,问题要求具体并具可操作性,比如进针的角度、深度等等。这一现象与西班牙中医药教育程度不高、但针灸在西推广较好有关。

1.4缺乏中医医疗机构,执业规模太小,但就诊及治疗环境较佳

在西班牙的公立医院内,一般没有中医药专科。但在部分医院中设有“疼痛门诊”,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并在本国学习过针灸的医生为诸痛患者进行针灸治疗。

西班牙的中医治疗大多在诊所内进行。中医诊所在西班牙的许多大中城市都有,其规模较小,大的诊所有100多扩(含教室),小的仅有20余m2。诊所内的设施大多简单而实用,除了就诊桌外,有进行针灸治疗所必需的治疗床,有银针、艾条、梅花针等器械和针灸经络挂图,有中医药书籍、经络人等治疗常用的工具,还有部分外用的中成药。

西方很重视保护患者隐私。在诊所内,一位医生一个诊室,治疗室内各个治疗床之间有隔离板和隔离门帘,床单整洁干净,这样,便于患者坦诚向医生诉说病情,有利于治疗的隐蔽;患者使用治疗床时采用一次性床单,一人一换,让患者在诊所内感觉舒心、安全,毫无顾虑,能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1.5中医治疗以针灸为主,难用汤药

由于西班牙政府不承认中药为“药品”,故不允许中药饮片进人本国,禁止在其国内使用动物药和矿物药。现在西班牙国内仅有由其他国家生产的100余种单味药颗粒剂,50余种中成药,这使得以汤药为主进行治疗的内、儿、妇等科的医师们显得无力施展才华。当然也有少数中国籍或本国精通中医药理论的医生在适当的时候会给患者开具汤药,服用单味药颗粒,或从法国等欧洲国家配方用药。

相较之下,非药物的针灸疗法在西班牙推广较好。在西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医生绝大多数是针灸专业的,针灸治疗的病人主要有中风后遗症、神经衰弱、腰腿痛等慢性病,还有一些疑难疾病患者。

1.6中医师业务知识欠缺,辫证论治水平有待提高

现在西班牙行医的中医师们,少部分是在国内中医药院校取得了学士学位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公派到西讲学或工作,掌握了一定的西班牙语后,滞留或重返西班牙的中国针灸医生;大部分是在本国经过上述培养方式或其他培训方式培养的医生。

由中国培养的医生赴西后由于从业范围较窄,仅能接触部分轻症患者,进修学习的条件和机会不多,又无适宜的临床基地,故缺乏高水平的中医辨证论治能力,仅能处理简单的病症;而在西班牙本国或其他国家培训出来的中医医生,则因学习时间太短、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实践的空间,对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难以把握。所以,西班牙的中医生大多只能运用针灸的简单疗法为患者治疗。

西班牙中医药爱好者职业涉及面较广,年龄覆盖面大。比如笔者在西讲学的学员中,有中医(针灸)工作者,也有药师、护士、制药企业员工、医疗设备生产商、教师等;就年龄而言,有二三十岁者,也有六十多岁的人。学员中水平参差不齐,有一名曾到中国学习过中医的学员尽管辨证论治的水平不高,但还会使用“桂枝附子汤”;而有的学员连阴阳五行、脏腑辨证尚不知晓。

1.7缺少宣传报道,民众知之甚少

西班牙的许多民众知道有“中医”这一传统医学疗法,由于政府不倡导,在公众媒体不能对中医药进行宣传,因而中医药知识不普及,不只是一般的民众盲目,就是中医药爱好者,许多人还不知道中医为何物,也不懂得怎样用中医药的知识对自己进行医疗和保健。

至今,西班牙尚无一部中医药专业期刊或报纸。几年前,由西班牙欧洲中医基金会与中国《中医杂志》社合作,在西班牙出版发行了《中医杂志》西文版。该杂志除了全文或摘要翻译《中医杂志》中的部分论文外,还自办栏目,宣传报道中医药在西的医疗、教学情况。这对扩大中医药在西的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思考和建议

2.1尽快立法,获得政府支持

法律的保障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在西班牙的中医药立法对于西班牙的中医药教育及医疗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根据西班牙欧洲中医基金会拉蒙先生的介绍,由于中医药“回归自然”的优势及其神奇的疗效使得其在欧洲日益盛行,加之在西中医药工作者的努力,目前西班牙政府已有建立中医药法律法规的意向。估计在2一3年内,有望使中医药在西班牙通过立法的形式得到认可。据西班牙欧洲中医基金会发来的最新消息,今年3月18日,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卫生部门负责人正式宣布:该大区官方正式承认中医的合法地位。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是西班牙政治经济影响力最大的地区,故中医药在该区的合法化将会推动该国对中医药的立法。

2.2加大全日制小规模中医药院校建设,加强人才培养

中医药学术内涵博大精深,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生,必须有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诊断学以及临床各科的知识,任何断章取义、试图走捷径的做法都会违背学习的自然规律,都会把握不了要领,导致无的放矢。

当前,西班牙应该在原有中医药学校的基础上,在马德里、瓦伦西亚等地建立全日制中医药院校,本科教育专业方面可设置中医、中西医结合、针推、骨伤、中医美容、中药、康复医学等,方可使中医药的教学工作做得扎实而有效,不断提高本国中医药专业人员的中医药知识水平和临床诊治疾病的能力。

2.3注重师资培养引进,编写适宜教材,保证教学时间

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一个学校只有具备较强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故西班牙应加大中医药学校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增加专职教师的比例。可采取从中国国内引进或在本国选拔后外送到中国培养等方式,使教师的中医药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教材方面,应该重新组织欧洲中医药专家总结多年来使用的教材的优势及不足,同时聘请国内到西班牙讲学或工作过的中医药高级职称教师,共同编写出适合欧洲及西班牙实际的新教材。教材要突出中医针灸、推拿、中药、中医康复、中医内科等科目,并全面兼顾其他学科。

在有较好的教师队伍并有适宜的教材后,适当增加全脱产学习专业学员的招生比例,增加周末班及函授班学员的面授时间,才能保证学习质量及学习效果。

2.4设立正规医疗机构,有规模合法执业

如果西班牙政府正式承认中医药在西的合法地位,则可在西班牙的公立医院设立中医科室,下设中医内科组及针灸推拿组,不仅对疼痛病症,还可对内科疾病及肢体经络的病症实施中医治疗。

散在于各地的各个小诊所,在得到法律认可后,应履行报批手续,获准后由管理机构规范管理;要设立诊所条件标准,如诊室、治疗室,如果有内科诊室的,必须设置中药房;还应有必要的设施、设备要求。

2.5引进中药饮片,发挥中医内服汤药的优势

在上述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可引进中药原生饮片,至少有300一400种饮片供临床使用。中药的矿物药及动物药在许多急重病及疑难病中能发挥奇特的疗效,应解除对动物药和矿物药的禁忌,让中药饮片进药店;同时,放开对单味药颗粒剂的限制,在正规的药店内凭医师处方配方。

中药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非药物疗法,只有应用了中药,才能体现中医的精髓,整体发挥中医的优势,让西班牙广大的患者受益。

2.6加强对从业中医师的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提高诊治水平

要使中医药真正在西班牙有较大的发展,除进行初期专业培训外,对已经在西从事中医治疗的医生,也应进行相应的在职培训,如参加个人爱好的专题讲习班,并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的强化学习等,以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和针灸诊治疾病能力。我校派往西班牙进行专题讲学的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基础理论欠缺的特点,讲课中有重点地讲解理论,并了解学员对针灸实用技术需求较具体之实际,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针药结合。即使是非针灸专业的教师,也要注意尽可能地介绍针灸知识。

只有将现已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大夫们的临床诊治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使西班牙民众切实体会到中医药神奇的疗效。

2.7采用报纸、期刊、电视等媒介形式,加强对中医药的宣传

篇(6)

【关键词】 舒心逐瘀汤;冠心病;中医药疗法

论文 联盟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shu xin huo xue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30 cases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hu xin huo xue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d.methods 58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d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30 cases in the therapeutic group took shu xin huo xue decoction,and 28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ook isosorbide dinitrate、compound danshen tablets and so on.4 weeks later,the attack times of anginapectoris,ecg,and the improvements of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for the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results the attack times、ecg and the improvements of symptoms of thetherapeutic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shu xin huo xue decoction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key words】 shu xin huo xue decoction;chd;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冠心病是好发于中老年患者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冠心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冠状动脉痉挛,其中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个常见临床类型。目前随着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且越趋年轻化。因此,对冠心病、心绞痛的防治已成为中西医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医药在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方面取得了一定得优势,自2009年2月至2010年5月采用我院自拟的舒心活血汤治疗冠心病3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28例相比较,临床疗效确切,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门诊和住院冠心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43-79岁,平均(63.58±6.12)岁;病程0.9~21年,平均(5.62 ±4.41)年。合并高血压11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证23例。对照组28例,男13例,女15例;年龄37~76岁,平均(61.48±8.83)岁;病程0.8~20年,平均(4.95±3.68)年。合并高血压10例,糖尿病9例,高脂血证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1],具有下列条件之一。① 具有心绞痛症状-胸闷,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②静息心电图有缺血性st-t改变(st下移≥1 mm);③静息心电图正常,而动态心电图出现缺血性改变(st下移≥1 mm,持续1 min);④彩超显示心肌运动不协调;⑤ 陈旧性心肌梗死近期出现明显心绞痛发作者。

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胸痹心痛的证候分类[2]制定。心血瘀阻型:主症为胸痛、胸闷,次症为胸部刺痛、绞痛、固定不移,心悸,面色晦暗,舌质紫暗、瘀点、瘀斑,脉涩或结、弦细。具备主症一项和次症两项以上即可诊断。

2.3 排除病例标准 有冠心病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心脏疾病、重度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症候群、颈椎病所致的胸痛者;合并有中度以上高血压、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及未按规定用药,未完成治疗疗程者。

3 治疗方法

3.1 治疗组 以舒心活血汤为基本方加减:当归10 g、桃仁10 g,红花10 g,丹参20 g,玄参 15 g,川芎10 g,木香15 g,枳壳15 g,桔梗15,柴胡10 g、鬼箭羽15 g,路路通10,大黄(酒炒)10 g,甘草5 g。加减:胸痛剧烈者加延胡索、郁金;畏寒肢冷阳虚血瘀者加附片、肉桂、薤白;纳少腹胀,加党参,白术,焦山楂、麦芽、神曲各;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远志;痰瘀交阻、胸闷者加瓜蒌、半夏、陈皮等。1剂/d,水煎分2次服。

3.2 对照组 给予硝酸异山梨酯、复方丹参片治疗。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均给予硝酸甘油含服,均以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评定疗效。如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予以对症治疗。

3.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4 疗效判定标准

4.1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制定的心绞痛、心电图及中医症状疗效标准。

4.1.1 临床疗效标准[3] 显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明显减轻;无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基本与治疗前比较,无改善甚至加重。

4.1.2 心电图疗效标准[3] 显效: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有效:s-t段的降低,以治疗后回升0.05 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改变变浅(达25%以上者);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者;无效: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甚至出现s-t段较治疗前降低0.05 mv以上,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加深或直立t波变平坦,平坦t波变倒置,以及出现异位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

4.2 心绞痛临床疗效见表1。

4.3 心电图疗效见表2。

4.4 症状改善情况 两组于治疗15 d后原有心悸、气短、乏力、头晕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同时体力增加,精神转佳,但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5 讨论

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范畴,主要病机是邪痹心络、气血不畅,多因气虚、痰浊、寒凝、气滞、瘀血等导致心脉痹阻不畅所致,如汪氏[4]认为,“痰瘀痹阻心脉……不通则痛”,病机表现为本虚标实,治疗应以活血化瘀、舒心行气、通络止痛为主要法则。方中当归、桃仁、丹参、川芎、红花养血、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玄参滋阴养血;木香舒心行气;枳壳、桔梗通畅胸中气机,行气活血;柴胡疏肝解郁、升举清阳,与枳壳配伍,理气散结;鬼箭羽、路路通活血化瘀通脉,酒炒大黄增强活血化瘀之功,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行气、养血、活血、祛瘀、通脉、止痛之功。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当归有抗血小板凝集和抗血栓作用,能改善外周循环;丹参具有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但不增加心肌耗氧量,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扩张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还能提高纤溶酶活性;延长出、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血黏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木香具有明显的扩张血管的作用;川芎具有钙拮抗样作用,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同时,可明显改变血液流变性,使血液黏度降低、红细胞及血小板电泳加快,降低纤维蛋白原,提高红血栓的溶解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白血栓的增长趋势,对血栓形成具有抑制作用[5-6];红花可轻度兴奋心脏和增加冠脉流量,对心率失常有一定的对抗作用,且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纤维蛋白溶解,对血流阻滞、血行障碍有改善作用[7]。 

实践证明,该方对冠心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若随气虚、痰浊、寒凝等不同症侯加减,则疗效更佳。

参考文献

[1] 季祥武,董砚虎,王善言,等.内科疾病诊断标准.青岛出版社,1991:56-60.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19.

篇(7)

论文关键词:运动员;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

一、大学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损伤的因素

(一)竞技健美操项目的特点

竞技健美操是一项快节奏、动作变化多的新型比赛项目,其内容丰富,动作新颖独特,难度高,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是由技巧的规定动作创编动作和跑跳结合的单人、双人、三人、六人的徒手操。它是一项以柔韧、协调为基础,以力度、力量为核心,以耐力为保证的表现难美性非周期性的技能运动项目。它要求运动员在三维空间交替中进行难度较大的动力性和静力性动作,高频率、大幅度地完成复杂的动作组合,流畅地完成各种托举、支撑配合等动作,因此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身体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一旦这种压力作用于身体某一薄弱环节,在快速变化中完成的动作时稍有疏忽就易导致损伤。通过对62名大学生健美操运动员及损伤种类和受伤部位构成比的调查,从事健美操运动员都发生过运动损伤。损伤部位大多属于急性损伤,慢性损伤,造成运动员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突击难度动作和准备活动的不充分,如常见的运动损伤有肌肉拉伤,踝关节韧带损伤等,由此可见健美操运动项目是一个易发生损伤的运动项目之一。

(二)国际竞技健美操规则的变化国际竞赛健美操规则演变很快,难度动作的系数越来越大,就2005年版的竞赛规则来说,和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规则中对4类难度动作做了相应的改变。A类:俯卧撑、旋腿与分切、开普和直升飞机;B类:支撑与水平;C类:跳与跃;D类:平衡与柔韧。其中,A、B类的动作主要是以手臂支撑动作为主;C类的动作多以跳跃成俯撑或转体成俯撑为主,运动员手腕部位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腕关节受损伤的机会加大;D类难度的纵劈腿、横劈腿必须达到180,垂直劈腿、依柳辛等柔韧类难度必须达到170°的开度,否则将被视为动作未完成,因而就失去了得分的机会。研究发现:A、C、D类难度动作引起的损伤在种类上多为韧带拉伤,在调查中发现小腿和大腿中韧带拉伤中各占6.34%、8.29%的,在损伤病程上多为急性损伤,所以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为了在比赛之中得到较高的难度得分,在平时必须进行强化训练,但是高难度、高强度的专项训练很容易引起肌肉和韧带的损伤。

B类难度动作引起的损伤多为腱鞘炎,在损伤病程上多为慢性损伤。2001年以前的规则之中从来没出现过单个难度动作为1.0的分值,2005年版新规则中则出现了8个单个难度动作分值为1.0的难度动作,并且首次出现了联合难度动作,对于圆满完成的难度动作可以给予0.1的加分,这也直接刺激了运动员选择更高难的难度动作,高难动作的完成需要运动员具有超强的身体素质,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运动员来说在完成高难动作时导致运动损伤的可能性就会加大,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竞技健美操不象竞技体操的发展那么成熟,包括训练经验、恢复保障手段等,导致了竞技健美操的训练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所以,竞技健美操规则的导向对运动员的损伤存在着潜在的影响。

二、桂林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损伤的直接因素

(一)运动疲劳

竞技健美操要求运动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大幅度、高频率、高强度、精确地完成每一个动作,由于大学生健美操运动员训练时间有限,因此体能储备不足,使得运动员在完成后半套动作时体力不支,完成动作的质量下降,失误率增多,从而导致损伤的发生。大学生健美操运动员具有双重身份,担负着学业和训练的双重任务,训练时间不足,由于训练时间短,又有获得好的成绩渴望,所以赛前多次重复练习某些不易掌握的动作,势必会造成身体某些部位的局部负担过重,使身体的局部部位产生疲劳,肌肉的机能下降,力量减弱,协调性降低,久而久之就会引起损伤;调查得知有19.51%的运动员认为疲劳是导致损伤的原因,占损伤因素的第一位。

(二)技术因素

竞技健美操还是一个年轻的竞技项目,训练方法和手段还不够完善,技术动作还不够规范的现象突出,尤其是在高校。根据调查由于技术原因而导致损伤的占大学生运动员受伤率的15.61%。一名优秀运动员应当具备较强的身体控制能力和精确地完成成套动作的能力,这种身体的控制能力使得运动员的身体稳固性增强了,同时也减少了运动员受伤的机率,因此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是减少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

(三)场地因素

竞技健美操运动动作内容比较丰富,多以各种跳、转、支撑等动作为主,因此训练和比赛中场地过滑、过硬等,都会影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的正常发挥,从而造成损伤,例如在过硬的场地做以俯撑姿态落地的动作,在衔接不好的场地上做大跳等等。据调查有16.1%的大学生健美操运动员认为场地不适是引起损伤的因素。

(四)准备活动不充分

充分的准备活动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措施之一,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神经系统和其它运动器官的功能还没有做好准备或还没有达到适宜的状态,就进系状态,这样,肌肉、韧带的力量及伸展性都不够,身体的协调性差,就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五)其它原因

由调查可知由其它原因造成运动员引起的损伤约占0.92%左右。造成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精力不集中:运动员思想上的大意轻敌,在练习时精力不够集中,急于求成,而引起各种性质的急性损伤,如挫伤、脱位、骨折、脑震荡等;2、违反规则:在教学训练中相互逗闹,动作粗野或动作幅度过大,都会造成自己或其他运动员的损伤。

三、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

(一)身体素质训练要全面,注意加强易受伤部位的能力训练

身体素质的发展在于人体机能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增强,重视身体素质全面训练,提高运动能力,注意加强易受伤部位的能力训练也是预防损伤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只有高度发展的身体运动素质和机体的工作能力,才能保证运动员更好地掌握复杂的运动技术,承受超负荷的训练并能防止运动损伤。依据竞技健美操的特点,应重点发展下肢爆发力、耐力、柔韧性,上肢支撑力量及腰、腹力量。此外,还应加强易受伤部位和薄弱环节的能力训练,有目的地增强有关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和韧带弹性,从而加强关节的稳定性和坚固性,以提高机体抗损伤的能力。

(二)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和训练目标,增加运动员专项训练时间

普通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订训练计划、训练目标和运动员专项训练时间长短。对于制订训练计划、训练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要根据本队的具体情况。对动作的选择、套路的编排,不要过于求难、求高,音乐的速度不要过于求快,一定要从队员的实际水平出发,不能好高鹜远。对于专项训练时间长短也有合理的安排,在时间训练上短期的强化训练虽有一定成效,但极易因操之过急而造成运动员损伤。因此,制订训练计划和训练目标,增加运动员专项训练时间,坚持平时训练,是预防运动员损伤的重要措施。

(三)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及负荷,注重难度动作的技术分析和研究

竞技健美操在普通高校开展的时间不长,其教学和训练的方法、手段还处在探索阶段,训练内容及负荷的安排,应符合训练者的实际能力和接受能力、注意循序渐进。内容和量的安排要有针对性且目的明确。要特别重视准备活动,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受伤部位的准备活动应该要更加充分。在安排运动负荷时,要防止局部负担过重,特别注意在疲劳状态下不要多做高强度、大负荷的动作,因为此时运动能力下降、防护应变能力减弱、注意力分散,超量的大负荷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在一些新的难度动作的学习过程中,当技术要领不清楚、动作不对、出现错误、违反身体结构与机能特点及运动力学原理时,就容易造成损伤。因此,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及负荷,深入研究动作的技术特点与规律,掌握科学的教学、训练方法与手段,不仅能提高动作质量,而且可以降低损伤的发生。

(四)加强医务监督,注意消除疲劳、加强营养

竞技健美操是一项竞技性的运动项目,训运动量大、负荷重、能量消耗高,因此要特别注意疲劳的消除和能量的补充。每次训练以后不可忽视放松运动,要注意休息,改善膳食,加强营养,这样不仅可以预防损伤,而且可以为后面的训练提供保障。

(五)改善训练的场地与设施,提高保护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

由于竞技健美操具有高速度、大强度的特点,在训练中稍有闪失就易发生损伤,训练场地不平整、地面过硬、训练着装不符合要求、训练时懒散等一系列因素都是造成损伤的原因,消除这些隐患是降低运动损伤、保证运动训练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所以运动员应从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注意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保护水平,在训练中做好自我监督,注意自己的主观感觉,当有不良反应时,应做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这样既可以降低损伤的概率,又能使运动员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完成动作提高动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