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手术室护理论文

手术室护理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10 09:26: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手术室护理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手术室护理论文

篇(1)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112例,女性患者有88例,他们的年龄为16~72岁,平均年龄为(35±6.2)岁,其中患有甲状腺肿大的患者有51例,患有阑尾炎的患者有50例,患有乳腺癌的患者有34例,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有27例,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有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实验组(10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根据两组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其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其中接受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患者有51例,接受阑尾炎切除手术的患者有50例,接受乳腺癌切除手术的患者有34例,接受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有27例,接受心脏搭桥手术的患者有38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安全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安全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是:

1.2.1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仪器管理制度

①手术室内所有的仪器应由专职管理人员进行管理。②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及核对。③对已经出现损坏或缺失的仪器立即进行维修及填补。

1.2.2定期培训

①由于手术室内经常出现人员调动的情况,因此应定期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合格者方可正式上岗。②培训时,要将培训的重点放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上,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2.3做好术中清洁护理

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并做好患者的清洁护理,以避免细菌感染的发生。

1.2.4完善细节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认真调整用药的类型、剂量及配伍。

1.2.5做好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多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并向其介绍手术成功案例,帮助其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

在实验组100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患者有80例,对护理工作表示基本满意的患者有14例,对护理工作表示不满意的患者有6例,总满意度为94.00%;在对照组100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患者有64例,对护理工作表示基本满意的患者有22例,对护理工作表示不满意的患者有14例,总满意度为86.00%。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下表。

3讨论

篇(2)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手术患者230例,男138例,女92例。年龄24~73岁。手术种类:骨科79例,普外科64例,妇科42例,泌尿外科24例,胸外科21例。将其随机等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种类等基础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术前1d对患者行身份、手术核对和术前宣教,简单介绍手术室及手术流程、术日晨注意事项、进入手术室时间、麻醉配合注意事项、解释禁食、禁水目的,叮嘱其注意保暖,接患者到手术室并安置等待。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小组成员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对文献进行批判性阅读、讨论、总结,对证据的真实性、实用性进行分析评价,评估其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循证护理对策,将以下护理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选择为循证问题:(1)术前准备。(2)术中护理。(3)术后护理。见表1。

1.3评价指标

1.3.1两组患者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SAS共20个条目,采用1~4分4级评分,将其所得分数相加乘以1.25即得标准分,分数越高,表明焦虑越严重。

1.3.2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满意度分为满意、不满意2个维度。

1.3.3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呕吐、误吸、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漏等)。

1.3.4疼痛程度。参考多维白报测定法Mcgill疼痛调查表。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PEMS3.2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2讨论

篇(3)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7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7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5.8±1.5)岁;发病至手术治疗时间1-8天,平均时间(2.2±0.7)天;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45.6±1.4)岁;发病至手术治疗时间1-9天,平均时间(2.1±0.8)天。上述三项自然指标两组研究对象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病例入选标准①我院收治的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确诊患者;②患者以往没有接受过手术治疗;③患者自愿参与延吉;④患者自愿接受手术治疗;⑤患者年龄20-80岁之间;⑥患者发病至接受手术治疗时间在10天以内;⑦排除患者合并患有其他疾病的可能。

1.3方法采用常规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主要措施包括:(1)术前:手术开始前1d,到病房进行患者访视,介绍手术室环境介绍,了解患者情况,说明手术注意事项,给予必要的心理安慰。对于儿童,应向其父母提供必要信息,访视时间控制在20min以内;(2)术中:手术当日等候在手术室门口,迎接病人,室温控制在24℃左右,湿度控制在50%左右。入室后做好术前准备,操作避免造成较大声响,手术过程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注意自身言词不要勿伤患者的自尊心,尊重患者需求,给予一定的心理安慰,使之与更好配合。麻醉后和术中都要注意遮盖患者的身体,做到最小暴露,维护其自尊心。(2)术后:手术结束,告知患者手术已经顺利完成,擦净其皮肤上血迹和消毒液,穿好衣裤,盖好被单。给予术后指导。术后第2d进行随访,询问情况,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增强患者信心[2]。

1.4观察指标选择两组患者的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手术操作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5满意度评价方法利用术后第二天到病房随访的机会,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了解,问卷采用不记名打分形式,总分设置为100分,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得分没有达到60分为不满意,得分超过60分没有达到80分为基本满意,得分超过80分为满意[3]。

1.6数据处理方法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珋±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P<0.05,则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

2.2手术操作时间对照组患者手术共计操作(78.59±7.44)min,观察组患者手术共计操作(61.20±6.58)min,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篇(4)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行截石位手术的患者,入选患者均无静脉栓塞、心脑血管疾患,同时排除下肢外伤史、脊椎外伤史以及下肢局部皮肤损伤。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61.2±3.8)岁;手术持续时间52~83min,平均手术持续时间(63.2±12.1)min;22例为椎管内麻醉,18例为全身麻醉。实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3.4±4.1)岁;手术持续时间53~82min,平均手术持续时间(66.4±11.8)min;21例为椎管内麻醉,19例为全身麻醉。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麻醉方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包括截石位护理、血压、心率及脉搏等生命指标监测、饮食指导、健康宣教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手术室优质护理方案,具体内容如下:①术前访视。术前应对患者展开细致、全面的访视,根据既定访视流程、方法以及指引,确保评估结果的合理性与全面性。②术中护理。手术室护士应积极迎接患者,以真诚、亲切的态度以及温柔委婉的话语与患者沟通交流,缓解其焦虑情绪,并引导患者快速熟悉手术室环境,平复心情,做好迎接手术的准备。此外,应告知患者术中仪器设备监测可能发出的各类声音、麻醉效果以及因麻醉产生的感觉,以免患者因不适感而出现突发事件。③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不可急于搬动患者或将其下肢快速平放,而应轻拍患者小腿肌肉,同时观察其心率以及血压波动,引导患者做被动屈膝运动,3~5min后可将另一侧下肢放平。此外,在复苏过程中患者可能伴有神经兴奋性症状,对此,护理人员应予以密切监护,以免患者躁动而发生坠故。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神经、血管受压情况、皮肤压疮发生率、足背静脉怒张发生率、下肢运动感觉异常情况(包括足外侧、足背以及小腿外侧位置丧失感、皮肤麻木以及针刺感)。

1.4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具体内容涉及护理工作人员操作技术、服务态度、患者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否与放置、麻醉以及手术积极配合,问卷满分为100分,>90分提示为满意;60~90分提示为一般;<60分提示为不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手术患者而言,手术本身也属于一种应激源,其术创程度往往与患者生理及心理反应成正比。患者一旦产生过激反应,则会对其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还会导致手术耐受力以及机体抵抗力的降低,不利于麻醉与手术的实施。特别是截石位导致患者隐私部位完全暴露,加之患者对麻醉以及手术方式不甚了解,对于医护人员和手术室环境较为陌生,因此经常出现焦虑、羞耻以及焦躁恐惧等负性情绪,患者在此情况下处于严重的心理应激状态,导致其手术依从性减弱,不利于术中配合。从临床角度分析来说,截石位是为了确保患者适应手术需要而做出的一种强迫姿势,具有较高的摆放要求,同时难度也相对较大,一旦摆放不当则会造成软组织挫伤、大腿根部皮肤以及血管神经受压。此外,患者下肢悬吊时间过长也会导致血液回流障碍,继而引发麻木、酸痛、肿胀以及瘀血等合并症;腓骨小头受压则会引发腓总神经受损。在重力影响下,患者头高脚低位时双肩部以及头枕部负担较重,术后多发酸痛不适,甚至出现压疮。临床研究表明,在流体静力学效果下,长时间截石位会导致心脏输出量改变,手术结束后若未合理摆放下肢则会造成突发性低血压。所以临床护理人员面临着更为专业和严格的要求。在护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人本理念,从患者角度出发,不断提升个人护理技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手术室优质护理方案,分别从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对患者展开全方位护理,有效避免了膝关节按压、腓骨小头挤压以及腓总神经受损的现象,同时也规避了传统截石位导致双下肢悬吊引发血液回流障碍以及根部皮肤受压的问题。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语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在2010年2月~2013年2月共发生60件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其中有40件为一般安全事件,有20件为中度安全事件,其中一般安全事件属于医疗差错,中度安全事件属于3级医疗事故。

1.2方法

详细调查翻阅全部安全事件发展过程以及处理记录,根据医护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薄弱和法律意识淡薄、管理制度缺位、制定执行力度较低以及医护工作人员自身责任心不是很强等来对安全管理事件实施归类统计,分类统计每一种因素所引起的安全事件等级。同时对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3,4]。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来实施统计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的对比采用的是t检验,而计数资料对比则采用的是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阻碍因素,医护工作人员自身责任心不强与管理制度缺位为主要阻碍因素,与其他因素对比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处理对策

基于上述阻碍因素的分析,建议可采取以下处理对策:①构建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增强护理工作人员责任心,将其工资收入、个人评选、晋升机会以及奖金等与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相挂钩。②制定并完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当前社会形势予以修订,确保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可遵章行事,系统且全面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应包含术前确认制度、各物品器械和药品管理制度、复核管理制度、患者交接制度、手术标本安全管理制度、防感染制度等。在管理期间,因手术室随时都有可能增加各种诊疗项目,且设备仪器也在相应的改进,医护人员也在更替,对此,在实施管理时,应对有关管理制度进行及时地完善以及合理地修订,以保证手术的质量以及安全。③增强医护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等方面内容的培训,按照岗位需求,定期将手术室护理人员组织起来进行学习,强化其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手术室有关设备仪器操作的训练,使其能够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④加强非医疗安全方面的管理,结合易耗品来实施分类管理,对于成本较高的这些材料,可实施班班交接,且做好详细地使用记录,强化医护工作人员的火警意识,设立手术室配送组,由该小组每天对手术室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使用情况实施检查,确保手术室各种物资供应及时,保证手术使用。除此之外,手术室附近环境必须要确保安静,以此提高手术成功率。

4讨论

篇(6)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3年8月—2013年11月进行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05例,女性患者95例,作为对照组。在2013年12月,该院进行了整体性的层流手术室感染控制,实施管理控制手段以后,选取2014年1月—2014年4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0例,其中男性患者有194例,女性患者106例,作为实验组。

1.2方法其中,对照组患者手术期间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措施,实验组采用了下列措施。

1.2.1完善组织结构

为了有效减低患者在层流手术室手术后的创口感染率,首先应当将感染控制的组织结构予以完善。该院组建了专门负责感染控制的工作小组,安排固定的工作人员负责手术室的感染控制工作,并由专业医师从旁指导,根据具体实际要求设计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经验总结,及时排除工作中的难点。

1.2.2健全规章制度

该院设立的专门用于管理控制手术感染的工作小组工作期间要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相应法律法规,并遵循该院针对现有层流手术室的感染控制制度和规范操作要求,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

1.2.3提升硬件条件

该院采取感染控制相关护理管理措施前,层流手术室还存在着一些硬件上的问题,如三通道不明确,手术患者对接车数量不足、手术间顶层过于粗糙、存放无菌物品空间过于狭窄、供应室距离手术室较远等,都会造成手术中使用的无菌包更容易受到感染的问题。另外,手术人员的着装规范性低、出入手术间过于频繁等问题也会造成感染率上升。针对这类问题,该院对三通道进行了明确规范,为手术患者提供了足够的对接车,购置了不锈钢材质的无菌物品存放柜,对无菌物品进行了规范性的存放。另外,手术间也进行了装修,运送无菌物品都一律使用无菌封闭箱,进而有效减低感染率。手术前安排专门负责人员对手术中需要用到的物品进行检查,不符合标准的物品决不能使用。

1.2.4做好知识普及

首先,要对层流手术室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岗位培训,加强相关法律知识和感染知识内容的培训,改变以往的陈旧观念,令全部医护人员高度重视层流手术室的感染控制。必须从根本上降低感染率,若是发生感染,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流程进行有效处理,不能一味隐瞒;其次,要对层流手术室的净化程序进行严密管理,安排专门负责人员实时调控手术室的参数,保证室温在22~25℃之间,并参考实际气候调节室内湿度,保证静压差控制在5~10Pa之间,同时,每次手术之前30min要开启净化设备,若是长期停用要提前3h开启。

1.3观察指标

比较实验组和观察组中患者的感染率,以及患者对医院的满意程度。

1.4统计方法

此次实验研究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做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

2结果

经统计,对照组200例患者中出现感染问题的有6例,实验组中有2例,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63%,实验组满意度是94.33%,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几乎每年都有数亿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期间发生感染,进而导致病情持续加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严重时还会造成残疾甚至死亡。层流手术室作为医院最容易受到感染的高危险科室之一,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控制和预防手段以及护理管理措施降低感染率,这也是医疗工作人员需要着重关注的重点工作。针对层流手术室的感染控制问题,该院成立了专门负责整个医院所有层流手术室感染控制的部门,定期对各个手术室进行检测,督促感染控制护理管理措施的落实,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层流手术室的感染控制问题是现代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之一,而感染控制的护理管理工作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大医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能否有效控制层流手术室的感染问题直接影响到该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为了有效预防院内感染,医院应该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对策。首先,要保证手术室的空气净化质量,空气中的细菌含量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其次,医生要对手加强卫生管理,切断病菌传播,降低感染率;最后,手术用的器械必须彻底清洗消毒,特别是术后,一定要将残留的蛋白质、脓液、血液等物质清除干净,对腔镜类器械要彻底高压灭菌,不能进行高压灭菌的器械要采用环氧乙烷或是戊二醛浸泡杀菌。在该次实验中,没有采取合适的感染控制护理管理措施的情况下,对照组中患者的感染率达到了3.00%,而满意度只有63.00%;采用了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以后,实验组的患者感染率只有0.67%,满意度更是高达94.33%,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医院必须对层流手术室的感染控制工作重视起来。实验中采用的完善组织结构、成立专门负责感染控制的工作小组、监督层流手术室的感染控制状况、健全规章制度、提升硬件设施条件等护理管理措施,都能从根本上改善感染控制问题。另外,对医护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感染控制知识普及,培训工作技巧,也能有效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减低患者术后创口感染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卫生的优质医疗环境。

4结语

篇(7)

1.1累积性劳损累积性劳损是指长期姿势不当或负荷过重而引起肌肉、关节等部位的损伤[2]。骨骼肌肉损伤是体力处理操作不当引起最常见的职业危害之一,包括腰背痛、颈肩痛、肩周劳损等。

1.1.1腰背痛职业性腰背痛是指由于不同职务或劳动工作而产生、恶化的腰背痛[3]。巡回护士在工作中频繁搬运患者、移取重物、协助铺置器械台、安置及调节灯光均是造成腰背痛的职业性相关因素。

1.1.2颈肩痛长时间的固定姿势极易使肌肉、肌腱疲劳,由于长时间张弛失调,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导致颈椎病的发生[4]。器械护士进行手术配合时颈部姿势相对固定且持续时间较长及巡回护士频繁进行灯光调节均易导致颈肩部肌肉劳损。

1.1.3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是指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致使下肢静脉内出现异常的血液反流,引起肢体远端静脉高压,最终形成慢性溃疡为主的综合征[5]。器械护士上台时需要长时间站立,活动少,发生下肢静脉曲张概率高。

1.2意外伤害包括扭伤、撞伤、砸伤、跌倒等,多由于操作时用力过度、体力处理操作不当、手术室环境因素、性格急躁等原因造成。

2体力处理操作不当产生的原因

2.1培训力度不够国内护士学校普遍未设置职业安全防护教育课程[6]。许多学生参加工作后,医院管理层重视不足,更多组织针刺伤等职业暴露预防知识的培训、无体力处理操作危害防护相关的系统培训及教育措施。

2.2职业防护意识缺乏近年来,医护人员对职业危害中的生物学危害、化学性危害的防护意识已有所提高,但大多数护理人员对体力处理操作的危害却未引起足够认识,对各种危险因素不能准确评估,无法正确应用力学原理;大部分护士存在侥幸心理,缺乏学习相关防护知识的积极性;管理层重视不够,防护措施缺乏。

2.3工作环境手术室护理人员长期在一个封闭、拥挤的环境中工作,工作量较大、持续时间长、节奏快。护理人员面临较大的职业风险与压力,使人心情压抑、疲惫,对身体健康造成十分不良的影响[7]。过多的仪器设备、操作空间不足、长期应激环境下导致护理人员性格急躁、心理压力过大均是体力处理操作危害产生的重要因素。

3体力处理操作不当的对策

3.1加强培训,培养自我防护意识管理者应根据科室特点,人员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制订培训计划,定期对新进人员及在职人员培训,使其了解有关体力处理操作的职业安全及健康规则,教会其识别操作中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危险评估以及如何正确运用体力处理操作原则,提高防范意识,从而避免因体力操作不当造成的身体损伤。

3.2减少职业损伤风险,保障防护措施手术间应布局合理、简洁,物品摆放整齐,位置固定,不必要的设备、物品应移除手术间;各种仪器设备电源线应用线圈固定,减少设备与电源接头距离,避免悬空绊倒工作人员;及时清洁手术室地面,防止过湿,并配备大小合适的防滑拖鞋;手术专科组定期轮转,避免部分护理人员因过多摆放特殊手术造成身体损伤;购置转移板、用具、对接车等辅助用具,减少护理人员工作负荷;在手术室工作区域粘贴正确体力处理操作动作示意图;定期进行实地安全检查,持续改进不合理的工作流程。

3.3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调配配备充足的护理人员,保证手术运转;根据科室实际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改变传统排班模式,可增设中、夜班岗位,减少护理人员日工作时间;适当调整洗手和巡回工作次数,手术时间较长时,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可交替,避免器械护士长时间站立;体力处理操作频繁岗位,如器械室护士、无菌敷料室护士等应定期轮转。

3.4重视自我防护提高对体力处理操作危害的重视,积极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正确应用力学原理;正确评估个人能力并准确使用管理者提供的辅助器械和防护设备;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抗疲劳能力;手术室护理人员应通过正确穿戴合适的弹力袜预防静脉曲张、缓解下肢不适[8];每日手术结束后可组织护理人员进行15~20min颈、肩、背部运动,以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9];手术劳累后可采取洗热水澡或局部按摩等措施减轻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