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0 09:26: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手术室护理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112例,女性患者有88例,他们的年龄为16~72岁,平均年龄为(35±6.2)岁,其中患有甲状腺肿大的患者有51例,患有阑尾炎的患者有50例,患有乳腺癌的患者有34例,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有27例,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有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实验组(10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根据两组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其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其中接受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患者有51例,接受阑尾炎切除手术的患者有50例,接受乳腺癌切除手术的患者有34例,接受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有27例,接受心脏搭桥手术的患者有38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安全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安全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是:
1.2.1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仪器管理制度
①手术室内所有的仪器应由专职管理人员进行管理。②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及核对。③对已经出现损坏或缺失的仪器立即进行维修及填补。
1.2.2定期培训
①由于手术室内经常出现人员调动的情况,因此应定期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合格者方可正式上岗。②培训时,要将培训的重点放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上,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2.3做好术中清洁护理
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并做好患者的清洁护理,以避免细菌感染的发生。
1.2.4完善细节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认真调整用药的类型、剂量及配伍。
1.2.5做好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多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并向其介绍手术成功案例,帮助其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
在实验组100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患者有80例,对护理工作表示基本满意的患者有14例,对护理工作表示不满意的患者有6例,总满意度为94.00%;在对照组100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患者有64例,对护理工作表示基本满意的患者有22例,对护理工作表示不满意的患者有14例,总满意度为86.00%。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下表。
3讨论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手术患者230例,男138例,女92例。年龄24~73岁。手术种类:骨科79例,普外科64例,妇科42例,泌尿外科24例,胸外科21例。将其随机等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种类等基础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术前1d对患者行身份、手术核对和术前宣教,简单介绍手术室及手术流程、术日晨注意事项、进入手术室时间、麻醉配合注意事项、解释禁食、禁水目的,叮嘱其注意保暖,接患者到手术室并安置等待。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小组成员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对文献进行批判性阅读、讨论、总结,对证据的真实性、实用性进行分析评价,评估其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循证护理对策,将以下护理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选择为循证问题:(1)术前准备。(2)术中护理。(3)术后护理。见表1。
1.3评价指标
1.3.1两组患者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SAS共20个条目,采用1~4分4级评分,将其所得分数相加乘以1.25即得标准分,分数越高,表明焦虑越严重。
1.3.2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满意度分为满意、不满意2个维度。
1.3.3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呕吐、误吸、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漏等)。
1.3.4疼痛程度。参考多维白报测定法Mcgill疼痛调查表。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PEMS3.2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2讨论
1.1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主要方法如下:①术前护理:于手术前1d对患者进行访视,首先进行自我介绍,并向患者讲解术前注意事项和手术目的、手术时间、所采取的麻醉方式以及配合要点。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注意观察其心理状况,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制定护理计划:护理人员应根据访视所获得的信息和手术类型确定有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以此制定出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计划。②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手术室的温、湿度进行合理调控,患者进入手术室时应热情接待,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获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术中舒适度。在工作中言语要柔和,举止要得体,真诚关爱患者,为其提供心理支持,重视稳定患者的情绪,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在手术操作之前,应先向患者进行必要的说明,消除其疑虑,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在不影响手术效果的情况下使患者保持相对舒适的,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维护其自尊。讨论病情时应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增加患者的精神负担,在术中要与麻醉师密切配合,做好相关监测工作并及时反馈相应数据,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③术后护理:术后及时将残留于皮肤的消毒液和血迹擦净,以免患者出现心理波动。回病房后认真做好交接和管理保护工作,术后1~3d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有无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为患者提供保健指导。
1.2满意度评价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表,以100分为满分,于患者出院时进行问卷调查,标准如下: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
1.3统计学处理方法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及百分比表示,采用t或x2对相应数据比较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见表1。
2.2两组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焦虑的情况见表2。
3讨论
手术室为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必须要对环境和护理工作质量提出较高要求。手术室护理是从手术环境及患者的病情出发,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质量意识也随之增强,希望医院能够提供较好的医疗护理服务,以满足自己的需求。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心理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要注重术中护理,同时也要提高术前、术后护理质量。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行截石位手术的患者,入选患者均无静脉栓塞、心脑血管疾患,同时排除下肢外伤史、脊椎外伤史以及下肢局部皮肤损伤。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61.2±3.8)岁;手术持续时间52~83min,平均手术持续时间(63.2±12.1)min;22例为椎管内麻醉,18例为全身麻醉。实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3.4±4.1)岁;手术持续时间53~82min,平均手术持续时间(66.4±11.8)min;21例为椎管内麻醉,19例为全身麻醉。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麻醉方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包括截石位护理、血压、心率及脉搏等生命指标监测、饮食指导、健康宣教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手术室优质护理方案,具体内容如下:①术前访视。术前应对患者展开细致、全面的访视,根据既定访视流程、方法以及指引,确保评估结果的合理性与全面性。②术中护理。手术室护士应积极迎接患者,以真诚、亲切的态度以及温柔委婉的话语与患者沟通交流,缓解其焦虑情绪,并引导患者快速熟悉手术室环境,平复心情,做好迎接手术的准备。此外,应告知患者术中仪器设备监测可能发出的各类声音、麻醉效果以及因麻醉产生的感觉,以免患者因不适感而出现突发事件。③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不可急于搬动患者或将其下肢快速平放,而应轻拍患者小腿肌肉,同时观察其心率以及血压波动,引导患者做被动屈膝运动,3~5min后可将另一侧下肢放平。此外,在复苏过程中患者可能伴有神经兴奋性症状,对此,护理人员应予以密切监护,以免患者躁动而发生坠故。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神经、血管受压情况、皮肤压疮发生率、足背静脉怒张发生率、下肢运动感觉异常情况(包括足外侧、足背以及小腿外侧位置丧失感、皮肤麻木以及针刺感)。
1.4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具体内容涉及护理工作人员操作技术、服务态度、患者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否与放置、麻醉以及手术积极配合,问卷满分为100分,>90分提示为满意;60~90分提示为一般;<60分提示为不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手术患者而言,手术本身也属于一种应激源,其术创程度往往与患者生理及心理反应成正比。患者一旦产生过激反应,则会对其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还会导致手术耐受力以及机体抵抗力的降低,不利于麻醉与手术的实施。特别是截石位导致患者隐私部位完全暴露,加之患者对麻醉以及手术方式不甚了解,对于医护人员和手术室环境较为陌生,因此经常出现焦虑、羞耻以及焦躁恐惧等负性情绪,患者在此情况下处于严重的心理应激状态,导致其手术依从性减弱,不利于术中配合。从临床角度分析来说,截石位是为了确保患者适应手术需要而做出的一种强迫姿势,具有较高的摆放要求,同时难度也相对较大,一旦摆放不当则会造成软组织挫伤、大腿根部皮肤以及血管神经受压。此外,患者下肢悬吊时间过长也会导致血液回流障碍,继而引发麻木、酸痛、肿胀以及瘀血等合并症;腓骨小头受压则会引发腓总神经受损。在重力影响下,患者头高脚低位时双肩部以及头枕部负担较重,术后多发酸痛不适,甚至出现压疮。临床研究表明,在流体静力学效果下,长时间截石位会导致心脏输出量改变,手术结束后若未合理摆放下肢则会造成突发性低血压。所以临床护理人员面临着更为专业和严格的要求。在护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人本理念,从患者角度出发,不断提升个人护理技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手术室优质护理方案,分别从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对患者展开全方位护理,有效避免了膝关节按压、腓骨小头挤压以及腓总神经受损的现象,同时也规避了传统截石位导致双下肢悬吊引发血液回流障碍以及根部皮肤受压的问题。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在2010年2月~2013年2月共发生60件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其中有40件为一般安全事件,有20件为中度安全事件,其中一般安全事件属于医疗差错,中度安全事件属于3级医疗事故。
1.2方法
详细调查翻阅全部安全事件发展过程以及处理记录,根据医护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薄弱和法律意识淡薄、管理制度缺位、制定执行力度较低以及医护工作人员自身责任心不是很强等来对安全管理事件实施归类统计,分类统计每一种因素所引起的安全事件等级。同时对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3,4]。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来实施统计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的对比采用的是t检验,而计数资料对比则采用的是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阻碍因素,医护工作人员自身责任心不强与管理制度缺位为主要阻碍因素,与其他因素对比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处理对策
基于上述阻碍因素的分析,建议可采取以下处理对策:①构建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增强护理工作人员责任心,将其工资收入、个人评选、晋升机会以及奖金等与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相挂钩。②制定并完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当前社会形势予以修订,确保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可遵章行事,系统且全面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应包含术前确认制度、各物品器械和药品管理制度、复核管理制度、患者交接制度、手术标本安全管理制度、防感染制度等。在管理期间,因手术室随时都有可能增加各种诊疗项目,且设备仪器也在相应的改进,医护人员也在更替,对此,在实施管理时,应对有关管理制度进行及时地完善以及合理地修订,以保证手术的质量以及安全。③增强医护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等方面内容的培训,按照岗位需求,定期将手术室护理人员组织起来进行学习,强化其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手术室有关设备仪器操作的训练,使其能够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④加强非医疗安全方面的管理,结合易耗品来实施分类管理,对于成本较高的这些材料,可实施班班交接,且做好详细地使用记录,强化医护工作人员的火警意识,设立手术室配送组,由该小组每天对手术室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使用情况实施检查,确保手术室各种物资供应及时,保证手术使用。除此之外,手术室附近环境必须要确保安静,以此提高手术成功率。
4讨论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该院进行手术的38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90例,所有患者均无认知障碍、精神疾病与非正常疾病的情况。观察组男85例,女105例,年龄17~79岁,平均年龄(36±2.6)岁;实验组男94例,女96例,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35±2.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手术方式、年龄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手术护理路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风险管理护理。具体步骤如下:
①手术前,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认真核对患者的手术名称及科室、姓名、住院号、年龄等信息以及术中所用药物及仪器等,并对患者的皮肤与整体情况进行评估,询问有无过敏药物及病史,并了解其生命体征、营养状况及肢体功能等。所有查对内容都应反问式查对,对于无法回答或意识不清醒的患者,可由家属或病区护理人员协助查对。
②手术中,依据患者手术类型,检查术中使用的医疗器械是否齐全、正常,以及术中所使用药物的剂量、规格等;再次仔细查核患者手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压疮、坠床,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术前再次核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各种检验配血结果、麻醉方式等。术中用药一般都是口头医嘱,执行时一定要让医生重复药名反复核对,用药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并检查药品及液体的质量、剂量、有效期等。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对患者进行过敏试验并严格查看实验结果,结果阴性才可以使用。如果患者需要输血,应严格查对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原则,双人查对无误后进行输血,输血前20min低速宜慢,并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两袋血液之间应用0.9%氯化钠溶液冲管,输液完毕后再次冲管,并将空血袋保留到术后24h,再由血液科统一处理。手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以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指征。
③术后,应仔细对切口进行包扎,并对药物、纱布、器械数目进行核实,防止在患者体内残留手术异物;病理标本的处理:将病理标本放入标本袋,标注患者住院号、姓名、标本名称、离体时间等,核对病理检查申请单,无误后及时送检。由于手术室的护理存在很多的危险性因素,且具有未知性,所以护理人员应充分做好对于患者家属的风险告知工作,将术中情况及患者病情与患者或家属进行必要有效的沟通,并尊重其意见。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应做到将各种高风险因素公开、透明,进而使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期望值的调整,从而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此外,应加强培养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法律法规的学习。
1.3观察指标
对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者进行手术风险发生率分析比较。并对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将满意度分为3种指标: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统计方法
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对照组(190例)的手术风险率为3.75%,60例非常满意,74例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0.1%;实验组(190例)的手术风险率为0.91%,99例非常满意,87例满意,护理满意度高达97.9%。两组统计结果发现,实验组的手术风险发生率降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上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风险管理是对工作人员、患者、家属可能造成伤害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评估、识别、预防,并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以控制风险的发展状态,避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也可以维护医院的形象与利益。因手术室内的患者一般都是病情较重或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部分患者伴随意识障碍、呕吐、抽搐等特殊症状,其手术风险发生率较高,风险可导致患者生命危险甚至死亡,因此,应该采用风险管理的方式将手术风险降至最低,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与手术成功率。当前,该院手术室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一般采取严格的查对制度,手术配合满意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该院实行风险护理管理的体会为:
①提高护士自身技能与素质,加强手术室各级别护士的培训,尤其对新入职的手术室护士的培训。提高手术室护士防范风险的能力,并加强风险法制意识及制度的培训。熟练掌握操作中锐器、特殊感染病人的处置原则,重视有害的化学、物理因子与消毒剂的使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手术室环境、手术设备的术前评估,根据病人病情、手术方式及手术医师的习惯等因素熟练的配合手术,及时消除潜在的风险因素,确保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
②巩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手前、术中、术后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术中用药及仪器使用情况,用药完毕保留空药瓶,术后与医生再次查对,对口头遗嘱应重复核对后执行。输血应严格执行双人查对,并严密监测输血反应的发生。抢救用药的空药瓶集中放置,术后仔细核对登记。术中留取的患者标本不可擅自丢弃,应应交给主治医生处理。毒麻药专柜上锁、专人登记。重要仪器应责任到人保管,及时、认真填写护理文书。
③将术中实情及患者病情告知患者或家属,并尊重其意见。做到将各种高风险因素公开、透明,从而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手术室的相关护理人员应不断完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及相关流程等。该研究探讨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对照组的手术风险率为3.75%,护理满意度为70.1%;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风险率为0.91%,护理满意度高达97.9%。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上升,且手术风险发生率降低,两组术后资料统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1累积性劳损累积性劳损是指长期姿势不当或负荷过重而引起肌肉、关节等部位的损伤[2]。骨骼肌肉损伤是体力处理操作不当引起最常见的职业危害之一,包括腰背痛、颈肩痛、肩周劳损等。
1.1.1腰背痛职业性腰背痛是指由于不同职务或劳动工作而产生、恶化的腰背痛[3]。巡回护士在工作中频繁搬运患者、移取重物、协助铺置器械台、安置及调节灯光均是造成腰背痛的职业性相关因素。
1.1.2颈肩痛长时间的固定姿势极易使肌肉、肌腱疲劳,由于长时间张弛失调,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导致颈椎病的发生[4]。器械护士进行手术配合时颈部姿势相对固定且持续时间较长及巡回护士频繁进行灯光调节均易导致颈肩部肌肉劳损。
1.1.3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是指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致使下肢静脉内出现异常的血液反流,引起肢体远端静脉高压,最终形成慢性溃疡为主的综合征[5]。器械护士上台时需要长时间站立,活动少,发生下肢静脉曲张概率高。
1.2意外伤害包括扭伤、撞伤、砸伤、跌倒等,多由于操作时用力过度、体力处理操作不当、手术室环境因素、性格急躁等原因造成。
2体力处理操作不当产生的原因
2.1培训力度不够国内护士学校普遍未设置职业安全防护教育课程[6]。许多学生参加工作后,医院管理层重视不足,更多组织针刺伤等职业暴露预防知识的培训、无体力处理操作危害防护相关的系统培训及教育措施。
2.2职业防护意识缺乏近年来,医护人员对职业危害中的生物学危害、化学性危害的防护意识已有所提高,但大多数护理人员对体力处理操作的危害却未引起足够认识,对各种危险因素不能准确评估,无法正确应用力学原理;大部分护士存在侥幸心理,缺乏学习相关防护知识的积极性;管理层重视不够,防护措施缺乏。
2.3工作环境手术室护理人员长期在一个封闭、拥挤的环境中工作,工作量较大、持续时间长、节奏快。护理人员面临较大的职业风险与压力,使人心情压抑、疲惫,对身体健康造成十分不良的影响[7]。过多的仪器设备、操作空间不足、长期应激环境下导致护理人员性格急躁、心理压力过大均是体力处理操作危害产生的重要因素。
3体力处理操作不当的对策
3.1加强培训,培养自我防护意识管理者应根据科室特点,人员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制订培训计划,定期对新进人员及在职人员培训,使其了解有关体力处理操作的职业安全及健康规则,教会其识别操作中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危险评估以及如何正确运用体力处理操作原则,提高防范意识,从而避免因体力操作不当造成的身体损伤。
3.2减少职业损伤风险,保障防护措施手术间应布局合理、简洁,物品摆放整齐,位置固定,不必要的设备、物品应移除手术间;各种仪器设备电源线应用线圈固定,减少设备与电源接头距离,避免悬空绊倒工作人员;及时清洁手术室地面,防止过湿,并配备大小合适的防滑拖鞋;手术专科组定期轮转,避免部分护理人员因过多摆放特殊手术造成身体损伤;购置转移板、用具、对接车等辅助用具,减少护理人员工作负荷;在手术室工作区域粘贴正确体力处理操作动作示意图;定期进行实地安全检查,持续改进不合理的工作流程。
3.3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调配配备充足的护理人员,保证手术运转;根据科室实际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改变传统排班模式,可增设中、夜班岗位,减少护理人员日工作时间;适当调整洗手和巡回工作次数,手术时间较长时,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可交替,避免器械护士长时间站立;体力处理操作频繁岗位,如器械室护士、无菌敷料室护士等应定期轮转。
3.4重视自我防护提高对体力处理操作危害的重视,积极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正确应用力学原理;正确评估个人能力并准确使用管理者提供的辅助器械和防护设备;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抗疲劳能力;手术室护理人员应通过正确穿戴合适的弹力袜预防静脉曲张、缓解下肢不适[8];每日手术结束后可组织护理人员进行15~20min颈、肩、背部运动,以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9];手术劳累后可采取洗热水澡或局部按摩等措施减轻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