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8 13:03:2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财经专业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课程设置与调整高职财经专业在新经济形势下要重视基础课程理论框架构建,考虑集群岗位技能和企业文化对毕业生的要求,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视野下,以新能力本位开放的、多元的思维取向建立课程体系,以能力本位为指导,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课程开发能力,形成高职财经品牌专业的课程观。在课程开发和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观指导下,让学生在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过程中去学习知识,注重个性化教学方案,改变让学生单纯学习知识的课程模式,根据企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的课程,同时以专业选修课和综合素质选修课为辅助手段,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水平。课程微观层面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要有新思路,课程内容的编排是一种串行结构,强调对知识的构建过程,高职财经专业应以集群岗位工作实践过程为参照来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充分体现开放性,在实际操作中沿用和创新开发模式,了解高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方式,保持合理的课程结构不变,对课程中的单元做适当的调整,教学情境针对集群产业设计,可由学生向教师直接提出学习期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予以体现。采取针对性的方法,面向工作过程,以就业为导向,把高职财经课程内容进行序化,如会计专业开课应考虑基础会计在先,财务会计在后;成本会计在先,管理会计在后;财务会计在先,财务管理在后。合理的排序和教学实践会使知识的链条更清晰,使学生更容易把握,学习思路更容易打开,资源整合能力更强。选取专业课程内容并序化这些内容是高职财经课程改革的关键。
(二)知识能力、素质水平提升高职财经专业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财经专业师生的综合素养,把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质量与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业绩挂钩,与职称评定及岗位聘任挂钩。学生学习成绩和操作能力与奖学金挂钩,与就业渠道走向挂钩。及时对财经人才所必备的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进行传授和训练。建立长效学习机制。鼓励精品课程及优秀教学课件开发,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专项资金支持。通过职业资格取证过程,提高本专业师生的知识和实践技能,如会计证、统计证、物流师证、经济师证、会计师证、注册会计师证等,每一证件取得的过程都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通过校企合作,去产业集群科室,或聘请企业财经人才或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人士进行培训,组织师生参加行业组织的技能比赛,激发教师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拓了高职财经专业师生团队的视野,提高科研、教学及实践能力。
(三)实行工读交替制,高职财经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有必要到集群产业有关部门,如财务部门、劳资部门、管理部门、生产技术部门、供销等,工作半年或一年,“学在企业、用在企业”,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协助财务部门工作,如记辅助账、整理会计档案、去税务部门纳税、帮助出纳员联系银行业务、熟悉操作环境等;物流专业的学生可在供销部门工作;管理专业的学生可到管理部门,如办公室、劳资部门、生产部门、技术服务等部门见习,在微观层面上协助企业。高职财经专业努力创造社会财富,以市场为导向,找准与辽宁沿海经济带上产业集群对财经人才需求的结合点,改革办学模式,办出自己的特色,为集群产业经济建设服务。校企深度融合,拓展服务项目,开展课题研究。将财经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解决在办学、发展中的财政支持问题,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实用人才的模式和方法,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对财经专业教师队伍应实行动态的管理,注重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教学效果的考核,采用选拔聘任制。从企业聘请财经人才做兼职教师,充实师资力量,优化师资结构。成立专家委员会,对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估,允许他们随时以企业员工身份,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及管理,了解财经状况,及时分析集群产业实体的用人规格,并将实践效果与其业绩评比挂钩。实行高职财经专业教师的双证书制度。高职财经专业教师既要取得教师资格证,还要考取相应财经专业资格证书。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到企业去兼职,尽量选择经济效益好和管理领先的集群产业进行合作,使学生上岗适应能力强,以满足市场及行业的需求。努力建立健全的、激发教师知识拓展、获取“双师”资格的奖励机制,形成科学的师资队伍组合模式,培养创新思想的专业学科带头人。
(五)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高职财经专业应自主调整知识能力结构,重建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修订与集群思想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以就业为导向组织财经专业课程内容,以职业实践中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为辅;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教学内容要及时更新,如职业财经专业《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产品成本计算的逐步结转分步法下的综合结转分步法教学中的成本还原,应考虑学生的特点并根据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适当简化。实训资料应随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的用人规格、职业考试考纲的变动和财经资讯进行调整。
(六)实训基地建设要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快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独立的生产型实习基地,可由实习单位管理,高职院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基地并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努力创办“厂中校”,缩小高职院校与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研究型的教学实训基地,应由系部专业团队管理,由专、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实训、研发新操作流程。引导企业在学校建立财经科室,建设“校中厂”模式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创建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财经实训场所,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校企双方要明确责任和义务,在经费和待遇上要有保证,确保基地建设的实用性。在仿真的实践教学环境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就业渠道,企业也可以招聘到优秀的人才,实现学生、用人单位、高职院校三赢的局面。此外,高职财经专业还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教材选用要合理,教材建设与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要适应市场的需要,考试模式也应随之相应调整。对招生率、就业率、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就业质量做及时调查和跟踪,全力打造良好的社会声誉,定期进行校企联合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高职财经品牌专业与经济带产业集群的对接
关键词:技能 思维 职业 政策
目前,最受企业欢迎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核心标准有12项,具体为:敬业、忠诚、良好的人际关系、团队精神、追求完美、不找借口、执行力强、工作效率、维护企业形象、与企业共命运等。
根据以上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笔者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中等职业财经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优势,从中探索财经专业学生就业的光明前景。
一、性格坚强勇敢
对于中等职业学生来说,一路遭遇的坎坷是比较多的。大多数学生由于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不好,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但是他们能经受这些挫折,不怕失败,并且勇敢地选择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这就是中职学生在性格方面的优点。
笔者学校九五级会计专业毕业的杨进同学,现在在亿维当老板。他也不是刚毕业就能当上老板的,也是先从最简单的做起。杨进同学能走到今天,说明学生只要有踏实肯干、坚韧顽强的精神,就能为他们的就业增加优势。
二、人缘好、有团队精神
由于他们没有升学压力,所以活动空间较大。学校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参加各项活动和各项比赛。学生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从而融洽了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因此他们兴趣爱好广泛,人际关系较好。
学生毕业后都是从出纳工作开始的。出纳本身虽然简单,但任职要求却不简单:工作细致、责任感强、良好的沟通能力等。学生就能够在工作中把握好分寸,善于处理好人际关系,会有不错的工作能力。
三、学好专业技能
中等职业学生在技能方面有较大的专业技能优势。学校特别重视会计的基本原理、数字书写、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因此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下,有一技之长的中等职业生却受到社会的青睐。
学校2000级中专班会计专业的学生刘娟同学,在校学习时珠算技能达到最高水平,并取得会计电算化、会计从业资格等证书。一毕业就以笔试和面试第一的成绩被北京航空航天集团聘用,现在在深圳工作,待遇优厚。
四、思维上扬长避短
虽然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文化成绩方面处于劣势,但目前学校有多种途径让学生实现继续深造。在校生可以通过参加高职考试、成人高考、自考等方式继续深造。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免试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这样学校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选定方向、扬长避短、发挥他们的优势。
学校的杨芳同学,电算化会计专业毕业后,升入山东财政学院专升本继续学习,为将来就业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
五、职业上爱岗敬业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不能选择最好的职业,但往往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扬爱岗敬业精神,做好本职工作,在平凡的位置上成为不平凡的人。
学校2000级中专班财会专业的张峰刚毕业时,只是工商银行里的一个营业员,但是他最后凭着自己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的态度,现在已经是工商银行一个营业厅的大堂经理。
六、实践上积累经验
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都建立了手工模拟实验室和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在教学中,学校通过突出实验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会计方法,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将来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七、经济上国家帮扶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国家每年都给予助学金资助,并且出台了为来自贫困、低保和低收入的家庭的学生提供学费补贴、减免或全免的优惠政策。此外还有奖学金、带薪顶岗等助学政策。
针对国家政策的支持,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来说选择中等职业学校,选择就业前景较好的会计专业学习,这样既实现了早就业,又可以继续深造,使自己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瑞.关于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农业科技信息,2008(16).
[2]马立芹,陈芳,杨哲.河北省保定市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心理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2).
凯恩斯在《就业、信息和货币通论》中就指出,市场是不确定的,经济行为人只能获得市场的有限信息,对市场信息的把握存在着较大的残缺性①。财经媒体因为强大的信息采访和处理能力,可以在市场信息的传递和监督上弥补市场不足。
电视媒体通过视听双声道叙述,真实性与形象性是其优势,而对电视财经新闻报道,也主要以此来增强观众的参与意识,以栏目带动收视率。但如何使观众看得懂?如何使数字化的经济报道、抽象化的经济语言易懂,并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处理好专业化与大众化的平衡问题。
专业化是指“新闻信息的选择、与提供的专业性;新闻信息分析的专业性;新闻信息服务方式的专业性”②。国外有像“彭博资讯”、路透社、道・琼斯等专业的财经信息提供商,他们在大规模的信息收集、分析的基础上,向专业的财经类媒体拓展,以强大的信息容量做后盾,以权威的信息分析作为利器,并配以专业性的人才,而他们对记者的要求,要达到“二级”经济分析师的标准,再加上像《华尔街日报》自身的采访和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专业化程度很高,而相比之下国内电视财经报道,尚需炼造。
第一,受众对经济报道的理解与投入是个过程,需循序渐进。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们对于经济信息的关注程度也日益提高,财经报道需提供信息和经济方面的知识。像上海《第1财经》频道,经常提供一些像“道・琼斯指数是种什么指数”这样的小问题,这对于培养受众的经济素养起到了潜移默化又良性循环的作用,实用性与思想性得以兼顾。而不少访谈节目,如央视二套的《对话》、《第1财经》频道的《头脑风暴》,不仅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性,同时在交锋中不断挖掘观众的商业智慧。
第二,专业性体现在“数字报道”的内涵和权威上。电视上经常出现股票升降分析曲线、汇率变化、平面媒体的统计表格等一系列与数字有关的经济类报道,“数字报道”一般很生硬,但却能反映“经济的走向,它有作为新闻价值的标志,还有作为争论依据的价值,它可靠,注明了出处”③。因此,必须强调数字的“接近性”,例如大家都在强调国内生产总值(GDP),但与老百姓有何关系?老百姓关心的是“钱袋子、菜篮子、金库子”,对此,宏观经济指标的数据要反映在实处,反映在老百姓的生活变化上。而股票涨跌、投资倾向、指数、汇率等数据的使用对于电视财经媒体来讲,可增强表格、图像对数字解读的形象性和使用频率,可解释数字背后的事实和命题。
第三,电视财经报道需客观地提供日常资讯并兼顾深度。电视是单线传播,强调时效性,因而对于受众的理解是种考验,但电视也是视听双声道,能以现场制造生动的形象吸引注意力,因而它具有极大的模拟现实性,从而构成“媒介真实”,所以,客观性应成为电视财经记者时时把握的尺度,而媒体强大的“放大镜”功能也是记者应该时时警醒的,弄不好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就要求记者冷静、客观,成为事实忠实的反映者、成为事件的调查者,独立思考,多方听取,因势利导。
“深度”反对“肤浅”,“短小快捷的财经新闻往往不会促使记者深入思考,这里要防止短小快捷变成平面和片面的表现手段”④。电视财经报道的记者一般报道新近的经济讯息及企业动态与人物行为,久而久之不去深究新闻背后的经济学内涵,只是一个肤浅的反映者,这必然导致其报道把关时在某种程度上丧失客观乃至深度。因此,对于财经记者应当是“以财经的视角,反映所有领域的事件:政治、社会、文化、体育、娱乐等”。
财经报道需要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解释广泛的背景,对于经济的预测和暗示都反映在生活的变化上,反映在广泛的政经领域,对此,从财经报道的宏观把握上,电视财经频道需坚持经济报道专业化的同时而又大众化。目前财经类媒体的受众局限在精英阶层范围,而专业化财经媒体拥有高质量的受众群,拥有专业的财经专家和庞大而权威的财经资料库并保证专业性的内容深度。比如,CNBC采取24小时财经新闻频道的操作方式,全天候为投资者报道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市场期市和汇市的动态信息,报道金融投资等财经资讯,实时对华尔街股市的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即时切进直播,并请相关专家和投资人在现场、演播室和分演播室进行权威分析。同时,借助及时的个股滚动信息和全球主要股市指数每时每刻变化,保证信息的实时性和分析的可靠性。“个股和指数的异动就是新闻,深入报道分析就是服务”⑤。像现在的《第1财经》频道基本上采用了CNBC的模式。
大众化财经媒体强调一个规模,那么规模要大,其内容“量”是个重要要求;内容多了、广了,就不可能太专了,所以大多数的财经频道都走财经“故事化”之路,以娱乐化、社会化的形式呈现财经内容。中央二台的大众化节目主要是以《艺术品投资》、《鉴宝》、《超市大赢家》等重参与性、娱乐性的内容提高收视率。还有像广东卫视的《财富故事》、湖南卫视的《财富中国》、凤凰卫视的《财智人生》等都以故事化的手段来反映商界沉浮和资本风云,增强大众的观感和降低受众的接受门槛。
目前的财经媒体市场还未成熟,电视财经频道主要以大众与专业两种盈利模式实现其发展,但无论如何,其落脚点都在受众的需求上,电视媒体本身属于大众媒体,因而考虑电视财经报道的大众化本应是题中应有之义,但鉴于财经类报道本身的专业性特点,它对专业性的要求又不容置疑,因此,在确定受众需求的大前提下,考虑财经媒体的专业化特点和大众化取向应该是其理性而明智的选择。
注释:
①裴毅然:《经济新闻学概论》,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P87。
②王学成:《大众化与专业化――国外财经媒体的启示》 ,《新闻记者》,2005(5)。
③尼尔T加文主编、陈国维等译:《经济媒体与公众知识》,P19。
④“经济信息联播”编著:《给财经记者讲课》,中信出版社,P9。
⑤李红艳、付希娟:《CCTV―2第三次改版得失谈》,《荧屏内外》。
2016年广东财经大学广播电视编导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广东省校考报名分为网上预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环节。具体安排如下:
1、所有广东生源考生首先必须进行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16年1月21日至2016年2月24日下午6点。
2、考生可通过我校招生办公室网站首页右侧的“快速通道”栏目中的“预报名”链接,进入网上预报名系统。或访问以下网址进入预报名系统:zsb.gdufe.edu.cn/wsbm/BMXX/Default.aspx
3、考生进入报名系统后,请先注册账号并设置密码,然后再进行资料填写等报名操作。报名确认成功后,无需打印考生报名表。
4、一个注册账号只能报考一个专业,如需同时报考广播电视编导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请注册两个账户。
5、现场确认时间为2016年2月23日至24日,已预报名的考生须持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广东省2016年报考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校考准考证原件到我校现场缴费确认并打印准考证。
6、现场缴费确认的地点为广东财经大学广州校区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地址:广州市海珠区仑头路21号。乘车指引:乘坐14路、37路或18路公交车在终点站(赤沙广东财经大学总站)下车即到。
特别说明:
1、美术类考生报考我校美术类专业时直接使用生源省美术统(联)考成绩,我校不组织美术类专业校考,考生也无需登录预报名系统报名。
2、我校不接受考生跨省校考,非广东生源的考生请勿使用网上预报名系统进行报名。
3、若因特殊原因,考生本人确实无法到我校进行现场确认的,可由受委托人携带考生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广东省2016年报考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校考准考证来我校报名点代为现场确认。无身份证原件的一律不接受报名确认。
广东财经大学2016年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招生简章
一、学校简介
广东财经大学始建于1983年,原名广东财经学院,1985年改名为广东商学院,2013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东财经大学。经过30多年的发展,学校已建设成为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25500多人,专任教师1158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213人的省属重点公办院校和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示范院校,是广东和华南地区重要的经、管、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基地。
学校现有55个本科专业,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法学3个省级优势重点学科,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覆盖33 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7个专业硕士点。建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各1个,特色专业5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教学团队1支,精品课程1门、双语示范课程2门,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际化应用型会计人才协同育人平台获批为首批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其中本科生就业率连续14年保持在99%以上。
二、人文与传播学院概况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设有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等传媒专业,在华南地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部分教师均学成于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学科背景好,专业能力强,指导有方,师生融洽。
学校建有规模庞大的“传媒技术综合实验中心”,下设有三个媒体实验平台模块,即播音主持媒体实验平台、影视媒体实验平台、新媒体实验平台。此外,为大力发展广播电视艺术专业教育,拥有实验教学场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各类实验教学设备一千多万元,其中正在使用的虚拟演播厅设备投入400多万元,已经建成正在进行设备配置的实景演播大厅预计投入3000多万元。目前,广东财经大学已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下属的广东电台、电视台以及部分地市级电台、电视台,南方网,21.CN等当地主要媒体建立了较好的学习交流合作关系,为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及实习就业平台。
三、招生专业简介
1.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及影视新媒体内容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兼具传媒管理、产品营销素养,能够在广播电视系统、新媒体机构、文化机构及其它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同时该专业利用学校财经学科优势资源,培养具备一定财经知识背景的专业性传播人才是其特色。
2.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文化艺术修养,能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文艺路线、方针和政策,具备播音主持艺术、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文学、应用语言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和能力,能够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播音主持、新闻传播、公关宣传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同时该专业利用学校财经学科优势资源,培养具备一定财经知识背景的专业性传播人才是其特色。
四、招生计划
招生专业
科 类
招生计划
学 制
广播电视编导
文理兼招
52
本科四年
播音与主持艺术
文理兼招
34
本科四年
注:1、招生省份为湖南、山西、河北、山东、广东,其中河北、山东、广东组织校考,其余省份使用统考成绩进行录取;2、以上专业四年均在广州校区修读。
五、报考条件
1.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报名条件,考生报考专业在生源地有组织统考的省份,按当地统考相关文件要求执行。考生报考专业如属生源地省份艺术类统考不涉及专业,则考生必须参加我校组织的校考并取得合格成绩。
2.我校校考考点只允许设点所在省考生参加考试,且不接收考生跨省考试,跨省考试获得的成绩我校不予认可;非艺术类考生不得报名参加我校校考。
3.根据专业需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报考者,要求身体健康、五官端正,体态匀称,女性身高1.60米以上,男性身高1.70米以上(优秀考生的身高要求可适当放宽),声带状况良好,口腔等各发音器官无缺陷,无色盲、色弱、夜盲,矫正视力4.8以上。
六、校考报名办法与收费标准
1.广东考生登录我校招生办网上报名系统预报名,报名成功后持身份证原件、音乐类联考准考证原件到报名点按要求进行现场缴费确认。
2.河北、山东考生采用现场或网上报名、缴费的方式,具体要求按生源所在省招办文件要求执行。
3.根据广东省物价局、广东省财政厅文件有关规定: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考试费标准为235元/人(广东省考生200元/人)。
七、考试科目、时间及计分办法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考试一试完成,科目三门,均为笔试,总分300分。
1.专业基础测试 (30分钟,60分)
2.影视作品分析 (60分钟,120分)
3.命题(材料)创作 (60分钟,120分)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校考安排表 招生省份
报名与考试地点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山东
由济南市教育招生考试院指定
2016.1.18-1.29
2016.2.17
河北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2016.3.1-3.2
2016.3.3
广东
广东财经大学(广州校区)
网上预报名:2016.1.21-2.24
现场缴费确认:2016.2.23-2.24
2016.2.25下午
*具体考试时间以准考证或考点现场公告为准。
(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考试一试完成,科目四门,均为面试,总分300分(考试全过程摄像)。
1.自备稿件播读 (2分钟,80分)
2.模拟主持评论类节目 (2-3分钟,100分)
3.形象气质及上镜效果 (70分)
4.才艺展示 (2分钟,50分)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校考安排表 招生省份
报名与考试地点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山东
由济南市教育招生考试院指定
2016.1.18-1.29
2016.2.17-2.18
河北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2016.3.1-3.2
2016.3.3
广东
广东财经大学(广州校区)
网上预报名:2016.1.21-2.24
现场缴费确认: 2016.2.23-2.24
2016.2.24-2.26
*具体考试时间以准考证或考点现场公告为准。
八、合格资格公布及录取原则
1.合格资格公布
2016年4月中旬左右由学校招生办公室公布考生专业校考成绩,并划定专业考试合格分数线,公示校考专业合格资格考生名单。
2.录取原则
(1)统考省份
考生文化和相应专业统考成绩均达到生源所在省我校艺术类专业录取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投档至我校的考生按文化成绩40%,专业统考成绩60%的比例合成综合分,按综合分排名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分相同时,专业成绩高者优先录取。
(2)校考省份
考生文化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我校艺术类专业录取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并取得我校专业校考合格证前提下,投档至我校的考生按文化成绩40%,专业校考成绩60%的比例合成综合分,按综合分排名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分相同时,专业成绩高者优先录取。
九、联系方式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仑头路21号 邮编:510320
网 址:zsb.gdufe.edu.cn
邮 箱:zsb@gdufe.edu.cn
联系电话:招生办公室 杨老师 020-84096844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机遇,高等院校纷纷增设新专业扩大招生规模,与此同时一些老牌专业迫于就业压力而出现萎缩。曾经作为农业院校与财经院校核心专业的农林经济管理(以下称农经)专业倍受冲击。为应对市场化的冲击,农业院校的农经系多数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或“经济贸易学院”等,实行“财经化”策略;财经院校农经系多数合并到“经济学院”或“国际贸易学院”等,实行“非农化”策略。这使得财经院校的农经专业又受到农业院校农经专业的挑战,加之本身在财经院校中的不利地位,其本科生培养规模越来越小,专业发展状况堪忧。身处地方财经院校的农经专业大学生,陷于专业目标定位与市场需求脱节、专业学历教育与个人发展定位冲突的多重矛盾当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专业认同感不强、淡化专业学习,以至于出现学习目标与个人发展定位“去农化”,严重背离了农经专业学科的初衷。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河南财经学院农经专业在校大学生为例,通过分析其专业认知及就业意向,来揭示地方财经院校农经专业办学困境在学生层面上的影响与现实反应,以期对该学科的发展提出一些认识与启示。
二 专业认知
本科教育中有两种专业指导模式,一为“宽”模式,即“厚基础、宽口径、淡化专业”;二为“专”模式,即“明确专业方向、注重专业技能”。调查显示,农经专业在校大学生对专业模式的认同与所在年级有一定的关系。大一、大二学生赞同“宽”模式的居多,分别为58.00%、51.72%,到大三时情况发生变化,认同“专”模式的学生占了主体,达到78.57%,而到大四后,虽大多学生仍认同“专”模式,但与大三时相比认同感有所下降。
不论选择哪种专业模式,大学都有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与专业选修课等,但因学生所学专业不同对各课程的重视程度会有所差异。调查显示:农经在校大学生对课程重要的认识由高到低总体依次为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公共课、专业选修课。从不同年级来看,大二学生对专业课重视程度最高,高达51.72%,大一与大三学生对专业课的重视程度虽不及大二学生,但也均高于其他课程,对于大四学生则相反,其仅有28.57%的认为专业课最重要,大多数学生转而对专业基础课与公共课更加重视。这一现象与上述对专业模式的认知如出一辙。可能原因有:其一,农经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与能力提高的预期较高,而财经院校农经专业“去农化”的课程设置使其专业趋同于一般性的经济管理专业,既失去了农业院校偏重技术型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结构,同时也未形成财经类院校偏重财经型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因而虽在大学期间对专业认知模式由“宽”逐步转变为“专”,但对专业课的重视度却在下降;其二,高年级学生准备参加考研与考公务员等的需求促使其对公共课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再度重视。学生对不同课程的认知存在主观差异性。在此背景下,农经学生认为影响其课程学习的重要因素依次为课程内容、教师水平与专业设置。从不同年级来看,大二、大三学生认为课程内容是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最重要因素,而大一、大四学生则认为是教师水平。
从不同年级来看,农经专业学生对专业不满意随年级的升高呈现“n”型趋势,大一最低,不满意者为50.00%,大三时达到顶峰,不满意者高达86.67%,到大四时虽有所降低但仍有66.67%的学生不满意。总体看农经学生对其专业的满意偏低。
三 专业认知下的就业意向
1 就业观念、标准及其专业倾向性
当前,大学生就业有两种观念,即先就业后择业与先择业后就业。调查显示,农经专业76.84%的学生趋向于先就业后择业,尤其表现在对专业很满意的学生上,其该意向选择高达80.00%。可见,农经专业学生寄希望于先找一份工作适应社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后再选择心仪的职业。那么,农经专业学生的择业标准又是怎样的呢?调查表明,67.19%的学生把发展平台作为首选,而后依次为薪金工资、单位性质与专业对口。其中对专业很满意的学生中,40%的学生把专业对口作为自己重要的择业标准,远高于对专业次满意与不满意学生对此项标准的认可度,其分别仅为1.59%、4.84%。如果把考研作为本科生就业来看,考研学生是否报考本专业也可理解为其就业的专业倾向性。调查表明,预期考研的学生中45.00%的表示会尽量保持原专业。其中对专业满意的学生报考原专业的占到64.10%,即使对专业不满意的学生也占到35.00%。可见,虽然绝大多数农经学生不看好自己的专业前景,但仍有一部分对专业非常满意的学生坚持学农务农,对农经专业充满期待。这说明学生的专业认知对其确立就业观念、标准及理念有深远的影响。
2 就业的职业定位与选择意向
在校大学生的职业定位是基于其就业理念与择业标准而做出的预期选择。农经学生将其职业定位为管理型、自主创业型的较多,分别为40.20%、31.16%,而定位于技术应用型与教学科研型的较少,分别仅为20.60%、8.04%。从不同专业认知角度看,对专业非常满意的学生66.67%的倾向于将职业定位为管理型,而仅有16.67%的学生倾向于自主创业;对专业次满意或不满意者虽然也将管理型作为其首选,但较对专业非常满意者所占份额减少,分别减少了25.18%、28.50%,而对自主创业型的职业定位则有较高倾向,比专业非常满意者分别提高了17.20%、13.86%。另外,专业不满意者对技术应用性的职业定位选择倾向高于专业满意者,这可能缘于其将专业知识的学习时间转嫁到一些自身较感兴趣的技能型非专业的学习上,这一点在与农经专业学生的访谈中得到证实。
职业定位决定职业领域的选择。调查表明,农经学生对职业领域的选择与其专业满意度的关联性较小,总体表现为选择进企事业单位的占主体,达到74.00%(其中事业单位占到40.00%),而后才是选做一名创业者和自由职业者。由此表明,农经学生职业选择的预期目标还是比较高的,且追求工作稳定的思想仍较重。如在考公务员涉农专业较少的情况下还有24.00%的农经学生选择通过这一途径进入事业单位就是一个例证。
上述的分析表明,大多数农经学生能够根据愿景目标与现实状况进行合理对接,做出自己较为可行的预期职业定位与选择。但在当前就业形势趋紧的状况下,农经学生想通过攻读硕士研究生来更好实现自己理想的不占少数,达到50.26%。其中,考研率与专业满意度呈现反向相关,专业非常满意与次满意者的考研率分别比平均水平低10.26%、5.10%,而专业不满意者则高出平均水平2.97%。这表明对专业不满意的学生更期望获得学历优势,增加自己的就业筹码,最终觅得如愿以偿的工作。
3 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
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意向是其在权衡各方面影响因素的条件下所做出的预期选择。调查显示,学生认为影响就业的最重要因素依次为:个人能力、个人素养、学校品牌、专业名称、专
业知识、城乡前景差异。其中主观因素的影响程度达到77.21%,远高于客观因素。从不同专业满意度来看,对专业很满意的学生中除20.00%的认为农经专业名称对其就业具有客观性影响外,最主要决定自己就业前景的还是个人综合素质等主观因素;而对专业次满意和不满意者虽然也认为影响其就业最重要的是主观因素,但对客观因素的认知较专业满意者有偏差,即认为学校品牌的重要性超过专业名称,甚至认为就业地区位差异对其就业也有一定的影响。
对比专业满意与不满意两类学生,前者不仅在在校学习表现上有较高的专业认同感,而且在就业定位上也有较强的专业“归宿”意识,其认为专业知识对其就业影响程度高于后者14.44%。但总体看,农经专业学生普遍认为涉农专业不利于其找到较好的就业门路,对专业前景不太乐观。
四 结论性评述
农经学生普遍认同突出专业特色办学模式,且高年级学生认可的比例高于低年级。在对专业模式认可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农经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由高到低依次为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公共课、专业选修课,其中将专业课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者居多,尤其表现在大二学生上。在课程学习中,大二、大三学生认为课程内容是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最重要因素,而大一、大四学生则认为是教师水平。可见,在所学专业既定的条件下,专业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并非最为关键,而专业课程结构与内容的统筹安排、精心设计与教师水平越来越成为农经学生专业学习、专业塑造的核心与关键。
农经学生总体上对专业认同感偏低的现实导致其在就业观念上多数倾向于先就业再择业,尤其表现在对专业非常满意者上。同时多数学生将发展平台作为择业标准的首选,最后才考虑专业对口,但对专业非常满意的学生中将专业对口作为自己重要择业标准的比例远高于对专业次满意与不满意者。在择业标准的引导下,农经学生预期的职业定位集中在管理型与自主创业型上,且多数倾向于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并期望通过考研来更好实现自己的目标,尤其表现在对专业不满意的学生上。为此,应结合专业特色建设、专业思想教育、专业实践训练、专业能力提高等多方面多环节的工作,强化专业认知与专业塑造,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农经学生的就业预期,最终缓解财经院校农经专业办学困境。
参考文献
[1]马晓旭,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农业教育研究,2009(1):40
[2]柯水发,王战男,李红勋,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004级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中国林业教育,2009(5):42
[3]李翠霞,朱请,卢达,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56
关键词:财经专业 以就业为导向 课程改革
前言
教育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事业,只有搞好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人才,加快我国进步的速度,但是在中职院校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学的目标还是教学的方案,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中职院校的财经专业教育人员一定要树立以就业为指导的教学目标,通过实际的改革过程,来提高教学深度,使学生可以学到系统的教育,进而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工作岗位中,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
1.中职财经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1财经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随着新课改的出台,要求我国的教育单位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个人能力的锻炼,给予学生足够的发展机会,但是针对目前中职院校财经专业的教学情况,发现其专业课程结构设置非常不合理。首先,课程的设置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杂乱无章的课程内容,使学生无法掌握到学习的重点,严重影响了财经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很多新课程也没有开设,导致财经专业不能与社会的发展形势进行结合,造成了课程设置比例的不协调,然而开设的学科之间也没有明确的联系性,根本不能满足财经专业的教学需求[1]。
1.2财经专业课程内容缺乏实用性
根据对某中职院校的访问和调查,发现财经专业开设的课程内容比较落后、陈旧,不能明确反映出现代财经管理工作的内容,缺乏适用性,进而导致学生无法接受到有效的教育。财经专业的教学工作要与社会的发展情况进行连接,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明确未来的工作方向,所以课程缺乏实际性,无法根据社会的发展与需求来及时调整课程体系,使学生错失了很多就业机会。同时财经专业课程的内容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总是拘泥于传统知识的讲解,不能紧随时展的脚步,与时俱进[2]。
1.3财经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中职财经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去设置课程内容,也不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很少有学生全面的融入到学习环境中,这种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中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情况。财经专业的课程内容也非常单一,完全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进度和学生个性化发展模式,同时专业课程的难易程度也不能让学生很好的接受。总之,中职财经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了很多权力,违背了中职教育的目标[3]。
1.4财经专业的课程内容缺乏迁移性
财经专业课程内容的迁移性是指课程内容思维方法的转变,并可以应用在其他课程上,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这就说明财经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必须与其他课程内容进行联系,可以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标。中职院校课程设置缺乏迁移性的问题,充分说明了中职院校教学效率的低下,根本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不能提高学生就业的机会[4]。
2.提高中职院校课程改革效果的措施
2.1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
根据上文的分析,已经明确认识到了中职院校教育存在的问题,所以为了提高中职院校的教学水平,教师首先应该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对于财经专业来说,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是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职业资格证书又是用人单位录用人才的依据之一。在此基础上,学校必须要调整自己的课程结构,使教学的内容可以适应社会发展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中职院校的领导要对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进行管理和监督,使其可以准确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可以对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学培训,使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到市场的需求和财经专业的发展前景,通过对就业形势的分析,可以明确中职院校的教学目的,在强化了师资力量的情况下,对实际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也可以进一步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其明确课程改革的重要作用,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2课程设置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目前,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与社会的实际发展现状产生了脱节,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应用的技术型人才,所以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能力[5]。财经专业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只有课程改革才能解决教育存在的问题,所以在中职院校教学宗旨的指导下,通过课程改革的作用,加强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使财经人员可以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在实际课程改革时,在理论知识讲解之后,还应该着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工作岗位中。只有实现了专业平台课程、专门化方向课程两个阶段的模块式课程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的结合,可以体现出财经专业学生的综合实力,也可以兼顾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使其在实践锻炼中,逐渐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
2.3实现中职财经专业课程的综合化
中职财经专业课程的综合化是指教师要积极加强课程内容之间的连贯性,及时掌握市场和社会的发展情况,按照技术型人才的应用模式,来确定出具体的教育对策。在中职财经专业课程改革要求的前提下,加强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可以使学生得到综合、系统的教育,同时也会审视出学生的薄弱环节,使学生明确自己还需要提高的地方。同时在实际讲课的过程中,根据课程调整的内容,教师要删除陈旧知识的讲解内容,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进行融合,探索适应性教学的发展形式,增加与时俱进的新知识内容,丰富学生掌握的财经知识。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中职院校的财经专业必须要实现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才能加大对学生的培养力度,实现综合性人才的教育目标。
3.结语
我国综合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教育事业也加大了教学的力度,希望通过课程改革的方法可以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出技术型人才。同时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壮大的今天,需要更多的专业性人才投入到市场中,提高社会的发展水平,所以中职院校应该正确审视自身教育的缺点,在新课改的指导下,逐渐改善课程的体系,强化专业知识的教学能力,通过与实践的结合,调整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中职院校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使财经专业的学生可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并能在财经领域中发挥出一定的工作实力,“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要求,可以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也可以提高整体的教学实力。
参考文献:
[1]刘玉霞,马晓丽,陈思明,等.关于中职财经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52(14):100-103.
[2]邓英华,石宝宇,姜静,等.试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施策略[J].华东师范大学,2011,32(10):210-214.
[3]黄英,孙玉梅,张绍林,等.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中实施活动教学的尝试[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2,52(10):123-125.
关键词:财经类高校;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我国目前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影响,令全球瞩目,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经济、文化、科技繁荣期,加入WTO后,经济的发展急需大量的专业能力强、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由于物流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边缘学科,物流产业又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所以发展物流产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物流执行型与操作型人才。因此,如何根据我国物流人才市场的需求,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熟悉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的管理体制和标准的实用型人才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本人针对当前我国财经类高校物流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专业外语教学方法改革思路
专业外语教学同时采用中文和一种外语(目前通常指英文)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外语的水平。教师充实的专业知识、渊博的文化知识、博闻强记、从容淡定的各种素质都要在45分钟内体现出来。教学活动是科学与艺术的综合,教师必须了解、熟悉自己的教育对象,要知晓他们的过去与现状,他们的要求、习惯和兴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活动。
本人认为,财经类高校专业外语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要有选择专业外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能力,使学生易于接受,从而使学生产生主动接受的愿望。通过专业外语教学,可使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实用能力,另一方面可满足当今国际化人才市场的需求。
2.要有对学生进行组织、领导、监督和调节的能力,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了使专业外语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任课教师要加强课前准备。专业外语教学的顺利实施必须得到学生的支持与配合,准备工作中还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通过与学生座谈,帮助他们认识专业外语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教学,从而为课堂上的有效教学提供保障。
二、物流专业外语课程教学中的思考
1.我国财经类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外语课程教学的现状
在实际的物流专业外语课程教学过程中,专业外语课程设置在大学课程的最后一学期,与物流专业课程《供应链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等同时开设,并且多数教师采用翻译课文,讲解物流专业术语的传统教学方法。很多学生对于与专业课同时开设的专业外语学习不够重视,反映课程理论性太强,实际运用少,另外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对外语兴趣不浓,学起来枯燥乏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传统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中心,进行的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激发,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培养。教师教学的目的不应仅局限于传授基本知识,最主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本学科独特的分析、研究和思维方法,提高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财经类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针对当前我国财经类高校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合理设置财经类高校物流专业的培养方案,把物流外语课程提前开设。另外结合物流专业外语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提出了以下教学方法创新。
(1)互动教学法。专业外语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专业外语(主要是英语)词汇的掌握和应用,达到对实践的指导。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学生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创造性能力也得到了培养。综合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合理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专业外语课程教学中尤为重要,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于处理实际工作中的复杂问题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主要作用是变“单向教学”为“双向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角色扮演教学法。如“采购”这章课程的教学。首先,由教师选择简单的英语例子作采购交易对话练习,指派学生当不同的当事人,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了解市场,确定需求,决定成交的条件,并拟定一份采购合同,在课上进行演示,让学生按导师所说的程序和步骤模拟一番,最后师生共同分析总结。这样,学生对自己参与做过的事情印象会十分深刻,同时也熟悉了采购业务流程。
(4)课堂讨论法。课堂讨论法是指通过学生参与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课堂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以致用、培养能力。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堂讨论,还有助于学生团体合作精神的养成与沟通能力的提高。课堂讨论首先要选好讨论题目。采用互动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考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加深印象,扩展思路,从中进一步了解理论的应用性。同时在讨论过程中的表述也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是无止境的。本文所提出的财经类高校物流专业外语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是结合从事物流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点教学体会与心得。新的教学方法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付出更多和更艰辛的劳动,促进财经类高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之泰.新编现代物流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22,39-42.
[2]刘润清.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贾卫丽.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