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6 11:31: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勤工俭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实践 勤工俭学
【中图分类号】G647
勤工俭学是一边求学读书,一边工作、劳动。它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它与教学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和公益劳动一样,都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种。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铺开,勤工俭学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它将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及时而又满意地就业或更好地创新创业。勤工俭学将不仅帮助大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顺利完成学业,而且使他们把握在勤工俭学过程中带来的契机,培养创新意识、凝聚创造能力,为将来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参加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大部分是家境相当贫寒的学生,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自觉找兼职维持生活,也有一部分家境较好的学生,他们找兼职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丰富阅历。勤工俭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得到并将一直得到国家政府和教育职能部门以及高校的高度重视。
一、将勤工俭学纳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学分管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虽然大学生勤工俭学对于大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我们现有的勤工俭学制度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缺陷;主要缺陷在于勤工俭学的运行体制不健全和不规范。各高校的勤工俭学中心,一般为设在学生处或团委的下属职能部门,并制订有系列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但不少高校没有配以独立的办公场所和专职老师,多是由团委或学生处的老师兼管勤工俭学工作。①而当前社会用人需求量较小,相对勤工俭学的学生很多,供需矛盾突出,这就更需要有效的管理。这种因体制的不健全和不规范,管理的广度与深度均不能充分到位,致使勤工俭学发展缓慢。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是否可以尝试将大学生勤工俭学纳入到其完成学业所必需完成的社会实践科目的学分管理之中;
根据长江大学新近制定的《长江大学关于制订2012级本﹑专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的内容,校、各院(系)必需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可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科技文化活动、学科竞赛、发表学术论文、研制出实用产品或取得专利等来获得课外学分。学生毕业除完成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规定的最低学分外应至少获得10学分的课外学分(专科生6学分)。各院(系)在全校性第二课堂活动及学分安排的基础上,应视具体情况制订各专业获得课外学分的内容、形式及要求。目前我院对勤工俭学只有学工部门一个老师具体负责,很难对申请勤工俭学的学生信息进行准确的核实,也无法对学生勤工俭学的过程及效果进行动态的评估与考核,这里造成的结果就使得大学生勤工俭学变成了单纯的校内打工挣钱的活动,出现“勤工俭学”变成“打工误学”②的情况,这无疑背离了这一制度设立的基本宗旨。尝试着通过将勤工俭学与学生完成学业的必修学分相挂钩,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勤工俭学制度体制上的不健全与不规范的情况;极大的提高了对其进行管理的广度与深度。
由于我院实行的是学生管理的素质导师制,素质导师直接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有关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某些基础性工作应当也能够由素质导师参与管理,这可以大大提高勤工俭学制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同时如果将勤工俭学纳入学分管理,则可以将学院对学生的教务管理与学工管理有机地联系起来,届时就改变了目前我院勤工俭学的“一维管理模式”,而代之以“多元管理、集体负责”的管理模式。管理职能的横向联系以及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的意义在于改变了以往对大学生的单一的评价体制,这将有利于提升我院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将勤工俭学纳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学分管理的几点建议:
1、高校教育理念应有所转变。随着高校勤工俭学人数的不断攀升,不再停留在“勤工俭学仅仅是为解决贫困学生经济困难而进行的有偿劳动”这一层面,要充分认识到勤工俭学既有助学、又有育人的双重功能。③将大学生勤工俭学和人才培养相结合,将其作为正规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要加强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调研,加强和社会的沟通、联系,扩大勤工俭学选择的空间,丰富勤工俭学活动的内容,创造更多渠道,搭建更宽广的平台,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选择中成长成才。
2、要建立规章制度, 进一步规范对勤工助学的管理。与直接的扶助资金相比, 勤工助学作为间接的扶助形式在高校扶贫助困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勤工俭学主管部门应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配以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职教师,全面负责管理勤工俭学岗位的设置、培训、考核等工作,促使勤工俭学工作走向有序有效,并在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安全方面狠下功夫,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优良的服务;邀请用人单位到校设岗招聘、形成兼职市场,双向选择。
3、充分发挥学工部、素质导师和教学事务部的作用。三个管理主体应当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共同承担起对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管理与服务。具体而言,由学工部门负责勤工俭学的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勤工俭学岗位的设置及培训、勤工俭学工作过程及效果的考核;由素质导师负责提供参加勤工俭学工作学生的准确信息、参与勤工俭学工作的过程管理及服务、初步审核由用人单位所出具的勤工俭学考核材料;教务部门负责制定将勤工俭学纳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学分管理的具体规定及考核办法、具体评定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是否能够获得相应学分等;
①邓演平等:大学生勤工俭学的调查与研究, 现代教育科技,2004年第2期。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资助;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一、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及其发展
我国历来有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的传统,古代对学生的资助大多实行“教养合一”的模式;在近代,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和民国时期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等官方文件都对贫困学生的资助进行了相应的要求。解放后,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我国高校目前建立的学生资助体系包括助学金制度、奖学金制度、学生贷款制度、勤工俭学制度以及其他配套制度,其中助学金制度是贫困生资助的主要方式。建国初期,为解决一部分贫困大学生的上学问题,在1952年,建立了人民助学金制度;在1953年至1965年,国家对高校的助学金制度进行了调整,主要涉及助学金的享受范围、享受比例以及享受标准;在1966年至1982年,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助学金制度处于停滞的状态。在1983年至1992年,人民助学金历经改革甚至取消,1993年起,我国逐渐恢复了高校助学金制度,2007年,国家助学金产生,我国各高校已经初步建立了“奖、贷、助、补、减”以及“绿色通道”多位一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正处于不断完善中。
二、高校贫困生资助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资助结构不够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主要倾向于“奖”、“贷”两种方式,其他四种方式受资助的名额与金额都较小。由于助学金的名额少,并不是所有的贫困生都能获得资助;由于上述六种资助方式都属于常规性资助,对于学生出现的临时困难情况则不能够及时解决,会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2、贫困生心理影响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
在贫困生资助中,现有资助方式多以无偿给予的方式进行,没有规定贫困生接受资助的相应义务,学生接受资助较为被动。这种资助方式会强化贫困生的弱势意识,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无偿发放式的资助可能导致贫困生只知索取而不懂感恩,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形成精神贫困。
3、贫困生之间日益分化
现有资助体系中,由于资助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贫困生都能够享受上述六种资助,比如奖学金的评选,就要求学生成绩进入全班前30%,有些高校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只能获得一次助学金的资助,这都限制了部分绝对贫困的学生获得更多资助的权力;相应地,学习好且贫困的学生在校期间得到的资助要比学习差且贫困的学生多很多。
4、助学金的评定难以完全公平
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的名额少,且对学习成绩、综合成绩有严格的限制,奖励面小,更多的贫困生将目光聚集在助学金上。国家助学金通常为2000元/生/年,受助面较大,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不能同时获得。每到助学金评选之时,班上学生会明争暗斗,拉帮结派,忽视同学情谊。由于助学金的评选原则、评选方式具有很大的弹性,每个班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与标准,在评选中难以确保公平;比如有些班级是班级成员投票选出贫困生,结果选出来的是人缘好的学生而不是真正的贫困生。
5、高校间贫困生资助力度不一
我国高校主管单位多样,高校类型、层次多样,这导致各高校获得的投资难以均等,往往高校的社会声望、主管单位层级越高,获得的投资也越高,以湖北高校为例,部属高校本科生生均教育财政拨款8200元,省属高校生均教育财政拨款2000元。财政投入的差异导致地方院校的贫困生能够得到的资助更少。
6、贫困生认定困难
贫困生要获得资助,被认定为贫困生是基本的前提,但这往往是最困难的。多数高校以学生入学时上报的家庭经济情况作为贫困生认定的基本条件;但这往往涉及几个问题:学生入学时是否如实上报家庭收入、学生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家庭收入、同样的经济收入在全国各省市是否是同样的贫困。很明显,上述几个条件都存在若干变量,以学生自述的家庭条件为依据评选奖学金,会出现偏差。另外,对贫困生的认定标准难以量化,贫困生的认定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性、随意性,学生对于认定结果的认同率不高。
三、规范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对策建议
1、设立多种形式的奖助学金,加大学生资助力度
高校现阶段发放的奖学金、助学金大多来源于财政拨款,社会渠道对学生的资助相对较少,高校应该准确把握相关政策,发挥自身与地方的紧密联系,争取社会资金,设立更多的奖学金、助学金。
2、完善贫困生贷款制度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商业银行出资的信用贷款,以学生个人信用为保障,学生一般在生源地贷款。国家要加大对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防范银行风险,使更多的学生能够获得贷款的资助。
3、规范勤工俭学活动
高校勤工俭学岗位及名额的分配要优先特困学生,要有意识地拓宽学生的视野;高校要加大勤工助学资金支持,提高贫困生待遇,保障校内勤工俭学学生的权益。
4、规范各项资助工作
高校助学金的评选要形成统一的制度与规范,合理地制定评选规则,评选过程要尽可能地民主、公平、公开、公正。
5、增强资助的育人功能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与发展能力。要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客观对待自己的处境;高校及社会要积极关注贫困生的心理活动,通过各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通过心理建档、关注高危群体等方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积极的态度。
【参考文献】
[1] 刘华.我国高校助学金制度的产生与变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 郭昕.我国普通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3] 赵姝.我国高校助学金制度的初步探索[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作者简介】
实践时间:7月12日—7月18日(为期6天)
地点:桥口区汉正街饰品大楼内
组长:周佳里奥
小组成员:王丽莎、周佳里奥、赵夕漫、黄安琪、毛滢斐
过程:
这一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我们小组最终选定以在服务业等小型企业参加勤工俭学活动。
在开始活动之前,黄安琪为我们制定了一个完善的计划,根据计划表,小组成员再一次商量。最后我们还是将目光放投掷到了离我们学校不远的饰品大楼,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那里的商户基本上不接收短期的工作人员,于是我们一致决定在那里义务帮助商户销售产品,到了下午,小组成员开始行动起来,黄安琪和赵夕漫俩人开始到饰品大楼内和其商户进行深入的交谈,而当那些商户们了解了我们的情况后,也十分配合的答应了我们的请求,这一次活动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于是我们便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暑期实践活动终于紧锣密鼓的开始了。第一天的工作大家都十分卖力,然而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在有一定规模的饰品商店内,我们并不能准确无误的记忆清楚每一件商品的单价和批发价格,以致常常出错,而我们所在的那家店的老板也十分宽容,还为我们每个人制定了一份我们各自出售范围的商品的单价及批发价格一览表。我们十分感激,于是到第二天的时候,基本上我们都能够背诵出饰品的基本价格了。
在那里,我们虽然拿不到工资,可是我们却能够被提供基本的伙食,所以不用淋着瓢泼大雨亦或是顶着烈日骄阳地四处觅食。可以说,我们是幸运的。
当然,有些时候我们还是能够帮上大忙的,令我记忆犹心的是,当一个外国男人独自走进我们店内时,我们全都傻了眼,时间停顿了片刻后,周佳里奥和毛滢斐立马做出了反应,主动上前和那个客人交谈起来,虽然在交谈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小的问题出现,可是交易却进行的十分顺利,这令老板欣喜万分,而我们也有说不出的愉悦之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不仅能够顺利的和客人进行交易,也逐渐和那里的人们也熟络了起来,工作更加顺利了。
论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地位现状 提升
论文摘要: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的新建、规模、技术和业务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部分高校中图书馆的地位并未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既有自身不足的原因,也有院、校领导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认识上的偏差。本文从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地位、人员结构、优化馆员队伍建设、如何通过馆员自身的努力来实现个人价值等方面,就如何提升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在硬件建设方面大都舍得投入,但图书馆的软件建设却远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相反工作人员职称低、收入少、人员配置差等因素一直得不到改善,使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普遍极低。
一、目前高校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普遍极低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被看成是从事简单、机械劳动的“教辅人员”。更加不能理解的是,同学历、同职称、同级别的人就因为是在图书馆工作,其津贴待遇竟然跟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有很大差距。在职称评定时,高级指标限额很少,资格审查比教师还严格,使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觉得即使自己再努力、再认真工作,也无法得到应有的公正对待,这样就导致了图书馆工作人员逐步产生自卑、无奈、厌倦、求闲的心理,严重打击了有学识、有能力的人才想来图书馆工作的积极性。
二、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分析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都承担着接受学校无处安置人员的任务,这些人因没有专业技术或特长,就被安排到了院领导认为谁都可以去的地方——图书馆。总之,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参差不齐,整体人员素质遭到了极大的降低。以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在编人数为11人(截止到2009年12月份的在册人员),其中具有本科学历的人数为1人,大专学历的有5人,中专及其以下5人。这些人中有不适合当教师被调整过来的,也有从外单位调入学院后不适合做其他工作被安排到图书馆岗位上的,还有些是学院竞聘上岗时未选上自己原来岗位而报名到图书馆工作的。2008年1月,学院按照人事制度改革方案,首次开展竞聘上岗时,考虑到图书馆人员构成的复杂性,在制定新的岗位津贴分配方案时,把图书馆的岗位津贴标准确定成了全院最低的岗位,不足教师的1/3。这样造成的局面是,图书馆没有人愿意去。据笔者调查了解,现阶段包括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在内的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人员构成都不尽人意,一是大多数馆员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二是人员整体素质较差;三是年龄普遍偏高,很不适合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方向。
三、优化馆员队伍是提高图书馆在高校中地位的唯一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人员今后主要从事有一定专业难度的工作,比如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从事文献资源的建设、优化服务模式、教学培训等方面的工作。这些都需要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进行工作。为了解决人员编制不足的问题,传统图书馆的简单的、机械的、重复的劳动,比如借借还还、看阅览室、图书排架等工作则可以雇佣临时工或由申请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来完成。而在数字化建设、信息咨询、藏书采购编目方面都需要有一定专业素质的馆员队伍。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从2008年9月开始聘用临时工和勤工俭学(钟点工)学生开始,在图书馆的工作安排上化解了很多矛盾,比如,业余时间、公休日的上班主要以安排临时工和勤工俭学(钟点工)学生为主,减少了正式职工的编制,既为学院节约了经费开支,又减轻了图书馆在安排工作时的难度,而且还增加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收入,这种办法值得其他高校图书馆借鉴。
四、馆员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个人价值
图书馆工作既是与物打交道,也是与人打交道,因此要扩充和加强与读者交流的渠道。逐步树立主动服务的观念,多采用一些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如信息推广、个性化服务等。在数据库方面,应该充分发挥现代图书馆的网络优势,建设一些自建数据库、特色数据库资源,以满足广大师生对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学院领导及人事部门还应该从物质上、精神上充分调动图书馆职工的积极性,鼓励大家钻研业务知识,如采用各种形式支持馆员进行岗位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在津贴分配上应和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平等对待。经过图书馆职工个人的努力和学院领导层认识的转变,相信能够充分调动起图书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能够提升主动服务和特色服务的档次和内容。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生阅览室 管理 服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c)-0255-01
1 深化服务,明确意识,提高育人的质量
阅览室作为藏书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汲取知识的聚集地。为了使得学生充分有效地利用馆藏资源,提升自己,学生自身的努力是一方面,同时阅览室的管理人员更要为他们的学习提供良好外部条件。最核心的就是提高服务意识,只有在内心深处充分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才能在具体工作中,创新服务,提升管理。
(1)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分工也日益细密,图书馆管理员正是这一分工的典型体现。每一岗位都有着自身存在的必要性,同时馆员作为一个阅览室的服务者,要有服务精神。在具体工作中,要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思想。很多情况下,因为工作繁琐,很多馆员对学生态度冷淡,不耐烦,使得馆员和学生不时发生摩擦,于己于他都很不好。馆员应深刻认识自己的职责,热情为学生服务。从某种程度讲,图书馆服务的好坏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这所高校的理念,影响学校整体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阅览室馆员良好的服务意识,是学校整体形象的另一面镜子。
(2)加强训练,磨练技术,提升服务的档次。要让学生在阅览室享受到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除了馆员在具体服务中,明确服务意识,提升修养之外,技术上的锻造也是非常重要的。每年的毕业季节或者期末季节,可以说是阅览室的“旺季”,学生忙着写论文,查资料,但不能保证每一位同学对阅览室资源的利用都那么熟悉,那么胸有成竹。这时候就需要馆员们的热情帮助了。比如说对具体文献的搜索,对跨库文献的借阅等等。面对这一任务,我们要加大对管理员的培训力度。特别是要适应网络化时代的新要求,既要熟悉传统阅览室的服务模式,同时要了解现代网络信息时代条件下的服务重点。作为馆员,要了解电子文献、数据库资源的相关知识,要能根据网络化时代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主动去探索和改进服务模式。
2 明确职责,优化结构,加强对人的管理
当前,各高校阅览室的工作人员主要由少量管理者以及勤工俭学的学生组成。从这一构成结构可以看出,他们在能力、学历等方面显得参差不齐,却同时担负着一线性职责。他们当中,除了少量管理者可能在专业上与阅览室管理有着一定程度关联性,其他一部分人可能之前就没有接触过流通服务工作,所以,尽管有着做好服务流通工作的良好愿望,但有些时候却是力不从心。这就需要我们在如下方面加强努力,加强对人的管理。
(1)提高管理者责任心、创新性和执行力。作为管理者,首先应该负责宏观领导跟指挥,从大局着眼,时刻为图书馆的良好运行和未来发展进行深入研究,这是责任心得体现。但是,这也绝不意味着,对阅览室的具体事务就你可以不闻不问,平时应多深入具体科室,了解实际运行情况,加强与其他员工的沟通。同时,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管理者应首先从自身抓起,积极学习新技术,丰富管理阅历,创新管理思维。
(2)合理安排勤工俭学学生工作量。勤工俭学学生一般不具备图书管理的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所以馆员不能将所有大小事都推给学生。同时,各个阅览室的管理任务其实很琐碎,不仅是需要脑力,更要体力。我们可以尝试引进读者管理,馆员负责创造条件,为读者自我管理提供一个外部环境。比如在阅览室放置意见箱,并提供便签,随时接受读者的意见;在书架前贴上温馨提示,提醒学生不要随便打乱书籍秩序,按时借书,按时还书等等。
3 全面着手,科学管理,打造良好学习环境
良好学习环境的创造,阅览室服务育人功能的发挥有赖于严格的科学管理。科学管理不仅是保证育人质量的基础,同时对学生来讲,也是一种无形训练。笔者认为,应从如下方面加强科学管理。
(1)藏书管理。这是阅览室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方面。首先要从广度上注重书籍的采购,专业覆盖面要广。当然,每一高校可能有自己的特色强势学科,这就要求,在书籍采购中,注意较广覆盖面的同时,也要注意广度中的深度;其次,要科学布置藏书,按照学科进行分类和排架,并贴以醒目标识。最后,要加强对藏书的保护。由于是公用性资源,所以,一些书籍因翻阅多多,容易老化掉皮,缺页或者磨损。在这种条件下,需要馆员加强对藏书的保护,比如对缺页少页的书籍,及时修补;教育学生在阅览时不要出现乱涂、撕页等不道德行为。
(2)读者管理。高校阅览室的主要读者就是学生,为了保证学生正常的阅览活动,对阅读中的不良行为要坚决制止;对正常积极的阅读行为,要全面鼓励并提供帮助和支持。这就对馆员提出了要求,良好的阅读秩序,需要馆员经常性的督管,比如不定时巡查,一旦发现诸如撕页,胡乱圈点等不良阅读行为,立刻制止。同时在出入口处设立监测器,防止未履行借书手续的藏书被随意带出阅览室。
(3)环境管理。阅览室是学生阅读学习的重要场所,而阅读环境的好坏对于学生自习的效果会产生重大影响。合适的面积,精致的装修以及整洁的陈设,对于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一个面积不当,装修随便,陈设杂乱的环境,会严重影响读者的学习心情,在学习效果上就回大打折扣。
馆员首先要搞好室内卫生,时刻保证室内桌椅、地面和书架等设施的干净和整洁,坚持每天晚上打扫的原则。同时,加强对自习学生的道德教育。比如,可以在室内墙壁上挂上相关的名人警句,名人字画,既能增强浓浓的书香氛围,又能催人奋进,让读者从中得以受到启发。
综上所述,对于学生阅览室的管理,不仅要从服务意识和职责上进行明确,还要从职能、人员结构上以及全面的科学管理层次进行努力。高校学生阅览室的建设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学校从硬件上加大投入,更离不开学校从软件上,诸如服务和管理层面的努力。只有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才能为我们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温馨美好的环境,产生良好的服务效益。
参考文献
[1] 何年琴,田质兵.论高校图书馆开架借阅之读者服务[J].现代情报,2010.
[2] 侯海鸥.高校图书馆阅览室管理与服务之我见[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
[3] 张文青.简论阅览室读者服务[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9.
摘 要:学科馆员制度是当今图书馆界先进的服务理念,是所有图书馆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是我国学科馆员制度的重要执行者,让大学生成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助理可以说是学科馆员制度的有益补充,值得探讨。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3-0089-03
收稿日期:2012-02-15
作者简介:林珍(1961-),湘南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知识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编号:10C1231)成果之一。1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之现状
学科馆员制度起源于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其实践证明学科馆员制度使大学图书馆真正融入了学校的教学科研中,学科馆员与学校师生之间建立了很好的学术纽带关系,其作用得到了充分肯定。从1998年开始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始纷纷借鉴效仿国外的学科馆员制度,使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学术水平得到了提升,但存在不足是难以普及推广,可以说学科馆员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鸿沟”。
1.1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管理模式
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可归纳为集中式、分散式和挂靠式三种管理模式,以分散式或挂靠式为主。集中式是图书馆内部建立专门的独立机构,对学科馆员和有关学科服务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运作,该模式是一种成熟的模式,比较适合大型科研院校,因为学校对科学研究高度重视且学科专业能力较强。分散式则是在图书馆成立专门的学科管理委员会,规划管理学科馆员的工作,但是学科馆员分散在图书馆现有的各个部门中或者是各个院系。该模式是一种过渡性模式,是很多高校想建立学科馆员制度而又因自身条件不足而采取的办法。挂靠式是集中式与分散式的折中体现,它将分散在各部门科室的学科馆员挂靠在图书馆信息咨询部或者文献检索课教研室。该模式比较适合非研究型高校,对科学研究工作重视度不那么高,但又少不了,可以说是一种比较适合在我国推广的模式。
1.2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存在的问题
学科馆员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较高,既要精通图书情报专业技能,还要深入了解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可以说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人才缺乏的问题。学科馆员的素质问题成为我国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主要瓶颈,正是这一原因极大地限制了学科馆员制度的普及。各高校选取学科馆员没有统一的标准,往往是从本校图书馆员中挑选综合素质较高的馆员充当学科馆员,而他们专业知识的缺陷会大大影响学科馆员工作的服务质量。
学科馆员制度在我国高校图书馆难以大量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科馆员制度定位偏高、投入较大。有的图书馆希望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能一步到位,有的则强调学科馆员要提供及时的个性化服务,这就使很多图书馆觉得实施起来很难,觉得这是少数研究型图书馆的事,进而使得很多图书馆对此望而却步。当然也有不少高校对科研的需求确实不那么多、不那么深入,抑或是学校对科研工作重视不够,学科馆员失去了存在的前提条件。
2 大学生充实学科馆员队伍的可行性
2.1 学科馆员的服务层次
学科馆员的主要职责是促进图书馆与院系之间的联系、增强师生在教学科研中寻求图书馆帮助的意识、改善馆藏建设以及增强图书馆的服务。我们可以将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概括为学科联络和学科咨询帮助两个层次:学科联络是指学科馆员负责图书馆与对口学科用户之间的各种联络,建立图书馆与各院系之间的联络机制,主动了解用户各种现实和潜在的信息需求,向用户宣传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学科咨询帮助是指学科馆员向对口学科用户提供咨询建议、信息检索、学科资源建设、学科资源导航、课题跟踪等服务。学科馆员服务的层次性决定了学科馆员可以起用大学生,让其协助图书馆学科馆员更好地完成工作,他们主要负责学科联络。图书馆员中掌握各学科专业知识的人少,而学生则可以对应到各自专业,同一专业的学生在一起甚至相当于初级的学科馆员集群,在完成学科馆员助理工作的同时也让他们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与深化,可谓一举两得。学生与院系之间的紧密联系,相当于是一种“嵌入式”的学科馆员服务,也是不少图书馆提倡的一种新模式。
2.2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需求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大学生在学习中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对信息的鉴别与相应的信息道德规范,是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学习的需要。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他们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掌握了基本的外语知识与电脑技能,这也是他们能够很好地接受信息素质教育的一个最具基础的条件。学科馆员的核心能力包括协同互动能力、学科情报能力及信息素质教育能力,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通过学科馆员的实践,使得他们掌握了信息收集、整理和利用的技能,了解了有关图书馆的基本业务知识,掌握了较高的信息检索技能,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利用文献资源的能力,这也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此外,参与学科馆员的工作要求他们在学习图书馆专业技能之外,还要比其他同学更深入的对本学科领域的科研动态、热点方向进行了解,这对他们毕业论文写作也是很有帮助的。
2.3 大学生勤工俭学的需求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藏书量都得到了大幅提高,而人员编制受多方面影响很难跟上,造成了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偏少,读者需求难以充分满足的局面。通过吸收大学生到图书馆服务既解决了图书馆人手不足的问题,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岗位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在图书馆从事勤工助学的大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读者又是图书管理员,可以说他们是图书馆联系师生之间的纽带,有助于图书馆与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他们通过在图书馆的勤工俭学,理解了图书馆工作的辛苦,也熟悉了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工作要求。除了宣传推广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内容,他们也会将自己对图书馆工作中的感受在师生中宣传,从而加强了图书馆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了广大师生对图书馆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增强了如何与人沟通、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3 推广大学生学科馆员助理的思考
信息高速增长与信息利用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导致了人们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更深入,学科馆员就是图书馆服务内容深化的体现,也是高校科研工作的保障。为了尽快让学科馆员制度在高校图书馆普及,吸引大学生充当学科馆员助理很有必要。这里的馆员助理与图书馆职称系列中的助理馆员是不同的,他们只是协助馆员开展工作,并不是正式的图书馆职工,与职称无关。
3.1 明确分工合作
学科馆员制度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学科馆员的工作系统与整个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息息相关,而不是某一个馆员的职责,要求图书馆不仅仅是提供几个学科馆员。图书馆可以抽调一些业务骨干成立学科馆员服务部门,他们是学科馆员的基础与核心。其职责是负责参考咨询、学科资源建设与导航、课题查新与跟踪等服务;对大学生学科馆员助理进行教育培训,让他们充当学科联络人,负责他们所学专业师生与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部门的联系,并且能提供简单的检索与咨询服务。对于大学生学科馆员助理的工作安排要循序渐进,在挖掘用户需求方面,他们可以通过参与本专业老师的相关课题,切身体会与及时的交流沟通,由于大学生的专业对口性强,几乎可以涵盖所有专业与师生嵌入到任何有需求的地方,这一点是图书馆员所欠缺的;学生数量众多,服务更为及时,也是他们的优势所在。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与图书馆的专业馆员分工合作,让学科馆员及时服务广大师生。
3.2 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高校图书馆要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包括对图书馆员的培养和对大学生的培养,这样才能源源不断为图书馆补充新鲜血液。在准确定位学科馆员专业素质的前提下,从本馆现有馆员的素质结构出发,将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专职学科馆员团队。大学生走进图书馆,置身于图书馆良好的学习环境中不断得到文化熏陶和谆谆教诲,从而不断地激发与完善自我,提高其信息素养与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他们专业知识的积累与创新,为图书馆学科馆员提供了一个把自己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途径。如何让学科馆员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而让学生充当学科馆员助理却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3.3 大学生学科馆员的保障机制
大学生的根本任务还是学习。不管是图书馆志愿者还是勤工俭学的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时都要考虑到以不影响他们的学习为前提,管理工作要灵活。关于学生的不断更新,则要建立良好的考评与保障机制,让他们的工作不因人员的变动而中断。有图书馆学或情报学专业的学校,可以把到图书馆当学科馆员助理作为本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实践课,非专业学生则作为选修课,考核合格的要给予相应学分。对于大学生志愿者,图书馆可以给他们颁发荣誉证书以证明其社会价值;勤工俭学的学生除了发放助学金还需要图书馆员工在生活与心理上的关心,使其安心工作。在聘用大学生学科馆员助理时也要进行适当的审核与筛选,根据其特点灵活安排岗位。关于学生更新快的问题,只有通过团队培养的方式,每个学科工作团队由组长和若干名成员组成,每次人员更新只是部分调整,不影响团队工作的持续开展。因为经常在一起工作,还可以形成良好的交流机制,让大家的隐性知识都显性化并形成纸质文档或电子文献。再就是让大学生学科馆员制度化,要有专人负责,工作细化与量化考核。
4 结语
各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不能盲目跟进,一定要立足本馆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工作,前期可以立足于学校优势学科,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开展试点服务,在广泛研究用户反馈意见之后再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各高校图书馆起点不同、特点不同,学科馆员制度更是要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模式,启用大学生充实学科馆员助理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创新,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
参考文献:
[1] 裴尔念.我国高校学科馆员制度实施十年回顾[J].图书馆论坛,2008(5):26-28.
[2] 黄立冬.公平与效率视角下的数字鸿沟[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9(6):16-18.
[3] 孙向荣.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76-77.
[4] 邵芳,周吟剑,黄立冬.图书馆的本质特征与核心价值[J].现代情报,2009(6):12-14.
[5] 李洪.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模式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157-160.
[6] 徐兴余.学科馆员集群的形成与凸显[J].情报资料工作,2010(4):80-83.
[7] 苏帕莎.“80”后大学生——图书馆志愿者信息素质教育思考[J].图书馆,2007(5):111-112.
[8] 陈永平.论学科馆员的核心能力[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4):10-11.
[9] 邱奉捷.图书馆志愿者管理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2009(8):10-12.
关键词:高职学生;合适;创业教育;职称论文
目前,全国各类高职高专开展创业教育如火如荼,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态,但这种看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下问题依旧明显:学生创业意识不强,创业激情淡漠,即使有那么几个到创业大海里扑腾了几下,最终还是回到岸上喘气。怎样扭转这个局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提出鲜明的创业观念并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同:“创业就是就业,就业也可创业”,“创业从零开始”,“专业成绩好是好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业更是好学生”,“课堂教学是基础,社会实践出真知”等。学院高举创业旗帜,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敢想敢闯的智谋型人才,为高职学生的就业广铺新路。但,作为一名从事大学生就业教育课程的教师,我认为:如果说高职院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的话,那么就必须正视这种渴望,并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添砖加瓦,更要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全新的适合高职学生的创业教育方式方法。
一、 激发学生创业激情,合理方式合理引导
对任何一所高校来说,创新创业教育最终的目的同出一辙:育人成才。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探索将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和思政课程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掌握创业技能,首先应该让学生具备创业精神和创业激情,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敢为性,要让他们意识到,人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要创造可贵的精神财富。
譬喻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从2010年就做了这样的改革:打破传统思维,将“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以及“大学生思政”课程从原来的公共课部划分出来,并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并入学院学工处,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并入学院招生就业处,将“大学生思政”课程并入学院宣传部,并设立了相应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室”和“大学生职业素质拓展实训室”。 二、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构建循序渐进的创业实践体系
创业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积累的过程,对学生的创业引导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黄冈职院构建了“志愿者服务—勤工助学—创业行动”三位一体的循序渐进式创业训练实践体系,先锻炼、后实战,科学培养学生的创业力。
⑴志愿者服务起步。高校中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缺乏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难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倡导学生们走出自身狭小的交流,实现人与人间的相互关爱,营造团结,互助,友爱,奉献的精神氛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技能,初步获得融入社会的能力。
⑵勤工助学热身。以前勤工俭学是一种贫困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自己资助的一种形式。现在,除了扶持自强自立的贫困生外,很多非贫困生也积极加入这个行列,在学生们看来,勤工俭学不再是单纯的解决生活费而已,其实这也是一种锻炼自己坚韧性,培养培养生存技能,基本掌握融入市场的能力。
三、 选择合适创业项目,让学生创业成功起步
有特色才能形成优势,有特色才能产生亮点,有特色才能构建影响力。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地方经济特色,研究高职学生特点,打出创业教育的特色牌。
⑴ 电子商务创业,起步低,双向突破。我院学生实行“无店铺经营”,很多学生在网上开网店,批零兼营,内贸外贸双向突破。营销学会每年举办四次院级营销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或买或卖,在讨价还价中领略经营的快乐。
⑵Ⅰ.设立创业一条街。学院准备开辟大学生创业一条街,旨在为刚走上创业之路的学生提供集电子商务、创意小店、物流为一体的创业平台。学院在创业园提供场地、水电、宽带和创业指导师,其他的都由学生自己负责解决。学生在这里“真刀实枪”训练,“真金白银”产出,实现了实践教学的全真式、全天候、全方位。Ⅱ.设立创业团队。目前学院就业协会已设立四个创业团队,二手商品回收团队、衣物干洗团队、快递业务团队、花卉销售团队。四个创业团队,配备不同的创业指导教师,每月评出最佳业绩团队,增加学生竞争意识。
如何给在校或已毕业的高职院校学生在创业这条路上更多的支持和建议,我觉得,不能人云亦云,有很多人说到创业,就照搬书上或别人的经验,其实,创业经验因人而异,针对大学生个性有的放失,每个高校要出台符合自己学生、符合学校、符合地方经济特色的创业教育,才能走的更远!以行动激发活力、以平台激发合力、以全方位指导构建牵引力,才能让创业教育理论系统化、创业实践形式多样化、创业成果效应辐射化,才能让创业学生的明天更有甜头、创业教育的发展更有盼头、具备创业力的学生勇立潮头!
参考文献
【1】 严金发. 高职学生创业热情高成功率低,难题如何破解【N】中国教育报,20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