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6 19:05: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学校卫生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1生物化学教育的内涵
生物化学是一门组合性质的边缘类学科,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运用化学检验和分析的方法解释生物体内部或者外部的一些生理和生化表现,从而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和手段了解致病原因并寻找相关解决方法。因而在中等卫生学校开设这门课程对于从事医疗服务行业的学生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这门学科结合了化学、生物理论和实验实践两个方面,提高了卫校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自身分析病因、合理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因此提高生物化学学科的创新性教育水平,转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对于整个中等卫生学校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2创新教育概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这句话的提出和实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其关键在于如果一个国家特别是这个国家的教育事业的任务只是将公式和定理在每一代学生脑海中简单进行灌输和复述,那么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技术和方法的落后以及进步源泉的枯竭。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2我国目前中等卫生学校化学生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停滞渐进性
目前我国中等卫生学校的生物化学教育出现了萎缩甚至停滞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国家近几年固然加大了职业教育发展力度,但长期忽视职业教育的结果尚未得以真正改善,学校相关设备设施落后;另一方面是按所谓“实用型”教育模式,学校大幅削减基础学科课时,有的专业甚至不开课,目前只有检验、药剂等专业还保留有生化课程;还有就是国内的卫生学校之间缺乏相关的学术交流和研讨会议,从而使得各个学校的生物化学教育处于一个较为封闭的发展状态,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得这种落后的状态日益加重。
2.2缺乏实践
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得学习者快速稳固掌握一门服务于社会的技能,从而能够在从业过程中不断锻炼和发展,以达到实现自我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目标。从教育的本质上来看,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两者的目的都是要求和希望学习者能够首先掌握自己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并且通过日后的实践和锻炼最终创造价值。但是在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中,实践和理论教学的脱钩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基础学科,理论多,实践少,缺少实践的教育方式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理论知识。
2.3教育考核的机械性
应试教育的影响不仅波及高等教育,而且正在影响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培养符合社会职业需要的合格从业者,而并非是像高等教育那样是培养具有研发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研究人员,从而在中等卫生学校教育中应采用偏向于实践的考核方式,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解决实际中问题的能力而非单纯考核学生对于生物化学知识的背诵和理解能力,彻底摒弃传统教育影响下的机械性的考核方式。
2.4学生基础知识普遍低下
任何学科的创新不仅要求人们要有新思路和新想法,同时也要求受教育者对于本学科的基础知识有着扎实的基础。但是在目前我国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校即使加大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最终也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所以这也是学校应该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实践课程的必要所在。
3生物化学创新教育在中等卫生学校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3.1有利于学科教育自身的发展
生物化学作为一门结合性边缘类学科,其自身就有发展的局限性。首先是因为这门学科的发展历史较为短暂,技术和理论的成熟度不够,在两个学科的结合点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融合问题。其次是因为国家在中等卫生学校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本投入不足,从而使得生物化学的创新型教育发展存在客观方面的限制因素。因此在中等卫生学校开展生物化学创新教育,加大政府和教育部门对于这门学科和该行业的重视程度,对于中等卫生学校教育的持续发展,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2有利于学校综合学科的联动发展
生物化学作为一门中等卫生学校的核心基础理论课程,在现实中应用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首先是因为在护理学和病理学中,应用生物化学的分析方法将有助于医疗服务人员从微观的分子原子结构方面了解疾病背后的本质原因。其次这门学科也是连接诊断与救治两个环节的关键性纽带,传统中医中的望闻问切方法固然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现代生物化学技术却更能从致病机理和病理学角度分析、判断病发原因、病征指标与发展的趋势。此外,多学科融合是现代技术发展的必然,各个学科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关系,因此拓宽中等卫生学校中的生物化学创新教育思路将有利于整个学科教育体系的改善和发展。
3.3有利于我国卫生职业教育与世界接轨
创新与实践的教育模式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非常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技能的培训。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经济时代,学生更应该具备自我提高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这两种能力同时也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本前提和要素,从而我国卫生职业教育要想充分利用国际化平台来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就应该首先适应教育创新的这种国际大环境,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中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以江苏省南京市卫生学校、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当地政府在支持对外交流的基础之上,给予该校一定的财政支持,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个区域的办学理念有了较大的提高。
3.4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共同发展
目前创新教育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创新教育更倾向于以研讨会和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交流和互动,这种交流方式首先需要学生在课堂外做足准备,获取相关的知识储备,才能够在活动中形成自己对于问题的见解和想法,在无形中会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此外,这种教育模式的转型改变了以往老师单一通道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和老师能够进行双向互动,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总之这是一种双向的教学方式改进,将大大有利于职业教育的繁荣和就业水平的提高。
3.5适合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发展,促进教育行业
美国教育界有一句名言,那就是:“孩子就像一颗颗种子,是大树就让他成为国家的栋梁,是小草就让他装点绿色的大地”这句话充分反映了美国教育的创新性和自由性。尤其是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这种思想的主导作用,在生物化学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创新性地提出建立每个学生的发展意愿档案,使得在教育过程中贴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意愿进行生化教学的课程教授。
4中等卫生学校生物化学创新教育的改革思路
4.1学生转变态度、教师增强自身素质
中等卫生学校的生物化学创新教育首先要求受教育者转变以往的被动学习的状态,通过合理增加实验课时,尽可能引导学生从实践经验中获得对于知识的新感悟和新体会,对一些生化过程的机理通过多媒体或者动画直观演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要点。此外作为教育者的教师队伍,应不断提高自身对于生物化学学科的补充学习和不断学习,因为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更需要老师对于知识的灵活掌握和整个框架的了然于心,所以创新教育的发展思路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两个方面。
4.2加强学校生化学科的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的经济发展要依靠财政部门的投资和公共物品的投入,此外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也是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样的,在教育领域要想实现中等卫生学校生物化学创新教育的转型问题,就得不断提高学校内部生化实验室和配套设备的更新和建设,不仅要在理论创新方面与国际接轨,实验器材、试验的方法都要尽可能向国际先进方法靠拢。及时更新引进先进的生物化学配套设施,这是因为这门课程仅仅只有理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先进理论要结合配套的设施才能够完整地发挥其创新的作用。
4.3定期举行各区域交流项目
创新不仅是对于原有知识的提高和改善,其前提条件是能够了解到最有效率的信息和专家的想法。所以我国不同区域的中等专科卫生学校可以在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派遣学校老师和学生到医疗卫生较为发达的城市中的卫生专科学校进行交流和学生之间的联合培养项目,使得较为发达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在不同地域之间流动,最终实现区域间创新教育的联动发展。
4.4鼓励学生动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生产实习(亦称毕业实习)是预防医学生向预防医学工作者转变的过渡阶段,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实习效果优劣将直接影响医学生将来实际工作能力的高低。
呼市疾控中心作为包头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和内蒙古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的本科生的实习基地,已带教了五年的医学本科生的生产实习,我们在带教学生生产实习的半年时间里,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预防医学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生产实习了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组成形式、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本文就来疾控中心生产实习的本科生开设的实习生专题讲座、实习生的实习内容、实习生的论文撰写、实习生实习效果评价四个方面作总结和探讨。
1 专题讲座
几年来,我们尝试为进入我疾控中心进行生产实习的预防医学本科学生举办有关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疾病预防与控制、职业暴露、生物安全、个人防护等方面内容的系列讲座,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案例和实际工作经验、对于训练同学们的正确思维,培养同学们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为实习生授课的教师全部是呼市疾控中心各学科专家,在疾控中心工作多年,做出显著成绩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每人授课2-3小时,共12次,授课的内容是专家们在工作中积累的现场工作的宝贵经验为书本中所没有的知识,听这样的讲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如何处理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和暴发疫情,有了更具体思路,特别是有关职业暴露、生物安全、个人防护的内容,更是非常有用。专家们在授课的过程中,改变学生们在学校已习惯的教师照本宣读的教学方式,在授课的过程中专家们结合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和丰富的学科知识使授课内容生动、形象,突破教材限制,补充一些教科书上没有的新知识,专家将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发展的新情况、新动态介绍给学生,并介绍一些重要的学科发展前沿知识,能够有效地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有非常大的意义。
2 实习内容
近20年,预防医学学科的发展,对我国传承五十多年的传统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严峻挑战。有资料报道,有人对某校近5届预防专业本科毕业生所作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反映很多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工作岗位上用不上,很多有用的知识又没学,调查结果显现了传统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教学内容和方式滞后于预防医学发展的步伐。具体表现在:应试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动手,重论文成绩轻业务技能,结果造成学生“高分低能”,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应用不相符合,参加工作后一切从头学起。
如何确定学生在实习基地的实习内容、实习的模式,把握好半年的实习机会,把有限的半年的实习机会充分利用好。几年来,呼市疾控中心教学基地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创新和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线,着力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工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规范的预防医学大学本科生实习带教工作,使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面了解和熟悉掌握相关的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学生在实习基地实习内容至少应该包括流行病学科、公共卫生学科、检验学科、卫生监督学科、卫生应急学科这五个学科领域,学生在生产实习阶段,亲身参与卫生防病机构的实际工作,学生参加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卫生监督执法等工作,可增强对卫生防病工作的感性认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毕业前训练过程,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老师们在带教学生的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现场工作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测定,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的实际技能,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现场教学实习基地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与学校共同培养出大批具有发展潜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 论文撰写
在传统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按照过去理想的实习模式设计,学生在实习中要完成查阅文献、课题设计、试验(调查)研究、数据收集、统计分析、论文撰写、和论文答辩的全过程。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综合、温习在学校所学过的所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内容,同时,在数据收集和案例总结中又经历较深入的工作实践。这样写出的论文就可以看出学生的基础理论是否扎实、在毕业实习中是否用心、刻苦。但在目前的现实中,这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理论上的想法,这种理想的模式在当今现实社会中早已变味。一些学生在网上下载论文、把实习基地过去的工作报告、工作总结稍加改动作为的论文的现象屡见不鲜,早已不是秘密。
为了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来我实习基地实习的学生采用学生毕业专题实习和卫生防疫机构现场实习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案,采用教研室毕业论文专题实习与卫生防病机构(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现场实习相结合的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毕业专题实习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工作实际,提出若干个研究专题,给学生对专题作简要介绍和总体要求后,学生要完成从查阅、课题设计、实验(调查)研究、数据收集、统计分析、论文撰写到论文答辩的全过程。这种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疾病控制中心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的另一重要环节,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前,到疾病控制中心实习,使学生直接了解现场工作实际,增强学生对卫生防病工作的感性认识,积累实践经验,并亲身参与卫生防病机构的实际工作,如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卫生监督执法等,这对学生来说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毕业前训练过程,是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4 实习效果评价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药院校的预防医学实习分为临床实习和专业实习两个阶段。
临床实习已经建立了较为统一的模式和实习技能的评价方法。而预防医学的毕业实习因缺乏统一的内容、方法及场所,对毕业生实习成绩的评价内容不尽相同,毕业实习效果的评价体系不健全,缺乏统一、客观、有效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
我教学基地对学生的考核首先是对学生开设的专题讲座进行考核,给实习生授课的教师均是呼市疾控中心各学科的专家,在疾控中心工作多年,在工作中积累宝贵经验的专家,专家们经过12次授课后,专家们各自选出所授内容的试题,由呼市疾控中心科研教育宣传科统一出试题,对实习生进行考核。
实习生在我教学基地实习内容包括流行病学科、公共卫生学科、检验学科、卫生监督学科、卫生应急学科这五个学科领域,把实习生安排在涉及到这五大学科的科室,带教老师在带教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现场工作能力、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的技能,最后在出科的考评中,由带教老师对其测评。
学生的论文由老师根据自己的科研工作实际提出研究专题,给学生对专题作简要介绍和总体要求后,学生要完成从查阅、课题设计、实验研究、数据收集、统计分析、论文撰写到论文答辩的全过程,学生在撰写论文时由带教老师给与指导,论文答辩由学校老师进行答辩。
参考文献
[1] 舒为群,等.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西北医学教育,2006,14(1):75-76
[2] 杨莉,等.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62-63
[3] 任涛,等.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对预防医学教育的意义,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3):70-72
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不段更新,临床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的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于在职护士以及中职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自学考试是其提高学历的一种主要方式。下面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朋友们搜集整理的自考护理论文致谢词,希望可以帮到你~
1、在本人的写作过程中,xxx老师给予了大力的帮助和指导,在此深表感谢!同时也感谢其他帮助和指导过我的老师和同学。
2、最后要感谢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帮助过我的每一位人。首先,也是最主要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xxx老师。在整个过程中他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论文题目制定时,他首先肯定了我的题目大方向,但是同时又帮我具体分析使我最后选择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这个具体目标,让我在写作时有了具体方向。在论文提纲制定时,我的思路不是很清晰,经过老师的帮忙,让我具体写作时思路顿时清晰。在完成初稿后,老师认真查看了我的文章,指出了我存在的很多问题。在此十分感谢李老师的细心指导,才能让我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其次,要感谢帮我查资料的张超同学,后期因为实习的关系,不能随时去学校的图书馆查阅资料,在此也十分感谢他能抽出时间帮我找的一些外文资料。
3、值此本科学位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xxx老师。x老师从一开始的论文方向的选定,到最后的整篇文论的完成,都非常耐心的对我进行指导。给我提供了大量数据资料和建议,告诉我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细心的给我指出错误,修改论文。他对分时电价领域的专业研究和对该课题深刻的见解,使我受益匪浅。xx老师诲人不倦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肃认真的治学风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值得我永远学习。在此,谨向导师xxx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实施新的毕业实习模式后,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主要由学院老师和实习单位老师共同完成,为了解实习单位老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情况,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实习单位老师给学生毕业论文实习提供了多面的帮助,如提供论文数据(70%)、指导论文选题(62%)、论文写作(36%)和数据分析(23%)等。
二、学院老师对学生毕业论文实习的指导情况
为了解学院老师在毕业论文选题、设计和撰写三方面对本科生的指导情况,我们进行了满意度调查。调查问卷显示78%的学生对学院老师的指导工作满意,只有2%的学生对学院老师的指导工作不满意(见图2),追问其原因是少数学生认为学院老师对论文实习的前期指导工作较少。
三、毕业论文实习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情况
通过毕业论文实习,学生多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依次为:资料处理和分析能力(72%)、阅读文献的能力(66%)、论文设计能力(64%)、文献撰写能力(64%)、其他(9%)。可见毕业论文实习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在毕业论文实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也会遇到一些困难,调查发现学生主要欠缺的能力依次为:统计分析软件应用能力(66%)、阅读外文文献能力(55%)、实验设计能力(36%)、文章写作能力(21%)、搜索查阅文献能力(11%)、实验动手能力(11%)。
四、毕业论文类型的转变
以往的实习模式,即毕业论文实习主要在学院教研室进行,学生在学院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新的实习模式,即毕业论文实习主要在实习单位进行,由实习单位老师和学院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在新的实习模式下,毕业论文类型构成比发生了大的转变,调查设计和应用型课题较以往有大幅度的增加。在以往的实习模式下,毕业课题主要以实验设计(81%)和理论型课题(69%)为主,在新的实习模式下,毕业课题主要以调查设计(77%)和应用型课题(53%)为主(见附表)。大部分预防医学本科生毕业后主要是去基层单位从事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研究报告的书写对其实际工作显得更重要。因此新的实习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2]。
五、结论和建议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新的毕业实习模式更能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毕业论文实习,学生多方面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如外文文献查阅,资料收集,论文设计,数据分析处理,论文撰写等。但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毕业实习质量我们拟从如下三方面进行改进。
(一)提高学生重视度和知识储备量。学院积极采取措施,如在学生实习前开设一些关于科研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的课程和讲座。让学生了解毕业论文实习的方法和重要性,使其在实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身心的投入到毕业论文实习中去。在调查研究中发现55%学生查找和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较差;66%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在面临一大堆调查数据时不知道该从何下手,该如何应用专业统计软件分析调查数据。虽然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系统学习过卫生统计学课程,但是通过毕业论文的实习,还是反映出学生平时学习不够扎实的现象。因此在卫生统计学教学中,应该多增加实际案例教学,让学生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学院可以在毕业实习前多开设一些关于毕业论文写作的讲座,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二)提高学院老师重视度。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少部分学生对学院老师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不满意,其主要原因是学院老师在论文前期指导工作上与学生的联系较少。在实施新的实习模式后,学生主要在疾控中心进行课题实习,学院老师与同学的接触机会相对减少。为了克服此类问题,学院选派年青老师到实习单位挂职;安排资深教授去实习单位进行学术讲座;积极与疾控中心合作并在疾控中心建立研究生工作站等。年青老师深入基层单位工作,可以直接对实习生进行指导,通过这种方式也丰富了年青老师课堂教学内容,缩短了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差距。学院安排教授在实习基地开设学术讲座,及时把预防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热点传递到实习单位,给实习单位的科研工作带来指导,促进了实习单位科研能力的提高。学校与疾控中心的合作,实现了双方资源的优势互补,形成了教学与科研的相辅相成,高校与疾控中心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三)完善学院论文质量控制体系。针对我们调查发现的问题,学院不断完善毕业论文质量监督和控制体系。进一步加强毕业论文实习在开题、中期考核和答辩等各环节的质量监控,从而保证学生论文的质量。论文答辩工作是进行论文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采用论文答辩这种形式,一方面能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能检验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严格答辩工作可以增强师生对论文实习的重视度。为了加强和严格控制答辩工作,学院对以各教研室为单位进行分组答辩的形式进行了改革,学院统一安排答辩,答辩小组由各专业副高以上的老师组成、院长担任组长,并在答辩工作前制定详细统一的论文答辩的评分标准[3]。
1.公共场所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学评价审查的政策环境分析
2.我国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改革
3.TBL教学法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整合中的改革与应用
4.推动卫生学教学改革,培养实用型基层卫生人才
5.对氟作业现场进行的职业卫生学调查的分析
6.设计性实验在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7.新生儿洗浴游泳中心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预防控制措施
8.分子生物学技能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分析
9.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10.赣南医学院重点建设学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学科
11.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人力资源调查分析
12.治疗室血液透析室环境卫生学标准的探讨
13. 浅议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育
14.南极劳动卫生学考察
15.全科医生小词典——预防医学与临床预防
16.八十年代军队刊物发表的部分卫生学文献题录索引
17.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
18.关于开展食品安全与卫生学双语教学的几点构想
19.环境卫生学的内容和当前的任务
20.斗山覆铜板工厂职业危害因素预防情况调查
21.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现状及预防控制措施
22.济宁市城乡中小学校新建校舍及设备的卫生学调查
23.1998~1999年黑龙江省出口鸡肉卫生学分析
24.医学专业卫生学现场实验教学
25.现代苏联的环境卫生学
26.中日劳动卫生学专题讨论会简况
27.苏联放射卫生学的基本总结和发展远景
28.加强中等卫校预防医学教育的设想
29.苏联对培养未来的卫生学家和流行病学家专业素质要求
30.贵州省首例人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31.我国环境卫生学核心期刊初步调查
32.俄学者论现代军队卫生学的方法学问题
33.以案例为中心,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卫生思维的教学实践
34.地下汽车库空气质量的调查与预防性卫生监督探讨
35.加强护理管理有效控制与预防医院感染
36.基于“标准预防”的维和二级医院职业防护
37.苏州工业园区托幼机构的预防性消毒效果
38.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39.加强院感知识培训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40.关于预防性职业卫生监督
41.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科人才建设实践与思考
42.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进行预防医学考试反映出的问题初探
43.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卫生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44.任务教学法在军队环境卫生学教学中的实践
45.PBL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46.关于多重耐药菌患者感染现状及预防控制措施
47.某酒店客房层空调系统竣工验收卫生学评价
48.启发式教学在卫生学课程中的应用
49.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三个基础
50.卫生学预评价在某医院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分析
51.预防医学、卫生学核心期刊互引分析
52.针对预防医学本科生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考
53.构建预防医学与放射卫生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探讨
54.校园暴力和公共卫生学预防
55.2006年-2010年中国部分地区高校预防医学、卫生学二级学科科技论文统计分析
56.预防医学专业环境卫生学教学改革与思考
57.省级精品课程《环境卫生学》建设对提高预防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58.从期刊的文献计量指标变化看预防医学和卫生学期刊的进步
59.PBL教学模式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
60.预防医学中环境卫生学教学实践与体会
61.预防医学专业环境卫生学教学改革初探
62.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和科研中培养预防医学本科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63.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预防医学学会儿少卫生学组成立
64.预防医学专业“儿童少年卫生学”本科教材建设历程与新版教材特点
65.浸取硫酸锌预防砷化氢中毒措施的卫生学评价
66.预防医学、卫生学核心期刊及检索工具介绍
67.施工监督在预防性卫生监督中的卫生学意义
68.预防医学卫生学英文文献中有关词语的汉译探讨
69.非预防医学专业卫生学设计性实验的实践及效果分析
70.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71.用循证医学思想指导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卫生学教学
72.200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类期刊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排序表”
73.预防医学、卫生学
74.预防性卫生监督信息管理与卫生学评价可视化系统的研制
75.南昌市建设项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预防性卫生学评价分析
76.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被引量分析
77.大连市某大型超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竣工验收预防性卫生学评价
78.启发式教学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卫生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
79.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审核及卫生学评价要点分析
80.《环境卫生学杂志》编辑部与《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杂志编辑部合作交流
81.预防医学与卫生学专利申请报导
82.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环境卫生学》实践技能考核指标设计
83.关于预防性卫生学评价的探讨
84.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进展
85.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86.联黎临时部队卫生学和野战预防医学的组织和实施
87.分析儿童少年卫生学在学校常见病预防中的重要性
88.预防医学长学制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
89.预防医学本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
90.谈如何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兴趣
91.非预防医学专业《卫生学》教学效果的调查报告
92.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需求与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
93.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选修课教学及课程优化研究
94.公共场所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学评价审查的政策环境分析
95.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96.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环境卫生学》专业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97.轨道交通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学评价相关技术的研究
98.我国预防医学与卫生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
一、抓住校园迁建的机遇,加快学校发展步伐。
XX年我校校园迁建工程全面启动,一期工程和1*教学楼正在进展中,预计XX年9月竣工并投入使用,为此,我校着重做了2项工作:(1)专人负责校园基建工程。(2)制订学校发展规划,明确今后三年的发展目标,其中包括基本建设目标和队伍建设目标。
二、健全组织、注重管理,认真抓好制度建设。
为了使学校的整体工作步调一致,行动一致,学校狠抓制度建设,做到职责到人,制度管人,规章治校,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步入新的轨道。也为我校实施民主管理提供有效保障。
1、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为**%,毕业率为**%,升入普、职高与中专达**%。
2、制订《**中学三年发展规划》,积极构建环境美、管理强、队伍优、质量高的办学目标,使我校师生明确我校办学方向,为今后努力打造成为具有现代化气息、社会声誉好的现代化新型学校而奠定扎实的基础。
3、合理整合、全面发挥。
一是积极构建学校领导班子队伍建设,上半年民主选举产生校首届工会委员会。
二是制订出台《学校校务公开制度》,全面实施收费公开、政务公开、校务公开、财务公开的校务四公开制度。
三是重新调整了各教研大组的工作职责,使各教研组长的工作职责得到更好的发挥。
四是建立家长投诉电话制度。完善监督机制,让家长、学生、社会都参与到教师形象的评价监督行动中。
五是严格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家教管理,实施意见,坚持做到不带寄读生,不收费补课。
三、依法治校、文明建校。
1、我校根据区教育局《关于创建学习型学校的指导意见》,制订学习型校园创建活动的计划,精心组织,大兴学习之风,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2、制订出台《学校卫生工作实施方案》,对校园公共场地和班级卫生以及教师办公室等场地实施目标管理,量化积分。
3、以鹿城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验收复查为载体,坚持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继续落实值周班级制度和文明班级评比制度。
4、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德育渗透。XX年元旦前后举办庆元旦、爱我校园大型学生美术作品展。
5、认真贯彻实施《中小学德育大纲》,使学习教育活动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全过程,积极撰写德育论文,孙忠胜同志的德育论文荣获市二等奖,陈敏同志的德育论文荣获区三等奖。
6、继续开展星期教师师德专题培训,认真组织学习,把学习和培训结合起来,实现队伍的最优化。
四、深化改革、全面发展
1、以新课程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XX年,我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正式启动,我校全校教师努力进取,转变观念,思变创新。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新课程的每一步工作,每一个环节。每一堂课程,每一项管理体制,逐步构建三级课程体系,实现学校各类学科的整合。
2、学校开展二级公开课评比活动。教研组开课达30节,学校开课13节,选派人员参加区教研活动中心的各类教研活动100人次以上,全体教师把课上得规范、好、新,在课堂上花力气,教师的说课、听课、上课、评课能力得到提高,11月份,区教研中心对我校进行教学调研,开课15节,予以充分的肯定。
3、建立信息化建设工程。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年,我校花巨资购买计算机**台,改变了落后局面,努力实现青年教师掌握计算机的使用能力,进行文字输入、编辑制作、上网浏览,开设信息技术课,XX年7月**教育网胜利开通。
五、以教学管理为主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XX年,我校完善了教师量化考核制度和教师常规检查制度,对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综合评价。第九周和第十九周两次对教师进行考核量分。下半年期中考试参与区级联考,全校教师都作了考后分析这项工作,教导处组织教师对各学科期中考试情况认真客观的剖析,及时了解教情、学情、及时总结经验与不足,及时反思。
六、完善财务后勤工作。共2页,当前第1页1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一项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举措,是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部首次在国家层面上直接面向大学生的科研立项[1]。其实质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研究为基础,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为目标,切实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素养[2]。高校作为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注重个性培养,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郑州大学作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自2008年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来,在深刻解读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目标及内涵的基础上,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载体,从项目实施方案入手,做好过程管理,注重打造创新教育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3],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在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和探索。
1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1.1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以“注重能力,自主创新,协调发展”的实验教学理念为先导,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条主线,从优化整合实验教学体系入手,构建“平台+模块+加课程群”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充分考虑学校理、工、文、医、管等学科综合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启迪,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构建实验教学内容,建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衔接、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基本实验技能、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逐层深化的全新实验教学体系,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新的实验教学体系突显学生综合素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巩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增加了创新性、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内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大了创新学分的比重。经过几年的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一批教师科研成果被凝练转化为学生实验,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使用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进行创新性研究和实验,进一步夯实了研究创新性实验教学内容。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已建立起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由基础训练到综合应用再到研究创新的递进式提高的实验课程体系。其中,基础型实验层面主要是针对本科一年级学生设置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课程,以巩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基础实验应用能力为主;综合型实验层面主要是面向本科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开设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注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研究型实验层面主要是面向本科一年级至四年级所有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学研究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建立创新保障机制“创新”的根本在实践[4],通过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锻炼,大力倡导和资助学生结合所学学科、专业特点参加各种科技创新、学科竞赛活动,在学校层面建立创新保障机制,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把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打造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重点,以人文素质教育为补充,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人文素质教育紧密结合、相互依托的特色教育体系。
1.2.1制度和政策保障在学校层面成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院(系)层面成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导小组,通过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对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予以支持,对包括创新学分认定、创新成果评定、灵活学籍管理等方面提供制度和政策层面的保障。
1.2.2技术和条件保障通过利用已有的教学科研平台,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开展提供实验场地、设备等物质支持;积极开放各类实验教学中心、重点实验室及研发中心等,为学生进行深入实验研究创造宽松外部条件;优先安排创新实验指导教师,适时予以指导,提供技术支持;积极搭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交流平台,定期开展相关学术交流活动,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其创新热情等,从人力、物力等方面全力支持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1.2.3经费和时间保障多方筹措,建立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专项资金,为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提供经费保障,延续在项目结题后的后续管理中,比如、专利申请和成果奖励等方面,也及时确保资金支持。在项目研究时间上,院(系)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及创新实验项目所得学分情况,免修相应学分的计划内教学内容,力争为学生的创新实验研究提供更多的时间保障。
1.3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5]。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建立健全相应激励机制,对在创新实验活动中成绩优异的学生,除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还在学生评优评先活动、奖学金评定、研究生推免等方面予以倾斜。同时,建立针对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到创新实验项目中,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指导教师,在职称评定、培训培养、评先评优及年终工作量核算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该项措施的实施,有力地调动了广大师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的积极性,形成了师生主动参与、双向良性互动、共谋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
1.4实行导师制在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中积极尝试引入导师制,要求每个项目至少配备1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指导教师,充分发挥导师在创新实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积极为学生开展创新实验研究创造条件,提供便利的科研空间和平台,并在科研方法及过程中适时给予必要指导和帮助,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更快地取得创新成果,获得成功[6]。导师制的引入,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向深度拓展,也为我们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2结合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7]。近几年来,围绕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我们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抓手,通过调整相关实践环节教学计划与课堂教学、社会科技实践活动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有机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8-9]。
2.1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与毕业设计(论文)相结合在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过程中,学校十分注意创新实验与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衔接和结合。项目组学生到大学四年级下学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与项目进行的时间无形中发生冲突,产生顾此失彼的矛盾。对此,不少院(系)把项目研究与毕业论文(设计)结合起来,把创新实验项目研究中的课题,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进行研究,很好地协调和兼顾了两者间的矛盾,不仅保障了项目研究时间,项目研究的质量也得到了提升。有两种结合的方式:(1)学生以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作为毕业论文(设计)进行研究,已有相当一部分被评为学校优秀毕业论文(设计)。(2)学生在创新实验项目结题验收后,仍可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纳入到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统一管理。学校虽然没有专门经费支持,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创新性实验项目研究的深入和延续。
2.2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与专业实习相结合让学生走出校门,加强与社会的接触和联系,从生产实际中汲取发明创造的灵感,是检验理论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意识地将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与专业实习内容结合起来,倡导学生带着问题参加实习,在实习中结合创新性实验项目中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在实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在专业实习阶段,师生共同开展的“对河南省黄金生产区(灵宝市)汞污染现状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调查研究”、“蟒河污染对沿岸居民健康影响调查研究”、“国家十一五期间人群氟外暴露水平与氟病流行强度调查研究”、“河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评估”、“河南省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卫生经济学评价”等项目,紧扣公共卫生热点问题、重大事件进行调查研究,教学效果良好,也对公共卫生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3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与社会科技实践活动相结合社会科技实践活动是锻炼和检验创新实验成果的重要平台[10]。为促进创新实验活动的广泛开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及交流成果的机会和平台。几年来,通过结合创新实验项目,积极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技术设计竞赛等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的全国竞赛活动,已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参加社会科技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来实施检验创新实验成果,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参加国家和学校两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学生很多已成为参加各类竞赛的主力,并在各类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创新实验和学科竞赛使学生获益匪浅。围绕创新实验和科技竞赛的开展,学校还通过举行各种学术讲座、科技展览、公开答辩会和编印大学生科技作品集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生与学生、团队与团队、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创新交流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和科研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