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关键技术

关键技术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07 03:02: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关键技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技术

篇(1)

关键词 秋季;养蚕;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 S8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238-01

蚕饲养量最大、饲养批次最多的时期为秋季,此阶段温度比较高,桑叶的质量不高,病源繁殖速度很快。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秋季养蚕的关键技术作一简单综述。

1 合理布局

不同批次的蚕,出库的时间一定要合理地布局,可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消毒,降低蚕饲养过程中病害的发生几率。对于早中秋蚕,适宜的出库时间在8月8日;对于晚中秋蚕,适宜的出库时间在8月下旬或者9月上旬;对于晚秋饲养的蚕,出库的时间宜安排在约9月10日。有利于前后批留足消毒时间,减少蚕病发生;可防止底部桑叶发黄脱落,增强桑树抗旱能力;改善桑园通风状况,减少桑园病虫害[1-2]。

2 秋蚕饲养技术

2.1 消毒防病

做好前期的消毒工作,然后在饲养过程中辅以适当的消毒措施。消毒前要坚持先打扫、清洗,将杂草铲除并与垃圾一起清理干净,对于沟渠,要进行疏通;各户首先对养蚕需要的房间及工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然后于每天的早晚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消毒,一般x择含有氯的药剂。切记不可随意地将已消毒过的养蚕工具拿出去,且没有经过消毒处理的用具绝对不可拿入到养蚕室中。饲养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干净、卫生,对于一些病死的蚕体、蚕沙以及用过的用具等,均不可随意乱放。饲养员在进入养蚕室或者出沙之后均要洗手,饲养结束后及时将废弃物清理干净,并及时消毒。各龄起蚕时要对蚕座进行消毒处理,要准备专门的地方用于储藏桑叶,每天至少消毒1次。饲养室周围的大环境,一般每个龄期保证消毒1次。若桑树上的虫害发生严重,可对准桑叶表面喷消特灵溶液等。若是培育种茧,则在饲养的全过程中均要对桑叶表面进行消毒处理[3-4]。

2.2 桑叶质量控制

秋季养蚕,需要挑选龄期适宜的桑叶。在温度较高时,桑叶的采集应安排在清早,且采下的桑叶要及时运回并保湿储藏,切记不能挤压;在气候过于干燥时,给桑前要适当地补湿,提高桑叶的新鲜度。

2.3 合理饲育

秋季的气候条件较差,蚕体发病几率较大。在做好消毒的前提下,要及早扩座、分匾,尽量保证蚕吃饱。提青分批要严格把关,对于一些长势弱小、发生病害、迟眠的蚕体,要坚决淘汰;一旦发现蚕体发病,要及时将病蚕清理出去并对蚕室及餐具进行消毒。蚕体上蔟期间,要保证室内干燥,维持通风状况良好,为营茧创造较好的环境。

2.4 做到“三防”

一是防高温。在养蚕室的前后均要搭建遮阴棚,并在蚕室的屋顶上覆盖稻草等遮荫物。蚕室内的地面上喷洒清洁的凉水。二是防蚕病。不同规格的蚕,要严格分批饲养,及时将迟眠蚕挑拣出来,并将长势弱、发病的蚕淘汰掉。蚕室内保证良好的通风性。三是蚕座消毒。要经常用新鲜的石灰等进行消毒处理,还可填食灭蚕蝇或者将其喷在蚕体的表面,对蝇蛆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四是防中毒。在桑园的周围以及蚕饲养区的周围一定范围内,坚决避免使用敌杀死、杀虫双等可严重危害蚕体健康的农药。蚕饲养室内不可使用灭害灵等,以防对蚕体产生危害。此外,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止发生农药中毒,在采集桑园边缘或者农田四周的桑叶时,一定要先少量给食,确定无毒害现象后才能大量采集。

3 秋蚕大蚕期条桑饲养方法

在蚕处于5龄期时,对桑叶的需求量增加,可根据需要分批次进行剪伐,剪梢可选择水平式进行,一般控制留条长度在1.0~1.2 m,具体长度结合桑条的长势确定。剪口的下部保留3~4片叶。饲养的方式有3种,即为斜面地蚕育、蚕台育、地蚕育。3种方式各有优点,对于地蚕育,优点是给桑的速度快,可以节约劳力,免去除沙环节,使蚕室利用率提高,若没有蚕室,还能在大棚内进行饲养;对于蚕台育,优点为节约成本,提高给喂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劳动强度;对于斜面地蚕育,优点是可使染病几率降低。自秋蚕进入5龄后,喂食的桑叶要求熟期适宜且适当偏嫩。在原来的蚕座上饲喂后即可起除,先在经过消毒处理过的地面上均匀地摊放蚕,然后将采集的干净桑条放在表面,一段时间后待蚕体都爬到桑条上后将其拿起,倾斜靠放在墙壁上,也可倾斜摆放在简易蚕座竹竿的两边,摆放的密度可结合桑条上蚕体的数量灵活调节。采取此种方式养蚕的,一般每天喂食1次即可,若中午的温度很高,气候干燥,可根据实际再适当补喂1次,保证桑叶充足。

4 参考文献

[1] 张月芳,周均铭,姚许琴.中秋蚕发种日期相关要素的分析[J].蚕桑通报,2011(1):54-55.

[2] 吕邵聪.秋蚕的饲养[J].蚕桑茶叶通讯,1983(2):17-19.

篇(2)

[关键词]AutoCAD 绘图 关键技术

一、引言

AutoCAD软件自1982年问世以来,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就机械方面而言,时至今日,人们对AutoCAD的理解,已远远超出了过去的绘图功能。AutoCAD出众的二维绘图功能,至今仍然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同,人们学习和钻研CAD/CAM技术,一般都是从学习AutoCAD绘图起步。他们希望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这一工具,更高效、优质地为今后的工作服务。但要真正做这一点,对初学者并不容易。笔者认为,在学习时,关键技术未能突破,得不到技术支持,经常卡壳,导致学习兴趣锐减,是造成初学者学习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教学时,研究用AutoCAD绘图时涉及的关键技术,并探讨如何使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关键技术,对于高效、规范出图具有现实意义。

二、用AutoCAD绘图的几大关键技术

(一)坐标系及其变换技术

坐标系是图形学的基础,用坐标系可以确定对象在绘图空间所处的位置。对坐标系及其变换的认识和灵活应用,是逐步深入学习AutoCAD的基础。

AutoCAD中的坐标系有世界坐标系WCS和用户坐标系UCS两种。WCS是一个单一固定、系统默认的坐标系。二维绘图时,大多只用到WCS。当WCS不能满足需要时,可根据需要设定不同的用户坐标系UCS。如处理倾斜图形画法时,使用UCS可方便构图。UCS可通过坐标系平移、旋转、三点定坐标等方法实现用户坐标系的设定,并且UCS随时都能转换成WCS。

(二)定点技术

定点技术(或称抓点技术),是指在屏幕的坐标系中准确地确定点的位置。

在绘图时如何运用定点的方法确定点的位置,对于正确绘图和提高绘图效率关系密切。对初学者,定点技术是学习时的一个难点。它既是AutoCAD入门学习的基础,又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运用起来要做到得心应手,需要深刻理解。

软件中有5种定点的方法,使用时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合理选用,方能提高效率。第一种是用鼠标定点,即输入命令后,单击鼠标左键定点。二是用坐标定点,是常用的定点方法,包括直角坐标和极坐标。坐标又分绝对坐标和相对坐标,相对直角坐标与相对极坐标应用较多。三是定方向定距离定点。应用时要理解定“方向”的含义,这里的方向可以是水平或垂直的,也可以是任意角度的线。控制方向的方法:状态栏中的“正交”(或F8键)用来确定水平或垂直方向,极轴角追踪用来确定斜线方向。四是捕捉定点。AutoCAD共有端点、交点、中点、圆心等共13种捕捉的方式。可在草图设置对话框中选定,或在对象捕捉工具条中点选,根据不同的场合选用。对象捕捉工具条还有“自某点”捕捉的方式,是一种使用极为广泛的定点方法,使用时要防止捕捉方式之间的干涉。追踪定点是该软件的一大特色。有临时追踪、正交追踪和极角追踪三种方法。追踪定点能用于水平、垂直和任意角度点的确定,使绘图时的效率大大提高。

(三)块与属性技术

块与属性可用来建立图形库,也可用来实现平面或立体的装配等。图形库的建立明显地提高软件的应用效率。

创建图形符号库可用创建块和创建形两种方法。两者用法相似,各有优缺点。相比之下,教学时使用块更为直观,学生容易掌握。

Wblock和Block命令都能生成块。WBlock是用文件的形式将块存储起来,其它图形文件可以引用。而Block命令生成的块只能在当前文件中引用,故一般多用前者。生成的块用Insert命令插入。插入时可以选择X、Y、Z三个方向的插入比例和旋转角度,给使用时带来灵活性。

由于有了块与属性定义命令,我们可以根据行业的特点和要求做出符合需要的图形符号库。还可通过不复杂的二次开发,新建工具条,并在工具条上添加图形符号命令,从而大大提高绘图的效率。而这都有赖于块的生成。

(四)样板图与图形的标准化技术

1.样板图设置的主要内容

打开样板图,初看没什么图形元素,但实际上文件中包含多项设置,主要内容如下:

(1)图层设置及应用。图层是用来管理图形对象的工具。用户可以根据图层对几何对象、文字及标注等进行归类,把不同用途或特性的对象分别置于不同的图层上,通过对图层的开与关、冻结与解冻、锁定与解锁基本操作,实现对图层的管理,提高效率。

每一图层的设定包含层名、颜色、线型和线宽4个内容,层名设定要明了,颜色和线宽可在图层特性管理器对话框中按国标要求选,线型则按需要加载和选取。为了便于图形管理,颜色、线型和线宽一般设为随层。

(2)文字样式。文字样的设定与标注样式中的尺寸标注及块中属性的文字关联。CAD工程制图中所用的文字、数字和字母的选取,按照国标BG/T13362.4~GB/T1336.5要求,数字和字母以斜体,汉字用正体。系统自带standard的文字样式,不符合国标制图要求。要新建一个文字样式,如取名为“工程字”,字体选择“gbeitc.shx”,是西文及数字使用的字体。大字体中选择“gbcbig.shx”,是汉字使用的字体。字的大小与图幅有关,A0、A1图幅字高为5mm,A2、A3、A4图幅为3.5 mm。文字样式对话框中的字体高度设为0,在每次的文本输入时,按照要求输入高度。设好后将该样式置为当前文字样式。

通过“工程字”样式,解决了西文、数字及汉字字体的规范化问题。

(3)标注样式。标注尺寸时,除了熟练掌握尺寸标注的相关命令及其编辑方法外,标注样式的设定、标注样式对话框各按钮中相关参数的含义的理解,对于尺寸标注及管理尤为重要。

软件自带的ISO的标注样式,不符合国标要求,要新建标注样式。可参照以下方法设以下几种标注样式:

一般尺寸样式:用来不带尺寸偏差的线性尺寸及形位公差的标注。

角度样式:是用来解决国标中要求角度的尺寸数字要水平书写的问题。

尺寸偏差样式:用来标注带有尺寸偏差的尺寸。用这种样式设置好之后,偏差的类型及偏差值不能变。偏差值改变时可用特性管理器等方法来修改。

标注时,将所需的标注样式置于当前样式。这样就将不带偏差的尺寸、带偏差的尺寸及形位公差都能标注了。

2.样板图的意义与图形标准问题

上述设置,在每个图形文件中都是必要的。若建立一个样板文件,并根据标准设置好图层、文字样式、标注样式等,并将文件保存起来,今后使用时只需调用它,那么就省去了大量重复的设置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这就是样板图的意义。

样板图为图形的标准化奠定了基础。为了使最终的图纸符合国标要求,在AutoCAD2000的后续版本(如AutoCAD2006)中还提供了对图形进行标准检查的功能。其方法就是用样板图创建图形标准,再用标准文件对自己绘制的图形文件检查、校对并进行自动更正,这样有利于现今的协同管理。

篇(3)

关键词:智能天线 联合检测 TDD

中图分类号:TN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c)-0001-02

移动通信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两代,其中第二代的GSM和窄带CDMA移动通信系统是正在全世界营运的主要移动通信系统。现在,移动通信系统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就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其三大主流标准为:欧洲与日本提出的WCDMA、美国提出的CDMA2000和中国提出的TD-SCDMA。

TD-SCDMA系统具有其突出的特点: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三种主流标准中唯一采用时分双工(TDD)方式,在频谱利用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该系统综合采用了智能天线、联合检测、软件无线电等无线通信中的先进技术,解决了这些技术应用中的各种问题,使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和频谱利用率。由于TD-SCDMA是三大主流标准中提出最晚的,很多人对系统还缺乏了解,信心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觉得对自己所认识到的TD-SCDMA的优势做一个详细的介绍比较重要,下面本人通过对TD-SCDMA系统的学习及网络测试,对TD-SCDMA系统关键技术的使用作了比较详细的总结。

1 TD-SCDMA概念简述

这里将TD-SCDMA从字面上分解开来解释TD-SCDMA系统。

TD:TDD时分双工

S: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

CDMA:码分多址

2 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单比较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为80年代的模拟系统,采用FDMA多址方式。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为90年代的数字系统GSM其采用FDMA+TDMA多址方式,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为IMT-2000其采用FDMA+TDMA+ CDMA的多址方式。下面举例对FDMA、TDMA、CDMA进行区分解释。

假设共10个人要开会,2人一组,分成了5组。

如果采用FDMA,要用5个房间可以满足。

如果采用TDMA,可以将5个组分成5个不同的时间段,这样一个房间即可以满足。

如果采用CDMA,5个组分别使用不同的语言,互相之间听不懂谈话的内容,这样可以同时使用一个房间,能源更加节省。

TD-SCDMA系统采用了CDMA多址方式,虽然各组之间互相听不懂谈话的内容,但是能够听得到,这就是所谓的码间干扰,如果在同一个房间内讲话的人增多,则互相之间谈话的音量就要受到控制,TD-SCDMA系统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使得系统能够稳定的运行,就要采用关键的技术,以下着重介绍TD-SCDMA系统中采用的关键技术。

3 TD-SCDMA关键技术的使用

针对TD-SCDMA系统的特点,采用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TDD技术、智能天线技术、动态信道分配技术、联合检测技术、功率控制及接力切换技术。

3.1 TDD技术

TDD即时分双工:上下行采用相同的频带,用时间来区分上下行。

TDD的好处。

(1)不用具有特定的双工间隔的成对频段。

(2)频率公用给上下行,可以灵活的配置上下行时隙比例,以达到快速率下载数据的要求。

(3)上下行使用相同的频率,所以无线传播的环境是对称的,有利于职能天线技术的实现。

(4)上下行同频,不用使用射频双工器,降低成本。

3.2 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技术简单的归纳一下就是利用TD-SCDMA上下行同频的特点,上下行无线环境基本相同,通过接受的上行来波方向(DOA)估计出用户所在的方向,使得天线的能量仅指向小区内处于激活状态的移动终端,激活状态的终端在整个小区内处于受跟踪状态。

智能天线在形状上分为圆阵(用于全向基站)和线阵(用于定向基站)。从波束上分为多波束智能天线(事先设计好多个方向的固定波束)和自适应天线能够自动判断移动终端的来波方向,目前所使用的即时自适应天线。从阵元数来分目前分为4阵元天线、6阵元天线和8阵元天线。

可能大家不清楚为什么TD-SCDMA系统更适合职能天线的使用,以下列出几条理由。

(1)TDD模式,上下行无线传播环境对称,根据上行可以确定用户方向。

(2)单时隙的用户数少(每时隙话音用户最大8个),便于时时地自适应权值生成。

(3)子贞时间短(5 ms),可以支持高速移动,因为移动系统中要求一个子贞内移动台移动的距离要小于一个波长。

下面看一下智能天线怎样估计上行的来波方向即上行DOA估计。

图1中画了3个智能天线阵子,也是各个阵子在空间上接受的来波,两个阵元之间距离为1/2λ而且固定为0.075 m,3个阵元接收到的来波时间分别为t1、t2、t3,波束1与波束3的信号距离差为d,θ即是来波方向。从图1知:波束1与波束3到达的时间差Δt=t1-t3已知,则d=Δt*v(光速)可知,L=λ已知,则cosθ=d/L可以求出,从而得到来波的方向估计出移动终端的方向,智能天线的能量会集中在此用户上,但是如果同一个方向上由多个用户同时发送信号怎么办?这就要用到下面介绍的动态信道分配技术。

3.3 动态信道分配技术

动态信道分配(DCA)就是为了接纳更多的用户通过系统负荷、干扰、用户空间方向角确定最优的资源分配方案进行的信道的分配及重新调整,降低系统干扰提高系统容量。所以动态信道分配分为三个步骤:接入控制、信道分配、信道调整。TD-SCDMA的一个信道由频率、时隙、扩频码唯一确定。

动态信道分配主要分为慢速DCA(事先确定好时隙转换点)和快速DCA。而快速DCA又分为频域DCA、时域DCA、码域DCA和空域DCA。其中频域、时域、码域DCA都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选取干扰最小的资源分配给该用户使用。对于空域DCA,在使用智能天线时提到如果在同一个空间方向(即同一波束区域)有多个用户时,就采用空域DCA技术将这些用户放到不同的时隙上去用,同时对空间不同的用户放到同一个时隙上,这样就降低了彼此间的干扰。另外要在对多用户解码时同时解读多个用户的信息还要用到下面的技术—联合检测技术。

3.4 联合检测技术

在TD-SCDMA系统中有多种干扰存在,下面介绍几种干扰。

(1)ISI:符号间干扰,即码间干扰,因码片间的时延而产生的干扰。

(2)MAI:多用户之间的干扰,码字之间因不会完全正交而产生的干扰。

(3)多径干扰:指一个用户的某2路信号到达时间间隔大于1个码片时产生的干扰(小于1个码片时会认为是ISI)。

为了清晰了解联合检测的作用,这里仍然用开会的例子来说明:因为使用了CDMA技术即各组使用了不同的语言在TD-SCDMA系统里就是给不同的用户分配了不同的码字,为了接收时分出哪些信息是某个用户的,就用其使用的码字去正交解出此用户的具体信息。有两种检测方法。

(1)单用户检测:即每次只用一个用户的码字去正交,一次只能解出一个用户,因为码字不会理想到完全正交,所以其余的用户信息不可能完全消除,只是将其强度大大降低了,成为干扰信号,这样随着用户数的增多干扰累积会很大,使系统的容量受到限制。

(2)多用户检测:同时用多个用户的码字去解,将所有用户一次性解出,将所有的信号都作为有用的信号,这样有效的降低多用户干扰。

联合检测功能有效的消除多用户干扰,这样就对开会时讲话的音调要求放宽了,即缓解对了功率控制精度的要求。

3.5 功率控制

多个组在同一个房间里同时开会,控制自己的音量是必不可少的,否则都以自己最大的音量讲话,则所有人的会议都将无法正常进行,这就是功率控制技术是TD-SCDMA系统的基础,没有功率控制就没有CDMA系统。

功率控制分为开环功率控制和闭环功率控制。

开环功率控制只能在决定接入初期发射功率和切换时决定切换后初期发射功率的时候使用,接收机测量接收到的宽带导频信号的功率,并估计传输路径损耗,根据路径损耗计算得到需要发射的功率。

开环功率控制完成后开始进行闭环功率控制,闭环功率控制包括内环控制和外环控制。内环控制是NodeB测量接收到的信号的SIR值并与设定的SIRtar比较,下发TPC命令给UE,UE根据此命令调整自己的发射功率,此过程只有UE和NodeB参与。外环功率控制是RNC测量传输信道上的BLER并与设定的BLERtar比较,从而设定SIRtar通知NodeB,NodeB再下发TPC命令给UE,UE调整发射功率,此过程UE、NodeB和RNC都参与。

功率控制的目的:内环是使信号到达接收端刚好能够解调。而外环不但要解调还要保证一定的SIR、BLER。

3.6 接力切换技术

大家都已经熟悉GSM的硬切换及了解WCDMA的软切换过程,下面将接力切换与他们的区别做一简单的描述,以接力跑賽为例。

硬切换:先断后连,第一人到达接棒地点后,将棒放下等待接棒的人,但有保护时间,在此时间内若对方仍没有接到棒而且第一人没能再次拿起,则棒掉即掉话。

软切换:先连后断,到达接棒地点两个人同时拿着棒跑,持续一段时间后第一人放开。

接力切换:到达接棒地点时,第一人不能站立不动,要第一人拿着棒陪跑一段,使得两个人的速度接近即预同步后,棒才能稳定的传递过去,降低的掉话的几率。

篇(4)

[关键词]水权;水权分配;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6-0361-02

根据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在系统总结我国水资源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从制度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针对中央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战略决策,国务院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进一步明确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主要目标,提出具体管理措施,全面部署工作任务,落实有关责任,必将全面推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贯彻落实,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水资源如何在市场经济模式中得到最优配置并产生出巨大的综合效益,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然而,目前我国的水权交易正处于探索阶段,为此,本文从发展初始水权关键技术、取水许可与水权的衔接技术、生态用水中的水权特征三个方面对我国水权分配的关键技术作了初步探讨。

1 初始水权的分配关键技术

1.1 水权的初始分配制度规定

水权分配制度一般有三种:一是“自由取用”水权制,即把水资源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纯自然物而自由取用的水权分配方式;二是按照“先来先用”的原则进行分配的制度,简称“优先专用水权制度”,又称“等候式”水权制度;三是竞争性水权制度,是指在水资源短缺的前提下,对现有的水资源进行竞争性分配。其分配制度又可分为两种形式,即行政性分配和市场分配。行政性分配是指政府按照一定的模式对现有的水资源进行指令性分配的过程。市场分配即是利用市场的价格机制进行水权初始分配的过程,实践中主要采用拍卖模式。不同的水资源禀赋决定不同的水资源分配体制。在我国,由于地域面积广大,各地水资源的短缺程度不同,因而水权分配制度也有所不同。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由于水资源充裕,其分配体制多采用前两种方式。而在北方地区,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多采用竞争性水权分配制度。如在黄河流域,由于水资源的极度缺乏,自1987年开始执行“分水方案”,即在扣除输沙等生态用水210亿立方米的前提下,将剩余的370亿立方米黄河水按一定比例分配到了沿黄各省、自治区。一般而言,水权市场的建立只有在水资源短缺地区才有意义,因此,我们讨论的水权分配市场中的分配制度主要是指竞争性水权制度。

1.2 水权的分配模式

不同的分配模式将产生不同的效益与成本,对经济影响的程度亦将有所差异。在竞争性水权制度下,水资源的条件不同,水权分配的模式可能不同;在同一水资源条件下,对于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行业,水权分配的模式也不同。实践中,主要有如下水权分配模式:1、人口分配模式。在进行水权初始分配时,将可分配水量按人口分解到各用水户,使人人享受同等的用水权。这种模式体现了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但忽略了不同行业从业人员对水资源的需求差异。2、面积分配模式。按照水源地周围地区面积进行分配,用水业户所辖的区域面积越大,所分配的水资源越多。3、产值分配模式。即按照GDP产值指标分配水权,产值越高,所分配的水权量越大。因此产值分配原则是一种效率遵循原则。4、混合分配模式。即依据人口、地域面积和GDP产值进行加权平均的一种折衷的分配模式。5、现状分配模式。现状分配模式是在承认用水户用水现状的基础上,以现有的用水量(上一年或近几年的加权平均值)为标准,依据“溯往原则”进行水权分配。6、市场分配模式。即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对水权进行分配。一般而言,这部分水权的拍卖价格高于上述分配的水权价格,参与竞买者一般是水资源边际产出较高的行业,由于有较高的效益预期,往往会对这部分水资源产权支付较高的价格。

2 取水许可与水权的衔接技术

取水许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水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的形式,依法赋予特定相对人利用水工程或者机械提水设施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取水的权利的行为。

2.1 取水许可制度

早在1988年1月2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旧水法)中就有相关规定。该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国家对直接从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实行取水许可制度。为家庭生活、畜禽饮用取水和其他少量取水的,不需要申请取水许可。实行取水许可制度的步骤、范围和办法,由国务院规定。这是我国首次从法律层面上确立取水许可制度。2002年8月29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新水法)对旧水法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动,但是对取水许可制度却予以了重申。该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取得取水权。但是,家庭生活和零星散养、圈养畜禽饮用等少量取水的除外。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征收管理水资源费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2.2 取水许可是一种行政管理方式

取水许可性质为何?是一种权利还是一种行政管理方式?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其与水权的不同关系。本文认为,取水许可是一种行政管理方式而不是一种权利或者说水权,理由如下:

1)首先,其若为权利,那么,权利的主体是谁?水行政主体抑或水行政相对人。如若是水行政主体,权利的自由处分性意味着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许可或不进行许可,对行政相对人的保护极为不利,这显然不符合现在法治精神;如若是水行政相对人则更不成立,行政相对人若需用水首先要向行政主体申请,其是否能够取水取决于水行政主体的决定,而不是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不符合权利的本质。虽然行政相对人有是否申请取水的自由决定权,但由此认为取水许可即为一种权利难免牵强。

2)其次,从规定取水许可证的法律法规来看,无论是新旧水法还是国务院颁布的实施办法和条例,其无一例外都是公法性质的行政法。而从具体的规定来看,水法中关于取水许可的规定实际上是设定了新的行政许可,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范的范畴。

3)再次,虽然取水许可证对拥有者来说,确实体现着一种利益,即可以持证取水的利益,而且这种利益因为是经过许可而享有,所以受到法律强制力的保护,按照学界通说,权利即为“享受特定利益的法律之力”,取水许可似乎确为一种权利,实则不然,这里其实是混淆了取水许可和因取水许可而获得的一种权利,这种权利实际上就是水权,也就是说,取水许可是一种权利论者把取水许可和水权混为一谈。因获得取水许可证而取得一种新的权利并不会改变取水许可本身作为行政管理方式的性质。

2.3 取水许可与水权关系辨析

欲理清取水许可证与水权的关系,首先必须弄清楚水权的概念为何,因为目前在学界,水权的概念尚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水权是依法对于地面水或地下水,取得使用或收益之权。这一观点即学界的“一权说”。其将水资源和产品水的所有权排除在水权概念的外延之外,认为水权是一种来源于水资源所有权但又独立于水资源所有权的用益物权。代表学者是裴丽萍教授和崔建远教授。裴丽萍教授在其《水权制度初论》中指出“水权是水资源的非所有人依照法律的规定或合同的约定所享有的对水资源的使用或收益权”。崔建远教授在其《水权与民法理论及物权法的制定》中写道“水权,是权利人依法对地表水与地下水使用、受益的权利。”

2)水权是指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水权如同土地权一样包括所有权和用益物权,土地所有权人就是土地上水资源的所有权人。与土地权利相对应。总之,水权应包括水资源所有权和用益物权两部分。”

3)水权是一整套关于水资源的权利体系或者有关水资源的权利总和或权利束,它包括水资源所有权以及由水资源所有权派生出来的其他权利,如水资源的使用权、分配权、经营权、管理权、收益权、水环境权等。

4)笔者以为,无论一权说,二权说,还是多权说,皆有其合理之处。一权说最直接地反映了水权概念设计的目的,且水权制度的核心――水权交易制度中交易的水权主要是指水的用益物权的交易,二权说或从产权制度入手,或将其同土地制度相联系,将水资源的所有权纳入到水权概念体系之中,以维持水权概念逻辑的完整性,使其免于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多权说将水权界定为一组权利束,一组以水资源(也有学者认为包括产品水)为客体的权利集合。它们是相互联系而存在的,共同构成完整的产权制度。而这一界定恪守了水权概念产生的初衷,也把握住了水权制度的核心,是相对最为科学的定义。

3 生态用水中的水权特征

3.1 生态环境用水按其功能分类。

一般可分为河道外生态用水及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两类,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与每条河流的特性关系密切,主要包括维持河道基本功能、河口生态环境、河口湖泊湿地等的用水。河道外生态环境用水主要包括湖泊湿地、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建设的用水。

生态环境用水按其水资源丰缺程度一般可分为临界需水量、最适用水量和饱和用水量三类,临界需水量即维持干旱区植物生存的最小耗水量,一般根据水资源的丰缺状况所要求的生态目标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需水量指标。

3.2 生态环境用水权的界定

水权是指水资源稀缺条件下有关水资源的权利的总结,包括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生态环境用水权则是指有关生态环境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切权利的总和,也具有一般水权所包括的三种权利。

3.3 水权的三种特征

生态环境用水权也具有水权的一般特征,由于生态环境用水具有公益性,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的特征,它不同于其他用水权,虽然他与一般水权的特征有些相同,但其含义不尽相同,如它的外部性和分离性。此外,生态环境用水权还具有其独有的特征,如它的不可自由交易性;迟滞性,综合起来生态环境用水权的特征为:(a)外部性,生态用水虽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这部分水量如供给不足,将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产生生态灾害,造成损失。(b)分离性,虽然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但对使用权来说,它不同于一般的生产生活用水权,生态环境用水权的主体是政府,而对于其他用水权的主体可以是政府、单位、部门,也可以是个人。(C)不可自由交易性这是一种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不能完全进入水市场,应避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利益现象的发生,他主要应该由政府负责管理提供,其交易应该在政府的监督下进行。(d)迟滞性,生态环境对水分的反映不敏感,具有滞后效应,水质要求低;在用水高峰期,这部分水权在时程上和质量上可以稍后或略低于其他水权。

参考文献

[1] 裴丽萍:《水权制度初论》,《中国法学》[J]2001年第2期,p93.

[2] 关涛:《民法中的水权制度》,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J],2002第4期,p390.

[3] 王蓉:《中国水权建设的实证研究》,社会科学论坛2007年第4期(下),p40.

篇(5)

1.1污染物处理不及时

在山区进行山羊生态养殖过程中,由于大多并未修建污染物处理设施,使其无法得到及时处理,久而久之污染物随意排放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样也就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其次,在进行山羊养殖场地选址或布局时过于随意,并未按规定远离水源,这样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另外,由于山区山羊养殖场地随意,所以治理难度大、危害多、特别是山羊粪便中的有害物质若没有得到及时处理,会经渗透到土壤层,流入河流与水库中,导致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污染,这样也就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1.2山区山羊污染防治力度不大

由于地方政府一般都只注重人口密集居住区域的环境保护,而并不过于重视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促使山区治污力度并不大,造成治污设施建设跟不上环境破坏步伐,这样也就致使山区山羊养殖污染日趋严重。与此同时,山区畜禽养殖户污染治理方法比较落后,且虽然在处理污染物上有一定的效果,但因治理污染不科学,达不到国家关于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标准,特别是在山区养殖场地,一般都只是采用简单的三级沉淀池过滤后进行排放,使其根本无法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这样也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1]。

2山区山羊生态养殖技术

为了更好的提高山区山羊养殖水平,做好科学规划羊舍、科学圈养、种植优质高产牧草、粗饲料制备、山羊放牧补饲、适时驱虫防病、合理确定出栏时间,这几方面的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对这几点关键技术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实现山区山羊生态养殖目的。

2.1合理设计与规划羊舍

规划山区羊舍过程中,养殖户首先应根据山羊生物学特性,结合该山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气候,进行科学合理的羊舍选址、规划与布局。同时,尽量修建成双坡单列式的高床漏缝形式的羊舍,并选择木质或砖木材料为羊舍结构。另外,在架设羊舍过程中,由于山区早晚气候温差较大,养殖户应结合不同海拔高度,设定羊舍楼床高度与面积。最后,养殖户还应在羊舍后方侧风向处修建粪污处理设施,如积粪池、沼气池、多级沉淀池等,其修建规模应结合山羊饲养规模为根据,这样才能使山羊粪便污物得到无害化处理,进而保护山区的生态环境。

2.2山区山羊圈养技术

传统山区山羊养殖方式一般都是以防牧方式,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山羊养殖,可采取山羊圈养与传统放牧相结合的圈养饲养方式。特别是对于农作物较多的山区地方,如秸秆、红薯藤、蔬菜叶等都在山羊养殖中得到充分利用。而为提高山羊圈养水平与品质,养殖户应选择优质的花生藤、大豆秸秆、优质牧草等为山羊饲料,使其可保障山羊所吃到的饲料符合喂养标准。另外,在投喂粗饲料时,如成熟后的秸秆、玉米壳等,其比例应控制在30%内,这样才能确保圈养山羊得到更好的吸收与消化。与此同时,在山羊生态圈养中,若条件允许,养殖户可对粗饲料进行预先氨化、碱化处理,提高山羊对粗饲料的吸收率与消化水平,进而加快山羊的生长与繁殖。

2.3保障山区山羊四季均衡的营养草料

在山区山羊生态养殖过程中,保障山羊四季均衡的营养草料是提高山羊品质的关键。而种植优质、高产牧草为舍饲养羊的物质基础,这样才能为养殖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在种植草料时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养殖户应根据山羊养殖规模与发展需要,尽量选用农闲地、果园地、退耕地进行计划性种植,这样不仅能够使土地得到最大化利用,也能满足山羊饲草饲料供给需求。第二,养殖户还应将夏天与秋天青草茂盛季节进行充分运用,尽量收集野生草、秸秆、花生藤、农作物副产品等,并制作成青贮料和干草粉进行储存,使其保障山羊四季均衡的营养草料,实现山羊高效养殖。

2.4山区山羊粗饲料制备技术

粗饲料也是山区山羊生态养殖的重点,而粗饲料制备技术又是满足山羊饲养的基础。其中粗饲料制备技术包括饲草青贮、微贮技术、微贮饲料等技术,这些先进的粗饲料制备技术不仅有利于改善饲料口感,也能降低饲草饲料浪费。另外,在运用粗饲料制备技术时,养殖户还应充分利用夏天与秋天青草茂盛季节,大量收集野生牧草、树叶、农作物秸秆等,或栽培高产优质牧草,这样才能保障在冬季与春季山羊饲草饲料的供给。

2.5山区山羊放牧补饲技术

在进行山区山羊放牧补饲过程中,由于天气变化、温差气候、牧草生长规律等都有所不同,所以不同季节山羊补饲量也有所不同。但若只单单进行放牧补饲,很难满足山羊正常生长与营养需要。因此,在山区山羊放牧补饲过程中,应结合山羊实际情况进行放牧补饲,若有需要还可对羊群进行夜间采食,以便满足山羊营养需要。另外,养殖户还可结合不同季节的天气情况,特别是天气好的情况下可进行充分放牧。但若放牧补饲还是无法满足山羊需求,养殖户还应在收牧后的2~3h内进行精料补饲,以便羊群都能满足需求,这样才能加快山羊繁殖,提高经济效益[2]。

2.6定期进行驱虫防病措施

定期做好山羊的驱虫防病措施也是提高羊群生态养殖的关键。在进行驱虫防病措施时,首先应结合山羊寄生虫病发生的季节动态规律,对山羊进行驱虫防病措施。如在高发寄生虫病的夏秋季节,应每月进行一次的驱虫防病措施,在冬春季节还进行每季一次的驱虫灭疥。而对于山羊幼崽,应在两月龄的时候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灭疥,以便提高山羊的抵抗能力。其次,在选择山羊驱虫灭疥药物时,应尽量选择高效、低毒的药物,以防对山羊身体产生过多的危害。另外,通过对山羊进行科学免疫接种,是预防山羊痢疾、口蹄疫、山羊痘、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病的重要措施。而在进行免疫接种时,应严格依照免疫接种程序,使其预防更严重疫病的发生。最后,对于发病或疑似病种山羊,首先应进行消毒,后进行隔离与观察治疗,最后对病羊粪便与污染物进行焚烧或掩埋处理,这样才能有效防止更大的传染,进而影响羊群的生态养殖[3]。

3结语

综上所述,山区山羊的生态养殖技术可有效提高山羊品质,扩大山羊总体规模,提高山羊养殖户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山区山羊生态养殖时,科学合理的规划羊舍、注重山羊的饮食与卫生、增强山羊饲料饲草的营养水平,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山区山羊生态养殖目的,也能为养殖户带来更理想的经济效益。

作者:王勇 裴振华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畜牧兽医站

参考文献:

[1]田淑芳,周小波,袁珍军,等.山区山羊生态养殖关键技术探讨[J].湖北畜牧兽医,2016(5):41-42.

篇(6)

关键词:苗木移栽;技术环节

前言:

苗木移栽技术是植树造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植树造林、城市绿化、果树栽培等领域。苗木移植成活率是衡量绿化工程、园林栽培成败的关键,经常因为移植环节不到位使苗木“假活”枯死,不同程度上影响景观效益和经济利益,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提高苗木移植成活率,就要全面掌握苗木移栽的相关技术,特别是苗木移栽的栽前准备、整地及土壤改良、移栽时间、苗木起挖、苗木起运、定植、苗木管理及病虫害预防等关键环节。

一、做好苗木移栽前准备工作

在苗木的移植之前,要切实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要坚持规划先行,落实责任,严格按照规划要求的数量和规格选苗、定苗,并落实到人。为了确保苗木成活,避免疏漏,就要切实做到分工具体,要明确责任,层层落实,将任务分至每一个环节,落实到每一个人,形成一条线管理。真正做到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能找到责任人,确保移植苗木成活率。

二、做好整地及土壤改良工作

苗木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很高,因此城市建设残留较多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甚至有些施工单位就地挖坑将建筑垃圾掩埋。在整地时一定要全面清除,并按标高整地,避免对掩埋的垃圾不清除,导致绿地长期浇水造成地基下陷。整地一般不得低于40 厘米,原为耕地的可酌情考虑。深翻的土壤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入土中消毒,或通过太阳照射消毒使土质疏松。一般树种都是喜酸性植物,若遇喜碱性植物,可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若遇碱性土壤,就要用硫酸亚铁进行改良。

三、把握好移植的时间

合理的选择移植的时间,是保证苗木成活的关键,选择在适宜的季节移植,可有效提高苗木移植成活率,具体移植时间因树种而异。一般南部山区树种应选择在春季大地解冻后的仲春最佳; 4~8 米的云杉、油松和国槐等,在4月20日前移植;柏类如刺柏、桧柏在4月25日以后移植为佳,此时气温回升,风沙较小。杨、柳树、灌木移植时间宜早。反季节移植要特殊管护。

四、做好苗木的起挖工作

苗木起挖是苗木移植的关键步骤,其时间和数量要根据施工种植现场的准备情况和天气状况等适当确定。尽量选择假植苗或袋苗,少用或不用地栽苗和裸根苗;坚持做到当天挖、当天运、当天栽,缩短土球或根系暴露在外的时间;选择抽枝力、成枝力强的苗木和主侧根、毛细根发达的苗木;选择有标记无病虫害的苗木。与此同时,开挖前在保证苗木树形的前提下,要疏剪、缩剪苗木枝条,主要剪除过密枝、徒长枝、重叠枝和交叉枝;对根部进行修剪时,将病虫根、劈裂根、过长根剪除,保持地上地下生长平衡。如落叶乔木的主枝可剪取枝条的1/5~2/3;常绿针叶树只剪除病虫枝、枯死枝、衰弱枝、过密枝和下垂枝;灌木主枝短截不超过1/2;有主尖的乔木应保留主尖,如银杏只能疏剪、不能回缩;国槐等耐修剪的树种摸头修剪;行道树的苗木按定杆要求缩剪,剪口封漆。包装严实,严禁松散脱落,对于大根要用手锯锯断,不能用铁锨硬性处理,以免弄坏土球伤及根条;苗木土球的大小要根据苗木的胸径确定,一般是胸径的8~10倍,土球要光滑。

五、做好苗木的运输工作

苗木的运输是苗木移栽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木在装车时应轻拿轻放,不得损伤苗木和造成散球,人力搬不动的土球必须用吊车起吊,起吊时应用绳网兜,不能用绳索绑缚树干起吊,起吊超过1 吨的大型土球,应在树干绑缚处缠裹草绳或麻袋等,吊索应用帆布袋吊起,且要把握好重心,轻吊轻放,土球朝向车头方向,树冠朝向车尾方向摆放整齐。对于裸根苗木运输,根部应蘸0.5%的尿素浆,保持根系湿润,包装好后上盖蓬布绑扎结实。

六、做好苗木的定植工作

苗木运到种植现场后,一定要精心组织,精细管护,科学种植,严把质量关口。裸根苗应当天种植,确实种不完的苗木应及时做好假植浇水保湿工作。带土球的苗木卸苗和装苗同样应轻拿轻放,要利用吊车一次性放入树坑中。最好随起随栽,不能立即栽植的应适当洒水保持土球和枝条湿润。树坑要规范,提前挖好,规格80 厘米×80 厘米,上下大小一致,带土球的树坑应比土球大20~50 厘米,深20~50 厘米。树坑底部应回填适量好土,土壤干燥时应提前浸坑,使苗木种植后有水分吸收。

七、做好苗木的后期管理工作

苗木的后期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浇水、施肥、撒生根粉、 覆膜和病虫害预防工作。苗木移栽前浇水,树坑浇满水,切忌浇半坑水,栽植后3 天内再浇第2次透水,10 天内浇第3次透水,以后浇水次数视天气、土壤和树种等情况而定,每次浇水都要培土、处理裂缝和做护圈。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每坑施农家肥10~20 公斤、磷酸二铵200~300克、碳铵200 克。移栽前根系蘸生根粉,或撒生根粉,以提高苗木成活率。苗木移栽好后覆膜,起到保湿、保温的作用。苗木还要做好病虫害预防,一旦发现病情,要及时防治。

八、结论

综上所述,苗木的移栽工作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需要从苗木移栽的栽前准备、整地及土壤改良、移栽时间、苗木起挖、苗木起运、定植、苗木管理及病虫害预防等环节着手,才能真正做好苗木的移栽工作。

篇(7)

1. 因地制宜选用优良新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名副其实的纯真优良新品种,是实现花生高产和大幅度增产的内在因素。各地引种新品种的实践证明,优良新品种可比当地老品种增产20%以上,有的甚至成倍增产。如2009年内蒙古敖汉旗引种极早熟大花生新品种“誉宇2号”,最高亩产达502千克;2010年吉林省白城市引种极早熟高产大花生新品种“誉宇506”,亩产达到548.2千克;湖南省隆回县引种早熟优质出口大花生新品系“402-4”,亩产达到665.2千克。这些新品种都比当地老品种增产30%以上。目前通过审定和即将通过审定的新品种有普通型大花生花育33和青花5号(原名“誉宇5号”),极早熟大花生新品种青花7号(原名“誉宇6号”),早熟珍珠豆型小花生新品种青花6号(原名“誉宇11号”)和即将审定的“誉宇12号”等。选用花生新品种时应综合考虑当地气候资源条件,作物轮作制度,农民种植习惯和市场需求导向等情况。以种植春花生为主的高产地区应选择增产潜力大的花育33和青花5号等;无霜期较短的一年一作地区和麦田套种花生一年两作或多作以及需要早上市卖鲜食花生的地区宜选用生育期较短、荚果整齐度较好的品种,如青花7号和“誉宇506”等;出口基地和出口数量较大的地区宜选用符合出口要求、产量又较高的品种,如花育22和“誉宇501”等;习惯种植珍珠豆型小花生的地区宜选用增产潜力大的小花生品种,如青花6号和“誉宇12号”等;瘠薄地宜选用抗旱耐瘠品种,如临花6号(原名“誉宇3号”)。选用花生新品种应十分注意品种的纯度,已经混杂退化的品种往往难以实现高产和大幅度增产。如能到品种的选育单位请教选育该品种的育种专家再进行引种是最稳妥、最有把握的。实践证明,不同地区间引种,有明显的异地引种优势,增产幅度为8%~14%,引种趋势是同一品种从低纬度地区产的引向高纬度地区种植,增产幅度大于从高纬度地区产的引向低纬度地区种植的;同一地区同一品种不同土质间换种也表现增产优势,趋势是低洼地、黏土地产的种子换种在丘陵地和沙土地,增产幅度大于小丘陵地、砂土地产的种子换种在低洼地和黏土地上的。

2. 优化作物轮作制度,减少重茬面积

调查研究发现,由于受“只有砂地适宜种花生”的传统旧观念影响,不少地区的砂性地年年重茬种花生,而稍微黏点的壤土地和黏壤土地则年年重茬种粮食作物和其他作物,造成土壤养分严重失衡,病虫为害严重,花生和粮食产量都不高,土地产出效益不佳,尤其是花生重茬减产更甚。引进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试验推广以来,从理论和实践上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旧观念,在黏性大的地上覆膜种花生增产幅度更大,多年连续种粮食等作物的黏性地上覆膜种花生,实现高产更有把握、增产概率更高;多年连续种花生的砂性地上改种粮食等其他作物,长势好、病虫害轻,增产优势明显;花生和玉米等粮食作物轮作,能实现粮、油双增产和良性循环。目前较好的轮作制度有:①玉米(谷子、高粱等)、花生隔年或两年以上一轮换的一年一作制;②冬小麦、夏玉米与春花生隔年或两年以上一轮换的两年三作制;③冬小麦与夏玉米、冬小麦、夏花生隔年或两年以上一轮换的一年两作制;④冬大蒜(或圆葱)、夏花生与春土豆、夏花生隔年或两年以上一轮换的一年两作制。

3. 增施有机肥,优化配方施肥

近年来由于农民家养畜禽减少,农田有机肥的投入大大减少,种植花生大都是只施用化肥,而且是以氮、磷、钾三要素化肥为主。这样一来,就造成土壤中氮、磷、钾过剩,中、微量元素缺少。在这种土地上连年种植花生,已表现出严重缺硼和钙。其症状是花生荚果虽发育正常,但没有籽仁或籽仁中途停止发育而变黑腐烂。这种现象表现在酸性土壤上重于碱性土壤,已大有蔓延和逐年加重之势。所以,花生要创高产,就得强调增施有机肥料,提倡作物秸秆还田,实行保护性耕作;还要适当控制氮、磷、钾三要素的施用量,增加钙、镁、硫、硼、钼、锌等中、微量元素施用量。根据花生根系和果针,以及荚果表面都能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特点,提倡结合耕地每亩撒施2000千克左右土杂肥,50千克左右碳酸氢铵或20千克左右尿素,50~60千克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10千克左右硫酸钾,并通过耕地将肥料混入耕作层土壤中,播种时再集中施用20千克左右三元复合肥。由于花生叶面喷洒肥料具有作用迅速、吸收利用率高、投入成本低、增产效果好等诸多优点,应在始花前后间隔10天左右喷两次含营养成分较全的叶面肥,花针期喷洒含硼较多的叶面肥,结荚期喷1~2次含钙叶面肥,而且要结合喷洒叶面肥,中期混入调节剂,后期混入杀菌剂,有虫害的还要混入杀虫剂。

4. 实施花生覆膜W栽培法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从日本引进的先进栽培技术,长期推广实践证明,比不盖膜每亩增产花生果90千克以上,增产率达30%多,是其他人为措施所难以达到的。该技术虽对我国花生产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推广应用30多年来,在栽培技术上没有实质性突破与创新。针对该项栽培技术存在的不足,山东省平度市花生科研开发中心的科技人员经过10多年的潜心研究,创新发明了花生覆膜W栽培法。此种栽培法就是在花生播种覆膜后在膜上顺花生播种行压种成宽约5厘米、深约2厘米的浅沟并复土于沟内。此种栽培法的好处是:实现了无需人工开孔引苗,花生可自行顶破膜出苗;防止了开孔不及时造成高温烤苗和开孔引苗后闪苗的现象,减少了膜孔土壤水分蒸发跑墒,变小雨无效为有效,从而充分利用了自然降雨,减轻了干旱胁迫;更适应花生的分枝和开花结果习性,增产荚果10.8%,增产籽仁11.9%;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整体水平和效果得到全面提升。其核心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号为200910148858.1。

5. 实行机械播种标准化种植

按照花生覆膜W栽培法的整体构想,平度市花生科研开发中心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专家创新研制出Kjmyf-2花生播种机,已获得两项实用新型专利(专利证书号为200920156124.3和200920152495.4),使高度优化集成的技术体系融入机械化作业中,成为实施花生覆膜W栽培法标准化的重要装备和手段。只要耕好、整平、旋细土地,用该机可一次性完成起垄、播种、施化肥、整平垄面、喷除草剂、覆盖地膜和膜上压种成沟并复土等全部工序,用12马力以上小四轮拖拉机牵引,每小时可播种3~5亩。

6. 控制主要病虫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