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酒店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28 14:19: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酒店管理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酒店管理论文

篇(1)

46.5%的实习生以积极进取且能够及时调整自我心态的面貌进行实习,有退却逃避心理但仍能完成实习的学生占52.7%,少部分约占0.8%的学生则寻找理由终止实习。心态积极乐观的实习生,大多经历了“实习前积极准备和期待———实习初期失望与挫折———实习中期调适、磨合、适应、认同———实习终期对酒店产生留恋感”的过程;部分心态盲目或悲观的实习生,则有“实习前迷茫、实习初失落、实习后期无所谓和实习完成后的解脱感”的心理,同时又因对未来的迷茫而烦躁不安。

二、实习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实习前学生心理和能力准备不足开展酒店实习前,多数学生对酒店行业尚缺少客观、全面的了解,对基层工作的艰苦、对酒店严格的规章制度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此时,学校和实习指导老师更多的将精力放在实习计划的安排、实习酒店的落实、实习岗位的安排、动员报名等工作上,学生则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对酒店实习的生活准备上,而在心理层面上对实习本身的认识则呈现缺失状态。实习一旦真正展开,面对酒店陌生的工作环境、严格的工作纪律要求、高劳动强度、复杂的人际关系等问题和挑战,缺少磨砺和社会经验的学生,实习心态上会呈现多样性和多变性[3],往往因为心理自我调整和人际关系处理等能力的不足,出现信心不足、不适应、易迷茫、不满、焦虑等心态,有时还会表现出逃避责任、自暴自弃、抱怨他人、消极怠工等行为。

2.实习指导缺乏对心理问题的有效引导目前,很多学校比较注重制度建设,以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但无法解决让学生从被动实习转为主动实习这个实习管理的根本问题。积极的心理活动,有助于行为的正面发展,消极的心理活动会导致行为的偏激,所以对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不能忽视[1]。学校实习指导老师虽承担实习指导任务,但目前很多指导老师在学校和实习点两头跑,时间上没有保障,大多数采取电话联系,采取遥控管理,实习过程跟踪管理相对欠缺,导致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实习心理动态并做出及时引导,时间一长,容易导致学生消极情绪的出现,从而影响实习效果。同时,实习指导老师指导专业技术相对能力强,但心理辅导能力不一定很专业,心理引导的有效性有待加强。

3.企业目标与实习目标的错位[1]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由于酒店行业竞争激烈,人员流动性大,对部分酒店来说,吸收实习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人力不足和降低企业成本,并没有把实习生作为酒店储备人才来进行培养,其表现为重点关注实习生分配工作的完成情况,而对他们的心理、生活、培训和职业成长等却关心不够,把实习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分配实习生岗位过于随意、功利,哪里缺人手往哪里安排实习生,实习岗位安排不合理、人岗匹配度差[2];出于经营考虑,希望实习生安心工作,不考虑实习生调换岗位。而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尤为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职业成长空间,这种企业目标和实习目标的错位,导致实习过程中企业利益和学生利益之间的冲突,时间一长,如果酒店又缺少相应的激励措施,学生心理难免波动,从而影响实习积极性。

4.社会和家庭对酒店从业人员的偏见虽然现在社会对酒店从业人员的偏见有所改变,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酒店是伺候人的行业,服务员属于较低层次的工作,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从事酒店业过于辛苦、口碑不佳,不愿意孩子受大学教育后仍从事这一行,这无疑极大地影响了那些本来希望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高星级酒店开始职业生涯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服务岗位上工作愈久,学生所感受到社会和家庭压力越大,在这种思想偏见的影响下,实习生容易产生心理动摇,被动实习、逃避实习甚至实习后不在酒店行业就业等情况。

三、解决实习心理问题,促进实习管理的对策

1.引导学生做好实习心理准备,加强挫折教育和相关能力的培养在酒店实习前,学校和酒店要通过专业教育、实习动员、实习目的性教育、酒店成功人士经历介绍等,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即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特别是酒店对工作纪律的严格要求、劳动的高强度、人际关系的复杂、心理可能出现的落差等,培养积极的实习心态,克服消极情绪,使学生在实习前对酒店行业就有更客观、全面的了解和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顺利完成从在校生到实习生的转变。此外,学校要充分利用在校第一、第二课堂,加强挫折教育,激发学生潜能,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心态调整,加强人际沟通和人际关系处理锻炼,使他们能更加客观、冷静、从容地处理实习、工作和生活上碰到的困难和挫折。

2.学校进一步加强过程管理,加强实习心理指导学校可以利用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机会,派遣既懂专业又受学生信任的老师到实习酒店,一边下企业实践,一边担任实习指导老师,这样既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动态,促进实习管理,又能培养“双师型”教师,一举两得;学校也可以通过在线毕业实践综合管理与沟通平台,实现信息的快速化互动和动态化的实习监控。通过网上实时监控与网下实地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解决实习指导老师两头跑、不能及时发现、解决学生实习心理问题的状况,强化实习过程管理,实现实习过程全覆盖,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当然,还应建立实习管理队伍和专业心理辅导队伍,与实习指导老师形成合力,从专业指导、心理咨询、学生管理、就业服务等方面加强服务和引导。此外,学院需充分发挥班团干部的作用,发挥与实习酒店沟通机制的作用,及时相互反馈实习生工作、生活、心理状况,形成管理合力。

3.酒店日常管理应注重沟通、人文关怀和实习激励酒店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酒店需把吸收实习生实习与人才储备结合起来。实习生刚踏出校门走向酒店,对一切都充满了期待,适当地给予激励,能够激发他们的实习积极性。酒店可以通过询问、谈话、座谈会等形式及时掌握实习生动态,多沟通多鼓励,并可以指派优秀员工作为“师傅”,指导帮助实习生完成任务和实现自我。酒店应针对实习生的特点,耐心教育,不简单以惩罚代替日常管理,更多体现人性化,酌情安排工作内容,劳动量、操作难度都应循序渐进,逐步到位。需建立体现实习生劳动价值的薪酬制度和薪酬福利水平,减小实习生与正式员工在基本报酬上的差距。酒店应用发展的动态的眼界看待实习生,准确了解实习生的基本情况,合理安排实习岗位,关注实习生的职业发展,可以尝试让表现优异的实习生担任一些见习管理职务。

篇(2)

(一)服务的内涵什么服务

按照我国汉语词典的解释,服务就是“一方能够向另一方提供的任何一项活动、过程和结果。它本质上是无形的,并且不会造成所有权的转移。它的生产可能与实际产品有关,也可能无关”,这是一种普遍的定义。但是这种定义并不适用于旅游和酒店管理行业。那么这一行业的服务应当如何定义呢?众所周知,服务的英文解释为“service”,这个英文单词是由7个字母所组成,每个字母都有自己不同的意义,这7种意义便是旅游与酒店管理行业服务的真正内涵,即“S”是smile,代表微笑,其内涵是服务人员要将真诚的微笑提供给每一位客人;“E”是excllent,代表出色,其内涵是服务人员要善于观察,每一分细微的服务工作都要十分出色的完成,给客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形象;“R”是ready,代表着准备好,它要表达的是服务人员要随时随地为客人做好服务的准备,并且服务好客人;“V”是viewing,代表着看待,其内涵是服务人员要将每一位客人当作贵宾开看待,保持着荣幸的心态,给予良好的服务;“I”是inviting,表示邀请,它要表达的是服务人员每次工作完成后,都应当邀请客人在此光临;“C”是creation,是创造,这就表明每一位服务人员都要有一种创新的精神,应时刻让客人保持着想要亟需探索的愿望,为客人们创造出热情的服务;“E”是eye,代表眼光,即每一位服务人员都要及时的发现客人们的需求,并充满热情的及时的满足他们的需求。这7种服务理念便是旅游与酒店管理行业的服务内涵。

(二)礼仪的内涵

礼仪是指其在服务行业内的具体应用,即是服务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与交往程序。它主要是以服务人员的服饰规范、仪容规范、仪表规范、语言规范和岗位规范为基本内容。

(三)对旅游与酒店管理服务与礼仪工作的几点思考

1、服务人员应当注重仪表美

从事旅游与酒店管理行业的服务人员应当注重仪表美。客人在旅游和住宿时往往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服务人员,服务人员的仪表美丽与否代表着这个酒店的形象是否良好,因此,服务人员要保持仪表的美丽,能够给客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让客人能够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

2、服务人员应当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

旅游和酒店管理行业是一种服务性质极强的行业。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接待顾客,并满足顾客的各种合理的需求,为客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使他们能够有一种贵宾的感觉。因此,服务人员应当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遵循“顾客就是上帝”的服务理念,随时随地都要以顾客为中心展开活动,善于观察和发现他们的潜在需求并及时的满足,并提供能够令客人们满意的服务。

3、服务人员应当培养

乐业敬业的奉献精神服务人员应当培养乐业敬业的奉献精神。无论旅游与酒店管理工作者从事哪一方面的服务工作都应当保持良好的心态。服务人员应当保持着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态度,热爱自己的服务工作,并能够从自己的服务工作中获得乐趣,享受自己的工作。只有服务人员自己有一种乐业敬业的精神才能更好的为顾客服务,让客人从他们的服务工作中感受到温暖。

4、服务人员应当注重礼仪的培养

礼仪文化是旅游与酒店管理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良好的礼仪是旅游与酒店行业服务质量的重要体现。因此,服务人员在满足顾客的需求时应当注重自己的礼仪礼节。并且能够从自身做起端正自己的礼仪,这同时也是对顾客的一种尊重。

二、总结

篇(3)

在岗位实习前,校方和企业往往通过协议来明确责任权利关系,但在这些协议的条款当中,仍有很多考虑不周的地方,例如在安全保障和培训管理方面都有许多难以涉及的地方,而在实习引导、检查验收和实习鉴定方面更是没有明确的要求,而且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深入学习方面也没做出规定,使学生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从而降低了岗位实习的作用。

二、以人为本创新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

造成以上现状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在建设和管理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基地时缺乏以人为本的观念,以人文本的观念非常重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大部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酒店的经理,要想实习这个梦想,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需要学生参与一定量的专业实习,这种专业实习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接触社会,完成职业人转变的过程,因此专业实习非常重要。只有抓牢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供相应的帮助,为其实现职业梦想。

2.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现代竞争激烈的酒店行业迫切需要即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建设和管理实习基地,能够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使学生深入了解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兼有的应用型人才。

3.本专业发展的需要

全国开办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众多,但仅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毕业时会选择酒店管理这个就业方向,因此也造成了酒店行业的人才紧缺,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在建立实习基地时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转变思想以学生为本,才能引起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才能促进本专业的发展。

三、以人为本创新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1.完善相应的实习基地建设制度

酒店管理专业应建立相应的部门,对现有的实习基地进行分类管理,并对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安全保障和权利责任进行明确规定,制定拥有实习目标和保障的实习计划,不仅要考虑对学生素养提高的关注,而且还要在人文关怀方面做出明确规定。

2.选择优秀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

在学生实习企业的选择方面,要尽量选管理规范的成长空间大的优秀企业,例如可以选择国内知名酒店的连锁店,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在学生的权益方面能有保障。如果拥有条件,还可以让学生到国外企业进行实习,掌握国际化的管理模式,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3.进行差异化管理

篇(4)

二、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采用模块化的课程模式,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有机整合,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学历需求,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的拓展,为学生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职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设置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有利于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融通,又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进度及各自的职业目标与规划。图中模块1-3,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及初级技能课程,模块4-6属于专业核心课程,模块7属于专业拓展课程,它们分别对应的培养目标为基层服务岗,基层管理岗和营运岗。职业证书考证与顶岗实习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从业及执业资本。

三、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明确。中职定位以培养酒店服务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高职定位以培养酒店基层管理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学生根据自身职业定位可选修拓展领域课程学习,朝店长、营运方向发展。

(二)制定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重点在基层管理类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管理协调能力,层次分明,课程标准一体化,提高中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三)中高职师资衔接。集中中高职优势师资,制定一体化课程标准,组建教研团队,在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考核等方面做到对接。

(四)模块化课程学分的衔接。在中职阶段可以选修高职阶段的专业模块课程,在高职阶段可以选修专业拓展领域课程,完成一定学分后,可以根据需求多选,达到学习目标。

篇(5)

近年来,随着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对旅游及酒店管理方面人才的渴求也越来越旺盛,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开设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校数量却呈逐年减少的趋势。截至2013年末,全国共有旅游院校1832所,在校学生77.16万人,其中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959所,比上年末减少138所,在校生49.44万人,减少8.1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873所,比上年减少266所,在校学生27.72万人,减少22万人。究其原因学生对该行业认知度及忠诚度不高是人才缺乏的重要原因。学生对行业认知度和忠诚度的建立除了学校教育和自身学习所得外,非常重要的是来自于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训环节。虽然高等职业教育界普遍认同了进行“工学结合”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但就其模式以及具体操作环节仍然众说纷纭,就目前情况看相当一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旅游及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并不理想,有的实践教学成为了走过场,有的甚至将学生当成了廉价劳动力。

二、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分析评价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界,通常认为“工学结合”的模式有三种,一是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模式;二是校企合作模式(包括校企互动、订单培养等);三是“校中厂”模式。受各种因素制约,我们现在看到的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采取前两种模式。

1“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模式效果评价目前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操作方式主要有两种:

(1)工读轮换制,即把同专业同年级的学生分为两半,一半在学校上课,一半去企业劳动或接受实际培训,按学期或学季轮换(或者按照学期整体实施学习+实习+学习的方式);这也是大多数院校采用的实践教学模式。

(2)全日劳动、工余上课制,即学生在企业进行全日制劳动,利用工余时间进行学习,通过讲课、讨论等方式把学习和劳动的内容联系起来。这种方式在西方有些国家比较流行,例如德国有的职业技术院校就是这种模式。对于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来说,这种模式客观上让学生在酒店或旅行社接触了生产一线的具体劳动,对行业的整体运行环境有了大致的了解,随着旅游行业特别是酒店业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客观上学生能够获得部分生产经营经验。但是由于旅行社以及酒店质量参差不齐,作为企业的角度追求利润最大化,除了缺乏人手的现实状况的因素外,能够大量节约成本也是酒店或旅行社愿意接受大批实习生的关键。所以这种模式操作不当、监管不当的后果就是使得部分实习学生沦为廉价劳动力,有的中专学生在酒店的每月顶岗实习工资甚至只有六七百元,近些年新闻媒体对部分学校和企业的廉价使用学生的报道屡见报端。

2“校企合作”模式效果评价“校企合作”主要包括联合办学、订单培养、招企引资等模式,是一种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联合办学即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同时学校教师给企业员工培训,促进校企双方互聘,使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订单培养模式即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相连,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学生教育,学校开设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企业在具体的职业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招企引资模式即建立生产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式培养模式,也就是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可以在校内实行“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这些模式客观上促进了学校和企业的利益优化,吸取了学校模式和企业模式的优点,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以及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是一种学生实践课程的有益探索,有一定的先进性。但是联合办学、订单培养、招企引资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结果往往是将学生培养成“熟练工人”,学生在实习工厂中较少能够以主人翁的角色主动进行生产活动,更难以接触到经营层面的内容。而订单培养学校较为被动,培养多少人,什么时候培养,完全根据企业需要,学校丧失了一定的主动权。

三、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对策建议

1优化工学交替

1)针对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供不应求的这一现实状况,学校应首先自律,提升对学生实践教育的认识观念,其次,提升师德教育,加强监管,出台相应规范性政策,制约企业和指导教师,避免廉价劳力的出现。

2)优选企业合作单位,例如要求酒店专业实习酒店必须是四星级以上,加强实习单位的筛选及审批,实行院系双重审批制度,避免“捡进篮子就是菜”的思想,确保实习单位质量。

3)针对工学交替、阶段式实践教学方式可能使学生出现“放鸭子”的现象,在保证教师的个人利益的基础上,学校和企业要做到权责对等,严格企业导师及学校导师双导师制度,细化到人,严格责任。

4)做好教学评估工作,实习期结束,对学生、教师、企业三方进行座谈,了解并解决实习中的问题,对合作企业做到优中选优,对不符合教育规律及学校教学规律的企业应终止合作。

2优化校企合作办学

1)学校应掌握订单班主动权。订单培养班级可以采取部分订单培养的方式,但是班级整体教学要符合教育规律,企业必须兼顾学校的教学规律。

2)强化教师实践。对于联合办学模式来说,学校教师的实践素质往往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成败。对于订单培养来说能否按照用人单位要求培养出合格人才,教师的各项素质起到了关键作用。

篇(6)

1.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通过教师下酒店问卷调查及酒店反馈的信息来看,酒店对中高级服务人员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学校酒店管理专业输送的学生评价良好,但突出存在的问题是人才流失严重。82.98%的酒店表示人才流失是目前酒店行业首要存在的问题,也是酒店经营者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本专业2010级两个班级共80名学生,2012年进入酒店进行后“1”年实习,2013年毕业,经过一年的实习,只有45%的毕业生签合同留酒店工作;11级两个班级共75名学生,2013年进入酒店进行后“1”年实习,目前都已毕业,只有一半学生签订合同,统计2012—2014年,这155名订单生留在酒店工作人数的百分比如下图所示:从上图可以看出,学生离职现象非常严重,这不仅造成酒店人才的大量流失,也大大增加了酒店人力资源成本,而“订单”也变成一纸“废单”,即便是留在酒店工作,挑岗换岗的现象也很频繁。同时,对酒店的调查显示,中职学生在酒店的职业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2.学生缺乏酒店职业人素养

酒店管理人员表示:一名优秀的员工,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文化知识和熟练的服务技能、诚实可信的品质和爱岗敬业的精神、优良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及自信心。调查表明,本专业91.9%的中职学生能胜任酒店工作,其中21.2%的学生非常胜任,企业非常满意,70.7%的学生比较胜任,通过一阶段的适应也能完成任务。8.1%的学生文化素质和技能均不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企业为此及时与学校沟通协调,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酒店一线服务人员工作强度较大,再加上没有节假日,员工普遍抱怨工作辛苦,有时候还会遇到个别无理取闹的客人以至于受到人格上的伤害。而且,有些酒店管理者本身缺乏专业素质,管理水平较低,无视企业文化建设又缺乏对员工的关爱和保护;况且酒店内部人员关系较为复杂,人际关系紧张,也容易引发员工之间的猜忌与不满。诸多内部问题,使得员工实在无法忍受而最终只能选择离开。受传统择业观念的影响,社会上对从事酒店服务工作的人员不是特别看好,酒店从业人员也不免自卑觉得低人一等,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也遇到家长不支持子女继续到酒店工作的情况。不同规模档次的酒店之间及酒店与其他行业间存在报酬差距,这个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员工往往会把自己报酬的多少拿来作为看待自身价值的标准,所以一些员工在遇到更好的待遇吸引的时候就往往会选择离开。

三、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方案

1.优化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深入市场调查,征求用人单位对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意见和人才要求,根据酒店实际需要科学合理设置新课程结构。特别是在目前的环境下,酒店管理人员明确表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有增无减,旺季时需求更为紧张,但新时期酒店的竞争力在于服务质量,这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技能和素质要求。因此,要重视实训课程,加大与酒店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密切相关的课程建设力度,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与优势,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应变能力,使学生拉出去就能用,实现与酒店零对接。

2.提升教师职业水平

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师资培养策略。所谓“请进来”,即学校聘请酒店行业知名人士、酒店中高层管理人员、行业领头人为专业兼职教师,根据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把专家请进课堂,请进实训室,与教师进行探讨和交流;“走出去”,即创造机会,鼓励教师下企业研修,学习行业前沿信息以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目前,本专业与酒店合作开发了“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下企业研究班”课程,内容涵盖了酒店文化、礼仪训练、茶艺、咖啡等内容,每周6课时,使教师专业兴趣更高,动手能力更强,知识面更丰富。

3.以学生为主导,提高技能操作水平

正确定位人才培养层次,明确中高级酒店服务员培养的定位。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今后实际工作的过程与方法,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学生在校除了完成文化课程的学习,还必须考取技能证书。但是一张技能证书还是不够全面体现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学生从课堂到酒店的衔接还不是很理想。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整合多种资源,创造酒店真实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放手做、乐于学”,促进专业知识向技能的转化,教师在此过程中则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4.引入酒店文化,培养职业道德

不同的酒店有不同的文化氛围,大部分学生在进入酒店实习前,对酒店缺乏感性认识,对行业内部知之甚少。因此,在学生入学之初,学校就聘请酒店专业人士来校宣讲,让学生一开始就感悟酒店职业人的魅力,树立酒店职业人的意识,受到酒店积极正面的文化熏陶。这样,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会更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缺点,将兴趣、能力、态度、价值观结合起来,形成更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概念。本专业2013级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开始重新认识酒店行业,在为期一个月的认知实践中表现优秀,大部分学生都融入酒店这个大家庭,享受到工作的乐趣,自然而然更热爱专业学习,今后也就更愿意继续从事酒店工作。

5.提高薪酬待遇,强化职业忠诚度

酒店的行业地位及环境是其职业忠诚度与行业稳定性的重要支撑。知名的连锁酒店集团,行业地位高、品牌好的酒店能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因而也能吸引住人才。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一心想施展抱负,希望在行业有所发展,但酒店若发展空间较小,他们就会寻找更好的机遇。此外,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对薪酬保障、奖惩激励的兑现比较看重,往往不同酒店的人员之间频繁交流各自的收入高低,各自衡量,这样比较的结果一般的影响都是负面的,员工的满足感很容易被同行左右,职业忠诚度容易降低。因此,在公平原则下,酒店管理人员应制定合理的薪酬结构和福利保障制度,并给予员工更多的人文关怀,尤其对优秀员工或有突出成就的员工给予特殊奖励,充分体现其价值,让其获得满足。

6.鼓励学生从事酒店行业,提高对酒店行业的认知度

篇(7)

1.1校内实训室所谓实训室是指围绕着行业或岗位的技能要求而设立的系统技能训练场所,而酒店管理校内实训室是指一种围绕着酒店行业的实践要求而在校内开设的各种专业实训基地。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室主要包括前厅、客房、餐饮(包括中餐和西餐)、酒吧、宴会服务和操作系统软件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注重模拟,强调仿真。这种模式具有以下优缺点:优点:第一,位于学校内部,利用起来方便。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实训室位于学校内部,相比校外实习基地而言,在地理位置上有优势,学生教师进行实训安排起来相对方便。第二,实训室是专门为实训而建设的,不对外营业,因此进行实训安排时更加简单,不需要考虑会不会因为实训而影响到住店客人的感受,也减少了师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奔波,提高了学习效率,节省了物力和财力。第三,允许学生尝试错误,并在实践中进行纠正和改善。关于这一点上海旅专校长杨卫武讲到:“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学生的成长展开,我们不把酒店实训中心变成真实营业的酒店,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把问题解决在走出校门之前。牛排煎过头不要紧,酒杯碰倒了也没关系,学生可以放开手脚去尝试,在不断试错中长本事。”这些在营利性的酒店中是不可能允许的。缺点:第一,需要投入较大资金,并长期投入。要建设高标准的,接近酒店真实环境的实训室,需要比较大的资金投入,如上海旅专花了五六千万才建成全国一流的,综合服务水平与四星级酒店相当的酒店实训中心。除了初期的建设资金外,实训室还需要相当大的长期投资,用来进行日后室内室外的装修翻新、维护、卫生打扫、设备用品的更新换代等。第二,没有生产功能。由于实训室并不是真正的酒店,不对外营业,因此不具备生产功能,由此带来以下一系列的缺陷,如不能产生盈利,不能提供全面而真实的职业环境氛围等。

1.2校内生产性实训另外一种模式是叫校内生产实训,是指“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独自或与政府、行业及企业联合,在校内建设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通过生产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社会等生产性过程,实现经济效益,并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模式。”强调两方面:即实践教学在校内进行,并且具有生产性,同时具有教学和生产两大功能。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而言,现有校内生产性实训模式有两种:校内酒店模式和洛桑模式。校内酒店是指高职院校自己出资或者联合政府、企业筹集资金兴建的校内实体酒店,虽然档次、规模不一,但是都具备生产和服务功能,有员工,有顾客,并努力实现盈利。它与校内实训室相比,主要优点就在于其生产性,学生可以感受真实的酒店环境、真实的服务、真实的企业管理和市场化的评价标准,也能够进行各种操作技能的学习训练和接受职业素养的熏陶。

对于尽量培养“零距离”就业的高职酒店人才而言,其优势显而易见。而与校外生产性酒店相比,也有很多优势。主要表现在学生实训有较强的自主性和便利性,在经营与教学产生矛盾时,更倾向优先满足教学需要,校外酒店实训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如学生轮岗少,不能全面了解酒店运营情况,学生几乎不可能涉及管理岗位等。很多校内实训酒店给学生设置见习经理岗位,或者完全由学生担当管理工作(在老师指导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此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到的不是片面的、部分的、无序的内容。但是与此同时,此模式要顺利实行,也在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条件。首先是出资方面,不管是院校独资建设还是与政府、企业合作多方出资,需要投入的资金比实训室更多,至少上千万甚至上亿,如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于1.007年就出资4000多万兴建和自行管理了一家四星级豪华商务酒店——百川花园酒店。其次是管理方面,酒店建成以后是要完全投入市场运营的,在保证教学的同时,实现盈利最大化,因此如何管理好经营好酒店是另外一大问题。目前有两种经营模式,一种是学校直接管理,如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的百川花园和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的实训酒店,基层服务工作由学生承担,专业教师负责管理岗位或者指导学生自主管理酒店。这种模式对教师各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课堂教学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外,同时需要具备很强的经营管理和市场分析等能力,否则有可能会使得酒店无生命力,或者被迫转让和破产。另外一种模式是交给学校以外的其他个人或者酒店管理公司来管理,虽然此模式更加有利于酒店与行业接轨,但是如何找到合适的管理方,如何订立合同,约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共同协调教学与盈利的关系,保证教学效果等,都需要学校去解决。“洛桑”是指瑞士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这是一所拥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的世界上第一所酒店管理学院,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和旅游教育理念的探索方面卓有成效,其成功且独特的教学模式被称之为“洛桑模式”,在国际上被广为借鉴和学习。“洛桑模式”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办学精神到课程设置,从实践方式到师资力量,涉及到本文所讲的实训教学模式的主要是俗称的“店校合一”模式:即学校和酒店合二为一。

洛桑的教学楼同时又是一座酒店,教学场地同时又是学生用餐和实习的地方。教学楼内设有图书馆和阅览室,又有大堂、前台、会议室等。学院设有可供实习与就餐的五个餐厅、九个厨房、品酒室、宴会厅、酒吧、洗涤间以及小型、中型和大型的会议室,处处都体现着职业化的环境。学生的宿舍就是一间间客房,学校没有一名食堂职工或厨师,学生要轮流充当顾客与服务员的角色,教师在旁边指导与授课。与校内实训室相比,此模式具备其绝大部分优点,又能够弥补其缺乏实际使用功能,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与校内酒店相比,不但都能做到生产和教学相结合,而且又能最大程度解决教学和经营的矛盾,解除经营压力,因为他们的客户都是本校学生,服务对象固定。但是在中国要完全效仿“洛桑”模式也是比较困难的,首先,洛桑的这种如同酒店一般的教学楼必须在学校一开始成立的时候就设计并建造好,这对于很多老牌学校而言不太可能实现。其次,既然整个学校就是一所酒店,也就意味着这种学校在专业设置和定位上必须是高精专的,如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只涉及酒店管理一个专业不同层次的教育,在校学生也只有两千多人。而我国大部分学校都是综合性的学校,这对于他们来说也很难操作实施。

1.3校外生产性实训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而言尤其如此,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与酒店之间的合作,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它们之间的合作深度、合作广度和合作模式都得到了极大拓展,如今酒店人才的“供方市场”局面为这些合作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环境。一直以来,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把生产性实训安排在学生最后一年的集中实习阶段,在调研中发现有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做出一些新的尝试,这些学校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有校内生产基地,或者觉得自己校内实训基地存在各种不足和缺陷,而是选择另外的一种模式,即利用校外酒店进行实训。如本文前面所说,由于教学实训具有次数频繁、时间短暂等特点,安排大批学生定期多次到酒店开展与课程紧密结合的实训活动,对于酒店的正常经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在尽量减少酒店影响的前提下合作,是需要酒店和院校共同解决的问题,这也是目前这种模式得不到普及的主要原因。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的酒店管理万豪订单班的课程设计原本是一周一天实训课,为了更具有可操作性,学校将两学期的实训课合并在一起进行,每学年安排学生在万豪酒店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训,并且将班级学生平均分配到万豪在上海的6家店,每家店控制在五个学生左右,最大程度降低对实训酒店正常经营的影响。从1.008年开始,上海商学院的香格里拉委托班则是安排学生前两年每周拿出一天进入酒店接受培训。这些都是不同院校进行的不同方式的尝试,还有待进一步与酒店一起共同开发。选择与校外酒店合作安排学生实训虽然会与学校的课程教学有一定程度的分离和滞后,因为实训不是与教师教学同步和同地进行的,但是这对于很多资金有限,不能建立很好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学校,尤其是民营高职院校来说,可以达到一个弥补的效果。学生在前两年就充分接触这个行业,让他们对这个行业和所从事的工作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有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就业观。学生直接在一线岗位上进行实训,操作规范完全按照行业标准来执行,有利于他们在大三的顶岗实习中和毕业后的工作中更能迅速地适应工作岗位。同时学生在进酒店进行实训时,会受到酒店一线员工和管理层的指导,也能相对弥补一些学校缺乏优秀双师型教师的缺陷。

2.实训模式选择

2.1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训模式以上几种实训模式都有各自的利弊,没有一种模式是完美的,对于具体的高职院校而言,选择哪种实训模式更好或者更适合,应该取决于其实际情况。首先取决于其能获得的资金支持情况,据调查,拥有良好校内实训室和校内生产酒店的院校大部分为公办高职院校,尤其是公办旅游专科学校条件更好,如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山东旅游职业学校、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南京旅游职业学校等。究其原因,一方面公办学校更加容易获得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旅游类专科学校开设的都是旅游相关专业,比其他综合性的大学更能够“集中力量办事情”,建成实训基地以后,能为学校大部分专业和学生使用,利用率高。其次要看学校的办学历史,有些学校开办酒店管理专业已久,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实践经验,可以建自己的实训室和实训酒店,而对于新办这个专业的一些院校,由于各方面才刚起步,如果又没有来自其他方面的资金支持的话,则可以先考虑利用校外酒店进行实训,一段时间以后时机成熟再考虑建立自己的校内实训基地。还需要看院校本身具备的资源,有些学校原来有实训室,后来在实训室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改成对外经营青年旅馆或者招待所或者为学生服务的餐厅、酒吧等生产性场所。而有些学校则拥有良好的企业资源愿意配合其进行有效的实训,这些学校可以选择校外生产实训。如果实训基地建成以后,学校的后续资金投入很难保证的话,最好进行生产化,经营所得能够用来贴补日常物品材料投放和设备更新与维护等费用,使实习基地得以维持下去。总之一句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1.扬长避短、循序渐进实施实训模式既然各种模式都有优缺点,选择了既定的某种模式后,在实施过程中就要注意扬长避短。例如校内实训室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职业真实性,因此必须尽量让实训室的环境和整个实训过程接近真实,即所谓的“全实景”模拟实训。首先实训室应该最大程度上仿真真实酒店的外观、布局和功能,然后是完全模拟酒店工作情境,让学生穿好制服,像真正的酒店员工一样完成事先设计好的实训任务。而生产性实训的主要问题在于教学和经营的矛盾,校内生产性酒店应该本着教学第一的原则,在矛盾产生时,应该让经营让位于教学,如果涉及第三方,则要与第三方在合同中做出约定,并完善好相关内容,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成后,如果学校缺乏运营实训基地的能力,也可以引入企业管理模式,通过承包协议的形式,将实训设备、设施的使用权承包给某职业经理人,承包人按协议履行承担酒店专业教师的课程教学和学生顶岗实习职责,学校的经营风险可以得到一定程度降低。高职院校在条件不那么完美的情况下,可以循序渐进地实施实训模式。不可能所有的高职院校一开始都能像上海旅专一样,拥有一栋配备一流硬件设施的酒店综合实训楼,设有餐厅与酒吧、客房、饭店信息管理、茶艺、前厅等实验室供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对于大部分院校而言,不可能具备这个能力,笔者认为可以先选择一两个核心的实训室建起来,如餐厅、客房等,等条件成熟再扩展到其他的实训室。现在很多学校出于实训环境真实和能产生盈利等考虑,纷纷将原来的实训中心生产化,如上海旅专实训大楼里的大堂、咖啡吧、茶室都有学生轮流值班,教师餐厅每天接待两三百人,都由学生完成。这方面也同样需要循序渐进,选择一两个有把握的运营起来,不管是面对学生还是社会,积累了经验和资源后,再延伸到其他实训设备。

2.3深化校企合作是趋势对于高职类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而言,校企合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因此也是必然的趋势。而且,考虑到目前国内酒店业人力资源短缺现象较为严重,合作深度会越来越大,合作方式会越来越多。除了本文前面所提到的建立定向培养校外实训基地以外,校内实训也可以和企业合作,尤其是对于本身资金不够的学校,可以采取实训客房、餐厅等实训场所冠名权转让等方式争取企业资金投入,也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和设施设备条件,由校方出让土地使用权,酒店方出资兴建星级酒店,或由校方和酒店方共同投资改建或新建,如桂林旅专就采取了这种模式。一方面减轻学校资金压力,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加入,更有利于把实训基地建设成一个真正的“酒店”。很多学者提出来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校企合作股份制也可以应用于酒店管理专业,即企业以设施、技术、资金等多种形式向高职院校注入股份,并以办学者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全过程,共享办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