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音乐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05 08:36:1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音乐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音乐教学

篇(1)

关键词:小学音乐;器乐教学;兴趣

新一轮的课改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观念进行课改实验,因此,在音乐课上怎样进行器乐教学,引起了广大音乐教师高度的关注。器乐教学能大大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音乐课。现在器乐教学已成为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器乐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在推动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方面将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让学生充分认识器乐教学的意义

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改革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音乐课堂生动有趣。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与演奏乐器时,手脑并用,能锻炼学生的平衡和协调能力,逐渐使学生的动作灵敏,智力得到开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原动力。小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对他们来说是想去学习的不二法宝。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让学生学好音乐,就必须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让学生从内心喜欢上音乐课,这样才能有效推动他们不断探索和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根据小学器乐教学的性质,“有趣”和“乐趣”是器乐教学中所必然出现的心理现象,教师要掌握学生这一心理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对策,提高学生对器乐的兴趣。如,在学习竖笛时,先简介竖笛的结构、发声原理、演奏方法和音阶指法,并鼓励学生认识到学竖笛并不难,只要自己想学,就一定能学好,这样有效地调动了他们主动吹奏的兴趣。

三、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器乐

适合小学阶段器乐教学的主要器乐有儿童打击乐器、简易的民族乐器等。音乐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学情的学生选择合适的器乐进行教学,必要时还可以从小学音乐教材中进行选择、改编,鼓励学生自制简易器乐,这样不但能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器乐的选择如果选用恰当,可以有效加速器乐教学的进程,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培养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并且能培养学生对器乐的综合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反之,会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利于音乐教学的有效进行。

总之,课堂乐器教学的普及给校园增添了生气,给音乐课堂注入了活力,给师生带来了欢乐,既愉悦了心情,又陶冶了情操,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2)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教学策略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是人类精神力量的源泉,人生不能没有音乐,缺乏音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但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小学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享受音乐对孩子们来讲是一种奢侈。所以必须重视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让农村的孩子们从小接受音乐的熏陶。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在问题

我国农村人口占比多,但是农村的教育水平与城市的相比却较为落后,而音乐教育作为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其受重视程度在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就更大。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现状与城市相比较为落后,究其原因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1)基础设施落后。学校的音乐教育基础设施是否齐备,直接反映了其在音乐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的教育模式仍表现为重视语数英教育而忽视艺术课教育,因而在学校购买力确定的情况下,首先满足语数英的教学硬件设施需求,导致音乐教育设施简陋,种类少,器材场地等均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求。反观城市小学,由于其注重素质教育,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其音乐教学基础设施齐全,基本能够满足现代化的教学要求。

(2)师资力量短缺。目前,很多农村小学并没有配备专职的音乐教师,而是聘用兼职教师。兼职音乐教师没有系统性地学过音乐理论知识,缺乏综合技能的系统性训练,授课一般采取唱歌的方式,导致并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亦不能引导学生领略音乐的真谛。而在城市小学,师资力量雄厚,能够引导学生更轻松地走入音乐的殿堂。

(3)重视程度不够。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村小学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作为培养学素质的音乐课则往往得不到重视。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理念拓展

由于农村小学的绝大多数音乐老师并未接受多方位的教育理念培训,导致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存在单一化、目标不明确、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因此,若要缩小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的差距,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应从下列方面拓展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

(1)打造精品音乐课。一堂精品音乐课不仅仅是带着学生唱好歌,它还应蕴涵较多的科普知识,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们去开启音乐殿堂的大门。一堂好课并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师能够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大方面,在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基础之上,课上的唱、念、听、打、动都必须能体现以上的教学理念。

(2)明确目标教学。按照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是每个老师在教学中最先明确的任务。教学目标把小学分为了两个年龄段,两段教学目标反映在每个年级层次上却又不够清晰,这就需要老师们有足够的目标教学理念。目标教学的教育理念包括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三方面内容,以提高学生阅读音乐的能力为目标,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们的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在农村小学,由于缺乏目标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师们在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过程中如何根据年级层次的不同,把教育理念中的三大内容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的能力仍有不足。

三、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农村小学的特点是学生们音乐底子薄,接触音乐的机会少,对于音乐知之甚少。因此,作为教师应根据农村小学的特点,制定适合于他们的教学策略。

(1)针对学生不会唱歌的教学策略。所谓不会唱歌并不是不能唱,而是不会用方法正确演唱。学生们在音乐课上唱歌时,大多数是在喊叫,觉得谁的声音大谁就唱得好,但是喊叫出来的声音既没有美感又伤害了自己的嗓子。因此,针对农村小学学生们不懂唱歌,不会唱歌这一弊病,要在上课时告诉孩子们唱歌时的基本发声方法,让他们学会去演唱,知道怎样唱是对的、是美的,这样喊唱情况就会少多了。同时,要让他们从学习演唱的过程中学会欣赏,能够评价自己和同学的歌声,在互评中进步。

(2)针对学生不懂乐理的教学策略。对于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讲,由于从小到大基本不接触音乐,接受正规音乐教育的机会就更少,更提不上系统性的乐理教育,不识谱是他们最基本也是最明显的问题。在农村小学教学时发现,大部分同学连简谱都不认识,唱歌时基本靠模仿。因此,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应该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穿插简谱等乐理知识,以弥补学生们在这方面的不足。

(3)针对学生不懂欣赏音乐的教学策略。在农村小学,学生们没有欣赏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每当让学生们欣赏音乐时,他们不知道应该听哪些东西,不懂得如何评价一部作品,不具备鉴赏的能力。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平时应该给孩子们更多欣赏音乐的机会,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感知力,并在欣赏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去评价,提高孩子们欣赏音乐的能力。

(4)针对学生不懂乐器的教学策略。就目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基本不懂得如何演奏乐器,甚至有些乐器的名字他们都叫不出来。针对这一情况,作为教师,可以有选择的教孩子们一种演奏乐器,然后触类旁通,增加孩子们对乐器的认知度。

(5)针对学生不会音乐协作的教学策略。在农村小学,孩子们平时并没有合唱的概念,一合唱就找不准音,轮唱就更加摸不着头脑了。在合唱教学中发现,孩子们的音准问题突出,整体的声音也不够融合,模唱单音音末都偏低,稍加延长时有的同学就跑调。因此,平时要多强化音准概念,让同学们多听,在听的基础上再唱。先分声部唱,放轻声音,再合起来演唱,让孩子们多感受声音的融合。这样既能提高同学们的兴趣也能加强协作、感受声音协和的美。

(6)针对学生不喜欢音乐的教学策略。在农村小学,有些孩子不喜欢音乐,对音乐有所排斥,在大家唱歌时他们不愿张嘴,集体活动不愿意参加。对于这类学生,由于其本身并没有学习主动性,作为教师要做到不放弃每位学生,去培养这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在听赏音乐的过程中,多鼓励学生讲述对音乐的感知体会,让他们学会去体验音乐的美妙,积极引导他们喜爱音乐。

四、教师自身能力的培养

要在农村小学要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们去感知音乐、欣赏音乐,老师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

(1)课堂上突况的处理能力。课堂是教师的舞台,舞台上会出现各式各样的突发状况,这些意想不到的突况处理得当可能会给课堂增添色彩,如若把握不好则可能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具备这方面突况的处理能力,可以冷处理,也可与课堂内容紧密联系,目标就是使同学们尽快地回到课堂的主题。

(2)教学过程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自身的学习与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教育形势亦瞬息万变,作为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师,同样要做到与时俱进,把握全面的知识结构,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等才能教好一批批学生。

五、结论

布克哈德说,音乐至少也和诗歌雕刻和绘画一样能够成为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表现手段。在让人们抒发出内心情感方面,没有其他任何艺术可与之比拟。笔者希望在农村小学有更多的学生把音乐作为一种修养,能通过其抒发自身情感,增加生活乐趣。这就需要从基础设施建设及教师自身水平提高等多方面不断努力,让同学们真正做到欣赏美、感知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

篇(3)

关键词:小学音乐; 欣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082-001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大多是老师教学生唱歌,以学生学到音乐知识,掌握音乐的技能、技巧来评价教学效果。但笔者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认识到,小学音乐课应将音乐欣赏作为教学的重点。

首先,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必须依赖于听觉,这就决定了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听觉的重要性。

其次,从思维方式看,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从情感上看,他们易兴奋、不够稳定,对音乐能够表现出愉快的心情并产生美感;但从意志上看,他们的意志品质比较薄弱,如果要学习较难的音乐技法,会产生畏难情绪,从而不愿意学习音乐。

再次,人们欣赏音乐,这是所有人都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所以,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把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的机会放在首要的位置上。这明确地指出了我们小学音乐课的重点应放在音乐欣赏教学上。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这方面作了一点尝试,现总结出来和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要精选教材

音乐的教材很多,包括有课本、音响、音像、录音带、录像带、光盘、辅助材料等。但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生活背景精选学生能够理解的,能引起兴趣、产生共鸣,并能使学生产生美感的乐曲,让学生欣赏。

二、要以欣赏音乐为主,以讨论讲解为辅

以欣赏音乐为主,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便发挥他们的想像力,进而对音乐作品作出自己的理解与评价。一些老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把乐曲的作者、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乐曲的曲式结构等内容作为重点,详细讲解,唯恐学生不能理解,结果讲得多听得少,学生无兴趣,无形中扼杀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也有的教师在音乐欣赏中不讲或很少讲解,只让学生自己去听。由于小学生的音乐知识了解甚少,文学艺术修养还很浅,对音乐的理解只能处于音乐音响的感知和肤浅的认识上,很难达到欣赏的目的,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美的能力了。

笔者认为,音乐欣赏教学在教学方式上,可采用先听后讲,再听最后讨论的方式。讲解主要向学生讲清两点内容即可。一是音乐的形式因素,二是音乐的背景因素。如:这部作品是声乐曲还是器乐曲。是声乐曲,那么它是哪种演唱形式的歌曲,女高音独唱、童声表演唱还是混声四部合唱等;如是器乐曲,那么它是哪种类型的器乐曲,是独奏、重奏,是西洋交响乐还是民族管弦乐。背景因素,即是围绕乐(歌)曲的产生而折射出的社会历史状况。一般来讲,一部优秀的作品都会在当时的社会中产生一定的社会涟漪,它能使人们的思想得到感化、受到教育和鼓舞,能引起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社会意识的导向性思维。如我们在了解了香港、澳门及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后,再来听听唱唱伴随香港、而生的《东方之珠》和《七子之歌》,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同学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对其它内容可根据情况作简要的介绍。

三、要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

音乐作品常以模拟、象征等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用音响表达出来,有时还借助直观的视觉来辅助听觉感知,刺激人们的大脑,产生思维联想和想像,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因此,在组织教学时应尽量运用VCD和多媒体教学,让孩子们通过直观的视觉效果感染、感受作品情感。如在欣赏《小青蛙》时,如果用Powerpoint幻灯片教学,随着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屏上分别出现花好月圆的夜晚,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地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劳动在湖面上的情景。这样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深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

四、要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音乐中去

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营造良好效果和课堂美感,使孩子们更能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境中去。比如通过学生跟着音乐打节奏,或通过敲击打击乐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培养乐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欣赏《钟表店里》时,可以让孩子们用不同乐器三角铁、小铃、沙球分别敲击节奏来表现大钟、小钟、秒表在钟表店里开音乐会的欢乐场面。在欣赏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作品《水族馆》时,让孩子们用口琴、沙球、小铃分别模仿了海水流动、鱼儿吐泡泡、海洋生物狂欢的乐声,这些都加深了孩子们对乐曲的理解,培养了乐感。

五、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音乐具有不确定性。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欣赏,各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与人的性格、气质、修养及所处的时代、民族风俗等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音乐欣赏要注意音乐的这种不确定性,不能强求一律。

另外,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师可通过一系列带有启发性的提问,如节奏是欢快的还是舒展的?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哪些乐器发出了什么声音?你能描述表现的内容吗?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来感受音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学生更深一步地理解音乐。

同时可以通过听辨、欣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高感,掌握理解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的变化,从而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

六、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判断音乐艺术是非标准,提高鉴赏能力

篇(4)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那小学音乐教学反思怎么写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小学音乐教学反思,来欣赏一下吧。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一)本学期我接手了初中一年级的音乐课,半个学期教下来,从中体会最深的有两点。

一、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2、明确告诉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有关音乐知识的学习,初三毕业后,个别音乐基础好些的学生可报考艺术院校,为将来深造打基础; 3、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气氛,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4、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

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半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

初中生不同于小学生,他们的思想比较成熟,单纯的演唱已经不能吸引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了。初次尝试初中教学,感觉还算良好,学生比较配合,我本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抓住同学们的注意力,教学内容准备比较充分,除了书本上介绍的内容外,自己还翻阅了一些资料,补充教材,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半学期的实践,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老师仅仅参阅教参是远远不够的,及时充电才是目前最应做的事,暑假即将来监,打算好好利用两个月的空闲给自己充充电。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二)在教这课之前,我让学生收集了有关歌颂祖国的大量的诗歌,并让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诵。接着我也给学生朗诵了一首有关祖国变化的诗。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接下来我又饱含深情地演唱了这首《我爱妈妈我爱中华》的歌。并让学生随节奏跟我朗颂了一遍,接着就让学生随着曲谱用甜美的歌声满怀深情地唱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唱完以后,我让学生分组以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有的组是以舞蹈的形式来表达;有的组是以画画的形式来表达;有的组是以诗歌的的形式来表达;有的组是以诗朗诵的形式来表达……总而言之,学生们都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来表达爱国之情。

演唱完这首歌后,我们又乘着去年庆祝祖国华诞之风,进行了情感的拓展,开展了一个小型的颂祖国诗歌朗诵会的活动。同学们那富于深情的朗诵使我久久难以忘怀。

从这节音乐课中我体会到:音乐课只要用心去唱,用情去唱,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三)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三为主”教学原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采用开放式的教学,努力创设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舒心愉悦的学习氛围,这种气氛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规范、美观、实用的板书可以增强理解和识记音乐知识。

例如:在《小螺号》一课中,我把歌谱制成漂亮的大歌谱,让学生一看就产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歌曲中难以理解的记号:上波音 等记号,在歌谱中一目了然。使学生从视觉的角度加强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生动、有趣、形象的语言描绘是上好音乐的主要媒介。

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应运用较多的儿童语言,尤其是低年级音乐教学。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多进行换位思考。在设计教学中的语言时,尽量运用贴近他们生活的语言,语气语调也要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把学习中枯燥的练习变为学生学习的乐趣。

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校学习音乐的时间是有限的.要乡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让学生多学知识,这就要靠我们音乐教师多想办法、多出点子。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不可能事事都经历,所以,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从学校为我们每个音乐教室添制了多媒体设备以后,音乐课的效率比以前高多了,学生可以在教师收集的音乐中尽情享受悦耳的音乐,通过丰富的画面展开想象的翅膀。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4、多用教师声请并茂的表演唱,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篇(5)

关键词:小学 音乐 识谱教学

识谱教学难,这几乎是所有音乐老师的共识;识谱教学枯燥无味,这又几乎成了所有学生的感受。针对上述问题,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实践为重点,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一、在演唱活动中学习识谱

唱歌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人手一本的音乐教本中每首歌曲都附带使用了歌谱,重要的是学生对唱歌的兴趣较为浓厚;在这兴趣的驱动下,将会克服识谱这样的困难问题。在适当的引导下,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在学习节奏的基础上学习识谱

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旋律与节奏,而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具有表现力。节奏训练先行,能使视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低年级音乐课中的节奏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恰当地利用语言中的自然节奏、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进行节奏训练,通过学生熟悉的各种动作来理解节奏,收集一些韵律匀整的儿歌,教孩子们按节奏朗读,进行节奏训练,学生学得有趣,易于掌握,效果显著。

2、在理解和熟悉音乐的基础上学习识谱

经过欣赏,歌曲已经“整体输入”到学生的脑中。虽然歌曲还没有学,学生却能轻声跟着唱了,达到了“似曾相识”而还不十分“熟悉掌握”的状态。此时,用母音进行旋律的模唱,即统一学生歌唱的声音,又能更进一步熟悉乐曲。

二、在欣赏活动中学习识谱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来了熟悉旋律等作用。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在小学欣赏教学课堂,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串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识谱能力。

三、在演奏活动中学习识谱

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是识谱的过程,说到底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竖笛以它本身具有的形式美,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学生通过竖笛视谱演奏,可以促进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1、利用器乐吹奏学生喜欢熟悉的歌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从心理学上说,演奏器乐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希望在器乐演奏中实现自我,表现自我,引起同学、老师对自己的注意与赞扬。演奏器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使学生获得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2、利用器乐巩固所学的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新课程中,音乐的演唱逐渐演化为表演。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歌曲的再表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我们在用动作表现、用歌声表现的基础上,再用乐器进行演奏活动练习,如用打击乐和吹奏乐器为歌曲伴奏,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更会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四、在创作活动中学习识谱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1、从模仿中学会创造,应用节奏与旋律

小学的音乐创造活动常常是从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学习。就拿竖笛教学来说,当学生能熟练吹出各音时,我让他们把陌生的谱子进行吹奏。当一个乐句被学生吹奏的很好以后,我就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根据此乐句的节奏吹奏出不同的旋律,然后教师把它出示在黑板上,大家共同演唱,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锻炼,识谱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从即兴创造进入创作,学习音乐基本知识

即兴创造是指学生根据当时的感受而产生的一种音乐创造行为,是事先不必做准备的临时创作,它往往与即兴表演联系在一起。如在教授完竖笛1、2、3、4、5的指法后,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创编由这三个音组成的小曲,体裁不限,三拍子、二拍子、四拍子都可以,然后选几首比较好听的小曲,抄到黑板上,让全班同学唱,一定要强调是我们班某某同学作曲的,再让学生用竖笛吹一吹,在兴趣、惊奇的驱动下,使学生不仅对学竖笛产生了信心,对识谱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韩颖慧. 识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J]. 魅力中国. 2009(36)

[2] 刘红梅. 对小学音乐教学中识谱教学的几点体会[J]. 文教资料. 2005(29)

[3] 齐明英. 浅谈识谱教学的兴趣培养[J].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07(02)

篇(6)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作教育;问题;建议

一、现行小学音乐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合作教学是单纯的模仿,还是为获情感体验。

由于教师对音乐课程的价值理解存在严重偏差,长期以来,教师在进行合作音乐教学的时候过于注重学生的模仿,单纯地认为唱得像就是唱得好,只是进行加强合作、学会合作的说教与训导的形式化合作学习,无视合作学习的内容,使学生陷入为合作而合作的怪圈。在音乐合作教学中,音乐与合作是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外一方而单独存在,音乐合作教学要在模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不断溶入各种音乐审美、体验、探究活动,才是名副其实的音乐合作教学,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发展合作能力,使学生在音乐合作教学中获得一个美好的情感体验。

(二)音乐合作教学是为了练“合作”,还是为了学“音乐”。

音乐合作教学,强调合作,但是更加尊重音乐,在合作教学中融入音乐审美,尊重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才是合作教学的目的。比如不少老师单纯地追求教学课堂形式的新颖性,而不充分考虑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滥用合作教学。对于能够利用传统教学完成的学习任务,花费大量课堂时间合作探究完成,对于不符合用合作教学形式表现的内容也牵强地使用合作教学,这样易使学生产生合作疲劳,丧失对音乐合作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音乐感知力的提高。

二、音乐合作教学如何发挥最佳教学效益

(一)重视异质分组,实现均衡竞争。

任何人都有渴望获得他人肯定的心理,特别是获得能力比自己强的人肯定。要促使音乐合作教学发挥最佳效益,就要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肯定。进行异质分组,实行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模式,使学生在竞争中激发潜能,获得肯定,培养音乐学习的兴趣。异质分组,简单来讲就是根据学生音质、音色的差异,音乐基础、音乐思维的差异进行有目的的分组,使各小组之间实力均衡,音乐水平悬殊不至过大,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发挥合作协调能力,达到合作教学的效果。如果单纯只按照姓名、学号或者座位号进行简单分组,有可能造成各组之间实力悬殊过大,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合作教学失去原有的意义。

(二)以全体学生为中心,实现全体进步。

合作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少部分学生的突破性进步,而是在整体协调合作的基础上,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从而更好地实现音乐合作。教师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重点培养对音乐有良好感知力、有良好音乐天赋的学生,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同时也不能忽视对音乐能力欠缺甚至五音不全的学生的音乐能力的培养。要以音乐合作教学为载体,培养每个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提高其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地参与到音乐合作中来,实现音乐教学的良性循环。

(三)科学安排合作时间,创设美感合作空间。

音乐合作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合作教学,它要保证过程的完整性和流畅性,这就要求老师在组织合作教学之前,要事先对合作教学流程、合作教学时间、合作教学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一个事先的预估,避免时间利用不当造成合作内容不能完成或者时间过于充裕导致同一合作内容反复进行。合作空间上,要打破传统的“秧田式”合作队形,勇于尝试各种站队方式,比如梯形、圆形、风车形等。新颖的站队形式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互相交流,同时也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增强合作音乐教学的艺术效果。

(四)强化教学手段的融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音乐合作教学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要勇于在打破陈规的基础上加强创新,整体、优化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使音乐教学能够更好地开展。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多重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在此基础上,音乐合作教学必须在寻求与其他教学方法合作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比如在合作表演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或者画出自己的真实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全方位的感知,使其对音乐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解,甚至可以让学生利用简易的工具创设出“真实的”音乐环境,使学生在模拟的音乐环境中能够更好地调动情感,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合作教学的完成。

篇(7)

【关键词】小学音乐 情境创设 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是伴随着改革浪潮进入课堂教学,通过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则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可以这么说,情境教学是实现愉快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也是促使儿童生动活泼学习的重要途径。

一、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诱发动机

教学是有目的的行为。而情境教学正是针对儿童既蕴藏着学习的主动性,又有可能消失的可变的心理特点,把儿童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又在连续的情境中,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促进学习动机与情境之间持之以良性的互动。当儿童学习动机被激起后,若教学过程刻板、单一,儿童会因失望而使已形成的动机弱化、乃至消失。因此在把儿童带入情境后,还应有意识地把儿童一步步带入与教材相关、相连的情境,让儿童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这样儿童在进入情境后又反过来丰富了情境,使得儿童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与“境”相互作用的持续中得以强化。而教学也最终成为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

如在三年级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这一课中,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到了哪儿?课件中出示大森林的图片,还有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是谁在叫?你能用动作模仿出来吗?学生们纷纷模仿小鸟展翅高飞的情景,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森林。

二、优化情境,在感知音乐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的乐趣

音乐审美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则是音乐教学最主要的功能。儿童生来爱美,审美感受的愉悦,会促使儿童主动地去感受富有美感的教育。然而,儿童的审美能力并不是天生就具有的,而是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熏陶才会形成和发展。而情境向儿童展示的正是生动的画面,动人的旋律,角色的扮演,实物的演示等等,在这美妙生动的情境中,教师引导儿童用他们的眼睛去凝望,用他们的耳朵去倾听,用他们的心灵去体验……这样在情境中的感受,不仅会引起儿童注意,还会促使儿童因其美感而愉悦。从而持续地注意,主动地接受,从而获得审美体验的乐趣。

三、运用多媒体,展现情境

运用多媒体创设演示情境,让学生感悟音乐旋律和节奏当音乐教材中出现重点、难点,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而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时,教师可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的思维顺畅发展。还能提高视唱教学的效果。 教学中设置的问题,要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讨论,不同意见可以争论,让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说错了也要让学生体面坐下。学生答到精彩之处,教师带头给学生鼓掌。这样的课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吸引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发挥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教师乐在其中,师生其乐融融,课堂和谐生辉。

如在《小乌鸦爱妈妈》一课中,教师讲述:今天从森林里飞出来了三只小鸟,它们是小麻雀、小鸽子和小乌鸦,你会模仿他们的叫声吗?小麻雀:叽叽喳喳;小鸽子:咕咕;小乌鸦:哇……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歌曲中的节奏。又如在处理歌曲时:“小乌鸦急急忙忙为妈妈捉虫子,心情是怎样的?乌鸦妈妈年纪大了,飞不动了,心情又是怎样的?怎样唱才能体现出它们的这种心情?”教师根据歌曲内容成功地创设了以上问题情境,引导质疑,学生恍然大悟,体会到可以运用速度的变化,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四、以故事导入情境

导入是新课的开端,也是新授课的定调所在。如果能运用有声有色、有情有趣、新颖别致的教学方法,就能唤起学生爱学的激情。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谈话、猜谜语、讲故事等。如在《小乌鸦爱妈妈》中,在向小鸟问好的环节,一部分学生充当各种小鸟,另一部分学生充当问好的小朋友,让他们进行对话。学生1:“小麻雀好。”学生2:“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和小鸟做游戏的喜悦。

五、深情表演,进入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