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1 19:56:2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物理研修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根据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工程总体部署和市教体局文件要求,我校积极宣传发动组织全体教师参加2014年远程研修。为切实保障培训效果,扎实做好研修工作,把每一件事落到实处,做到极致,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研修目标
今年远程研修创新点是自主选择课程的菜单式设计,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以校本研修为基本组织形式,全体参训教师要充分利用山东省教师教育网远程研修平台,在学科课程专家引领下,通过观看专题讲座、学习文本资料、在线问题研讨等形式的对话交流,帮助教师诊断和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师合理设计与有效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能力,提高老师学科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具体达成以下目标:
1.通过专家对教学内容的解读,增进教师对教学内容结构的理解和把握;
2.通过专家指导开放性备课,为教师集体备课提供示范,为教师备课提供案例型资源;
3.通过典型课例分析与探讨,强化教师课堂诊断的意识,提高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能力;
4.通过远程网络平台的交流与分享,教师自身差异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反思、超越,增强教师的学习意识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
二、研修对象内容
远程研修参训对象包括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体育、音乐和美术12个学科教师。以基于新课标的课例研究为主题,聚焦新课标贯彻和混合式课例研究,主要包括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基于课标贯彻和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与研究、学科教学问题与对策、贯彻课标的混合式课例协同研究、课例研究常态化及其变式应用等。研修共50学时,第一阶段集中研修6天,36学时;第二阶段分散研修,14学时。分散研修阶段,旨在学习借鉴应用集中研修期间的成果,结合日常教学,进行课例设计与研究,并通过平台提交研修成果。
三、研修时间
2014年7月22日——2014年7月27日
上午7:30——11:30 下午:2:00——3:00
模式:上午集中学习,下午完成作业。
上午组织观看视频,下午3:00之前写作业、作评论,以备指导教师和专家推荐。
各学段提前2天开放平台,请督促教师提前熟悉平台,远程研修开始之后,将不再受理帐号登陆不上、视频播放不了等技术问题。
四、研修模式
研修模式强调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学习方式突出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让老师经历理解学习、案例学习、创建学习的完整学习过程;教学评价方面注重基于数据可视化分析的过程性和质性评价。
五、研修地点 :各自办公室
研修组长
语文 :梁娜 数学 :刘玲 英语: 姚明田
物理 :李爱芳 化学 :朱志强 政治:高伟
体:刘家亮
1.对本学科的优秀作业和课例要及时传我校网站;对本学科的工作情况要及时把握,要办好简报,做好宣传(学校统计通报)。
2.各学科负责人(培训期间每人分别报道至少2篇 ,有文字有图片,内容力求新颖独特,切忌大通套、人云亦云。要让学科领导过目。
3.王江负责学校整体信息宣传报道
六、管理保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远程研修领导小组。
组 长:魏彦文 副组长: 陈志平 王树相
组 员: 孙春源 门泉航 陈宗剑 姚明田
宣传报道组:各学科研修组长(培训期间每人分别报道至少2篇 ,有文字有图片,内容力求新颖独特,切忌大通套,人云亦云。要让学科领导过目)
技术服务组:马玉军
后勤保障组:巩殿春
(二)严肃纪律,规范考核。
学校在研修期间实行签到制度,集中组织与管理,责任到人,确保网络畅通,确保人人参与,全程参与。按要求组织各科教师集中观看视频、参加讨论;分散研修,学校领导根据任教学科参与研修讨论。研修期间将严格考勤制度,无特殊原因不得请假,确实请假必须校长签字。
附查岗责任人(带参训名单点名,至少两次):
22号:陈志平 23号:祝焕利 24号: 王树相
25号:陈宗剑 26号:孙春源 27号:门泉航
各处室负责人负责本处室出勤学习情况。学校整体检查。
研修期间(上午学校组织观看视频,下午3:00之前写作业、作评论,以备指导教师和专家推荐),学校制定科学的奖惩激励措施,积极调动教师参训积极性,学校在上午7:30前通报前一天的学习情况,对未完成作业的教师要提醒督促;鼓励指导参训教师在完成数量的前提下重视作业质量,争取被省专家推荐或入选资源库,今年评选各级先进以作业质量为主要标准。要加大督导检查力度,重点检查参训教师出勤情况、看视频的纪律情况、服务保障情况、研修计划执行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敦促整改,要求凡报名必参加,凡参加必合格。
要严肃学风、学纪,提倡真实研修的理念。研修期间要指定专门人员对网上言论和参训教师作业进行筛查,坚决禁止发表涉及政治宗教等的不良言论以及抄袭作业、粘贴评论等现象,并公布举报渠道。对于举报的涉嫌抄袭作业、复制粘贴讨论等违规行为,一经查实,要作为研修事故及时、严肃处理。师德考核不得评为“优秀”。市教育体育局也将对各学校研修情况进行随机检查。
(三)宣传到位,争先创优
召开全体教师参加的宣传会议,首先让全体教师认识到远程研修对提升教师基本素养的重要意义,明晰远程研修的基本步骤和自己担任指导教师的基本职责,并召开全校参训教师参加的动员大会,明确分组,同时提出了互帮互助的要求,让老教师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对新教师负起责来,新教师帮助老教师解决网络上出现的问题,形成教研共同体。
(四)要保留原始档案
每位老师要在集中研修和校本研修后分别提交纸质研修总结报告。
要将研修期间的方案、点名册、优秀作业、精彩课例、每日通报、宣传报道、总结等存档,作为督导检查的必查内容。每位组长、参训学员要及时保存好所有文字材料(优秀作业、精彩课例、宣传报道、个人收获总结等),注意按照行文格式。在7月27号前交学科负责人,再交分管领导,最后集中给教研中心王江。这些是督导检查的必查内容
(五)全程跟进,及时反馈
研修过程中,校长、分管领导、各分管主任全程参与,和老师们充分交流,答疑解惑。同时组织技术人员随时服务,保障网络畅通。在研修期间及时组织教研组长召开碰头会,通过学校平台交流情况,分享成功做法。研修教师依据课程研修的要求,完成观看视频、撰写作业、参与互动、总结反思等研修任务。
七、考核评价
一、物理课堂合作学习的现状
(一)合作学习偏重于形式,缺乏实效性
合作学习的外显形式经常是小组,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通常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但在操作上,很多教师重其形而虚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合作起来。究其原因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且学生普遍缺乏小组合作技能。其实,课堂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依据教学目标让学生积极地思维并学有所得,而不在于形式上的合作与否。同时,在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也不应简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应和其他的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实际上,只有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多数学生盲目随从
由于合作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小组中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必然会导致小组成员在小组中所扮演角色的不平等。合作学习时,个性张扬的“学优生”因为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条件、技巧,加上教师有意无意的关注,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分子。多数学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无形之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
(三)课堂热度与教学进度难以整合
教师在对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上存在两种误区。一是在学生完成合作学习后,机械地要求每个小组必须对实验数据或讨论过程进行分析、论证、整合并优化,一定要得到一个预先设计好的结果,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好的课堂效果。二是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一味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缺位,对学生的小组活动放任自流,导致学生最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四)忽视师―师互动的前导地位,弱化目标导向作用
目前教学中仅强调传统意义上的教师集体备课或教研活动,并没有将教师之间的合作纳入教学的流程之中加以统合。合作学习则强调通过教师之间就所教授内容的互动、交流,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更有利于生成合理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导向,让教学动态因素之间良性互动。
二、物理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
(一)加强师―师互动的前导地位,强化目标导向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设计好总体方案,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合作学习。不可否认,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重大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课题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相当明显。这也正是同课异构的理论依据。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强调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所以应加强师―师互动的前导地位,树立正确的研修理念,在合作中探讨具体的课程、教学方面的问题,构筑起对彼此的教学实践相互公开、相互交流、合作创新的关系,形成共同的研修愿景,让研修内容向关注课堂、关注教学目标生成转变,研修模式向问题关注转变,研修方式由听评课向课堂观察转变。采取行之有效的研修策略,创新教研模式,丰富教师合作的平台。在教学目标上保留预设的框架,同时留有生成的空间。
(二)积极营造合作学习环境和氛围
1.合理的物化环境
合理的环境安排可以促进合作学习。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学校要加强实验室建设,让办学条件与新课程要求相符合,并鼓励教师和学生用身边的材料自制仪器与课件,自己动手做一些探究性实验和课外小实验。例如,讲到流速与压强关系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足球比赛中“香蕉球”的问题,还可以播放视频课件并讲解。
2.民主的课堂氛围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去,为学生提供示范与指导。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尊重学生的思想,给予他们充分的谅解和宽容,并适度地给予点拨和启发。例如,在研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在展示完必要的实验后,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有根据地提出猜想,学生分组交流后踊跃回答,有的说浮力和液体密度的大小有关,有的说和物体的形状有关,也有些同学会说出比较新奇的答案,比如说和所处液体的颜色有关等。教师此时绝对不能嘲笑或是批评这些同学,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学生能够表达,这说明他们在主动学习,没有学生发自内心的质疑就不是能促进学生知识建构和能力提升的有效课堂。
3.科学的合作形式
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合作小组,小组构建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按四、五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不能太多,小组成员过多,人员参与率低,导致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向纵深发展,也就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每组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尽量要合理搭配,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及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在物理课堂上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面临不同的学习内容时,角色有所不同。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轮换角色,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要认真地研究设计全班学生的分组。
(三)在课堂中正确实施合作学习
1.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讨论和解决有价值的问题
合作学习强调目标导向,要求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设计更加注重探究性、实效性、合作性,因此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要难度适中,具有合作性、可评估性等特点。如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凸透镜成像实验等,这些物理知识较为抽象、深刻,由于学生个人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单靠某个学生独立思考会出现困难。这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学生间有意义的交流和共享,对他人的不同做法与想法进行分析并做出必要的判断,进而改进与纠正自己的方案。这样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会更深入、更全面。
合作学习不能无节制地运用,只有条件适宜,小组合作学习才能集中、深入地进行下去。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见学生总是在说个不停,不忍心打断,导致学生没有紧迫感。而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等学生进入角色就急于总结,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重视师生合作,优化教学设计,并深入小组活动,指导学习方法,同时,教师要及时鼓励每个小组反思和总结。
在演示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有学生认为像的大小与像距有关。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因此作者临时调整,补充了眼睛成像及视角的原理,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另外,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合作延伸到课外,组建第二课堂以解决课堂无法解决的问题。当然,教师对于提问的把握可以说是一门艺术,讨论题的设计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因为合作学习自始至终都是围绕着问题来进行的,讨论题是将教学目标问题化,因此也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开放性,难易要适度,要有一定的梯度,问题的设计要围绕课程标准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尽可能从多角度设问,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以便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逐步加深,使课堂知识向纵深发展。
2.正确把握合作契机
一、“聚力共成”的三类研修团队
随着教育教学要求的提高和中小学教学规模的发展,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破一校之限,实现广泛群体上的合作与交流,组建更宽、更深层面上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共同体,让教师的模仿、学习、反思、研究具有便利条件,“培育研修团队”的举措正是对这种挑战的一个响应。我们通过研修团队的培育过程,把“夯实研讨环节”作为一个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总结反思、谋求创新,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互学创新”的高中教育创新团队
培育嘉兴市高中学科创新团队的目的是通过学科团队的研修,形成一个交流研讨的平台,创设一种总结反思的氛围,寻找一种开拓创新的机制。希望通过高中学科创新团队的培训,进一步提升本市高中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研究水平,促进本市高中各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
1.教育创新团队成员确定
2011年,嘉兴教育学院依据《嘉兴市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办法(试行)》的精神,开始培育九大学科的嘉兴市高中教育创新团队。组队方法上采用了三级协调、共推共议的办法:首先由本院各学科教研员形成初步名单;再经县市教研员会议讨论并作适当增删形成建议名单;最后由各县市教研员和本院教研员与所属区域高中领导联系后确定最终名单。语文、数学、英语每科35人,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每科30人。
2.教育创新团队研修内容
研究内容上结合高考、注重创新,主要开展新课程高考方案等相关文件研习;高考《考试说明》研习和交流;学员外出交流高考复习;高考试题研究及命题技术培训;新高考复习与备考研训;高三课堂教学研讨;等等。
3.教育创新团队研修方式
研训方式上注重理论研习和教育实践相结合;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研讨和系统学习相结合;请进专家与外出交流相结合。
(二)“聚力示范”的高中学科基地
自2006年起,嘉兴市陆续在全市范围内物色了一批同一学科中相对发展良好、研究能力较强、教学水平突出,并具有一定特色的学科教研组,作为这个学科的嘉兴市基地。目前,我们已成立17个学科的基地。基地学校之间通力合作,专家、名师、骨干强强联手,在对高中学科基地的逐步培育中,夯实研讨环节,并逐步发挥引领、辐射和辅助的作用。
1.学科基地建设的目标
学科基地原本就是一个有一定研究基础与能力的教研组,加上教研员的参与,外聘专家的指导,我们期望学科基地能成为学科建设的样本;校本研修的先导;课改实践的先行团队;优质资源的共建网络。
2.学科基地的组织运行机制
嘉兴市教育局组成学科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交流情况,布置工作。市教育研究院成立工作指导小组,协同县(市)教研室负责对学科基地的工作指导、业绩考核,参与相关高中学科基地的活动,开展相关的研讨活动,提出高中学科基地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基地所在学校校长为高中学科基地主任,另设副主任两名,分别由分管副校长及组织协调能力强、学科教学能力强、教学研究能力强的教师(必须具备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担任。学校相关学科骨干教师为该学科基地的主体成员,可在嘉兴市高中学科基地工作指导组的协调下,各高中学科基地在全市范围内自主确定邀请相应学科的省特级教师、部分嘉兴市学科带头人和县(市、区)教研员作为高中学科基地成员,成立若干工作小组,如学科专家组、专题研究小组、信息收集采编组等,实行力量整合,分工合作。
3.学科基地的基本工作方式
学科基地主要开展学科教学研究与聚焦课堂的校本研修;开放教室,开展教学示范,将更多地思考学科建设研究,思考在教学开放中的传达与交流,吸收更多的同行意见;建设学科优质资源,服务课程改革;开展学科网站建设,使我们的学科基地的工作状况、学科资源、研究成果等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高位引领”的特级教师工作室
组建特级教师工作室,旨在通过特级教师引领学科名优教师快速成长,并通过示范、辐射,带动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教师提高教育教学专业水平,从而有效推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1.特级教师工作室概况
嘉兴教育学院于2011年11月出台了《嘉兴市特级教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并于同年12月底,组建了嘉兴市首批10个特级教师工作室,招收学员116名。2013年9月,又组建了第二批9个特级教师工作室,招收学员104名。目前正在运行的19个特级教师工作室涵盖了从幼儿教育、小学、初中到高中、职业教育的17个学科,220名学员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教师来自全市各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
2.特级教师工作室运行理念
基于实践,高位引领,是团队合研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课例研究是团队合研的重要方式,从课题选择、教学设计,到教学实践、课后反思,再到理论提升、固化成果,让团队合研过程扎实,成效显著;走出去,请进来,为团队合研搭建更高、更广阔的平台。
3.特级教师工作室工作方式
以团队共读夯实理论根基,由导师精心选择团队共读书目,定期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教育沙龙,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教育教学最前沿理论对照自身教育教学行为,思考并寻求改进策略;以团队合研突破教学疑难。梳理学科教学疑难问题、分析厘清疑难成因是工作室合作研究的起点;以团队共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研训一体理念指导下,工作室团队既是研修团队,也是教师培训团队,工作室导师、学员就是一群兼职学科教研员。以主题教研、携手农村等途径定期展示研修成果,在全市的教研、培训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上述三类研修团队中,学科基地侧重于培育本市教师的“领头团队”;而创新团队则侧重于通过创新团队的培育,进而培育本市教师的“领头个人”;特级教师工作室则侧重于“领头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三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培育学科研修团队”的模式促进嘉兴市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态度、专业理念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二、“学科、理念、教学”为一体的研修旅程
在培育高中学科研修团队的过程中,我们强化教师的“内功”是工作中的一个立足点,并通过强化教师的学科功底和人文思考来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
(一)强化学科功底
在对教师学科功底的强化中,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到了命题磨题培训、实验教学研究及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这三个方面,希望通过命题、磨题培训强化习题教学能力,通过实验教学的研究强化实验教学能力,通过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建设强化课程整合能力。
1.命题磨题培训
在高中创新团队和高中学科基地的培训中,分别由教研员和外聘专家开设了相关讲座,从命题理论和命题技术两方面,结合命题科学性和命题规范性两个角度进行了详尽的交流和研讨,并要求学员从“改编经典习题”“深化教材习题”“亮化常规习题”“媒体信息入题”“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实验操作”等六个方面做好总结和反思。学员从这六个方面逐一进行命题练习,并按科学性和规范性严格“磨题”,而且以书面形式上交培训作业。
2.课程资源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给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科基地利用研修团队的力量,形成共建机制,制作和积累了大量的可用于实际教学的多媒体课程资源,构建起区域的共享网络资源库(如表1),为区域教育发展搭建起交流研究、共同参与、共享成果的教研平台。
无论是命题磨题培训还是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过程都是艰苦的,但是从强化教师的学科功底,促进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这个角度来说,研训效果得到了学员的认可。
(二)加强人文思考
我们在强化学员学科功底的同时,关注经验和问题背后的理念和行为方式,换言之,关注的是这些经验怎样才能形成和重新形成,使学习和研究成为教师共同的职业生活方式,使教研组、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我们希望通过人文思考促进教学理念的提升,优化教学的策略,学习为人处世的态度。
1.思考教学理念的提升
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因此,在研修团队的培育过程中,我们更多思考“为何而教”的价值观问题,以转变和提升学员的教学理念。确实,教学应该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努力让学员能深刻感受到:教学应该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素养而教!
2.思考教学策略的优化
学科研修团队的学员来自不同生源的学校,所面对的学生,学习基础不一。因此,我们在强化学员学科功底的同时,也要求学员思考如何更好地使学生得到发展。如来自重点中学的学员确立了“培养和提高学优生学习动机的心理学思考及实践”这样的课题;来自普通中学的学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在“学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辅导”上倾注了很多的精力。通过教学策略的研讨和反思,突出了研修团队成员“为所有学生的发展而奋斗”的共同目标。
3.思考为人处世的态度
培育研修团队的过程中,我们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使学员和本市及本省的名师接触、交流。通过和名师的联系及面对面交流,熟悉名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学习名师的成长过程、学术经历和工作作风,感悟前辈的科学态度、治学精神和处世态度。通过对为人处世态度的思考和学习,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对学科团队的强烈感情,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学科研修团队成员在强化人文思考的过程中,专业理念和专业态度得到了较好的提升。在教学理念上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学,在具体教学行为和策略上,更多地关注了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材的原则,体现了教学的长期效应和学生素养的提高。
(三)聚焦课堂教学
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主阵地;对研修团队的学员而言,课堂是最能体现学员专业理念和专业能力的地方。因此,课堂教学的研讨和交流也是学员的一个主要任务。在“聚焦课堂教学”这个着力点上,我们着力创设课堂教学研讨的氛围,并为学员建设课堂教学展示的平台。
1.创设课堂教学研讨氛围
尽管课堂教学对每一个学员来说,是天天都在接触的工作,但要有好的研讨效果,首先要创设研讨的氛围。
(1)听课评课
听课评课是一个普通的环节,但在研修团队的听课评课中,却有不普通的要求。每位学员不仅有听课的要求,也有评课的任务。评课时,不仅要讲出开课者的优点,更要讲出开课者的不足,还要结合自身的理解提出对不足之处的建议。这样的安排,使学员能“带着任务来听课,经过思考再评课”“突出听课的目标,体现评课的智慧”,使开课者和听课评课者都能成为听课评课活动的真正获益者。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实实在在的交流研讨,并形成惯例,形成氛围。
(2)集体磨课
除听课评课外,研修团队的学员,定期有开课的任务。在开课学员写出教学设计方案初稿后,研修团队还专门安排时间,以集体磨课的方式研讨教学设计的相关环节。开课学员有发表自己设计方案初衷的机会,参加磨课学员也有发表对教学设计看法的任务。在对修改方案达成一致意见后,研修团队的学员还有不同的修改任务,如教学所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具体教学环节的修改和补充等。在市级、省级,甚至全国级的观摩课和评比课中,更是全体参与、互帮互学,研讨氛围浓厚。
(3)总结内化
对听课评课、集体磨课过程中的一些观点、体会、想法,我们要求学员随时总结,书面上交。必要时确立课题,撰写论文,不断反思,力求内化。
其实,听课、评课、磨课只是教学研究工作中的一些最普通的环节。通过创设研讨的氛围并做实、做细相关工作,我们尽可能把这些普通环节变得不普通,使研修团队的学员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的研讨、改进和打磨,得到专业的发展和提高。
2.建设课堂教学展示平台
聚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建设课堂教学展示的平台。通过展示平台的建设,提高学员和本区域教师对课堂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1)“双高”教学能手
“双高”是“高质量、高效率”的简称。“双高”教学能手是本市课堂教学展示平台中的一个项目,每两年评比一次,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的现场展示,通过现场的课堂教学展示学员的学科功底和人文修养。
(2)学科优质课评比
中小学各学科的优质课每两年展评一次,我们要求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备课,在统一地点上课。展评按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和学员的教学设计方案两方面进行评比。
(3)教师教学能力展评
论文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中,教师充当着重要角色。适应新课程形式的发展,认清当前高中物理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并加强改进是高中物理教师工作的当务之急。文章就以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转变谈起,并进一步分析了高中物理教师应当如何应叶等问题。
开展基础教育教学工作改革是国家近些年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策略。而新课程改革则是在素质教育改革步伐下的有一大策略。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改革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国民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中指出,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以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在关注学生情感、认知的基础上全面提高物理学科的实践操作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强调教学中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这些要求,基于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现状所产生,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为今后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
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转变
要跟进发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确保在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下物理教学思想得以巩固和实践就必须立足于改革,近些年来,社会和教育部门都给予了极高的关注,从整体上看来,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材的创新与操作性
以往的高中物理教材,以理论概括为主,而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往往停留在物理知识普及的表面,学生很难促进到真正的物理学术领域。在新课程改革后,高中物理教学则加强以理论为教学知识开展的载体,加之科学的课程设置,对学生手动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进一步要求与发展,教材更富有时代特征。它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关注学生在物理知识探究过程中的情感需求,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特征,出现了新思维、新结构、新措施和新版面等几大亮点。
1.2试题设置更趋于理性化
试题一直是课程改革的亮点。对于试题的改革则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动向。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仅局限于教师不善于创新的思维,更重要的是应试教育背景下对于结论的过分重视。学生虽然努力学习,但是由于不能熟记题型,不能读懂出题人的思维与意图已难以获得高分的情况,这就导致了考试在学习中占据很大的成分,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态度始终是理论学习与做题亮点一线的进行。而近些年来,对于考题的变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学习惯和特点,以往对于成绩的重视要求学生对于理论公式、物理概念生搬硬套,甚至背诵,而现在的课题呈现出更多的开发性,对于条件的开放、对于结论的开放、对于过程的开展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物理的理解,进行分析和总结,甚至很多体型答案不再是唯一的。试题的开放性就促使了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进行理论教学,更重要的是在教授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乐趣。
1.3与时代更贴近,关注物理学的运用
物理本是一门生活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增强物理在生活中运用的介绍可以使得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物理。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同时可以满足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好奇心,将物理的理论知识带到现实生活中,更符合物理学科的特征。新课程改革下,物理学科更多关注时事的发展。
2新误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赞略转杏
要跟进新课程发展的步伐,适应新的挑战,迎接新的机遇,作为高中物理老师就必须要在教学中肯下功夫,进行研修与创新,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在课程设置上善于变通,以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满足物理学科的发展。
2.1倡导自主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地位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师将由教学的主宰者变为引导者,对学生进行辅助与点拨是教学的重要责任,而更多的是在教学普及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开放性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得以拓展和发挥,只有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敢于猜测和实践的能力才符合物理学科品质,才能促发学生的思维灵感,进行创新。因此我们提倡自主性学生,就是要求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去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的知识与技能,遇见物理问题应当让他们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形成他们的物理学科精神。
2.2培养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成长
高中物理仍然属于基础教学的范畴,因此无论教材进行多么重要的变革,教师的策略变得多么科学都必须要注重基础教学的本质与特征。倡导物理教学的生活化和物理学科的实践性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热爱,培养学生与物理之间的感晴。这就要求教学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根据高中生多存在的客观因素,进行个性化的针对辅导,使得学生从小就奠定物理学习的兴趣,这对于他们再今后物理学习道理上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所以教师要进行针对的教学和训练,逐步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
2.3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2016年度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在XX年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继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
为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我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并采用符合现在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将课堂大胆、充分地让学生们自己支配。采用以自学(自读课本及相关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索)互学(讨论交流)督学(老师督促个别不太专心的学生、适当点拨知识重点、解析学习难点)验学(当堂练习巩固,检验学习效果)链接起来的课堂结构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作业基本能在课堂内完成,使学生有足够充分的课外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阅读课外读物、体育运动或做一些手工制作;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节课内,学生需要完成四个不同内容的活动,学生不容易感到疲劳和厌倦,整节课都能集中精力。
二、运用现代媒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丰富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
三、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遵循物理教学规律和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启动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启发积极思维,提示物理现象的本质。组织好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配合校园文化节,开展了物理小制作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动手做实验的热情。
四、因材施教,整体性提高学生成绩
学生智力、素质的参差必然导致教学的不统一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兼顾全体学生,难易有度,激励先进学生,鼓励后进生。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重点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鼓励、倡导他们超前学习,指导他们适当拓宽学习内容、加深学习深度、提高学习难度,争当领跑者。特别关注有学习欲望但学习困难的学生,经常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经常表扬他们的进步,放大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热情,再循序渐进地指导他们掌握一些简单有效的巩固知识的技巧,尽可能使他们感觉到付出总有回报。
五、重视德育渗透,培养科学态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科学态度教育。着重介绍一些我国科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介绍各国科学家们在探索物理学的过程中经历的细节事件,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中的艰辛,学习科学家们敢于质疑权威、善于发现极细微的现象、勤于实验反复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六、加强校本研修,提高业务素质
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同本学科组同事们一道,认真研究《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本学年继续教育培训指定的培训教材),反复解读《物理新课程标准》,跟进了解我省近几年的中考动向,尽量熟悉新形势下的教学教育价值观,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整体提高学生们的物理素质。
九年级上学期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物理实验对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创新思维、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和归纳、应用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在本学期物理实验教学上我按照开学初制定的实验教学计划认真执行,扎实开展实验,现将一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定实验指导思想,强化实验教学目标
九年级学生从思维上有很大的进步,具有创新意识,对实验兴趣较浓厚,所以在实验教学中展开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量把验证性试验改为探索性试验,把演示实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改为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学生的主动合作探究获取结论。使教学内容将课内有机的与课外结合并适度延伸,做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自主的积极性。
二、组建物理实验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各种课外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组建专门的物理兴趣实验组,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开拓实验兴趣,增加课外知识,并及时的练习实际生活,让学生在交流讨论和合作探究中收获,在创新实验中具有成就感,掌握更好的物理研究方法。
三、存在问题
1、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同样多物理实验也嫌麻烦,不能完成实验探索和获取实验结论。
2、还有些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也相对来说较为懒散,进入实验室有观望,看热闹的思想,因此不能投入到实验的探究和思索当中,这就大大影响了实验目的和效果。
四、工作设想
在今后的工作中
(1)要继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增大知识广度,将物理更好的与生活和科学实际相联系,是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用;
(2)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分类教学,冰蚕去形式多样的是实验教学方式和手段,结合本学期存在的问题不断强化,是学生有更好的进步和收获。
延伸阅读:九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经过一年半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初三的同学现在对物理应该有大部分的知识已经掌握,这学期面临着升学考试,而中考物理实验操作是这学期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和老师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所以我对本学期的物理实验做了如下计划:
一 注重学生操作细节
这学期主要做的实验就是为中考预备实验,严格按照要求,认真辅导学生,要求每个学生都过关
二 注重学生操作的规范性
很多学生做实验总是不按照老师的规定去做, 这学期我一定要重点抓这部分学生,并进行仔细辅导,一定按照中考的要求规范学生的操作过程。
三 重点以中考要求为教学要求
这学期我主要对初三学生认真教中考的五个实验:用天平测固体物块,测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用电压表测串联电路其中一灯泡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并联电路其中一支路电流。
四 严格把握学生的不足地方
为深入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圆满完成云南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的德宏州梁河县扶贫攻坚任务,云南师范大学结合自身优势及梁河县的发展需求,制定《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旨在统筹学校教育、科技、文化资源,以基础教育帮扶为重点,以打造教师培训团队为核心,帮助梁河县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打赢脱贫攻坚战。
统一部署,精心打造梁河县教师培训团队
云师大为帮助梁河打造一支由各学科专家引领、以梁河县教科中心教研员为核心、以中小学一线教师为主力的强大而稳固的教师培训团队,每年派遣高年级师范生到梁河县中小学和幼儿园实习一学期,置换出当地教师到云师大附属中小学、幼儿园跟岗研修;同时落实“特岗计划”,针对梁河县申报“国培计划”等教师培训项目。
在具体工作中,云师大党政领导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组建专家团、工作组到梁河调研、指导,按需确定培训方案,设置培训课程,及时安排集中培训。2016年10月10日至31日,梁河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挂职副主任朱彩梅与全县初中、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等21个学科共45名教研员、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2016)”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云南师范大学培训班(梁河)第一阶段集中培训。
培训中,云师大根据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教育扶贫实施方案及梁河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上报的教师队伍情况、培训需求与专家团、帮扶工作组前期调研情况,专门定制的培训方案,分“培训公共课”“跟岗研修”“学科培训教学”3个时段实施。第一时段培训由成教院负责组织,邀请阵容强大的专家团队集中开设综合学科知识课程、专业课程、综合课程。校外专家中,云南省教育厅师范处处长雷韬讲授《教育法规、政策及运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李学容讲授《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云南省教科院中学特级教师方贵荣讲授《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分析》,明德中学高级教师谷润老师讲授《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等;校内专家原一川教授讲授《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行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国培”首席专家李辉教授讲授《送教下乡培训活动设计与实施》,张承明教授讲授《示范课、研究课的设计与实施》等。
第二、三时段由文学院、数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等负责组织实施。第二时段,学员到昆明市各学科名师工作室、云大附中、云师大实验中学、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云南财经大学附属中学、滇池中学、师大附小、五华区莲华小学等中小学跟岗研修,进行案例教学、优质课观摩、评课议课,以及“送教下乡”观摩学习、交流探讨等。第三时段的“学科培训教学”实行导师制,学员按要求完成指定阅读书目,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第一时段学习内容、第二时段跟岗研修中产生的教学疑难问题,在导师指导下,形成一个专题讲座,并在团队中试讲、打磨,最后到本科师范生中讲授,导师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议、指导,为下一步的“送教下乡”打好基础。
增强梁河教师团队“造血”功能,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开展
在国家开展“挂包帮”“转走访”脱贫攻坚背景下,云师大借力“国培”项目,有针对性地培养学员,旨在增强梁河造血功能,为其打造一支强大的教师培训团队,以扎根梁河,有力、持续地培训当地一线教师、教育工作者,使之专业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云师大“国培”首席专家李辉教授细致指导培训工作。他提出在“送教下乡”活动中,要改变以往教师离开学校、离开教室、离开学生而进行讲座、讲授的模式,让“送教下乡”真正进入学校、深入课堂,获得更高效的教学效果,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重点注意加强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力,自我完善,提升培训能力;送教活动要遵循4个阶段的内在逻辑,即问题诊断――磨课研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等。
“送教下乡”梁河负责人、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杨发达一直在思考、规划后续工作。他表示,回梁河后,将结合所学,与云师大共同推进“国培”项目的开展,促进梁河县各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发展。教科中心将遵循省市统筹,区县组织,依托本县培训团队,整合区域外专家资源,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定期开展送教下乡培训,以送教下乡培训带动校本研修,创新乡村教师培训模式,提升乡村教师培训实效。主要落实好以下任务:第一,分学科组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送培团队;第二,分阶段开展主题鲜明的送教下乡培训;第三,现场指导乡村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第四,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第五,加工生成一批本土化培训课程资源;第六,完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遵照李辉教授指导的四阶段分步法,制定好送教下乡培训年度计划和周期计划,原则上同一乡镇同一学科每年送培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2天,确保送教下乡培训落到实处。
云师大针对梁河县教师的培训,意在通过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促进全县教育发展。通过精心组织悉心落实,参训学员们普遍得到收获。
梁河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杨早芹表示: 乘着云师大“挂包帮”梁河县的“东风”,金秋十月,我以“国培”学员的身份参加了培训学习。这期间,我每一天都在感动:为云师大提供的优质学习资源,为导师谭晓云教授的悉心指导,为云师大文学院挂职我们教科中心副主任朱彩梅老师的真诚帮助,同学们的友好相待……有幸参加这样专业、高端的培训,我感受到了仰望名师的幸福,提升了认识,获得了方法,坚定了信念。名师们的讲座、风范犹如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我决心做个有温度、有情怀、有素养的教研员,与我县的初中语文教师一起成长。
梁河县曩宋中学教师寸待蓉深感收获丰厚:千言万语道不尽内心对师大及梁河县教科中心的感激,喜欢培训这份优厚的“福利”,也期待来年春天与师大的约会。作为基层一线教师,我期待着师大给予我们一些更接梁河地气的培训课,比如:与初中语文有关的专业知识,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生心理健康引导,教师职业倦怠预防等等。这次高质量的学习,是我职业生涯中一次新的成长。接下来等待我的是“送教下乡”的磨炼,相信付出与收获必将成正比,期待柳暗花明那一天的惊喜。
一、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为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我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并采用符合现在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将课堂大胆、充分地让学生们自己支配。采用以自学(自读课本及相关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索)——互学(讨论交流)——督学(老师督促个别不太专心的学生、适当点拨知识重点、解析学习难点)——验学(当堂练习巩固,检验学习效果)链接起来的课堂结构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业基本能在课堂内完成,使学生有足够充分的课外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阅读课外读物、体育运动或做一些手工制作;也提高了课堂效率——一节课内,学生需要完成四个不同内容的活动,学生不容易感到疲劳和厌倦,整节课都能集中精力。
二、运用现代媒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丰富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
三、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遵循物理教学规律和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启动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启发积极思维,提示物理现象的本质。组织好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配合校园文化节,开展了物理小制作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动手做实验的热情。
四、因材施教,整体性提高学生成绩学生智力、素质的参差必然导致教学的不统一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兼顾全体学生,难易有度,激励先进学生,鼓励后进生。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重点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鼓励、倡导他们超前学习,指导他们适当拓宽学习内容、加深学习深度、提高学习难度,争当“领跑者”。特别关注有学习欲望但学习困难的学生,经常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经常表扬他们的进步,放大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热情,再循序渐进地指导他们掌握一些简单有效的巩固知识的技巧,尽可能使他们感觉到“付出总有回报”。
五、重视德育渗透,培养科学态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科学态度教育。着重介绍一些我国科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介绍各国科学家们在探索物理学的过程中经历的细节事件,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中的艰辛,学习科学家们敢于质疑权威、善于发现极细微的现象、勤于实验反复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六、加强校本研修,提高业务素质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同本学科组同事们一道,认真研究《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反复解读《物理新课程标准》,跟进了解我省近几年的中考动向,尽量熟悉新形势下的教学教育价值观,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整体提高学生们的物理素质。
初中物理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20xx年已经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我的课堂
怎样教物理,《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物理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我加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 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努力吃透教材,认真撰写教案,根据本班学生情况,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集体备课中,分工协作,既照顾到本班实际情况,又吸收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从而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作为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的。
另外,我努力处理好物理教学与现实实践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