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护理干预论文

护理干预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26 20:31: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护理干预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护理干预论文

篇(1)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中的140例患者均为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均为单胎足月妊娠,均排除了合并精神系统疾病及妊娠期并发症的可能。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70例患者。对照组产妇的年龄为21-37岁,平均年龄为(27.92±5.31)岁,其中有42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有28例经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干预组产妇的年龄为22-37岁,平均年龄为(28.02±5.34)岁,其中有25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45例经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

为对照组产妇进行产后恢复情况的观察、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生活护理、围产期健康教育等常规产科护理。为干预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母婴床旁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

①在产妇分娩后及时定期观察其子宫复旧的情况。积极主动地与产妇进行交流,了解其实际需求。根据产妇的健康状况及生活习惯为其制定科学的护理干预方案。对产妇进行围产期健康宣教,使其全面地了解关于分娩的知识。指导其科学地进行产后母乳喂养。以视频、宣传册及现场演示等方式帮助巩固产妇及其家属了解母乳喂养的方法。

②在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下为产妇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鼓励产妇早期下床进行适当的活动。

③在产妇分娩后加强对其腹部、及手术切口的清洁护理。监督产妇为新生儿进行预防接种及沐浴清洁,在产妇分娩后第1d、第3d及时为其新生儿进行床旁疾病筛查。在产妇出院时,对其产后康复和婴儿喂养等方面进行指导。

1.3观察指标

①以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自评焦虑量表(SAS)对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

②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产妇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

③采用我院护理部自拟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在两组产妇出院前向其发放该问卷,让其自行勾选“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中任意一项。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04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录入、及逻辑纠错,采用SPSS14.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检验水准为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SDS评分、SAS评分及PSQI评分的比较

与进行护理干预前相比,两组产妇在进行护理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及PSQI评分均较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在进行护理干预后的SDS评分、SAS评分及PSQ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在进行护理干预后,干预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2)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患者128例,其中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和2012—2013年各64例。其中男68例,女60例;年龄20~65岁,平均(32.5±1.5)岁;内科40例,普通外科35例,妇产科30例,其他科室23例。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64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控制感染时未实施全面护理管理干预(对照组),2012—2013年64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控制感染时实施全面护理管理干预(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护理管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全面护理管理干预,包括严格执行管理规章制度、强化保护性隔离措施、护理用具消毒、加强消毒管理、医疗垃圾处理以及加大宣传力度等。

1.2.1严格执行管理规章制度

医院各科护理人员加强相关感染知识培训,强化日常工作中的感染意识,规范护理人员各项操作技术规程、提高操作技术,并定期进行考核。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各操作流程,对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应严格检查、核对;严格按操作步骤进行治疗,防止细菌入侵导致感染。

1.2.2强化保护性隔离措施

患者住院后进行全面检查,而后对患者住院情况进行分类处理,对带菌患者与非带菌患者应分离治疗,对带菌严重者必要时可进行隔离治疗。患者治疗时的血液、体液以及排泄物等若发现有传染性需隔离处理,对接触传染源的其他患者或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消毒、治疗等措施。

1.2.3加强消毒管理

护理人员应每天按时消毒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患者床单及枕头等床上用品应按时更换,并每天检测病房微生物,病房检测不合格时不得使用,并及时处理。医疗器械使用后要及时送往消毒室消毒,严禁使用消毒过期器械。

1.2.4护理用具消毒

护理人员应对使用过的听诊器、血压计等常规消毒,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检查后的器械应使用0.5%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必要时应使用一次性检查器械,防止污染其他器械。

1.2.5医疗垃圾处理

对一次性输液器和输液瓶在输液结束后应放到指定垃圾袋内,并将垃圾袋口封住,对消毒使用过的棉棒和静脉抽血使用过的注射器应分类放置,并每天按时处理。

1.2.6加强宣传教育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无菌知识和感染的严重后果,使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感染有充分的认识,并配合护理人员的无菌管理等。

1.3观察指标

统计和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的感染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使用的头孢类抗生素剂量和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医院感染12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8.8%,观察组医院感染3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7%,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P<0.05)。

2.2两组患者使用的头孢类抗生素剂量比较

对照组患者使用的头孢类抗生素剂量为(18.2±1.2)g,观察组为(12.2±1.1)g,观察组患者使用的头孢类抗生素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5)。2.3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9.5±3.5)d,观察组为(6.5±1.5)d,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5)。

3讨论

篇(3)

进行介入手术患者在年龄、认知水平上都有着较大差异,护士需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2]。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患者,若其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心胸比较狭窄,还伴有焦虑、失眠等症状,对于这些患者一定要注意交流技巧,弱化病情的解释。若其家属提出尽量向患者隐瞒病情,护士应协同家属采取保护性措施,病情做到合理隐瞒。多向这样的患者传播正能力,多讲解介入手术的优势,告诉他们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安全、疗效确切、患者能很好地耐受、科技含量高的新技术等优点,并让他们了解介入手术的目的、方法、意义、安全性、重要性等。

2行为心理干预

为了让患者在住院期间情绪放松,保持良好的心态,护士务必要勤打扫,保证病房的整洁舒适,还可以在病房放置一些植物或者鲜花,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愉悦心情。介入手术科室还应根据病人情况开展一些活动,如下棋,听音乐,看新闻,健身操、绘画等,这种较纯粹的自我提升、养生修性式的学习活动可以让患者忘却病痛和对介入手术的恐惧,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中让患者有家的感觉。

3亲友的支持

亲戚朋友对于介入手术患者的治疗有着密切的影响。进行介入手术的患者将会在医院生活一段时间,相对于家庭的生活而言,医院的生活比较单一、乏味,患者很容易感觉孤独和寂寞,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患者的主管护士应该多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把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时反馈给其家属,同时也告诉其家属多抽时间来医院陪患者,让他们知道这样有利益与患者病情康复[3]。尽量让患者最喜欢的人、最尊敬的人、最疼爱的亲戚朋友陪伴他,他们的一言一行对患者都很重要,患者容易接受。让其亲友多给患者做思想工作,多和患者谈心,及时发现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帮忙解决。

4术中、术后心理干预

介入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只需要进行局部麻痹,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都是清醒的,手术中患者处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难免会感到紧张和不安,这个时候,护士的护理就显得至关重要,护士应尽量保持微笑,时刻陪在患者身边,通过眼神交流分散其注意力,让患者感到温暖。介入手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和药物治疗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和心理应激反应,这时要加强心理疏导,并耐心给患者解释,告知其这种不适应是很正常的,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营养,只要好好休养一段时间即可。主管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术后状况,估计其疼痛的程度,对疼痛明显者给予相应的止疼药物缓解;观察穿刺处皮肤的颜色和体温,并协助患者翻身,尽力满足患者的各项要求,让其心理感到舒适[4]。

5护理管理体会

5.1心理干预

贯穿手术护理管理全程心理干预是一个系统、长期的问题,患者在入院期间,会不断的出现新问题,影响患者的情绪,因此介入手术科室要对患者入院全程进行心理干预,已促进患者疾病的治疗。介入手术又存在接触放射线的问题、造影剂过敏的可能性危险,病人在局麻状态中,医务人员的言谈举止、手术进程顺利与否,随时会影响病人的情绪。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各个环节的心理各有特点,护士应准确识别这些特征,然后采取合理的心理干预措施,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2强化康复期心理干预

篇(4)

论文关键词:工作满意度;护士;研究;文献分析

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体对其所在工作环境中各个方面的一种积极的、主观的评价,即个体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的程度…,护士工作满意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护理的质量、人员的流失,甚至护理专业的发展。国外自1940年起就开始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早期,开始注意到护士的流失率,将流失率当作护士工作满意度的一个衡量指标,70年代后,关于护士工作满意度及多种影响因素的研究逐步深入。近年来,许多国内学者也致力于具体环境里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包括对急诊科护士、助产士、ICU护士、康复护士和社区护士等的研究。但对聘用制护士(俗称合同护士)的满意度则关注较少。

为了解我国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现状,笔者收集我国1997—2065年有关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的论文25篇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国内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对策,并提出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主要是根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清华同方中国期刊网和重庆维普科技期刊网3个光盘检索系统检索19972005年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论文。

1.2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论文就测量工具、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影响因素、对策研究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1997—2005年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测量工具:见表1

表1结果示,国内关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测量工具是根据基础理论或参考大量文献自行设计的问卷,且未经信、效度验证,而信、效度是衡量测验客观性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测验的客观性又是决定一个测验能否存在的必要条件,因此59.3%的研究结果是值得我们质疑的;而使用的标准化的量表也大多是引用国外的,有14.8%的研究论文是直接根据国外量表设计问卷的,由于国内、外在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医疗保健制度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直接引用国外量表易导致问卷内容不符我国国情;由此可见,目前国内尚未研制出一套标准的、可被推广应用研究的护士工作满意度测量工具,这方面的研究急待拓展。

2.2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

2.2.1研究对象:76%是集中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等临床科室,24%是关于精神科、保健科及社区护士的研究,其中仅有2篇是关于保健科及社区护士的,说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管理者对社区护士工作满意度还不够重视;绝大多数针对女性护士,极少数针对男性护士,说明目前护士群体中仍以女性为主体,再者男性护士还没有广泛得到社会的认可,使得对男性护士的关注极少;仅有8%的研究是主要针对聘用制护士(即合同护士),92%的研究则主要针对在编护士,说明管理层还没有意识到合同护士工作稳定性、工作满意度对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影响;其他如年龄、职称、学历及工作年限等均是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各个层次。

2.2.2抽样方法:其中24%的论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选取研究对象,而76%的论文均未明确说明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说明绝大多数研究均未严格按照随机原则进行抽样,因此所抽取的样本缺乏代表性。

3统计分析方法

调查所得资料绝大多数均采用SPSS软件的不同版本进行分析处理。

4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工资及福利待遇;②个人及专业发展机会;③工作负荷及排班;④家庭/I作的平衡;⑤管理方式及工作自;⑥工作被称赞和认可;⑦社会、专业上交流交往机会;⑧与共事者(医生、护士、管理者)及患者的关系;⑨工作环境和条件;⑩工作/职业本身。其他如工作年限、年龄、学历、科室、班次及从事护理工作的目的等也会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统计结果见表2。表2示,护士工作满意度水平最低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上四个方面,说明目前护士的工资及福利待遇还比较低而护士的工作量又比较大,尤其是合同护士,因此表现为付出与所得不成比例,心理严重不平衡,挫伤工作的积极性;护理职业的高风险性、经常担心出现差错事故及人身安全问题等工作/职业本身的特点也是导致护士工作满意度低的主要原因,尤其对于急诊科及精神科护士,说明我国目前护理管理体制还很不完善,还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对护士给予正确的引导以及满足她们低层次的需求;护士对个人及专业发展机会的满意度低,说明医院、护理学院及学术团体所提供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太少,晋升机会也不多,而且由于工作量大、时间紧、缺乏经济支持,护士也很少有机会参加护理科研工作和撰写护理科研文章。

此外,28%的研究认为管理方式与护士工作满意度之间是显著相关的,说明研究者已经意识到管理方式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的重要影响,提倡变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应用现代管理理论,以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5对策

关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对策研究,缺乏干预性研究,多数属于推测性对策。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奖金报酬分配方面:应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按工作质量、效率、职责合理分配,做到奖罚分明。②帮助护士实现自我:管理层应大力开展护理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使护士的知识结构跟上时代的发展,使她们能顺利提职、晋升,实现自身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③培养护士的自我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完成紧张工作后善于调整自我心理,如进行自我放松,召开讨论会等,使护士的心理压力有机会释放,以保持心理平衡。④合理配置,减轻护士的工作负荷: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根据工作情况及护士的能力、特点合理配置人员,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采取弹性排班,兼顾护士的个体需要,使工作与个人需要的矛盾降至最低;⑥对护理管理者的启示:护理管理者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直接影响到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团体的凝聚力。护理管理者应该把握现代管理发展方向和趋势,通过积极学习现代管理理论,并按管理规律实施护理领导,以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士气和护理工作质量。超级秘书网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2例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1例,女性31例;年龄51~86岁,平均(68.5±7.3)岁;病程4~25年。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02例患者首先要做好感染控制,然后根据患者不同的特征进行对症治疗。对于临床缓解期的患者,要求其加强身体锻炼,进一步增强体质;为了预防疾病复发,要注意避免疾病诱发因素的产生。另外,治疗期间,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系统化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病室环境 病房保持清洁干净,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和温湿度,定时通风。为了避免室内存在刺激性气味,禁止摆放花草;室内清洁时要避免尘土飞扬,避免诱发因素的产生。

1.2.2 基础护理 医护人员要详细了解患者咳嗽、咳痰发作的原因,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体温等。对高温者(>39℃)要及时给予降温处理。为了降低痰液的黏稠度,医护人员要估算患者的水分补充量,及时补充水分,以便于痰液排出。

1.2.3 饮食指导 饮食指导有重要意义。患者的食物主要以蛋白质和糖类为主,保证患者足够的热量。同时为了增强患者的体质,定时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多食新鲜食物,坚持按时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1.2.4 心理护理 本病通常会反复发作,治愈也有一定困难,这些情况都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使其产生不良情绪;同时患者为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薄弱,比较悲观,不良情绪较多,护理人员应主动接近、关心患者,帮助患者消除思想顾虑和消极情绪,避免情绪激动、紧张、恐惧,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3]。对患者定时进行心理疏导,并给予精神安慰,消除其心理负担,让患者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治疗。 1.2.5 帮助有效戒烟 让患者了解吸烟的危害,烟雾刺激会引起呼吸道慢性炎症,严重时会使疾病进行性恶化,尤其老年人吸烟是引起慢性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因素,帮助患者戒烟,从而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1.2.6 用药护理 遵医嘱对症下药,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①对痰液较多的老年患者,首要工作是进行抗炎、第 一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祛痰,此过程中,切忌食用中枢镇咳药(可待因),因为该类药会抑制咳嗽中枢,使呼吸道处于阻塞状态,致使病情更加严重;②可待因具有麻醉性中枢镇咳的功效,适用于剧烈干咳者,但会有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便秘等,应用不当会使患者成瘾;③喷托维林能够起到中枢镇咳的作用,具有非麻醉性,轻咳者可以使用此药,无成瘾性,长期服用会有不良反应,如腹胀、口干、头痛等。

1.3 评估方法

焦虑自评量表(SAS)[4]包含四个等级。①<35分:无焦虑;②35~55分:偶尔出现焦虑,有轻微症状;③55~65分:经常焦虑,有中度症状;④≥65分:属于重度焦虑。采用调查表的形式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程度的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目前,我国老年哮喘的发病率为3%~10%,仅次于儿童哮喘,Evans报道45~65岁组活动性哮喘的发病率为9.6%,而65~74岁发病率上升到10.4%[5]。老年人哮喘发病率升高的原因较多:①老年哮喘多为吸烟者,长期吸烟可以导致呼吸道高反应性;②与其他年龄组相比,老年哮喘的临床表现特点明显不同,老年哮喘发作的诱因常常属于呼吸道感染,因此,患者常常以呼吸道感染的咳嗽、咳痰和渐进性气促为主要症状[6-7];③易患胃食管反流也是哮喘的诱发因素,由于老年哮喘者多为内源性哮喘,发病前常有长期哮喘史,在国内多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8]。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其病程较长。该病可在某些诱因下急性发作,老年患者较多[9]。除了给予有效的临床治疗外,同时可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10-11]。在护理干预中,急性期时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在缓解期,要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满第 一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意程度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措施的认可程度高,能够更好地配合医护行为。

系统化护理是一种新的护理概念,是整体护理内涵的延伸,要求护士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在治疗过程中,引入系统化护理模式,并让该护理措施贯穿于治疗始终,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降低不愉快的程度,使之积极参与治疗,提高满意度,从而全方位提高和改善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耿忠华,李学萍,葛妍圻,等.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0):183.

[2] 李群.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172.

[3] Dohi M.Role of cysteinyl leukotrienes in antigen-induced immune response in th e airway:from bronchus to the nose[J].Clin Exp Allergy Rev,2010,10(1):28-34.

.Int Nurs Rev,2013, 60(2):167-177.

[5] 陈育文,陈苑美,蓝光军.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48-49.

.J Asthma,2009,46(8):856-857.

[7] 李兴帼.老年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J].中国保健营养,2013,(10):5474-5475.

[8] 强凤芬.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吸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2):110-112.

篇(6)

[关键词] 心理干预;产妇;焦虑;临床对照;Meta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7-0031-02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puerpera anxiety: a meta-analysis

MEI Xianju LIU Jiangmei LUO Qiuqing TIAN Tia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Changlian Hospital of Yueyang City in Hunan Province, Yueyang 41401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puerpera anxiety by conducted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Methods Wan Fang, VIP, CNKI, CMB, Pubmed, Embase, Cochrane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extensively to identify relevant clinical controlled trials. Data were analyzed by RevMan 5.1.6 and Stata 12.0 softwares. Results were described as 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 with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CI). Results Finally, a total of 6 clinical controlled trials involving were included in this systematic review, including 383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384 puerpera in the control group.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pre-intervention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on SAS scores (SMD= -0.15, 95%CI= -1.44-1.13,P = 0.82). While, post-intervention two groups SAS scores (SMD= -0.15, 95%CI= -1.44-1.13,P = 0.82; SMD= -11.07, 95%CI= -15.68- -6.46, P < 0.000 1)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nclusion The present data suggests that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ay relieve anxiety symptoms for puerpera. Further well-design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re needed to confirm or adjust current conclusions.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Puerpera; Anxiety; Clinical controlled trials; Meta-analysis

产后焦虑是孕妇分娩后的常见病症之一,指产妇产后1周出现的精神焦虑症状,表现为情绪不稳、哭泣、焦虑、对新生儿健康过度担忧,产妇常失去生活自理及照料婴儿的能力,有时还会陷入错乱或嗜睡状态,严重影响母婴的健康[1]。20世纪80年代以后,产后焦虑开始受到国际上的普遍重视,其发病率在11.38%~15.01%[2]。焦虑是伴随妊娠发生的最重要的心理反应,在产妇孕期逐渐增加[3]。产后焦虑严重则会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和婴儿的健康成长及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4]。据调查,药物可有效预防产后焦虑症状,但由于可能存在对婴儿潜在的危险而被孕妇拒绝[5]。心理干预是对产妇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措施也乐于被孕妇接受[6,7]。多项研究表明,心理干预对缓解产妇焦虑、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7,8]。本研究旨在运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方法,全面收集有关临床对照实验,以探讨心理干预对产妇焦虑症状的影响,为临床治疗产妇焦虑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计算机全面检索万方、VIP、CNKI、CBM、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有关心理干预对产妇焦虑影响的相关临床研究。检索年限从1998年至2012年。检索策略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结合的方式,中文检索词包括:“心理干预”、“产后焦虑”、“对照研究”等,英文检索词包括:“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anxiety symptoms”、“clinical controlled trials”等。最后检索时间为2012年5月。

1.2 纳入排除标准

文献纳入标准:①研究类型:有关焦虑的相关临床研究;②干预组为给予心理干预的产妇,对照组未给予心理干预的产妇;③所有产妇的资料都有心理干预前后SAS评分值;④纳入研究样本量≥15例。文献排除标准:①文摘、综述、讲座、述评文献、会议论文及学位论文;②数据资料有误或数据不完整无法提取相关数据资料;③没有完整SAS评分值文献;④重复发表的文献。

1.3 数据提取

文献提取的信息包括研究作者、发表时间、病例数、产妇焦虑SAS评分值等。对每个研究的质量评价设随机分组方法、分配隐藏情况、是否采用盲法、数据完整无缺陷等十项指标。每项1分,最高10分,8~10分为高质量研究(A级),6~7分为中等质量研究(B级),6分以下为低质量研究(C级)。

1.4 数据分析

Meta分析采用Collaboration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6软件进行。采用标准均数差(SMD)或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评价。发表偏移采用倒漏斗图进行评价[9]。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严格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最初检索到39篇相关文献。进一步仔细阅读摘要及全文后,筛选出15篇文献。最终有6个临床对照研究[10-15]纳入本系统评价。详细文献筛选见图1。纳入的6个研究,文献发表年限自2009年到2011年。纳入研究的基线特征见表1。

图1 纳入文献筛选流程

表1 纳入研究的基线特征

2.2 两组疗效差异

Meta分析结果表明:治疗前,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焦虑症状SAS评分无明显差异(SMD= -0.15,95%CI= -1.44~1.13,P = 0.82);治疗后两组焦虑症状S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 -11.07,95%CI= -15.68~-6.46,P < 0.000 1)。

2.3 发表偏移评价

纳入研究的发表偏移采用倒漏斗图评价,图形提示无明显发表偏移(图2)。

图2 纳入文献倒漏斗图

3 讨论

产后焦虑是一种产后不良情绪反应,一般发生在分娩后的数天或数周,患者表现为疲劳、失眠、乏力、自责、注意力不集中、对事物缺乏兴趣、社会退缩行为、担心自己或婴儿受到伤害,严重者可有伤害婴儿或自我伤害的行为[16]。心理干预能使产妇保持心理平衡,术后精神愉快,使产妇生理状态趋向良性循环,进而促进产妇早日康复。所以了解产妇的心理变化,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对于缓解产妇的焦虑的发生尤为重要[17]。

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全面收集了有关心理干预对产妇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的临床对照试验,最终有6篇临床对照试验进入本系统评价。Meta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心理干预组产妇焦虑症状SAS评分明显降低,提示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产妇的焦虑状态。王小霞[18]的研究表明,在产妇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关注产妇的心理变化,为她们提供心理咨询及指导,可以降低焦虑的发生;曹胜清等[19]的研究也表明:心理干预可降低产妇焦虑,促进母乳喂养。上述研究结果与本Meta分析结果相一致,进一步证实结果的真实可信。本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严格,文献收集较全面,结果可信度高,但本研究也存在以下局限性:①纳入研究质量不均且数量有限;②纳入研究仅限于中文文献,可能导致语言偏倚。③纳入研究观察的评价指标未包括除焦虑以外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重要指标,从而降低了本系统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

通过对纳入研究的综合分析,我们得到以下初步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产妇焦虑的负性情绪,从而改善产妇的生活质量。由于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不均,及研究间诊断标准、评价方法、失访描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一结论尚需更多设计严格的高质量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参考文献]

[1] 王华,李春东,顾瑛,等. 产前健康教育对孕产妇焦虑和分娩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2006,15(22):2182-2183.

[2] 徐淑稳,房桂英,周长浩,等. 心理干预对产时产程的影响[J]. 临床医学杂志,2007,15(7):649-651.

产后焦虑是孕妇分娩后的常见病症之一,指产妇产后1周出现的精神焦虑症状,表现为情绪不稳、哭泣、焦虑、对新生儿健康过度担忧,产妇常失去生活自理及照料婴儿的能力,有时还会陷入错乱或嗜睡状态,严重影响母婴的健康[1]。20世纪80年代以后,产后焦虑开始受到国际上的普遍重视,其发病率在11.38%~15.01%[2]。焦虑是伴随妊娠发生的最重要的心理反应,在产妇孕期逐渐增加[3]。产后焦虑严重则会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和婴儿的健康成长及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4]。据调查,药物可有效预防产后焦虑症状,但由于可能存在对婴儿潜在的危险而被孕妇拒绝[5]。心理干预是对产妇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措施也乐于被孕妇接受[6,7]。多项研究表明,心理干预对缓解产妇焦虑、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7,8]。本研究旨在运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方法,全面收集有关临床对照实验,以探讨心理干预对产妇焦虑症状的影响,为临床治疗产妇焦虑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计算机全面检索万方、VIP、CNKI、CBM、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有关心理干预对产妇焦虑影响的相关临床研究。检索年限从1998年至2012年。检索策略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结合的方式,中文检索词包括:“心理干预”、“产后焦虑”、“对照研究”等,英文检索词包括:“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anxiety symptoms”、“clinical controlled trials”等。最后检索时间为2012年5月。

1.2 纳入排除标准

文献纳入标准:①研究类型:有关焦虑的相关临床研究;②干预组为给予心理干预的产妇,对照组未给予心理干预的产妇;③所有产妇的资料都有心理干预前后SAS评分值;④纳入研究样本量≥15例。文献排除标准:①文摘、综述、讲座、述评文献、会议论文及学位论文;②数据资料有误或数据不完整无法提取相关数据资料;③没有完整SAS评分值文献;④重复发表的文献。

1.3 数据提取

文献提取的信息包括研究作者、发表时间、病例数、产妇焦虑SAS评分值等。对每个研究的质量评价设随机分组方法、分配隐藏情况、是否采用盲法、数据完整无缺陷等十项指标。每项1分,最高10分,8~10分为高质量研究(A级),6~7分为中等质量研究(B级),6分以下为低质量研究(C级)。

1.4 数据分析

Meta分析采用Collaboration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6软件进行。采用标准均数差(SMD)或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评价。发表偏移采用倒漏斗图进行评价[9]。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严格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最初检索到39篇相关文献。进一步仔细阅读摘要及全文后,筛选出15篇文献。最终有6个临床对照研究[10-15]纳入本系统评价。详细文献筛选见图1。纳入的6个研究,文献发表年限自2009年到2011年。纳入研究的基线特征见表1。

图1 纳入文献筛选流程

表1 纳入研究的基线特征

2.2 两组疗效差异

Meta分析结果表明:治疗前,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焦虑症状SAS评分无明显差异(SMD= -0.15,95%CI= -1.44~1.13,P = 0.82);治疗后两组焦虑症状S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 -11.07,95%CI= -15.68~-6.46,P < 0.000 1)。

2.3 发表偏移评价

纳入研究的发表偏移采用倒漏斗图评价,图形提示无明显发表偏移(图2)。

图2 纳入文献倒漏斗图

3 讨论

产后焦虑是一种产后不良情绪反应,一般发生在分娩后的数天或数周,患者表现为疲劳、失眠、乏力、自责、注意力不集中、对事物缺乏兴趣、社会退缩行为、担心自己或婴儿受到伤害,严重者可有伤害婴儿或自我伤害的行为[16]。心理干预能使产妇保持心理平衡,术后精神愉快,使产妇生理状态趋向良性循环,进而促进产妇早日康复。所以了解产妇的心理变化,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对于缓解产妇的焦虑的发生尤为重要[17]。

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全面收集了有关心理干预对产妇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的临床对照试验,最终有6篇临床对照试验进入本系统评价。Meta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心理干预组产妇焦虑症状SAS评分明显降低,提示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产妇的焦虑状态。王小霞[18]的研究表明,在产妇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关注产妇的心理变化,为她们提供心理咨询及指导,可以降低焦虑的发生;曹胜清等[19]的研究也表明:心理干预可降低产妇焦虑,促进母乳喂养。上述研究结果与本Meta分析结果相一致,进一步证实结果的真实可信。本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严格,文献收集较全面,结果可信度高,但本研究也存在以下局限性:①纳入研究质量不均且数量有限;②纳入研究仅限于中文文献,可能导致语言偏倚。③纳入研究观察的评价指标未包括除焦虑以外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重要指标,从而降低了本系统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

通过对纳入研究的综合分析,我们得到以下初步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产妇焦虑的负性情绪,从而改善产妇的生活质量。由于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不均,及研究间诊断标准、评价方法、失访描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一结论尚需更多设计严格的高质量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参考文献]

[1] 王华,李春东,顾瑛,等. 产前健康教育对孕产妇焦虑和分娩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2006,15(22):2182-2183.

[2] 徐淑稳,房桂英,周长浩,等. 心理干预对产时产程的影响[J]. 临床医学杂志,2007,15(7):649-651.

[3] 夏春风,张丽霞. 产妇心理与心理干预探讨[J]. 护理学杂志,2000,29(7):2142-2150.

[4] 刘叶红,高摇. 心理干预对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J]. 护理实践和研究,2010,37(10):1312-1313.

[5] 汤月芬,施慎逊,陆雯,等. 孕期心理干预对产后焦虑、抑郁的影响[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2):83-89.

[6] 于秀梅.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645-648.

[7] 何向群,王静,张文真. 焦虑产妇分娩疼痛与分娩结局的临床对比分析[J]. 中国计划生育杂志,2005,9(6):689-693.

[8] 张红真,房桂英,周长浩. 产时心理干预对产程的影响[J]. 中国综合临床,2005,19(4):294.

[9] Peters JL,Sutton AJ,Jones DR,et al. Comparison of two methods to detect publication bias in meta-analysis[J]. JAMA,2006,295:676-680.

[10] 周冰侠,张素萍,陈雪. 产褥期抑郁症的预防及护理[J]. 护理进修杂志,2009,37(10):1312-1313.

[11] 周梅娟. 产褥期心理干预对改善产妇心理的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4):495-496.

[12] 刘宝玲. 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影响[J]. 临床护理,2010,18(18):1912-1918.

[13] 齐国娥,任平伟,李占. 个性化心理干预在产后抑郁患者中实施的效果评价[J]. 护理实践和研究,2010,11(9):775-777.

[14] 郑日媛,罗荣娟,卢梅. 心理干预改善产后病人抑郁症状的护理观察[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9(4):294.

[15] 孙启春. 产后抑郁症32例心理干预[J]. 心理护理,2011,19(17):294.

[16] 曹胜清,周俊辉,龙文平. 心理干预对产妇焦虑和分娩质量的影响[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19(18):1673-5293.

[17] 潘曙暄. 产后抑郁症的心理保健和护理[J]. 护理学杂志,2010,3(2):84-85.

[18] 王小霞. 针对性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焦虑、抑郁的影响研究[J]. 临床护理,2011,22(2):550-554.

篇(7)

【关键词】精神病人;恢复期;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9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91-02

所谓精神病(psychosis)就是指严重的心理障碍,在临床症状上主要表现在性格、行为、言语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异常改变。由此,而致使其难以正常的生活。更为严重的是,有些精神病患者可能出现自杀或者攻击他人的倾向。由此可观之,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利己、利人、利社会。在经过一段有效的治疗之后,病人病情获得好转而进入恢复期,此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早日恢复身体健康。本文写作先从恢复期的精神病人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心理干预、行为护理干预和家庭护理干预等等具体措施强调了恢复期精神病的护理干预的重要性。

1精神病人在恢复期的心理特点

经过临床观察和研究发现,精神病人在恢复期的心理特点主要是悲观绝望感、羞耻感、恐惧感和孤独感。

11悲观绝望感一般来说,患者一旦得知自己患上了这种病则会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悲观消极的情绪。严重者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从而产生轻生或攻击他人或者社会的意愿和行动。

12羞耻感由于进入恢复期的患者一般意识、行动、言语等都较为正常,因此一旦他们得知自己以前的不正常行为则很可能会有深深的罪恶感和羞耻感。由此,而丧失自尊心,担心受到他人的歧视而非常敏感周围人的言语、行为。

13恐惧感由于精神病本身的病情和社会对这种疾病的一些误解,而致使患有这种病的患者常常处在一种恐惧之中,主要是担心自己家庭的破裂和对周围人的不信任而缺乏融入社会环境的机会。

14孤独感学说认为人的本质就其现实性上来说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由于社会环境对这种疾病的担忧,可能很多人不愿意跟精神病患者进行交流;而患者自身也感到压抑和忧郁而缺乏应有的社会关系。

2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干预

21干预原则对于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原则主要有尊重患者,切勿刺激其自尊心;帮助患者控制情绪;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和自己所处的环境;帮助患者适应各种环境的刺激;帮助患者的言语、行为、意识逐步恢复正常。

22护理干预方法

221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是恢复期精神病患者护理干预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种,其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干预。由于患者对自己的病情特别敏感,所以在实施心理干预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不要和患者讨论起病情或者提及与患者病情有关的东西。护理人员,要特别注意发掘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本着以人为本和科学负责任的态度,采用合适恰当的语言和欣慰是病人减轻甚至没有思想负担。前文已经指出,由于恢复期精神病患者心理状况的主要特点是悲观绝望感、羞耻感、恐惧感和孤独感。因此,医护人员在充分理解患者心理的情况下,要积极鼓励病人树立积极、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如果碰到较多的患者都有同一个问题的话,可以采取一些座谈会、讲习课之类的形式对患者进行自我教育和相互鼓励。

222行为护理干预一般在临床中,行为护理干预的主要是以集体教育的形式将相关知识传授给患者。这些知识主要包括让患者认识到药物治疗的重要性、遵照医嘱的重要性、预防病情复发的措施。根据不用患者的不用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另外,娱乐治疗法是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行为护理模式,其主要是通过参加各种娱乐活动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和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情。

223家庭护理干预由于精神病患者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出于对患者经济情况患者和医院自身的情况考虑,现代医学模式更加倾向于采用家庭康复治疗为主、医院治疗护理为辅的模式。家庭护理干预在整个护理干预流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其效果直接影响患者的恢复能不能获得良好的结果。由于家庭干预是使患者处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之中,因此其孤独悲观等情绪可能就更少。与此同时,这也对家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家属要同情理解患者的病情,积极表达出整个家庭是和患者在一起的,鼓励患者树立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由此可以减少患者的羞耻感,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结语

现代生活节奏正变得越来越快,人们不断处在各种压力之下。据相关研究指出,在现代化社会中的人们受到外部的物质压力和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使其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这也造成精神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恢复期的精神病患者主要是指经过有效的治疗之后,精神病人的病情会获得好转,由此而进入恢复期。恢复期处在一个特殊的时间段,如若稍有不慎,则很可能又会致使病情恶化。因此,加强有效的护理就显得特别重要。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会使患者的行为、意识、性格、言语等方面获得快速的恢复,还会对护理机构的声誉产生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鸿燕,肖卫东评价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症状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1,33(1):112-118

[2]王汝展,张敬悬,原伟,等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自知力及其对精神症状认识的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11,14(4):237-240

[3]戴明华,常娇健康教育及工娱疗法对恢复期精神病人负性情绪的调适作用[J]护理学杂志,2003(1):236-237

[4]朱文杰,张美如住院精神病人探视需求调查[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35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