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幸福哲学论文

幸福哲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04 13:19: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幸福哲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幸福哲学论文

篇(1)

接下来,詹姆斯对这121人做了详细分析。他发现,有50人,是这个城市的成功人士,他们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事业的成功;而另外的71人,有的是普通的家庭主妇,有的是卖菜的农民,有的是公司里的小职员,甚至还有领取救济金的流浪汉,他们又为什么会拥有如此高的幸福感呢?

通过与这些人的多次接触交流,詹姆斯发现,这些人对物质没有过高的要求,他们平淡自守,安贫乐道,享受着柴米油盐的寻常生活。

最后,詹姆斯得出了这样的论文总结: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幸福,一种是淡泊宁静的平凡人,一种是功成名就的杰出者。如果你是平凡人,你可以通过减少欲望,修炼内心来获得幸福。如果你是杰出者,你可以通过进取拼搏,获得事业的成功,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幸福。

他的导师在他的论文结尾批了一个大大的“优”!

十多年后,詹姆斯已经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系教授。他的一位学生,叫爱德华,在准备毕业论文时,选了一个与詹姆斯当年十分类似的题目――《幸福的源泉》。詹姆斯看到后,很感兴趣。他把当年那121人的联系方式又找了出来,让爱德华重新去调查。

几个月后,调查结果反馈回来了。当年那71名平凡者,除了两人去世以外,收回69份调查表。这些年来,这些人的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他们有的已经跻身于成功人士的行列;有的一直过着平凡的日子;也有的人由于疾病和意外,生活十分拮据。但是他们的选项都没变,仍然觉得自己“非常幸福”。而那50名成功者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有9人事业一帆风顺,仍然选择了“非常幸福”,有16人因为事业受挫,或破产或降职,这次选择了“痛苦”和“非常痛苦”。

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爱德华陷入了沉思。最后,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都不会持久,都将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篇(2)

关键词:康德;“责任”范畴;伦理学;述评

道德责任是伦理学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范畴。在西方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人,虽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一些道德范畴,但他们都是把道德范畴从属于哲学范畴体系的。直到近代,康德才第一次从伦理学意义上对道德范畴作了比较严格的规定和选择,他除了使用善恶、幸福和德性等传统范畴外,还特别强调“责任”范畴,并以“责任”范畴为线索,把理性主义原则、善良意志、道德规律、定言命令、意志自律、意志自由等有机联系和统一起来,构建了康德道德范畴体系。它不仅成为后来资产阶级伦理学所公认的道德范畴体系,而且影响着中国和前苏联伦理学界对道德范畴体系的建立和阐释。因此康德“责任”范畴的研究既是打开康德伦理学思想的钥匙,也是理解近现代伦理学思想的关键。

国内康德伦理学的学术史,包括原著翻译、配套研究资料与学术论著三大类。翻译应该准确、可靠,让人充分信得过;配套研究资料除了对原著章节阐释之权威论著之外,最有实用价值者是“逐字逐句”的注释串解,这是康德自己的要求,亦是康德研究者之共识。学术论著则是学者们对康德伦理学的解读,有质疑有辩护。

首先就原著翻译而言, 蓝公武、苗力田、关文运、等人可说是先驱。近些年来,邓晓芒、李秋零把对康德著作的翻译推向新的阶段。苗力田先生译作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对责任的必要性、约束性及其相关的责任原理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邓晓芒、杨祖陶译的《实践理性批判》以及李秋零主译的《康德全集》均直接译自德文,台湾的著名学者牟宗三先生的三大批判译自英文。这些译著各具优势、互相补充,是研究康德道德范畴的重要文献资料。

其次康德伦理学的配套研究资料也是始于翻译:有韦卓民译的《康德哲学原著选读》、《康德哲学讲解》,李秋零译注《实践理性批判(注释本)》等。随着国内学者对康德伦理学研究的日渐深入,也出版了一些配套论著。例如邓晓芒《康德的句读》(上、下)(2012年出版),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对康德原著进行通读,对一些康德伦理学中基础性、前提性的范畴做了详细的解释和阐述,可称康德“责任”范畴研究的关键入门资料。

再看学术论著方面,包括出版的著作与学术期刊论文两部分。

第一部分:对康德伦理学的研究,李蜀人出版了《道德王国的重建》,张志伟写了《康德的道德世界观》,邓晓芒写了《康德哲学诸问题》、《康德哲学讲演录》等等,这些著作均以康德伦理学的整体性为研究点,康德责任范畴的论述就只能是散见其中,难成体系。

第二部分:关于康德责任范畴的研究成果更多的是见于期刊论文,整体上呈现的特点是在责任论的体系背景下展开对“责任”与道德善关系的质疑与辩护。

“只有出于责任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①康德提出的道德第一个命题,被定义为唯动机论者。有两种不同程度的质疑:一种是极端的观点,完全排斥康德的“责任”。例如王海明先生就以功利主义的现实性来对抗责任论的抽象性,代表文章有《功利主义与义务论辩难》,认为“义务论的道德标准,是给予每个人的害与利的比值最大的道德。……而功利主义是给予每个人害与利比值最小的道德。”②在《论道德终极标准》中直接提出道德评判的终极标准是“功利”而非“责任”。王先生用心良苦,将“功利”改造成了既能满足个人自由又能促进社会全体利益的道德范畴。针对此类质疑,辩护声音要提的是张传友《关于康德义务论伦理学的几点思考》认为康德的义务并不拒斥目的,康德义务是以义务自身为目的。任丑《目的论还是义务论——伦理学的困境与出路》深刻解读了康德义务层次以及义务和自由的关系,得出“貌似对立的目的论和义务论都是通向自由的必要环节,它们内在的逻辑联系彰显了伦理学的内在逻辑进程:善—正当—自由,这就确证了伦理学是自由之学。”③此类辩护毋宁说是以自由为桥梁,试图调和康德责任的价值目标和功利目的。

还有一种质疑源于对康德出于责任行为是形而上的担忧。有学者以康的阶级立场为靶,“将其责任论的唯心性归结于阶级软弱性和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④任丑《康德的义务论辨正——兼论伦理学的自由本质》、《略谈康德伦理学的几个问题——兼与宁新昌、许平二位先生商榷》两文中就明确指出对康德责任的形式性质疑是源于对康德伦理学的曲解,康德“责任”范畴内含的规律是意志自由,责任论的本质是自由,这与伦理学是一致,无谓阶级之争。

另有文章《康德道德哲学的核心一一责任概念》、《康德的责任概念及其责任伦理观》等,则认为因康德的责任范畴是纯粹的,完全排除了经验的干扰,故质疑其出于纯粹责任的道德行为不具有入世的现实意义,而且现实中德福不一致正说明了康德该理论的抽象性。同时,辩护的文章《道德学的净化——从康德学说论道德学的义务论本质》、《康德道德律对人性的拷问》等,依次从伦理学的本质以及人性的角度提出康德责任的形而上是有必要的。陈思坤《出于责任的行为具有道德价值——康德责任伦理观的逻辑基点》一文中更是直接论述了出于责任行为的可能性和公民责任行为的实践价值。这些文章显然可作为研究康德“责任”实践性的参考。

当然还有一些相对平和的解读性研究:《论康德道德哲学的理性—善良意志与义务》、《康德道德哲学中的职责(Pflicht)概念》、《义务—自律与至善—康德伦理思想中的几个重要范畴分析》、《康德关于责任的普遍命令》、《康德伦理学中的责任概念》、《康德道德哲学范畴比较》等,这些文章运用逻辑演绎的方法解读康德伦理学体系,提出了善良意志、责任、绝对命令、普遍规律、自律、目的国王、自由等核心范畴。尤其是邓晓芒先生的《对康德第 I 章中三条原理的分析》对责任范畴的三个命题之间的正、反、合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获益匪浅。

近年来,学界出版了一些专门研究康德伦理学的学位论文,包括《康德的道德世界观》、《道德王国的重建》、《道德的信仰一康德的自由、自然和上帝理念批判》、《论康德道德哲学中的意志概念》、《对康德哲学道德准则和法则的解读》、《康德伦理学的确立及责任、自由范畴探析》、《康德责任论探析》、《康德道德哲学中“义务”思想》等,这些学位论文都涉及到康德伦理学诸范畴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国内研究康德“责任”范畴的主要成果。但学位论文毕竟只是作者求学期间的阶段性成果,或有偏颇。

总之,国内学者研究现状表明,对于康德“责任”范畴的研究虽有不少成果,但都只是散见各处,缺乏系统梳理。而且学者们多以责任论为切入点来研究责任范畴,思路难免局限。个人认为,若先将康德伦理学的责任论特点进行悬设,以考察责任范畴,或许会有不同发现。(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

参考文献

[1]康德.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 苗力田 译. 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2

[2]王海明.功利主义与义务论辩证.社会科学.2003第12期

篇(3)

关键词:至善;善良意志;意志自由;绝对命令

中图分类号:D422.6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08(C)-0085-02

康德伦理思想国内研究层出不穷,各个学者对其进行探讨,特别是国内知名学者罗国杰、宋喜仁、章海山、邓安庆等等对康德伦理学展开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著作有罗国杰的、宋希仁的、章海山等人的《西方伦理思想史》,系统的介绍了康德的伦理思想。优秀的硕、博论文就有140篇,从中截取了12篇论文。按照内容分成以下几个方面:对康德伦理思想的总体综述讨论有李泽厚的《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评述》和温克勤的《康德动机伦理学评述》。对康德伦理思想的至善内容理解有章海山的《康德伦理思想的调和特征》和范进的《自由:通向人类希望之路―对康德《实践理性批判》辩证论的一点思考》。对康德伦理思想的善良意志内容理解有邓安庆的《康德伦理学体系的构成》和毛艳明的《试析康德伦理思想的起点及其现代价值》。对康德伦理思想的意志自由内容的理解有李泽厚的《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评述》、万俊人的《康德与萨特主体伦理思想比较》、许景行的《康德和爱尔维修伦理学比较》和肖柳芙的《良心与人的自由本质》。对康德伦理思想的绝对命令内容的理解有熊声波的《对康德中绝对命令的浅析》、戴兆国的《论康德道德哲学的两种义务体系》和付元平的《论康德的道德律》。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一、对康德伦理思想的总体综述

从七十年代后期以来,对康德伦理思想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其总体综述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内容。

罗国杰在《西方伦理学史》中指出康德的道德哲学或伦理学,就是研究道德的“应该”确立所谓的道德的“应然律”。康德道德哲学建立在理性基础上。[1]

李泽厚在《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评述》一文中认为康德哲学的核心、出发点和基础是社会性的“人”。以社会的“人”为中心来考虑认识论与伦理学间题,这在哲学史上是康德所做的一个新的探索。[2]

温克勤在《康德动机伦理学评述》一文中对其总体的认识是从理性(善良意志)到道德律(无待令式)到道德感情(敬重心)到道德公设(上帝、灵魂不死、意志自由的假设)构成了康德伦理学具有特色的基本环节。康德的旨在寻找道德普遍性必然性的伦理学体系就这样建立起来了。[3]

二、对康德伦理思想的至善内容理解

目前,学术界对康德至善内容的研究比较多。特别是八十年代之后,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不少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概而论之,有以下几种观点。

章海山在《康德伦理思想的调和特征》一文中关于康德的至善观点认为作为个人短暂的一生是无法达到绝对的最高的善的,这就要假设有理性的人类无限地延续下去,有可能达到无条件的绝对的善。要假设上帝的存在,也就是假设一个有理性、全善的上帝是自然的原因,所以自然包含有道德目的性,从而使自然界向道德世界过渡。这样幸福就产生德行,德行也可以产生幸福,幸福于德行就结合起来了。[4]

范进在《自由:通向人类希望之路―对康德《实践理性批判》辩证论的一点思考》中指出至善的理解是康德说,在幸福与道德(值得幸福)有严格关系的限度内,应把这一概念称之为最高善之理想。“通过意志自由来实现至善”。在实践原则中道德意识和配享幸福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只有德性才是至上的善、即至善的第一条件,而幸福只构成至善的第二要素,并且只有当它被道德制约并作为道德的必要结果时才是这一要素。至善作为实践理性的必然对象,其第一要素―德性的圆满完成是以灵魂不朽为条件的,其第二要素―幸福的圆满完成,也不得不使我们另外悬设与此结果相一致的原因性,即上帝的存在,以作为至善实现的必要条件。[5]

三、对康德伦理思想的善良意志内容理解

罗国杰认为理性的最高使命是产生善良意志。善良意志是由规律所决定的,尊重道德规律。而由规律所决定,尊重规律的行为,就是必然性的行为,就是摆脱了一切狭隘意图的崇高的行为。康德认为实践理性的法则,道德的法则,必须建立在理性的善良意志的基础上,从理性的善良意志中引申出具有普遍必然性的道德法则。[1](P135)

邓安庆在《康德伦理学体系的构成》一文中把康德的善良意志阐述是:“善良意志因为意愿而善,就是说,本身就是善的。善良意志是唯一的无条件的善。我们的实践能力就能够直接从理性中获得道德原理,这样就从本源上阐明,善良意志之所以为善的依据。[6]

毛艳明在《试析康德伦理思想的起点及其现代价值》一文中指出“除了善良意志,不可能设想一个无条件善的东西”。 唯有善良意志才是无条件的善,它是由于愿意而善,它是自在的善,自为地无比高贵。”善良意志是存在于人的纯粹理性之中。[7]

四、对康德伦理思想的意志自由内容的理解

意志自由是人类一直所要追求的,针对康德的意志自由,学者们的表述如下:

章海山在《康德伦理思想的调和特征》一文中指出按照康德的观点,人作为自然的产物,是服从自然必然性的,没有自由;人作为道德的主体,是受意志自身规律支配的,人是自由的。[4]

万俊人在《康德与萨特主体伦理思想比较》一文中认为康德的自由只是一个抽象的和理想的先验道德假设,康德认为主体的目的性在于它的理性存在本质,“人是目的”意味着主体间的共相目的性和交互目的性。[8]

许景行在《康德和爱尔维修伦理学比较》一文中认为在康德的伦理学中,“自由” 是有理性的存在者所特有的因果作用形式,“自由”意味者一种非自然的原因性.意味者理性的自决。为了严格区别开自由律和自然律,康德还把“自由”“物自体”的高度,把它设定为决定类道德行为的一种超验的原因性。[9]

肖柳芙在《良心与人的自由本质》中把康德的意志自由概括为:在康德那里,人的自由首先是意志的自由,当意志遵从良心的指引,自由才获得自身,这才体现了人的真正的自由本质。同时,良心的存在又必须以意志的自由为依据。意志的自由是善形成的前提条件。当善出现时,意志摆脱了一切感性因素的影响不受制于他物成为自在。[10]

五、对康德伦理思想的绝对命令内容的理解

对绝对命令的研究,我国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很深,概括起来,理论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熊声波在《对康德中绝对命令的浅析》一文中认为:所谓“绝对”,就是无条件的,“命令”是指“应当如此”。“绝对命令”正是说明我们应该要做什么。康德的“绝对命令”用公式表示:“要按照你同时认为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康德这句话的意思明白地说,就是所谓“以身作则”或者“推己及人”。[11]

戴兆国在《论康德道德哲学的两种义务体系》中指出,康德总结说,道德法则的命令是一种理性命令, 在理性的实践判断中,理性把先验原则的正当力量当成一种劝诫,从而去防止相反因素的诱惑。绝对命令应该是植根于纯粹理性的,义务与目的联系起来的纯粹实践理性是绝对命令的表现。[12]

付元平在《论康德的道德律》中对康德的绝对命令的阐述是:康德认为实践规律在人的意志上表现出来的是绝对命令。绝对命令能够充当规定意志的普遍法则问题。只有绝对命令具有绝对的对于任何理性存在者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效的形式上的普遍性;绝对命令它来自人的实践理性,它实际上是理性存在者的理性为自己立法,因此必然对所有理性存在者具有约束力。[13]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于康德伦理思想的内容研究涉及到很多,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于康德伦理思想理解评价总是从意识形态方面入手。对于一种思想应该站在哲学思想的基础上看待。二是对真正理解康德伦理思想的内涵需要进行更深入研究。针对以上不足,将进行研究,力求对此问题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作者简介:霍瑞娟,女,河北大学,政法学院2009级伦理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伦理学原理;刘丽丽,女,河北大学,政法学院2008级伦理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伦理

参考文献:

[1]罗国杰.西方伦理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2]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评述[J].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4期.

[3]温克勤.康德动机伦理学评述[J].学习与探索,1984年第6期.

[4]章海山.康德伦理思想的调和特征[J].道德与文明,1983年第1期.

[5]范进.自由:通向人类希望之路―对康德《实践理性批判》辩证论的一点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8年第2期.

[6]邓安庆.康德伦理学体系的构成[].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2004.

[7]毛艳明.试析康德伦理思想的起点及其现代价值[J].学海,2008年第2期.

[8]万俊人.康德与萨特主体伦理思想比较[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7年第5期.

[9]许景行.康德和爱尔维修伦理学比较[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年第5期.

[10]肖柳芙.良心与人的自由本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第9期.

[11]熊声波.对康德中绝对命令的浅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篇(4)

论文摘要:通过分析明式家具的形制风格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之间的关系,旨在由表及里地掌握明式家具哲学思想内涵的精髓,为现代中国家具设计和发展提供参考。

明式家具的形制及结构深受中国古代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东林学派思想的影响和熏陶,无论是在审美观念还是在表现手法上都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这种精神表现出来的简朴、空灵、内敛、优雅也深深地影响着当今的设计理念。

一、儒家思想中“中庸”、“礼”的体现

博广的儒家思想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内涵在明式家具中得到充分体现。中庸之道在形式上重视“中正”、“中行”,在内涵上主张凡事都不要过度,要含蓄,以免适得其反。孔子说:“兴于诗,立与礼,成于乐”,“礼”主张社会上的人要区分名分,如君和臣、父和子、夫和妇等,然后又指出了各种身份之间应该遵循的礼仪、处事规范等。

明式家具的设计中处处体现着这种内敛、中庸、礼法有度的观念。如明式圈椅对称式的整体构架、外扩内敛式的椅圈及扶手、鼓腿彭牙式及内翻马蹄式的腿足等等不仅传达出中庸、含蓄的思想内涵,也体现出儒家思想中的“礼有法度”对人性的束缚。

礼法中讲究礼貌的坐姿,要保持上身挺直、双脚放在椅子的前面或放在脚凳上,或盘足而坐。在明式家具许多椅子的设计中,靠背与坐面垂直或接近90。有些椅子的坐面和扶手都比较高宽,尤其是主要陈列在厅堂的椅子的造型浑厚冼练,稳重大方,端庄中正。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礼”制,除了满足“坐”的基本功能,更作为一种礼教尺度,规范人们“行得稳,坐得正”显示了封建社会的理性伦常和家长气度。

二、“有用之学”东林学派思想的体现

明中期以后东林学派在思想文化领域倡导“有用之学”饷实学,提倡改革,鼓励创新。文人的参与为家具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他们刻意追求的是“高逸”、“雅致”的生活意境,要求制作工艺要一丝不苟,装饰要简洁脱俗。明式家具中大量采用带有吉祥寓意的纹样,如缠枝纹寓意吉祥幸福、忍冬纹寓意延年益寿、莲花纹寓意圣洁等等,题材寓意大多比较雅逸,颇有”明月清泉”、”阳春白雪”之类的文儒高士之意趣。“有用之学”的思想变迁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造就了明式家具经久耐用的榫卯结构及重俭轻繁的艺术特征。榫卯结构不用钉和胶,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特性,结构牢固,百年不松动;同时便于拆卸和组装,利于修复时更换部件而不伤整体,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顽强的生命力,是审美功能和使用功能完美结合。

三、“天人合一”、“普遍和谐”的道学思想体现

道家思想是中国最为重要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之一,明式家具的形制和艺术特征同时也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尚“无为”,重“天然”,追求“天人合一”和“普遍和谐”的宇宙观,从明式家具的一些设计上也反映了这种朴素的哲学思想。

1.追求天然材质“反璞归真”

老子说:“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认为美在本真。选择使用天然材质,追求天然材质本身的美感,强调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了老子“天人合一”的思想。明式家具的用材大都是木质坚硬致密,色泽沉穆幽雅,纹理优美生动的珍贵木材。如黄花梨木性适中,便于雕刻不易变形是制作硬木家具的首选材料且材质温润如玉,受到文人雅士青睐;紫檀木质地坚硬细腻,适于精雕细刻,多得达官贵人喜爱。不同材质的运用体现出不同文化内涵,这也是明式家具的特殊文化现象。在加工工艺上,大多采用通体光洁处理,突出木材纹理的自然美。在许多传世的明式家具上,都把纹理最美的木材用在显眼部位。此外,也有利用不同木材的质地和色泽拼合搭配,达到一定的装饰效果。更最重要的是在制作时多打蜡少髹漆,从而充分展示了木材木身的质感和纹理,这也正是道家”返璞归真”思想的完美体现。

2.崇尚阴柔之美的线型

《老子·七十六章》中写道:“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道家崇尚阴柔之美,认为“柔”是生命之初的外象,富有无限的潜力。这种柔美的哲学在明式家具上也得到了体现,明式家具的许多构件,本身就是线条,这些线型与家具一脉贯通,自然流畅,协调统一,优美动人。在扶手椅、圈椅、桌、案、几等家具造型中,有不少使用圆材,使其弯转有度,精巧流畅,以表现曲线美。如明椅靠背最上的横木——搭脑,其线形的起伏变化丰富,或翘或垂,或仰或倾,或出或收,或曲或直,或刚或柔,都各具神韵。通过各种直、曲线的不同组合,线与面交接所产生的凹凸效果,体现了以柔克刚、予动于静的哲学要义,极具回转灵动的生命气韵。

总之,明式家具的设计理念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化,家具风格独特之处实际上也表现了社会、文化及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认知。而从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加以分析探讨家具风格的成因,可以找寻出明式家具形式之外的精神思想,从而掌握其设计思想的精髓,希望这能给中国现代家具的创新设计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小汾.明代文人与明式家具.观察与思考,2003.4

[2]龚云云.明式家具中的“礼”.科教文汇,2008.2

篇(5)

关键词:威廉・詹姆士;实用主义;经验主义;生物进化论

中图分类号:B1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037-02

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理论继承与发展,于20世纪在美国成为一种主流社会思潮,对美国的各个领域(包括政治、教育、法律、文艺等)产生深刻的影响,衍生了“工具主义”、“人本主义”、“神奇学派”等等不同的哲学思想和哲学流派。实用主义(Pragmatism),是从希腊词πραγμα派生出来的,意为行为、行动的意思。实用主义一词,最早由皮尔士引入哲学,詹姆士是实用主义的推崇者和推广者。今天,实用主义之所以仍能够在美国和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和深刻讨论,是和威廉・詹姆士个人的贡献与努力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说没有威廉・詹姆士的存在,就不可能有实用主义的成功,是威廉・詹姆士“使原本在皮尔士那里并不显眼的一种澄清意义的方法获得了国际性的声誉和创造性的阐述”[1]。下面本文将针对威廉・詹姆士的实用主义探究其哲学道统。

一、英国经验主义哲学――詹姆士实用主义的思想根源

威廉・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哲学深受英国经验主义的影响,洛克、贝克莱、休谟、穆勒等人的思想都对詹姆士的实用主义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詹姆士也自称是他们的继承者。在《实用主义》这一哲学著作的献词“纪念约翰・斯图亚特・穆勒”中,詹姆士就开宗明义毫不避讳地表达了对穆勒的赞赏之意:“我是从他那里,最早懂得实用主义的思想;要是他现在还在世的话,我极愿把他作为我们的领导者。”[2]2詹姆士甚至直接强调,实用主义是一种经验主义,而自己是一个“彻底的经验主义者”。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是从十六七世纪开始的,其开创者是英国实用主义者培根。英国经验主义哲学从培根开始发展到后来的洛克,都是唯物主义经验论,都承认感性经验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人类知识的来源。到18世纪,贝克莱和休谟屏弃了经验的客观内容,走上了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以及不可知论的道路。他们从根本否认外界事物是感性经验的源泉,或拒绝回答外界事物是否存在的问题,认为经验是纯主观的东西,是认识的唯一对象,否定理性认识。在18世纪和19世纪之交,英国的经验主义曾经一度受到唯理主义潮流的极大冲击。但在19世纪以来,随着实证经验科学(穆勒、斯宾塞等人)的蓬勃发展,经验主义又卷土重来在英国占领统治地位。穆勒、斯宾塞以祟尚科学的实证主义形式维护经验论。实证主义的经验论强调感性经验,主张面对经验事实,反对抽象纳思辨哲学;注重实用和功利,反对脱离实际的玄思冥想;提倡自由探索,反对权威主义和教条主义;强调事物运动变化的多样性、偶然性和机遇性,反对机械决定论和宿命论。英国的经验主义(特别是穆勒的实证主义)对詹姆士实用主义哲学产生巨大影响,在一定意义上说,穆勒的实证主义是詹姆士实用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

詹姆士像英国经验主义者一样把哲学、科学以及人类的全部认识局限到经验和现象范围,詹姆士说,“实用主义代表一种在哲学上人们十分熟悉的态度,即经验主义的态度”。[2]31詹姆士继承英国经验主义,但他又指出由于英国经验主义传统的原子主义观念论,导致英国经验主义陷入怀疑主义和联想主义的困境。在英国经验主义者那里,直接的经验无疑是分离的,经验就像是孤零零的原子,事物的观念和关系的观念是分离的。从洛克、贝克莱到休谟,他们的观念都是孤立的和原子式的。每个观念都是界限分明的,不存在彼此之间的过渡或连接。以休谟为例,在休谟看来全部自然中没有一个联系是可感知的,“一切事件似乎都是完全松散和分离的。尽管一件事情接着另一件事情发生但我们从不能在它们之间看到任何关系。它们似乎是‘被联合’(conjoined)在一起的而不是‘被连接’(connected)在一起的。由于任何不显现于我们的外部感官或内部感觉的东西我们都不能对它有任何观念,所以必然的结论似乎就是我们完全没有连接获力的观念,这些词绝对没有任何意义。”[3]而詹姆士却反对这一观点,在他的眼中,我们的意识或思想是连续的、复合的并且不可切割的流。

在上文中,我们特别提到了詹姆士对穆勒热情洋溢的献词,这不仅仅在于詹姆士对于穆勒经验主义的传承,也在于穆勒的功利主义思想对詹姆士的实用主义产生了不可多得的影响,当然这种功利主义的思想也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在功利主义者看来,人是自利的,人的一切行为的基本动机是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而能带来快乐和幸福的东西无外乎就是利益。而詹姆士的实用主义也强调了这一点,就是无论什么东西,只要实用,只要能够给人带来利益(无论是个人便利还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便利),就是好的。

篇(6)

若说女人是一种艺术,人生便是一部哲学,那么,它是一部怎样的哲学?又该怎样认知这部哲学呢?下面好范文小编为你带来一些关于高二具有哲理议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具有哲理议论文范文1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回首望去,遍地都是不舍,都是难忘。

记得,每年的春天,我们像小鸟一样飞出巢中,寻找一片自由的天空。

还记得,每年的夏天,微风徐徐吹来,沐浴着阳光,坐在庭中一边乘凉,一边读书。

还记得,每年的秋天,金灿灿的风景印入眼帘,灿烂耀眼,坐在高高的谷堆旁,数着成熟了的果实,收获着不一样的惊喜。

还记得,每年的冬天,大雪如期而至,大家奔跑着,欢笑着,无忧无虑的憧憬着。

眨眼间,一年过去了,取而代之的是烦恼,是压力,一年一年,时光飞逝般,转眼间,我们都长大了,身上背负着的不再是快乐,不再是无忧,而是面对人生考验时艰难的选择,遇到挫折时不能放弃的追求,还有,一波接一波的作业与考试,童真已离我们而去,留给我们的只有长大后的烦恼。

其实很想回到过去,回到小时候一般的无忧无虑,很希望这只是一个梦,一个噩梦,醒来后便又是从前,又回到最初,可是,这真的是一个梦,一个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梦。

有时候,我们会抱怨,会难过,不想去面对现实,然而,事实就是事实,永远不可能改变,我们长大了,长大了就要背负责任,选择逃避,选择视而不见,那是最愚蠢的做法,因为,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生活,我们不可能去更改什么,也不可能有这个能力去放弃,无论你怎么做,怎么逃,都是无济于事,它注定是一个劫,过去了便好,即使这条路走的有多么艰辛,多么无奈,咬咬牙也就过去了,等到我们真的长大了,成熟了,有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你便会回忆起这段最令人难忘的时光,想起你以前走过的点点滴滴,记起你以前突破的种种难关,那种感觉,会吞噬以前所有的怨恨,所有的不满,那是一种真正的幸福,真正的领悟。

其实我们要感谢青春这条难忘之路,是它教会我们成长,教会我们幸福,或许它很艰辛,有很多困难,可是,无论它怎么难突破,怎么难走过,它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这是不可更改的事实,等你真正的领悟到了,你便会感谢这一切,感谢青春陪你走过的所有,感谢青春让你知道了生活二字的含义,只有真正的经历青春这条路,才会懂得爱情,懂得生活,懂得社会,懂得世间万物的一切发展规律,我们不该奢望太多,淡淡的幸福便好,这样就不会若即若离,害怕这份幸福失去,现在的我们还小,所以我们应该抓紧手中这一点点小幸福,怀揣着大大的信心与激情,去为未来拼搏,为自己的以后拼搏,。

所以,青春,感谢你让我明白一切,也希望自己能够克服青春中所有的难关,未来的路还远,还宽,它不会因为我的到来而消失,我要用自己的力量,为自己打造出一片能够让我自由翱翔的天空,能够让我幸福生活的世界,这一路,少不了青春的陪伴,也少不了青春这条路中所有的经历与磨难,向自己的未来说早安,向青春说早安。

高二具有哲理议论文范文2中国是茶酒的乐土,不分天南地北,不分男女老幼,不分汉满回蒙,饮酒之兴致,爱茶之乐趣,历经数千年尚无衰迹。

酒喝多虽然会显俗气,但在生活中,把持得当却也不失雅意;常饮茶虽然展呈高雅,但在生活中,却无人能悬空不接凡尘。

酒与茶,俗与雅,其实不矛盾,俗是真实生活,雅是追求境界;人如果脱离了生活,且能谈得上高雅;人如不追求高雅,生活就会无滋无味。

茶对酒曰:“战退睡魔功不少,助战吟兴更堪夸。亡国败家皆因酒,待客如何只饮茶?”强调待客有茶即可,酒多则乱性误事。对酒而言,自然不服,反曰:“摇台紫府荐琼浆,息讼和亲意味长。祭礼筵席先用我,可曾说着谈黄汤。”说的是美酒能助推平息争端及友好往来,祭奠喜庆宴席用酒不用茶。中医常常说道:“酒通血脉,消愁遣兴,少饮壮神,过多损命。”、“茶茗性苦,热渴能济,上清头目,下消食气。”酒暖心,茶醒神。茶酒之争,实无必要,难论输赢,更无孰重孰轻。酒与茶,应看着是我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保健饮品与待客上品。

《茶酒论》写道:“百草之首,万木之花,贵之取蕊,重之取芽,呼之茗草,号之作茶”;“饮之语话,能去昏沉”。茶的和平、友好、协调、含蓄、深情,能使人在冷静中对现实进行反思,对人生产生思考和彻悟。

饮酒给人刺激,让人亢奋,使人激动,可以激发人对现实以外事物的思考和向往。但饮酒过量,会让人吐所欲吐,怒所欲怒,饮多就很难把控自己的言行,甚至出现“洋相”让己难堪。

茶与酒内涵丰富,品之相映成趣,茶温润平和,酒豪气磊落,茶酒犹如人生的两个侧面,各有优劣,互为补充,清茶、美酒常用着待客之敬,把盏,若是茶,杯中世界,人生沉浮,能沉淀出生命的清芬;把盏,若是酒,杯中世界,人生半醒半醉,能体味出生命醇厚滋润。

茶不可太满,酒不可饮深,茶怡情不可多,酒乱性也不可深。茶之静,酒之厚,蕴含着人生丰富的哲理,适量品饮茶酒,偶尔把盏人生,品的算是一种心境,品的就是一种生活状态,会品之人能品出清香和甜美,可以让人抛弃浮华烦躁,让人变得淡定豁达,让人心灵深处会越来越纯净,让人生积淀会越来越丰厚,细品细酌悟出人生真味、真理和真谛,从而活出无愧自己、无愧人类、无愧时代的洒脱人生。

高二具有哲理议论文范文3国庆长假最后一天的晚上,吴辰来到图书馆,找了个空位坐下。他从他那个三元钱买的棕色无纺布手提袋里掏出了《普通动物学》课本,打开扉页却又置在了一边。他又拿出了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翻到笔记本的空白页,思忖了片刻,便开写起了东西。

吴辰今天上身穿着那件连大一学生都很少穿大二更是很少有人穿的学院制服,他没有别的选择,经济紧张,没有多余的钱买一件外套。从宿舍到图书馆的路上吴辰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往家里打了一通电话。妈妈接通了电话吴辰却没有开口向妈妈要钱,而是询问家里玉米收了没有。妈妈每次都会在电话里问吴辰有没有钱的,妈妈问到的时候吴辰还是说有钱,当妈妈问还剩多少时候吴辰才如实说了。妈妈说有空往吴辰银行卡里打钱,吴辰也同意了,身无分文的日子的确不会乱花钱,可这种日子实在不好过啊!

国庆长假期间同学们都有各自的安排,有的回家,有的旅行,当然还有的选择了留在学校里。留在学校里的同学大部分都找了兼职做。

郭旺是吴辰的同学,虽然他们不在同一个宿舍,但每天早上郭旺都会叫着吴辰打篮球。打到八点多的时候郭旺就得去台球厅工作,而吴辰就一个人去图书馆。

王建是吴辰的舍友,这个假期里每天吴辰打球走的时候王建还在睡觉,等吴辰打球回来,王建已经去做兼职走了,要晚上八点才能回来。每天王建回到宿舍几乎都是倒在床上就睡。

然而将要弹尽粮绝的吴辰却没有找兼职,大家都知道大学课程是内容多,老师讲的少,所以他想利用这个假期多看看书。但是腰包将空的问题日益凸显,已经到了不得不面对的时候了。但是在家里并不宽松甚至紧张并且很多同学都靠做兼职自食其力的情况下,吴辰实在不想向家里开口要钱。他想往后做些兼职可能会维持生活,总之该自食其力了。所以他今晚虽然是带着课本去图书馆的,但他却选择了在笔记本上写东西,他知道有一种兼职叫写作,他的身份便是业余。

吴辰是很喜欢写作的,但是平日里各种课程的学习就把写作搁置了起来,而此时,金钱做了那个推动他发展兴趣特长的动力。就像很多职业运动员一样,他们喜欢那项运动,而那项运动又能挣到钱,所以他们发展了那项运动,有金钱推动着,他们会做的更好。金钱不仅是万恶的源泉,同时也是个不错的让人发展兴趣特长的推动力!

高二具有哲理议论文范文4当我站在高傲的岩石上俯瞰这个世界时,我眼中的世界是那样的宽广,就像是特意为我们而打造的任我们自由翱翔的舞台;当我躲在屋角听到爸爸妈妈说某某人怎样的时候,我眼中的世界顿然变得混浊,每个人都演绎着不同的角色同样的是在尔虞我诈的剧目中;当周围的哥哥姐姐陆续考上了好的大学有了好的工作,亲朋间互相炫耀时,我眼中的世界变得那样狭窄,狭窄到只容的下四个字,然而却不知究竟是求才若渴,还是求财若渴。

而作为平时的我呢?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的角度,刚刚走出了天真,褪去了稚嫩,还未来得及接触真正的社会,站在这个角度的我,眼中的世界又该是怎样的呢?说实话,我也在寻找,寻找我眼中的世界。

当然,我知道,我眼中的世界不可能还满是糖果遍地玩具那样的,因为时光不能倒流。

我眼中的世界也不可能会被贴满那刺眼的金钱,至少现在绝不可能,因为成长中的记忆、思想、及经历都是不能交换的。

因此我要寻找属于我眼中的世界,能够使我生存能够使我的才能充分扩大的世界,我相信在那个世界中会有一片属于我自己的天地。

犹记得那一天,我的小世界的那扇门开启,我走进我眼中的世界的那一天。

那天并没什么特别的,太阳依旧懒洋洋地挂在天上,我略顿画笔,微微额首看了看眼前的画面,心想每天来写生,也不过就是这么点东西,绿的油腻的草,微微低垂勉强绽放的`花朵,一群同样无聊拿着画笔在画画的同学,忽而天暗了下来,抬首望去原来是云朵遮住了阳光,不以为然的继续画,却不成想一阵风吹来,将前方正加水调墨的同学因画笔微抬而涟起的墨汁吹在了我的脸上,我愣了愣神下意识的抚了一把脸,却引来其他同学一阵笑声,而我前面的同学,忍笑站在我面前,对上了我的目光她变得无措,紧张的道歉对……对不起……我我看他结结巴巴的,也不知怎的竟鬼使神差的拿起自己的画笔在她的脸上画了一道,我回过神来,也有些无措的对他笑笑这不,扯平了!我的一句话,又引来了一阵笑声。

云朵飘移,阳光洒下,我望着他们的笑脸,似明白了些什么,又看看一旁的花草,有些意外,那草的翠绿中竟看得出盎然生机,那些花儿原来也并非垂头丧气,而是暗储能量,等待着阳光的来临,好向着太阳的方向昂首挺立。

是的,我是真的懂了,他们银铃般清脆而发自内心的笑声依然回荡在我的耳边,环顾着四周,所有的色彩都是那么的明艳。

这就是我眼中的世界,一个拥有笑声,拥有快乐,拥有斑斓的色彩,拥有世界上值得拥有的一切的地方,我想,我也会为了这个世界,为了拥有这些值得拥有的一切,而努力奋斗的。

我的脚步还在前进,我眼中的世界也将更加绚丽。

高二具有哲理议论文范文5如果说我在讲故事,那么,我首先要告诉大家,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十多年前的农业社时代。

那时的村不叫村,而叫大队。我们大队一共有七个小组,我家属于第二小组。我们小组有十多户人家,土地也比较广,所以,“烂窑坡”上的几孔烂窑里就喂了九头大牲畜:两头耕牛,七头毛驴。我不大喜欢牛,所以,除了记得放学以后和几个调皮的男娃排队撒尿饮那两个“喝尿”的家伙以外,别的似乎没有什么印象了。而对那七头毛驴的印象却不然,我清楚地记得黑嘴驴,记得四花驴,记得白脑心驴……更记得那头灰不溜秋的乖乖驴——大伙都叫它“灰驴”。

我们的故事就从灰驴开始。

灰驴是一头騸驴,温顺而有灵性,干活卖力气,拉车、犁田驾轻就熟,推磨、驮重样样在行。所以,全组人人喜欢使唤它。

记得有一天,母亲让我请外婆来我家编席子。外婆大队离我们大队有二十多里路,路上有许多岔路,我说我不认识路。母亲说:“你只管坐在驴车上,车让灰驴拉,灰驴去过你外婆家,保准认得路。”我就应允。走出村口,我想,既然灰驴认得路,那我就闭上眼睛试试它的能耐吧。谁知瞌睡虫来袭,我居然真的打起了盹,打着打着便歪在驴车上天不管地不管地睡着了……待我醒来,我发现我已躺在外婆家的炕上了!那年我才十岁,外婆说我是个十足的傻小子,还不如灰驴“精”呢。

按理说,犁地的任务应该由两头大耕牛来完成,可这两头牛都有些顽劣。就说大红牛吧,这家伙有时会顶人,有一次就将五爷顶下崖畔摔断了腿。大黑牛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犁地时好偷跑,常常害得扶犁人满山捉拿。所以,即便是组里的犁把式,也好使唤灰驴犁地。灰驴犁地又快又稳,回犁处几乎不需吆喝,它会自动掉头。别的驴呢?除了白脑心,都不会犁地。可是,白脑心干活又踢又咬,像个泼妇,没人愿意使唤。

还记得有一天,二婶家要推磨,她就央我和她儿子招财去“烂窑坡”拉驴。二婶说:“你们早点去,一定要拉到灰驴。”我问二婶:“为什么就要拉灰驴?”二婶说:“灰驴乖,推磨不歇。”于是我们就径直跑向烂窑坡。可是,我们扑了个空,灰驴早被傻来喜拉走了。唉,傻来喜连十个数字也都数不齐,却也懂得灰驴好使唤!喂驴的三伯就把四花驴打发给了我们。然而,没等我们进门,二婶就骂开了招财:“叫你驴日的早点去、早点去,你却在路上磨磨蹭蹭;你把四花驴你爷爷拉来干什么?这个懒货打一棍子走一歩,还偷吃,把人能给气死哩。送回去,明儿再推;明儿早早去拉灰驴!”

第二天,二婶没有让我和招财去拉驴,而是亲自出马,天不亮就把灰驴拉回来了。灰驴不负二婶的“重望”,“驴不停蹄”地为二婶推了整整一天磨。

灰驴就像陕北的山药,什么样的饭食都能配得上去。不过,迎亲送亲的体面事儿是轮不到灰驴的,因为灰驴是头騸驴。

灰驴死得很突然。

我家隔沟对面的李茂才因公殒了命,秋收时节,组里照顾李茂才家的,特意安排灰驴给她家驮山药。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节骨眼上灰驴却有些不争气,或者不识抬举,甚至晚节不保——居然驮着驮着就卧倒了!李茂才的两个小儿子轮番用鞭子抽,灰驴还是“耍奸溜滑”,最后竟然将装山药蛋的.毛布袋撂到了地上!唉,李茂才家的几乎要急得嚎啕大哭了。

组里人都骂灰驴。大家说,都说人心难测,这驴心也不好估量——只知埋头苦干的灰驴也变成“奸驴”了。

几天以后,灰驴死了。死时,灰驴脊梁上还驮着将近二百斤山药。

组里人就等着分驴肉。

不过,解割灰驴的人面色凝重地说:“灰驴的腹腔里全是血,心脏和肺子都爆裂了……”组长眼软,落了泪,说:“灰驴是累死的,咱们就别分它的肉了……埋了吧!”

埋灰驴那头,天空下起了雨。秋雨绵绵,全组人的心情都很沉重。

——我的故事就算讲完了。

篇(7)

一、主题阅读,促进素材积累

主题阅读具有两大特点:第一,容量大、效果强的特点,可以统领与主题相关的全方位意义文本,多角度、多渠道探究主题和运用相关的素材。第二,具有发展性,主题阅读探究性教学更重要的特点体现在它的发展性上,教师通过主题的统领,带领学生对阅读文本的一些特定知识点、文化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让阅读文本成为学生素质发展的广阔园地。另一方面,主题阅读更能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从阅读文本中积累优秀的文化知识,间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

阅读少而低效,没有为写作储备必需的素材,这仍然是我们写作教学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为了切实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要大力实施主题阅读。首先,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确定主题,进而围绕这个主题搜集美文,组成时文精粹。教师先分工协作,利用网络、书刊、杂志等多种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再进行共同研讨,优中选优,最后精心筛选出拓展阅读的材料,上交学校统一印发给学生。所选材料力求在内容或写法上与本单元的“主题”相近、相似、相关,注意选材角度、写法风格的多样性,并注意时代性、可读性,切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随着对“主题阅读”的逐步认识,学生也可主动参与材料的搜集,他们个人搜集的材料经过小组精选、课代表和老师的层层筛选确定的文章也可统一印发给学生,这样就避免了阅读的盲目性。拓展材料,除文本形式以外,还应适当增添一些歌曲、图片、录音、视频等,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阅读世界,激发阅读兴趣。教师组织学生“经典素材天天读”。在早读或晚读时间安排学生朗诵,在朗诵中浸润。读后,或是组织学生摘抄自己感兴趣的文段,积累相关的资料;或是要求学生对有感触的文章作批注写随想。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好记录主题阅读的笔记本,随时记下自己的阅读心得。

二、主题阅读在写作教学中的示范性

主题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而且还能为写作教学提供学习的范本。随着主题阅读的开展和深入,在确定主题阅读时,我们分层次按梯度确定主题,由主题阅读中的写作技法指导写作训练。因而更侧重于在读中学写,读写结合。

(一)主题阅读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敏度

学生阅读到自己喜欢的文章,会有些感触,这样就能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如能及时记下,就是自己的妙笔之文;读到精美文段,他们也跃跃欲试。如在“幸福”的主题阅读中,学生读到:

幸福是什么?

这么深奥的问题似乎不适合有着这样低落心情的时候思考,但是它却一直徘徊在脑海,挥之不去。

灰姑娘说:幸福就是每天夜里和心爱的王子一起跳舞;

睡美人说:幸福就是在黑暗中沉睡时得到甜蜜的一吻;

海的女儿说:幸福就是要让自己爱的人幸福,即使自己失去生命。

有学生就在旁边写着:“老师说:幸福就是桃李满天下;农民说:幸福就是秋天的丰盈的收获;学生说:幸福就是努力付出后的成功。……

这样的文句得益于精美文章的启迪和触动,学生的思维需要我们老师去点燃,点燃了他们的灵感,文字就如泉水般股涌而出。虽然有时不能成为完整的篇章,但是我们可以使学生形成思维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