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6-21 21:40: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计算机网络化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

篇(1)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项目驱动 计算机课程

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类型的中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进展。计算机网络教学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已经越来越为教育者和学习者所关注。然而,当前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讲,如忽视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教学方式和方法单一、教学思想陈旧以及不能根据将来学生就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其学生计算机能力训练等。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破解传统教学难题的一条新的途径就是运用项目驱动教学的方法,本文即从这一角度来探讨项目驱动教学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优势以及具体应用情况。

1 创新计算机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性

计算机网络教学作为我国大多数中等职业院校中最基本的教学课程之一,是学生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计算机网络教学在中等职业院校整体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自不待言,但是许多中专院校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际开展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来创新计算机网络教学方式、方法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现在,在大多数中专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暴露出的相当多的问题都与不能很好地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而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有关。所以说,要破解当前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诸多难题,在具体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信息化和网络化已然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在这一趋势和潮流的推动下,我们的各项工作也必须顺其所为。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计算机作为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重要支撑技术,在教学中自然会对施教者和学习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娴熟、到位的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仅会从根本上丰富教学的内容、创新教学表现形式,而且可以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同时,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变抽象为具体,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深刻的思维能力。还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加课堂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课堂效率。因而,从这个层面上讲,在教学方案方面创新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方式、方法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计算机网络教学方面所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中专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方面还存在许多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计算机网络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也不利于中专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进一步创新。具体而言,中专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着如下的突出问题:第一, 创新的理念还未真正深入教育者的内心。我们前面已经说了,信息化和网络化对于科教手段在中专院校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绝大多数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校领导和教师就能够在思想上很快接受并且实施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很多中专院校在创新计算机网络教学上一直不能有所突破,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相当多的中专院校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开展有效的创新式教学,所以相当多的学校领导在思想深处还存在着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实施教学手段创新不现实的认识和看法;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所形成的一些惯性,很多中专院校的计算机教师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在思想上还有一些抵触。这主要表现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还仅仅停留在许多教师的口头上。一到具体实践层面,这些老师对于这种新鲜“玩意儿”还是或多或少地感到有些力不从心,特别是一些老教师在这方面表现的更为明显。有关教学模式创新的理念不能真正深入教育者的内心并为其所认可,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创新。第二,创新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一些体制和机制的制约。当前,中专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在教学模式创新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体制和机制的制约。这种制约主要是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评估体制造成的。这一体制在很多方面限制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实施。在计算机教学质量评估的过程中,虽然也有一些鼓励学校和教师进行相应教学创新的条文,但是远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这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很多老师仍然认为实现教学手段创新很难做到,而且认为如果在创新过程中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自己难免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不愿进行教学创新;二是在学校层面上,很多学校对教师的具体教学活动规定得很严,设置的条条框框很多,使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感到受限制。这也就导致其在很多方面不敢越雷池一步,在教学创新方面不能做出大胆的尝试。

通过以上两点,我们不难看出实现中专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方面的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存在许多的制约和限制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我们就有必要来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实现中专院校计算机教学方面创新的具体对策。

3 创新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具体对策

在创新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具体对策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入项目驱动教学的理念和具体教学实践活动。所谓项目驱动教学法,指的是通过真实的或者是创设模拟的项目情境,然后,根据这些创设的项目需求来拟定具体的教学任务,并安排相应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在中专院校的计算教学中具体实施项目驱动教学,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科学设计相关的教学项目。在项目驱动教学中,科学设计相关的教学项目是顺利进行项目驱动教学的前提条件。在设计教学项目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来设计合适教学的项目。并且在进一步的教学中,要将项目加以分解,是全体同学都参与到项目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一些具体的项目的设计,来有效的开展计算机教学中项目驱动教学。第二,项目驱动教学的具体实施。在具体的项目驱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更多地参与项目实际训练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以表现自我的机会,并使其在这一过程中多尝试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感受。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始终参与计算机相关知识学习并逐渐形成自己对于计算机产生独特领悟的过程。在项目驱动教学中,要坚决摒弃以往的只注重教师讲的“一言堂”现象,充分激发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去尝试接受和领悟知识,讨论彼此对于知识的不同理解,并且通过合作实现知识的交流与沟通,进而实现在计算机学习上的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此外,在计算机项目驱动教学中,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接受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按照学生的具体需求调整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巧。项目驱动教学的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有效开展,会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效率不高、课堂枯燥乏味的现象,同时能够真正激发起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从而为其走出校门更好地工作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篇(2)

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庞大而复杂,包括行政文书档案、人事档案、工资档案、和病历病案等。目前,大部分医院档案管理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已不适应当前新形式的需要,迫切需要实现网络化和现代化。实现医院信网络息化管理是以计算机、通讯技术和数据库为其构成要素,以资源共享和开发为目的。将图书、档案、病案信息整合加工后,利用检索平台和搜索引擎,使医护人员和其它管理人员能够在办公室随时查看信息资源。只有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才能真实体现出医院档案的价值,更好的为医院的医、护、教、研和管理服务,更好的为其他需要医院档案的领域服务。

1 现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广泛运用,档案的内涵和外沿都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在医院档案的范围由当初的文书档案、照片档案、病例档案、人事档案等发展到今天的科研档案、胶片档案、病理切片档案等,而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管理档案的却较少,一些档案工作还停留在手工收集、检索,信息量小,然而人们在办理公务和事物或交流信息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文件档案,如文本、图像、声音或影像等主要来源于计算机,这样就不利于档案的收集、利用和开发。

1.2 医院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规范,档案管理分散,各自为政,标准不一,装具参差不齐,资料重复保存,档案利用率低下。内容界定不清,管理范围不明。到目前为止,医院档案的管理还没有一整套科学统一的管理制度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档案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变化。各级医院在管理档案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进行管理,使许多应该纳入管理的档案没有纳入管理。

1.3 医院档案管理水平不高,现代化管理手段应用较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广泛运用,医院管理手段也在不断进步,而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管理档案的确很少,基本还停留在手工收集、检索,信息量小,不利于档案的收集、利用和开发。

1.4 未将档案管理与医疗业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在医院近期和远期规划中,一般对医院规模、医疗设备、技术水平、人员结构等都作了比较详尽的规划。而对档案管理、档案设备投入等考虑较少或完全未纳入规划中,造成档案管理水平不能与医疗业务同步发展。档案管理水平的滞后,必将影响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影响业务技术的发展。

2 医院档案实行网络化管理的具体方面和内容

2.1 文书过程和归档网络化管理:文书工作是档案工作的基础,文书处理过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档案的内在质量。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求,我们把每天收到的文件用计算机登记,按照批办的次序在局域网内传阅,并设定传阅时间和催办时间,若传阅文件未及时返回,催办程序会发出信息,提醒承办人及时阅文。并对处理完毕的文件进行随时预立卷整理,以避免以往档案人员年终整理全年档案工作量大的压力。

2.2 病历档案实现网络化管理: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疾病谱的不断扩大和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各种创伤性手术的开展包括腹腔镜、胸腔镜下各种手术的名称进行编码输入计算机,运用计算机综合查询分析功能,将各类手术及疗效情况一一列出,通过局域网反馈到各临床科室,使医务人员在进行科研活动和撰写论文时能及时查阅,同时,通过计算机对病案信息处理加工后再反馈给临床科室,以便他们能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及时改进,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

2.3 人事档案实现网络化管理:根据人事档案的特点,运用现代化手段,建立和完善人事档案网络化管理,从实体管理向网络管理转变,实现人事档案的动态管理,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门别类,实现查阅统计、档案变更、报表处理、系统维护等多种功能的管理。

2.4 医院图书馆实现网络化管理:随着图书馆业务的拓展,业务档案作为知识的结晶和重要的信息资源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利用。对在工作中形成的经验和认识以及在各个环节中自然形成和产生的知识、数据、资料等信息成品或半成品记录下来,形成档案,并通过网络传递来进行知识交流,成为共享知识,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隐性知识的价值。通过对图书业务档案的再整合,为读者提供更快捷、更有价值的信息。

3 档案管理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的建议和方式

3.1 领导重视是关键:档案网络信息化管理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组成部分。虽然只是医院主体医疗业务管理的辅助部分,但却是医院领导决策所依据的信息体系。这就需要领导更新观念,提高对档案工作的思想认识;调整档案管理模式,使管理模式从单纯的纸质收集、整理、利用的管理,逐步过渡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方式中来,充分发挥档案在医院整体信息化建设和领导科学决策中的作用。

3.2 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实现信息网络化的前提。医院档案管理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医院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3 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必备条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应用改变着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要求档案人员在网上进行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借阅、统计工作。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人员除了具备档案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及运用操作能力。而目前医院现有的档案专业人员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较低,知识面较窄。因此,档案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日益显得重要了。只有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才能充分发挥档案计算机管理的优势,这也是当今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篇(3)

关键词:网络文化;计算机;互联网;人文精神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论文以Internet为标志的国际互联网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开来,其功能作用也日益强大,现代社会越来越呈现出网络化、一体化的趋势,计算机网络是当今世界最为激动人心的高新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基础设施。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与发展,网络文化已悄然登上了人类的文化舞台,并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成员,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活力。

(1)从分散的构成要素到统一的人文精神。要弄懂网络文化,必须首先要考察和反思什么是文化。“文化”这一概念的涵义在国内外已经争议一百多年,各国学者说法不一,文化的定义也不胜枚举。“辞海”中关于文化的解释是:“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中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与之相对应,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依靠信息、网络技术所进行的物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总和。而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基于信息、网络技术之上的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可见网络文化直接脱胎于网络技术,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最新科学技术相结和的产物,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技术文化。它以网络为载体,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以沟通交流为目的。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技术文化,其构成要素决定了其具有革命性,开放性,创新性和广博性等的特点,当计算机作为一个庞大的“圣物”被摆放在实验室和大公司的库房里,被高贵的技术“僧侣们”守卫着的时候,是不可能产生文化现象的,正是因为美国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批具有反叛精神的电脑黑客的存在,拉开了计算机革命的序幕,他们挑战权威,打破了规则,在计算机发展史上,不断地革命,不断地突破,从而使这些庞然大物得以进入千家万户,甚至可以自由地携带,形成了今天的个人电脑,并且使电脑具有联网功能发展为网络具有电脑功能,使电脑的魅力得以空前展示,由于互联网是世界上所有的网络首尾相连,既无始点也无终点,世界有多大它就有多大,而它上面流淌的信息,能汇聚成浩渺海洋,世界有多少信息,它就有多少信息,各种信息文化在上面交流、碰撞,形成了一个开放、广博网络空间。而网络文化各构成要素作为网络文化的物质基础,必然统一在网络主体所具备的人文精神上。也就是说:只要网络主体在网络活动中发扬革命的、开放的、创新的和广博的(兼容的)精神,就能真正实现网络文化各构成要素的统一,就能使网络文化赖以生存的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不断地发展创新,从而达到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2)从计算机到电脑。电子计算机从某种意义上也叫电脑,是现代科技创造的一项奇迹,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几千年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追要溯源,电子计算机是由原始的计算工具发展而来的,自从人类社会形成以来,人们在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中产生了计算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这种计算活动日趋复杂化,而计算工具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和发展。

①机械计算机。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计算牲畜的头数和群体的人数,首先想到的是用手和手指作为计算工具,由于它方便,灵活,至今仍为人们表达简单数字时所常用。为了表达更多的数目,人类出现了用石块、贝壳、结绳和小竹棍的不同摆法等来进行计数。后来,由于所要表示的数不断增大,又创造出了算盘,这是计算工具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重大改革;算盘能方便地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时到今日,还在我国以及一些亚洲国家广泛使用。

②自动计算机。本世纪初是机械式计算机向自动化发展的时期,也就是说,计算机在这时期真正实现了现代化,在这段时期出现的计算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由艾肯研制的有“继电器计算机”之称的MarkI,这种计算机用继电器作为开关元件,它的运算是按照操作员事先编好的一系列指令自动进行,这意味着运算操作不需要操作员进行干预,而是进行自动运算,它的诞生标志着计算机真正实现自动化,以后MarkI作为第一台数字式自动计算机被保存下来。

③电子计算机。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用电子管代替继电器作为开关元件来制造计算机的条件已具备,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台真正的电子计算机ENIAC于1946年出现了。与以前的计算机相比,ENIAC无论是机器结构还是在运算速度上都有着突破性的进步,它的诞生宣布了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当时英国无线电工程师协会的蒙巴顿将军把NEIAC的出现誉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电脑”的名称由此流传开来。

由于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电子计算机得以迅猛发展。在短短六十多年时间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器四个时期,并相应地形成了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第二代电子计算机,第三代电子计算机和第四代电子计算机。目前人们正在研制的第五代电子计算机是以人工智能为基础,它将有处理人的自然语言的能力,能够实现人机对话,而且有高度的智能,其功能将大大超过现有的各种计算机,使计算机的“电脑”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并逐渐地向“人脑”接近。

(3)从阿帕网(ARPANET)到国际互联网(Internet)。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设备按不同的形式互连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从而使更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传递信息,互相共享硬件、软件、数据等资源。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多机,从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直接通信的演变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①联机终端网络。联机终端网络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当时计算机比较少,远程终端利用通信线路与计算机主机连接,多个终端共享主机的资源,这个系统属于第一代计算机网络,它只是计算机网络的“雏形”,还没有真正出现“网”的形式。

②多机系统的互联。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把分散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互联起来,使各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互调软件,实现互联的计算机之间的资源共享,这就是多机系统的互联,属于第二代计算机网络,发展和使用时间大概在20世纪60年后期,属于计算机网络的形成阶段,这时才真正具有“冈”的概念。美国1969年建成的ARPA—NET就是典型的代表,它后来演变成了现在的Internet。

③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这个计算机网络,时间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不同的计算机厂商研制设计各自的网络体系结构,它们的产品之间很难实现互联,这样各个公司的网络产品组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形成了“封闭系统”。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0)于1977年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和制订网络通信标准,并于1984年正式颁布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0SI)国际标准,使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实现了标准化。从此,进入了第三代计算机网络,这是计算机网络的成熟阶段。

④网络互联与高速网络。这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职称论文计算机罔络的设计和应用得到迅速的发展.人日常工作和生活不可缺乏的组成部分。各种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计算机网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就是第四代计算机网络。Internet就是典型的代表。

(4)从原子到比特。20世纪4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不仅物质、能量可以作为资源,信息也是一种资源,甚至是更为重要的资源。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宣告了人类文明迈入了信息时代,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夜之间“信息”成了人们生活中最常提的词汇之一。

那么,作为一个重要概念,信息到底是什么呢?有人统计世界上已经公开发表的信息概念与定义,约有39种之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有不同的含义。一般说来,信息就是由信息源(自然界,人类社会)_发出的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的各种信号。信息并非事物本身,而是表征事物之闻联系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或信号,往往以语音、文字、数据、图象等形式出现。它和物质、能量一起构成了信息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资源。

自从人类诞生于地球,也就出现了信息,同时信息的传递也就开始了,在人类诞生之初,以身体作为唯一的传递方式,人体的动作、表情、眼神,以及所发出的不成“文”的声音,都是一种原始的信息传递方式,这是原始人类生存的需要,还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信息传递”。后来,经过人类漫长的历史进化,形成了语言,创造了文字,发明了造纸和印刷术,使信息的传递方式不断地突破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19世纪中期,电报,电话相继出现,使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开创了人类利用电传递信息的历史,拉开了电信时代的序幕,产生了现在意义上的通信技术。后来,随着计算机的发明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产生了网络技术,而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又促进了通信技术的发展,使通信技术由模拟通信走向数字通信,从而使信息的传递以原子形式散发如报纸、书籍等转向以比特方式进行。“比特”是英语bit一词的音译,是由binary(二进制的)和digit(数字)两个词压缩而成,所以,bit即“二进制数字”,亦即0或1。任何信息都能转化成只用若干个0或1来表示的数字,每一个0或1被称为一个比特。而计算机也只有当信息转化成数字后才能对它们进行处理。所以计算机的世界是一个数字化的世界,也就是比特的世界,而计算机网络是一个数字化的网络,也就是比特的网络,在信息社会中,人们生活在比特的世界中}比特成了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在这个意义上,人类也就超越了原子时代,而跨入了比特时代,亦即信息时代。

参考文献

篇(4)

论文关键词:校园网 应用软件 教学资源库 交流平台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的社会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报纸、广播、电视一样,成为了社会主要媒体。在这种环境下,各个中等职业学校都先后建起了校园网络,投入了很多资金,可是校园网的开发利用却不是很理想,那么如何提高校园网的作用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呢?这也逐渐成为各校领导重点关注的问题。下面总结一下本人的分析和看法。

1校园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对校园网建设没有科学长远的发展规划

各学校都认识到校园网的意义,但校园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还看不到直接的经济效益,很多学校都不愿意一次性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只是很少的投入,在硬件上把校园网建起来,今天填点这个,明天加点那个,没有一个长期的科学发展规划。最终导致在资金上一点没少投入,但整个网络从结构配置到管理都很乱,使得校园网的作用发挥不出来。

1.2不重视技术和管理投入

很多学校都购置了网络硬件设备,但在技术人员培训投入却很少或者没有,也没有固定的校园网管理部门。有的学校有专人来管理,但又缺乏连续性。这也是阻碍校园网建设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1.3不重视软件的建设

大多学校在软件建设上的投入基本是零,特别是应用软件,重视硬件设备的投入,轻视软件建设和师资培训,结果校园网只能用来在互联网上聊天、收发邮件、下载等,再就是共享打印,致使校园网使用率不高。

2校园网建设的主要原则

2.1系统的先进性

校园网建设要有先进的设计思想、网络结构、开发工具,也不能盲目追求最新的高价的产品,要采用市场使用率高、标准化和技术成熟的软硬件产品。要有长期的科学的发展规划,分步地把校园网建起来。

2.2系统的稳定性

在网络的设计、设备选择、安装调试等各环节,要进行统一规划和分析,科学配置,使网络能够可靠稳定地运行,适应各环境的变化。

2.3系统的安全性

在网络设计时,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对于病毒传播、黑客攻击等要有效的防范措施,也要最大程度地控制网络风暴,保障网络的安全运行。

2.4系统的可扩展性

在网络建设时,要考虑发展变化,作好为满足用户发展在配置上预留,还要满足因技术发展需要而扩展和升级的需求。

3校园网的主要应用模式

建设校园网不是有了硬件网络就完事了,而是要让校园网为教学服务,使学校在教学管理更高效、科学和客观,在教学手段和形式上更先进和多元化,在教学资源上更丰富多样。并非是高价位的硬件设备就好,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低廉的成本,得到高效网络利用率。重点是如何发挥校园网的作用,这就要清楚校园网有哪些主要应用模式。

3.1教学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现在各单位都上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目的就是实现计算机网络管理,例如学生纪律考核管理、学生成绩:管理、图书管理等等,但当前各学校达到这:冲程度还很少有的学校实现计算机管理,却是各自独立而不统一。多数学校网络硬件是有,但在管理应用软件上投入的很少。只有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才是真正体现了校园网的作用,这是发挥校园网作用的关键。所以要重视软件投入,从学校的全局考虑,上一套全面统一的管理软件,使得学校的各个方面都实现计算机管理,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打造一个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

3.2丰富全面的教学资源库

建设校园网教育教学资源库,为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源,是体现校园网价值的另一个方面。教学资源种:类很多,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案、论文、多媒体素材、电脑软件、电子图书等等,建立一个类型齐全、信息丰富、使用方便的校园网教学资源库体系,让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感受到校园网的先进性,在教学工作中逐渐发挥出校园网的功能和效益。

教学法资源库建设,是以校园网络硬件和校园网站为基础,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积累,是需要每个人参与,要做的工作还很多,通过链接、镜像和自主建设,逐渐地把资源库建设起来,到时就会体会到校园网的作用了。

3.3多样化的交流平台

在校园网络硬件、互联网和校园网站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多样化的交流平台,比如论谈、聊天、邮件、博客、网页等等,把教师、在校学生、毕业的校友、学生家长、企事业单位等等相关人员都联系起来,通这个平台沟通交流,为学校建设提供民主支持,为学校发展服务,这是发挥校园网作用的又一重要途径。

依托校园网,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以个性化的资源为基础,以学校发展改革为目的,使新的管理和教学理念和网络环境结合起来,特别是在探索层面上开展研究活动,积极探索新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是发挥校园网作用和学校发展的新课题,只有这样,校园网的作用才能越来越得以体现。

4校园网建设中的几点建议

(1)要提出一个长期科学合理的校园网建设发展规划。即使资金充足,也要分几步把校园网建设起来,第一步先建成校园网络硬件基础;第二步建立一个包括教学资源库和多样化的交流平台在内的一个综合校园网站;第三步再考虑教学管理应用软件建设。

(2)要设立校园网管理部门,有网络硬件维护人员,有网站维护人员,有信息资源维护人员,有管理应用软件维护人员,从而保障校园网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篇(5)

关键词:考试系统;试题库;组卷;计算机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0-0091-04

考试练习系统设计

为了便于课程知识梳理和考核,笔者自主研发了网络化的考试和练习系统NetestPro[1](以下简称NetestPro)。NetestPro采用B/S结构,覆盖题库管理、试卷管理、考生管理和考试管理等主要环节,可以用于各学科客观题型的在线练习和在线考试。

1.试题库设计

试题库是试题的集合,而试题内容源于一门课程涵盖的知识点。因此,试题库的设计首先是知识点的梳理。知识点按照章、节、点的树型结构组织。每个知识点可以携带两个属性,即知识点属性1,知识点属性2,属性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特点选取,每个属性有多种不同取值,如学科类别、考核要求等。根据不同的考核范围,每个试题与知识点树各层次的某一节点进行关联。试题同样允许附带两个自定义的属性,即试题属性1,试题属性2,如试题难度、测试目标等。为便于系统自动阅卷,试题允许出现是非判断、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等客观题型。同时,NetestPro既支持以单一试题为单位的A型题,也允许根据某一场景组织多个试题,构成B1型、B2型等组合型试题。

2.组卷策略设计

各个科目考试都需要明确题型、题量、分值和时长等共同的基本属性。此外,不同的考试对一份试卷的题目构成都有各自的要求。为了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NetestPro为考务管理员提供了组卷策略配置功能。组卷规则由下列若干条构成,其中随机规则是自动包含的。

①试题知识点分布清单;

②知识点属性1各取值对应试题比例;

③知识点属性2各取值对应试题比例;

④试题属性1各取值对应试题比例;

⑤试题属性2各取值对应试题比例;

⑥随机(缺省设置)。

NetestPro在生成一份试卷的过程中,首先按策略设定的知识点分布均匀地圈定一组试题,然后根据策略指定的属性比例进行筛选,最后在符合条件的范围内随机抽取一道试题加入试卷。如此循环,直至完成组卷。当然,如果试题库中的题量不足以满足组卷策略需求,则将试卷标注为残缺。在权限机制管控之下,生成的试卷允许审题专家审核和调整。

3.考试与练习规则

NetestPro支持课外练习和集中考试两种应用场景,可以为练习和考试指定不同的试题库、组卷策略,以及交卷后的呈现内容。对于练习,交卷成功后显示的内容可以从五组(成绩、试题、回答、答案、对错)中进行选择;而考试环节的交卷结果仅涉及是否当场公布成绩。

每位考生被导入系统时,对其分配准考证号和练习次数,并指定了考试时间和考试地点等参数。练习环节是完全开放的,考生可以在正式考试前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互联网登录NetestPro,利用其拥有的练习次数进行自主测验和结果分析。考试环节则是一个封闭的过程,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到指定机房登录NetestPro完成在线考核。考试期间,NetestPro将对登录的考生资格、登录时间、登录地点等作出严格审核。除非机器故障等非人为因素,每位考生只有一次考试机会。

计算机网络课程示范应用

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有很多概念和术语,涉及的知识点也很多。虽然有网络分层模型这一学习主线,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2]学生并不善于利用这一主线来提纲挈领。有一些学生会产生计算机网络是一门“要背诵的课程”的感觉,而且认为要记的内容太多太乱。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网络基础知识,同时也为了便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笔者将NetestPro系统应用在计算机网络的期中考试和期末练习中。

1.计算机网络试题库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梳理章节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整理试题构成计算机网络试题库。题型涉及是非判断、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和术语辨析等。每道试题难度以难、中、易标识。初始题库近千题,后续可以逐渐补充。

2.期中考试规则

期中考试是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前半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考查,考核范围是网络层的IP地址之前的知识点。由是非判断、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和术语辨析等题型构成。其中判断题10道,难中易分别为2、4和4道;单选题22道,难中易分别为5、10和7道;多选题6道,难中易分别为1、3和2道;术语辨析12道。共计50题,每题2分,卷面总分100分。考试时长50分钟。

期中考试在规定时间集中在机房举行,当场公布考试成绩。成绩计入课程总评,占40%。期中考试考前是否提供在线练习机会视具体情形而定。

3.期末练习规则

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实训中心,建设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国内各行各业都处于全面的网络化进程中,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当前校园网络课程的设置还远远不能使学生具备各行各业网络的实施和维护的能力,形成了“两旺两难”的矛盾形势。“两旺”是指供方、需方都旺盛,校方每年的毕业生数万人,企业也需要大量的应届毕业生为其注入活力;“两难”是指“学生就业难,企业招人难”,其中“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很瞩目的社会问题,培养掌握网络技术、适应时代需要的服务型人才,成为高职院校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越来越多的专业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一流专业必须有一流的实训场所,因此,建立一套既适合验证理论又能达到专业教学要求的实训中心,成为很多专业的迫切要求,计算机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可以为计算机网络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和实训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建设网络实训中心的意义

对高职高专院校而言,一个核心的功能就是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计算机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对这一功能的实现和完善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建设一流的网络实验、实训中心将不仅有利于科研、教学,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增强他们在就业中的竞争实力并拓宽就业渠道,从而树立学校在学术界和社会上的良好品牌形象。

1. 建设网络实训中心有利于网络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

首先,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计算机网络实验、实训教学的效果,填补了网络实验、实训教学环节的空白。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更新换代是非常迅速的,高职院校的许多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方面的课,但由于缺乏实验、实训条件,不能满足网络课程实验、实训教学的需要,所以建设网络实训中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

其次,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可以极大地改善计算机网络实验、实训教学的条件,可以让教师接触到许多前沿的网络知识和技术,开阔思路和眼界,提高教师自身的网络技术方面的素养,提高网络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教学水平。同时通过建设网络实训中心,教师可以和一流的网络设备厂商保持密切的技术上的联系,从而及时跟进国际上最新最流行的网络技术,提高授课水平。

2. 建设网络实训中心有利于学生就业技能的提高

根据现代教育的人才培养观念,真正的人才不仅仅具有知识,更要具有能力,能力的培养需要课堂教育和实验实践相结合,这种趋势在IT领域的教育和就业中尤其明显,IT技术人才市场,越来越关注技术人员的实际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学生也有迫切接触社会、提高工作技能的需求。但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缺乏一整套完善的、标准的实训中心,网络实训中心建成后,这种状况将大为改观,专门的网络实训中心可以提供真实的网络环境,让学生亲自搭建网络、亲自动手调试、配置网络,从而让学生直观、全方位了解各种网络设备和应用环境,真正加深对网络原理、协议、标准的认识。通过在网络实训中心的实验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网络技能和实战能力,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帮助他们积累实际工作经验,这些都使他们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具有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

3. 建设网络实训中心有利于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高职院校的教师既承担教学任务,同时相应的也要承担科研任务,网络技术是当前很多教师从事的科研方向,要真正能够在网络技术方面出科研成果,首要的前提就是具备网络实训平台这一物质基础,因为网络实训中心涵盖目前主流网络设备及技术,可以让老师系统地研究当前网络最前沿的技术动态和发展方向,通过在专业实训中心进行各种实验,可以跟踪先进的网络和通信技术,开阔思路和眼界,提高科研水平,在网络实验、实训领域取得良好的科研成果。

4.建设网络实训中心有利于学校的品牌知名度的提高

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可以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通过推出领先的科研成果,树立学校在学术界的地位。

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还可以提高同学的动手能力,在日渐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更具竞争力,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就会有更多的优秀学生加入到学校来,一方面会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会优化进入本校学生素质。

三、网络实训中心建设原则

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先进性 当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把握不准方向技术就可能在很短的时问内落伍,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因此,在坚持实用性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国际先进成熟的网络设备(如具有三层以上交换功能的交换机等)和新技术(如分布式交换技术、集群技术、无线网技术等),以使学生接触和实践网络的进展,并能满足和适应今后网络发展变化的要求,做到一次规划长期受益。

(2)开放性 构造一个开放的网络系统,是当前世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潮流。因此,我们设计的整个系统具有较强的兼容性,便于与外界异种机平滑互联。同时,网络通讯协议和接口必须符合国际标准,网络实训中心设备必须支持国际通用标准的网络协议,这样有利于保证与其他网络之间的平滑连接互通。。

(3)实用性 从能够完全满足现实需求的角度出发,使建设的系统适用、安全、可靠且易管理、维护和扩展,具有最高的性价比,便于将来的网络扩展,适应网络技术发展和CAT应用的多种要求。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网络要便于安装、容易操作和简化管理。要选用性价比比较高的设备,实现更多功能,避免设备过早淘汰,保护投资。

(4)可靠性 系统设计除采用信誉好、质量高的设备外,还采用一系列容错、冗余技术,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5) 安全性 安全性包括网络用户级的安全性和数据传输级的安全性。网络用户级的安全性应在网络的操作系统中予以考虑,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则必须在网络传输时解决,不会因出现单点故障而导致网络瘫痪,同时防止病毒或非法入侵以及误操作造成故障,严格控制网络资源的访问。

四、网络实训中心建设方案

1.网络实训中心拓扑图

网络拓扑如图一所示。

图一 网络实训中心拓扑图

2. 采用的网络技术

实训中心由八组设备组成。每组设备通过串口服务器与核心交换机相连。在一个实验台中可以完成所有类型的实验,包括路由、交换、VoIP、安全、无线、IPv6等。

在核心交换机上连接有教师机、文件服务器及web服务器,学生的作业提交到文件服务器上。此外,学生可以通过web服务器来进行辅助的学习。。校园网通过防火墙接入到核心交换机上。

3.结构设计

实训中心的搭建需要用真实的环境给刚刚接触网络的学生以真实感。实训中心采用岛式布局,该布局是目前最流行的实验室布局方式,每个实验组成为一个小岛,每个组推荐5~8个学生使用。实训中心主干布线的区域采用透明的强化玻璃作地板,教室后面的设备柜中采用配线架,理线架等面板,可以让学生清楚看到正规的布线方法,利于学生就业后的工作。

4. 网络实验、实训内容设计

实验、实训内容设计基于各种标准网络技术,包括STP(802.1d生成树协议)、RSTP(802.1w快速生成树协议)、MSTP(802.1s基于VLAN生成树协议)、VRRP(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ACL(包括标准、扩展、时间以及基于二层/三层/四层包头字段的访问控制列表)、NAT(网络地址转换)、NAPT(基于802.3ad的链路聚合控制协议)、STATIC ROUTE(静态路由)、RIP(路由信息协议)、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VPN(虚拟专用网络)、IGMP Snooping(组播探测协议)、PSTN、ISDN、无线、语音传输、安全网络应用墙等。

五、结束语

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可以提供一个全新的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在网络实训中心学习掌握网络基础知识和网络总体架构,动手配置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建设主机系统,掌握网络互联方面知识,掌握不同操作系统的使用,能够配置网络基本应用服务;了解网络安全基本知识和安全策略,能够设置防火墙的基本安全策略;掌握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能够利用网络管理软件分析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故障等等。由此可见,建设网络实训中心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和实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石幼生.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的探讨.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年第8期

[2]杨璐. 浅谈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农业网络信息,2006年第1期

[3] 谭励,于重重.高校综合网络实验室建设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年8期

[4]职业院校网络实验室建设技术白皮书----神州数码网络,第三版

篇(7)

论文摘要: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基础性教育是现代化、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技术教育和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论述了信息教育中网络应用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中存在的内容滞后、实验不实用等问题,并通过详细列举了几个经典可行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课实验,为网络课程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并分析了网络应用基础教学的重点和今后发展方向。

一、信息技术教育形势和网络应用基础课现状

随着全球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的全面发展,计算机正日益深人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之中,计算机网络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水平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水平,而且己经成为衡量其国力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与应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一个必备的技能。在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已不仅仅是一种强有力的技术基础教育,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基础的教育,是人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更是各学科发展的需要。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网络的使用方法,并为后续的计算机课程打下一个较为扎实的基础。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正在成为学生最迫切掌握的内容部分,其受重视程度逐年递增。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教学从教材到课程设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内容滞后状况。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使用计一算机的方法和技巧,教学内容和当前主流内容脱节会严重降低教学质量,引起学生不满。

作者从实际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有关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课的比较经典的实验内容,在实际教学当中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贴近实用、内容较新、实施方便。以下就是具体实验设计内容。

二、在教学环境下精心设计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课实验

作为计算机教学的必备条件之一,联网的多媒体机房是必不可少的。机房里的学生用机应该有主流的硬件配置,安装较新的操作系统和常用的工具软件,而且机器组成局域网状态。当然,还有一些要求也最好满足,比如:学生用机安装还原卡以方便维护和管理,教师用机和学生机都安装某种教学系统软件以提高教学质量,机房配备专用服务器以保障机房整体性能等。满足了以上软硬件要求,我们就可以设计网络应用基础实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1、办公局域网相关使用技巧

作为网络技术的基础及其重要组成部分,局域网(LAN)被广泛应用到中小企业、办公室、家庭、网吧及学校CAI教学中,是我们计算机网络应用教学的重点。其内容大致包括:简单局域网配置、网络共享、用户管理、网络驱动器、网络打印机等。

组建网络是网络应用的基础,是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在实验课上,教师找出一根双绞线网线,让学生观看物理构造,然后教师用专业网络用钳子现场制作水晶头,并告诉同学们双机对联和标准多机互联两种情况下网线不同的排线方式,在完成后用测线仪进行测试。带领同学们参观并讲解多媒体网络机房的布线情况、机柜里面的交换机,加强理解网络拓扑结构内容。最后带领同学们组建一个对等的局域网环境,配置“网络连接”的各种属性,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地址等,在配置的过程当中重新回顾理论课上的内容。

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是网络的一大功能,也是应用的最广泛的技术。在机房环境,让同学们学会共享一个文件夹,并设置成各种模式:是否允许别人修改共享文件夹内容、是否让别人在网上邻居里面看到自己共享的文件夹(在共享名后面加“$”符号)、不使用简单文件共享方式而针对多个用户配置不同的权限。学生们组成两人或多人的实验小组,每个同学都亲自体验共享者、访问者等多重角色。在Win 2000以后的版本中用户概念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让同学们在Windows XP环境下创建多个用户,在共享的时候实现远程访问共享的安全策略。

在长期、频繁的需要共享和访问的时候,就可以创建网络驱动器,使用网络启动器把共同使用资料放在某服务器上,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降低数据冗余。打印机等昂贵办公器材的共享,也让同学们进行实际操作,可以在教师机上连接一台打印机,学生机进行网络打印机的配置,在配置成功后,每位同学利用网络打印机打印一份自己的作业或实验报告以检测实验效果。

2、远程桌面和远程协助

使用计算机网络我们还可以实现远程办公、远程技术支持、远程交流和远程维护管理这些功能,而Windows XP操作系统本身自带了这些功能,在教学机房里里面我们就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实验课程。

在远程桌面实验中使学生掌握:远程桌面的使用环境、必备软硬件条件、用户认证、在远程登陆连接后可以进行的权限和应用。进行完了远程桌面实验以后,引人特定案例环境,例如:远程用户需要远程协助、在线解决问题等,把Windows XP另外一个自带重要功能—远程协助引人教学。远程协助实验实行座位临近的学生两人一组形式,每个同学都完整的进行一次不同角色的任务,即充当求助者也充当远程专家,把远程协助的技巧和功能充分掌握。其中,学生们还会碰到很多相关的技术问题,比如:把远程协助的邀请函文件进行传递的时候就会用到带权限限制的文件共享问题、邮件发送接受问题;在远程协助过程当中还会使用到实时通信功能,其中可以是文本形式,也可以是语音形式。在解决很多实际碰到的技术问题时,学生们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合作能力都会大大的提高。

远程桌面和远程协助功能强大,实验效果非常好,开阔了视野,而平时学生会用的比较少,所以反映强烈,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3、互联网使用技巧

国际互联网(因特网、Internet)代表着当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应用。国内互联网发展迅速,无论从网民数量还是与网络相关的产业经济都令世人瞩目。人们可以使用因特网浏览信息、查找资料、读书、购物,甚至可以进行娱乐、交友,因特网正在迅速地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我们在进行有关互联网的网络应用技能培训时,内容涉及:IE浏览器的使用技巧、电子邮件系统及两种使用方法.FTP 服务的应用、网络论坛体验等。每项内容都是采取先理论、再模仿、最后自己实验的方式,在网络机房模拟真实Internet环境教学。IE浏览器教学中,在机房服务器上创建一个网站或利用校园网上现成的网站供学生进行访问,掌握IE浏览器Internet选项配置、收藏夹应用、网页保存、脱机浏览等实用技术。采用IMAIL等邮件服务器软件,在服务器上配置局域网环境下的电子邮件环境,让学生使用Web方式和邮件收发工具(Outlook Express)方式进行电子邮件的收发。同样,由任课教师自己配置的FTP系统、论坛系统,进行实验的时候内容丰富、灵活,更容易配置出符合教学要求的网络环境来。

4、网络安全知识普及

目前,整个国内乃至世界网络安全形势都非常严峻,网络人侵、涉密信息泄密、黑客控制、病毒木马等正利用网络平台危害着整个社会,给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作为网络应用基础课,网络安全部分的教育应该逐渐提升其位置和所占比例,使我们的学生不仅会利用网络,还要会安全的使用网络。网络安全普及型教育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网络安全道德伦理方面的教育;网络安全威胁的各种手段介绍;基本网络安全预防知识和技巧。在教学手段上,可以使用贴近实际的活生生的网络安全案例来给学生讲解其重要性、危害性。用一些扫描、漏洞攻击、木马控制和暴力破解软件,在机房现场演示来给学生加深理解黑客攻击的技术手段。

三、实验内容的效果及网络应用基础课还应加强的方面

做了以上实验内容,从局域网实用小技巧到互联网常用功能的使用,再到网络安全教育,学生都会有一个具体感性的认识,改变了以往重理论轻实验、实验内容不实用等问题,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学生实验热情高涨、满意度很高。在实验课教学中我们更加容易的进行各种教学改革,比如: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