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3 03:01:5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队伍建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财会;制度;队伍;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财会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最终都要归集到财务部门反映,财务工作是一个综合性质的工作,在单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全面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意义重大。
首先,要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需从基础工作抓起。
财会基础工作首当其冲应抓的是会计基础工作,它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只有扎扎实实地做好此项工作,才能把会计核算、成本管理、经济活动分析等工作搞好,也才能提供真实、有效、完整的会计信息。所以,对之实行规范化管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了。目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表现有:(1)会计信息失真严重,数据不准确、资料不完整,私设“小金库”。(2)单位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3)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全或有缺陷。(4)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不能有效地按国家财会法规、财经制度独立进行会计监督。(5)会计人员数量增长快,实务操作技能跟不上。
规范财会基础工作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财务人员的入行门槛。财务人员不但要持证上岗,而且对国家相关财会方面的法律法规熟悉。例如《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企业会计制度》等一系列会计准则,及其税法的相关法律。
2.规范账务处理。在日常工作中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会计凭证的格式设计、填制、审核、传递、保管等,会计账薄的设置、格式、登记、核对、结账等,会计报表的种类设置、格式设计、编制和审核要求等、会计档案归档要求、保管期限、移交手续、销毁程序等各项基础工作都要要严格规范。特别是对原始票据的审核及保管,务必要仔细查看,确保其真实、合法、有效。
3.实行财会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各单位对每个岗位的财会人员,明确职责分工,制订岗位责任制,财务负责人负责综合、协调工作,定期进行会计互审。
4.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切实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目前,许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是虽健全确是摆设,丝毫起不到监督作用。每个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上级单位规定及相关财务制度,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相关财务规章制度,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起到规范、指导作用。
5.建立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奖惩制度。建立会计基础工作激励机制,完善奖惩制度。根据规范化程度,设立等级,对于取得好成绩的单位通报表彰、给予奖励,同时对成绩差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使大家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会计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性。
第二,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既是对在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即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又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即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部分。职业道德与国家法律、财会法规不同。它是靠人们的自觉性,靠社会思想教育,一般是采取职工守则、公约、岗位责任制等形式使之具体化、规范化。由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财务人员接触的是单位的资金,对外所反映的数据是外界了解单位的途径,因此,财务人员务必要有实事求是的作风,不弄虚作假,如实反映经济活动情况;有廉洁奉公的精神,以身作则,反对拜金主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正确认识自己的岗位职责,学会财务管理,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第三,定期岗位培训。
1.加大对新分毕业生的岗前培训。作为新财务人员上岗前的必修课,岗前培训不应单单局限于财务理论知识,还应该进行模拟实务操作,提高新成员的实际动手能力。
2.注重工作过程中的培训学习。培训可采用多种形式,培训内容也可丰富。无论是新分学生,还是早已入行的,都应该定期培训学习,学习一些新的财会政策、税务知识等;或是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互相交流、解答、探讨等,这都是不错的方法。对于实习生,可以定期考核,考核结果应和见习指导老师挂钩,并给予奖励或是处罚,这样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尽头、指导老师的责任心,以便使学生更快成才。
第四,注重财务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协调。
随着现代竞争力的加剧,一个单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依赖于财务队伍的理财能力。财务人员不再是简单的记账算账,还需要同单位领导、同事、银行、税务、审计等众多部门发生联系。因此,现在一个好的财会人员不但是自身业务好,还要处理好内部及单位外部的各种关系,能得到外部单位的支持与和合作,对资金运用起到积极作用。另外,财务人员要协调好本单位与领导、其他部门及同部门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对领导,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协调,善于汇报总结自己的工作;对其他部门,要本着工作的目的,取得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以便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对本部门同事,在工作中大家应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既要有合理明确的分工,又要配合默契,不能为了竞争而彼此诋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五,加快人才培养,提高整体素质。
随着现行财务知识的不断更新,社会一体化的加深,与国际社会的不断接轨,在这种大环境下,财务人员不应再是简简单单的做做账,收收支支,而是要了解财务的专业理论及发展趋势、新的制度与方法、国际上相关知识的法律法规与成果,还要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预测决策能力,让每个从业者对自己的业务知识了如指掌,运用自如。
参考文献:
[1]商福连.浅谈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学家,2012.
[2]管玉春.论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管理学家,2012.
[3]李海英.浅谈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河南农业,2012.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双师型”教师 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01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要求高等学校不仅要培养高层次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要培养大量的、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具有创新应用知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新建本科院校的产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需求。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和潜力。因此,要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发展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有特色的师资队伍是新建本科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1 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与其他类型的高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要目标,其生存和发展之本就在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类院校必须立足于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行业和社会发展服务,以本科教学和学生基本素质与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导,强调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具有自身的特点:
1.1 应用性
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要突出实践教学,强调应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集中体现在“学术、技术、职业”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以面向“应用”作为专业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
1.2 行业性
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不应一味追求本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而应该根据行业发展的最新要求构建知识体系。
1.3 创新性
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创新活动中必备的基本能力,主要由创新思维能力和一些富有创新品质的相关能力构成。创新能力的要素包括:自学能力、评价能力、发现能力、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要培养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首先应成为这种人。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素质。新建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特点决定了教师除需具备普通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之外,还应该具备知识应用能力、实践组织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等特有的素质。
2 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
2.1 数量不足,专业结构不合理
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状况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教师“过剩”与“短缺”现象并存,同时,还出现了部分学科的教师难以“分流”,而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却难以引进的“两难”境况,所有这些,都极不利于合理的学科梯队的形成。
2.2 盲目引进人才,忽视专业适应性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部分由原来的专科学校升格或合并而来,遇到的突出问题是教师数量不足,教师学历、职称不达标。因此,加大师资引进与培养力度无疑是重点工作之一。但是,当前各校在引进人才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唯“高”是举.但是,随着学校进一步发展,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高代价”引进来的人才与本校的实际需求和期望值有差距,很多博士与现行从事的专业相差甚远,造成被引进的人才和供职单位之间的不适应。
2.3 办学经费不足,教学环境不佳
新建本科院校是在专科基础上办本科教育,学校的办学经费长期不足,实验设备陈旧落后,图书资料不足,很难满足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特别是从事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研究的需要,这是硬环境方面。在软环境方面,缺乏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人文环境,缺乏尊重人才,尤其是尊重高层次人才的良好氛围,缺乏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及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
3 加强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3.1 更新管理观念,确立教师主体地位
在管理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就是不但要在学术上发挥教师的作用,还要在管理上发挥教师群体尤其是专家、教授的积极作用。要把以前以行政管理为主线的管理方式转到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上来,树立学术权力为主、行政权力为辅的管理理念,将大学作为学术组织来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在治学治教中的主导作用,使他们成为推动事业发展、尤其是推动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学校管理中真正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
3.2 扬长避短,优化师资结构
新建本科院校要大力加强人才强校的责任意识,采取积极灵活的人才政策。一是要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特别是要把具有实践经历、创新应用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作为学校人才引进工作的重点;二是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有计划地让部分骨干教师脱产参加高级访问研修,参与院士、著名专家学者的活动,加快培养速度,缩短专业技术评聘周期,提高正高职称比例,改善职称结构;三是把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提高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加快形成合理的梯队。四是促进长短线专业教师分布均衡、合理、科学,保证可持续发展。
3.3 突出应用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具有实用的基础理论、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实用的教学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教师要有生产、工程的实践经验或经历,要有与地方经济、行业系统密切联系的经历或渠道,具备善于实践的能力。
二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要具有“融合”素质。善于融合不同学科(专业)知识.因此,教师若在有一个专业领域中有精深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具有较宽泛的知识结构显得更为迫切。
三是新建本科院校应具有“双师”能力。“双师”素质教师,一般指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又具有与专业有关的实践工作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因此“双师型”教师不仅具有宽厚的行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须具备将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应用型本科教育十分必要,它与学校的办学定位是一致的。目前,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教学改革压力大、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越来越不可能全部由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校内“双师型” 教师个体来完成。一个合理的“双师型” 师资队伍是由专业基础课教师、专业理论课教师、专业基础实验课教师、专业理论实验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具备完整育人功能的教师团队。新建本科院校可以通过对专业教师的培养、紧缺人才的引进以及聘用兼职教师来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
总之,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新建本科院校要把它作为一项工程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进行,既要以历史的眼光确立建设目标,又要以具体的举措提出切实可行的实现途径,做到目标性和操作性统一,使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林建民.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发展研究,2008,(4):95-96.
[关键词]师资建设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205-01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指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教育部办公厅也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随着我国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机构、就业市场变化的新趋势,加快职业教育的建设和改革步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职业院校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加快改革进程。”可见,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已是一项重要的议事日程。
一、制订长远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职业院校教师是一种综合型人才,不仅要求知识储备全面、知识面广,还要求具备很高的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知识与技能;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要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必须推动教师提高双师素质。
首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推行理实一体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单位实践,以培养教师实习实训指导能力、科研创新的综合能力。校企合作办学是促使教师深入生产一线的最佳途径,通过合作办学,专业课教师能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并能了解和掌握技术生产过程,掌握企业劳动过程,这将会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逐步成长为双师素质的教师。其次,根据学校实际和专业发展制订“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计划。聘请相关专家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或学校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高职师资培训基地或院校进行进修学习,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定期选派部分专业教师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第三,大力推行科技服务开发,提升“双师型”教师素质。与企业共同建立研发或产业开发机构,加强与生产科研部门的联系与合作,为教师创造生产实践与继续提高的条件。第四,招聘取得“双证”“多证”的工程类师范院校毕业生,对其进行教学理论和方法培训后承担教学任务,使他们尽快培养为“双师型”教师。
三、重视在职教师培训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重要工作。1.重视教学基本功的提高。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主要来源于非师范类院校,所以教学基本功普遍偏弱,要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教育学基本理论,掌握教学法,成为合格的教师;2.扩大知识面,要掌握本行业、本专业的最新信息,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3.加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4.提高学历层次。学校要有计划、按比例地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总之,应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
四、重视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兼职教师也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保持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是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需要。要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培训与规划;其次,要建立兼职教师师资管理库;第三,建立有效的兼职教师的激励措施。
总之,加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工程,它关系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一定要高度重视,下定决心制订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不断发展壮大师资队伍,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从而加快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解丽娟.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浙江师大学报,2007级硕士论文.
[关键词]企业党政 管理队伍 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067-01
在现有的体制下,对企业而言,党政管理队伍是企业的竞争重点。在企业中,党政管理队伍是一大资源优势,党政管理队伍可以引导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制订企业的发展计划。因此,准确把握党政管理队伍建设,加紧培养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当务之急。
一、企业党政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队伍的水平低
管理队伍的水平低是企业党政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队伍人员水平差别较大,企业在建设党政管理队伍时,没有进行仔细考察,队伍本身的建设出现了问题;第二,管理意识不足,管理队伍人员在平时没有加强自身的学习,对自己没有确立严格的管理意识,降低对自身的要求。
(二)考核制度不健全
现行的考核制度不健全,管理队伍中出现一些不正的风气,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想避免这种问题,就必须健全考核制度,使制度变得科学、合理,以使企业有更长远的发展。
(三)数量比例失衡
企业党政管理队伍建设主要是为了企业内部能够更好地协调、管理工作,一般情况下企业员工工作内容是相对固定的,然而,党政管理队伍建设会增加管理内容进而增大工作量。企业管理干部人数增加,管理干部人数和常规员工人数在数量上就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
二、党政管理队伍建设的一般做法
(一)加强企业的指导思想建设
企业要进行党政管理队伍建设,必须有它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体制下要用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企业的日常工作,用党的指导思想对管理队伍加强教育,指导管理队伍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并对管理队伍进行党校进修学习。党校的培训对管理队伍的建设有很大的作用,它可以使党的基本路线与管理队伍的理念相融合,有助于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二)对队伍成员进行适当激励
队伍成员在工作中面临很大的压力,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有助于队伍进行更好的建设。企业管理者要仔细考虑员工的日常生活,解决队伍成员除工作以外的生活问题,使队伍成员没有后顾之忧。
(三)建立竞争机制
传统的企业管理队伍建设基本没有竞争机制,近几年来,竞争机制相对普及,企业管理队伍建设也引入了这种机制。从实质上而言,这是一种考核评价的制度,能够使管理干部队伍保持高效、活跃的状态,为员工提供晋升的空间。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为管理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做好管理队伍后备军的工作,不断为企业融入新鲜的血液。
(四)进行分级管理
在进行党政管理队伍的建设中,实行分级管理有助于减轻管理负担,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此外,分级管理的形式可以对管理工作进行分工,使管理人员具有发挥个性的空间,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缓解工作压力,最大限度地促进企业日常工作的开展。
三、完善党政管理队伍建设
(一)健全岗位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有助于提高队伍成员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因此,对岗位机制的设置要科学、合理。传统的竞争机制过于简单,企业要不断进行管理队伍的更新,培养后备力量,为员工创造晋升管理职务的机会。此种办法可以发掘企业中有潜力的员工,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提升理论素养
党政管理队伍建设主要是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经济效益的发展。对企业而言,党和国家提出的方针政策可以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所以,企业在建设管理队伍时,要让队伍成员关注国家的相关政策,加强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并仔细研究政策法规和发展理论,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以便更好地应对工作。
(三)促进经济效益
任何企业,它的发展、改革都是基于经济效益,党政管理队伍的建设也要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管理队伍建设要以经济效益为核心,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对管理队伍的工作进度以及规模进行调整,以便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四)调整管理队伍结构
对管理队伍结构进行调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控制管理队伍的数量,管理队伍人数过多,打破企业正常的员工和干部所占据的比例容易影响企业员工的心理,因此,要进行调整;第二,年龄分布调整,中层领导因其管理经验丰富,心理素质较高,态度较为稳定,在保证中层领导的前提下,确立青年领导数量,使管理队伍氛围适当,活力旺盛。
四、结语
企业发展需要党政管理队伍,通过加强社会主义理论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学习,企业在进行生产的同时可以改善其经营能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有机整合,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汉东.浅谈新时期企业党政管理队伍建设[J].才智,2012(06).
[2]张国义.浅谈新时期企业加强党政队伍建设的措施[J].改革与开放,2011(10).
关键词:电力单位;队伍;建设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in recent years, the electric power is a kind of productivity is very important we in China, has a role in promot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so the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political work team construction industry be imperative, it is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let our country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has a better development, strategy objective to power units to achieve long-term develop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society at the bottom of a solid foundation. In this paper, send substation construction industry team made the analysis, some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solving strategies.Keywords: power unit; the construction team
中图分类号:D412.6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我国电力单位政工队伍建设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当下很多电力单位没有意识到政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目前很多的电力单位并不怎么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这就使得一部分送变电单位在思想政治工作这块还属于空白,单位的政工队伍不能有效的发挥其职能。特别有一些领导阶层主观上忽视思想政治工作,这就导致了下面的员工也就草草了事,这样对政工队伍建设产生了非常不好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政工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二)政工队伍素质不高,不能满足当下社会的需求
现在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是知识型经济时代,各个行业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就使得电力行业知识更新周期加快,这样也就对电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有了新了标准,务必摒弃传统的陈旧观点,找到符合时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工队伍。但是有很多因素都阻碍这这一目标的实现,比如:在电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有些人抱着陈旧观念不放、在思想上存在惰性、工作模式一板一眼,不会灵活变通、知识更新周期慢,这些因素不仅仅是阻碍了电力单位政工队伍建设,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单位的发展。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了很多政工干部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认知不足,这就使得在理解电力单位政治方向的时候精准度不够。另一方面电力单位在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这块还没有一个较为健全的培训机构,这也是政工队伍素质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电力单位政工工作模式简单,缺乏新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以及多媒体被广泛的应用各行各业当中去。但是目前电力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模式还是相对单一与传统,通常情况下,对员工还是使用说教的方式方法,这样的政工模式明显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也提升不了单位员工的兴趣,这就使得单利单位当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够到达预期额目标。另一方面,在电力单位当中工作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有的人就会把年龄当做挡箭牌,不去更新自己知识、也不学习新的技术,同时也不会操作电脑进行办公,这就严重的降低了电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所以在当下我们务必要对前面的电力单位政工工作情况有正确的认识,重视工作模式的改变,打破目前僵局。
(四)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不完善
总所周知,思想政治工作较别的一些岗位相比较,其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在在组建政工队伍的时候门槛也相对较低,基本上是任何人都可以来干这个工作。这样的队伍组建标准以及方式,就严重的影响到了电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水平。另一方面要把政工队伍的工作人员给分配到别的岗位是很困难的,这就使得有部分具有一定能力的员工得不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二、强化送变电政工队伍建设的一些建议
(一)提升领导阶层对于政工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成为目前政工队伍需要做好的新目标,想要提升单位上下对政工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就务必先要提升领导阶层对政工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让领导以身作则,带动下面员工,实现公司上下一心,政工队伍就是电力单位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开展其他工作的前提保障。当下电力单位普遍重视技术干部、企业效益以及企业管理,对于企业政工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政工队伍建设持主观忽视态度。对此,想要建设一支出现政工队伍,就必要让思想政治工作引起领导阶层的注意,并且让其意识到它的重要价值。
(二)严格选拔政工队伍工作人员,实现队伍结构优化
目前送变电政工队伍建设普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第一,在文化程度方面,应该适当的选择一些资历相对较高、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才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当中去,既要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并且还要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其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执行力强的人员,需要能为领导积极拓展管理模式、并且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而且在面对目前送变电队伍平均年纪偏大这一点上,需要引进一些年轻的新鲜血液,最大化规避青黄不接的情况发生。
(三)提升政工队伍人员个人素质,锻炼个人能力
在目前国际、国内的大环境下,电力单位政工人员需要着重提升下面这六种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自主工作意识、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协调能力以及调研能力。政工队伍需要自己不停的学习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平时政工队伍做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交流必不可少,与员工进行思想上的沟通,给领导汇报工作情况,都需要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政工人员在进行报告或者拟定工作计划的时候一定要详细,所以务必要求政工人员具有一定的写作水平,同时思想政治工作经常性的和人打交道,涉及范围很广,这就需要一定的协调能力,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对当下政工队伍建设中的难题以及重点进行调研分析,最大化的发挥政工队伍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徐佳斌,汪晓东.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政工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9):158-158.
[2] 寇子玺.试论电力政工人员的素质培养[J].地球,2012,(12):104-104.
[3] 王玥娜.浅析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电子商务,2011,(9):239-239.
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策略在高校教育中,实验室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及进行高水平科研项目的任务,高校实验室是提升高校科研能力、完善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此外,在实现高校知识成果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验室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水平。
一、高校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保证高校科研教学的正常进行
在高校中,实验室技术队伍是实验教学和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保证。高校中的实验室技术队伍与教师队伍共同组成了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力量,二者相互依赖并相互促进,实验室技术人员通过自己的工作,帮助高校奠定坚实的实验教学和科研条件。总的来讲,对于高校而言,实验室技术队伍是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2.是高校实验室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当前高校实验室正在朝着现代化管理的方向不断前进,而现代化的管理必然要求要有相应的实验室技术队伍。实验室现代化管理必然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来对实验室中的各种人员信息、物资信息、教学信息等进行有效地存储管理和分析,从而进步提升高校实验室对高校教学的贡献。而如果高校实验室没有自己专业的管理技术队伍,那么实验室的现代化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3.是高校实验室工作水平提升的必然要求
高校实验室技术队伍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实验教学的水平,以及高校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是高校能否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目标的重要保证。只有加强实验室技术队伍的建设,才能够保证实验室真正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从而为上述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高校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完善
当前有的高校对于实验室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实验室的教学、设备管理以及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实验经费等分别归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而这种管理体制上的缺陷直接导致高校实验室的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一些互相推诿的现象,这种管理体制也不利于实验室的工作开展。此外,很多高校实验室的技术人员管理制度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方说,对技术人员的编制不清、岗位职责不明、一些规章制度不健全等,这使得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消极思想。再加上高校对于技术人员的考核标准不规范,考核结果不能真正反应技术人员的工作多少以及工作质量和效果,这直接导致了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无法得到提高。
2.高校实验室技术队伍组成不合理
在高校中,实验室技术队伍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团体的思想、业务以及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高低直接关系着高校实验室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对于高校实验室而言,要想更好的提升实验室的教育和科研水平,单纯的通过引进各种先进设备是行不通的,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一支优秀的实验室技术队伍。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校的领导认为实验室相关的人员只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管理工作,并不需要具备较高的学历,这直接使得高校实验室技术队伍的学历构成出现不合理的现象,很多实验室技术人员都只有本科或专科的学历,这种低学历的现象使得实验室技术队伍的职称大多以初级和中级为主,具备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少之又少,从而使得高校实验室技术队伍组成长期处在一种不合理的状态下。
3.不重视高校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当前高校的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制定相应的短期和长期的规划目标,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非常欠缺,有的高校认为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为教学提供辅助帮助,并不需要对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进修或者培训。很多高校的实验室技术人员根本无法获得培训和提升自己学历的机会,甚至连一些基本的参观学习机会都没有。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高校实验室技术人员中那些具有一定上进心的人员不再重视实验室工作和学习,而是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个人的学历提高上,将脱离实验室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4.高校实验室技术队伍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当前高校实验室人员的管理制度有很多根本没有执行到位,比方说实验室人员的年度考核、奖惩以及进修培训等制度都没有很好的得到应用,很多实验室技术人员的进修和培养经费得不到保证,技术人员自身的实验技术以及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地提升。这也使得高校实验室技术队伍只能简单地完成一些实验室的基本运转工作,高校实验室技术队伍以及实验设备的重要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地实施,实验室技术队伍缺少自己应用的创新能力,这与当前高校建设的基本目标相违背,因此,怎样才能将高校实验室技术队伍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更好地完成实验室技术队伍的建设工作,是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高校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的有效策略
1.通过完善的政策来保证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
对于高校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而言,政策是保证其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高校领导应该从实验室技术队伍的现状和目标出发,对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首先,在引入实验室技术人员时,应该从实验室的实际需求以及岗位、专业、职称、年龄和学历上进行综合考虑,尽量为实验室引入一些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其次,实验室技术更新速度较快,应该为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培训和交流的时间和资金支持;再次,实验室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应该适当的倾斜,由于实验室工作基础性、重复性较强,技术人员进行课题研究的机会较少,如果简单地将科研成果作为职称的评定准则,那么会导致技术人员重视科研,而忽略自己本职的实验工作;最后,高校还应该积极鼓励实验室技术人员申报各种实验教学课题,从而有效地提升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促使他们不断进行自我提高。
2.提升高校实验室技术队伍的稳定性
高校可以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提升待遇以及工作环境等方式来保证实验室技术队伍的稳定性,此外,还应该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激励和用人机制。当前很多高校的教学和管理岗位很难进入正式编制,但是实验室岗位则很容易进入编制,很多人都将实验室工作作为向其他教学或管理工作过度的跳板,这就造成了实验室技术队伍的混乱状态。因此,高校应该改变传统的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在实验室中实施定岗定责的制度,防止那些将实验室工作作为跳板现象的出现。此外,高校还应该建立科学的分配制度,对实验室技术人员实施多劳多得、绩效挂钩的分配方式,为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从而使技术人员的工作付出得到合理的评价,进而提升技术队伍的稳定性。此外,高校还应该制定相应的评估机制,利用学生和行政部门来对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客观的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个人的待遇以及职称评定等向挂钩。对于表现突出的中青年技术人员,学校应该更多地为他们提供学习交流和培训的机会。
3.提高实验队伍素质和创新能力
没有一流的实验室就没有一流的大学,没有一流的大学就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是建设一流实验室的关键。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树立远大理想,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质,热爱本职工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关注相关学科理论的新进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服务意识,一切从教学和科研出发,为教学科研服务,为教师学生服务,从小事做起,任劳任怨、脚踏实地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4.采取有效措施充实实验技术队伍
高校实验室是学校一个仪器设备、物资器材比较集中的地方,拥有大量的固定资产,承担着学校繁重的教学任务。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室的主体,在教书育人、科技攻关、物资供应、设备维修、资源配置、协调管理等方而起着重要作用,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建设好一个实验室,一靠科学管理,二靠提高实验室人员的文化和业务素质。高校必须始终注重把德才兼备的优秀实验技术人员充实到实验室的重要岗位,挑选真正热爱实验室工作、具有奉献精神、坚持科学态度的人员作为实验队伍的主力,把其中优秀人员提到中、高级职业技术岗位上来,增加高级职称人员比例,制定相关政策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等。
总之,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而应思想上重视、措施上得力、落实在实处,才能真正建设一支基础扎实、技术精湛、结构合理、严谨治学、勤于服务、乐于奉献的高素质实验室队伍,以适应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方针实施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郭尚义.高校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的问题探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2).
高校科研队伍建设科研与教学,是任何一所大学的两个轮子,缺少哪一个,都会失去平衡。高校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汇聚之地,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他们走向社会将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我们的高等教育并不仅仅是书本的教育,重视科学研究,鼓励科技创新,以科研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的科研水平高低对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综合国力有巨大影响,因此,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加强高校科研队伍建设是至关重要的。科研可以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师资队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提高学校的学术地位和声誉,促进学校的建设。
高校每年承担着大量的各级各类的研究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何稳定高校研究人员,加强高校科研队伍建设,保持高校的人才优势,培养造就一支具有一定规模,适应新时期科技发展要求的优秀科研队伍,已成为当前高校的重要间题,是使高校的科技水平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保证。
一、解放思想,以人为本
科研人员、高校教师是高校科研活动的核心,对人的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点。加强科研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科研活动的核心――科研人员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以人为本”思想贯穿在整个学校的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当前高校实施设立特聘教授岗位,加大科研奖励力度,都是“以人为本”原则的具体实践。要发现新的人才,用好现有的人才,稳定住关键的人才,引进急需和顶尖的人才,培养出未来的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地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二、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优化配置科技资源
科研平台建设是科研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平台,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凝聚科技人才的重要基础。要充分发挥国家(省)重点实验室、示范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的作用,实施“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科研基地的运行机制,整合学校的科技资源,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结合,产学研结合是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合作发展,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加快先进技术在企业中推广应用,促使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方式,同时,也为学校科研队伍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在科研中使科研队伍不断地得到锻炼,有利于培养优秀的科研人员,从而提高科研队伍素质。
三、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
为了稳定科研队伍高校应采取一些激励措施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流动配置、激励监督的制度,形成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机制。吸引聘用海外高级人才,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适当方式为祖国服务,在课题、获得成果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奖励,增强科研荣誉感,不断优化队伍结构。目前不少高校正在采取各种手段,稳定科研队伍,如对科研人员在项目立项级别、研究过程、发表成果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上的科研工作量补贴;同时通过专项基金的设立,培养和造就新的优秀学术带头人,来培养未来的科研队伍。这些对促进科研队伍的稳定无疑起了推动作用。
四、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学科布局
科研工作的深入离不开学科建设,尤其是重点学科建设。完善和发展符合新时代科学发展要求的学科体系,大力推动和加强学科交叉研究,积极鼓励和支持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是当前学科建设的趋势,同时也是学校科学研究的新方向。只有不断加强学科建设,科研工作才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根据科技发展的要求,调整和优化学校的学科建设方向,对于学校科研的发展将起到推动的作用,对高校科研队伍建设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充分发挥科研管理在科研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科研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科研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式相配合,才能产生巨大的生产力。如何发挥管理核心――科研人员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取得创造性的成果,是做好科研管理工作的关键。科研管理工作应及时更新观念,树立开拓精神和服务意识,改革不适合科学研究发展的规章制度,为科学研究和科研队伍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证。
六、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国际合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学科之间的分化与组合,科学技术的相互渗透,重大课题攻关的联合与合作,使得各学科间的学习和交流成为必然。学术交流是提高学术水平,促进科技创新,掌握科技动态的重要手段。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吸取各种学术营养,博采众长,不断更新知识,拓宽专业面,对推动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追踪科技前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科研队伍的建设,要紧跟科技发展的方向,要及时掌握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学术研究状况、研究水平、科技发展的先锋,从而提高自身素质,以迎接科技不断进步而带来的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杨燕.论高校科研管理的原则[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7):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