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发展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23 11:02: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职业教育发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职业教育发展

篇(1)

一、职业教育的办学理论与实践存在的问题

1、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存在误区。一些职业学校对于学生理论课的重视程度比实践课的重视程度有明显的倾斜,仍然没有摆脱固有教育理念的束缚。缺乏对学生实践环节的专业性培训,对于专业最新消息的变更没有了解,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理念都存在不足,造成了与社会需求脱节,专业技术落后,专业更新过慢的情况,使学生毕业即失业,造成社会评价愈发降低。2、办学资金不足,实践环节脱节。由于固有思想的作用,地方财政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支持有着明显的不重视,导致职业教育办学经费紧张,各种教学器材老旧和不足,基础性设施落后,职业教育的实践环节不能很好的展开,学生的专业技术由于设备的不足而缺少联系,严重影响了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

二、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解决对策

依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及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教育管理部门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1、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职业教育的发展首先要明确其地位,政府机构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和管理力度,使管理阶层和社会方面都能够全面认识职业教育的所处地位。职能机构全面认识职业教育的地位才能够有效运作,制定科学有效、统筹发展、畅通和谐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责任,促进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是科技转化的桥梁。职业教育在实际应用中,承担着科技与产品之间的“转化”作用,是现代企业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环节,熟练的、专业化的操作技能培训,对现代化技术设备的应用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发挥着巨大作用,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正因如此,在国外企业里,职业培训成本直接计入生产成本。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有着办学形式活、入学条件低、人才培养周期短,职业技能性强、学以致用等特点,是一种大众化的全民教育,伴随劳动者的职业终身。2、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专业型人才。职业教育应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强、实践能力过硬的专业型人才。在制定教学课程时平衡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课时,保证学生在实践课上能够真正的学到技术,学生能够将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中,这样才能使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驾齐驱,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另外职业学校应及时更新专业内容,紧跟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一些老专业进行更新,对新专业要及时研发,过时的专业要予以淘汰。3、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实践环节的高质量进行。职业教育战略地位的全面认识促进了职业教育地位的转变,而要想使得职业教育发生跨越式的发展则必须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扭转地方财政对职业教育的不公平倾斜,改善教学环境,更新教学设备,提高学院硬件的综合水平。对实践环节的投入应重点照顾,加强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训练,实现学生高就业率的目标,保障职业教育的稳定发展。职业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目标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即培养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专业型人才,职业学校应明确这一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制定办学计划,开展专业技术的授课,发挥职业教育的特点,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专业型人才。职业教育的发展只有紧跟社会前进的步伐,瞄准社会需求,提供社会急需的技术人才,才能够更好更快速的发展,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可。

作者:武丽 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职业教育中心

篇(2)

全民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在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为主导的国际社会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教育理念。全民教育坚持人人都有受教育权利的原则,主张要满足所有儿童、青年及成人的教育需求。在全民教育发展的初期,国际社会普遍将全民教育的重心放到基础教育上。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普及初等教育目标的实现,职业教育和技能开发也成为全民教育的核心关注领域。其基本主张是,全民教育不仅要使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获得最基本的知识教育,也要使所有的人获得基础的生计技能和生活技能培训,成为一种为人们生存和工作作准备的基本教育。

近年来,作为一种主流教育思潮,全民教育对世界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从理念的角度来说,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职业教育的本质、目标和意义直接关涉到个体发展和生活幸福,要从人权和整体人发展的角度发展职业教育;从政策或战略的角度来说,全民教育使世界各国都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职业教育或培训,不断扩大职业教育的对象、范畴和目标。具体来说,很多国家都从面向全民的视角制定了职业教育或技能人才培养战略,如澳大利亚2012年《面向全民的技能》,提出要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支持社会弱势群体对劳动力市场的参与,通过贷款及经费支持给予每个公民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权力和机会。UNESCO的《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2012》首次把关注点投向技能人才培养,报告的核心思想是:全民教育不仅要确保所有儿童都能上学,还要培养青年人的基本技能,使其能够安身立命,有机会找到体面工作,谋取生计,为所在社区和社会做出贡献。其倡导的核心战略是加强城市流动人口和贫困青年以及农村贫困人口的技能培训。

总体来看,从“全民基础教育”走向“全民职业培训”已经成为世界全民教育的基本趋势。我国近年来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发展策略也体现了这一点,如总理很早就提出了“职业教育面向人人”的发展思路,并逐步建立了针对职校学生的助学和免费制度。根据国际趋势,在未来发展中,我国应进一步将全民教育理念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相结合,不断拓宽职业教育发展视野、对象和范畴,将全民职业教育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核心政策领域结合起来,进一步把农村流动人口、残疾人、失业人口、贫困人口、弱势女性技能发展作为职业教育重要领域,针对这些特定对象发展积极有效的职业教育形式,并将其纳入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来,从根本上增强职业教育的普惠性及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篇(3)

【中图分类号】G7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28-02

推进现代农业,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农业职业教育是农业和教育这两个基础、两个战略重点的结合部。现代农业的发展,对于农业职业教育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要想抓住机遇,办出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农业职业教育,就要按照"对接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的要求,加快推进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客观地说,当前我国农业职业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困难。在农业职业教育形势严峻背景下,研究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切实发挥行业指导作用。农业主管部门在构建农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和促进作用。要充分发挥行业在开展人才需求预测、推进校企合作、指导专业课程建设、开展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对农业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指导农业职业院校根据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建立形成与我省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种、养、加、机、贸"专业体系,促进我省农业职业教育专业链、人才链与现代农业产业链有效衔接。

二是不断完善产教融合机制。通过推进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推动行业企业与农业职业院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产品研发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鼓励农业职业院校承担农业科学研究和农技推广项目,教学人员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农业行业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农业职业院校兼职从教,实行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措施,形成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长效机制。

三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调整专业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高职院校现有的涉农专业以种植、养殖业的产中为主,为产前、产后服务的专业少,是单纯的技术性专业,与经管脱节。涉农专业教学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技能训练的要求不明确,且缺乏明确的市场取向和职业针对性,一部分教学内容偏于陈旧,远跟不上农业科技的发展。教学方法上,在黑板上种花,在教室里养羊,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农业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有大农业的观念,要使专业设置从单一的粮食、作物栽培发展成为种、养、加配套成龙的专业体系.教学内容要跟踪最新技术,及时应用到实习实训中去,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在实践中把学生培养成适应市场竞争、满足社会需求,具有上岗能力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四是构建农业职业教育新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的进程,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逐步提高,未来经济的发展,需要大批信息通讯、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财政金融、法律、贸易、管理等方面高级实用型人才,特别是面向第三产业、面向企业、面向市场、面向基层的各类人才。农业职业教育必须建立起层次分明、形式灵活多样的教育体系。要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调整。要建立一批农业高职院校,扩大农业高等职业专门人才的培养;现有农业中专学校要搞好资源重组,把符合整体规划的中专学校联合有些教育资源晋升高职学院;同时,强化农村职业中学建设;农业职业教育之间、与高等教育之间要形成体制上的联系和沟通,建立起相互沟通的"立交桥"。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培训,扩大职前教育,健全职后教育和转岗培训机制,多元化办学(中专、大专、本科、培训),扩大向社会成员提供多种终身的学习机会。

五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农业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突出重点解决如下问题,一要增加教师编制,大力引进专业教师,扩大专业教师数量。二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素质,建立教师培训制度。通过培训、进修、深造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拓宽教师视野,及时更新知识。三要强化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造就"双师型"专业教师。四要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农业方面的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要鼓励支持教师积极参与科教兴农的各项活动,参加农业生产实践与学术交流活动,以科研带教学,以教学促科研。五要建立开放型的师资管理模式,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原则,聘请一批适合学校教学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农业科技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从事教学或辅导工作,推行教师专兼结合制。

六是建立起多元化投资机制。农业职业教育提供的专业是国家急需但很少人愿意学的专业,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经济承受能力差,所以农业职业院校从收取学费这一块获取资金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科学技术的外溢性,农业院校服务对象的弱势性,服务行业的低经济效益性,都使得农业职业教育从其它途径获取资金的能力较弱。基于此,政府必须加大对农业职业教育的投入。

参考文献:

[1]平培元,葛胜娟,钱长根,程珊珊.创新农业职业教育服务农业农村农民[J].中国农学通报,2004,06:347-350+354.

[2]郝婧,吕永清.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路径选择和风险防范[J].教育与职业,2007,12:34-36.

篇(4)

一、办学宗旨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导航

理性思考我校的现状,集思广益,合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我们确定了新的办学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搭建完善的职业教育平台,构筑稳定的就业渠道,凸显多层面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学会做人的同时学会做事,培养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创办人民满意的职业学校”。学校建成了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新校区,同时配有12000平方米食宿完备的综合楼、10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操场、1000平方米的体育馆、3800平方米的教学楼和3000平方米“实习―实训―经营”为一体的开放式实训车间。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现代化的管理,已形成独树一帜的“寄宿文化”。学校本着“多元立校、依法治校、和谐兴校、创新强校、打造名校”的办学策略,实行全封闭半军事化的管理机制和差异性教育,为学生搭建了完善的职业教育平台。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大专部、中专部,下设4个专业;订单式的培养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依托区域经济的同时,拉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二、创新是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保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学校积极承担了长春市“中等职业教育模式创新的实验研究”课题研究工作,逐渐摸索出适应我区职教发展的教学新路。特别是在办学模式的研究上,我校利用区域优势,合理利用教育资源,采取校校联合、校企联合、中外联合的办学模式,先后与10余家企业和职业大专院校联办,实现了优质教育的双赢,逐渐向着“教学――实习――培训――科研――产销――辐射”为一体的运作模式发展,拓宽了办学渠道,逐渐由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

三、以人为本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石

我们把“自识、自强、自律、自励”定位校训,从“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中切入,以“管理育人,活动育人,服务育人”为着眼点,形成完善的管理机构,以职能部门为单位,采取包干管理的策略。在教学方面,根据国际商务专业需求和学生的现有外语水平,采取分层走班的教学策略,实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实现不同层面的学生获得收获,并采取动态管理;以强化教育管理为目标,创建了适合我校的学分制暂行管理办法,从平时学分、课程学分、奖励学分三方面验收学生学业成绩,充分发挥学分考核的引导性、激励性和制约性;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了课程体系,注意“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的构建,逐渐培养学生由学习者向工作者的角色转变,出现了优势互补的课程格局。

篇(5)

论文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启示

黄炎培先生毕生从事职业教育,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职业教育思想,提出了“实用主义”、“职业指导”、“大职业教育主义”等重要思想,是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为中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经历了倡导与提出实用主义思想、职业教育思想、大职业教育思想三个阶段。其职业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1职业教育的概念

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除了广义的教育含义外,主要是针对人们从事的职业而进行的教育形式,其最大特点是职业性;二是职业教育提倡智与能并重,手与脑并重,知与行并重,有其鲜明的特性;三是职业教育不仅为人们从事的职业做准备,而且要教会受教育者做人、做事,为民谋利,为国谋利,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社会性。

2职业教育的目的

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1)谋个性之发展;2)为个人谋生之准备;3)为个人 服务社会之准备;4)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其最终的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使无业者有业”,体现了黄炎培先生深刻的民主主义思想。中国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有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近代以来,中国落后了,想要实现民族振兴,就要使人人都能工作,“使无业者有业”,人人都能为国家振兴贡献力量;“使无业者有业”,也是对广大妇女和其他劳动者的一种觉悟启发和唤醒。在旧中国,封建落后思想充斥着人们的头脑,大多数妇女在三从四德的思想支配下结婚生子,服侍公婆,不能走出家门,不能将才智贡献于社会。黄炎培的这一理论无疑对妇女觉悟、妇女解放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使无业者有业”,其内容包括下面几方面:一是“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 ”。二 是名师引导。先天条件固然重要,后天努力则更为重要。人的追随性、模仿能力、崇拜心理 、荣誉激励等都会对人成长造成巨大的影响,“求其上者仅得其中”、“名师出高徒”等都 是讲名师的作用的。三是体现价值。即在从业过程中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从而达到自 己的物质和精神满足,这样就会更加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

3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

职业教育要和教育界、商业界等社会各界加强联络,职业教育要和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 展紧密联系起来,并贯穿于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始终。

“社会是整个的,不和别部分联络,这部分休想办得好;别部分没有办好,这部分也很难办好”,“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需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是学校为本区职业教育之中心机关……不特为毕业生谋生服务之地步,且足为社会改进 之途径也”,“职业学校的基础是完全筑于社会的需要上的”。

以上思想阐明了黄炎培先生对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职业教育应该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同时,它又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教育政策等方面的制约。职业教育一定要认真了解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根据社会经济建设所需培养人才,只有加强与社会政治、经济的联系与沟通,了解社会政治、经济的需求,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保持良性互动,职业教育才能得到顺利的发展。

4职业教育与人的发展

黄炎培先生认为人生的几个原则应为:“1)须得清清白白地有计划地做人;2)须从远处看,从近处做;3)我恃群以生,须减少个人一切打算,对群谋尽量的贡献”。他认为,做人要清白,坦诚做人,认真做事;设立目标要有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干任何工作都要脚踏实地,从眼前做起;他还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产生冲突时要坚决放弃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这充分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和集体主义价值观。

职业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满足人的各项需求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1)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紧密联系,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3)职业教育的发展能够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和谐,为人类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4)职业教育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多渠道的学习机会,让人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培养职业道德,锻炼职业技能,学习职业规范等,为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1职业教育要面向全社会,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黄炎培先生倡导“大职业教育观”,就是主张职业教育要面向全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职业教育的目的要根据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确定,切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当前,职业教育的定位为“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中等职业教育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并积极发展和健全从中等职业学校到专科层次职业院校、再到大学层次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系统,使之具有培养从初、中、高级应用人才到硕士、博士层次的高级应用技术人才的职能。

2职业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放在首位,促进学生就业

当前,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尤其是职业高中(职教中心),往往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文化课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这造成了两种不同的后果:一是升入高等职业学院或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技能水平,不能很好地与高等教育相衔接;二是未能升学的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无法适应社会需要,很难就业。因此,职业教育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适当调整专业实践课与基础文化理论课的比例,加大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力度;第二,建立校内或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创造条件;第三,安排高年级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争取做到毕业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零适应”。

3职业院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职业教育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综合素质与能力是劳动者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集中与综合的表现,是在职业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劳动者个人综合素质和多种能力的有机组合而形成的素质与能力,是各项具体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基础与核心。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素质、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包括职业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写作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等。职业院校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切实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4职业院校的办学形式要多元化,办学模式也应多样化

在倡导积极办好公办职业院校的同时,要适度发展民办职业教育,逐步形成以企业、行业为主体,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办、民办职业院校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机制和办学格局。要强化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要推进企业、行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与协作,促进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职业院校要真正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有条件的学校应采取“校企结合”、“订单培养”等多种办学模式。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可以通过定期到企业实习,提高其技能水平,加速提高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另一方面能为学生实践操作训练课提供必要的场所,建立学生的实习基地,把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真正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时,还能为学校带来良好的经济利益。

职业院校还应根据本学校的特点,实行“半工半读”、“弹性学制”等灵活办学体制和制度。“半工半读”就是允许学生一边工作一边读书,既在课堂上学到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具备了基本的职业素质,又可以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而且还可以解决部分贫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职业院校实行“弹性学制”就是规定每名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的课程,可以按学科数量计算,也可以按学分计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志向自主选择学习课程的顺序和学习年限,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尽快地获得知识和提高技能水平,缩短培养周期,更早地加入到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队伍当中去。

篇(6)

[关键词]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战略研究

一、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成就

第一,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转轨、产业与就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国家与各级地方政府对职业、就业资格准入制度建设的大力推进,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目前已经基本构建了比较完整、比较规范、比较合理的,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兼顾的,多种形式办学的职业教育体系。

第二,随着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加快,西部地区各省、市、自治区都积极调整当地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政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运行机制和办学体制趋于灵活、多样化,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结构、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逐步走向适应,使得西部地区发展具有西部地域特征、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逐渐成为现实。

第三,随着社会进步和各行各业对于实用性、职业化人才需求的增多,西部地区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逐步加强,各地区和各行业都想方设法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逐步提高,其空间分布和地理分布及专业分布推动了职业教育总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第四,社会分工的细化和职业的频繁更替逐步加深了西部地区各行各业对于职业化、实用性人才的多层次、多规格的需求,社会各行各业日益重视职业实用性与职业教育的终身化与高层次化,而职业教育立法所取得的成就有助于各行各业对于职业化、实用性人才的合理性需求,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益。

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由于对职业及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未能引起西部地区一些领导和主管部门的足够重视。各级职业教育之间衔接不连贯而导致发展不均衡,初等职业教育和初级职业培训占很大比重,中等职业教育逐步被压缩,高等职业教育比重也较大,但办学质量和效益都不高。这种职业教育体系是很难适应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要的。

第二,职业教育是彰现现代教育经济功能的主要突破口。由于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所限,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实践中,各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速度、结构及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远远不能与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职业教育缺乏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有效结合。

第三,农村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的一项难题。农村和农业类职业教育相当薄弱,无论是教学设施,还是师资水平、管理水平,都远远比不上城市职业教育,城乡差距在拉大。同时,由于发展条件所限,职业教育通向农村的途径和道路依旧十分艰难,很多农村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在30%左右,70%的未升学者只能外出打工或在家务农,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

第四,从总体上看,西部地区还没有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力量多种形式办学的新格局;中等职业学校条块分割严重,布局结构不尽合理,校均规模还不大;高等职业教育的体制改革使得教育资源得不到优化,办学效益不高,容易形成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职业教育投资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西部地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五,各层次职业教育发展较慢,基础较差,课程体系基本上都是沿袭普通教育的模式,并按科学门类与学科自身的逻辑结构来设置课程,结果是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人才流动和企业以及用人单位的需要。在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方面,模式简单、呆板,方法陈旧、单一,改革的力度不大,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导致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收效甚微。

第六,“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职业院校的教师既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很强的操作能力,又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由于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师资来源比较单一,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和教育制度还不完善,各层次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非常缺乏,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相对较低。2000年全国职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44.33%,而甘肃省只达到32.96%。

第七,经费投入不足和办学条件较差一直是多年来制约我国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多数职校办学条件改善步伐缓慢,不少学校实验基地和设备不能适应教育工作需要,有的学校必要的教学环节不能得到保证。

第八,由于执法力度不够等原因,劳动准入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实施,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继续招聘未经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低素质劳动力,不仅占用了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也为安全生产带来很大隐患。职业与就业资格准入制度亟待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亟待进一步规范。

三、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

1.战略原则

(1)持续发展、重视协调的原则。在以西部大开发为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原则上,积极协调职业教育内部、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之间以及职业教育与社会各系统之间的关系,在推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生态、科技的协调,始终坚持西部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各级各类教育、科学技术等相关因素的协调发展。

(2)科教兴国、不断创新的原则。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当代先进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坚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发展原则;坚持“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根据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把科学技术和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生产性、技术性、工具性和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不断加快科学技术和职业教育创新步伐。

(3)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和社会公众等方面对职业教育需求及就业信息反馈的灵活性与积极性;政府和各行各业都要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强化行政监管职能,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积极调动企业、民间组织和社会公众参与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4)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原则。利用职业的流动性和职业教育全球化的特点,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职业教育及现代远程教育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的力度、深度,积极引导职业教育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寻求多种合作和多样参与,在更大空间范围内推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5)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在国家已经将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纳入“十一五”工作重点后,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要强化管理,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选择能够促进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优先发展,重点突破,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6)公平公正、机会均等的原则。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同时,要提高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资源和信息的公开化、合法性、透明度和公众知晓率;在实现西部区域内职业教育发展形式多元化和办学模式开放化、多元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育民主和教育机会均等,以确保人人都可以接受到良好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7)适度倾斜原则。国家应对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给予适度的倾斜。比如,加大对于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减免教育附加税,费改税,以期增加西部地区教育发展对外资的吸引力和对本土教育资源的保护,而这类教育政策支持应该成为西部地区教育发展政策与措施的主体。

(8)同等优先原则。在全国各地区都存在同样的教育政策需求,但需要具备严格的条件的情况下,国家对西部地区给予“同等优先”的支持。这类政策尤其体现在与职业教育密切相关的金融领域和高利润行业,在不违背商业原则和国家政策及金融风险的前提下仍然有政策利用的空间。虽然这类政策成本和风险较小,但对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持程度却不小。

2.战略管理

(1)观念到位。树立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地位的观念,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观念。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认认真真地把职业教育作为促进劳动力就业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大事来优先考虑。要教育广大群众克服“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消除鄙视职业教育的偏见,提倡教育民主和教育机会均等,努力营造一种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教育、参与教育的环境和氛围。

(2)政策到位。政策是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各级政府能否重视职业教育的实践所在。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发展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目前国家已经将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列入“十一五”工作重点,并启动了“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振兴工程”和“2003~2007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2002年和2004年国家召开两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于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进行了总体部署和安排。

(3)经费到位。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导致了职业教育发展速度缓慢,职业教育的投入也远远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各级政府和各行各业都必须首先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才可以确保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其次要转变职业教育经费筹措观念,建立以国家为主体,地方、企业、个人、民间组织及国际组织广泛参与、多渠道筹措资金的职业教育融资投资体制,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

(4)师资到位。目前,由于各方面原因造成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师资来源比较单一,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和教育制度还不完善,职业教育师资,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实验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比较缺乏,高级教师比例偏低,一些中等职业院校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低,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亟待提高。据统计,西部地区各省、区职业高中专任教师合格率平均约为32%,“双师型”教师约为10%。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

(5)技术到位。由于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迟缓,加上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教学设施陈旧、老化,很多教师和管理人员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程度较低,大量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工具及一些实验仪器被搁置,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拒绝使用这些先进的教育手段,并且认为这些“新玩意儿”没有给他们的教学改革与课程开发带来多大的改进。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只有适应西部地区职业流动与更迭,适应职业教育正在发生的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及教育理念在内的深刻变革,才能为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教育技术支撑和资源共享服务。

(6)制度到位。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制度由于受思想观念和行业资格准入以及经济发展条件的束缚,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影响了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因此,在行政许可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必须对西部地区现存职业教育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和全面创新,为促进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行良性的制度设计并由此引起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整体创新和整个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现代转型。

四、促进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若干策略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和管理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职业教育都经历了职业教育培训规范化阶段,即国家对职业教育统一进行管理,而后政府与企业合作,共同承担职业教育。因此,西部地区的各级人民政府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帮助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调动和保护社会各个方面兴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社会中介组织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2.整合资源,调整布局,开创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事业新局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首先要面向市场。走向市场就必须实施资源重组,通过联合办学等渠道来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功能和办学水平。淡化各层次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及普通教育的界线,按照行政隶属或专业分类,进行有效、优质教育资源的合并、重组,并在实践教学中进行相互渗透,优化组合。根据目前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发展现状,建议采用多种方案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以促进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深化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积极进行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和机制转型。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不断强化市(地)级人民政府在统筹各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方面的责任。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可以由省级有关部门与职业学校所在市(地)联合共建、共管,增强其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功能。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逐渐形成以政府宏观管理为主、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

4.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

发达国家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国家全面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以期建立完善、科学的职业资格体系。对于西部地区而言,要使劳动者具备职业技能和创业精神,就必须在一些相关行业和关键性领域内逐步推行职业资格和就业资格准入制度,使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及就业教育在整个西部教育发展体系中并重。同时,要不断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之间的密切联系,逐步完善职业教育的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5.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

现阶段,西部地区各级人民政府应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职业教育办学经费,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省级人民政府要制定本地区职业院校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并依法督促各类职业学校举办者足额拨付职业教育经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用于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政性经费应当逐步增长,确保公办职业学校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并监督民办职业教育机构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建议中央在实施“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振兴工程”的同时,在中央财政中增加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重点用于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课程教材开发和多媒体教育资源建设以及骨干和示范职业学校建设。

6.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建设,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

在师资建设方面,要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和“双师型”师资为重点的全员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政府和职业院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相关专业学位,提高学历层次。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教师的比例。深化职业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在职业院校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和管理人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职务聘任制度。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逐步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网络。

7.加强职业教育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大职业教育执法力度

以法治教,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法规制度是职业教育迎接知识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挑战的重要措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在职业教育立法上可以得到体现。在这方面,美国、日本、前苏联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早的国家都有可资借鉴的经验。制定《职业教育法》,旨在建立健全职业技术教育保障体系和政策机制,对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事实证明,为职业教育立法,加大职业教育执法力度,能有力地保证职业教育的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

篇(7)

墨子基于“兼爱”这个教育思想,提出了很多独特的教育理念。他身处乱世,看到社会环境对人们思想的重大影响;关注下层社会人民,提倡人人都应平等地接受教育;立说传教,注重实践和创新。在墨子的教育思想中到处都闪现着人性的光芒。

1、一视同仁的平等教育

身逢乱世的墨子深刻观察和体会到社会大环境对人们思想和生活等方面的重大深刻的影响,提出了独特的“染丝说”。

“染丝说”认为人性本没有善恶之分,就像没有染过色的“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人必而己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染丝说”否定了人性先天就有善恶之分,主张不论贵贱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上说王公大人,次说匹夫徒步之士”,同时也肯定了后天教育和环境的重要性,认为人不仅有受教育的可能性,更有受教育的必要性。

墨子主张积极的教育方法,提倡“强说人”。《论语·述而》中记载孔子主张“自行束惰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但是墨子不同意控孔子的这个观点,认为讲学授业要积极主动,不能错过传教的机会。孟子曾反对墨子说:“君子共己以待,问焉则言,不问焉则止。譬若钟焉,扣则鸣,不扣则不呜。”墨子针对这点提出“虽不扣必鸣者也”,主张积极地施教。

2、德智并重的技能教育

墨子的德育思想以“兼爱”为核心,强调德智并重,提出“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认为要实现“兼爱”的社会理想,在人才方面就要培养“兼士”,“兼士”要具有高贵的品格:“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厚乎德行”是指兼士必须救民于水火,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救助、帮扶身边的弱者。“辩乎言谈”是指兼士必须有良好的与人辩论的能力。“博乎道术”是指兼士必须具备各种知识和技能,以便从事社会实践,最终完成墨家的政治理想。

3、言行一致的实践教育

墨子提倡人人都应向学,学习中不仅要学智慧、培养德性,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墨子·修身》中记载:“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攻,虽劳必不图。”

墨子本人就是技艺顶尖的木工,制作了大量的器械,他在教育中也贯彻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理念。“然今天下之情伪,未可得而识也,故使言有三法。三法者何也?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这是墨子提出的著名的“三表”法,意思是说,如果要识别世上的真假,那么言论要有三种准则,即有本原的,有推究的,有实践的。

墨子还强调一个人要言行一致,“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自己“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以身作则,不贪图享受,苦心苦行而充满励志精神。

4、量力而行的人性化教育

在中国教育史上,墨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量力性教育原则的人,墨子的“量力”,有两个方而的含义,对学生而言,提倡量力而学;对老师而言,提倡量力而教。

虽然墨子提倡并身体力行“强说人”,但他并没有一味地采用填鸭式教学,相反地,他主张因材施教,量力而学。作为一个教育家,墨子很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在他看来,教师不仅要主动施教、因材施教,还要量力施教、以身示教。“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

二、墨子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墨家学派在教育活动中提倡普遍平等的、人性化的教育,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强调尊重经验、勇于创新,以及注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对当代职业教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注重教育的平等性

在当代中国,家长对职业教育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但事实上,即使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也很难顺利就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士应当给予职业教育重视和信任。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正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化,既需要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也需要高级技术人才,在任何岗位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是平等的且同样重要。

墨子“染丝说”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人性平等的基础上的,认为人生来并无贵贱之别,只有分工不同,因此更具有时代意义,对今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注重德智兼备

墨子提出具备“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这三种道德的人才是德才兼备、能建造理想社会的“兼士”。

当代职业教育中普遍提倡增强职业意识,遵守职业规范,重视技能训练,提高职业素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艺双修、德才兼备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掌握的技术越高超,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

3、注重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侧重于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墨子提出的检验学习理论的“三表法”就要求学生注重考察事物的本质及重视实际效用的思维方法,这正是现代职业教育中值得提倡和发扬的。

正如《墨子·耕柱》中记载:“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墨子所说的述与作的统一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在这方面墨子的眼光是关注未来的,是积极地、开放的,因而他是主张和注重创新精神的。他认为在把握前人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批判的继承的同时,又要在当代有所作为,有所创新。

这种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积极重视并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性思维的理念完全符合当代职业教育的要求。 4、注重人性化教育 按受教育人群来讲,职业教育是大众化的教育,但从人才培养目标看,它又是个性化的。这要求在制定课程体系时,课程的设置应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技术现状以及中国目前就业形势的实际情况,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

根据墨子的主张,一方面受教者要量力而行地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内容学习,教育者要因材施教,对待不同能力、不同天赋的受众,给予更为具体的人性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