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物理电学论文

初中物理电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25 11:33: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物理电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物理电学论文

篇(1)

这些同学认为平时使用的导线(铜线)电阻很小,实验的电阻元件都是完成的,只需一个个连接入电路中就可以了,而且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于是普遍地认为“电阻不能做导线”致使不能正确判断电路中的故障。

例1:两个灯泡L1和L2串联,电流表测电流,电压表测灯L1的电压,当开关S闭合后,若电压表的示数为零,这可能是灯L1出现了,也可能是L2出现故障,若电流表没有示数,而电压表有较大的示数,其故障可能是。有此错误认识的同学解答为:断路;短路;L2短路。

例2:如右图是李华连接的“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实验的电路图,闭合开关S、电流表、电压表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电流表和电压表读数为零

B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迅速发生最大偏转,电表损坏

C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2.8V

D电流表示数为0.4A,电压表示数为2.8V

多数学生错误地选择了A。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到:一般情况下导线都是有电阻的,导线越长电阻就越大。

误区二:断章取义

在电学一章中,各种概念定律都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来的,有些同学往往在学习中对概念定律的认识出现“断章取义”的错误行为。

如:在学习焦耳定律的时候,先是通过电流的热效应实验再进行分析归纳推导。但是有的同学在实际应用中只记住了实验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R成正比,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就越多”,忽略了它的前提条件“在通电电流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

又如:在学习串并联电路特点时,有串联电路中电压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到实际应用时就变成了“电压跟电阻成正比”的错误认识。而对并联电路中电流分配与电阻成反比()的认识到了实际应用时却变成了“电阻跟电流成反比”了。最后干脆就一起了欧姆定律,错误地认为:“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这是物理学发展史上多么悲惨的事呀!

因此,我们对电学中概念定律学习要实事求是不要断章取义,同时还要学会对物理概念的反复分析、琢磨;学会对物理实验的层层剖析;学会通过实践加深对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含义的确切理解;学会对类似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误区三:死记公式

由于电学在初中物理中占的比例较大,知识面广,公式比较多。学习中,很多同学都以为只要记住了电学公式就行了,往往忽略对公式表术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例1:已知:电阻R1=10Ω,R2=20Ω,(1)先将两电阻串联,求串联后电阻?(2)若将两电阻并联,并联后的总电阻又为多少?

解错过程:

已知R1=10Ω,R2=20Ω

(1)由,

R总==6.6Ω

(2)由R总=R1+R2

R总=10+20=30Ω

分析:本例题考查同学们对串并联电路电阻特点的认识和应用,由于该生过分强调自己记住公式,但不理解公式所表述的内容,最后造成乱用公式的错误现象。

例2:小宁在“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所用的电源电压为6V,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2A”字样,小灯光上面的字样模糊,但已知其额定电压是2.2V或3.8V。他按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实验时,他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当他认为小灯泡接近正常发光时,再去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小宁经过思考、分析后,重新实验,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滑片P的位置恰好在中点(即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10Ω)。求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分析:本例考查同学们对电功率推导公式的理解应用能力,由于该生只记得电功率公式却不理解公式的应用要求:“同一时刻,同一段电路”,造致在使用数据时出现“张冠李带”的错误现象。

由此可见,在学习物理的时候不但要熟记公式,还注意如下几点:

(1)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2)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3)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4)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5)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综上所述,我们在学习电学的时候,对基础的概念定律和公式要有正确全面的理解,切忌形而上学的学习态度。

篇(2)

论文关键词:中考,物理,复习,妙计

 

中考物理总复习是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整个初中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全面认识的过程.初中总复习内容多,时间短,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使学生在中考中发挥水平,取得满意的成绩,本人认为以下妙计可以助你闯关成功。

一、利用课堂

课堂上的复习内容是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和中考说明,并结合同学们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的,具有明确的针对性。课前应以课本为主,认真看一遍有关内容回顾一下知识要点和解题要领,以及曾经出现过或现仍存在疑点。上课时要注意理解老师是怎样理清知识的条理、知识间的相互关系的;注意老师是怎样处理综合问题的。下课后还须多想,从自己易于理解的角度把知识梳理一下,从而将课堂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

二、理解记忆

毫无疑问,复习重在理解知识,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较好地掌握它,运用它。否则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学习效果就差。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科学的精髓,一定要设法弄懂,并常常记忆。

有同学认为,只有文科内容需要记忆,理科只需理解就行了。其实物理学科除了理解外,适当记忆是很必要的。如基本公式、单位及换算、基本常数、实验目的和原理等,这些内容只有适当的记忆才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对理解相关知识、提高解题速度都有帮助。

三、加工整理

现行教材是按照“先现象后本质”、“先宏观后微观”、“先部分后整体”的结构形式编烈军属的。到了总复习阶段,应该从知识的系统性方面去考虑,把各章节的知识重新归纳、整理,并形成知识网络。一般按力、光、热、电学等分类进行,从而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理后的知识,若把一些基本点、重点、难点、知识间的联系要点、易错点等制成学习卡片,可以节省以后再复习时间。在考试前只要翻一翻,其精华即可尽收眼底,不必对着厚厚的书本而难以下手了。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 新教材

一、教育思想的转变

教育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教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前提。过去的许多年中,初中物理教学在改革方面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干扰,致使有的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可见,转变观念,是用好现行教材的前提。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育人思想。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提倡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始终凸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参与者和引导者的思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从而使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中提高。同时在教学中,细心挖掘教材中蕴藏着的适应于学生心理辅导的素材,善加利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对学生的评价观念也有所转变。以过去的用学习成绩为标准,应变为以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作为评价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主要依据,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不断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将评价和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要我们在观念上真正完成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跟上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改革步伐,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现行教材的使用必将既能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又能培养四化建设需要的各类高素质人才。

二、新旧对比。在教学中,我将原教材与新教材逐章逐节进行详细的对比。看编排体系做了哪些调整,内容上做了哪些增删,教学目标有什么不同,对学生的要求有何变化等。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强调科学与实际、科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物理世界是广阔的、绚丽多彩的,学到科学知识,体验、领悟科学的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从而更好的指导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三、掌握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

1.生动活泼,简明轻快,图文并茂。现行教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现象、故事、实验引入课题说明概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概念和规律的讲述简明轻快,不过分追求严格,浅显易懂;大量漫画式的插图启发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有的以图代文,寓教于乐。

2.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调整合理。现行教材的编排是由常见的简单易学的运动、声、热、光等物理现象到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然后学习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电学和能的基本知识,符合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认知规律。

3.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致同学们一引言”,到各章中的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想想忆忆”和“学到了什么“等内容,教材总是企图更换课堂教学形式,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在课堂上保持积极主动的主体状态。 4.教材难度明显降低。现行教材对有些知识的处理.只要求“知其然”,不需非要“知其所以然”;计算题明显减少,难度也有所降低;增加了声现象和原子能知识,使教材更加贴近素质教育的需要,知识体系趋于完整。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了,知识面却有所拓宽。

5.加强了物理实验的教学作用。现行大纲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中的各类实验和实验性习题明显增多,感性认识的积累有助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勤于动手和按科学办事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脱离不开教育观念和教学目的。素质教育旨在“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物理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现行教材虽然降低了难度,但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却有了更高的要求。现行教材编者的用心良苦,突出了物理知识的趣味性,旨在创造意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自觉学习。教学方法应该体现这个意图;知识的传授应该是引导学生动脑动手,通过想一想、做一做扩大教学效果.而不能以偏。题怪题让学生钻“牛角尖”;漫画或插图内涵丰富。相关的物理知、识尽在其中.含义,切不可走马观花,一晃而过;现行教材知识面广,伸缩性大,目的是要面向全体,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学中一定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贯彻新教材教与学的新课改的教学不是传统教学的翻版,也不可能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基础上的全新套路,而是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上的新旧教法的融合与提炼。新课程教学的改革,难的不在“知”,难的不在“说”,难的是在“做”,关键是在新课程改革执行力上。课改没有统一的、现成的答案可供参考,而是因人而异,别具一格的,“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模式”是当前课改所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课改是动态发展的,它在不断探索的流程中诞生,在不断地矫正中充实,在任课教师的不断地充实中发展,在教与学共同作用下,在广大学生的共同参与下才能不断得到完善,取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如何适应初中物理新教材,樊德胜. 商情. 2009(4)

[2]如何让学生适应初中物理新教材, 付荣.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8,5(8)

[3]学位论文 中英高中物理教材中现代物理部分的比较 2007

[4]浅析如何适应初中物理新教材, 李登花. 成功(教育版). 2010(8)

篇(4)

力排众议推荐华罗庚做助教

知道华罗庚的人很多,他自学成才的故事也广为流传。其实,华罗庚的成长、成名,与叶企孙密切相关。1930年冬,时任清华大学算学系主任的熊庆来在《科学》杂志里读到华罗庚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决不能成立之理由》,惊叹不已。一问,才知华罗庚不过是一所中学的庶务员,也就是一名杂工。熊庆来便和担任理学院院长的叶企孙商量,能否设一个助理员职位,让华罗庚到清华大学来工作。叶企孙也认为华罗庚是个可造之才,于是同意了熊庆来的想法。华罗庚到了清华大学,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进步很快,成绩喜人。短短几年时间,便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数学杂志上发表了十多篇论文。

叶企孙也始终关注着华罗庚的研究。为了让华罗庚有更好的舞台,叶企孙准备提升他为助教并授微积分课。消息一传开,立马引来众人不满。当初,让华罗庚这样一个初中生当清华大学职员,已在学校内部引起了相当激烈的争论。如今,又让这个年轻人当堂堂清华大学的教师,能不遭人反对?果然,在教授会上,只有一两个人站在叶企孙这边,别的人都想不通、不让步。

关键时刻,叶企孙再次力排众议。他拍案而起:“清华出了个华罗庚是一件好事,不要被资格所限定!”叶企孙一贯温文尔雅、虚怀若谷,这一次却置若罔闻、一意孤行,让清华师生很是意外。1936年,华罗庚当助教才一年多,叶企孙又说服清华大学领导层,送华罗庚去剑桥大学进修。华罗庚接触到世界数学领域的前沿,经过潜心研究,迅速跻身于世界一流的数学家队伍。1984年7月13日,华罗庚临终前致信叶企孙的侄女叶铭瑛:“道及叶老,不觉泪盈眶,他对我的爱护是说不尽的……”

我们完全可以说,如果没有熊庆来和叶企孙这两位“伯乐”,华罗庚这匹“千里马”也许就“骈死于槽枥之间”了。而叶企孙的“不民主”,更是为华罗庚登攀数学顶峰起了不可估量的指引作用。

不拘一格推荐李政道读博士

同样,叶企孙对李政道的培养,也有利于我们理解这位物理宗师不同一般的胸怀和唯才是举的风范。

1944年,李政道从浙江大学转入西南联大。在修学电磁学课时,叶企孙了解到了李政道的功底,并认为他是与众不同的理论物理方面的大有前程的人才。于是,叶企孙告诉李政道:“你今后可以免听我的课,只需参加期末考试。但是,你必须认真上电学实验课,自然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1945年,教育部给西南联大6个名额,选数理化尖子去美国读博士。吴大猷负责挑物理学方面的人选。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吴大猷只推荐了物理系助教朱光亚一人。叶企孙知道后,就同吴大猷商量,是否可以考虑李政道。吴大猷说:“李政道确实是非凡之才,可他在学历上仅仅读完二年级,不符合读博士的资格啊。”叶企孙却不以为然:“我们不能为学历所限,李政道有这样的才华,可以去。”就这样,靠着叶企孙和吴大猷的推荐、帮助,李政道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

一个19岁的大二学生,连本科学历都还没拿到,竟被推荐为留美博士,一时成为西南联大的重磅新闻,不服者甚至以政府明文向校方抗议。成为众矢之的的叶企孙依然我行我素,不改初衷。好在美国方面对文凭学历不太拘泥,而芝加哥大学的物理学大师费米又十分赏识李政道,这场风波才日渐平息。

仅仅4年,李政道获得博士学位。7年后,他与杨振宁在美国摘取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桂冠。叶企孙去世后,李政道在纪念恩师的文章中写道:“叶企孙老师是我的物理启蒙老师之一,他在西南联大给我的教诲和厚爱,对我后来在物理学研究方面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我非常敬仰他,永远怀念他。”

篇(5)

【关健词】新课标教材认识探究味性

一、新教材提倡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手段,因此,新教材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体系中大量采用了科学探究法(其中八年级18个、九年级18个),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精神。新教材对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实现科学探究在教学中达到新课标的目标,其中蕴含了大量的科学方法,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渗透到教学中。

1、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实验中的探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让其它因素控制不变,而让影响因素改变,再研究受影响物理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教学中学生不够理解控制变量法,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帮助理解,某中学举办田径运动会,为了比较运动员的百米成绩,但影响的因素有多个,如男、女别因素、年龄因素、个体因素。于是设置了男子组、女子组以控制男女性别因素相同不变,又设置了少年一级和少年二组以控制年龄因素相同不变,这样影响百米成绩的因素就只有个体因素了,比较不同运动员在同组中的百米成绩。这样学生就理解了控制变量法的研究方法。在新教材中很多探究方法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如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影响电磁铁磁场强弱的因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等,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2、转换法

有的物理量不便测量,有的现象不便观察,通过转换的可测量、容易观察,从而获得结论的方法。例如,我们对弹簧测力计刻度,力的大小在刚学物理的初中生头脑中映象很微弱,1牛的力是多大呢?通过转换为质量是一千克的物理受到的重力是9.8牛,这样就可以给弹簧测力计刻度了。再如运用软细线在地图上测量我们已经确定边界线的长,利用三角板、刻度尺配合测量圆柱直径等都是运用了转换法。

3、图像法

图像法是利用图像来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关系,直观性很强。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利用图像来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探究内在规律,具有独特之处。探究固体物质的熔化和凝固时,利用图像直观地反映了物质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发现晶体物质和非晶体物质的熔化规律,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用图像法来探究电阻上的电流随电压的变化规律,同种物质的质量随体积的变化规律,重力大小随质量的变化规律,把数形结合、图形与文字结合起来处理数据,描述物理规律,很好地促进学生处理数据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4、理想化方法

理想化方法就是指在物理教学中通过想象建立模型式进行实验的一种科学方法。可分为理想化模型和理想化实验。在电学探究实验中,忽略电路中其它元件电阻对电流的影响,只研究电阻元件对电流的影响,这就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而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通过摩擦力大小对物体运动的距离的影响,进行理想化,即如果没有这个摩擦力,物理将一直运动下去,得到了物理学上的重要规律,这就是理想化实验。

二、新教材提倡趣味性教学

有人说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兴趣是成功的起点,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新教材中安排了许多趣味性探究活动,趣味性图片、趣味性学习方法和手段。避免了死记硬背、学生读“死书”和“死读书”的现象。

1、趣味性探究活动形式多样

新教材中除课内安排探究活动外,还安排了大量课外探究活动,这些活动充满情趣和活力,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充分调动了学生认识上的需求,如: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的“动手动脑学物理”通过小小音乐会来探究水瓶琴的单调。学生兴趣很浓,由于材料简单,易于探究,学生完成了,很轻松学到了知识,又找到了乐趣。这样的趣味性探究几乎每节都有。

2、趣味性图片形式多种,手法夸张

新教材中运用了大量插图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这些插图有彩色照片,有卡通画。体现了时代感、科学性、戏剧性,新颖夸张,人情味浓烈,展现了科学前沿,努力使学生与时代共舞。

3、趣味性学习方法和手段简单生动,易于接受

新教材中穿插了许多趣味性学习方法和手段。学生学起来简单易懂,印象深,极晚记忆。如在学习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一节中,判断螺线管的极性,采用了“蚂蚁爬行”和“小猴子右挎”两种方法,避免了以往教法中死记“右手螺旋定则”的学习方法,趣味性浓厚,简单易记,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在掌握知识。

三、新教材提倡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如“想想做做”、“想想议议”、“动手动脑学物理”、“小小讨论会”、“社会调查”、“科普论文”等,充分开发实践机会,开阔学生视野,寓教于乐,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学物理学习方式方法。除此之外,新教材也提倡运用投影仪、计算机等多媒体来辅助物理学习,以丰富物理学习的方法与形式,提升物理学习效率。具体来说,运用多媒体辅助物理学习,可以弥补传统物理学习方式在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进而可以学生对于一些物理现象的观察更为直观,这样在加深学生的对物理现象的理解理解的同时,也可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四、结语

篇(6)

一、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喜欢接受新生事物,对学习物理具有浓厚的兴趣,抱有很大的信心,这正是学生学好物理、教好物理的有利因素和基础。教师要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的优势,激发学生兴趣。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感受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我们家里用的电是怎么来的?开关、插座,是怎么连接的?为什么有时候会跳闸?为什么灯丝断了再搭接上灯会变的更亮?冰箱怎样制冷?电视为什么出人?只有我们了解物理、学习物理、掌握了物理,才能明白这些知识,才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才能造福于人类社会。其次,我们要以丰富的物理现象和事实为基础,努力创设物理情境,并结合物理新课程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感到身边时时有“物理“,处处用“物理”。(1)巧设情境,恰当运动激励机制,激发兴趣。(2)加强和改进实验,培养兴趣。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实验条件,力争做好每节课的实验。(3)联系生活实际,重视知识应用,巩固兴趣。(4)积极组织开展科技制作和创新实验,发展兴趣。(5)通过开拓思维能力,升华兴趣。

二、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观察马路上的汽车,为什么挡风玻璃呈斜面?为什么夜间行车时车内不开灯?为什么载重汽车的车轮粗大而且数量多?为什么轮胎制有花纹?为什么大油罐车拖着一个长长的铁链?怎么用学到的光学、力学、电学知识解释这些问题呢?观察从冰箱刚拿出的饮料瓶外为什么有水珠?观察烧开水从壶嘴向外喷“白气”的现象,并思考为什么离开壶嘴一段距离才看出“白气”?蒸馒头冒“白气”和冬天我们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否一样?等等,怎么用学到的热学知识解释这些问题呢?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物理知识就会越来越丰富。请同学们留心观察,用心思考,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不断地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三、勇于实验,乐于探究

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科学探究是学习物理的目标和方法。通过实验,不仅构建起知识体系,而且也是学生发现物理现象、探究物理原理、获取物理知识、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路径。所以,同学们应该勇于实验,乐于探究。我们要积极参与实验,实验时,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操作能力。但是由于条件所限,学生能做的分组实验很少,在这种情况下,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物品进行试验。例如,惯性实验,我将一个啤酒瓶正放在桌面上,在瓶口上放一纸条,将另一个啤酒瓶倒放在纸条上,使两啤酒瓶口正对。问同学们:将纸条迅速抽掉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同学们说不行,这样会把啤酒瓶打破或者歪倒,但我迅速将纸条抽掉。学生发起了惊呼———两个啤酒瓶依然直立,学生的注意力被我吸引过来,在这个时候我提出问题,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做将笔帽放在纸条上,迅速抽动纸条而笔帽不倒的实验,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让学生经历了实验过程,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的理解,通过解释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达到掌握物理知识的目的。再如,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我是这样设计的:(1)用一支短铅笔或圆珠笔做实验,让学生利用笔尖和笔的另一端分别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让学生用自备的实验器材展示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论。这样设计,不仅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或课外进行探讨物理规律,而且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地听、记,转为主动地操作、主动地实验,让学生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力地促进了物理的学习。此外,还要鼓励学生改进课本上的实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实验的探究能力。例如,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若用棋子,棋子亮度低,通过玻璃板不容易看到像。若用两支点燃蜡烛,让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刚好重合,得出物与像等大的结论。受许多因素影响,两支蜡烛很难做到完全“重合”且污染环境。通过讨论,选用了两根相同发光的荧光棒进行了实验,成像非常清楚,比用蜡烛更容易操作。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若用原有的实验器材,烧杯中加入的水过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且实验现象不明显;若烧杯中加入的水过多,需加热时间过长,完不成教学任务。通过讨论将盛水的烧杯换成了试管,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便于观察。还要鼓励学生多做一些小实验、小制作,搞一些小发明,写一写小论文,养成勇于实验、乐于探索的好习惯。

四、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还要应用到实际中去。因此,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学习物理知识就是为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说明解释一些物理现象,解决生活生产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当然,对于初中生来说,联系实际,首先是要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例如,大气压处处都有,所以大气压处处有用。吸盘在家中可以疏通下水道,还可以提很重的物体,在生产中可以用来吸玻璃。我们每时每刻进行的呼吸也离不开大气压,这些都是大气压的作用。在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同时,还要关心物理与社会的关系,要关注科学发展的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用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篇(7)

一、初中物理家庭实验的特点

1.材料易得,实验方便

物理实验很多都是源自生活的,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即使是课堂实验,也会有很多生活中的材料,更不要说家庭实验了。家庭实验中的材料绝大多数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用到的,学生只需要随意在家中找一些实验材料,便可以开始实验。比如“光的折射”这一课,笔者要求学生回家以后找一根筷子放到盛有水的玻璃杯里,观察现象。在这个家庭小实验中,无论是筷子还是水,抑或是杯子,都是家中常备的,取材十分简单,不需要太过复杂的步骤,实验十分方便。

2.步骤简单,清晰明了

在课堂实验中,大多是有着很多的步骤,一步步严格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去做,还有可能会实验失败。而家庭实验则不同于课堂实验的复杂性,家庭实验大多数都是简单的几步,所做出的实验又具有明显的效果,可以使学生清晰明了实验结果。比如在讲“惯性”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回家煮一个鸡蛋,将煮熟的鸡蛋与生鸡蛋依次旋转,观察二者的旋转状态。这个小实验简单易行,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却又能清晰明了地让学生感知到惯性的特点。

3.根据课本内容设计,减轻课业负担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对于物理而言,这个“宗”就是物理知识和概念,而物理知识和概念又包含在课本中,所以一切的实验都是为了课本而服务的,无论是课堂实验还是家庭实验,都要依据课本内容设计,不能偏离主题。如“自制彩虹”,太阳光通过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是光的色散原理。根据课本内容设计一个家庭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既运用了所学,又减轻了课业负担。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家庭实验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观察

物理是与生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在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物理现象和原理、规律,如果我们细心观察,一件件的生活小事都可以算作是家庭实验的范畴。比如,学习完力的知识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回家以后联系生活实际来观察,洗衣服需要用力,切菜需要用力,上楼需要用力,锻炼需要用力,跑步需要用力……力是无处不在的,只要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是家庭实验室。又如,在学习“杠杆平衡条件”时,扁担挑起东西是杠杆,指甲刀是杠杆,鱼竿是杠杆,圆规是杠杆,火钳是杠杆等等。这些都是源于生活的仔细观察与体验,物理在生活中得到深化,学习在生活中得到提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课外去自主探究,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就在生活中。

2.加以辅导,提升效果

很多时候,学生做家庭实验都会缺乏一定的目的性和条理性,也不会去反思,所以教师要在学生进行家庭实验之前对其加以辅导,让学生心里有数,知道如何去做实验,如何去反思,如何去提升实验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家庭小实验之前,对下列问题做出指导:①实验目的;②实验用品的选择;③实验的原理;④实验操作中的要点;⑤安全注意事项;⑥观察的重点;⑦实验现象的记录;⑧实验总结、实验报告的填写及实验小论文的写法等。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小实验,实验的成功率才大,效果才好,学生才能从家庭小实验中获取知识,才能发挥家庭小实验应有的功效。

3.加强监督,时刻提醒

家庭实验是个很好的巩固知识的途径,所以很多教师都热衷于为学生布置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去完成。然而,很多学生回到家就把实验忘得一干二净,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当教师询问实验结果,他们则说出自己想当然认为的结果。其实,这样是毫无意义的,也会使学生对学习形成一种敷衍的习惯。所以教师既然布置了家庭实验作业,就要加强监督,真正地把这份作业当成强制性的作业去布置,去检查,去提醒,去监督。检查的方式可以是课堂随机提问与家庭小实验有关的问题,也可以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等。一则可以检查学生是否完成实验任务;二是可以检查学生完成实验任务的质量。对按时完成实验任务,而且完成实验任务的质量较好的,要加以表扬,对没有按时完成实验任务或完成实验任务但质量不高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教育、指正。

4.课堂实验布置为家庭实验

物理是一门处处充满实验的课程,每一个物理原理都会对应着一些实验,所以在课堂上需要操作的实验有很多。然而,有些实验是课堂上不具备条件去做,只能改为多媒体演示,虽然直观,可是学生没有动手操作,印象自然不会深刻;也有些实验比较小、杂、繁琐,在课堂上做这些实验会打破教师课堂所授知识的连贯性。所以可以适当地将课堂实验布置为家庭实验,让学生课下回家自己做实验,得结论。比如,在教学“浮力”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以把实验交给学生自己去做。让他们选择一个稍大一些的容器,如洗菜盆,然后将生鸡蛋放入水中,观察鸡蛋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到水底。如果鸡蛋沉到水底,如何才能让它浮出水面?之后再选择青菜叶、易拉罐、玻璃瓶等常见的东西一一做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5.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家庭实验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