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5 21:57: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副高级工程师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香港专业资格管理的特点
香港专业资格管理具有社会性、行业性、专业性与一致性的特点。在香港,考察高级专业人才管理模式,基本上可以按照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分为两类。香港的非政府部门不分国有、私营,也不分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专业人才完全是按照社会性、行业性、专业性、一致性进行资质管理,用人单位只要按照资质进行任用管理即可。其一,社会性,是指香港专业人才资质一般是由社会上公认的协会授予的,而不是政府部门。在协会内部有严格的行为操守标准,有违规的严惩机制。这个协会授予的资质,全社会都认可。其二,行业性,是指香港专业人才的资质管理也是集中管理的,也即一个专业对应一个协会,由这个协会统一管理。政府不管了,社会也不是谁都可以管。这些协会要遵从法律法规,受法律部门、政府部门的监管。行业协会在法制的框架下,自我管理,政府无权干涉。其三,专业性,是指协会的专家组是全香港行业内顶尖的专业翘楚,他们有公信力。专家个人诚信力必须也是高的。这个诚信力未必局限于专家独有,而是归功于全社会的诚信体系比较健全。其四,一致性,是指行业协会授予的资质,是名副其实的。得到哪个层次的职级头衔,就能够干哪个职级的事情,也就能负担得起哪个职级的责任。这几个特点是相互联系的,归根结底是一致性,名实相符。名实相符来源于社会自律、行业自律、专家自律,来源于社会、行业和专家的公信力,本身又反过来进一步巩固了社会、行业和专家的公信力。政府与社会才能做到把这样一项资质认证工作交给社会团体来做,交给行业团体来做,交给专业团体来做。综观香港专业资格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比较稳健的,各个用人单位都能够接受认可,社会上的批评性意见较少。
二、内地专业资格管理的特点
内地专业资格管理具有行政性、集中性、形式性、空头性的特点。
考察内地的专业人才管理,需要按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企业部门三类单位分别考察。专业人才主要分布在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而这两类单位之间的模式又是不同的。观察内地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本人也归纳了四个特点,就是行政性、集中性、形式性、空头性。其一,行政性,是指我们的专业资格,过去评聘合一叫“职称”,现在评聘分开叫“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一般是由政府直接授予或间接授予的。各个专业、各个层级的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都是由政府部门或政府所属单位管理的。评委会成员由行业内专家组成,但是最后的审批权在政府部门。评委会的议事规则也有很多行政化的烙印难以拂去。其二,集中性,各个专业的资格,按照统一的级别序列管理,分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又分助理级与员级)四大层级。每个专业的资格可以彼此比较级别。有的系列设置封顶级别为副高级别,比如经济师系列。有些系列设置了封顶级别的,又在行业声音的呼吁之下,打破封顶,比如高级工程师之外又增加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会计师之外又增加了正高级会计师,这也说明了我们的行政性与集中性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伴生的。其三,形式性,由于职评委缺乏公信力,评委诚信监督机制不够健全,我们评定资格的主要依据是、承担课题与获奖情况。但是论文、课题与获奖在“出炉”标准上和审定程序上都有很大的“水分”。所以,很多人靠着大量“掺水”的论文、课题与获奖,评上了高层级的任职资格,破坏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这个神圣的头衔。其四,空头性,是指依靠形式化的标准与程序评选出来的专业资质人员,顶着一个高级的头衔,却干不出高级的工作成果,也负不起高级责任,徒有虚名。
三、以建立社会诚信体系为基础,推进专业资格管理制度改革
我们首先要看到,内地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管理制度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须知我们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目前的制度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巨大成果,来之不易。包括建立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体系,以及一些系列的中、初级资格建立了考试制度,这些工作为公平、公正、公开地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但是,我们也要正视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把这件事做得更好。
同香港的专业资格制度相比,内地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管理制度确实还存在不少矛盾。首先,享受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由于专业技术职务的高级职数是有限制的,所以有些单位就用职数来限制任职资格。这是一种无奈之举。许多人年轻而有才华,但是由于资历浅,或者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论文与获奖,无法评上高级职称。这实际上就限制了这些人的职业发展。这些人如果流动到其他单位,在社会承认的“职称”头衔上就矮了一截。其次,论文掺水,获奖掺水,都属于社会上的不正风气,对于全社会的学术进步、专业进步,都是很大的伤害。但是这个风气的来源之一,却正是我们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再次,企业单位撇开国家建立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而另搞一套,也往往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管理成本。再其次,企业单位自己搞的一套,只在企业内部自己承认有效,属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地方粮票”,无法“全国通用”,这也限制了人才的社会流动和职业发展。目前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管理制度引出来的矛盾不一而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我们一直在改革,迄今也还没有改到位。
关键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改革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基本实现了满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但总体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发展需要,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从2007年开始设置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2009年国家为了弥补学术型硕士实际操作能力差的特点,开设了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学位。根据2013年教育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院校工程硕士教育改革分析
四川大学2013年有28个工程领域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和26个领域招收在职工程硕士,主要包括机械制造、高分子、材料、水利水电、建筑、环境、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轻工技术等学科门类。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持续增加和完善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然要求。我校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所占比例约为12左右,此差距正在呈现逐年减小的趋势。我院目前在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食品工程和材料工程四个领域招生工程硕士,每年招生人数在40个左右。学生可以通过推荐免试或参加一月份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进入全日制工程硕士领域学习,在职人员可以通过十月份全国GCT考试合格后,再参加我校自主组织的专业考试和专家面试进入我校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1.1工程硕士培养目标定位
我院工程硕士领域要求其研究生应具备对工程项目相关信息进行正确分析处理的能力,综合运用本领域所学的知识对项目进行设计、管理、分析、预测和优化等,解决相关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突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是我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总体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设置、培养过程和授位标准三个方面不同于工学硕士,我院将基础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培养、实践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四大内容有机结合,通过课程学习阶段、实践训练阶段和应用检验阶段三个阶段,实现高水平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1.2 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学习阶段设置有基础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程、案例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四大板块。我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课程设置明显区别于工学硕士学位研究生。除公共平台课(政治、外语和数学等)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相同外,四个工程领域还设置有专门的专业平台课。为提供更大的应用性课程可选空间,压缩理论性课程,增加了应用性选修课的课程数量,同时也可保证案例课和实践训练的实施。学术交流活动要求次数减少,鼓励以实践交流活动学分替代学术交流活动学分。案例教学和案例库建设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我院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开设了近20门案例课,除本校教师外,还邀请来自英国、美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家的科学家,和BASF、BAYEY、SATRA、REPICO、W2O环境工程公司、浙江卡森集团、金宫川派味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董事长、总裁和总经理等到校为学生开展学术讲座,以生动形象的真实案例为专业型研究生拓展学习思路。
1.3 双导师制
双导师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应用检验阶段,工程硕士研究生一方面在校内导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在校外合作导师的指导下解决具体的实际应用问题,在此基础上完成达到分类授位要求的学位论文。我院学生在双向选定校内导师的基础上,由校内导师推荐或由学院指定校外导师。在校外合作导师资格认定上,严格把握“具有副高及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三个基本条件,优先选择具有长期在本行业从事专业生产和管理的企业老总、行业专家和高级工程师等,由学院统一颁发聘书。工程硕士业学位研究生在确定培养方案、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申请授位等环节都应有双导师共同指导并签署意见。
2 结语
我院近五年培养的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就业率均为百分之一百。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学生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认知度低,在我院就读的工程硕士大部分是通过免试入学,参加全国招考入学的仅占少数。校外导师和实践基地建设配套经费少,我院目前大部分工程硕士校外导师都是义务指导学生,部分实践基地也是由企业出资建设。优秀专业学位研究生奖励政策与科学学位学生无明显优势,学生毕业后从事本行业工作的少等。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政府应强化政策和条件保障,加大投入支持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力度。学校应完善奖助政策体系,建立长效、多元的专业学位奖助政策体系,强化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等对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激励政策。加大对本科生的宣传力度,多吸收对相关工程领域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参考文献:
[1]《关于试行工程硕士不同形式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的通知》[Z].教指委[2011]11号,2011.09
关键词: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作者简介:李良碧(1971-),女,江苏镇江人,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海洋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江苏 镇江 212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船舶制造工艺力学》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023-02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增长很快,除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近几年更是增长显著。如何既达成培养目标,又能满足不同生源的需求,同时在培养质量上又有保证,[1]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质量问题目前已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这一目标定位是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目标有区别的。[2]
国外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也开展得颇为广泛。美国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为美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实用型人才,有效地满足了社会对这一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其办学规模和专业分布也不断扩展。美国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所占比例至20世纪90年代已达到全部硕士学位获得者总数的55%以上,而且涉及众多专业领域。[3]国际上专业学位硕士数量远多于学术型硕士数量,我国专业硕士教育在数量上仍处于劣势,与国际上75%的格局仍有不小的差距。[1]段丹等[4]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具有职业指向性和专业性等特点,提出了构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全程式和个性化职业指导体系以提升培养质量。许长青[5]以华南地区研究型大学为例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发展作了相关评估。
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企业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社会急需大批高质量和实践能力强的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本文将从生源、导师、课程学习、论文选题、论文阶段检查和答辩阶段这几个方面来阐述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原因,探讨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质量的保障
专业学位研究生大多数是由于分数达不到学术型研究生的要求而选择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他们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内容和培养模式不是太了解,学习的动力较学术型研究生有所不足。为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的质量,应做好以下两点工作:
1.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的筛选
在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时,首先应严格按照国家招生政策把好初试和复试关。除了应达到初试成绩外,对其进行面试时应着重关注学生对本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和培养体系是否了解,对自己的定位是否合适,是否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不同之处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因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而带来今后就业及继续攻读更高层次学历可能带来的影响有一定心理上的准备。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进行硕士论文阶段工作时,论文研究内容一般会与相关企业需求有一定的联系。例如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一年级读完相应的课程后会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在二年级时进入相关船企进行与实践紧密相连的论文研究,学生有较长的时间是在相关企业里度过的。
2.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宣传工作
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工作就是向考生宣传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内容和培养模式,特别是在实践环节培养上的优势。其中一些优秀的学生可结合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以积极的态度来报考相关专业学位研究生。这些考生一般都能在今后的课程学习、实践培养、与企业进行合作项目及学位论文方面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好相关课程、较好地完成相关实践任务、做好毕业论文。
所以,积极提高生源质量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提高的途径之一。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质量的保障
导师在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除了应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大多数高校一般是以校内学术型导师为主,这样使得他们在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时还是按照学术型研究生原有的模式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有些只是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略微偏向于工程实践的课题或者根本就没有区别。因此,需要从以下几点来关注导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问题。
1.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选拔
为保证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导师资格的选拔也非常重要。在校内导师选拔中,具有博士学位和副高职称的年轻导师一般建议有一年工厂的实习经历。我校船海学院年轻教师到校参加工作后一般都安排他们进入船厂或海工企业实践一年或半年以上。所以,当他们获得导师资格后一般都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中年指导教师们一般选择有横向在研项目的或有相关企业经历背景的教师。同时积极鼓励指导教师走进企业,全面提高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能力。
2.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与校外导师
同时可聘请校外老师来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指导。校外导师除了必须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经验,还必须有指导学生的经验和能力;校外导师应参与教学实践、项目研究和论文指导等多个教学和实践环节。校内导师承担部分教学工作,不仅教给学生们理论知识,而且要传授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的能力。我校船海学院根据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特点,要求所有校内外专业学位硕士导师既有硕士人才培养的经验又具有一定的企业工程实践经验。
3.加强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的指导
加强导师对论文的指导对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还是导师。导师的学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论文质量的高低。将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优势结合起来共同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才能更好地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的水平。
随着近几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的增加,导师所带学生也大量增加,校内导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往往承担者教学、科研课题研究及部分行政工作;校外导师不但要充分保证在企业的工作时间,还要顾及对学生的指导;这些势必造成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时间偏短,常常导致论文质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因此,导师应明确指导责任,预留足够时间为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及时和适量的指导,同时管理部门可下达阶段考核点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行跟踪。并且管理部门也可以定期与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交流座谈,解决学生在各阶段遇到的困难,及时与导师沟通或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4.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
可以通过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团队来弥补一些年轻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经验上的不足。在校内,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指导教师由于一般都是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中走出来的,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缺乏相关经验。因此,在导师团队有经验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年轻的指导教师能很快看清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指导水平。因此,组建导师团队对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极其有益的。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质量的保障
课程质量的保障是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密切相关的。教师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创新意识以及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1.组建多层次课程教学平台
组建好多层次课程教学平台是比较重要的。首先构建基础理论教学平台。一些数学等基础课程对于工科专业的学生是比较重要的基础课。其次是专业基础课,例如我校船海专业所开设的高等结构力学和高等流体力学等,学好这些专业基础课也是学好专业的前提。选修课是对必修课的补充,针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学生可选择相关课程进行选修,为论文的研究和撰写做好必要的准备。
2.注重课程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在课程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工程项目教学、讨论互动式教学等方法;任课教师可根据培养目标和当前工程界热点问题并结合教师科研项目的实际案例,增设补充教材,开展学科前沿、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专题讲座以及实践课程,及时对不合理的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目的。
四、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选题质量的保障
当前高校研究生导师中很大一部分主要开展基础理论研究,而直接解决企业生产实际的课题比较少。他们习惯于指导学术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所以选题一般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常常将专业型研究生当做学术型研究生培养。[6]因此,研究生导师应通过承担横向课题或与企业联合培养等手段来对专业型研究生的论文进行合理选题。
1.论文选题的实践性
论文的选题首先应强调实践性。选题主要来自于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中,指导教师在选题时应依据本学科的发展前沿,以导师在研的横向科研项目为背景写学位论文,确保所选题目很好地与工程实际相联系,注重将实践和理论提升并结合,因此论文的成果对生产实践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影响。与科研项目相关联的论文选题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把好论文开题关,对选题的工程实践意义进行审核,对于实用价值差的论文必须重新选题和开题。
2.论文选题的创新性
论文的选题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某一问题的解决除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外,同时还需要一些新的方法和新的思路。而且方法创新的研究更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从总体水平来看,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创新性的要求可以较学术型研究生有所降低。
因此,科学合理地选择专业学位论文题目是高质量学位论文是否能完成的前提。
五、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阶段质量的保障
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开题后,除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的研究和撰写,阶段检查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质量保障上也非常重要。选题后首先要进行开题阶段汇报,此时相关学位论文评审教师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的题目及内容进行评审。这个环节是学生是否能顺利开展论文的前提。
1.论文开题
学生在论文开题之后一般就可以开展论文工作。在论文进行过程中,学生除了要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其论文进展外,学生们之间也可开展定期的小型学术交流,这样可获得他人的工作经验,有利于论文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成。一些国外高校的研究生在开题后一般自发组织定期的小规模学术交流活动,学生们之间互相交流和学习,不同学科之间有时可以产生新的思路和观点,这对高质量完成研究生论文是有非常有帮助的。
2.中期检查
对论文开展过程中的中期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重点关注在开题阶段出现问题的研究生。同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否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位论文进行评估。中期论文检查小组与论文开题小组的评审教师基本保持一致,这样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论文的进展情况和完成质量。
因此,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在各重要阶段进行论文检查是提高论文质量的保障之一。
六、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答辩阶段质量的保障
学生经过论文的开题及中期检查,最后到达学位论文的答辩阶段。这也是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后和最重要的阶段。
1.论文答辩前
在论文答辩前,研究生所完成的论文一般须由两名同行专家评阅来判断是否达到了所申请的学位水平。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都已采用外审匿名评审制度,这种方法对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非常有效的。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评审上,已有部分高校开展了匿名评审制度。它们的形式各有不同,有的是两个内审匿名评审;有的是一个外审匿名评审,一个内审匿名评审;还有的两个都是外审匿名评审。因此,要很好地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质量,论文评审制度逐步过渡到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一样,都采用外审匿名评审制度是比较关键的途径。
2.论文答辩及评价
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答辩小组的成员应与学术型研究生有所区别。特别是一些在企业完成论文学生的答辩小组成员应至少有两名以上相关企业高级工程师参加。其论文质量应以应用理论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优劣作为其评价标准,论文的创新性可作为次要评价目标,这也是与学术型研究生论文质量评价的区别之一。
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论文的最后阶段严格按要求把关和采用合适的评价体系,这对提高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张君,高世乐.多管齐下全面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12):10-11.
[2]李扬.对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11,(5):16-17.
[3]郭长义,王凤玉,欧桃英.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2,(6):112-116.
[4]段丹,林洪.构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指导体系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50-52.
为适应国家对人才结构调整,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更好地促进全日制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发展。本文主要从人才培养目标、招生与学制、课程教学体系、专业实践教学、导师队伍建设和质量监督评价六个方面对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为国内其他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全日制;安全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
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jg123024
一、引言
2009年3月,教育部发文决定自2009年开始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并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重庆科技学院作为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试点单位之一,学校的安全工程学院也于2011年11月被授予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点,并于2012年迎来首批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1]。由于是首次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国内各高校大多都缺乏此类学生的培养经验,在培养模式上也几乎“毫无建树”,而近年来,国内各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数呈现迅猛增长的趋势,探索出一套符合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型培养模式,是当前相关培养院校急需研究的课题[2]。为了适应安全专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目前有更多的安全领域专家把安全教育改革的重心转向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使其成为现阶段安全教育改革探索的热点课题,安全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为培养高层次安全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现状分析
无论从全国还是重庆来看,安全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具体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安全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深刻变革的过程中,安全生产面临诸多新问题、新要求。国务院确定了“到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的目标。目前,我们国家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2010年全国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高达7.9万人,亿元GDP事故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近8倍。我国安全生产基础仍然薄弱,尤其是安全生产人才方面存在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科技人才匮乏、人才培养与安全生产及管理实际需求脱节等突出问题。
(二)安全生产人才比较紧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严重缺乏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安全生产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2010年至2015年,从事安全生产的人员总量将从419万人增至670万人;至2020年,要达到860万人。同时要求:“相关专业(安全生产)的人才比例需达到50%以上;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1:4:5。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国从事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人才总量将达到8.7万人,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重庆区域经济迅猛发展,急需大量高层次安全生产管理人才
西部大开发、重庆大发展,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市委、市政府提出“人人重庆,和谐平安”的战略目标,并且重庆作为全国唯一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急需大量安全生产专业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一是高层次企业安全生产人才缺乏。在重庆现有4万余名企业安全生产人员,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不足1万人。二是高层次安全生产监管人才缺乏。重庆全市安监部门安全监管人员共6307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293人,占21%。为提升安全监管人员素质,重庆市安监局计划每年支持30人进修安全工程硕士研究生。三是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人才缺乏。据调查,重庆市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如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机构、国家职业危害实验基地等每年需安全工程硕士人才约30人。因此,重庆市每年对安全工程硕士人才的需求量至少260人。重庆科技学院在石油、化工、钢铁、建筑等领域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办学优势,在重庆科技学院开展工程硕士安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加快高层次应用型工程硕士培养,实现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互补,具有不可替代性。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和重庆市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加快培养大批高层次应用型安全人才已迫在眉睫。
三、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六要素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培养理念指导下,根据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律和社会需要,为研究生构建的较为稳定的教育结构及其运行方式和运行机制的总称[3]。根据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设置目的,参照国内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先进理念,提出研究生“六要素”培养模式,即人才培养目标、招生与学制、课程教学体系、专业实践教学、导师队伍建设和质量监督评价六个要素。
(一)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对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更高。研究生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专业硕士研究生,如果单纯的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就无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从事科研工作方面应当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能对国家、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中,实践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把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贯穿于实践教学的每个环节[4]。对于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更加注重实践性,而目前社会急需的是创新能力。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先进安全理念和良好职业素养,具备较强的安全监管执法能力、生产现场安全设计能力、安全生产检测检验能力、生产安全风险控制能力,获得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相应的训练水平,能够在安全生产管理、石油天然气化工、矿山和建筑等高危行业、安全技术服务机构、政府监管部门等适应安全工程领域实际工作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招生与学制
招生是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起点,学制则可保证质量[5]。研究生入学的招生规模要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针对目前专业领域即将或相对饱和的现状,招生规模应采取适当的缩减措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时间短,就业目的性强,具有独特的职业导向性。学制一般指受教育者的受教育年限,设置非常灵活,如美国大多专业学位的学制是1-2年,远程教育一般在3年[6]。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采用学年制,大部分采用的是“1+1+1”的培养方案,这与个别学生或者个别专业的特征不相吻合,难以适用。我们可以采用“一年三学期制”,课程学习一学期,学位论文一学期,时间大体均衡,专业实践则随着学生和实践单位的需求而不断调整,半年或半年以上甚至一年的实践,这样学制就可以发生弹性化的改变。
(三)课程教学体系
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充当体现教育思想载体的“角色”,因而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要反映其实践性、前沿性、开放性。为实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其课程设置既要体现本专业基本理论以及方法,又要能反映本专业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及前沿发展动态,因此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一定要凸显特色。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在课程设置原则上重点强调专业实践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与安全领域的执业资格认证体系相衔接。根据生源类型、培养基地需求、岗位资质、就业面向等因素,构建由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部分组成的模块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核心课程:包括防灾减灾工程、系统可靠性分析、安全检测与监测技术、作业危害分析、安全工程领域前沿技术、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等课程。
(四)专业实践教学
专业实践教学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点。专业实践教学既是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从事科研能力的主要“帮手”。实践教学是树立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质量是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首先要遵照因材施教的基本思想,综合多方面考虑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诸多不利与有利因素,摒弃不利因素,汲取有利因素。此外,应当建立健全各项实践教学规章制度,落实和完善各项实践教学相关管理规定,切实保证实践教学质量。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的实践教学由实践教学计划、内容和方法、手段以及考试考核等环节组成。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落实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办法,研究生处与实践教学管理科积极开展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工作,逐步建立实践教学的信息反馈体制,客观、真实反映实践教学质量。
(五)导师队伍建设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案例教学,所有这些都需要拥有丰富实践经验教师的参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这种制度一方面可以帮助研究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单位按照需要培养人才。目前,对导师的选聘,校内导师通常以学校现有研究生导师为基本遴选范围,对于企业导师的选择大多是具有本科及以上学位或副高级别以上职称、专业精深、职业素养高且有较多科研成果的专家。因此,为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应该建立导师“能本策略”、“能进能出”的弹性化管理制度,废除导师终身制,营造动态激励机制,不断输入新鲜血液,保持导师队伍的生机和活力。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采取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全日制的研究生采取进校后先学习部分课程,到企业学习并发现问题、回学校学习、再回到企业解决问题的培养方式,即采取“学校+合作企业+学校+合作企业”的培养方式。全日制研究生要求在企业工作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5年。
(六)质量评价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论文质量评价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质量的基本保障,毕业论文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统一反映,也是高校教学质量水平的直观体现。重庆科技学院在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方面,有着严格的把关。在学生论文选题及其现实意义、指导、中期答辩、评审专家小组全程监控,这样可以有效检验学生的基本科研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如研究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论点的科学性,论文结构层次的完整性与合理性,文字水平、图表运用技巧,论证的逻辑水平,广度与深度运用理论的程度,研究材料事实的可靠性与代表性,结论的价值等进行质量保障,进而可以提高研究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包括校内质量体系和校外质量体系两个方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质量由校内质量体系提供基本保障,利用校外质量体系监督和促进。重庆科技学院设立专门负责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管理的机构,负责规划实施管理招生录取、学制安排、专业实践、培养质量监督等相关事宜。例如重庆科技学院监督人员选择学科专家、企业专家以及学生代表共同对整个培养过程进行监督管理;质量反馈体系由学校、社会和研究生共同参与,整个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运行结果需依靠学校、社会和研究生个人的及时反映,并能得到三方主体的重视。可采取信息化平台的方式,对学生的管理、质量监督以及反馈都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这样方便对学生进行实时管理。并且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评价中更加注重社会企业的参与,企业及时反馈学生工作情况和就业现状,可以更好地推动学校及时调整培养计划和规模,使专业学位硕士成为推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发展的动力。
四、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的实施
以重庆科技学院下属二级学院——安全工程学院为例,2006年5月,经重庆市教委批准,由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与重庆科技学院共同组建下,重庆安全工程学院在重庆科技学院挂牌成立。安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实验中心是重庆市安全工程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实践教学平台,同时也是重庆市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的重要科技研发、安全检测检验社会服务平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创建安全保障型城市建设方面成绩斐然。重庆市安全生产科学院(中国安科院重庆分院)于2008年在学校挂牌成立,2010年10月重庆市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技术中心在重庆科技学院挂牌成立。学院开设安全工程、化工安全、建筑安全三个专业,现有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87名,拥有国家级职业危害实验基地1个,2个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省级重点实验室,分别是“重庆市非矿山安全与重大危险源监控实验室”与“重庆市职业危害检测与鉴定实验室”,学院拥有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5个、重庆市检测检验中心1个、消防技术服务中心1个[6]。学院安全工程领域涵盖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冶金等工业领域,主要培养方向有:(1)安全管理工程。安全管理工程主要利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控制来自自然界的、机械的、物质的不安全因素及人的不安全行为,避免发生伤亡事故、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保证生产顺利进行。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过程风险评价技术等。(2)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技术与工程研究方向主要以非煤矿山过程中灾害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过程控制中的安全基本理论与工程技术为研究对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理论及新技术的基础理论,开展行业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预防和控制的关键技术应用研究。(3)职业卫生工程。职业卫生工程主要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开展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基础理论、现代职业安全健康技术标准及管理标准化、职业危害检测检验方法,职业危害控制及防护工程技术等研究。
(一)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在制定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时,根据国家目前安全工程领域对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实际需要,同时结合学校安全工程学院对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素质要求等,科学合理的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且根据实践运行中学生的理论知识水馈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作出相应的合理调整。参照全日制安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特点,经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小组的共同研讨,学院把研究生课程体系拆分为三大模块,分为学位课、非学位课及实践环节。实行学分制,总共为47个学分,其中学位课有27个学分,非学位课有8个学分,实践环节有12个学分。研究生第一学年及第二学年上半年为课堂教学与校内实践环节,研二下半学年及研三学年为毕业设计及校外实践环节。2016年9月25日,安全工程办学十年总结大会暨2016年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国际学术论坛在重庆科技学院隆重召开,与会各专家教授耐心为学生召开“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领域学科前沿讲座”,为学生们讲授安全领域前沿科学知识。
(二)优秀的教师队伍建设
在师资配置方面,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选聘的是具有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思想素质高、教学履历丰富、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且拥有较多科研成果的骨干教师。此外,学院定期从消防部队、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单位聘请技术水平卓越和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来授课,学院鼓励任课教师编安全工程领域适合专业硕士使用的教材。目前,学院研究生导师参与编撰和主编了《安全学原理》《化工过程与装备安全技术》《化工安全》《职业危害控制技术》《实用管理心理学》等5部专著和教材。同时,学院每年遴选优秀的骨干教师到国外一流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及科学研究,主讲教师还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注重研学结合,不断更新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便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保证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质量。
(三)优秀的实训平台建设
重庆安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实验中心秉承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使命,开拓进取、追求卓越。安全工程实验中心承担“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任务,在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实验教学理念、建立的实验教学体系、提出的整体建设方案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效果显著,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在安全生产行业领域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根据学校和学院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安全工程实验中心将以学校应用型技术大学改革试点为发展契机,进一步完善以安全工程为主体,消防工程和职业卫生工程为两翼,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和安全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监管技术支撑保障能力,强化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将安全工程实验中心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特色的国内一流安全工程人才培养、安全科学研究、安全科技成果转化、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一体化基地。实验中心教学团队成员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侧重于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工程应用型人才。通过邀请高级工程师开展专业知识讲座与校内实践基地的实训以及校外企业的实习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借助教师的科学研究前沿项目或工程实际项目、学生的各种竞赛项目和科技创新项目,使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机会大大增加,提升了学生科技创新的深度和广度。近年来,学院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重庆市教委、重庆市安监局、重庆建工集团、重庆燃气集团、重庆消防总队、重庆高新区消防支队等17家企业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建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与中石油合作共建“石油工程综合实践教学平台”,与重庆市安监局合作共建“安全工程综合实践教学平台”,与重庆市教委共建“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学院充分利用拥有的国家甲级资质安全评价所,不仅为政府安全监管、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同时为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和学生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
五、结语
目前国家大力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研究这个特殊群体的特点和把握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规律,不断创建和优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完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重庆科技学院作为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试点单位之一,属于办学水平较高、特色鲜明、能够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且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地方高等院校。全日制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思考。
作者:邹碧海 周世靖 寇娜 单位: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