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9 07:10:2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网络课堂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课堂是知识传授的主要场所,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新媒体时代,课堂空间无限延展,信息量大、视野范围宽,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多样,而且课堂时间也不再局限于上课时间,学生课后仍可以通过新媒体围绕教学内容拓展学习。因此许多高校纷纷建立网络课堂,教师可以将相关资料上传网络课堂,同时学生也可利用互动版块进行交流并与教师互动。
二、基于网络课堂视角的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范式创新的意义
1.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因此从网络课堂的视角对公共管理类课程范式创新问题展开研究,是落实党的十精神,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要,具有鲜明的理论意义。
2.公共管理类专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集理论、实务、技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实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传统的教学范式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从网络课堂的视角对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范式进行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教学理念上,必须由教师一个教学主体向师生两个教学主体转变;在教学方法上,由填鸭式教学向参与式教学转变,并通过构建学生学习组织,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和学习积极性;在能力培养上,充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小组沟通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弥补了传统课堂时间、空间的局限;在考核方式上,把学生对网络课堂的参与计入平时成绩,丰富了平时成绩的考核维度和内涵。
3.网络课堂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展示提供了平台
我国波澜壮阔的公共管理实践对公共管理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课堂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展示提供了平台。随着我国行政改革的推进,政府把一些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让渡给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使得其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求公共管理人才是具有管理知识、实践经验、协调能力、合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4.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迫使公共管理类课程必须占据网络平台,应对网络社会的冲击与挑战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海量信息及新鲜的资讯开阔了大学生的眼界。学生信息量的增大对传统课堂教学,尤其是包括公共管理类在内的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构成重大挑战,网络课堂的建设成为高校回应网络冲击的重要手段。网络课堂可以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起到过滤的作用,从而把新鲜、营养、有价值的信息呈现给学生。当然,教师在网络课堂交互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调控和引导作用,并通过传统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基于网络课堂视角的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范式创新的路径选择
笔者所讲授的“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学”等公共管理类课程均开设了网络课堂,并在学校及省信息化大赛中获奖。在近四年的使用、开发和探索过程中,不断探索如何利用网络课堂进行公共管理类课程范式的创新。
1.教学理念创新
观念的改变本身就是一场革命,新一代大学生思想活跃、知识面宽,是网络中最活跃的群体。时代变迁使得大学生不再甘于做单纯的教学活动的客体。教师需要及时转换思维,使教学主体由教师一个主体,变为教师、学生两个主体,实现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充分参与,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培养。网络课堂为此提供了技术条件。
2.教学方法创新
在具体实践中,可以探索尝试在每个班设置一个网络课堂助理,协助教师打理网络课堂,为学生参与网络课堂提供帮助。把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分成学习小组,设置一名组长,让其担任传统课堂和网络课堂学习小组的负责人,负责监督和管理学生平时作业完成情况,是否及时传到了网络课堂。公共管理类课程与现实联系非常紧密,针对热点问题学生利用网络课堂可充分进行讨论,从而实现教师课程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相结合,强调了参与式教学的应用。
3.教学过程创新
在教学改革探索中,在网络课堂上,每一章都相应上传教学课件、相关参考书目、视频资料、案例、精品期刊文章和报纸文章,方便学生课前预习、课下拓展学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与此同时,鼓励学生查找资料、编写案例资料,并上传至网络课堂,以及时更新和补充网络课堂资料。
4.考核方式创新
变革考核方式是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范式改革的前提和保障。利用网络课堂平台,把平时成绩设置为20分,其中10分来自于课堂的出勤和讨论,另外10分来自于网络课堂作业的完成。在教学中通过分组,布置小组作业,要求每一小组一个学期完成一项专题研究或一个公共管理方面的个案研究。为了避免搭便车的现象,要求学生个人撰写心得体会,并把研究成果传至网络课堂。同时要求学生撰写博客文章,进行小组讨论,以此评定平时成绩。
5.对学生社会实习监督管理创新
对学生专业实习、岗位实习的监管一直是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软肋,学生实习往往流于形式。可以探索尝试利用网络课堂平台,强化对学生实习过程和效果的监督与检查。要求学生在网络课堂相应版块撰写实习日志,并通过录音和视频的形式记录实习、访谈过程,要求随时上传至网络课堂,教师可以了解和监督实习过程与效果。
四、结语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目前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开放式教学理念为指导,对基于网络技术的大学英语开放式教学进行了探讨,探讨了开放式大学英语网络课堂的教学模式及其意义。
一、现代网络技术及开放式英语教学模式
现代网络技术为开放式英语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证和支持。
1、网络课堂
网络课堂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创建虚拟课堂。网络课堂具备开放性强,信息量大,形象逼真等特点,为开放式英语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2、开放式英语教学模式
(1)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他人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其基本观点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信息加工者、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2)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定义及方式
开放式教学模式:它指以知识教学为载体,把关注入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从而促进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方式:开放式教学主张教学环境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学生作业的开放及评价机制的开放。
3、开放式英语网络教学的迫切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教为主,以提高考试成绩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学生不能按自身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及方式,因而使一些学生“吃不饱”,而一些学生则“消化不了”,致使学生的全面的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开放式英语教学以学生学为主,在网络的辅助下,可以使学生最大程度地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开放式大学英语网络课堂的模式构想及实验
1、开放式大学英语网络课堂的模式构想
(1)网上讲义及学习资料
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在网上教学讲义及有意义的学习资料,不仅可以使这些资料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自主选择,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2)提供生动有趣,内容丰富的多媒体网络课件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制作生动有趣的多媒体网络课件。(a)要保证课件的科学化和艺术化。用多姿多彩的图、文、声等技术制作的课件,加之科学的教学内容,使课件科学化,艺术化。科学艺术的课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课堂当中来。(b)要使这些课件新颖,能够反映出时代气息;课件所传递的信息应该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反映出时代变化的特征,反映出先进的思想。在教学大纲的前提下,与时代紧密结合,介绍反映新事物的英语新词语,用英语介绍新事件、新思想。(c)使这些课件能够反映出中外文化差异,使学生了解英美文化,毕竟学习一门语言,就要了解其承载的文化,而网络多媒体正是传递文化的有效工具。网络多媒体可以生动,全面有效地,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英美文化。(d)使这些课件有一定的难易梯度。学生的已有水平,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各不相同,难易不同的课件。能够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需要。
(3)提供丰富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众说周知,学习只考课本上的东西是不够的,还应当学习很多课外的东西。要在网络上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课外学习的资料,课外学习的资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所学的知识。例如。我们可以在网络上一些具有明显的英美文化特征的英文电影,这些电影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英美文化,还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英文口语和听力。
2、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课堂自主学习
作为二一世纪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Ho-lec(1981)认为,自主学习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学习者具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意味着学习者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内容、材料和方法,能够确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并对学习进行评估。目前,通过网络课堂,自主学习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相互监督,相互交流之下完成的。 转贴于
(1)开设网络学习论坛
(a)开设网络论坛,让学生积极地反馈网络课堂学习中的意见、想法、需求和困难,以便改进网络课堂,促进网络课堂的教学效果。
(b)开设网络论坛,和学生展开讨论,和学生共同探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通过网络论坛,和学生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c)开设网络论坛。让学生之间自主进行交流,活跃网络课堂氛围。
(2)通过网络布置作业
通过网络课堂,自主学习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在教师的指导监督下完成。如果不加以一定的辅助措施,让学生放任自流,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教师要通过网络布置与课堂资料相关的作业,作为一种约束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学完网络课堂上基本资料后,完成并提交作业。作业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从实际情况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作业也还要趣味性和强制性相结合,兴趣才是动力的源泉。
3、学习效果的检测
英语网络课堂的开设究竟有多大的效果,学生究竟学了多少知识,及在网络课堂中的表现如何,教师要进行检测。
(1)批改作业
通过批改作业,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英语作文,教师一定要认真修改。(a)教师应当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记载作业成绩。并根据作业情况进行讲评。记载作业当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b)要用客观、公正、合理的心态批改作业,不能带有任何个人偏见。(c)适当地让学生相互批改作业。让学生互相借鉴,真正学会学习。
(2)进行测验
测验是对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检验方式。就英语网络课堂来讲,同样也是必要的。教师可以依据某一断时期内,在网上的讲义和其他学习内容,出一些难度适中的题,对学生进行检测,可以利用计算机分析出具体的考试结果,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将考试的结果在网上公布。
(3)开展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开放式网络课堂,要建立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机制,要给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这正是科学评价学生,思想自我认识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学生之间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不仅能够使评价更加全面和公正,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普通话 网络课程 建设
语音是普通话教学的主要内容,语音教学重视技能性的训练,教学过程强调听与说、指导与训练相结合,互动性比较强。开发网络课堂主要是为了突破传统课堂上诸如时间、空间、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为最大限度地实现语音教学的直观性和示范性、提高语音教学的效率提供优越的条件。从学科性质出发构建普通话网络课堂,是把教学内容与各种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起来,使媒体从原来只作为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自主化的开放式教学。
1.普通话教学的现状。我们于2005年开设《普通话》课程,通过三年的实践证明,选修本门课程的学生十分踊跃,年入选学生达6000余人,特别是我校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等院系的学生对普通话有较高的要求,而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根深蒂固的方音土语给普通话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普通话是一门口语技能训练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普通话的运用能力,重视对学生语言运用技能的培养,包括:发准普通话声母、韵母,掌握普通话声调运用的技能,掌握普通话语流音变的规律,提高方言与普通话的辨析能力等。如何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是教学的中心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因为语音学习是一项技能性的训练,它有两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示范和模仿。而目前传统的普通话教学模式的共同特点是大班集中讲练,口耳相传式教学,所有内容都需要教师一一讲解,发音示范,板书演示,占用时间多,教学效率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论在教学方式、授课环境以及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都已经显现出了它的局限性。诚然,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事先把相关内容的电子教案转换成PPT格式,通过投影机投射到大屏幕上,节省了板书所需要的时间。然而,介入的“媒体”还是孤立的,它不能成为学生主动、协作学习的认知工具。因为这里的“媒体”不过是教师的工具,仅仅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它与整个教学中最重要的要素“学生”并不能构成相互联系、作用的有机整体,不能构成一种真正互动的结构模式,其设计也多为随机的。
2.构建网络课堂的目的。普通话网络课堂的开发主要是从课程性质出发,突破传统课堂诸如时间、空间、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寻求科学的方法,为实现教学过程的直观性、示范性提供比较优越的条件,使语音教学在听音、辨音的整个过程中能够排除在传导环节中产生变异的可能,保持原有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同时也使得教学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比如zh、ch、sh、r这一组翘舌音的训练,它的发音部位是舌尖与硬腭前端接触,如果不能确定准确的发音部位,就会导致语音缺陷乃至错误。对语音的理论学习,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但在实际发音练习时,发音的部位、方法会因人而异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教师的示范发音也可能会因为课堂人数的多少、距离的远近受到影响,在传统的口口相传的课堂模式下声音很难保持稳定和统一,而网络课堂则能有效避免这些不利因素,保持语音传导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网络多媒体教学的真正内涵是将网络引入教学,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可以设计听、说、读、写、练、评等单向、双向交流训练。而一般的多媒体教学,其信息源仍然来自教师,参与的媒体只是协作教学的工具。它的作用只是根据教师的需要提供各种教学材料,教学中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的过程仍然在教师的控制之下进行。语言学习不单单是口耳之学,应该是眼、口、耳等多种感官参与作用。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模仿,而是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情境中,成为构建学习情境的主要元素。网络课堂借助于网络技术的集成性特点,集图形、影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元素为一体,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触发其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课堂教学内容(包括文字、声音等媒介)也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具备相对稳定的恒久性,满足学生课内课外学习的要求。基于此,构建普通话网络课堂应该扩展过去单机化CAI课件的模式,注重把各种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地整合,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训练模式,使媒体从原来只作为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设计网络化的普通话教学系统,使它既能有效地体现语言学习的特点,又能摒弃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而使网络教学真正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自然的语言学习空间,这是设计网络环境下的语言教学模式的核心问题。传统语言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师的“教”设计的。以语音教学为例,教师往往把精力过于集中在单个音节的声韵调上,着重于字音的分析和模仿,实际上只是字音教学。因为元音、辅音的音质特征可以用比较客观的标准来描写和分析,教师比较容易讲解,因此,传统的口耳相传也可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然而,汉语是声调语言,韵律特征明显。这种超音质特征,表现在语流中是音高、音长、音强的变化,描写和分析韵律特征要比元音、辅音困难得多。因此,教师在语音教学中谈到字音以外的语音现象,如轻重音、停顿、语调时,往往泛泛而谈,学生不得要领。结果,学生虽然掌握了发音方法,在语流表达时仍然有些怪腔怪调。其实,音高、音长、音强虽然难以描写和分析,却比较容易控制和模仿,且比元音、辅音这些音质成分要容易得多。以声调教学为例,汉语声调的调值是相对的,因为说话题旨和语境千变万化,这时语调就不是简单的音节声调的相加。由于这种变化与音质本身无关,因此,描写和分析都是无望的。如果突出强调音节进入语句后的韵律特征,即前后音节长短不同,调域宽窄也不一样,抓住这一特征来体会音高的细微变化,就可以比较容易地通过声带的松紧来控制和模仿语调。近20年来,语音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都有很大突破,也取得了相当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比如国内外的研究都证明,“所谓轻重音,并不只是声音强弱的分别,而是音长、音高和音强三方面因素在综合起作用”。运用这些成果改进语音教学,尤其是声调和更高语音层次的教学已成为可能。
网络多媒体教学要求教师事先制作交互式课件,并将课件安装到服务器上。学生上机时可以选择学习内容和掌握学习进度。教学节奏完全由学生自己控制。普通话基础好的学生需要提高语感,增强语言运用水平,而方音较重的学生则希望加强语音基础训练,掌握声韵调的发音方法。网络教学模式完全能够解决这些因材施教的问题。教师在这里所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使用课件和进行答疑。这就需要将普通话辅助教学系统分成几个模块供学生选择,如网络自学系统、教师辅助答疑系统、相关教学资源库、网络化模拟考试系统等,构筑起全方位的语言学习课堂。同时,几个模块中设计子系统,贯穿网络教学模式供学生自主选择,如自学辅导模式、掌握学习模式、案例学习模式、问题教学模式、探索学习模式等。
3.基本设计思路。本课程是训练普通话口语表达的实践性课程,应着重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普通话网络课堂的构建旨在采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切实提高普通话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3.1 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教师教的作用,教师往往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情境的创造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普通话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的交互式特点,编制出系列的普通话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网络课堂通过多媒体创设生动逼真的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缩短学生的心理距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积极地投入普通话的学习,从而真正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枯燥模式,将乐学落到了实处。
3.2 丰富教学资源,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将普通话教学中的信息源从简单的声音图像扩展到以计算机CAI课件为主,以文本、图像、动画、动静态图像、多媒体幻灯投影、网络资源、数码影音文件等为依托的全方位、大容量、多功能的庞大信息资源网络,这无疑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比过去单一的授课包含了更大的信息量。而且,最突出的是它能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它能将以往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平面型的教学方式转化成多媒体形式和立体型的新型教学模式。
3.3 综合多种教学手段,切实提高学生的普通话能力。利用网络交互多媒体教学进行普通话训练,是语言学习的一次革命。传统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后学生又苦于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发音训练却不得要领,而网络交互多媒体形式的出现,由于其人机对话的随机性、多变性、可选性,可有效地扩大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空间。学生们在网上,只要点击相关的教学资源库服务器就可以获得“普通话教学”的各种信息资源,既包括录像、电子教材、电子教案,也包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文本、视频等素材,其中录像、声音和动画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器播放。通过网络交互,教师可将教学内容在网上给学生;学生遇到问题,也可及时与教师、同学交流,或点击有关专业网站寻求帮助。普通话课与其他课程相比,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学生来自不同方言区,语音问题庞杂,语音状态差别很大,他们对各种语音问题的接受能力、掌握的难易程度各异。网络交互多媒体教学形式不仅能使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而且能体现个性化的教学优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安排进度,或随意重复未掌握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实现自主学习,以达到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
3.4 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开发网络自学系统。“网络自学系统”是和课堂教学体系相互补充的一个系统。学生在此系统中可以按自己的语音水平和难点语音问题自由组合学习内容,也可以按教师划分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任务决定学习进度。“网络自学系统”将按网络学习的模式安排案例,同时根据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系统设定几个学习板块,包括系统性学习、阶段性学习、目标性学习,为不同的学习对象服务。
3.5 开发教师辅导答疑系统。该系统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提出问题、浏览问题和网上交谈的功能。学生可以进入答疑系统,提出自己的问题,也可以浏览他人提出的问题,并且浏览教师的解答。系统设置查询功能,键入关键词就可查询某类问题。答疑系统的最大优点是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避免重复回答同一问题。如平翘舌音不分是南方方言的共同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对平翘舌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进行比较,总结几条可操练的发音方法供学生训练,还可指导学生如何记忆平翘舌音的字。对个别难点音问题,学生可以通过MSN messenger和在线的教师及时通话,现场解答疑难问题。教师则通过电子邮件收集学生所提问题并进行归纳,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然后存放在服务器上的常见问题库中。
3.6 开发相关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这些资源既可以是教师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可以是教师选择的公共资源库中的资源。个人资源库包括教师制定的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师的研究课题、研究论文等。公共资源库包括普通话测试等级大纲、等级标准,包括学习软件以及汉语国际音标、异读词审音表、必读轻声词、儿化词表、普通话测试60篇范文朗读录音。成熟的资源库将极大地方便学生学习,充分拓展教学的空间。
3.7 网络化模拟考试系统等普通话辅助教学系统。普通话网络辅助教学系统最难解决的是实现网络化考试。如果不能通过该系统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模拟测试,就不能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与一般自学系统不同的是,普通话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普通话运用水平。因此,在该系统中必须包含相应的自我测试系统和网上机试系统。自我测试系统的实现还有待于计算机语音识别功能的进一步优化。网上机试系统则由教师将测试试卷放在服务器中,学生测试时自动抽题,完成语音录音后,再通过mp3文件形式用E-mail提交到服务器,由教师进行统一的考核。通过系统测试,学生了解了自己的学习情况、方言语调的改变状况,以便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参考文献
1 杜青.普通话语音学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2 姬凤霞.普通话Intranet网络课堂初探[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24(1):101~102
3 吴洁敏等.汉语节律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4 林焘.林焘语言学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论文关键词:教学模式,信息化,市场化,个性化
前言
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一个国家的IT行业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衡量该国经济发展潜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作为 IT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基础教育,已显得更为重要。
社会的信息化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传统的计算机教育系统缺乏针对性,未能达到预期的成效。
笔者通过几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 ,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与总结,探讨新的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意识
目前国内计算机基础教材都注重计算机的原理和必要的理论知识 ,以及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也要重视“授之以渔”,即注重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有效地运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问题。这点在教材中是难以体现出来的,需要广大计算机教师在课堂上施展教学艺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意识。
2 面向专业和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为了保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满足不同专业对于计算机课程的个性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个性化,为各个专业的计算机应用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包括在校生、毕业生、专业教师、用人单位等各个方面,综合这些信息得到最终的结论,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提供依据。
我们应结合各专业的培养要求和学生计算机基础的实际,以学生专业和个性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主导,设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并确定与此课程体系配套的改革方案。
在实践环节中提供了不同内容选择,以满足个性化需求。网络课堂、开展编程竞赛,也都是基于因材施教的理念出发龙源期刊。
3 开设网络课堂,突出自主学习
开设网络课堂, 构建个性化网络教育环境,共享网络资源,进行开放、交互和协作式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辅导的交互性、实时性,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包括教学信息、教学资源、在线学习、在线交流、在线作业、在线实验、在线考试系统等。
使得学生能够突破时空限进行自主学习 ,在探索课堂教学之外进一步探索了网络教学的新模式,这既是对教学规律、认知规律的新探讨,也是对新的教学模式的一种试验。
4 教学资源个性化推荐
教师向学生提供课程电子教案、免费第三方课件、开放工具软件、免费电子书籍与参考资料、相关课程练习与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等资源是必要的,而且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让教学资源得以优化,做到因人而异。一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和自测的情况,挑选相关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和使用;二是根据学生对教学资源访问情况个性化,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网络教学服务。
学生在网络上获得资源,进行学习、实验、作业和考试的同时,也在服务器端留下了大量的访问数据和有用信息, 对这些数据和信息使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知识获取,可以指导教学和改善网站结构。学生登录网站以后, 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根据其访问信息生成推荐课程、学习建议及辅导资料、推荐文章链接、个性化网站结构等, 还可以将学生访问网络教学资源的情况与学生图书馆查询借阅信息、学生选课信息、学生考试成绩等进行整合后,进行更进一步的个性化教学资源推荐。
系统数据的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数据处理流程
应用BP_神经网络可以得出某个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向学生提供下一步学习的建议,还要根据他的综合表现(所有知识点的成绩之和/课程知识点总数)及课程的预定学习目标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向学习者推荐下一步学习内容。具体分析方法如图2所示。
图2个性化学习导航图
5 改革考试模式,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考试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真正的程序设计水平,考试实行:网络自适应+考试综合项目训练+编程竞赛(因材施教)自适应考试体现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应用的掌握综合项目训练,只求结果,不限方法,给学生更大的空间,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开发能力,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和创新激情,同时通过编程竞赛和课堂答辩,体现因材施教并培养创新。
参考文献
[1]熊馨,张鹏.试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 教育与职业,2009(12):181-182.
[2]冯博琴,张龙.迈向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新高度.中国大学教学,2009,4:8-11.
[3]李廉.理工类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的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09,5:4-6.
[4]何鸿君,钟广军,侯方勇,等.“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及手段改革的调研[J].计算机教育,2009(24):3-5.
[5]叶惠文,杜炫杰,李丽萍.华南师范大学“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效果调查分析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9(12): 154-158.
论文关键词:网络学习;激励;机制
网络学习相对于传统课堂学习来说,具有教学内容丰富,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图文并茂、声形兼备,更具生动性等特性。网络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不受时空限制,能充分体现学员的自主性和教学的时代性,网上资源的无限共享性和无冲突性等特点,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学习者的欢迎。但是网络学习也有其局限性,具体表现为:缺少辅导教师面对面的评价和监督,学习的完成要靠学习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等等。因此建立网络学习的激励机制是网络课堂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为广大市民的学习提供服务的重要保证。
激励原本是一个心理学的术语,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其实质是通过把需要、内驱力和目标3个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要素连接起来,使有机体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在内驱力的驱动下,去努力达到目标的整个过程。激励机制就是这些有效方法的一个有序集合。网上课堂的建立为创建学习型社区提供了一个基本载体。如何通过这一载体可持续地引导社区居民“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建立网上课堂的学习激励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愿景激励
愿景是人们心中或头脑中所持有的意象或景象。个人愿景是个体对自己未来发展所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当一个个体拥有清晰的个人愿景时,便会有一股强大的力量驱使他去实现这个愿景,这也是自我实现的需要。组织愿景是指当一个组织有了比较一致的共同意象或景象时就可以称之为组织愿景。组织愿景一旦形成就会在组织中形成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一种无可言表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创造出人与人互相关联,融为一体的感觉与体验;这种感觉与体验遍布在整个组织的全部活动之中,贯穿于整个组织活动的始终,并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会贯通起来。组织的共同愿景对组织中的个体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为个体学习提供了焦点和能量。在缺少愿景的情形下,个体学习充其量只会出现被动的“适应型的学习”。
网络学习环境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环境有着明显的区别。课堂学习中有固定的学习时间表,固定的学习环境和固定的人际关系,即使学习者缺乏必要的内部诱因,也能从外部获得相对稳定的学习动机。由于网络学习缺乏课堂学习固定的外在激励因素,学习者的动机主要依靠学习者的个体特质、个人素养来激发与维持,因此更有必要对学习者实施愿景激励。对于网络学习群体而言,个人学习愿景就是提高技能、丰富生活,完善人生。共同愿景则强调团队整体的进步与发展,是建设学习型社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思想基础。
激发个人愿景和共同愿景,可以通过在网上开展学习口号、有奖征集活动等举措来帮助学习者形成个人愿景和共同愿景。参与活动的学习者会认真思考学习的需要和目标,从而在头脑中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一个比较清晰的景象,逐渐树立起个人学习的愿景和组织学习的共同愿景。学习口号一旦征集成功并在网上公布以后,由于这是学习者自己提出的学习口号,必将会对学习者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此外,还可以通过宣传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弘扬区域传统特色文化为实现个人愿景和共同愿景打下必要的思想基础。
愿景激励的主要理论基础是马斯洛与罗杰斯所倡导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以及系统论。网络学习中的个人学习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网络学习中的个人学习是人本主义在教育领域中最佳实践。网络个人学习能充分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以生为本的人文精神。网络个人学习强调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我们实施愿景激励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唤起每一个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复苏,激发起人之潜能,从而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与人文精神,从而达到原景激励的作用。
作为现代自然与社会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系统论,在网络组织学习中起着宏观的指导作用。网络学习中的组织学习,除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而外,还渗透了系统论的指导思想。系统论告诉我们,任何人和事物都可以归纳在一定的系统之中,从某种意义上,组织学习就是一种典型的系统行为,系统行为的最大功能就是可以在系统内部产生一系列的互动效应、连锁反应,从而有的方矢地推进愿景激励的实施。
二、兴趣激励
兴趣激励是诱发学习者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人对新鲜事物都有好奇心和探究的心理特点。网络学习环境的图、文、音、视等的多媒体性、交互性和娱乐性等特点,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开放的学习机会、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富有创意、高效便捷、具有个性化特点的课件和辅导,都能给网络学习者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极大的兴趣。但是一旦网络学习者对这些模块熟悉之后,他们的兴趣也随之慢慢减弱了。因此,我们要不断改进网络学习环境,不仅仅是一次性地整体改变,而且还要不定期地改进网络学习环境的某一部分,以此来吸引网络学习者对网络学习的兴趣。
丰富的网络学习内容是激励学习者参与网络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网络学习内容应适合不同人群和不同层次的需要,对于中心城区的白领阶层,可设置一些适合职场需要的学习内容,比如英语学习,职场技能,科技情报和专业电子期刊等。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则可设置一些小制作、小发明、课外辅导等内容,以吸引他们经常上网学习。网络学习的形式应是生动有趣的,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激励网络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可以设置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比如知识竞答室,测试学员在网络学到的知识,可以向通过测试的学员授予相应的称号,只要坚持学习参与测试,就可以获取从小学生一直到博士的头衔;此外,还可以在网络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设置一些弹出式礼包,里面的礼品是随机获取的,可以是金额不等的学习币,也可以是免费学习券,还可以是实物兑换券等。
兴趣激励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弗洛伊德的追求本我。从弗洛伊德观点看来,兴趣就是人追求自己潜在的本我。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都有着区别与他人的自我与本我,我们实施兴趣激励,其实则就是唤起潜在的本我,从而激发起人的学习潜能。兴趣激励是一种外在表现形态,其思想内涵就是弗洛伊德所强调的追求潜在的本我,兴趣激励的过程,也就是追寻潜在本我的过程。兴趣的另外一个意义就是通过满足人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征服感,从而充实自我,追求本我。这里既有人类无意识感知外部世界的动物属性,也包括人类主动追求对外部世界认知的社会属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兴趣激励就是通过追求潜在的本我,从而达到提高对外部世界认识的目的。
三、精神激励
精神激励即内在激励,是指精神方面的无形激励,包括向学习者授权,对他们的学习成绩的的认可,公平、公开的奖励制度等等。精神激励是一项深入细致、复杂多变、应用广泛,影响深远的工作,它是管理者用思想教育的手段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方式。
对网络学习群体的精神激励可以包括采纳他们的建议。每个人都有潜在的才智,但究竟如何激发他们,则需要动一番脑筋。实践证明,让学习参与者提建议就是一个好方法。网络学习的群体可以就网上学习的内容,形式等提出他们的建议;网络平台的管理者则根据学员的一些合理化建议对网上课堂进行定期调整。网络学习群体一旦发现他们的建议被采纳,则会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网络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精神激励还包括让网络学习者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通过在学习平台上开设网上展示厅,学员可以上传个人满意的摄影作品、书画作品和手工艺作品等。对于作品点击率高的学员,网络平台的管理者还可以帮助学员在网上开设个人展厅,集中展示某一主题的作品。此外,还可以在网络学习平台设置学员学习积分排行榜,对于积分排名在前的学员可以评选月度、季度和年度的学习之星,并颁发荣誉证书。对于坚持学习并通过测试的学员,则分别授予从小学生到博士的头衔,。对于多次获取荣誉的网络学习者,还予以奖励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精神激励的主要理论基础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根据马斯洛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在通常情况下,人的各种需求是有一定层次性的。当人的低层次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就渴望得到更高层次的需求。精神激励的主要作用机理就是通过满足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即通过满足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来激发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精神激励正是通过不断地引导、激发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最高精神需求,从而为个人学习引来源头活水,带来源源不竭的动力,这就是精神激励最大的优点与特点。
四、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是指运用物质的手段使受激励者得到物质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物质激励有奖金、奖品等,通过物质上的奖励,激发其努力学习的动机与积极性。
参加网络学习的学员可以获取一定的学习积分,学员学习积分是指学员(市民)完成网络课堂的学习内容,经学习过程量化考核,从而反映个人学习成果的情况。学习积分的获得一方面通过经常登陆学习网站,另一方面则通过学习、测试和参加论坛的讨论获取学习积分。获得学习积分的同时就获取了学习币。一个学习积分可以兑换一个学习币。具体的积分获取途径如下所述:
(一)课程学习积分。每完成1学时课程学习获得1学分,单门课程最高学分不超过3分,单门课程少于1学时超过0.5学时,获得0.5学分,不足0.5学时课程不计分。课程进度为100%,完成80%进度即给学分,达不到则不给学分。
(二)课程测试积分。采用答对率进行计分,学员在完成某门课程测试或者完成某门指定测试,达到60%的答对率(即合格),就可以获得该门测试的学分,每门测试的学分设定根据具体测试内容随机设置。一般情况下为1学分。
(三)论坛讨论积分。该积分主要包括发贴、回帖等方法讨论内容。
学习币可以参加在线抽奖活动,也可以进行实物兑换。在线抽奖可以随机获取各种金额不等的奖品。50个以上的学习币起就可以参加网络课堂的在线抽奖,每参加一次抽奖要扣去10个学习币,奖品为5-100元人民币价值的奖品。年底学习币将进行归零处理,也可以按照50%比例留存到下一年度。每100个学习币可以兑换1元人民币价值的实物。网络课堂管理平台的管理者每年在预算中留出专门的经费用于物质奖励。
对于网络学习的积极分子,要定期地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对于评选出来的学习之星,除了给予精神奖励之外,还可以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可以给学习者颁发一些学习用品,如鼠标、键盘或者u盘等作为奖品。也可以奖励学员免费参加社区开设的收费面授课程班,还可以直接奖励奖金。这里必须阐明的一点是:在目前我国所有的成人网络学习中,物质激励只是一种外在表现形态,它只是精神激励的一种物化形态。网络学习中物质激励还具有多样性的基本特点。当我们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特点之后,就可以更正确地运用物质激励这个基本举措,达到促进网络学习的最终目的。
五、竞争激励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事业有成,其潜在心理都希望自己站在比别人更优越的地位上,从心理学上来说,这种潜在心理就是自我优越的欲望。有了这种欲望之后,人类才会积极成长,努力向前。当这种自我优越的欲望与特定的竞争对象发生碰撞时,其个人的超越意识就会油然而生。不服输的竞争心理人人都有,强弱则因人而异。即使一个人的竞争心很弱,但他的心中也总会潜伏着一份竞争意识。我们可以利用人的这种心理,为网络学习群体找到或设立一个竞争的对象,让对方知道竞争对象的存在,这样就比较容易激发起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从而让他们主动展开竞争,学习积极性自然就会提高。
竞争激励包括个人学习竞争,街道学习竞争和单位集体学习竞争等。个人学习竞争包括个人学习积分排名,获取学习之星的荣誉称号和奖励,网上展示厅的点击率,论坛的跟贴率,获取各种学位头衔,升级为志愿者等等。除了开展个人的学习竞争之外,还可以在网络课堂开设街道学习排名竞争,定期在网上公布各个街道参加网络课堂学习的总人数和总的点击率,每年都对排名在前的街道进行奖励,可以通过授予学习型街道先进集体称号并给予一定金额的物质奖励。此外,还可以开展单位集体的学习竞争,定期在网上公布各单位集体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的总人数和总的点击率。对于每年排名在前的单位集体,可以授予学习型单位称号,并作为评选文明单位的重要指标等。
竞争激励的主要理论基础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物竞天择,适用生存,不适者亡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竞争激励顺应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通过人与人,组织与组织的相互竞争,从而激发起机体自身的活力,达到推进事物发展的最终目的。
竞争激励能激发各种机体自身的内在潜力,产生一种超越、战胜对手的欲望与行动,在这样一种互相攀比,互相竞争、互相超越的过程中,产生一种良性的互动,产生1+1>2的互动效应,从而达到推进网络学习的最终目的。竞争激励是推进网络学习重要手段,正确地把握与运用竞争激励,能有效地促进个人与组织学习的积极性与持久性。
六、合作激励
合作激励是指力图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以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改善网络学习者的人际交往,从而提高学习成效。
网络学习的合作激励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学习者与学习者的合作;专项志愿者与学习者的合作;网络平台的管理者与学习者的合作。
学习者与学习者的合作包括学习者之间开设的各种论坛。网络学习者可以在论坛讨论各种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学习者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探讨学习问题。对于跟贴较多的论坛,网络平台管理者可以将这些论坛设置在比较靠前的位置,也是对学习者积极讨论的一种激励。对于网络课程学习的积极分子或者学习骨干,可以发展他们成为网络课程的专项志愿者。他们定期到网络课堂开展在线服务,志愿者在线服务每小时折算一个服务学分,计入志愿者服务学分,不足一小时的计入累积。如果志愿者每年在线服务时间未满2小时,登陆查询时,显示提醒级别为公益人士。如果已经超出2小时服务时间,显示提醒级别为热心公益人士。如果服务时间满20小时,升级为爱心大使。通过专项志愿者的在线服务,帮助网络学习者解答各种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如果学员和志愿者都无法解答,那么网络学习者还可以通过与网络平台管理者的合作来寻求帮助。
网络课程学习毕竟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模式,网络平台的管理者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各种激励机制,才能真正探索出适合本地区成人网络学习的激励机制,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网络学习爱好者的学习积极性。
合作激励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群团效应、协同说。合作激励是通过互相合作、取长补短,产生一种群团效应,达到以强带弱,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的目的。根据协同说的观点,在整个合作机制的系统中,系统内部的合作与协同是必不可少的。在整个系统中,只有整体推进、协调发展才不会破坏系统内部相对稳定的结构,才可能产生有效的良性互动,才能推动整个系统有序、健康的发展,才能达到系统整体推进的目的。一个系统内部如果没有合作,没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结构,孤军突出,单打独斗其实并不是好现象,没有合作,就不能达到系统内部的相对稳定,就不能有效地推进系统的整体发展。
[论文内容提要]如何保证和监控教学质量是关乎合格人才的培养、现代远程教育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规范教学过程、建设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和优秀的教学资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科学地实施教学过程,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教育质量才能得到保证,现代远程教育才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竞争日益加剧,提高教学质量逐渐成为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首要的战略选择。以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教学过程为中心,以资源和服务为支撑,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综合质量保证体系,己成为现代远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也成为全面提升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综合实力,促进远程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规范教学过程,全面保障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教学与管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前后相继的一系列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招生、执行教学计划、提供教学资源、辅导答疑、作业、实践教学、考试、毕业资格审核及发证等具体的教学与管理活动。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最终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而这些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影响着教育质量。因此,规范每一个教学环节,对于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规范招生入学制度,确保生源质量
学习者的素质是进行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基础、思想素养、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基础较差,自学能力也比较低,但现代远程教育的最大优势是能够利用我国有限的教育资源满足求学者学习的需要。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对求学者采取“宽进严出”的入学方式,但在采取“宽进”的同时仍要坚持以学历资格作为最低入学条件,对于高升专的学生,应当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对于专升本的学生应当具有大专学历,这样才能保证受教育者进一步学习的基本条件,保障生源质量,进而保障教学质量。
2.科学制定和执行教学计划,调动学习积极性
现代远程教育所面对的学习者,大都是在职工作人员,还要照顾家庭,学习时间比较少。为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远程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新。开展远程教育的试点高校可以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利用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师资、图书资料、试验设备推出特色学科和品牌专业。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课程设计和内容编排应突出超前性和实用性。在人才方案实施方面,要结合学习者的特点,实行学分制和学年制相结合的开课计划,满足学习者在职学习的需要。课程实施计划应从学习者的具体条件出发,循序渐进、有计划地加以启发、引导和培养,调动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严肃考风考纪,以考促学
严肃考风考纪,由考风建设促进学风建设,以考促学。课程考试是检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和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考风考纪不严肃,将严重影响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关系到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的办学声誉。因此,试点高校要切实做好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确保考试规范实施,各个考点应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关于考试的规章制度,严肃考风考纪,对违反考试制度的作弊行为一律严肃处理。在考试内容方面,试卷设计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考试内容应着重对学习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采取考查的方式评定学习者的学习成绩。
4加强毕业环节指导,提高学习者综合素质
毕业实习是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学习者掌握知识和技能在走向社会前的一次综合性的大演练。当前试点高校毕业实习的过程基本上是参考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的方法,结合网络教育的特点,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完成毕业实习的教学过程。学生毕业论文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通过E-mail、电话或现场的方式,指导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参与学习者的选题、开题、调研、修改和定稿,通过网上双向视频技术进行答辩,完成毕业论文。通过毕业论文指导,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网络、图书馆、实地考察等方式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同学、同事、指导教师沟通、协作的能力;良好的学术道德及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这些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是非常有利的。
5.完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保证对教学过程的良好服务
学习支持服务主要指在远程学习的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的有关学习方面的一切支持服务。快捷便利的网络能够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尽可能好的支持服务,使人才培养质量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第一,要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信息和资源。把专业目录、教学计划、实施方案、教学大纲、课程疑点、重难点、作业布置、期末复习等辅导信息及时在网上,使学习者在学习时能获得更多的教学信息;第二,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指导服务。辅导教师可以通过电话答疑、E-mail.BBS.QQ,MSN讨论等形式,建立教与学的经常性、个别化的互动交流,解决学习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专职的辅导教师还可以建立“导学QQ群”、公共邮箱,为学习者提供招生、入学、学籍、教学、成绩等方面的咨询服务;第三,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场所、设施服务。
试点高校建立的网上电子阅览室、网上图书馆、各种资源和软件下载的F’TP服务器,为学习者学习提供方便。
二、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任何一种教学形式,教师都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在远程网络教育环境中,特别是远程分散学习的条件下,教师的作用更为重要。由于学习者以自学为主,教师的角色也从传统教育中教学主导者转变为学习的建议者、组织者和帮助者。
1.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建立专职教师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教师队伍的水平和规模必须跟卜远程教育规模和办学层次的发展水平。远程教育教学师资具有特殊性,不是要求组建学科齐全的教师队伍,而是应该充分利用各个高校的教师资源,建设一支熟悉远程教育规律,由各个专业学科带头人组成的专业教师队伍,讲授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给学习者提供最先进的本领域的知识。各个试点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由相应学科的知名专家、教授组成教师队伍讲授核心课程,对网络教育学院的教育方向和教学水平发挥学科领航和专业把关作用。还要建立试点高校的主讲教师队伍,这类教师以试点高校各学院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组成。试点高校教师教学实践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是各专业课程主要设计者、编写者和主讲者,能够对课程进行总体的把握,对于保障远程教育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2.完善兼职网络课堂辅导教师队伍
网络课堂辅导教师主要负责协助授课教师在网上课堂和交流园地回答学习者提出的问题、指导学习者安排学习进度、协助主讲教师从题库中抽题组卷及阅卷、必要时将问题反馈给主讲教师。由于网络学院学习者的人数特点和学习特点,网络课堂辅导教师是网络教学环节中工作量最大的教师。网络课堂辅导教师可以由各个试点高校的年轻教师、在读的博士或硕士组成。这些兼职教师负责平时的网上答疑,网上辅导,QQ群问题的回答,各种学习资料的上传,论文的指导、班级管理等教学辅导丁作,通过网卜的辅导和答疑等活动,兼职教师的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3.充分利用学习中心教师资源
学习中心作为我国远程教育办学机构的基层组织单位,是实现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保证。作为连接远程教育学院和学习者的纽带,学习中心构成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重要环节。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由于学习中心老师直接和学习者接触和联系,可以与学习者面对面地讨论问题,回答学习者提出的有关招生咨询、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学习中心老师在解决学习者问题方面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加强专兼职教师的业务能力培养
由于网络教育是一种新是教育方式,且学习者是以在职学习为主,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因此,加强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从教师的角度来讲,首先要完成从传统教育到远程开放教育的思想观念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封闭式教育转向开放教育;其次,要充分利用技术手段,现代远程教育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精心准备优秀的视听媒体和网络媒体,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最后,不断跟踪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教师素质的内在要求。
三、建设优秀的教学资源,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依托优势学科,打造远程教育品牌专业
学科建设水平决定着一个学校现实的办学实力,也决定着一个学校长远的发展前景。积极稳妥地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打造若干优势学科和精品专业,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而谋求生存发展的战略选择。对于试点高校来说,要充分考虑学校学科发展情况,结合学校的优势学科和特长,综合考虑学科特点和师资情况,开设优势学科专业,形成特色学科和专业,打造远程教育品牌,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2.建设精品课程,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
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优秀的教学资源,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各个试点高校应高度重视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充分利用试点高校优秀的师资、设备和技术等条件,将主要的人力和财力集中于多媒体课件开发、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形式组织、内容的表现方式等方面,研制出符合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特点的优质教学资源。由于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者将会主动地去学习,且非常容易地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为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试点高校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所开设专业的精品课程,用优质的教学资源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教学资料及信息网络设施建设
2014年,电教馆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工作中心突出,重点明确,以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为总体目标,进一步狠抓“三通两平台”建设,以教学科研活动带动教育信息化应用。在全县电教系统的共同努力下,圆满的完成了相应工作,现将2014年电教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根据教体局的统一部署,在局党组召开动员大会后,电教馆全体人员非常重视,认真对待,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在局机关集体组织的学习文章和观看影视资料等活动基础上,电教馆联系工作实际,紧密联系基层工作,服务基层师生。通过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体自行组织学习活动,认真做好笔记,撰写学习体会,不断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认真谋划工作思路。
二、坚持不懈地加强自身建设。
2014年,依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电教馆继续严格要求人员按照单位制度和规定办事,利用工作之余时间安排人员集体学习、讨论或者下乡指导教学,不但避免了人员在空闲时聊天等不良行为,而且提高了工作、生活等自身素养和业务技能,大大的提升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以活动促应用。
围绕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组织开展了优质课、电教论文、课件、Science word等一系列评比技能型比拼活动,经过认真筛选和公正评审,共有129件作品在周口市获奖,2件推荐参加省级大赛。通过活动,不断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四、认真筹划师资培训。
根据省厅有关“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应用能力培训”的文件精神和我市教育信息化师资培训计划,在暑假期间,我们完成了全县的信息化教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
五、保障网络安全与畅通。
对教体局机关办公机器维修及网络畅通电教馆全力做好保障,2014年网络运行安全、平稳,无任何不良网络事件发生。同时,配合各个股室和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做好扶沟教育网信息工作,完成各种重大事件的录像工作,全年共拍摄了4350分钟的素材资料,存入硬盘有1100多G。
六、继续做好省教育厅布置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上报工作。
七、配合招办做好2014年高招标准化考点建设工作
依据《河南省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视频及网络监控技术参考标准(暂行)》要求,2014年对我县5个普通高招考点进行规划,并对以往安装的设备进行检修,监督安装人员按照技术指标要求对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工作,前后达一个月的时间,圆满完成了2014年高考视频监控中要求的内容。
八、积极做好网络直播互动教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