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乡镇规划

乡镇规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2-01-26 22:46: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乡镇规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乡镇规划

篇(1)

(一)狠抓治安整治,促进社会治安环境根本好转

长期发展靠稳定,长期稳定靠发展。目前,恶劣的治安状况已严重影响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威胁了全乡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乱世必施重典。针对目前的治安状况,我们必须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矛盾纠纷化解。要进一步落实矛盾纠纷排排化解责任机制,落实综治“村为主”格局,充分发挥村组干部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及时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要把经常性排查、阶段性排查和专项性排查有机结合起来,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继续落实重大不稳定因素党政领导包案制度,强化和重点人员稳控工作。二是强化治安专项整治。要以增强群众安全感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打击整治力度,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最大限度地压减刑事发案和较大治安事故。要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配合整治组强化严打整治,重拳打击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抢劫偷盗、阻工闹事、敲诈勒索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和威胁企业生存的违法犯罪活动,最大限度的打击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使犯罪分子得到法律的严惩,使广大群众受到教育。促进社会治安环境的根本好转。三是强化综治基础建设。要扎实推进“创平安家庭、构和谐社会”活动,并以创平安家庭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进平安高亭、平安企业、平安村组、平安学校等基层平安个建活动,要充分发挥村级义务巡逻队等群防群治队伍作用,促进治安管理规范化建设。要建立健全以维稳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为基本框架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奖惩激励机制。

(二)狠抓安全整治,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树立安全意识,引导企业树立安全主体意识、安全发展意识和超前防范意识;健全安全制度,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对企业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进行全方位的规范,并严格落实;完善安全设施,督促和动员企业进一步完善防火通道、绿化带和其它各类安全设施,在硬件上保障生产安全;提高管理水平,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加大企业的安全管理,烟花爆竹企业严格执行高温季度全面停产,富民煤矿按“四条标准”关停到位;加大安全培训,要对企业主、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定期安全培训,不断规范操作行为,增强安全意识,提高生产水平。要始终保持烟花爆竹“打非”的高压态势,坚持露头就打,针对目前少数铤而走险非法生产户变幻莫测的非法生产手段,必须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辞辛劳,盯死看牢,坚决全面取缔烟花爆竹非法生产,确保全乡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篇(2)

一、下大力搞好村镇体系规划,加速推进新农村和新民居建设。

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转变农民生活方式、改变农村传统面貌为根本,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结合石家庄市装备制造基地发展规划,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统筹推进新民居建设和产业新城建设,积极探索新民居建设的新模式、土地收储的新方法。全镇16个行政村计划合并成3个居民点,合并后规划占地面积为7000亩,可节约土地7538亩(如果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可为我镇乃至全县经济发展提供较大空间),具体规划如下:

村居民点,由镇村、庄、屯、屯、屯、屯、营、及镇庄等9个村联建。这9个村现有总人口15626人,总户数3585户。联建居民点总占地2800亩,其中社区占地650亩,配套基础设施占地2150亩,9个村村庄原占地5076.5亩,实现联建后,可节省土地2276.5亩。

村居民点,由村、庄、、营和庄5个村联建。这5个村现有总人口14647人,总户数3106户。联建点总占地2600亩,其中社区占地600亩,配套基础设施占地2000亩。5个村庄原占地面积5059.2亩,实现联建后可节省土地2459.2亩。

营居民点,由营、营和市3个村联建。这3个村现有总人口8904人,总户数2150户。联建居民点占地1600亩,其中社区占地370亩,配套基础设施占地1230亩。3个村原村庄占地4402.4亩,实现联建后可节省土地2802.4亩。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抓项目落地。充分发挥镇政府主体作用,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思路,创新引资方式,坚持引资和选资相结合,力争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环境综合效益好的大项目。近阶段主要是协助石家庄装备制造基地管委会,搞好石环辅道、环城水系、石环公路两侧绿化、石煤机南路、建华大街、建设大街、裕华热电二期、南车集团、广本汽车园、安瑞科、三友能源、新阳光能源及铜许线等三条高压线迁建等13项工程建设。同时,积极谋划跑办,创造条件,确保石家庄装备制造基地包装工程、河北警察学院及裕华热电南物流园区等项目尽快落地建设。通过大项目建设,力争使全镇财政收入在十二五末实现翻两番的目标。

二是抓现有企业的转型升级。目前,全镇共有企业519家,在十二五期间,随着全镇新民居建设和市县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企业需要重新搬迁安置。这个问题若处理不好,全镇企业将面临灭顶之灾,不但会给镇域经济的平稳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而且还会影响到镇村的和谐和稳定,因此,解决好这一问题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我镇的重点工作之一。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将继续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在不影响市、县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寻求在装备制造基地内规划出一块土地,建立镇企业孵化园,对我镇的现有企业进行妥善安置。一方面,鼓励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共同合作,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另一方面,淘汰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而治理无效的生产企业。

三是做大做强专业村。目前,我镇受市区辐射,依托装备制造基地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纺织服装、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特种养殖以及仓储物流等主导产业。这些产业主要集中在于底铸造、东营帆布、庄制鞋、村针织和市特养和仓储物流等6个专业村。十二五期间,我们将重点引导专业村强化品牌意识,建立行业协会,建设“公司+基地+农户”的体制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加强专业村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使专业村走上健康、快速、有序的发展轨道。

四是大力发展仓储物流和商贸服务业。随着石环公路及其辅路的全面开通,镇便捷的交通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越发凸显,我镇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现有市仓储物流专业村的基础上,在石环公路、体育大街、308国道两侧,下大力量发展仓储物流和商贸服务业,引进重点项目,建设配送中心、转运中心,加快发展酒店、餐饮等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在镇域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稳定工作,着力创建平安和谐新农村。

一是毫不松懈的抓好综治维稳工作。作为创建全国综合治理先进县的重点乡镇,我们将继续全面推进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加强技防建设和群防群治工作,扎实开展社区矫正,强化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等。

二是毫不松懈的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继续实行安全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完善企业生产许可制度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制度。加大投入和专职队伍建设力度,配备专用设备和车辆,探索实行网格式管理模式,加大检查调度频次和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

三是毫不松懈的抓好稳定工作。扎实推行“四站式”机制,坚持领导接待日、包案等制度,形成接访下放长效机制,真正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切实将不稳定因素控制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加大民生投入,真正让每一名群众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一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服务业和商贸流通业等,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和个体老板的转变,实现增收致富。

二是结合新民居建设,通过建设商业门脸、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探索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三是加大教育卫生事业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环境,确保优秀教师引得进、留得住,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按照省乡镇卫生院基本建设标准和装备标准,加强镇卫生院和16个村卫生室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就近、优质的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服务。

四是关心困难群众疾苦。切实关心被征地农民、下岗失业职工、住房拆迁户以及低保户、特困户等困难群众生活,保证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完成“十二五”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是扎实搞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未雨绸缪,提早介入,强化管理,确保农村“两委”换届前不出现突击乱花钱、乱放宅基地、乱签合同、乱许愿等不稳定因素,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

篇(3)

关键词:土地流转;“两规合一”;乡镇规划;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党的十以来,各地乡镇规划建设过程中,都应当紧紧抓住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契机,践行“两规合一”机制,从有效破解当前土地紧性约束问题。

由于原来的土地利用规划、乡镇村庄分布规划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区别,因此导致“两规”衔接难、执行难;同时,农村居住点相对比较分散,而且农民建房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尤其是土地利用呈现出粗放性特点,现已成为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桎梏。

1、乡镇规划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土地流转和利用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乡镇规划过程中依然存在中而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两规分离导致乡镇用地供需脱节

从理论上来讲,城市规划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均属于实施规划管理范畴,其中乡镇规划建设的重点集中中在镇区的规划与布局;而对周围村庄的规划建设,则仅仅体现在宏观层面的重点中心村、中心村以及基层村结构管理。在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以耕地、基本农田保护为主导观念,在分配指标上强调的是城乡规划建设并重,不同类型的村庄规划指标统一。在分开编制条件下,经常会出现土规有指标不顾及空间问题,而乡镇规划建设过程中有空间却不顾指标等现象,由此造成了乡镇、乡村以及指标联系非常的松散,而且乡镇用地指标出现了严重紧缺现象,以致于空心村现象非常普遍,供需严重脱节,这在很多村庄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分配过程中,均有明证,结果是实际需求指标仅为分配指标半数。在项目建设推动下,对挂钩村庄进行增减、旧村改造以及新项目选址依靠企业自觉,在该种情况下土地流转只是局限在个别的村庄,而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

1.2 一套班子、两张图,管理难度非常的大

实践中可以看到,城乡规划、土地流转利用的统计分配与标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规划管理工作难以落实到实处,土地流转实际可操作性差。一般而言,城规中所确定的用地自下而上叠加偏大;然土规主要是对总量进行严格控制,其所强调的是自上而下式的细化和分解。由此可见,两规划的分配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所以两规指标统计出入非常的大。由于城规、土规划分不同,因此土地流转用地空间很难保持一致。比如,靠近乡镇建成区域的公路两侧绿地建设过程中,在规划过程中纳入乡镇建设用地管理范畴。然而,土规中却无法实现,即便是数据上相同,空间边界上也无法做到统一。基于上述两规上的差异,“两规合一”管理制度下的乡镇用地管理过程中,城规、土规不相符现象非常的普遍。

2、土地流转“两规合一”背景下的乡镇规划策略

基于以上对传统的土地流转规划中的两规问题、现状分析,笔者认为在当前两规合一的背景下,要想做好乡镇规划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全面实现乡镇土地流转的全域规划

城规、土规的全域规划,实际上是以乡镇土地流转为技术支撑的,其中土规实现了全覆盖,而城规中只对乡镇建设用地给出了明确指标,在落实到村时只明确了相应的布点,空间落实难。城规与土规之间的对接,只是数据信息上的衔接而已,城规对土地空间的不落实,造成了两规之间的衔接没有基准底图,而且城规因缺乏土地利用数据而对拆村并点没有话语权,同时这也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城规缺位的主要成因。由此可见,对乡镇规划进行全域覆盖,可在两规合一基础上实现乡镇土地的有效流转;在乡镇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当根据乡镇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确定乡镇、村庄发展规模和结构类型,将信息及时反馈到乡级土规管理部门,然后结合土规要求,确定乡镇、村庄的建设用地规模;在乡镇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当及时补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并且落实好土规指标、确定村庄建设规模和扩展边界,并在此基础上划定村庄用地布局,从而实现乡镇规划数据、空间图纸之间的一致性。总之,只有实现乡镇总体规划建设的全覆盖,才能确保在土地流转利用的一盘棋,才能真正的做到乡镇土地规划建设用地数据与布局之间的完全一致性和无缝衔接。

2.2土规与城规之间的优化结合

在土地规划建设过程中,其所需的流转土地指标是从市、区到县乡逐级分解的,对于到乡的指标再进行拆分,然后分配到镇区、村庄。在村庄用地规划过程中,因其关系到国家规定的耕地保护硬指标,所以土规重点在乡村。较之于金字塔顶的乡镇而言,乡村土规中有明确的量约束,就像是一个蛋糕,大小以及确定了,置于怎样拆分和分配,土规中没有明确的规定。然而,城规却对此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利用城规可以实现对蛋糕的合理分配。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因过于重视对终极发展蓝图的追求,以致于对近期指导意义不大。土规指标的刚性特点,可促使城规的规划和布局,从而满足近期乡镇发展要求,使规划执行力增大,二者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增强其可控性,而且还具有了可调节性。实践证明,只有将重“乡”与重“城”的两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乡镇规划建设的科学合理性。

2.3关于土地流转的“两规合一”的反思

首先,应当建立健全规划理想与制度。在乡镇规划过程中,实现了两规的全域化规划,其中土规中的用地分配更为合理,而城规也实现了全域化规划。从理论上来讲,当前的形势下已趋于理想化状态。然而,从“两规合一”以后的乡镇发展现状来看,虽然规划中充分征求了意见,但拆村的出发点仍是村庄建设节约用地,并以此来发展地方产业。在该种情况下建立的复垦型村庄,图纸上虽然已经不存在,但实践中距真正的实施相差甚远。对于那些发展机遇比较好的村庄而言,可以在建设区迅速开建,复垦村并未及时变成基本耕地,加之增减挂钩未跟上,以致于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增减挂钩项目一旦立项,就可以流转;将拆旧村与流转指标落地项目挂钩,这一次才能实现拆旧村、建新村以及增加耕地和乡镇开发用地的有机结合,才能有效节约用地。

其次,进一步明晰两规对接层次。土规可直接指导用地审批,但是在乡镇用地上只能大致给出一点指导意见,不能指导乡镇建设用地性质审批。近年来,乡镇规划管理部门多次因扩建学校、市政道路建设以及新增沿街商业圈而要求城规更新和修改,对土地规划审批进行指导。在不断的解释过程中,凸显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城规、土规之间的对接出现了偏差。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进一步明晰量规的对接层次,不能简单地将总规来批地,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应当坚持城乡规划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积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优化土地结构、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净增流量,抓住“两规合一”的契机,努力破解当前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紧性约束”,以此来拓展社会经济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顾秀丽.“两规合一”背景下的土地储备规划编制初探[J]. 上海城市规划,2010(04):5-8.

篇(4)

关键词:乡镇、河道景观

1、乡镇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被提出后,以往我国城市河道设计方向由传统的功能型河道逐步转变为生态景观河道。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水平不断加快,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景观、活动空间需求在不断加大。对河道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凸显的越发重要,作为整体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河道景观建设与生态环境整治相互结合,通过最大程度地还原河道的自然形态,才能保持人性化的生态景观,提高河道景观建设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2、 乡镇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不同乡镇之间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笔者通过对我国多处乡镇河道景观的调查实践,为乡镇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则:

2.1设计过程中必须尊重河流

在设计人员对乡镇河道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自然环境原先的生态法则,将保持自然河道作为设计的核心,只有树立自然与人文相互协调统一的设计理念,才能够建立起人文自然相互结合的乡镇河道景观系统。在设计人员进行乡镇河道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应该着重把握以下五个要点:①在进行乡镇河道景观设计时,应该重视河道的排洪、泄洪能力,只有在保证河道防洪排涝的前提下,才能为乡镇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基础。②河道的交汇地段往往是乡镇发展的中心地段,设计人员可以将代表乡镇人文特色的地标建筑建立在河道的交汇地段,将乡镇的文化底蕴充分的展现给乡镇居民。③河流不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设计人员在进行乡镇河道规划设计时应该重视河道地区的整体生态平衡,通过对河道地区的深入调查研究,尽最大可能地减少乡镇河道规划设计对河道生态系统的影响,保证河道地区生态系统的统一协调。④在设计人员对乡镇河道规划设计中,应该充分结合先进科学的景观绿化与水土保持方法,通过先进科学的方法加快乡镇水系生态系统的建设进程。⑤设计人员在设计乡镇河道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原有的河道景观,如果能够充分地利用原有的河道景观建设,将能够大幅度地减少河道景观建设成本与施工时间。

2.2利用河道景观体现水文化

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人们物质品质的不断提升与满足,对精神层面的需求将不断加大,对各地文化的探索将进一步提升,在河流景观设计中,如何将与水有关的文化写在河流边,写在大地上,非常值得我们思考。首先就需要我们去理解何为水文化?何为河流文化?属于这条河流独特的文化有哪些?景观的设计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展示水文化。笔者提炼了一些河流文化的分类:①水工程文化。一些古水利工程的故事,如古桥、古堰、古码头。②治水文化。即该段河流中历史上治水的故事,及与治水相关的人和发生的事。③河流的所属乡镇文化。如河流所在乡镇的文化特色,两岸的人物、风俗和故事等等。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乡镇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出发,挖掘属于当地河流自身的文化,可以通过雕刻、立碑、场景还原及图文等等多种河道景观形式将独具特色的水文化展示出来,从而正真提升河道的内涵,展示景观的生态活力。

2.3乡镇河道景观设计应该注重宜人性

让乡镇居民获得精神层面的享受是乡镇河道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乡镇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时应该重视河道景观的艺术性,具体可由以下三个方面出发:①在进行河道景观设计时,注重保持河道的自然线型,巧妙地运用自然植物作为河道景观的点缀,营造良好地自然环境。在对河道景观进行装饰时,应当抵制铺张浪费,提倡自然环保,最大程度地节省河道景观建设成本,减少景观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②在河道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人员应该对乡镇文化进行详细地调查,对乡镇文化底蕴进行充分挖掘,将其体现在乡镇河道景观中。这样可以让乡镇居民在河道景观中体会到乡镇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乡镇居民提供更贴切生活的精神享受。③在进行河道景观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该充分考虑河道景观的后期保养问题,加强对河道环境的整治。

2.4河道景观应该重视岸域空间的布置

设计人员在进行乡镇河道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明确了解河流自身具有的开放、连续的性质,对河道岸域空间的构建和布置进行合理规划,使河流更好地发挥作为乡镇开放空间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如果乡镇河道景观设计中的河道岸域部分得到良好的设计与规划,将能够为乡镇的水文循环体系及河流水系生态的平衡稳定提供基础,为乡镇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提供连接场所。为了能够对河道岸域部分进行良好的规划和设计,设计人员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①将河道景观系统与乡镇中存在的公园、绿地、河流进行联结,共同构建乡镇的绿带与蓝带体系,通过各个景观之间的相互联结,建设乡镇的景观轴线。②设计人员在进行乡镇河道景观设计与规划时,应该充分了解乡镇中不同地区之间的景观差异,并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进行不同的规划设计,充分体现不同地区的景观特色,通过多样化的景观特色,打造乡镇景观的别样风格。③应该将河道景观中的静与乡镇生活的快节奏进行有效结合,到达动与静的有机结合,为乡镇居民提供合适的休憩场所。

3、乡镇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技术体系

3.1河道设计技术体系

在传统的河道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为了提升河道的泄洪能力,往往会以牺牲河道美观性作为代价。但是,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季风气候区,汛期集中在每年的夏季,而传统的河道设计只有在夏季雨水多发季节才能体现其价值,在春秋冬等非雨季则会因为河道景观美观性不足的问题影响乡镇蓝带的整体形象。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河道景观设计时,应该在保障河道泄洪能力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保持河道的自然形态,减少不必要的人为施工。同时还可以在河道两侧的滩区与湿地处设置蓄水池,通过蓄水池提升河道泄洪能力和河道整体的美观性。

在河道横断面地区应该设置一个能够应付不同水量与水位的河床,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设立复式河道,确保在非雨季河道能够维持持续不断的蓝带体系,为河道地区的鱼类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同时为了防止河流长期冲刷导致的河床损毁,设计人员还应该在河床中堆放卵石。设计人员还应该在滩区建立生态区,设立观水平台,为乡镇居民提供观赏水景的平台。

3.2河道岸线设计技术体系

设计人员在进行乡镇河道岸线规划设计时,应该尽量减少由钢筋水泥构筑的硬式河岸,而优先选择传统河工技法的软式河岸。通过软式河岸最大程度地模仿自然的河岸,减少河岸施工建设对河道生态系统的人为破坏,最大程度地维护河道的美学价值与生态环境。

4、结束语

乡镇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是水利工程学、文化历史学、美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运用。设计人员在进行乡镇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时,应该对乡镇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进行充分的调查,运用乡镇河道景观展示乡镇的文化底蕴,为乡镇居民提供良好的休憩场所,促进乡镇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乡镇网格 量化 分档 均值对比

Analysis on Planning of Rural WCDMA Network Coverage Based on Township Grid Construction

WANG Xin-yu

(GCI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510310, China)

In view of the disadvantages of vast territory, low population density and imbalanced economy development in the western rural areas of China, the significance of township grid construction is studied, as well as the easy-implemented and quantifiable method based on the population, economy and service income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Focusing on a specific WCDMA network in northwest of China, the overall idea, construction strategy and recommendation according to medium and low township network grid are presented which provide an auxiliary planning method to healthily and sustainably develop WCDMA network in north-western areas of China.

township grid quantification hierarchy AVG contrast match

1 引言

在宽带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各运营商不惜余力在乡镇及以上场景建设精品网络。随着乡镇及以上场景完善网络覆盖后,郊区人口主要聚集的行政村必将成为下一阶段的覆盖重点。与城镇相比,郊区人口基数大,但经济相对欠发达;从投资效益考虑,郊区移动网络建设必须控制投资节奏,精准定位市场。

本文通过具体案例详细阐述基于乡镇网格的规划和分析思路,作为农村移动网规划的一种辅助方法。

2 乡镇网格分档意义

网格化方法起源于城市管理,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经济学等各个领域,统计是网格划分的基础。

根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网络用户95%的时间在150km范围内,移动通信业务发展好坏与这个范围内的人口、经济、网络技术、站址规模、营销渠道等因素密切相关。

以乡镇行政区划作为网格单元,一方面因为农村人口流动主要集中在乡镇及其所辖行政村之间,例如办事、购物、赶集;另一方面,乡镇人口和经济数据可以从区县年鉴中获取,是网络规划中可统计的最小且完整的单位。

对每个乡镇网格,首先依据人口、经济、业务收入等维度进行叠加分析,通过数字进行量化,进行科学分档,找出高价值网格、潜力网格和落后网格;其次根据每个网格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建设策略;最后,根据乡镇所辖行政村人口及分布特点,初步完成建设优先级分析和配套预规划,形成目标网规划方案。

3 乡镇网格分档方法

主要分为数据搜集和数据处理这2个步骤。

3.1 数据搜集

数据内容及来源如下:

(1)区县年鉴或行政部门:行政区划、乡镇人口、行政村人口、经济数据。

(2)运营商:2G/3G基站信息、2G/3G月度业务数据、业务量单价。

(3)Mapinfo地图:乡镇边界区划图层、行政村图层、建筑物分布图层、等高线图层。

3.2 数据处理

主要数据处理流程:二维处理-均值对比-四象限分类。

(1)维度一(X轴)业务收入

总业务收入:2G/3G日均话务量和数据量×语音和数据单价,体现规模效应。单站业务收入:业务收入/物理站址,体现单站收益高低。话务量、数据量单位不一致,需要先利用均值对比法转换成相对系数,变成无单位量纲,再求和。

(2)维度二(Y轴)人口经济

人口:乡镇常住人口。经济:农村人均纯收入。因为人口、经济单位不一致,需要先利用均值对比法转换成相对系数,变成无单位量纲,再求和。维度处理结果表(示例)如表1所示:

(3)四象限分类

因为维度一和维度二各取2个参数,所以象限中心点通常取定为(2,2),实际可以调整,各象限分档之内还可以根据需要再细分,以拉开档次。如图1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乡镇网格分档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工作,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网络规模的提升,需要动态分析,至少在每次规划前都应重新分析一次。

4 建设策略及案例分析

众所周知,移动通信业务发展的好坏与覆盖人口、经济、网络技术、站址规模、营销渠道等因素密切相关,对于不同类型的乡镇网格,要多角度分析它的优劣势,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策略,下文给出总体建设策略和一些具体案例分析供参考。

4.1 总体建设策略

A类乡镇网格(业务收入高,人口经济高):高效益网格,应加快建设形成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优先采用U2100。

B+类乡镇网格(业务收入高,人口经济低):市场经营好、潜力小,根据效益分析继续建设,可适当采用U900。

B-类乡镇网格(业务收入低,人口经济高):人口经济基础好,市场经营较差,应找准问题,针对解决。

C类乡镇网格(业务收入低,人口经济低):低效益区,适合U900以降低覆盖成本。

4.2 举例

不同档类乡镇维度统计(示例)如表2所示。

(1)“A”类乡镇――砚峡乡

砚峡乡概况:丘陵地形,素有“煤乡”之称,人口偏少,仅为平均值的25%,但农村人均纯收入高,高于平均值159%;主要人口集中在3个村、3个社区和3个煤矿。从单站收入看,高于平均值60%;从站点数量看,移动有6个G网基站,联通仅3个U2100站点,现网覆盖乡政府和2个煤矿。

建设策略建议:经济好,单站效益好,建议增加基站数量;鉴于村民多在煤矿工作,应首先加强煤矿和居民点覆盖,其次加强连接生活区与工作区的道路覆盖。

(2)“C”类乡镇――余湾乡(有一定基础)

余湾乡概况:山区丘陵,人口总数和农村人均纯收入水平偏低,人口经济基础较差;但从单站收入看,高于平均值66%;从站点数量看,移动有4个G网基站,联通仅1个U2100站点,仅覆盖乡政府,孤岛站。

建设策略建议:在农村,用户选择运营商的主要因素中排名前3的分别是网络覆盖好、资费便宜、网速快,其中网络覆盖好占比约为40%左右。本例中,单站效益好,但仅1个站,属于孤岛站,未形成规模效应。建议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周边行政村补点形成局部覆盖成片;另外人均收入水平低,建议优先采用U900覆盖;如可能,建议将现网U2100改造成U900扩大覆盖。

(3)“C”类乡镇――深沟乡(无基础)

深沟乡:山区地形,人口、农村人均纯收入均低于平均值,人口经济基础差;从单站收入看,亦偏低。从站点数量看,移动有5个基站,联通仅3个。移动G900的规模效应和山顶广覆盖是优势所在;而联通前期无G网基站,该乡镇无营销网络,无用户基础,品牌缺乏认可度。W网去年刚开始建设,且由于采用的是U2100技术,覆盖范围小,3个站等同于3个孤岛,覆盖对用户缺乏吸引力,市场发展缓慢。

建设策略建议:人均收入水平偏低且无G网,应优先采用U900覆盖;建议将现网U2100改造成U900扩大单站覆盖人口,提高单站效益。

4.3 站址规模分析

市场发展需要规模效应,规模效应高低可参考2个匹配数据:人口/站址、乡镇所辖W站址数。

(1)统计结果

西北某地市95个乡镇网格,W站址达到约900个,上述2个指标统计如图2所示。

(2)分析结论

人口/W站址:45个乡镇该值>4000,存在明显站址资源与人口匹配不合理现象。

乡镇辖W站址:37个乡镇W站址

4.4 建设聚焦建议

中国农村地域辽阔,人口相对分散,网络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控制投资节奏,聚焦投资效益,形成良性循环。

建议一,根据中国联通“移动宽带领先与一体化创新”战略,在用户需求旺盛区域缩小与其它运营商的站址差异。在A类乡镇网格,应加强站址规模和覆盖对比,如W站址vs移动G网、W站址vs移动TD-SCDMA,保持覆盖和网速双领先的竞争优势。

建议二,从投资聚焦增长考虑,优先参考单站收入情况,对单站收入高的网格进行投资倾斜,加强效益好的乡镇整体覆盖,巩固优势;另外,可对比不同年份或月份业务增长情况,对增势好的乡镇进行投资倾斜。

建议三,从扩大人口覆盖考虑,通过调查行政村人口和行政村点覆盖分析,有针对性地加强人口多的乡镇网格内行政村的覆盖,提升效益人口覆盖率。可分析各乡镇网格的人口/W站址匹配数据和W站址规模,快速查找并适当加强站址规模不足的乡镇的覆盖。

建议四,考虑到LTE FDD试验网牌照的发放,后续WCDMA建设投资必然会被压缩,要想快速、低成本改善W网覆盖,U900是较好选择。

5 结束语

本文基于联通某地市的具体分析案例,对乡镇网格的量化分档、效益区域定位和建设策略进行了阐述,对于无线网络规划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煦峰,周江卫,张剑涛,等. 基于网格化的网络规划分析方法[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3(1): 79-82.

[2] 任洪彬,吴晓乐. 基于微网格及业务密度基站建设合理性分析[J]. 邮电设计技术, 2013(12): 43-45.

[3] 王宏军. 基于网格化方法的电信网络规划模型的设计与实现[Z]. 2014.

篇(6)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发展机遇,以扩权强镇为动力,以推进跨越式和赶超发展为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以新型工业为核心、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现代商贸物流为支撑,集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小城市”发展目标,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现代化和经济外向化”战略,强势推进“项目大突破、园区大发展、环境大变化”,提升中心镇集聚辐射能力,加快产业集聚,增强产业扩张力和城镇经济实力,促进____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原则

1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原则。

2坚持跨越式发展,重点突破原则

3坚持错位发展、配套协作原则

4坚持绿色增长,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战略定位

1全省“扩权强镇”示范镇

2皖江城市带连接中部地区重要经济节点

3中部地区区域性化工产业配套基地

4皖江城市带西南部重要港口物流基地

5皖西南佛教文化旅游基地

6宿松县域经济副中心

(四)发展目标

经过六年努力,力争到2015年,把____镇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现代化“工贸型”小城市,成为皖江沿线一流强镇和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副中心。

1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特色园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3镇域规模不断扩大

4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

5民生工程得到加强

6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显著提高

(五)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

化工业、 新型建材业、商贸物流业、机械(船舶)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

(六)发展举措

1、先行先试,做好扩权强镇示范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扩权强镇政策紧抓四项中心任务为全国小城镇改革积累示范经验

2、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临江产业园

①高起点建设临江产业园

②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态势

③积极申报省级开发区

3 、扩展镇区规模,打造县域经济增长的新载体

①扩展构建新的城镇框架

②发展壮大镇区经济

③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

4、加大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

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②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

③积极打造对外开放市场

5、扶持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集群

①大力扶持龙头企业

②积极发展配套服务型企业

③加快培育产业集群

6、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

①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②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③打造安全食品生产基地

④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

⑤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7、大力实施民生工程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①进一步贯彻落实民生工程

②稳定推进人口与计生工作

③不断推进科教文卫体事业

8、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升综合配套服务水平

①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②积极鼓励创业

③着力降低集聚区综合商务成本

增强产业配套服务水平

9、倡导绿色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①倡导节约生产

篇(7)

关键词 乡镇村建成区绿化;现状;措施;成效;经验;规划;青海玉树

中图分类号 S7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3-0226-01

1 玉树市基本情况及绿化现状

玉树市位于本州东部,东邻四川省石渠县,南与本州囊谦,西北部与本州治多县接壤,全县总土地面积704 600 hm2。玉树市属典型的高原型气候,四季变化极不明显,季节很难划分。冬长夏短,全年没有绝对无霜期。冬春气候干燥,多风雪。夏季多雨。年内降水量极不平衡,多集中在6―9月,年平均气温较高,降雨时间也早于其他地区,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459.8 h,平均每天日照时数6.7 h,年总辐射量632.06~657.18 kJ/cm2,极端最高气温24.7 ℃,极端最低气温-35.3 ℃,年蒸发量为1 270.8 mm。玉树市辖8个乡1个镇36个牧委会、153个牧业合作社,现有牧户6 530户,28 848人。全市土地总面积为70.44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67.37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95.6%。经第二次森林资源清查,全市共有林业用地面积15.60万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2.14%;其中:灌木林11.37万hm2,宜林地4.23万hm2,疏林地26.67 hm2,纳入天保工程的灌木林共有5.38万hm2,占全县灌木林地的47.4%[1]。

随着国家三江源战略的实施,从2002年开始,玉树市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在生态建设中得到了国家大量的建设资金,生态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有效地减轻了水土流失和退化,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水源涵养功能,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顺利推进[2]。

2 乡镇村建成区绿化措施及成效

2.1 积极争取国家生态建设项目

从2002年至今玉树市争取了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育林项目和重点公益林补偿项目等一批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为全市林业生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加强森林及林地的保护

加强森林管理和执法力度,制止了盗伐滥伐林木、违法破坏林地等行为的发生;严格实行禁牧,严厉打击各类人畜毁林毁草行为,切实保护生态建设成果。

2.3 坚持项目建设

通过多年的建设,玉树市林地面积有了明显的增长,森林植被得到了进一步恢复,水土流失明显减轻,水源涵养功能提高,生态环境状况趋于好转。同时,还有效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广大牧民在参与林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提高了收入,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了保护森林资源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 乡镇村建成区绿化的经验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重大林业生产项目在玉树市的落实并实施,推动玉树市林业生产向纵深发展。二是加强林业工程监管,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三是加大科技造林力度,充分运用林业生产新科技、新成果,将林业科技切实转换成现实生产力,充分提高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加大森林资源保护监管力度。严格执法,严厉打击破坏林地的行为,切实保护森林资源。五是严格管理,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4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乔木林比重较小

因玉树市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自然环境因素,玉树市的林种较为单一,主要是灌木林,在官仓峡有少许疏林地;灌木主要树种是山生柳、高山绣线菊、小叶锦鸡儿、金露梅、银露梅、唐古特忍冬、百里香杜鹃等;疏林地主要树种是大果圆柏。

4.2 自然条件较差

由于玉树市地处青藏高原,具有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征。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玉树市的林业发展。因此,应加大造林经费的投入来建设乔木林地。

4.3 受森林草原火灾威胁较大

全市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还很差,防火工具还很简陋,防火队伍装备还较差,防扑火能力差,扑火难度较大。要加大资金投入,更新防火器具、工具,加强人才和队伍建设。

4.4 绿化投资大,扶持政策少,造林经费短缺

因气候等原因绿化的树木成活率低下。为确保绿化树木成活率,需用科学化的方式来造林,当前政策的持续性、稳定性不强,造成了绿化经费短缺,工程建设进展缓慢。

5 2013―2015年玉树市乡镇村建成区绿化规划

5.1 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会议精神,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全民搞绿化的方针,紧紧围绕“生态立市”发展战略,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逐步把玉树市乡镇村建成环境优美、生态平衡、自然和谐的绿色乡镇。

原则: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的原则;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科学选择林种,乔灌结合的原则;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原则,以营造生态林为主;坚持依法保护与造林绿化并重的原则。

5.2 工作重点

2013―2015年完成8个乡1个镇23.33 hm2绿化工作,完成全市13个游牧民定居点53.2 hm2的绿化工作,完成柯曲林场666.67 hm2绿化工作。

5.3 绿化模式

采取适合玉树市环境规格的苗木造林,乔、灌、草相结合,多树种搭配的形式。在造林树种选择上,针叶树以祁连圆柏、川西云杉为主;灌木以河滩柳为主。

5.4 保障措施

5.4.1 转变观念,为绿化提供思想保证。转变思想观念,把绿化工作作为改善乡镇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和提高广大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内容来抓。

5.4.2 科学规划,为乡镇村绿化提供质量保证。为切实提高乡镇村绿化水平,制定绿化标准,加强规划设计,实行分类指导[3]。

5.4.3 加强领导,为绿化提供组织保证。一是加大对乡村绿化、美化的宣传力度,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大力组织开展植树、美化家园的绿化活动。二是在资金、人力、物力上大力支持,领导分片包干,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乡、村和建设单位,落实到具体责任人[4]。

6 参考文献

[1] 《青海木本植物志》编委会.青海木本植物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

[2] 张会岐,李琼花,何永芳.论林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397-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