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篮球课程

篮球课程精品(七篇)

时间:2022-01-26 12:37: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篮球课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篮球课程

篇(1)

关 键 词:学校体育;篮球课程;项目课程;高校

中图分类号:G807;G8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3)06-0074-04

篮球运动是集对抗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体育项目,既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国内学者从教学视角对篮球教学改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都没涉及到深层内核改革,因此有必要重新对篮球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剖析,对篮球教学实践效果进行反思。本研究从知识分类学和项目课程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高校篮球课程改革。

1 我国高校篮球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1.1 高校篮球教学现状

在课程内容上,当前高校篮球教学形成以技术教学为主的内容体系。高校篮球教学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篮球发展史和裁判规则,实践知识主要包括篮球技术(多以移动、运球、传接球、投篮、运球上篮为主,部分学校还包括持球突破、抢篮板球)、基础配合(掩护)等主要内容,涉及到战术教学内容少;课程内容(教材编写)的组织上,也是按上述内容罗列,长期以来形成以技术教学为主的内容体系。上述教学内容基本与中学教学内容雷同,造成学生对篮球课的兴趣逐渐减少[1]。无论是篮球课程内容,还是学习顺序均以进攻技战术为主,直接导致学生形成重进攻、轻防守的篮球意识,与现代篮球注重攻守平衡训练理念大相径庭,从根本上颠覆了篮球育人和篮球文化传承的课程功能。

在课程实施上,高校篮球教学基本形成传统教学定势,其特征表现为教学顺序上依附于技能为主,教学方法以示范和无目的的教学比赛为主,练习方法以重复训练为主,教学组织上重队形,形成了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篮球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紧紧盯在篮球技术的传授上,以致每一堂课学生们都在简单模仿,这种用技术教技术、为技术教技术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损害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2]。这种重形式、重教法、轻学法、轻能力培养的篮球教学模式,违背了学生主体、情境教学的教学理念;而且在教学设计上,技术与基础配合内容多,战术内容少,技术练习与战术训练没建立任何联系,这种多技能、轻战术、少比赛及活动开展的篮球教学,不利于学生形成整体观的篮球和全局的篮球意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评价上,高校篮球教学考核内容主要为投篮和运球上篮,评价内容结构上仅达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五大目标之一的运动技能目标,形成以技能为主导的、“工具理性”式的评价体系,课程评价上的导向性直接导致篮球运动本身的价值及课程目标严重缺失。

从我国高校篮球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学效果差,学生持不满意态度。调查表明:95%的学生喜爱篮球运动,但同时也有85%的学生对篮球课程不屑一顾[3];仅有25%的学生认为篮球教学是提高篮球技术水平的主要途径,75%的学生对学校篮球教学是提高自己篮球技术水平的主要途径持否定态度[4]。

1.2 高校篮球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1)以学科体系模式组织课程内容,没体现实践知识体系的特点。

学科体系是按知识的系统逻辑顺序组织教学内容,主要为学科课程开发及静态知识(理论知识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而篮球课程是开放性的、综合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因此篮球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必须以实践性知识为主组织课程内容和开展教学,更强调学生应用技能的能力。传统理论与实践关系模式表现为实践知识是叠放在理论知识之上,表示理论知识是实践知识的基础,实践只不过是理论演绎的结果,认为只有充分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进行实践,才可能发展实践能力。篮球课程无论从课程内容组织,还是教学的逻辑顺序上无不体现了上述传统观念。这种脱离现代篮球运动实战,按照现行的技术理论体系组织教学的现状,其结果仅仅是使学生学会了篮球运动的某些动作(技能),而没有学会打球,在教学训练中普遍幻想的那种“只要动作做对了就会成功”的因果关系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3]。这种教学内容不切实际,教学效率低下,必须进行结构性的改革。

2)没有理解技能与能力的概念内涵及相互关系。

技能是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技能的本质是程序性知识,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5]。技术是人类为实现社会需要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手段、方法和技能的总和,技术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能力是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从心理学来看,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和使活动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6]。按以上定义,通常讲的篮球技术实质是操作技能(动作技能),篮球基础配合则是操作技能的组合,不仅如此,篮球是开放性技能主导项目,完成各类动作技能必须同时有心智的参与,需要操作思维和实践中的直觉思维,因此学生能力的形成不是技能的简单应用,而是技能、心智、情境等综合活动和复杂的转换过程,技能只是能力形成的条件,仅依靠动作技能的重复练习是不能提高能力的,而目前高校篮球教学基本是以动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体系,这就是技能主导的教学体系下学生经过一年的篮球课程学习后还是不会打球的根本原因所在,这种复杂结构的转换,必须解构传统篮球课程内容结构或内容组织形式,重构以篮球实战为基础的内容结构。

3)没有深刻领会课程的内涵与精神实质。

从现代课程涵义的演进上看,课程横向上是老师、学生、课程资源与情境组成的生态系统[7],纵向上是从国家、地方到学校、教师、学生的课程,而且现代课程是由静态向动态扩展的。对高校篮球课程而言,必须考虑各自学校的特点和学生需求,需各高校及教师等多元参与,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导下对篮球课程进行二次开发与设计。

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有其学科基础,任何课程开发必须以知识论、学习论和教学论为理论基础,科学组织课程内容。其中知识论用于理解篮球课程内容性质、来源与结构,篮球知识不仅包括理论知识,而且篮球实践活动的实质是程序性知识和默会知识等的有效整合;学习论指学生如何学习的心理过程,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动作技能学习的基础,构建主义心理学强调学生主动性参与和问题解决,情境认知心理学强调实践活动重要性,共同构成学生能力形成的理论依据,成为篮球课程主要的心理学基础,从而技能、认知、情境是篮球课程教学的核心要素;教学论从教师角度研究教学设计,这是传统以教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依据。

课程思维是指课程开发、设计或改革的工作逻辑顺序,课程开发多采用演绎模式,即以泰勒的课程原理为指导,按课程目标、内容、组织和评价的课程思维逻辑路径展开。传统的演绎模式为课程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但从课程改革的实践来看,许多课程改革从怀疑课程内容及内容组织的合理性开始,上述已对篮球课程“技能主导”的内容提出质疑,如要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势必打破传统的篮球课程内容体系或内容组织顺序,转变以能力为本,以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这种以任务式知识结构中任务处于焦点,与任务直接相连接的是实践知识,其次是理论知识,是对实践知识的解释。能力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上,能力可表述为完成相关任务,任务的结构与组织比任务本身更重要,这样使得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而不是知识的地位结构成了课程知识构造的基本依据,以此理论为基础,可将篮球课程内容与内容的组织作为篮球课程改革的逻辑起点,即采用以篮球战术聚焦篮球技术与基础配合的自上而下的组织篮球教学内容。

2 基于项目课程理论的高校篮球课程设计

2.1 项目课程及其相关概念

项目课程源自17—18世纪课程教学中以实验研究、案例研究、沙盘演习等组织教学。我国学者将项目课程是定义为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7]。基于上述概念,项目课程的实质是以一个或多个项目组织课程内容,是课程内容组织的一种模式,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课程。项目课程起源于职业教育,但已不是职业教育的专利,而成为一种有着深厚理论基础的课程模式。

项目课程中的项目是指具体产品、服务或决策。对于篮球课程内容,项目的确定体现为战术体系的形成。篮球战术是为取得比赛的胜利,队员根据一定的战术指导思想,以篮球技术为基础,在战术意识的支配下,按照一定的阵势,全队有组织、有策略地进行协同配合的方法和原则[8]。按篮球战术的定义,每一种战术形成都可以看做一个产品,如快速进攻体系、防守体系是一个综合性项目,阵地防守、阵地进攻等均可以作为一个项目。

项目、任务与技能间的关系,项目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任务是指工作过程的一个环节,项目是按照工作任务要求进行一系列操作所获得的结果。以人盯人防守这个项目为例,防溜底、防突破、防挡拆和掩护、防内线、防策应和夹击等是任务,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各种操作技能(篮球技术)和瞬时判断、经验、决策等智慧技能。

2.2 篮球课程项目(课程内容的组织)的设计与序化

项目课程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项目的设计与排序是最重要的环节。项目设计主要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这是影响课程目标达成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课程开发最为复杂的问题。篮球课程中项目设计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即依据篮球运动的客观规律,篮球运动是一项以对抗为核心的攻防体系,涉及到攻防体系的任一环节都会影响篮球的制胜规律。2)认知性原则。即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能力的形成机制规律来组织课程内容的项目顺序。3)实战原则。即以篮球比赛实战为依据,注重结合实战的基本技术训练,强调简单、精确、对抗、实用,通过实战来学习篮球,紧密联系比赛实际是符合实战训练的核心[9]。4)适度性原则。篮球课程内容多,因此必须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特别是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依据篮球课程目标、学生的需求与认知规律、知识的性质等选择和组织适量的课程内容。

项目序化是指篮球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或逻辑顺序,包括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高校的篮球课程设计中,比较关注篮球知识与篮球技术等具体知识、技能,认为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能,就具备了能力,不重视让学生以什么结构获得这些知识。在项目课程理论指导下,篮球课程内容必须重视内容的结构设计,使由教学生“知道什么”转向让学生知道“做什么”。依据项目设计的原则,以知识论和学习论为基础,根据篮球的竞技规律和实战特点,重构篮球课程内容(见图1)。

把篮球课程内容划分为阵地进攻、从攻转守、阵地防守和从守转攻等4个项目,任何一个项目既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同时一个项目的结束即是下一项目的开始,在篮球比赛中,任何一个环节做的不好,都可能影响比赛的结果,这4个项目构成了自循环的、封闭式的篮球知识体系。设计项目时,根据实际需要或按实用的思路,可以把综合性或大项目分成子项目,如快速进攻体系可以分解为快攻和抢攻两个子项目,阵地防守也可分为人盯人防守、区域联防、紧逼防守等子项目。按项目课程理论重构的篮球知识体系,既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每一个项目,又有利于从项目顺序结构上重新认识篮球规律,从而形成了篮球运动的过程观、全局观和整体观。

2.3 篮球课程实施

1)按项目结构构建篮球课程结构。

自《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施以来,大部分高校采用选项课的教学模式,高校篮球教学不断探索篮球分层次教学改革,即按学生的技能水平分班组织教学,具体实施上分为两类,即同一学期分为初、中、高3个不同等级的3个层次班级,或是第1学期为初级班,经过考核合格后第2学期到中级班学习的教学模式。事实上,一方面学生的技能水平本身不太好甄别,传统意义上篮球有8大技术之多,而且篮球比赛中5人位置不同,技术要求也不一样,另外分层教学的考核标准设计也是一个难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分层次教学理论上设计非常好,但实际操作非常困难。按分层次教学设计篮球教学实质上还停留在传统的以学科体系组织教学的模式,要真正转向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可采用项目式篮球课程内容组织篮球课程教学,按上述构建的循环式篮球内容结构,每个项目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即每学期安排一个项目内容,如第1学期课程内容安排项目1(阵地进攻),具体内容可选择一个子项目,如1-3-1进攻等;第2学期内容安排项目3(阵地防守),具体内容可选择一个子项目,如2-3区域联防;第3学期到第4学期为综合项目,增加攻守转换项目。

2)学期课程的内容设计。

循环式篮球内容结构课程内容打破了传统按篮球技术、基础配合和战术的顺序组织知识模式,转向围绕项目或任务组织知识和技能,每学期篮球课程都是以一个项目为主要学习内容,按单个项目及其任务的学习需要选择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即按项目-任务-知识与技能的顺序进行项目内容开发。以第1学期学习为例,由于阵地进攻是一个大项目,可选择其中一个子项目的内容进行教学,如1-3-1进攻项目,经分析该项目包括外线与内线(罚球线策应中锋)配合进攻、内线与内线或外线之间的进攻、内线(策应中锋)的进攻、外线队员的进攻等典型的任务,其中内线(策应中锋)进攻任务包括中距离投篮、突破上篮或分球、给内策应中锋和底线两侧外线队员传球等技能,外线队员进攻任务包括传球、溜底、突破和投篮等技能,技术理论知识包括阵地进攻、传球、溜底、突破和投篮等的定义等,还包括进攻队员的移动路线、进攻点及原则与要求等知识。

3)篮球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课程有5个领域目标,篮球课程的学习目标不仅要获得或掌握技术、战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还要达到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目标,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而能力形成的实质是知识与任务建立联系,能力的形成机制是通才实践活动的构建[7]。对于篮球运动来说,能力的形成就是建立战术、任务与技能(基础配合)的联系,学生是在完成各类任务的过程来学习篮球技战术知识的,学与做融为一体,在做中学。在学期课程中以战术实践知识为主要内容,单元内容设计上围绕以完成任务需要的典型技能和基础配合为主要内容,在教学组织上,采用分组教学、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以比赛为主要教学手段,组织各种课外竞赛活动,把课堂教学与课外俱乐部、社团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课内外一体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丽娟. 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理论的现状与发展[J]. 科技创新导报,2012(7):170.

[2] 潘如福,邓国良. 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32(11):143-144.

[3] 李杰凯. 论篮球教学训练中技术概念界定及其分类的理论误区[J]. 体育科学,2008,28(1):82-88.

[4] 曹竟成. 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探析与尝试[J]. 体育与科学,2002,23(5):73-75.

[5] 姚寿广. 示范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 王利明,陈小荣.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技术[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7] 徐国庆. 职业教育课程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篇(2)

篮球运动是极具竞争性、对抗性,也具有极高的锻炼和健身价值以及欣赏和审美价值的运动项目。中学生参与篮球校本课程的学习,是为了掌握一定的基本技术技能、基本战术、简单配合与比赛方法;更是为了通过身体练习提高身体运动能力、体能和智能等多方面的能力,以达到健身健康的目的。

通过对本校学生篮球学习认知水平调查表明,目前,中学篮球教学正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其一,现代竞技篮球运动的技战术及规则都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平,对参与者的身体、心理、技战术素养以及场地器材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中学课堂很难开展;其二,当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状况、技术技能水平、体质健康状况及参与时间,都很难适应现代篮球的学习要求。因此,我们对篮球运动的发展进行再认识,对篮球运动的游戏本质、娱乐属性、健身功能、竞赛品质进行再思考,并对本校学生年龄特征、身心特点、体能状况和技能水平进行针对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慎重确定篮球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二、将篮球运动植入校本课程对当代中学生影响

1.生理层面的影响

篮球运动的自身魅力以及当代社会的明星效应使得中学生内心热衷于参与该运动,由于场地的限制和学生自身知识技能水平的原因,该运动难以有组织地开展。而将篮球运动植入校本课程刚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开设篮球校本课程的教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可将课程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基础班以趣味性篮球游戏为主,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慢慢熟悉球性,从而在玩中学、学中乐;提高班以简单的技战术为主,为身体素质较好或有篮球基础的学生提供了更高的发展平台。在不知不觉中这些学生发展了体能,促进了肌肉和骨骼的生长发育等。篮球是最好的有氧运动的形式,打球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是安静状态下的8倍。

2.心理层面的影响

在篮球校本课程中,学生经常处于起伏不定的多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如义务感、责任感、荣誉感和队友间的友谊感交织在一起,使学生的心理活动经常激起、迅速、深刻,超过一个人正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变化过程。如一名以前在课堂上经常调皮捣蛋被老师训斥的学生经过篮球校本课程的学习后,自身成为班级的“小姚明”,成为在学校各类比赛中的“核心人物”。由此他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堂上专心听讲,对待老师及同学热情大方,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在其他学习方面变得积极主动。可知篮球校本课程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技术、战术,还有心理素质。对于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性格和改变学生的气质、特征都有很大的好处。

3.对中学生的社交、意志、团结意识和自信的影响

(1)篮球运动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品质意志

篮球运动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在这种需要具有积极的主动性和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中,非常有利于培养青少年机智、勇猛、灵活、果断的意志和精神。在篮球校本课程教学中,因学生需要长期面对竞争、面对失败,因总是为追逐各种不同的目标,而挑战各种艰难困苦,因遵守竞赛规则而受到约束和限制,为了最终获得胜利而需意志坚定、坚韧不拔等十分有助于培养人的精神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人生的奋斗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其实也是一个美育的过程。

(2)篮球运动培养青少年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由奋斗目标而诱发的主动性的群体思想。为了取得胜利,它要求每个队员必须同心协力、密切配合。青少年时期好胜心非常强,常常为胜利激动、自豪,为失败惋惜和懊悔。由于当代独生子女普遍自私,缺乏团体协作精神的现象,校本篮球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为了争取胜利,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争取让技战术发挥到最大限度,以争取竞赛场上的胜利。青少年常处于这种动静结合的环境,通过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可以加强组织纪律性,非常有利于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和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

综上所述,将篮球运动植入校本课程对初中生各方面均有深远的影响。学生在参与篮球校本课程学习后,不仅增强了体质,提高了体能及技战术,而且对于心理素质的培养及良好的品质精神都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这与其他校本课程单一的作用有明显的区别,参与的学生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外表现均与之前有很大的差别。课堂上由于基础提高,变得乐于参与篮球运动,课外主动加入校队练习的学生也日益增多,校外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为

篇(3)

近些年来,高陵镇中心小学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始终把篮球作为体育特色项目,通过一整套篮球特色活动的开展,助推阳光体育校园建设,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中,总结创编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集趣味性、安全性、实用性于一身的体育活动内容,丰富了体育课程资源,促进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开创了阳光体育校园建设的新局面。具体来说,就是以“篮球精神”为途径,营造良好活动氛围;以“篮球游戏”为载体,开展特色篮球活动;以“篮球教学”为基础,提供多元活动空间;以“篮球元素”为内容,完善篮球校本课程。

“篮球精神”:营造良好活动氛围

我们认为:学校体育的核心内容是传递一种精神文化。对学生而言,就是培养他们勇于拼搏、挑战自我的顽强斗志,增强自信,培养勇敢品质。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篮球作为一项集体活动项目,能够增进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使学生们在篮球运动中学会包容和欣赏,尤其是在篮球比赛中,激烈的抢断、运球,精彩的进球,默契的配合,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启发他们的社会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鉴于此,高陵镇中心小学在教育教学中着力加大篮球的宣传力度,营造开展篮球特色活动的氛围,并有目标地制订详细的宣传计划。学校体育组还办起了“篮球知识小报”“篮球明星欣赏”“篮球学习园地”等,举办了“篮球大战”“篮球季赛”“快乐篮球伴我成长”等多项活动。学校充分利用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校园网等各种宣传工具与手段,由篮球这一运动展开,开设专题栏目,大力宣传,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与理念,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七彩阳光下、走到美丽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与此同时,学校还随时注意宣传体育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让“篮球精神”激励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篮球游戏”:开展特色篮球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渐发现:常规的篮球教学往往显得单调枯燥,致使学生们练习的积极性不高,出现了偷懒现象;而有趣的“篮球游戏”,则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参与兴趣,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保证他们高质量地参与篮球锻炼。于是,本校在发扬以往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篮球教学中,利用篮球作为道具,结合实际情况,创编了丰富多彩的融层次性、简易性、趣味性、竞赛性、娱乐性和健身性于一体的篮球游戏数十例。下面笔者通过几个例子来简单介绍一下。

其一,训练学生移动技能的趣味游戏。移动技术在篮球运动中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基础技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如下游戏来辅助教学:让学生在篮球的端线外,分4路v队站立;在教师的要求与指令下,学生们逐个完成单个动作练习;在学生们掌握好单个动作后,再进行组织与动作的练习。游戏规则:移动过程中脚必须踏线,并按要求在衔接处进行动作的变化;练习的次数与参加的人数依学生的素质情况而定;每组最后一人先于其他组完成者为胜一局,学生回到出发点后,再进行下局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

其二,训练学生传接球技能的趣味游戏。传接球是篮球运动中的一项重要技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如下游戏来辅助教学:将学生分成男、女两组,每组再平均分成4队,分别在篮球场半场的4个角站好,每组两个球;听到老师发出信号后各组持球学生原地向邻近一队的排头学生传球,当球传出后迅速向球跑动,接回传球后,再在行进中传给下一个邻近队的排头学生,然后跑向该队队尾站好,各队按照此法传球跑动。游戏规则:一个球场上,男、女各组分别在两个半场内同时进行传球,在规定的时间内,先完成接传球的小组为胜方;第二局则按逆时针方向进行,采用三局两胜制;倘若出现传接球失误,则必须拾回球,重新开始。

其三,训练学生运球技能的趣味游戏。运球是控制球、支配球、组织战术配合以及个人实行突破的重要进攻技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如下游戏来辅助教学:将学生分成男、女各4组,每组一球,分别站于篮球场端线外;听到老师发出信号后,每组持球学生按事先规定的路线向前运球,运球方式不加限制,但在衔接处必须运用运球急停、快速起动、胯下运球、运球后转身运球变向、背后运球等方式进行。游戏规则:开始时用右手运球,返回时用左手;不能够走步或者两次运球,倘若出现违例,必须重新开始;先完成的一组为胜。

其四,训练学生投篮技能的趣味游戏。投篮是进攻得分的唯一手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如下游戏来辅助教学:将男、女学生分成4组纵队,分别面对4个球篮,按照投篮的正确技术动作,依次投篮,最后一名学生投完为一轮,命中多的为胜;听到老师发出信号后,按投篮的正确技术动作,站在罚球线后,依次投篮。游戏规则:投篮动作必须正确,否则无效;在动作正确且熟练的情况下,不断加快投篮速度。

上述小游戏只是高陵镇中心小学篮球游戏教学中的几个典型小例子。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动作,学校还创编了一套“篮球操”,把篮球运动的基本动作融入其中,并利用篮球运动的动作名称给每一节起名,配上欢快的音乐,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篮球知识,掌握篮球技能;为了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篮球规则,学校还根据篮球裁判的“手语”创编了一套“裁判操”,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了解篮球比赛中的规则。实践证明:运用各种游戏进行篮球教学,不仅让学生们快速掌握了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而且也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篮球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样,学生们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术,还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篮球教学”:提供多元活动空间

我们认为:学校体育课程不能仅仅局限于体育课堂。鉴于此,本校建立起一种大课程观,将课内与课外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有特点、有个性、有层次、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在设计教学计划时,我们将课内与课外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与谋划,打破传统体育课程观念的束缚,形成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体、大课间与体育活动课为两翼的体育教学新模式,为学生提供更有趣、更开放的多元化体育活动空间,让学生在丰富、自由、交互的课外体育活动中收获参与体育运动的快乐。

一方面,课内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相结合。本校始终把大课间体育活动与课外体育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补充。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制度、有要求地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让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掌握的技术技能,通过课外活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促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从而实现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另一方面,努力营造多元化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我们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打破课堂教学的约束与限制,为学生们打造出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消除了学生在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方法上的障碍,拓宽了学生们的学习途径,进而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与意识,营造出一种多元化的参与度高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篮球元素”:完善篮球校本课程

本校的篮球校本课程,在学习、借鉴、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分三步走,有效地落实了小学游戏化篮球校本教材的整理与编写。

第一步:教材内容分水平进行系统设计。我们根据“培养篮球能力,激发篮球情感”的指导思想与“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指导原则,制订出各水平段的具体目标。水平段1的目标要求是“能够做出篮球运动中的简单基本动作”;水平段2的目标要求是“能够做出篮球运动中的简单组合动作”;水平段3的目标要求是“初步掌握篮球运动中的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创编了3册小学游戏化篮球校本教材,分别是《小学生篮球入门篇:水平段1》《小学生篮球基础篇:水平段2》《小学生篮球提高篇:水平段3》。

第二步:校本教材创编力求图文并茂。在篮球校本教材的创编过程中,学校集思广益,利用不同老师的爱好特长,分工合作,将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充分发挥出来,最终打造出一整套实用性与观赏性兼备的小学篮球校本教材。一是按照“4+1+3+2”四大教学模块,进行教材的搭配与编写。即:4个辅助主教材的篮球游戏,1个主教材技能动作,3个群体性篮球游戏,2个自主创新的篮球活动。二是组织学校参加过区级以上大赛的优秀篮球运动员,拍摄教材所需的写真照片。三是安排计算机教师负责版面设计、照片剪辑、文字处理等方面的工作;安排语文教师负责最后的校对工作。

第三步:篮球技能与配套游戏有机融合。这套篮球校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游戏化”的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素材库中选择相应的配套游戏,将篮球技能与配套游戏进行归纳、整合、打包设计,使每一课的内容都能够根据“4+1+3+2”教学模K落实。科学的安排,精心的策划,促使学校校本教材的编撰工作俨然成了“一条龙”流水生产线,从而得以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地推进。由于集结了本校全体教职员工的智慧,因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创编质量。这套内容丰富、科学合理、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为学校的阳光体育校园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篇(4)

关键词:篮球选项校本管理;教学承诺与反思;师德师风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一、篮球选项校本管理

篮球提高班目的是通过篮球选项学习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检验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检查学生对篮球基本技战术的运用和提高的能力。要求如下:第一,较好地掌握篮球基本技术。第二,熟练掌握各技术的运用能力。第三,熟练掌握篮球基本战术,同时有效地锻炼意志品质,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承诺

(一)教学态度方面:严而不厉,威而不猛;爱而不姑,和而不流。服装整洁,体态端正;从容大方,有条不紊。有国家观念,民族意识;有正确思想,卓越见解。工作大胆细心,精明强干,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处人和蔼,处事公廉,教而不厌,诲人不倦。

(二)教学行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整个活动的领导起组织作用。具体表现为: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方向;规定教学要求和内容,对教材进行加工;选择或运用恰当的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我教育能力。教师闻道于先,术业有专攻,教师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有着客观必然性。教师是一定社会教育目的的实现者,系统知识的传授者,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引导者。环境和教育以学生的要求为条件,通过教师主导作用的影响与学生的自觉积极性产生内在的联系。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正是教师作用的有力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否充分的发挥,取决与教师的政治、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并与能否做到边教边学、教学相长有关。教师不仅为执教的主体,且为青年人格教育之楷模。有着德高为范、学高为师之美称。体育教师依据现代系统论和信息论观点,从人员、信息与物质三方面分析其构成要素,认为每个要素是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皆为系统的基本要素;教学信息是系统的软件;物质技术手段是系统的硬件。

(三)知识更新等方面进行师德承诺:教学过程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理念,探究性学习的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在《教育现代化运动》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学生应该像科学家一样,在学习中去发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特点通过身体活动发展学生的感知,运动技能、体能为载体的实践性和参与性。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学最显著的特征。在体育探究式学习中,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和交流等活动,都是身体练习中完成的;且在练习过程中来拓展认识,理解,创新思维及解决问题。自主性和合作性的学习方式:个体化学习为主要功能,科学的人文价值、学生的个体成长和主体精神得到尊重;从各环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使学生感知:探究之内容须通过同学合作才能完成,他人意见,团队精神、合作技巧、交往能力明显受益。生成性和发展性的学习内容存在方式其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人生道路上持续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认知科学的真正实质,尊重现有的知识;勇于探索、质疑和创造。接受性与创造性统一的学习过程之结果是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结合模式。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教师将教材系统的定论性知识内化到主体的认知结构之中。结果是学生通过取得创造性成果,取得发现问题的喜悦感,体验创造的乐趣,成就征服命题的,获得体育之学习成功与失败的情感体验;就掌握一定的方法后,去大胆突破,最终产生创新的激情和动力,成就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需要意识,我作为老教师搞好传帮带,拓宽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生态位宽度,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学生和教师的生态位宽度,并且做到积德行善,广结善缘达到总体论、认识论和哲学层面的和而不同,最后达到身心健康、身体健康之大同!

三、任教课程考试情况

再则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发挥了学生教师的双主体作用,注重在课中进行师生情商的培养,课中及时发现学生的积极面,加以肯定,对体育课没有明确目的的学生做到了晓之有理,动之以情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位,课中成绩评定实行民主管理且体现在学期的前p中p后期.对待学生有父亲的严和母亲的爱.还做到了严而不厉、威而不猛、和而不流,有国家概念、有中华民资的意识并且教育学生自强不息、永不放弃的精神。把体育终身受益之思想贯彻到每个学生的文化生活之中,因此每次课后都和同学们交朋友.我心理上,思想心理都得到满足.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就是得到了学生的承认,社会的承认.考试中严格按照考试方案进行,评分方法合理正确,合格率百分之99.9,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四、任教课程教学反思

篇(5)

关键词:方法 篮球课程 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231-01

体育是高校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课程则是实现高校体育目的任务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组织形式,是各类学校各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之一。篮球运动因其具有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是中职院校体育课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最为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深受中职院校学生的喜爱。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包括位于福州市福建省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福建省建材工业学校、福建省理工学校、福建省工业学校、福建省第二轻工业学校、福建省邮电学校、福建省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大纲为主要研究内容。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发

本文通过图书、中国期刊、万方学位数据库、中国知识网等书馆阅读和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并对资料加以整理和概括。

1.2.2 调查问卷法

设计《福州市中职院校篮球课程开设现状的调查问卷》,对现有参加篮球课程教学的学生随机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8份,有效问卷185份。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1.2.4 逻辑分析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查阅文献资料,对相关内容比较分析逻辑推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福州市省属中职院校篮球课程开展的情况

2.1.1 福州市省属中职院校篮球课程开展场地及相关器材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着重从开展篮球课程的硬件设施入手,因为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是学校开展篮球课程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条件,它的优劣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学校篮球课程的开展情况。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福州市省属中职院校篮球场地主要以水泥场为主,占被调查场地的85.5%,塑胶场地占被调查场地的14.5%,所有学校都没有室内篮球场地。在对学校篮球场地设施满意程度调查中显示,认为勉强满意和满意的占到79.56%。这表明福州市省属中职院校篮球场地建设及器材配备方面是较为满意的。大部分学校的场地设施都能够满足篮球教学的需要。

2.1.2 福州市省属中职院校体育教师的师资及知识结构的调查与分析

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结果显示:高级职称27人,占总数的38%;中级职称22人,占总数的32%;初级职称21人,占总数的30%。本科学历46人,占65%;大专学历24人,占35%。其中篮球专业毕业教师23人,占总人数的33%;系统学习过篮球技战术12人,占17%。研究表明:福州市省属中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但专业的篮球教师却较为缺乏,难以满足当前广大学生对篮球课程学习的需要。

2.2 学生对篮球课程的喜欢程度

福建省中职院校之间的校际篮球联赛和各学校每年一度的校篮球赛也促使学生更近更深地接触和了解篮球运动。更甚者为了参加校篮球赛或校际之间的篮球比赛名次,除了上篮球课外还坚持平日训练,组建了各学校的篮球队。电视、网络中高水平的篮球比赛的电视实况转播,对学生也有更为直观的刺激,也影响着学生对篮球运动兴趣、篮球选修课的教学效果。从调查情况看:学生中喜欢篮球课的占调查人数的69%,不喜欢篮球课的占21%,还有部分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可见,喜欢篮球课的人数的比例是相当大的,篮球运动是受学生喜爱的,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符合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要。

2.3 福州市省属中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情况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所有学校每周都开设两节体育课,符合国家体育条例要求。然而体育课程设置涵盖了多个项目,授课内容包括二大模块,分别是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田径类、体操类、球类和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等四个系列为基础模块,第一学年的基础模块为必须按内容,共72学时。篮球、足球、排球共36学时。拓展模块分为拓展模块A和拓展模块B,为72学时和18学时。中职院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指出了,三大球的教学时数仅占22%,篮球课程教学仅占9%左右,可见篮球课程教学的课时较少。难以满足当前的篮球运动热潮下学生的需求。

3 结论与建议

3.1 场地设施的建设

福州市省属中职院校的篮球场地以水泥场地为主,室内场馆暂无。然而,福州位于中国的东南部地区,全年气温偏高,尤其是4月到11月份天气尤为炎热,雨量也较为充沛,因此室外的体育教学环境较差,难以常年开展篮球课程教学。建议福州市省属中职院校多建设体育场馆,利于建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开展篮球课程教学。

3.2 师资队伍建设

抓好篮球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拓宽教师执教的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篮球教学水平的高低,这是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之一。教师主动吸收当代体育科学理论和篮球运动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充实篮球运动某些新概念、新观点、新技术、新战术以及教学与训练的新方法,从而使篮球教学进一步体现先进性、科学性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体验到篮球运动带来的乐趣。

3.3 改革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普及足球运动。坚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对教材进行合理、科学地选取,紧密结合课堂,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着重基础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兴趣及爱好,使篮球运动意识逐步渗透到每名学生。

参考文献

[1] 沈曦.黄山学院篮球公选课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人才,2011(17).

篇(6)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抚顺市篮球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为我市中学的篮球教学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健身意识做出贡献。

关键词篮球课中学教学

一、前言

在中学篮球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中,如何在篮球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技术,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中学是否应重视开展篮球教学,不仅影响到中学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而且关系到篮球运动的普及等问题。为此,本文就抚顺市中学开展篮球教学的现状及其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文以抚顺市中学篮球课程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抚顺市中学篮球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

三、结果与分析

(一)普通中学篮球课教学问题

1.教学忽视普遍性、健身性

调查的1000名学生中,有62.3%的学生不喜欢篮球课,64.3%的学生认为篮球课枯燥无味,同意取消篮球课的学生占到了63.8%,只有21%的学生喜欢篮球课、16.4%的学生认为篮球课有趣味性,所以,笔者认为,篮球课的教学应该改革以往的教学形式,把快乐体育的思想融入到篮球教学中去,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学习。

对623名学生不喜欢篮球课的原因调查表明(见表1):认为篮球选项课缺乏趣味性的学生比例占该群体的54.1%,有30.2%的学生认为篮球选项课项目技术难度大,不容易掌握,认为自身素质较差很难通过考试的学生比例为15.7%。多数学生不喜欢篮球课,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的篮球教学只侧重于竞技性和技术性,忽视了篮球课的健身性、趣味性。

表1抚顺市1000名中学生对篮球课看法调查表

人数 %

喜欢篮球课的学生 210 21

不喜欢篮球课的学生 623 62.3

不喜欢篮球课但喜欢参加篮球运动的学生 130 13

不喜欢篮球课也不喜欢参加篮球运动的学生 312 31.2

认为篮球课有趣味性的学生 164 16.4

认为篮球课枯燥无味的学生 643 64.3

认为篮球运动健身价值很大的学生 241 24.1

认为篮球运动健身价值可用其它项目代替的学生 467 46.7

认为篮球运动健身价值不大的学生 259 25.9

同意保留篮球课的学生 362 36.2

同意取消篮球课的学生 638 63.8

表2623名学生不喜欢篮球课的原因调查表

人数%

认为篮球课缺乏趣味性 337 54.1

认为篮球课项目技术难度大 188 30.2

认为自身素质较差很难通过考试 9815.7

2.考评体系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我市学校的评价体系较单一,考试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因评分上缺乏弹性机制,教学的一致性要求多,灵活性少,考核上很难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使体育成绩差的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得不到肯定。调查表明(见表3),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最想得到的收获是放松(调节)学习的占47.9%、学会锻炼的方法的占27.2%、掌握运动技能的占15.2%、获得较好的体育成绩的占19.7%。由此可见,对学生采用单一的考评与大多数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不少学生来说,参与篮球课活动已失去应有的乐趣。

表3学生学习篮球的动机

人数 %

放松学习479 47.9

学会锻炼272 27.2

掌握运动技能152 15.2

获得较好的体育成绩979.7

(二)造成目前中学篮球课教学困难的原因

1.教学目标定位单一

增强体质一般被理解为就是篮球课程原有的教学目标,因此,在篮球课教学中易出现技术至上的弊端。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也是通过体育教学应该努力实现的重要目标。仅注重技术教学的实质也是一种追求竞技体育的表现,而竞技体育追求的是极限化、规范化,它只适宜于少数学生,属于培养体育精英,是课程的发展目标。课堂教学则应要求多样化、普及化,主要是让多数学生实现基本目标。

2.社会变革对学生篮球课程学习的影响

社会的改革与变迁,改变了人的价值观、审美观。每当发生重大的社会变革,社会情景的变化,必然相应引起人们对体育意识与行为的社会心理反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体育、休闲、娱乐的品位要求越来越高,篮球运动的内容,已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追求新、奇、特的体育运动的心理要求,尤其是在我市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喜欢选择新兴、时髦、轻松的体育运动项目,对激情不足的篮球运动,容易产生抵触心理。

四、普通中学篮球课程改革对策

(一)改革课程目标,突出“健康第一”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把从事篮球运动作为促进健康的一种锻炼手段。因此要在技术教学上,根据对象水平、个体的学习需要进行分层指导,不作统一的、过高的要求,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运动实践中,为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成功感创设情景和条件,增加积极的认知和情感积累,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运动中都有收获。

(二)创造学习机会,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的教学行动研究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抚顺市中学篮球教学难以摆脱困境的因素。对此,学校必须采取措施,重视本市教师的继续教育。因为终身教育是教师职业的发展性要求,中学篮球教师是在以竞技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下培养出来的,以往的知识结构、传统的篮球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中学篮球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如果缺少学习机会,缺乏不断突破已有思维定式的勇气和改变教学习惯的做法,教学改革很难取得实效。因此,只有给予教师一定时间,为教师学习、提高创造机会,才会提高我市的中学篮球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健.河南省中学篮球课程教学改革现状与对策[J].体育学刊.2005.12.

篇(7)

关键词:体育教学;篮球教学;优化

近年来,在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的前提下,篮球运动成为体育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篮球适合学生的体育锻炼,它以篮球为工具,以投篮准确为目的,以技术为手段,整体运用专门的技术和战术作为进攻和防守的手段,练习时运动量不太大,强度可以随时调整,没有大量的奔跑,且篮球运动的团队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而激烈的竞争能够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但是由于我国篮球教学起步晚,教学水平还比较落后,训练管理体制跟不上现代篮球的发展水平,因此针对篮球教学的现状转变篮球的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一、当前高中篮球教学现状分析

篮球教学在高中的普及率极高,但是由于受到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篮球教学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主要表现为体育教师和学生方面。

(1)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一成不变,以理论基础教学为主,让学生模仿一些简单的体育技术动作,无法提高体育教学中篮球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阻碍了学生篮球水平的提升。

(2)教师对新知识以及新方法的认识仍处于初级水平,重复讲解知识,致使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篮球学习需要足够多的实践,但是体育教师往往无法保证教学过程中的练习时间,没有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地提高篮球技术。而且,老师与学生沟通也不及时,有时师生矛盾严重阻碍教学进度,降低了教学质量。

(3)学生的整体水平不一,体育教师并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特殊的个性化的教学,而只是一味地将技能灌输给学生,这样发展下去会让学生的体育水平逐渐走向两个极端。许多学生一个学期下来,并没有学到什么技能,甚至连最基本的步伐和控球技术都没有掌握。

二、优化篮球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1.转变体育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体育运动项目的锻炼目的更加注重身心健康方面。在高中的篮球教学中,由于大部分学生并非篮球特长生,所以在提升学生篮球技能的同时也要满足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休闲需求。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体现现代的教育理念。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询问学生的兴趣爱好。大多数学生希望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在平时进行控球等基础性练习的时候,安排 “叫号”等游戏,通过游戏过程提升学生的基础性技能。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

篮球教学是高中体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来分组,将几乎没有接触过篮球或者技术较差的学生分为初级组,以培养篮球的基本技能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将有一定篮球技术基础的学生分为中级组,以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为主要目的;针对技术已经到一定层面的学生,挑选其中一些去参与学校的篮球比赛,作为学校的体育后备人才。通过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分配,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积极性。另外,在课堂中定期举办篮球比赛可以训练学生在竞争中的灵敏度,比赛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进行战术破坏;在理论课上给学生放映NBA的视频,展开篮球战术设计、篮球欣赏、赛后点评等意识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创新精神。

3.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篮球学习兴趣

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提高学生篮球学习兴趣的保证。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时,教师要以平常心对待,多用激励和鼓励的语言,寓情于教,循循善诱。学生在技术上有进步要及时表扬,遇到困难时要帮助学生,并给予他们信心;作为教师,在和学生相处中要做严师,更要做益友,尊重并信任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让学生能感觉到真挚的关心和爱护,使师生感情和睦,配合默契,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练习中去,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基础练习为根本,与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这样在缩短了教师与学生距离的同时,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