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4 04:50: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英美文学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引言
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英美文学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1],提高学生跨国的文化交往和交流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是学生学好“应用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和“英语教育”重要支柱,虞建华教授认为,“外国文学是学好外语难以回避的途径”[2]。但是在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英美文学的课时少,英美文学的选读作品多是名篇名著,作品本身及涉及的文化背景、语言等高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利用数字微环境(微课、微博、微信)中来改革英美文学的教学,提高英美文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微信及其可实现的教学功能
通过微信(WeChat)能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作为沟通工具的微信兼具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还可以同时对多个使用微信的用户发送自定义内容,也正是上述强大功能让微信运用在英语教学中成为可能[3]。智能手机携带方便,网络无处不在,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学习,碎片化学习成为可能,学生的学习也可在任何地点学习,突破了课堂和教室的限制,可实现课堂和课外,线上和线下的无缝对接,微信具有以下教学功能:1)教学内容推送功能。学生个人学习进行追踪,给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从数据中获取学生学习信息的技能以及根据数据对学生进行个别引导的技能在教师的教学中会变得越来越重要。2)交互功能。利用微信的聊天功能,可以设立多个微信圈,微信群是一个即时的交流平台,在群中可以发文字、视频和音频,实现良好的交流效果。微信圈创建简单,可以设立学生群,师生群,学习互助群等,微信流方便,可实现语音交流和视频交流,学生可以针对学习的疑惑随时向同学和老师求助,教师和同学也可随时进行回答,是释疑解惑的绝佳平台。
3微信在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3.1利用微信订阅号来实现教学内容的推介
英美文学课程涉及英国文学概况、美国文学概况、英美文学史、经典作品选读。在大多数院校,英美文学课程设置,最多只有两学期,授课时间大致是每周2-4节,对于大多数院校来讲,英美文学的课时严重偏少;而传统的仅仅依靠课堂传授知识的方法,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对课程量的需求。笔者认为,英美文学知识的传授可以通过微信的订阅号来实现。英美文学的微信的公众平台可包括以下几个内容,“e课堂”“电子教材”和“课后练习”。“e课堂”主要作用是提前预习,提供大量有关本课程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内容,教师根据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上传学生可以提前观看的教学视频,视频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英美文学的教学内容推送必须以个体差异为出发点、以学习者兴趣为中心、以学生能力与个性最大发展为目标课程内容的设置。“电子教材”板块是对e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可以提供e课堂的电子文本,学生在没有纸质材料的状态下,仍然可以复习学过的重点知识。同时近年来出版的各级规划教材都是延续以前的文学史+作品模式,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以“文学史为中心”,忽略了文学作品,而学文学的终极目的在于提高人文修养而非掌握文学史实,“电子教材”版块可提供文学经典的教材,克服这一矛盾。“课后练习”版块,可包括知识练习题、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微信公众平台可对学生的这些练习进行追踪,教师可根据微信公众平台的提供的数据对学生的作答进行归纳,了解学生的不足,以加强课堂教学。
3.2利用微信圈来创建新的交互模式
微信群是一个即时的交流平台,在群中可以发文字、视频和音频,实现良好的交流效果。建构主义认为,交流可以实现意义的建构,交流是为了检验交流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或确证自我观点,获得某种认同。社会建构主义坚信,意义的建构是学习者/参与者之间通过对话与交流的协商过程,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对话/交流的过程,这种对话/交流在知识建构群体或学习共同体中最为有效。KafaiResnik(1996)强调在交流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要充当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4]。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互多囿于课堂,交互的时效性、灵活性不强,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且交互大多发生在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的交互较少。在英美文学的教学中,可以创建以下群作为交流的平台:1)文学作品阅读交流群英美文学课在很大程度上首先是一门阅读课,需要读者的解读才能生成意义,阅读是读者的心灵与文本进行的对话,这种过程是一个思辨和创造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创造过程,逐步养成明锐的感受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方法、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这种把丰富的感性经验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的感受、分析、表达能力,将使学生受益无穷”[7]。2)课堂互动群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先介绍相关的文学史知识,如作家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思潮,作者的生平,创造思想,然后解读其代表性作品,透过情节、人物和主题来把握作家的写作风格,总结作家作品对文学界的影响和意义。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对作品本身的阅读、理解和分析,使得文学课变成纯粹的“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一考完全忘记。”[5]英美文学课程立足点和出发点是学生,不是教(teaching),而是学(learning)。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理解、欣赏、分析文本,培养对文学的感悟力、审美判断力和鉴赏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文学的价值。文学具有认知价值、审美价值、普世价值和比较价值,需要学生去涵泳、体认。设立课堂互动群,教师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上,将文学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使之成为跟生活相关的文学,采用问问题的方式,按照事实性问题、阐释性问题、实用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的顺序,一步步激发引导学生,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影视作品欣赏群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学生要克服语言、文化等方面的重重困难,同时还要发挥想象力把语言词汇想象成场景,但电影是视觉化的,具有形象的直接性,通过观看影视作品,能让学生在短时间掌握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基本内容,感受作品魅力,如《简爱》中,既有男女主人公对爱情坚定不渝的追求,也有对当时社会生活和时代背景的描述,如果仅通过课堂上刻板的形式讲授,很难将文学作品生动形象展现给学生。设立影视作品欣赏群,通过观看影视作品,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真善美,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激起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热情,而在群里交流对作品的看法,则有助于学生培养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 英美文学教学 学生视角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毕业论文
英美文学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2000年由教育部批准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指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可见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如何上好这门课是众多教师及学者这些年积极探讨的话题。有对教学方法的探讨,封闭式教学到开放式教学;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以史为主还是以文为主;有对教学手段的探讨,如何把影视作品运用到教学过程中等。这些对英美文学课程的多角度探讨,对这门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转变课堂授课视角,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探讨英美文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学习者分析
学生是教师授课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分析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对学生的分析可以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方式和学习动机这几个方面入手。而认知水平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英美文学这门课程一般安排在高校外语院系本科三年级阶段,英语专业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一、二年级已经接受了英语这门语言严格的基本功训练,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已经相对较高。因此从大三学生的认知水平角度来看,当然,这里也不否认学生与学生之间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总的来说,他们已经能阅读、理解并欣赏英美文学的原著。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目前,中国学生比较习惯的是接受型学习方式,虽然很多学者都在极力倡导新型的任务型教学手段,尽可能使学生多接触合作学习或者探究式学习,但是不得不承认学生还是倾向于接受型学习方式。因此,如果在课堂中完全拒绝接受型教学,而只进行合作型教学,则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有很大可能无法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给学生。因此对当今的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需要把接受型教学与合作型教学相结合,这样才会使英美文学教学循序渐进地进行,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最后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可以说是学生自发的,如果学生喜欢英语的文学作品,那么他们就会自发地、积极地接触这些文学作品,而不需要外部因素来干预,学习者也会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动机。就像英美文学这门课程是一门必修课,学生选修这门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是不得不修的学分。其他,则因为大三学生将面临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以下简称“专八”),虽然英美文学的常识部分只占很少的分数,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希望能在课堂中收获知识的一个原因。因此,与专八相结合,把专八中的英美文学常识部分引入到传统的接受型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是一种可以实践的方法。另外,大三学生已经开始准备毕业论文,而英语专业学生中会有一部分学生选择文学作品作为毕业论文,而英美文学这门课能够让他们多了解一些作家、作品,这将有助于他们挑选到适合自己的题材。教师可以在对作品进行讲解的同时,与论文挂钩,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文学方面论文的选题、列提纲等工作,让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到写论文的一些步骤,这样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这部分的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所以,这部分教学可以结合合作型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和协调性,还能拓宽学生视野,发挥其创新性。和论文挂钩是很好的通过外部动机让学生主动参与英美文学学习的一个方法。
虽然学生学习某一门课程的外部动机都是短暂的、有时效性的,但教师不应忽视其发挥的有益的一面。在英美文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试着通过与专八相结合和与论文挂钩这两种外部动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二、与专八相结合
在英美文学的课堂上讲解与专八有关的英美文学常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专八考试的英美文学常识部分主要来自于英美文学史,因此在英美文学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讲解文学史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些高校把英美文学选读和英美文学史分开教学,这样有其一定的不足。讲授英美文学选读的教师一般偏重对文学作品的讲解,而缺少对作品的横向或纵向之间联系的说明,比方说,同一时期不同作家之间他们的作品所反映出来的一些特点会存在共性;前一段文学思潮对后一代作家作品的影响等。而只讲授文学史的话,则会使课堂显得枯燥。一大堆文学基本知识的罗列会让学生难以消化,苦于记忆,无法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西方文学作品的多姿多彩。另外,2003年陈立华的《读史与读文,孰轻孰重?——谈英语专业美国文学课教学》和2004年刘加媚的《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应文史并重》这两篇文章,都支持这门课程的教学应该文史并重,笔者也认为最好是把英美文学选读和英美文学史这两门课程结合在一起上。
陈立华和刘加媚提出了文史并重的概念,而他们所提出的解决方法是把文学史部分让学生在课堂外自学,在课堂内发表意见,然后由老师做补充或评价;而文学作品则作为课堂上精讲的部分。这样可以降低文学史在课堂讲解中的比重。但笔者认为,如果让学生在课外自学文学史,即使有课堂上学生的发表和教师的补充说明,但学生很可能对于一些文学史上的基本概念,比方说浪漫主义、超现实主义,是否正确或完整掌握产生怀疑。因此,笔者设想,可否在这门课的讲授过程中,以文学作品的精读为主,文学史的讲解为辅,并且文学史的讲解要做到简明扼要,点到即止。在重点介绍一个文学作品前,教师可以先对这个作品产生时期的文学史上的一些概念或特征进行说明,再简单介绍那个时期,其他一些有名作家的作品及写作特点,而关于重点作家的生平介绍则可以学生课外自行搜索,课堂内发表的形式完成。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了解文学史,和专八相挂钩,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网络在课外获得更多的文学知识。此外,在讲解完一段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文学史后,可以把专八考试中出现的文学常识部分拿出来对学生进行测验,一则可以让学生好好复习学过的内容,二则可以让学生更加重视英美文学这门课程。英美文学课程与专八结合的授课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与论文相挂钩
英美文学课程除了文学史之外,需要重点讲授的,当然还是文学作品。英美文学历史悠长,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又各具特色,因此众多教师在对作品讲解过程中,会深入分析作品的写作特点技巧等,希望能让学生欣赏到作品的独具的美,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但笔者认为对文学作品的课堂讲解,可以与写论文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有更浓厚的兴趣参与课堂学习。
笔者所说的与写论文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是指在讲解一个文学作品时,可以发动学生搜索一些关于这个作品的先行研究,然后通过对这些论文的分析和借鉴,列出论文提纲,这样可以当做给即将着手毕业论文的学生一个提前练笔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使他们聆听到不同的想法,并且很有可能帮助他们找到毕业论文的题材或想法。具体的做法是:在讲解某一作品时,可把一个班级分成四至五个小组,对每组成员进行工作安排。一个组的一半成员负责查找与这一作品相关的论文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阅读分析后,发表其中的几篇论文。剩下来的成员对整个文学作品的内容进行说明。一般来说,我们所使用的教科书都是摘选一个作品中的某一章节让学生品味作者和其作品的思想特点,但只读一个作品的某一章节,是无法全面深刻地理解整个作品的内涵的,可能也无法让他们遇到感兴趣的某个点或者面,因此,在大三期间应该要适当鼓励学生尝试阅读完整的文学作品,在加深阅读功底和文学熏陶作用的同时,把握作品全局。最后,在那些发表结束后,才是对他们所读的文学作品经过讨论思考后的论文提纲的发表。当然,教师要随之对学生的发表进行评价,尤其是对学生论文提纲的原创性和创新性要予以重视。
另外,与论文结合的授课方式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选择文学作品时,内容不能太抽象深奥,篇幅不能太长。比方说,Henry James的作品虽然备受中外学者的推崇,但其中富含隐晦的比喻和象征和晦涩的文体,会让人感到头疼。如果让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自己啃完一本Henry James的小说,可能对作品的理解就会让他们萌生怯意,而无法实现对作品的深刻解读,更不用说列出贴切的毕业论文提纲。而作品篇幅太长,也会让学生在阅读时费尽心力,从而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对作品的融会贯通,影响论文提纲的质量。第二,这种授课方式不宜太频繁,一个月一次的频率为佳。如果间隔期太短,当然会对课程进度有影响,其次,对学生来说,阅读量的负担太重,这想让他们理解并欣赏一部作品的目标可能会相差甚远。如果给学生一个月的时间做准备,他们不但有较充足的阅读时间,而且有利于各小组成员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展开有针对性的讨论,找到有建设性的观点。第三,要对论文提纲的原创性或创新性予以重点评价。当今,各大高校都在强调学生论文的原创性或创新性,很多学校要求学生对自己所写的论文进行学术不端检测,以此端正学术态度,防止学生论文抄袭现象的出现。因此,在与论文结合的这种授课方式下,教师也应该重点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意识,提前给他们打预防针。在各小组成员的论文提纲发表结束后,对小组成员发表的熟练程度、成员之间合作气氛和他们论文提纲的创新程度,用A、B、C、D等不同等级对各小组的发表进行当场点评,其中要强调创新性在打分中的比重,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通过这种授课方式,学生与学生之间会展开互动,在面对一部作品时,不再是独自茫然失措,而是互相帮助理解作品,学会搜索资料,发现问题,展示各自的想法,扩大视野,这将为他们真正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做提前的练习。当然,这种授课方式还会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提高他们对英美文学这门课程的兴趣。
英美文学课程在培养专业英语人才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要上好这门课程,可以试着从学生视角出发,从他们重视的专八和毕业论文这两个角度着手,课堂应讲解或涉及这两方面的内容,促使学生积极正面地参与这门课程的学习,从而喜欢上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26.
1我国当前高等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古往今来,人们对“人文素质”这一概念的理解莫衷一是,异彩纷呈。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环境、地域特征以及民族风俗中的人,关于“人文素质”的内涵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但是,综观各类观点,我们不难发现,其共通之处就在于都注重强调关注人的生命,价值以及意义,都集中了知识,情感,意志这三个方面。因此,该文中所讨论的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指的是大学生在人文方面的知识结构,道德情操以及个性的塑造以及判断思考能力的综合。新形势下,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越来越丰富,综合素质也越来越高。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离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英语专业的学生,面临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以及纷繁复杂的对外交流事务,其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不仅需要具备适应我国社会环境的人文素质,更需要具备国外相关领域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因此,高校的英美文学课程就担负着传播英美国家基本知识和风俗人情、价值观念的重任。
2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2.1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一方面,高校英美文学课可以锻炼大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其英语听、说、读、写、译水平。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一定英语语言能力的专业人才以适应相关行业领域的需求。而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英美文学课程中的文学作品往往是英美国家语言的精华。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英美国家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可以直接获取新鲜生动的英语语言材料,切身感知英美语言的特点和独特魅力,在学习和模仿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另一方面,文学作品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下生成的,特别是一些伟大的文学家创造的经典文学作品,更能反映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以及社会现实。所以,大学生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英美文学作品更加全面而直接地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政治、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状况,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开拓文化视野。
2.2提高审美品位,陶冶高尚情操综观世界文学园地不难发现,世界文学史上许多享有盛誉的经典之作都属于英美文学的范畴,诸如莎士比亚、哈代、米尔顿、艾略特、马克•吐温等文学大家都是英美文学中的佼佼者。当代大学生阅读和学习优秀作家的优秀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感知文学的魅力所在,获得较高的审美体验,还可以提升审美品位,不断完善自我。英美文学课程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得一定的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当代大学生品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以及用心感受生活和体验世界的能力。与此同时,文学作品具有很好的教化作用。高校大学生通过学习英美文学作品,可以丰富经验,增长智慧,使得心灵受到启迪,灵魂得到净化,陶冶其高尚情操。一方面,英美文学作品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对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产生鲜明的影响。例如,富兰克林作品中对年轻人的忠告,海明威小说中冒险精神,艾略特诗歌中对现代人类精神困境的书写和解读,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品德修养、个性塑造以及意志品质。另一方面,英美文学作品还可以激发大学生同情、怜悯、包容之心,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这些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内容之一。
2.3培养跨文化意识在现代社会,仅仅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语言,熟悉自身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的英语专业人才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要求。现代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倾向于综合型、复合型。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必须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高等院校里的英美文学课程讲授的文学作品里蕴含着西方英美国家各领域、各方面的知识,大学生在接受英美文学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和掌握丰富的西方文化知识,还可以的同时也有助于其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通过对英美文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审视西方文化,感受和思考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从而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新型跨文化人才,而这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对跨文化英语人才的培养而言尤为重要。
3在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路径
3.1正确认识英美文学课程的性质和目标在现代部分高等院校,英美文学教学的目的越来越功利性,对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视远远超越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要想在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就必须重新认识课程的性质和宗旨。具体而言,英美文学课程的性质是传授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培养文学审美品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课程;英美文学课程的目标是在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基础之上,实现对永恒的人文精神寻求的回归。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课程性质和目标的理解,鼓励学生在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同时,走进英美文学作品的文本世界深处,理解和领悟作品的文化内涵,使读者在创造性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实现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
3.2加强教师专业素质和人文修养的培养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教师的专业基本功以及人文素质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日常教学的实施以及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要不断鼓励英美文学专业教师加强自我学习与自我完善。首先,高等院校应当切实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学术交流,为英美文学专业教师搭建更多学习和进行的平台,促使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提升。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在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职业操守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师应牢固树立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观念。在教学工作之余,加强学习,一方面补充英语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不断开拓视野,学习掌握中西方文化知识,领悟中西文化的精神内涵,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
3.3转变教学理念,创新英美文学教学方法当前,大部分高校的英美文学教学功利性极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侧重于对文学作品的文法和语言的解读,而忽视了文学作品的整体性,忽视了对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的挖掘和思考。因此,在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中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就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将传统的“以教程为中心”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在日常的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需求来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实践活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革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应创新英美文学教学方法。一方面,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组织开展各种讨论、座谈、表演等课堂活动中来,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交流与互动中增强英语表达能力,拓宽文学和文化视野。另一方面,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在英美文学课堂上,教师应当熟练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添加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料,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活跃课堂气氛,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真正提高教学实效。
4结束语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文史结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002-01
高校英语专业除了培养学生的英文基本功之外,应当把提高学生基本的人文素质放在首位,以此为基础发展专业技能。因此,文学课程的设置,不管是中国文学还是英美文学,在教学大纲中都处于必修课程的首选。但是,在当前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许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在高年级选择专业方向的时候,大多对实用性较强的翻译或商务英语情有独钟,而对立身之本的英美文学敬而远之。英语专业的学生步入社会,居然会屡屡出现被问及英美文学代表人物而不知所云的尴尬场景。
我们首先探求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心态。是什么使得他们对文学课程不屑一顾呢?一方面,商业社会下的“文学无用论”造成部分学生心态浮躁。另一方面,文学本身的深奥枯燥也使部分学生望而却步。学生普遍认为文学课没意思而且脱离实际,就这样,英美文学课逐渐被丢弃在一个无人问津的角落里。
究其根本,还是我们文学课程的教学出了问题。在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的教学中历来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主张以史为主,认为让学生了解文学史的发生、发展是文学课的宗旨,零散文本的阅读不利于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掌握;另一种则认为文学贵在文本的分析和欣赏,提倡侧重具体的作品选读。就这样,第一种倾向造成一种局面,一学期下来,学生只知有史,未知有文;第二种则相当于给学生多开了一门高级阅读,结果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这样,两种倾向导致了两个极端。
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恰当与否也同样影响着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老套,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改革后的多媒体教学极大提高了学生的活跃气氛,但却转移了文学课教学的根本。如何才能获取二者的平衡,成功地进行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成为教师们应该深思的问题。
1文史结合
2000年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强调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指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26)。英美文学课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审美能力,以及对生活的敏锐感受能力和认知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对文学基本知识的介绍和个别作品的独立分析都是不可缺少的。以史为主的文学教师大多是中国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往往拿起一个作品便将作者的社会背景、生活经历甚至一些与作品毫无关联的逸事旁征博引。以文为主的文学教师则大都是外籍教师,他们更多注重的是作品本身传达信息的分析。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大多随心所欲,或根据历史顺序,或完全抛开历史,凭个人喜好选择作品布置学生课下阅读,然后进行课堂讨论。两者皆有利弊。历史背景个人经历对作品的创作固然有很大影响,然而抛开作品本身谈背景则毫无意义;作品分析虽是文学研究必需的过程,但历史背景的缺乏也势必会对文本分析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笔者认为,鉴于英美文学课的独特性,教学中应该首先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和把握文学经纬。在理清了文学史的线索,获得一个整体的文学发展观念和整体态势后,再加以文学精品的赏析,通过细读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文学鉴赏、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使他们更加透彻地理解和欣赏每一部文学作品。
2文论结合
要深入理解英美文学作品,必须了解一些基本的文学批评理论,包括一些哲学理论和心理学观点。如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和意识流。没有基本文学理论的支持,简单的文本分析就会流于肤浅,难以深刻揭示人物性格、角色冲突、社会矛盾,进而更深层次的了解作品内涵。而由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影响了劳伦斯和乔伊斯等许多作家。在教学中如果不介绍这些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的理论,学生就不能更好的了解原文和分析作品。
但是,英语专业本科教学作为文学研究的初级阶段,绝不能把文学理论凌驾于文本之上而去作专门研究,毕竟文学理论的根本还是用来分析文学作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文与论的关系。毕竟本科生处在学习语言的阶段,英美文学的教学目的依然还是语言教学,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只应处在一个初步的启蒙时期。
3讲读结合
英美文学教学课堂上,传统的教师主讲学生记笔记的方法早已落伍。文学作品浩如烟海而文学课的课时却少之又少。在有限的时间内,就算是想讲完课本上的选读材料亦不可能。教师除了讲授文学史料和作品创作背景外,还要充分传达对于文学阅读、欣赏和分析的各方面的技巧,文学、哲学和美学的基本常识以及初步的文学批评理论,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课后阅读。
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并非毫无组织。教师除了指定一些必读书目,定期检查之外,每堂课还要请几名学生介绍自己一周来的读书心得体会,通过互相交流以起到互相促进的效果。指导,阅读实践,讨论相结合,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4中英结合
文学和语言一样是相通的,不分国界。学习英美文学首先要求我们具备基本的文学素质和修养,而这些基本则是我们的中文基本功。如果连本国的文学都一无所知,没有任何文学底蕴,又如何去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学呢?
我们要积极帮助英美文学专业的学生树立重视本国文学的意识,引导他们去了解并热爱中国文学。在教学过程中不妨采用中英结合和对比,生动的教学方式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中英结合的学习方法,学生会对英美文学作品本身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实现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提高文学修养为出发点的根本目的,真正提高英美文学课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程爱民等.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ii)[j].外语研究,2002,(6):12—14.
[2]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程爱民.英美文学教学:调查与思考[j]. 郑州大学学报,2002, (5):11~13.
关键词:英美文学 促进 英语 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179-02
英语语言教育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是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英语语言的教学水平,增强英美文学意识是一种重要的方式,为了探究其对英语语言教学的提升机理,首先分析英美文学的特点。
一、英美文学的特点
英美文学是西方文学的一部分,简单来说就是指在英美文化环境的影响与熏陶之下,产生的具有鲜明特征与辨识度的一种文学风格与形式[1],经过研究分析,英美文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丰富性
内容丰富,取材广泛是英美文学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文学作品要形成一定的风格流派,首先在数量上就要有一定的规模,英文文学的文学形式的形成,同样是由众多的文学艺术家进行大量创作作为基础的[2],这可以说是英美文学内容丰富的一个体现。另一方面,英美文学作品的体裁也是丰富的,当然这也是所有文学所具有的共同的特点,在英美文学中,主要的体裁有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以及还有其他小众化的文学作品体裁,这也反映了英美文学在内容体裁形式上的丰富性。对于英美文学另一个丰富性的体现方面是从广义的层面上来讨论其丰富性的,即英美文学在时空跨度上具有丰富性的特点,英美文学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段过程中英美文学在不断地发展与改变,与此同时英美文学存在于较大的范围的空间区域,上述两点便体现了英美文学在时空跨度上的丰富性。
(二)取材广泛性[3]
英美文学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取材的广泛性。文学艺术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生产与生活中的任何元素都可以成为创作的灵感来源或文学作品的素材来源,这就体现了英美文学的取材广泛性。对于取材的广泛性,这是和英美文学丰富性的特点有关,英美文学在内容体裁形式、实践与空间层面都具有丰富性的特点,显而易见在如此丰富的时空跨度与体裁形式上,取材必然是广泛的,取材具有广泛性的特点也增加英美文学的整体魅力以及提升其在国际文学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三)鲜明的文化属性
文学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即指以语言文字为主要工具进行的一切物质与精神创作的总和。文学发展是基于特定的语言文字环境,深受所处文化以及风土人情的影响,当前我们对文学进行分类辨别时,一般都是根据其文化属性,因为文学就可以充分反映所处的文化。东方文学指在东方文化中发展形成的文学艺术,西方文学指在西方文化中发展形成的文学艺术,英美文学属于西方文学的一部分,也就是在英美文化中发展形成的文学艺术,可见英美文学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的特点。
(四)受其他文化影响较大
由于英美文学所处的地缘因素,使其深受其他文化的影响,并与其他文学交流广泛。英美文学属于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就要受西方文学的中其他文学形式的影响,例如受德国文学、法国文学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相互的,英美文学同样也在影响着其他文学。西方文学中的众多文学影响是较为“平等”的,这是因为西方文学中并没有引导的文学流派。以上便体现;英美文学受其他文化或者说文学的影响较大。
二、英语语言教学的内容与特点
(一)英语语言教学的内容
英语语言教学的内容不难理解,就是指教授内容为英语语言文字的认识、理解、应用。根据教育目的的不同,还可以分为基础英语语言教学、专业英语语言教学和职业英语语言教学。基础英语语言教学是指基础性质地为了学习其他知识做英语基础知识的储备的英语教学,如初中英语教学,高中英语教学;专业英语语言教学是指专业性质的英语语言教学,通常指大学中的英语教学,如商务英语,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等;职业英语语言教学,是指以入职培训以及工作需要而开展的英语教学。
(二)英语语言教学的特点
在分析了英语语言教学的内容的基础上,来探究英语语言教学的特点,经过研究分析,英语语言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内容的复杂性
英语语言的教学中,处处都能体现出复杂性,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几点:首先,学习英语,就是学习一门语言,一门语言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其能完成所在环境中的所有交流沟通以及一切社会行为的完成,这就从大的层面决定了学习一门语言是复杂的。另一方面,语言所涉及的知识点是众多的,英语的单词、语法、阅读、写作都是一些复杂的内容,在学习的层面上而言这是复杂的。除了在学习的层面上具有复杂性以外,教学层面的复杂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2.教与学的限制性大[4]
本文从教与学两方面来分析英语语言教学限制性。主要的限制条件就是文化环境上的限制性和语言环境上的限制性。所谓文化环境上的限制性就是指因为对于英语所处的文化不了解或是不能进行深层次的了解。这就使得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很好地吸收与掌握,大大限制了教与学的质量与提升。对于语言环境的限制主要影响就是学习英语的同时无法进行语言练习或者进行练习的难度很大。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如果不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练习,就会影响教与学的有效性。上述便体现了英语语言教学在教与学层面的限制性。
3.教学过程的长期性
英语语言教学同样也具有教学过程长期性的特点,这是由英语语言教学内容的复杂性与环境文化的限制性所导致的。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进行应用,要达到这样一个英语水平,就要求英语地学习过程必然是长期的。因为只有进行长期的英语语言的学习,才能全方位宽领域的学习英语知识点,弱化限制性因素,这就体现了英语语言教学长期性的特点。
三、英美文学意识对于英语语言教学水平提升的作用
在分析了英美文学的特点以及英语语言教学内容与特点的基础上,继续探究英美文学意识对于英语语言教学水平提升的作用。
(一)英美文学意识弱化了文化限制
具有英美文学意识是建立在对英美文学大量阅读、大量了解的基础上的,对于英美文学了解的同时就对英美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是因为文学反映文化,英美文学反映英美文化,这就大大弱化文化层面的限制,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就可以对深层次的内容更好和更加容易理解,这就大大提升英语语言教学的水平。例如,英语中许多语境的用语极其复杂,如果不能理解性地去记忆,就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但是死记硬背的方式不但加大了学习的强度而且还不能灵活地使用。可是如果不理解英美的文化环境,进行理解性的难度是很大的,这就体现提升英美文学意识的重要性。
(二)英美文学意识增强了英语语感[5]
所谓语感,就是指对于某种语言的一种无意识的反应,研究表明,语感对于英语学习的益处很大。英美文学意识可以提升英语学习者对于英语的语感,这就因为长期大量的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在一种无意识的环境中就对英语产生了感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语感。语感的养成可以大大增加英语学习者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这就不断促使其对英美文学的热爱,热爱英美文学又提升语感,这是一种积极的正反馈的循环机制,有利于英语语言教学的水平提升。
(三)英美文学意识增加了英语的实践性应用[6]
英语语言的学习使一个人的英语水平大大提升,需要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加大对英语的实践性练习。而提升英美文学意识就是一种重要的英语实践性应用。增强英美文学意识的过程就是对英美文学大量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对英语语言教学中所学的知识的最好的练习。
四、增强英美文学意识的措施探究
经过上文中的分析,可见英美文学意识对于英语语言教学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为了更加积极地发挥这种作用,就要进行措施增强英美文学意识,经过探究,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大量阅读英美文学作品
正所谓量的积累达到质的变化,大量的阅读会使读者对于英美文学有全方位的了解,这就会增加读者对于英美文学的认知,通过不断地积累,这种认知水平慢慢提升,最后就会使文学意识有较大提升。所以增加阅读面,进行大量英美文学作品阅读能够有力提升英美文学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英语Z言教学的水平。
(二)反复阅读英文文学作品
在大量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基础之上还有进行反复地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对于一个文学作品进行阅读、赏析,就会从更深的层面上挖掘文学作中的内涵,体会到作者真正所想表达的思想,进而对文学作品所代表的文化有了本质上的认识。这对提升英美文学意识很是关键。
(三)对于英美文学作品的感悟进行交流
除了大量阅读与反复阅读英美文学作品,还有一个提升英美文学意识重要的措施就是对于英美文学作品的感悟与其他读者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发展自己从未发现的东西,以及向别人请教不懂的地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交流讨论十分便捷,读者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与其他读者进行交流,这样更加有利于提升自己的英美文学意识。例如,读了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很有感悟,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自己不是很清楚,这时作者就可以进入文学交流的网上论坛、贴吧,可以与其他作者线上交流,也可以通过相互留言发帖的形式进行交流,对于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与广大的线上读者进行交流。
五、结语
本文探究增强英美文学意识对促进英语语言教学水平提升的作用。首先探究分析了英美文学的特点以及英语语言教学的内容与特点,具体分析了英美文学意识对于英语语言教学水平提升的作用,最后简单探讨了增强英美文学意识的措施。总之,增强英美文学意识就是充分了解英美文化,进而形成语言文化意识,这种意识再来促进英语语言教学,这就使得我们应当努力提升英美文学意识。
参考文献:
[1]贾佳.增强英美文学意识促进英语语言教学[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2007,10(s1).
[2]卢华.增强英美文化意识,促进英语语言教学[J].考试周刊,2016(26).
[3]林萍.提高文学意识与高中英语教学[J].教育管理与艺术,2014(6).
[4]沈一然.高中英语教学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本文首先阐述了建构主义教学观,其次探讨了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英美文学教学策略,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基于建构主义理念,大学英美文学教学可以从鼓励自主学习、创设教学情境、重视协作对话等方面,构建动态生成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有效提升。
【关键词】
高校英语;英美文学;建构主义;教学策略
英美文学是高校英语专业必修课,其教学目的是通过了解和学习英美国家重要作家、代表作品,使得学生了解英美文学发展历程的一门学科,并掌握文学批评的相关知识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书面写作的能力等。
一、建构主义的教学观阐述
在建构主义的教学观里,知识的获取方式并非依赖老师的教导,而是基于特定的环境,也就是社会文化背景之中,通过外界的协助,用意义构建的手段来学习一些必要的资料。所以,建构主义观将“会话”、“意义建构”、“情境”以及“协作”作为学习背景4个核心因素。建构主义里更加注重“学”,要尽量带动学生们“学”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成为教学主体,也是认知与信息处理以及意义建构的主体。学习,并非老师对学生简单传播知识,而是学生们利用一些必要的知识资料而建构的过程。这样的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就不会面临仅仅被动性的接收知识,他们会对外界传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和筛选,然后基于经验来建构出新的意义。这也使得学生们意义建构的能力决定了他们知识的获取量。
二、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英美文学教学策略
(一)鼓励自主学习,培养建构能力。建构主义的教学观里更加重视将学生看做主体,充分带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让其自主进行学习并参与教学过程,且能够自主的进行知识意义的新建构。就现在学习者们普遍轻视文学类学科的现象,老师们更要注意不再靠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传授知识,要不断带动学习者们的阅读热情并养成阅读好习惯,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们的文学阅读兴趣,少不了老师们的指导学习。老师们必须做到指导学习者们全面性且计划性的阅读,一步步来深入,且因材施教,因势导利,有针对性的带动他们的阅读热情。面向学习者罗列出各种题材、文体以及流派等类型的书单,且附上各书的特点简介,让学习者们可以按照自身偏好来挑选阅读内容。还有就是,老师们也要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自主意义构建能力的拓展。举个例子,老师们在学生们阅读前可以编写出几个比较值得思考且能够启发人的问题,为便于学生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由此带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据一些心理学报道称,问题既是思维开始的地方,也是推动思维前进的源泉,若是思维少了问题那么只能说是肤浅。由此,通过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带动学生们形成多角度思考、多元化研究问题的习惯,引导他们不断成长为深入、透彻且具有想象力的思考,且逐渐形成批判式思维。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建构思维。在建构主义观里有两大要素,分别是学习者与情景背景,而也就是由于这二者的交互从而产生了知识。知识,就是基于特定情境下的意义建构成果。所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境一定要对其意义构建产生正面的作用。因为英美文学教学所涉及的知识非常繁杂,因此老师们必须要通过视频音像、多媒体媒介以及图片、网络文本等现代手段来多元化多角度的展现出和知识内容相符合的真实情境,使学习者们可以直接的领略到作品历经的生活年代等背景,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思维,引导他们按照以往的经验,将旧的信息和接受的新信息进行有机的组合联系,然后加深对新知识的领会。还有就是,需要践行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科学创设情境,契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知识与经验,延伸、拓展与探索。
(三)重视协作对话,促进多维交流。建构主义观里更加注重协作学习的过程。这是由于协作会使得思维更加开阔,意义的建构也会更为可靠,且主题性更为明确。除此之外,建构主义教学观也很重视学习行为中的对话性与社会性。协作探究以及交互教学都能够体现出建构主义学习的社会性。通过合作,提升建构质量。就像基于目前的网络科技背景,老师们能够通过诸如主页、邮件、博客等模式来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沟通,且针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指导。还有就是,老师也可以依据性格爱好等科学的将学生分组,展开小组协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建构生成性课堂,引导互助探讨、合作交流、优势互补,教师实施科学介入与有效指导,探索建构意义与效果。综上,老师或许能够颠覆以往教师为主体的单一沉闷的教学模式,充分培养学生们进行英美文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师生间以及同学间营造一个多元化的自由的交流环境。
三、总结
相较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观是一个新的教育里程碑。它将学生更多的作为教学主体,注重他们学习且进行意义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本世纪的英语教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更为处境堪忧的英美文学教学开拓了新思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观,文学老师们必须明确自身减负的责任,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培养学生们意义建构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培养学生高能力高素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肖剑.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下的英美文学课堂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2(8).
[2]马风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英美文学教学[J].科教文汇,2013(31).
[3]覃春华.探究建构主义教学观视角下的英美文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5(3).
[4]贺亮.英美文学多媒体教学研究的建构主义视角[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现状;进对策
前言
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是我国普通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开宗明义的支持英语我能学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了解和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作品阅读与分析,提高学生英语基本功和文学素质,推动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经调研显示,该课程在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人文水平方面发挥了正面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上对商务英语、经贸英语的需求大,而英美文学由于其市场经济效益不明显被很多人忽视,高等院校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处在种种困境之中。
一、英美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开设英美文学课程已经有一定时间,该课程内容历史跨度很大,文学流派繁杂,作家行文风格多样化,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情况差距明显等等这些因素使得英美文学课程陷入了难学难懂的境地。英美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阅读、欣赏英美文学原著的能力,了解英美文化的社会背景。随着经济发展,功利思想的普及,人们将英美文学等同于不实用的东西,除特定人群外,英语专业学生中完成指定阅读量的人极少。这一现象与市场经济不无关系,另一方面也与该课程教学本身在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落后有关。
目前英美文学教学中的障碍之一就是文学课服务于语言教学,文化课程的地位被边缘化,具有文学背景知识被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是饰物而非必需品。在众多文献研究中,英美文学课程被看作是英语学习的工具和手段之一,没有自身独立的地位,普遍认为英美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学作品产生于某个特定的时代,是当时社会生活环境的缩影,在阅读过程中要逐渐培养表层文本中的语言与深层文本中主题的关联。语言具有隐藏性和艺术性,仅仅理解文本的字面意思,而看不到深层文本意义,使得很多大学生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时兴趣缺缺,认为作品晦涩难懂。另外一个障碍时,学生阅读时存在走马观花,只读不批的现象。文学课程的目的之一在于让学生掌握评判作品的能力,如果仅仅将阅读内容作为教学素材,而不能让学生产生应有的阅读反映,只入不出,英美文学课将局限于欣赏的层面,而无批判精神的产生。然而对业已存在的事务持批评精神,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因素。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大学毕业后很少有人愿意重回大学学习文学课,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英美文学课应当是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的欢迎程度不高。这些现象的产生有其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的认识存在偏差。调查显示,学生在正式前接触英美文学课程前,对课程兴趣缺乏;但是在课程学习中,超过半成的学生认为该课程比较重要和非常重要,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该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课程开设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应当开设。同时由于该课程是大学英语专业课程的必修课,为了通过考试,很多同学不得不被迫学习,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英美文学课是否有利于未来工作的开展持不确定态度。用人单位在选人时看重的是学校的语言能力和证书考取情况,而不论学生的文学素养水平程度。以上种种原因造就了学生被动接受课程和书本知识,没有欣赏文学作品的内在动力,从而也无法体会文学作品的魅力。
第二,教师在教学内容选取和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问题。英美文学作品众多,教师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毕业慎之又慎,如果课程内容能够太多,作品实践跨度过大,涉及范围过多,将使学生陷入阅读的浩大海洋之中而找不到出处。老师在有限的课时限制内必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把握讲解的主次和详略,在学生感兴趣的作品种类上多下功夫。在教学方法上,很多老师仍沉迷在传统的满堂灌方式,将知识点以填鸭式的讲解形式要求学生去领悟,而对学生参与课堂的要求不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单纯地通过考试进行评估,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并没有真正得到实质提高。当然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英美文学课的作品选择、学生英语能力、图书馆藏书较少多方面因素有关,这些又使得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长时间存在且有呈强劲发展的势头。大学生是参与意识较强的群体,如果忽视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单纯依靠简淡的说教方式是不可能实现预期的教化功能的。
第三,考核方式和自主学习情况差。当前高等院校多将英美文学课程的考试方式定为闭卷考试,考核方式单一,容易使学生形成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忽略了学生实际学习能力,这是与素质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的。在考核方式上,既要注重学生通过考试形式积累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也要注重通过学期论文和读书报告等能力考核方式,课程讨论参与情况可作为考核的预评方式,当然要注意考核必须是合理且有效的,不能频繁进行,否则将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学生很少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他们了解英美文化和作品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网络电视或电影,而不是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获得的。
第四,多媒体教学情况不容乐观。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在英美文学课程上使用多媒体文学课件持肯定态度,特别是对那种制作精美、图文并茂的课件反馈良好。但是由于部分院校经济实力的限制和教师运用多媒体水平的限制,多媒体教学应用还不是很普遍。因此,在今后的课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多思考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加强师生互动,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改进英美文学教学的对策
在提出英美文学教学对策之前,教师要考以下几个问题: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兼顾英语能力不同学生的需要?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自主学习。从上文谈及的英美文学课的诸多特点和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影响,从本质上解决英美文学课程的问题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唤起学生对英美文学的热爱,启发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自主思考。
(一)改变文学课程的边缘地位
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英语专业的学生一般都认为英美文学课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各高校的课程表上,英美文学课的课时是较少的。通常英美文学课分为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和英美文学简史三门,都是专业选修课程,三门课时合计一般占英语专业总课时的4%-5%。由此可以看出,英美文学课程被边缘化了。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英美文学课逐渐被贴上了无用的标签,商务英语、饭店英语等实用英语发展势头强劲,挤占英美文学课程的空间,致使英美文化课边缘化程度加剧。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起到了重要作用。讲好英美文学课,要求授课老师既要具备高水平的英美文学修养,又要具有熟悉中西文化和文学作品的能力。老师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和授课激情能够直接感染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学生们都喜欢上那些学士渊博、经验丰富、课堂气氛活跃的老师的课。当前很多高等院校的文学课程老师主要由一个老师主讲,这种师资队伍情况继续加强。学校要多鼓励青年教师从事英美文学教学研究,在资历丰富的教师带领下建成老中青结合的教学队伍,强化师资力量。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的英美文学教学师资队伍是英美文学课程高效开展的重要保障。
(三)优化教学内容,注重经典作品阅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时展和文学的发展,当前的高效英美文学教材多是按照年代顺序编排的,但是由于早期作品距离当今社会时间较久远,作品难度、生词多的特点,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英美文学时就接触的是晦涩难懂的文学作品,将挫伤学生对英语文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精心选择教材,同时要注重选择那些涵盖文学批评方法的教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培养学生阅读体验和文学能力时,要注重引导学生阅读那些经典文学作品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反映了一个国家、民族的智慧,了解该国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当前快餐式文化令人担忧,必须加强引导学生阅读原著,规定阅读数量,并将其纳入课程考核。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和板书为主的形式,课堂氛围沉闷。而多媒体被应用于教学之中,将能极大地改善这一情况。以图像、声音、动画配合文字的多媒体课件能够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丰富课堂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综合采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督促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加深课程内容对学生视觉和记忆力的冲击,强化课堂学习效果;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进行发散式思维,准确清晰阐述个人见解,提高学生学习英美文化课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英美文学课程作为高校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是非常实用的。如何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对英美文学做出变革,使其走出边缘化地位,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作者单位: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郭英剑.从文学理论的缺席谈起――文学的教学目的是什么?[J].郑州大学学报.2002(5).
[2]殷企平.文学何尝不实用J].郑州大学学报.2002,(5):8-10.[5]
[3]程爱民等.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外语研究.2002(1).
[4]牛建伟.重视英美文学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佳木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
[5]简海红.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中国成人教育。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