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对外汉语教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29 21:01: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篇(1)

在汉字不断转变、融合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经历了从象形字到形声字再到会意字的过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是汉民族思维方式的体现,它所包含的具象、隐喻和会意,是中国文化及其传承的核心。长期以来,很多对外汉语老师对于汉字教学认识不足,沿用西方传统的第二语言教学体系进行教学。作为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特有的音形义的结合,字形是核心要素,与字义的联系十分紧密,而表音文字的字形与字义的联系确是间接的。因此,盲目地模仿西方的“词本位”理论进行教学,割裂了汉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忽视了汉字里所蕴藏的中国古老的文化元素。诚然,汉字以其独特且优美的字形激发了留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又因其复杂结构令人望而却步。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汉语的最大瓶颈。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汉语特点,找到一条符合汉语特点和汉语学习规律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把字与词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以字为基础去掌握词语,加深对汉字字义的例句。此外,而基于汉字书写形成的汉字书法艺术更是具有独特魅力的民族瑰宝。练习书法,不仅可以提高审美情趣,还有助于留学生全面领悟和体会中国文字的意境美、音韵美和形态美,是对汉语学习的升华。

二、举办传统文化专题讲座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有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时,可以给学生随堂渗透,介绍相关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及时为留学生扫除语言学习中的障碍。但是对于一些中文程度较好,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非常感兴趣的留学生们来说,他们更渴望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系统的了解。这种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随堂渗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所以,适当举办一些“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就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了。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对某一部分的中国文化有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在知识性文化教学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比如可以开设书法课、剪纸课、中国音乐欣赏课、中国传统手工艺制作课、太极拳课等中华才艺课等,这些生动有趣的文化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了一项中国才艺的情况下,也了解了这项才艺的起源,传承和发展。此外,还在特定的节日举行主题文化的交流讲座,这种交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的积极性。学生经过主题交流,对中国文化的某一方面作详细深入而理性的思考.并且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变被动为主动。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的主题交流讲座既培养了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和汉语写作能力,又加深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三、组织校内外文化体验活动

篇(2)

《三打白骨精》的经典故事情节流传百年,它告诫人们不要被表面现象蒙蔽,为人处世要机智勇敢、坚持正义。它的主题积极向上且富有启迪性、故事发展明快流畅、语言具有感染力、人物性格突出、文化色彩鲜明、道具生动有趣。以此故事为剧本的情景剧符合我们上述分析的条件,因我们在强调汉语教学,故我们在此着重分析“三打白骨精”的“语言特色及语法知识的辅助教学功能”。《三打白骨精》的语言生动活泼,能够突出人物性格,教师可根据故事情节制订辅助教学目标“V+我+NP”构式的台词,锻炼学生应用“V+我+NP”构式的能力,使学生达到熟练使用“V+我+NP”构式的目的。该构式在《三打白骨精》剧本中可以体现为(按出场顺序):①“猪八戒:猴哥,快去找些食物吧,填饱肚子好还我强壮体魄”中的“还我强壮体魄”。②“孙悟空:师父,别着急,瞧我一筋斗云,便可翻过这座山给大家寻吃食”中的“瞧我一筋斗云”。③“白骨精:唐僧,看我七十二变变成善良的老婆婆,让你中我一计”中的“看我七十二变”和“中我一计”。④“孙悟空:妖怪,莫想糊弄我,吃我一拳,让你显原型”中的“吃我一拳”。⑤“白骨精:死猴子,你竟然阻我去路,坏我好事”中的“阻我去路”和“坏我好事”。⑥“孙悟空:妖怪,哪里跑,接俺(我)老孙一招”中的“接俺(我)老孙一招”。⑦“唐僧:泼猴,竟然不听师父的话,看我紧箍咒咒语”中的“看我紧箍咒咒语”。⑧“孙悟空:师父,您这样错怪我,真伤我一片孝心啊”中的“伤我一片孝心”。⑨“孙悟空:妖怪,快显你原型,好还我一身清白”中的“还我一身清白”。⑩“沙僧:天佑我苍生,天佑我师徒四人(沙僧念佛经)”中的“佑我师徒四人”。“V+我+NP”构式是“V+双宾语”的一种具体体现。它的特点是“V”必须是单音节动词,或者是可以缩略为单音节的动词。如①“还(给)我强壮体魄”,⑤“阻(断)我去路”,⑩“(保)佑我师徒四人”。同时,该构式限定了第一个宾语是“我”,限定了第二个宾语是名词性短语。例句中,②③④⑥⑧⑨的NP是数量短语,其中②③④⑥省略了量词“个”,如②“瞧我一(个)筋斗云”。同时③④⑥在意义不变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化,简化了③“中我一(个)计(谋)”,④“吃我一(个)拳(头)”,⑥“接俺(我)老孙一(个)招(数)”。此外,在话语发出者处于强势的情况下,可以在该构式中“我”的后方直接加入同位语,但不可替换。如⑥中的“我(俺)”和“老孙”。④可以改为“吃我老孙一拳”。⑨可以改为“还我老孙清白”。而在①“猪八戒”与“孙悟空”和②“孙悟空”与“唐僧”的对话中,话语发出者均处于谦卑的劣势,不可使用“我+同位语”的构式。“V+我+NP”构式可单独作为祈使句使用,以增强语气,强调动作。上述例句突出地展现了猪八戒贪婪懒惰的性格,孙悟空斩妖除魔的正义感,唐僧慈悲却是非不分的矛盾,白骨精的狡诈和沙僧的束手无策。

二、情景剧表演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

情景剧表演应本着“张弛有度”的方针,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一)突出教学目标情景剧表演的首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巩固和提高需要掌握的语言技能。情景剧表演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作为辅助的教学形式,它可以融入娱乐性、流行性等元素,但是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二)开展“阶梯式”表演教师根据学生汉语水平的差异,进行“模仿表演”“既定表演”“创造表演”等有针对性的表演形式。

(三)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在排练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其中华文化知识,使学生们学习中华才艺、领悟华夏文明。

(四)恰当分配角色根据学生们的汉语水平、特长等综合因素调动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使内敛的学生获得表现的机会、活跃的学生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五)重视表演考核情景剧表演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因此,教师要从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内涵、主题意义等多方面进行考核,对于高级汉语水平的学生,可根据其表演情况颁发最佳编剧、最佳表达等奖项。

(六)控制表演次数情景剧表演需要学生们的排练及教师的辅导,占用了较多的课余时间。因此,一学期安排情景剧表演的次数不能超过2次,一般可作为期中、期末的汉语学习展示或比赛。通过以上原则可以确保情景剧表演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达到适宜数量和优秀质量的平衡。

三、情景剧表演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与展望

情景剧表演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适应教学体制改革、培养社会复合型人才的新型教学方法,具有其他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价值。第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情景剧表演是寓教于乐教学形式的体现。学生在排练、表演情景剧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汉语的乐趣,激发了他们继续学习汉语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们主动学习汉语的积极性。第二,学生们排练情景剧而交换意见的过程能够提高汉语技巧,培养其使用汉语的能力。第三,以组为单位的情景剧表演能够提高学生们合作学习汉语的能力,使其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切身领悟中华文化中自古以来包含的合作精神。第四,情景剧表演的应用改变了学生在传统教育模式中的被动学习状态,改变了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形式,开展培养学生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五,情景剧表演创造了真实的交际场景,提高了无法从书本知识中获取的实践应用能力。

四、结语

篇(3)

一、对外汉语教学与经济学领域的“博弈”

“博弈论”是专门研究理性个体之间相互冲突与合作的一种理论,包括局中人、策略空间和支付结构三个要素[2]。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指出,人类的活动都可以看作是一种游戏,首次将博弈理论引入语言研究[3]。受维特根斯坦理论的启发,人们开始从博弈论的角度看人类的言语交际行为。将博弈理论运用到“言语交际行为”中即为:说话人双方运用语言规则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即能够持续地进行有意义的交际。美国哲学家盖尔斯在理论研究上提出了话语交际应遵循的合作原则,这一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因素: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如果说话的一方违反了上述规则,另一方必然要推断说话人违反规则的言外之意。比如这样一个例子,家长到学校问老师孩子的学习情况,老师这样回答:“他体育倒是不错的。”很明显,老师违反了会话合作的质量准则和关系准则,即所答非所问,但是家长可以从中推知老师的言外之意,即孩子的学习不太好。也就是说即使老师从字面上违反了会话准则,但是却也遵循了合作原则,违反准则也是遵循合作原则的一种表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这种合作原则体现为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交际策略能力的培养,“学习者为顺利进行言语交际活动,而有意识地采取一些计划措施或是方法技巧,这是语言使用者交际能力的一部分”[4]。而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交际策略包括回避、简化、语言转换、母语目的语化、母语直译等15种。这些交际策略都反映出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中遇到理解或表达方面的困难时,不得不求助于一些策略手段,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这其中一些策略如“回避、简化、造词”等无疑会造成语言的偏误现象。因此教师在对语言交际策略进行鼓励和培养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配合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而其他一些交际策略如“使用交际套语、重复、语义替代、描述等”都是从正面体现了“博弈论”中的合作原则。如果学习者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交际策略而违反上述语言规则,那另一方必然能推测出话语的言外之意(即表达或理解遇到困难),从而帮助学习者共同完成对话。因此加强这些合作原则的研究可以使语言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降低言语交际的难度,提升与人交流的流畅性,从而达到“语言博弈论”所提倡的,使人们可以运用语言规则进行持续的有意义的交际。

二、对外汉语教学与“语言经济学”

语言经济学最早是由美国人于1965年提出。在我国,最早引入语言经济学的,是语用学家何自然,他于1997年出版了《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一书,在书中论述了社会语用与经济的关系,并概述了这一新兴边缘学科的核心观点[5]。后来,许其潮将何自然的语言经济学理论作了如下概括:“一是从等同理论上看,语言就是一种难得的人力资本。作为人力资本的语言在人力资本形成和生产中的投入应视为或相当于一种经济投资,这种投入可以成为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资本。所以说,语言能使学习者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就是使人们获得了一定的资本。二是从实践论上说,学习第二种语言(或外语)是对人力资本生产的一种经济投资。考虑到学习第二种语言(或外语)的“投资费用”和学成语言后的“投资预期效益”。三是从价值论上说,语言作为人力资本有其价值即经济价值大小之区别。这种经济价值的大小完全取决于该语言承担何种任务、完成何种目标、被何种职业何种部门活动运用及运用程度如何。四是从哲学理论上说,语言的经济效用取决于其他诸多普遍联系的因素。这些普遍关联的因素主要有劳务市场是否急需、在私人和公共消费市场上的应用多寡、人际交往中是否常用等。”[6]受到“语言经济学”的影响,人们也开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现其“经济学”效应。如前所述,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而语言本身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所以,在进行汉语国际推广和开展对外汉语教学时,我们应该看到人们在选择二语时考虑的经济因素,从而提升汉语本身的经济价值,影响人们学语的“投资预期效益”。可见,语言的经济价值大小取决于该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使用程度,随着近年来中国在全球地位的提高,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处于世界前列。全世界的人们想要和中国人进行交流与合作,学习汉语是他们的必然选择。而“目前汉语国际推广的现状是对外汉语教学滞后市场需求,很多高校没有投入到兴建孔子学院的队伍中来,使得很多优质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缺乏有效就业,转而进入非对口行业。造成汉语人才市场资源的严重浪费。”[7]然而,“我们在人才培养和输出方面存在很大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的观念以及我们所培养的人才质量均存在问题”[8]。因此,首先我们应与时俱进,从观念上重视新形势下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创性发展,其次应从源头上保证高校培养的对外汉语输出人才的高质量,使得汉语国际推广得到切实有效地实行。最后,国家和政府应加大对于汉语国际推广的投资力度,不仅体现在建立孔子学院方面,更应该体现在汉语人才输出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为人力资本输出提供畅通的渠道。

三、对外汉语教学与“生物语言学”

篇(4)

关于近义词辨析的重要性,很多专家学者撰文论述。敖桂华认为有针对性的辨析方法应包括三个方面:辨析语义,探究语义上的细微差别;深入语境,捕捉用法的差异之处;区别词性,认知词性的语法功能。方清明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对近10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方法进行了归纳、述评。关于近义词,教师首先要掌握几种常用的方法,比如从词性、搭配、色彩意义方面等方面进行辨析。首先要看词性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则在句子中出现的位置不同,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词性相同,再从其他角度比如指称范围大小、语义轻重、语义搭配、词语色彩方面进行辨析。这样面对学生突然提出来的、意想不到甚至是千奇百怪的词语辨析问题,教师才不会一下子不知所措。但由于学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思考时间短暂等因素的限制,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灵活应用各种辨析方法,如何使用简洁的语言、恰当的方法进行辨析显得非常关键,因此恰当的近义词辨析方法以及适用的近义词辨析词典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已经出版的近义词辨析词典,具有哪些特点,采用了怎样的辨析方法?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研究。

二、近义词词典对比分析

我们主要从使用对象,收词数量、范围及选词依据,编排体例,例句选取及释义语言难度等几方面对前文提到的五部近义词词典进行比较分析。(一)使用对象各部词典都设定了各自的使用对象。下面我们看一看作者们的介绍。《用法词典》“适合已学习三年以上汉语学习者所用。所习得简体字应在常用字一千五百字以上,并熟悉汉语拼音。”《对比例释》“主要使用对象是把汉语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教师和研究生。它将现代汉语中一部分最常用的、意义相近的或有相似点的词语分组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意义上、色彩上、搭配上、使用上的异同,以便学生正确理解、掌握与使用,为教师教学与研究提供参考。”《近义词词典》(马)“是一本为初、中级汉语学习者编写的工具书”。《近义词词典》(王)是“供外国留学生使用的汉语学习词典;也可供对外汉语教师作为教学参考书”。《用法对比》“是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海外华人华侨编写的。只要是汉语水平达到中级以上者都可以使用。同时也可以作为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参考用书”。各部词典的使用对象大致上分为两种:一种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一种是对外汉语教师。《用法词典》《近义词词典》(马)的使用对象规定为汉语学习者;其余三部词典把汉语学习者和汉语教师都作为使用对象,同时都把汉语学习者放在第一位。正是因为使用对象的不同,各部教材在例句选择、释义语言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同。(二)收词数量、范围及选词依据各部词典对比分析词语的组数及涉及的词语数量各有不同。《用法词典》共收约700个词汇,分为252组。所选词语以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为主。一个近义词群,也就是对比组,包括二、三或更多的近义词。《对比例释》共对比了254组词语,涉及词语630多个。《近义词词典》(马)共收近义词381组,1046条。《近义词词典》(王)“从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出发,主要根据《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8822个常用词,选定了420组近义词。”据笔者统计,共包括956个词语。《用法对比》“共收录词语1700多对(1718对),多数是同义词和近义词,少数是汉语学习者经常遇到并感到不解的、关系密切的词语。”为了保证适用,所选词条基本限制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范围之内。其中有80多个是三个词为一组的。比如“之间、之中、之内”。有的词分别和不同的词组成一组词,比如“最后、然后”“最后、终于”。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每部词典词语对比的组数都在250组以上,《用法对比》更高达1718组;各部词典涉及到的词语总数在630以上,两部《近义词词典》均在1000词左右,《用法对比》为2842个,远远超过其他词典。《近义词词典》(王)和《用法对比》明确提出选词依据是《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用法词典》未明确说明选词依据;《对比例释》选词为“现代汉语中一部分最常用的、意义相近的或有相似点的词语”;《近义词词典》(马)的出发点则与众不同,“从英语出发,特别选择那些英语相同但汉语表达不同的词语”。(二)编排体例《用法词典》“词条按拼音音序排列。先说明各词条意义,再比较该群近义词的不同意义及用法,各词搭配的语境标出可用或不可用。最后列出其他相关词汇。”词条的意义不是用汉语解释,而是用英语解释;例句也有英文解释。作者在词典前言中强调,词典的着重点不在定义而在用法。《对比例释》“对比的角度不仅限于词义,还更多地注意结构、语用等方面;分析论述及例句的选择基本照顾到外国学生一般的接受水平,部分内容与例句还做了英语翻译,分析对比中为帮助学生具体理解意义和规则,还进行了正误用例的对照。”该词典对组内各词在词义、用法上的细微差别都详加解说,同时进行了正误对比。《近义词词典》(马)先把所选的每个词都罗列了十个左右相应的词组,以方便学习者参考使用。在例子之后还有简单的中英文对照的词义辨析和正误对照的句子。词、词组和句子都加了汉语拼音。《近义词词典》(王)在辨析各组近义词用法异同时,力求在词义、用法、搭配等方面描述清楚,在描述中辨析。注释部分和例句均有英文翻译。《用法对比》首先列出两个(或三个)意义相同、相近或相互关联的词语,标出词性,加注汉语拼音,然后从词义说明、词语搭配、用法对比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四)例句选取及释义语言难度《用法词典》“所选范句比较自然,主要依据中国大陆以及台湾大学生的使用标准”。在列举范句时,各种不同的词性及语法语境尽量包括,使学习者可以清楚地认识每个词条的语法特点。《对比例释》“分析论述及例句的选择基本照顾到外国学生一般的接受水平”。《近义词词典》(马)例句简短,分析异、同的时候一般各有两个例子。《近义词词典》(王)例句较多,但是部分例句与使用者的实际情况可能离得较远。比如“这些渔民从事近海捕捞业”,“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等等。释义语言难度也较高。比如对“家”和“家庭”词义的描述:这两个词都可以表示以婚姻和血统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单位。“婚姻”“血统”等词难度较高,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这样的描述肯定不好理解。《用法对比》中“用法对比”部分的例句全部是由编者编写的。编者编写这些例句,充分照顾到了汉语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需要,尽量过滤掉可能给学习者的理解造成障碍的某些文化和知识背景因素,句子的语境尽量做到浅显易懂,尽量注意全书生词量的控制,努力降低读者使用的难度。

三、关于近义词词典编写的思考

篇(5)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把字句;海外汉语教学

一、引言

“把”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结构,同时也是被语言学家们经常讨论的一个热门的话题。“把”字句通常被称为“处置句”,举个例子:“他打碎了我的茶杯”,在这个这句子里,“他”是“打碎”的动作施行者,“我的茶杯”是“他打碎”的对象,我们通过使用“把”字,可以把放在谓语动词后面的对象“我的茶杯”提到动词前面,句子就变成了“他把我的茶杯打碎了”。“把”字句是汉语里特殊的动词谓语句式。像是在欧洲和美洲国家语言里,很少有类似的句型结构。但是因为汉语中“把”字句结构复杂,汉语与英语在表达句式时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把”字句中的“把”一般被看成位于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介词。在英语表达中,主语和谓语两者之间不能这种类似成分。那么对于以这些语言为母语的学生来说,要学习掌握一个完全不同于自己母语的语法结构,是非常不易的。为此我做了一项调查,希望能对海外汉语学习者学习“把”字句提供一点参考。

二、调查研究

(一)测试学员背景

此次研究是对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孔子学院的42名学生对“把”字句的掌握情况作出的测试,其中男学生19名,女学生23名,共四个年级(根据汉语水平分班)。测试者都是以英语为母语,年龄大约在16-35岁之间。

(二)测试方法

此测试采用两种不同的测试题研究测试者使用“把”字句的情况:

1.把字句翻译测试

本题一共8个英语句子(都可翻译成把字句),要求学生翻译成把字句,测试学生在句子层次上的把握。包括不同类型的把字句,测试学生的使用情况。

2.看图说话测试。本题通过使用简明易懂的四连漫画,测试学生使用“把”字句的频率及正确率。

(三)测试结果

根据名词功能(直接宾语、部分宾语、直接修饰语、直宾地点等)、动词、表层结构等的翻译。

统计结果如下:

一年级到四年级平均分数为4.0、6.5、7.0、8.0。由此可见,翻译水平也和汉语水平成正比,一年级同学由于学习汉语时间不长,基础较差,翻译正确率较低。其余几个年级呈等距增长。通过比较分析,现将测试者常见错误分析如下:

1.He gave me the book. 主要错误:回避把字句句型

此句属于可以翻译成把字句,也可以不翻译成把字句的,可是部分同学,特别是低年级同学则更多得翻译成“他给我了那本书”。很显然,直接以主谓句翻译,测试者显得更得心应手。所以在学生学会“把字句”的结构后,学生并不一定能主动使用它。尽管他们学习了“把字句”的表达方式及结构,但并不一定知道为什么要用它,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所以当“把字句”和主谓宾句可以互换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选择主谓句来表达可以使用把字句的句子。

2.I put on the clothes.利用反义词对比翻译句子

这句话也有测试者翻译成了主谓句,“我穿上了衣服”。还有的测试者把这句话翻译成“我把衣服穿了”。他说,我们可以说“我把衣服脱了。”穿和脱为一对反义词,为什么我们不能说“我把衣服穿了呢”。“把”字句一般表达处置意义,所以,在谓语词后要带上相关的补语成分,不能以单个的光杆动词做谓语。此句中的“穿”,我们通常和“好”、“上”搭配成为“穿好”、“穿上”。“把”的光杆动词必须是一种外向动作,必然卖、看、烧、脱等,在后面加上“了”就可以了。“把”必须要有一个补语,“了”尽管不是真正的补语,可是我们可以把“了”看成是“把”最简单、最小的补语。所以我们可以说“把衣服脱了”,“把衣服脱下来”,而不能说“把衣服穿了”,但是可以说“把衣服穿上”,“把衣服穿好”。

3.To whom did you give the flowers? I gave it to my teacher.此题的错误率和正确率相当。这两句对话有一定的语境,利于学生使用把字句。但部分学生并不清楚此句为双宾语句,必须用把字句。

4.He treated me as his sister.这个句子难点也较大,低年级同学翻译对的很少。他们大多数的翻译为:“他对待我为他妹妹。”“他当我为妹妹”,“他当我作妹妹”。首先理解treat...as这个词组时就记为:把…看作……;把……待如……一看到这个短语的时候就直接翻译成把字句,直接当成把字句短语就行了。

三、教学建议

综合测试的结果,我们认为在设计教材或练习时尽量避免一些语义含糊不清的句子,多给出一定的语境让学生体会语境在把字句学习中的重要性。比如,刚才提到很多把字句有其相对应的可以不使用把字句的句型。比如:I closed my eyes.“我闭上了眼睛”;“我把眼睛闭上了”。因为脱离了上下文的句子实在体现不出语境,无法判断是否有处置意义或致使义等。所以如果要进行翻译练习,可以设计一些对话类的句子,或提供一定的语境的段落进行把字句语感培养。

通过对此次测试者在把字句句型的使用情况的调查,根据他们常犯的错误,我们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较好的解决“把”字句现有教学问题,不讲或多讲语法、语义和语用等都各有其不足之处。不讲语法,学生会一头雾水,讲多了语法,学生把这些规则放在一起更会困惑。所以我们建议分阶段教学,初级、中级、高级阶段,在各个阶段融入不同的教学内容,从简单到复杂。同时从教学法出发,在给提供学生的语义环境上下功夫,让学生既学起来不费力,能自然而然的自觉学习,同时也能帮助他们避免语法上的枯燥与无趣,循序渐进地学习并掌握“把”字句。

【参考文献】

[1]邓守信.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2]房玉清.实用汉语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