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9 16:57:5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作文个性化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摘 要】初中作文教学的个性化,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要教会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自己想写的,写自己有写的,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要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要有所创新。教师和学生一样,必须解放思想,突破思维定式,不限于成规,不满于共识,大胆张扬自己的不同之处。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 个性化教学策略 兴趣 素质
个性是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个性是创新的生命,没有个性就意味着流于平庸。从某种程度上说,语文教学是最能产生个性、培养个性的教学。”初中作文教学的个性化,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要教会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自己想写的,写自己有写的,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要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要有所创新。教师和学生一样,必须解放思想,突破思维定式,不限于成规,不满于共识,大胆张扬自己的不同之处。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教学过程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就要求作文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大量的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在学生自身生活实践的体验上。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实行个性化,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个性化作文教学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下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提高自身素质,形成个性风格
作为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操作者,教师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究竟是一个什么角色,怎么扮演好这个角色,是我们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形成个性化的风格,首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学习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传统教学精华,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提升学识素养,提高自身素质,用先进理念和深厚学识修养作为自己教学的基本支撑,充分显露自己的教学个性。教师要通过学习来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只是做教科书的传声筒,那么自己的思想只能是无数人思想的跑马场。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个性魅力的教师,会教出个性鲜明、灵动的学生来。因此,教师不但要不断学习,而且要放下“师道尊严”的盔甲,以自己的灵性、悟性和创造性的个性魅力,影响、感化和激发学生的个性。“教师的工作有点像蜜蜂酿蜜,需要博采众长。为了实现教育的文化功能,教师除要有本体性知识外,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向未来的人生之路。”
二、发挥个体优势,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应该在遵循语文教学大纲,在保证达到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选择取舍等方面有所侧重,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只要我们留意一下成就卓著的语文教师的教学,就不难发现这些教师在教学中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个体的优势。
我们普通语文教师也可以有自己的个性特色,也可以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比如教师喜欢鲁迅文学,他在基本完成大纲的教学任务之外,就可以精心耕耘这块“自留地”。或推荐书目,或组织鲁迅文学小组,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鲁迅有关的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教师的德识才学每个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中学生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强,很容易接受新事物,所以富有个性特色的教学会给学生的成长烙上深深的印记。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发挥个体优势。只有有个性化教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个性化的学生;只有教师个性化地教学,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呈现个性化的特点。
三、尊重学生个性,调动写作激情
诗言志,词言情,小说言心声,凡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作文是高雅地表达自己思想的形式之一,这是学生写好作文不竭的动力。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作文教学变成了一潭死水,在这潭死水里,有的是固定不的程式,令人反感的主题先行,于是学生的自我消退了,个性泯灭了,人格异化了,作文失去了勃勃生气。顾明远教授指出:“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要克服目前教育中的划一性、封闭性,尊重学生个人,发展个性,培养自我负责意识……发展个性是现代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如果作文教学不能尊重学生,给他们自由的写作天地,那这样的作文教学就是阻碍学生正常发展的泥潭。因此,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以极大的热情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思维、能感知的活生生的人,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疏通个性化写作的弯弯细流,让每个学生的写作个性都能得到顺利的发展。
四、淡化作文指导,发展学生潜能
很多教师可能是出于对学生的过分关注,对于他们的写作方式或过程总是不太放心,总想方设法地要教给学生一些所谓的技巧和绝招。其实这根本就没有必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以前人以为写文章是几个读书人特有的技能,好技能奥妙难知,几乎同于方士的画符念咒,这种见解必须打破。”我们教师不能把写作文章看得很神秘,更不能把写文章看成是要由一大堆技法来规定的事情,以至于教师反反复复、乐此不疲地去教,苦口婆心,频繁强调,不断地迫使学生就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写作主动性渐渐地被消退,想象力也被钝化,悟性被夭折,灵性被扼杀,人格被异化,情感被冻结,原本可以对事物进行的最深刻最美妙最富有个性的精神体验也就无法表现了。
我在教学中深感指导学生作文,常常事倍功半,其主要原因我认为是指导太多,太细,太死,太统一。学生之所以日记不让人看,正是因为他们在日记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喜怒哀乐或隐私。相反,他们在教师面前或在作文中不敢说真话,恰恰是因为心存顾虑而没有展示自己的个性,他们的个性很可能被教师的统一要求同化或虚化了,要不学生本来的个性完全转化为教师所要求的那一种特定的个性,要不虽还保留着自己原有的个性,但为了不违背教师的要求,就投师所好,真实的内心被掩盖了。个人认为,教师在作文指导过程中,应该像崔永元那样做些很生活很幽默也很文学的旁敲侧击,也就是让学生像小品中的赵本山、宋丹丹那样紧扣话题,面对生活,敞开心扉,打开话匣子,说自己想说的话。
五、摒弃传统观念,创设平等氛围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摒弃传统观念,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地位。著名教育家于漪在谈到语文课程的认识时强调:“一定要改变对语文学科的陈旧看法,认为语文只是读读、写写等技术性、技巧性的小事,对现代人的培养无足轻重。殊不知语言、思想、情感同时发生,语言这个交际工具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还是艺术、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作文个性化教学过程中,这种平等的真诚的氛围更为重要。只有在这种条件下,学生才可以感到人格的自主与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才有可能自由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
六、突破畏惧心理,激发写作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激励,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只能发挥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而正确与充分的激励,则能使人发挥自身潜力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鼓励。因此,教师要认真阅读学生的习作,抓住学生习作中的每一个长处和优点,既要注意整篇文章的成功,更要善于发现局部的闪光点,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
衡量作文最忌用一把简单统一的尺子,而需要多几把尺子。尺度的高低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大小灵活决定,大到文章全篇的审题立意、构思和过渡,小到文章的开头结尾,一句、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教师要努力去寻找值得表扬的点点滴滴。教师要鼓励学生寻找独特的个体体验和心灵体会,在作文中大胆地表现“人无我有”的独特个性。
当然,在倡导“说真话,表真情”的愉悦氛围中,由于存在学生生活体验的多少,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的差异,习作中的言语或坦白、直露,不加修饰,或晦涩、朦胧,故弄玄虚,教师在阅读这样的作文时,要尽量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要俯下身子,平视学生,顺着原来的思路,走进他们的世界去审核文章是否合理,说得是否明白,要尽量找出文章中的优点,并给予肯定表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亮点,抓住习作中的优点,尤其是平时的写作练习,用不着求全责备。
【关键词】作文指导;个性化;品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在写作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导小学生说真话,抒写自己纯真美好的情感呢?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是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个性的存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并努力促成其个性的良好形成与和谐发展,从而使学生在自己习作中吐真情、说真话、写真事,充分体现他们各自的生活体验、情感、思维和认识水平等,处处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什么是个性?所谓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比较固定的本质特性。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生活出发,不仅要充分挖掘现有的作文资源,更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张扬,人格受到尊重,从而使各具个性的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写出有独特个性充满激情的习作。那么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应如何切实引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笔者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谈谈,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品味文本,抒写个人见解
作为教师,指导学生作文不能仅局限在作文课中,而要善于挖掘文本这个有利的资源,在品味文本中找准与练笔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在品读佳作中悟情悟理,在练笔中发展思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1.补白练习。文本中有些语句或课文结尾含蓄,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悬念或想象回味的余地。它构成了作品的“召唤结构”,召唤读者去想象,去拓展,实现作者的创作意图,这就是文本空白。因此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空白,及时进行练笔,不仅可以使文本得到充实,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如《凡卡》一文,以凡卡梦结尾,他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再如《去年的树》一文最后一句写道:“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这是一个比较含蓄的结尾,在上课时就可以利用这个空白,让学生想象鸟儿飞走后的情景,并以“鸟儿飞走后……”为题,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练笔,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又能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
2.插图配文。课文有许多编者精心编排的插图,大多数是文章思想感情的体现。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根据自己的体会给图配上短文。如《小音乐家扬科》一文,它以整页的篇幅描绘了“扬科跪在小提琴前面,抬起头,望着心爱的小提琴”的动人情景。而扬科的外貌、内心,课文只字未提,给我们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联系上下文语句——“小提琴的声音多么美妙啊!”“扬科多么想仔细地看看那把小提琴呀!”等。可以“琴”为题,以课文插图为依托,重新编写小音乐家扬科的故事。
3.抓住情感流露点。课文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只有学生深入领悟体会文本,才能与作者倾心对话,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时的学生才能完全沉浸在课文浓厚的情感意境中,此时,正是写“现在进行时”感情活动的最佳时机。
二、品味生活,激活写作素材
作文是“言志”、“缘情“之物,是展现生命历程、张扬个性价值的精神旅程。教师在习作指导时应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搭建平台,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激活丰富的写作素材。通常情况下,学生作文的选材是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激活生活表象提取生活素材。
1.媒体引路。习作内容空洞、言语贫乏,这与学生缺乏体验不无关系。指导作文时,可以借助实物、照片、歌曲、录像等媒体再现生活,让学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
2.角色表演。针对儿童喜欢表现、擅长表演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扮演习作中的有关角色,进行相应的角色感受和角色体验,使学生入情入境,以此丰富学生的体验积累。如指导学生作文《第一次上医院》,就采用了表演的形式。教师与学生分别扮演医生、护士、家长和孩子,再现了看病就医的情境,孩子面对针筒、挂瓶时的紧张恐惧,家长的苦口婆心,医生的和颜悦色,通过惟妙惟肖的表演,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毕现。面对活生生的画面,学生写起来自然具体、生动,充满情趣。
三、品味语言,自由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那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呢?笔者以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的语感品味,通过多种形式的技能训练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能不拘形式地、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像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1.品写法,学技能。学生手中的文本应该说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好材料,作为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品读领悟文本语言,学作家们的语言风范。
健全的个性是个性化教育的前提,具有健全个性的人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具有自知之明能悦纳自我,有责任感,富有创新开拓精神。个性化教育提倡张扬个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主动性、创造性、老师应不断地增进和提高自身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应培养自身语言的幽默和诙谐,为学生刨设和谐、宽松充满激情的语文教学氛围。使授课语言简洁又生动,平常又精彩,通俗有情调,让学生融人你的教学意境中,欲罢而不能。
二、个性化教学是促进语
文教学发展的动力条件是激活创新潜能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于课内,增益于课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提炼出精练的闪光点。融合自己的个性,用多变的教学技巧和艺术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课堂教学中授之以法,导之以路,并且注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参与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此,教师应根据主客观条件,创造性地选择和应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三、张扬是作文教学的真谛
在写作教学上,我注重启发学生的个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广阔性和创造性,提高思维品质。作文是一种“独特的精神创造”的活动。
人的个性和人的主体性始终是统一的,具有个性的人必然是独立自主的,必然是能动地创造世界的主体,中小学作文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
四、祟尚个性,抒写自我。勇于创新是作文的生命和灵魂
1、感情真挚是作文个性化的必备前提和条件
要达到“感情真挚”,学生就必须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情感历程,真实地抒发自己的生活感悟,真实地表现自己的审美情趣。写作教学应启发学生,是用创造心理写出属于自己张扬自我个性。
2、“深刻”是作文个性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深刻”就是不停留在事物表面,抓住一个最能体现自己非凡见解的突破点,深人挖掘,推陈出新的闪光点。这是作者思考的成果,是以新视野透视平常现实的结晶,洋溢着鲜活的气息,构成文章醒目的个性。
要做到“深刻”,学生必须剖析现象提炼素质。逐层推进逼近本质,感悟生活提炼本质,用典型事例隐寓本质,写平常小事反映本质,转换角度再现本质,在这一写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的质量严谨而缜密的,是标新立异,是推新立异,另辟蹊径的。
3、“创新”是达成作文个性化的决定因素
创新因素的有无,创新的程度直接促成了作文个性化的不同局面,要使作文“有创新”就必须经过设想(假设),进一步想(纵向横向),揽局思想(多向),合起来想(归纳、综合)。这样记叙则新巧独特,议论则观点新颖兼有启发作用。这要求学生沿着思维的隧道,运用自己独有的材料和非凡的智慧,走向自己心灵和思维的新境界。
4、进行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措施
(l)让学习自由命题,不仅可激起学生写作兴趣,可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宽容的写作。作为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最重要的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应鼓励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生活中,细心观察和思考生活,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作文个性化 个性化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作文教学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作了不少探索,取得一定成效,但也留下一些遗憾,在小学阶段高年级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把着眼点放在知识技能的获得上,忽视了情感目标等方面的教学,忽略了小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和学习需求,使学生成为被动接受者,学生习作缺乏真实性和个体感受;作文教学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量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小学语文写作个性化教学的途径、策略,促进写作教学与语文课堂的交融、整合,构建小学高年级作文个性化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有效地促进师生在教育过程中教学相长。
一、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长期以来,在小学阶段高年级作文教学中,作文成了困扰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很多学生缺乏写作热情,对作文产生畏难心理,写出的作文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化表达。在我们农村小学更是如此,一提到作文,学生就感到头疼,觉得此事太难了,而老师对此亦往往感到有些棘手。综观当在当前的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主要问题如下:
1、教师对作文教学普遍存在应付心理。教师在作文教学时仍沿用“教师出题——学生作文——老师批改——教师讲评”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按部就班地上作文课,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考虑得比较少,如何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更是“纸上谈兵”。
2、学生写作兴趣不浓,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写作看为“苦差事”,主动性和积极性普遍不高。碰到有写作文任务,要么东拼西凑,要么仿照例文套作,主观能动性差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创作潜能得不到开发,个性得不到培养。
4、读写结合不紧密,在作文教学中,不少教师不重视表达方法的教学,不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生活素材,造成学生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或者有话难说,于是写出来的作文大同小异,或者是脱离生活实际的编造,其结果导致了学生怕写、厌写作文。
5、作文缺乏及时有益的反馈,对于全班同学的几十篇作文,教师即使全力以赴批改也可能要积压较长的时间。学生得过几天后才可能得到教师这个唯一“读者”的意见:一个分数,一个“阅”字或一些空洞的评语。对于教师的批改结果,多数学生只看个分数就把作文本子塞入书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一般情况下,除了教师,大部分学生再难得到其他方面的意见,更难获有效的沟通。
形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在小学阶段高年级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由于很多教师把着眼点放在知识技能的获得上,忽视了情感目标等方面的教学,忽略了小学生的个性心理和学习需求,使学生成为被动接受者,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热情,因而造成学生习作缺乏真实性和个体感受;影响了创造思维的发展。作文教学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学生自主表达的能力,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开展作文个性化教学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二、有效提高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措施
1 拓宽思路、激发灵感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但在生活中的学生却缺乏发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解决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的问题,就必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在观察中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判断、选择,以获取更深刻、更全面、更独到的认识。《课标》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在平时的教学与生活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积累,用一颗敏感的心触摸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另外,可以尝试班级中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活动过程,细心体验其中的情趣,随时记下观察、体验结果,老师指导学生的实践、观察,帮助学生解决“不知道写什么”的难题,学生就会由怕到不怕。
2 实践生活、积累情感
学生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我们不妨把一些生活实践搬上讲台。如记一次比赛,让学生在课堂上边实践边观察。首先,由学生从班上选出两名“大力士”,再让选手上台进行“扳手腕比赛”。同学们兴趣盎然,选手跃跃欲试。笔者适时提出比赛规则和观察要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选手的神态、动作,包括手上的每一根青筋的变化。在比赛的过程中。拉拉队也来加上一把油。课堂气氛热烈。同学们兴趣浓厚。在老师有目的、有组织的指导下。同学们仔细观察过后自然能写出精彩的佳作来。
其实。生活处处有诗篇,只要教师适时指导、点拨、引导,同学们肯动手动脑。用敏锐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究。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 鼓励多多练笔,提高写作水平
什么是作文个性化?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日记、随笔是体现学生作文个性化的最佳方式,学生可通过写日记、随笔展示自己的个性特色,抒发自己的情感。
日记、随笔作文化即把日记、随笔当作作文,它是学生练笔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学生的课外时间有限,要求其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就要在注重平时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多练笔,多写日记,多写片段,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以及对生活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让学生对写日记有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要培养学生形成独立写作、自主写作的习惯,具有兴趣和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把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放在作文教学的重要位置上。使学生对写作“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怎样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写,克服畏难情绪,敢于表现自己,勇于与人交流;提供和创造写作机会,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兴趣,多组织展示和交流,让学生自然养成写作习惯。因而,我把学生日记看成是师生促膝谈心的芳草地,精心批阅,加以指导。在批阅日记的过程中,我和他们共享成功的喜悦,分担忧愁,热情地抚慰幼小的心灵,鼓励他们更上一层楼。学生日记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写自己生活中的点滴,有的写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的向老师提出要求,有的把同学间的矛盾告诉老师,还有的把家庭中的烦恼向老师诉说。久而久之,学生似乎领悟到了写日记的益处,越写越有趣。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们的笔头熟了,掌握的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能运用到作文中去,提高了写作水平,增强了写作兴趣。
二、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
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写作、自主写作的习惯,必须为学生拓展写作的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除减少命题作文,让学生自主拟题外,还要提倡多写观察笔记、生活练笔、读书笔记,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写自己喜欢写的内容。因此,我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让他们懂得观察事物的方法,懂得如何积累素材。同时,我还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事可叙、有景可绘。提倡写“想象日记”,让学生在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过长期的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我教学峻青的《海滨仲夏夜》后,让学生观察乡村的夜并描写乡村的夜景。学生李佳彤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暮色里的村庄亮起了灯火,月亮爬上了树梢,一会儿又躲了起来,不知什么时候飘起了细细的雨丝,小雨拂过脸庞,柔柔的、凉凉的。大人们打着伞,三五成群,谈谈家常,讲讲农活;小孩们则肆无忌惮地在小雨中嬉戏、玩耍。等人们进入了梦乡,沸腾了一天的乡村终于静下来了,一切都变得那么和谐、安宁。
乡村确实迷人,雅而且不俗,实而不华,孕育着无穷的美。迷人的乡村和那朴素的人民哟,愿你永远拥有那份纯净的美丽……
这样,学生不但知道了写什么,还能自由地抒写自己的情感,拓展了写作空间。
三、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
长期以来,在小学阶段高年级作文教学中,作文成了困扰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很多学生缺乏写作热情,对作文产生畏难心理,写出的作文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化表达。纵观当前的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主要问题如下:
(1)教师在作文课堂的教学模式仍沿用“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课堂讲评”,按部就班地上作文课,很少考虑到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积累写作素材,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至于如何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更是“纸上谈兵”。
(2)学生写作兴趣不浓,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为完成写作文任务,要么东拼西凑,要么仿照例文套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写作看为“苦差事”,主动性和积极性普遍不高。主观能动性差抑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
(3)读写结合不紧密。在作文教学中,不少教师不重视表达方法的教学,不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生活素材,造成学生无话可说,有话难说,于是写出来的作文大同小异,或者是脱离生活实际的编造。
(4)作文缺乏及时有益的反馈。对于全班同学的几十篇作文,教师即使全力以赴批改也可能要积压较长的时间。学生得过几天后才可能得到权威的“读者”――教师的批改意见,很多数学生也只看个分数,除了教师,大部分学生再难得到其他方面的意见,更难获有效的沟通。
形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学生习作缺乏激情、学习动机外部化、教师的职业心理状态和教学能力水平因素。如何让学生能喜欢作文,展示其个性的活力呢?我认为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和学习需求出发,开展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是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
一、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前提:教师成为研究者
《课标》明确地指出:“教师必须转变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转变,由‘教书匠’转向创新型和科研型教师!” [2]因此,“教师成为耕究者”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实现个性化教与学的先决条件。让教师成为研究者,促使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在以探究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中,教师的作用更多地是促进学习,而不是传授知识。教师必须学会“在研究中教学”和“在教学中研究”,构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与教学风格。
二、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基础:培养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是一种内隐的学习心理状态,指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如兴趣、动机、自信、意志以及合作精神等。解决好学生的写作动机问题是改革写作教学的首要任务,而激发兴趣是解决写作动机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国现代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说:“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学与乐密不可分。”在写作教学中,学生害怕写作文,我们就让他们从一句话写起,第二天写两句话,然后写段,写篇。引导学生用笔记录下一天中感触最深的,最想说的话。让学生养成写随笔的习惯,写作也就不会成为头痛的事了。老师在写评语的时候要多表扬和鼓励,学生在写作时才会更有信心和耐力。在课堂上,要营造轻松活跃的气氛,通过师生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促使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这会拉近师生心与心的距离,学生也就更喜欢写作了。
三、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引擎:激活写作需要
激活学生写作的需要,实际上是激活学生潜在的表达欲望。对于一般小学生来说,此时的需要是强调作文应从学生的个人成长的自我需要方面去引导。或许你觉得每天生活都基本上是一样,没有什么可写。那我们就要注意生活中的细节,一个从不迟到的同学迟到了,这里面就有很多种可能的原因。写作的捷径就在于对周围的事和人写出自己的感悟。在有了捕捉到的瞬间个体感受之后,要及时地记录下来。对其中较好的“作品”,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并随时让他们在班级内“发表”自己的作品,使学生好表现的心理得以满足。这样学生既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又听到了同学的称赞和善意的批评,从而激发了新的写作的欲望;其他的学生也从这种互评互进的过程感受到了写作的技巧和乐趣。
四、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核心:鼓励自主表达
《新课标》指出:“应减轻对学生写作方面的束缚,拓展有利于写作活动的外部条件,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促进学生的自主写作。” 这向我们阐明了习作应强调并力求使学生自由表达、乐于表达。为了使学生能够自由表达,教师必须彻底转变教学观念,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能力层次出发确定写作的内容,并多角度的启发学生细心观察,多方面地指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表达的形式可以是记叙文、说明文,或者童话、随感等等;学生也可以拥有更加充分的时间去查找相关资料和观察实践,从而培养了学生写作过程中提高搜集资料和整合知识的能力。这样,学生顺应了自己的思路,有感而发,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五、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路径:从感悟到领悟
1.从积累中感悟
积累来源于生活,有效阅读是写作积累的重要途径。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养成习惯,就是拿上笔和笔记本,记录下优美的词和句子,过一段时间后再拿出来看,朗读。这样,在自己的写作中,这些积累会不知不觉的跳出来,写出来的文句自然优美而具有内涵了。
2.在合作中起步
习作中的合作,是指在作文完成后同学之间进行互评互改。可以采用自由组合,让组员互相分享写作的乐趣,并对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交换批改、互相评析。作文互改互评使彼此之间都能亲自去品评同学的作文,能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同学作文的优点和缺点,能依据自己的情感意愿去评判同学作文,他们在共同探究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并激活他们各自潜在的智慧。
3.由激励中提升
激励应贯穿在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尤其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更需要激励,通过适当的评价体系、提供“发表”机会等激励形式都能燃起他们作文学习的热情。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必然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的问题,教师应从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出发,全面关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各种需求,采用分层次对其进行激励性评价。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下的作文教学,呼唤着我们语文老师积极开展反思。只有从遵循课程规律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角度出发,探索在作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作文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才能促进师生的教学相长,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个性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化思维和表达能力不断的提升,并以作文的个性化为标志,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正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目标所指。
参考文献:
[1] 刘海东.新课程下小学作文教学改革探究[M].上海:进惠上海出版社,2003.10.
一、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特点和原则
(1)在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的原则①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追求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作文教学,我们都必须抓住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长远发展一一根本立足点。②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作文是一个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在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同时更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③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多元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探究,形成创新意识。④整体推进个性化作文教学不是单独的、独立的教学内容,它与中学语文教学甚至其他学科的教学都是紧密联系的,因此要注意结合其他学科内容,整体推进。
(2)个性化作文教学应该具有的特点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体现在个性化作文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放在首位,推动学生发挥其主体性和能动性。②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个性化作文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要积极引导和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帮助其树立独立的思维。③发扬民主精神体现民主性是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发扬民主性。④倡导创新意识提倡创造性思维和行为是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重要特点,只有使学生树立了创新意识,才能真正完成个性化作文教学的任务。
中学语文个性化作文的教学方案在上面已经提到,个性化作文教学涵盖了“作文的个性化”和“作文教学的个性化”两个层面,而在中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着力点在于通过“作文教学的个性化”促进学生“作文的个性化”。作文教学的个性化主要是针对教学过程而言的,它包括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即通过创新的、个性化的教学过程,建构的一整套符合学科规律和学生特点的,并能在写作活动中充分展现的作文教学系统,形成个性化的作文课堂,为学生搭建一个能充分展现自我,发展个性,完善人格与多方面能力的平台。
二、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输入”
在内容方面,个性化作文应该着重进行材料、思想和语言等方面的积累。材料是个性化作文形成的丰富血肉,思想是个性化作文的灵魂,语言是个性化作文的支柱和特色,思想、语言和材料的个性化和创新性应该是个性化作文的三个基本要素。在“输入”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化的材料、思想和语言的积累,这也要求教师在语文课本内容教学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对个性化的材料、思想和语言进行展示和强调,逐步树立学生的模仿和创新意识。在方法上,应该采用“开源”与“导流”相结合的方式。生活是源,阅读是流。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而古人又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个性化作文的教学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活和阅读中学习,注意观察生活,充分挖掘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形成自己的作文“宝库”。具体来说,要求学生多“读”,将专题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
三、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转化”
由输入到转化的枢纽应该是总结和思考。面对“输入”阶段积累下的大量的信息和资料,要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使之为我所用,变成自己的技能。在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帮助学生把积累和学习到的知识及时地转化为自己的技能,这是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个性化的材料、语言和思想的重要基础,也是防止学生作文时盲从和一味模仿他人的重要保障,更是从“输入”到“输出”,完成个性化作文由“量”到“质”的转变的必要承接。具体来看,要积极倡导学生多“写”,多练笔,在练习的过程中,完成转化。
四、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输出”
无论是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输入”还是“转化”,其目的都是为了最终的“输出”,只有较好地完成“输出”才能被视为达成了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目标,也只有完成了“输出”,前面的准备也才是有意义的。在这个意义上,才使个性化作文区别于模仿式作文或模式化作文。对应作文的个性化和创新性,个性化作文“输出”的衡量标准也应该是多维度的:题目的个性化、观察的个性化、内容的个性化、思维的个性化、语言的个性化以及情感的个性化等。还要强调一点,以上三个方面是有机的整体,要纵横交叉进行,相互结合,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