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3 02:18: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功能对等理论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以前的翻译往往过分追求词汇、形式翻译的准确性而忽略了原文作者语气风格和原文整体意境的翻译的准确性,使译文读者理解不了原文作者的情感表达。功能对等理论这种灵活的翻译方式更加符合商务英语翻译的要求,使交易双方更加明了对方的意图,有利于促进商贸活动的成功进行。
2、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
商务英语与普通英语不同,由于其应用的场合多为国际贸易交流中,因此对其翻译要求较为严格。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体现在词汇专业性强,句式简洁、公式化,语篇体裁结构严格等三方面。
2.1词汇专业性强
国际商务涉及到商务活动的各个领域,其中包含大量的商务用语。这些商务用语有的是根据多年国际商务活动翻译实践确定下的专一翻译,不能随意改变;有的是普通应用词汇,但要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进行语义变化翻译;还有的是特定名称的缩略词。由此可见,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英语词汇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2.2句式简洁、公式化
国际商务活动追求工作效率,所以在实际使用商务英语的过程中要注意句式的简洁性,要用简短的语句简洁明了的传达信息,切记避免使用迷糊性的语句。此外,商务英语使用过程中还会涉及到使用已经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受到认可的公式化的固定语句和套句,这些语句的使用更能体现译者的专业性。
2.3语篇体裁结构严格
商务英语会涉及到商务合同、商务信函等各种体裁的商务文件,每一种体裁的商务文件都有其特定的结构格式。严格的体裁结构能避免给商贸活动交易双方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具有严谨逻辑性的商务文件更符合国际商务领域严肃性的要求。
3、功能对等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结合上文对商务英语翻译特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商务英语在实际使用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准确传达信息。准确传达信息的关键是准确传达交易双方的“意”,然后再强调“形”的准确性,这与功能对等理论的观点不谋而合。因此,将功能对等理论应用在商务英语翻译中是合理的。基于功能对等角度的商务英语翻译一般采取直接转化翻译和归纳总结翻译两种方法,下文将对这两种方法做具体的介绍。
3.1直接转化翻译
使用直接转化翻译的前提是原语与目的语的句式、结构、语义以及风格均相同或者相差较小。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直接转化翻译不会与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内容相违背,既能确保翻译的信息与原信息意义、风格对等,又能保证翻译的信息与原信息形式对等。
3.2归纳总结翻译
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原语与目的语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直接转化翻译可能会导致语义表达不正确或者信息传递有误。这种情况下,商务英语翻译不能通过简单的直接转化完成,需要依照忠实原文主旨、正确理解专业术语、符合目的语的语言风格等三条原则对翻译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翻译。首先,翻译要忠实原文主旨。由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可知,商务英语翻译要求翻译的简洁性、严谨性和准确性。所以,在应用功能对等理论翻译商务英语时应准确的传达原语的主旨信息,尤其是涉及到交易双方利益的信息,避免因为翻译不当导致国际商贸活动双方产生误会。对于复杂句式的翻译也应以把握主旨信息翻译为中心,根据目的语的语言使用习惯将句式进行分解,以短句形式翻译。其次,翻译时要正确理解专业术语。商务英语的词汇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要想采用归纳总结的翻译方式,就要掌握大量专业英语词汇。在正确理解专业词汇的基础上进行商务英语翻译可以避免因术语翻译错误给交易双方带来损失。最后,翻译的风格还要符合目的语的语言风格。国际商务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礼貌性,无论什么情况下交易双方都应使用礼貌用语,语气要温和。
4、总结
关键词:翻译;英文抒情歌曲;功能对等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文歌曲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普遍,抒情歌曲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准确有效地理解和赏析英文抒情歌曲,是我们了解西方文化并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而英文抒情歌曲的翻译则正好充当了其中的桥梁。尤金・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对于英文歌曲的翻译有着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本文将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探讨在英文抒情歌曲的翻译中如何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并为英文抒情歌曲更好的翻译和欣赏以及跨文化交流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二、案例分析
(一)意义对等
歌曲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歌词和表达方式,同时也包括其言语功能。根据的奈达的理论,意义的传达是翻译的重要特征,这种特征决定了译者的首要任务是为了使译文与原文的功能上达到对等。要达到意义的对等,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直译
[例1]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John Denver)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故乡的路, 带我回家
(张丽可, 朱启明 2005: 451)
分析:在该首歌曲中,“country roads”被拟人化,用上了“take”这一动词。在翻译中,译者采取了直译的策略,直接将歌词翻译成“故乡的路,带我回家”,同时也保留了原文中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歌曲中主人公即将回到家乡的愉快心情,从而实现了功能的对等。
2.自由翻译
[例2]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 (Glenn Medeiros)
The world may change my whole life through哪怕我一生多少变迁,
But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 我对你的爱永远不变。
分析:这首歌的翻译中,译者采用了“哪怕”开头的让步句。虽然与原文的格式与意思有所出入,但是这样更加符合中文习惯,也更便于中国听众理解歌词的含义。同时译文中的主语也变成了“我一生”,如若将其直译成“世界可能改变我的整个生活,但是没有什么能改变我对你的爱”,那么也就没剩下多少美感可言了。
3.改写
[例4]
When I Grow Too Old to Dream
We have been gay going our way, 峥嵘岁月,意气风发,
Life has been beautiful we have been young. 灿似锦,美如画,青春年华。
分析:译文中的“意气风发”、“似锦”、“如画”与“年华”等词,都是中文特有的词语。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译文营造出了一种积极而乐观的情绪,这也是原文想要表达的。这样的翻译不仅做到了功能的对等,还展示了中文的独特魅力。
(二)结构调整
在歌曲翻译中,为了明晰句意或者出于旋律和韵脚方面的考虑,译者需要对句子的结构进行一定的调整,以避免在译文中出现意义的丢失或者破坏了歌曲的意境。
1.词的调整
[例5]
Just One Last Dance (Sarah Connor)
Just one last dance 最后一曲
before we say goodbye 再说别离
when we sway and turn round and round and round 一次次挥手转身
it's like the first time 初遇般难舍难离
分析:译文中最后一句添加了“遇”与“难舍难离”,使得译文不仅表达出了恋人在分离前对对方的不舍与留恋,还更加自然流畅,便于听众理解。
2.句子顺序的调整
[例6]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John Denver)
Life is old there, older than the trees, younger than the mountains, blowing like a breeze.
生命推移,像一阵清风,比那树林古老,比群山年轻。
分析:原文中“trees”、“mountains”与“breeze”三个意向的顺序在译文中被调整为了“清风”、“树林”与“群山”。虽然顺序发生了颠倒,无法与原先形成形式上的对等,但是我们可以发现调整之后的歌词后三小句分别以第一声、第三声和第一声结尾,非常契合中文的韵律习惯,读起来朗朗上口。
3.语态的变化
[例7]
Blowing in the Wind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一个人要跋涉多少路,才能称作男子汉?
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原文中的主动语态在译文中变为了被动语态,显得更加符合中文的行文习惯。如果将其直译为“他们称他为男子汉”,则会显得十分别扭。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 关中民俗 关中小吃 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0-0006-01
一 关中民俗及关中美食的特点介绍
从汉代开始,关中地区广泛使用石磨把小麦、荞麦等粮食作物磨成面粉,再用水和起来制作各种面食。当地的面食品种丰富,主要有馍馍、面条两大类。馍馍又分为蒸馍和烙馍两种。蒸馍包括罐罐儿馍、花馍、馒头、花卷、菜卷、包子等。烙馍由于使用工具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用锅烙的馍称为“锅盔”,用炉子烤的馍称为“烧饼”,用沙烤出来的馍则称为“埋沙饼”。
“花馍”也称“面花”,是关中农村红白喜事、祝寿满月、四时八节馈赠亲友的珍贵礼品。《白鹿原》中描写白灵过满月时就提到“亲戚朋友带着精心制作的衣服鞋袜和各种形状的花馍来了”。而小说中提到的烙馍主要以锅盔为代表。锅盔是关中乃至陕西地区的一种传统名食。最初是为了古代秦军远征需要而创制,作为行军时随身携带的干粮,后来逐渐普及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里,成为关中百姓的主要面食之一。过去,关中农村都用大铁锅烙制锅盔、面饼、煮饭、煮面。这种锅又大又深,口径大多二尺以上,锅底呈弧形。关中人戏称此锅为“黑老锅”。用它烙出的锅盔又大又厚,而且中心部分略微有些凹,看上去很像古代士兵戴的头盔,因此得名为“锅盔”。由于这种锅盔大且厚,特别像锅盖,于是当地就有了“锅盔当锅盖”的说法。具有代表性的有又厚又大的乾州锅盔,驰名关中,誉满三秦,其外脆里酥,一层包一层,吃起来酥脆松软,清香浓郁,深受人们的喜爱。关中地区冬季寒冷漫长,为了驱寒,人们爱吃一些带汤水的饭食,于是就创制了牛羊肉泡馍。馍要烙得酥脆松软,肉要熬得肉烂汤浓,泡馍要煮得绵软上口。这一饭食极受人们喜爱。关中的牛羊肉泡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明代,西安出现了第一家牛羊肉泡馍馆——天锡楼之后,又陆续出现了许多有名的馆子,如一间楼、同盛祥等。
二 功能对等理论下中式菜品翻译的方法介绍
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功能对等理论要求译语读者在接受源语信息时能够产生与源语读者相同的感受。在研究和分析了大量公开发表的有关中餐英译的论文,以及近2000种已规范化的奥运菜谱翻译后,笔者总结出中国菜品的英译方法绝大多数是直译,只有极少数特别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菜品才采用直译+拼音+注释或音译或音译加注释法,或者意译的方法。
1.直译+拼音+注释法举例
“佛跳墙”:Steamed Abalone with Shark’s Fin and Fish Maw in Broth(Fotiaoqiang—Lured by its delicious aroma, even the Buddha jumped the wall to eat this dish);
“开门红”:Tender fish head with red pepper(Kaimenhong —literally means business opens with good start)。
2.音译法举例
点心(Dim sum);炒面(Chow Mein);捞面(Lo Mein);饺子(Jiaozi);烧卖(Shaomai);汤圆(Tangyuan);馄饨(Wonton)。
3.音译加注释法举例
粽子(Zongzi—Pyramid shaped glutinous rice wrapped in reed leaves);油条(Youtiao—Deep fried twisted dough stick);元宵(Yuanxiao—Glutinous rice ball for Lantern Festival);豆汁儿(Douzir—Fermented bean drink)。
三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关中民俗饮食的翻译方法
关中美食菜品种类繁多,绝大多数“写实性”菜名为偏正词组,分别以名词为中心词,表示主料、刀法;以表示烹调方法、配料和调料的词构成修饰成分。面对林林总总的菜名,可以依据这类命名模式和构成方式,先确定其中心词,再确定好修饰语,最后进行翻译。建议为方便外国朋友了解写实性关中美食菜名的用料、刀法、烹调方式,最好采用直译法。
第一,主料(+with)+辅料。以主料为中心词,用介词with 连接辅料。例如:
豆芡:Rice Porridge with Soy-beans;
搅团:Thick Corn Congee with Pickled Vegetables;
洋芋拌汤:Wheat Flour Porridge with Potatoes;
鸡蛋皮饺子:Egg Dumpling Wrappers Stuffed with Vegetables and Meat。
第二,主料+in/with+味汁(作料)。例如:
豆腐干:Dried Bean Curd in Garlic and Vinegar;
酱肘花:Sliced Pork in Soy Sauce;
荞面团子:Buckwheat Dumpling in Soup;
醪糟鸡蛋:Poached Egg in Fermented Glutinous Rice Soup。
第三,烹饪法+原料(+作料)。例如:
炝莲菜:Quick -boiled Lotus Root Dressed with Soy and Vinegar;
油茶:Fried-flour Porridge with Almonds and Peanuts;
小酥肉:Roasted Pork with Mixed Vegetables。
四 结束语
关中民俗、美食历史悠久,缤纷多彩,其文化内涵深厚,是关色民俗的集中代表。功能对等理论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基础理论,以之作为理论指导,对关中民俗、关中美食做最佳的对等翻译,力求达到使目的语读者能够畅通理解的目标,使得关中民俗、美食作为对外交流的桥头堡,在建设关中、建设大西安大都市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建平、张荣羲.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J].中国翻译,2002(5)
[关键词]翻译;动态对等;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关联翻译法
Abstract:BothNidaandNewmarkareoutstandingwesterntheoristinthefieldoftranslation.Theyhavemanydifferencesaswellassimilaritiesintermsofthenatureoftranslation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formandcontent.Theirconstantefforttodeveloptheirtheoriesdeserveourrespect.
Keywords:translation;dynamicequivalence;semantictranslation;communicativetranslation;acorrelativeapproachtotranslation
尤金·奈达(EugeneA1Nida)和彼得·纽马克是西方译界颇具影响的两位翻译理论家,他们在翻译理论方面有诸多共通之处,同时又各具特色。
一、对翻译的认识
对翻译性质的认识,理论界的讨论由来已久。奈达和纽马克都对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的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奈达对翻译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倾向于把翻译看作科学到把翻译看作艺术的转化过程。在奈达翻译理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即交际理论阶段,他认为,翻译是科学,是对翻译过程的科学的描写。同时他也承认,对翻译的描写可在三个功能层次上进行:科学、技巧和艺术。在奈达逐渐向第三个阶段,即社会符号学和社会语言学阶段过渡的过程中,他越来越倾向于把翻译看作是艺术。他认为翻译归根到底是艺术,翻译家是天生的。同时,他把原来提出的“翻译是科学”改为“翻译研究是科学”。到了上世纪90年代,奈达又提出,翻译基本上是一种技艺。他认为:翻译既是艺术,也是科学,也是技艺。
纽马克对翻译的认识也经历了一定的变化。最初,他认为,翻译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也是技巧。后来他又认为翻译部分是科学,部分是技巧,部分是艺术,部分是个人品位。他对翻译性质的阐释是基于对语言的二元划分。他把语言分为标准语言和非标准语言。说翻译是科学,因为标准语言通常只有一种正确译法,有规律可循,体现了翻译是科学的一面。如科技术语。非标准语言往往有许多正确译法,怎么挑选合适的译法要靠译者自身的眼光和能力,体现了翻译是艺术和品位的性质。但译文也必须得到科学的检验,以避免明显的内容和用词错误,同时要行文自然,符合语言环境要求。纽马克虽然认为翻译是科学,但他不承认翻译作为一门科学的存在。因为他认为目前的翻译理论缺乏统一全面的体系,根本不存在翻译的科学,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二、理论核心
奈达和纽马克都是在各自翻译实践的基础上,为了解决自己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理论。实践中要解决的问题不同,翻译理论也就各成一派。但毕竟每种实践都要有一定的规律存在,因此两位的理论又有着不可忽视的相似。
奈达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他对翻译所下的定义:所谓翻译,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体。这一定义明确指出翻译的本质和任务是用译语再现源语信息,翻译的方法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同时这一定义也提出了翻译的四个标准:
<!--[if!supportLists]-->1<!--[endif]-->(1)传达信息;
<!--[if!supportLists]-->2<!--[endif]-->(2)传达原作的精神风貌;
<!--[if!supportLists]-->3<!--[endif]-->(3)语言顺畅自然,完全符合译语规范和惯例;
<!--[if!supportLists]-->4<!--[endif]-->(4)读者反应类似。
要达到这四个标准,内容和形式之间就会发生矛盾。奈达认为信息对等优于形式对应。他主张从译文接受者角度,而不是从译文形式角度来看待翻译,要实现动态对等。动态对等就是译文的接受者对译文的反应要基本等同于原文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所以判断译文质量的标准最终基于三个方面:能使接受者正确理解原文信息;易于理解;形式适当,吸引接受者。
为了达到相似的反应,动态对等要求对译文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满足不同接受者的要求。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因此语义翻译较为客观,使译文与原文的形式更为接近,重在重现原作者的思想过程而不是意图,讲究准确性,倾向于超额翻译,重内容而轻效果。交际翻译指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应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从定义可以看出这与奈达的动态对等如出一辙。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相比,较主观,讲究通顺简朴,合乎习惯,倾向于欠额翻译,重视效果。纽马克强调应把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看成一个整体,翻译中不可孤立地使用某种方法,二者在翻译中常常交替使用,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
为了达到相似的反应,动态对等要求对译文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满足不同接受者的要求。对于对源语信息一无所知的读者,面对晦涩难懂的翻译腔,就如同看天书一般。所以要完成翻译的任务,即再现并传递信息,奈达的翻译理论是其在翻译《圣经》过程中总结而来,,那么要有效地检验译文质量,就必须看原文与译文接受者的反应是否一致。因此奈达的翻译理论对其翻译实践来说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核心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一理论是在翻译界长期围绕着直译和意译争论不休的
奈达和纽马克相比较,奈达的翻译理论过于集中在解决译文的可懂性和交际性问题上,从而限制了自己的适用范围。在翻译《圣经》以及类似的以信息或呼唤功能为主的原作时,强调译文的可懂性是很有道理的。但如果用于文学翻译,则势必导致语言的简单化,形式上的非文学化,失去文学应有的魅力。而纽马克在阐述具体使用哪种翻译方法时指出,要视不同的文本类型来定。他把文本分为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以表达功能为主的文本中,如文学作品、私人信件等,其核心是表情达意,语言形式和内容同等重要,应主要采用语义翻译;以信息功能为主的文本,如教科书、学术论文等,其核心是语言之外的现实世界,应采用交际法;以呼唤功能为主的文本,如通知、广告等,其核心是号召读者去行动,去思考,应采用交际法。因此不难看出,纽马克的翻译理论适用范围更广。
三、不断发展的理论
奈达和纽马克是名副其实的理论大家。在自身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界的评论中,他们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着自己的理论。
奈达在最初阐释动态对等时,突出了“内容为主,形式为次”的思想。这引起了人们的误解,认为翻译只是翻译内容,不必顾及语言表达形式。因此各种各样的自由译都被冠以动态对等。为此,他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论圣经翻译中的功能对等》一书中,把“动态对等”改为“功能对等”。在功能对等中,奈达对“信息”作了进一步的界定,声明信息不仅包括思想内容,还包括语言形式。形式也表达意义;改变形式也就改变了意义。功能对等的翻译不仅是信息内容的对等,而且尽可能地要求形式对等。
在《语际交际的社会语言学》一书中,奈达对“功能对等”做了进一步的阐述。提出了“最高层次的对等”和“最低层次的对等”。简单地说,最高层次对等指译文达到高度的对等,使译语读者和源语读者在欣赏和理解时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上一致。这几乎是达不到的。最低层次的对等指译文达到充分的对等,使译语
读者能理解和欣赏源语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在这两个对等层次之间可以有各种不同层次的对等。允许对等有一定范围,就能比较现实地处理不同类型文本之间的差异,扩大了功能对等的适用范围。
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基本思想囿于传统的二分法,两种称呼不太理想,容易招致人们的误解和批评。因此纽马克在此基础上提出“关联翻译法”。他认为过去翻译研究的主题一直是文本类型学、语言学习、篇章语言学等。翻译并不永远只考虑到文本、话语以及作者和读者、源语和译语等二元论范畴,不能完全根据文本来确定翻译法。翻译活动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词、句的处理上。“关联翻译法”的定义是原作或译语文本的语言越重要,就越要紧贴原文翻译。他对“重要”的界定是语言表示出特别有价值,特别有意义,特别必须或永恒的事物。无论是对意义的取舍还是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都要以“重要”为标准。紧贴翻译就是最贴近字字对译的翻译。它要保持词的外延和内涵。不但要保留原词、词语的意义,还要保留其用法。贴切是和准确、对等联系在一起的,紧帖的程度因上下文而异。
为做到紧贴翻译,纽马克提出了七种方法:成分分析法、调整译法、描写对等、功能对等、文化对等、同义和释义。贴切程度最高的是成分分析法,贴切程度最低的是释义法。紧贴是相对的,紧贴与不紧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纽马克的“关联翻译法”缩小了意译派同直译派的分歧。同时消除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之使自己的译文更接近对方,间界限分明的区分,这样形成的译文就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所产生的译文。
四、结语
奈达和纽马克的翻译理论都来自实践和他们的潜心研究。作为西方翻译理论的代表,他们的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他们对理论研究执着并敢于自我否定的精神值得中国的翻译理论界学习。我们应该把时间用在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上,而不是围绕一个老问题进行无休止的争论。在学习西方翻译理论的同时,我们应不断开拓创新,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A.L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3.
[2]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蒋天平,唐美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奈达和纽马克翻译理论的相通性[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3,(4)
[4]李.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论文关键词:功能类型,新疆旅游资料,语言功能,文化信息,预期目的
引言
凯瑟琳娜·莱斯在其著作《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中,提出功能类型的翻译概念,建立了一个以语言功能为基础,同时又兼顾诸多非语言因素和其他主观因素的翻译批评理论[1]。笔者将从莱斯的功能文本类型学出发,探讨新疆旅游资料文本的特征、功能及其有效的翻译方法。
一.莱斯的功能类型学
功能派的创始人莱斯在1971提出文本的功能类型学,通过研究原文和译文在功能方面的关系,来评定译者的翻译行为。莱斯认为,文本的功能类型分类有助于译者更深刻把握交际功能的语言标记和功能翻译单位。根据她的功能类型学,文本大致可以分为信息型、表达型和操作型。信息型文本的主要功能和特点是让读者现实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传达信息、知识、观点等,交际的重点是内容或话题;表达型文本注重文本的艺术形式和美感,多数文学文本都属于表达型文本,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能破坏原文本的美感,译文要有与原文本类似的艺术形式;操作型文本的目的是诱导读者某种行为反应,感染读者并使其产生行动,该文本类型的目的是要达到某种言外效果,而文本的内容和文体都是为这一明确目的服务的[2]。
二.旅游资料文本分析及新疆旅游资料的特点
大部分文本都是以某种功能为主,而又兼具其他两种功能,很少有纯信息、纯表达或是纯操作功能的。因而,译者首先应该明确拟译文本的主要功能及辅助功能预期目的,然后再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旅游文本是一种应用文体,形式多样、摘要目的是希望能感染读者,引发其行动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因而,可以说旅游资料属于操作型文本,读者是核心,诱导读者旅游是目的。
新疆是少数民族地区,共有47个少数民族。各个民族(回族除外)均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并保留着自己的饮食生活习惯小论文。新疆旅游资料丰富,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其中很多地名都来自少数民族语言。例如,吐鲁番(Turpan)、库尔勒 (Korla) 、喀什 (Kashgar) 、克拉玛依(Karamay)等地名都来自维吾尔语,而乌鲁木齐Urumqi, 博尔塔拉Bortala,巴音郭楞Bayingoleng则是源于蒙古语。新疆旅游资料文化信息密集,译者不仅要熟知新疆各民族风俗习惯,还要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知识和文化背景,才能有效传递旅游信息。
三.新疆旅游资料的功能翻译策略
旅游翻译具有浓厚的跨文化交际性质,其功能也非常明确,即关键词累赘、语义啰嗦是一种忌讳。这样,在旅游翻译中,译者就不得不注意这样的语言形式差异,根据语言文本的特点及功能,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与方式,以信息传播为焦点,以强调交际效果为目的,尽可能地突出译文的语言性、社会性、文化性及时空性等诸多元素。
3.1.借词音译+释义
新疆旅游资料中含有大量的文化词。文化词是指在某一特定文化中具有的事物和概念,在另一文化中没有,从而在翻译中形成一种词汇空缺[4]。比如,维吾尔民族特有的民间舞蹈纳孜库姆舞和麦西来甫,以及少数民族食品烤包子、油馓子、油塔子、薄皮包子、拉条子等,都会在翻译时造成词汇意义的不对等,甚至是空缺。因而,在翻译此类文化词时,可用借词音译的办法,即借用该词少数民族语中的发音,拼写成英文单词。如少数民族食物“抓饭”则借用维吾尔语的发音,音译成pilaf。在借词音译给目的语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时,译者应适当解释该类文化词的意思,添加一些相关知识和背景资料,易于读者理解并增添兴趣。例如:
当暮色降临, 夜市便像变戏法似的在街道两旁涌现预期目的,香喷喷的味道在华灯晚风下阵阵飘来,叫人口水直流。一路走去,只见羊肉串、烤包子、抓饭、凉皮子,还有炸鱼、炒螺丝??各式小吃都独具特色[5]。
At dusk, when night markets emerge magically on the bothsides of a street,scented smell wafts with gentle breeze,making one’s mouth watery.A great variety of foodare served here ranging from Shish Kebab,samsar(Uygur baked dumpling),pilaf and cooled glutennoodle to fried fish.
(fromTour Around Xinjiang)
译文中,译者在翻译“烤包子”借助维吾尔语的发音,将其音译为“samsar”并补充说明了它的含义,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的特色食物。
3.2修辞性删减
如上所述,汉语的旅游文本多使用四字结构和华丽辞藻来渲染景区怡人的景色,或引用诗词以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而英语的旅游文本力求语言朴实、自然以忠实再现景物。由于汉英的旅游文本的风格差异和目的语读者的接受能力,翻译新疆旅游文本时适当删减某些词句也是必要的。
至唐代在乌鲁木齐一带设置了轮台县,隶属于庭州,建成了西域重镇轮台县城,其遗址很有可能就是陆游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中的轮台城,即今乌市市郊的乌拉泊故城遗址。
Governmentof Tang Dynasty(618-907) establishedLuntai County und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ingzhou prefecture and its site isprobably present day’s Ulabo Ancient City Ruins mentioned as Luntai Town inLuyou’s poem.(from Tour Around Xinjiang)
译者若是按照原文直译的话,译文反而会显得拖沓,不易接受。删减了陆游的诗句,留下主要信息,译文更简洁而流畅,实现中西旅游文本的功能对等。
再看一个例子:
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市东北火焰山中。在浓荫密织,绿叶葱茏的葡萄架下坐定, 只见串串晶莹剔透、青翠欲滴, 尽情地品尝着清爽可口、甘甜昧美果汁,顿觉暑气全消小论文。
The Grape Valleyis located at the foot of the Flaming Mountains,the northeast part of Turpan-City.Settling yourselves underthe grape trellis overgrown with green leaves.you will catch sight of greenpearl—like grapes bunches after bunches.As you
enjoyeating such refreshing honey fruit juice, you’ll relieve yourselves from heat.
汉语原文文学性强,讲究对偶,四字结构的使用产生好的修辞效果。然而,翻译不当,这些华丽的四字成语便成了赘词。例文的英译没有受原文修辞的限制,读起来流畅自然。
3.3类比或转译
为了让外国读者能对陌生的旅游地点产生亲近感,拉近他们与中国文化的距离,我们常常使用类比或转译的方法,即把汉语旅游资料中的有关内容转化为外国游客熟悉的同类内容。比如,向外国游客介绍含盐量很高的盐湖时,可以将其译为“Chinese Dead Sea”;介绍新疆的喀纳斯时,不少导游形容它为“Switzerland in Xinjiang”。另外预期目的,在介绍新疆时,很多资料都提到“新疆面积166万多平方公里”,并将其译为“The area of Xinjiang isover 1.6 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笔者认为,读者对这个巨大的数字没有直观的概念,导游在介绍该信息时,不妨灵活地添一句“almost the same as Alaska”或“three times larger thanFrance”等,以便给外国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四.结语
功能翻译理论中无论是目的论,还是文本功能分类说,其都强调着译文的交际效果,以及翻译策略要变通的理念。为了达到目的,单一的策略明显是不可能的。不同的文本,采用的翻译策略也固然是不同的,这就很好的吻合了旅游翻译中强调译文召唤功能与旅游翻译资料中资料内容跨学科、跨文化、跨心理的综合性需求,这是译者所要直面的难度[6]。要跨越这个难度,译者除了在英汉双语表达上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对中外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外,求助于翻译理论,尤其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译者只有以翻译理论为指导,灵活、变通地认真实践,译文的形式多样性、表意忠实性及可接受的广泛性才会出现,译文的功能才会得以产生。旅游翻译应该是灵活,是在追求旅游资源文化传播最大化的目的下的一个动态顺应翻译。
参考文献
[1].KatharinaReiss.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 and Limitations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白蓝.从功能翻译论视角谈张家界资料英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10(3):45-48.
[3]金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2: 126.
[4]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420.
[5]玫影.新疆游[M]. 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10:27.
[6]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94.
论文摘 要:词是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是翻译的基础。汉英互译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对应转换。文章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汉英两种语言词汇语义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汉英词汇的翻译策略。
词是可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汉英两种语言中存在大量语义相对应的词,这是汉英翻译的基础。但由于处在中西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汉英两种语言中也存在许多不对应的词,这就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汉英互译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对应转换。本文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汉英两种语言词汇语义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汉英词汇的翻译策略,以便有助于英语学习、教学和文化交流。
一、汉英词汇语义对比
一个词既有指称意义,又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由于汉语和英语产生并存在于中西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两个民族对同一个词所产生的联想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有时甚至会完全相悖。从翻译的角度来看,汉英词汇的语义关系大致有以下几种。
1.词义完全对等
科技术语、专有名词等没有文化色彩的词,往往只具备指称意义,词义完全对等。例如,医生doctor, 教师teacher, 学生student, 污染pollution。但要注意的是,专有名词并不一定完全对等。例如,He was shanghaied. 划线部分并不是地名 “上海”,而是是“被人诓骗或强迫”的意思。
2.词义基本对等
有些词的指称意义、语用意义同时具备,且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意义基本对应。例如,“心(heart)”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指心脏器官,同时,又都可表示感情、品格、重要部分、中心等等,如,好心肠(kind-hearted),问题的核心(the heart of the problem),市中心(the heart of the city)。但是,此类词的意义并不完全对等,那些差异部分需要我们在平时学习中注意。
3.词义并行
有些词(尤其是习语)的意思一致但表达上变通,即语用意义相同但指称意义不同。例如,红糖 brown sugar,小菜一碟a piece of cake,肝肠寸断heart-broken, 笑掉大牙laugh off one’s head, 沧海一粟a drop in the ocean, 等。这类词的语用意义一致,但采用的具体形象不同,表面上不对应。
4.词义空缺
文化色彩特别浓厚的词往往在译语中缺少对应词。比如,汉语中的“麻将”、 “叩头”、“功夫”、“龙井”、“一国两制”、“大舅”、“三姑”、“旗袍”在英语中是没有的。而汉语本来也没有logic, humor, engine等这些英语词所对应的汉语词。
二、汉英词汇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1.翻译策略
从以上对汉英词汇语义的比较可以看出,词汇的翻译涉及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需要一定的翻译理论作指导。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得到了翻译界的广泛认可。他在《翻译科学探索》(奈达,1964)中指出:“在动态对等翻译中,译者所关注的并不是源语信息和译语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一种动态关系,即译语接受者和译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源语接受者和源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由此可见,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两种语言的接受者的感受应该大致相同,所追求的是两种效果之间的对等,而不是语言形式的机械对等。
2.翻译方法
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于常见的词义完全对等、词义基本对等、词义并行与词义冲突四种情况,一般采取直译、意译、直译加注三种具体方法。这在充分了解词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以后,是容易做到的。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词义空缺现象来探讨合适的翻译方法。
词义空缺现象给汉英互译带来很多障碍与困难,但我们可以通过对两种语言语义关系的比较,找出其区别之处和原因,并采取以下几种不同的翻译方法,从而忠实准确地传达原语的意思:
(1)音译
例如,汉译英的“功夫kung fu”、 “阴阳yin and yang”、“炕kang”;英译汉的“logic逻辑”、“humor幽默”、“engine引擎”、“sofa沙发”、“cool酷”、等。音译是翻译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之一。除普遍用于人名、地名的翻译外,在翻译一些外来事物的词汇、新发明的材料或产品的名称时,因为对所翻译的内容未能完全把握,或在译语中找不到与源语相对应的词汇,译者往往采取“音译”的方法将其译出。
(2)直译
直译既传达原文的字面意义,又传达原文的文化色彩,因此许多译家主张凡能直译的尽量直译。如霍克斯(David Hawks)在其《红楼梦》英译本《序言》中就说:“我自始至终遵守一条不变的原则,就是把所有的一切……甚至双关语……都译出来……我敢于假定小说中的一枝一叶都有其作用,必须用各种方式加以交待。”英语中的一些习语已经通过直译进入汉语,比如forbidden fruit禁果、the last supper最后的晚餐、cold war冷战、paper tiger纸老虎。汉语也是如此,如一国两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等等。
(3)音译加直译
如“internet因特网”中,将“inter”音译为“因特”,而将“net”直译为“网”。
(4)音译加意译
例如,“beer啤酒、bar酒吧、jeep吉普车”三例中都是先采取音译,再分别加上意译的“酒、吧、车”,从而大大方便于读者的理解。
(5)音译加注
这种方法“一方面保持了原语的丰姿,另一方面又能较好地为译语读者接受,在翻译文化内涵比较独特的词语时,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比如,西施、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的知名人物,但在大部分英语读者的认知中是没有这一概念的,因此我们有了“西施(a famous beauty in the ancient Kingdom of Yue)”、“诸葛亮(Zhuge Liang, the master mind)”等广为流传的译例。此类翻译方法中的注越精炼越好。
翻译不但是把一种文字转换为另一种文字,还要特别注意原文中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翻译那些独具民族和地方色彩的词语更是如此。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会影响汉英两种语言词汇的产生、存在情况及语用意义。正确解读汉英两种语言词汇语义差异,对我们从事英语学习、跨文化交际等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只有充分了解汉英词汇的语义差异,才能使翻译更生动、形象,有效地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Baker, Mona. In Other Words: A Course on Translatio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 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关键词:网页英译 对比 大学
为增进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国内大学纷纷设置英文网页,但很少有学者进行研究其翻译的效果如何,查阅中国知网后发现,没有相关的论文或研究成果。本文选取三所国内重点大学的英文网站与哈佛大学英文网站进行对比分析,以发现国内学校网页翻译的不足并提出建议。
一、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经济杂志《Economist》2005年的一份长篇报告提出:“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是最广泛被使用的世界大学排名。”根据ARWU 2012至2014年公布的世界名校结果,本文从排名靠前的国内外大学中选取四所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它们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哈佛大学。[1]
1.2研究方法
学校网页的英译属于应用文体翻译的范畴,尤金?A?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会对其具有指导作用。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 2000: 65)”。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奈达认为翻译的最高境界既使目的语读者与原文读者有相同的感受。
确定好国内外知名高校后,对其学校首页的模块划分和语言表达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发现国内首页表达的局限,分析原因,有助于规范国内主页设置的英语表达。[2]
二、 国内外大学网页翻译的对比
2.1模块设置的对比研究
本研究首先对国外大学网站的模块设置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发现大多数国外大学的模块数量在在四至八个,例如“About+学校名”、“Admissions”、“Schools”、“Staff”、“Employment”、“Resources”、“Alumni”、“News”、“Contact”,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差异,但基本相似。而国内大学的模块数量都在十个以上,“News”、“Admission”、“Academics&Research”、“Administration”、“Employment”、“Library”都是独立的模块,应根据词汇对等将它们适当合并,在模块划分和用词上学习外国学校网页,准确翻译的基础上达到地道的要求。[3]
2.2语言的对比研究
2.2.1模块名称的对比研究
从国外大学网页模块划分来看,用词很少,一、两个足够。有些模块的用词让读者感觉到浓浓的英文特色,例如“Harward at a Glance”是关于哈佛大学的校史介绍,远比北京大学的“History”或“General Information”好得多。“History”也能让外国人明白,在字面上达到对等之后追求更高层面的对等也是必要的。另外,哈佛大学增添了一个小模块“FAQ”,这里会介绍一些日常问题,例如“如何找到老师的联系方式”,解答师生的日常问题,很人性,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网页上都被翻译成“Services”,交际功能达到了,但不够地道,没有完全实现功能对等。哈佛大学的校园首页将图书馆、课程、招聘等服务类项目全都归为“Resources”,这样划分会给人感觉层次分明,北大、清华和上海交通大学的主页模块划分很多,图书馆、招聘和行政管理都是独立的模块,这样显得很复杂。在哈佛大学网页上“The Harward Campaign”是关于竞选活动的模块,这样可以使整个竞选活动更加公开、公正,是国外政界的一个缩影。但国内大学网页没有竞选活动相关消息。
每个模块下面具体信息中语言的对比研究也反映出我国高校中英语网站中的问题。问题主要集中在汉语思维痕迹明显,翻译腔过于浓重。本文将从科研介绍和校长寄语两个模块中选取部分文本进行比较说明。
Example 1
With the maturing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hina have established the national major projects that focus on the national strategic goals and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s that, with the stable support of the state revenue, aims for providing public technological products.
-----清华大学的科研介绍
The range of research activities at Harvard is broad and deep. Harvard scholars conduct research in almost every field, and seek to expand human knowledge through analysis, innovation, and insight. Research is supported by more than $750 million of sponsored research funds each year, and it is carried out both in the departments of the thirteen Schools and the Radcliff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and at more than 100 research centers, on campus and around the world.
-----哈佛大学的科研介绍
这是从两个学校首页上摘选的介绍各自学校科研情况的两句话。清华大学的是非常典型的汉译英译文,它用两个“with结构”串起一句话,中国人在做翻译的时候很喜欢用这个结构,例如“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我们说话时还很喜欢用形容词修饰,例如“国家税收的稳定保障和支持”,然后按照汉语习惯翻译成英文“stable support of the state revenue”。在这一句话里用了七个形容词,其中四个是“national”,用词单调,略显重复。另外,在这一句话中还有一处语法错误,“Chian”是单数,其后的动词应保持一致使用三单形式“has”,文中却用了“have”。在哈佛这段话中,句子结构和用词都很简单,没有过多的形容词来修饰。
Example 2
Hello, and welcome to Harvard. People make a university great, so whether you are a prospective student, current student, professor, researcher, staff member, graduate, parent, neighbor, or visitor, your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are valued and appreciated.
-----哈佛的校长寄语
April in northerly Beijing is the best time to witness flowers blooming, plants shooting and birds cheerfully flying. The redbud trees that are in full blossom have filled many corners of Tsinghua campus. It is amid this pleasant atmosphere and springy beauty that the 103rd anniversary of Tsinghua University duly arrives. On behalf of the university, I would like to extend the warmest greetings to all the faculty, staff, students and alumni, and the sincerest thanks to all the friends who have given suppor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singhua.
-----清华大学的校长寄语
这是哈佛大学的校长寄语,结构很简单,首先欢迎来到哈佛,然后说不管是学生、职工或是访问者,对哈佛的关心和热忱都是珍贵的。再看一下清华大学,读完后感觉到是由很典型的中国发言稿翻译过来的,先渲染气氛,再说一些自谦的话,再送上亲切的问候与诚挚的感谢。清华大学校长致辞原文是这样的“在这万木逢春、百花争艳的时节,迎来了清华大学103周年华诞。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致以亲切的问候,向关心支持我校发展的社会各界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英文版本明显是从中文逐字翻译过来的,同样,外国读者看完后也会感到虚夸。所以在翻译时不如仿照外国大学,简单而真挚,还符合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实现翻译的功能对等。[4]
三、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
通过对国内外大学英文网页的模块划分和语言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大学网页的英译受中文思维影响很大,模块划分杂乱,且不如国外大学网页人性、公开。哈佛大学校长的致辞很是简洁、温馨,而清华大学校长的致辞翻译成英文效果就大打折扣,语法错误更是不能理解。这些问题主要是受汉语影响而导致的,除此之外,在翻译前没有好好研究国外大学网页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再者,可能是由于政治制度及历史文化的影响,中国在政治方面向来不喜欢公开,例如竞选活动;领导在讲话前往往先寒暄一番,翻译人员也不能随便篡改领导的发言稿进行省译,这些现实问题导致翻译出符合外国读者习惯的译文更加困难。
四、结语
通过对国内外大学网页进行研究,发现国内大学翻译的英文网页可以让外国人读懂,但不够地道,不能实现翻译的功能对等。造成此结果的因素很多,但是翻译前对国外大学网页充分的研究对比工作会大大减少这种现象,让英文网页更好地为外国读者服务,从而达到翻译的目的。
References
[1] Nida. E. A. Towards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 Leiden: E. J. Bril, 1964.
[2] Nida. E. A. 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M]. 上
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