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2 01:32: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机电一体化学术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朱明凯指出,“现代仪器制造柔性研发平台的创建及系列产品开发与应用”,无论是参数设计,还是相关产品制造,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实至名归。
团结志业,金石为开
项目牵头人徐小力教授长期从事机电系统测控技术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机电系统状态监控、故障诊断及发展预测等技术研究方面颇有一番独到的见解,为推动我国光机电一体化的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徐小力教授完成或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以及与企业合作的重要科技项目,取得了一批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多项新技术经鉴定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一些新技术已经产品化和产业化,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制造业、机械电子、仪器仪表以及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除进行科研外,他还组织了国际自动化测试与仪器仪表学术会议ISTAI,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等国内外学术会议,并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为促进机电系统测控技术发展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不断地努力下,他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多项奖他所率领的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团队被评为北京市高校学术创新团队;而他本人也先后被授予“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专家”、“北京市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市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高层次人才”等荣誉称号,并于1999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而在“现代仪器制造柔性研发平台的创建及系列产品开发与应用”项目中,他与各单位的教授、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形成了一支精英队伍。“队伍”中,涉及部门,人员众多,仅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就囊括了机电系统测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传感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自动化学院、光电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及机电工程学院等在内的多个科研组,此外,他们还联合北京光学仪器厂、北京京航公司,使这支队伍不仅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优势,还具有老中青结合的特点。
他们追求自主研发和创新,努力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广,二十余年来,一丝不苟地执着于基础技术研究的沉淀和积累。不知有多少个节假日在实验室进行试验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不知有多少人带病上阵,又不知有多少人克服家庭困难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才有了如今项目的成功。
推陈出新,技术制胜
“现代仪器制造柔性研发平台的创建及系列产品开发与应用”是徐小力教授携项目组多年合作的结晶。
针对现代仪器制造具有高技术、多品种和小批量的特点,项目组提出了面向现代仪器制造的柔性研发系统理念――IFDS(Instrumentation Flexible Developing System),并创建了一种可兼容,可扩展、可升级和可重构的开放式柔性研发平台体系。这一研发平台以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传感及检测技术、智能化监测分析技术等为核心技术,构建了适合现代仪器系统研发的柔性集成体系,通过资源集成、信息交换机制、系统接口、总线控制和网络互联实现了系统资源的共享和有机融合,为传统仪器系列产品的技术改造和提升、新型现代化智能化仪器系统的自主创新设计和快速柔性研发提供了新的模式和基础技术装备。
该项目以本次研究中完成的研发平台作为主要的技术装备,创造了分层次改造和提升传统仪器产品的技术途径,实现了对仪器系统的快速集成创新和柔性开发,显著提升了仪器产品研发的技术水平,有效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仪器制造适应市场的快速动态响应能力。
应用柔性研发平台项目组研制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仪器,包括光电分析仪器类、传感器及检测仪器类,设备安全监控系统类等3类10个系列50余种新产品。
其中,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和国家发明专利,其多项创新技术经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本项研究成果被授予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相关研究成果还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兵器工业集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项,国防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二项等奖项。
同时,在产学研一体化指导思想下,项目组着力进行了新技术的产品化和产业化,新产品已在机械电子、医药卫生、石化、资源、环保、航天、材料等有关国计民生的许多行业获得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重要仪器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开发能力,而且这些新技术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有利于促进我国现代仪器和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
让成果说话
利用研发平台提供的虚拟仪器系统、新型微处理器开发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智能分析软件包及配套仪器设备等有关研发的环境和资源,完成了该产品的研发工作。
首先,该项目在国内外首先开发了基于虚拟仪器的热分析仪,膨胀仪系列产品,利用虚拟仪器资源明显提高了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新系统分析准确、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操作方便及界面友好。
其次,在光电直读测差计研发中,项目组摒弃了以往人工操作繁琐、易产生人为误差以及低档单片机功能单一、精度低且不稳定的缺陷,重新构建了以高档嵌入式系统为核心的测控单元,提高了可靠性和测量精度,首先在同类产品上实现计算机配色、智能数据处理、大屏幕汉字显示及主机与便携机联结等。
而在光栅单色仪和分光光度计上,他们又首先在同类产品上构建实时多任务集成化操作环境并构成嵌入式处理器为核心的测控系统。
总之,柔性研发平台以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传感及检测技术、智能化监测分析技术等为核心技术,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资源,构建了适合现代仪器系统研发的柔性集成体系,并通过信息交换机制、系统接口,总线控制和网络互联实现了软硬件资源的共享和有机融合,为传统仪器系列产品的技术改造和提升、新型现代化智能化仪器系统的自主创新设计和快速柔性研发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技术装备。
该系列研究成果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分析层次提升了行业主要骨干企业主导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成功地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电分析仪器新型系列产品。研究成果体现了产品化和产业化趋势,已广泛应用于环
境保护、生物制药、航天科技、微电子,材料,纺织、化工、印刷,建筑、冶金,陶瓷、食品、家电等行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实践中成长
小行业、大智慧,面对国外产品占据我国高中档仪器大部分市场的被动局面,“现代仪器制造柔性研发平台的创建及系列产品开发与应用”的成功,从国家和产业需求出发,通过产学研合作,在国家、地方及企业等科研项目的支持下,实现了对仪器系统的快速集成创新和柔性开发,显著提升了仪器产品研发的技术水平,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仪器制造企业适应市场的快速动态响应能力。
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从项目研发的最初,项目组就很注重成果的转化。而与北京光学仪器厂以及京航公司的合作,使得产业化有了得天独厚的平台。
作为项目合作单位,北京光学仪器厂首先进行了产品的生产应用。该系列产品在该厂投入应用三年来,销售收入连年递增,在这个以多品种、小批量为特点的中小型仪器产品生产企业中取得了突出业绩。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也对该项目的相关产品津津乐道。该企业在生产中使用了新型热分析仪器,主要利用这种仪器来测定原油分离中使用的多组分催化剂的成分以及对渣油和沥青进行吸氧老化试验,建立试样热性能方面的特性曲线等工作。使用过程中他们发现该仪器精准性、重复性高,利用热重分析方法,对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分析准确可靠,根据失活点特性,为催化剂的研制和再生提供了理论依据。使用单位认为,该仪器的性价比高,价格不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四分之一,实现的热分析试验功能却几乎达到了国外产品的标准。
关键词:广西;高职院校;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110-02
学校的专业设置是联接人才培养方案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纽带,高职院校的专业具有“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等特征要求它培养的人才在结构、规模、质量等必须依据区域经济的变化发展而相应地更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也提出:调整完善职业院校区域布局,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广西地处我国华南西部,是沿海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自治区,其经济发展与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的应然之态,对于促进广西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广西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布局和合理整合资源等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基本情况
截至2013年12月,广西有普通高等院校70所,普通本科院校32所,其中21所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38所(包括高等职业学校32所,普通专科学校6所),占全区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 54.3%。此外,还有成人高校 6 所,其中4所举办普通高等职业教育。2013年高职高专院校全日制在校生数为 33.1 万人,2013年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数为10.8万人。2013年高职高专院校全日制招生规模达 11.4万人。根据研究需要,本文调查了广西所有省级重点和国家级重点高等职业学校共28所,共涉及19个专业大类,除了公安大类、法律大类外,其他专业大类全部涉及。
1、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总体现状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等专科院校专业目录(2005修订)》,统计并分析被调查的28所广西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具体情况见图一:
图一:广西28所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具体情况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广西被调查的28所高职院校(2014)和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等专科院校专业目录(2005修订)统计计算。
(1)专业设置情况分析
按照《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等专科院校专业目录(2005修订)》,专业大类有19个,被调查的28所院校涉及17个,公安大类和法律大类没有;包含809个专业,共开设专业172个,约占专业总数的五分之一,开设的专业面比较窄。如图一和图二所示,第一产业农林牧渔大类的专业覆盖率是8.47%,专业数5个;第二产业中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和水利大类,专业数均为2,专业覆盖率分别为3.28%和8.33%;第三产业中生化与药品、环保气象与安全、轻纺食品和公共事业,这四个大类专业数比较少,分别是2、1、4和1,相对应的专业覆盖率分别是6.90%、5.26%、7.70%和3.45%。在产业分布中,以上所列专业专业数少,专业覆盖率不高,既与广西经济产业需要的人才结构有关系,又有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原因。旅游、土建、财经、电子信息和制造是专业覆盖面最高的五个专业大类,分别是85.71%、47.22%、41.30%、31.15%和27.42%。土建和制造属于第二产业,旅游、财经和电子信息属于第三产业,显而易见,广西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
(2)专业布点情况分析
图二中,有3个学校(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农林牧渔大类的专业,开设了5个专业(水产养殖技术、园艺技术、畜牧兽医、林业信息工程与管理和林业技术),其中,有两个学校同时开设了畜牧兽医这个专业,故农林牧渔大类的专业布点数就是6。制造、财经、电子信息、土建和交通运输专业布点数领先于其他大类专业,分别是83、82、70、64和28个,这五个专业大类相对应的开设学校分别为15、19、21、19和10,大类中分别有18、19、19、17和19个专业。这五个大类专业无论是看专业布点数、开设学校数和专业数都是领先于其他大类专业,表明广西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多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2013年广西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6.3%:47.7%:36.0%。第一、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下降0.4、0.2百分点。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6%、59.0%和34.4%。第三产业贡献率提高了4.1个百分点;第一、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分别下降了1.5、2.6个百分点。按照广西三大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工贡献率来看,广西目前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主,第三产业的发展前景更好。第一产业农林牧渔大类的专业布点数少,与广西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降低是吻合的,而第二产业可以包括制造和土建,这两大类专业都占有一定比重,第三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其比重也不断上升,高职院校的专业布点数也是稳步上升。总体来说,广西的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广西的经济产业结构是相适应的。
图二:广西28所高职学校专业布点情况(如右图)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广西被调查的28所高职院校(2014)和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等专科院校专业目录(2005修订)统计计算。
二、广西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设置重复率高
在被调查的28所高职院校专业布点数排名前15名所涉及的专业都集中在财经、制造、土建、旅游和电子信息,集中在第二、三产业。财经类的物流管理,有16所学校都开设了这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有11所院校开设;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有10所院校开设等,这些专业设置重复率偏高,导致培养的人才供大于求,劳动力市场所需要人才趋于饱和状态,导致就业率偏低,浪费师资力量,浪费财政投入,造成社会资源分配不合理。
图三:广西28所高职院校专业布点数排名前15名
专业集中化程度低
专业的集中化程度是指同一类专业在不同学校分布的情况,设置同一类专业的学校数越少,专业就越集中,反之,设置同一专业的学校数越多,专业的集中度就越差。图三西28所高职院校专业布点数排名前15名,集中于制造、财经、土建和电子信息四大类的专业的集中化程度偏低,有较多学校开设这些专业,导致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办学优势不明显。如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不仅仅开设了旅游相关的专业,还涉及财经的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土建的物业管理、环境艺术设计,电子信息的音响工程等。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这些专业上定然无法在硬件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和专业性强的学校相比,办学效果不理想,人才培养不到位,导致各种资源的浪费。
3、第三产业部分专业大类设置偏少
环保、气象与安全、医药卫生、公共事业、公安、法律这些大类专业的专业设置很少,这些专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更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广西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中,这些专业被忽视,资金投入少,专业数量少,人们观念意识淡薄,思想观念的更新无法跟上物质世界的急速变化。
三、广西高职院校专业优化策略
1、明确学校定位,对接区域发展,优化专业结构
2013 年 ,广西教育厅组织全区高校举办了广西高校发展定位规划编制培训会,主要是引导高校按照“扶需、扶特、扶优”的原则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中要加强对区域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和预测,设置区域发展急需的相关学科;其次,把握校区所在区域的区位天然优势,根据本地特色开展特色学科,例如,百色市的铝资源丰富,在广西工程职业学院就可以开设与铝等有色金属相关的特色学科专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就近培养人才;再次,明确认识本校历史沿革,学科优势,注重提高本校优势学科的专业规格层次与内容体系,如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可以注重本校的医学类优势专业的在学术和应用水平上的自我优化和提升。
2、专业对接产业,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其起点在于市场的需求,落脚点还是市场的需求,要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专业设置需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对产业需要的人所具有的数量、质量、技能等各个方面都要有一定的规划,甚至适当超前为新兴产业培养人才。广西的第一、二、三产业2000年在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中所占比例分别是26.8%、35.2%和38%,到2013年,这个比值就变为16.3%、47.7%和36%。从产业结构在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变化我们可以得知,广西的第一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逐渐下降,这表现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上也比较明显,广西28所高职院校专业布点数排名前15名没有一个专业是与第一产业相对应的专业,都集中在第二和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上升了12.5%,发展快速。第三产业基本维持不变,略有下降,在信息社会里,第三产业的可挖掘的潜力很大,专业设置要在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上接轨,提升服务产业的发展能力。
3、深入实施特色专业及优势专业建设
特色专业是学校办学的生命力所在,各学校应该立足区域经济特色和本校优势,设置一些岗位针对性强、能有效开展工学结合的专业,集中优势来发展这些专业。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必须要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承担起服务地方经济的重担,同时,也需要考虑到自身的办学条件和水平,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创办既能依据自身条件又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大力发展这些特色、优势专业,使之在区域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例如,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因其具有桂林山水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旅游业方面独树一帜,培养的人才既懂桂林的山水风貌和人文历史,有具有现代化的交流手段和技巧,大力提高了区域内人们的就业率,又促进了桂林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友琴.广西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西,2007年3月, 18―19.
[2] 广西2014年高职质量检查报告,2015年,广西,3―4.
[3] 于永超.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能力构建中的专业协调发展[J].职教论坛2006.04,(30-32).
(上接第108页)学之法,把教学当成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劳动,不懈努力、精益求精,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相信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还“高效课堂”一片明朗的天空。
参考文献:
[1] 张 祥.关于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田.成功:教育,2013(1).
[2] 冯国玉.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田.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3).
(上接第109页)除霉是一种效果比较好的除霉方法,最常用的是三顶基氧化锡,使用方法是把三顶基氧化锡与乙醇和乙醚混合后涂在光学元件上就可以起到除霉防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桂林.光学仪器中光学零件的防霉和防雾[A].江苏省计量测试学术论文集[C].2007年.
[2] 蒋德云.光学仪器的维护和保养措施[J].现代仪器.200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