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基层文化论文

基层文化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6-19 22:52:0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基层文化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基层文化论文

篇(1)

加强考核,安全工作实现良性循环。坚持以控制“四项指标”,实现“四个杜绝”,确保安全生产、清洁生产作为安全工作目标。在安全考核方面,不断完善各项考核制度,依据相关制度和规定实行挂牌评比。奖优罚劣,确保油田基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良性发展。注重培训,提高全员安全素养。胜利油田在基层班组中构筑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学习培训体系,通过培训给员工灌输安全生产理念,提高他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安全生产效率。

二、基层班组安全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问题

一是认为班组按照上级的要求,只要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就行了,搞安全文化建设是多余的,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不是必要的。不能正确认识安全文化建设对班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所起的指导作用。二是认为安全文化建设是上级领导以及机关要做的事,对安全文化是整个企业安全文化的根基认识不足,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最终是要落实到班组、落实到每个职工的认识不足。三是认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只是抓虚的,不是抓实的,是物质条件不足用精神来弥补。不能正确认识只有安全精神文化与安全物质文化两手抓、两手硬,才能促进班组安全生产协调发展。

2.班组安全活动中的问题

一是班组安全活动形式单一,许多单位对安全文化建设不重视,活动仅限于照本宣科,由于形式的枯燥乏味,引不起班组成员的兴趣。二是班组安全活动质量不高,有的班组在安全活动中,虽然开展了班前安全教育、班后生产总结,也组织各种生产应急预案的演练、岗位练兵,但流于形式不注重实战价值,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实际意义不大。三是班组安全活动没有重点。不能针对本企业、本班组的特点以及不同季节的安全特点,开展各具特色的班组,经常一本经,浮在表面。四是职工参与积极性不高。班组成员认为与自己的关系不大,班组长往往成了班组安全活动的独角戏,其它班组成员不动脑子、不提意见和建议,形式内容得单一,不能吸引职工积极参与。五是班组长的组织能力有限。不少单位的班组长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和文字书写能力低,在组织一项活动制定方案时,思路不清,目的性不强,号召力不强,从而影响了班组安全活动的效果。

三、强化油田基层班组安全文化的对策

1.基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首先,要健全完善班组安全目标愿景体系,在认真总结提炼、系统整合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本班组特色的安全目标愿景体系。其次,紧紧抓住班组长管理这个关键节点,提高班组长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一是建立健全班组长选拔任用机制,选优用强;二是不断强化班组长培训,带动班组安全文化创建的顺利进行;三是建设班组长管理制度,将工作目标和个人目标加以紧密结合;四是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和开展评先树优活动。发挥好班组长“兵头将尾”作用,干好本职工作。再次,要抓好班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三项建设。引导职工结合自身岗位特点,确立自己的安全理念或格言警句,使其成为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进一步健全完善班组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和量化考核指标绩效挂钩,不断提高班组全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班组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不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条分缕析职工岗位行为准则和行为禁忌,不断提高职工的工作执行力,确保安全生产。

2.把基层班组安全管理上升到文化创建层次

第一,加强班组成员“人人事事讲安全”的正确安全理念。必须正确的思想引导开始,逐渐扭转员工安全意识不强的被动局面,努力形成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良性格局,从而消除员工思想中与己无关的错误思想。第二,积极培养班组员工讲安全行为、树安全习惯的良好工作氛围。在环境设备整治到位的情况下,规范班组员工的行为习惯,依靠坚持养成一种习惯,从班组长开会、开好会开始,让员工们时刻都明确清楚自己岗位上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安全规范行为。第三,大力提升班组员工的业务素质与安全技能。低素质、低能力员工在岗工作就是第一危险源。班组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和教育,采取名师带高徒、业务比拼、安全竞赛等各种形式,进行不断的强化和提高,培养起班组成员应有的业务素质与安全技能。第四,全面创新班组安全管理模式,树立一切事故都可预防的管理理念。扭转班组安全管理中由上至下的执行模式,从下往上、依次递增来查找原因。同时,要给予班组安全管理更大的权限,把安全绩效考核以及相关责任分解等纳入到班组管理中去。实现责、权的统一,发挥班组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创新班组安全管理模式。

3.基层班组安全活动应突出“实、活、新”

“实”就是班组安全活动要扎扎实实落到实处。班组的安全活动,除了必要的学习、教育、演练和岗位练兵等外,还要员工自查互查,进行揭短晾丑,共同制定整改措施,还可集思广益,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活”就是班组安全活动要灵活多样,有声有色。班组安全活动应增强趣味性,提高吸引力。“新”就是班组安全活动要根据班组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创新。除了上级的安全活动外,还要经常创新“自选动作”。

四、结论

篇(2)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多方面的,企业文化的塑造也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企业文化具有独特性、继承性、相融性、人本性、整体性和创新性等特点。独特性是指,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淀积,这是由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特色、企业传统、企业目标、企业员工素质,以及内外部环境所决定的。继承性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产生、生存和发展,企业文化是历史的产物。企业文化的继承性体现在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精华,继承企业的文化传统,继承外来的企业文化实践和研究成果等。相融性是指,企业文化的相融性体现在它与企业环境的协调和适应性方面。企业文化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必然要与企业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社区环境相融合。人本性是指,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其本质内容,就是强调人的理想、道德、价值观、行为规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强调在企业管理中,要理解人,尊重人和关心人,注重用愿景鼓舞人,用精神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用环境培育人。整体性是指,企业文化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企业员工要把个人奋斗目标融于企业整体目标之中,追求企业的整体优势和整体意志的实现。创新性是指,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是企业文化自身的内在要求。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在继承中创新,随着企业环境和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而改革发展。

1.建设具有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企业的主体是什么?是人,即企业员工。企业管理者在带领员工创造价值的同时,使员工得到相应的关怀和帮助,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于自身的关心和爱护,其中核心的部分就是贴心、细节和理解。所谓贴心,就是从小处着手,利用贴心的关怀,了解员工真正的需求,懂得员工的所思所想。让员工对企业产生感激之情,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建立起对企业的忠诚度。当员工在企业既得到切实的收入,又感受到企业对其的重视和关怀的时候,就会产生感恩的心理,将企业的关怀,转化为自身努力工作的动力。细节存在于员工工作和生活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各种表现中。在实际工作中,员工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工作失误,或者出现工作情绪低落等问题。了解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小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帮助,能够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只有这样,员工才会为企业毫无保留的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领导,在坚持工作原则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由于无意识的一句话,造成员工的心理负担,从而对员工的工作造成很大影响。所谓理解,就是对于员工的不足给予谅解,对于工作中发生的失误不要一味的批评和处罚,更多的是了解事情的经过。在按照规定处理的同时,予以安慰。如,员工有自己的家庭,也有自己的私事,《石油教育》双月刊2014.06虽然制度要求不允许因为私事而影响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又难以避免。

2.建设安全第一的企业文化凡涉及产品生产的企业,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论是工厂设备故障,还是员工的日常工作疏漏,都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给企业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损失。安全管理要从制度建设入手,避免员工习惯性违章,将违章操作纳入员工处罚规定中去,用制度约束员工,采取处罚和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让员工和企业得到安全的保障,使“人人讲安全、人人为安全”的思想铭刻在员工的头脑中。

3.建设规范化的企业文化企业工作目标的实现和工作任务的完成,需要规范化的企业文化的支持。规范化的企业文化的实施,决定着企业能不能“高端大气上档次”,能不能给人以标准化现代企业的印象,能不能让企业的员工有良好的工作面貌。规范化就是在企业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对重复性工作,通过制定、实施标准(规范、规程和制度等)达到行动上的统一,以获得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当然规范化并不是要求员工丧失个性,而是允许员工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个性化活动,还要符合公司规范化要求这个大方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规范化的管理要求有较为正式、严肃的办公环境,用环境去影响员工的心理,使员工的行为得体。同时,规范化也要求工作的开展,以及任务的落实形成一个模式。要让员工知道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使员工不至于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乱了阵脚。如,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采取项目管理(PM)模式。在实施之前,选拔人员进行项目立项,形成策划书后遵循策划书开展工作。形成固定流程,让工作的开展有条不紊。

4.建设具有执行力的企业文化执行力就是对于工作和活动开展过程中执行情况的概述,表现出了企业的管理能力。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企业政令的落实情况。培养具有执行力的企业文化,就是要做到令行禁止,让员工能够主动的、圆满的、踏实的落实好每一项工作要求。而执行力的培养,就是要让员工认识到工作任务的落实对企业和个体的影响,采取的行政手段就是考核。培养执行力的实质,是通过严肃合理的考核制度的实施实现的。对于没有正当原因执行不彻底、不及时的予以惩处。

5.企业产品服务的文化塑造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是盈利,盈利的方式是出售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那么如何让自己的商品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产品服务的文化塑造相当重要。联通的广告“让世界自由联通”,可以说是联通公司的服务理念,让顾客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享受联通公司的服务。移动公司的电话客服语音提示,“我们百分努力,只为您十分满意”是移动公司顾客至上,为顾客做好服务的理念。当然,产品的文化塑造不仅仅在广告上,但广告却是主要的展现和传播油田基层方式,利用广告可以将公司的主旨、思想传达给顾客。同时产品和服务文化不能仅停留在广告中,在产品和服务中也应得到真实体现,让员工在工作中对其认同,并为之努力。

6.建设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文化创新能力是企业科技革新、管理进步的唯一出路。只有坚持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不断的发展,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文化呢?对于研发单位来说,创新本来就是其生命所在。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没有创新只可以短暂的维持“生命”,但最终会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被淘汰。要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对于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能给企业带来实际效益的思考、方案和方法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员工的创新积极性。

二、企业文化的传播

企业文化的传播油田基层分为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而言,是企业的管理文化和工作氛围的塑造;对外而言,是产品和服务所遵循的理念。

1.企业文化的对内传播企业文化的对内传播,主要是员工对企业文化理解、认同并且执行的过程。企业文化的培养和传播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企业的实际,进行合理的塑造和引导。

2.制度是企业文化培养传播油田依靠的手段企业文化是无形的,存在于企业全体成员的习惯和工作之中。一个习惯、一个制度都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能够从根本上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从而实现约束员工远离不好的习惯和错误的行为的目的。同时利用鼓励措施,激励员工向好的方向发展。

3.文化宣传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工作文化是一种思想的传播,是为了让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之与企业文化产生共鸣。企业文化,一方面需要利用制度来塑造。另一方面,需要文化宣传进行长期的养成教育。很多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的内部刊物和宣传部门。利用文体活动、工会活动、党课学习、励志讲座、文字刊物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员工广泛参与,这就是利用宣传的手段对企业文化进行塑造和巩固。

4.言传身教是企业文化延续的好方式每个企业都面临着人员的更迭变化。笔者认为,要传承和发展企业文化,就要言传身教。简单的说,就是从新员工一进入企业开始,就对其进行企业文化的宣传,通过专门讲解,让其认识和了解企业文化。在这一点上,大中型企业都做得较好。通过培训,利用企业原有的文化氛围对新进员工进行熏陶,同时老员工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指导,让其较快的接受企业文化。

5.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基层企业文化对外传播油田基层的主要方式是广告。除此之外,还包含在企业产品服务的生产、销售和售后等多个方面的工作之中。一是广告。由于广告是利用较短的时间、较小的篇幅,以及浓缩的方式来推广企业的产品和文化内涵,所以好的企业始终保持一贯的广告风格,而这种风格就是企业文化的反应。二是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售后。虽然企业文化在广告中都有所宣传,但对消费者来说,仅仅靠宣传是不够的。消费者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商品和服务,而这些都贯穿于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售后中。所以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售后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另外,一些企业开展100%满意客户服务承诺,开展顾客回访制度等都是对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

三、新时代的文化传播

1.网络文化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网络来了解世界、获取信息。通过网络媒介进行企业文化的宣传相比于传统方式来说更具有广泛、迅速、可重复等多种优势。所以很多知名企业都建立了门户网站,通过这个窗口宣传自己企业的文化和动态信息。而在企业对外宣传的同时,更应让自己的员工成为主页的浏览用户,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宣传作用。

2.建设丰富多彩的网站交流平台目前,虽然规模企业通过网站介绍自我,宣传产品。但是在企业的网络文化建设中,大多数企业网站(包括部分企业的内网)文字信息都是企业新闻和生产动态,过于严肃和乏味,很难引起员工的兴趣。虽然经过实践探索,企业在网站中设立了文学板块和娱乐板块,但很多质量并不高。笔者认为,在企业的网站建设中,可以借鉴高校内网的一些文化元素,提高企业网站对员工的吸引力。可以在主页中设立一个窗口,以内网、子页面的方式向娱乐化倾斜,建立以员工娱乐创作为基础,以企业新闻为辅的交流平台。

篇(3)

一、突出重点,强化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群文工作能力为了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文化的能力,提升和保持群艺馆的品牌形象,增强全馆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我馆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业务创新上狠下功夫,同时建立健全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学习制度,及时更新业务知识,从而使干部职工的创作能力、组织与辅导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等综合素质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进一步提高创作能力。衡量一个地方的群众文化是否繁荣,其重要的标志为这个地方是否创作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我们要求全馆专业人员加强自身创作,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创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十年来,我馆业务干部在音乐舞蹈创作、美术摄影创作、文学曲艺创作等方面硕果累累,先后创作出了许多弘扬正气、真切感人、喜闻乐见的作品,其中有109件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进一步提高组织辅导能力。我馆在主办和承办市级文艺活动的同时,积极组织辅导市直各单位XX县区的群文活动;

xx年来先后为市直、基层和驻衡单位策划、组织、编排和辅导文艺活动万余次,同时加强对老年人的文艺辅导和少儿艺术辅导培训,1995年创办的群众文化艺术学校积极领舞全市艺术培训市场,常年开办各门类艺术培训,每年平均辅导学生xx余人次,并为中央、省市专业艺术院输送大批艺术人才,也为基层培养一批又一批艺术骨干。进一步提高理论研究能力。群众文化工作既要注重实践,也要重视理论的创新。因而我们注重积累、注重调研,深入研究群众文化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群众文化的新路子,以创新的精神指导实践。

①创办了XX省第一家市级群众艺术馆网站,全国各地群众艺术馆单独建立网站总共只有10家,通过这个网站,我们加强与全国各地群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总结推介了全市各项文艺活动及工作经验,从而为全市群众文化工作开拓出新的平台和空间;

②设立群文理论研究专栏。在馆办刊物《石鼓文化》、馆网站上开设群文理论专栏,报道我市群众文化活动动态和我馆的一些典型经验,刊登群文理论研究论文,加强馆站群文工作交流,探索群众文化的工作经验;

篇(4)

根据《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②《若干意见》中明确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即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形成科学先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教育理念,形成开放多样、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人才培养体制,培养造就一批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法律人才。同时该《若干意见》也将卓越法律人才实行分类培养,即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涉外法律人才和西部基层法律人才三种培养模式。每一种培养模式下所确立的培养目标是不一样的,其中,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应适应多样化法律职业要求,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化学生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法学与其他学科知识方法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因而此种人才的培养是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下,所培养的是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涉外法律人才。而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是作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着力点。为适应西部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结合政法人才培养体制改革,面向西部基层政法机关,该种培养模式下所培养的一批具有奉献精神、较强实践能力,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基层法律人才。③此《若干意见》的出台无疑终结了法学界(法律教育界)长期关于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到底是学术型还是应用型之争。④对于那些办学实力雄厚、生源优质和教育资源丰富的法学院系可以采用前两种或全部类型的培养模式来培养法学硕士。⑤考虑到办学时间短、教育资源短缺、生源质量不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绝大部分地方高校尤其是西部地方高校在法学硕士培养模式上应选择西部基层应用型模式,以及在该模式指导下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

二、西部地方高校法学硕士培养标准的变革

考虑到我国法律人才培养缺乏统一的标准,根据我国现行体制和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现实需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构建西部地方高校法学硕士生的培养标准:

(一)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相适应,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与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思想和理论成就。西部基层卓越法律人才必须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定的信仰者、传播者和实践者。

(二)具备扎实的法学理论知识法学理论知识是进行法律实践的基础和前提。西部基层卓越法律人才首先必须掌握系统的法学理论知识。具体包括:掌握法学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基本法律制度和诉讼程序;理解法律制度背后的法律意识、法律精神和法律价值,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政治、经济、科技、历史、文化、社会、道德、伦理等背景知识。

(三)具有较强的职业技术能力职业技术能力是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的核心能力。西部基层卓越法律人才能够获得全国法律职业资格证,能适应西部基层各类法务实践活动,在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法律和相关的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终生学习的基本能力;具备较好的谈判、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法律逻辑和法律思维;掌握基本的法律方法;具备较好的诸如法律诠释、推理、论证等能力;具有规范使用法律语言的能力,能熟练掌握法律谈判和法律辩论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四)具有相应的社会管理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性思维要求人们能够突破常规,跳出既定的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当前,我国法律实践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千变万化,社会管理模式也急需创新,这种创新离不开在法律框架下的大胆探索和改革。因此,西部基层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必须让学生针对法律实践和社会管理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具有高尚的法律职业伦理道德西部基层卓越法律人才应坚持社会主义法制,实现社会正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忠于事实和法律;严明纪律,保守秘密;互相尊重,互相配合;恪尽职守,勤勉尽责;清正廉洁,遵纪守法;为人表率,注重修养;具有高度的奉献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精神状态,以适应急剧变化的西部落后地区各类工作环境、人际环境、思想环境;自愿扎根西部,促进西部法治事业的发展。

三、西部地方高校法学硕士培养措施的改革

在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西部地方高校法学硕士培养的措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准入与退出机制方面的变革生源质量是法学硕士培养的重要前提,因此西部高校在招录法学硕士时应着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学生的专业知识、计算机能力、外语、有志于从事西部基层法律职业工作等。为保证学生的质量,学校应严格培养管理制度、学位授予制度,对于不符合授予学位条件的学生暂缓或延期授予,直至不授予学位。在学位论文方面,应建立起严格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制度。完善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制度,论文至少应有一名校外专家进行“双盲审”评审,实行一票否决制,答辩委员会的组成必须要有校外专家。

(二)培养学制方面的变革法学硕士可实行3-4年的弹性学制。根据其培养目标,3年制法学硕士按照“1.5+0.5+0.5+0.5”模式实施。第1、2个学期为人文素养课和学科基础课的实施阶段,第3个学期为专业课以及学位论文开题实施阶段,第4个学期为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职业技能课程和社会管理创新课程,同时准备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开题工作,第5、6个学期为毕业论文设计阶段。

(三)深化“学校+实务部门”的联合培养机制西部基层卓越法律人才的教育培养应将高校、实务部门教育资源有效系统融合,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条件许可的高校可与实务部门进行订单式或定向人才培养。这就要求西部高校与实务部门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优质教材,共同组织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践创新基地,①建立起常态化、规范化的“高校+实务部门”的联合培养机制和运行模式。在此基础上,深度拓展“学院与司法部门共建”、“学院与企业共建”、“学院与政府部门共建”等的社会合作教学模式。

(四)优化课程体系根据培养标准,要培养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基层卓越法律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笔者认为,西部高校法学硕士的课程体系可从人文素质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程、职业技能课程、社会管理创新课程等四个方面构建课程模块。人文素质课程模块可开设《法律职业伦理道德》、《当代中国社会》、《自然科学史》、《人类学概论》等课程。学科基础课模块应以法学方法论、法哲学、法学经典著作研读等课程。专业课程模块应重点突出专业课前沿问题的教学,同时还应考虑到西部地区的特殊性,可增设《民族法学》、《民族法律政策与公共治理》、《区域法治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等选修课。职业技能课程模块可开设《社会调查方法》、《法律诊所》、《法律实务》、《非诉讼纠纷解决》等实践实训课程。社会管理创新课程模块可开设《法律实务与社会管理创新》、《公共政策》、《危机管理》等课程。

(五)革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研究式教学方法,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习的兴趣,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

篇(5)

关键词:采油厂,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基层是采油厂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实现党的政治思想领导的基础,是一切工作的承受者和实现者。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基层政治思想工作,是采油厂每一个政工干部都在思考和面临的难题。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免费论文。”这为我们做好采油厂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原则,开辟了新的工作途径。

1.新形势下采油厂基层职工思想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改革发展都在深化,经济利益的调整,使职工思想更趋活跃。一是部分职工有四怕思想。即:怕有风险、怕承担责任、怕工种岗位变动,怕个人利益受到损失。二是抵触思想。某些职工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思想严重,考虑问题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总认为责任我最大,报酬我最少,好事我总是没份,心中总是充满怨气。三是不平衡思想。由于近几年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职工的利益再一次调整,收入档次拉开,部分职工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在收入问题上,他们往往同外部比,心里不平衡;同内部比,心里不平衡;同本行业比,心里不平衡;同领导比,心里不平衡,总觉得自己的贡献也不比别人少,但收入总是比别人少。四是疑惑思想。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个别职工常常用偏激的眼光看问题,对单位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持怀疑态度,总是不相信别人,只相信自己。

2.当前采油厂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传统方法多,创新内容少,工作凭经验,凭直觉,照搬照套,解决问题不得力。

2)基层政工人员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在采油厂中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对思想政治工作如何与其他工作相结合缺乏清晰的思路。

3)表面工作做得多,深入具体少,工作浮在面上,深入下去落实不够。

4)政工人员下基层调查研究的时间很少,缺少与职工群众的广泛交流,不了解职工的真实思想和需求,使政工工作缺乏针对性,不能做到有的放矢。

5)政工工作中的基础管理与创新管理不同步,在管理创新方面明显落后于基础管理。

6)遇事临时应付多,事前主动意识少,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3.加强和改进采油厂基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对策

3.1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确保实效性。

必须在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做法的基础上,用发展的眼光、时代的要求和改革的精神,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开拓创新,努力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免费论文。

一是“刚柔”相济。所谓“刚”就是科学、规范、系统的教育制度、办法和规定。要紧密结合实际不断修改、丰富和完善“刚”的条款和内容,使职工既有工作的动力,又有工作的方向,既有爱岗的想法,又有敬业的行动,还有违规的恐惧。所谓“柔”,就是要以情感人。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标准就是可持续的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所以,必须从了解人的思想、感情和需求出发,以尊重人、关心人、提高人为目的,把党的方针政策、客观环境、形势发展与个人愿望紧密结合起来,带着感情做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引导群众、团结群众、服务群众。

二是“虚实”结合。“虚”是指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就是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活动,努力解决基层职工在工作生活、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思想问题,及时纠正偏差,坚定信心,做到爱岗敬业,在扎实苦干的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谓“实”,就是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时刻把群众挂在心上,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基层职工的后顾之忧,切实做到释惑、解难、排忧、暖心、结情,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基层,从而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是“教乐”并举。就是通过文化、艺术、体育及娱乐等多种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要紧紧抓住新时期职工思想活跃、敏锐、富有创新精神的特点,和对文化生活、新知识、新情况的需求,广泛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思想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强的活动,丰富广大职工的生活,提高队伍素质,培养团队精神,升华思想觉悟。广泛开展读书竞赛、理论论坛、典型分析等活动,引导广大职工自我反省、自我检查、自我整改、自我升华。

3.2搭建思想政治工作载体,体现时代性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依靠形式多样的有效载体,才能广泛宣传,强化教育,陶冶情操,提高素质。

一是搭乘学习型组织建设,提高说服力。创建学习型组织不仅是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增强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能够有效强化自我管理,转变观念、增长知识、改进工作,进一步增强团队凝聚力、创新力,激发人的潜能。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运用好这一新的载体。第一,结合构建学习型组织创造团结、协调、和谐的环境,以加强团结、提高素质、培养团队精神为目标,把个人愿景与团队愿景和组织愿景结合起来,并把愿景变成每个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第二,结合学习型组织建设构建完善的自我学习机制,强化政策理论学习,改善心智模式,转变思维方式,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第三,结合学习型组织建设弘扬学习、思考和创新精神,激发职工超越自我,提高素质,持续创新。在实践中,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敢于挑战传统,勇于创新超越,增强工作动力。免费论文。第四,结合系统思考的理念,强化大局意识,政治意识,提高说服力。

二是依托网络文化建设,提高渗透力。按照“积极发展,充分利用,加强管理,趋利避害”的方针,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把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网络媒体特点有机结合起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提高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量大、交流便利、趣味性强的特点,使学习内容由过去的一个层次的文件变成多层次的大量文章、图文并茂的各种资料,使职工有所选择。通过网络政工建设,进一步拓宽思想政治工作渠道,真正做到从“面对面”说教到自我觉悟提高,形成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三是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提高战斗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既是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职工奋发向上,努力体现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对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具体反映。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要立足基层岗位和职工实际情况,努力做到精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一是要充分发挥各个岗位的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要根据工作实际,合理设定争创目标,确保不同系列、不同岗位都有“先”可争,有“优”可创,真正形成人人参与,全员争创的良好氛围。二是要量化争先创优标准。要根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技能标准以及岗位目标管理考核的要求,按照从严要求、好中选优的原则,科学地制定争先创优考核标准,将模糊的要求变成可量化考核的指标,通过对实际工作成绩的考核,有效地提高争先创优工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3.3推进基层民主管理,增强群众性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职工民主意识日益增强。作为基层单位必须因势利导,满足职工的民主需要,提高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才能有效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一是实施政务公开,扩大知情权。在处理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焦点、热点问题上,要遵循群众的事让群众知情的原则,最大限度进行公开,增加管理的透明度。要充分利用厂务公开栏、网上公开版块,定期把财务管理、评先树优、人动、工资调整、岗位考核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及时公开,消除干部职工的疑虑,增加干部职工的信任度。二是实施科学决策,增强参与权。推进民主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到“责任”,在“责任”中明确“义务”。要定期向群众通报情况,随时接待群众咨询,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逐步推行“民主听证会”、“基层民主论坛”、“党内民主生活会”等制度,重大问题请职工群众讨论,在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征集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扩大职工对重大事务的参与权,激发职工的民主参与意识。

篇(6)

论文关键词: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

 

1.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界定

公共产品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区分他们的标准主要是产品或服务在消费上是否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农村体育公共产品较之于一般公共产品,其特殊之处在于供给区域主要限定在农村,其产品类型主要是体育设施和服务等。因此,农村体育公共产品应是指以农村为服务区域的,在消费和使用上具有一定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体育设施和服务。由于农村体育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在既定的产出水平下,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这就意味着,若按边际成本定价,农村体育公共产品必须免费供给。而且,由于其非排他性,无法排除打便车者毕业论文提纲,私人部门供给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成本无法通过市场获得补偿,市场无法有效提供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但由于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可以改善亿万农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丰富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正外部性。因此,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应主要由政府承担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并辅之以其他供给方式。

2.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现状分析

2.1城乡二元发展战略所形成的城乡分割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实行“以农补工”、“重城轻乡”的二元发展战略,以二元社会制度下城乡一国两策的“体制内、体制外”公共产品供给体制。重点或优先把财力、社会资源用于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在“以农养工、以农哺工”制度安排下,一些“重城抑乡”、“重工轻农”的不公正政策措施名正言顺、大行其道。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渠道则是主要由农民自行解决,国家仅给适当补助。而且在特有的经济运行机制和差别政策的作用下,国家通过工农价格的“剪刀差”等非经济手段提取农业剩余提供工业资本积累及城市建设,逐渐形成了城乡分隔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职能加强的同时却弱化了公共服务职能,严重阻碍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完善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正是由于城乡二元发展战略的影响,使得我国农村资金流出多、补偿少,在公共产品的供给存在投资的“城市偏向”情况下,农村已形成了“城乡收入分配存在差距,农村公共产品投资不足、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经济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乏资金来源、城乡收人差距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产品建设更加滞后”的恶性循环现状。因此,我国传统二元社会制度下农村公共政策的偏颇性和不公正性是导致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总量上供给严重失衡以及城乡极大差距的首要因素,同时也反映了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我国社会发展的初级性和城乡之间发展的严重不均衡性。

2.2“举国体制”下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形式的弱化

我国体育“举国体制”产生于20 世纪50 年代初。在半个多世纪中,这一体制对我国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毕业论文提纲,是我国制定和实施奥运战略不可动摇的基石。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虽然经历了人民公社时期、时期以及现在的农村税费改革后时期二个阶段的变迁,但本质上都是一种以政府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单中心”供给体制。在政府内部,各级政府之间的公共责任划分不清,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错位。在以政府为供给主体的单一供给体制下,我国的农村公共产品是由各级政府联合供给的。按照公共财政理论,全国性的农村公共产品应由中央政府供给,地方政府只负责地方性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很清楚。然而直接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的县乡财政目前困难重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便失去了必要的财政支撑。由此,处于边缘状态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更是首当其中成为“弱化”的对象。

2.3责任主体角色“缺位”下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挤兑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基础性、效益的外溢性特征,决定了政府必然是公共产品的责任供给主体。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职责来看,全国性的公共产品由中央政府负责提供,地区性的公共产品应由地方政府负责提供。但农村基层政府、权力部门在各项达标考核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以及目前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监督制度、激励制度、评价制度的还不够完善,体育公共产品资源配必然成了他们挤兑首选的对象。其次,农村实行分税制后,因制度变更改变了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没有相应的财权作基础状态下下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承担过多的责任,本已捉襟现肘的基层政府,势必再次陷入与上级政府在税收激励和自筹边界确定问题的矛盾之中。虽然税费改革后农村的“一事一议”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提供一定制度空间,但广大农民对农村体育公共产品需求的非迫切性及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根本得不到多数人的统一和有效的供给。可见,在这一不公正公共财政制度和财事权不对应的裁判框架下,其必然的结果是各级政府在农村体育公共产品责任角色的长期“缺位”。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包办”单中心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在我国地广人多农业社会环境下毕业论文提纲,以及人们多样化与多层次的体育需求与服务面前,不仅显得杯水车薪,而且“缺位”现象越来越严峻。当然,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观念和体育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影响中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

3.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

3.1改变传统观念,建立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政策体制

历史地看,中国举国体制既反映了中国国情特定的发展道路和背景,也反映了人们在特定时期对于优先与兼顾、效率与公正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基本施政纲领是公民享有均等化的社会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公正成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以及协调社会利益机制的立足点,从以往注重竞技体育走向两者之间的“同步化”或“相对平等度”,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找平衡点和最好结合点,建立合理配置体育公共资源的新制度和公共政策体系。基于社会公正基本理念和规则,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应改变长期以来重城市轻农村的体育观念,以政府再分配职能的正当性,通过专门性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公共政策的出台,制定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以公共政策所特有的权威性、强制性和持续性,来确保农村体育公共产品建设资金具有稳定的来源,以制度和法规的手段保障农村这“边缘群体”享有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权益。

3.2完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实现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一方面,政府代表社会的公共利益,有责任也有义务提供那些市场调控失灵的体育公共产品,而地方政府主要负责提供那些与本地区的农业、农村和农民自身发展有关的体育公共产品,政府作为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多元主体中的最重要一元,是由政府自身的属性和本质决定的。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应该成为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优先的供给者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另一方面毕业论文提纲,私人及企业可以提供一些产权归属明确、能够市场化运作和排他性收费的体育公共产品,私人企业、农村社区和农村非盈利组织在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需政府的引导、扶持和监管。还有各种非政府合作性的农村、社会服务机构和组织也是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提供主体之一,可以提供收益界限清晰、可以排他性收费的体育公共产品,主要是某一领域或生产环节所需的重要的技术和生产信息。优化供给结构,实现由政府单一主体向政府、私人企业、农村社区和农村非盈利组织多元主体的转变的新模式,充分利用各供给主体的资金、知识、技术等优势,较好地使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相互协调,发挥开放系统的整体功效。

3.3实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机制创新,建立有效的需求表达机制

加快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真正实现农村村民自治,首先要实行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多中心决策体制,必须坚持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政府决策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在关系地区农村村体育发展大局的,如农民体育活动组织规定、农村体育场地建设方案等体育公共产品的决策中,要不断整合其决策程序,从而真正体现和维护农民的利益。其次,要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建立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农民需求表达机制。深入基层了解农民需要什么,进行市场调研,科学论证,增强对农民需求的反馈,做出反映农民真实需求的决策。建立关于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重大决策的听证制度。这样可以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资金的合理流向,真正体现广大农民的意愿。

3.4建立有效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督、评估与反馈机制

首先,要改革现行的农村干部考核制度毕业论文提纲,将农村基层干部的晋升与本地区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状况直接挂钩;其次,政府要加强对私人企业、非盈利组织供给体育公共产品的监管力度,保证农村公共产品有效性供给。完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绩效评估制度,制定科学的组织方法、操作规则、评估标准及指标体系,建立相对独立的评估机构,配备多学科和具备政策科学知识的评估领导队伍,对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评估。此外,要加大对偏远农村和贫困地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培养,采用“走下去”和“走出来”两种方式来进行培训;对投资西部偏远和贫困地区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企业,除上述政策上给与优惠外,国家可对其企业的发展和运行给与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农村也可利用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吸引企业投资,采用共用、共管模式进行有效管理。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是一项长期的民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各团体以及农民朋友自身的大力合作来共同完成,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闵健,李万来,卿平,等.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界定与转变政府职能的研究[J]. 体育科学,2005,11.

[2]赵艳芹,等.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农业经济,2006,5.

[3]闵健,李万来,卿平,等.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界定与转变政府职能的研究[J]. 体育科学,2005,11.

[4]楚永生,丁子信.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消费水平相关性分析[J]. 农业经济,2004,7.

[5]姚轶蓉.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政府创新[J]. 理论导刊,2005,7.

篇(7)

四个教育:,

一是形势任务教育:今年以来,根据集团公司、矿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我们进行了及时,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年初围绕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矿职代会暨工作会议精神,实现我矿各项奋斗目标,充分运用标语、广播、宣传提纲等形式,大力宣传目标形势与任务,引导职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通过向职工摆形势,讲任务,提要求,把全矿干部职工思想统一到全年工作目标上来。围绕我矿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活动,充分利用班前会、班后会、政治学习日、每天一题等教育阵地和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准军事化管理的目的、意义,强化职工准军事化管理细则的学习与灌输,提高广大职工的服从意识和执行力。围绕集团公司近期开展的学习山东企业文化建设和学习开滦经验活动。通过发放学习材料、开展座谈讨论等形势,开阔广大职工的视野,创新广大职工的思维理念。特别是广大干部的安全管理思维理念。

二是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思想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矿宣传部在今年总结了我矿安全思想教育的七种教育方式。一是经常性教育。二是针对性教育,三是预见性教育。四是警示性教育。五是温情性教育。六是寓教于乐性教育。七是辐射性教育。特别在六月份安全生产月活动中,下发了《安全生产月活动宣传教育工作要点》,对安全生产月活动中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并定期下发安全宣传提纲。

三是八荣八耻学习教育。在宣传形势上采用广播、标语、并制作大型精美版板,通过漫画的形势进行宣传。在学习方式方法上,主要是在班前会、班后会学习有关八荣八耻的学习材料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教育引导广大职工群众深刻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实质、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不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正确的荣辱观。并制作“八荣八耻”歌曲的cd碟,通过广播站进行播放。进而在全矿形成大唱“八荣八耻”歌曲,践行“八荣八耻”的新局面。

四是开展“三比三做”主题教育。根据集团公司宣传部下发的宣传工作要点中要求各单位开展“三比三做”主题教育活动,我矿也把这项活动列入矿党委的工作计划。我们要求各基层单位要建立“三比三做”活动记录,并积极探索灵活有效的活动方式方法,要运用不同载体,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比如,各基层单位开展了“三比三做”优秀职工评比活动,和“三比三做”班组竞赛活动。积极营造“三比三做”的浓厚氛围。确保主题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二、四个讨论。

一是开展“做文明职工,建文明煤矿,从文明乘车开始”的大讨论活动。我矿由于人员多,职工文明乘车意识不强,乘车拥挤、无序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好的解决。职工通勤乘车中的不文明现象已经与我矿企业形象极不和谐。为此我们从提高职工文明乘车意识,规范职工乘车秩序入手,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全矿范围内分层次,有重点的开展了“做文明矿工,建文明煤矿,从文明乘车开始”大讨论活动,并利用广播、闭路电视、板报、标语以及发放“文明乘车从我做起”倡议书等形式宣传文明乘车的重要意义,营造浓郁的舆论氛围,并从你认为职工通勤存在哪些问题;发生在你身边的不文明乘车行为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要倡导文明乘车;如何从自我做起,争做文明矿工,维护我矿良好的乘车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大讨论。使职工真正认识到文明乘车是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的需要,是职工队伍素质的具体体现,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需要,是企业全面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是开展“三查三看”大讨论活动。通过学习教育、查摆问题、组织整改三个阶段,组织职工认真查找安全思想意识上存在的薄弱因素,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不严、不细、不实等薄弱环节,查找日常生产工作中潜在的各种不安全隐患。

三是开展“学习经验、转变观念、明确思路、加快发展”大讨论。

四是开展学习开滦经验、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学习讨论活动。

这四项大讨论的特点:有讨论题纲、有讨论记录、有讨论总结。有活动效果。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确实能够起到转变观念,加强认识,提升理论素养、促进行为养成的目的。

三是开展三项活动。

一是开展安全格言征集活动。在全矿范围内征集安全格言,由政工办进行汇总。

二是开展党的知识、安全知识和准军事化管理知识竞赛活动。24个基层单位分成八个小组,进行角逐,活动开展的非常成功。

三是开展学习、遵守、贯彻、维护论文研讨活动。并对论文研讨中优秀论文进行表彰奖励。

二个创新:

一是创新宣传载体。今年我们从五月份开办了“”的内部报纸。版面上采用彩色打印,稿件的来源就是矿广播部投稿及向局电视台投送的稿件。宣传集团公司、矿和各基层单位的工作动态。受到了广大基层单位和职工群众的欢迎。

二是创新广播站工作机制。以往广播站的宣传报导采用的是一个单位负责一期的节目的内容的方式。经过实践,我们发现了很多弊端,出现了稿件质量不好,有质量的新闻不能及时播报的情况。今年以来,我们实行了各基层单位向矿广播站投稿的制度,并对各基层单位的投稿,上稿情况及向矿电视台提供新闻线索情况进行打分评比。极大的促进了各基层单位对广播站工作的重视,稿件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一个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