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英语课程改革论文

英语课程改革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12 10:46: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英语课程改革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英语课程改革论文

篇(1)

1.教材内容陈旧,针对性不强

目前我校使用的几本教材在内容上基本上都涵盖了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但这些传统的旅游英语教材大多都存在语境不真实、语言过时、语言点单一以及练习题的设计刻板等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后来我们又改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吴文婷和吴云主编的《旅游英语》。这本教材最大的优点就是更注重了学生英语听说语言技能的训练,这些听力材料大多比较新颖,也都打上了民俗、历史、人文和科技发展的印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听力能力更能丰富自己的人文社科知识。但是这本教材和以往的教材一样都具有普遍性和通用性,缺少具体性、针对性和地域性。教材的起点相对于高职生来说还是有点偏高,教师在课堂上又不得不对一些语言难点进行分析和讲解;而且内容又过于丰富,导致无法在有限的课堂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缺少针对性和地域性以及课堂任务重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专业知识欠缺

在商务英语专业开设这门技能课,最大的长处就是学生的英语基础相较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要扎实很多,从学生做听力以及口头表达等部分的练习时可以很明显地反应出来。但是这些学生由于缺乏旅游学的相关知识,在一些专业问题的讨论上明显感到吃力,经常是一问三不知。因此教师要花时间和精力对这些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补充。而这些专业知识的补充有时也会扰乱课堂的节奏,使得课堂显得凌乱、不够连贯。

3.专业教师复合能力欠缺

目前,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教师均为取得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的年轻讲师,这些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从事于教学工作,虽说英语语言基本功扎实,但旅游专业的相关知识在从教之前基本为零,更没有旅游行业从业经历。由于缺乏旅游行业知识和对旅游市场的不了解,多数情况下教师把旅游英语课堂当成了语言学习课堂在进行,没有把英语技能和旅游专业知识结合起来。那么学生就无法把英语知识和旅游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在实践中也就是简单粗暴地把想表达的中文翻译成英文,从而忽略旅游专业术语的表达以及一些旅游行业的英语惯用表达方法。

4.教学设备和方法落后

高职院校旅游英语的教学一般都是在普通教室完成的,有些教室虽然配备有多媒体设备,但是教师大多也只用来演示PPT课件来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采用比较传统的教授法。大多教师比较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训练而忽视了语言交际能力培养。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互动大打折扣,也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缺少主观能动性。而旅游业是一个因时而变的行业,要把握这个行业的脉搏,做好这一行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就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时时站在行业的前沿,了解行业动态,这样才能够不与行业脱节,快速地融入到岗位中去。但是经调查,教师和学生们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来关注旅游行业的非常少。

5.学生缺乏实际演练的真实环境

高职院校旅游英语这门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它应该是较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英语来实际地为游客提供服务的能力。该课程应该是在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教学。但是目前该课程在我校的实施并没有注重与企业的合作,实践课大多就是课堂上的情景练习。这种实践与真实的语言环境还是很大的差异性,并不能很好地用来检验教学效果。

6.课程考核和评价的方式单一

目前该课程在我院的考核方式主要为期末终结性评估,考试形式为笔试。这种考试大多还是以测试学生书面的英语语言基础为主,题型多为语法、阅读及翻译,但这种测试很难判断出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与外国游客交流的语言应用能力。尽管笔者在这门课的教学实践中对期末考试题型做了一些修改,增加了一些专业术语配对题、旅游业相关知识的问答题以及旅游应用文的写作(迎送辞、旅游日程安排或旅游景点介绍的撰写等),但这些对习惯于死记硬背的学生来说只要准备充足还是能够很好地应付考试,一样也难以真正地衡量出学生旅游英语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课程的具体改革方法和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有的放矢

我们在商务英语专业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结合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扩大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面。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首先就是就业教育,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2.根据地方旅游特色,开发校本课程

我们学校的大环境是处在浙江省这样的一个旅游大省,而我们学校所处的横店影视城更是全国知名的影视旅游产业基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旅游资源来编写一本合适的旅游英语教材作为课程的补充教材,这样不仅可以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快速上岗,为相关的旅游企业输送有用的人才打开通道。

3.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并根据行业岗位的需求设计课程体系模块,选取教学内容

我们可以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以旅游活动流程的基本环节为参照,真实地模拟旅游行业运作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情景,把一个个具体的任务链接起来,如接机、酒店入住、餐饮服务、购物以及沿途景点介绍和讲解等组成课程内容,通过这些导游工作基本环节情景的模拟,开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授课方式。例如:每学期开始时按照现实生活中的旅行社、旅游公司的运作模式,将同学们分组,各小组按照每次任务的不同再在组内进行角色分配,然后合作完成各个旅游活动的具体任务。在做景点讲解之前各小组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合作翻译出某一旅游景点的解说词,然后各小组之间交换对同一景点的英文解说,比较别人组与自己组翻译的异同,然后取长补短,最终得出一个既方便理解又让游客印象深刻的译文。在这个语言应用能力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专业能力。

4.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由于既具备丰富的旅游专业知识,又掌握了较强英语语言综合技能的双语教师的缺乏,使得旅游英语的教学只能由非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师来讲授。尽管他们会在课下为了课堂内容的完整性和专业性而补充自己的旅游专业知识,但是终究只懂皮毛,并不能让自己的专业知识成为一个体系而清晰地传授给学生,很多时候旅游英语课堂也变成了重语言知识点和语言技能的讲解而非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所以旅游英语这门课程的教师必须是既具备旅游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语言,能够融会贯通,才能培养出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新型旅游人才。因此,校方应竭尽全力地去培养一批能够胜任旅游英语教学的老师,提供专业培训,努力的提高教师素质。

5.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它是当代社会教育工作者应该掌握的一项最基本的技能之一。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运用网络搜索旅游信息。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旅游行业动态,可以更有利于学生的实践为将来的从业提供更好地过渡。而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这种声像教学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6.组织学生实地演练,实现真正意义的学以致用

旅游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训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真正地为旅游行业提供应用型人才。我们学院周围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学院还处在知名的横店影视城内,横店影视城被誉为“东方好莱坞”,也是我国著名的影视旅游产业基地。而且校内也有酒店可供学生们实地演练。所以除了课堂教学,教师应该积极地组织学生去景点或者酒店去进行实地演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构建自己的知识,积累英语导游经验。在完成各项旅游任务的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真正地体验把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而且也能够让他们直接感受旅游行业的文化氛围与运作要求,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7.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拓宽其知识面

旅游英语是一门跨学科性质极强的课程,要真正地掌握好这门课程,学生需要具备丰富的地理、历史、人文、交通等方面的知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旅游业也不断发展,其相关知识更新较快。为了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有义务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最前沿的行业动态。让学生了解与旅游实践相关的各国最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有利于他们更顺利地开展旅游工作。

8.改革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

旅游英语的考核方式不再沿用仅仅以期末考试作为最终评价的传统考核方案,而是采用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期末考试)分别占60%和40%。过程性评估由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30%)和小组项目(30%)组成。小组项目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各景区去实际演练并拍摄出一个10-15分钟的视频回来,然后教师在课堂上播放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评出分数。

三、结语

篇(2)

体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一般比较薄弱,再加上其专业课程设置特点——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大、外出比赛,因而大学英语教学面对相当大的挑战。以笔者执教的11级体育班为例,在高考英语卷面满分是150分的前提下,体育生英语高考成绩平均分为81.01分,而本校同年级其他专业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平均111.78分。上课期间,体育学生会因为训练受伤、外出比赛而经常请假,即便来到英语课堂,学生也可能因训练后的疲惫而无法长时间在课上集中精神。这一切给课程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活动安排带来了很大难度。本文拟在CBI教学理念指导下,从教材、课程设置改革入手,探索如何在上述的学习环境中提高体育专业学生大学英语课程学习质量。希望能够帮助体育生更好地完成《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的“一般要求”,从而成为复合型人才。

教学理念指导思想课程改革

张尧学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教材。……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教材本身,而是一场教学理念的革新。”(张尧学,2004:19)这次体育学院大学英语教材和课程设置改革以CBI(content-basedinstruction)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把语境和语言形式密切结合在一起,采用主题式和副加式课程模式,希望达到学生快乐、主动地习得语言的目的。CBI体现了从以语言形式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向以内容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这种将语言学习融入内容学习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功能语言学的支持:语言是表达功能意义的途径,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既要学习语言的用法,也要学习如何在真实环境中使用语言;并且符合二语习得理论中关于自然语言习得的规律:在有上下文的语境中,学习者通过接触大量语言输入后习得语言。20世纪60年代,欧洲和美洲的一些学校开始引入CBI教学理念。之后,CBI教学理念作为提高学习者二语或外语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Brinton等学者评价CBI为语言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Brinton,Snow&Wesche,1989)。Richards和Rodgers也给予CBI高度评价,两位学者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接触了大量有趣或有用的资料,在完成一系列的交际活动后,他们能够同时拓展语言和专业学科知识及应用能力。(Richards&Rodgers,2001:204-205)在实际教学中,Brinton、Snow和Wesche(1989)提供了三种课程模式供高等教育背景下应用集成语言和内容的教学理念。

1)保护式教学课程(shelteredcourses)保护式教学课程采用内容驱动模式,由学科教师用二语教授内容,其教学目的是帮助学习者掌握学科内容,学习评估以学科知识为主、语言学习为辅。

2)附加式课程(adjunctcourses)在附加式课程上,语言和内容并重。学习者在学习学科内容的同时自动提高了学术语言能力,学业评估由学科教师和语言教师分别完成。

3)主题式课程(theme-basedcourses)主题式课程采用语言驱动模式,其教学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发展二语技能,提高语言熟练运用程度。选择主题时,要考虑学习者的认知需求、教育目标和社会需求。该课程由语言教师教授,学习评估只考虑学习者语言能力,内容学习具有偶然性。

考虑到我校体育生的英语水平不高,本次教改依托于附加式课程模式和主题式课程模式,但根据具体情况有所调整,即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语言和内容并重,但语言教师可以单独开展教学活动,无需求助于体育学科的教师来教授课程内容,并且内容学习也不是偶然获得的。虽然学科内容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是一种附带学习目标,但内容的选择必须参考国内高校体育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内容。这样可以一方面让学生有机会借助学科内容知识完成语言学习任务,另一方面,不同的语言体现不同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接触基于英语的体育专业知识可以既拓展他们的专业知识面又丰富他们的思考维度。此外,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还要具备在日常生活中用外语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因此,本教改所指“内容”不限于体育专业知识,还包括日常生活内容,如旅游、交友、压力、饮食等,这些内容将以主题教学形式展开,使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有目的、有意义地使用语言。综上所述,本教改在大学英语课程第一学期采用调整过的主题式课程,第二和第三学期采用调整过的主题式及附加式课程两种模式。

教材和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3.1教材和课程设置改革

Richards和Rodgers指出,如果学习内容有趣、有用,那么学习者会更快地习得语言。(Richards&Rodgers,2001:204-205)“有趣、有用的学习内容”所指涉的范围很广,可以是严肃的专业主题内容,也可以是娱乐新闻或减轻生活压力的办法等话题(Met,1999)。依据上述论断,结合学生英语水平,2011年10月起,我校体育学院大学英语课程启用新教材《新编大学基础英语综合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共三册,以下简称《综合教程》)和《大学体育英语》(南开大学出版社,全一册,以下简称《体育英语》)。

《综合教程》选用的材料贴近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今后的工作,课程内容主题化、生活化,重视听说能力,阅读文章篇幅较短,所用语言比较基础。《体育英语》选用的材料围绕国内高校体育专业本科课程内容,主题专业化,重视阅读能力,每一个专题下包括篇幅、语言水平不同的三篇阅读材料。这两套教材在学习内容和锻炼的语言技能方面做到了互为补充。使用《综合教程》一周后,笔者利用课上时间在体育班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该问卷的主要目的是调查学生对《综合教程》的看法,但为了避免学生猜测问卷意图,或刻意迎合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意间流露出的想法、态度,问卷内容还包括学生英语学习方法,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以及他们对课堂教学策略的看法。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

11级体育班一共46人,问卷全部收回且有效。调查结果显示57%的学生表示喜欢新教材,28%的学生说非常喜欢该教材,15%的学生认为教材还行,没有学生表示反感。表示(非常)喜欢教材的学生认为学习内容有趣、吸引人,且适合他们的英语语言水平。持“还行”态度的学生中,个别学生是因为教材所用语言有点简单,不过内容趣味性强,所以依然愿意使用该教材;其他学生感觉语言难,不过在教师或同学的帮助下理解内容后,学生觉得所学东西有用,所以也愿意继续使用该教材。笔者的感受是,使用新教材后,课堂气氛不那么沉闷了,踊跃发言的学生多了。

《体育英语》由笔者和薛英老师主编。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水平和学习意愿以及国内其他高校的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调研。为时两年的调研、策划、选材、编写、试用和审校后,于2012年完成了这本《大学体育英语》,并在同年9月正式出版。《体育英语》涉及体育概论、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学校体育学、体育保健学、民族传统体育、武术理论、中国武术史、民间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力量训练法等多个体育本科专业。教材同时充分考虑了文章资料的语言难度,将之改写为适合体育生阅读的文章。并且,每个专题下提供三篇阅读材料,各材料之间也有难度区分,以适应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对相关专业有一定程度的基于外语层面的专业知识积累。体育学院11级大学英语课程共开设3个学期,第一学期使用《综合教程》(1),第二学期使用《综合教程》(2)和《体育英语》(前半册),第三学期使用《综合教程》(3)和《体育英语》(后半册)。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语言水平不高,教师应循序渐进地提供略高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语言材料,并仔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

3.2改革效果

每个学期期末,11级体育生参加校级艺体类大学英语课程期末统一考试,试卷由师大外国语学院测试中心统一命题,题目的效度和信度有所保证。期末考核结果显示,11级体育班每个学期的班级及格率和优秀率都会比上一学期有所提高。虽然整体上全校11级艺体类学生每个学期也都有进步,但从考核结果看,体育专业学生的进步更为显著。

鉴于阅读项目为本校艺体类大学英语课程期末考核历年固定考查内容,考查方式也固定,且阅读属于综合性水平测试项目,因此采用期末考试中的阅读项目的成绩(已核算为标准分)为例具体说明改革效果。11级体育生第一学期阅读项的班级及格率是20%,优秀率为零;到了第二学期,班级整体阅读水平有所进步,及格率比第一学期增加了15%,但优秀率仍为零;第三学期进步明显,班级及格率达到65%,比第二学期又高出30%,且开始出现优秀率。相比之下,11级艺体类学生整体上在第二、三学期的平均进步幅度较小,分别为1%和10%,远低于同年级体育生的表现。单项语言能力的提高会推动语言综合能力增强,这一点体现在体育生期末考试总成绩的及格率也呈持续上升状态。其班级及格率由第一学期的89%稳步上升到第三学期的96%。相比之下,本校全年级的整体水平则稳定在80%多,间有2%的下降或1%的上升。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体育生阅读单项的及格率和优秀率一直在稳步提高,而其期末总成绩是只有及格率在不断提高,优秀率在第三学期(大学英语课程最后一个学期)却有所下降。在执教过程中,笔者发现一般到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由大学新生成长为“老生”,他们专业课程、社会活动都开始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所放松,表现在课堂出勤上,请假的学生多了;表现在学习任务完成方面,作业质量下降,从而最终导致学生英语学业优秀率在大学英语课程最后一个学期下降。

兴趣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但还要注意,学习者所处的学习环境,甚或是他们的性格特点都可能对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持久性产生影响。在应用CBI教学模式时,教师一方面保持语言输入的真实性、多样性和趣味性,与学生一起共创有利于外语习得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还应起到学习督导员的作用,做好学生学业评估工作。

结束语

篇(3)

关键词:英语课程;改革;内容;理念

一、对英语课程内容的改革与探索

当前的高职英语课程内容普遍存在职业能力不足、缺乏职业特色等问题。长久以来,高职院校已经习惯于旧有的英语课程体系设置,即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统一的英语基础和技能教学。这种模式,对于学校配置教育资源有一定便利,但对于各个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所学的英语知识对各自行业的适用性较低。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英语成为一门国际语言,但学生无法将英语学习与专业特色联系在一起,导致“学无可用”,同时也无法成为职业学生竞争岗位的有利条件,继而导致职业学生的行业竞争性降低,间接造成高职毕业生的求职困难。

进一步改革现有的高职英语课程内容已经成为我国高职英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此观点,有许多研究学者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专家汤小叶提出要将英语与专业结合起来,认为开设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将是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改进的有效途径。也就是说,在新的社会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内容的设置,不仅要包含有基本的英语知识和技能,传授英语国家的文化,还应该与不同专业的职业特点、学科特色紧密联系,训练与提高学生结合自己专业吸收英语知识的能力,以提高对职业英语应用能力。

二、对英语教学理念的改革与探索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以寻求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最大化适应,实现对学生创造性和个性的优化培养。相对于传统高职英语教学理念而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理念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具备一些英语技能,能够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在新时期,英语教学理念则更加注重W生的发展,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着眼点,倡导学生的独立性,把学生的个性差异看作一种可发掘的创新资源,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从而促进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的最优发展。

目前,对于英语差异性教学理念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情感目标的设置。在英语课程中,教育者要明确教学的情感目标,关注学生个人意识、情感、性格的发展,应该着重于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情绪进行研究。二是注重对学生的差异性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引导”功能,落实不同资质学生的不同能力目标,最大限度地帮助每一个学生。三是要将高效教学和差异性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应以学生发展需要为中心,通过学生、教师、课程三要素多维互动,构成课堂教学的开放空间,实现英语课程的三维目标。

三、对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在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往往是围绕英语学科“语言”特征在展开,因而更注重英语的语法、拼写、阅读等方面。在职业能力导向视角下,英语教学方法应该进一步围绕“职业的应用”来开展。

项目化教学是职业能力导向英语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方法改革,项目化教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工科的实践教学之中。这种教学方法的主旨,是以项目为中心,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孙乃谦在其硕士毕业论文《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中提道:在设计理念上根据项目化课程的要求设立新的评价标准,即按照以下三个标准进行评价。一是在职业课程的课程方案评价中应当突出“能力目标”;二是课程效果的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以教师为主体;三是采用恰当的任务能力训练进行考核。而这些标准都是能够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实践的,因此,英语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是具备理论基础的。

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英语项目的合理设置,需要根据市场实际需求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进行设置。学校可以与社会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在学校建设英语基地,作为一种英语的基础环境,结合各专业的职业特点,设置不同的英语职业项目。二是要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师的综合素养,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加大对高素质教师的吸收,另一方面也要做好英语培训工作,进一步整合师资力量,提升教学水平。

随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和专业性,执行差异化教学理念,开展项目化教学,将会是高职英语课程改革与探索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国际形势及国内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质性变革,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目的等均已今非昔比。尽管国家高教司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院校学生提出了“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的分层次标准,但究其本质还只是一个单纯以基础英语为核心的纲领性文件。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无法满足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有些学者认为,必须对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和目的进行根本改革,基础英语教学应向专门用途英语转移,大学生应以学科知识为依托来继续提高英语水平,尤其是发展专业学习所需要的学术英语能力。但有些学者持质疑态度,认为通识英语更适合我国大学英语改革现状。总之,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之方向问题始终存在不同的声音,但改革之必要性是早已达成共识的,本文将结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状况进行客观、综合的分析。

二、基于实际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

(一)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定位

众所周知,关于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问题早就存在着教学理念上的分歧,即“基础论”和“专业论”。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就有部分学者提出以外语为工具,学习世界上的科学文化知识,而外语教学的任务就是为各行各业培养既精通外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实质上,是将外语看成为科技服务的工具。目前,蔡基刚等学者极力主张将大学英语课程定位全面转向ESP方向,以满足国家对外语人才的战略要求。同时,“基础论”思想在我国大学英语界也是长盛不衰,很多学者认为只要打好语言基础就可以很容易入手任何专业性篇章,甚至在不少人看来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并无本质差别。此外,专门用途英语阅读材料通常术语较多,缺乏情节,可思性和趣味性都很低,因此,并不是提高英语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无论是“基础论”还是“专业论”都应以实际需求,特别是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课程体系改革。具体而言,重点院校与普通院校之间、工科院校与综合性院校之间乃至不同专业院系之间都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应搞一刀切,同时也不能过于因循守旧,无视社会和学生的专业需求。那么,如何处理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之间的关系呢?下面将结合相关理论进行讨论与分析。

(二)通用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

既然是改革的两个不同方向,那么有必要弄清楚何为“通用英语”,何为“专门用途英语”,以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从学术术语的定义来看,通用英语即目前大部分院校为大学英语设置的普通英语课程体系,长期以来,它以打好英语基础、训练基本英语技能为主要目标,不能体现具体的专业性和服务性。那么究竟什么是专门用途英语呢?Strevens为其归纳了四个区别性特征:教学目标必须能够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教学内容必须与某一个专业、职业及其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教学的重点落实在与特定的专业或职业相关的词汇、语法和语篇运用上;必须具有与通用英语(EGP)相对照的特征。有学者根据使用英语目标的不同又进一步将专门用途英语分为学术英语(EAP)和职业英语(EOP/EVP)。Jordan又将学术英语细分为通用学术英语(EGAP)和专门学术用途英语(ESAP)两类,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通用学术英语主要针对各个学科英语中存在的共性的东西,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学术英语口语及书面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如利用英语听讲座、记笔记、撰写论文、查阅文献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学术性活动);专门学术用途英语则更侧重特定学科(如冶金、法律、计算机等)的语篇体裁及工作职场所需要的英语交流能力。由此看来,学术英语并不等同于专业英语,更不同于侧重打语言基础的通用英语。根据Hyland的观点,学术英语中的通用学术英语和目前我国大学英语中的综合英语相近,目的都是培养语言能力,甚至在学习起始时间及语言难度上并没有前后阶段。二者的主要不同在于后者缺乏应用目的,具有为学语言而学语言的通用英语性质,而学术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培养为专业学习和研究服务的语言交际能力。

(三)改革实施所面临的挑战

篇(5)

1.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外语教学理念和方法——学术英语与大学英语差异研究

2.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三十年发展状况分析(1983-2012) 

3.再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

4.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5.新世纪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研究(二)——学生需求分析

6.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  

7.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8.大学英语生存危机及其学科地位研究  

9.ELE还是ESP,再论我国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  

10.大学英语有效课堂环境构建及评价的理论框架  

11.《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 

12.教育生态环境下分层次递进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 

13.转型期大学英语课程的价值追问

14.基于网络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15.大学英语教学中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之争:问题与对策

16.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热点的领域构成与拓展趋势——基于CNKI学术期刊2001年—2014年文献的共词可视化分析

17.大规模开放课程(MOOCs)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启示研究——以英国爱丁堡大学EDC MOOC为例 

18.对我国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的再思考 

19.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 

20.大学英语教师科研观的调查与分析  

21.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 

22.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我们教什么,怎么教?——写在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闭幕之际

23.新世纪的大学英语教材  

24.我国大学英语消亡的理据与趋势分析  

25.英语通用语理论观照下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研究  

26.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模式构建——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

27.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

28.隐性语法教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写作型任务设计 

29.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0.基于学习者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31.“慕课”背景下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ESP教学模式研究

32.制约大学英语学习成效的策略因素探析  

33.一项关于大学英语教材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的调查研究

34.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35.关于大学英语教学ESP论的一点思考

36.制约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方向转移的因素分析 

37.新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听说课授课教师角色定位及角色转换 

38.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兼考香港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39.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两名大学英语教师个案研究

40.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置议  

41.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  

42.从《要求》到《指南》:解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的课程设置 

43.新型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和问题 

44.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课堂提问层次的区别 

45.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微课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以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为例 

46.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47.大学英语教材:问题与思考  

48.大学英语教学通识化转向的“逻各斯” 

49.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基于国内CSSCI期刊论文的分析(1994-2013)

50.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量表编制  

51.大学英语教学的动力机制构建——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  

52.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内容设置探究(一)——学术英语  

53.国家战略视角下的我国外语教育政策调整——大学英语教学:向右还是向左?  

54.生成观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育  

55.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再研究

56.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  

57.行业英语需求状况调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58.近十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述评  

59.基于英语专题学习网站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 

60.互动性原则与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研究 

61.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反拨效应

62.交际教学法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63.目标导向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研究  

64.浅谈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关系——兼论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方向 

65.从日本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看我国外语教学目标调整  

66.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与教师发展——第二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评审手记 

67.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教学方法探析  

68.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69.基于泛在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研究 

70.构建师生协同发展的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理论模式

71.大学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语言学习策略问题  

72.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探微——从“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评分标准说起 

73.大学英语CBI主题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实验研究 

74.教育信息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75.对接国家发展战略 培养国际化人才——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重新定位思考

76.大学英语网络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拨效应研究 

77.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78.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可行措施——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探析 

79.试论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一项基于图式理论的实证研究

80.对接新目标 创建新体系 适应新需求——写在“新目标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出版之际

81.个性化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设计中的需求与条件分析 

82.基于探究社团体系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

83.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反思

84.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研究 

85.大学英语师资的转型与培养  

86.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衔接:现状与思考  

87.大学英语听说机考尝试 

88.关于大学英语教师开展日记研究的思考

89.传统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理念的一次新突破 

90.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问题与对策 

91.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一项基于反思性问卷的研究 

92.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视阈中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 

93.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个性化、学科化、中国化 

94.制约我国大学英语词汇要求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95.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  

96.阅读理论和技巧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97.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独立学院英语课程改革实践个案研究

98.大学英语教师与教学情况调查分析 

99.基于经典英语模仿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最简策略

100.高度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努力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101.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102.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103.以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以上海理工大学的改革实践为例

104.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与实践 

105.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  

106.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的精读课程走向研究 

107.构建“4+2+1”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108.大学英语写作多样性评改反馈研究 

109.大学英语学习者对翻转课堂接受度的调查研究

110.立体化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实践和研究 

111.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调查研究  

112.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13.应用数字化写作平台干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  

114.自主学习和大学英语教育 

115.对十年来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实施情况的总结与思考

116.大学英语微课内容选择范围的研究 

117.大学英语传统视听说教学模式和网络交互式视听说模式的对比研究

118.融合移动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119.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的生态化思考

120.《大学英语》(全新版)《综合教程》教法初探

121.从外语学习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的改革

122.论大学英语语法的地位 

123.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

124.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建构 

125.我国港台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比较与启示

126.研究型大学英语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以清华大学为例 

127.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28.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与实践

129.在线大学英语写作形成性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130.论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衔接

131.建构和完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体系——一个解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视角

132.试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

133.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

134.词语搭配现象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篇(6)

1.从商贸英语的特点谈商贸汉英翻译 

2.支架式商贸英语语块教学的探索

3.文化差异角度的商贸英语翻译探究 

4.19世纪早期广州版商贸英语读本的编刊及其影响

5.商贸英语定语从句的翻译技巧

6.论文化差异与商贸英语翻译 

7.关联理论在商贸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8.再议经济全球化下复合型商贸英语人才的培养 

9.浅析国际商贸英语的语言特点

10.商贸英语课程设计改革研究

11.商贸英语中定语及句的汉译理解与技巧 

12.国际商贸专业英语教学要求之我见 

13.商贸英语翻译专业办学思考

14.优化商贸英语教学 培养商贸英语人才

15.商贸英语翻译人员应具有的能力及其培养 

16.浅析纺织商贸英语翻译问题及翻译策略 

17.UCP600商贸英语翻译研究 

18.关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商贸英语辅修专业的实践研究报告

19.“信息保真”维度下商贸英语译语模式研究

20.商贸英语基础阶段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21.商贸英语长句的分类、理解与翻译

22.表音密码对商贸英语专业学生语音处理能力的影响 

23.文化差异视角下的商贸英语翻译研究 

24.高校商贸英语运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25.商贸英语写作的语言特征简要比较 

26.交际法在商贸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7.关联理论在商贸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28.关于地方外语院校商贸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 

29.商贸英语教材的评估与建议——以《外经贸英语函电(英语读本)》为例

30.浅析对外商贸英语中的委婉表达法

31.论高职商贸英语教学和企业人才的培养 

32.商贸英语网络教学平台教学优势探讨

33.用任务型教学提炼高等职业院校商贸英语课 

34.中职学校商贸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策略

35.改进“商贸英语”教学的思考

36.科技商贸英语的翻译方法浅析 

37.英语语言多元化和商贸英语听力技能探讨 

38.商贸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

39.商贸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40.提高商贸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考

41.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引入ESP理念的改革与实践——以《药品商贸英语》为例

42.商贸英语专业教学方法研究 

43.发制品商贸英语模块化教学策略研究 

44.“高职”教育商贸英语办学思路

45.论商贸英语的限定修饰成分 

46.在实践中把握商贸英语教学特点 

47.关于商贸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48.中专商贸英语教学规律探索 

49.交际法在我校商贸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50.培养应用型人才英语专业蒙古族班商贸英语课程设计  

51.商贸英语的学习现状与对策 

52.略谈商贸英语教学  

53.浅谈商贸英语中的分词  

54.商贸英语及其研究和教学 

55.RICH商贸英语教学模式对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优化研究 

56.商贸英语的语用语篇分析 

57.商贸英语中颜色词的结构初探 

58.商贸英语信函行文规范刍议 

59.中英课堂教学模式差异探析——以商贸英语专业为例

60.商贸英语阅读中的猜词策略浅析

61.商贸英语翻译中常见错误解析

62.国际商贸英语询盘函的体裁分析 

63.网络环境下模拟体验式教学在商贸英语学习中的应用与研究

64.商贸英语研究的新方向 

65.浅谈商贸英语中英语商标的翻译方法 

66.从“商贸英语”看理工科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发展 

67.WTO与高校商贸英语人才培养

68.保函在国际承包工程中的运作方式——商贸英语教学中应介绍的一课 

69.浅谈商贸英语翻译教学  

70.浅析专业商贸英译与普通英译的差异 

71.关键词递进法在商贸英语口语练习中的使用 

72.英语语言多元化与商贸英语听力技能研究

73.我国商贸英语翻译人才培养之管见

74.论如何培养企业实用型商贸英语人才

75.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改革探究——以机电商贸英语为例

76.商贸类英语教材编写构想 

77.论辽宁商贸职业学院英语教师走ESP之路 

78.职业院校商贸英语教学初探 

79.区域商贸发展与属地高校商贸教育资源有机结合的战略研究 

80.关于商贸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思考 

81.“任务型教学”中如何设计任务活动

82.商贸英语教材与其教学模式探析

83.培养商贸英语人才 促进河南经济发展

84.浅析国际商贸信函中的商务英语运用(英文)

85.商贸英语听力口语培训

86.涉外商贸英语知识简介(二)

87.职场英语融入高职商贸类公共英语教学的构想

88.大学商贸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89.透过考试观《商贸英语口语》教学 

90.《商贸英语学习词典》评介

91.国际商务中称谓的文化差异——以汉语尊称谦称为例

92.试论导学式英语教学

93.改革教学模式 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我校商贸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94.浅议商贸活动中商务英语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 

95.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启示——以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为例

96.专门用途商务教材评估——以《商贸法规英语》为例

97.基于语用因素分析的商贸汉英翻译的研究

98.基于廊坊区域经济发展的商贸旅游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99.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以非商贸类高职院校为例

100.商贸类专门用途英语与大学英语结合的关联性  

101.浅论DV拍摄情景教学法在商贸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102.论商贸及财经英语中的隐喻现象

103.基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为例 

104.浅谈北部湾经济区“英语+商贸”复合型人才之培养 

105.英语商贸信函的文体特点及其翻译 

106.高职英语课程改革必要性的实证研究——基于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的分析

107.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性毕业设计改革尝试——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08.分析商贸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

109.论高职专院校英语试题题库的建设——以辽宁商贸职业学院为例 

110.高职商贸类专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 

111.商贸活动中的文化差异与商务英语表达沟通策略

112.商务英语词汇在商贸环境中的应用浅谈

113.廊坊市商贸企业英语培训调查报告

114.英语专业(商贸方向)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与浅析——以南京晓庄学院行知学院为例 

篇(7)

继续沿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教学之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围绕课改完善和深化学科教学常规,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扎实开展英语教研组活动,重点规范教研组管理建设。加强组内教师的再学习、再提高。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切实抓好校本培训,加强传、帮、带作用,从而促进全体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继续搞好导师制、结对子活动,强化听课、评课活动,继续抓好早读课的辅导工作,争取学校英语学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工作思路

1、教学目标: 培养兴趣,加强学法指导、抓落实,稳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七年级:在搞好中小学衔接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兴趣,强化基础; 八年级:在稳固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强化培优补差,进一步提升质量; 九年级: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挖掘潜力,查缺补漏,着力加强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抓好中考口语、听力考试,为实现2012年中考的新突破打好基础。

2、教研目标:组织进行校内外的教学研究活动,组织老师上研究课、示范课,通过研讨、评课等形式,做好课后反思,使本组教师理论与实践水平共同提高。组织全体英语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科研活动,并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尤其是英语的课改活动。

三、具体工作:

1、本学期要重点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复习指南》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学习课程改革专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明确英语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四个基本任务,特别是要认真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中的“六个基本理念,并用这些理念来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组内教师口语水平的训练,保持并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加快信息技术学习,加强对课件制作和运用能力培养,组织本教研组全体教师学好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能熟练运用基本信息技术,从而推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组织有关教师运用现代教学理论设计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每人每学期至少开好一次公开课,组织多媒体教学观摩活动等。

3、组织本教研组教师认真参加学校的课题研究,围绕学校大课题,在确定本组子课题的基础上,积极撰写论文。全体英语老师要通过理论学习,不断反思、探索,并联系实际积极撰写外语教育教学论文。

4、进行习题的选编工作,组内统一出题格式,各备课组统一安排,每周进行至少一次的备课组内听课,开课,出练习,均落实到个人,为寻求学生的更合理,更健康发展,月考,期中,期末考等大型考试预备三套试题,让各层次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进一步抓好教学常规的学习和实施工作,组织本教研组年轻教师学习常规,学习校内外先进典型,特别是多听有经验的教师的课,一方面了解毕业班学生的状态和教材积累,另一方面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素养。加强检查督促,使学习常规,实施常规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

5、加强集体备课。落实地点,常规,中心发言人,做好记录,做到四个统一。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以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