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7 16:50:3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幼儿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作为新时期的幼儿教师,只有尽自己所能,从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提高业务能力,努力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没有反思,何谈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在“如何进行有效反思”这一方面做积极的探索。
一、教会幼儿诚实,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
折纸一直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有一天,我教幼儿折“蜻蜓”。当我帮助了几个动手能力较差的幼儿后,发现我放在电子琴上的“蜻蜓”示范折纸不翼而飞了,真是蹊跷,是谁拿了蜻蜓呢?
我很生气,大声地问道:“是谁拿了我折的蜻蜓?”小朋友们吓了一跳。刚刚完成作品的喜悦之情顿时不见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猜测着。我用严肃的目光审视着每个幼儿。忽然,我发现明明两手紧紧地捂着口袋,神色异常。我立即明白了,蜻蜓是他拿的。我正准备向他走去,就在这时,他惊恐的目光使我心中一颤。我猛然意识到我即将实施的做法是错误的,这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深深的创伤。于是,我连忙换了一种语气说:“噢,老师明白了,我的蜻蜓一定是飞出去找它的好朋友了。”我接着说:“蜻蜓、蜻蜓,快出来,把你的好朋友带给我们看看吧。”小朋友们一下子兴致勃勃,他们跟着我一起喊道:“蜻蜓,蜻蜓,请把你的好朋友带给我们看看吧!”这时明明红着脸站起来,不自然地说:“蜻蜓不是自己飞走的,是我太喜欢它了,就把它拿来了。老师还给你,让它和大家做朋友吧!”我高兴地和小朋友们为他鼓掌。我说:“你能这样做,老师真高兴。既然你这么喜欢这只蜻蜓,老师就把它送给你。蜻蜓也一定愿意和你做朋友。以后,老师折的玩具都送给你们,但老师要送给最诚实和折纸折得最好的小朋友,你们说好吗?”小朋友们都高兴地拍着手说:“好!好!”这件事情圆满解决,我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由此可见,教师虽然应教育幼儿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但也一定要在教育幼儿时注意方式方法,不可伤害他们的自尊。
二、多注意多关心胆量小的幼儿
班级里每次分点心,为了缩短时间,避免麻烦,我往往会选那些能力强、善于表达、活跃伶俐的幼儿分发茶杯和勺子。有一次,当我开始环视活动室准备点名时,忽然看到性格相当内向、胆小的宇轩,正怯怯地半举着手,用乞求的眼神注视着我,轻声说:“我也想发,老师,我也想……”于是我对全班小朋友说:“宇轩小朋友,每次吃饭吃点心动作最慢,上课从不积极举手,这样的小朋友,我是不会请的。”我生硬的口吻,严肃的眼神,让他倍感羞愧,那纯净的眸子里充满了畏惧,他怯怯地收回了手,很不自然地将手缩到了背后,继而眼睛里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雾水。吃点心时,他呆坐在一旁,看着他的一举一动,我意识到我错了。于是,我把宇轩拉到身边,轻轻抚摸着他的小脑袋,轻声夸奖他是一个能干的孩子,以后一定请他当小值日生。后来,宇轩多次被选为小值日生,他非常高兴。可喜的是,他似乎比以前大胆活泼多了,而且跟我也更亲近了。
这件事让我感触很深,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还需要一个善于挖掘的头脑,我们要有一双心灵的眼睛。其实在许许多多琐碎的小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往往能启发幼儿智慧,我们要教导幼儿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他们的心理也会在这师生互动中得到发展和完善。一个好教师,更是要尊重幼儿,使他们打开心扉,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予贴心的支持和鼓励。那些不善言辞的幼儿,他们更渴望被关注,被呵护,被肯定。我们应该为其创造机会,给予他们充分表现的机会。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细心呵护、关爱每一个幼儿,用心体会他们的世界,他们的心纯净如水却似玻璃易碎,让我们小心翼翼呵护这份难能可贵的美好吧!
三、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幼儿
教师应该公平地对待幼儿,教师的行为会直接对他们的心灵产生巨大影响。他们一旦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不公平的种子,就会在未来的生活中不公平地对待别人,因此,我们应该把机会给予每一名幼儿,使其能够展示自己的亮点和风采。教师如何做到尊重每个个体,给他们公平、公正的表现机会,其实是很难的,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多给那些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幼儿公开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拥有自信,这是需要我们努力去实践的。
比如,乐乐是中班的幼儿,她聪明伶俐,活泼大方,胖乎乎的,很可爱。大家都很喜欢她,就连她犯错时也舍不得批评她。有一天,乐乐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打扫卫生,没扫完就出去滑滑梯了。家文向我告状说:“老师,乐乐没扫完就玩去了。”当时我正在拖地,家文的声音又低,我没听到,也没在意。家文就撅着小嘴和几个小朋友说开了:“老师真偏心,乐乐没扫完地就走了,老师也不说她。”这次家文的声音很高,也很生气。他的一句话引起了大家的热议,七嘴八舌地说:“就是,就是,老师就偏向乐乐”。
听了他们的话,我突然意识到,孩子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以前,在各项活动中,我都是给乐乐开绿灯,使乐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骄傲自满,不守纪律的坏毛病。这次我又没有及时制止乐乐,这让其他小朋友觉得老师偏心,只喜欢乐乐不喜欢自己。我的做法既伤害了乐乐,也伤害了其他幼儿。于是,我及时向他们道了歉,保证再也不这样了。
当前幼儿的歌唱教学情况不容乐观。有些幼儿不愿意参与唱歌活动,有些幼儿唱歌音不准、歌声不动听、缺乏感染力等。原因也许有很多,然而仔细分析却不难发现,问题主要还是出现在我们音乐教师身上,如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方法枯燥、唱歌形式单一、教学缺教学失等。为改变歌唱教学的不理想状态,我们在认真分析歌唱教学的开展现状及问题存在的原因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对策,从教材的选取、目标的制定、手段方法的运用、情绪情感的体验等方面入手,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一、精心选择教材,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材与教学目标是教师选择活动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因此,在歌唱教学开展前,教师一定要做到精心选择教材,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精心选择教材适合幼儿开展歌唱活动的教材有许多,但是每一首歌曲都蕴含着不同的情绪情感、知识经验、教育意义等,而且每一首歌曲的调式、音域、歌词内容、旋律变化等也都各不相同。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班级幼儿的音乐发展水平,用心选取教材、透彻分析教材,切不可“捡到篮里就是菜”。在选择歌曲时要注意:小班歌曲的音域一般应控制在六度以内,大部分的音宜出现在C调的中音do到la之间,词曲的结合宜一字对一音,一般为二分、四分、八分音符。每个乐句的长度一般不超过八小节。中班歌曲的音域一般为七到八度,大部分的音宜出现在C调的中音do到高音do之间,可有少量附点音符和十六分音符,词典的结合可以有少量的一字两音情况。大班的歌唱难度可比中班稍大,但也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谨慎地掌握尺度。总之,教师不能以个人的喜好随意选取教材,一定要根据幼儿的音乐发展水平精心加以选择,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歌唱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准确透彻地理解教材和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而且活动目标一定要尽可能具体、明确,可观察、可评估,切忌笼统、含糊,否则不利于把控,不能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如有位教师在进行小班歌唱活动“小鸡在哪里”时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学习演唱歌曲,能唱准曲调:培养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这样的目标既不够全面也失之含糊,可评估性和可操作性都较差。经过研究,我们把目标改为:1、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歌唱,初步掌握与教师进行对唱的方法。2、根据生活经验,用替换歌词的方法创编歌词中的动物名称及叫声。3、在对唱游戏中,体验与教师进行歌声、目光交流的愉悦。以上目标包括了认知、情感、能力、态度等多维目标,具有较强的可观察性和可评估性,对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具有明确的引导作用。
总之,精心选择教材是成功开展音乐活动的前提,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是引导活动有效开展的“航标”。教师只有精心选择教材、精心分析作品、精确制定目标,教学过程才有可能既突出重点,又攻克难点。
二、创新组织形式,优化活动方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要“注重活动的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创新组织形式,优化活动方式,在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中有特别的意义。
多手段的运用丰富多样的活动手段能有效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组织幼儿学唱新歌,方式手段有许多,切入点更可多种多样,教师只有灵活组织教学,才能使教学生动有效。歌唱教学可运用的方法有游戏导入、情景导入、填词创编、图谱辅助等,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用一种,也可以同时采用几种,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多形式的练习歌曲的学习通常必须经过多次练习才能达到熟练。在引导幼儿进行练习、巩固演唱的时候,切忌用简单、机械的重复形式,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歌唱情况,注意练习方式的多样化。例如:可以用集体、小组、个人演唱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根据歌曲的结构、歌词的内容、幼儿的能力水平等组织幼儿进行领唱、轮唱、分声部合唱等。这样,既可以防止幼儿的声带疲劳,又可以引导幼儿养成注意倾听他人演唱的习惯,同时也能满足幼儿独立表现的愿望,并体验到分工合作演唱带来的快乐,增加歌唱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炊事员阿姨忙又忙》这首歌曲时,我以合唱、师幼分别领唱、小组表演唱等方式进行。为使幼儿较快地熟悉歌词及节奏,我特别设计了洗菜、切菜、炒菜的节奏练习,并以分声部及轮唱的不同节奏。幼儿在多样化的“玩”“乐”中实现了轻松学、快乐学,避免了单一集体歌唱练习可能导致的枯燥、乏味。
三、挖掘情感因素,注重以情燃情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是歌唱艺术的灵魂。而在现实的幼儿园歌唱活动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把让孩子们会唱当成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教学目标。他们或许认为孩子会唱了,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从而忽视了歌唱活动对促进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意义。
挖掘情感因素优秀的幼儿歌曲都能以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明了的歌词表达出丰富的情绪情感,有效地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甚至震撼幼儿的心灵。作为教师,应注重挖掘歌曲中蕴涵的丰富的情感因素,引导幼儿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使其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
教学中,教师可与幼儿共同分析歌曲,以帮助他们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同时也可全面细致地对作品中乐句的节奏、力度、速度变化等作适当的分析,还可以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歌词,将歌词本身所蕴涵的情感内容加以充分表现,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歌曲的情感特点乃至艺术风格,促使幼儿产生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比如,学习小班歌曲《小人书不哭》时,我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及情感特点,将歌词内容故事化、情感化,即把歌曲的内容演绎成形象的小故事,在便于幼儿记忆、理解歌曲内容的同时激发幼儿爱护图书的情感,增强幼儿情感方面的体验。
关键词:幼儿舞蹈;训练教学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132-01
幼儿舞蹈的教学训练包括对音乐题材的选择,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幼儿参与动作的创编等等。下面,我就以自己创编的几个舞蹈浅析一下幼儿舞蹈的教学。
一、对音乐题材的选择
教师在选择幼儿舞蹈题材时,一般要求音乐鲜明,新颖别致,富有儿童情趣,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活跃幼儿的想象思维,同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整个舞蹈需要充满与幼儿相关的生活气息,易于幼儿的情感抒发与表达。舞蹈给幼儿提供了情感宣泄的舞台,让幼儿体验了交警的生活,做了生活中不可能做的事情,培养了幼儿关注自己生活环境的习惯,让生活环境直接参与对幼儿的教育。这样的舞蹈,幼儿自然表现出参与的热情,中间再创设一些有趣的小情节,使幼儿的表演更加欢快而活泼。
二、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
只有让幼儿充分熟悉音乐,感知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幼儿才可能将自己的情感融汇到舞蹈的表现中去,才有可能有表情和动作的到位。如果幼儿不能够正确感知音乐的节奏、旋律那么舞蹈必然不会跳得成功,教师如果不能够重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这个环节,就会出现教师教得辛苦万分而幼儿学得无所适从的窘况。只有让幼儿充分融入到音乐中,让幼儿的想象力与音乐对话,那样幼儿跳起舞来就会神采飞扬,因为幼儿知道自己的肢体语言所表述的意思。当幼儿在音乐中畅游时,音乐带给幼儿的是一种美的体验,幼儿也成为音乐中舞动的小精灵,音乐和幼儿发生了互动的作用。随着悠扬的音乐声,一幅美丽的画面就会展现在幼儿面前,他们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宛如自己和一群快乐的小伙伴,在大草原上追逐、嬉戏,一个个顽皮、可爱的形象跃然眼前。舞蹈中可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表演能力。幼儿在充分体验音乐后,作出自己认为贴切的动作,使幼儿能够利用舞蹈进行感情交流,舞蹈时自然会表情丰富,轻松活泼。
三、幼儿参与动作的创编
创编的动作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形象性,易被幼儿所接受。动作的选择不宜过难,易简明、形象、直观性强,动作的幅度及活动量不宜过大,应是幼儿力所能及的,动作的衔接与变化应有规律,便于幼儿的记忆。
舞蹈的动作可选择幼儿舞蹈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基本动作,进行简化、分解、加工和组合,不易选择对肌肉控制,身体平衡要求较高的动作。创编幼儿舞蹈的原则是新鲜而不猎奇,夸张而不失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表达方式,教师应该积极为幼儿提供创作空间,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用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去诠释舞蹈的元素,让幼儿成为舞蹈的创编者,真正成为幼儿舞蹈的主人。不仅要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去表达。运用得当,是一笔画龙点睛,弄不好,则成了画蛇添足。首先要弄清楚,自己创编的是哪一类型的舞蹈;其次,再根据舞蹈的需要设计服装与道具。其次是动作的选择。让幼儿自己说想用哪些动作为舞蹈的基本动作。在幼儿所说的动作中再和幼儿一起把走、跑、爬、射击等动作定为基本动作,每段安排一个动作或两个动作交替进行,表现出不同的乐段,使整个舞蹈有起有伏,动静交替,极富童趣。有了幼儿的参与,舞蹈成为一种幼儿思维的载体,间接的反映出幼儿的喜好和兴趣及对事物的一些看法。再次是队形的选择。幼儿舞蹈的队形是根据音乐的需要进行设定的。它特点要简单清晰,变换队形时要有疏有密,穿插跑位要合理,不能偏台和拥挤。在创编舞蹈时,应充分考虑到队形与队形之间的变化要合理,队形编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舞蹈的整体效果。
舞蹈教学虽然有难度,但只要教师注重日常生活的积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且将其加工提炼,用幼儿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让舞蹈成为幼儿展现艺术才华的舞台,为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化的健康发展推波助澜。教师要善于将难度大的舞蹈化整为点,利用日常的游戏活动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让幼儿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有些舞蹈需要幼儿有一定的基本功,而这一块教师仍然可利用一些游戏进行训练,减少幼儿的枯燥感,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幼儿舞蹈来源于丰富的生活内容,从生活中提炼的素材具有表现力与生命力。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精彩瞬间,提炼适合幼儿跳的舞步,注重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让幼儿积极参与舞蹈作品的创编,加强日常有目的的音乐节奏及基本功的训练。有了这些作为铺垫,舞蹈教学就会变得简单而轻松。
学习游戏,顾名思义,是教师通过组织者教学过程中,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入游戏,让孩子掌握知识的过程充满快乐,达到超强的学习效果,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幼儿教育中对幼儿知识、态度、情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的需要了,而游戏教学往往可以满足培养现代幼儿教育所缺失的。因为游戏既可以发挥教师通过结合传统教学方法教育孩子,和组织管理班级,又可以吸引儿童对课堂的热情,又可以让上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达到教学目标,并且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冒险精神,这是基础教育是一种新的,并且有效培养孩子学习的未来发展模式。
二、采用游戏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教育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这也就导致了幼儿教学的不断发展。“寓教于乐”的理念越来越深得人心,针对幼儿集中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的问题,游戏教学理念更加适合现代幼儿教学,为此采用游戏教学的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理念。1.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游戏化教学法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我国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国家现在需要的是创新性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的需啊。引进游戏化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学生强烈的学生动机,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促进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提供良好地条件。新课标教学提倡改变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引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活跃课堂氛围,将教师和学生在寓教于乐中体会到教和学的乐趣。2.游戏法可以激发孩子兴趣。游戏教学法是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的。因为孩子的注意能力是不完美的,不发达的,他们关注事物的能力并不是很好。如果教师教育仅局限于在黑板教学和口语教学,容易让孩子的产生心理疲劳。如果在幼儿教学课堂中能把游戏玩到一个非常灵活的老师,那他一定是一位优秀的幼儿教师。因为他不仅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把将快乐融入了学习,同样也将学习变得快乐起来。3.游戏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在早期的幼儿教育中,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教育是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他们通常具有较低的语言的表达能力,而幼儿教学其中的一个教学目标,就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完全可以设计一个提高表达能力的游戏,比如,孩子们可以通过一个虚构的寓言小故事,与伙伴共同讨论和交流,并且进行扮演,进行对话,让孩子们不仅仅对寓言故事有了初步的理解,并且在进行讨论与交流的时候,也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游戏的选择
幼儿存在年龄小、自制力差等问题,为了解决和改善这些问题,提升幼儿教学的课堂效率,就逐渐形成了游戏教学模式,本文分析研究了游戏教学模式,探讨幼儿教学采用游戏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实现幼儿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游戏的选择建议。1.游戏选择要有针对性。在教学目标和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的游戏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实现整个教学的目的,教师不能违背了做游戏的初衷,游戏的选择可以广泛,但要根据选择的课程需要,把游戏和客观知识的有机结合,使儿童游戏在幼儿时期的所要学习整体知识按照一定的阶段进行。例如,教师要交给孩子们写数字,可以组织孩子们拿香蕉,给他们规定任务,每个人必须拿几个的香蕉,1号拿一个,2号拿两个,这样去教孩子,游戏的选择要与所学知识有关。2.及时做好游戏教学的总结和反思。有的教师使用游戏法一堂课课堂气氛是上来了,活跃性有了,但是不善于总结,一堂课嘻嘻哈哈下来了,学生还不知道学的什么,一定要注意反思和总结。毕竟游戏教学法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一节课结束要叫学生总结本次课的知识点,并进行记忆。记忆会有遗忘,总结记录时常翻看才能,将知识内化和应用。
四、结束语
新的时代到来了,教师要由传授知识的教书匠向教书育人的大先生,思想要转变,教学方法要更加追求新颖和实用。游戏教学法是一门新的科学,他不仅改变了传统只讲不做的枯燥课堂模式,并把学习融入到了快乐中。这是一门科学,还等着更多的人去创造,我们应该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取长补短,传承好的,弃其糟粕。才有利于儿童的发展,才能为祖国培养更好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潘源芳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富国街道明德小学
一、准备阶段
l、学会观察。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是幼儿认识、理解、创作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幼儿绘画能力的关键。观察是引导幼儿去“发现、挖掘美,是绘画活动的基础。首先,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和习惯。只有引起幼儿的兴趣,才能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利用周围生活和大自然中美的事物吸引幼儿的注意,以引起幼儿观察的愿望和兴趣。其次,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幼儿观察的能力。
2、提高欣赏能力和水平。首先,要选择大量适合幼儿欣赏的事物或作品。通过让幼儿欣赏各种美术作品、音乐、语言及自然景物、周围环境等,引导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体验美的东西。如欣赏美术作品《向日葵》(凡·高)、钢琴曲《四小天鹅舞》等,也可以是略高于现在幼儿欣赏水平的幼儿作品等。让幼儿有大量欣赏的机会,扩大其欣赏面。其次,用对话法指导幼儿欣赏作品。以往长期的灌输法是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将自己掌握的有关美术、音乐、语言等作品的知识灌输给幼儿,缺乏自身感知和体验,最终导致审美素质的下降。采用对话法,让幼儿与教师、作品三者之间互相作用、交流,是一种平等的双向交流的关系。
二、绘画创作阶段
此阶段是幼儿绘画技能练习和绘画表现相结合的阶段,是相辅相成的。按发现美到理解、感受美,到表现美的过程,也就是在观察、欣赏阶段的基础上,组织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绘画创作活动。
1、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进行绘画构思。大班幼儿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经验和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教师充分引导幼儿联想起已往的知识经验,指导他们确立创作形象,在脑子里构成一幅画,并会用语言表达出来。例:画故事《龟兔赛跑》,教师先引导幼儿熟悉故事的内容情节,再让他们边欣赏故事,边闭上眼睛想象一幅幅画。故事形象鲜明、情节有趣,兔子和乌龟又是幼儿日常物理学中感知过的。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积极展开思维活动,有的按照故事情节设想画面(如兔子睡觉、做梦、比赛场面等);有的着重按人物情绪设想(如兔子不高兴的表情等),每个幼儿都有自己不同的构思,使绘画内容和形象更为丰富。
2、绘画实践阶段。首先,不同能力的幼儿应有不同的要求。
教师应不断了解、观察幼儿,起充分的指导作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作画,成人不应强加绘画内容。例:画《活动人》,即请幼儿根据人的动作表演而作画,整个活动没有教师示范讲解,也没有统一的绘画技能要求,而是让幼儿在直接观察感受后进行创作活动,并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绘画要求。其次,为幼儿提供大量绘画工具,让幼儿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选择工具和材料。工具的变化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的刺激,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积极性。 转贴于
例:在故事画《龟兔赛跑》中,我提供各色挂历纸、水粉颜料、蜡笔、水彩笔。毛笔等,让幼儿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选择工具进行作画,结果幼儿有的选择水彩画,有的选择蜡笔画,还有的是剪贴画、水粉蜡笔画等。画法不一,内容却很丰富,各有特色。 再次,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法。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来看,在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新颖性,对幼儿主体性的积极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采用手指画、脚印画、简笔画、写生画、意识画、印画等多种新颖教学手法,让幼儿更有兴趣地参与活动。例:在一次手指画教学中,我带幼儿到一块大沙地上用手指随意作画,幼儿不受画纸的限制,可以无拘无束地画,提高了大胆作画的能力。在活动中,幼儿还创造了许多以前未学过的新形象。在老师的“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画?怎样完成一幅很大的画”的启发下,幼儿就随手捡了枯树枝、石块、小棒等物品,几个人商商量量地画了,使幼儿的兴趣性明显增强,并培养了互相合作的精神。
三、评价作品阶段
评价幼儿的作品,我主要从幼儿自评和互评两方面着手的:
现今的幼儿教育,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如家庭教育的简单性,粗暴性和急功近利;学校教育的泛知识化和泛游戏化。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极大地阻碍了幼儿智力的正常发展和幼儿天性的自然养成,会极大地扭曲幼儿的心灵,造成将来心智的不健康。幼儿教育应回归它的本真,即:自然、天真、兴趣和认知。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既然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具有规律性,教育就必须按其规律来组织。他指出,一切理智的原料并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儿童都能吸收的,我们应考虑到每个阶段的特殊兴趣和需要。而作为教师,其主要的问题只是去发现符合每个阶段有些什么知识,然后,用有关年龄段的心理结构所能吸收的方式把它传授给学生。因此,我们的教育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来设计,而游戏环节则是能有效地调动幼儿的兴趣,引起幼儿关注的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但是,从笔者的观察看来,目前许多幼儿课上,游戏过多过滥,许多的游戏设计并没有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来设计,纯粹是为了游戏而游戏,目的性不明确,看上去热热闹闹,孩子们也开开心心,但对于孩子的心智开发和对世界的认知能力的培养,则作用不大。这就是泛游戏化的教学,或者说是教学的泛游戏化。
二、幼儿的身心特点
正因为如此,我们就一定要真正地去认识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去设计我们的教学。目前来说,幼儿的大脑记忆正从暂时记忆向永久记忆过度,动手能力也渐渐灵活,对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如果方法得当,在学龄前可以学很多知识。有的在才艺方面已经显现出来,歌舞,美术,体育等等,许多幼儿已经能有较好的模仿和表现能力了。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注意到这一点,适时强化,则效果会好得多。对幼儿所感兴趣的事,能做到早发现、早培养,无疑是很好的教育方式。
其次,幼儿的情感控制力在增强。虽然幼儿的情感是比较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波动,但是他们对于情感的控制显然要比入园前强的多,特别是在集体场合,在小朋友和老师面前。例如,有时幼儿之间的争吵推搡,有的小朋友已经知道谦让甚至是忍让了;分水果点心如果比别人小了也不会去抢等等。此时,由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也开始发展,例如当自己的表现或作品被忽视时会感到不安,有的幼儿甚至会找老师理论了;而当让他们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时会表现得很尽职。
第三,合作意识的增强。在相互交往中,幼儿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一些简单的合作性游戏。他们也能逐渐明白公平的原则和需要服从集体约定的意见,也能向其他伙伴介绍、解释游戏规则。
第四,动手能力的增强。许多幼儿已经能从事一些比较复杂的活动,对一些带有技巧性的运动也能够作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模仿,可以比较灵活的运用一些工具,如剪刀、画笔、铅笔等。例如,灵活地使用剪刀,会用橡皮泥等材料捏出各种造型等,还能正确地使用画笔、铅笔进行简单的美工活动。第五,求知欲望的增强。现在的幼儿对周围的世界有着很强的探索欲望,有着太多的“为什么”,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问题有时会令老师也措手不及。“为什么月亮会跟着我走?“”2012真的是世界末日吗?“”奥特曼存在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层出不穷,老师的解答确实也要有说服力才行。
三、游戏导入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儿童年龄阶段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符合幼儿发展的教学内容,而不能一味地追求轰轰烈烈的游戏或纯知识的传授。如果我们教师不遵循儿童年龄阶段的特点,一味加速学生的发展,只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揠苗助长。每一个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和游戏阶段,应该由我们老师为其根据在这一特定时期的不同特点,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可见我们的工作是复杂和重要的。皮亚杰指出,儿童的认知不能从外部形成,只能以有机体本身的发展来决定。可见,我们的教学并不能有意地去向幼儿灌输或传授某种知识,我们的任务应该是帮助幼儿去游戏,在游戏中去发现,去思想,去摸索。只有他自己看到的,自己发现的,才能真正地在他的思想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记。这就是所谓的“自我发现的教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千万不能过早地教给儿童一些他们自己日后能够发现的东西,这样会使幼儿的创造力过早地丧失,就像人失去了一双探索世界的眼睛,这将多么得可怕。往大了说,一个民族的创造力过早地丧失,将来何以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游戏的选择应该是以益智游戏为主,而不是纯粹的玩乐。益智游戏可以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开发智力。科学早已证明,玩益智游戏可以有效地开发人的智力,提高人的智商。经常玩益智游戏的孩子,他们大脑的开放性思维能力较强,思维活跃,动手能力也强。幼儿的行为是以游戏为主导,只有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和劳动,也只能在劳动和学习中进行游戏,才能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很好的发展。以笔者在教学中的两次尝试为例:
1.前一阵,上海电视台正在播放关于毕加索的作品,笔者看到有一幅作品是可以用来给孩子们欣赏的,这就是毕加索的反映二战的《哭泣的女人》。有人会说,毕加索的绘画晦涩难懂,寓意深刻,小小的幼儿能看得懂?其实不然,我看中的恰恰是图画中那女人夸张的表情、诡异的色彩和笔直的线条。当我把这幅画通过投影展示给孩子们看的时候,许多孩子不出意料地“哇”地叫了起来:这是什么呀?当然,孩子对这幅画所蕴含的深意是不能理解的。我就先让孩子们运用眼睛仔细观察画中人物的表情特征,并试着模仿,从中体悟艺术元素的特质,如线条笔直、紧缩的表现,暗谕着内心的不愉快,痛苦拉扯手巾、牙齿与手的紧张感等,表达的是对战争的恐惧。藉此学习欣赏画作、开拓想象力。这幅作品,作者表达的是对战争的恐惧和愤怒,虽然我们不一定要去分析作者创作这幅作品的时代背景,但我们可以从“哭泣的女人”带给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中,感应到作者的内心世界。许多孩子看了之后,也会说“我们再也不要战争”“战争会死好多人的”“可怕”等的话,说明至少这个美术欣赏是对孩子们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
猜谜语和编谜语可以启迪幼儿的智慧,因为它是让人从所描述的物体形状、特征、习性、用途等去考虑,需要幼儿对谜语所描述的某一事物或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猜谜语实际上是一种智力训练。谜语的语言简练、生动,有的还用排比、对偶的句式,多数是用声调协调的韵语,从而构成了优美的语句,对幼儿丰富词汇,发展语言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巩固幼儿对事物的认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因此,我认为对幼儿进行谜语教学很有必要。而且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猜谜语
猜谜语是在幼儿认识某一事物后,接着猜谜语。这样可以巩固幼儿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如认识茄子后,猜茄子的谜语“紫色树,开紫花,紫花落,结紫瓜,紫瓜里面装芝麻”。这样,通过猜谜,就可以对茄子的特征留下深刻的印象,牢固的记忆。
有时可以单独组织谜语教学。但所猜的谜语必须是幼儿熟悉的、常见的或认识过的物体或现象。第一次猜的谜语应该是容易猜出的,以后可以逐渐加深难度。
教师在念谜语前,要提醒幼儿仔细听,每字每句都要听清楚,还要启发幼儿动脑筋想。如果幼儿猜不出,可以提问,启发幼儿的思维,并帮助他们理解。如“许多小银灯,挂在天空中,白天看不见,晚上才出现”。教师就可以问:“天空中有什么象小银灯呢?这些小银灯要晚上才出现,是什么东西呢?”有的谜语显示了复杂事物的依存关系,把它们内在联系贯穿在谜语中很有意识。如“生根不着地,发芽不开花,菜市有人卖,菜园不种它”。利用了豆芽的生长特点,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猜谜语的兴趣。内似这样的谜语,猜前可以启发,猜后可以进行谈话,并可以作培养豆芽的实验。
另外,还可以利用教学游戏的形式猜谜语。最好选择一些同类的东西或相似的物体,这样可以促进幼儿分辨相似的物体,以巩固其对各种物体的认识。教师应在事前准备出谜底及与谜底相似的直观教具。说出谜底后,可以让幼儿参考直观教具猜谜底。谜语中只能说出事物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的主要特点。当幼儿猜对后,要求幼儿全面地说出各种物体之间的区别。如蚕、蝴蝶、蜘蛛、蜜蜂的谜语“大姐手巧纺棉线,二姐摇扇把花看,三姐空中织头纱,四姐造糖人人夸。”事前教师可以把四种昆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直观教具准备好,可以再增添两种内类似的昆虫。谜语只说出它们的活动,或说出它与人的关系,不涉及外形特征。猜中后,应使幼儿谈出它们的不同点,重点谈与人的关系,便可以区分出益虫与害虫,从而培养幼儿对益虫与害虫的不同态度。
根据谜语的教育作用,教师应抓住有利的时机,经常开展猜谜语的活动。如外出散步时,组织观察课时,游玩时,均可说出谜语让幼儿猜,也可以鼓励幼儿把猜到的谜语说给别人猜,这样可以发展幼儿的记忆力,培养互相说与猜的兴趣。
二、幼儿编谜语
编谜语要在大一点的幼儿中进行,因为编谜语对幼儿的智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要求很高,而且一定要在幼儿猜过许多谜语,懂得核对谜面和谜底后,才能教编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