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第一年个人总结

大学第一年个人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1-28 20:54: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第一年个人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大学第一年个人总结

篇(1)

杨晔(以下简称杨):赵小姐,很高兴在杜克大学见到你。记得上次看到你还是你在多伦多考SAT的时候,现在你已经是杜克大学的正式学生了。首先,你能否和广大读者介绍一下你的出国经历?

赵:杨老师,我也很高兴能在杜克看到您,也谢谢您对我这段时间的指导。我的出国经历有点曲折。我高二下学期的时候想去美国念本科,但是在那个时候,准备托福和SAT考试对我来说实在是太困难了,虽然我把高中的课程都基本停了,但是,这两门考试我无论如何也考不到一个好成绩,到了绝大多数好学校的截止日期,我只能眼睁睁地看到这些名校和我擦肩而过,心里极其难受。但是由于我高三的课程基本就没学,准备高考也不现实,所以我只能继续考试和申请美国学校。由于心理压力很大,我的托福和SAT考试分数一直都很不理想,所以到最后只能申请一个很一般的学校。

杨:那你心里是不是特别难受?

赵:没错。当5月的时候,我同校同学拿着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在我面前走过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心情特别低落。本身我和他们的学习成绩就是在伯仲之间,就是因为英语考试的分数不同,结果差异是那么大。我真的是非常不甘心,所以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改变我的情况。

杨:那你后面做了什么?

赵:我在申请的时候,对美国学校的转学制度略有了解,学生在读完大一之后,可以申请转学到其它学校。我在离开中国之前也咨询了这方面的专家,当然包括您,您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建议,我至今仍然非常感激。只要托福、SAT成绩考好了,本科第一年成绩比较好,那么转到好学校是非常可行的。听到这些建议,我非常受鼓舞,虽然不能一步到位,但是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达到进入好学校的目的也不错。于是,我重新摆正了心态,拿出了托福和SAT的课本,继续学习。我并没有在6月拿到签证之后就马上去美国,而是等到8月末才走,目的就是能够在中国踏踏实实地把考试准备好,提高自己的应试实力和技巧。

杨:你去了美国之后感觉怎么样?

赵:我觉得太忙了!刚开始去上课,从听课到和同学的团队学习,再到独立完成作业,整个要求和流程对我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所以,我要花相当多的时间来适应它。由于我本身不想在这个学校完成我的本科学业,我所需要的只是尽可能的获得所学习课程的高分,这还让我动了很多脑子。在美国,很多课程是任选的,有些课程是中国学生的强项,例如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等,因为定量这块中国学生比美国学生好太多了。而有些课是中国学生的弱项,例如美国历史,文化等等,需要写大量的作文,中国学生在写作上是绝对不占优势的。所以我在选课上琢磨了很长时间,挑了几门比较容易拿高分,又不会占据自己特别多精力的课程。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我上的课最后分数都是A,这直接保证了我后面申请名校的基础。

杨:非常好。那你怎么来处理托福和SAT考试呢?

赵:在美国的第一年学习很忙,我自己空余的时间非常少。但是我还是坚持每天花一个到两个小时来学习托福和SAT,保持自己的考试状态。周末我几乎就没怎么出去玩过,除了外出购物以外,就是把自己关在宿舍里面学习。我很顺利地在11月的时候就通过了托福考试,获得了105分的好成绩。至此,我的第一个目标就完全达到了。在11月之后,我把全部的考试精力都放在SAT上,第一次考试仍然不理想,但是成绩比以前已经提高很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继续加强练习。圣诞节的时候,我去了多伦多的姑姑那里,在那里又报了一次SAT考试,您正好也在那里,给了我很多鼓励和指导。这次考试我考了2300分的好成绩。当我拿到成绩之后,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感到名校在向我招手了。

杨:接下来的申请也很麻烦吧?

赵:非常麻烦。名校的申请资料内容很繁杂,我在那段时间每天都忙到凌晨4点,写材料,改材料,填表,整理等等,人到后面都有些透支了。但是有一股信念在支撑着我,因为我觉得我的能力和水平可以进入名校,这对我的前途非常重要,所以我也就挺过来了。我顺利地获得了杜克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的录取,在那个时候我真的是非常激动:这意味着我一年的心血都得到了回报。

杨:你进入杜克大学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了,你能不能把杜克大学和你一年级的学校做一个比较?

赵:进入杜克之后,我觉得我的时间更不够用了。如果我第一年进入杜克,想转学到哈佛,那我是无论如何没有时间再准备托福和SAT的(笑)。课程的量太大了,而且学生的水平都非常高,很聪明,和他们竞争可以说是需要投入百分之一百的努力。不过我很享受这种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因为这个可以使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我在杜克已经交了很多好朋友,大家都是属于学习起来很努力,玩起来很疯那种类型,这其实也是我的真实性格。在来美国的第一年,因为要达到我自己的目标,所以我把自己封闭得近乎残酷,进入杜克之后,我觉得我的性格又回来了。

杨:我感觉其实你第一年念的大学并不是不好,只是不适合你罢了。

赵:对。我先去的大学,老师和同学都对我很好的。他们觉得我很聪明,特别是同学觉得和我一起做作业很高兴,因为我的基础很扎实,能够很有效率地完成作业,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水平。不过,我就是感觉我的学习基础和水平,应当能够到更好的学校中去,而不是仅仅因为英语的原因在这个学校完成我的本科学位。毕竟这里的学费和杜克的学费也就相差1万美元,但是毕业之后的认同度和给我带来的帮助则差异很大,这不是1万美元能买到的。一个人念大学就这么一次,所以我希望能够在和我水平相当的学校里面学习。

杨:你说得很对。上大学就是找到合适的学校。如果太高,自己学习很辛苦。如果太低,自己又不是很甘心,所以适合最重要。

赵:是这样的。我一年级的大学里面有几个中国同学,在高中学习成绩也很不错,也是因为托福和SAT成绩不够才到这个学校的。但是我觉得他们的抱怨比实际做得多。来到学校后,并不是想着怎么改变自己的情况,积极地应对,而是说学校这方面怎么不行,那方面怎么不行,或者大谈名校怎么怎么好。这些都是没什么太多意义的。我曾经和他们说过考虑转学的事情,但是他们几乎就没把我的建议当回事。等知道我被杜克录取之后,他们的震动很大,觉得自己确实荒废了不少时间,他们中的有些人已经着手重新学习考试,争取在大二结束之后转学。

杨:从你这些话来看,事实上自己的道路还是要靠自己去把握,别人只能提建议,但是执行还是要靠自己。

赵:没错。大学申请,大学转学这些事情,大多数父母都不是很明白,毕竟没在外国念过书,英语也不行。所以只能靠自己的研究和询问。向您这样懂的人在社会上也不多,也不是都有机会碰到您和您谈谈。所以主要的工作还是要自己来做。申请和转学其实是一件特别繁琐需要大量投入的事情,而且里面也有各种各样的技巧,这些都需要自己去一点点体会和完成。必须要下到应下的功夫,才能获得最佳的结果。

篇(2)

四年的大学学习,学到的更多的是专业基础知识再就是一种自学能力,而实践经验、社会经验则十分匮乏。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初来公司,曾经很担心不知该怎么与人共处,该如何做好工作,但是公司宽松融洽的工作氛围、良好的学习发展机遇,让我很快完成了从学生到职员的转变。能够正确面对挫折,辨证的看待问题。工作中能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开展工作。

回首过去,我深感欣慰,我从一名不谙世事的学生,成长为一名要求进步的企业职工,各种滋味只有自己体会。人生的道路刚刚开始,这工作第一年所给予我的启示将会成为我不断前行的坚实动力!我会不断思索和寻求,用全部的青春和热血,为总厂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书写我的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页!

【试用期工作总结结尾二】

其实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作为公司也一样,因为公司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在公司的位置不同,工作不同,作用不同,自然待遇会有所不同。所以,这些方面我并不会放在心上。惟一值得关心的就是自己本职的工作是否能做好。自己是否拿到了自己应得的报酬。而在这点上,我认为只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公司会给予相应合理的待遇的。

有首歌唱得好“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我对它的理解就是:如果成功了,不要骄傲、继续努力、以便取得更大的成功;如果失败了也不要气馁,总结失败教训,争取下次成功。不论怎样,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才能工作的更好,生活的更精彩。

【试用期工作总结结尾三】

作为一名试用期人员,要不断的鞭策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在班组中不拖后腿。

篇(3)

陈葵,这位著名美女CEO的背景资料是:38岁,军人出身,历经DEC、COMPAQ、3COM等国际公司,1999年底出任冠群金辰总经理,带领公司完成了从防病毒厂商向全面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及安全服务提供商的成功转型,从最初的17人团队发展到现在的上百人规模,建立起成熟的团队和企业文化。做到这一切,陈葵只用了4年多时间。

中年退休是一次Break

“和父辈相比我们这代人好像是在‘偷’时间,陈葵说:“在三四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父辈一生要做的事。在今天的社会条件下,如果一个人想从20岁工作到60岁,真正到脑力和体力已经衰退时再‘退’下来,这段时间太过漫长,会把人榨干。而且我们又不甘心的是,在体力和精力都最为旺盛的生命阶段,没有真正为自己做什么,所以我们会觉得累,想要停下来休息。’

因为深信“我们是不甘寂寞、闲不下来的”,陈葵认为时下精英阶层中流行的“提前退休”是“阶段性退休”。“我认为‘中年退休’应该是一次Break,是一次中场休息,只是因为这个过程的时间长短现在无法预期,我们才称之为退休。

陈葵说自己“也该到中场休息的时候了”,只是总也找不到合适的机会“为自己的上半场”划句号。“工作非常累、情绪低落的时候,脑海中一直有这个念头提前退休吧,甚至在下班开车回家的路上告诉自己,明天我坚决不会去上班了,然而第二天,我还是出现在公司里。职业经理人是一个理性的角色,做得越久职业化程度越深。一个公司的领导者必须‘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还要想着地里的收成’,我必须对公司发展的长远目标和整个团队的未来负责,有太多牵挂和责任放不下,总感觉没有机会停顿。同时,内心深处也有担忧,动态的市场给了我们成功的机会,但市场也是无情的,你离开了这台高速运转的机器就很难再加入进来,一旦OUT,想IN就难了,中产阶级是很怕失去的,于是对自己说再坚持一年吧,再坚持两年吧。于是里面修、外面补,休假旅行、学习充电,但这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想,有一天,当坚持变成了忍受,就是那个做出‘退休’决定的‘临界点’了。”

我们不会一直工作到60岁

以前,有七八年的时间,陈葵最爱去美国旅游,迷恋空旷和辽阔的感觉,租一辆敞篷跑车,沿着笔直的一号公路从洛杉矶一直开到赌城,在充满行进感的电子音乐中,心情激越地穿越峡谷和沙漠,近几年,她“慢”了下来,徜徉在欧洲古老城市的街头,享受购物乐趣和细节之美,现在,她的旅游方式更“静”了,她预期的“阶段退休”应该是5年时间,分三个阶段:第一年彻底休息,之后两年根据个人兴趣学习充电,最后一年为重新上路“预热”。

“退休”后,陈葵打算“换个环境生活”。比如去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地广人稀”的地方,也可能选择云南、成都因为“风景优美,人文气息浓厚人们的心态轻松平和,适合专注地思考”。而“在人口密集、竞争激烈的中国大都市,总会有‘杂念’来刺激你,看着周围的人们都在忙着‘进取’心态很难真正放松,更不可能安静地审视自己的内心。”

“退休”后,陈葵会把时间更多的留给兴趣。“我一直很喜欢设计方面的事情,大学选择的专业和现在从事的工作其实都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一个人想要生命完整,他的左右脑的发育应该是平衡的。所以,‘退休’后我学的东西一定和拓展‘右脑’有关比如服装设计,何况我那么喜欢漂亮衣服!我认为,在人生最好的阶段最大化地挖掘自身潜力,最大限度地丰富生活,这才对得起自己的一生。”

谈到“第三阶段”的“赛前热身”,陈葵作为职业经理人的理性充分显露了出来。给她的目标做个总结,就是――以管理者的身份,用丰富的专业知识,为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不断提升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服务。传媒业和奢侈品行业是她可能选择的方向。“在社会公认高智商、高变化、高能力的IT领域,和男性一同驰骋,为了维护网络安全和“敌人”斗智斗勇,进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较量,2004年被评选为“对中国的网络安全有特殊贡献人士”,工作中的成就感是激励“最不能忍受别人说自己笨”的陈葵前进的最大动力。对于目前完全能够“自给自足,满足自己奢侈的小愿望”的工作和生活,陈葵还是“非常满意的”,所以她希望自己提前退休的时间稍微压后一点。陈葵对自己目前状态的评价是:“发动机”还好虽然“实现理想”的时间无法预期但她坚信我们这批人大部分不会一直工作60岁”。

陈葵

篇(4)

关键词:施工企业 合理招聘 有效培训 科学配置 有效评价 留住人才

新员工入职后,最容易流失的时间一般为入职第一天,培训第一周,实习第一月,入职的第一年。新员工招进来以后,没干多久就走了,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可想而知。企业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招聘、培训、人员调配等直接成本,还耗费了因为岗位的空缺而引起的机会成本,特别是海外班新员工的流失,我们的损失会更大。

经统计和分析,新员工的流失的原因有:自身身体原因、个人婚恋原因、家庭原因、读书升造、调入其他稳定单位、考上公务员等等。尽管有种种所谓的原因,但最关键还是因为不能适应长期流动的工作性质,对施工企业文化找不到认同感。是什么导致近几年来,新员工不能很快适应工地生活,对工作没有成就感,不能很快融入施工企业文化中呢?是我们的招聘工作没有把好关,把不合适的人才招进来了?还是我们的培训工作没有做到位,造成新员工对自己的工作不了解?还是项目设施简陋、工资待遇不高、领导不关心员工呢?

施工企业如何留住新员工是我们现在必须思考的问题。对于新员工,企业如何能让其快速融入施工企业文化中?通过什么手段为新员工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如何帮助新入职员工平稳度过第一年……

我个人认为:施工企业应从新员工招聘、岗前培训、科学配置、职业生涯规划四个方面来杜绝新员工流失,关注好新员工的第一天、第一周、第一月及第一年,让新员工更快地适应工作、融入团队、发挥自身的价值。

一、招聘合适的员工

新员工能不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并融入团队,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招聘工作的好与坏。如果新招进来的都是合适的人,那么他就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反之则不然。怎样确保施工企业能够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调整招聘思路。

近年来,为了适应施工企业的发展,施工企业已从原来的实际操作型向项目管理型发展,需要大批的高素质人才。为提高全员素质,企业大量引进全国名牌大学各类专业优秀大中专毕业生,特别是近两年来,只招收本科毕业生,这无形让很多优秀的毕业生涌入到施工企业队伍中来,的确给我们施工企业带来了新鲜血液,提高了企业的“品味”。但是一定程度上也给企业带来许多不安的因素,越是优秀的人,越有流动的本钱,诸如:重新找份新工作、考公务员、继续考研升造。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招聘中还是应根据现有的员工员工情况,根据发展需求,适度调整、不求名牌、只求够用、少看硬件、分层次、分梯队,为施工企业招聘到合适的员工。

(二)、注重细节,仔细甄别,为企业挑选适合的员工。

施工企业的流动性,在嘴上说说,可能大家认为也就是容易经常出差,但是实际情况是,我们将长年驻扎在项目所在地进行施工生产及生活。好多新员工入职第一天,进入施工现场第一天就离职,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最基本的想法就是:“我好不容易熬过十年寒窗,我想得到的,就是远离亲人,过着四海为家的生活吗?我不能,我要马上改变这一切。”现在的大中专毕业生独生子女多、城市长大的孩子多、家里经济条件优越的不在少数,特别是施工企业好多员工由于地域性的影响,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的生活,不适应山区的生活,都是导致新入职员工流失的重要原因。这就告诉我们,在招聘员工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重细节,详细询问其家庭基本情况,如家庭成员结构、父母工作单位、应聘者原籍所在省份、民族及等。通过这些信息来综合判断,他们适不适合在施工企业工作。以我们的经验来看,招聘施工企业办公所在地的省份或附近省份,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子女较多,父母在家务农等的员工在施工企业里会更稳定。

(三)、对招聘人员进行企业文化的适应与认同的评估

不认同施工企业文化的员工是不可能积极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也是很难在企业中稳定下来的。作为施工企业的招聘人员必须要对企业的目标、策略、文化和价值有着很好的理解,并以此作为招聘过程中评估应聘者的一个重要依据。

我们可以通过在招聘现场分发企业画册、播放企业宣传片,让应聘者对企业性质及工作内容有个直观的了解。通过模拟场景和集体讨论,对应聘者的创意能力、分析能力、控制能力(即推动变革的能力)和服务意识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就能很明显地看出应聘者对施工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从中选择出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

二、做好新员工入职报到指引工作,帮助新员工过好第一天。

新员工入职第一天,大家从天南地北一下子涌入到大家自认为“梦开始的地方”。虽然大家对企业的认识已从宣传片、招聘会现场、学校推荐中、社会的评价声中收集了不少信息,备足了功课,同时也是满怀喜悦,带着美好的憧憬进入将会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大舞台。如果迎接他们的是:工作人员热情的指引,一目了然的报到流程、实施规范的报到程序、科学合理的食宿安排等,这无疑将会让他们在心目中给我们的企业打上最高的印象分,让他们感觉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我能在这样的企业工作是我的荣幸,我能成为这里的员工是我的骄傲。先入为主一定程度上会左右新员工的思想,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新员工报到指引工作,帮助大家过好入职第一天。

三、做好新员工岗位培训、职业生涯规划,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帮助新员工过好第一周。

让新员工尽快地胜任工作,并从工作中获得信心也是新人决定去留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之,企业在招聘、甄选及配置环节上都需要精心的策划与运作,一招不慎都会为新人流失埋下伏笔。 有效的岗前培训、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等等,都是帮助新员工过好入职第一周的重要前提。

(一)、岗前培训

对新人培训最重要的目的是让他融入企业的文化。我们套用联想的一句话叫“入模子”,也就是不管他什么背景、历史、来自什么样的企业,用强化的方式让他集训并很快适应企业的组织文化,大家用同一种声音说话,其实这才是新员工入职培训最重要的一个目的。

岗前培训应该包含以下四项基本内容:组织方面的设置、员工福利及人事制度、工作职责、企业产品及相关业务知识方面的培训。通过共性课程的培训让新员工增加对企业的了解;通过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专业课程的培训,让员工尽早适应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文化感受是从各专业授课老师及老员工身上所感受到的一言一行,他们才是企业文化的窗口,往往由于他们对新人的态度使新人重新审视企业文化,是新人决定去留思考的又一重要因素。因此,对新员工实施培训,一定要挑选好各个授课老师。

(二)、为新员工作一份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对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忠诚度的作用,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但是,当我们提起职业生涯规划时,大家想到的便是企业的资深员工,对新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也许并不被很多人所认可。但是,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新员工来说同样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在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研究出各种新员工职业规划的方法。

我认为对施工企业新员工的职业规划方法是:提供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最初工作。大多数专家都认为,企业能够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争取为新雇员提供一份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一项以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的年轻管理人员为对象的研究中发现,这些员工最初的工作越有挑战性,其工作成绩也就越有效率、越成功,即使在工作了5-6年的老员工中,这种情况依然存在。提供富有挑战性的起步性工作是“帮助新雇员取得职业发展的最有力、最简单的途径之一”。

(三)、科学、合理的配置资源,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

企业要想使新员工能够迅速地适应工作、融入团队,并且让新员工的潜力、价值更快、更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就离不开科学、合理的配置。要将新员工在短短的一周培训结束后,分配到合适的岗位上,需要我们人力资源管理者有着较强的职业直觉,是施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需要花时间,下功夫做的一件非常重要事情。我们可根据项目特点,现场需要,对照专业,充分观察新员工在培训中的各种表现,通过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做好工作分配前的调研工作,听取新员工的意见,充分考虑新员工各种需求,以人为本,最大程度上做到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让新员工充满信心、满怀热情的投入到自己的第一个岗位中。

四、通过师徒结对形式,发挥“传帮带”作用,关注新员工的成长,帮助新员工过好第一月。

施工企业的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劳动强度大,流动性强,待遇普通偏低,是个不争的事实。当今,是信息社会,通讯发达,互联网方便,无论你身处在哪个穷乡僻壤,也阻隔不了我们与外界的联系。新员工在上岗前的一个月里,除了努力工作,认真实习,也是与各自同学联系最为频繁的时期。大家讨论最多的并不是薪酬问题,而是他们对新单位的印象,企业对他们的关注程度,所在企业的员工素质,包括企业对他们未来的设计和当前的培养方法。作为我们的企业,要想留住新员工,帮助他们度过了第一天、第一周,接下来就是要帮助他们过好第一月。

“师徒结对”是我们施工企业培养新人最传统的一种方法,他是利用“传帮带”的效应来发现人、培养人和留住人。活动开展时间一般是新员工到企业工作近1个月,已基本适合施工企业工作性质,熟悉自己的工作内容,通过一个月的多方面了解,为新员工们找到合适的师傅进行结对。有效地组织开展传帮带结对活动,一定程度上为施工企业留用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对仪式中,我们会结合施工生产实际情况对导师、学员双方提出了诚恳的建议,让导师能够在平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从思想、业务、作风等方面全方位塑造学员,促使他们能够尽快进入角色、挖掘潜力、掌握技能、逐步成熟;希望学员能够确实沉下心来,在导师的引导下肯吃苦、勤动脑、多动手,不断优化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立志早日成才,为他们规划灿烂的未来。

四、借助“师徒结对”活动载体,注重活动实效,客观评价,帮助新员工顺利度过第一年。

松下幸之助说:“企业即人。如何合理用人,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特别是调动新员工的工作热情,赢得员工的献身精神、留住人才、实现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是企业永恒的课题。建立融洽的导师和学员的关系之后。导师要以身传教,言传身教,不仅要在业务上做好传帮带,而且要在思想、生活上关心学员。学员也要尊师重教,多与导师进行沟通,增进感情;要学会做人,要团结同事,同时,要有吃苦的思想准备;要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让每位新员工立志为施工企业生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一年以后,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并选出优秀的结对师徒,进行表彰,树立典型。同时,为每位新员工一年来的工作也作出客观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个人实习小结,导师对其一年来的综合评价,部门负责人对其工作能力进行评价及项目领导对其后期工作安排、使用的建议。

施工企业可举办专题会议,一是对“师徒结对”活动进行总结,二是对新员工一年的实习工作进行小结。树立典型,肯定成绩提出建议、规划方向,让新员工知道,我们企业不仅重视他们目前成长的每一步,更会关注他们今后成长的每一步,为他们一年的实习工作画上一个漂亮的句号,同时也帮助他们安全度过了入职的第一年。

篇(5)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 个性化 素质拓展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49(2010)05-0133-02

高校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旨在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了解职业特性和社会需求,思考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确定人生不同阶段的职业目标,增强大学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作为一门课程,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对职业生涯有初步的思考和规划,但对于学生而言也有学习一门课程完成一定学分之嫌,对于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如果学校没有相应学生发展的规划和引导,其作用也非常有限。多数低年级学生对大学学习和素质培训等自我潜能发掘缺乏合理规划,没有个人培养目标,一些学生有目标有规划,但由于学习习惯或学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也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鉴于此,本文针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思想下的大学期间的个性化素质拓展做简要分析。

一、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在自己兴趣、爱好前提下认真分析个人性格特征基础上,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未来所从事工作做出的方向性的发展方案。按照著名的职业规划大师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大学阶段正处于职业发展五阶段中的探索期,在职业探索期大学生依据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客观条件的分析,结合大学这个职业生涯发展特殊阶段特点,确定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具体可行的教育、培训计划和行动方案,并在确定的时间期限内完成。

二、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指导下的个性化素质拓展

个性化素质拓展是从学生管理的角度,对学生在校几年的发展进行引导并指引学生进行规划,既有统一的要求,又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的重要准备时期,是人生的加油站。通过深入了解职业特点,在大学阶段合理、科学地规划人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旨在引导学生完成“个性化素质拓展”任务,即培养一种职业精神,养成两种意识,学会三种本领,为辉煌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目标:个性化素质拓展就是让学生年年有目标、步步有规划、人人有本领,实现阶梯式接近职业理想。通过几年的学习和发展让全体学生成长为有目标有计划、综合素质强、个性化特点鲜明的毕业生。

(二)基本内容

根据职业规划的思想,大学生不同年级应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基于低年级学生的发展目标的不确定性和对当前发展任务的不明确性,个性化素质拓展针对大学生从大学第一年到第三年确定三个具体的“123计划”。

大学第一年的“123计划”:突破“1个弱点”,发展“2个特长”,参加“3项活动”。

大学第二年的“123计划”:争获“1项荣誉证书”,达到“2项过级”,至少参加“3项活动”。

大学第三年的“123计划”:探究“1项专业成果”,锤炼“2项专业技能”,实现“3项拓展训练”。

(三)实施的原则定位

导航标:作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导航标,充分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分阶段、循序渐进的开展引导。坚持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个性,为其个性完善、人格健全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实施学习上自主、行为上自律、人格上自尊等有效的人生导航。

反馈:结合专业特点,以Turbo c++、SPSS、MicrosoftExcel软件为支撑,通过对反馈信息的横向、纵向分析,即同一时期不同年级间的反馈信息分析,同一个年级在不同时期间的分析,同一个年级不同班级间的分析,同一个班级不同学生之间的分析找准实施对象的切入点,让资源得以充分整合,真正做到“谋个性之发展”。

调整:从高年级的反馈信息中总结经验并及时调整针对本年级和低年级的“个性化素质拓展”,使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得以在实施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三、个性化素质拓展的具体内容及措施

(一)大学第一年探索期

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专题讲座等给学生介绍职业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促使学生认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性格、兴趣等选择和设计职业生涯,并围绕这个主题确定学习目标,制定自己的学业规划。学生要在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统一安排下,认真分析自己的个人价值取向,深入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相匹配的职业特点,发掘需要突破的1个弱点,探寻符合自己价值取向的2个兴趣爱好,初步完成职业规划,计划参加与职业发展相关的3项活动,初定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并填写出《学生个性化素质拓展“123计划”项目登记表一》。

(二)大学第二年定向期’

通过第一阶段初步的职业规划和一年的实践,学生工作人员要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号一次脉,认真分析学生初定职业规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对部分实践效果不太好的学生开座谈会,了解学生对人生的理解,针对学生的现实思想状况,对学生初定职业规划的修改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确定职业规划。学生要主动刻苦地学习自己的专业课,丰富自己的职业技能,提高自己对人生价值的认识,结合辅导员的指导,进一步修改初定职业规划,最终确立基本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为自己人生确立方向,切实加以实施,争取实现至少1项荣誉证书,实现2项过级(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至少参加有助于职业发展的3项活动,并在这一阶段确定职业生涯目标,并填写出《学生个性化素质拓展“123”项目登记表二》。

(三)大三冲刺期

根据学生大一和大二的职业目标选择和两年的大学学习生活实践,结合学生的职业规划,继续引导学生强化自己的职业目标,对职业素质进行进一步强化,拓展职业能力。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和学生要重点围绕这个选定的职业目标去制订并实现大三的“123计划”。

1.探究“1项专业成果”。对选定的职业进行专业研究,并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专业成果的研究与整理,形成至少1项专业成果。

2.锤炼“2项专业技能”。特定职业需要特定的职业技能,选定职业目标,就必须具有特定的职业技能,要通过定向培训、专业技能学习等方式锤炼出至少2项专业技能。

篇(6)

我庆幸我自己所选的新闻专业,也庆幸自己选择了新闻职业。我为这一职业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当我把记史与救世当作自己工作毕生的信条时,我深切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与压力。而就是这种责任,这种压力,迫使我整天走街串巷,用相机,去发现善与美,用笔,去记录丑与恶。

大学时,新闻是一种兴趣,入职后,新闻是一种理想。在巴中这块红色土地上,在巴中日报社这个积淀着深厚新闻历史氛围的单位,我的理想,就是把晚上的一声叹息变成白天的一句豪言,让遗憾越来越少。 我的理想,就是下了夜班,穿过悄无人迹的街巷看到家里那盏灯的光亮。

我的理想,就是奔走在这个城市,步履维艰,却目光如炬,倾听使命敲打灵魂与啤酒瓶碰撞的交响。我的理想,就是让对手和读者赞叹,也忍受因戴着镣铐跳舞引来的责难甚至嘲笑。

我的理想,就是享受春花为游人嚣张地绽放,也享受秋雨无声地落下。 我的理想,就是耳边总萦绕着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喃喃自语:应该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而不要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

我的理想,就是当沸腾的岁月喧闹地过去,当庸常的日子寂寞地来临,我能够坦然微笑。我的理想,就是在尘土飞扬的大地上踏实行走,又怀揣穿越七层梦境的念想。 我的理想,就是此生即便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也绝不在此岸终老!

这一年,我学到了比大学四年还多的东西,拥有了比大学四年还多的感受。也终于明白,很多时候,理想,也仅仅只能因其是理想而存活。记史与救世,更多的,我们只能是记史,我们当不了救世主。每每遇到有弱势的人向我发出哀婉的求救声时,我只能撇下同情的目光,在良心的拷问和煎熬下走开。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记者,我无法做到全面地普及公民社会常识,我也无法也手中的笔和相机对公权的滥用保持怀疑和警惕。 某种力量只能让我看见北川中学废墟上建起新楼满挂的标语口号,而不能让我听到那些年轻亡灵的呼叫。

入职的一年,是成长的一年。我变得成熟,变得富有责任。我不再有大学里一首《光辉岁月》吼个通宵的放荡,而更多的,工作之余,我知道要回家陪陪爸妈;我不再做大学里的“月光族”,月底发了工资后,我知道为父母添双新鞋,为侄儿买一个新书包。我开始明白,这,才是真正的成长。

在单位,我是快乐的,我寻到了一种久违的感觉。在这里,我没有因为自己是一个新人而感到陌生与不适。单位有一种家的感觉,单位的领导,如同家长,关怀备至;单位的同事,如同兄弟姐妹,亲密无间。与他们一起工作,一种生活,其乐无穷。

9月,我被安排到平昌记者站。在这里,我经受了十分艰难的锻炼。所谓锻炼,并不是条件太差,或者是工作不好开展。而是,我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而在这里,一个的生活,一个人的工作,让我忍受不了。不过,后来,慢慢地也就习惯了。我已经习惯于每天早上,一个人背着相机,双手插在大衣里,出去采访,走过县委大院的门口,太阳刚好射过头顶。我已经习惯于晚上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床上,把电脑放在腿上写稿子。我已经习惯了买点花生瓜子放在屋里,一个人静静地看电视,嗑瓜子。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静静地看书,读诗,为仓央嘉措的一句“见与不见”一个人泪湿衣衫。我想,这,或许也是成长。

入职以来,我开始明白很多。一个决定,一次疏忽,就是命运的一种转折。工作的逆境与顺境,并不像以前所想的那样,好好读书,好好锻炼本领,以后就能好好地工作。一个趔趄,或许就可以滑入深渊;一次失足,就可能万劫不复。昨夜的一个梦没做好,就换来了今天的意兴阑珊。

每每念及这些事时,我都告诉自己,也仅仅只是昨夜的梦没有做好而已。

只是对大学的老师,我怀有深深地愧疚。曾经,他们对我饱含殷切的期望,而今,我是辜负他们了!

然而,我并不颓废,我依然还是会坚定地朝前走!人生的境遇虽变化无常,但人骨子里的意志是不变的。

篇(7)

关键词:养老金替代率;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工资收入水平;人口结构

一、养老金替代率的概念及其合理水平

养老金替代率(R),是衡量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的重要指标。从社会角度来讲,养老保险金替代率是指一定地区当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平均水平(P)与该地区当年职工平均工资水平(W)的比率,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为:R=P/W。但是,为了更精确地反映养老保险保障程度,应当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分母计算因子W进行修正。养老金替代率的分子计算因子P是退休人员每年所得的纯粹收入,既不需要扣除三险(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一金(住房公积金)费用,也不用缴纳所得税,真实地反映了退休后的生活水平,而其分母计算因子W并不是纯粹性收入,需要缴纳三险一金和一定的工资所得税,并不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在职职工的生活水平。因此,本文采用去除三险一金的纯收入工资(W1)来计算个人养老金替代率。经过修正后的养老金替代率的计算公式为:R=P/W1。

那么合理的养老金替代率应该在什么水平呢?这既可以从社会角度总体分析养老金替代率,也应该根据不同收入群体,以群体或个人角度来分析养老金替代率。从个体角度分析,我们将养老金替代率从家庭结构角度分析,以三口之家为例。如果是双职工带一个小孩,所获工资性纯收入全部用于三人生活,那么可以简单的认为每口人的生活消费比例为家庭总收入的67%。退休后子女已经工作,所以其退休后用于个人生活的收入为在职时的纯收入的67%即可保持原有生活水平,即其养老金替代率应为67%;如果是单职工的三口之家,所获工资性纯收入全部用于三人生活,那么可以简单地认为每口人的生活消费比例为家庭总收入的33.3%。退休后单职工要负担两人的生活,所以要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其养老金替代率仍应为仍为67%。

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的养老金替代率

根据2005年的《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做了相应的改革。具体的计发方式总结如下: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年标准=(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参保人员本人指数化年平均缴费工资)÷2×全部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年标准=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的计发年数

(一)不同收入群体的养老金替代率

在职职工甲2007年时25岁,其工资为当地平均工资,60岁退休,假设:今后35年当地平均工资名义增长率8%;在职职工个人账户记账年利率4%;按该省平均余命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年计发额。

以上海数据为例,2007年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9310元,平均预期寿命为81岁。通过计算,甲在2041年(退休前一年)年平均工资为675060元,2042年(退休年)的平均工资为729064.8元,个人账户累计金额达1068967元。因此:

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参保人员本人指数化年平均缴费工资)÷2×全部缴费年限×1%

=(675060+675060)÷2×35%=236271.17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年数

=1068967÷(81-60)=50903.21元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236271+50903=287174元

去除三险一金的退休年工资(W1)=729064.8×82%=597833元

养老金替代率(R)=P/W1=287174÷597833=48%

甲退休后的个人养老金替代率为48%,和本文前面所讲的能够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平的67%的工资替代率还有将近20%的空间。假设在岗职工乙、丙、丁的工资分别为社会平均工资的150%、200%、300%,在其他假设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类似的计算可得:乙的养老金的工资替代率为41%,丙为38%,丁只有35%。可见在职时收入水平越高,退休时从社会养老保险获得的养老金越显不足,因此也可以推出高收入人群对商业养老保险有着更大的需求。

(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调整制度下的养老金替代率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也适时的调整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各省市颁布的基本养老规定中,都强调“基本养老金实行正常调整制度”。下面我们仍以上海的数据为例,分析若干可能的“调整制度”带来的后果。

第一种“调整制度”:养老保险基金由社保管理部门负责“保值增值”,增值部分用以增发养老金。

同理可知基础养老金部分每年以(1+i)的比例增加。所以第二年领取的基本养老金为:

第一年个人账户养老金×(1+i)+第一年基础养老金×(1+i)

=(第一年个人账户养老金+第一年基础养老金)×(1+i)

=287174×1.04=298661元

由于与甲持相同工资水平的在职职工在甲退休第二年的工资为675060×1.082=787391元,扣除三险一金后为645660元,从而甲退休第二年个人养老金替代率为46%。按照同样的办法,可以计算甲退休第三年、第四年…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并发现它们逐年下降,如果甲能够活到80岁,那时他的养老金替代率只有23%。

三、社会人口结构变化和预期寿命延长下的养老金替代率

目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主要来源仍然是社会统筹部分支付的基础养老金,因此可以说,中国当前的养老金体系仍以现收现付制为主。从国际经验看,这种体制的重要条件在于合理的人口结构,也就是说,中国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在职人员与退休人员之比不能过低,否则将会严重影响这种制度应有的效果。全国1990-2005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在职人员与退休人员人数以及两者之间的比例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我国已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城镇职工与退休人员之比,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5:1下降到2005年的3:1,而且根据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数据预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在2013-2015年达到峰值,之后就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我们有理由推测这一比例还将继续下降。这种比例的下降势必会使基础养老金的支付产生巨大的压力,从而进一步使养老金替代率水平下降。

四、结束语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通过养老金替代率具体数据看出目前我国的企业职工基本社会养老保险保障程度无论对于高收入人群还是中等收入人群都是十分有限的,即使国家适时的调整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在未来养老保障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缺口问题。因此政府提出要发展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将商业保险补充进来,与社保共担养老重担。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福灵.养老保险金替代率研究[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