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计算机维修论文

计算机维修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4-13 16:33:2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计算机维修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计算机维修论文

篇(1)

1.1当前实物模拟训练存在的局限

培养装甲装备维修技术人才,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重要方面,但采用什么样的训练手段,对提高训练质量至关重要。目前的模拟训练,主要是通过模拟真实的装甲装备各组成系统如底盘、火控系统、通信系统等来培养学员的作业和维修操作技能,技术上师徒相传,受场地、师资、实车、实物等条件的制约,训练周期长,教学难度大。装甲装备作业和维修训练是一种师生双向沟通的教学过程,无论教与学哪方面存在问题,其教学效果都要受一定影响。因此,以实物模拟为主要手段的模拟训练,有很大的局限性。

1.2计算机模拟仿真系统的优势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日益成熟,计算机模拟仿真系统中的装甲车辆和零配件,采用三维动画制作,图像的仿真程度和实物实景相差无几,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方式对学员的感官进行综合刺激,其效果是单靠实车、实物训练所无法比拟的。学员可以通过键盘、鼠标或操作杆,在计算机操作平台上进行拆装练习、维护保养、排除故障,利用模拟操作台,在模拟战争环境中进行作业、抢修。模拟仿真系统还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人机交互和及时反馈,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自行安排难度适中的训练内容,实现因材施教。计算机模拟仿真系统与真实装甲装备相比具有体积小、造价低、功能全等特点,硬件一次性投资以后,软件更新换代快,便于很快普及。因此,装甲装备维修训练由实物模拟向计算机模拟仿真系统转变是一种必然趋势。

2模拟训练的时空由同地向异地网络化发展

过去的实物模拟训练局限在二间教室、一个车间或一个车场,参加学习的人数受到场地、师资、设备等条件的限制,教学效果很难保证。随着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模拟仿真训练将会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可实现校内联网、院校和部队联网。

2.1校内联网

学员在不同的教室,可以同时运用模拟仿真系统进行操作训练,打破了场地设备等因素的限制,同时展开相同科目的多个专业的教学。校内不同地点的模拟器(如多种车型的武器系统、火控系统、底盘、通信系统)互联,学员还可以按照战术想定进行编组作业。

2.2院校和部队联网

院校的模拟仿真系统还可以同全军各训练机构的训练模拟仿真系统异地互联,实现远程技术教育、数据共享,为装甲装备维修专业的函授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模拟训练的主要形式由实物模拟向虚拟现实技术转变

近几年来,虚拟现实技术成为一项十分热门的技术,越来越多的人员投身到这个研究领域,致力于虚拟现实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推广。虚假现实技术、理论分析和科学实验已成为人类探索客观世界规律的三大手段。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变化从以前的“以计算机为中心”变为“人是信息技术的主体”:由过去人机之间枯燥、被动的方式变成了人通过手和声音等自然的交互方式与机器交流,人机融为一体。据权威人士断言,虚拟现实技术将是21世纪信息技术的代表,由此可见其重要性。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将其应用于军事训练模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装甲装备维修技术训练,受训者不是被动地观察计算机中的模拟图像,而是居于一个虚拟的十分逼真的三维世界,在视觉、声觉、触觉等感觉的作用下,尤如身临其境的全身心地投入到“真实”的训练中。又因虚拟现实技术与真实的技术训练相比,没有多大差别,同时还具有交互性、可重复性和训练超前陛等特点,从而使教学效果更好。在未来的十几年内,类似的模拟训练系统,必将大批量生产和广泛普及。

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突飞猛进,必将带来训练观念、训练方式、训练手段的变革。运用计算机模拟仿真系统进行装甲装备的作业和维修训练,虽不能完全取代真车实件,但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率,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超越.工程机械维修训练方式的发展趋势[J].通用装备保障,2006,8

[2]齐欢,王小平.系统建模与仿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篇(2)

计算机是学校贵重财产和精密设备,为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办公和教学效率,学校就计算机使用与管理特制定如下规定:

一、采购。采购计算机软硬件500元以下的,需填报申请报告,经分管校长批准购买。专项采购及金额较大的维修,应经校长办公会研究,按市财政局认可的方式定点采购。

二、配备。学校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为相关管理人员配备专用的计算机。教师备课用计算机统一安排在电子备课室,并确保每个教研组至少一台计算机,教师不得随意使用其他教研组的计算机。教务处、会计室、工会、图书室为专用计算机,保存学校学籍、财务、信息等重要资料,任何无关的人不得随意使用和移动。

三、使用。学校计算机主要用于教育、教学和管理相关的工作,如查看、收发文件,学校各种管理,制作、下载和上传教学资源(包括课件、试卷、撰写论文),教育网络培训与学习,业务考核与考试等,与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在网上发文章、博客、帖子、评论以及购物、聊天等要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网站规定,不得诽谤他人、影响学校声誉、有违社会公德和违背国家政策法规的言论,禁止利用计算机炒股或浏览、下载、打印、传播黄、赌等不健康的网络内容(含电子邮件)。老师需要打印的有关教学资料可到校长室、教导处或文印室打印。

四、管理。计算机实行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各处室用机由处室负责人负责,教研组用机由教研组长负责,网络教室用机由信息技术老师负责。计算机使用者要妥善保管和维护好办公设备,计算机软件、硬件及其相关物品概不外借,确系工作需要的,须学校主管领导批准。未经学校同意,不准私自拆装计算机。

五、维护。学校计算机管理人员应并做好计算机采购、使用、数量等基础台帐和保养、维修等情况的技术档案;定期对计算机软硬件保养与维护,做好病毒检测和机器的杀毒工作;办公室计算机需定期清洁,做到通风透气,防水防潮,以防主机、显示器设备损坏;离开办公室要正常关闭计算机, 断开电源,关锁好门窗,注意防火防盗;使用人员如发现计算机系统运行异常,应及时与计算机管理人员联系,非专业管理人员不得擅自拆开计算机调换设备配件;外带光驱、光盘、移动存储设备工作时,必须先执行杀毒程序;不得在办公室、电子备课室和网络教室内的计算机上私自安装与本职工作无关的相关软件,如发现,计算机管理人员有权不通知执行清除;完整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报废需经专职人员鉴定、确认后,逐级审批后方可报废。

六、责任。实行计算机管理责任追究制,计算机由管理者(教研组长或各处室负责人)承包。因人为因素使用不当,造成重大损失的,需照价赔偿;设备丢失或人为损坏,应立即向学校报告,并配合学校调查原因,管理者和使用者要承担相应责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批评教育、扣除考核分、赔偿等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

(1)在工作时间利用计算机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聊天、游戏等)的;

(2)专用计算机因人为因素丢失学校重要资料的;

(3)利用计算机网络诽谤他人、影响学校声誉、有违社会公德和违背国家政策法规的言论的;

(4)利用计算机炒股或浏览、下载、打印、传播黄、赌等的不健康的网络内容(含电子邮件)的;

(5)私自外借计算机软件、硬件及其相关物品的;

(6)未经学校同意私自拆装计算机的;

(7)因使用不当或失职造成重大损失的;

篇(3)

关键词:公共机房,机房管理与维护,优化系统维护,高效运行

 

引言

高校的公共机房主要承担计算机专业课程、电子商务、CAD模具设计及汽车维修和营销模拟系统上机等教学任务。论文参考。为了保证这些任务的高质量完成,公共机房的管理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机房作为实践操作的学习窗口不仅关系到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体现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但随着学生上机实践课程任务的增加,机房管理与维护工作任务的繁重日益增加。现在结合近年来的经验对机房管理与维护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优化机房管理与维护解决方案。

1 .在机房管理与维护方面

机房管理的内容包括多方面:硬件设备的购置或添置、合理选择机房管理软件、应用软件的使用,网络设备、软硬件设备维护,机房内外环境的维护和附属设施的使用等。机房系统维护是保证公共机房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其中包括:安装操作系统、数据恢复、数据存储等。这些都是机房管理者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管理技能。

2 .机房管理常见间题及解决措施

高校计算机公共机房是专业课的培训基地,培养的是加强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综合型人才。经过对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师资力量、机房软硬件设备等情况进行调研发现了问题,针对机房管理实际情况采取优化机房管理措施,使公共机房高效的运行。

(1) 硬件设备的现状和管理

大多高校公共机房拥有600多台的计算机以上,但计算机的硬件配置不高,导致操作系统运行速度慢,计算机中大部分采用WindowsXP、WindowsS2000作为操作系统;只有个别的采用Windosw2003和Linux系统,计算机硬件配置的档次直接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因此硬件设备应根据机房系统及应用软件使用要求不断更新升级,才能体现出计算机的价值。在网络通信方面目前大部分学校的网线转输速率是100Mbps ,但以长远的眼光来看,校内最好达到1000Mbps , 甚至更高。硬盘数据保护大部分学校使用的是硬件保护卡,但由于保护卡的质量有好有坏,容易出现兼容性问题,使用效果不明显,防止硬盘数据被破坏、设置被更改及出现类似情况后的快速恢复问题是机房管理中最大的难点。目前在前期工作硬件设备的购置方面,针对性选择购买自带硬盘保护功能的主板, 因特尔系列主板自带英保通硬盘保护系统功能解决了机房管理系统维护的难点,保护数据和恢复系统既快捷又方便。

(2) 广播软件合理选用及课堂秩序管理

在机房授课,教师大多采用“少讲解,学生多操作”方法,这样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做一些与上课无关的操作。因此机房应安装教学广播、交互管理的软件,教师在教师机上操作演示的同时,学生在学生机能看到教师机的操作过程,这样不仅使学生快速掌握专业知识而且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学广播软件还能监控各学生机、进行电子举手、发送文件和收发作业等。由于机房空间大,学生多,老师上课的声音效果不理想,以往的教学采取多媒体教室上课和机房练习结合的方法。现在大多数教学已直接机房上课,如果学生讲话,教师难以控制课堂秩序,上课采用话筒及音箱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3)机房环境及附属设备的维护

机房环境及附属设施同样在机房管理中起到作用。在机房中传统的方式采用课堂式教学,这样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很不利;有的学校采用环绕式,而大部分采用最佳方式为直列式,这样有助于机房空气流通,机房空间充分利用。学校机房应安装窗帘,否则显示器受阳光直射易老化。空调也是必不可少的调温工具,能随着季节的变化调整温度。机房卫生工作也要重视,安排学生每天值日,保持机房卫生清洁。

3.机房系统维护出现的间题及解决方案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普及,以及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计算机公用机房成为现代教学所必不可少的教学环境。但在机房维护上却有许多令人头疼的问题,如注册表被篡改,系统数据丢失,操作系统无法运行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有效得维护机房系统。

(1)保护系统和数据

现在的学校机房都配置了数量较多的计算机,而且机房的使用非常频繁。对于怎样维护好计算机,特别是计算机软件系统,对广大计算机教师来说是一个很重要且非常现实的问题。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经常存在着误操作,导致操作系统无法运行。论文参考。如果没有有效措施,计算机的软件环境、系统文件等往往被更改,甚至有的学生有意带入游戏进行恶意操作,从而影响广大学生的正常上机。针对这些情况,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防范。

1工作站的硬盘实行分区管理

为了充分展现网络的灵活性,,许多学校的机房多采用有盘工作站,在对工作站的硬盘实行系统分区时,应充分考虑到网络管理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分区管理思想,将工作站的硬盘分为多个区,每个区进行不同的软件资源管理。我们将硬盘分为系统盘区,专属数据盘区二个分区,将前二个分区设置为每次复原分区,系统区始终设置为只读模式,最大限度地保护系统程序,数据分区设置为读写分区,供用户数据使用。采取分区保护措施,即使系统分区崩溃,也可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网络复制恢复,同时减轻了机房管理员工作量。

2利用保护软件保护系统

以传统的方式利用软件进行系统备份和恢复的方法既复杂又不容易掌握。安装硬盘保护软件来保护系统是更便捷的方法。每一次开机时会自动复原,使得计算机在下次启动之后复原未被配置过的操作系统,这样计算机操作系统不易被破坏,大大减轻了机房管理员工作量。

(2)利用Windows注册表管理进行系统维护

我们可以利用注册表管理手段进行系统保护性设置,管理和维护机房的正常使用。论文参考。利用注册表管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注册表安全管理,在此类管理中,用户通过注册表的设置来对注册表进行备份、恢复,设置注册表禁用功能等。还可以利用注册表进行巧妙维护:隐藏网上邻居,驱动器图标,防范学生利用网络传递非法信息、非法使用驱动器,也可以利用注册表进行设置,使系统退出时不保存桌面设置以保证界面的统一性。利用注册表进行系统维护:我们可以利用注册表来增加“快速启动”的选项,可以快速启动程序。由此可见灵活运用注册表能方便地维护计算机系统。

4 .结论

优化机房管理与维护的是机房管理员必须掌握的技能。针对管理与维护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灵活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将减轻机房维护繁重的工作量。因此采取有效的机房管理与系统维护的方法将有利于机房高效地运行。

参考文献

[1]程煜,余燕雄,闵联营计算机维护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孙承庭 主编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维修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3] 郭玉红新编计算机维护维修人门与提高西北工业大学出版2006

[4] 吴功宜,吴英 编著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题解与实验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篇(4)

    论文摘 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各行业各部门内的运用也逐渐频繁并深入,在医学、教育、工程等很多领域都有涉及,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通信工程领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普及和发展,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庞大的覆盖面、强大的数据分析以及多方面全方面的计算操作系统,实现了通信工程规划中线路的布局、线路的监管及设施的保护等诸多方面的信息管理,提高了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的工作效率。文章分析并研究了计算机信息管理在通讯工程规划中的应用价值。

    在刚刚公布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通信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结合城市通信实况和发展趋势,确定规划期内城市通信的发展目标;合理确定邮政、电信、广播、电视等各种通信设施的规模、容量;科学布局各类通信设施和通信线路;制定通信设施综合利用对策与措施,以及通信设施的保护措施。任务包括四个方面:邮政设施规划;城市电话系统规划;城市移动通信规划;城市广播电视设施规划。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计算机信息管理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在庞大的信息资源管理和强大的数据检索技术的帮助下,有效的推动了通信工程规划事务的发展,将繁琐变简单,大大提高了通信工程规划的工作效率。现就“十二五”规划明确下达的主要任务针对的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1 邮政设施规划

    邮政设施作为城市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在连接城与城、乡与乡、城与乡之间的通信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覆盖面积广、事务的繁琐导致信息量庞大,靠旧式的人力式管理已经很难达到要求。如今,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通信工程规划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邮政设施方面,计算机信息管理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1 邮政枢纽的设计与完善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辅助下,邮政枢纽的设计明显比过去要完善很多,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很容易的实现“一键化”、“自动化”操作,工作人员将勘测到的现场情况信息输入到信息管理系统中,可以很容易的得到理想的设计方案,不仅方便快捷,枢纽的设计较过去相比也很完善,同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1.2 中心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连接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下,城市中心地区和周边地区的通信设施得到了很好的连接。工作人员将周边地区的邮政设施及用户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信息管理系统就能够快速的计算并设计最理想的连接线路,在保证效率的同时,又提高了安全性。

    1.3 邮政设施的保护

    工作人员把各邮政点、各邮政设施的信息输入到信息管理系统中,信息管理系统会将这些信息储存,并利用其强大的存储和记忆功能,在邮政设施出现故障时,可以很清晰快速的指出故障地点、原因及解决方案,通信工作不再需要工作人员长途跋涉前往现场,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可容易很轻松的发现连接中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2 城市电话系统规划

    在现代通信的发展中,电话系统已经成为一项很重要的基础项目。电话系统的质量和完整,标志着这个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城市电话系统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2.1 固定电话的办理

    用户在办理固定电话业务时,提供所需办理电话业务的地点以及用户的身份证明,业务员将用户的基本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信息管理系统就会自动将用户的信息进行储存,并自动生成固定电话号码。用户在以后进行固定电话相关业务操作的时候,只需要携带用户的身份证明以及固定电话号码,便可以办理相关业务。

    2.2 固定电话故障维修

    在固定电话出现故障的时候,只需要拨打客服电话,提供用户固定电话号码,系统就会自动发出指令,指派相关维修维修人员前往,减少了很多繁琐的步骤,高效可行。

    3 城市移动通信

    在移动通信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移动通信,因此,保证移动通信的健全畅通,是通信工程规划的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在移动通信中,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应用,从业务办理、到业务查询、再到问题反馈,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都提供着很大的辅作用。用户在办理移动通信业务的时候,业务员将用户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将用户的信息进行储存,并提供安全保护,当用户的电话卡出现丢失、损坏等问题的时候,可以持身份证明到业务网点进行办理。信息系统会自动识别用户信息,提交用户问题,记录问题信息,业务员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相关问题处理。

    4 城市广播电视设施规划

    广播电视设施是城市规划中最基础性的设施,由于覆盖面积广、用户信息量庞大以及易出现故障,因此在通信工程规划工作中,广播电视设施的规划是一项重中之重。在网络系统中,广播和电视的信号利用卫星以及庞大的网络传到每一个用户,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下,数据信息可以及时、便捷、准确地到达每一个用户手中,极快捷的信息处理方式,在业务办理、故障报停、线路维修等方面,为城市广播电视设施规划提供了很大程度的帮助。

    5结论

    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使通信工程规划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对通信工程规划的日常工作管理更加及时、准确。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强大的的数据分析和庞大的信息存储,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在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安全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信部门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即时地清晰地了解到整个城市的通信工程情况,为通信部门提供了准确快捷的消息,也为城市通信工程规划发展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徐勰.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2,2:56-57.

篇(5)

关键词:射频识别技术;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8-0000-01

随着无线网络(WiFi)部署的完成,各种传感器的拓展和融合,掌上电脑、智能手机等具有手持射频识别功能的便携式设备的普及和情境感知服务需求,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应用射频识别技术是实现智能校园、智能实验室的基础。通过综合运用射频识别技术,在结合获取信息技术和实际应用需要由物联网架构基础上的感知、网络和应用层,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以及管理等功能可以实现。

二、需求分析

当前,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仍然主要依赖于管理和实验技术人员人工管理和组织的规章制度的一般约束管理的传统模式。[1]在传统模式下存在以下问题。1.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软硬件系统欠完善。软件支撑上主要体现功能完备性以及专用性的缺乏。如资产管理、安全、教学和维护等方面,管理对象、过程和效应在系统中未得到体现。硬件配置上信息获取设备较缺乏。如视频实时监控系统和门禁系统;固定资产的标签存在编码不匹配、缺失等现象。2.实验室管理过程关联存在脱节或滞后。在实施过程中具体环节,如设备的核查何租借、申购采购、设备的报废遗失处理、报修维修以及日常维护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排课和上课管理等。3.资源配置有待优化。由于软硬件技术的更新速度,和经费支持的力度的原因,所以存在少数设备功能重叠现象和更新滞后,资源配置和管理模式有待优化。根扼多数参考文献介绍,目前一般高校普遍采取面向于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的方法进行管理,例如加强规章制度、更新人工监督评估方案、设备“标签化”以及投入大量维护经费等已难以从根本上对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质量显著提高。[2]目前较为先进的专业实验室管理也仅限于大型仪器设备的人工预约、电子实验室入口电子门禁管理等网络化的管理方式。[3]这些管理方法未能很好的表现现代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实时化性能需求。其根本原因是“人”、“物”分离。

三、实施与方案

在射频识别技术分析基础和实际需求基础上,尝试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改进计算机实验室的有效管理。通过综合运用射频识别技术,实验技术和管理人员便可在联网计算机前,轻松实现对整个计算机实验室运作情况的实时控制,非常便捷的实现与设备物资、环境以及人员等之间的互动。

图1 射频识别与传统条形码特点比较

从射频识别特点(图1)出发,在计算机实验中心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射频识别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图2)。从实验设备管理和实验教学管理两方面讨论如何通过射频识别技术解决这些问题,实施计算机中心管理。

图2 硬件支撑平台

从射频识别特点(图1)出发,在计算机实验中心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射频识别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图2)。从实验设备管理和实验教学管理两方面讨论如何通过射频识别技术解决这些问题,实施计算机中心管理。

(一)实验设备管理:(1)资产管理。实验室资产管理包括设备的申购、采购、报废和遗失处理以及资产核查等工作。将设备进行RFID 标签标识,将设备信息更新到系统。确保设备物理存在和电子数据记录的一致性。(2)维护管理。维护管理具体分为报修、维修和维护三个工作环节,在设备管理系统中要记录对设备维护的全过程。(3)共享管理。共享管理主要包括设备和场所租借两方面。通过实验设备的网上把非教学时段共享,积极寻求与外单位或企业的交流机会,可使设备利用得到提高和有效的经费补充。(4)安全管理。在每个实验室安装实时视频监控和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通过连接到局域网,按指定时间段保存视频监控录像。门禁系统可以通过无线感应装置,用来防止设备遗失。对于设备的硬件系统,通过物理加锁的方式实施安全。对于设备的软件系统,通过安装防火墙、硬盘保护卡等方法保证软件系统的安全。

(二)实验教学管理。在实验室管理系统中可以快速合理的进行资源调度策略。依据实验计划,设备完好情况和场地的状态以及其它时间条件约束,生成实验教学的排课表。

四、预期效益

1.提高了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效率。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真正实现对实验室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2.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的安全系数。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维护和管理方法能减少技术人员的周期安检的次数,降低了技术员的工作强度。3.降低了实验室管理成本。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管理方式,完全省去了从设备的入库、预约租用、登记环节,到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指导、监督,以及包括实验结束后的仪器安检、费用结算等一系列冗杂繁琐但又不可或缺的日常事宜。4.轻松实现实验计算机的管理。可即时了解设备状况对投入使用的计算机所处环节、状态,可用时段都可有效地跟踪;对于一套计算机目前的位置,以及租借状态位置都可以予以反映,这是传统人工记录或条码技术无法达到的。

五、结束语

射频识别建立了物理设施和数据管理之间相互的全新关联方式,把在物联网概念中的网络层扩展至感知层和应用层,解决了实验室管理功能的单一性问题,不再局限于设备和资产管理。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传统的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难度,为实验室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敬焘.浅谈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考勤管理系统中的应用[D].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2]毛红霞.基于RFID技术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2.

篇(6)

论文关键词:生本教育;中职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

论文摘要: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对中职生创新能力的需求在增大,中职计算机教学需经历一场转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成为教学重点,而生本教育理念正契合了教学改革的需要。文章主要针对计算机专业和中职生的特点,阐述如何运用生本理念指导教学,培养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笔者开始在计算机教学中注重培养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创新型人才,使学生就业后更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而中职生的个性意识较从前明显增强了,学生开始不满足于传统计算机教学所重视的技能培养,而更渴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这就需要一种更出色的教育理念引导教师进行计算机教学。此时,一种新的理念——生本教育,开始走进中职计算机课堂,它要求教师要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能有较多讨论和思考的机会。因此,生本教育对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剂“良方”。

一、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旨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多强调“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让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潜能得最大程度的发挥。

二、生本教育应用于计算机课堂中的优势

1.采用生本教育,符合计算机学科的特点。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我们既要重视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又要关注学生对此课程学习的创新意识。例如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学生常按照教师的规定或书本的内容进行编程,不能体现编程的原创性,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生本教育所提倡的“先做后学”等方法,为学生在编程前提供知识准备,也为学生在编程时提供可创新的空间,学生可以在课前已学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操作,加深对编程知识的印象,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采用“生本”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特点。中职生在过去的学习生涯中屡屡受挫,他们的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自觉性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笔者发现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喜欢接触电脑,许多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自学能力,能够完成老师交代的各种课前操作任务,并喜欢在课堂上将自己的操作成果进行展示。因此,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生本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更能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创新能力。

3.运用生本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施过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设计,而生本教育所提出的“先做后学”、“先会后学”等方法尤其适用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应该如何在生本教育指导下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以下谈一些笔者在教学中的思考和实践。

(1)课前任务为学生提供创新活动的空间。在教学中,笔者常布置课前任务。例如在FLASH课程中,学习“制作逐帧动画”这一内容时,提出的任务是如何使用关键帧制作动画,学生在小组内一起学习和操作,这一过程可由学生自由发挥实现。从学生的学习成果来看,各有特色,说明这种课前任务确实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感觉自己的个性受到老师的尊重,从而更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再如学习《电脑组装与维修》课程时,告诉学生电脑更新换代是很快的,在维修的过程中要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次,笔者让学生在课前分小组研究如何组装一台电脑,学生经过课前的组内学习,课堂上很容易就能把电脑组装好了。课前通过在小组内的学习探索,比教师在课堂上的详细指导更能启发学生的维修能力,更体现了生本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生本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审美感的建立能促使他们充分发现自己的潜能,从而增强自信心。我们要创造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积极地思考与审视,才能把他们的潜能挖掘出来。例如在FLASH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制作圣诞节电子贺卡,告诉学生要注意自己的审美意识,审美感越好,创作出的作品才会更好,就越能体现个人特色。学生在刚开始学习FLASH时,常感到素材不够丰富,影响作品的美感,笔者就鼓励学生在课前上网寻找各种图片、音频等素材,再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创作。

(3)提倡在合作中体现创新精神。合作学习是生本教育的基础,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还可以在合作中互相交换意见,从而开拓了思路,也利于自己的创新发展。例如在网页设计课程中,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小任务,组长要协调好组员的分工问题,还要求学生注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重视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要进行组内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能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4)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笔者常鼓励学生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之一。例如在图形处理课上,让学生用PS图片处理软件把班级学生的一些相片进行再次加工,结果学生创作的作品生动活泼,有些学生把这些相片结合FLASH知识制作成一个有动感的相册集,这些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评价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评价学生是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促进学生进步,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计算机课堂除了重视学生的技能,还更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可根据生本教育的理念对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例如笔者在电脑里建立学生评价表,对学生在小组内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情况,如是否主动讨论与提问题、团队合作情况、思维能力等,还在课堂上采取电脑投票的方式,以此来审视不同学生制作的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使学生在审视和评价的过程中,加强自己的学习探讨能力,从而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当然,生本教育作为一种出色的教育理念,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它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成就感,在课后更乐于学习。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生本教育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要我们坚持这条路,多些思考,相信学生的能力会得到更全面的培养。

参考文献

篇(7)

一、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测绘专业各分支专业,即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含矿山测量、水利测量等)、地形测量、海洋测绘、地籍测绘、房产测绘、地质测绘、地图制图与地图制印、地理信息工程专业中从事科学研究、技术设计、技术生产及测绘仪器设备维修、质量检查监督、技术管理、技术开发、科技信息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二、政治思想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三、学历、资历条件

获博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或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5年以上。

四、外语、计算机条件

(一)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较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参加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五、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省(部)级测绘科技项目、工程项目的主要参加者。

(二)主持完成市(厅)级测绘科技项目、工程项目两项以上。

(三)主持技术推广项目,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或开发新产品两项以上或主要参加三项以上。

(四)编制和审核大中型测绘项目综合技术设计两项以上或单项设计书四项以上,并组织或主持完成大型测绘工程项目或生产项目一项以上。

(五)主持完成三项以上大中型测绘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查,编写相应的技术报告。

(六)编辑设计或编审大型普通地图集或专题图集,并已出版。

(七)承担完成三种类型10台以上测绘仪器维修或检测鉴定任务,并能独立解决其重大技术难题。

(八)承担完成重大测绘仪器的研制、改装或精密仪器安装调试工作。

(九)主要参加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及技术推广,完成数字化制图或编辑入库等项目工作。

六、业绩成果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国家、省(部)级测绘科技成果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市(厅)级测绘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二)主持或组织完成的项目成果获得市(厅)级优秀成果奖、优秀图书奖一等奖以上。(以奖励证书为准)

(三)主持完成大型测绘项目,经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审定,其项目设计水平先进、质量优良,产生显著的效益。

(四)主持开发、推广的科技成果两项以上,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七、论文、著作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译者),撰写有较高价值的专项技术分析报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

(二)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期刊2篇以上。

(三)在国际或全国学术会议宣读或交流论文2篇以上。

(四)为解决复杂技术问题撰写有较高水平的技术报告2篇以上或重大项目的立项研究(论证)报告2篇以上。

八、破格条件

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确有突出贡献者,并取得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条,可破格申报:

1、获国家级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项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或三等奖二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2、在推广新新技、新工艺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处于本行业领先水平,并被省(部)级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3、担任大、中型工程项目中的技术负责人,完成大型工程一项或中型工程二项以上,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并通过省级权威部门鉴定,填补了省内外技术领域空白。

4、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3篇、省级5篇以上,或正式出版专著1部(独著10万字以上,合著20万字以上)。

九、附则

1、凡冠有“以上”的,均含本级(或本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