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3 17:42:3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诵读教学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论文关键词:《诗经·关睢》赏读课教学过程设计
《关睢》是《诗经·周南》里的第一首诗,是《诗经》的开篇之作,它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八十个字,但却形象的展现出了一位男子对“窈窕淑女”由倾心爱慕,转而相思难眠,一直到渴望永结同心的过程。河边的青青沙洲,沙洲上交相和鸣的睢鸠,左右采荇的款款女子,痴情凝望的青年男子,构成了一幅生动形象,充满了诗意的画面。男主人公执着的向往,痴心的追求,成了画面中最动人的一幕。诗歌开头起兴的句子中,以关关和鸣的睢鸠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语文教学论文,不能不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但是,如此充满着意韵,形象感十足的画面,唯有借助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才能真正凸现出来。另外,虽然这首诗的句式不像绝句那样的整齐划一,同时由于古今读音不同,押韵也不是有规律可偱,所以,诗歌尽管运用了重章叠句、双声、叠韵的表现形式,但是初读时仍会有枯燥乏味之感。然而,就这首诗的特点而言,情感和叙事是交相并行的,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使他夜不能寐;只能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到天明。倍受煎熬的他于是想象着能“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事情的发展伴随着内心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所以说在这首诗里情感就是思路,情感就是内容,情感就是形象的体现。所以说,在感知诗歌大意的基础之上,学生只要是把握了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就能把握好重音和节奏、语气和语调,就能从中感悟到文章的层次,形象思维就会充分活动起来,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鲜明而完美地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出来。
根据这首诗的这些具体特点,以及新课程标准中“诵读古代诗词,要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相关要求。考虑到要让学生能积极参到教学活动中,有自己的感受理解,有交流也有收获,我确定,以“读”为主导语文教学论文,带动学生进行学习。并将“读”的过程分成了几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都有明确的目标。同时,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分以下几个步骤有序展开。
一、导入新课,了解《诗经》。
1.导语:今天我们要追溯诗歌的源头,去学习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上的一首诗,感受它的魅力。
2.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阅读自己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和课文注释,要求读完后能不看书回答。)
二、学生自读:
目标:正音、正字。(多媒体显示重点字词:雎鸠荇菜 窈窕 寤寐 好逑 芼)
三、播放录音范读:
目标:解题并感知节奏。
1.解题:( “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其它篇章亦是如此。)
2.感知节奏:(诵读提示: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即读二字后稍作延长或停顿免费论文。)
四、多向交流译读:
目标:疏通文意,初知大意。
1.学生自己看注释,理解重点词的意思,并将不理解的的内容做标记。
2.学生质疑,教师提示重点词语,并串讲。
多媒体显示重点词句:(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左右流之 寤寐求之思服 琴瑟友之 左右芼之 钟鼓乐之)
3.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反复读读,好好想想,试着说说。(提示:写了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五、以“情感”为基点,指导品读、析读、诵读:
目标;把握主人公情感思路,感知文意,把握语气语调,感知主人公形象。
1.主人公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试一试,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
2.不同的情感发生的地点是否一致?“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否是现实的一幕?
师生共同归纳概括:
河边----------好(爱慕)
家中----------思(痛苦)
梦中----------友、乐(高兴)
3.依据主人公情感的变化,诗歌内容可分几层?能否根据诗歌层次完整地概括诗歌大意?
师生共同归纳概括:写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爱慕与追求、苦闷与烦恼、欢聚与成亲的喜悦。
4.用自己的话谈谈你对男主人公的认识。
学生讨论归纳:(情真意切、大胆执着地表露自己的感情、向往美好的爱情生活。)
5.通过以上分析,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了复杂的变化,据此你认为诗歌的语气语调是否一成不变?如果有变化,应该在什么地方发生变化?节奏、重音、语调应该是怎样的?
6.同时表达喜悦,“友”、“乐”二字的轻重深浅是否相同?
归纳概括: 第一章:------------平正、舒缓(起句)
第二章:------------稍显急迫(求之不得、相思难眠)
第三章:------------高兴:友(轻读)
乐(重读)
7.指导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诵读。
8.指名学生个别诵读,师生评议,在找出优缺点的基础上反复读,直到读出诗的情味。
六、设计问题探究阅读:
目标:学习了解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语文教学论文,体会它的表达效果。体会这首?运用的重章叠句、双声、叠韵的表达方式及其效果?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内容上的直接联系吗?作者写这两句的作用是什么?(讲解“比兴”的手法)
2.阅读提示中还写道:“全诗琅琅上口,和谐悦耳”你们在读时感到了没有?
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部分诗句的重复是否多余?有何作用?(因为这首诗里运用了重章叠句、双声、叠韵等多种手法。以此来渲染气氛,深化情感,同时还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七.课堂小结,学生根据板书引领学生背读:
目标:巩固课堂内容,背诵这首诗。
教师可这样检查背诵:①背出起兴的诗句。②背出描写男子心理活动的诗句。
板书设计:见物起兴:睢鸠--------淑女
爱慕之心:流之-------求之
相思之苦: 不得---------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
美好愿望:采之---------友之
芼之--------乐之
八、多媒体展示:拓展性阅读:
目标:开拓视野,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1.〈〈诗经?卫风?木瓜〉〉,并和《关睢》相对照,体会其思想感情。
2.为这两首诗写一段简要的赏析文字。(提示:主要写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在教师的组织下,整个教学过程有序有致,有引导启发、有探究质疑、有重点训练、有方法指导,教学环节过渡自然,问题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目标明确且有针对性。可以说是一堂既重视了过程指导,又达到了预期效果的成功的尝试。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从唐诗宋词到元曲,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中华古诗文经典,知识广泛,包容博厚,辞章精华,内涵丰富。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长的深厚土壤。灿若星空的优秀诗篇,熏陶着、滋养着无数的中华儿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正是国人醉心诗词,热恋古文化的真实写照,诗歌的节奏始终激荡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中。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古诗文:是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久经历史考验的具有普遍心性修养意义的诗文典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是开启人类智慧的工具。
经典: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名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诵读:通读与精读相结合,既侧重在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掌握句读、语气、停顿,又侧重字斟句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美读与品读相结合。既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又能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美。
(二)、课题理论依据
1、《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强调“学生能诵读经典诗文,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他们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都蕴藏着独立的潜能。小学古诗文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研究,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观。3、教育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的记忆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水平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能背诵一定量的经典诗文,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和人文修养。2、 通过对诵读经典诗文与古诗文课堂教学整合研究,探索经典诵读的方法和途径,提高诵读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并构建古诗文“知―读―悟―拓”课堂教学模式。3、通过对罗浮文化资源的收集、开发和整理,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4、通过课题实践与研究,提高教师诗词文化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内容
1、怎样培养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通过诵读经典,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研究如何把小学古诗文课堂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3、新课程下弘扬罗浮文化策略以及古诗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提高科研能力,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4、如何融合新教材古诗词、罗浮诗词与《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诗词,精心筛选,编写一套以中华古诗文经典为核心的具有罗浮特色的校本诵读课程。。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2、文献研究法。 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掌握有关经典诵读理论和案例。借助理论和经验,指导实验研究。3、行动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4、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对古诗文教学和乡土文化研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反思、论证,形成新的道德建设措施,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5、总结研究法。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对研究实验中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总结出具有普遍的意义和推广价值。
六、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1年4月。(1)课题的提出。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搜集整理关于经典古诗文诵读的讲座,明确经典诵读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2)撰写并修改完善本课题研究方案,形成正式研究方案。(3)学习研究计划和相关材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各成员确定各自的研究侧重点。
2、研究阶段:2011年5月----2012年8月。(1)课题开题,完善方案。(2)"罗浮文化知多少"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3)整理新教材有关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古诗文,制订教学方案。(4)开展诵读经典古诗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5)举行课题研究展示课,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对课题全面实施研究。(6)收集整理地方民族文化资料,建立档案。(7)完成课题阶段总结,编写校本诵读课本。
3、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3年7月(1)做好教师论文、课例、教学设想等资料汇篇。(2)完成课题总结报告。(3)申请结题;推广经验。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1、课题领导小组:组长:邱婉嫦 副组长:陈凤娇 李颖红 骨干成员:邱嘉恩、朱燕玲、陈秀玲、邱嘉艳、陈燕芬2、实验人员:园洲中心小学全体学生3、实验老师:全校语文教师
八、课题研究措施
1、成立课题组,健全制度,完善机构。为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的力度,学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学校负责人直接抓,业务主任具体抓,建立了校长室――教务处――教研组为一体的组织网络。全体语文老师为具体实施者,做到组织机构细化、层层落实,职能明确,形成规范、务实、高效的工作管理体系。学校建立健全创建活动的各种规章制度,制定了《园洲中心小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园洲中心小学经典诵读评估细则》等制度,并落实到位,确保活动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
2、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为检查和督促同学诵读古诗文,我们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以,以每学期“假日读书活动”为契机,要求全体师生都参与诵读活动。学期初各班定好诵读计划,并围绕学校创书香校园举行一系列诵读活动:古诗接龙赛、经典诵读我能行 、中华经典诵读会、诵读小小擂台赛、诵读大考场、开展小品、故事、歌咏、表演、展示等活动。以此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让浓郁的书香味溢满校园。
3、健全考评长效机制。落实考核评估诵读活动的开展不能流于形式,注重实效。因此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园洲中心小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对不同年级的诵读篇目、完成目标、巩固率提出了明确要求。
九、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课题实验报告。2、课题教学论文、案例集、课堂实录、教学课件。3、教师、学生诵读成果集。4、园洲中心小学校本诵读教材《中华传统文化精选读本》。
强化外语体验教学特色,广泛开展外语体验活动,让外语学习成为生活化的交际场和快乐学习的体验场;让开朗、乐观、自信成为德外小学生的特有气质;让合作、表达、组织等能力和习惯成为德外小学生必备的素质;让学生敢说、乐谈、能演、会唱、善玩、爱写,真正唤醒学生生命成长的自我发展潜能,让学校的外语教学特色更加彰显。
工作任务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2、狠抓教学常规落实,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3、开展外语课外活动,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4、开展特色体验活动,彰显外语教学特色;
5、聚焦体验课堂研究,深化外语教学改革。
工作措施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1)组织教师重温新课标理念,认真学习外语教育教学理论,反复研讨《生命因体验而精彩》一书的精髓,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积极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
2)每月组织一次全组人员到图书室开展共同学习活动,从各类杂志和书籍中找出有价值的文章,共同学习讨论,共同进步,并做好教研记录。
3)充分利用博客,分享、交流。
2、狠抓教学常规落实,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抓课堂教学。各年级积极开展组内研究课活动,通过听课、评课、研讨,促进课堂教学地不断优化。本学期每位教师至少要上一堂组内研究课,上课时要求教师着眼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充分运用实物、图片和直观教具等,生动活泼地进行外语教学。
2)抓集体备课。本学期将加强集体备课并作记录,为提高教师常规课、研究课的质量做准备。备课时通过专研教材,民主讨论,深刻分析,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内容更加翔实,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3)抓作业批改。各年级严格控制作业总量,规范作业批改,按照“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的要求,确保作业质量。
4)抓教学质量。做好不同层次学生的辅导工作,关注培优,更关注辅差,还要关心潜能生,及时总结和反思,不断调整,力求在教学中对薄弱处加以改进。
5)抓课题研究。深化外语组市级立项课题《营造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体验场的研究》的研究,各年级要按既定的方案扎实开展子课题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学习理论知识,撰写科研论文,最后将科研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将科研工作落到实处。
3、开展外语课外活动,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1)针对各年级学生学习能力不同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外语竞赛活动。并适时地对成绩优秀的班级和个人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扬和鼓励。
2)认真开展好外语主题体验活动。
3)认真组织参加“英语风采大赛”活动。
4、开展特色体验活动,彰显外语教学特色:
1)继续深入开展西文经典诵读实验,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各年级分批分次轮流进行诵读展示,同时聚焦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对西文经典诵读专用教材《英文名著选》的使用开展专题研究。
2)完善《双语科学教材》、《英语口语手册》《法语教材》的编印工作,投入试点使用的教材进行专题课例研究。同时做好校报《英语泡泡》的编辑工作,并督促检查本校报的使用情况。
5、聚焦体验课堂研究,深化外语教学改革。(另附详细方案)
附件:工作行事历
时间
主要工作
负责人
第一学月
2、25—2、28
1、讨论制定本学期教研工作计划,落实学期教研工作任务和目标。
2、西文经典诵读准备工作。
3、根据各年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使教学工作有条不紊。
4、英语教学目标标准化工作专题研究。
各教研组
各教研组
第二学月
3、1—3、29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常规”,以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
2、组内教师互听互评组内研究课,多反思,多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
3、《双语科学》《趣味日语》《趣味英语》《英语泡泡》等校本教材和校报的编辑及使用研究会。
4、学科指导教师及师徒结对工作会。
5、启动外语主题体验活动。
6、学月教学质量过程监测;教学常规检查。
第三学月
4、1—4、30
1、“体验教师”专题调研(一)。
2、市级立项课题专题研讨会和校级课题研究会。
3、“体验课堂”特色教师观摩课展示。
4、深入开展外语主题体验活动。
5、开展优秀外语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
6、开展市直属学校联合教研活动。
7、学月教学质量过程监测;教学常规检查。
第四学月
5、6—5、31
1、“体验教师”专题调研(二)。
2、继续深入开展外语主题体验活动。
3、专家顾问组听常规督察课,组内教师互听互评,多反思,多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4、落实期中质量监控,开展外语学科竞赛活动。
5、学月教学质量过程监测;教学常规检查。
第五学月
6、3—6、28
1、继续深入开展外语主题体验活动。
2、专家顾问组继续听常规督察课,组内教师互听互评,多反思,多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3、完成新授课内容,准备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4、组织教师交流在新课程标准下外语体验教学、教研的心得,并撰写体验教学叙事文章。
一、学校基本情况
音德尔第三中学始建于1975年9月,占地面积60096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现有38个教学班,学生2030人,教职工185人。其中,高级教师67人,国家级优质课奖3人,盟区级骨干教师15人,12人获得自治区级课堂基本功大赛奖。教师中获国家级、区级、盟级表彰奖励124人。已结题国家级课题3个,区级6个,3个国家“十二五”课题的子课题正在立项研究。教职员工获得国家级、区级、盟级各种表彰和各类竞赛指导奖达300人,28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分别在CN期刊、区盟级刊物上发表或论文评奖活动中获奖。
二、探索实践,学校办学理念定位为“适合教育”
该校是一所校址在城镇的农村寄宿制初中。由于家校相隔,父母和子女异地而居,家长与学生对学校的依赖越来越强,家长对子女的监护责任意识越来越淡薄,家庭教育存在较为普遍的不科学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知识面较窄,偏科现象严重。面对亲情缺失,教育缺位,管理“真空”的教育对象,只有改革!经过几年的外出考察学习和探索,确定了“不寻求适合教育的学生,只寻求适合学生的教育”的适合教育理念。“适合教育”要给有差异的学生提供有区别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让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绽放生命的光彩。
该校总体管理模式为“一体两翼三延伸”。开创了“菜单式学生自主教育”德育管理模式、“双四三”教学管理模式、“五.四”食堂管理模式、“二十四小时无缝链接”安全管理模式和体艺“2+1+N”社团管理模式。
三、承儒蕴雅,儒雅校园熏陶儒雅学生
一所学校的人文环境直接会影响全校师生的精神归属感,它是学校的“精、气、神”的体现。2013年7月至10月,我校相继承办了全盟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全盟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全盟初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表彰会等大型现场会,学校的特色办学模式和儒雅学生社团展演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少年中国说》、《弟子规》、《七律 》等深深震撼了区、盟各届与会嘉宾。
1、雅境创建,雅品规范。走进音德尔第三中学,2万平米的校园手绘文化墙会带给你儒雅厚重的感觉,画面利用儒家的“仁、礼、廉、耻”等相关经典故事,力争达到一草一木会说话,一画一花传儒雅。
2、雅居建设,雅舍打造。“儒雅之家,军营风采”是学校宿舍的管理主题。“儒雅之家”侧重于清新、典雅的走廊文化和室内环境的创设;“军营风采”侧重于学生内务整理的军事化管理。
3、雅文诵读,雅歌传唱。大课间活动时,《少年中国说》、《弟子规》、《三字经》等千人国学韵律操开始操练,学生伸臂、弹腿,把青少年的阳刚之气融于传统文化经典的吟诵之中,举手投足间无不体现儒雅和谐的刚健之美。
四、特色课程开发,儒雅社团培养儒雅学生
为给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区别的教育,我校推出“2+1+N”社团特色管理模式,组建了器乐类、美工类、餐饮类等六大类181个社团。学生参与率100%。师生共同编纂完成34本可操作性,有儒雅文化气息的校本课程,在全区产生广泛影响。
手工类社团的劳动成果在校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丝网造花、十字绣、剪纸、书法、国画等社团用自己的作品装饰在学校的走廊、食堂的梁柱之间。个别学校和机关都与该校签好了学生作品的订单,学生的作品被社会各界所瞩目。
儒雅社团、儒雅课程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2011年、2012 年,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人数均列全旗首位;2013年,升入重点高中突破90人,位于全盟旗县之首。
三年来,学生在自治区、盟、旗各级各类比赛中摘金夺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团体一等奖、全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一等奖、全盟校园艺术节团体第一名……
五、见贤思齐,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面对层次各异的学生,我校确立了“强优、提中、补差”的指导思想。实施“师包生”、“生包生”的帮扶“导师制”和分层辅导、分层抽测的策略。对后20%的学生,课堂上采取“三优先”,课后采取“三及时”;对待前20%的学生,在班级建立“知识加油站”,使不同的学生有了不同的程度的提高。据该校不完全统计,每学期全校任课教师利用“白+黑”、“非常5+2”模式,辅导课时达18000余节,直接为学生家长节省辅导费540000余元!
在学生全面进步的同时,该校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通过三轮备课、“青蓝工程”、“阶梯六课”、“录像三部曲”、“小课题研究”等措施,引领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总结出的“四步三环”教学法和“四三教学管理模式”,并在全盟得到推广。
2014年7月3―4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未来教育家发展学院、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主办,扎旗教育局承办的全国中小学阅读教学现场观摩会在扎旗成功召开。来自青岛、赤峰、吉林等全国各地及我区各盟、旗学校教师共400余人参加了本次现场观摩会。我校承担本次观摩会主会场。我校有六名教师代表扎赉特旗中学阅读开放课进行了现场观摩,运用“眼脑机能训练、课前演讲”等新型教学方法的主题阅读课,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此次现场观摩会以“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场观摩”为主题,是扎旗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盛会,进一步推动了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为其它地区提供教学改革经验和范例。
2010年7月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郑重提出:“树立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质量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那么,怎样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浅谈如下。
一、什么是内涵发展和内涵式发展?
内涵是针对外延而言的。就教育而言,近年来,基础教育发展在经历了“两基”和“双高普九”验收的历史进程中,外部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学校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城区学校在校生超过两千人,班生规模突破50人,学校环境不断公园化,学校各种大型活动不断开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必要的。但仅仅在规模上的扩大、环境上的变化、活动的多样化已远远不能满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么个群众愿景。学校必须从教育的本质属性即内容和实质上推进发展。因此,学校必须注重内涵发展。什么是学校的内涵发展?学校的内涵发展简言之就是教育质量的提升及其提升方式的科学性, 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积淀丰富的文化底蕴并形成校园独特的高尚文化。
什么是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是相对外延式发展而言的。学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在发展内容上是指体现教育内涵的发展。内涵发展是对学校教育内涵上的探讨,而内涵式发展更多的是从实践层面上对学校教育发展内容和发展路径的探讨,它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是注重办学理念、学校文化、教育科研、师生培养、工作质量和水平等方面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因此,内涵式发展是决定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更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
二、怎样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学校是教师和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这是新课程倡导的学校理念。学校内涵式发展正是以师生身心发展为基础的教育质量、效益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管理者应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挖掘营造学校高品位的文化,培养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进学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一)培养和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
学校是发展培养人的地方。人的发展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特点加以培养。学校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是统帅全校师生思想的灵魂和精髓,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心理行为追求,是师生为实现自己美好目标而奋力拼搏的精神动力,是学校在任何环境下得以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因此,要努力培育和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把办学思想贯穿于日常管理活动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影响、带动教师,进而转化为教师的行动。如我校后福小学树立“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朝着“培养‘读千古文,做少年君’,博诵古今诗文特色人才”的办学特色努力,有力地促进了全校师生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在漳平市2013――2014学年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办学质量考评中获得同类校一等奖。
(二)挖掘和营造高品位的学校文化
首先,学校内涵发展要有愿景。学校要在师生的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学校发展的愿景,让师生明确学校发展的方向或目标,将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的理想融入师生的实践活动之中,将怎样办学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的行动指南。因为只有通过愿景,才能有效地组织学校内部的所有人,激发每个人的潜能,激励员工竭尽所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其次,学校要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学校的版报要尽量让学生动手去设计、出版,要通过文体竞赛、经典诵读、读好书征文、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书画作品展评、生活技能比赛等等一系列活动,创设学生成长平台,扩大学生自主成长空间,用正能量引领师生健康快乐成长。
第三,学校要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学校要充分挖掘已有的资源,打造书香校园,构建学习型学校。如在教师中开展读刊阅刊比赛,在师生中开展“多读书,读好书”比赛,在校园中开展新书推介、读书心得比赛活动,让校园洋溢书香,书声琅琅,充满生机,让师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第四,学校要努力打造良好的“三风”。学校要加强德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品德、法纪、安全”三项教育活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三风”,让师生有章可循,并不断强化训练,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校“三风”。要有自己的校标、校训、校歌、师生誓词,并让师生牢牢记住并积极践行,用高品味的文化去引导人、熏陶人、塑造人。
(三)培养和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学校内涵式发展,就没有高素质的教育。”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要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先进的教育理论是教师教育教学创新的源动力。学校要为教师提供一切提高专业能力的条件,为教师搭设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如鼓励教师每年坚持订阅教育刊物阅读,坚持读一本教育专著,创造机会让教师参与“请进来,走出去”活动,不断更新教育理论,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并把它转化为教学行为。激励教师坚持练好教学基本功,提升自身内力。学校要教育教师遵守职业道德,明确学校是教师的学校,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地方,也是培养教师的场所,教师职业不仅仅是养家糊口的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事业,鼓励大部分教师从职业型向事业型转化。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健康、向上的工作环境,如建设学习型组织、规范健康的人际关系、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唤起教师的职业尊严。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专业有所实现。
二要关注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发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要解决这一矛盾,教育科研是有效的载体。因此,要充分挖掘教师自身发展需要的潜能和可能,支持教师根据各自的特点去寻求发展的路径,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教学评价、教育教学论文,并对优秀文章加以宣传,帮助教师在正规刊物上发表自己的教育教学论文或请优秀教师作经验介绍,提升教师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关键词】 语文语感 深情朗读 语言积累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74-01
语感是一种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对语言掌握程度。语感在很多时候是和一个人对语言的学习经验、人生经验、情感经验相挂钩的。所以作为一名语文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就养成注重语感培养的好习惯,日常教学过程中将培养语感放在重要地位。
1 朗读实践,是触发语感的钥匙
我们时常看到电视上有这样一幕:一帮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遍一遍的跟着老师大声的朗读课文。从古到今,从山区到城市,好像这种方式是一种已经普及了的语文教学方式,这种看似普通的朗读方式却恰恰是一种帮助小学生培养语感的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在朗读钱详细的讲析课文的一些句子所附带的情景和背景,让学生们在跟着老师朗读的时候大脑中有画面感,这样就可以达到一种有目的性的阅读,让学生读出情感,读出意境来,最终也就讷讷个读出一些语感来,知道在以后的作文过程中什么样的情景由什么样的文字来描写才可以写的顺畅。经过老师的提点,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
2 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方法
根据语感培养的途径,我们共同来探讨语感培养的方法:
1.1 在充实的生活中体验
生活有多么宽广,语文就有多么宽广。语文作为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的最大可能。基于语文与生活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我们认为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生活体验,每个人必须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获得某种对生活的体验,才能去掌握言语所标示的东西及其背后潜藏的思想与情感。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善于在学生对言语的感悟中,进行多方引导、点拨。将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各种体验调入前台。这样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感悟就会更加深刻。
1.2 在积累中培养语感
广泛阅读是积累语言经验、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同时涵盖了无声默读与出声朗读两个方面,提倡阅览与诵读并重。阅览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这是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一目十行的速读,主体所感知的不是孤立零碎的单个文字符号,而是由字、词、句、段(甚至包括标点符号)所构成的篇章整体及其意义整体。主体在进行速读时,有时不必逐个破译每个文字符合代码,而利用与直觉思维密切相关的预见、猜测、期待等手段简化阅览过程,从而迅速敏锐地把握作品实质。有了速读作基础,能促进广泛浏览。广泛浏览,能拓展阅读范围,增加其词汇、句式的储备,厚积薄发,促进其语言经验、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从而形成语言直觉。
1.3 在训练中培养语感
语感训练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新时代的语文教学应该强化语感训练。通过听读抄背讲写的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朗读是直觉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琅琅成韵的诵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与阅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培养语感,有的要从声音上去吟味。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诵,不同的语调、节奏朗读中思考,吟诵中品味,会其义自现,入情明理的。另外,吟咏诵读可以使学生领悟作文之道。古代私塾中的传统语文教育,主要是通过吟哦朗咏、诵读背诵,让学生直觉体悟言语规律从而达到语言运用的阶段。
3 在联想与想象中培养语感。
言语作品不仅具有字面意义或语表意义,而且还有言外之音或语外之意。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常常要运用由联想或想象作为基础的修辞手法,以使语言鲜明生动。联想、想象往往是不受逻辑思维约束的思维形态,具有极大的跳跃性与自由性,可以极为迅速地使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因此,想象、联想是直觉思维的翅膀。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与奇特的想象,让学生在能动自主的学习探究中创造性地获得语感。表述的准确性,语言人类用于传情达意、交流思想情感的载体。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准确性是指教师运用的语言进行表述时,应该是准确、恰当、清楚的,能很好的表述自己所要表述的意思的教学语言。“准确性是对教师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教学语言科学性的体现。如果语言不准确,表意自然模糊不清、言不达意,造成交际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不但传达的思想情感准确,而且给学生接受知识、思考问题、理解问题等带来一定明晰性,同时感受知识的美,语言美,有效提高语感能力了。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对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不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有效教学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使其成为在教师正确启发引导之下以直觉思维活动为媒介、以培养语感为目的的语言训练。
参考文献
一、积极更新语文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搭建语文理论知识学习平台,有效促进语文教师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现在的教育形势让广大语文教师深切感受到,没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化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自己的专业化成长就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本着“扎实教育根本”的思想,我们学校在平时就一直坚持加大对教师的学习要求的力度,积极引领广大教师潜心于教育教学思想研读的浓厚氛围中。鼓励全体教师广泛研读、领悟古今中外教育大家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所倡导的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想,如杜威、陶行知等教育大家的思想精髓。这样的教育教学思想理论知识的大力研读的活动氛围,不仅从教育思想的层面丰富了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而且有效地打开了教师自己对于教育教学思想的认识高度和广度,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长足发展。
二、扎实开展语文学科教科研活动,营造自由宽松的语文话题交流氛围,积极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还必须锻造出自己的教学思想以及成熟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我们学校语文教研组通过搭建平台,极力促进语文教师群体能够自由交流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即时话题,努力来消除教师心目中的教学困惑和迷惘。
每个学期我们都会设置许多语文研讨专题。如 “加强个性化朗读,丰富学生语感”、“扎实语言文字练习,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等专题研讨活动。并要求参与活动的语文教师群体努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通过查阅资料、网上搜集等,撰写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个人教学思想的发言稿或论文、教学设计等,择机在相关场合(如: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每周一次的业务专题学习)合适时的机进行交流、研讨、投稿。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学校语文教师累计有120人次的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论文等在省级教育报刊发表或获得各级各类奖项。
教师专业化素质的体现场所最终在课堂。众多知名教师的成长无一例外地显示,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 “激活课堂,向课堂要质量,扎实提高教师执教能力”是他们获得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历程。对每周一次的学科教研活动,我们学校都要求每位教师针对自己所执教的教学内容进行说课,谈自己执教的想法,然后集体研讨,修改完善,制订教学预案,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最后同轨教师一起上课执教,同学科互相听课,相关老师进行针对性地主评,每位听课教师进行个性点评,并形成文字材料,交教导处存档。学校高效课堂的“黑土地”也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近年来,学校先后有多位青年教师在镇、区级的优课竞赛中脱颖而出。其中获得区级赛课一等奖的优课就有8节,还有一位年轻女教师被区教研室推荐参加市级优课献课。
三、强化语文教师业务素质锻造,打造各类语文活动的展示舞台,全力推进语文教师迅速专业化成长
为了加快培养语文教师全体成长的步伐,我们学校切实加强对语文教师的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培养青年语文教师的制度和体制。我们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的落实体现,同时通过实践不断锤炼进行对接,使年轻的语文老师们经过百炼而成钢,迅速踏上专业成长的快车道。近年来,学校分阶段推出“骨干教师示范课”等课型。教师之间开展听课、评课,要求同学科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达一定节次,鼓励教师跨学科听课。这样的举措,使广大教师得到了教学技能的切实提高,专业化素质也越来越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