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血压

高血压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19 02:38: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血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血压

篇(1)

长期以来,高血压并不为人重视,其病程绵长,病痛亦不十分明显。但鲜为人知的是,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的心血管病已占中国总死亡原因的首位。

中国卫生部关于疾病死因构成的调查中,癌症每每位居首位,相随其后的分别是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因后二者病理相似,通常统称为心血管病,而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病的一种,是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脑中风的学名——编者注)的主因。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2012年4月出版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显示,心血管病早就远超癌症,达到中国总死亡构成的41%,而癌症不过占据死因的四分之一左右。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教授陈伟伟介绍,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三分之二的心血管病死亡都跟高血压有关。

不受重视,发病率日益攀高,最终酿成大患——高血压的发病趋势正是中国当前慢性病发展趋势的一个缩影。慢性病是相对于传染病而言的,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有病程长、病因复杂特点。2012年5月21日,卫生部等15部委联合《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年-2015年)》(下称《规划》)称,中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在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2.6亿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中国总死亡人数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70%。在长期关注慢性病防控的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看来,无论是就对健康的杀伤力还是从疾病的社会负担而言,慢性病的危害都是最大的。

如控制得当,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小病”初期就进行干预,慢性病危害本不至此。首次由多个部委联合制定的慢性病防治规划显然有意扭转这一局面。《规划》指出,将致力于未来三至五年间,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尽快遏制慢性病高发态势”。愿景很美好,能否实现却还是未知数。“目前(中国)慢性病防治能力的提升还跟不上患病率增长的速度。”世界银行高级卫生专家王世勇说。

致命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损伤的全身性疾病,可导致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其主要危险诱因,包括高盐饮食、超重或肥胖、过量饮酒等;同时,有家族遗传史的人更易患有高血压;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但仅就一般性症状而言,很多人血压升高后只是感到头晕、耳鸣,难以引起重视。

高血压可能导致的致命性恶果就此为人忽视。《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显示,随血压水平升高,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也相应增加。50%至75%的脑卒中发生与血压升高相关;40%至50%的心肌梗死同样可归因于此。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调查发现,中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约350万人,即平均每死亡五个人中,就有两个是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中国迄今进行过四次大规模的高血压患病率调查,数据显示,高血压患病率一直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最近的一次全国性调查为2002年,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较之前1991年的调查,上升了31%。

财新记者获悉,第五次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计划于2012年6月28日正式启动。不少专家预计,此次计划覆盖50万人次的大规模抽样调查,得出的高血压患病率将在25%至30%之间,较2002年的18.8%涨幅更为强劲。

据陈伟伟介绍,此前在一些地区性调查中,高血压患病率已有多地超过30%。2004年天津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已达到31.57%;2007年黑龙江1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也达到30.48%。更让陈伟伟担忧的是高血压目前呈现的年轻化特点,在年轻人群中增速更为迅猛,以及贫困地区发病率的快速增长。“在高血压(患病)方面,可以说已经完全取消了城乡差异,城乡接合部的患病率可能比城市更高。”

由此带来心血管病患病率的攀升。在医学界人士看来,这本可避免。“高血压是花费很少就可防控的疾病”,陈伟伟说,控制高血压的药品价格低廉,治疗手段简单,只要坚持测量血压、按时服药,并辅之以饮食习惯等生活方式的干预即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从而使心脏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病的患病率迅速下降。

但这些措施并未有效实行。2002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发现,高血压知晓率仅有30.6%,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仅6.1%。也就是说,大约七成的高血压患者甚至不自知自己的血压状况,遑论治疗与干预。

就此,高血压小病拖成大病成为常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社区处处长施小明对财新记者说,虽然高血压花费不高,但若出现心脏病、中风等高血压并发症,医疗费用则是一笔巨款。来自世界银行的一份中国慢性病报告指出,农村慢性病患者中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的比例是城市患者的2倍多。“高血压造成的疾病负担排在第一位,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施小明说。

基层不设防

高血压并非中国独有,为何在中国如此失控?2010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披露,大约50%的美国高血压患者已经得到控制,健康状况呈明显改善,这远高于中国2002年调查显示的6.1%的控制率。

前述中国15部委联合的《规划》提出,至2015年,要求35岁以上成人血压知晓率达到70%,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40%,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达到60%;脑卒中发病率上升幅度控制在5%以内,死亡率下降5%。问题是,这些指标目前的基数都非常低,实现目标任重道远。

“善医行”公益组织发起人刘凤梅今年5月在河北宁晋农村发现,村中已确诊高血压病人200人,潜在病人200人,已确诊患者甚至不懂按时服药,而村医只有血压计和听诊器,没有小型心电检测仪器支持,高血压并发症多发。

这与现有公共卫生政策相悖。2009年7月,卫生部启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明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病人指导,35岁以上患者要求首次门诊时测量血压,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要对确诊的患者登记管理,定期随访。这些服务主要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免费为全民提供,是一种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药费方面,由新农合或医保统一报销,减轻病人用药负担。

但真正做到上述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十分有限。200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显示,55%以上县没有慢性病防治专业机构;约15%的县没有慢性病防治专职工作人员;只有不到45%的县级疾控中心开展了慢性病监测,在调查前一年内,仅30%左右的疾控中心开展过慢病干预工作。

前述《规划》提出,要让慢病患者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接受长期管理和治疗。然而,财新记者了解,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琐碎,几无回报,多数基层医疗机构毫无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许多地区的公共卫生经费迟迟不能到位,这被基层医务人员称为“只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过去三年的公共卫生经费到现在都没有发给我们。” 陕西子长一位乡镇卫生院院长说。

即便在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逃避公共卫生服务的行为也屡见不鲜。据王世勇介绍,世界银行5月在南方某省考察时发现,高血压患者档案中,每位患者的血压都完全相同,所有患者均无吸烟、饮酒习惯,明显造假。

“尽管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均等化,但全国范围肯定有前有后,须逐步推进。”陈伟伟说,高血压的特点是“一管就灵”,上海、嘉兴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对高血压管控后,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明显下降,可多数地区还无法达到这种管控水平,“有钱的问题,也有技术的问题,很多基层医生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村医一级尤难落实上述公共卫生安排。刘凤梅告诉财新记者,一位湖北恩施村医随访高血压村民,动辄就要走几公里山路,而这位村医同时还负担着上千村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任务过于繁重。在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12年4月举办的“中国乡村医生生存状况研讨会”上,健康档案大量造假的情况即被曝出。来自安徽和山西的村医都反映,健康档案随访量大,统计慢性病人数时,往往依据上级提供的数据安排人数,许多村医把自己的亲朋好友登记在册,应对检查。

财政投入两难

不乏学者认为,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控止步不前,与财政投入不足息息相关。不过,借着新医改的东风,公共卫生的投入几年来已持续增加。2009年,公共卫生经费为人均15元,2012年已涨至人均25元,如人口以13亿计算,这意味着财政今年至少拿出300多亿元用于公共卫生。另外,对于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财政亦有逾千亿元补贴。

不过,相对于各类慢性病均大幅上升的趋势,不少疾控专家仍认为投入远远不足。据世行报告预测,由于老龄化的加速、生活方式的不健康,2010年至2030年间,40岁以上的人群中,慢性病患者人数将增长2倍甚至3倍,其快速增长主要集中在前十年。所有慢病负担中,心血管病比重将超过50%,肺癌人数将增加5倍。

在专家看来,加大投入抑制慢性病十分必要。“此前已有研究表明,每投入1元资金进行高血压防治,就可以节约心脑血管治疗费用8.59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教授王增武说。

以高血压防控为例,2010年,针对贫困地区的高血压患者,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曾提请卫生部开展“全国贫困县高血压防控关爱行动”,对全国200个贫困县免费提供三种基本药物。当时测算的项目金额并不高。据王增武介绍,200个贫困县只需5.5亿元,涵盖了对高血压随访管理、健康教育及药费等各个环节。但这一项目最终未能立项。

“总体的经费肯定还是紧张的。”王增武说,此次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即将启动的第五次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同样经历了经费的苦恼。该项目由科技部立项并提供资金,考虑到样本量大、需时长以及大量的针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预算为9000多万元,但实际批复的资金只有2000多万元,巨大的资金缺口“只能后期再想办法”。

不过,伴随财政对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的不断增加,公共卫生经费的使用效率也令专家们担忧。“我们到现在都还没有形成对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考核评估的标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副主任马吉祥坦言,“现在地方报上来的数据好多都是虚的,我现在要知道实实在在的数是多少,知道自己有多差,才知道自己离目标还有多远。”

公共卫生服务激励机制也一直未能建立,激励缺失带来效率的低下。在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了减少未来可能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是慢病防控的主要主导方,而非中国通过行政力量干预。

尽管人社部已经提出推行门诊按人头付费等新型付费方式,希望将患者的医疗费用变为医疗机构的成本,引导医疗机构为患者做好预防,但在全国还极少有地区真正施行。

在医疗机构仍然按项目付费的情况下,医务人员更易倾向于增加医疗费用,而非减少。北京市一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告诉财新记者,医生根本没有积极性去随访,只想在社区中心看病、开药。

篇(2)

一个妊娠高血压患者,直接影响两代人生命安危,牵动几代人的悲喜情思,其社会影响波及的范围更是难以估量。关注,就是要引起医生、社会、家庭乃至每个孕妇本人必须高度重视的焦点。

何谓妊娠高血压?

妊娠高血压为妊娠20周后,孕妇发生高血压、蛋白尿及水肿称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如果只是血压升高,而无蛋白尿出现,称为妊娠高血压。当病情进一步发展,血压高达160/110mmHg或更高,24小时内尿蛋白量达到或超过5g,可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并有一系列症状出现,为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一个真实的案例

“患者×××,女,23岁,因怀孕28周,发现高血压3个月,头晕,头痛1个月,于2009年2月11日入院。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患者孕17周时到妇幼保健医院常规产前检查,发现血压高(168/104mmHg),蛋白尿阴性,肝肾功正常,无任何自觉症状。诊断为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经多种方法治疗血压仍难控制,经门诊以‘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收入院。

入院后,经超声检查首先排除:多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肾实质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或肾盂肾炎、多囊肾、肾结缔组织病、尿路梗阻),动脉血管疾病(如:肾动脉狭窄、主动脉狭窄);经化验检查排除内分泌疾病(如:库兴氏综合症、原发醛固酮增多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功能亢进、黏液性水肿、嗜铬细胞瘤)等。确诊‘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

在孕30周时,血压更难控制,呈现出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系列表现,但未出现头痛、眼花、恶心、胃区疼痛及呕吐等先兆子痫症状。鉴于孕妇可能出现脑血管意外,心、肝、肾功能受损,胎盘早剥,胎死宫内的风险,反复与患者本人及家属交代病情,建议终止妊娠,但患者家属及本人坚决要求保胎,接受一切必要治疗”。

何等的期待?何等的重托?两条人命啊!

直面重度妊娠高血压

重度妊娠高血压往往可导致肾功能障碍、脑血管意外、胎盘早剥、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窘迫等严重的母婴并发症。由于某些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对孕妇和胎儿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妊娠高血压患者用药时必须慎重选择。

在本病例中有些临时的用药措施是禁忌的,但面对患者处于血压居高不下的危险境地又坚决要求继续妊娠的两难境况下,为了首先保证孕妇生命安全,努力避免患者出现脑出血、脑水肿、心衰或胎盘早剥的风险,在已知有的药物因缺少相关临床资料,其妊娠安全性被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级为C或D级,为了将血压降至相对安全目标范围,也不得不被列为选择对象。这此情况之下,只能在与家属充分协商、阐明利弊关系,在做好多方面准备和监测的前提下,谨慎行事,真好比在刀锋上跳芭蕾!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妊娠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1 心脏的临床表现为:在重度妊娠高血压基础上,出现心脏前负荷即舒张末期心室容量不足表现:尿量减少、脉搏加快。此时不宜扩容治疗,否则可致肺动脉高压、急性肺水肿而有全心衰竭表现(如气急、发绀、端坐呼吸、咳嗽、吐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体检时心率可达160-]80次/分,心尖区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或奔马律,两肺有湿音;×线胸片可见心脏扩大,肺纹理增粗;心电图示有ST段压低和(或)T波倒置。心力衰竭先兆的表现为轻度咳嗽或夜间呛咳,易被忽视,误认为上呼吸道感染。

2 脑血管的临床表现为:并发脑溢血的妊娠高血压患者在发病前数天或数小时内有以下前驱症状:头痛、眩晕或昏厥,运动或感觉障碍,视力模糊,脑血管意外一旦发生,则可头痛、眩晕加剧,有喷射性呕吐、大小便失禁、偏瘫、意识模糊或昏迷、局限性或全身性抽搐、瞳孔缩小或两侧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

3 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典型的病程可分3期:

(1)少尿期的表现为:①高血压:②水潴留或水肿;⑨心力衰竭或急性肺水肿;④高血钾及相应的心律失常;⑤高血镁;⑥代谢性酸中毒。

(2)多尿期:当由少尿期进入多尿期时,如尿量开始超过每日400ml即可算进入多尿期。尿量可为缓慢递增或突然骤增,刀期可长达2-3周。本期尿量虽多,而氮质潴留等症状可以仍然存在甚或继续加重。在多尿期常伴有脱水、低钠、低钾等严重水盐代谢紊乱,所以必须特别注重。

(3)恢复期:尿量恢复正常,症状好转或消失。这些病人病情较轻,治愈率亦较高,由于有时临床表现不明显而被漏诊,致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延误抢救时机而危及病人。

4 HELLP综合征: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乏力,右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最近体重过度增加及其他一些描述的症状和体征。少数病人可有黄疸、视力模糊、低血糖、低血钠及肾源性尿崩症。患者常因子痫抽搐、牙龈出血和右上腹或腹侧部严重疼痛及血尿而就诊,也可有恶心、呕吐及上消化道出血或便血者。

妊娠高血压临床用药方略

对原来即有轻度高血压(140/90-150/100mmHg)应在受孕前或在证实妊娠后停服抗高血压药物。

对原来有中度高血压的病人(150/100-180/110mmHg),应采用甲基多巴治疗。甲基多巴是妊娠期常用的降压药物,也是唯一长期随访至儿童期,并证明是安全的药物。使用方法为每天口服3次,每次250毫克,并可增加至2g/d或更多。应注意观察出现过度嗜睡、抑郁和直立性低血压综合症的副作用。病人应监测血压,并且每月定期进行肾功检查、B超监测胎儿生长发育。胎儿应选择在38周或更早时给予分娩。

对原先有重度高血压的病人(血压≥180/110mmHg)必须立即进行评估:尿素氮、肌酐清除率、尿总蛋白量,眼底动脉检查。如果病人有强烈的继续妊娠愿望、并且认为值得,必须使用二线药物α-、β-受体阻滞剂。胎儿的生长发育与血容量有关,利尿药物会降低母体的有效循环血量,所以利尿药物的应用导致低血容量会增加胎儿的危险。

妊娠高血压备选用药简析

(1)硫酸镁本药使用与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有效降低血压,防治先兆子痫及子痫首选。但应注意的是,本药静脉注射后完全透过胎盘屏障,胎儿的血药浓度与母亲的血药浓度相等,可以引起新生儿高镁血症,表现为新生儿肌张力低,吸吮能力差,不活跃,哭声小,少有呼吸抑制现象。用药时须注意观察病人意识、脉搏、血压、呼吸、肌张力和膝腱反射,并做心电监护和血镁测定。产前两小时不应使用本药(除非是治疗子痫的唯一药物)。

(2)酚妥拉明为α肾上腺受体阻滞药,对α1受体的阻滞作用为α2受体的3-5倍,由于其α2受体的阻滞和反射性快心率作用部分对抗了降压作用。由于其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使心脏后负荷降低,心排血量增加,还可用于治疗心衰。该药对妊娠高血压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FDA对本药的妊娠安全性分级为C级。不良反应有直立性低血压、腹痛、腹泻、恶心、诱发溃疡病等,注射时可引起严重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和心绞痛等,曾有孕妇做嗜铬细胞瘤降压试验时致死的个案报道。

篇(3)

高血压的“潜伏期”特别长,在儿童时期症状较少或没有症状,是家长容易忽视的主要原因。而且,小儿高血压在临床上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很多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在日常门诊中很少测量儿童的血压,使很多小儿高血压漏诊。

导致儿童高血压病的主要原因有:

遗传因素父母患高血压,子女患此病的风险增高。高血压患者的后代患高血压的发病率是血压正常人后代的5倍。他们有的虽然平时血压不高,但在精神紧张或剧烈运动时,血压上升的幅度会明显地超过其他儿童。

肥胖症肥胖儿童血压偏高者明显超过正常儿童,超重儿童高血压的发生率为正常儿童的3倍。

饮食失调调查发现,60%~70%的儿童长时间摄入高盐、高糖、高脂肪、低钙、低镁、低维生素和纤维素食物。这种三高三低的食谱,是儿童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缺乏运动,学习紧张作业繁多儿童个性“成人化”,长时间久坐课堂,面对浩繁的作业与成人脑力型劳动无异,容易引起儿童内分泌功能失调,从而导致血压增高。

篇(4)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福建省福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3-7245

国内刊号:11-5540/R

邮发代号:34-65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93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篇(5)

【关键词】高血压;非高血压;脑梗死;诊治分析

脑梗死也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是临床多发和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局部的脑组织由于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缺氧、缺血情况,进而出现闹续保软化坏死,同时本病具有很高的致残和致死率,这引起了医学研究者的重点研究[1],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2年~2014年间诊治的300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得到MRI或者CT的证实,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228例为高血压组,其中226例为男性,74例为女性;年龄在41~93岁之间,平均为(77.4±9.1)岁;患有高血压的患者高血压患病时间平均为7.4年。根据患者有无高血压疾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具体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期前感染、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病、期前感染、颈动脉粥样斑块伴狭窄等等;比较两组患者的脑梗死亚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高血压患者与非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差异。

2结果

通过研究得出,高血压组的患者平均年龄超过80岁,糖尿病,男性,慢阻肺,心脏病,颈动脉粥样斑块狭窄等危险因素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高血压组的POCI和LACI明显比非高血压组高;运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组患者与LACI、脑梗死史、POCI相关;然而非高血压组与年龄超过80岁、男性、糖尿病、心脏病等相关。

3讨论

脑梗死史临床多发和常见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本病的致残和致死率均较好,对人体的危害性逐渐的得到临床学者的关注,被广泛的研究。流行病学指出,脑血管病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即为高血压[2]。

临床研究指出,脑梗死并不是单一的一种疾病,是包括病因、临床转归以及严重程度不同的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了这点,同时得出脑梗死具有多种危险因素,例如心血管病、高血压、高龄、糖尿病、吸烟、肺部感染、缺乏锻炼、嗜酒、TIA病史、高胆固醇血症以及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等等。缺血性脑梗死和出血性脑梗死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3]。

综上所述,脑梗死临床常见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特别对于男性来说;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龄、男性、心血管并以及糖尿病,高血压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为POCI和LACI。

【参考文献】

[1]王青山.中西医结合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4,20(02):145-146

篇(6)

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为90-130,舒张压为60-90,高于此水平则为高血压。出现了高血压就要及时的控制自己血压,否则会造成很严重的安全问题。

在我国的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140mmHg,舒张压小于90mmHg。否则就是高血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血压去对比一下,这样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情况了。

一般来说低压不低于60,不超过90,高压不低于90,不超过140,就是正常的血压,对于这个情况是正常范围的理想血压,出现了高血压就要及时的去控制才好。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慢性病,临床上绝大多数高血压呈慢性进行性发展,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也如钝刀子割肉慢慢来,常常需要经过十多年,甚至数十年后才引起上述器官损伤。

 

慢中也有快

不过,身为慢病的高血压,也有快速的一面。

在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在某些情况下,例如情绪激动、过度兴奋、紧张、忧伤、疲劳、感染、剧烈运动、酗酒、妊娠期等,血压可在短期内突然显著升高,常超过180/120mmHg(毫米汞柱),若同时伴有进行性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不全表现,统称高血压急症。高血压亚急症则是指血压显著升高但不伴有靶器官损害。

 

注:血压升高的程度不是区别高血压急症与亚急症的标准,区别两者的唯一标准是有无新近发生的急性进行性的严重靶器官损害,有损害则属于高血压急症。只有血压显著升高而无靶器官损害,则称为高血压亚急症。

 

急症:立即送院,立即降压

高血压急症既可发生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也见于嗜铬细胞瘤、急进型肾病、妊娠高血压等继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急症包括: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血肿、子痫等。

 

必须指出,高血压急症血压通常呈显著升高,但急性靶器官损害程度与血压高低不一定成正比!

例如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水肿、急性心衰、主动脉夹层血肿、急性肾炎、先兆子痫、子痫等,血压显著升高,这当然是高血压急症。即使血压仅为中度升高,也应视为高血压急症,因为不及时把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则对相应脏器功能会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遇上高血压急症,最重要的措施是迅速将患者送到医院急诊,时间就是生命!

医生根据病情可采取急诊室抢救,或根据高血压急症不同并发症,分别送入心血管加强监护室(急性心衰、肺水肿、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血肿)或神经科监护病室(脑出血、脑梗死、高血压脑病等)和产科监护室(先兆子痫、子痫等)。

 

高血压急症基本治疗原则是立即进行降压治疗,以阻止靶器官进一步损害。至于具体用什么降压药,用法、剂量、降压速度和程度等,牵涉到医学专业的方方面面,应由相关专科医生作出判断和处理。一般情况下,初始阶段(数分钟到1小时内)可应用静脉降压药,如硝普钠、硝酸甘油、乌拉地尔等迅速降压,血压控制的目标为平均动脉压降低幅度不超过治疗前水平的25%,随后在6小时内将血压控制到较为安全的水平(一般为160/100mmHg左右),然后视病情和并发症不同,逐渐减少静脉用药,用口服降压药替代,逐渐将血压降至目标值。

 

亚急症:联合用药,加强重视

对于高血压亚急症患者,初始治疗可在急诊室或门诊进行,通过联合口服2~4种降压药,用药后观察5~6小时。若血压有所下降,患者无任何不适,可在48小时内将血压缓慢降至160/100mmHg左右,然后在门诊调整药物和剂量,逐渐降到目标值。对于高血压亚急症伴有心血管高危因素或心血管病的患者,也可住院治疗。

 

部分高血压亚急症患者由于血压升高,可出现以下症状,如头痛、头晕、胸闷、烦躁不安、鼻出血等。但也有一些患者,虽然血压超过180/120mmHg,但可能没有任何明显不适症状,所以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这多见于下列情况:对高血压认识不足、不重视,长期处于血压较高状态已经适应和耐受,对降压药服药依从性不好或治疗不足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