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教育叙事论文

小学教育叙事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06 13:28: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教育叙事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教育叙事论文

篇(1)

关键词:教育叙事研究 Blog 教育叙事报告 中小学教师 构建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就是建构主义理论所倡导的要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与生俱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去主动学习、探究学习。中小学教师为了适应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就得积极探索和创新自己的教育研究方法,其中基于Blog的中小学教育叙事研究就是近年来在中小学比较流行和提倡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与以往的教育研究方法相比,基于Blog的中小学教育叙事研究更加关注教师的真实生活,更加关注教师行动的意义。基于Blog的中小学教育叙事研究以教师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和反思等为主要记述内容,它更有利于教师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提高自己,更有利于教师在相互交流和分享中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的进步。

一、教育叙事研究概述

所谓教育叙事研究就是研究者本人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它并不直接给教育下定义,也不直接说明教育应该怎么做,而是给学习者叙述一个或几个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让学习者从故事中领会教育是什么或者应该怎么做。教育叙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教师自己既是叙述者又是记述者,当叙述的内容属于自己的教育实践或者解决教育问题的时候,教育叙事研究其实就是一种“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由教师自己来策划和实施,也可以在研究者指导下实施。它以故事的方式反思而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另一种是教师只是叙述者,由研究者来记述,在这种教育叙事研究中研究者把教师当作自己观察和访谈的对象。教育叙事研究非常适合于中小学教师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在教育叙事研究中,教师以“自传”来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加能使读者产生共鸣。像“行动研究”、“质的研究”等方法一样,教育叙事研究方法能将教师的研究与日常教学工作结合在一起,通过教育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Blog为教育叙事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平台

Blog(简称“博客”)是“Weblog(网络日志)”的简称,简单地说,Blog就是网民们通过因特网发表各种思想的虚拟场所。Blo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美国,2002年开始在我国出现并流行,近两年来在国内得了迅速的发展,并被人们认可和使用。Blog给教育叙事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它将以往以印刷媒体为载体的教育叙事报告构建在Internet平台上,使教育叙事研究有了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叙事报告有以下主要特征:(1)电子化,有利于教育叙事报告更容易保存、共享、复制,只要通过Internet就可以使它的传播范围全球化。(2)网络化,只要敲击键盘,你就能方便地获得来自全国甚至全球的优秀教育叙事报告资料。(3)便捷化,以书籍、杂志、报纸为载体的教育叙事报告,生产和传播的周期很长,而Blog为载体的教育叙事报告可以随时更新。(4)大众化,以书籍、杂志、报纸为载体的教育叙事报告,需要经过若干“守门人”的把关,对普通的师生来说,投稿和发表的门槛较高,而Blog却实现了所谓的“个人出版时代”,师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表自己的教育故事,与全世界的读者共享自己的研究成果。(5)双向化,Blog能使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读者与研究者之间可以展开充分的交流,创造出更多的智慧。

然而,Blog给教育叙事带来巨大生机的同时也对人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自觉遵守网络版权道德、信息安全条例和信息伦理常识,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叙事研究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三、基于Blog的中小学教育叙事报告的构建

1.主题性

一个优秀的教育叙事报告必须要有一个中心主题。教师每天都从事着很平凡的教育教学工作,每天都要经历很多琐碎的事情。撰写基于Blog的中小学教育叙事报告要防止“记流水账”,不能简单地把一天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而应该要有重点、有选择地记录教育的事情。在教育者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生着很多难忘的事情,这些事情会使人们振奋、激动、感慨、惊诧、难过等等。在教育故事中通常充满了矛盾和问题,既然有矛盾和问题就有它们产生的根源,所以,研究者要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然后得出一定的结论。教育叙事报告应该围绕以上这些有价值的主题,叙述这些事情。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留意、认识、研究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发现并捕捉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撰写自己的教育叙事报告。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一步步地走向成熟。

2.理论性

基于Blog的中小学教育叙事报告必须要有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来支撑。中小学教师在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时,肯定要受某种教育思想的支配,不管记述者是否意识到,教育叙事报告总是体现了记述者自己的教育理念。记述者通过对具体的教育事件的回顾、反思和揣摩,就使某种教育思想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形成相应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应该在正确、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叙述自己的教育叙事报告。只有这样,完成的教育叙事报告才对叙述者和阅读者有意义、有价值、有帮助、有促进作用。亲身体会然后耗费精力完成的教育叙事报告,往往更能打动人、感染人,更能使人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共鸣、受到深刻的教育。相反,如果教育叙事报告受到了错误的教育思想的指导,那么记述者就会误入歧途,对于读者则会形成误导。所以,正确记述者必须要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撰写和完成教育叙事报告。

3.故事性

基于Blog的中小学教育叙事报告应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像其他的好故事的标准一样,教育叙事报告必须要有有趣的故事情节。应按一定结构表现教育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有对事件的叙述和评点。要把教育故事讲述成为一个“事件”。所谓故事,就意味着在平常的工作中发生了某个突发的事件,这个事件是日常工作的一个偶然的变化和波折,它是一个起伏,一个跌宕。只有这样,它才曲折、委婉而动听,让读者有可读性。为了增强教育叙事报告的真实性,教育叙事报告应有从故事中的人物那里引述的口头的或书面的一些材料,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更加相信教育叙事报告中内容的可信度,才能从内心深处感化和教育别人。

4.感染性

基于Blog的中小学教育叙事报告中的故事要很强的感染性,在教育叙事报告中,叙述的故事应该是一个个具体的关于某个人的事,只有这样才能够感化和打动别人。在教师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发生着许许多多平凡而感人的教育故事,这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发生、出现、遭遇的各种事件,不是稍纵即逝、可有可无的,它会由于各种原因长久地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态度、思想、行为。教育叙事报告中要有“人”,应形象、生动地刻画中心人物的性格特征。研究者或教师在讲述自己的教育叙事报告时不应该只是纯粹的记叙,不能只是把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清楚,还应该有研究者或教师在事情发展过程中针对某个观点和问题的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想法,而且要深刻,要叙述出在这种体验、感受中的思考、反思、总结等。

总之,开展基于Blog的中小学教育叙事研究对教师和学生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教育活动,它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教学研究的必然产物。教师开展教育叙事研究能很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也能够从教育叙事中学到很多道理,得到很多启发,有时会产生心灵的震撼。因此,开展基于Blog的中小学教育叙事研究,无论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2)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存在问题;对策

近年来,教育科研活动在中小学方兴未艾,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中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活动存在许多问题,这可以从目前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论文中有着比较明显的体现。所以,就中小学教师在其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及解决办法,供大家进行探讨和借鉴。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我国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工作教改中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总体上看,中小学教育科研整体水平仍不够高,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认识误区

目前现在部分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意识较之以前有了较大地提高,并且已经认识到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活动改进,对提高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认识到科研可以使教育教学理论更加完善成熟。但是,从整体而言,部分教师对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存在许多观念上的误区。

其一,搞教育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是专门机构与专业人员的事。很多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只是教书匠,充其量“传道、授业、解惑”,搞教育科研只会分散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二,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学校管理人员只是把教育科研与评先进、评优秀挂钩,把科研工作的进行作为考核教师的手段之一。这会导致一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教育科研只是证明个人能力的一种方式,是提高工资的一种手段,是换取名誉的一种途径。

其三,不少中小学教师把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简单地理解为的数量多少。他们盲目地通过在各种期刊上来证明自己的科研能力,甚至为了增加的数量,不惜把钱花在不知名的期刊上。

2、监管不力

教育科研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教育科研的管理方面来看,学校管理者忽视对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很多学校出现这种情况,只重视立项和结果鉴定时的管理,忽视整个教育科研工作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一些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申报成功,获得立项以后,科研工作就立刻进入停滞状态,申报人员将其放置一边,学校管理者也没有进行指导和管理。直至结题阶段,申报人员才开始找资料,补记录,编写研究报告,东拼西凑,整理出一套材料,拿到一个国家、省级或市级的奖状或证书就告一段落。因此,中小学的教育科研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对课题的监督、检查、成果的鉴定上。另一方面教师在教育科研过程中存在理论指导不足。中小学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缺少足够的时间及时学习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

3、经费不足

一般来说,对于各级规划的课题,相应的管理部门应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但是,科研经费现状是,科研所需要的经费远远高于管理部门所给予的数量,中小学教师申请的科研项目要想出成果,除了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外,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价值偏低

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有行动无研究、有研究无成果、有成果无转化、有方法论无具体方法、有定性无定量、有叙事无提炼、有课题无问题、有师本无校本、有分析无元分析”等基本问题。 教育研究成果价值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许多重要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还相当薄弱,有的还近乎空白;二是教育科研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功能没有充分表现出来。科研的宗旨是要改进实践。教育科研应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服务,真正以改进教学为目的的科研活动并不多。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总体水平不高,已无法适应新形势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工作要求。

二、针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以发展的眼光看,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正面临着功能转型、体制重构及机制创新等问题,需要我们在总结与借鉴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以求得教育科研在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1、更新教科观念

与专业理论工作者的研究不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贡献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而是为了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因此中小学教育科研“应主要体现以下特点: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着眼于改进工作、先进理念的引领、经常性的反思与总结、有效的交流、分享与合作。”以往许多人对此认识比较模糊,存在着过于追求理论架构,注重构建普遍适应性的“教育模式”的误区,导致教育科研“假、大、空”,“与实际脱离”、与教师的日常工作相分离。中小学教育科研只有密切关注教育实际,开展群众性研究,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才有可能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自觉、主动地投入,才可能发挥其真正的效用,从而获得永久、鲜活的生命力。

2、加强组织建设

加强组织建设是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的必要前提。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和完善教育科研的“三个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一是在运行机制上。设置独立的教科室或教科中心,做到人员固定、职能明确;根据学校实际,制定课题“立项”、“评审”及“奖励”条例,为科研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二是在激励机制上。将教育科研与校长评议、教研组考核、教师评聘挂钩;组织开展“教育论坛”、“课例示范”、“论文评选”、“成果表彰”等多种形式的教科活动,多方面展示教师的科研能力;给予成果突出的科研带头人相应的待遇,使其“名利双收”,从而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三是在保障机制上。实现“三个保障”:制度保障,要把教育科研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并具体落实到学校工作计划中去;经费保障,要有专项经费投入,用于课题研讨、师资培训、购买资料等;时间保障,要有专门时间投入,鼓励教师参加业务培训,不能借口“教学任务重”而挤掉科研活动时间。

3、注重行动研究

中小学教育科研既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取向,那么行动研究就应成为一种合适的研究方式。因为行动研究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式,以合作、参与为主要特征,以教师为研究者(强调教学反思),以具体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内容,以日常的教育情境为研究背景,以教育活动的改进和教育者的专业提升为研究目的。倡导“开放-合作”的中小学教育研究范式,一方面通过专业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的合作。实现两者在理论背景、研究技术与实际经验之间的优势互补。为此,应加强中小学与师范院校、教育科研机构的协作,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另一方面通过校内合作、跨校合作、跨区域合作。打破校际隔阂,跨越学科界限,实施以特级教师、名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为主的“课题责任人”制度,进行开放的、广泛参与的合作研究。

4、改进评价机制

针对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存在的“形式主义”现象,需切实改进评价机制,求真求实,改变课题评审中存在的“重结果、轻过程”与“重报告、轻实际”的现象,以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在各级各类课题的评审中,除了科学性和创新性之外,还要看研究是否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看研究过程中教师的参与面是否广,看研究是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看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实效性。相应的,要改进成果评价的方式。课题成果评审除了审阅研究报告之外,更要注重考察实际效果,注意研究过程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5、加大成果推广

(1)完善保障机制。确立“由教育行政部门(成果选择与组织动员)、教育科研机构(宣传解释与行动指导)、学校教师三者组成的成果推广主体。”

(2)建立反馈机制。成果推广是长期性的工作,因为成果的转化不仅仅属于操作层次,“它要求人们接受新的思想、理论、观点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使转化成为自觉行动,才有可能是教育科研成果顺利转化。”对成果推广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及时改进。

(3)建立市级教育科研示范基地。借鉴上海经验,在优秀科研成果产生的学校建立科研示范基地,在组织结构上倡导“科研带头人负责制”以及行政领导保障的双元机制,人员结构上倡导开放式的动态组合,在经费投入上实行以项目为中心的多元投资方式,使其成为成果推广的“培训基地,某一研究方向或某一研究领域的情报资料中心,为同类研究和相关研究提供服务”,并利用中心辐射作用加强学术交流,扩大教育科研的影响。

6、创新培训机制

以往的教科培训主要采用讲习班的形式,以传授科研方法为主要内容,这种培训方式针对性不强,实际效果不甚理想。近年来,虽然增加了“课题剖析”的内容,但对于实际提高受训者的科研能力来说,帮助有限。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课题研究具有实践性与个性化的特征,没有亲身参与,实难体会个中“奥妙”。因此我们提出“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参与式培训模式”,即将研究和培训整和在一起,组织参训人员按自己的需要进行某项课题研究,通过研究活动与反思探讨达到培训目的。具体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进行时”,从选题到结题,边操作边学习,研究与培训同步;一种是“过去时”,主要是结题后的反思研讨活动。这种培训模式应当与“理论学习、专家讲座、现场观摩”等方式相结合,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统一,个性与共性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占苍.一个教育函数方程式的解读[J].中国教育报,2002(9).

篇(3)

关键词:教育科研 中小学教育 科研管理

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教育科研对教育发展有巨大促进作用。为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教育科研,就要对其进行管理。教育科研管理对促进学校持续发展,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质量提高有着促进作用。

各级教育部门对“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研究由来已久,并在理论上得到了确证和实践者的认同。在推进中小学科研管理呈现繁荣景象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阻碍中小学教育科研发展的问题。就好像崎岖的小路上有助你前进的铺路石,同样也有阻碍前进的绊脚石。笔者认为只有直面困难和问题,解决困难和问题,才可以让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健康发展,减少对中小学教育教学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中小学科研管理呈现的问题

1.科研管理的目的不端正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思想中,教育科研作为“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尚未真正确立,也存在着“理论研究不如解决实际问题重要”的错误认识。科研目的的不端正,功利思想严重,从而也导致行为上的形式主义。具体来说,教育科研活动应该是要求独立自主不畏权威的活动,应是一项追求真理,追求事实的活动。但是,因为整个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在考核或评价学校工作的时候,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和尺度,急功近利的将教学放在首位而无视教育科研的价值和目的,受功利主义的评价导向,中小学科研管理可以是不急之需或装饰门面的手段。上级科研工作的整体部署,督导及检查的评价,课题结题验收的需要,政绩方面的宣传需要等等,都带有浓重的形式主义意味。好大喜功,不断的通过提高课题的格次和规模来扩大学校的办学声誉,而忽略了真正有益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进步的有效问题。于是,学校科研为研究而研究,为职称而研究,为评比而研究都成了司空见惯的事。而不是真正为了提高学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等等来进行教育科研。由于科研管理部门科研管理目的不端正也直接导致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不强,学校科研氛围不浓,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不高。

2.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严重脱节

中小学科研管理与教育教学存在两张皮现象,也就是说没有将科研管理与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有机的结合,有机的联系起来。科研管理归科研管理,教育教学归教育教学。而不是为了将教育科研的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或将教育教学的实践转化为科研理论成果。还有就是学校科研管理者与教师普遍认为教育科研存在比较费时间、费精力、费金钱、无效果的问题。受现实条件的制约学校科研管理者和教师对教育科研力不从心。学校科研管理者有兼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负担沉重。尽管教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但教师教科研毕竟不同于教学实践,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理论的提升以及撰写论文都需要专门的时间。认为教育科研是费力不讨好的事,还不如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把教育科研看成是脱离教学实际工作的事,没有看到教育科研对教学质量提高的可能。还有的学校对于教育科研只停留在一般工作性、经验性研究上,丰富的教育实践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就事论事,不注重理论的归纳、提炼,往往以工作代替研究,较普遍的存在“有课题无问题,有行动无研究,有研究无成果,有成果无转化,有叙事无提炼”的毛病,当然这与中小学科研管理者和教师的科研能力、素养、有一定的关系,但从根本上说是未充分的认识到科研管理对教学实践的相互促进作用,未将两者相互融合,只是为科研而科研。使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严重脱节。

3.课题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学校教育科研室对学校课题没有规划,科研过程管理随意。一味追求课题立项数量,忽视课题研究质量,课题研究没有学校的总体目标,没有重点。有一些学校,课题一旦立项就万事大吉,缺乏必要的跟踪管理和检查督促措施,课题不按时开题,开题后不做进一步的论证,随便应付马虎了事。中期检查不认真对待,阶段性成果随便凑数,侥幸过关。结题时,仓促上阵,临时突击,草草收场,严重影响课题质量和效益。尤其学校领导对课题规划与指导不到位。学校领导普遍缺乏带领全体教师课题研究的专业能力。难于做到既精通教育理论又熟悉教育实践,也缺乏科研兴校的系统设计和指导能力。学校校长没有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一个为学校谋发展的科研带头人,面对科研管理,似乎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一个后勤保障人员,一个拳拳的幕后支持者。而科研主任感叹心有余而力不足,教育科研室只是一个机构,而缺乏管理职能,自己兼课,时间和精力有限,不能以教育科研为主,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上。课题工作的管理毫无头绪。

4.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单一

教育科研经费是指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用于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经费。它包括科研事业费(含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等)和科研基本建设费(包括设备购置)等。一般来说,对于立项的课题,相应的教育部门应给与相应的经济补助;但目前科研需要的经费远远高于教育部门所能支出的范围,中小学科研要想出成果,除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要大量的资金。有的学校经费来源相当紧张,学校生存和工作正常运转全靠编发教辅资料、试卷来维持生计。经费紧缺已成为困扰教育科研的事业发展的瓶颈。总之,无论是从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迫切需要来看,还是从学科发展科研队伍建设来看,教育经费的投入是不够的。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很大程度上妨碍 了教育科研的繁荣和发展。

5.科研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教育科研队伍虽然庞大,但就整体的研究水平来说是有欠缺的。科研人员的整体素养,对于教育科研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中小学科研管理人员,包括中小学教师对于教研总是有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理论学习跟不上,纵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形成不了系统的行文。十分缺乏与教育科研相关的培训和知识储备。对教师而言,它要求在教师群体当中形成一种合作探究、共问发展的教师文化。而长期以来,在质量.效率的主导价值取向下,在学科、班级、教室、年级、教学单元、任务的活动方式下,教师群体所形成的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个人主义与竞争的教师文化。这样,尽管一些学校有教研活动,但是这种研究活动往往变成了领导和同行之间相互检查、评比、监督的手段和闲聊的方式,并进而加剧了教师群体的个人主义文化。因此,教师教科研活动需要在教师群体中形成新的教师文化,相互合作,共同成长。

二、如何改进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中的问题

1.端正中小学科研管理的目的

教育科研是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强大动力。常言:“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思想中,要真正确立“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的战略意识。而不是走形式,只是强调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可以引导中小学教师端正科研的态度,有效的提高教师科研的参与度。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要秉公来评价教师的科研成果,不能仅仅因为的多少来考核,不然会挫伤那些真正从事教育科研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端正中小学科研管理的目的,要将科研管理的目的落到实处。

2.科研理论联系教学实际

要着力强化中小学科研成果的运用,使教研成果的功能充分凸显出来,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才是常青的。”忽视教师直接参与研究而得出的教育理论,由于缺乏针对性而很难指导实际的教学实践。长此以往,会使教师的积极性受挫,对教育理论不感兴趣,造成教育理论严重脱离教学实践的局面。积极鼓励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在实践中运用教育理论,对发展中小学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改变中小学教师多数则是围绕课堂教学,依托课堂开展教学研究,重在以事论事,重在教育实践而缺乏理论探索的现象。使教育科研理论联系教学实际。

3.加强课题工作管理制度

对课题研究进行管理,开展教育教研,是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有效保证。

中小学校长和科研管理部门或学校教导处先作出规划。根据学校办学的总体设计来确定科研目标,使之紧密地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与培育人才结合起来。为了更好地体现学校意图,引导大家的思路,可由学校组织部分科研骨干,提出一系列课题。按照不同的学校或学校工作的几个方面,把研究重点表示清楚。以便供教师们在选题时参考。并对课题的立项,过程,成果等进行科学,规范的指导和管理。

4.加大投入与拓宽科研经费渠道

教育科研经费是保证教育科研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方面。鉴于我国目前教育经费还不十分充足,教育科研经费更是十分有限的情形,各教育部门要体谅国家的难处,尽力争取社会投资。应当尽快建立政府投入为主,课题所在单位给予相应配套支持,课题主持人横向筹措,争取企业支持的机制,多方筹措科研经费,另外,学校可以建立相应的基金制度,为教师的科研提供必要的资金帮助。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使达到用教育科研经费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目的。改变科研经费渠道单一的现象,拓宽科研经费渠道,努力为开展教育科研创造良好的条件。

5.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队伍整体素质

教育科研不仅需要好的平台,而且加强教育科研队伍的建设也十分重要。首先,教育科研主管部门通过不定期组织学术交流,举办科研讲座,普及和推广最新的教育科学理论与方法。作为科研管理者也应不断的加强学习,增强教育科研的兴趣,重视自身的能力修炼,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素养,投身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积累经验。对中小学教育科研人员进行培训,培训方式可以丰富多样。脱产进修,业余轮训,自学,到教育教学一线学习。强化教师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教育科研基本方法,步骤,执行等,用理论来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业务素养,为教育科研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于加强学校科研管理不仅是促进教育科研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调动教育科研人员积极性、强化教育科研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社会效益的需要。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必须重视学校科研管理,必须重视学校科研管理中呈现的问题,并对症下药,只有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才不会阻碍中小学教育科研前进的步伐。才能使中小学科研管理健康成长,推动教育科研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浅析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及解决对策 宗洁《教育与改革》2012年7月

篇(4)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我区自“十一五”教育科研工作启动以来,教育局和进修学校领导对科研工作高度重视,并重新调整科研工作思路与做法。重点加强了七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组织建设。成立了船营区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增设了船营区教育科研办公室;2.加强政策措施保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船营区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意见》、《船营区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船营区教育科研课题成果评选办法》和《船营区教育科研组织管理制度》;3.加强规范化管理。编制下发了《船营区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目录》、《船营区教育科研档案管理目录》和《船营区教育科研课题过程研究实录》;4.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立项课题必须是围绕我区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避免课题求大、求多等弊端;5.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监控。对各项研究课题的开题、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的制定、过程研究材料的积累进行全面监控管理;6.加强调研指导。深入基层一线,真正沉下去,了解课题进展现状,提出改进措施;7.加强研究成果的征集、评选及转化。以上这些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及各种措施的保障,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为我区科研工作整体提升奠定了扎实基础。

通过调研指导,我们欣慰地看到各校在教育科研工作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完善。

全区各中小学校(园),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船营区教育科研“一个意见”、“两个办法”的文件精神,校校成立了教育科研领导小组,下设专、兼职科研主任,并建立、健全了相关的教育科研各项工作制度。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逐渐形成。多数学校还专门设置了科研办公室,做到制度上墙,“十一五”立项课题及校本重点研究课题上墙。从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上给予学校科研工作以充分保障。

2.科研工作走下神坛,群众性科研活动蓬勃展开。

通过调研我们欣喜的发现,多数学校淡化了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神秘感,能够把“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科研理念与学校的具体办学特色以及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形成了“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成绩即成果”的,以行动研究(关注问题→拟定策略→采取行动→反省评析→再度关注)为手段的螺旋式上升的研究模式。

群众性校本科研活动蓬勃展开。各校积极开展以学年、学科等不同形式的小组为单位,组成校本小课题研究团队。紧密结合各自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困惑及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确立研究课题,极大地拓展教育科研发展的空间。走出了科研是少数教师的事情,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做的,仅限于有经验,有兴趣的教师,把教科研看成是游离于教学之外的事情的误区。

多数领导与教师已经尝到了教育科研带来的甜头,有的校长提出“科研是太阳”,“科研是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在科研实践中他们逐渐感觉到教学与科研并不矛盾,二者是同一活动中的两个侧面:教学是做的过程,科研是反思的过程。科学研究是为教学服务的,有研究的教学,不是简单重复的机械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有研究的教学,不是任凭经验和惯性的教学,而是在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有研究的教学,教学效果不仅仅停留在感性的视觉效果上,或者是简单的经验上,而是能够上升到抽象升华、揭示教学规律的理论层面上,进而再次指导教学。

3.课题管理过程规范,确保课题研究不流于形式。

课题的过程管理问题,是确保我区“十一五”立项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环节。各校都能按《船营区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严格实施、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规范课题开题,积累课题研究过程材料,认真、详细填写统一下发的《船营区教育科研课题过程研究实录》。按时进行形式多样的课题阶段研究成果交流活动等。由于加强了立项课题的过程管理工作,从扎实搞科研课题研究的角度来看,彻底克服了过去那种片面追求科研课题证书,而不注重扎实搞课题研究的务虚倾向。

各校都能按区里下发的《船营区教育科研档案管理目录》内容要求,建立起富有本校特点的形式多样的科研档案。从调研的情况看,有80%以上的学校达到科研档案管理要求。从而提升了我区科研工作管理水平。

4.评价激励机制健全,教师交流与展示平台宽广。

调研中我们发现,多数学校能够形成有利于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的文化氛围和浓郁的学术空气。如,经常开展不同形式的学术交流、论坛活动,在研讨与争鸣中碰撞教育思想的火花,从而出现“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通过让教师撰写教育教学案例、教育教学深度叙事、经验论文等形式,为教师搭建更广阔的展示平台,如推荐期刊发表,为教师出集子,出版教育教学专着等,实现教师最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同时多数学校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评价与激励措施,调动并保护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如:目标激励,奖励激励,成就激励等。定期评比教育科研成果,把教师的科研绩效与评优晋升挂钩,设立教师科研奖,形成制度规范化,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作用,为学校教育科研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5.阶段研究成果显着,内容丰富与呈现形式多样。

多数学校无论是立项课题还是校本小课题研究方面都已取得了显着的研究成果。成果内涵丰富,有分量,比以往任何时期阶段成果都显得厚重。成果的呈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教育教学随笔;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及案例集;教育教学深度叙事及叙事集;课题研究经验论文;阶段研究报告;课件、教案、教材及专着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区教育科研工作存在严重失衡现象。

从调研的整体情况看,目前我区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小学好于中学。但小学中也存在严重失衡现象,有的学校根本没有任何课题,即没有立项课题也没有校本课题,教育科研工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似乎教育科研与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不发生任何关系。

2.个别校长还没有走出对教育科研的认识误区。

部分校长对教育科研存在认识偏差,有主观认识障碍。尤其在中学,由于受中考指挥棒的制约,致使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还存在认识误区,感到教育科研十分深奥、神秘莫测、对教师来说高不可攀、深不可测,望尘莫及;教育科研是专业人员的事与自己无关,认为是专家学者的事情,觉得离自己非常遥远。依然认为教学与科研是对立的,无暇去考虑如何搞教育科研的问题。“科研兴教”与“科研兴校”还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其重要性还没有转化为广大领导和教师自觉的行动要求。

3.科研主任素质亟待提高。

有些学校对科研工作不重视,为了应付了事临时抓人,没有固定的科研主任负责此项工作;个别科研主任缺乏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对上级科研部门的工作要求落实不到位,敷衍了事。上级科研部门的工作得不到原汁原味的落实,给全区整体教育科研工作带来很大的障碍。在某种程度上科研主任应该是基层学校的主要培训者,承担着对广大教师的科研培训任务。因此,基层学校应当选拔具有一定工作热情、责任心强,并具有一定培训能力的人做科研主任,进而使基层学校的科研工作较顺畅地展开。

4.校本科研中的小课题研究水平有待提升。

我区校本科研中的小课题研究虽然已经蓬勃开展起来了,但整体看来,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多数教师选题盲目,问题过大,选点不准,还不能完全把教育科研与自己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结合紧密起来,使之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个性。小课题研究水平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个别学校还是处于松散型管理。这些都有待于逐渐规范管理、培训提高,使教师逐渐走上教育科研的科学轨道。

5.教育科研经费短缺。

多数学校提到教育科研经费严重短缺,开展科研活动或者派教师外出学习有很大困难。

三、主要对策与建议

1.继续提高认识,避免科研工作出现失衡现象。

各中小学校长应该认识到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科研是教学改革的先导,是建设优秀教师队伍的根本,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母机,是培养教师教学兴趣的有效手段。领导和教师应形成共识,没有学术性意识的领导,不是开拓性的领导;仅仅会教课而不会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不是新时期合格的教师。营造学校浓厚的科研氛围,拓展教育科研发展的空间,定会极大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需要部分领导消除教育科研惯有的四种错误观念:恐惧感、神秘感、名利观、无用观;要树立四种新的教育科研观念:科研兴教;科研提质;科研促改;科研兴师。

2.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培树一批科研骨干力量。

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的科研骨干教师(含科研主任)队伍是振兴船营基础教育的百年大计。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加强科研骨干教师(含科研主任)队伍建设,加大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力度,实行市、区、校三级结合的培训方式,积极探索有效培训模式。努力通过科研活动聚合一批人、引领一批人、培养一批人、提高一批人、推出一批人。

3.加强对全区教育科研的调研指导工作。

进修学校教育科研部要经常深入基层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与指导工作。通过调研及时发现基层学校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排疑解惑。对在调研中发现的共性问题,通过培训会议或撰写调研报告的形式认真加以总结分析,从而不断推进我区教育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

4.建议加大教育科研在督导评估中的权重。

虽然教育科研工作早已纳入到我区教育督导检查的范畴,但建议加大教育科研在督导检查中的权重,以便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5.建议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

篇(5)

【关 键 词】教育科研;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131-04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和知识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和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认识活动。简言之,就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新的未知的教育规律以及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以解决新问题、新情况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它是一种群众性的活动,其主体是广大的教师,而不仅仅是科研人员,只有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教育科研促进教育改革、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科研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

一、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育科研的本质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伴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观、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都在发生变化。在这种变革中,使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衡量教师专业素养高低的,不只是教师的知识或方法,也包括教师对学生,对教育目的、意图和教学任务所持有的信念。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智慧和批判反思能力,是教师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这些能力的前提与核心是教师应具备教育科研素养。这样,教师才能在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实施教育教学计划、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专业水平。也就是说,教师的工作性质需要他成为一名研究者。教师职业是一种实践性、情境性很强的职业,它需要实践者自觉地将经验反思和理论探索在实践中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推动力来自教师的科研精神、科研方法和科研能力。

基于科研定位教师的专业成长目标,是实现教师人生和职业价值的基本途径。首先,教育科研能够确立教师的主体价值。教师具有科研素养,就能成为教育实践的主人,把自己从经验、权威中解放出来,探索适应自己的教学内容、方法,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主动参与和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中;这样,教师在体验教育探索、创新甘苦的同时,也能体验到来自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幸福和快乐,自然就能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升华自己的主体人生。其次,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能提升教师职业的专业水平。具备了一定的教育科研素养,教师才能通过活动、探索、研究,创新、发展课程和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水平;同时,只有具备教育科研素养的教师,才能自觉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职业道德,自觉提升自己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样就能从整体上全方位地推动教师职业专业化,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当然,这里所讲的教育科研不是那种“四无”,即 “无精力”、“无理论”、“无方法”、“无实效”科研,而是实实在在能解决实际问题,有实效、真正有利于教师发展提高的科研。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重建研究观念,树立科学的研究态度,使自己的工作具有研究的性质,把教育、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将自发的科学研究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行为。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也就是说,教育科研要让教师在周而复始、单调枯燥的职业生活中找到工作的创意、生活的新意、事业的成功、职业的尊严和生命的价值。其次,需要明确的是,中小学教师的科研不同于专家学者的科研,它更多的是研究自己的生活、认识自己的工作。教师研究的根本结果是了解自己,改变自己;了解学生,改变学生;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学校持续发展。因此,这种实践研究就要坚持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本体取向,以教师发展为目的,以研究实践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反思应用为主要研究方式,真正体现教师的工作智慧。第三,在研究方式的选择上,也可以是多样化的,不一定要局限于做课题,还可以搞专题讲座,做学术报告,进行理论学习,开展教研活动,组织专题研讨,开办教育论坛,组织论文交流、评比,编辑文集、出版刊物等,关键在于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在学校中形成教师崇尚科研的氛围,因而科研与教研的结合应是教师研究的首当追求。第四,在研究方法的使用方面,教师的教育科研也与专门的科学研究不尽相同。教师的研究更适合采用情境主义研究,因为教育具有情境的复杂性和变化性,教育结论的应用要特别考虑教育情境的特殊性,研究结果不一定要追求绝对的精确,只要适用、有效,同样是可取的。当然,基本研究方法的掌握还是必要和必需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习得研究方法,注意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第五,教师的科研成果在表达方式方面,也可以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除了运用学术论文的形式表达以外,还可以采用更自然、更朴素的表达方式,即针对具体教育场景中具体的学生情况、具体的内容、具体的教育思路及其他相关资源的综合运用,表达作为教师的“我”的所思所想、“我”的所作所为、“我”的调整变革……关键是要用书面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思想,并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解,从而个性化地表达自己。

二、教育科研型教师的专业成长特点

教育科研型教师能把教育实践作为观察与思考的对象,并且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然后提到理论的高度加以概括,说明教育问题的本质,从而按照客观规律指导教育活动。

首先,教育科研型教师对自身的职业形象要有新的认识和定位。

教育科研不仅有力和迅速地推进了教学的技术,而且使教师工作获得了生命力与威严,增强了教师的专业性。教育科研是解放教师的武器,可以指导他们工作,可以使他们从无效的知识中解放出来。教育科研对教师而言,意味着确信自己有能力构建知识和改进他们的实践,采取研究的态度,能够从一个否认个人尊严和迷信外部权威的制度中把自己解放出来。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他们的职业形象只有通过自己的行动,树立科研的意识与态度,积极参与到教育科学研究中来,才能成为不仅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而且具有崇高的学术地位的学者型、科研型教师。

其次,教育科研型教师要有较强的内省和自律意识。

教育科研型教师具有积极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意向,能潜心捕捉和发现科研课题,有浓厚的科研兴趣和进行教育科研的强烈愿望,有对教育科研的成就需要,有发表科研成果的需求,有进行教育科研的动机和意向,能积极关注国内外教育动态。教师通过教育科研,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看到了自己同时代的差距,看到了自己与同行的差距,增强了紧迫感和危机感,必然会努力学习与思考,在知识积累、理论素养方面不断充实自己,在世界观、方法论方面力求完善,在实践中认真锻炼,逐步成长以至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素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内省和自律的过程,也就是反躬自问。而这种内省和自律意识的形成也是教师达到自觉实现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第三,教育科研型教师要在专业成长方面实现自我的价值。

从事教育研究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有结果的一种活动。对一个教师来说,每选择一个研究课题,就是确立并实现一个具体、明确的奋斗目标,每进行一个课题研究,就是在不断地获取新的教育信息,掌握新的理论与方法,实现对教育实践认识的新飞跃。在不断的科研中,教师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知识的传声筒或教材的扬声器,而是把自己看成一个有理想、有见解、有独立判断和决策能力的人,把自己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和研究者,认真思考自己在教育中的经验与教训,这是一种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境、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的状态,他们对已有的理论会更愿意思考,对于新的问题也会更敏感。教师的创造思想就是在从事一个又一个的课题研究中得到充分发挥,一次又一次地开拓自身前进的道路,这样就能不断地“运用所有的才能、潜力、技能,努力发展潜能至极限”,从而不断出成绩、出成果、有成就,得到自身的发展和精神的满足。因此,从事教育科研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从自觉走向自为的标志。

三、通过教育科研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和途径

教师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崇高的事业;教学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智能和智慧。而专业化发展又要求教师主动学习,与外界优质资源实现良性互动,开展合作研究、自我反思与独立研究。因此,通过教育科研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教育叙事研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

教育叙事研究(narrative),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其实质即“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变教师自己的教学生活,”让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反思、研究、记录,写成叙事研究报告。它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对教师自身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涌现的各种各样的困惑与问题进行反思,并从中寻找新的理解和追求。通过教育叙事研究,不仅能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适时的总结,同时还可以为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经验,而且其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自我叙述来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且能够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解答面临的教育教学困惑,从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实际上是将教育实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生命。它强调教师以自身的真实生活为基础,以教师行动的意义探索为目的,以教师自己的故事构建为手段,因而能够有效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发展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并在相互交流中推动教师队伍整体的全面进步与全面提升。

因此,写教育叙事就要求有真实的内容、新颖的理念、精彩的情节、深刻的感悟、鲜明的主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在平淡中发现问题、细化问题、追问问题;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和读懂学生学习生活中迸发的迷人火花与精彩细节,并勤于积累、及时捕捉下来,从理性角度进行分析、顿悟,从中体会、挖掘其蕴含的深刻内涵;善于共享,把自己对教育教学的所识、所感、所困和所悟都通过写教育故事表述出来,把对自我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评价公布出来,让教育同行、专家、学者去评说、讨论;善于思考和反思,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站在自己的角度反思和挖掘自我,从而激发出许多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想法。

(二)课例研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

“课例”是课堂的具体化和特殊化,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课例研究”属于实践研究,它以具体的一节课为对象展开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把研究融入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议课的全过程。课例研究是真正属于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课题。

课例研究注意真实情景的再现, 有较强的针对性。 随着课堂片段出现的问题而转换研究中心,参与的主体是多元的。首先,教师要善于从课例中发现问题。自己的、同事的、书里的课例比比皆是,搜集起来很容易,关键是看我们能否从中发现问题。当教师发现课例中蕴含着某种“问题”并想方设法对其关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效果时,才踏上“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研究旅程。其次,教师要善于自我反思,尝试重新设计:在进行课例研究中,当教师发现某个教学问题值得追究、追踪时,就应该运用换位思考的办法尝试解决该问题:如果是我上这节课,我会用什么方法设计?我的设计和他的设计各有什么优缺点?我怎样借鉴他的优点弥补我的不足?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经常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吗?”“我以前是怎么做的?”“如何做才最符合新的理念?”久而久之,就会始终保持与最前沿、最深刻的教育思想接轨,就会在不断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第三,教师要善于与人合作,增强交流意识:针对某个课例,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同一问题,有时甚至持有完全相左的意见。这样的讨论,对问题看得更深,探索得更广,评析得更全面。这时,教师特别需要注意倾听、思考,从相互碰撞的思维中获得真知。对于自己的家常课,可以把教学设计说给同事听,倾听他们的看法,还可以找不同层次的学生,采访一下他们课后的感受和收获。结合不同的层面、不同群体的反馈意见,形成自己对课例的点评,这样会更客观、公正,也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第四,教师要敢于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学课例研究需要教师具有打破理论权威和经验权威的勇气,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体验、敢于说自己的一家之言。惟有这样,才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扎根性理论,才会在专业发展的征程中有所作为。

(三)科研沙龙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

科研沙龙是教师在自愿组合基础上对某一个教育、教学共性问题进行自由研讨和漫谈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习理论、互相研讨、寻求共识、探索规律、共同提高。在科研沙龙中,教师的智慧与思想发生美丽的碰撞,实践与探索实现亲切的交融。因此,科研沙龙既是教师互相交流的平台,也是教师教育科研的学术论坛,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和策略。

科研沙龙因其吸引力和开放性的特点,符合现代人强烈渴望自主、开放的心理特点,能深入教师的内心世界。因此,它深受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喜爱和欢迎。开展科研沙龙能有效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使教师在思想碰撞和交锋中得到专业提升。

开展科研沙龙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科研沙龙要坚持教师自主、自愿和自发的原则,这是科研沙龙的基本特征。二是每次沙龙要有1~2个中心主题,这些主题一定要从教师真实的教育教学土壤之中提炼出来,它既是教师所关心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也是教师体验过的问题。三是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围绕主题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摆出问题、总结过去、理清思路、形成体会、提出困惑、寻求对策。四是沙龙的主持人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把讨论和交流引向深入。沙龙开展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掌握研讨主题的有关材料,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寻找研讨主题在理论与实践中的联系点和结合点;沙龙开展时,要注意引导和点拨,使沙龙始终围绕主题展开;沙龙结束前,要进行精辟的归纳和总结。五是在沙龙进行时,要认真做好记录,以便沙龙结束后进行分析和总结,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

(四)反思性教学研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

反思性教学研究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凭借教学经验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的一种回忆、思考、评价、研究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一种活动或过程。这一反思过程能帮助教师形成“实践理论”,使教师拥有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富有个性特色的知识体系。它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为动力,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强调两个“学会”,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因而其本身具有创新性、情景性、过程性、评价性和反馈校正性等特征。反思性教学研究开拓了教师培养的新思路,开辟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它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学者型教师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反思性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反思总结法、对话反思法、录像反思法、行动研究法和档案袋法。反思总结法重在总结、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对话反思法则主要通过与其他教师的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录像反思法是通过录像再现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过程的方法;行动研究法是针对教学实践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运用观察、谈话、测验、调查问卷、查阅文献等多种手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求得问题解决的方法;档案袋法则侧重教师自我的积累以及对已有经验的回忆、整理和系统化。

总之,通过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每个教师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途径,都可以在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上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陆爱桢.研究是一种责任——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进步与成长的案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7.

[2]尤俊英,于忠海.教师继续教育的突破口:提高教育科研素养[J].集美大学教育学报,2001.3.

[3]孙向阳.教师教育科研最需要什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6.

[4]肖晓玛,肖贻晃.略论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特殊价值[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5.

[5]何兴明.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J].教育论坛,2009.6.

[6]边玉芳,钟惊雷.述说教师自己的故事——教育科研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5.17.

[7]耿帅.课例研究:备受教师关注的教育科研形式[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9.6.

篇(6)

一、教育科研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科研强师、科研育人”的教育科研战略方针,以“观念引领、课题带动、行动研究、问题解决”为思路,开展校本教科研工作。

1、进一步推进课题的研究工作。组织课题组人员或邀请有关专家对XX年新立项课题再进行一次论证,对课题进行梳理,细化课题研究的方向,进一步明确研究的目标、重点、路径和研究的分工,确保每一位教师或者团队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使课题的研究活动常态化、正常化。建立起动态的电子管理档案,并逐步上传有关研究资料和活动信息。

2、认真做好台州市教研系统课题的结题工作。4月中旬完成结题工作并在4月底上报相关材料,材料包括结题申请表、研究成果报告和其他相关附件。

3、夯实教科阵地,做好教育科研成果的展示和推广工作。大力提倡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认真实践,勇于探索,善于反思,不断总结,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定期选送上报优秀论文,在为学校争光的同时,让更多的老师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教师培训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以校本研训为基础,以终身学习为目标,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及整体素质。

(一)培训对象。

1.教师全员大培训。认真贯彻执行《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和《温岭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实施细则》,学校教师通过参加专业发展培训,积极接收最前沿的教育信息,拓宽视野,丰富教育知识储备,优化教师专业思想。

2.新教师培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培训与自练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学习的质量和实效性。使新教师尽快巩固专业思想,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熟悉有关教育法规和教育教学环境;重点理解所任学科的业务知识和内容体系;帮助新教师成功实现角色转换,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3.骨干教师培训。坚持“以师带徒”活动,从思想交流、课前的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到教学过程设计、课后反思均进行随时对话、“跟踪听课”、重点强化“示范课”“随堂课”“诊断课”,让青年教师先定格,再入格,直至跳出“模式”逐步形成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促使其沿着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轨迹发展。结合“xx”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规划,对骨干教师实行“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着力提高骨干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推动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二)培训形式。

1.校本集中培训。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开展全员性校本研训。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为教师提供一个在实践中学习、研究、反思的平台,使培训与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紧密相连,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促进校本研训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2.网络远程培训。它跨越了时空距离,让广大教师得以实现与同行、与能手、与精英、与专家共同在线交流、探讨、合作、学习的愿望。通过观看视频课程、教学案例片段,进行话与话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思想和思想的共融,让我们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交流中深入研讨,在交流中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在交流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丰富信息。

3.小组分散培训。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学诊断活动。在共同研究的过程中开展合作,通过对课堂教学现象进行客观细致地记录、归纳、梳理、总结,从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到教学理论中查找问题根源并寻求解决方法,再回到课堂教学实践,以正确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提出诊断方法和教学建议,以达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完美融合,最后回归教学理论,以教学实践推动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这样相互交流,借他人之长,补已之智短,利用集体的力量实现合作建筑工业群体的共同提高。

4.个人自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多读对自己有用的书,进行读书研习,虚心向他人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进行教学研讨和提升,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时刻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教师。

(三)培训内容。

1.继续师德师风的培训。其内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内容。

2.教育理论培训。其内容包括课程改革的内容,课程改革背景、目标、课程结构、教学策略、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以及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等。目的就是更新教师观念,吃透课程改革神实质,尽快适应课程改革要求。

3.科研素养的培训。学习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以科研促教研,培养专家型教师,建立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4.教学基本功培训。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把教学的各环节分解开来,逐项进行培训。本学期校本培训的重点,是市教育局重点“有效课堂”的相关研究,从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讲评、命题、评价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

(四) 培训重点。

认真贯彻执行《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和《温岭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实施细则》,全面开展省“十二、五”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1.通过参加上级培训,积极接收最前沿的教育信息,拓宽视野,丰富教育知识储备,优化教师专业思想。

2.建立和完善我校教师网络学习制度,扩宽教师的专业成长渠道,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建立学校自培体系,为教师的自主发展提供资源保证,精心打造一支乐于奉献、精于业务,具有一定教育理论素养的群体教师队伍,为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品位提供优质资源保障。

3.结合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方案,在教师中开展“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的集中培训,以校本培训和教师自主学习为主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科研能力。结合培训活动,在全镇教师中开展示范课、引路课、探索课的评选活动,同时结合叙事研究,小课题研究,研训一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立足课堂教学主渠道,围绕“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反思——课研”主流程,坚持以课改为核心,用课改的新要求来指导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行动研究的学习交流模式,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以此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月份工作安排

二月份

教师专业发展网上选课学校审核

各教研组拟订小组培训计划

四级课题立项公布

三月份

各级课题开题论证会

台州市XX年教研系统课题申报

台州市电化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结题

骨干教师外出汇报讲座

小组分散培训

四月份

1.台州市教研系统课题结题(4月6日)

2.小学班主任30学时培训

3.小学语文90学时集中培训(b班)

4.小学数学90学时集中培训(b班)

5.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主题培训(4.16----4.18)

6.体育动力损伤与按摩主题培训(4.18------4.20)

7.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短期专题培训(4.16----4.18)

8.校本集中培训

9.小组分散培训

五月份

大溪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汇编

学习新课程标准

小组分散培训

六月份

组织参加温岭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比并上送

组织参加台州市教科论文评比并上送

一年期新教师考核

集中校本培训——省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平台操作说明

小组分散培训

七月份

篇(7)

一、鼓励小学生多读,丰富经验,积累写作素材

要想写好作文,熟练地掌握写作规律和技巧,得心应手地反映生活,就必须让学生多读书。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实为至理名言,因此按照《看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完成阅读任务,并提高阅读质量,要读熟、读透,读出品味与意境。课堂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但阅读同样是获取知识的路径,而且是更重要的来源。读熟越多、越丰富,就会从作者写作的意图与技巧获得经验,并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指导小学生平时多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并养成笔记的好习惯,这也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方法。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及学者都是通过博览群书,才功名成就,写出流传百世的不朽名著,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令后人所敬仰、所陶醉。因此,从作文的写作路径来讲,阅读能提供范例和借鉴,通过学习他人的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因此在阅读中虽然提倡自主阅读,但必须加强教师的指导,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绝不能忽视。文章的重点字词、段落及关键词,特别是精彩之处,要反复朗读,甚至背诵,这样才能做到积累,运用自如,成为写作的重要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如在一次命题作文《家乡的自然风光》,许多学生就是巧妙运用了《桂林山水》中的问句及写法,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家乡山水的景物特点,这都来自于先前读书所积累素材。

积累小学生的写作素材,加强课外阅读也非常重要。课外阅读不仅能积累素材,更重要的能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的一生都受益。因此,教师除完成课程标准规定阅读任务外,还要积极为小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书籍,如《少年百科全书》、《小学生作文》、《卖火柴的小女孩》、《鲁滨孙漂流记》、《安徒生》,等等。小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素材,夯实写作基础,并达到“移花接木”的效果,使作文形象生动,脍炙人口。

二、鼓励小学生多说,锤炼词句,增强作文的可读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学生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在说的过程中,教师关注孩子的发音是否正确、标准,符合普通话的要求,避免出现方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字、词首先要通过查字典、弄明白、正确,这样在孩子说的过程中才有针对性,从而正确指导孩子的读音,使孩子读音正确、标准,这既是孩子正确表达的基础,又是孩子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利用早自习、第二课堂或课后组织小学生进行普通话演讲竞赛,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个体竞赛、小组之间竞赛、男生女生竞赛、接龙式竞赛,等等,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说“的能力,从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写作奠定基础,使学生作文能力得到提高。

三、鼓励小学生勤写,激发写作兴趣,运用所积累的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光说不做,其实无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在小学生通过阅读的积累与表达能力提高的基础上,要适时鼓励学生勤动手进行写作训练,这是很重要的一环。如,开始可以进行小日记训练,逐步进行叙事写作的训练、议论文的写作训练,等等。在写作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尊重孩子的差异性,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与提高,增强学生的写作动力和可持续性。

对于农村学校的小学生来说,写作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其主要原因方式方法有问题,教师指导不到位。其实,农村自然环境有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如优美自然风光,清澈的河水,“三农”问题等都是孩子写作的素材。只要教师重视,方法得当,指导到位,那么并非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起初可以先从遣词造句开始训练,让孩子掌握一定的词汇,然后指导孩子善于观察生活环境,并做好记录,进行模拟写作训练,主要坚持写作训练,持之以恒,完全能写出优秀的作文。如我班的王某某、张某某、徐某某等同学,他们从最初的坚持写日记开始,逐步锻炼,最终在《难忘的一件小事》的作文竞赛中,分别获得一、二等的好成绩。

四、鼓励学生参与作文评价,在评价中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