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设计理念论文

设计理念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10 06:11:2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设计理念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设计理念论文

篇(1)

论文摘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要注重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并突出园林规划设计的前卫性,重视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及生态性设计等基本理念。同时,在设计中要考虑经济合理性的原则,以最少的投入创造出宜人的的景观环境。

园林景观的美学功能和艺术性是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之一。当景观设计解决了园林景观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其永无止境的追求。当园林景观在其功能基本一致时,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风格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这种园林景观就能受到人们的欢迎,通过人们在心理上对这种设计形式的接受,以便实现设计师在经济、道德、大众审美等方面的影响,强化所设计园林景观的社会认同感。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强调基本理念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性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1园林规划设计的艺术性

园林规划设计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以实用功能为目的再创造。艺术形式层出不穷,纯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艺术家们吸取了电影、电视、戏剧、音乐、建筑、自然景观等的创作手法,创造了媒体艺术、行为艺术、光效应艺术、大地艺术等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而这些反过来又给其他艺术行业的从业者以很大的启发[1]。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从一开始就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丰富的形式语言。而对园林规划设计中影响最大而且稳定不变的主观因素是人类的感官对园林景观的感觉。因此,自然景观也好,文学绘画也罢,对于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以三维空间为主的园林景观视觉毕竟是其核心基础。从现代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到后来的极简艺术,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为设计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因此,园林规划设计既要考虑园林景观的使用功能,同时还要考虑园林景观的艺术性,我国园林规划设计艺术正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综合。

2园林规划设计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扬弃

园林规划设计离不开生活,并与历史和文化相联系[2]。一个国家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都是以本国的民族文化底蕴作为背景的。对于园林景观的艺术创作,如果没有传统的、历史的、文化的、人文的东西,就不可能成功。中国园林是世界三大古典园林之一,对世界园林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我们还要接受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结合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进行创造,以促进中国具有世界性、有中华民族艺术特色的园林规划设计学科的迅速形成。

3园林规划设计的前卫性与多变性

园林规划设计既然是艺术,就要有一定的时代性。在最近的半个世纪中,艺术设计从一开始就扮演着前卫的角色。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至今,无论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城市的发展,园林规划设计都起着先锋的作用[3]。因此,作为园林规划设计师,必须把握住那些相对稳定而不变的园林规划设计元素,并能接受新的设计元素,包括新理念、新材料,紧跟时代的发展。事实上,要设计一个好的园林景观,不管其形式有多么新颖,如果没有传统的精华,没有未来的展现,就很难能成为打动人心的艺术珍品。

4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创造

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美是指通过园林景观的结构、图案和文字所反映的情意使消费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园林景观的意境产生于园林景观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客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当然,不是所有园林景观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我国多年来园林规划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景观外形设计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4]。通过这种意境的创造,在空间物质化的表现与无限的联想之间,以空间、形体、文化、寓意所呈现出的信息载体,它涉及这样一种理念:即存在着一种超越个人理解力并能借助于一种中间媒介达到的群体共通的普遍的状态。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来寻求、创造、组织、表现这些中间媒介,这是工业规划设计中最为基本而重要的工作。

5人性化设计理念

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设计师从关注园林景观转移到关注到园林景观的使用者上来,以设计出更人性化、使用更便利、使人愉悦的园林景观为重要目标的设计思想。使人愉悦是人性化设计的审美原则,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感受到设计的精巧而产生愉悦感,同时,将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从而真正体现出设计为人、以人为本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思想。园林规划设计其主题是人本身,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本身,人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心和尺度。因此,把心理学、行为艺术等学科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研究设计的目的与人的行为在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互补关系,扩展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分析现代成功的园林规划设计实例,不管无心还是有意,所有的设计大都取自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印象,取自历史上由于完全不同的社会原因创造出来的园林景观。6生态性设计

由于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渐恶劣,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景观行业,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人本身来自于大自然、属于大自然,只不过是由于生活和工作将其强行分开。人是需要回归自然来放飞心情、解除疲惫、张扬个性的,户外园林景观是居住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只有可参与性的景观才能让环境与居住最大限度的融为一体。因此,充分考虑到园林景观环境对人心情的影响力,注重实用、生态、功能、观赏性紧密联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5]。正如斯坦利•怀特所阐述的那样,“如果我们的设计能含纳草地、森林和山,那我们能占据的景观将富含原土地之奥妙。景观特征应被加强而不是被削弱,而最终和谐应存在于一个复合体上,这些人为化的景观是最动人、最可爱的,只要景观的结构和灵魂能被保留,我们就会感到快乐和兴奋。”

因此,园林规划设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项目条件,把所设计的园林景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当地的民族信仰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恰当地融入现代元素,同时注重成本,从而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优美动人的园林景观。

7参考文献

[1]张冰,王小平.浅谈园林艺术民族风格的形成[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6(3):78-80.

[2]周武忠.中西古典园林艺术风格比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90-94.

[3]朱建宁.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意义[J].广东园林,2005,28(2):6-13.

篇(2)

系统论观点是上个世纪由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首次提出的,他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在系统中任何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一个大系统中存在的。环境、人、经济等都是这个系统的整体,都处于整个生态大环境中,彼此之间是一种制约关系。如果单纯地强调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忽略其他方面均会出现系统的失衡问题,而当今的环境问题就是人类违背了系统论的观点,片面的追求经济和社会发展,而造成环境的极具恶化。鉴于这样的问题,设计圈将绿色理念融入室内设计中以求解决设计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关系。绿色设计不同于传统设计,它是将设计、生产、回收、再利用所有环节纳入到绿色设计的大系统中予以充分考虑,保证产品使用功能、生产成本等基本要素情况下,将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中出现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结合起来,综合权衡各方利弊。“设计不仅要实现产品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基本性能,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产品生命周期中‘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环境保护战略,从根本上实现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和资源能源的优化利用。因此,绿色设计是‘可持续生产’设计”。

二、绿色设计理念应用于室内设计的现实必然性

人具有精神与文化的双重属性,在社会活动中形成了对环境美的审美追求能力。当今社会是物质丰裕的时代,人们在满足基本物质追求基础上开始追求精神领域的生活,逐渐讲究生活的文化品味和居住环境的艺术气息。一方面,良好的居住环境给人带来了美的享受,唤起了对自然的审美向往;另一方面,在审视环境带来美的同时将自己的审美原则加以转移,以主观的审美特征塑造环境之美,使人与环境达到相互和谐。消费者将自己的想法很难以视觉的形式呈现给施工群体,所以便滋生了室内设计行业的大繁荣。全国成千上万的装饰公司遍地开花,为了争夺消费者,占领市场份额,设计公司纷纷采取不同的竞争手段。这些设计公司大部分都采用传统的设计理念进行室内设计。而传统的设计理念为了装修效果的富丽堂皇,在设计施工中出现过度装修或者使用大量的有危害的建筑材料,完全违背了系统论的设计理念,将设计产品最终的使用者人的因素排除在外,仅仅考虑设计中的某个部分,将部分单独出来就效果而效果。这样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度浪费,而且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最终导致整个环境的恶化,忽略了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生态环境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其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人类全面地肯定自我、完整地建构自身。”人是依托于自然界而存在的,自然界是为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活动提供物质条件。同时,人又是社会人文环境的一部分,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人的行为都要考虑社会人文环境的方方面面。所以,装修环境导致的大量问题使消费者对于人居生态环境的关注逐渐升温,对于室内绿色设计理念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消费者开始意识到人生活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构建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绿色理念视角下的室内设计创新

(一)利用绿色可再生资源

未来的室内设计理念应是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绿色设计理念。在这理念的指导下,合理利用资源,采取资源最佳利用的原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设计、施工、材料等各个环节,避免过度设计和过度装修,充分考虑装修所用资源的环保性和再生能力。在能源利用方面,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这类能源的利用可以在保护居住环境的同时实现居住者的各种物质需求,并且节约了生活开支,实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具体来说,在设计阶段,设计师要了解科技前沿,了解新材料的动向,在设计过程中极力推广环保新材料以取代传统室内设计的含有有害物质的装饰材料。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的将太阳光线引入到室内环境中,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的采用天光照明,还可以让居住者在室内感觉到与大自然的融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就是天光使用的杰作,在整个展馆的设计中都采用顶部侧面进光的方式以最大可能的获取自然光照明,并且通过金属遮阳片和怀旧木构架应用于玻璃屋顶之下,过滤进入的光线强度,光线层次变化,达到妙不可言的效果。总之,室内设计总的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地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尽可能让人们接近自然,实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协调。

(二)创造自然化的室内空间

篇(3)

“少费多用(morewithless)”是由美国建筑师、工程师R?B?富勒提出的。意在借助有效的手段,用尽可能少的材料、资源消耗来取得尽可能大的发展效益。在人类发展与资源危机的矛盾日渐突出的今天,它不失为一条重要的经济性设计原则。

在富勒的实践中,这一原则最具代表性地表现在他对空间结构及建材应用的创意中。他的短杆网架穹隆结构体系(geodesicdome)被称为人类迄今为止最轻、最高效、最为有力的空间围合手段,在造型、尺寸、材料选用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且造价低廉、营造方便。另外,F•埃斯克里格的自成型结构、T•达兰德对摩天楼张力结构的探索也都从不同侧面诠释了这一原则。

“少费多用”原则还体现在建筑空间组织、利用的高效化方面。这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对每一平方米面积的有效利用,还要对三向度的空间做充分的发掘。当代图书馆设计中提出了“模块式”图书馆的创作思路,将图书馆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采用不同的层高、柱网,进行类比布局。这样可以减少“三统一”标准空间所造成的浪费,充分发挥空间效益。南京某高效空间住宅的设计中则对厨房、厕所的上区、卧区上下等潜在空间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将每户主、次二个开间设置为不同层高,对应于不同的功能使用要求,大大提高了住宅空间的使

用效益。

二、集约化原则

1.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城市、建筑发展与土地资源总体供求矛盾是当今环境危机的突出问题之一。在建设实践中应注意立体地开发用地空间,发掘城市地上及地下空间的利用效益;结合旧城改造,拆旧建新,提高城市容量;在建筑空间的构筑中,还应积极采用轻、薄的新型节能建筑材料,以少占建筑空间。

2.水资源利用的集约化。水是人类十分有限的资源,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结合废水净化、雨水收集,设置循环用水和分质用水系统,并积极采用各类节水设施、设备,有效地控制用水量。如在日本许多高层建筑中所采用的“中水道”技术,将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冲洗卫生洁具、盥洗、清扫等,有效地提高了水的集约化利用程度。

3.能源利用的集约化。在全球推进可持续性能源开发、利用的战略进程中,建筑节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中应结合相关技术的进步,提高能源的集约化利用程度;另外,要积极结合自然气候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资源,以减少空调、照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美国近期以来的建筑实践表明,利用现有技术结合自然气候进行建筑设计可削减空调能耗60%、人工照明能耗50%以上。

三、适宜性原则

1.与经济条件相适宜。当前多种技术体系并存的现实首先是与地域经济差异相对应的。技术设置要做到切实可行、经济有效,就必须从地域经济的客观条件出发,与人们的实际消费需求相适宜。许多发展中国家成功的设计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启示。如土耳其博德鲁姆的迪莫(Demir)度假村、印度新德里世界银行办公楼都是首先立足于本地区现实状况,在经济许可的范围内运用传统技术或中间技术(intermediatetechnology)所构筑的建筑实例。这些与当今高新技术设置并行的适宜性技术的设计思路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2.与自然条件相适宜。建筑设计中与自然气候、地形、地貌、地质等因素相结合,常常会使方案的建构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使用中的能耗、物耗。如今,“设计结合自然”、“设计结合气候”已成为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杨经文关于生物气候摩天楼的创意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对自然气候因素的深入研究。托马斯?赫尔佐格的生态建筑实践也是建立在对自然环境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些与自然环境条件相统一的设计思路,是技术设置达到高效节能、经济适宜目的的重要保障。

3.与社会人文因素相适宜。社会习俗、信仰、审美、价值观等因素对建筑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一个单纯从技术合理化角度出发,而忽视社会人文要素的建筑方案是很难得到使用者认可的,甚至与其经济实用性的基本前提都是相背离的。建筑历史上美国圣路易斯城普鲁特—伊戈住宅区的最终命运已为那些片面注重经济性、无视社会人文因素的创作思路敲响了警钟。由此,我们应意识到,与各类人文环境要素相适宜,是建筑实现其社会价值及经济性的必要前提。

四、循环利用原则

从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着眼,将建筑的循环再利用与添建、新建相结合,形成建筑发展的动态循环机制,这不仅有利于环境的维护,对于提高建筑的经济性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筑的循环利用原则包括再利用、再循环两方面内涵。再利用是指将各种建筑产品以初始形式多次加以使用。主要表现为对早期建筑的改造利用以及对结构构件、照明设施、管道设施、各类设备以及砖石构件的重复利用。再循环是指建筑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经过一定加工处理使之变成可再次利用的资源。这表现在对旧建筑中可再生材料的重新加工、合成和利用。

顺应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使建筑发展走高效化、集约化的道路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它在总体上要求社会宏观经济的发展要步入高效化、集约化的轨道,为建筑的集约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也要求建筑设计者必须从当今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出发,建立宏观的经济性理念,合理地确定各种条件下的建筑设计标准、评价体系,总结各项经济性措施、原则,为满足社会各类需求、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张坤.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3]解振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J].求实,2003(13).

[4]孟赤兵.循环经济要览[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

篇(4)

1江南私家园林中的生态设计理念溯源

对自然的态度上儒道又是相互适应的。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和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都把人和自然相联系。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了造园的态度和设计理念[3]。不论是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都是把人和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从而形成一种主观力量,促进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4]。中国古代传统中的“天人合一”也是江南私家园林追求自然美的源头,从中提炼出的自然美与山水画、山水诗、山水散文等统一组合从而促成了江南私家园林的意境美。明代计成在《园冶》中提出“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园林创作原则[5],就是将自然生态性作为衡量评价园林艺术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自然美的原则不是照搬大自然的东西,而是将自然的规律与特点进行归纳概括而得出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先是大面积截取大自然的片段,后来便是生搬硬套地模仿,再之后在模仿中寻找规律,并提炼出一些造园手法,最后便走上了成熟的典型化创作了。明清时代的江南私家园林就是中国古典造园艺术领域以自然美为原则的成熟作品[6]。自然美原则具有2个层面的意义:首先是整体布局合乎周边环境,即各种自然元素的组合合乎自然规律;再者就是各要素本身合乎自然,例如假山的肌理纹路尽可能减少人工的痕迹,驳岸曲折自然等。从组成要素来看,江南园林的山水、植物及建筑处理十分重视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关系,并且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2江南私家园林中的生态设计理念具体体现

2.1山水构建

无论是北方园林还是江南园林都会有大大小小的水景,可谓是无水不成园。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很多与水景相关的重要理论,如“一池三山”等。在现代城市景观建设中,水体布局需向古典园林学习其开合有序、曲折变化的造水手法。在大面积水体中增设小岛,并结合植物制造微地形,丰富景观层次。现代科技进步使得水体不再只是静态,古典园林中的水体讲究动静结合,现代科技可将水最具活力的形态展现给人们,例如喷泉、涌泉等,这些水景的设计应用给园林增添不少灵气。江南地区雨水充盈,地下水丰富并且水位偏高,也为园林水景提供了天时地利的条件。拙政园里的水体与小岛就是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将原有洼地生态改为立体岛式生态,使之形成了更为稳定的生物链。江南私家园林的空间骨架就是明显的人工山水。自古以来,造园都是以筑山开池为主。山水是构成生物生存活动场所的一种非生物环境因子,因此它是构成良好生态条件的重要因素。江南私家园林由于受限于局促的空间范围,山、水、植物等元素构成的是一个良好的小型立体式的生态环境,并为该环境的生物多样性打下了基础,为生物链的形成创造了可能性。这种顺应自然规律的模仿造景既形成了良好的园林景观又构成了立体生态环境。中国古代造园常挖地造池,这样做有利于排蓄雨水,又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并能提供水源浇灌植物及防火防灾。由于江南私家园林的私密性要求,因此一般园内水体为封闭系统,因此人工开凿的水池水质的清洁成为一大难题。古时造园者一般用以下3种方法来解决水体清洁的问题:一是根据情况,开暗沟通院外活水;二是尽量扩大园内水体面积,如拙政园内中心景区大部分为水景(图1);三是在池中栽种水生植物如荷花等,通过植物来净化水体,如寄畅园中知鱼槛水域(图2)。具备一定生态调节能力的江南私家园林为各类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水中鱼翔浅底、可闻起蛙声一片、可观荷叶田田、陆上鸟语花香。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与自然沟通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2植物配置

江南私家园林的植物配置的精巧之处在于遵循画理诗情,还常赋予花木以人性,这也是江南私家园林的重要特征之一。如牡丹的富贵豪气、莲花的吉祥如意、梅花的坚强高洁等。因此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必须在满足生态功能的情况下,再赋予草木以情趣,才可使人们享受与自然亲近并热爱自然,也能使园林作品更具人情味[7]。由于规模较小,江南私家园林少以一种植物的群体美作为植物配置的主题,而是主要以多种植物精心搭配而形成组合效果。这些组合配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造园者是否遵从生态合理性。各物种之间存在着竞争与互利的关系,灵活运用好这些关系便能达到良好的组合效果。虽然江南私家园林用地面积不大且以墙围合,但古人已具有充足的经验来选配植物,如常常根据地形地势条件、光照情况、土壤情况等栽种植物。背阴稍有光照处栽以桂花、山茶;垂柳种于近水低洼处;土壤肥沃处植以广玉兰、银杏等,这些植物配置的经验都符合生态性原则的,因此使得江南私家园林植物配置更具生态合理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春色满园的效果。江南古典园林中苍劲古朴气氛是由其中的古树名木所创造的,这也是尊重生态的一个重要证明。古时造园都会尽量保存并利用原有古木。《园治》中“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就讲出了古人造园对古树名木的态度。这是营造气氛的需要,也是尊重生态的需要。由于古树经过多年生长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位,保留大树实际就是保留了一个正常运转的小生态环境。除此之外,我国江南园林善于运用植物盆栽来增加景观生态效果,小巧的花木盆景根据需求或置于几架、或置于榻前、或置于案旁,这也是江南私家园林中人与自然交互最成功的一个范例。

2.3园林建筑

江南私家园林规模较小,所以善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色彩淡雅素净,以“咫尺之地”进“城市山林”,植物配置重视主题和意境,多于墙基、角落处种植松、竹、梅象征古代君子的植物,体现文人具有象竹子一样高风亮节,象梅一样孤傲不惧[8]。江南私家园林中的建筑也充分的考虑了与周边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并给予了自然环境极大的尊重,从生态学角度来讲园内建筑是提供给人与自然交流的一个良好平台。为了达到江南园林所需要的氛围与意境,园内建筑的体量、造型与布局等方面均需符合其标准,这样做客观地符合并尊重园内的自然生态性,也使建筑美与自然美很好地融合。园内各类建筑除要满足功能性,还需考虑是否与周围相协调,造型虚中有实,错落有致,富有韵律和变化。江南私家园林建筑非常注重居住和精神上的双重愉悦,在空间处理上,深受道家自然观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影响,巧妙地将奇石、流水、亭、轩、榭、台、花木联系为一个整体,迂回曲折、参差错落。在功能上,满足了可赏、可游、可行、可居等多种需要。在精神层面上,给人们提供了寻求天人合一的物我交融的心灵栖息地[9]。江南私家园林中的建筑需与周边山水植物等因子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完美理想境界。大面积的建筑会对周边自然生态造成危害,因此我国古典园林中建筑常采用自由分散布置的建造原则,并因地制宜、因山就水地排列,使得建筑与自然能够处于和谐共存的关系[10]。江南私家园林利用开敞式的建筑特点,来减轻建筑的视觉体量,增进人与自然的交流。各院落之间的处理手法,以及漏窗、洞门、空窗、空廊等的应用,使得建筑与景观之间、建筑与周边环境之间既有分隔又有联系。以拙政园中部为例,在其约1.8hm2的园内沿水池及小岛因势就形的布置了远香堂、倚玉轩、小飞虹、小沧浪、松风亭、玉兰堂、别有洞天、柳荫路曲、见山楼、北山亭、绿漪亭、梧竹幽居、绣绮亭、海棠春坞、玲珑馆、嘉宝馆等共20个形式各异的小型建筑或小品。这些主体建筑中最大的远香堂大小也就三开间,而且采用四面厅的形式,四周皆用通长落地的雕花格扇大大降低了建筑本身的体量,并增加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联系,利于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也有利于人与自然交流。

2.4环境容量

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追求自然美的前提。虽然江南园林面积较小,但是园内树木繁茂,物种多样性得到保证,园中始终保持着郁郁葱葱的生态环境。之所以能做到这些,除前述分析内容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古时园内的游人一般为私家园林的家庭成员,因此即便再小的园内也足以保证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保持可持续性发展[11]。反之,超过环境最大荷载人流量,将使得花草病败、水体净化能力变弱,就更别谈美感了。反观现代居住区的规划与开发,往往以经济利益为首要目的,增加硬质景观的比例,必然会导致人工生态系统脆弱。高密度的人流量也是使得城市生态系统越来越脆弱的另外一个原因,长此以往势必造成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如何合理开发和增加绿化面积是如今改善城市景观环境的关键点所在。

3结语

篇(5)

交互性的设计内容是目前计算机行业中一个引领潮流的内容,在最开始的时候,并不叫“ID”,而是被称为“(SoftFace)”,往后的发展中才逐渐演变为今天的称呼。而使用人群这一概念的定义却与研发者有着一定的差异,在他们看来,这一项技术就是为了更好地提升产品的使用效果和功能,并且加强用户的使用感受和使用体会,并不断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而这一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很多的曲折,并且关联着众多的学科知识和内容,正是如此,使得任何一个从事这一项技术开发的人群都要适当的同其他行业的专业人士进行沟通,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本技术的升级发展。2什么是游戏?KevinJ.Maroney(2008年雨果奖得主)认为游戏是“一种具有目标和结构的娱乐形式”,EricZimmerman(游戏设计师)认为游戏是“为得到某种结果而进行的有规则的活动”,而我对游戏的理解,就是一种在宽泛意义上看,我们都知道游戏就是一种活动方式,在其中每一个参加者都受到一定条约的限制,并且每一个参与者最终的成绩都可以量化。从严格意义上看,游戏又是一种为了获得最后成功而展开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参与者都需要遵守一定的规矩,然后去按照游戏的设定完成具体的任务。3

二、研究意义

本课题主要是研究在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交互设计应用。通过对情境认知理论的哲学研究、实现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具有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参与者和主导者是当下教育游戏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唯有实现了这样的目标才可以一改以往的老旧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且,借助教育游戏的成功,来不断地加强学生的能力建设,发掘出学生的领悟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等诸多能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理论以及技术运用

1.虚拟现实技术与游戏设计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游戏设计是一种结合互联网、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开发的电脑游戏。在游戏中可以由计算机生成多种感觉环境,使使用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游戏可以真实再现已经消失的场景,且对具有危险性的破坏场面进行探究,与现实生活中难以接触的生物进行交互等等.这些都在传统教学中不可实现。

2.情境认知理论以及沉浸感

沉浸感简单来说就是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就是说这一技术可以使人不单单从视觉和听觉上进入虚拟世界,而是让人以一个整体的形式融入到虚拟现实系统中去,让人们从切身实际出发,真正用身体去感知知识和思维过程。这一特征使得玩家可以在游戏中获得最为客观、真实的感受。也是这样的一个特点,使得玩家不仅可以在视听上获得对视线的满足,也帮助玩家进入其中,从而获得最佳的游戏体验。

3.实现虚拟现实游戏的关键技术

首先,虚拟现实游戏中所需要展示的仿真三维场景和虚拟人物,都需要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制作。Maya是目前最优秀的三维制作软件之一。无论是建模、渲染、动作都能达到优秀的视觉效果。其次,绘制贴图需要使用的软件是adobe公司的photoshop再次,游戏引擎的选择也是至为重要的一步:本文选择的是Unity3D引擎。Unity3D引擎作为一种三维虚拟现实游戏平台,可以充分、实时的处理大量的三维模型。本文讨论的模型是利用3DMax完成建模和贴图后,形成了模型后,就要把FBX文件导入Unity3D平台中。在这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地将3DMax单位计量方式设定为“m”,然后将Y轴方向定为向上的方向,并将“嵌入媒体”项打钩。由3Dmax导出的FBX模型文件后,可将其放入创建好的Unity3D工程目录下的“Assets”文件夹下,此时再打开Unity3D即可发现该模型已被自动导入到工程中,直接将模型文件拖拽到“Sence”窗口下即可直接使用。4他有几大优点:1.综合编辑,unity3D用户界面操作简单,节省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2.资源导入,unity3D支持几乎所有主要文件格式,并能同大部分应用程序协同工作;3.Unity3D中整合了丰富的开发资源,其中包括:地形创建工具、物理引擎、粒子系统,常用脚本等;4.一键,unity3D可以让你的作品在多平台呈现。

四、安全教育问题与设计关系密切

游戏首先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娱乐性,作为一种游戏,教育游戏当然也要借鉴游戏的娱乐性。听到游戏会想到轻松;听到教育会想到严肃。正因如此,才使得教学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游戏开发商开始认识到要将教育与游戏相结合,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发挥资源,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任何一个游戏的设计缺乏了这个元素,那么这个游戏的吸引力就会被降低,而且一旦玩家在进入一个游戏后可以一次性通关,那么该游戏对玩家就不会再有任何吸引力了。

五、结语

篇(6)

绿色建筑设计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最大可能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及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创造一个低耗能、长效、舒适、无害的室内环境。基本要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遵循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减少建筑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2.在建造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材),减少污染,因地制宜选用无害或危害极小的建筑材料,多采用可再生资源。3.在设计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2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下的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是集技术、艺术与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把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引入室内设计,需要室内设计师具有社会负责心,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科学的设计理念,从传统室内设计向“绿色室内设计”转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以室内空间环境的安全性为前提做设计

室内设计首先要保证室内空间环境的安全性,要避免危及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及正常的生态秩序。在保证室内构件安全的前提下,要重点关注室内空气质量的安全性。控制室内空气质量主要从以下两点着手:

(1)选择安全、环保的建筑材料,确保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2)避免过度装修导致的空气污染物浓度超标。环保的建筑材料也含有少量有害物质,所以在室内设计时,要进行室内环境质量预评价,根据设计方案和空间承载量、材料的使用量、室内新风量等因素,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估算,确保甲醛、苯、氨、氡和TVOC五类空气污染物,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2.2室内空间设计要以降低能耗为基础,提高室内空间环境的保温、减噪、自然通风及采光功能

室内设计除了要满足功能性及美观的需求外,还要充分考虑室内空间建造及使用过程中的节能性。随着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舒适度要求提高,建筑的使用能耗随之增大,为达到舒适度和节能的双赢,以降低能耗为基础,提高室内空间环境的保温、通风、减噪等功能是非常必要。

(1)做好建筑的保温隔热,既确保室内环境的热舒适度,又可节能减排。保温有外墙保温和内墙保温两种方式。通常在设计功能性满足的情况下,宜采用保温、装饰一体化的外墙装饰材料做外墙保温处理,可简化施工程序、减少材料损耗,保温隔热效果好。对于室内温差要求差异较大的房间宜采用内墙保温隔离,另外不要忽视在顶棚和楼地面也要设置保温层。

(2)降低噪音污染,提高室内居住环境的质量。随着城市越来越拥挤,噪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控制室内噪声水平,提高室内环境的质量,也是“绿色建筑”的要求之一。首先做好噪音污染的预控,做好室内的“动、静”分区,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对于一些会产生噪音的设备用房或人流密集的场所,为减少噪声干扰,在进行室内的顶棚、楼面、墙面和门窗的装饰设计时,要兼顾吸声与隔音效果,宜采用吸声或隔音效果好的造型及建筑材料。对噪声敏感的功能空间宜集中布置在远离噪声源的地方,不能避开噪声源时应采用有效的隔声减振措施。

(3)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环境,提高入室新风的品质。注重入室新风“量”和“质”的统一。室内通风,一是开启门窗通风;二是通过暖通空调系统设计进行气流组织设计,但目前情况下,要完全消除空调设备的污染是很困难的,新风质量是不能保证的。为了确保室内新风的“质”,只能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在室内空间布局时,注意避免隔墙及固定家具的布置切断室内通风路径,固定装修及家具等宜与风向平行布置,减少其对风的阻力;在不影响使用功能前提下,可采用镂空隔断减少对风的阻隔。当室内分区不利于空气流通时,宜采用直排式排风扇等机械通风方式加强室内空气流通,以减少对空调的依赖。

(4)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创造优质光环境。为了充分利用自然采光照明,进深较大的公共建筑布局尽量不要遮挡采光面,可设置开敞办公空间区域;对于有特殊私密性要求或封闭空间要求的功能区域,建议采用透光材料加百叶窗帘来营造私密空间,避免大范围出现暗房间;难解决自然采光和通风的零星空间可做辅助用房。对于室内自然采光条件不好的大空间,可以采用反光板、散光板、采光搁板等设备将自然光反射到室内,再结合人工照明系统协同采光。实验证明,采光搁板配合侧窗能在一年中大多数时间提供充足(大于100lx)均匀的光照。另外,为提高室内自然光的散射,增强照度,室内的顶棚和墙壁的装修材料反射比要高些,顶棚材料宜为0.70~0.80;墙面材料宜为0.50~0.60。除了加大自然光的利用,最好在电气系统设计时能考虑安装照度探测器及人体感应探测器等。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的节能效果,配合节能型光源及灯具的应用,照明耗能比同规模建筑可减少30%左右。

2.3室内设计以简约为主线,去除一切“无病”的装饰性构件

著名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认为:住宅不是陈列品,也不是地位的象征,而是审美和功能统一的环境。因是利益的驱使,室内设计普遍存在“过度装饰”的现象,过量的纯装饰性构件,不仅占用了室内空间,加重室内空气污染,还多消耗了资源。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心,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科学的设计理念,通过功能和装饰一体的构件来美化、改造空间。在室内设计时,不以审美需要而降低围护结构的隔声、隔热及防水性能,不影响室内的自然采光及通风,以节能环保为依托,倡导简约的设计风格。

2.4建筑材料及构件的选用要兼顾“绿色、环保、节能”

建筑材料的选用应遵循绿色、环保、新型、节能、经济、适用、耐久的原则。除了注重建筑材料的质量、外观及有害物质含量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各方面的选用要求:(1)为了提高室内空间环境的安全及舒适性,在选用功能性建筑材料时,建议采用对人体健康有利的新型材料,如:具有抗菌、防霉、除臭、隔热、防射线等多功能新型建筑材料,达到改善室内环境目的。(2)优先选用本地建筑材料及构件。既可节约运输成本,减少运输对环境的污染,易于融入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中。专家建议60%的建筑材料要来自于距离工地500km以内地方。(3)优先选用工业化、集成化高的建筑材料及构件。减少施工现场材料及构件加工的比例,工厂批量化加工可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减少现场加工造成的粉尘、噪音等对环境的污染。如厨房的设计和安装,基本都是橱柜厂里按尺寸加工好,到现场直接安装,工时短,工业化的机械生产,橱柜的质量也更有保证,值得在其他空间设计中借鉴推广。(4)优先选用再生性建筑材料。再生天然材料及其制品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可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对环境保护起着积极的作用。(5)多选用自然环境下易降解的材料、可循环再利用的材料及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在“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里规定了:“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总质量的比例不小于30%,且其中废弃物的掺量不低于30%。”

3结论

篇(7)

人性化设计主要是将人的主观意识作为设计的中心及标准,其主要包含有生理标准级心理标准两个方面。对于生理标准来说,就需要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保证建筑的空间、设施及产品都能够达到合适的标准,而心理标准则表示人们在心理上及视觉上都能够感觉舒适。从这个方面来说,人性化设计的本质并不简单的就是哗众取宠。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人们对于经济、技术及审美观念也有所不同,因此,建筑的设计也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改变,但是,在建筑设计改变的过程中,建筑设计的理念不会发生改变,要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2机场航站楼人性化设计理念

机场的建筑流线最为复杂,其主要的功能就是要保证旅客能够快速的进行集散。所以,航站楼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保证其自身的高效便捷,同时,在达到这点的基础上,还需要保证航站楼设计能够更加人性化,要保证旅客在单调的行程中感受到旅途所带来的欢乐,而这也是现代机场设计者所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2.1流程与功能布局

对于一个机场自身品质好坏的评定,所运用的标准就是其建筑设计的“人性化”能否达到人们的要求。在现代全球的机场建设中,最为成功的建筑主要有三座,即新加坡的樟宜机场、荷兰的斯蒂夫机场以及丹麦的哥本哈根机场。这几个机场也是当前世界上以人性化建设最为成功的机场。航站楼在设计的过程中,其建筑设计的功能性是需要首先进行考虑的因素,其功能就是要有效的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简单的例如如何保证旅客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及最近的距离将所有手续都办完。在对航站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使第一次来的旅客一看就能够明白所有的服务。同时,航站楼设计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服务型设施,它不仅要满足旅客的要求,同时需要满足机场运行公司及相关商家的要求。

2.2建筑空间与候机环境

因为航空运输自身的独特性,特别是对于国际航空公司来说,其登机过程非常复杂,在登机的过程中,一些旅客经常会出现紧张的情绪。所以,在对航站楼的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有效的保证建筑空间及环境的舒适性,以有效的帮助旅客见效紧张情绪。而具体的对于航站楼建筑设计来说,在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要保证阳光、通透及拥有开放的共享空间,这样才能够给人以美好的憧憬。在外墙的建筑过程中要对玻璃墙壁进行使用,这样就能够保证航站楼内部与室外的环境相结合,保证人的视野开阔,使人在候机的过程中能够心情平和。例如西班牙马德里新巴拉哈斯T4航站楼建筑就是有效的对“峡谷”进行的引用。

2.3健全商业服务设施

对于航站楼建筑设计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旅客的方便,这就要求航站楼在进行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对商业服务设施进行考虑,等建筑完成之后要保证商业服务设施的完善,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对人性化设计理念进行体现,同时也为航空公司带来的额外的收入。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认为航空旅客的消费行为非常偶然,实际上在登机前一段较长的时间,旅客通常都非常的无聊,所以,将特色商业及休闲商业进行合理的安排就能够带给旅客消磨时间的场所,同时也能够获取额外的收入。

2.4公共导向系统

对于旅客来说,其所重视的一点就是能够清楚的看出机场的提示及所给出的帮助,这也是保证机场自身能够进行顺利运营的基础。人性化的导向系统能够帮助旅客顺利简单的进行各个手续的办理工作。所以,在对机场航站楼的设计过程中就需要对航站楼室内公共区导向系统进行认真的规划,在每一个重要的位置上都要有清晰明确的导向标志,这些标志的设计要能够对旅客起到高效、安全、顺利地提示。具体来说,在机场航站楼公共区导向系统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要保证导向系统能够具有系统化、标准化的原则,此原则要能够贯穿于整个的公共区域。第二,要保证在线路上的每个交叉点及垂直交通等各个位置都设置有有效且简单的标志牌,这样就能够有效的使人群高效正常的移动。第三,对于导向信息的设置一般都是以图形为主,因为图形非常的形象,同时还要在图形标志中进行英文的说明。第五,机场在对位置标志牌及导向标志牌进行设置时,需要首先对位置标志牌进行设置,其后才会轮到其他的固定标志牌,放在最后的才能使商业广告机商店招聘等标志牌。同时,还需要保证导向标志牌要比其他标志牌都要突出。第四,所设置的标志牌需要定时的进行管理及保养,并根据机场实际的运营情况进行标志的增减,进而使机场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