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7 10:13:0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生态防护工程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 U21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高速公路边坡包括路堑边坡和路基边坡,因对公路本身的安全性能和周围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其生态恢复和景观的营造,成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边坡工程防护和生态防护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受到重视。边坡的防护、绿化与美化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单纯的工程防护既增加成本,又破坏道路景观。因此,边坡的生态防护及景观重建成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传统防护的弊端
1.1 生态景观效果差
缺乏植物覆盖的边坡一方面不利于固土护坡,破坏路基,还造成对周边地区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改善高速公路的景观效果,大量的岩石和混凝土不仅视觉效果差,且不利于净化环境,与高速公路快捷、舒适的特点不相协调,在一定程度上给高速公路的行车带来不安全因素。
1.2 安全稳定性差
一般情况下,高速公路设计中,由于种种原因,路基边坡开挖和防护的设计比较简单。这类设计主要缺点是,设计笼统、针对性差、防护措施简单,对通车后出现的边坡坍塌事故一般通过后续养护来处理。而高速公路作为交通运输干道,交通量大,行车速度快,路基边坡一旦出现事故,对交通运输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很大。
1.3 大量工程措施使成本增高
过去,高速公路边坡防护大量采用浆砌片石等防护方式,这些防护形式大量使用石料和劳力,破坏了自然环境,造价也较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防护效果逐渐降低,无自我更新能力,必须经常维护,施工难度大,对行车环境和景观环境影响也很大。
边坡生态防护方法
单纯的植被护坡方法
单纯的植被护坡方案一般造价较低,工艺简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绿化设计的首选方案。
播撒草种
最简单经济的植被护坡形式应是直接人工撒播草种,但其要求边坡坡率舒缓,覆盖土壤肥沃湿润,必须在适宜季节施工,并且从播种到成坪需要1~2个月的时间。苛刻的条件使人工撒播这种植被防护形式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已很少使用。
铺设草皮
铺设草皮可以“瞬时成坪”,减弱坡面径流溅蚀,迅速发挥护坡功能,除寒冷的冬季外,其它季节都可以施工。铺设草皮各地区均可应用,也可用于强风化岩质边坡,多用于路堤边坡。坡率一般不超过1∶1. 0,局部可不陡于1∶0. 75,坡高一般不超过10 m。对于急需植被封闭坡面的边坡,采用铺设草皮是首选方法。
液压喷播植草
液压喷播植草喷射出的是含有草种的悬浊液,草种被纸浆等悬浊液包裹,还有保水剂和其它各种营养元素,能不断地供给草种发芽时所必须的养分和水分,粘合剂又能通过喷射时的压力,使草种紧紧地粘附于土壤表面,形成比较稳定的坪床面,降水时不能形成冲刷表土的径流。
挂网固定植被护坡的方法
挂网固定植被护坡主要由固定物、网(底布)和基材3部分组成。固定物(常见的有锚杆或U形钉)的作用是将网固定于坡面上,并对坡面的浅层稳定起到一定的作用;网(底布)的作用是使基材混合物依附于边坡坡面;基材提供植物生长的环境。
三维土工网垫植草
三维土工网垫是一种三维柔性材料,铺在坡面上,由于空腔的作用,能防止土坡面被雨水冲刷和维持其稳定,降低雨滴的冲击能量,阻挡坡面雨水的流失,避免径流的形成,从而有效地抵御雨水的冲刷。
土工格室植草护坡
土工格室生态护坡是土工格室与植草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护坡形式,由于土工格室对流水起到缓解消能作用,可促使其携带物沉淀在格室中,有效避免了草籽及幼苗被雨水冲走流失,大大提高植草覆盖率。植物根系可增加土壤透水性能,一旦遇到雨水可迅速渗透,植被的覆盖可使坡面减少雨水的直接冲击,缓冲雨水流速。
厚层基材喷射植被护坡
厚层基材喷射植被护坡(一般称为客土喷播)是目前解决岩石质边坡植草绿化最常用的技术,是采用混凝土喷射机把基材与植物种子的混合物按照设计厚度均匀喷射到需要防护的工程坡面上的植被防护技术。
结语
理念是灵魂,管理是关键,设计是核心,施工是保证。要树立保护、回归、融入、享受自然的理念,树立与动植物为伴、地球大家园的理念。另一方面,建设业主要加强管理,采取措施,加大投入,加大环保专业的参与和发言权,做到环保与安全、质量同等重要,取得实效。只要各参建单位和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真抓实干,将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环境当做家园来保护和建设,就能够将高速公路建设成为环境友好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工程。
参考文献:
[1]潘树林,王丽,辜彬. 论边坡的生态恢复[J].生态学杂志,2005,24(2):217~221
[2]苟文龙,白史且,张新全.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技术的探讨[J].草原与草坪,2002,(3):34~35
[3]钟守宾,赵明华,陈昌富.破碎岩质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研究[J].公路,2004,(10):174~177
[4]邹胜文,饶黄裳,江玉林.高等级公路边坡生物防护方式浅析[J].公路,2000,(4):50~52
[5]范竹姗,初晓波,史金山. 东北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植物的选择.防护林科技,2005,(5)
[6]蒋自立,江海东.高等级公路边坡植被的选择方案[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卷[C];2002
[7]王永林. 高速公路边坡绿化中藤本植物的选择与应用。园林植物资源与应用,2010,(11)
[8] 路 艳,卞贵建,赵树青.藤本植物在高速公路绿化中的应用.山西建筑,2007,(24):355~356
[9] 魏阳平. 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方法的选择与使用[A].2009,(4):152~155
[10] 贺喜. 挂网喷草技术在金安桥水电站边坡支护施工中的应用[J].2009,(3):57~59
[11]袁木林. 三维土工网垫在护坡、边坡绿化工程中的应用[J]. 吉林水利.2005,(04):32~35
[12]杨晓华,王文生.土工格室生态护坡在黄土地区公路边坡防护中的应用[J]. 公路 , 2004,(08):180~182
[13]郭鹏. 山区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生态防护工程技术研究.硕士论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随着科学进步,人们认识到水利工程对于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河流的人工渠道化,包括平面布置上的河流形态直线化,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河床材料的硬质化。二是自然河流的非连续化,包括筑坝导致顺水流方向的河流非连续化,筑堤引起侧向的水流联通性的破坏。从保护生态环境的高度,充分认识这种负面作用,积极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对于受损河流生态系统予以必要的补偿,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流域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近年来,各地在进行防洪工程建设和河流整治工程中,已经采取了一些新技术和新材料加强河流的生态建设。比如生态型护坡技术,堤防绿化措施等。但是这些技术经验还缺乏系统的总结,也迫切需要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导则的指导,使之更具科学性和规范化。
2生态化建设的建议
2.1有关防洪工程规划的原则。工程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方面应加强,权衡满足人的需求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即进行工程项目经济技术及生态环境效益评估,改变现行的单一经济技术评估指标体系。以往的治河工程着眼于河流本身,往往忽略了河流湖泊与岸上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忽视了河流周围的生物群落的存在,也常常忽视了整治后原有生物群落的恢复。因此,在进行防洪工程的规划时,应明确河流与其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落处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建议按照“河流生态廊道”的范围,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在平时的设计当中除说明需进行常规的水文、地质的测量勘察外,还要补充加强相关范围的生态系统调查的要求,重点是生物群落(动物、植物)的历史与现状调查,对特定的生物群落与水体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
2.2堤线布置及堤型选择河流形态的多样化是生物物种多样化的前提之一,河流形态的规则化、均一化,会在不同程度上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因此,针对有关条款,建议补充或强调以下要点:在堤线布置原则中,补充说明应尽可能保留江河湖泊的自然形态,保留或恢复其蜿蜒性或分汊散乱状态,即保留或恢复湿地、河湾、急流和浅滩。在确定堤防间距时,遵循宜宽则宽的原则,要处理好行洪和生态保护要求与土地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河槽和河漫滩不仅要能满足设计洪水行洪要求,还要保持一定的浅滩宽度和植被空间,为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栖息地,发挥河流的自净化功能。堤型的选择原则除满足工程渗透稳定和滑动稳定等安全条件外,还应结合生态保护或恢复技术要求,尽量采用当地材料和缓坡,为植被生长创造条件,保持河流的侧向联通性。
2.3河流断面设计。自然河流的纵、横断面也显示出多样性的变化,浅滩与深潭相间。因此设计规范中应提出河道尽量要做到河床的非平坦化,采用非规则断面。避免因规则断面而导致流场的均一化,增加与生物的亲和力,并有助于与自然风景相协调。与上述设计相对应,需要推广使用一些与非规则断面有关的水力学计算方法和配套的实用工具或计算机软件包。
2.4岸坡防护。在河流整治工程中,对生态系统冲击最大的因素是水陆交错带的岸坡防护结构。水陆交错带是水域中植物繁茂发育地,为动物的觅食、栖息、产卵、避难所,也是陆生、水生动植物的生活迁移区,至关重要。因此,岸坡防护工程的设计应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建设要求出发,采用与周围自然景观协调的结构形式,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确保生态和景观的护岸形式多种多样。在典型的岸坡防护结构中,可尽量使用具有良好反滤和垫层结构的堆石,多孔混凝土构件和自然材质制成的柔性结构,尽可能避免使用硬质不透水材料,如混凝土、浆砌块石等,为植物生长,及鱼类、两栖类动物和昆虫的栖息与繁殖创造条件。
2.5景观建设。城市水域整治的景观建设中,可以强调注意保留江河湖泊天然的美学价值,避免将水流置于过多的亭台楼阁等混凝土与砌石形成的人工环境之中。水利工程设施要造成一种人与自然亲近的环境,现代的城市景观设计,应更多注重生物栖息地建设。水利工程还应为公众广泛参与和对儿童进行水环境保护教育创造良好条件。如水生态公园等。
2.6工程施工。在工程施工中,建议强调施工期对生物栖息地进行保护和恢复,避开动植物发育期进行施工。对特殊区域的物种,在施工期要采取其它辅助保护措施,如它处养育等。取料场开挖后应进行适当处理,以满足美观和环境方面的要求,要求合理设置排水、平整地形和改善有利于植被生长的条件。料场区应进行植被恢复,与周围景观相一致。
2.7工程管理。为降低施工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冲击,保障工程效果的实现,并延长生态工程的寿命,宜强调加强前期的养护和后期的管理,包括维护、监测和评估,并积累数据和经验。
3结语
近年来,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推行,水利建设项目更加重视工程建设与生态建设的结合,客土喷植这一技术在水利建设项目当中应当得到推广与学习,例如防洪堤防护及许多工程中出现的高陡边坡防护就应该广泛使用,本文对客土喷植技术从原理、优势及施工程序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客土喷植生态建设原理优势施工程序
中图分类号:U213.1+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论文主体:
近年来,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推行,水利建设项目更加重视工程建设与生态建设的结合,在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等项目当中更是大力推行生态建设方案为主流设计方案,由此也可发现国家对生态建设技术的重视与推广。在公路专业设计当中,已有许多区域改变了传统的公路边坡防护方式,放弃了单一的混凝土贴坡、浆砌片石、挂网喷锚等工程防护措施,而改用挂网客土喷植、三维网植草等技术来对边坡进行防护,客土喷植这一技术不止能在公路建设当中进行使用,在水利建设项目当中有许多边坡的防护也非常需要利用这一技术,例如防洪堤防护及许多工程中出现的高陡边坡防护,下面就粗浅的介绍一下挂网客土喷植技术在边坡防护当中的优势与施工要点。
一、挂网客土喷植技术的原理
客土喷播中的客土就是指非当地原生的、由别处移来用于置换原生土的外地土壤,通常是指质地好的壤土(沙壤土)或人工土壤,工程使用的客土添加了纤维、侵蚀防止剂、长效缓释性肥料和种子等添加物,添加物质按一定比例配合后后,用团粒剂使客土混合物形成团粒化结构,从而造就有一定厚度的具有耐雨水、风侵蚀,牢固透气,与自然表土相类似或更优的多孔稳定土壤结构,加入专用设备中充分混合搅拌后,通过空气压缩机压缩空气喷射到坡面上形成所需要的生育基础及植物层。对裂隙发育的硬岩坡面、软岩坡面、砂地、贫瘠地、酸性及碱性土壤等植物生长困难地区,客土喷播技术可以重新使边坡尽快恢复植物生长的可能,从而形成耐侵蚀性的绿化边坡。
二、挂网客土喷植技术优势
现有水利建设项目当中,遇到边坡防护项目,土质边坡多以削坡后进行浆砌片石护坡后勾缝或者直接进行混凝土贴坡防护,硬质边坡或风化边坡则采用打锚筋后喷混凝土方案进行防护,两种方法均为传统防护形式、硬性防护措施、安全可靠、施工工艺简单,但成本核算高,不利于景观、对生态植被造成永久破坏,地下水无法渗出会导致边坡稳定性得不到保证。而生态护坡技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建设,可对边坡起到稳固的防护作用,同时也结合了生态技术,建设完成数月后即可有植物生长,在保证结构稳定的情况下更添加了观赏性。
综合投资、防护效果、生态景观等因素,提出以下的常见护坡方案比选。
表5.3-1护坡方案比选表
综合上表可见客土喷植技术在使用范围及投资上均有较大优势,在建设中客土喷植技术的优势还体现在:
应用客土喷播技术,防护绿化工程水土保持好、经济性好、使用寿命长、机械化程度高、施工干扰小、 美观自然且不需要养护。
(1)喷播设备性能优良,使岩石坡面不具备植物生长条件的高大边坡完全可以实现绿化。由于客土的应用,为灌木和树木的根系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基础,能够实现草、灌、乔合理的植物群落配比,达到建成后路域植被与自然植被融为一体的效果
(2)植物生长状态良好且可持续发展性良好,可与工程防护方法结合应用。在边坡陡急、基岩不稳定的条件下,可先使用格子梁及喷锚方法使边坡稳定,再使用本方法进行绿化。
(3)抗雨水侵蚀性强。由于生长基础混合料中有粘合剂,且通过空压喷付于坡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及厚度的面层结构。加之植物发芽及初期生长快,很快将表面覆盖,能在短期内发挥植物的防雨水侵蚀效果。
(4)经济美观。与护面墙、挂网喷浆相比较,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美观性,单价不到普通25—30 cm厚浆砌片石护面墙单价的一半,具有明显的经济可行性。
三、客土植草技术的施工程序
客土植草技术施工断面图
1、清理整平坡面
在路基边坡按设计的坡率、坡高、平整度修整坡面,人工清理坡面浮石、浮土等,并且做到处理后的坡面斜率一致、平整,无大的突出石块与其他杂物存在,对于光滑岩石要采取挖凿横向平行沟等措施进行加糙处理,以免基材下滑,使其有利于基材和岩石表面的自然结合。
2、安装锚杆
锚杆长度取1.5 ~2.5m,采用直径为φ16-22mm的螺纹钢,锚杆与坡面成90°角布置。安装锚杆时,先放样,锚杆交错排列,横向间距1.5-2m ,纵向间距1.5-2m,然后用风钻或电钻进行钻孔,钻头的直径大小一般为φ38 mm ,钻孔深度与锚杆长度相同。打孔完毕,便可进行锚杆的固定工作。将锚杆插入孔内,杆头伸出坡面6~8cm,以方便挂网,然后用水泥砂浆将锚杆孔内腔灌满填实。
3、安装植生带
在铁丝网底下,纵向间距1m,横向布置1条植生带,植生带由土工布、木糠、细沙组成。主要起到蓄水和导水的功效,缓解岩石边坡在干旱时草坪生长的缺水问题,植生带用φ2.2 mm的铁丝固定。
4、固定铁丝网
将铁丝网从坡顶沿坡面顺势铺下,铁丝网应伸出坡顶50 cm 。铺设时网应拉紧,铺平顺后,将网挂在锚杆上,用连接件或铁丝锁紧,并根据需要在锚杆中采用不同厚度的混凝土垫块,以使铁丝网与坡面保持3~5cm的距离,网与网之间的搭接宽度为15cm。 完成网与锚杆的连接工作后,要严格检查铁丝网与锚杆连接的牢固性,确保网与坡面形成稳固的整体。
5、喷射有机基材
有机基材是由土壤、水泥、保水材料、有机质和肥料等组成,其中土壤、保水材料及有机质须经过筛选,筛网孔目尺寸为18~20 mm ,准备工作就绪后,利用喷射机将混合均匀的有机基材喷布于坡面,喷射的平均厚度为8~10 cm ,其中铁丝网之上要保证有3~5 cm厚的基材。根据边坡的岩性酌情调整喷射厚度,以保证有机基材能提供草坪生长所需足够的养分及水分。
6、喷播草籽
基材喷射完成后,待其自然风干4~12 h,才可进行面层的草籽喷播工作。 喷播草籽采用液压喷播技术,将附有促进种子萌发、小苗生长的种子附着剂(也称土壤改良剂) ,纸浆纤维、肥料、草种等,混合置于喷播机内经过机械充分搅拌,形成均匀的混合液,进而通过高压泵,将混合液高速、均匀地喷布于已经处理好的坡面上。
7、覆盖无纺布
喷播完成后,在其表面层覆盖无纺布,减少因强降水造成的对种子的冲刷,同时也减少边坡表面水分的蒸发,从而进一步改善种子的发芽、生长环境。
四、结语
挂网客土喷植技术是目前采用的新型生态边坡防护技术之一,该技术能够摆脱传统施工技术,避免建设项目后对生态植被造成永久破坏,在技术在防洪堤常水位以上,河道整治常水位以上及其他水利项目高陡边坡防护部分可起到良好的加固及美化作用,目前国内已有非常多的项目已进行了应用,并经过了多年的考验,植物生长大多良好,犹如一幅绿色地毯,希望该技术可在建设项目中大力推广,促进生态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关键词:山区道路 坡面防护 植物防护 工程防护 挡土墙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对道路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提高,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开工建设,而山区道路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山区道路的建设使原地面的地表植被受到严重破坏,不可避免地在道路两侧形成了大量的坡面。如果道路正适逢通过坡度较大或构造不良的地带,还有可能造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在山区道路工程施工中,坡面的防护和加固,是保证道路安全、稳定不可或缺的工程技术措施。大量的工程经验说明,在道路建设中,必须实行行之有效的防护工程,这一点对于提高道路工程质量,确保工程投资取得必要的收益和延长道路的使用年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道路坡面防护简介
道路的坡面也叫边坡,坡面防护主要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来保护路基边坡表面,使其在非正常天气的情况下,减缓温度及湿度变化的影响,如在雨天让路基边坡免受雨水冲刷,有效防止和减少不良岩土表面的风化、剥落等,常用的坡面防护设施有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目前,我国大部分道边坡的防护还基本上采用“工程措施为主、植物措施为辅”的工程技术,但随着人们对美的要求的提高,对周围环境也产生了较高的要求,且人们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的认识,这种工程技术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度正在逐步缩小。因此,在一定的层面上来讲,有“生命”的植物防护在维持路基边坡稳定、提高路基强度和改善道路环境方面,要优于无机物的工程防护。
(一)植物防护
植物保护也称为生态防护,是指在边坡上种植草丛或灌木或两者兼有,以减缓边坡上的水流速度,利用植物根系固结边坡土壤以有效减轻冲刷,从而达到保护边坡的目的,同时也起到美化路容的效果。
1.植物防护的优缺点.在以往的工程施工中,植物防护一直是做为工程防护的辅助措施,但在近年的工程实践中,植物防护措施以其明显的景观、生态优势,应用程度远远多于工程防护。合理的植物防护能防治边坡水土流失、坡面失稳、塌陷或者滑坡等常见的路基病害。通过植被恢复来利用植物护坡功能来进一步稳固土体,同时植物根系起到加筋作用,防治坡面的破坏。采用植物方式进行边坡防护,由于材料成本的低廉,且使用年限会远高于工程防护,一般工程成本都会低于同样防护效果的相应工程防护措施的成本。这种良好的边坡植物系统,不仅是营造出景色宜人的路容路貌,并且可以产生可观的生态效益,大量的植物可以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等。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当植物防护建成后,只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维护与保养,这些植被系统就会进入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持续发挥起防护作用。在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特殊的养护,后期投放的资金要远远小于工程防护,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但植物防护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不能及时合理地栽植植被,就会影响边坡的稳定性,而且植物防护由于植被的生长需要一段时间,致使植物防护的见效性慢。
2.植物防护的类型。植物防护的方法主要有种草、铺草皮和植树。这几种类型可以同时选取,但要注意的是公路边坡植物防护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其次是美化道路沿线景观环境。因此,要求植物防护选择的植物根系一定要深,能快速覆盖地表,尽快达到防护效果。
(二)工程防护
工程防护是一种传统的防护措施,在我国公路建设中已被成熟应用多年。这种防护主是针对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填、挖方边坡或风化严重、节理发育的岩石路基边坡,以及碎(砾)石土的挖方边坡等或者是为了就地取材,降低工程成本时采用的。通常采用砂石、水泥、石灰等矿质材料进行坡面防护。
1.工程防护的优缺点。工程防护技术初期防护效果好,修建后见效快,作用也非常显著,经过多年的施工已逐步形成针对不同条件下的较成熟的设计、施工、维护技术措施。由于工程防护所用原材料比较容易取得,且可以提前预制,因此在施工中具有进度快、工期短的优点。但工程防护对自然环境破坏程度较大,生态环境效益极差,在路基施工中已经损坏的自然植被无法快速得到恢复。公路修建之处,只见黑、白两色,周围环境单调乏味,易对在公路行驶的人员造成视觉上的疲劳和厌倦的情绪,给公路行驶带来安全隐患。而且工程防护工程施工结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论采用何种材料施工的防护措施,都将面临着老化、破坏的风险,这势必会带来十分巨大的后期维护费用。
2.工程防护的类型。工程防护的类型有主要有砂浆抹面、勾缝或喷涂以及石砌护坡或护面墙等。这几种防护要分不同情况具体选择使用。当坡面比较完整、尚未有大范围剥落的坡面,一般可选用抹面防护。如果路基材料是易风化而边坡坡面是不平整的岩石挖方边坡,可选用喷浆防护,此种防护施工简便、效果较好。但由于水泥用量较大,会加大工程造价,重点工程可选用。这两种方法在坡面防护时着色或修饰,有助于改善道路景观。当坡面为比较坚硬的岩石坡面,以防止有水渗入缝隙给路基带来的损害,可采取勾缝与灌浆。上述几种防护针对的都是没有大的河流经过的路基,当路基和大的河流交汇时,为防止地面水流或河水冲刷边坡一般应设置干砌片石护面。护面墙是一种造价比较高的坡面防护措施,防护效果较好,设计、施工都较复杂,应该根据边坡地质条件合理选用。
二、针对山区道路坡面防护的几点想法
1.由于山区道路地形复杂,高填方、高挖方现象是非常的普遍,对这种坡面防护就需要采用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相互结合的方法,已达到最好的防护效果。
2.在采用植物防护的时候,在草种和树种方面应逐渐走本地化道路,这样才能使植物更能适应当地气候,更能与自然融为一体。多采用草种和小灌木树种进行混播,通过植草提供的初期植被,通过灌木生长来提供长期植被,从而达到“还林于山”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植物防护的成本真正降低下来,走一条“低投入低养护”的路。
3.在采用工程防护的时候,尽量采用山区自有石材,以降低工程成本;坡顶采用浆砌防洪沟,以阻挡山体雨水对坡面的冲刷;坡脚采用小挡墙,以减少对自然山体的破坏,防止滑坡等自然灾害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邓学钧.路基路面工程(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关键词:生态护岸;内河航道;应用推广
一、内河航道生态护岸的重要性
河岸是水陆交错带,是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航运、防洪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功能。健康的河岸系统能使物质以合理的速度、形式通过其界面区,综合功能得以顺利实现,所以护岸在航道整治中的地位至关重要[1]。它不仅能减少地面径流对航道的冲刷,也能减少船舶的船行波对航道的影响,在船舶停靠时阻碍对岸坡的破坏,这对于减轻航道淤积,保持航道稳定,维护航道技术标准意义重大,同时对于航道两岸的抗洪与减少水土流失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国水资源丰富,发展水路运输得天独厚,但是内河航道的开发与养护却发展缓慢,令人担忧。航道护岸长期受到温度、径流、泥沙、潮汐、船行波等外界因素音响,很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结构坍塌等现象,威胁航道自身安全以及航道两岸人民的生产与生活。是以,内河航道护岸的规划与养护是我们内河航道规划养护中的重点,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选择合理的结构与适当的形式。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观念的普及,新型生态护岸模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生态护岸是指利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的结合,对河道皮面进行防护的一种新型护岸形式。此形式集防洪、生态、景观、自净效应于一体,代表着护岸技术的发展方向[2-3],在近些年来备受推崇,于欧美日韩等地区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好评。生态护岸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致力于“自然型”河道的建设,追求生态环保、人与水、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在传统的治河思路里,河流的防洪与排涝问题则是重中之重,在工程设计上也更加倾向于工程安全的考虑。近些年来,内河航道工程中,大多使用的是传统护岸结构,以混凝土、砌石等硬质材料居多,虽然抗侵蚀与耐久性作用明显,但封闭僵硬,隔绝了土壤与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换,使得土壤、植物、生物之间的有机联系被切断,破坏了航道护岸周边的生态系统。混凝土等硬质材料切断了水、空气、土壤、动植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得土壤和水体中的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原本生机勃勃的河道逐渐失去生命力,负面影响非常严重。据统计,在使用传统护岸模式后,仅单一防护,沿河生物种类就减少了70%以上,水生物种类也下降到了原本的50%,有的地区更为严重。同时,在传统的护岸结构中,护坡及挡墙内材料(包括碱化骨科)的水化反应,碳化反应及各种添加剂(如早强剂、抗冻剂、膨胀剂等)在水中发生反应对水质和水环境也产生了恶劣影响,不仅破坏了河道的自净系统,更甚者,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产生活也带来了巨大的隐患。综合以上情形,内河航道的生态修复迫在眉睫,生态护岸工程的应用与推广更是意义深远。
二、生态护岸技术的应用
生态护岸有两个核心要素:一是满足防洪抗冲的标准要求,且自身结构稳定能透水、透气,是适合植物生长的生态防护平台;二是满足航道两岸生态平衡的要求,即能建立良性的河坡生态系统。在这两个要素的要求之下,二者才能达到真正的“人水和谐”。前一个要素是人对自然的要求,即人们为了生产与生活安全改造自然,后一个要素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尊重自然理念的体现,既要改造自然,又要掌握好二者之间的平衡。只有满足以上两个要素,才是真正意义上成功的生态护岸设计。
生态护岸技术的发展融合了现代水利工程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美学等科学,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河流水质,营造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环境影响巨大。生态护岸形式多样,例如仿木桩生态护岸、箱式绿化挡墙生态护岸、互锁块生态护岸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保护了内河航道护岸,对于维护内河航道运行具有重大意义。
与传统护岸工程不同,生态护岸工程设计上更复杂更多元化,根据国内外生态护岸的成功经验,我们在应用过程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生态护岸自身不仅要具备传统护岸的功能,同时还要兼顾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所以一定要注意因地制宜。我国河流众多,内河航道更是形态各异,护岸建设受到多方条件限制与影响,在考虑使用生态护岸技术时,必须对周边环境详细考察,细心规划。而且我国内河航道在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改道经历,生态护岸的设计就必须遵循河床演变的规律,做到因势利导。我们要在满足河道功能堤防稳定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刚性结构,多使用自然材料,避免二次污染,做到不仅能增强护岸的美化效应,更能降低工程造价,达到经济效益与人文效益的和谐统一。例如连云港港输航道中生态护岸技术的应用。连云港港输航道内淤泥、粉质粘土等软土分布连续,经常引起淤积,影响航道内的船舶航行。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生态护岸的结构设计根据水位变化采用分层防护方式,利用水生植物的生长特性,在岸测构造水下滩地,形成岸侧生态带,稳固了河道周围岸线,岸线后方则采用生态防护结构进行加固。这样不仅满足了护岸要求中的耐久性,同时也美化了河岸环境,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河岸原有的生态平衡,可谓是一举多得。新型生态护岸技术在连云港港输航道中的成功应用对于生态护岸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斟酌与借鉴。
生态护岸是现代河流治理的发展趋势,是水利和交通建设发展到一种相对高级形态的必然结果,发展前景广阔,对于保护我国内河航道意义重大,值得我们大力应用与推广。
三、小结
随着经济的腾飞,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如何做到经济、社会、自然三方和谐发展,是需要我们努力研究探索的课题。生态护岸以其“实用、美观、安全”的特点受到青睐,成为内河航道治理工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要不断追寻开发更加先进的河流航道治理生态护岸技术,大力支持和引导生态保护与治理,去开创新的治理模式,真正实现我国内河航道“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建设目标。而城市内河航道作为城市景观和文化的载体,也越发需要我们予以重视,做到优化城市景观,修复河流生态,保护内河航道,改善河流水质等方面,使人文与自然真正意义上达到和谐统一。
总而言之,生态护岸技术以其优势必将在内河航道的治理工程中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吕达,金建丰.生态土工模袋技术在内河航道护岸应急工程中的应用.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4)
关键词:绿道(Greenway) 绿地系统规划 曲阜市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笔者结合正在开展的工作,通过对国外“绿道”理论的深入研究,加深了对《曲阜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划目标的理解,丰富了对区域绿地系统内涵的认识,对曲阜市市域绿地系统布局的思路进行调整,通过建设联系南北区域绿地、寓于生活体验的生态保护的“绿道”,以此构建宜居城乡的市域绿地系统。
2.“绿道”理论浅析
2.1绿道的概念
绿道的概念起源于城市绿线、蓝线以及霍华德提出的绿带概念。绿道(Greenway)的本意是人们接近自然的通道,具有连接城市和乡村景观的功能。绿道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为人类进入自然和游憩活动提供空间,另一方面对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起到促进作用;绿道又具有多层级,有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等。
近20年来,绿道运动进一步蓬勃发展,绿道成为多目标的绿色通道。全球有数千个国际、国家、区域层次的绿道项目,有关绿道的研究专著、学术会议、互联网信息与日俱增。其中美国和欧洲的绿道建设走在最前列,特别是美国在19世纪城市公园运动和20世纪的开敞空间规划浪潮之后,又发展了绿道网规划,将相互独立、分散的绿色空间连接成网,形成综合性的绿色通道网络。
3.曲阜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曲阜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创建“城绿交融、山水相依、历史文化特色突出的生态园林城市”为总体目标,构筑以良田为背景,以青山、碧水为骨架的绿色网络,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绿地系统的生态性、使用性、景观性,以实现城市与环境相互融和的总体构想。规划结合曲阜历史文化特色,充分体现了其特有的“至圣、帝师”文化环境。
3.1规划原则
3.1.1立足市域、城乡一体的生态优先原则
依据市域范围内地形、河流、风向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确定市域、城市两个层次的绿地系统规划,突出绿地的整体系统性,强调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并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与城市布局密切结合的绿色网络体系。
3.1.2均衡分布、方便游憩的以人为本原则
依据人口密度、功能分区等进行绿地布局,形成布局均衡、层级丰富、形式多元的绿地系统
3.1.3延续文脉、突出特色的综合发展原则
立足曲阜市的历史、人文特色,充分体现其特有的文化园林环境,提升世界魅力城市形象。
3.1.4整体规划、分区实施的可操作性原则
规划是为城市建设服务的,是城市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的研究,整体考虑、统一规划,分期分区进行建设,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3.2布局结构
规划通过区域绿地、绿廊和绿网“3G”模式,对市域空间进行布局,形成“三纵、三横、四区”的市域绿地布局结构。
・三纵:曲西路防护绿廊、104国道防护绿廊和京沪高铁防护绿廊。
曲西路防护绿廊:曲西路两侧50米内建设防护绿带。
104国道防护绿廊:104国道两侧100米建设防护绿带,其中涉及到建成区的防护绿地宽度不小于20米。
京沪高铁防护绿廊:京沪高铁两侧300米建设防护绿带,其中涉及到建成区的防护绿地宽度不小于30米。
・三横:泗河景观绿廊、小沂河景观绿廊和日东高速防护绿廊。
泗河景观绿廊:泗河两岸各100米内建立生态防护绿带,其中涉及到建成区的防护绿地宽度不小于30米。
小沂河景观绿廊:沂河两岸各40米内建立生态防护绿带其中涉及到建成区的防护绿地宽度不小于30米。
日东高速防护绿廊:日东高速两侧100米建设防护绿带,其中涉及到建成区的防护绿地宽度不小于50米。
・四区:风景区、生态培育区、生态恢复区、中心城生态敏感区。
风景区指市域内四大区域绿地,包括九仙山风景名胜区、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九龙山风景名胜区以及尼山国家森林公园。
生态培育区指以耕地良田为背景,作为生态绿化的重点培育地的区域。
生态恢复区指西部大片塌陷区,通过相应的规划措施对其进行生态恢复,建设湿地公园。
中心城生态敏感区,是城市建成区所在区域,在城市建设与生态绿化之间,通过规划找到和谐发展的制衡点。
4.绿道在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实践
绿道选线应合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条件,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尽量不占或少占景观用地,又必须满足旅游、护林防火、环境保护及生产、管理等多方面的需要,遵循最小生态影响的原则,尽量不损害原有地表植被和自然景观避免因在生态敏感区开辟慢行道而干扰野生动植物的生境。绿道沿线应尽可能做到有景可观,步移景异,避免单调平淡,可采用多种形式组成绿道网络,并与外部道路合理衔接,确保与机动交通网络的联动。
4.1绿道的类型
根据形成条件与功能的不同,并且结合绿地系统的布局结构,在曲阜市域范围内划分以下四种类型的绿道:
・自然生态型
沿着泗河、沂河等主要河流以及自然山脊线建立的廊道。这类走廊为野生动物的迁移和物种的交流、自然科考及野外徒步旅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游憩型
建立在各类有一定长度的特色游步道上,主要以包括京沪高铁沿线防护带、高速公路防护绿带及景观通道等人工走廊。
・风景名胜型
沿着九龙山、九仙山、石门山和尼山景区之间道路、水路等路径而建,对各大风景名胜区起着相互联系的纽带作用。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使步行者能沿着通道方便地进入风景名胜地,或是为车游者提供一个便于下车进入风景名胜区的场所。
・文化脉络型
结合曲阜市文物众多的特点,规划将绿道与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形成历史遗产绿道、文化脉络绿道等线性的概念,联系市域内各历史文化景区、历史文化名村。
4.2绿道断面设计
当前我国绿色慢行交通的突出问题就是步行、自行车出行所需要的道路空间被日益膨胀的机动车道所占用。因此,有必要对绿道道路断面进行引导。
参考国际经验,美国确定的慢行道包括慢跑道、轮椅道、自行车道宽度在1.2-3米,而欧洲慢行道宽度大多在2.5-3米之间。根据曲阜市的慢行交通服务水平与慢行交通需求,将曲阜市绿道分为步行道、自行车道、无障碍道和综合道四种,并相应对宽度和设计坡度进行了设定。
表1曲阜市各类绿道规划宽度
5.结语
绿道网建设在国内逐渐兴起,佛山和肇庆等地区也有了经验可遵循。但与美国相比,依然存在开发层次较低、维护管理亟待加强等问题。
因此,在借鉴诸多经验的基础上,《曲阜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将绿道建设融入到绿地系统规划中,在布局结构中充分考虑大型绿道成网成环;在设计与配置绿道绿化景观时,尽可能的采用乡土树种,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并且完善了绿道与各类交通方式及城市慢行系统的衔接,提高绿道可达性和舒适度;最主要的是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加强了绿道建设的法规性、技术性、经济性措施,做到建管并重,对绿道的实施做出充分的政策保障。
参考文献:
[1]Stephen skinner.Kiss Guide to Fengshui[M].New York: Dk Publishing,2001.
[2]周年兴,俞孔坚,黄震方.绿道及其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6,26(9):3108-3116.
[3]谭少华,赵万民.绿道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园林,2007,23(2):85-89.
作者简介:袁珊珊,女,1981年06月出生,本科,毕业于山东建筑大学,现在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任工程师。
独创性声明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 生态环境 保护 移民安置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137-01
山区公路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对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且移民安置困难,结合安(康)川(陕川界)高速公路地质地貌特征,奔着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生态高速公路,现将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移民安置在设计、建设、运营阶段的理念及具体做法进行赘述。
1 项目概况
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陕西安康至陕川界段,是国家高速公路“7918”网G65—— 包(头)茂(名)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是连接西部两个龙头城市—— 西安市和重庆市之间最便捷的运输通道,是陕西省“十一五”重点公路建设项目,路线总长104.6 kg,其中安康至毛坝段高速公路为世行贷款项目,路线长85.614 kg。全线采用全封闭、全立交、控制出入的山岭重丘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为80 kg/h。安川高速建成通车,进一步完善了国家高速公路网,是中国的一条南北大动脉、大通道,昔日的蜀道难只能停在教课书中,“一路穿秦巴,蜀道变坦途”。
安川高速公路位于秦岭造山带南部和大巴山构造区,地质破碎,断裂构造发育,地层岩性复杂,自然生态脆弱,加之项目穿越汉江安康水电站瀛湖库区,约40 kg长路线沿汉江最大一级支流任河岸坡布设(任河发源于重庆境内的大巴山南麓,于陕西紫阳县城附近汇入汉江),汉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区,这些对项目建设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2 安川高速公路总体设计贯彻“尽量不扰动江河山川,公路藏于自然”的环保新理念,公路设计尊重自然
安川高速公路线位选择综合考虑地形、地质、环境和水资源保护的需要,尊重并塑造文化,最低限度地破坏,最大可能地保护,最有力地恢复。面对秦巴山区旖旎秀丽的原生态风光、丰富的水资源和动植物资源、延绵千里的秦巴地区独特的山地文化色彩和人文景观,另外又面对秦巴复杂破碎的地质、脆弱的自然生态,路线走向尽量依照自然地形地貌展布,避免高填深挖,创新边坡建设理念,尽量采用自然式边坡技术,依山傍河随弯架桥、逢山建隧通过,气势宏伟,浑然天成。安川高速公路全线桥梁111座48.2 km(双幅),隧道23座33.2 km(双洞),桥隧占路线总长的78%,这是我国已建高速公路中桥隧比例最高的山区高速公路。
3 倡导“生态防护”新理念
对于地质破碎、稳定性差的路堑边坡,加强工程支挡措施,采用锚杆(锚索)框架梁(滑坡路段为锚索框架梁+抗滑桩,抗滑桩隐于山体之中)防护,避免了实体式圬工防护,框格内码砌植生袋,种植草和灌木;对于地质情况好、稳定性较好的边坡,采用自然式边坡,缓坡直接栽植乔灌草、稍陡边坡采用喷播种草和灌木;对隧道及站区广场、边坡碎落台、弃渣形成的缓坡段或平缓路肩,采用绿篱带、种草,点缀高大常青乔木、种植开花小乔木;对于弃渣平整形成的较大场地,种草形成绿地,点缀少量景观乔木。安川高速公路绿化均采用当地适生乔木、灌木、草相结合进行绿化,做到坡景结合、浑然天成,且“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路边景观已形成,自然和谐。
项目在汉江任河库区段自然岸坡陡峻段,桥梁下部采用小间距双柱墩,环保美观。小间距双柱墩施工开挖面积小,扰动少、不破坏山体的稳定,产生的弃渣少,植被破坏少,有效地保护了生态,桥梁结构整齐轻巧美观。
项目取(弃)土场在取(弃)土前对于表层的种植土进行集中收集,合理的堆放保管,使其在取土场复耕时可以充分的加以利用,在弃土、渣完成后,将收集的表土覆盖在弃土上方,有利于植被恢复。
4 重视高速公路节能、环境保护
安川高速公路隧道进出口零开挖,减少破坏,减少用地,生态恢复快速;全线隧道设有完善的照明及控制系统,省内率先实施在隧道顶部(偏左)设1排高压钠灯照明,高效节能、绿色环保;隧道内进行了涂料装修,行车道缘和边墙设有反光诱导标志,行驶在隧道内,不会产生眩光,紧急停车带设有限速、报警电话等醒目的标志,清新、安全、舒适。
对于跨越汉江安康水电站瀛湖库区桥梁设置完善的桥面雨水、污水收集系统,增设沉淀池,保护自然水体等方法来保护生态环境。
在居民区、学校、敬老院等设置通透式玻璃隔音屏障,将运营通车噪音对沿线居民的生活环境影响降低到最小,同时不影响高速路上司乘人员观赏沿途风景。
5 新理念安置移民,人居环境大大改善
安川高速公路建设中制定《移民安置行动计划》,并严格按照批准的《移民安置行动计划》执行,尽量减少对移民的影响,尽力提高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移民安置与区域开发及经济发展相结合,同时鼓励移民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特色新居,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失地而不落贫。
安川高速公路的移民安置,不管是散户安置(由于山区地形限制,平地较少,故大部分为散户安置),还是集中安置,均实现了农村房屋外观、室内达到城市商品房布局,人畜分离(厕所与猪圈、牛圈等分离),改旱厕为水厕,并设置化粪池或沼气池,既环保、又卫生,改掉了陕南农村千百年来的老习惯,人居环境发生了质的变革,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安川高速公路串联了我国南北两大气候分水岭的秦岭和巴山,汉江穿流其间,处于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的上游水系,沿茶马古道上驼鸣马嘶的商旅足迹,品茶文化、龙舟文化,过汉水,穿巴山,伴任河、到四川,沿着高速公路飞驰,白墙红顶房、白墙石板房(紫阳特色民居),道路两边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你真正体会“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搞好公路建设和环境保护、移民安置的关系,我们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在规划设计阶段重视环境保护、移民安置,施工阶段加强管理,运营阶段注重养护管理。在公路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各个环节中充分考虑到环保因素,引进科技手段和先进方法,减少因公路建设带来的环境破坏、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处理好路与人的关系,建设与环境相协调的公路,使我们的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凤歧,周新华.辽宁省主要农业自然灾害防御对策——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框架[J].应用生态学报,19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