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记者申报材料

记者申报材料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30 02:09: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记者申报材料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记者申报材料

篇(1)

第二条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实行执业资格注册制度。

经注册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播音员主持人证》(以下简称执业证书)后,方可在依法设立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机构(以下简称制作、播出机构)从事广播电视采访编辑或播音主持活动。注册有效期为二年。

第三条执业证书由国家广电总局统一印制,是持证人具备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执业资格、从事广播电视采访编辑或播音主持活动的唯一有效的凭证,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第四条国家广电总局负责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执业资格注册管理和监督工作。

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以下称注册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执业资格注册及管理工作。

第五条凡依法取得《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合格证》或《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合格证》,且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均可申请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或播音员主持人执业资格注册: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在制作、播出机构相应岗位实习满一年;

(三)制作、播出机构同意聘用从事广播电视采访编辑或播音主持工作;

(四)身体状况能胜任所申请执业的工作岗位要求;

(五)以普通话为基本用语,在省级(含)以上播出机构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口试成绩需达到A级等次;在其它制作、播出机构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口试成绩需达到B级等次。

第六条符合本办法第五条之规定申请首次注册,应由相关的制作、播出机构按属地原则将下列申报材料报同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核后,统一报所在地注册机关:

(一)《首次注册申请表》(见附件1)1份;

(二)近期二寸彩色正面免冠照片2张;

(三)《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合格证》或《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合格证》复印件1份;

(四)学历证书复印件1份;

(五)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1份。

上述复印件均需由制作、播出机构审验原件无误后,加盖制作、播出机构印章。

第七条每月10日为注册机关集中受理注册申报材料的时间(遇法定节假日,受理时间顺延)。

第八条申报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且申请人符合注册条件的,注册机关应当自受理申报材料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通过专用网络向国家广电总局申请办理注册手续,国家广电总局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准予注册的决定并统一生成证书编号,注册机关在十个工作日内向注册申请人发放执业证书。注册有效期的起始时间自作出决定之次月起计算。

申报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第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三年内不予注册:

(一)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受过党纪政纪开除处分的;

(三)因本人过错造成重大宣传事故的;

(四)违反职业纪律、违背职业道德,造成恶劣影响的。

第十条品行不端、声誉较差的,不予注册。

第十一条不予注册的,注册机关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书面通知中应当说明不予注册的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二条注册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经同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核后,持证人所在的制作、播出机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三十日内向所在地注册机关提交《延续注册申请表》(见附件2)、执业证书,申请办理延续注册手续。未按期办理延续注册手续的,执业证书无效。

第十三条变更制作、播出机构的,经同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核后,持证人变更后的制作、播出机构应当在三十日内向所在地注册机关提交《变更注册申请表》(见附件3)、执业证书,申请办理变更注册手续,注册有效期重新计算,证书编号不变。

第十四条持证人应妥善保管执业证书,不得出借、出租、转让、涂改和损毁。如发生损坏或者遗失的,应当填写《执业证书换领(补发)申请表》(见附件4),经同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核后,由相关的制作、播出机构向原注册机关申请换领或补发执业证书,注册有效期重新计算,证书编号重新生成。

申请换领的,须交回损坏的执业证书。

第十五条经注册机关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注册机关方能办理执业资格首次注册、延续注册、变更注册及执业证书换领和补发等相关手续。

第十六条因工作岗位变更或退休不再执业的,由其所在的制作、播出机构收回执业证书,于三十日内交原注册机关统一销毁。

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广电总局可以通知有关注册机关撤销注册:

(一)注册机关工作人员、准予注册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准予注册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准予注册的;

(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注册的。

第十八条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的执业证书无效,注册机关应予以撤销。当事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提出注册申请。

第十九条注册机关应当建立统计和档案制度,妥善保管注册申请材料。

第二十条国家广电总局根据执业资格网络注册计算机监控记录和各地注册管理信息,不定期对注册机关的日常注册及建档情况进行抽查、核对。

第二十一条国家广电总局审核确认的注册信息,通过国家广电总局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布。

篇(2)

吉林永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吉林永大)好像要挑战这个说法。这家核心业务为生产用于中高压市场的永磁开关公司,2006年至2010年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59.61%、60.57%、63.00%、63.65%、61.15%。吉林永大已于2011年6月27日过会,这是它第二次IPO申请。吉林永大在2010年3月第一次上会时曾经被否,当时申报材料有380页,但是到今年6月第二次上会时申报材料只有280页,整整少了100页。

而这些被删除和修改的内容可能正是公司应该向投资者披露的核心内容。其中包括公司产品整体市场份额偏低(仅为5%左右),公司未获得电厂、电网等主流客户认可的原因等等。

被删除的内容还有跨国电力巨头西门子、施奈德,国内大型同行东源电气、河南森原均未大规模进入这一市场,未来永磁开关性能的可靠性一旦获得认可,吉林永大可能会遭遇来自国际国内各路巨头的激烈竞争。而且吉林永大销售规模和研发水平都不具优势,毛利率极有可能出现下降。

募投项目一年回本靠谱吗?

吉林永大上市募集资金投资的两个生产型项目都是为了核心产品永磁开关扩产,计划总投资(建设投资和铺底流动资金之和)2.85亿元,项目达产后每年新增销售收入7.02亿元。

按照2010年永磁开关产品61.15%的毛利率,公司21.29%的期间费用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之和)估算,吉林永大的募投项目只需要一年就可以收回成本,把全部投资都赚回来。

徐仲全说:“有这样好的投资项目,估计大公司早就做了,无论是通过收购,还是自建,因为回报率实在太诱人。”他进一步表示:“如果有这样好的项目,公司完全可以通过自有资金或者贷款来完成,没必要上市。守着这样一座金矿,要与投资者分享,吉林永大是活雷锋吗?”

吉林永大申报材料显示这两个募投项目早在2008年就获得了吉林省发改委和环保部门的批文。2009 年末公司其他应付款较 2008 年末增加 364.52 万元,主要就是公司“年产1200台 40.5KV永磁高压真空断路器、8000台万能式永磁低压真空断路器建设项目”在2009年获得吉林省财政厅和中央预算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450 万元,由于该项目尚未完工结算,因此暂列入“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

这一项目是公司此次上市的募投项目之一,计划投资2.15亿元。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投入0.21亿元,不足十分之一。

公司缺钱吗?为什么如此之好的项目动工如此迟缓?2008年至2010年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分别为0.62亿元、0.50亿元、0.95亿元,核心产品高毛利导致公司手头十分宽裕。从报告期筹资活动现金流可以看出公司还在大量还钱,而不是扩大贷款的规模加快投资。

这些问题我们在2010年的第一份招股书中找到了答案,由于永磁开关故障率较传统弹簧开关高,公司当时在招股书中承认:“永磁开关尚未得到高端电气开关市场主流客户的全面认可,是本公司目前市场开拓面临的主要障碍。”而这一重要风险提示内容在第二份招股书中消失。

高毛利何时终结?

吉林永大2006年~2010年五年间的永磁开关销售收入分别为0.53亿元、0.97亿元、1.75亿元、1.87亿元、1.89亿元,增长率在近三年已经接近停滞。2008年~2010年永磁开关销量分别为7043台、6736台、7693台,变动也不大。而且永磁开关的价格变动不大,高毛利却得到保持。

随着公司扩产,高毛利可以一直维持下去吗?公司的研发优势又在哪里,这么高的毛利竞争对手又去哪里了呢?

当然,这些又是被删掉的内容。公司在第一份招股书中表示,与国际电气巨头相比,公司的研发能力尚存在差距, 吉林永大从1998年开始跟随研制相关技术,并在2002年生产出产品。但高压永磁开关始终处于一个窄众市场,因为故障率高,电厂、电网这样的主流发电、输配电企业一直不愿接受永磁开关。2009年国内永磁开关产量为3万台左右,约占高压开关产量的5%。

吉林永大在第一份申报材料中还表示,公司永磁开关目前市场份额较小,主要竞争对手尚未充分重视本公司,市场竞争相对平缓,从而获得较高的毛利率。而在第二份申报材料中则将高毛利主要归结为公司的技术和价格优势。

公司在第一份申报材料中还表示,未来产销规模扩大以后,主要竞争对手可能会有针对性地采取竞争措施,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届时产品价格可能会出现下降,进而影响公司毛利率水平。公司当时较为客观地表达了其对毛利率下降的担忧。

其实,国内和国际品牌同类型产品价格已经对公司构成了压力,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竞争者将进一步涌入,价格战在未来可能没有办法避免。

但是,吉林永大在第二份申报材料中将竞争对手的销售数据大量删去,让投资者失去比较的标准,并称国内竞争对手永磁开关产品并未大规模上市,这涉嫌误导投资者认为未来没有大量竞争对手涌入。

在删去国内潜在竞争者信息的同时,公司同时也在淡化国际品牌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公司使用伊顿公司的真空灭弧室生产永磁开关,使用伊顿品牌销售,其价格约为公司自有品牌的两倍。

公司在第一份申报材料中正视了对伊顿品牌的依赖,但是在第二份申报材料中却极力淡化伊顿品牌对公司的影响,并称公司产品在研发、生产、销售各环节不存在严重依赖伊顿品牌的情况。

篇(3)

“在江苏能保存60多处明清建筑的古村落凤毛麟角。”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汪永平说,如果拆了就永远没了。10月24日,他带着160个学生到葛村,为这些古建筑作测绘,他甚至比村民们还着急。

葛村的价值

75岁的解建中老人对记者说:“村里人八成以上都姓解,解家祖上原住在山东衮州的葛村,北宋灭亡随康王赵构南渡时落户镇江,为纪念故土将落脚地也取名葛村。”

解氏宗祠是葛村的标志性建筑,宗祠始建于明代景泰年间,占地面积2350平方米,建筑面积1580平方米,距今已有550多年,堪称镇江地区最古老的祠堂,也是镇江市级文保单位,宗祠中精美的木雕、彩画、石雕随处可见,一面斜靠在墙上的“植本堂”匾额,落款是“清光绪十九年”。汪永平介绍说,在江南再也找不出保存这么完好、体量这么庞大的宗祠。

1949年后,解氏宗祠曾被用作公立小学,宗祠当过村委会办公室,部分还被租用过做鞋厂。直到2007年解氏后代开始修复宗祠,村委会、鞋厂搬出。当年8月26日,修复后的解氏祠堂正厅被列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为修复解氏宗祠,镇江新区政府先后投入了35万元,并在拆迁其他古村落时,将旧瓦旧料送给葛村。经过几年修复,基本上恢复了宗祠的原有风貌。汪永平还曾被镇江新区政府大力支持修复解氏宗祠的举动感动。

除了宗祠,村里60多处保存完好的老宅子也是一大宝贝,清水砖、空斗墙、黑色小瓦的屋面和精致的瓦当尤其醒目。葛村38号是一处晚清老宅,大门上锈迹斑斑的铁钉拼出“尚父在此”(注:尚父即姜太公),还有蝙蝠和寿字,寓意避邪趋吉,福寿双全; 宅子里,麒麟送子、岁寒三友之类的砖雕更是随处可见。

更难得的是,这些老宅子里大多数都还住着人。142号的女主人殷冬华家是个四合院,她说:“老宅子冬暖夏凉,夏天不用空调,我们家,用一个摇头电扇就够了。”

“没有了人的生活,那些老宅不过是文化的遗迹,是死去的历史,因此保护古村落,现在的主流观点是既保住老房子,也留下原住民,这样才是整体的、活态的保护。”汪永平说。

村头那口古井从宋代一直用到今天,井边的石人是井神,至今栩栩如生,护卫着乡里和一方水土,类似的古井还有明代的一口,清代的两口。

去年7月,镇江新区社会发展局出具的一份登记表上,列出的葛村传统建筑共有勤怡堂、走马楼、武秀才门堂、乐分支祠和古树名木等共62处。社发局潘大富科长向记者介绍说,那是他们为葛村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而进行的调查,东南大学规划院也曾为葛村作过一份规划,列出的历史建筑数量超过40处。关于申报的结果,潘科长表示,他们得到的答复是,葛村“体量较小,不具备名村条件”。

江苏省名镇名村的评审由江苏省住建厅牵头进行,然而汪永平教授向江苏省住建厅城乡规划处了解情况时,得到的答复是他们从来没有收到过葛村的申报材料。换言之,是镇江市自己没有向江苏省申报历史文化名村,想申报又不申报,如此前后不一的想法耐人寻味。到底是什么原因挡住了镇江市的申报之路呢?

汪永平曾帮江苏全省各地30多个名镇名村做过申报材料,其中约有一半申报成功。他对葛村并不陌生:“葛村古建筑较多、街巷格局未受大破坏,居民基本是原住民,评上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应没有问题。”

爱村护村的村民

对于政府的拆迁计划,村民们是反对的。5组组长解建华告诉记者,镇领导到村委会召集会议,村委会成员、所有村民小组组长和党员都参加了,绝大多数意见是反对拆迁,会议不欢而散。但村里的反对意见阻挡不了上面的行动,镇里已经派人来对葛村的房屋做面积丈量,做好拆迁准备工作。

镇江新区城乡建设局网站10月8日了《丁岗镇葛村提前拆迁项目房屋拆除工程》的招标公告,在公告中,葛村的拆迁工作共被分为6个标段,工程总规模达11.97万平方米,将于今年11月启动,到2012年2月完成,拆迁规模是548户,而葛村总共有近580户人家,也就是说,千年历史的葛村基本要被拆空。

古村被拆后建什么?作为直接利益相关人,葛村的村民们却一无所知。村民们对此提出强烈质疑:按正常程序,建设项目的规划,尤其是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项目,除了要通过网站、媒体和展览馆向全社会进行公示,还要在地块现场公示,时间不少于30日,以征求公众意见。然而拆迁在即,规划却没有与村民见面,拆迁公告也没有张贴,在程序上明显违规。村里不少人曾去镇江新区社会发展局打听,也没有得到任何答复。

记者来到丁岗镇政府,宣传委员朱翠霞明确表示,葛村的确要拆迁,但到底什么时候拆、怎么拆、拆了之后做什么,她也不知道。 记者请她帮忙联系采访镇委书记,她亦推辞。直到本刊截稿时为止,村里仍然没有张贴拆迁公告,村民们也没有被告知补偿标准。

而关于葛村古民居是否文物,是否值得保护,朱翠霞倒是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没有上级文物部门的认定,怎么能说明它们是文物呢?”

“不是文保单位就可以拆除的观点是错误的。”汪永平说,江苏目前共有不可移动文物2万余处,但是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到4000处。汪永平是江苏省文物保护专家组成员,多年来一直都在从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葛村人对古村更有感情,村民们成立了文物保护委员会,在老宅上、古天竺和古腊梅旁都标注了名称和说明,走在葛村里到处能看到这些历史的“说明书”。他们还整理古村的历史,集资修缮宗祠,对故乡的热爱溢于言表。谢韵寿家花了五六万元,采用古建筑传统工艺,用木料、青砖修缮三开间的祖居,因为这是他家十九世祖解为干的“袖山楼”原址。

10月24日测绘结束后,汪永平告诉记者,当天测绘的古建筑有50多处,从平面图上看,古村核心区的结构布局和街巷肌理基本保存完好。汪永平说,一个古村落所保留下来的,不仅是老房子、老街巷、古井、古树等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人们世代生活形成的生活方式、民风民俗、方言和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共同构成了乡土中国存活至今的社会生态。

但这些道理,都阻挡不了政府拆迁的决心。

能否幸免于难?

葛村拆迁后干什么?

记者在镇江新区网站“投资指南”栏目的中小企业园的介绍里有了收获。比对园区设计图和镇江新区地图后,记者发现在园区设计图上,葛村被划成一个个规整的条块,西部用于工业和孵化中心,中部和东部将建设标准厂房、居住区、公园等,几十处古建筑在设计图上根本杳无踪迹。

这份2010年1月29日的网页上写道,园区一期“规划用地面积约2.97平方公里……2010年将完成一期安置房建设和10万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厂房及配套商务中心”……

而大港股份 (002077)今年 3月2日公告称,公司与镇江新区经济开发总公司签订了中小企业园《标准厂房项目委建协议》,协议金额暂定3亿元;在此之前,镇江新区于去年11月公告,对中小企业园一期厂房太阳能电站、室内外装修、场内附属道路工程进行招标,招标金额2000万元……产业化步伐正在逼近,各路资本呼啸而来,古村落似乎已在劫难逃。

事实上,村民解怀相告诉记者,早在去年5月,园区覆盖的罗家、孔家和葛村西片区就已经启动了拆迁。

葛村也只不过是镇江新区大开发棋盘上的一颗小棋子。镇江新区正在推进一个“两城五区十园”的宏大开发计划,葛村所在的大港片区则要打造成滨江产业新城。一份《大港片区概念规划》显示,该片区建设用地规模达80平方公里,要建设光伏产业园、静脉产业园、工程技术创新园、风电园等10多个产业园。

今年1月4日, 镇江新区管委会主任罗洪明在2011年工作部署会上讲话时说:“全年新增创新载体面积突破50万平方米,力争总量超越常州高新区。”根据“两城五区十园”计划,镇江新区到2013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500亿元,主城区面积扩大到近50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30余万,这里正在进行一场狂飙突进式的大开发。

问题是,城市化、现代化一定要以牺牲历史文化遗产为代价吗?葛村等古村落非拆不可吗?

镇江新区政府也曾资助葛村修复解氏宗祠,并做了古民居等历史文化遗产调查,准备申报江苏省历史文化名村,从这些举措和当初领导的表态来看,当地政府确实想过“在保护中发展”的思路,为什么后来又变了呢?

对于这个问题,潘大富支支吾吾,但他向记者保证,作为文物保护工作者,他是希望保护住葛村历史文化遗产的。他甚至打开电脑,向记者展示了一个PPT文件,显示东南大学规划设计学院为葛村做的新社区发展规划,其中对活用历史文化遗产和古民居保护都提出了对策,正如潘大富所言“要保护也要发展”。

但现在一切都变了,在镇江新区,当城市化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扫荡乡村,动辄上百亿、几十平方公里的大开发中,很多古村落已经荡然无存,现在又轮到葛村了,它能幸免于难吗?

为了避免悲剧发生,汪永平已经紧急向江苏省文物局报告。事实上,江苏省委刚刚召开的十一届十二次全会也将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写进了《文化建设工程意见》。

最近,著名作家、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也向总理提议保护古村落。他对记者说,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进行的普查显示,中国保存状况较好的古村落,已经由2005年间的5000个左右,锐减至现在的2000~3000个。

篇(4)

李先生从事的,正是这样一种新型的环保生态农业技术,专利从国外购买并根据国内实际进行了技术改造,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他想先与咨询机构接洽一下,问问像他们这样性质和规模的企业,该怎样申报、申报什么样的政府资金。

“北京这家咨询机构是朋友介绍的,据说可以运作向国家财政部、发改委、科技部等部委申报奖励资金的项目,对外的名称是‘××部培训发展中心’,此前这家机构曾帮助朋友为医药企业的一个技术改造项目成功申报到了300万元的奖励资金。”李先生表示。

由于之前,咨询机构一位王姓专家已经到宁夏进行了实地考察,李先生与这位专家的谈话开门见山:“公司情况你都了解了,下一步要做什么?”

除了宁夏,李先生在黑龙江、山东等地也投资设立了公司,但核心技术都是一样的。王姓专家建议,为了增大资金申报的成功几率,首先要将现有的几个公司拆解。“分别使用不同的法人代表注册,最好都搞到北京,包装一下,这样一个项目可以有三家、五家公司,以不同的公司名称和法人代表分别申报,可以增大成功几率。当然,”他善意提醒,“要在保证你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情况下变更法人代表。”

他继续指点,“其次,做一个资源循环利用的申报材料,叫循环经济。”他解释,“这个项目是报国家发改委的,资金额度1000万元至3000万元不等,主要取决于你这个摊子的规模。这是最大的一笔资金。你这个项目报这个还是比较靠谱的。”

如果是科技成果申报,也就是项目产业化,可以报科技部。王姓专家强调,“不是专利,是科技成果转化,至少应该是省科委出具相关鉴定文件。这个资金要少一点,大概300万左右,也可能100万。”

除了这两笔数额较大的资金,还有一些专项资金也可以申报。比如,“你是属于高新技术企业,获得过奖项,就可以向工信部申报,国家按固定资产投资的10%进行补助,这也是政府无偿拨付的,没有附加条件。”此外,还可以申报专门的项目资金。“单项报节能,面向农业部等其他部委,还可以报一些农业技术推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等。”

资金分散如麻

这些名目繁多的申报种类,乍看起来着实有点理不清头绪。事实上,现有的财政资金名日远比这些要多得多,比较集中的是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农业部与环保部等财经部委。据《凤凰周刊》记者统汁,在节能减排资金中,分为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项目、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工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项目、地方特色产业中小企业发展专项等8种名目,在每一类项目下,还有不同分类。比如,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支持领域包括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在内的九大支柱产业,在每个支柱产业下,又再有多项细分。

关于自主创新的专项资金,归属国家发改委管理的有9项,归属工信部的有7项,归属财政部的有5项,此外环保部、商务部、卫生部、建设部、教育部、文化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等也掌握着相应的项目资金。

不仅如此,围绕各种财政资金,各大部委每年都会出台相应的资金申请政策,有的是调整,有的是新设,每年倾斜侧重方向也不同。熟悉了这些政策之后,还要弄清楚专项经费申请程序、审批原则及关键问题,审批的执行和监督管理,审批一下报后的审核与处理以及评审与验收等,程序很繁杂,要求也很专业。

对于并不熟悉宏观政策动态的中小型企业而言,要搞清楚相关政策信息、资金申报项目种类及归属部委,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火热的中介市场

不过,不用担心,中介咨询机构正是为此而生。“找一两个能干的人,我们给你培养,专门负责企业的政府资金申报。我们指导他们做些具体工作,大的项目我们支持一下,小的项目你们自己做。我们收费有限,七万八万的,两个人一年工资花个十万二十万的,但一个项目就能申请几百万。再说,能干的话,一个人就够啦。”前述王姓专家对李先生说。

随着中央各大部委掌握的资金分配权逐年递增,寻求分肥的机构如过江之鲫,大量中介咨询机构由此应运而生。

在搜索引擎中键入“国家财政资金申报”,可以找到大约5760万个相关结果,不仅各色咨询机构不计其数,很多关于专项资金申请技巧的培训班也常年举办,此外还有指导国家财政资金申报的各种网站。

一家位于广渠门外大街的北京咨询服务公司号称拥有多年撰写编制经验,能够把项目的关键点诉求清晰,项目优势阐述到位,促使投资者快速获得政府资金。公司提供的成功案例显示,其服务涵盖中国十多个省份,行业涉及互联网、农业种植、农业养殖、医院医疗、学校教育、工程机械、设备制造、汽车、新能源开发、节能环保、酒店餐饮、零售、化妆品等50多个领域,资金申报项目投资规模不等,有的多达上百亿,有的只有150万元。

据长城证券测算,“十二五”期间,技术减排的成本将会更高,每吨二氧化碳当量需耗费的资金强度将从“十一五”期间的300元升至400元,不能收回投资回报的技术所占的减排份额也将从20%升至40%。也就是说,若达到20%的中性节能目标,“十二五”所需资本投入约3.4万亿,而资金短缺可能成为节能减排高目标的一大阻碍。这意味着,因此而衍生的中介咨询市场空间将更为可观。

申报成功的几率到底有多大?技巧多多。“前面提到的这些项目其实只要换一个名目,每年可以循环着报、交叉着报。”王姓专家透露,“比如,今年报一个生态技术,明年报一个有机肥,再报一个资源综合利用,每年报四五个项目,成功的几率很大。像科技成果转化,有的可能批不下来,那就换一个名目明年再报,不能今年报的是这个,明年还报这个。”

如果在相关部委有人脉资源,会大大增加成功的几率。“循环经济这个我们有关系,一般一年要报个十个八个项目,确保两三个能成功,毕竟科技部不是我们自己家开的嘛。这个有什么好处呢,就是你的产品有无投产都可以申报,只要在当地鉴定一下。只要报,过的可能性很大。”

李先生很动心:一个企业,正常的话,一年有个几百万的无偿支持,就能保证基本运转了。

如今李先生的念头极具传染性。随着信贷紧缩,中小企业融资难益发凸显,对于不少企业而言,相比其他融资方式,申请国家财政资金是一个颇为“靠谱”的努力方向。“不就是花个几万,多做几套申报文件嘛,在地方,所有证明与鉴定文件都不算什么难事”。一家已经进入申请程序的企业负责人士对记者如是表述。

“除了这些无偿的,另外还有国家贴息贷款。像你的企业,可以建一个产业示范园,到时候再报别的项目,起码可以再报十来个。”王姓专家继续向李先生鼓劲。

记者注意到,有些资金申报项目必须达到一定的硬性标准。比如,申报中央预算资金备选的节能项目,总投资原则上应该在3000万以上。还有一些硬性指标也必须达到申报要求,比如,有些技术改造项目要求必须提供发明专利证书、企业年度审计报告与会计报表、项目环境评价意见、项目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资金筹措证明与银行信用等级证明等。“项目可以包装啊!”对于企业是否具备申报条件的顾虑,某咨询公司的专家表示“这不成问题”。

部委审核疲劳战

对于掌握项目资金分配权的中央部委来说,要逐一核实这些经过“包装”的申报资料与鉴定文件,实际操作起来颇为困难。

记者在某部委负责项目审核的司局处室看到,小山一样的文件堆满了半个房间,每个申请项目的文件都是厚厚一沓,几位由地方抽调的工作人员正埋头审核资料。“资金申请文件层层上报,到了部委这一层级,一般只简单核准资料是否完备、签章是否完整,根本无法核实每份文件、每个公章的真实性。”某部委工作人员抱怨。

节能减排的中央资金审批,基本掌控在财政部与发改委两个部门。财政部负责资金的预算管理、项目资金分配和资金拨付,并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确定资金的年度支持方向和支持重点,会同财政部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核,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每年多达数亿元的财政资金,就这样简陋地被拨付至每个具体项目。

2011年5月,审计署在公布《20个省有关企业节能减排情况审计调查结果》时,通报徐州中科玻璃有限公司等企业采取编造虚假申报资料、多头重复申报等手段,违规套取、挪用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约2亿元。审计署同时称,违规建设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问题没有完全杜绝,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也不彻底。

而资金继续在加码。2011年6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了《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相比之前,财政奖励资金标准额度有明显提高:东部地区的奖励标准从200元/吨标准煤提高到240元/吨标准煤,中西部地区则从250元/吨标准煤提高到300元/吨标准煤。

面对如此“大礼”,一些业内人士并不领情。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一名专家认为,中国财政政策存在突出问题,“无论政策设计还是具体实施,节能财政政策与其他相关节能政策之间缺乏协调配合”,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节能政策的实施效果。

“这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感觉资金总量很多,但真正能落实到需求企业的有多少?恐怕要打上一个大问号。”某节能技术服务公司一位副总经理说。事实上,他的担心不无道理:中介咨询机构、各地主管部门,要准备文件资料并最后完成申报,牵涉诸多部门与机构,但凡参与的,无不想着能够从中分一杯羹。

部委试图在门槛和条件上弥补漏洞。2012年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第四批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名单。但在公布备案企业名单的同时,还附加了一个额外条件:所有备案企业,若每年实施并获得国家财政奖励资金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数少于两个、或项目总体节能能力不足1000吨标准煤每年的,将取消其备案资格。

篇(5)

《财经》记者 王真 胡雯

中国液晶面板行业的精英们度过了一个忙碌的春节假期。2010年2月22日,有意上马液晶面板高世代线的五家地方政府负责人,将各自的申报材料递交给了国家发改委(下称发改委)和工信部。

“年三十都没在家里过,赶着制作报告材料。”中铁建第十研究院的一位人士说,该院是国内具有制作此类项目规划报告资质的研究院所之一,国内许多液晶面板(TFT-LCD,薄膜晶体管彩色液晶显示器)项目的设计规划均出自该院。

参与此次高世代线项目申请的企业中有几家的报告出自该院,“初三那天还去外地出差,讨论设计规划。”正在积极申请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的各地方主管部门以及企业更加忙碌。

六代线以上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适合切割大尺寸液晶面板,多数针对的是电视机显示屏,市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也最高,而且投资巨大。一条八代线的投资动辄200亿元以上,除自身的投资外,相关的产业链配套投资也都规模巨大,对所在地的税收以及经济拉动明显,因此各地方政府都非常希望能够投资高世代线。

2010年1月初,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2010-2012年平板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明确规定将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的审批权收归工信部和发改委。此前,投建液晶面板线,只需要在省级政府部门备案。

多个渠道的消息证实,2月22日当晚,共有五个城市――合肥、成都、苏州、广州和南京提交了各自的项目核准申请材料,从而进入到这一轮的角逐当中。此前,厦门、福州、青岛、武汉等多个城市也曾传有意竞争上马八代线。

《规划》刚刚下发之时,多数业内人士均认为,发改委和工信部此次只会选择两地上马八代线。但是,面对各地信心满满的项目申请者,最终能有几家获批,目前并无准确消息。

发改委高技术司和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均拒绝在评审结果公布前发表看法。惟一可以确定的是,2月27日,发改委和工信部将会组成专门的专家评审团,对各个项目进行答辩,而最终结果要在两周之后才能知晓。

收紧审批

在长达13页的《规划》文件中,发改委和工信部提出对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统筹安排,开工项目必须获得发改委和工信部审批。

未来几年内,中国高世代液晶面板制造市场的审批门槛将会竖立。除了高世代线的项目外,四代线和五代线依然只需要在各省备案。“低世代的生产线已经充分市场化了,可以由市场去调控。”接近发改委的人士表示。

京东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0725.SZ,下称京东方)总裁陈炎顺对《财经》记者表示,虽然液晶市场依然前景光明,但从未来市场的角度考虑,一窝蜂上项目肯定不行,必须得有所控制,有序发展。

陈炎顺认为,2009年中国彩电行业有6000万的产能,而32英寸以上的屏,国内一块都没有。按照每条八代线的产能大约是1000万片来计算,短期内六条线也已足够。

一位国内电视机企业负责人向《财经》记者表示,“几百亿元钱投进去,回收期究竟有多长,会不会永远亏损,这些问题都要考虑。”

但是,也有声音认为目前担心产能过剩仍为时尚早,而产能也非促使此次《规划》出台的真正原因。

Displaysearch研究总监张兵认为,国家现在担心产能过剩有些为时过早,不考虑出口,仅是国内的消费,五条高世代线都是没有问题的。“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基础都没有建立,产能都没有出来。”

兴业证券分析师时红认为,产能过剩可能不是政府最关心的问题,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弹性非常大,预测几年后的市场情况非常困难。政府对高世代液晶面板线的调控政策,实际上还有保护民族工业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

合肥、成都、苏州、南京、广州五个在申报高世代线的城市当中,其中三地是日韩企业在背后支撑。在高世代液晶面板领域,国内企业仍仅有京东方具备相应的技术。时红分析认为:“如果扶持了大量外资背景的公司,多少会对国内民族产业有负面影响。比如目前大量的日韩合资投建八代线,就可能使京东方刚刚建立的国内第一条八代线丧失先发优势。”

陈炎顺也认为,保护和促进自主创新会是发改委考虑问题的一个出发点。

“如果是京东方申请,报几条批几条。”时红开玩笑地说。

除此以外,由于核心技术专利和能力掌握在少数的日韩企业手中,为了吸引这些企业在当地设立高世代线,各地方政府纷纷给出资金、土地、政策优惠,这也是决策者担忧的问题。《规划》文件中明确,今后将慎重引进外资,避免可能出现的引进代价过高等问题。

但是,对于正在快速发生变化的中国电视市场来说,液晶面板的缺乏正在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Displaysearch预计,2010年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电视市场,但目前为止,国内仍没有供给电视市场的高世代液晶生产线。在各种统筹考虑之外,决策者必须考虑完善中国电视制造产业链的难题。

液晶面板新中心

在《规划》文件下发之前,京东方、昆山龙飞光电和TCL集团(000100.SZ)参股的深圳华星光电已经宣布投资八代线,分别在北京、昆山、深圳三地。

其中,京东方的八代线已经动工。曾经被各国、各地区视若珍宝,严格审批技术出口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终于在国内市场亮相。

此前,深圳、上海等地曾经接洽夏普、三星等液晶面板企业,希望能够引进八代线,但是对方开出的一次性技术使用费就高达数十亿元。

但是,现在市场变了。夏普公司在给《财经》杂志的邮件回复中提及:“今后几年内,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市场,为了能够及时提供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液晶电视,构筑从研发、面板生产到组装的体制是很重要的。”

2010年年初,日本媒体已经开始探讨,中国市场会成为世界液晶电视生产和面板制造舞台的新中心。

日经新闻援引Displaysearch分析师秋山尊谦的话说,中国的关税较高,而所得税较日本要低。因此,比起从中国境外进口液晶面板组装成电视机整机,采用在中国国内生产的液晶面板在成本方面更为有利,“在中国国内构筑起从液晶面板的生产到消费的供应链,是最有效的做法。”

秋山尊谦称,“液晶面板中国制造”之说,也“从传言开始有了更现实的味道”。

此前,2009年夏普曾经与中国电子集团等中国企业合作在南京投建六代线。但因价格高昂,且购进技术并非先进的传言而遭非议。当时南京方面曾表示,六代线的引进是为今后的八代线建设做好准备,对此,外界一直将信将疑。

2月21日,距离递交八代线申请方案还仅剩一天之时,中国电子集团为首的中国企业与日本夏普达成协议,共同参与南京高世代线项目申报发改委。分析人士认为,倘若南京方面不能在申报日结束前解决技术来源问题,必定会在此次八代线竞争中出局。

签约当日,南京液晶谷项目负责人毫不掩饰其兴奋,对《财经》记者表示:“此次合作,外方是夏普和凸版印刷公司,中方是中国电子、中电熊猫和南京市国资委下属的投资公司新型工业化投资集团。中方是75%,日方是25%,我们是绝对控股。”

该负责人还特别对记者强调,对于这个协议结果,中电熊猫非常满意,而且“工信部和发改委亦非常满意”。

夏普之外,两家韩国企业三星和LG也分别参与了苏州以及广州的高世代线项目。

2009年11月,LG与广州市政府签署了建设8.5代线的正式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成立一家注册资金为13.4亿美元的新公司, LG控股70%,而广州市政府和中国的一家彩电厂仅持有30%股份。

同一时间内,三星也宣布计划以控股或者独资的方式投资26亿美元在苏州建设一条7.5代线。

到大陆去

2009年9月,昆山龙飞光电耗资43亿美元的八代线举行奠基典礼。但在当时,这被业界认为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仪式,在这个看似高调的仪式之后,无人知晓这一投资巨大的生产线究竟由谁投资,所需的技术又是来自何处。

当时,传闻中的主角是友达光电,这也符合业界的预期,友达一直希望能够在大陆投资设立大尺寸液晶面板生产线,从而更靠近市场。但是同日韩一样,中国台湾地区当局一直严格限制高世代线技术的出口。

在给《财经》记者的邮件当中,友达方面否认与昆山龙飞光电的八代线项目有关。

当京东方八代线开工,夏普、三星、LG伺机而动之时,这样的限制失去了意义。2月9日,“台湾经济部”终于开闸,同意岛内企业赴大陆投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但限定最高不得超过三条,且与台湾本地所建的面板线需有一个世代的差距。

对于“放开”之举,友达公司在邮件当中表示“支持与肯定”,称“将能提升华人在面板业的整体竞争力,将能缩短产品运送时程,就近服务在大陆的客户”。

友达方面表示,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投资计划,将在政策审查通过并公告后,以最快速度申请高世代面板线。根据该条例,友达能到大陆投资的最高代线为7.5代线。2月22日,友达董事长李耀也公开表示,友达会向台湾地区当局提交申请,其落脚点会选在华东或者华南。

此前曾有传闻青岛海尔以及厦门方面也会向工信部和发改委提交高世代线投资计划。而双方曾经共同的绯闻对象即为友达光电。

友达原本就在厦门拥有液晶模组工厂,若能在厦门投资设立高世代线,则可以延伸其产业链。因此,这一猜测符合预期。

但是,未及材料申报,便有消息称,青岛已经退出此次高世代线的申报,原因是没有“技术来源”。而厦门也最终没有出现在申报名单当中。

“友达在大陆的投资,目前还就是昆山那一条。”接近发改委的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也即是昆山龙飞光电业已宣布开工的八代线。

友达绝非独行。2009年9月,奇美曾经有意在佛山上马一条高世代线,相关的环评报告也曾经见诸报端。但是,此后却再无消息。据一位熟悉情况的人士介绍:“当时主要是奇美的技术,但是由于台湾的管制一直没有宣布,最近似乎许多员工都已经转移到了深圳的项目。”

2009年11月,奇美被鸿海集团旗下的群创光电收购,在液晶面板市场的地位直逼友达光电。就在李耀发表其到大陆投资的决心之前,郭台铭或许已经做好了准备,他最有可能的落脚点是成都。

郭台铭最大的优势是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在起伏不定的液晶面板市场,这被证明是避免公司业绩大起大落的有效途径。此前,这位代工大佬曾经数次入川,在此次递交给发改委和工信部的申报名单中,成都高世代光电有限公司赫然在列。

安徽急进高世代线

无论是比之于广州,还是成都、苏州、南京,合肥均是中国大陆液晶市场的黑马。2009年4月,京东方宣布在合肥建设了国内的第一条六代线,而在此之前,安徽在液晶面板方面几无积累。

但是,春节前后便又有传闻:合肥正在准备一次性上马两条八代线,全力打造液晶面板建设中心。

合肥鑫晟光电公司,将投资280亿元投建一条八代线,而另有一家神秘的公司鑫虹光电,也极有可能紧随其后投建第二条八代线。

有消息称,鑫虹公司可能有来自四川长虹集团的参与。长虹集团的新闻发言人刘海中坚词否认。

接近发改委的人士透露,22日,安徽鑫晟光电公司递交了申请材料,并没有鑫虹。

京东方总裁陈炎顺承认,京东方的确参与了安徽鑫晟的项目,但强调仅是提供“技术支持”而已,“京东方的2010年首要任务是力保北京的八代线。”当被问及是否会最终参股这条八代线时,陈炎顺表示,“目前为止还没有。”

安徽合肥此次申请的鑫晟八代线项目,注册资本金120亿元,全部来自当地政府全资控股的鑫城资产管理公司。该公司原为一家房地产经营企业,手中现金丰厚。此前,该公司也曾经参与了京东方六代线的投资。

据接近京东方的人士介绍,在京东方六代线开工之前,合肥有关液晶面板的投资只有乐凯的一个工厂,现在相关的液晶面板配套已经基本完成。就在春节假期当中,刚刚又与深圳豪威科技签约,而该公司是业内最顶尖的液晶面板配套设备生产企业,此前一直为跨国公司做代工。

安徽一位官员不无夸张地说:“进来的是沙子,出去的会是整机,从最初级原材料到最后的整机,全部在这一个园区内完成生产制造。”

2月25日下午,在此次高世代线项目核准评审材料递交的最后时刻,传闻中安徽另外一条八代线项目鑫虹公司终于浮出水面,八代线的竞争者从5家变成6家。

接近此次评审的人士透露,安徽鑫虹计划投资240亿元,但合作方并非长虹,而是另一家急欲在液晶面板领域有所表现的彩虹集团。

2009年7月,彩虹集团原计划在张家港投资建设的六代线突然中止,“资金原因”“产业周期原因”等猜测见诸报道中。但显然彩虹集团并未终止其液晶投资。12月,彩虹集团宣布在安徽合肥投资建设玻璃基板项目。

但是,对于计划当中的这两条八代线的项目,安徽方面拒绝透露任何信息。

艰难的选择

在春节期间,一位正在考察某地的高世代线准备情况的资深专家分析认为,上报的各家的情况都不错,每一家都拥有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很难做出选择,“最终的选择会在液晶(技术)之外。”对此,参与角逐的各个地方,心知肚明。

25日下午,项目答辩顺序通过抽签方式确定,27日,广州、南京、苏州、成都、合肥两条线将先后接受专家组的问询答辩。

在各地提交的核准申请材料当中,发改委要求各地对所提供的优惠政策作出说明,列在申请文件当中。然而各地究竟给出了怎样的优惠条件,外人均无从知晓。多位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平板显示规划出台重要原因,也是看到各地方政府出于发展本地经济的考虑,拼命开出优惠条件。

从各个申请项目的推进进度来看,从一般的公司注册到环境评估,各地政府均给了最大的帮助,环评速度尤其显示了地方政府的“诚意”。一条液晶面板八代线究竟对当地经济带来多大的促进,能驱使各地方政府为其上下奔走,费尽心思?

2009年8月,在京东方八代线奠基仪式上,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预计,以此条八代线项目为核心的北京数字电视产业园,年产值可达1000亿元,提供2万个就业机会,每年上缴税收可达40亿元。

为了让华星光电的八代线可以顺利上马,拥有政府背景的深超国际,一次性出资50亿元。在华星光电的奠基仪式上,深圳发展银行深圳分行行长李兰涛就向《财经》记者坦言,政府的鼓励是他们出资的重要因素,“因为是市政府的项目,所以各个银行都比较积极。”

篇(6)

瑞银证券今年以来保荐的为数不多的两个项目,即比亚迪和庞大集团,上市后首份半年报均告“变脸”,其中比亚迪三项指标垫底,庞大两项指标位列倒数前三名。

作为中国证券市场上首家由外资直接入股的全牌照证券公司,其保荐代表人也有着多年从业资格,如此拙劣的表现着实让市场错愕,瑞银证券也因此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瑞银证券注意到最近媒体关于比亚迪和庞大集团IPO的报道。瑞银证券勤勉履行IPO保荐机构义务,并将继续遵照中国监管部门相关要求,履行监督责任。”瑞银证券发言人JoannaSin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只荐不保

将瑞银证券推到风口浪尖的是比亚迪8月24日的半年报。

其半年报数据显示:比亚迪上半年实现营业利润3.27亿元,同比下降87.55%;实现净利润2.75亿元,同比下降88.63%;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1.71亿元,同比下降92.13%。其中,在营业利润、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等财务指标的降幅上,均在中小板垫底。

而比亚迪挂牌中小板上市时,其保荐代表人瑞银证券保代人汤双定、丁晓文激情饱满的演讲还犹在耳畔,“请广大投资者拭目以待”,并邀请“广大投资者共同分享公司发展的丰硕果实”。事实是,比亚迪2011年上半年净利润不但没有达到预期,反而同比大幅下降近九成,这给了瑞银一记响亮的耳光。

几天后的8月29日,瑞银保荐的另一家公司,庞大集团上市以来的首份半年报业绩:上半年实现营业利润5.15亿元,同比下降40.36%;实现净利润4.1亿元,同比下降36.2%;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3.51亿元,同比下降43%。在营业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等财务指标的降幅上,均列沪市主板倒数前三名。

瑞银证券今年以来保荐的为数不多的两个项目全军覆没。作为保荐机构,本应该在上市之初对公司资质进行尽职调查、在上市后又需要跟进持续监督,瑞银证券的相关保荐人被质疑未有尽责。

作为保荐机构,瑞银证券在两公司IPO招股书中风险提示严重不足。翻看比亚迪招股书,瑞银证券只字未提经销商退网带来的风险、以及国家取消低排量汽车销售补贴带来的市场风险等;甚至未提及汽车销售市场的景气度出现了转折的风险,从而未做到风险尽职调查的责任。

“比亚迪汽车销量的下滑,除了政策大环境外,经销商的退网是主要原因之一。瑞银方面有意模糊概况。”一位参加比亚迪路演的投资公司研究总监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如果瑞银充分揭示了这种业绩风险,显然很难在发审委那里过关。”

瑞银证券预计庞大集团公司2011年净利润将达到18.1亿元。但现实却是公司上半年业绩同比下降36.2%。在很多行业人士看来,上半年净利只有4亿元的背景下,庞大集团若要完成瑞银证券上述预测指标可能性极小。从比亚迪中期业绩来看,全年营业利润踩过下滑50%的“红线”已是意料之中。按照相关规定,保荐代表人受罚是大概率事件。

根据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第72条,发行人在持续督导期间,公开发行证券上市当年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中国证监会可根据情节轻重,自确认之日起3个月到12个月内不受理相关保荐代表人具体负责的推荐;情节特别严重的,撤销相关人员的保荐代表人资格。

研报独立性遭质疑

瑞银证券零售行业分析师赵琳、潘嘉怡撰写的庞大集团投资价值分析报告中,提出“随着公司近年销售网络的扩张,销售费用率及管理费用率主要将跟随前线销售人员及管理人员数量及成本的提高而上升”,却依旧预计庞大集团今年净利润将至18.1亿元。事实是,正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大幅增长导致庞大集团上半年净利润大降36.2%,仅4.04亿元。

逻辑何在?有投行人士在微博上质疑,“研究部上百号人拼死拼活干一年也就是几千万佣金,连发工资都得靠给投行项目写报告分成,这种情况下,研究部何谈客观性?”

“研究员被投行利益要挟是普遍问题。只是程度有深有浅而已。”有券商分析师(日信证券分析师吴煊)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像瑞银这种国际大行,一般的研究报告还是有一定水准和风范的,但在比亚迪和庞大的问题上,错得离谱。这不是能力问题,更多是道德的问题。”

瑞银投价报告预计比亚迪公司2011年、2012年、2013年的净利润将分别增长-19.6%、70%和14.2%,分别达到20.3亿元、34.5亿元和39.4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16%。比亚迪半年报的数据显示,相差太远。

对于瑞银证券而言,由于其承销保荐费用直接与企业募资规模挂钩,越高的发行价格显然可为其带来更多的中介收入。凭借着庞大集团的高价发行,瑞银从庞大集团一单业务获得了2.28亿元巨额“佣金”。对于瑞银来说,不管庞大集团跌不跌,数亿甚至十亿元的保荐费用落入囊中。

瑞银证券发言人JoannaSin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已经与证监会沟通过。瑞银内部有严格的风控、内控制度。可以说,瑞银的整体研究能力比一般的证券公司是要好的。”但据搜狐金罗盘券商研究能力评测的数据显示,在最近60日的中线测评里,瑞银共发了217份研究报告,成功率29,成功率仅为13.36%,排在所有券商倒数。

今年7月,证监会披露2011年证券公司分类评级结果,96家受评公司全部为正常经营公司,中信、中金、申银万国等16家券商被评为AA级,A级券商有24家。去年国泰君安、中信、中金、光大、国信、海通、华泰、银河、招商、中信建投等10家证券公司已评为AA级,此次安信、广发、申万、齐鲁、平安和华西证券6家是首次拿到AA级。合资投行中,高盛高华获得A级评价,而瑞银证券仅获得B级评价。

这个分类结果是证券监管部门根据审慎监管需要,以券商风险管理能力为基础,结合公司市场竞争力和合规管理水平,对券商进行综合性评价,主要体现的是券商合规经营、财务稳健和风险控制的整体状况。

瑞银沦陷

其实,瑞银保荐的公司上市后业绩大变脸的不仅仅是比亚迪和庞大。

瑞银证券在中国内地承揽的第一个IPO项目西部矿业,就被质疑存在发行保荐质量问题。瑞银证券对西部矿业重要股东实际控制人这一重大变化信息,在项目审查过会期间并没有向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如实反映。

2007年10月11日,瑞银亚洲矿业主管白仲义在其撰写的中国神华H股的投资评级报告中,将中国神华H股的目标价从此前的35.15港元陡然提升至101港元。在很短的时间内,神华基本面不可能发生太大变化,这种预测曾沦为笑谈。

相关数据统计,最近5年,瑞银证券参与主导了12家企业的IPO保荐,其中上市后一年内破发为7家,且均集中在本应业绩相对稳健的主板中。而大部分保荐企业上市业绩都出现了大幅变动。比如中国中铁上市后半年跌去61.1%,中海集运、美邦服饰等。作为国内唯一一个具有全牌照和管理权的合资券商,瑞银被誉为国际化和本土化兼备。其投行业务在中国的推进也算顺风顺水。但去年瑞银最为资深的中国投资银行家蔡洪平辞职被指对瑞银冲击很大。在蔡洪平的领导下,瑞银成为中国股票承销方面首屈一指的全球性投行。

虽然瑞银证券亚洲投资银行部主管金弘毅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不少中资券商都在积极推动自身的国际化进程,但恐怕仍需假以时日,而瑞银会力争通过加快自己本土化的进程来缩小差距。但瑞银被指为已经在吃老本。

拷问保荐机构问责机制

上市公司业绩变脸频繁,保荐机构该当何责?根据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第七十二条(下称72条),发行人在持续督导期间,公开发行证券上市当年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中国证监会可根据情节轻重,自确认之日起3个月到12个月内不受理相关保荐代表人具体负责的推荐;情节特别严重的,撤销相关人员的保荐代表人资格。

公开信息显示,至今尚未有保荐代表人因72条的保荐公司业绩变脸而受到监管层相应处罚。在二季度召开的保荐代表人培训中,监管层相关人士表示,拟上市企业“粉饰”申报材料已一个突出问题。资料显示,目前证监会已将90家拟上市公司列入黑名单,其中50家企业因IPO材料造假被迫撤回申请,另外40家企业则因申报材料造假在IPO过会时被否。

保荐人“重发行保荐,轻持续督导”已是普遍问题。直到现在,保荐人也没有改变对持续督导的轻视。投行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现在保荐人还相对稀缺,往往业务繁忙,工作重心主要在IPO发行保荐,很少有时间进行项目的实地核查。

而违规成本过低,则是保荐人只荐不保和粉饰业绩的根本原因。

篇(7)

第一条为规范新闻记者证的管理,保障新闻记者的正常采访活动,维护新闻记者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新闻记者证的申领、核发、使用和管理。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新闻采编活动,须持有新闻出版总署核发的新闻记者证。

第三条 新闻记者证是新闻记者职务身份的有效证明,是境内新闻记者从事新闻采编活动的唯一合法证件,由新闻出版总署依法统一印制并核发。

境内新闻机构使用统一样式的新闻记者证。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新闻记者,是指新闻机构编制内或者经正式聘用,专职从事新闻采编岗位工作,并持有新闻记者证的采编人员。

本办法所称新闻机构,是指经国家有关行政部门依法批准设立的境内报纸出版单位、新闻性期刊出版单位、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电影制片厂等具有新闻采编业务的单位。其中,报纸、新闻性期刊出版单位由国务院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认定;广播、电影、电视新闻机构的认定,以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的有关批准文件为依据。

第五条 新闻记者持新闻记者证依法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受法律保护。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应为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提供必要的便利和保障。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干扰、阻挠新闻机构及其新闻记者合法的采访活动。

第六条 新闻记者证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编号,并签印新闻出版总署印章、新闻记者证核发专用章、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标签和本新闻机构(或者主办单位)钢印方为有效。

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制作、仿制、发放、销售新闻记者证,不得制作、发放、销售专供采访使用的其他证件。

第二章申领与核发

第七条 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全国新闻记者证的核发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审核本行政区域新闻机构的新闻记者证。

第八条 新闻记者证由新闻机构向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申请领取。申领新闻记者证须由新闻机构如实填写并提交《领取新闻记者证登记表》、《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情况表》以及每个申领人的身份证、毕业证、从业资格证(培训合格证)、劳动合同复印件等申报材料。

第九条 新闻机构中领取新闻记者证的人员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二)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并获得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新闻采编从业资格;

(三)在新闻机构编制内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人员,或者经新闻机构正式聘用从事新闻采编岗位工作且具有一年以上新闻采编工作经历的人员。

本条所称“经新闻机构正式聘用”,是指新闻采编人员与其所在新闻机构签有劳动合同。

第十条 下列人员不发新闻记者证:

(一)新闻机构中党务、行政、后勤、经营、广告、工程技术等非采编岗位的工作人员;

(二)新闻机构以外的工作人员,包括为新闻单位提供稿件或者节目的通讯员、特约撰稿人,专职或兼职为新闻机构提供新闻信息的其他人员;

(三)教学辅导类报纸、高等学校校报工作人员以及没有新闻采访业务的期刊编辑人员;

(四)有不良从业记录的人员、被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吊销新闻记者证并在处罚期限内的人员或者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

第十一条 中央单位所办新闻机构经主管部门审核所属新闻机构采编人员资格条件后,向新闻出版总署申领新闻记者证,由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后发放新闻记者证。

第十二条 省和省以下单位所办新闻机构经主管部门审核所属新闻机构采编人员资格条件后,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申领新闻记者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并报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后,发放新闻记者证。

其中,地、市、州、盟所属新闻机构申领新闻记者证须经地、市、州、盟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

第十三条 记者站的新闻采编人员资格条件经设立该记者站的新闻机构审核,主管部门同意后,向记者站登记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申领新闻记者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并报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后,发放新闻记者证。

在地、市、州、盟设立的记者站,申领新闻记者证应报当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逐级审核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

新闻机构记者站的新闻记者证应注明新闻机构及记者站名称。

第十四条 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负责和武警部队(不含边防、消防、警卫部队)新闻机构新闻记者证的审核发放工作,并向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第十五条 除和武警部队(不含边防、消防、警卫部队)系统外,新闻记者证申领、审核、发放和注销工作统一通过新闻出版总署的“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进行。

第三章 使用与更换

第十六条 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工作必须持有新闻记者证,并应在新闻采访中主动向采访对象出示。

新闻机构中尚未领取新闻记者证的采编人员,必须在本新闻机构持有新闻记者证的记者带领下开展采访工作,不得单独从事新闻采访活动。

第十七条 新闻机构非采编岗位工作人员、非新闻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假借新闻机构或者假冒新闻记者进行新闻采访活动。

第十八条 新闻记者使用新闻记者证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应遵守法律规定和新闻职业道德,确保新闻报道真实、全面、客观、公正,不得编发虚假报道,不得刊播虚假新闻,不得徇私隐匿应报道的新闻事实。

第十九条 新闻采访活动是新闻记者的职务行为,新闻记者证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或者涂改,不得用于非职务活动。

新闻记者不得从事与记者职务有关的有偿服务、中介活动或者兼职、取酬,不得借新闻采访工作从事广告、发行、赞助等经营活动,不得创办或者参股广告类公司,不得借新闻采访活动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借舆论监督进行敲诈勒索、打击报复等滥用新闻采访权利的行为。

第二十条 新闻记者与新闻机构解除劳动关系、调离本新闻机构或者采编岗位,应在离岗前主动交回新闻记者证,新闻机构应立即通过“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申请注销其新闻记者证,并及时将收回的新闻记者证交由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销毁。

第二十一条 新闻记者证因污损、残破等各种原因无法继续使用,由新闻机构持原证到发证机关更换新证,原新闻记者证编号保留使用。

第二十二条 新闻记者证遗失后,持证人须立即向新闻机构报告,新闻机构须立即办理注销手续,并在新闻出版总署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刊登遗失公告。

需要重新补办新闻记者证的,可在刊登公告一周后到发证机关申请补领新证,原新闻记者证编号同时作废。

第二十三条 新闻机构撤销,其原已申领的新闻记者证同时注销。该新闻机构的主管单位负责收回作废的新闻记者证,交由发证机关销毁。

第二十四条 采访国内、国际重大活动,活动主办单位可以制作一次性临时采访证件,临时采访证件的发放范围必须为新闻记者证的合法持有人,并随新闻记者证一同使用。

第二十五条 新闻记者证每五年统一换发一次。新闻记者证换发的具体办法由新闻出版总署另行制定。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新闻出版总署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以及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负责对新闻记者证的发放、使用和年度核验等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对新闻记者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新闻采编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根据调查掌握的违法事实,建立不良从业人员档案,并适时公开。

第二十七条 新闻机构的主管单位须履行对所属新闻机构新闻记者证的申领审核和规范使用的管理责任,加强对所属新闻机构及其新闻记者开展新闻采编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新闻机构须履行对所属新闻采编人员资格条件审核及新闻记者证申领、发放、使用和管理责任,对新闻记者的采访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对有违法行为的新闻记者应及时调查处理。

新闻机构应建立健全新闻记者持证上岗培训和在岗培训制度,建立健全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及时为符合条件的采编人员申领新闻记者证。

新闻机构不得聘用存在搞虚假报道、有偿新闻、利用新闻报道谋取不正当利益、违法使用新闻记者证等不良从业记录的人员。

第二十九条 新闻机构每年应定期公示新闻记者证持有人名单和新申领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在其所属媒体上公布“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的网址和举报电话,方便社会公众核验新闻记者证,并接受监督。

第三十条 被采访人以及社会公众有权对新闻记者的新闻采访活动予以监督,可以通过“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等途径核验新闻记者证、核实记者身份,并对新闻记者的违法行为予以举报。

第三十一条 新闻记者涉嫌违法被有关部门立案调查的,新闻出版总署可以视其涉嫌违法的情形,通过“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中止其新闻记者证使用,并根据不同情形依法处理。

第三十二条 新闻记者证实行年度核验制度,由新闻出版总署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以及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分别负责中央新闻机构、地方新闻机构和及武警部队(不含边防、消防、警卫部队)新闻机构新闻记者证的年度核验工作。

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每年1月开始,3月15日前结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和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须在3月31日前,将年度核验报告报新闻出版总署。

新闻机构未按规定进行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的,由发证机关注销其全部新闻记者证。

第三十三条 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工作由新闻机构自查,填写《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表》,经主管单位审核后,报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依法核验。年度核验的主要内容是:

(一)检查持证人员是否仍具备持有新闻记者证的所有条件;

(二)检查持证人员本年度内是否出现违法行为;

(三)检查持证人员的登记信息是否变更。

通过年度核验的新闻记者证,由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核发年度核验标签,并粘贴到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位置,新闻记者证的有效期以年度核验标签的时间为准。未通过年度核验的新闻记者证,由发证机关注销,不得继续使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新闻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的,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视其情节轻重,可采取下列行政措施:

(一)通报批评;

(二)责令公开检讨;

(三)责令改正;

(四)中止新闻记者证使用;

(五)责成主管单位、主办单位监督整改。

本条所列行政措施可以并用。

第三十五条 新闻机构工作人员有以下行为之一的,由新闻出版总署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新闻记者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从事有关活动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编发虚假报道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转借、涂改新闻记者证或者利用职务便利从事不当活动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未在离岗前交回新闻记者证的。

第三十六条 新闻机构有以下行为之一的,由新闻出版总署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可以暂停核发该新闻机构新闻记者证,并建议其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对其负责人给予处分:

(一)违反本办法第六条,擅自制作、仿制、发放、销售新闻记者证或者擅自制作、发放、销售采访证件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八条,提交虚假申报材料的;

(三)未按照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严格审核采编人员资格或者擅自扩大发证范围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新闻机构内未持有新闻记者证的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的;

(五)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未及时注销新闻记者证的;

(六)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未及时办理注销手续的;

(七)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未履行监管责任、未及时为符合条件的采编人员申领新闻记者证的或者违规聘用有关人员的;

(八)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未公示或公布有关信息的;

(九)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未按时参加年度核验的;

(十)对本新闻机构工作人员出现第三十五条所列行为负有管理责任的。

第三十七条 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有以下行为之一的,由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查处,没收违法所得,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制作、仿制、发放、销售新闻记者证或者擅自制作、发放、销售采访证件的;

(二)假借新闻机构、假冒新闻记者从事新闻采访活动的;

(三)以新闻采访为名开展各类活动或者谋取利益的。

第三十八条 新闻记者因违法活动被吊销新闻记者证的,5年内不得重新申领新闻记者证,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终身不得申领新闻记者证。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国外及香港、澳门、台湾新闻机构的人员在境内从事新闻采访活动,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09年10月15日起施行。2005年1月10日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同时废止,本办法生效前颁布的与本办法不一致的其它规定不再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