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3 14:31:0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测量技能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高职工程测量技术 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TB22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3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RS技术)的广泛应用,工程测量技术也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那么对工程测量技术人员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工程测量人员已不适应当前市场对工程测量人才的需求。
因此,对原有工程测量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一次改革势在必行。
一、工程测量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工程测量技术人员须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工程常用的测量仪器能够熟练使用。同时具备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近年来,国家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各行业对测量专业复合型人才需求是不断增大。同时各省市水利、土地、工程建筑等行业对工程测量技术人才需求量加大。各用人单位急需掌握新技术的应用型工程测量人才。然而在这种量的需求增加的同时对工程测量人才的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测量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其重点在于强调实践性和应用型。根据企事业用人单位对工程测量技术人才的反馈意见,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测量人员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每一位合格的测量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
三、“2+1”人才培养模式
“2+1”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一种具体体现,主要应用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学校的前两年进行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最后一年到企事业单位参加顶岗实习。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积累生产工作经验,实现学生毕业后知识能力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四、测量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一)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教学目标及岗位需求,应构建起“夯实基础,加强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循序渐进。早期实训课程以提升学生专业兴趣为目标,巩固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为基础。专业应用实践课程注重提升应用实践技能培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专业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二)改革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高专学生培养方案中的一个必修的教学环节,目的在于总结专业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论文)应推行校企联合指导毕业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在最后一年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单位实习期间由单位的技术人员与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确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中心内容。这样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辅相成,同时学生通过毕业实习、收集资料、学习方法、解决问题进而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1]欧龙.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下“地籍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全球定位系统,2013,(02).38
关键词: 大学物理实验 考核方式 网络考试 课程论文 口头答辩
考核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1],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实验既要考理论知识,又要考核实践操作能力。传统物理实验考核方法已难以适应现在教学规模,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物理实验考核能否有效进行已成为决定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问题。
大学物理实验常常作为考查课开设,可以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或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不一定要采用全校统一的考核方式[2-3],允许不同的专业选用不同的考核方式或不同的老师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我校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考试方式的多样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的改革与实践。
1.物理实验网络考试与自动判卷系统的应用
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物理实验网络化考试带来了机遇,网络考试不仅能进行大面积的实验考核,还能节省人力,解决仪器不足的问题,降低仪器的损耗。计算机网络考试不仅能对实验原理、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的分析等理论部分进行考查,还能利用物理仿真实验及自动评分系统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考核,旨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1)仿真实验与自动评分系统功能结构模块。自动评分系统包括公告管理、试题库、试卷库、组卷系统、考试安排、成绩管理、用户信息管理和学生考试八个模块。整个考试评分系统将题库管理、评分和成绩管理三大功能融合在一起,共同完成系统成绩核算与管理。系统自带试题库和试卷库,教师可以增添或删减题库中的题目,也可以根据需要新增试卷存入试卷库,试卷可以以WORD的格式导出。在组卷模块中,教师可以根据考试的内容调用试题库习题组成试卷,提交到试题库,也可以直接调用试卷库中的试卷。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安排考试,每场考试可以同时采用试卷库中的多份试卷,系统可以自动分配给不同的学生,从而实现不同学生考核同一实验项目或不同实验项目的目标。在教师安排完考试后,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进入考试大厅进行考试。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验仿真操作考试,也可以只进行操作考试并提交答案和测量数据。系统根据提交的答案和测量数据自动判卷、自动评分,教师可以在系统中查看或以EXCEL格式导出成绩,也可以导出成绩分布图表、利用分布曲线调整成绩分布。
(2)仿真实验与自动评分考核方式特色和优点。传统操作考试必须随机安排同一批次学生考查不同实验项目,由于考核项目不同,操作的难易程度不一样,评分尺度也不一样,对学生的成绩认定存在偏差。利用网络考试评分系统在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核时,可以实现同批次学生考查相同的项目,而且由系统随机生成考核项目的初始物理量,每个学生操作测量的正确结果不同,从根本上杜绝考场作弊的问题。同时,系统自动客观地评分,避免教师对主观题评分的误差,体现实验考核的公正公平性。
以现有大规模的物理实验教学,要实现整齐划一地操作考试,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通过计算机网络考试可以实现大规模实验考核。每一次考核所能容纳的人数取决于计算机中心的电脑数及服务器的运行能力。
2.课程论文评价方式在大学物理实验考核中的应用
撰写课程论文是对学生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基本技巧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一种考核方法,是一种开放的考核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增长物理实验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科学观察与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文献课程论文的要求和内容,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独立研究分析和解决理论或实验问题,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课程论文在课程开始时布置,课程结束后提交作为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30%,课程论文包括考核的基本要求和评分标准。
(1)论文格式要求。符合论文基本格式,应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对于引用的结论或观点应该有相对应的文献出处,做到不泛泛而谈,有理有据,有说服力,字数在2000字左右,题目自拟。
(2)内容基本要求。以大学物理实验两学期所开设的项目相关的项目为主,对实验内容进行加深加宽分析研究,拓展新应用,创新设计思路。或利用实验所测原始数据,分析解释物理变化的机理并得出结论。总结不同实验的共性部分,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或在不同实验中采用相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如逐差法、作图法等,各有什么好处,还有哪些应用等都可以写。也可以对实验创新、项目改进、测量方法改进等提出观点,必要时实验中心可以提供相应的仪器、器材和经费支持学生进行实验项目的改进。
(3)建立评分标准,从论文选题、文献查找、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几个方面进行评分。①论文选题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选题要符合物理实验教学要求,要有一定的范围和深度,不能无主题无方向,占总分的15%。②文献的查找有利于培养学生评价文献获取知识的能力。文献的引用不能简单地复制和堆砌,占总分的15%。③课题研究是根据选题在查找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的理论和实验对所提观点进行论证和研究的过程,并得出正确的结论或结果。课题研究能培养学生刻苦钻研、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根据论文的创新性、前瞻性、应用价值进行评分,占总分的50%。④论文撰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论文写作要求格式规范,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语言表达要科学准确,占总分的20%。
3.口头报告答辩评价方式
口头报告答辩的评价形式是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与技能,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养成自主探索与思考的习惯。通过一年的大学物理实验的课程的学习,要了解学生对物理实验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掌握的情况,以及学生实验素质提高的情况。这些只通过一个重复性的实验或者进行书面考核是达不到上述目的的,采用现场答辩的方法可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情况,以便实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口头报告答辩在完成预定的实验项目后,学生根据抽签确定考核项目并进行答辩准备。报告答辩包括自我陈述和教师提问两部分,学生陈述内容包括实验背景知识、实验目的的提出、实验解决的方案、物理理论和实验原理、实验仪器的选择、实验方案实施过程、数据记录、实验结果和结论、误差产生的原因,陈述时间为5分钟。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口头报告,就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细心观察实验现象,掌握操作技巧,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主动查找资料,或与老师和同学探讨,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究。教师针对学生陈述的内容,结合对该项目相关要点进行提问,时间为3分钟。通过教师的质疑和提问,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实验水平和实验技能。就学生比较含糊表述不清的问题进行提问或追问,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开放性的,可以是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见解或建议,也可以是实验方法或技术的进一步应用。
口头报告答辩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只有真正理解、勤于思考并认真实践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4.结语
传统大学物理实验考核方式对学生的约束力比较弱,降低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和科学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不利于课程建设。结合物理实验课程的特点和课程教学目的,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和多种考核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等工科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张显悦,常艳杰等.对物理实验考核方式的探索[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8(2):130-132.
一、政治思想方面
自己能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德。热爱教育事业,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用教师的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专业思想稳固,敬业精神强,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有良好的师德,表里如一,为人师表,尽职尽责地完成了本职工作,逊色地履行了作为教师的职责。
二、文化专业知识水平方面
自己具备系统的文化专业知识。物理学科的基础上,进修了相关的电工专业知识、电工实操证等多方面的内容。根据学校需要,先、后担任过《物理》电工基础》仪表与测量》电机与变压器》平安用电》等专业课的教学。对所教授的专业课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深刻理解所教学科的教材、大纲的精神,并能准确掌握和熟练运用;清楚教材的重、难点及内在联系;教学经验丰富。注重对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于1998年7月至2000年7月在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专业参与了研究生主要课程班”学习;1998年9月至2001年1月利用课余时间进修了第二学历,取得外语大专学历。
三、教育教学能力方面
教学: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教学大纲,准确掌握大纲和教材内容,有效地组织实施教学活动,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准确地教授知识并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组织能力。教学过程中,能正确运用教学原则和方法,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将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有机地渗透于教学中。曾多次讲授市、区级观摩课、公开课、研究课、评优课。
1996年在青年教师评优课”中获“表扬奖”
1998年所教《电工基础》统考中超市平均分、及格率。
1999年在本校申报“国家级职高重点示范校”验收中。获“校级先进个人”称号。
2001年在区青年教师评优课”中获“表扬课”称号。
教育:自己在教育工作中。所带班级的学生,素质较差;学习效果较低,教育管理难度很大。工作中,首先作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其次,正确运用教育原则和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进行教育、组织管理工作,妥善处置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书育人,寓教于乐。再次,重视干部的培养,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形成集体的合力。不懈努力下,每个班都能很快地建立起,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组成强有力的班委会和团委会;学生们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学习态度逐步端正;效果明显提高。并培养出一批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学生干部,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电工班的侯晨耕同学任学生会主席;史国旗同学任学生会宣传干事,由于工作逊色,连续两年被评为区优秀干部。所带班级多次获得“先进班级体”环境卫生达标班”财富先进班级体”等荣誉称号,并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竞赛中获奖。
1997年辅导同学参与外地区《离开雷峰的日子》征文竞赛获“二等奖”辅导和等同学参与市电车公司组织的向李同学学习。
1998年参与全市水平测试。分别取得全区第一名和第二名的成果。
1999年组织的主题班会和技能大赛均获“优秀奖”
自己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不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不时进行改革创新。
参与编写了仪表与测量》电机与变压器》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技能训练规范。
2000年所写论文《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文化素质和思维素质的作用》获校级三等奖。
2002年所写论文《利用“合作教学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获区教育学会首届论文评选表扬奖。
2004年所写论文《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获区教育学会第三届论文评选表扬奖。
自己能够将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教授给年轻教师。认真协助青年教师备课、分析教材、改进教法,听课后能指导她改进教学,培养高老师成为一级教师。
2000~2001学年度和2002~2003学年度考核被评为“优”
科技教育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理念施行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以实践项目为载体,以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能力、行为与习惯为目的的教育活动。长期以来,一线教育工作者在组织科技教育活动时,往往面临着度浅(活动研究深度不够)、面窄(活动参与人数较少)等诸多的困扰。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丰富教学模式”的指导,针对不同智能类型、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方向、深度的项目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困扰。下面,我们以“多层次城市夜空光度测量科技教育活动”为例,谈谈如何基于项目来实施分层次的科技教育活动。
一、活动背景
光污染是继水、气、声和渣污染之后的一种新型污染,主要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光污染的影响首先在于破坏天文观测环境,历史上天文台因此而被迫搬迁的案例屡见不鲜。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早在1948年就为躲避光污染和大气污染而迁往东南沿海环境优美、观测条件更好的赫斯特蒙苏堡地区。在美国、加拿大、日本、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多个著名天文台都曾几次迁址。我国紫金山天文台的观测工作也全部转移到了其他观测站点,紫台园区则已改建为天文博物馆,以天文科普和天文旅游为主,仅保留了少量与太阳观测有关的科研工作。
光污染的影响其实并不局限于天文观测。居高不下的学生近视率、迷途的海龟幼崽、撞上玻璃幕墙的飞鸟、爆发性增殖的水藻、能源紧缺与气候变暖,这些看似并无关联的人与事,其实背后都与灯光之扰息息相关。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无锡的光污染较为严重。在距市中心三阳广场约6.2公里远的天一中学校园里,天空是白的是灰的是橙的是多彩的,北斗七星中的天权是看不到的,狮子座的镰刀是认不全的……在距三阳广场16.9公里远的斗山山顶,连仙女座大星系M31和猎户座大星云M42都仅能勉强分辨,山脚下的路灯和远近城镇的光源清晰可见,天空泛着浅浅的灰白色……在与市区间隔有10公里的太湖十八湾地区竟连天顶附近的银河都彻夜不现,三角座星系M33也必须要通过双筒镜才能被观察到……
为提高学生及公众对光污染的认识,学校针对性地引进了一批测光仪,并依托天一天文社加贺谷穰工作室(文化宣传部)、达盖尔工作室(学术委员会)、伽利略工作室(普及委员会)和斯科特工作室(项目办公室),设计了“多层次城市夜空光度测量科技教育活动”,策划并实施了多个文宣、教育、科普和研究性项目。
二、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夜空光度、光污染的概念,了解导致夜空光度增大的主要原因。
2.掌握夜空光度分级的方法,并能运用器材测量夜空光度值。
3.了解背景光对天文观测的影响,
学会设计反映此原理的科普实验。
过程与方法:
1.开展观星活动、光污染摄影与夜空光度测量活动,掌握天文观测及夜空光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2.了解策划、组织活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实验设计的一般结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亮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敢于解决问题。
2.在活动中,提升科学素养,发展科学思维、合作创新精神。
三、参与对象与活动形式
活动对象以天一天文社社员为主体,包括国际分社约40人,少年分社约40人,高中分社约70人,荣誉分社约20人。此外,还包括无锡市中小学天文联合会(锡天联)下属成员学校约150人,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学生约300人。
活动主体――天一天文社社员参与了“多层次城市夜空光度测量科技教育活动”的全部项目、环节的活动,包括项目研究、实验设计、科普观测和摄影活动。锡天联成员学校、无锡市少年宫等其他相关单位的学生主要参与了科普观测和摄影活动。
四、活动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活动重点:搭建天文研究平台,以光污染研究为抓手,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天文活动中来。
活动难点:城市夜空光度测量研
究,光污染相关实验设计。
活动创新点:由中学发起并组织
的使用国际顶尖测光仪对城市进行高覆盖度的夜空光度测量研究,夜天光监测站点建设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唯一性;由中学生开展科普实验设计与教材编写同样具有开创性;以光污染为主题的摄影大赛在当今世界也是少见的。
五、可利用的各类科技教育资源
1.技术指导: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高爽老师、国家天文台刘博洋博士等以技术顾问的身份,参与了“城市夜空光度测量”的相关活动指导。此外,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天文馆的专家教授们也曾多次来校指导天文课程建设。
2.团队建设:锡天联成员学校、无锡市少年宫等作为天一天文社紧密的合作伙伴,不仅为开展与夜空光度相关的科普活动提供了场地与学生支持,而且还有一批教师参与共同开展天文教研活动,形成了教研团队。
3.资金支持:天一中学为开展天文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已多批次采购天文实验器材如望远镜、测光仪、相机、野营设备、图书等,并已建设完成天文创新实验室一间;天文创新实验室作为学校“STS综合创新课程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得到了省市区各级教育部门的专项建设资金支持;锡天联成员学校、无锡市少年宫等单位也配套投入了相关的天文基地建设。
六、活动内容
“多层次城市夜空光度测量科技教育活动”的全部项目、环节的活动,包括项目研究、实验设计、观测实践和摄影活动等多个层次,分别由天一天文社斯科特工作室(项目办公室)、伽利略工作室(普及委员会)、达盖尔工作室(学术委员会)和加贺谷穰工作室(文化宣传部)等四大工作室具体负责。表1为各工作室的智能类型列表。
(一)主题活动一:城市夜空光度测量(项目研究)
1.选题背景及意义:
无锡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经济发达,城市光污染情况总体比较严重,但是不同区域的污染程度也存在明显差异。夜空光度是衡量城市光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使用专门的测光仪器,对无锡城区进行高覆盖度的光度测量,从而了解无锡城区整体的污染程度,不同区域的污染水平差异,以及分析光污染产生的背景,并尝试提出防治的建议,有利于提高公众对光污染的认识,也能为城市管理部门在优化城市灯光设置时提供参考。
2.活动过程和步骤:
(1)编写《无锡市夜空光度测量指导》方案。指导学生收集、整理与夜空光度测量相关的研究论文及其他材料,对“光污染”“夜空光度”等概念进行界定,并组织编写《无锡市夜空光度测量指导》方案,就测量时间、地点、方法及报告填写的格式予以统一规范。
(2)撰写开题报告。指导学生撰写《无锡城市夜空光度测量》开题报告,对研究背景、要解决的问题、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核心概念的界定、相关现状、参考文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研究思路、研究计划,预期成果等内容进行项目论证。经论证后的项目被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研究性学习课题专家组立项。
(3)开展测量活动。指导学生开展城市夜空光度测量活动,具体步骤有:
①仪器编号:为支持本课题组
的研究工作,学校从加拿大购置了9台SQM测光仪,并予以编号(以分辨仪器本身存在的机械误差)。
②路线设计:将无锡市区划分为
不同的片区,并设计好测光的具体行
进路线和测光任务。
③实地测量:将课题组成员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由3人组成,分别负责仪器操作、数据记录和坐标定位,每个坐标点测5个数据,以减小误差。
④数据处理:将测光所得的数据(经度、纬度、时间、测光值)输入EXCEL表格,进行误差分析,取平均值,得到各坐标点夜空光亮度的最终值。
(4)撰写结题论文。指导学生根据开题报告中预期成果的要求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并将结论撰写成结题论文《无锡城市夜空光度测量研究》。结题论文主要结构包括:夜空光概述,测量仪器及方法,数据分析及测量结果(数据测量与分析步骤、夜空光亮度的地区分异、夜空光亮度的地区变化、夜空光亮度的地平高度及方位分异、夜空光亮度的时间变化),反思及讨论等。于2015年第4期《地理教学》杂志。
3.活动效果及呈现方式:
活动进行过程中及之后,我们得到了诸多媒体的关注:指导教师受邀赴上海复旦大学为2015年第六届全国天文社团发展论坛作了《也谈高中天文社团建设》的专题报告,赴江阴为2015年第二届无锡市高中生峰会作了《城市天文学》的专题报告。项目组还收到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及香港大学物理系的邀请函,受邀加入国际夜空光度监测网络并赴香港大学开展项目交流与培训。
在前期活动的基础上,天一天文社发起成立了锡天联、无锡城市夜空光度监测网络两个组织,吸引了南菁中学、青阳中学、山明中学、旺庄实验小学等多家单位参与,将在无锡建设若干城市夜空光度监测站,并以此为抓手,开展进一步的天文教育活动。
(二)主题活动二:光学相关实验设计(科普实验)
1.选题背景及意义: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培养并学习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技能是我国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至少应包括:分析和观察周围世界的技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安排实验的技能,真实地记录观察结果与数据的技能,按照正确方法处理数据的技能。
天文因为不属于中小学必修课程而不被大多数学生所了解,中学阶段非常缺乏天文科普实验或科技制作的教学内容,非常有必要利用天一天文社的资源优势整理、设计一些科普天文实验或制作,这些源自我们身边的天文科学知识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天文的兴趣,增加他们对天文的认识,促进天文知识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普及。
2.活动过程和步骤:
(1)编写“光学相关实验设计”模板。指导学生学习《高中物理实验手册》等专业书籍,在此基础上,编写“光污染相关实验设计”模板:活动目标、概念与方法、材料准备、活动步骤、活动建议、活动拓展等,同时,设计一份样稿《在微光中辨认颜色》。
(2)开展“光学相关实验设计”。指导学生开展“光学相关实验设计”,具体步骤有:
①创意征集:发动学生提出光学
相关实验(及制作)设计的创意,组织人员从投稿的创意中精选可操作性较高的方案。
②方案编写:制订编写计划,并为课题组每一位学生分配编写方案(草案),指导他们根据模板和样稿的格式及要求进行方案编写。
③实验验证:将课题组成员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2人,以小组为单位对所编写的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3)组织“光学相关实验设计”比赛。面向全校师生组织开展“光学相关实验设计”比赛,吸引对天文有兴趣、乐于动手实践的学生参加“在微光中辨认颜色”“彗星为什么长尾巴”“简易望远镜制作”等比赛,并评优颁奖。
(4)举办“光学相关实验设计”科普活动。面向锡天联成员学校、无锡市少年宫及无锡地区其他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光学相关实验设计”科普活动,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众举办光污染科普讲座或科普游戏。
3.活动效果及呈现方式:
学生编写的“光学相关实验设计”将被编入校本教材《中小学生天文学习指南3》,这是一本专门介绍天文相关科普实验及科技制作的教材,受众定位为中小学天好者及天文指导教师。
上述科普实验及科技制作被引入天文社“宇宙意识”少儿天文科普项目及“天文全球化”社区天文科普项目,作为寓教于乐的教学素材向少年儿童及社区的天好者推广。
(三)主题活动三:星空光害旅行团(观测实践)
1.选题背景及意义:
对业余天好者来说,观星是极大的乐趣所在。然而,严重的光污染正将灿烂的星空从我们身边
夺走。
为便于普通学生及其他业余天好者通过对比观测,直观地了解无锡各地的光污染情况,我们依托天一天文社组织的“天一观星营”项目,开展了“星空光害旅行团”活动,带领旅行团的团员们利用晚上的时间,去往锡城不同的地点,实地观测、考察并对比分析星星的数目,从而普及光污染的防治意识、夜空光度的概念。
2.活动过程和步骤:
(1)编写观测方案。指导学生编写观测方案,使用最常见的目视极限星等法,即通过肉眼能观察到的最暗星等来进行估算:选择2个或2个以上地平高度大于40°的定标天区,数出该天区内能观察到的恒星数目,与国际流星组织提供的表格对应来确定极限星等。同时,为便于零天文基础的团员参与,我们设计了简易观测法,请同学们观测标志性星座所在天区的恒星数量,来比较不同地点的光污染程度。
(2)开展观测实践。带领旅行团的团员们利用晚上的时间,去往无锡城不同的地点,实地观测、考察并对比分析星星的数目。具体观测过的地点有太湖广场、馨和苑广场、天一中学、斗山、保利广场、崇安寺广场、南禅寺广场、安镇高铁新城、太湖十八湾等。(见图9、图10)
3.活动效果及呈现方式:
通过“星空光害旅行团”活动,结识了一批无锡地区的成年及未成年业余天好者。以此为抓手,天一天文社发起成立了“无锡市业余天
好者协会”QQ群。以此活动为素材撰写的《星星都去哪儿了》发表在《天好者》杂志2016年第2期。
(四)主题活动四:光污染摄影大赛(文化艺术)
1.选题背景及意义:
为推动公众思考光污染在无锡及其所在社区的状况,让公众参与光污染活动,我们发起了“光污染摄影大赛”活动。邀请公众使用摄影设备捕捉各种光污染的画面,从而了解及思考无锡地区乃至全世界日益严重的光污染问题。比赛主题分为:光污染与生态、光污染与健康、光污染与能源、光污染的分布、光污染的来源等。评选标准主要有:摄影照片视觉美感、作品说明表达技巧、光污染意涵、手法创意等。
2.活动过程和步骤:
指导学生起草“光污染摄影大赛章程”,包括组织单位、大赛目的、比赛主题、参赛资格、参赛设备、照片格式、相关权益、比赛日程、评选规则等。
章程起草完毕后,通过锡天联官网、锡天联微信公众号(AUWS2015)、无锡市业余天好者协会QQ群(91462404)、牧夫天文论坛无锡天协专版等渠道向外比赛信息。
投稿截止后,组织专家对作品进行评审,并举办颁奖仪式。
3.活动效果及呈现方式:
通过光污染摄影比赛,一方面间接了解了无锡地区光污染的来源、分布情况,另一方面,在公众中对光污染进行了有效的宣传与普及。光污染摄影作品还被制作成海报,用于专题展览。
七、活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
1.项目研究中的技术问题:
考虑到光污染问题在大陆地区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即便在世界范围内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在开展夜空光度测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对此我们的解决方案主要是:
(1)开题报告与测量指南两个指
导性文件必须花大力气保证质量,保证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2)争取学校在测光仪采购上的
支持,以及年级组、班主任在学生活动时间上的支持。
(3)遇到实在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请教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等相关研究机构。
2.科普实验中的素材问题:
中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毕竟是有限的,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也仍有待提高,这直接导致了科普实验素材的缺乏。对此我们的解决方案主要是:
(1)大量、深度阅读中小学阶段及国外的实验手册,学习实验编写的一般结构,积累与光学相关的实验和科技制作素材。
(2)通过天文科普书籍和天文历
史故事,寻求实验和科技制作素材。
(3)面向全校发起光污染相关实
验和科技制作素材的征集活动。
3.观测实践中的安全问题:
夜间开展天文观测实践活动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人身与财产安全问题,很多学生、家长或教师不支持天文活动也主要是对此有深深的顾虑。对此我们的解决方案主要是:
(1)与参加活动的学生签订合同,
并要求学校同意、学生签字、家长签字。
(2)统一、强制购买意外险,分担风险。
(3)与有资质、口碑好的旅行社合作,联系包车或食宿。
(4)对每一个观测地点进行事先
的实地探访,确保观测地的安全性,远离陡坡与水体。
4.摄影大赛中的发动问题:
摄影大赛看似简单,就是摁一下快门的事。但真正要发动公众参加,激发大家的热情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对此我们的解决方案主要是:
(1)通过锡天联成员学校的天文
指导教师,发动学生中的天好者参赛。
(2)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QQ群等网络平台推送摄影大赛比赛通知。
(3)积极联系赞助,为获奖选手准备证书、奖杯及奖品。
八、效果评价标准与方式
在评价的过程中,坚持“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向度多维”等原则。
1.主体多元:
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首先进行自评和互评,不同组别之间也可以进行他评。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评价标准的认识与理解,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自评、互评及他评进行再评价,保证了评价的指导性。
2.方式多样:
在活动过程中,灵活运用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即时评价有利于表扬先进,纠正缺陷;延时评价则体现了尊重、关爱与期待。此外,还将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一次评价与多次评价,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相结合,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成就感。
3.向度多维:
[关键词] 物理实验 探索性实验 开放性实验 创新
1、引言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古往今来,物理学的发展与物理实验密切联系。物理实验不仅应让学生收到严格、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实验技巧,还应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1,2]。但是,目前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单一,大部分实验教学中,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步骤去做,就能顺利的测到实验数据,完成实验。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去认识物理规律,难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独立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3]。针对这个问题,本人在物理实验中心做了相关教学实验改革试点,在学生进行基本的系统的实验操作的基础上,选拔优秀学生,做探索性实验,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的实验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独立学院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探索性尝试。
2、教学基本过程
2.1基础性实验
目前大学物理实验基本上都是测量性、验证性实验,称为基本实验,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严格的、系统的实验技能,这样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实验,如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测量方法以及误差分析,试点学生按教学计划完成基本实验操作,安排多余学时做探索性实验。
基本实验一般可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实验五部分,按照本校教学安排,一般工科学生做8个物理实验,总共24学时。学生提前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特点自选实验,要求每个部分选1-2个实验,总共7个实验,最后一个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力学部分实验主要为:钢丝的杨氏模量,落球法测定液体的粘度,扭转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波尔共振仪研究受迫振动,空气的声速等。
热学实验包括:导热系数的测量,冷却法测定金属的比热容,传感器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电阻温度系数,温差电偶的定标与测温,PN结温度传感器特性等。
电磁学实验包括:电位差计,自组惠斯通电桥测电阻,电子比荷的测定,示波器的使用,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霍尔效应及应用。
光学实验包括:牛顿环与劈尖干涉,菲涅尔双棱镜,薄透镜,偏振光的观测,迈克尔逊干涉仪,光栅研究,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等。
近代物理实验包括:光电效应与普朗克常数,弗兰克-赫兹实验,发射光谱吸收光谱,硅光电池,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分析。
在教学方法上,只讲解基本的实验要求,实验仪器使用方法,在限定的时间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实验。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必须提前预习,勾画初步实验方案,课上认真思考,勤于动手,理论联系实际,遇到问题随时与学生老师探讨,对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2.2 探索性实验
在做好基础实验的基础上,选拔最物理实验感兴趣的学生3-5人,做探索性实验。教师先安排几个探索性实验课题,由学生自己选作实验。根据报名情况结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实验中心根据情况开设开放性实验室,学生可以全天任意时间来网上查资料、做实验,课题规定三天内完成,以实验报告或者小论文的形式结题。为激励学生的实验兴趣,探索性实验的分值为10+2分(2为提高分数),总分将做为一次成绩计入实验成绩。
探索性实验题目为:
(1) 测量小球碰撞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实验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测量能量损失,分析误差来源,计算能量损失的不确定度。
实验仪器:小球2个、支架两个、米尺、细绳等。
(2) 制作磁悬浮小仪器
实验提示:掌握磁悬浮原理,设计实验思路,自行制作。
制作材料:根据需要先自行购买,凭发票报销。
特别注意:因电磁学实验,需用较高电压电流,一定注意自身安全!
(3) 波长相对测量实验设计
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方案,由已知钠黄光的波长测定另一未知波长的方法。
实验仪器:牛顿环、劈尖、显微镜、迈克尔孙干涉仪、双棱镜
(4) 薄膜厚度测量
实验要求:分别给出薄、厚、透光、不透光薄膜,最少选用3―4种设计方案,测定薄膜厚度。
实验仪器:显微镜、牛顿环、劈尖、迈克尔孙干涉仪、双棱镜、螺旋测微器等。
(5) 学生兴趣制作仪器
研究内容: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进行实物制作与调试。
实验要求:制作仪器应体现物理思想,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以上五个课题为学生自选题目,根据选题结果结成小组后,由小组共同完成实验课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阅读国内外论文等渠道、筛选收集信息,这是一个完全自主的过程,学生根据需要自发学习,锻炼了学生自学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开设开发性实验室,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课题,相关实验室全天开放,学生随时可以来做实验,通过小组研究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完成实验课题。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自学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这种素质的培养对以后学习和工作生活都是受益终身的。
3、结论
我校作为工科类型的独立学院,一直注重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大学物理作为基础性学科,也应立足学生于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物理实验中心在实验教学改革上做了大胆尝试。一方面注重学生的基本实验素质的培养,在此基础上选拔优秀学生因材施教,做探索性实验。
实施探索性实验,教师要有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学行为必须发生转变,教师要学习用研究性学习的态度对待教与学,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从“更好地教”转到“为学生更好地学”,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到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
探索性实验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需要我们深思。如何更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何科学实现网络选课、预习、答疑;如何更好解决师资配置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如何公正、合理的评价学生实验报告的编写、实验数据结果、实验小论文,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物理、做物理实验的积极性,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应引导和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实现终身学习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陆申龙. 开放教学实验室,提高学生创造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1999(6):8-10.
关键词:企业家 政治技能 政治技能测量 政治技能结构
政治技能虽然是一个较新的研究构念,但是相关理论及实证研究的西方文献已有一百多篇,中文文献也有几十篇,对进行企业家政治技能相关研究而言,一个“省力”的办法就是直接使用现有个体政治技能构念的定义和测量量表。然而,在进行该种选择可能需要考虑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关于如何定义政治技能的问题,现有研究还未能达成完全一致,基于组织政治的政治技能概念是否可以直接移植到企业家?其次,现有政治技能的西方量表和本土量表存在较大差异,它们是在测量同一个构念吗?选择谁的量表是合适的?在中国背景下进行企业家政治技能相关研究,是否有必要对企业家政治技能的内涵结构及相关测量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可以为企业家政治技能研究领域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参考,丰富企业家政治技能研究领域的内容,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学术意义。为此,本研究将在对现有政治技能定义、测量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研究和回答。
一、国外研究现状
政治技能的概念在八十年代就被提出(Pfeffer,1981;Mintzberg ,1983, 1985)[1][2][3],例如,Pfeffer(1981)宣称需要从政治的视角看待组织,呼吁将“政治技能”作为一个正式的研究构念进行更深入、广泛的研究[1],Mintzberg (1983)指出政治技能涉及到说服、谈判、操纵等行为[2],但此时政治技能构念还未被严格界定和操作化,仅被描述为一种人际能力、机智或风格,能促使个体在社会交往中以一种有效的方式成功获取资源或影响他人。在沉寂近十多年后,Ferris等 (1999)首次尝试深入研究政治技能构念,开发了一个包含六个题项的单维度测量量表 [4],该量表后来被一些相关实证研究所采用(Douglas,2004;Ahearn等,2004;)[5][6],并被实证样本数据检验具有可接受的信度和效度,Ferris等 (1999)的操作化研究得到了一个单维度的内容结构。
为了深入研究政治技能的内容结构和构成维度,Ferris等 (2005)对个体政治技能构念进行了更严格、更清晰的界定:工作中能有效理解他人状况,并能基于该种理解的知识影响他人行为使之能促进自身或组织目标实现的一种能力[7]。基于该种定义和已有文献,Ferris等(2005)[7]提出、开发了四维度内容结构和18条目的量表条:( 1)社会敏锐,即对各种社会情境或人际互动具有敏感和准确理解的能力(该维度有5项测量条目)。(2)人际影响,能够以一种微妙、令人诚服的方式对周围的人施加有力影响的能力(该维度有4条测量题目)。(3)网络能力,即能够熟练开发和利用社会网络的一种能力(该维度有6项测量条目)。4 外显真诚,一种能让周围的人感知自己是诚实可靠且没有隐藏动机或目的的人,因而能够赢得周围人的信任(该维度有3条测量条目)。值得说明的是Ferris在政治技能研究领域的影响均较大,其概念定义和开发的PSI量表在大量西方文献实证研究中也被广泛和普遍采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段、不同数量和类型的样本数据反复检验了PSI量表的稳定性,一些跨文化的研究也都支持该量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10]。因此,尽管存在文化差异,本文认为如果是研究组织内部个体的内部行为,PSI量表是国内进行微观组织行为相关研究的不错选择。
进一步,Ferris 等 (2007)[8]指出政治技能具有社会能力的综合方式特征,有认知、情感和行为表现,即直接影响工作结果,又调节二者间的关系[8],政治技能并非完全“天生”而不能改变,他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训练来提高(Ferris等,2007)[8],从这一点来说,政治技能构念不仅是一个有效解释个体工作结果或表现的预测变量,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而且还是一个可以通过个体或组织训练实践加以改变的可变变量,因而还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虽然政治技能相关研究文献十分丰富,但该研究领域还未完全进入成熟期(Kimura等,2014)[9]。
二、国内研究现状
管理研究构念内涵结构与测量量表的文化情景适应性一直受到许多西方学者的重视[11],对于关注组织政治技能研究的国内学者而言,开发适用于我国本土化政治技能量表,是在进行相关实证研究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已有研究者进行了尝试,例如,柳恒超等(2009)[12]提出了处世圆通(5条目)、关系经营(5条目)、人际敏锐(5条目)、表现真诚(4条目)、面子和谐(3条目)五个维度22个条目的测量量表,林忠等(2012)[13]通过深度访谈陈述句收集方法及严格的量表开发程序,也得到了包括和谐人际、面子经营、权术运用、能力型社交和形势机敏性等5维度19个条目的本土量表,蒋斌(2009)[14]也研究并开发了一个包括“政治敏锐性”、“人际影响力”、“关系拓展力”、“组织协调力”四哥维度24个条目的量表。刘军等(2010)[15]从理解组织政治和施加影响的视角理解组织中个体的政治技能,因此开发了一个包括理解组织政治、施加影响两个维度共8个条目的量表。
与西方相比,本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次数和检验范围,还远未达到国外量表的水平,量表内容和使用均不统一,例如,谢永平等(2015)[16]使用了柳恒超等(2009)的测量量表,程聪等(2014)[17]整合了PSI量表和刘军等(2010)的量表条目,韩翼等(2014)[18]则直接使用了PSI量表。因此,国内研究首要任务是统一量表内容,通过不同时间、地区样本数据反复检验量表信度和效度。
三、本土量表后续开发构想
西方学者对政治技能的定义是非常清晰的,指的就是对他人理解以及基于理解对他人行为施加影响使之与个体或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一种能力,该定义的理论边界也是十分清楚的:即这是一种特定的能力,主要包含理解他人、使用这种基于理解获取有关他人的知识来影响他人行为两方面的内容。因此,该定义没有我们通常理解的“政治”含义在里面,是一个比较“中性”的构念。从目前国内现有的量表及测量维度来看,有些维度和测量条目已经超出了现有西方学术界对政治技能所定义的理论边界,这也就是为什么本土量表最终开发结果和得到的维度往往要比西方文献的多。事实上,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一般对涉及政治的相关概念往往会从政治方向、权力获取、权谋、计谋、谋略等角度进行理解,这实际上比Ferris(2005) 对“政治技能”界定的内容结构和范围要宽得多,因此,基于中国文化背景,在开发本土量表时,向被试解释、说明清楚政治技能的概念内涵和理论边界是必要但又是比较困难的,例如,柳恒超等(2009)在开发组织政治技能概念内涵时,向被试说明的是对组织中“社会技能”的理解,其目的可能是欲让其开发结果尽量与西方定义接近。林忠等(2012)则直接采用政治技能主题陈述句收集的方式来确定其构成维度,因此,其所得结果可能更接近中国人对“政治技能”的理解。但是,不同的测量和维度会给国内相关实证研究带来使用困惑和研究结果的可比较性问题,因此,本文认为,目前本土量表继续开发可以按照以下两个思路进行:
首先,尝试招集国内相关学者召开学术研讨会,特别是已经公开发表测量及实证研究论文的相关学者,由不同的学者提出对政治技能的不同定义,明确其理论范围与边界。通过反复沟通、协调最终得到一个多数学者认同的本土定义。
其次,基于新的、普遍接受的定义,整合现有量表的测量题目,作为基础条目,并重新按规范、严谨的量表开发程序进行进一步的开发。
由于企业家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不同于普通员工,虽然,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研究企业家政治技能直接使用PSI量表应该没问题,但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一般测量组织政治技能的量表用在企业家身上可能并不适用,原因有三点:一是中国文化制度背景下,企业家主要或者大量的精力会用在关注组织外部,测量组织内政治技能的量表不能反映外部社会互动的特殊性,二是,在我国,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能力对企业及企业家而言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而现有政治技能量表没有相关内容,三是企业家政治技能的内涵不同于普通员工,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需要对企业家政治技能进行全新的定义和开发相关量表。
四、结束语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回答前文提出的问题:首先,现有组织政治技能概念在西方制度文化背景下直接移植到企业家身上进行研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中国文化制度背景下则不能直接移植使用,其次,现有政治技能的西方量表和本土新开发的量表之所以存在一些差异,主要是因为文化、思维差异,导致它们测量的内容、范围存在不同,本土测量的范围更大,因此,它们可能不完全是在测量同一个构念。国内研究组织内部员工政治技能选择PSI量表是比较适宜的,在中国背景下进行企业家政治技能相关研究,在内容结构至少应该包含环境、社会政治的相关内容,需要通过协商或共同开发,找到一个令人信服并可被普遍接受的量表。
参考文献:
[1] Pfeffer . Power in organizations[M]. Boston, MA: Pitman,1983.
[2] Mintzberg .. Power in and around organizations[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1983.
[3] Mintzberg . The organization as political arena[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1985,22, 133C154.
[4] Ferris, et al. Development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the political skill inventory[J].Academy of Management, 59th annual national meeting, Chicago. 1999.
[5] Douglas, et al. An examination of leader political skill and its effect on ratings of leader effectiveness[J].The Leadership Quarterly,2004 (4): 537- 550.
[6] Ahearn, et al. "Leader political skill and team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4(3) : 309- 327.
[7] Ferris, 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political skill inventory[J].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5(1): 126- 152.
[8] Ferris,et al. "Political skill in organization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7(3): 290- 320.
[9] Kimura, Takuma. "A R eview of Political Skill: Current R esearch T rend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 esearch[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 eviews, 2014.
[10] Lvina, et al. Measure invariance of the Political Skill Inventory(PSI) across five cultur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ross Cultural Management ,2012(2): 171- 191.
[11] Munyon et al. Political skill and work outcomes: a theoretical extension, meta- analytic investigation, and agenda for the future[J]. Personnel Psychology, 2014.
[12]柳恒超,等. 中国文化下组织政治技能的结构及问卷的编制[J].应用心理学 ,2009(3): 220- 225.
[13]林忠,等. "企业员工政治技能的本土维度确认与测量[J].财经问题研究 ,2012(11): 116- 123.
[14]蒋斌.企业员工组织政治技巧结构及相关研究[D].济南:济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5]刘军,等. 政治技能的前因与后果: 一项追踪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 ,2010(11): 94- 104.
[16]谢永,等.国有企业领导政治技能与领导有效性关系研究―下属迎合行为的调节作用[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5(2):36- 45.
关键词:问题、广度、深度、速度
创造性思维基于实践始于问题。而所谓问题,按照吉尔福特的解释,就是“每当你碰到不进一步作心理的努力就不能有效地应付的情况时,你就遇到了问题”,当“你需要组织新的信息项目,或以新的方式运用已知的以解决问题时,你就碰到了问题”。而实验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形式,同时也是教学活动中一种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它不但是人们解决一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产生新问题的重要源泉,因而在催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方面也就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此作些探讨。
一、用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广度
思维的广度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善于运用多方面知识和经验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考虑问题的思维品质。在实验教学中,藉助于拓展性问题情境为学生开辟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初中物理论文,可以有效地促进这种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如在关于“浮力”的教学中,我们通常都会结合实验探索出“阿基米德定律”,并向学生介绍关于阿基米德发现这个定律的生动故事。事实上,阿基米德正是在强烈的问题意识――如何鉴别金质王冠是否掺入了白银――的驱使下,才在洗澡时产生“灵感”从而撷取了关于“浮力定律”发现的“王冠”。也此同时,也给那位苦心制作“王冠”的金匠带来了灭顶之灾。这时,如果我们结合浮力实验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拓展性问题:“阿基米德关于王冠真伪的鉴别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可能使金匠蒙受不白之冤?”而学生通过深入的分析就会发现,阿基米德的判断只适用于王冠为实心体的情况,而事实上,由于王冠上有缨、簪、球、叶等几十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部件,这样在其加工制造过程中是很难保证其内部没有空隙的。因而依据排水多少的方法来鉴别其中是否掺入了银子可以说是有失偏颇的。当然这里并无对阿基米德的诋毁之意,有的是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二、用延伸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
思维具有深度就似具有“火眼金睛”一般,表现为善于深入分析思考问题,能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以及能识破假象进而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及事物间的本质联系。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创设延伸性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引导和促使学生思维逐步向纵深发展初中物理论文,进而收到激发其思维深度之效论文开题报告。如就“阿基米德定律”的教学而言,借助于客观具体的实验是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浮力”的概念的,也容易通过实验探究出关于浮力的“阿基米德定律”即“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能认识浮力的本质特征,而需要能过创设一些延伸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其思维的深度。诸如为了加深学生对“阿基米德定律”中“浸”的理解,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在一盛有水的容器中有一正方体木块,该木块下面涂有石蜡,并与容器的底部密合,问该木块是否受到浮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进行通过实验进行探究:用手对木块稍作晃动发现木块迅即浮起;若用小刀轻轻划去结合部的密合蜡层,当划去的部分达到一定程度时木块亦会上浮。而通过对这些实验现象的深入分析与思考,就会使学生认识到“阿基米德定律”中的“浸”所指的应是物体在液体中的漂浮或悬浮状态,对物体下部与容器底部有密合的接触面的情况不适用于“阿基米德定律”。进而帮助学生认识到“水对物体的浮力就是水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这个本质特征。
三、用激励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