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9 09:49:1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口语交际能力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亲近孩子,让孩子们敢于说
我们常说“童言无忌”,的确,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通常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是,由于受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一些孩子胆小、害羞,没有当众大胆、清楚表达的习惯,而且有些孩子从小用方言说话,给学习规范语言造成了障碍。因此,教师应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亲近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把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表达放在首位。
1.多一分赏识。
赏识是一种爱。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并且真诚地赞扬孩子时,将会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力量。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发言,我都给予肯定、表扬或奖励,就是说得不好的,我也不训斥,以免挫伤孩子在学龄前期孕育的积极性。“你的声音真响亮!”“你还会用这个词,真不简单啊!”“你一下子能说这么多,太了不起了!”“你说起话来小手放得直直的,身子站得挺挺的,多大方啊!”这些话都是我常挂在嘴边的,红星、小书签、卡通图片等小礼物更是我时常奖励给孩子们的。说得特别好的小朋友还会在众多羡慕的眼神中接受老师奇特的奖励──当一天班长、让老师抱一抱、捏捏老师的鼻子等,并请他到讲台前说给大家听,称他为“说话小能手”。教师的赏识激发了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即使是平庸的孩子,在赏识的雨露下也会变得鲜活起来,产生强烈的幸福体验。渐渐的,他们的胆子大了,说话的兴趣浓了,觉得和同学、老师交流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小的讲台成了孩子们向往的舞台。
2.多一些童趣。
孩子和成人并不拥有同一片天空,孩子有着迥异于成人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角。我们只有“变成”孩子,拥有活泼的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也只有变成孩子才能将语言童化、趣化,才能贴近孩子的生活,易于为他们接受。实践证明,采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孩子们说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下楼梯时,我对孩子们说:“让我们都来学做小花猫,走路静悄悄。”对于动作缓慢的孩子,教师则会幽默地说:“你想成为蜗牛王国的小公民吗?这可不成啊!”有的小朋友写字姿势不正确,教师富有童趣的语言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老师听见你的背在说,我本来多挺,多帅啊!可是现在却像一张弯弓似的,真难受!我多么希望能变得像小松树一样挺拔啊!”孩子听了后,不仅非常乐意改正,而且以后也会用这么有趣的言语和小朋友说话。儿童化的语言为孩子们创设了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使孩子生活在浓浓的爱的氛围中。
3.多一点沟通。
刚上学的孩子,只要适应了学习环境,每个人都是活泼可爱的,只要你有耐心坐在那儿,你就会听到讲不完的话。所以,课间十分钟我常常坐在孩子们中间,选一些他们喜欢、熟悉的话题听他们讲。比如《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好朋友》《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我最爱看的动画片》等。一说起这些,立刻燃起了孩子们的兴奋点,他们眉飞色舞,喜形于色。有的一边讲着爸爸的样子,一边指手画脚地表演;有的一边说着自己的好朋友,一边笑得合不拢嘴;有的孩子一边讲着自己爱吃的葡萄、草莓,一边使劲地咽口水;说到自己最爱看的动画片更是争先恐后、手舞足蹈,一点紧张劲儿也没有。孩子们快乐地表达着,精彩的言语不断喷涌,调皮可爱的皮卡丘、聪明伶俐的大头儿子……在交流中,教师也拥有了一双“儿童的眼睛”,重拾了那份久违的纯真,获得了心与心的沟通。
二、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乐于说
李吉林老师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交际,善于交流,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充分创设交际的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才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1.关注日常生活,创设交际情境。
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天地,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乐于表达。
如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我面带笑容,先用“嗨,孩子们,早上好!”的问候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然后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我叫×××,是你们的老师,也是你们的大朋友。我喜欢看书、唱歌、画画,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和小朋友在一起。谁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呢?”孩子们的眼睛亮亮的,扬起小手,嘴里“嗯嗯”地抢着要发言。我就抓住时机,用与一学生对话的形式教给他们交际的技巧。我大大方方地走到一学生面前,握住他的手说:“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接着又提出如“你家有几口人?”“住在哪里?”“你最喜欢什么活动?”等问题,让学生和老师一问一答,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介绍着自己。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交流,我又让同桌互相对话,把自己想问的想说的都告诉对方,并让说得好的同学上台示范说。这样,原本陌生的面孔在交流中熟悉起来,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口语交际,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这样的情境,不仅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更为他们日后与人成功交流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2.设计主题活动,创设交际情境。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我经常设计一些主题鲜明、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互相间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同时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观察、想象及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可以带孩子们走出教室去看春天。看春天金灿灿的迎春花,粉嘟嘟的桃花,绿盈盈的草和迎风飘扬的柳条上的小嫩芽。阳光下,花丛中,孩子们尽情地想象着,欢笑着,美好的语言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花儿笑了,在等小蜜蜂来亲嘴呢!”“风儿像把大梳子。你看,他正把柳树姐姐的长发梳啊梳。”有的孩子还编了一首儿歌:“草儿穿着小绿裙,花儿戴着红头花。树儿披着绿衣裳,雨点唱着滴答歌。”自然风光的熏陶与感染,启发了学生的心智,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解除了学生的束缚,使他们的言语变得绚丽多彩。最后,还可以请孩子们把春天画下来。同学们对于这些亲眼所见,亲手所画的景物,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从而使口语交际真实、有趣,达到一种较为完美的境界。
3.体会扮演角色,创设交际情境。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和经验的贫乏,抽象思维能力差,有些事情不亲身经历,便很难说清楚、讲明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亲身去实践,扮演角色,加深对角色的内心体验,达到口语交际的顺畅。
如教学《长颈鹿请客》一课时,我先让每个孩子戴上头饰扮演去长颈鹿家做客的小动物。孩子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课堂成了动物园,成了游戏场,成了欢乐的海洋。教师则把握时机,以“长颈鹿”的角色参与学习。当我戴着长颈鹿头饰,系着花围裙,笑容满面地与孩子们打招呼时,他们的眼里充满了新奇和喜悦。孩子们落落大方地和“我”问好,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我”准备的小菜,此起彼伏的问答声充满课堂。就连平时不敢发言的学生也兴高采烈地说着,快乐之情溢于言表。“长颈鹿,谢谢你的热情招待,下次请到我家来做客,让你也来尝尝我的手艺!”“长颈鹿,请再准备两份青草,我想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尝尝,行吗?”“长颈鹿,你准备的小菜真好吃,把我的烦恼都赶跑了,谢谢你!”富有童趣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使他们“跳”出了自己所置身的课堂环境,在不知不觉中敞开心扉,打开思路,从而达到想说、乐说、会说的目的,并在交际中培养了注意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能力。
4.巧妙布置作业,创设交际情境。
【关键词】中职语文 口语交际 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42-02
一、中职学校口语交际教学现状
口语交际能力是人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也是我们进行交流的最基本的手段。可是,在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却没有体现出“口语交际能力”方面的教学,有的只是关于“听和说”的教学。一直到“新课标”的制定,才出现了“口语交际教学”这个词语。2002年,教育部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提出:“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的明天,为学生将来的发展着想的指导思想。而对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职学生来说,口语交际能力在其未来的就业和发展中,作用尤其重要。拥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赢得企业和同事更多的帮助,争取到更多的成长机会。
然而纵观当前的职校学生,我们发现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口语交际知识贫乏,对口语交际理念比较陌生;口语交际能力差,在与他人交流时缺乏自信,不够流利;害怕公共场合发言,发言时面红耳赤、手足无措,说话不得体;不懂得口语交际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不具备必要的口语交际素养,不善于人际交往。这些现象已经影响了学生的人际交往,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已刻不容缓。
二、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当前职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学资源短缺,教学内容浅显。在现行的人教版中职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分为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个部分,而在表达与交流这一部分中,只有一块属于口语交际。每册书六个单元,一个学期也就六次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时间和内容都非常有限,同时教材上的口语内容也都比较简单,对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步骤、要点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而与之配套的教师参考用书和同步练习也没有关于“情境口语”的对应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学的开放性,但同时也加大了教师把握教材的难度。
其次,专业结合不够,教学方法落后。目前的中职基础课程倡导的是以就业为导向,所以,在我们中职语文课堂上,也必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是与专业相结合,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而现今的口语教学基本上是“在黑板上教口语”,理论知识讲得多,实际训练少,这样教师教得乏味,学生学得厌烦。再加上中职语文教师几乎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口语交际教学知识培训,口语交际教学的理论知识也有待提高。
再者,轻视口语教学,注重阅读欣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重视的还是现代文、文言文的阅读与写作,忽视学生听说等口语能力的培养。在一个单元的三个模块中,往往把“阅读与欣赏”这一模块作为重点讲授的内容,而忽视了口语交际这块内容。仅有的几次口语教学内容也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被压缩,在教学的安排上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缺乏长期的规划和思考。这不仅直接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最后,重视程度不够,评价方式缺失。在语文课程评价中,往往是一张试卷定成绩,试卷反应的是什么?学生的读写能力。那么,口语交际能力又体现在哪里呢?正是因为评价方式的缺失,导致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自动忽略了口语交际的教学,而学生也自然而然忽略了这一块内容的学习,他们会形成一种考试不考,我为什么要去学的观点。久而久之,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当然得不到提高。
三、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措施
1.使用好现有教材中的口语交际教学资源,搜集口语交际知识与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现在的中职语文教材中每册、每单元都有口语交际训练的课程内容,这些内容大都比较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是最直接的口语训练素材。教学中应围绕每一次口语交际训练的主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习与生活实际进行学习交流,让学生学有所得。
同时,要储备大量的口语交际知识与素材,进行素材准备和资源整合,丰富、充实教材内容,为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现行的图书市场有很多关于口语交际的书籍,既有实用的理论知识,又有鲜明的真实案例,可以作为很好的教学参考材料。而很多栏目比如“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有很多精彩片段,加上电视里的辩论赛现场,影视中的精彩对白,都能用来作为口语交际教学的辅助材料。
2.利用好每一次口语交际专项训练课,鼓励学生多练多讲,提高学生兴趣。
在次数有限的口语交际训练课上,主要采用口语知识讲授与情景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以听和说的技能为基础,以表达能力和交际技巧训练的提高为主。
在训练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首先,是教师的引导,创设恰当得体的情景,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将典型示范与针对性的重点训练相结合,力求技巧、方法逐一突破。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影视资料比如说辩论赛、谈话类节目等给学生观看,使学生脑海里有一个鲜明的印象;其次是学生的模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听、说的口语交际实践,可以采取个别、小组、全体的方式进行相互学习交流,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独立自主地听、说口语交际活动。再次,拓展迁移,引导学生运用口语技能和方法,由课内的虚拟场景到课外的真实场景(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最后是课后反馈,通过观察、分析学生训练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新的训练内容。
3.日常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训练。
早自修可以让学生朗读经典诗词,增强语感,培养口语朗读能力。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朗读内容,并谈谈读后的感想,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在每次语文课前可以利用三分钟的时间进行口语交际技能训练,让学生进行演讲,给他们提供公开发言的机会。而教师注意观察并纠正学生在演讲过程中的表情、姿态等方面的错误。在话题的选择上,可以是热点新闻,笑话故事,专业介绍等,让学生寻找合适的材料,在事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演讲。在学生演讲前后大家以掌声鼓励,教师简单点评,最初可以是看稿演讲,以后可以尝试命题演讲甚至即兴演讲。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尤其是在阅读课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欣赏精彩文段,尽量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意见。对小说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复述故事,进行口头模仿练习和角色扮演,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写作课的教学同样可以渗透口语交际训练,比如说围绕作文题目谈谈自己的写作思路、写作内容和写作主题等,其他同学在仔细倾听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在作文评改后选取范文进行交流,让学生评议优缺点。
4.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小组活动
语言的提高,离不开课外实践。因此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最好能与专业相结合,如组织参观标志建筑、采访优秀校友、组织慰问建筑工人、与敬老院的老人或孤儿院的儿童搞联欢等。
也可以开展一些课外小组活动,比如建立广播站、成立演讲小组、开设小记者团等学生社团,由专人负责指导,定期举办挑战主持人、故事大赛、诗歌朗诵会、演讲大赛、辩论赛等比赛,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完善口语教学评价机制
在语文课程成绩的总体评价上,必须包含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这一块内容。所占比例可以在40%左右。而由于口语交际临场性强,因此很难在一张试卷上体现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笔者认为,可以采取过程性评价与最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过程性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日常口语交际活动的记录,比如说在每次的早读时间、平时的课前3分钟演讲、课堂的提问与发言、专项的口语交际练习等场合,做好记录打分工作,给予积极参加口语交际活动的同学一定的加分。最终评价可以在学期结束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测试,可以包括朗读能力测试、说话能力测试等,由教师打分。通过过程性评价与最终评价的结合,得到学期口语交际能力成绩,并作为语文成绩的一部分。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中职教育培养的是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中职生,这就要求我们中职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口语交际教学,把口语交际训练作为一项专门技能进行培养,为学生踏入职场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陈旭光.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李传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职业教育研究,2007.3
[3]刘h.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关键词:口语交际 评价 必要性 可行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9-0025-02
作者简介:邢纪峰(1973―),山东日照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日照市语文教学能手,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后村镇曙光小学校长。研究方向:写作教学。
试看今日之基础教育,尽管各级教育机关频繁督导检查,但素质教育依然如雾里看花,应试教育更加甚嚣尘上。原因何在?英国教育家尼尔说过:“只要考试存在,它就是我们的主人。”此言可谓一语中的,点明了教改的主要症结所在――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没有跟上。新课程强调评价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改革的进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改进自己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新的评价模式,从而为课程改革保驾护航。虽然考试制度改革非一朝一夕之功,尤其是高考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但语文考试要加强口语交际评价(以下简称“口语评价”)实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一、为何要加强口语评价
加强口语评价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新课程总目标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课标》评价建议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1]纵览三年来全国各地中高考语文试题,笔者发现其对各种大纲和《课标》明文规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几乎都没有考查。加强口语测试,有利于引导和鼓励师生在平时的教与学中注重口语交际的研究与学习。大纲和《课标》都明文规定小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考试却对此置之不理,岂不打击师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加强口语评价,《课标》的有关规定才有可能落实。
加强口语评价是“推广普通话”的关键。众所周知,中国人口众多,大的方言就有七种,为了交流与发展,推广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普通话,意义十分重大;况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也明文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推普”几十年,效果怎样?有目共睹!如果在基础教育阶段把普通话练好了,“推普”将易如反掌,而加强口语评价就能“指挥”师生把“推普”落到实处。
加强口语评价是培养现代公民的前提之一。《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强调: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一个人可能一辈子不写文章,但不可能不说话,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出口成章比下笔千言重要得多。遥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纵横捭阖,恣肆,何等大快人心!诸葛武侯舌战群儒,神采飞扬。人民公仆、能与先贤试比高。中国已经加入了WTO,那就要遵守素有“国际行政法典”之称的WTO规则,我国语言何等丰富多彩,何等博大精深,开放的中国呼唤这种“语言的巨人”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舞台上为国人扬眉吐气。
加强口语评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义在“全面”,这个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既包括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也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内容,体现出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本质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公民的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总目标的一个小的组成部分,加强口语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
二、如何进行口语评价
让我们先来看看国外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与考试:
考查形式多样是英国语文考评的重要特点。英国考试标准规定:课程作业在考试分数当中至少应占20%。考试组应制定专门评价课程作业的大纲。在作业与期终考试中又分笔试和口试。口试中,口头表达的形式多样,包括平时阅读、讨论活动、自选题、向全班演讲及与教师交谈等。在英国的“中学生英语等级证书考试”中,占总分20%的口语也有明确的考核标准:1.能清楚地会话,能根据不同情况组织谈话内容;2.使用标准的英语;3.能听懂各种演讲;4.能参与讨论,能判断事实及参与者的角色和意图。[2]
左右法国语文教育的主要是EAF考试,这一考试注重考评学生对作品的评价能力,包括口头介绍某一作品的内容及结构并对之进行评价,分析某一言之有理的辩论作品,撰写论文等。[3]
从上述英法两国口语交际的教学和考试情形来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三点启示:1.两国都非常重视口语交际的教学与测试,而且其所占比重还很大;2.考查的形式与方法多样,既有平时的作业考
查,也有期终考试的考查,尤其是英国还将其与笔试平分江山,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和方法都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都落实了课程标准;3.考试将口语交际、阅读、写作三者有机结合了起来,尤其是口语与写作的结合更是紧密。(这一点比我们提倡的读写结合是否更有实际效果?笔者对此将另作文论述。)我们完全可以移植或借鉴他们的做法,为己所用。
此外,国内也有一些很好的做法可资借鉴。
我们可以借鉴和改进“普通话等级测试”的考试办法,通过提问、口头作文、答辩等方式来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考查。笔者记得几年前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看到欧阳代娜老师出的一份中考语文模拟题,其中用考查英语听力的方法来考查汉语听力,方法也很可取。
对作为“新生事物”的口语交际进行评价和改革可能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依。其实方式和方法可以不拘一格,只要能够客观、公正、科学地考查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引导口语交际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即可。只要我们每一个立志献身于语文教育的同仁,勤于思考、勤于实践,科学公正、易于操作的语文口语评价方法定会闪亮登场。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重温经典名句,笔者感慨颇深:能否给我们的语文教育一个支点,让我们的学生在本世纪中叶撬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口语交际;阅读训练;话题训练;联系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B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202-02
一、借助阅读训练“说”,铺垫口语交际基础
纵观现行语文教材,每单元的口语交际话题都与本单元阅读教学的范文有密切联系。有的主题相同,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的主题是感受“父母之爱”,提供的讲读、阅读课文有《地震中的父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而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话题也是“父母之爱”。三则小故事反映母亲的溺爱,父亲的严打严骂之爱,父亲对孩子的鼓励之爱。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都是描述自然景观的,口语交际话题使学生“把自己当成自然中的一员,可以是一种植物或动物,或自然想象”,进行描述交流,如指导交际,本组课文《索溪峪的“野”》为学生提供交际的言语板式,帮助学生内化语言,运用语言。再说,阅读教学中,离不开说的训练,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吸收文本信息,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库存,需要借助说的训练,才能转化为口语进行交流表达。因此,阅读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既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达到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双赢之效。
1.自读自悟自由说。阅读教学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揣摩文章写法,离不开学生的自读自悟。学生自读感悟文本之后,让学生说课文大意,说自然段的意思,说自己的情感体验,说领悟的文章写法等,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说话氛围下,放飞思维,自由表述,促进学生敢说、乐说的习惯形成。
2.复述内容有序说。复述课文内容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复述概括课文大意,既是深化文本理解,又是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有效举措。借助内容复述,指导学生有序地说,抓住课文新词概括内容进行复述,引导说;抓住中心句,联系自然段进行概括说,从而使学生养成有序思维,严密表达,达成说话表达有条有理。
3.精彩片段转述说。选编的课文都是经典之作,无论主题、语言、技法等都是“范例”,易于学生仿效与借鉴。针对文章的经典之处、独特之处进行语言转换表达训练,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和口语表达的技巧。如《夜莺的歌声》,日本军官与孩子的对话写得很精彩,通过对话训练和语言转述训练,如对话改为陈述,第一人称对话改为第三人称对话,使学生在理解文本时,感受到语言运用的灵活性,提高口语交际策略。
4.针对问题对答说。问题是思维的载体,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总要设计一些问题帮学生理解课文、领悟写法,体验情感。引导学生针对老师提的问题,课文中的问题进行对答,常以“因为……所以……”、“由于……所以……”等形式训练学生说话的正确性,提高学生的思维严密性和语言句式运用能力。
二、围绕话题训练“说”,练就口语交际技巧
口语交际的本质是对话,是围绕话题一方向另一方提问或应答对方提出的问题,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互动交流的言语活动。口语交际不是一般的说话活动和简单的语言相加,它有四个特点:围绕话题展开,有鲜明的主题;注意双方的身份、场合,选用得体的语言;对话中充分表达各自的情感、态度、见解,不能人云亦云;注意语速、语气口齿清楚、流畅,不讲方言。因此,口语交际课,应紧扣话题,训练学生说话技巧,提高交际水平。
1.创设情境,乐于交际。托尔斯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是的,快乐始于情趣,情趣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口语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泉。学生对话题产生浓厚兴趣,必然在内心产生期待效应,蠢蠢欲说,不说不快,非说不可之感。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话题《小小新闻会》,交际之前,展示央视主持人如白岩松、董卿等视频形象,展播新闻的视频画面,唤起学生交流的欲望,促进主动交际。
2.师生互动,指导交际。创设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乐于交际的情弦,克服了怕的心理态势,学生敢说、乐说。但由于学生认知的差异,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要蹲下来融入学生,与学生对话交流,边对话边指导,让学生领悟口语交际要“紧扣话题,注意倾听”;“阐明观点,发表见解”;“尊重对方,文明交流”;“语气适当,语速适中,彰显感情”,从而使学生把握口语交际技巧。
3.学会倾听,灵动交际。口语交际能否顺利推进就在于看听话方能否抓住对方说话的主题、漏洞、疑问、错误,从而使自己有发话权。要把握发话权离不开倾听,而且非认真倾听不可。倾听要做到用心倾听、吸取信息、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从倾听中抓住对方话柄,阐明自己的认识,见解、意见,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灵活应答对方的话语,使对方认同、信服。这样的交际,才是有效的口语交际。
4.及时评价,正确交际。评价有导向、激励、甄别功能。口语交际中及时跟进评价,当交际“语塞”了,交流发生言语冲突时给予导航,发生认知偏差了给予甄别,引导正确的价值导向,有效推进交流,给予激励,从而力求达到课标提出的:“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三、联系生活训练“说”,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生活中处处是语文资源,生活中离不开口语交际。课堂上领悟的交际技巧、策略需要运用于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巩固和发展,练就学生文明、正确的口语交际能力。
1.做做说说。家庭是学生的大课堂,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庭生活,家务劳动,收获的体会,感受与父母亲说说;学生动手制作的小发明、小制作,对家人进行解说,促进在生活实践中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2.看看说说。看电视人人喜欢,学生更是如此。引导学生看完电视后,对其中的故事情节,新闻动态对家人说说;学生在图书室汲取知识精华,读到的好书向同伴说说;学生看到大自然的美好景观,引导描述表达,促进学生在阅读与观察中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3.玩玩说说。学生与同伴间玩游戏之后,引导交流游戏活动的体验,快乐,既加深游戏活动的认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又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4.听听说说。在家里接听电话,及时引导把听到的内容进行转达;把生活中听到的新鲜事进行转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生活中训练学生说,需要学校与家长密切配合,不断跟进,才能取得成效。我课堂上坚持采用讲故事,新闻,专题辩论会,小制作作品推荐等形式,检阅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同时要求学生,每周将做做说说,看看说说等内容写在日记中,供老师检查,确保生活中练就口语交际落到实处。
关键词 中职学生 口语交际能力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三大素质: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交际。”中等职业学校为社会输送的是技术实用型人才,更多注重的是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中职学生来说,口语交际能力在其日后就业和未来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现代社会对中职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那么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笔者在实践中做了如下的探索:
1 改变观念,充分认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重视书面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忽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象,一些教师甚至认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会在人与人的日常交往中自然习得,无需进行专门的训练。学生从跨入学校大门开始,无论是单元测试还是期末考试以至高考大都采用笔试来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学生对口语交际也不以为然,长此以往他们的口语能力普遍偏弱,在交流中往往词不达意,声音弱小,条理不清,在公众场合说话更是陷入困境:神态慌乱,手足无措,言语支吾。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仅自身要改变观念,而且还要十分注重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意义的认识。在社会生活中,口语交际历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三寸不烂之舌胜于百万雄师”、“一言九鼎”、“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等古话就形象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口语交际对于毕业就走向就业的中职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以高效率、高信息化和高社交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对口语交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一份对杭州市52家服装品牌企业调查结果显示——企业非常重视中职毕业生的“沟通、协调能力”,视为就业最重要的四大素质之一;可遗憾的是,同时企业也认为当前进入企业的中职毕业生还是欠缺“沟通、协调能力”。所以我们培养的中职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适应时展与企业的需要。教育心理学指出: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当学生感到口语交际训练是生活的需要,未来工作的需要时,这种“内驱力”就会把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大大地调动起来。学生将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2 强化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1 训练在课前,培养学生敢于说
中职学生是个比较特殊的学习群体,他们文化基础较差,又处于青春期,羞于或畏于在公众场合说话。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教师要有意识先锻炼每一位学生开口说话的胆量与勇气,充分利用好每节课课前三分钟演讲,设计一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呈螺旋式上升的口语训练体系。每节课由一名学生上台演讲,演讲的方式先由自由式到命题式再到即兴式。在自由式阶段可从简单的自我介绍、讲一则小故事或是谈身边的趣闻开始。这一阶段不在于学生要说得多好,关键在于让学生人人参与,敢于开口,教师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当学生经过几轮练习,对每课一说的训练不再畏惧后,便可进入第二阶段的命题式演讲训练。学生演讲的题目由学科代表,各小组长,学习委员等组成“命题小组”拟定。由于学生之间的爱好、年龄、兴趣、水平等都很接近,又给予演讲的学生事先充分准备,所以大都能扣题展开说。这时,教师要乘势提出要求,不能囿于有话说,而且还要逐步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理。经过前两阶段的训练,学生对开口说话产生了一定兴趣,教师可让学生进入第三阶段的即兴式演讲训练。即兴演讲是最高能力层级的演讲。演讲者需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选择恰当的材料,组织生动的语言。所以第三阶段应是训练的重点阶段。刚开始时,教师可先鼓励那些敢于挑战的学生尝试,然后再逐渐把面铺开。为降低难度,教师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是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通过多次反复训练最终达到能够迅速地活跃思维和遣词造句的目标。
2.2 训练在课中,培养学生勤于说
2.2.1 紧扣教材,授之“说”的技巧
现行使用的中职语文教材十分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在基础模块部分每单元都安排口语交际专题训练,这些内容从各个角度设计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重点,教师应围绕每一次的口语交际主题,认真领会教学的要求,遵循口语交际教学阶段性、生活性、参与性、综合性、广泛性的原则,根据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开展教学活动,并借助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合理应用PPT课件、录音、录像等多种媒体组合开展教学。如在进行“应聘”口语交际训练时,可以通过观看—评价—讲解—模拟的形式打破教师单一的说教,重在引导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课堂上教师先不做过多的理论分析,而是组织学生收看《职来职往》、《非你莫属》等求职节目视频或录像,让学生对那些求职者做出评价,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后教师再结合案例深入浅出讲授应聘过程应注意的事项等,最后让学生分别充当招聘和应聘角色进行模拟演练。在口语交际模块训练中,教师只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示范与互动相结合、案例与实用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比较系统、快捷地掌握口语交际的有关知识,提高相关技能。
2.2.2 紧扣文本,创设“说”的机会
(1)感知文本 ——读课文、叙情节。朗读,是口、眼、耳、脑等多种器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重要手段。被选入教材的篇章大部分都是文质兼美语言规范的文章,在阅读教学的整体感知环节中,教师可采取让学生个别读、分角色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要求学生逐步从读正确(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到把握好停顿、节奏、语速,再到声情并茂、字正腔圆。读后教师要留有时间读评,可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等方式强化学生的朗读技巧,掌握朗读要领,在反复的训练中,学生可以丰富词汇,增强语感,学会多种句式,进而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形成流畅的、用词精炼、准确的说话习惯。
(2)研读文本——评内容,谈感受。教学过程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思想、意见、看法等交流的过程,也是师生进行心与心的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语言交际。文本不再是学生必须接受的对象和内容,它作为学生发展的“中介”,成为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更新理念,不再视学生为被动的接受者,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而是要鼓励学生深入文本,“体验”其中的思想、感情,“言说”自己的感受,通过学生表达个性化的创见等形式达到说话训练的目的。如,在学习《雷雨》一课时,周朴园性格的分析是本课的重难点,教师不做任何的暗示,让学生自主阅读后说说对周朴园的认识和看法,或组织学生围绕“周朴园真爱鲁侍萍吗?”这一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由于学生受生活阅历的局限及对课文背景缺乏了解,对周朴园的认识会出现片面甚至极端的看法,但教师仍要鼓励学生大胆言说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自由地谈论提出的“内容”,在没有权威,没有偏见交流中,让学生认识到周朴园性格的复杂性。这样,课堂上学生们通过畅所欲言,大胆说出自己对课文的认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会在“言说”中无形得到提高。
(3)延伸文本——创情景,练表达。口语交际是现实生活的需要,必须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进行。教师应将课文内容拓展延伸与学生生活阅历相结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在交流中学习说话。如《敬业与乐业》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的课文,可让学生谈谈对于将来所从事工作的态度,还可让学生说说:假如你是公司领导,如何劝说那些在工作中百无聊赖或是满腹牢骚的员工使他们爱岗敬业呢?另外学生专业特点不同,需要掌握的技能也是不同的。为了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做到得心应手,教师在延伸文本环节还需要结合学生专业设计一些针对性强的岗位情景进行训练指导,如学习《景泰蓝的制作》一课,在学生理清脉络,掌握说明方法的基础上可让旅游专业的学生模仿解说员介绍景泰蓝及它的制作工艺,或让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尝试即兴推销景泰蓝等等,让学生逐渐习得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中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
2.3 训练在课后,培养学生善于说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动态语言实践活动,虽然课堂教学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主渠道。但这还不够。语言的实践,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因此,我们除了重视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外,还需要引导、组织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实践,开展各种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一是在校内组织开展全校性的演讲比赛、辩论赛、读书会等活动,又可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设计一些口语交际的情境,如模拟人物采访,当一次节目主持人等。二是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开展社区调查、社区服务、义务宣传、募捐等口语交际活动。学生通过经常性的操作训练,可以加速培养并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精于思想,寓于情感,工于表达。”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贯彻新大纲精神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以及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直接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而且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以致用,以更好地为中职学生的就业和终身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慧萍.建构主义视野下的的口语交际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2] 郑涛.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语言文学研究,2009(9下).
[3] 朱蓓蕾.中职语文口语交际训练浅谈[J].素质教育,2013.2.
本文以现代认知心理和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来观照我国的口语交际教学,探究口语交际教学的最基本的要素,试图以此为抓手,为口语交际教学体系的构建做出贡献。
一、现代认知心理和语言学的基本理论
李海林认为:“口语交际教学面临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教什么’,一个是‘怎么教’,而关键在前者。因为后者即‘怎么教’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前者即‘教什么’决定的。”
“口语交际”教学究竟应该“教什么”,亦即“口语交际”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建构在什么基础之上。这是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作为中小学语文课程一个独立领域的口语交际教学,其旨向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素养,而非教会学生某一类型的“口语交际”活动。因此,透过形形、千差万别的各类口语交际活动,发现其内在的、本质的、规律性的要素,就显得格外重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不妨用现代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研究理论来观照一下我国的口语交际教学。
1.现代认知心理学对知识的分类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根据对人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的性质与特点把知识分为三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指关于事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可以通过记忆获得。它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指完成某项任务的一系列操作程序的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具有动态的性质。
策略性知识,实质上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是关于如何使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学习者如何实现对内调控的策略。
一般地讲,广义知识经过三个阶段:一是新知识习得阶段,即陈述性知识的获得阶段;二是转化阶段或分化阶段,在这一阶段,一部分陈述性知识变为程序性知识;三是运用阶段。即陈述性知识变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认识上,我们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最早是强调基础知识(陈述性知识)的重要性,后来又走到另一个极端,认为基础知识的掌握已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要获得知识的方法,要由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转移。这两个偏向都是不对的,二者的关系是:一方面,知识从类型上说,不仅包含了“陈述性知识”,而且也包含了“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范畴包含在知识范畴之中,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知识。另一方面,任何知识的获得都要有一定的陈述性知识的掌握为条件,离开了陈述性知识,也就没有程序性知识,对程序性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必然地包含了对作为其条件的陈述性知识的掌握和了解。所以,孤立地强调任何一种都是不对的,双方必须结合才能真正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2.现代语言学习理论
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有独到的认识。下面我们用图表总结性地说明言语活动、语言和言语之间的关系:
简单地说,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等构成的静态知识体系,言语是语言的运用,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1970年提出了交际能力学说,该观点认为只是具备了语言的基础知识及使用能力,掌握词汇、语法不一定就等于掌握了语言。后来的研究者又将其深化,提出了在实际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单单具备必要的语言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其他一些能力,比如适应具体语言环境的能力、根据语境的需要组织话语的能力、在交际受阻的情况下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保证交际顺畅进行的策略能力等。概括起来,就是语言能力、语境能力、言语能力和策略能力。进而分析一下,不难发现,语言能力训练大致包括语音能力训练、词汇能力训练和语法能力训练,是一种静态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训练大致包括话语的准确性、话语的得体性、话语的逻辑性、话语的形象性等,是一种动态的语言能力。
综合现代语言学、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至少应该包括这三部分内容:静态的语言知识(陈述性知识),动态的言语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策略)。
二、关于构建我国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思考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与之相应的,我们就要找出“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有哪些,“倾听、表达与交流、文明的沟通和交往”需要哪些知识支撑。具体说来,就是需要哪些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大学通识教育源于19世纪,20世纪40年代以后,其课程逐渐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通识教育的目的旨在把学生培养素养和科学素养兼备的全面发展的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复旦、北大为首的名校,相继进行着通识教育的实践与改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着提高。近些年来,关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研究,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语言交际能力是最有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所必备的一种能力。近些年,关于大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日渐多起来,但这些研究更多侧重于如何掌握口语交际的技巧,以及如何提高口语交际的外在语音形式———普通话水平上。实际上,语言交际能力浓缩了人的综合素质,反映的是一个人的语言修养。语言修养是一个人在运用语言的场合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质、感情、态度、思维、知识、表达等方面的自我认识、自我要求、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综合水平。大学生通识教育之语言修养教育研究,是针对当代大学生语言修养缺乏或缺失的现状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探讨大学生通识教育中,语言修养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意义,找出影响语言修养的关键因素,研究语言修养教育课程应包含的内容以及应采取的教学形式,为开设大学生语言修养教育课程探寻路径。
二、语言修养教育研究现状
语言修养教育是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把这一课程做好做精,保证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提高,是众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已有的研究方向及内容
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对如何提高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呈现单科、单论的单一化倾向。
1.对《大学语文》课程教育的研究。教育部对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并未做硬性规定,但鉴于它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便希望高校结合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重视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和建设。以此作为话题的探讨和研究也持续不断。(1)对《大学语文》课程设置作用和意义的探讨。研究者普遍认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而《大学语文》在人文教育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与其他学科不同,《大学语文》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它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构成,它所承载的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明成果。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提高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提升人文精神,塑造良好的人格。(2)对《大学语文》课程现状的思考和建议。一些研究者认为,目前高校的《大学语文》课正在被边缘化,处境尴尬。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陈旧,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循规蹈矩。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教育主管部门强制性地将《大学语文》定为必修课势在必行。讲授《大学语文》的教师自身也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怎样让课堂生动起来是教师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2.对《口语交际》课程教育的研究。鉴于口语交际在现代社会生活和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很多高校开设了《口语交际》课,对该课程教育的研讨也在断断续续地进行。研讨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强调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高低与职场成败的关系。随着社会用人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已全面走向市场化,在强手如林的人才竞争中,没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将难以拥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和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讲,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开启成功之门的一把金钥匙。(2)分析影响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因素。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对口语表达往往心存谨慎,“君子敏于行讷于言“”沉默是金”“言多必失”等观念根深蒂固。同时,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各级学校一度荒芜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教育培养,尽管近些年情况有所改观,但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的居多。(3)探索大学课堂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为切实保证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大学课堂应以多样化教学模式取代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寓教于乐,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具体情境中,师生互动,以训练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主;带领学生走出去,在社会实践中,在不同的口语交际场合,让学生得到锻炼。
3.对《普通话》课程教育的研究。普通话是我国的民族共同语,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人们运用普通话进行人际沟通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说好普通话当属义不容辞。
4.对《应用写作》课程教育的研究。近些年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1)对《应用写作》课程重要性的再认识。新的时代背景下,《应用写作》课程的地位和教学目标需要重新明确。高校开设《应用写作》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与基本能力,大学生应该坚守认真诚实的治学底线,扎扎实实提高自身的应用写作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2)对《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方法的再探索。在多数高校,《应用写作》的课时量通常为一周两节(文秘一类的专业除外),在课时少、见效慢、教学难度大的情况下,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设备,通过示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应用文的写作规范;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实训空间可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对《文学欣赏》课程教育的研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文学阅读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一些教育工作者对此忧心忡忡,认为文学阅读缺失将会导致大学校园人文素养的整体滑坡。与此同时,对《文学欣赏》课程教育的研究也随即多了起来。其主要观点是:(1)强调文学阅读对人文素养的奠基性作用。(2)对大学生疏远文学阅读主要原因和后果的分析。(3)探讨提高大学生文学阅读兴趣的方法。
(二)新的研究方向及内容———对大学生语言修养教育的新思考
在对以往研究成果的梳理中我们发现,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语言类课程设置对大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乃至未来人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做法上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少整体上的综合构想和实践。我们常常根据一些可感性较强的显性因素来衡量一个人语言修养水平的高低,但它的形成却是一个隐性的日积月累地汇集多门知识的过程,它所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片面强调某一门课程,注重某一方面的培养教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语言修养缺乏或缺失的问题。以应用文写作为例,如果学生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没有良好的语言文字基础,又如何谋篇布局写出文通字顺的文章?再比如,即使能说一口规范流利的普通话,但语言表述缺乏逻辑性,表情达意缺少文化底蕴,又怎会给人留下语言修养良好的印象?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大学生语言修养教育研究的提出,顺应了社会形势的需要。
1.语言修养教育的价值定位。语言修养是人文素养最直接、最显性的表现,在多年重科技轻人文、重理工轻文史社会观念的影响下,高校的语言修养教育备受冷落。一名专科生写不出一封格式正确的书信,一名本科生写毕业论文需要到网上七拼八凑,日常交谈常常失礼,招聘面试频频出错……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或缺失,已成为一个被广泛议论的社会话题。在“文化强国”的新形势下,高校语言修养教育的价值定位在于以下几点。(1)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修养是民族复兴的需要。从某种程度上说,重视并不断提高语言修养就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文化强国,首先要文化强民,高校进行语言修养教育,绕不开传统文化这一重要的人文因素。在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滋养下的语言修养,是肩负民族复兴使命的当代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人文储备。(2)高校重视语言修养教育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语言修养已成为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语言文明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大学生是先进文化的践行者,大学教育理应站在社会文明的最前沿,以提高包括语言修养在内的人文素养为要务,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己任。(3)良好的语言修养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需要。良好的语言修养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形象:如果拥有了良好的语言修养,一个店主可以凭此招揽更多的顾客;一个律师可以凭此吸引更多的诉讼当事人;即使是一名普通员工,也可凭此联络上下级感情,寻求展现自我的机会,结交更多的朋友,开辟更多发展自我的空间。良好的语言修养可以帮助我们筑造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