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9 06:30: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医毕业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医学论文3000字(一):中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协同培养初探论文
摘要:双导师制是一种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文章从中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角度论述双导师制的内涵,探讨双导师制实施的优势,提出了双导师制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寻求一条培养中医临床医学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新途径,有利于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中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4-0125-02
中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继承与发展祖国医学的重要力量,其医疗素质和科研能力直接关系到中医学的发展前景。导师是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基础,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旨在向社会提供高层次人才,满足各级医院医疗人才的需要。随着我国对中医人才的需求增大,中医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人数也日益增加,同时师资严重匮乏,导致教学压力增大,传统的单一导师负责制难以满足现状,如何将科研与临床落实在研究生教学中以及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是当代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双导师制的现状及内涵
双导师制是指由学校内的科研及基础指导老师和一个校外(研究所、医院)临床实践的指导老师组成的双导师队伍,利用校内外丰富资源,共同指导研究生科研、临床上的学习,培养出更全面、更高层次的医学人才。通过校内外两位导师的配合,共同指导、联合培养,充分发挥双方优势,目的是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校内导师一般由具有较高科研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综合能力较强的导师担任,研究生前期的课程及基础学习由校内导师指导,是研究生专业知识的领路人,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学习平台,督促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及创新能力;校外导师一般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及高尚的医德医风、长期从事临床工作的专家学者担任,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解决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发展空间。两位导师优势互补,集思广益,共同指导学生完成研究生学业。
二、双导师制的优势
校内导师主要指导学生理论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其掌握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生活中用深厚的理论基础及科研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为研究生提供较好的学习平台。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专业课,校内导师可给予其较好的指导和答疑解惑。校外导师的主要职责是给予学生临床上的指导,提升其临床技能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通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较高的沟通技巧,言传身教地影响学生,学生长时间与临床导师接触和学习,形成初步的临床技能、职业判断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两位导师合作参与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技能操作、毕业设计等。双导师制的优势有以下几点:(1)两位导师合作,相对于单一的导师制度,具有更好的专业知识和更大的发展空间,能够扩展研究生的知识面,使其视野更加开阔,对医学科学的认识也更加独到及深入。(2)以往单一导师制是导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而双导师制实现了学生与导师以及导师与导师的三方交流,两位导师通力合作,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方积极合作讨论,导师之间也能相互切磋,进一步了解对方的培养方法,同时能够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与想法。(3)从传统中医师承或者单一导师制的角度看,传统的师承或者单一导师制往往受到学术保护思想影响,容易听取一家之言,不能打开思路、博采众长,不适合现代研究生培养,而双导师制的建立,两位导师各有所长、集思广益,同时给研究生提供不同的思路。
三、双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师承及单一导师制度,是一种新型的研究生制度,存在未确立双导师具体职责、研究生对导师的认同感低、校内外导师之间缺乏交流以及专业学位培养定位不明确[1]等问题。首先,导师资源不足,导师资格的确认和遴选制度不完善,导致导师的能力参差不齐,不能给予学生应有的研究生培养支持,且部分校外导师带教经验不足,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定位不明确[2],未确立两位导师具体职责,校内导师可能由于科研压力疏于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把临床实践作为研究生的主要工作,而临床导师忙于本职的临床工作,甚至还要负责规培生、实习生、见习生、研究生、进修生的带教工作,带教不严谨,培养计划未落实,从而使双导师制有名无实。同时双导师制中还存在两位导师交流较少的情况,缺少一个健全的研究平台,两位导师可能是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处于不同的机构,双方或与研究生的三方交流不足,无法系统跟踪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内外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双导师制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单一导师制的新型导师制度,双导师制提供的多层面学习平台的优势同时也给研究生带来了一定压力,研究生在繁忙的学业中既要临床轮转完成规培计划,又要完成学校要求的科研学习,部分研究生暂时不能接受和适应双导师制。双导师制是一种适合现代研究生培养的新型导师制,但由于目前制度尚未完善,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如何充分发挥双导师制对研究生培养的优势,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四、构建双导师制的建议
1.各大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招生规模,保证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也保证导师能有充足的时间对研究生进行教导,在毕业时严格把关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
2.要建立健全双导师制。在研究生导师资格的确立和遴選上,必须严格选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责任心强的专家学者,能够带领研究生完成培养计划,帮助研究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社会提供高层次的医疗人才。
3.明确双导师的具体职责及对研究生培养的定位,将双导师制度落到实处,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相关细则,如研究生学位论文具体由哪位导师推进,规培轮转计划由哪位导师负责跟进,等等。虽然两位导师具体职责很难细化分工,也容易出现导师之间各管各的情况,但是只要清晰地指出两位导师的培养责任,同时发挥研究生自身积极性,在两位导师之间沟通交流,双导师制的实施和研究生的培养就能够落到实处,为研究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
4.調动研究生积极性,增加研究生对双导师制的认同感[3]。研究生是学习的主体,研究生只有从心里认同、接受双导师制,才能在两位导师协同培养中获益,也才能保障双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因此,学校和导师均应与研究生多加沟通,让学生明白双导师制的内涵和优势,能够主动参与两位导师组织的学习和实践中,否则只会徒增研究生和导师压力,影响双导师制的实施。同时,研究生作为培养的主体,应明确自己的培养计划,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出更加严格的培养计划,在两位导师通力合作的支持下,高水平地完成研究生的学习。
五、总结
在中医专业学位培养中开展“双导师”制度符合现代社会和医疗环境的需求,能有效提高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而为未来医疗事业提供高水平人才。中医专业型研究生,既要完成学校的课题及毕业论文,又要在医院完成临床轮转,高校与临床医院通力合作,优势互补,相互交流,不仅帮助研究生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宽了眼界,增强了医院的科研能力,还提高了高校的教学质量。
中医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调研与探讨论文
摘要通过对国内中医药高等院校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调研,了解国内中医药高等院校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现状,分析各中医药高等院校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及权重,探讨影响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相关因素及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价问题,探索中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的途径和方法,为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担负着培养具有前沿知识、创新能力以及掌握高水平技能人才的重任,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纵观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发展,其重点逐步经历了由教育制度完善到提高研究生质量的转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六大发展改革任务,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稳步发展博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最重要的指标是博士学位申请者在获得博士学位时的质量。目前对博士生培养质量及其评价的研究,近年来已成为学术界与舆论关注的热点。
1研究背景
博士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质量,博士学位论文作为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所学知识的综合体现,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博士教育所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是改进和完善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及管理方式的有效途径和检验指标,对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展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研究方法
2.1资料来源及方法
通过调研国内具有中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等中医药院校,选取其中已有中医学博士毕业生的14所中医药院校的“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书”(以下简称“评阅意见书”),对其评价指标进行归纳整理分析。
2.2评价指标名称统一化
对各中医药院校“评阅意见书”中评价指标名称描述的统一性问题,参照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书,对同义的名称信息进行统一。“论文选题、选题价值、选题”统一名称“论文选题”;“论文的创新点、论文的创新性、论文成果的创新性、创新性”统一名称“论文的创新点”;“科学态度和写作水平、论文写作能力与总结提炼、写作表达能力、写作水平、写作能力”统一名称“科学态度和写作水平”;“科研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科研作风”统一名称“科学研究的能力”;“理论基础、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统一名称“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论文综述、文献综述、综述”统一名称“论文综述”;“论文价值、实用价值”统一名称“论文价值”;“设计思路与方法研究、研究方法和技术水平”统一名称“设计思路与方法研究”。
3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的权重比较和分析
将14所中医药院校“评阅意见书”中的评价指标进行统一处理后,归纳整理分析比较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指标权重满分比从高到低依次为“论文选题”(92.86%)、“论文的创新点”(85.71%)、“科学态度和写作水平”(85.71%)、“科学研究的能力”(71.43%)、“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71.43%)、“论文综述”(64.29%)、“论文价值”(14.29%)、“设计思路与方法研究”(14.29%)、“实验数据处理与文献资料引录”(7.14%)、“工作难度和工作量”(7.14%)及“论文规范性”(7.14%)。
指标重要性赋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论文的创新点”(28.75€?3.6)、“科学研究的能力”(26.2€?.69)、“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21.37€?.23)、“实验数据处理与文献资料引录”(20€?.92)、“论文价值”(18.4€?.43)、“设计思路与方法研究”(18.4€?.34)、“论文综述”(17.967€?.467)、“论文选题”(17.438€?.166)、“科学态度和写作水平”(12.725€?.41)、“工作难度和工作量”(10€?.71)及“论文规范性”(10€?.70)。
权重满分比大于50%的指标有6个,包括“论文选题”、“论文的创新点”、“科学态度和写作水平”、“科学研究的能力”、“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及“论文综述”。根据评价指标权重满分比值可以看出,50%以上的中医药院校对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评价时都选用“论文选题”、“论文的创新点”、“科学态度和写作水平”、“科学研究的能力”、“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及“论文综述”等常用指标,这些常用指标中“论文的创新点”、“科学研究的能力”、“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赋值均比较高,是影响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
权重满分比小于50%的指標有5个,包括“论文价值”、“设计思路与方法研究”、“实验数据处理与文献资料引录”、“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及“论文规范性”。说明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时各院校也有一些特异性的差异,根据评价指标权重满分比值可以看出,部分院校尤其看重博士学位论文的“实验数据处理与文献资料引录”和“设计思路与方法研究”两个指标。
4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4.1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
4.1.1指标体系的可靠性
本研究收集的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是来自于国内具有中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且国内普遍认为培养质量较高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基本涵盖目前国内中医药类高校对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各个标准。具(下转第69页)(上接第67页)有较高的权威性,协调程度较高,充分显示了评价的可信性和可靠性。
4.1.2指标体系侧重中医学学术学位型博士培养特点
相比中医专业学位型博士,学术学位型侧重于中医学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以培养中医学科学研究人员为目标,其学位论文应更注重研究创新性,对中医学领域在知识和认识上能作出独特而有意义的贡献。指标“论文的创新点”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在该各评价体系中给予了较高的权重,这也充分显示了学术学位型博士培养特点。
4.2问题与建议
4.2.1采取多元模式,分类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把握住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也成为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各高校须以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的目的为出发点,针对不同学位类型博士研究生,分类构建学术学位型和专业学位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适应对不同学位类型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
4.2.2進一步探索描述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针对现有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缺陷,突出量化评分作用,有利于更清晰、更精确有效地评价博士学位论文水平,这也是评价制度更加成熟、更加科学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就评价博士学位论文整体质量和创新性而言,描述性评价仍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其评审意见的指向性和主导性仍是显著的、有价值的,对培养单位改进博士生培养工作,提高培养质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们认为以描述性评价为主,发挥量化评价的有益作用,将两方面结合起来,有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4.2.3鼓励专家及导师参与,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药学专升本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学生基础存在着较明显差异,对药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针对这一特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偏重补充、巩固药学专业基础知识,并增加综合性课程的比例,即以药学专业知识为主干,以化学和基础医学为基础,以外语、数学、计算机为基本手段,重点讲授药学领域的新技术、新成就和前沿性内容。全日制专升本的学制为2年,其中还有一个学期为毕业实习,真正只有3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时间,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安排十分重要。根据药学专业方向的需要,可将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合成、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天然药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天然药物化学、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等设为专业必修课;并增设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等基础性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化学学科,在专科期间已学过,也是入学考试的考察科目,不必重复开设,可适当增加化工原理、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制剂工艺设计学等学科课时;同时,为提高学生外语水平、文献检索能力和综合技能,开设英语、文献检索、计算机、医药数理统计等应用型和综合性课程。另外,浙江中医药大学属于以中医学和中药学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可将中医药学相关知识如中药学、中医学概论、中药炮制学、中药商品学等课程设为公选课,让学生根据兴趣选修,利于他们结合药学与中药学知识,形成自身的特色和所长。教学模式由于专升本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应改变以往单纯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可借助录像、多媒体、幻灯片等多种教学技术,开展问题式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增加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讲授的基础上,应结合学科的当前现状及发展动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重点培养学生对药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例如,药剂学课程中讲授靶向制剂章节时,课堂讨论后老师要求学生选择一种靶向制剂,围绕其辅料、制备、优点和不足等,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论文,并以PPT的形式进行课堂汇报,通过小组答辩、教师点评的形式予以评价。此种方式不仅极大地巩固了相应的知识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组织能力。实验课的教学则可融合药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把药学各专业课程的独立实验相结合,设计成综合性实验。例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制备,通过分组,分别完成药物化学部分合成阿司匹林原料药、药物制剂部分制备阿司匹林片剂;药物分析部分检测阿司匹林原料及片剂的质量、药理学部分进行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生物药剂学部分开展药代动力学和稳定性研究等。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衔接,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教师的教学内容得以丰富,学生也对每一门课程的研究方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为他们步入社会、更好地开展岗位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药学专升本毕业论文导师制的开展
由于目前大多数药学高等院校往往提前一年甚至一年半进行毕业论文的导师选报工作,而此时专升本学生刚刚入校,在校时间较短,不知道导师的专业方向,导师也不清楚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相互间缺乏了解,造成了专升本学生难以找到适宜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因此,学校在专升本学生进校后应给予学生与导师充分交流的机会,通过在网站上导师的相关信息、与导师的见面会等方式,使学生与导师间相互熟悉,在双方相互了解的基础上,首先由学生自愿选择导师,导师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考核,合格后开展论文指导。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选课题或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进行文献查阅、方案设计、实验开展、论文撰写等一系列工作。由于此时专升本学生也正在药学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可结合毕业论文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理论课堂上寻求解决的方法,从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而导师也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依据毕业论文计划表,要求学生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等任务后进入实验室;同时指导学生在毕业环节合理安排好毕业课题、实习、考研等的时间,协助解决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地完成学业和就业。
目前,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工作依然面临着较多的问题。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作用,这些问题逐渐呈现出互相浸透影响、愈发密切相关的发展态势。
(一)学生层面上。一方面,学生态度不够认真,论文写作投入不深。就当前的本科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而言,部分本科生并没有高度重视或充分意识到,“毕业论文的目的不仅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还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1]。由此而出现的现象有:对待学校的论文写作规定及指导教师的论文修改意见敷衍了事,有的甚至不按格式要求写作和基本不作修改;东拼西凑,不论出处不看来源,在网上搜罗出相关文字内容就直接拼凑成文;平时基本不主动和指导教师联系,更有甚者,从头到尾都避开指导教师的多方联系,只在最后答辩的前夕才和指导教师碰面;较多学生在论文写作期间并不留在学校,而是在校外寻找就业工作岗位或实习岗位,重心并没有放在毕业论文写作上,只寄希望在答辩之前返校突击完成。另一方面,学生自身专业基础不牢,科研素养不够。部分本科学生在大学期间并没有认真学习,反倒是将较多的时间花在网络游戏、谈恋爱等等之上。甚至有的同学习惯性地逃课、旷课,到了期末考试时期就突击复习,认为所学课程只要达到及格即可。而恰恰有别于高中时期的传统教育方式,大学中的学习更需要本科学生主动探索专业性、积极拓宽知识面。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专业探索和寻求教师帮助,才能夯实自身的专业基础,同时不断提高个人的科研素养。正是本科期间不甚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及不够深化的科研素养,造成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出现语句不通、格式错误、专业术语不对、论文研究面宽而泛等等基本性问题,从而导致论文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二)教师层面上。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如何,是与教师的指导程度密不可分的。现在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之所以一直得不到较大的提升,这其中,论文指导教师层面上所出现的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第一,教师指导的毕业学生人数超负荷。在较多的高校中,作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者,有很大一部分的教师承担着超负荷的毕业生论文指导工作,即使再勤奋再负责的老师,在精力和时间上也是捉襟见肘的。例如,有些高校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所带的毕业生人数达到20多位,基本上不可能对每位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都进行精心的指导。造成这种毕业论文超负荷指导的原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学校院系里本来就师生比例失衡,导致毕业时每位教师必须指导较多甚至严重超负荷的学生论文;二是有些教师为了完成课时量,争着抢着要带更多的毕业学生,但实际上确定下来后,又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一一指导。第二,教师本身的科研教学任务繁重。在高校中,很大一部分教师都承担着较为繁重的科研任务和教学任务,尤其是科研任务。许多学校对教师的各方面评定都是依据其申报和完成的科研项目来进行的,由此导致高校教师自身也非常重视科研项目的相关工作,有的甚至将其看重于教学任务之上。于是,面对着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部分教师在承担着繁重科研和其他教学任务的同时,并不能做到很好的具体指导。第三,教师对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不重视。现今,在部分高校的少数教师中存在有这样的观念,即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只是走个形式,并不指望其真的能够写出具备一定专业水准的精品,所以只需要简单指导一下,能够马马虎虎通过答辩就行。“也有些教师认为,本科生的就业形势严峻,让他们安下心来写论文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在论文指导中,教师对学生的论文没有进行严格的审阅与修改”[2]。如此等等,教师对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不重视,直接导致学生自己在论文写作上的放松和懈怠,有的学生甚至更加觉得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件没有多大利害关系的事情,随便糊弄一下就行,反正在答辩时指导教师最终都会帮忙通过的。
(三)学校层面上。本科学生在毕业阶段一般都面临着两件大事,一是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和最终答辩,二是外出毕业实习解决自身就业。本来这两件大事都是与学生切身利益休戚相关的重要环节,但在时间安排上,往往二者都是重合的,以至于学生很难在外出实习的情况下进行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写作。迫于高校就业率的统计压力,部分学校会在教学安排上为学生的毕业实习开绿灯,有的甚至要求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负责自己所带毕业生的就业催促工作,导致上至指导教师下至学生自己都产生了这样一个错觉:解决就业更加重要,毕业论文只要不是太差,学校一般都会让通过的。另一方面,学校在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工作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基本上,高校都会制定有关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规定或细则,用以对本科学生的论文写作进行小到格式字体、大到版权原创的各方面约束。但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学校自身又对这些毕业论文管理规定或细则的具体执行缺乏强力有效的监督机制,以至于当学生毕业论文出现质量问题时,并不能准确地界定是指导教师没有悉心指导,还是学生自己敷衍了事,由此而导致的本科毕业论文蒙混过关,甚至当问题解决不了时还会出现师生互相推诿责任的负面情况。
二、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对策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工作上所出现的问题,应该充分引起学校、教师、学生这三大主体的关注与重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提高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效果。
(一)提高本科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严肃性的认识,增强其科研素质。目前来说,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本科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严肃性的认识,已经成为高校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要让学生端正态度,严格按照要求,积极与指导教师沟通,认真写作和修改毕业论文。同时,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的认知与实践过程,应当就这些过程增设研究与写作课程或专题讲座以进行专门的学习与训练”[3],以此提高学生们的科研素质,逐渐培养其科学正确的研究习惯。
(二)增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合理分配其指导精力。通过建立专门针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奖惩机制,从制度规范上提高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使其能够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位学生的毕业论文作品,定期与学生见面交流,通过提出修改意见等,不断督促学生提高论文质量。同时,也需要通过控制论文指导教师所带的学生数、减轻教师平时的科研压力、改革教学任务量等方式,合理分配教师的指导精力与时间,提高其毕业论文指导质量。
(三)创新高校的培养模式,规范完善论文质量管理的监督机制。在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上,高校应该从创新自身的培养模式开始,“应该有一个通盘的安排,这个安排要贯穿于学生本科学习的整个过程。各个专业可以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把学术素养的培养与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结合起来,渗透于学生四年的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同时,学校应规范完善论文质量管理的监督机制,真正明确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指导教师、学生等各方的职责与权利,让相关的规定或细则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落到实处。
三、结语
对高校来说,“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阶段和过程,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检阅和掌握知识程度的总结,是对学生查阅文献、科研、独立工作等方面能力的考查,也是学生最初科研工作的尝试”。同时,也是对高校自身教学水平的直观体现。所以,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管理工作意义重大,疏忽不得。本文希望通过以上的分析和建议,能够为不断提高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效果贡献力量。
作者:刘语涵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文超.本科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3:48
管理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标准格式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题报告(样式)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国内研究的综述
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
前言、
一、
1、
2、
3、
二、
1、
2、
3、
三、
1、
2、
3、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参考范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中常出现的问题
摘要:开题报告是本科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为提高大学生开题报告的质量,有利于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阶段的工作和学习,本文结合实践教学工作经验,总结了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常出现的几个问题,并进行了必要的阐述。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前言
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能力,提高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因此,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同时,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做好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对于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首要环节,是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报告,它是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检查和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与学术著作撰写的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2]。为提高大学生开题报告的质量,有利于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阶段的工作和学习,我们在本文中对大学生开题报告的目的和在开题报告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做一个简要的阐述。
2.开题报告答辩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通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的形式组织专家对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进行审核和检查,其目的主要是(1)检查学生阅读的相关文献是否充分;对研究背景的了解是否深入,全面;对国内外研究工作的具体进展是否了解的全面、详细;引用的资料是否具有针对性,可比性;(2)检查学生是否充分具备完成论文研究工作所需要的相关知识;(3)检查学生所选课题是否符合其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否具有一定的理论上的意义或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其专业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4)检查所选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否适中,是否适合于本科生的特点和毕业论文的时间要求。(5)检查学生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是否合理,是否切实可行等等。为有助于学生的毕业论文顺利进行,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中,专家组还针对具体的检查结果对学生及其指导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因此大学生的论文开题报告应主要针对以上目标和要求进行准备。
3.大学本科生开题报告中常出现的问题
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学本科生的开题报告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开题报告题目中出现的问题
开题报告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因此开题报告题目应该结合具体的研究对象,尽量简要概括出所研究的具体内容。为此要求题目既要准确又要规范,既能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又能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此外,开题报告题目中的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在开题报告题目中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个是所选题目过大,过于笼统。例如2006年我校有个学生的题目是“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性质研究”。众所周知,稀土过渡族化合物有很多种类,每一种又有多方面的性质,因此从题目上根本得不到论文选题所研究的具体内容。在开题报告题目中另一个常出现的问题是题目与将要研究的内容不符,例如2004年我校有个学生的题目是“2∶17型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结构与磁性”,答辩中发现其研究内容是2∶17型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热膨胀性质。虽然2∶17型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热膨胀性质与其结构和磁性有关,但很明显这个题目与具体的研究内容是不相符的。实际上出现这些错误与指导教师的工作不细致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要求指导教师在开题报告的题目上要充分重视起来,严格把关。
(2)文献综述中出现的问题
文献综述,即论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进行分析比较,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过于局限就会忽略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关系,不能充分理解文献的意义,不能准确地掌握文献中的研究方法,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研究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实践中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①文献阅读量少,信息不充分,特别是缺少对重要文献的评述,反映出学生对研究状况了解的不够;②对文献只引用,不评述,缺乏对文献的理解,实际上是对文献的罗列;③文献综述定性描述过多,缺少重要的定量的数据指标。例如2009年有个学生描述其拟研究的某种光致色变材料时,介绍这种材料最大的优点是“电导率高”,这里就应该有一个定量的与其它相关材料的电导率的比较,作为其立论的依据;④引用文献的结论时不加标注。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这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此外,在文中相应的引用之处必须加以标注;⑤对文献中(研究内容中)中所涉及的特征量(研究目标)的含义不清楚,这实际上反映出学生缺乏相关的基础知识。例如2008年有个学生拟研究的内容是某种有机分子磁体的结构对Tc温度的影响,答辩中发现学生不知道“Tc”这个符号表示的是居里温度,更不知道居里温度的意义,甚至在反铁磁材料的论述中还在讨论Tc温度。这个学生显然不具备研究内容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因此在文献阅读之前,应该补上这些必要的知识。这一点要特别引起学生注意,任何一个研究工作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一些以前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因此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及贯穿整个研究过程之中都要不断地去学习。另外,学生在文献综述中经常过多地介绍基本概念,占去了大量篇幅,实际上忽略了文献综述的主要目的。
(3)研究内容中出现的问题
研究内容应该充分考虑到本科论文的目的、特点和完成论文的时间要求,学生的研究内容计划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研究内容过多、过泛,有些甚至可以作为博士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这在本科论文半年的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其次是忽略了主次关系,研究计划中对重要的问题没有充分安排,而不重要的问题却安排得很多,这实际上反映出学生对研究目标的理解还不够。
(4)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中出现的问题
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科论文应尽量采用已经成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当然,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和技术路线,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但在本科论文阶段,采用新的方法和技术路线时一定要慎重,最好有一定的预研工作作为基础。在这部分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个是对已经成熟的方法介绍得过细,占去了过多的篇幅,另外一个是详细描述整个实验(或研究)过程,包括每一步的研究结果,似乎研究结果已经确定,全部研究工作已经完成。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每一部分基本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开题报告之前为学生专门做一个专题讲座,以提高开题报告的质量,这将有利于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阶段的工作和学习,为将来的工作和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红.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5)78
[2]李艳,董良飞.试论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7(8)103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11-2328-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因此提高其治疗水平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焦点之一。COPD属于咳嗽、喘证、痰饮、肺胀等病范畴,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等方面仍存在不同的认识。现就近几年COPD的中医证候与证型研究作一综述。
1 分 型
焦扬等[1]认为COPD可分为风寒犯肺、风热犯肺、表寒肺热、痰热蕴肺、痰湿阻肺、水凌心肺、肺气虚、脾气虚、肾阳虚、肺阴虚、肾阴虚、血瘀证12个证型。喻清和等[2]认为本病急性期痰热蕴肺、肺肾两虚型多见。缓解期肺脾两虚型为多见,另外还有气虚痰瘀型、肺郁痰瘀、脾肾阳虚型。陈瑾等[3]认为本病稳定期分为肺气虚和脾阳虚、肾阳虚不同阶段辨证论治。李刚等[4]认为主要病理因素为痰浊与瘀血,分证论治分为三大类,痰(痰热郁肺、寒痰留肺、痰瘀互结、痰湿蕴肺)、瘀(痰瘀互结)、虚(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刘书政[5]将其分为5个类型,实证肺风喘证、肺咳喘证,虚证肺肾气虚证,虚实夹杂的肺虚风热证、肺虚痰热证。付林安[6]将本病分为虚、实两端。实是邪气实(外邪与痰浊),分为风寒郁闭、外寒内热、外寒内饮、湿热痰郁、痰浊壅肺、痰饮凌肺。虚是正气虚,分为肺脾气虚、肺阴不足、肺肾气虚、肾阳衰微。
2 证型分布规律
中医证型多为复合型,各证型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肺脾气虚、痰瘀阻肺证,肺脾气虚、痰热瘀肺证,气阴两虚、痰热瘀肺证,肺脾肾虚、痰饮瘀肺证,其分布规律体现了“气虚痰瘀”的基本病机[7]。本病并发肺心病的中医证型与病情程度有一定关系,痰浊蕴肺证偏于轻度,痰热壅肺及气阴两虚证偏于中度,阳虚水泛证偏于重度,痰热、痰浊至气阴两虚及阳虚水泛疾病逐渐加重[8]。急性期痰热蕴肺,肺肾两虚型多见,缓解期肺脾两虚型为多见[2]。急性加重期证型发生频率依次为:血瘀证、痰热蕴肺证、表寒肺热证、痰湿阻肺证、风热犯肺证、水凌心肺证;同时合并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等虚证。缓解期虚证的发生频率依次为:肺气虚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脾气虚证,肺阴虚证。实证为:血瘀证,痰湿阻肺证。肺、脾、肾三脏气虚及阳虚为主,阴虚者相对较少[9]。
3 证型与生存质量
COPD患者生存质量测量总评分很低,各维度受损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躯体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物质维度。瘀血证、痰气互结、寒饮停肺、痰热雍肺、气阴两虚、肺气虚、肺肾气虚、肺脾气虚、肺肾阴虚各证候患者生存质量均有不同损害,血瘀证的生存质量总分最低[10]。
4 证型的现代化研究
COPD从肺虚肺脾两虚肺肾两虚肺脾肾俱虚,病情加重,病程延长;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者及发展为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者比例增加;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升高;肺通气功能下降,RV/TLC升高,呼吸衰竭发生率升高,PaO2下降,PaCO2升高,肺肾两虚、肺脾肾俱虚型间差异不显著,余各组间均差异显著[11]。呼吸肌力和驱动指标比较,COPD总体样本和不同中医证型COPD患者的大部分Pm ip、PmEp和P0.1等指标均
明显低于正常人。各中医证型患者常有肺通气、灌注血流和呼吸肌力、驱动指标减退表现,特别是脾阳虚证和肾阳虚证患者,肺气虚证损害较轻[3]。FEV1/FVC与气虚、肾阳虚、肺气虚相关;气虚和HA、血瘀与LN、痰阻与TNF均有一定相关性;气虚、血瘀、痰阻与生活质量四项指标均相关;中医各证候之间相关。治疗前后FEV1/FVC,FEV1/ FEV1Pre与TNF- a、IL-1,IL-8相关;HA与LN、PCIII相关[12]。无气虚组CODP患者肺功能优于气虚组,气虚组细分为肺气虚、肺脾气虚、肺肾两虚及肺脾肾虚四型间肺功能分布无显著差异。淋巴细胞检测提示稳定期气虚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比无气虚患者更低下[13]。COPD肺气虚痰浊型和肺气虚痰热型VC、MVV、RV/TLC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痰浊型通气量显著低于痰热型,通气障碍更明显。肺气虚组和脾气虚组患者FVC、FEV1、FEV1/FVC、MVV均明显下降,脾气虚组下降更明显。痰热壅肺型与WBC总数正相关,与RDW负相关;阳虚水泛型与Hb正相关,与MEF75、PEF、MCH负相关;脾虚型与MEF25、NMO负相关;肾虚型与RDW正相关,与K+浓度负相关。虚寒型、痰湿型COPD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与健康人差异无显著性,虚热型患者显著升高。肺虚组与肺虚夹实证组外周血OKT3、OKT4和OKT4/OKT8比值小于肺实证组,OKT8无明显差异,肺气虚组患者局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OKT4/OKT8的比值低于肺实证组,OKT8显著高于肺实证组。肺气虚组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通过相关分析表明肺气虚组局部
OKT8与AM内CAMP、CGMP增加有关[14]。
5 总 结
近年来对COPD中医辨证论治及与现代化指标的关系研究众多,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对证型概念、内涵、外延缺乏统一的认识;证型诊断的标准不统一;中医病机、证型与西医学理化检查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验证、研究;临床与实验相脱节。因此,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地制定辨证论治的量化标准,规范实验研究,有效指导临床是我们目前应积极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焦扬,傅开龙.慢性阻塞性肺病常见症状及证候调查[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7):497.
[2] 喻清和,邱志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辨证治疗浅析[J].中医药学刊,2003,21(7):1190.
[3] 陈瑾.COPD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有关指标相关性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4):7.
[4] 张伟,李刚,张心月,等.从痰、瘀、虚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中医药信息,2006,23(5):6.
[5] 刘书政.COPD分型辨证施治[J].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4(2):F003.
[6] 付林安,付涛,魏海婷.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辨证分型治疗[J].河北中医,2005,27(10):745.
[7] 胡旭贞.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候的初步研究[C].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集,2006.
[8] 李淑芳,熊旭东.COPD并发肺心病中医证型与病情程度相关性的对应分析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7,8:55.[9] 傅开龙.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证候学探讨[C].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集,2005.
[10] 余学庆,李建生,李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与中医证候的关系[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1):9.
[11] 刘丽.COPD稳定期中医证型与相关现代医学指标关系的研究[C].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集,2007.
[12] 关秋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虚血瘀痰阻证的中药治疗及与相关气道重塑生物因子的研究[C].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集,2006.
关键词:中医特色 预防医学 教学改革
一、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1.加强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每一学科基本的教学条件之一。尤其是中医院校开设的预防医学专业,在专业方向上存在着很大的优势,因为深厚的中医学理论与预防医学专业存在着天然的结合点,中医在早期就提出中医治未病的成熟理论,这就使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就业方向更灵活,专业口径更宽阔。因此,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是中医院校预防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主导,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针对中医院校预防医学专业属于初期发展阶段,师资队伍比较薄弱的特征,教师队伍建设应以引进和培养有资历、有经验、有科研能力的学科带头人为首要,以培养、稳定骨干教师队伍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建立一支数量够、素质高,结构合理、业务优良、治学严谨、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同时,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向预防医学专业教师倾斜的分配制度和管理机制,确保专业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3.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
随着国家对社区建设的逐步重视,投入的进一步加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更多的将走向社区工作,因此,为突出中医院校预防医学专业的特色,修订适于中医院校该专业发展的教学培养方案,如将中医基础理论、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学科融入预防专业的学习中,让学生毕业后在社区工作中技能更多,能力更强。同时,为了宣传、突出预防医学的特点,开展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推动课程建设的有效形式。建立中医特色的预防医学“五大卫生”的教学梯队,严格主讲教师岗位资格,严把教学质量关。
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材建设。要突出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特点,可能在教材建设上还存在着学生无教材或无材可参考的现实,因此,组织教学团队,编写适用于预防医学中医特色学科的教材是主要任务之一。同时,我们应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不能滞后于现代预防医学的发展,应紧跟全国西医院校预防医学的大发展,并突出中医特色。
4.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建立和完善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充实专业课实验室设备,改善实验教学条件,积极开展学科具代表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同时,探索中医、中药与预防医学结合的实验教学内容,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5.加强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建设
毕业论文是预防医学专业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的一项主要表现形式。论文写作的好与坏,直接反映了学生在学校、医院、疾控和监督所所学基本功是否扎实及科研能力的强弱,也是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必须加强管理,确保质量。从实验的选题、开题、实施及统计分析都应严格按照专业要求来做,不能与临床医学生要求一样,因为,我们着眼的是整个人群的监控和环境,并最好能突出中医特色。
二、加强专业教风与学风建设
1.选题
选题要尽可能早些。选题早,早做准备,时间充分。
2.选题要考虑主、客观条件 只有考虑主、客观条件,才能避己之短,用己所长,选择最利于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课题。比如,您想对"交感胺类药物"进行研究,如果您的生理学、药理学基础好,可从其应用方面选题,可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不同侧面进行研究,同样会有突破。如果你的化学及药物化学基础好,可从药物基因方面及配伍方面进行研究,通常药物的基本结构决定药物的作用,取代基因决定作用强度、副作用等。医学领域学科很多,不一一列举,但都可找到其突破口。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写出称心的论文来。
3.选题不要太特殊 选题特殊,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写不出好论文的。尽量避开大而复杂的题目,选比较一般的题目。比如"胆囊收缩素一胰泌素"对某一方面的作用研究,这类题目有比较、有借鉴,写起来比较容易。
4.要摆脱单纯的爱好和趣味 个人的爱好和趣味是选题的一个前题,但是,单纯地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也是不切实际的。比如你对分子生物学很感兴趣,也是目前医学界关注的问题,但就目前的实验条件及教学计划而暂时还很难写出如意的论文。当然有条件可从某个角度去研究。又如你对"爱滋病研究"很有兴趣,但目前 国内你接触的都是第二手材料,孤立的去研究,是困难的。
5.选择突破口 选题要找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可选择难度较小,而又带有普遍意义的题目,或者易被人忽视的问题,如果有条件,突破口可以选择两门学科的交界处,进行科学的"边缘"研究。作为医学院校学生各门课程都在同步与交叉学习,有较深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好的连贯性,比如学习解剖知识较全面之后可以选择"某种外科术式改进探讨"。基础理论融会惯通之后,往往在临床内、外科交界处或其它相关学科交界处做文章容易突破,比如内科侧重于药物治疗,而外科是往往忽视的,"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治疗化疗致吐"研究成功即为内科药学与肿瘤科交界处研究成功的典型例子。钙离子拮抗剂的广泛应用亦然。就中医与西医而言,比如中药大黄多种作用,如你从化学分析角度去分析药物的作用机理就是对中医的发展,容易重点突破,写出一定质量的论文。
搜集资料
题目选定之后,就要以题目为中心,作一些踏实的搜集资料工作。
1.选定一个搜集资料的目录 制定一个搜集资料的目录是写论文的一个重要基础,制定这个目录时要和写论文有经验的前辈交谈,或经导师或教研室有经验的教师指点,也可以请与自己毕业论文题目相近的、论文写得好的毕业生介绍经验,交换意见。
制定搜集材料和目录,可以从现在的文献资料调查入手,既熟悉,又有兴趣。搜集材料的目录可按年代由近溯远,写上调查中得到的有关研究对象的材料。随着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文献检索,给作者搜集资料带来很大方便,但这种文献往往是二次文献,笔者建议在此基础上用追溯法查阅一次文献。
2.摘录与选题有关材料 搜集材料,要多要全、没有遗漏,这是最理想的。但是任何一个问题的研究都有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要围绕核心问题搜集主要材料,有用材料,把它记录下来,摘写出来,对次要材料,放在次要地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