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校教学质量

高校教学质量精品(七篇)

时间:2022-04-24 10:15: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校教学质量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校教学质量

篇(1)

高校的篮球教学受到我国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屡屡不被高校重视。在一些高校当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仅仅局限于对篮球比赛规则的简单讲解以及简单训练学生投篮。如此不正规的讲课方式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也阻碍了篮球在高校当中的发展。笔者通过分析篮球在高校教学当中受阻的原因,简单给出应对措施,为提高高校篮球的教学质量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二、高校篮球教学受阻的原因

(一)学校对篮球的忽视

在学校看来,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学习篮球,不如将浪费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多学习一些文化知识,可以为应试做好必要准备。如此条件和观念下的高校忽视了篮球教育,加之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应试观念”的影响,忽视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篮球为学生身体健康所带来的好处。

(二)教学过程不规范

因为一些教师的不专业,很多高校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是简单地讲解篮球比赛的规则,或者转而训练学生简单运球,更有甚者,直接让学生自己组织打篮球。如此一来,学生不知道篮球教学的重点是什么,该学到的篮球技巧学不到,大大削弱了对篮球的兴趣,一些学生养成了无组织、无纪律的乱打一气的习惯[1]。

三、提高高校篮球教学质量的相关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认真了解学生真正想要学习的篮球知识,并着重对该方面进行教学和讲解,如此,学生更愿意主动接纳篮球知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该多多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多运用调查来的信息,多多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并通过个性化的篮球教学,吸引学生的目光,提高其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学生营造一个温暖的学习环境。教师将教学融入地方文化,经常接受学生的反馈,做到逐步改进教学技巧,如此对提升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二)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交流

学校要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健全教学制度和教师队伍,随时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态度进行检查和监督。学校对教学的严格管理可以规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标准,并使之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的教学知识进行教学,避免教学散漫和教学课堂的混乱。学校要制定不同级别的教学目标,在达到一个目标之后,以更高的要求去要求教学队伍。除此之外,学校应该奖罚分明,对于个别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质量好的情况下给予特定的奖励,这一举措不仅可以对表现好的教师进行嘉奖,还可以鼓舞其他教师,对其进行激励,使其在后期教学中更加积极主动[2]。

学校不仅要在自身教学中完善,还要不时引进其他学校的篮球技术,随时与其他高校进行篮球交流,除了教师方面的交流,定时邀请专家进行讲解,还要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不定时地举行友谊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还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篮球兴趣。扩大教学范围可以使高校篮球教学发展更加迅速,提高篮球教学质量自然也不再是难题。

(三)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

高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培养其专业素质并对其进行定期培训。高素质的教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师自身修养高,对学生的教学也就越加负责任,可以教授给学生的篮球知识也就越多。高校通过招聘、培养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以此来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另外,高校不仅仅要培养教师的专业技能,更要提升其道德修养。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高,其对学生的教学过程就更细心,对教学做的准备也就更加充分。教师通过细心的准备,学生在篮球教学中的安全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教师自身尽心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加直观、全面地看待篮球运动,高校篮球的教学质量就在不知不觉当中得到提升。

(四)改进教学模式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消除传统教学模式的阻碍,改进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变革。高校通过与其他高校的不断交流,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教师不断革新自身教学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不仅不再将篮球的教学内容局限于规则之上,还随时弥补自身的教学空白;跟上网络的大时代,探寻有趣的教学方式,不断革新教学器材,对于篮球等教具进行定期更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校以及教师对篮球的重视。如此情况下的学生自然对篮球教学产生尊重的心理,能够随时端正其学习态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3]。

篇(2)

1.什么是“档案化”管理

所谓的“档案化”管理主要是指单位或个人从事社会活动的一切行为的记录过程,“档案化”管理具有真实性、实效性等特点。另外,由于档案具有着真实性、实效性、完整性、长期性、可靠性等特点,从而起到了对单位或个人过行管理和约束的要求。例如本文所要讨论的高校教学质量档案化管理就是针对高校教学中的一切行为进行记录存储,以备后用。同时,高校教学过程中可以能过对以往档案记录的杳询进行教学经的总结与创新,更有助于提高高校整体的教学质量。

2.“档案化”管理对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首先,“档案化”管理打破了传统高校教学中对学生考核成绩综合评定的事后判断方式,而是采用一种在教学中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控制的一种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简单来说也就是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评价,并通过这种方式使教师了解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更有助于提高高校整体的教学质量。

其次,采用“档案化”管理可以通过在教学实践中收集信息资料、记录、分析、改进等循环方式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一切活动进行检测,有助于教师更加全面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档案化”管理中的同行业教师听课环节可以使教师之间互通教学中的方式方法,更容易促进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最后,对于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教师来说,可以通过对档案的查看及分析从宏观意义上了解教学中的整体过程,进而丰富自身的教学行为。同时,“档案化”管理还可以对教学过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和判断,并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而从整体上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3.高校教学质量“档案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在高校教学质量“档案化”管理中,为保证其有效性,必须遵循着以下的原则:

3.1档案全程管理原则

在国家所下发的ISO-9000标准中,所有的质量管理工作都是建立在以保证工作过程管理有效性的基础之上的,并将这种基础转化为一种与其相关的资源文件的一种行为活动。因此根据国家的指示,高校教学质量“档案化”管理就是对教学过程中的档案建立行为。并且保证对教学质量档案进行严密的保存,以确保教学质量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例如:在“档案化”全程管理中,就需要对档案的建立把好入口环节关。也就是说,高校教学质量“档案化”的建立必须由高校负责人向上级推荐,再获得了第一层基层领导审批后,再由专家组委员会成员对档案进行讨论及改进,然后方可确定“档案化”的建立。由此可见,坚持高校教学质量“档案化”全程管理原则更有利于保证档案的真实有效性,同时有利于排除高校教学质量档案化管理中阶段性不尽人意的因素。

3.2高校教学质量“档案化”管理前端控制原则

首先来讲,前端控制原则更有利于控制和强调整个教学质量“档案化”管理中的目标及要求的规则化、系统化管理及分析。同时对档案的科学化综合整理,或是在高校教学质量“档案化”管理中的阶段性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说,高校教学质量“档案化”前端控制原则就是强调档案整体的规划、全程监控、业务提前以及及时修改的整体过程管理的理念。另外,前端控制原则本着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的原则,通过对高校教学质量“档案化”管理整个业务流程的重新设置来减少档案管理中各环节中的重复内容,从而更进一步优化档案的形式。

4.高校教学质量“档案化”管理的方法

正确的方法是保证高校教学质量“档案化”管理有效性的前提,因此在“档案化”管理中,必须依照几点具体的中方法进行管理。

4.1分类管理方法

一般来讲,高校教学质量“档案化”管理所涉及到的高校管理部门是很多的。例如: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教育中的管理部门、高校各系别管理部门等。这些部门在高校教学质量“档案化”管理中都必须要遵循着全过程管理原则以及前端控制原则,同时结合教学质量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档案的建立及分类。在档案建立中,一般包括了高校教学质量的项目管理、教学任务管理、对教学内容考核分析管理、实践实习的管理、教师发展管理、高校教学器材的管理、高校现代化教育网络管理等诸多类别,因此为了将其区分开来,在“档案化”管理中,就必须将不同的内容进行分开式管理,以便档案清晰化,同时也在某一程度上提高了档案的规范化和完善化。

4.2目标化管理

目标化档案管理是高校“档案化”管理中重要的指标及方法,同时也是实现教学任务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所谓的高校教学质量档案目标化管理主要是指以高校档案信息中的各项内容为目标,对档案的文件标准、组织审批标准、公文发示、档案中期检查标准、结项验收标准等进行全程的记录。例如在高校教学质量档案目标化管理中,首先要对高校的重点课程、优秀课程、精品课程等进行档案化管理,并从重点课程的申报、建立、组织评选等环节进行管理。

篇(3)

在数据录制结束之后,系统可以对任意课程进行点播,还可以选择各种资源模式进行观看,供高校教学管理者、教师或学生课后自主点播使用。常态化录播系统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服务工作效率,通过网络扩大教学服务管理范围,提升学校录播教室运行管理的工作质量,强化对课堂教学的服务和管理。

二、利用常态化录播系统提升高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

高校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知识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工作。常态化录播系统为高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了新的契机,科学有效的利用常态化录播系统,能为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利用常态化录播系统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高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要求。利用常态化录播系统,高校可以系统的建立每个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电子档案。通过组织教师回顾自身的教学实践,对自己授课过程的录制视频进行自我反思或集体讨论,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状况,关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方式是否有效,从而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同时,各院系还可以经常性的组织学院教师利用常态化录播系统听取相关教师上课实况,课后组织大家讨论、点评,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2.利用常态化录播系统加强课堂监督制度

课堂监督制度是督促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直接手段。课堂监督制度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检查以及督导听课制度等。其中课堂教学检查是一项常规教学工作,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然而常规的领导巡视检查方法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多弊端,效果也难以体现。常态化录播系统能灵活的提供方便,利于实施,可以有效的解决诸多现实问题。高校领导和各教学单位领导可以充分利用常态化录播系统功能,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甚至在办公室就可以随时抽查教师授课情况,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督导也可以利用常态化录播系统选择教室进行同步听课,如发现课堂秩序不好时能远程发送提醒通知,系统还可以为督导们提供讨论交流平台,有效的提高了督导听课的效率,从而达到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

3.利用常态化录播系统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一直以来,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由于缺乏可量化的标准以及较为客观的依据,使得高校在教师各项评奖评优以及职称评定等考核评价中,缺少课堂教学质量的因子,从而导致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风气日渐增长,直接影响了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在新形势下,常态化录播系统的建设为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提供了一个较为客观的平台。在教师评优及考核中,如申报教学优秀奖、十佳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教师,由学校组织教学质量评价小组,利用常态化录播系统及其数据资源,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质量评价,评价意见直接决定评优等级或晋升依据。因此,充分利用常态化录播系统,能够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提供客观有效的数据资源,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4.利用常态化录播系统加强对学生课堂学风状况的检查与监督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是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教师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要素。利用常态化录播系统,高校各教学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能更好的加强对学生课堂学风的检查,落实相关检查上报制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者也可以通过常态化录播系统,加强学生上课考勤工作力度,随时掌握学生上课情况;针对发现的学风问题,研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与任课教师的交流、与学生的沟通、对学习成绩的分析等工作;客观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多关注、多督促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常态化录播系统,加强对学生课堂良好学风的建设,增强师生的配合和互动,从而提高高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

篇(4)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使用的普及,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高校最常用的教学手段。高校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主要表现手段有:计算机机房的设立、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投影仪的出现等[1]。我国高校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多媒体教学的初步尝试和探索阶段,从20世纪八十年代到21世纪初[1]。多媒体教学这一新生事物的引进,受到师生的普遍好评,但是由于我国当时经济条件比较落后,计算机价格昂贵,技术更新缓慢,使得多媒体教学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却为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是多媒体的兴起阶段,从2000年至2007年[1]。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计算机软硬件进一步完善,使得多媒体教学成为普遍现象。但是由于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过分推崇和依赖,自身技术水平落后,照搬照抄网上多媒体课件,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从而影响多媒体教学在高校的发展和使用。第三阶段是多媒体教学和网络结合使用阶段,从2008年至今[1]。由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网络覆盖面的扩大、教师自身技能的提高,多媒体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多媒体课件和投影仪的使用,网络教学已成为多媒体教学中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这一阶段,高校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趋于成熟。

二、高校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多媒体教学借助于计算机,综合文字、动画、声音、图片、影像等,给教学方式带来了变革[2]。具体来说,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提高了教学效率。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耗时耗力,对于高校紧张的教学节奏已不能适应。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课前准备课件,将课堂讲授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不用占用课堂时间书写板书,提高效率。第二、丰富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将与课程有关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的展现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由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可以在课堂深入的阐述授课内容,增大课堂容量,丰富教学内容,开拓了学生视野。第三、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可以图文并茂,兼有声音和动画,手段多样,形式新颖,只要使用得当,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生动活泼,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的枯燥乏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三、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项新技术都有其两面性。高校引入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例外,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注重形式和技巧,易忽视教学内容[2]。多媒体教学可以采用声音、动画、影像资料等手段,如果教师只是为了追求形式的多样,忽视了教学内容,将使课堂教学被嘈杂的声音和花哨的图片所淹没,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本末倒置,不能突出教学重点,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二、影响了师生情感交流,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一边书写板书一边观察学生接受情况,通过语言、语调、眼神、重复书写等方式,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3]。但是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过多的将精力放在多媒体的讲说和阐述中,使得多媒体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多媒体课件制作不佳,不注重内容更新[1]。很多高校教学工作者,为了减少工作量,使用网上下载的课件或者是自己将书本上的知识简单的堆砌在PPT中,同一多媒体课件简单重复的使用很多年,不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完全违背了多媒体教学的初衷和意义。

四、提高高校多媒体教学质量的应对策略

为了使多媒体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规避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高校多媒体教学质量,笔者通过多年的高校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对策。第一、加大投入,提升高校多媒体教学中硬件和软件水平。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高校多媒体教学硬件水平有很大的提升,各个高校基本实现了拥有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络全覆盖的局面,但是仍然存在软件水平跟不上硬件发展的现象,大大降低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4]。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鼓励开发与硬件相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和学科网站等,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第二、加强培训,提高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力[5]。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的重要内容。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发展更新比较快,学校只有通过对教师不间断、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使教师熟练掌握和多媒体教学相关的软件和计算机操作技能,通过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第三、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多媒体教学具有高效、快速、生动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手段具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的作用[3]。因此,通过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第四、制定奖励制度,提高教师课件制作水平。优质的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但是高校一般过多关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不太鼓励教师自行编制多媒体课件[1]。但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高校应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奖励教师自主开发优质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语

篇(5)

关键词:高校教学质量评估

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一系列教学活动来完成的,其中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必须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和监控,其中心环节是搞好教学质量的评估工作。但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中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1评估目的不明确,导致评估工作的局限性

教学质量评估的日是为r提高教学质量,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往往会出现许多偏差,而导致评估的失败.第一,目前的评估往往只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估,而缺少对教学整体过程的评估,只重视对理论课的评估,而忽视对实践技能课的评估,有头评估的科学性其形式为以评“一堂课”为主,目往往重视讲课技巧的运用而忽视实际的教学效果川结果造成评估者为评估而评估,被评者为求好的评估结果,往往改变平时的做法,重视一些华而不实的形式和技巧,造成评优课与日常教学“两张皮”的现象。更有弄虚作假的行为,为了显示课堂教学的“成果”,课前要求学生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做准备,课堂成了一种演尔二些公开课、参加评比的课往往如此izi第二,评枯中大多只针对该门课程的课论课,把这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割裂开来单独进行评估,而对它与有关课程内容的重复、相关课程之间内容的脱节都不涉及,造成教学评估的局限性第三,只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估,而缺乏对其综合素质的评估。

对此首先要明确评估的指导思想,注重教学效果而不是往重讲课技巧,将短期评估与长期评估结合起来,将评估贯穿到教学的整个活动中去,而不仅仅是只凭一堂课或几堂课就过早地下结论。以美、英、德等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教学质量评估中,一是强调评估教师实施创新教育的能力,重点考查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二是重视对教师全面素质的评估,对教师从背景、学历,知识、技能、反馈、交流及自学等多方面考核,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他们建立了一种全面反映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办法,即教学业绩文件夹式的评估办法(TeacherPortfolioAssessment)。评估内容包括教师个人背景简历、笔试(包括全国教师考试、州教师执照考试等)、教师对教育理念与目标理解,在改进教学方面所做的工作与成绩、课堂教学、教学文书、教学研究成果等,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因此除了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外,还应结合教学效果的评估及对教师个人素质的评估,这可以弥补一部分因评估指标设置不科学带来的问题,对教师教学质量作出较客观的评估。

2教学一线教师缺乏参与热情,影响评估的全面性

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因此广大教师在整个评估过程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对于教学评估工作,组织者、评估者都怀着极大的热情,而教师却处于被动状态,采取消极甚至抵触态度,使得教学评估有些流于形式。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普遍重科研轻教学,不重视教学研究,甚至对评估工作存在片面认识,认为那是教务部门的事,而评估是针对自己的,个别教师产生一定抵触情绪这导致只有教学管理人员及少数教师参与评估工作其制定的指标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影响评估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估的效果。同时由于教师对评估的不认同,也影响评枯工作对教学质量的促进为此应提高广大教师的参与热情,首先应加强教育,使全体教师,端正思想,认识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要有相应政策,提高教学在晋升、考评中的份量,提高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热情,并积极主动参与评估工作,从而使评估体系科学全面,促进评估工作同时评估者也应从被评估者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分析他们的处境和角色地位,站在被评者的立场对评估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作尽可能详细的描述,从而提高评估的有效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各评估参与者存在的问题.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与说服力

目前评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即学生评估1领导(专家)评估、同行评议、教师自评等几种方法但各校对各评估主体评分所占的比例则千差万别:有的重视领导评估而忽视其他方法,甚至没有教师自评;有的过分强调学生评枯的作用。但各评估参与者均存在影响评枯结果的不利因素,影响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与说服力。

3.1影响学生评估结果的因素及对策

学生在参与评估活动中往往存在一些影响结果有效性的问题。一是态度不严肃,不认真对待评估活动有的学生在拿到评估表后,随便划一下,或是给所有教师同样的分数。尽管在统计结果时采取了一些矫正措施,但还是会影响评估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二是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如心理定势,晕轮效应、评估者个性心理特征、消极应付心理、防卫心理等对评估结果有可能有一定影响如感情因素评估者与被评者之间如果存在某种良好的感情关系或不融洽关系,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给予评估客体高于或低于实际水平的评估三是受其自身学识、经验和判断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评分波动性大,例如同一教师在同一专业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的评估结果差异较大因此如果将学生的评估结论作为评估的最主要依据有失公允此外学生对要求严格的教师打分时相对比较苛刻,过分强调以学生的结论作为评估的主要依据,会在一定程度上颠倒师生关系,导致个别教师迁就学生而降低了教学质量。四是评估的具体操作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学生负责人是否认真,学生填写是否准确,评估的样本量等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一方面要更科学地设计评估表,易于学生的理解和填写,另一方面要加强指导和宣传,使学生认识评估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填写评估表,同时选择合适的样本量。

3,2教师的心理因素对评估的影响及其调控

教学质量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评估工作需要教师理解并积极参与评估,教师的心理因素对评估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彭。一是影响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在制定指标体系过程中往往需要征求教师的意见,教师的心理因素对此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二是影响评估信息的质量。首先是在自评中因产生疑惧心理而过低或过高地评估自己,或是被审心理产生抵触情绪而对自评马虎草率,从而影响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其次是在评估过程中产生迎合心理,对评估者表现出不正常的积极主动,并且不真实地提供有关信息,以其获得评估者好感;或是因产生应付心理而干扰评估工作,使其草草收场而不能发现问题这不但影响了评估信息的正确获得,还影响评估者与被评估者之间的人际关系。

3.4影响评枯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有的对评估过分敏感,斤斤计较分数,成绩好的沾沾自喜,成绩不好就怨天尤人,而大多数则认为评估结果只对个别先进和后进有影响,对自己并没有多大意义,从而使评估对教学质量的促进失去意义因此教师的心理因素对评

估的影响不可低估,必须在整个评估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调控。首先是要提高教师对评估的认识讲清评估的目的和积极作用,使教师认识到评估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要借评估来整人。同时应公开评估指标和方法,避免因对评估的茫然而出现被审心理。其次是控制评估过程中的负效应,评估者也要端正态度,避免被评估者产生抵触心理。再次对评估结果要灵活反馈避免评估成绩高的产生骄傲情绪,成绩低的产生受挫感,引起心理冲突。从而使所有被评估者都能总结成绩,改进缺点提高教学质量。

3.5领导(专家)、同行在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篇(6)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学质量师资队伍管理制度

[作者简介]任芳(1972-),女,重庆人,西京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投资理论。(陕西 西安7101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8年度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委托项目“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8WO7Z)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5-0025-03

随着我国民办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学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现状是部分院校有一定特色,但总体教学质量仍偏低。

民办高校办学层次的发展过程几乎有着同样的轨迹。第一阶段是非学历教育,即自学考试助学或成人高考起步,对质量和师资没有过高的要求,学生也大多是落榜生。这个时期由于是民办高校资本积累阶段,所以规模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是首要的。第二阶段是初有学历教育,即以高职教育为主的办学层次。该阶段的民办高校开始建设自己的师资队伍、实验室和图书资料。学历教育的开办使民办高校开始重视教学质量,认识到要通过办学质量与就业来吸引生源。第三阶段是升级学历教育。即少数实力强、发展快、质量较好的民办高校通过努力升为本科院校。这些提升为本科层次的民办高校,逐渐将重心转向内涵建设,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

笔者在民办高校工作已十余年,深刻感受到,民办高校要可持续发展,要想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凝练本校特色。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

无论是民办高校还是公办高校,都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教育是公益性事业,它不会因为投资主体不同而影响其公益属性。高等学校的主要社会职能是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文化,这是针对所有的高等学校提出的,所以,不管是哪一种层次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都是不容忽视的中心问题。我国的民办高校因为办学时间比较短,在教学质量的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或者盲目攀高,或者轻管理、重教学。作为民办高校的办学人,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才能使民办高校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1 正确认识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当前乃至今后较长的时期内,我国绝大多数民办高校都将是教学型或以教学为主的高等院校,都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民办高校必须充分认识这两点。这不仅是由民办高校自身的条件决定的,也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决定的。所以,民办高校要调查研究适合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特征,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大胆尝试创新,培养具有本校特色的应用型人才。

2 正确认识教学工作的地位与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包括民办高校在内,所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是教学。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哪一项工作都很重要。民办高校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工作侧重点可以有所不同,但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可动摇。民办高校要正确理解和认识生存与发展、规模与质量、硬件建设与内涵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发展中的各种矛盾,确立教学的中心地位,一切工作都必须服务于教学,尽快提高教学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才能逐步提升核心竞争力,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

二、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高质量的教育依靠高水平的教师,师资队伍是学校办学的核心主体。师资队伍的素质决定着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关系着民办高校能否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目前,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制约民办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最主要因素。就师资总量而言,民办高校普遍存在师生比例过大的问题。根据国家要求,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教师与学生比例不得高于1:18。但事实上,多数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的师生比例与国家要求都有较大差距。就师资结构而言,民办高校教师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都存在问题。从年龄结构看,缺少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和公办高校的退休教师偏多,中年骨干教师偏少;从职称结构看,初级职称教师偏多,中高级职称教师偏少;从学历结构看,博士及以上学历水平的教师比例偏低。因此,民办高校要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主导作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选聘人才。民办高校没有国家正式的事业编制,这种体制极大地阻碍了教师在公办、民办之间的合理流动,所以民办高校必须在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上尽力创造和提供优厚条件,以吸引人才。外聘优秀教师是组建教师队伍的捷径,我国多数民办高校都采用这种方法,用优厚条件吸引一批有经验的、高水平的专业学科带头人。但聘请学科带头人不能只图虚名,必须摒弃为追求虚名聘请只挂名不干事的所谓专家的做法。可以灵活运用“兼职”“双聘”“客座”等方式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从公办大学、企业、科研院所聘请专家来校任教,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双聘及客座教授不仅可以帮助民办高校做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也可以带动和培养青年教师,搭建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合作共建的桥梁。兼职教师是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不仅要重视兼职教师的聘用质量,而且在学校的科研、教研各种活动中要平等对待,尊重他们的意见,充分发挥其优势,使之能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在选聘青年教师的问题上,既要重视学历水平,又必须摒弃‘‘重学历、轻能力”的观念,树立“既重学历,更重能力”的人才观。无论是博士、硕士还是本科毕业,重要的是看他们是否热爱教育,是否具有责任心,是否具有优秀教师的潜质。

2 培养人才。由于民办高校开展学历教育的历史较短,师资队伍建设的时间不长,所以专职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是主体。这些青年教师,大都刚毕业不久,专业知识的积淀不够深厚,缺乏教学经验,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成长。因此,民办高校要特别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教师的培养可以采取校内在职培养与校外进修深造两种方式。校内培养,可以利用寒暑假,建立青年教师短训班或研讨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加强专业知识和科学素养的培养;聘请校内外高水平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授课,进行观摩教学,交流教学经验;也可以聘请教学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校外进修深造,学校要支持和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多进

修深造的机会,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理论水平。为了,进一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还可以选派青年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挂职锻炼,让他们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准确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点,同时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再反馈到教学工作中,带动教学改革和创新,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3 稳定人才。民办高校没有事业编制,有些教师在民办高校工作一段时间,有了经验和职称后,就会想方设法谋求更好的出路;民办高校办学历史短,科研和学术氛围还不浓厚,平台也不完善,一些基础好、素质高的教师害怕在民办高校耽误了事业前程,也不能安心工作。因此,在现有的政策条件下,民办高校管理者要以身作则,用献身民办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去感动教师,让教师理解和热爱民办教育事业,乐意为民办教育事业奉献;要树立尊师重教的风气,尊重人才,为教师在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上尽力创造和提供优厚条件;要营造自由、和谐的人文环境,创造良好的学术条件,为教师搭建事业平台,留住人才;要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进修机会,关心教师的自我提高,重视教师的职称评定,让教师能安心于学校的工作。

三、将传授知识与育人相结合

育人是学校的首要任务,民办高校要想提高办学质量,必须把育人放在首位。由于民办高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是高职和三本的学生,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的主动性比较差,因而学生管理难度比公办高校要大得多。陆玲吉认为,从目前的招生制度看,民办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一般都比公办院校低,这导致民办高校的学生整体素质较差。加之在学生管理上也没有适应性的措施,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差。童国尧也认为,民办高校学生人数增长很快,但与同层次公办院校相比,进入民办高校就读的学生的总体素质要差一些。因此,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对提高民办高校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提高生源质量。首先,民办高校要加强自身建设,大力宣传自身的优势,不断提高学校的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所教学质量好、特色鲜明、就业前景佳的民办高校才会吸引好的生源。其次,民办高校要主动研究民办教育的发展规律,科学确定学校的规模,制定合理的招生办法,保证生源质量逐步提高。

2 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民办高校应当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使学生把实现国家的富强与民族的兴旺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只有使学生心怀远大理想,才能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学习上来。民办高校在重视学校发展的同时要加强党委的建设,用党建带动团建,发挥学生中党、团员的带动作用,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3 树立职业观,激发学习动力。民办高校要重视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学专业,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在授课时,要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发掘自身的优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让他们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学习。

4 建设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在学生的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心理健康辅导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办高校要根据学校实际,科学规划辅导员队伍建设,注意人员的配备比例及素质;要重视辅导员的培养,积极为辅导员的培训与进修提供机会,支持其自我提高与发展;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优秀辅导员进行奖励,对不合格的予以淘汰,以确保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要加强对辅导员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培训工作,使其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学生为本,科学地辅导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四、科学的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民办高校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基本保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为了对教学质量实施有效检查和评估,民办高校要积极研究,建立一套适合本校实际的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全面考核教学全过程,量化标准要合理。在教学质量考评制度上,不可照搬公办学校,也不宜过多采用企业的绩效考评办法,而应当从明确基本的岗位责任和质量标准出发,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考核标准与考核办法。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考评制度,要重视建立对教师的激励机制。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应当是适用、简洁、高效率、低成本的管理制度体系。

2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学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学管理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教学管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管理服务意识,支持和服务于广大教师的工作,做好教学管理的每个环节,促进教学取得好的效果;学校要对教学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使他们熟悉教学流程与教学管理方法;广泛开展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师、学生的思想交流,提高他们的敬业精神和服务质量。

3 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对教师管理的关键是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由于民办高校是全员聘用,教师容易产生“打工者”心理,因此要彻底摒弃仅仅把教师当做雇员的观念,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教师的意识,创造适宜人才生存与成长的文化环境或土壤,让教师在宽松的人文环境下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有效的激励机制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从实际情况看,目前我国多数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考评制度尚未与激励机制挂钩。民办高校应当在健全薪酬制度与福利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完善教学评优的绩效考评制度,对业绩突出的教师及时给予表彰,并在物质与精神上进行激励。

4 加强学籍管理,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民办高校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加强学籍管理,从制度上约束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要坚持以育人为本,有针对性地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贯彻执行。学籍管理中的考核环节是学生最重视的部分,民办高校应该大胆创新,改革单一的考核体系,注重多元化考核方式,全方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进行考查,保证民办高校整体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篇(7)

【文章摘要】

基于国内高校教学情况的调查数据和结论,从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三个方面阐述了影响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而从影响因素的视角,分析了目前高校教师教学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

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对策

0 引言

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跨越式的发展,招生人数几乎每年平均增长50 万人左右。截止2009年,高校人数总计2 979 万人。然而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却出现了一系列教育新问题,尤其是高等教育质量下降,这已经引起了高校、社会乃至国家的密切关注。例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已经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承担者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因此,系统分析影响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针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课程、教材、校园文化等多因素组成的一个多层次系统。因此,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多渠道反馈信息,最终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基于国内高校教学情况的调查数据和结论,本文从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三方面建立影响因素结构层次图,如图1所示:

1.1 主要因素:教师

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者,其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由于教学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智力活动,因此教学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张博(2009)等人,采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AHP)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教师自身素质对其教学质量的影响最大,权重为0.515。教师自身素质中,教学设计 这一子因素影响最大,权重为0.212。位居第二的是教师的风范,教师的风范表现在教学热情上、敬业精神以及教书育人上。董跃娴冼(2009)等人,借助北京某农业高校2005年学生评教的原始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SPSS12.1统计软件对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结论:在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中,教师的教学态度贡献最大(回归系数为0.346),远远高于其他入选的因素。而另外入选的4个因素分别属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基本功的范畴。张丽(2010)根据武汉市某高校的教师教学质量测评数据,借助SAS、SPSS、AMOS软件进行分析,得出:教学责任心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最大,其载荷系数为 0.435;其次是教学方法,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系数为0.389;再次是教学水平,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系数为0.183。

1.2 重要因素:学生

教与学是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互相支撑的两个重要方面,没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配合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教学。马莉(2011)等人以西安某高校经济管理类工业工程专业为例,进行统计分析,以自习时间长短和高考分数线高低这两个指标分别对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进行量化考核。得出:在影响教学质量的学生因素中,学生的学习态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刘英(2012)等人在运用质量工程原理分析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影响因素时,也提到:由于扩招所致大学生生源质量普遍下降,基础差,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主动性。张博(2009)等人研究认为,学生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不可忽视。其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一子因素最重要。

1.3 客观因素:教学管理

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不仅是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而且还是保证教学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必要条件。张博(2009)等人研究认为, 教学管理因素对其教学质量的影响仅次于教师这一因素,权重0.243,位居第二。教学管理因素里又包括很多子因素,如: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教师考核制度、学生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管理人员素质等等。其中,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这一子因素影响最大,因为,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可以对教学工作进行质量跟踪,帮助年轻教师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在学生管理上,一些高校的课堂秩序混乱,课堂上睡觉、玩手机、开小会等屡见不鲜,尤其是旷课现象严重,这些不良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试问同样的一批学生,为何在高中阶段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而在大学却旷课成风?国内高校这种严进宽出式的放羊式管理体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 目前高校教师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的教学态度不正确

大量的实践表明,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在通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往往把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学技巧作为重点,但往往忽视了教师的教学态度这一重要因素。“教学态度”作为教育行为的内在特征,对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态度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对待学生的态度两个方面。对待工作态度方面:教师要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充满激情,无私奉献。教师的职业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精神品质的形成,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待学生的态度方面:教师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因为对部分学生忽视、轻视、偏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要求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以及激励的语言和行为,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的教学态度,会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自然就对学习产生兴趣。

2.2 教师的考核制度不合理,导致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积极性

虽然各大高校都强调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并且正在进行质量工程建设,但是具体工作方面却很难落到实处。例如:大部分高校教师不愿意参与本科教学及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研究等教学活动,从事教学工作也仅仅是为完成“工作量”。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制度不合理,过分强调科研水平,对教学工作的要求较低。这就导致许多专注教学法研究的优秀教师在业绩评价中处于劣势。从而驱使更多教师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找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工作中,对于教学逃避、应付了事,一般没有教学事故,完成基本工作量即可。

2.3 教师的教学能力欠缺

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张,高校教师队伍也日益庞大,很多年轻博士、硕士或从事其他行业的人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充实到了教学岗位。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受过教育教学方面的训练,岗前培训也有走过场之嫌,因为他们是先从教,再培训,而培训的内容与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不存在多大的联系,由此导致教师的教学能力欠缺,教学经验不足。再加上有些教师不善于教育教学研讨,导致教学内容陈旧、授课空洞、言之无物,课堂信息量小,理论脱离实际,学生学不到真正有用的东西。有些教师仅仅满足于传统的、单一的知识传授方式,不善于用启发、引导、互动等现代方法。

2.4 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

据观察,目前大学生中很多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没动力,课堂上玩手机、聊天和睡觉的学生比比皆是,部分学生厌学、逃课情况严重。究其原因,其一,学生对大学学习生活认识不足。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一下子自由了,没人管了而变得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因此出现随波逐流甚至放任自流的情况。学习主动性不强。其二,学校对学生管理方面。大部分学生由于习惯了高中时代严格的保姆式教学管理模式,进入大学后,对宽松的放羊式教学管理模式不太适应。众所周知,大学的课堂不像高中时那样有老师严格规定着,管理着,而这种自由、松散的管理体制往往使得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因缺乏严明的学习纪律,逃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屡见不鲜。再加上大学课堂往往没有严格的考勤制度,必然使学生的学习缺乏压力和竞争力,加之部分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过多的沉醉于交际、娱乐。其三,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学生缺乏参与的积极性。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上,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甚至没有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实验课程,大多数也是教师在上面做,学生在底下看,学生缺乏动手的机会和热情。

3 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建设高质量的高校教师队伍成为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而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仍存在以上诸多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以下五点对策建议。

3.1 建设高质量的高校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素质

一流的师资是一所一流的大学的核心因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条件。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因此,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重点应放在师德建设和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两个方面。师德建设可以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强化职业道德意识,来增强教师的责任心、端正其教学态度。学校应定期举办各种座谈会、交流会等,让教师意识到师德的重要性及如何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在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这一块儿,可以举办青年教师授课比赛、新老教授互相帮扶及教学专家的随堂听课等活动,培养一支教学素质过硬、教学效果良好的稳定的教师队伍。

3.2 建立以教学质量为导向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考核制度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其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建立以教学质量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对于提高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例如:高校应将教学评价的结果作为评先、评优、晋职、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充分协调好科研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可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进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高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要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师的任务,并且依据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教师的素质、工作过程及工作绩效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价值判断。

3.3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其正确、合理规划大学生涯

学校应对新生开展学前教育,在大一时,采取多种途径给学生灌输“进入大学只是另一个开始”的思想,从而有效引导其树立长远、合理的人生规划。比如,可以组织专业负责人向不同专业的同学开展一些不同类型的讲座等。让学生知道“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我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专业的就业形势(前景)?”“大学毕业我想要得到什么?”“怎样才能实现我的目标?”等等。引导学生树立起自己的理想,合理规划大学生涯,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3.4 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风是一所大学精神文化的主要体现,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学风一方面体现着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行为风尚,另一方面也是教师教风师德、治学态度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反映。学风建设应该从实施学生管理预警机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等方面下手,如:加课堂纪律、考勤制度、考风考纪等等方面,另一方面,通过任课教师、辅导员等向学生灌输时间的宝贵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及学习成绩。

3.5 逐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一套评价教学质量的新机制

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需要完整的制度安排才能有效地降低管理成本, 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要有一系列科学的机制:(1)建立以教学质量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发挥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2)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规范教学环节;(3)完善教学检查定期监控制度,监督教学过程;(4)加强教学信息联络反馈制度,帮助年轻教师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5)实施学生管理预警机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力度,督促学生学习;(6)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杨有振,王书华,卫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现状、影响因素与对策[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 (3):2.

[2]庄志军,韩丽珠,林砚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8(6):9-11.

[3]张博,杨蕾,马丽岩等.高校教师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3):50-54 .

[4]董跃娴,孙褘振,沈文华等.影响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2):36-39.

[5]张丽.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证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0(11):34.

[6]马莉,惠调艳.高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建议[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9.

[7]刘英,任庆泰,许延飞等.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关键影响因素探析[J].高等建筑教育,2012(6):5-9.

[8]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