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公寓文化论文

公寓文化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4-02 09:16:1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公寓文化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公寓文化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实践研究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抓手。在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工作中引入项目化管理模式,是遵循大学生教育规律和成人成才发展规律,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学生公寓文化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校园文化教育工作实效的有意义探索。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1.1项目管理的内涵

项目通常是指为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服务或结构而进行的一次性努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项目侧重于过程。一个项目通常包括三个因素:确定的目标、明确的开始与结束时间、既定的预算。

项目管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科学,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科学管理方式。它以系统论为指导,以现代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通过特有的组织形式,实现项目全过程的总和动态管理,从而有效完成项目任务。[1]项目管理对项目进行组织管理,可以更好地解决项目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或困难,最大程度地优化所需资源配置,做到项目在特定的范围、有限的时间、预定的成本及质量之间的相对平衡。

1.2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内涵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是指以学生公寓为主要载体,形成、体现和传播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伴随大学生思想、认知、性格、追求的不断碰撞、磨合直至互相融合,最终形成极富凝聚力的文化氛围。[2]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是依托学生公寓这一载体免费论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大学生参加的一次性活动,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起止时间明确、参与对象明确、活动预算简单等特点。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是指将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各项具体活动视为一个个项目,运用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对具体活动内容进行科学设计,以具体的项目带动物力、人力方面的资源整合,通过建立项目的计划、组织、实施、控制、收尾、考核评估的管理体系,增强校园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工作运行模式。具体而言,在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过程中,学生工作处作为学生公寓主管部门,在制定学生公寓文化教育工作计划时进行项目统筹规划,提出总体要求,实施目标化管理,建立文化活动时间安排表,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采取招投标制度进行立项操作,通过公平竞争、公开评审,采取项目负责人制度,做到目标到位、责任到人。

1.3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意义

将项目管理引入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管理,有利于优化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的管理,充分调动大学生组织和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校园文化真正地走到大学生生活中去,增强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

近几年来,莆田学院在学生公寓文化活动中也尝试实施项目化管理模式,如每年一届学生公寓文化节就是在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工作中运用项目化管理的成功案例。通过组织“好学风”优秀宿舍评选大赛、“宿舍文化风尚大赛”、“寝室舍标设计大赛”、“安全知识知多少”之社区安全教育主题海报设计大赛、“迎奥运、树新风”之社区文明标语征集大赛、“节约我先行”之社区节能宿舍评选大赛等活动,运用项目管理的目标导向、过程控制、团队激励、绩效评估等专业理论,充分利用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做到责任到人、专款专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校园文化建设实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流程

2.1酝酿准备阶段

在学生公寓文化活动中引入项目化管理模式,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的开展作为在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由学生工作处负责牵头组织实施,专家组经过调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提出总体构想,明确教育总体目标,确立正确导向。其次免费论文,进行目标任务分解。对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任务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选择适合项目化管理的任务,确定公寓文化活动项目的目标和具体要求,制定并公布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的申报指南,面向全校师生公开征集公寓文化活动方案,营造“人人可以申报,人人可以参与”的氛围。。

2.2项目申报与审批

在立项通知公布之后,申报活动的学生团体必须在了解学校的情况以及学生公寓文化活动各项具体规定的基础上,深入调查学生的活动意向和需求、活动场地情况,并对活动的开展时间、地点、规模、主题、内容、形式作出详细的计划或实施方案,在充分论证之后向学生工作处投递活动计划书,参与项目申报。活动计划书须体现时代特色,能反映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对广大学生具有吸引力,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一定的校园影响力。

在审批环节中,由学生工作处统一组织活动立项评审,对所有活动项目计划书的可行性、影响力、内容、活动形式、安全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核,保证审批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立项。

2.3项目实施与监控

项目实施与监控是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主体部分。通过审核的立项活动项目,由学生工作处与活动主要负责人签订《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立项协议书》,以协议书的方式确保活动任务的正常开展和配套经费的及时落实。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立项的计划书不得擅自改变,在活动的实施阶段,学生工作处组织立项活动督查小组对活动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及督导,检查活动项目主要负责人及活动组织者是否按照计划开展活动,活动进度是否符合计划的要求,活动经费是否合理使用。学生工作处对活动项目进行中期评测,如发现活动项目负责人未按计划开展活动,或是活动方案执行难度大,或是活动经费不合理使用,则可以中指活动项目的实施,停止拨款、撤销立项的处理,做到尽量避免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2.4项目验收与评价

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与传统活动管理方式的最重要区别之处就在于活动项目的验收与评价环节。在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运行结束之后,活动项目负责人应做好活动项目的工作总结,全面总结出活动的成功之处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向学生工作处提交文本材、图片、DV等多种形式的资料,积极配合学生工作处进行活动项目的审核与验收工作。学生工作处组织验收专家组对活动项目进行全面的、最终的评审和反馈,根据活动项目的开展情况、成效、影响力等,评选出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的精品项目、优秀项目、合格项目以及不合格项目;同时对活动项目主要负责人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下次该负责人或团体申报立项的参考指标。

项目验收结束后,学生工作处要做出公正的评价免费论文,及时兑现奖励和处罚,及时表扬和奖励开展得好的活动项目;批评不合格项目的负责人及申报团队。活动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及时总结推广、宣传,可在校内媒体中开辟学生公寓文化活动专栏,广泛交流活动项目开展的经验,也可对成功的活动项目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推动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过程中应把握的原则

3.1坚持资源整合原则

学生公寓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常常出现部门之间、院系之间各自规划,各行其事,未能形成有效的“齐抓共管”的局面,资源整合也无法得到实现。在有限的资源得不到统一规划的情况下,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的重复现象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项目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组织内外的各种资源,优化工作流程,化解项目矛盾与冲突,提高项目资源利用效率。[3]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深入调研,精心规划,围绕大学生的成人成才需要科学设置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总目标,完善学生公寓文化活动具体项目的申报指南,严把活动立项审批关,对申报的同类相似的活动项目,采取合并立项的方法,倡导竞争与合作,避免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重复开展的情况出现,有效地整合资源,以最低的成本去达到最好的效果。

3.2坚持强化负责人责任原则

立项项目的实施与管理过程中能否按计划开展,人力物力是否到位、经费是否合理使用,这些都与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是紧密相连的。活动项目通过立项之后,倘若项目管理部门放开初期管理,项目负责人责任心不够,待到活动中后期才开始管理,则会延误了活动项目实施的最佳时机,活动效果可想而知。在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过程中,如何提高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力?如何变活动项目负责人的被动管理为积极管理?总的来说,只有坚持强化负责人责任原则,加强负责人的项目管理技能和经验培训,结合往届优秀项目案例,培养负责人项目管理所需要的策划、组织、公关等方面的能力,强调负责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宣传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管理的规则和实施办法免费论文,以及项目成果的鉴定办法和具体标准。通过强化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促使项目负责人在通过立项审批时,能够明确其工作职责,能按照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管理的具体要求,及时着手开展工作,如进行活动人员安排、进行活动的前期宣传、协调解决活动场地的使用问题、合理安排经费预算等等。在项目的实施与监控环节,通过立项活动督查小组的不定期抽查与督导,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全局意识、进度意识会得到不断的提高与加强,有利于项目负责人有效地、保质保量地开展活动。

3.3坚持过程监督原则

在活动项目化管理过程中,监督是项目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实施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过程中,应坚持过程监督原则。学生公寓文化立项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给予重视和监督,任何一个环节的完成情况都可能影响到其他环节的完成,进而导致整个活动项目无法按时保质完成。项目管理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所有立项活动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抽查和督导,与活动项目团队进行有效沟通,直观了解项目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意见,协助解决问题。

项目管理应用到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的管理中,实现了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对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学生公寓文化活动项目的具体实践,搭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工作平台,激发大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卫兵,王务均.大学生廉洁教育项目化管理的基本内涵及运行机制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

[2]刘建荣.探索公寓文化建设途径,强化公寓文化功能[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

[3]郝丽丽,宋岩,蔡慧慧.浅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项目化管理[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篇(2)

论文摘 要:学生公寓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和完善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公寓社会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教育管理的研究视角对师范院校学生公寓文化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针对目前在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希望能够有益于师范院校学生公寓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有助于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促成育人目的的最终实现。

前言

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高校学生公寓社会化改革也随之不断深化和发展。学生公寓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的“第一社会”、大学生的“第二家庭”、大学生的“第三课堂”,其地位也日益突出。但与此同时,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如何实现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如何做到及时高效等一系列的问题,成为师范院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一、概念界定

(一)学生公寓文化

在学生公寓这一个特定且相对密集的空间环境下,以大学生群体为主体,通过他们共同的生活和学习等活动,在各种客观因素和外在条件的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群体文化。学生公寓文化是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综合,具体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共四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公寓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反映校园文化所具有的特质。

(二)学生公寓文化的构成

1.学生公寓物质文化

学生公寓物质文化就是指在大学生公寓区内由各种布局设施和物质环境等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形态。高校学生公寓环境的好坏对于公寓成员情感、意志的培养以及认知的形成与发展,都存在着极其重大且深远的影响作用,有学者指出,高校学生公寓物质文化对公寓成员具有感染、导向等方面的功能[1]。

2.学生公寓制度文化

学生公寓制度文化是高校及学生公寓管理部门为了维护大学生正常生活秩序及促进高校育人目的而设定的各种规章和制度[2]。它可以分为正式制度文化和非正式制度文化:正式制度文化是由高校和相关管理部门为了维护公寓运转正常、学生安全等所制定的各项条例规章而形成的文化现象;非正式制度文化则是指在高校公寓的运作和学生日常生活、交往中自发形成的具有感染力、约束力的一种文化认同现象。

3.学生公寓精神文化

学生公寓精神文化是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深层次表现,是大学生在公寓日常生活中所体现出的精神生活方式和价值诉求,体现了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内涵与实质之所在,是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核心与灵魂之所在。高校学生公寓精神文化主要包括成员对公寓文化的认知、价值观念以及对公寓集体的归属感等。

4.学生公寓行为文化

学生公寓行为文化是公寓成员在集体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是大学生生活习惯、精神面貌、道德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动态体现,是高校学生公寓精神文化实践的一种方式[3]。随着我国高校学生公寓条件的日益改善,高校学生公寓行为文化的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概括起来主要有:人际交往行为、活动参与行为、道德表现行为、网络行为、自我管理等。

二、师范院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道德明显缺失

高校学生公寓实行社会化后,由学校负责宿舍管理变为物业公司管理,学生的角色转变很快,脱离了道德规范和校规校纪的约束,表现为对物业管理的挑剔,不少学生对深夜在楼道内或房间内打电话、大声喧哗、放音乐所持态度是选择视而不见或无所谓,少部分学生毫无顾忌地抽烟、打架、夜不归寝、破坏公物等,以上表现都说明学生在公寓的道德缺失比较明显。

(二)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缺乏

大学生公寓文化是一种特殊的场所文化,是由高校学生公寓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及公寓内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世界和外在行为构建成的总和。高校都在公寓的硬件设施上作了很大的投入,形成了良好的公寓环境,但是在软件建设方面却仍有许多不尽如意的地方,如公寓管理队伍建设,公寓文化氛围的营造等。即使一些营造公寓文化氛围的活动如开展一些公寓寝室文化节等,也只是走过场,走形式,学生公寓尚未真正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

(三)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重视文化知识的灌输,轻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大都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调查数据显示,一半的学生不愿意在学生公寓中做志愿者一类的服务工作。

三、加强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优化师范院校育人环境

(一)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1.建立学生组织机构

系统化的管理虽然分工明晰,但要维护系统所分担的职责和发挥它的功能作用,就需要加入组织的建设。学生自我管理也是如此,需要建立学生组织以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比如可以组建学生公寓自我委员会、学生文明先锋号等学生社团组织。学生公寓自我委员会负责学生公寓的卫生检查、学生星级寝室评比、特色寝室评比等工作。学生文明先锋号负责公寓安全检查和学校公共场所如食堂用餐的秩序维护等工作。通过学生社团组织的建立,可以使学生争取做到“学生的问题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解决”,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责任心,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2.设立学生公寓楼层导师制

公寓楼层导师制就是公寓的每个楼层设一名导师,其职能是组建楼层学生组织,指导学生组织开展工作。因为学生组织在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从楼层导师那得到指导和帮助,此时,楼层导师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他们向公寓管理部门及分院等寻求解决途径。楼层导师一般由分院推荐,选拔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高年级学生党员或干部担任。

3.制定学生自我管理的激励机制

在学生公寓管理中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动机加以激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和保护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热情。在大学生自我管理上,比较有效的激励机制应包括:一方面,设立自我管理方面的荣誉奖励,如开展“公寓优秀个人”、“特色寝室”等评选活动。另一方面,可对学生在公寓中的作息制度、学习纪律、保持卫生等各方面赋予学生明确职责,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对各自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互相监督,以实现自我管理的目标。

4.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自我约束能力是指自我反省与监控能力,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是自我管理的基础。只有通过自己的自觉和自愿,外界的规章制度才能内化为学生内心的信念,规章制度才能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从而发挥应有的作用[4]。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对自我约束能力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意识到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是他们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赖以生存的基础,并在日常管理中及时指出学生自我约束不够的行为并指出提高自我约束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营造育人氛围,加强学生公寓文化建设

1.加强学生公寓文化的硬件设施建设

硬件是基础,包括必须的生活环境、必要的文化活动场所、完善的生活设施等。以往,高校对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视力度不够,使得高校公寓的文化设施比较缺乏。因此,应加大学生公寓文化硬件设施的投人,例如可以在学生公寓每层楼里设立一个学生活动室,在公寓的大厅和走廊上设立班务公开栏,党建、团建、安全宣传栏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又为学生公寓文化的发展和发挥育人作用创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2.加强学生公寓文化软件设施建设

软件主要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行为管理。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观念、方式的转变,学生的组织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行为管理的载体及基础都将弱化甚至消失[5]。学校应强化学生公寓的德育和文化功能,使学生工作的重心由班级逐步转为公寓寝室,努力探索在新条件下的学生工作的新方式、方法及途径。

3.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公寓文化活动

活动是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有效的载体。学生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公寓文化活动,如学生星级寝室评比活动、特色寝室评比活动、寝室文化艺术节活动等寝室文化活动营造育人氛围。这些寝室文化活动对于规范学生的寝室行为,强化学生的遵章守纪意识,对于学生的思想修养、文化修养和学生群体意识的产生、集体观念的树立、学风的培养,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都有深刻的影响作用,最终使公寓真正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素质能力提高的重要阵地。

结语

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的基本场所,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家,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塑造有着直接的影响,是学校教育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知识、信息传递的重要场所,也是学校课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如何加强学生公寓管理,融入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一个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春如.对思想政治工作进大学生公寓的几点思考[J].常熟高专学报,2004,(6).

[2]黄培清.广州五山大学生公寓德育环境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S1).

[3]郭玲玲.高校大学生公寓文化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高教论坛,2006,(1).

篇(3)

>> 高等艺术院校在文化创意产业开发中的作用浅析 文化多元发展背景下的高职艺术院校专业建设 艺术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可行性与对策 浅析艺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艺术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几点思考 校园文化与高等艺术院校学风建设 艺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与艺术院校人才培养 浅谈艺术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与塑造 艺术院校廉政文化建设有效途径研究 思政教育视角下艺术院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研究 企业文化与艺术院校校园文化的对接 艺术院校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的现实意义研究 高等艺术院校教师在江苏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职责 提升艺术院校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论跨文化交际与艺术院校的外语教学 艺术院校校园文化构建的实践与研究 高等戏曲艺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三个着力点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构建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研究 艺术院校的课堂教学艺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07-01.

[2] 项仲平,邵清风.文化创意产业与当代艺术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3] 刘淮兵.安徽文化产业与艺术院校“创意文化园”对接研究[J].艺术科技,2015.

篇(4)

关键词:演变;聚落;交往层次;楼栋

Abstract:In Chinese design, interaction between residents who live in the building is always neglected. It is common that a building is composed of several standard units and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space. In that cas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esidents may merely expect to be achieved in public outdoor area. However, this transportation space is usually minimized to just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use, interaction between units inside the building is not emphasized. This intermediate level of communication is precisely what we lack in our daily life. It could provide great attraction and opportunity for people to have outdoor social interaction instead of indoor activities.

Keywords:Evolution;settlement;

exchange level;building;public children’s playground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8-0046-04

1 前言

随着国内城市化的快速行进的步伐,人口大量朝城市密集。这一进程也大大推进了中国城市建设与发展,而居住区建设成为大量建设中的绝对主角。在应对大量人群对住房的需求时,国家在政策上依据资源现状,采用市场化运作、工业化生产的集合住宅模式快速因应。由于较少的研究和分析,当今的成片的城市居住区面临许多问题。本文试图找到当代城市住区中所面临的社会交往的问题,对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2 住区社会交往的演变

住区是个十分广泛的概念,既包含当代居住区似的城市集合住宅、别墅群,同时也包含类似小村落的的居住形态。某种程度上,住区可以理解为一定数量人群的混合居住的场所。要了解住区的社会交往方式,我们必须从各种住区的发展变化过程入手,总结其人际交往的形态,比较其优劣。通过这种方式,找出当代城市住区社区交往所面临的问题。

2.1从宗族聚落到古代城市的演变

《尔雅· 释亲》中提到:“父之党为宗族”,指出宗族是指由父系血缘关系联结而成的群体,并不包括由婚姻关系形成的母族、妻族。这是最普遍被接受的关于宗族的定义 ,也是笔者所采用的定义。宗族是一种传统“组织”,但是宗族聚居的程度,宗族的形态却是流变的。现在一般所说的宗族或家族,其形态基本是宋代以后才形成 ,至明清达到全盛的阶段。因此,我们现在所指谓的所谓“传统宗族”或“宗族传统”并不是上古的传统,而是宋代以后的传统。

关于宗族居住的形成,当然具有其文化性的因素。但我们在此可以解读为是为了通过群体的力量共同抵御来自自然或者战乱带来的威胁。基于这样的集合方式,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宗族聚落的内部,人们保持十分紧密的社会交往。由于生产力的不发达,人们的行为空间其实是相当有限的,这就是说在聚落和聚落之间的交流不是十分频密的。就这种现状来说,向外人们在聚落中的交往并不具有更为广阔的社会属性。同时,由于聚落之间的密切联系而打压了更小单位的家庭的独立性,例如家庭纠纷往往要用宗族规则来处理,所以向内来说,这种关系也不具有以家庭为单位的私密性。所以这是一种介于社会与家庭之间的中间形态的关系。

2.2古代城市商住结合的街坊式住区。

上文分析了当代住区中的交往问题,可以得出结论:当代住区的社会交往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个比较中间的层次,即强大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私密交往和错综复杂但浅层次的社会交往压缩了中间层次的交往。

当代的城市社区一般配备完备的公共活动场地,和集体活动设施。但如今小区动辄几千户的规模,居住小区依然是一个很大的空间,所以我们依然要把小区内的交流活动定义为社会交流的层次。对比宗族聚落的交流规模,我们可以推断出中间层次所能参与的人员规模---几十户以内链式交往(莱维特的人际沟通模式:关系一个接一个地传递)。而这个规模在当代住区内,我们基本上可以定义在楼栋之内。

4.2以楼栋为单位的交往

居民在楼栋内的交往在国内的设计中往往是被忽略的一个层次,往往一栋楼就是若干个标准户型拼接然后加上垂直交通空间,居民交往的可能被寄希望于室外的公共场地。这些交通空间也被压缩到了刚好能满足使用的地步,楼内户与户之间的交流不被强调,而这恰好是我们生活中所缺乏的中间层次交往。这个层次的交往可以把人们从完全的套型内活动吸引出来,也能和外部的社会交流有一个好的链接。

纽顿轩公寓楼于2003年设计,2007年竣工,共36层高,位于新加坡高层住宅区。建筑采用直线型的设计规划,每个楼层四套公寓,每层公寓都有一个公共大阳台,促进各楼层之间人们的交流。公寓的建筑面积并不大,但使用者可以选择一面玻璃墙隔断出第三个卧室作为书房用,或者不用玻璃墙而直接作为一个大起居室用。建筑采用绿色可持续的设计理念,拥有本地最高的常春藤墙,青翠的攀藤植物从低楼层一路攀缘到顶层。其另一特色是每四层楼就有一个绿意盎然的“天空廊道”,让住户不论居住在高层或低层,都能在绿意中俯瞰市景。此外,公寓的停车场、游泳池旁也都种植了花草树木,使公寓的绿色面积比占地面积高出30%,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建筑。这些植物不仅减少了能源消耗,而且还可以吸收车辆排出的废气。

公共阳台的使用大大的加强了楼层间人们之间的联系,他们在享受这个微小公共空间时也能结识更多的邻居,在彼此闲聊中加强彼此的了解,激活了楼栋内的灰暗空间。

5 空间的设计

从上文的种种分析和对案例的总结,我们得到了促进楼栋内交往的设计思路。即在套型间插入功能性的空间,而不仅仅是了无生趣的交通空间,吸引人们从套型内走出来,从而为交往创造条件。在每一层可以设有共用门厅或者洗衣房,儿童游戏场。在室外公共部分装修上只要做简单必要的装修, 如木地板、和电气五金配件等在室外装饰装修就能创造更为灵活的空间,而不只是晦暗幽深的楼梯间。

关于套间的公共部分应该尽量考虑设置非排他性的空间,不然易引起使用上的纠纷。例如可以以儿童作为联系纽带,设置公用游戏空间,儿童画作展示空间等小型展示空间。既不会造成使用上的纠纷也容易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

既不会造成使用上的纠纷也容易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

本人提出的空间模型是:可以在楼梯间尽端设置这种公用空间,且在应放在楼梯平台板高度,以弱化层的概念,也可避免侵害到私密空间。从而联系上下层,使楼内交往出现传递效应而不只是在一层一层的静态中交流。

6 结语

在住区的设计中必须认识到,人们的交往是多层次的,因此设计也应考虑到每一个层次的需求。交往中任何层次的断裂都必然导致交往的单一化。本文提出的楼栋内的交往空间模型,试图找到一个更为贴近生活需求的交流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冰,张晋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规划对策研究.区规划研究.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002-1329 (2002) 12-0082-04.

[2]城市居住小区邻里交往空间研究.陈鸿.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3]杨卡.新城住区邻里交往问题研究.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 16卷第 3期.

[4]于冬亮.住区交往空间研究.同济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篇(5)

为了解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实际状况,明确具体问题,寻求相应对策,笔者针对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设计,并发放问卷119份,基本信息包括几下两点:

(1)回收有效问卷119份,其中性别为男性的大学生53人,女性的大学生为66人;

(2)各年龄段中以大二(45.38%)、大三(31.09%)为主,以大一(7.56%)、大四(15.97%)为辅。根据问卷反映的问题可从两方面具体研究:影响因素、利弊分析。

(一)寝室文化建设影响因素

宿舍氛围不和谐,室友关系难处理。据数据统计,在119位受调者中63.03%的人认为寝室不合理的作息习惯(如睡懒觉)是寝室文化建设中最大的阻碍因素,而多数人同样认为卫生纪律不过关、沉溺上网、使用违章电器仍会影响寝室良好文化氛围的建设(见图2:大学生宿舍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而相对学习氛围,调查结果显示,43.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在寝室的学习氛围较一般,花费于看书学习上的时间较少,55.46%的大学生表示平日较多的时间用于上网。公寓集体活动的开展对寝室关系的建立有重大意义,但调查中发现50.42%的受调者表示只有部分寝室成员对公寓、班级等集体活动表现的积极,而不积极或没兴趣仍占据大部分人数。而此不利条件进而成为促进室友关系的障碍,62.18%的受调者认为室友关系较为融洽,但依旧存在小部分大学生认为室友关系不太融洽。寝室生活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聊天消遣、看书娱乐成为寝室轻松娱乐的方式,但调查数据显示,77.31%的受调者在上网中度过,58.82%的受调者在聊天或串门中度过,而寝室聊天中校园八卦占大部分内容,学习时事等较之较少。要放松方式

(二)寝室文化建设利弊分析

建设目标明晰,处理问题方式积极。调查发现,被调查者能够积极调整心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50.42%的受调者认为因做某事影响室友的休息时会立即停止。面对矛盾时,绝大多数受调者会选择相互沟通或借助机会道歉并和好。数据显示,受调者认为寝室文化建设对增进感情、拓展知识面、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气质、提高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一定的推进作用,普遍认为寝室文化建设有助于寝室成员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理念的形成,帮助个人满足自尊心、调节情绪、增进身心健康,更具有对个人模式标准化的作用(见图6:大学生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的成材的作用调查)。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个体特征的影响

作为群体文化一部分的宿舍文化,其创建的文化形态为师生共享,而高校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及思想理念转变的重要过渡期,其所处的环境成为主要影响因素,而宿舍是多数高校生生活及接触最多的地方。宿舍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及精神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主体,主观因素的发展成为文化创建的决定性因素。性别不同导致文化建设过程中个体表现的不同。相较于男生寝室,女生寝室明显比男生寝室爱学习,但一般男生寝室的和谐程度常常高于女生寝室;大一学生寝室成员因为刚认识,寝室成员之间会尽量克制自己,避免矛盾;大四阶段,就业和准备毕业论文是寝室成员最重要的事情,在寝室的时间变得很少,经常不能全部成员聚在一起,个体因此变得更珍惜最后一年的相聚时间,矛盾反而减少。

(二)学校因素的影响

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宿舍分配、基本设施配置、维修等都与宿舍管理工作直接或间接挂钩。一般来说,寝室管理制度不仅直接影响寝室的物质文化,如寝室管理规定,如每个寝室的水电费,还直接影响寝室的生活习惯及文化氛围,如作息时间等、每天卫生大检查。宿舍文化则是高校管理制度的细化与拓展,高校宿舍规范管理依托高校文化创建的管理制度,而高校文化创建制度则以宿舍文化为切入点,深层次地挖掘高校管理特色,创建优良校风学风,其一定程度上是高校多方决策的重要体现。

(三)社会因素的影响

篇(6)

关键词:高校食堂;多功能餐饮空间;空间设计

高校食堂作为校园建筑,是校园文化的载体,能赋予大学生生活、学习、交流的空间。食堂的室内设计是对其建筑设计的继续,随着高校的发展,其室内环境不再是低要求、低标准。在满足功能多元化的前提下,如何塑造有序的、有特色的餐饮空间,实现与校园整体建设相融合成为了高校食堂室内设计的重点。笔者希望通过对大连理工大学博留公寓食堂的室内装修设计的解读,为该类建筑的室内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 工程概况

笔者于2012年参与大连理工大学博留公寓食堂一、二层学生餐厅部分的室内装修设计。学校为加强支撑与服务保障的建设,2012年在博士生、留学生公寓区内建成一座以餐饮为主,学习、活动为辅的食堂。该建筑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图1)。地下一层为消防和仓库使用;一、二层为学生餐厅,其空间设计均为最基本的三段式(厨房操作区、备餐候餐区、餐厅区),相互平行并无交叉操作间。三层为接待餐厅和宴会厅,相对于一、二层档次较高,受用人群以教师为主。在没有宴会或大型活动时,开敞宴会厅作为教师餐厅,以自助餐为主。每层设有独立卫生间。一层令配有超市、咖啡吧、办卡室。该建筑主要为满足博留公寓区的学生及教师的生活需求,功能辐射面积较广,受用人数多。

二 设计理念

高校食堂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学生和教师,室内设计在借鉴优秀餐厅案例的同时又应有别于一般的商业餐饮。体现校园文化特色,把握就餐区的空间尺度,依托原有建筑空间特征,避免就餐区域的划分过大或过小而给人们造成不便。灵活组织高效、便捷的交通流线,及时疏散食堂内大量瞬间人流,平衡各楼层的使用人数,提高空间使用率。室内形态设计应突显高校食堂的现代感。注重界面的划分和空间的动静结合,分析人们就餐心理,合理摆放家具陈设,选用恰当的材料。注意室内空间的舒适性、美观性,创造出简约质朴的室内风格和有秩序感且通透的使用环境,使空间和功能和谐统一,提升就餐环境品质。

三 设计应对

(一)就餐心理影响平面布局

就餐心理因人而异,有的学生喜欢和友人交流,形成热烈的讨论气氛;有的学生观望心理较强,希望占据空间内有利的位置以便观察四周;有的学生在就餐或学习期间不希望被打扰,也不想过多的交流。但是不论哪种心理需求,使用者都希望处在一个受到保护的空间。因此,无论是在餐厅、酒吧,还是图书馆,只要存在着共享空间,几乎所有的人都会优先选择靠墙、靠窗或是靠隔断的地方。原因就在于人的心理需要安全感,需要被保护的空间氛围。这就是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提出的“边界效应”理论。博留公寓食堂针对不同心理需求对餐厅进行了合理的划分,融入子母空间设计(图2)。依据原建筑平面与售饭窗口的布置,将一、二层的就餐空间先规划出主要通道并利用隔断、柱子进行整体划分,把开敞的就餐空间划分成多个区域。通过家具灵活多变的摆放,形成不同的小空间,这些开放和半围合的空间结合起来,使整个餐厅的中心区域相对自由开放,边缘空间相对安静,室内空间更富有层次感和趣味性。

(二)便捷高效的交通流线

餐厅内的人流最为集中,是整座建筑空间内的重心。在设计中应注重功能流线的合理安排,强调合理的功能布局和空间尺度。博留公寓食堂的入口门厅贯穿两层,通透且面积适中,给进入建筑的人群一个缓冲空间,部分人会通过门厅内的楼梯进入其他楼层就餐。餐厅内垂直于入口方向又分别设置了四条主要通道,以便直接抵达售餐窗口。为方便就餐者快速找到桌椅就餐,在半围合空间内又规划出多条辅助通道,提高了餐厅内的通达性。

(三)合理运用色彩和材料

人们总是最先用视觉来感受环境,而环境中最先闯入人们视线的就是色彩。色彩运用的好坏不仅影响视觉美感,还影响人们的情绪及工作效率。而不同的材料能体现出不同的质感,可以渲染及强化环境气氛并影响人的心理。因此,在塑造空间意境时,既要重视面层材料的选择和肌理的表现,还要运用合理的色彩调节空间氛围。博留食堂在颜色的选择上主要以暖色调为主。材料则根据食堂的特殊性多为易清洁材料,方便及时清理,避免影响学生的正常使用。因此地面砖选用米白色抛光玻化砖,墙面选用白色乳胶漆结合面砖饰面。

隔断选用仿木纹棕色优质防火板,桌面都为暖色为主的优质防火板,其他配套设施也都便于清洁。在天花的处理上,一、二层都选用米白色铝板,并将做好的环形和圆形造型悬挂于其中,涂以不同颜色的乳胶漆,使天花具有跳跃感(图3)。

(四)室内空间恰当的人际距离

食堂座位布局要整体考虑空间设计、使用要求、人体尺度,还要符合环境行为心理。利于学生正常交往的同时要保持适当的人际距离。根据人类学家霍尔所提出的四种“人际距离”有意识地安排,使餐桌的布局形成多种不同的交往氛围。博留公寓食堂内的家具宽敞舒适,如高靠背的卡座,长条高桌等现代家具。根据空间的平面布局的特点,自由开放的区域多为高桌或休闲餐桌,安静的区域多为沙发卡座。部分仿皮面的座椅给整体环境带来了温馨感。餐厅内的矮隔断或高靠背,使各个餐桌都有自己明确的领域感、私密性。人们坐在窗边就餐,视野开阔、光线充足,是一种惬意的空间体验和享受。

(五)人性化设计的渗透

室内设计中人性化的设计包括立面、天花、地面的细部装饰,整体色调的处理,和照明设计等,这些均是设计时考虑的重点,但要真正体现人性化还应从功能细部设计入手,为就餐者提供明亮开敞、尺度适宜、色彩清新的就餐环境。博留公寓食堂相比本校以前的食堂有了明显的改善与突破:过去仅在就餐时才开放使用,而现在是全天候开放,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内设Wi-Fi,满足学生用网络的需求。餐厅内有专门的橱柜提供餐具,学生在就餐后可主动将餐盘送至指定餐具回收窗口,专门负责回收餐具及剩饭的工作人员将垃圾和用过的餐具及时送至操作间处理。这样,餐桌上基本能保持整洁干净,工作人员只需定时清洁桌面和地面。就餐区的人行通道也可以控制在最小尺度,工作人员不需要再在餐厅中往返运送餐盘,而影响人们的食欲或是形成通道堵塞。这样不经意的细节已经形成良性循环,可见设计前期调研的重要性,方便通过分析总结后反映在实际设计中。

四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食堂不再是功能单一的就餐场所,已经由传统模式向功能多元化转变。笔者想通过对大连理工大学博留公寓食堂的设计,让我们明白做室内设计时不仅考虑平面布局、色彩材质选用的设计,也应是对生活方式、心理需求、行为方式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空间场所。

参考文献

[1] 王秀玲,付杰.餐饮空间与就餐心理探讨[J].山西建筑,2007,33(24).

[2] 乔峰,孙艳.室内空间设计中环境心理的研究及应用[J].建筑知识,2007,27(3).

[3] 徐园.高效、有序、人性化的学生餐厅设计[J].长沙大学学报,2005,19(3).

[4] 廉鹏,张德勋.高校餐饮建筑内部空间分析[J].山西建筑,2007,33(29).

[5] 郭琳琳.高校食堂大型餐饮空间的内部设计及改造探析[J].建筑・建材・装饰,2009,10(9).

[6] 李舟.高校食堂与室内设计[J].重庆建筑,2003,(2).

[7] 林涛,钱海平,崔光亚.功能扩张、角色转换后的高校食堂设计――山东大学东校区学生食堂设计札记[J].华中建筑,2004,22(2).

[8] 邹宏玉.麦当劳餐饮空间的设计要点探讨[J].山西建筑,2007,33(15).

[9] 黄万埔.浅谈室内设计中的心理空间[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8).

篇(7)

关键词:居住区;主题;策划;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4-0070-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房地产开发经营模式逐步发生变化。居住理念、文化和生活方式等逐渐成为规划、宣传的重点,融合于整体构架中指导具体设计、销售运营、管理服务等环节。与此同时,涌现出大量具有鲜明主题特色的居住社区,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居住区主题策划已成为住宅地产市场的主要发展趋势。

1、居住区主题策划概念

居住区主题策划是指以市场调研为基础,确定开发项目的具体目标,集中优势表达一种人居环境概念和意图,围绕目标进行概念设计、品牌形象定位、场地总体协调、建筑创意构思、环境风格特色等一系列宏观与微观方面的策划活动。通过主题的贯穿和支持,可以将居住区的多种构成元素凝聚起来,情景结合,营造一种生活情景,引导人们的居住观念。

与规划设计不同,策划主要解决项目宏观战略方面的定位、理念、创意研究,形成主要以文字辅助图片、方案草图的成果,仅起决策研究、方案说明及规划设计任务书作用;而规划设计则集中于项目的详细规划及细部设计,要有全套的图纸及辅助的文本,起施工依据作用。策划更具有前瞻性、创意性、经济性和系统性。

2、现代居住区主题策划类型

根据国内居住区的开发现状,通过大量的资料查阅和实地调研,归纳出以下几种主题类型:

2.1 文化主题

通过分析场地在城市中担当的功能、附属区域居民生活的物质、文化环境,对其进行角色定位,深度挖掘场地独特的文化内涵,以此为基础进行策划主题,突出表达场地长久以来积淀的文化特质,并倡导一种生活主张和生活模式。这里的文化内涵是广泛的,不仅指传统的地域文化,也包括引入的外来文化;生活模式也是多元的,不仅是照搬借鉴固有的生活模式,也有分析市场得出的潜在生活模式。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如西安曲江的一些楼盘,金地尚林苑、龙湖盛景、曲江华府(图1)以城市浓厚的“唐文化”为表达主题:深圳万科第五园以“骨子里的中国情结”为主题,用现代表现手法将徽派建筑与晋派建筑元素融合在一起,营建出现代而富有传统人文底蕴的居住社区。

异域风情主题一向是地产商的最爱,从最初地产起步时的欧陆风格到如今整体引人外来生活模式的情景社区,其表达模式越来越成熟,摆脱以往单纯的建筑或园林风格而是与生活模式有机融合在一起。如2001年末,中海地产推出的阳光棕榈园,以地中海式城邦生活为主题;华侨城地产推出波托乔诺纯水岸,模拟意大利滨海小镇波托菲诺:南宁嘉和城(图2),以地中海风情为主题,倡导岛居城邦生活,推出地中海原乡小别墅、纯正西班牙建筑,紧扣主题。

迎合都市上班族灵活办公的市场需求,SOHU中国在北京商务区推出SOHU现代城(图3),以“小型办公,居家办公”为品牌主题,给业主提供灵活多功能的空间;百仕达花园引人国外“主动式居住”理念,业主可以呆在家里休闲,也可以在小区享受四十多项运动内容,还可以到周围的郊野公园爬山,四期湖边漫步,高尔夫俱乐部挥杆等等。

现今居住区文化主题的策划愈加复合化和多元化,呈现出多产业结合的模式,将住宅产业与其它领域的概念有机结合到楼盘当中。如教育主题地产,开发商迎合购房者对子女成长环境和文化氛围的重视,引入幼儿园、中小学、运动健身等完善的教育配套设施或者利用相邻教育院校现成的设施,并以此为卖点增强吸引力;运动主题地产,将“体育”概念融合到房地产中,奥林匹克花园第一个将此作为主题策划,提出“运动就在家门口”的口号,规划时考虑运动健身空间的设置。

2.2 城市资源主题

这里的城市资源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然资源温泉、原始森林、水景(江、河、湖、海)、山景、坡地、沟壑等:②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公园、高尔夫球场、地铁、轻轨、火车站、大型超市、学校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自然景观逐渐淡出城市,人们向往传统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居住方式,开发商以此心理特征为基础,深度挖掘场地的资源优势,利用周围的特殊自然景观打造住区主题,比如以山景园林为主题的深圳硅谷别墅、依山眺海的云深处、坡地与海景相结合的三亚半山半岛(图4)等。

以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为主题,强调住区利用城市资源的便利性,如公园物业、地铁物业、火车站旁的口岸物业。现在城市的发展向片区化发展,集合特定区域的资源重点开发,以带动城市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如中央商务区(CBD)、中央生活区(CLD)、中央政务区(CPD)等。开发商利用区域内的公共资源作为开发项目的宣传策划,例如深圳天安高尔夫珑园(图5),位于深圳CBD核心位置,车行十分钟内的半径生活圈,几乎涵括深圳最顶级的配套资源。也有些地产商利用这些资源联合开发,提升区域的综合素质和影响力。1999年,深圳房地产市场提出中心区的泛地产概念,使位于该区域的黄埔雅苑、深业花园、中海华庭个个受益,中心区成为当年深圳房地产市场的亮点:哈尔滨江北板块各开发商联手打造滨江高尚人文水居板块,道路、绿化、配套建设状况迅速改善,江北板块一跃成为当地房地产市场的焦点。

2.3 旅游主题

有别于传统住宅项目,与旅游区高度关联,利用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建,融旅游、休闲、度假、居住为一体的主题策划居住区。主题公园与主题居住区互为依托,营造出美丽的人居生态环境,如北京华侨城(图6)的“旅游主题社区”,以一条景观中轴贯穿周边的景致,欢乐谷、维吉奥广场、英派斯健身会所、OCAT当代艺术中心北京分馆、城市客栈酒店、北京欢乐谷华侨城大剧场、TESCO乐购超市等;三亚、桂林这些旅游资源丰富且开发成熟的城市,利用周边现有的旅游配套设施进行主题策划的小区不在少数,旅游住宅地产占市场很大份额。

2.4 建筑技术主题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爆发,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科技为生活带来便捷并提高生活质量,与人们关系越来越紧密。主题策划中,运用科技概念也逐渐成为新兴潮流,主要体现在建筑技术的创新和新材料的运用以及建筑设计采用的特殊处理。前者诸如采用生态环保材料、太阳能一体化技术、恒温墙体材料等,北京锋尚国际公寓(图7)采取先进的保温隔热外建筑围护结构,配合置换式健康新风系统和混凝土采暖制冷系统、中央吸尘系统等三十余项建

筑新技术,首次在国内住宅建设中实现了“告别空调暖气时代”,在中国建成了第一个欧洲发达国家居住标准的超五星级、高舒适度低能耗公寓。后者则表现为采取底层架空技术、大进深露台、半地下会所等建筑细部处理技术,如招商海月一期利用架空层的高差处理室外双层分流体系。

2.5 目标客户主题

从客户市场细分上进行目标定位,确定居住区的主题,如老人公寓、单身公寓、白领公寓、学生公寓等。较为典型的例子是三亚清平乐小区(图8),是三亚首个专属老年人的亲情社区,也是中国老年学会老龄产业委员会全国首个“老年住宅研究示范基地”,项目由公寓、酒店式公寓、社区医疗中心及沿街商铺组成,建筑与主题广场围合出大体量的亲情空间,并且利用4.2m的社区架空层为老人们提供健身交谊场所。

3、居住区主题策划发展趋势

纵观这一阶段的居住区主题策划,呈现出单一-多元、抽象-具体、意境-情境的转变,总结出以下四种趋势:

3.1 整体系统化

主题居住区刚起步阶段,主题策划只停留于表面的宣传与化妆,流于概念炒作,往往说的比做的多,开发商只是提出一个个鲜明大胆的创意,作为市场宣传的噱头,而没有切实可行的相关配套建设和整体策划体系支撑,鲜有比较实际的。而现在随着专业策划被广大开发商所接受,主题策划更加注重前期房地产市场的调研与分析,客户需求的分析,强调主题与市场的切合,后期建设(建筑、园林环境)与配套设施(物业、公共服务设施、治安环境等)对主题的呼应与准确表达。

3.2 主题概念复合化

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结构体系的复杂化,单一主题不能再满足居民日益多变的生活需求,开发商将住宅行业与其他行业深层次的结合起来营造复合概念主题社区,如前面所讲的运动主题、教育主题、旅游主题等。另一常见方式是采取以一个中心主题组合多个小主题的多主题表达模式,如碧桂园,以“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的身份概念主题做统筹,融合教育概念等进行全方位的表达。

3.3 绿色科技化

节约能源日益重要,环保意识得到普及。国家通过国家科技住宅、国家生态社区等项目有意识地引导房地产市场,各城市也制订了相关的优惠措施,促进新型住宅节能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多的绿色小区、节能小区出现在市场上,居住区开始更多地转向生态节能化发展。

3.4 地域化

在全球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剧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异地克隆、同构现象日益严重,开发商逐渐意识到文化品牌才是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挖掘地方文化赋予项目地域特色成为主题策划的一个重要趋势。

4、结 语

主题已成为居住区规划的主流,不浮夸、符合市场定位并具有可实施性的主题策划将赋予住区个性形象,具有可识别性,利于竞争激烈的地产市场,建成后也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可,主题策划将在以后的住宅地产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胥和生,沈蕙帼,房地产策划[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刘冰馨,居住区主题与景观策划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论文,2007.6:11-13

[3]兰峰,房地产开发与经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