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电气实训个人总结

电气实训个人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07 01:06: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电气实训个人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电气实训个人总结

篇(1)

合作学习法(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一种结构化、系统化的教学策略,由2~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经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的学习目标,在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并获取小组奖励。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流能力。这种思想来源于杜威集体活动和集体项目(group projects)的观点,以及他在“民主和教育”中提出的理论,即学生应当在一起学习公民和社会责任。通过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在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学习的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该教学模式总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在2009级机电一体化五年制高级班随机抽取1个班作为实验对象。该班共有学生46名,全部为男生,年龄在17~19岁。

2.方法

选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材第三单元的课题五“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检修”进行本教学实验。经过教材内容分析,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将学时重新分配:教师讲授部分所占学时适当删减,增补实训实践学时。通过设置典型故障,由学生分组合作展现本组学习成果,以合作学习法教学,并及时以现场测验和问卷调查了解教学效果。

(1)课前准备。①分组。将学生进行异质分组,每组6人,每组都由6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并指定综合能力最强的同学为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学习计划、分解学习任务等。②布置任务。教师在授课前要求各组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充分收集铣床资料,了解铣床的主要结构和运动形式,观察操作的铣床,记录操作规程。可利用网络、学校图书馆、学校机加工中心、学校数控协会等资源获取以上信息。二是根据工作任务,绘制铣床各主令电器元件的安装位置图和铣床配电盘电器元件的布置图,观察操作手柄处于不同位置时,行程开关的工作状态及运动部件的工作情况。

(2)实施。①课前检查。正式上课前,检查各组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并给予评分。②组间共享与学习目标呈现。将各组收集的材料展示、筛选、点评,对材料收集不全的部分老师给予补充,引导全体同学进一步熟悉机床的结构及运动控制。教师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有关铣床内部结构及铣床操作的视频,深入学习机床的机械传动机构、液压控制回路,分析机械、电气、液压联合控制部分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呈现本课题的学习目标:检修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③集中授课。以教师讲授为主,重点讲解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维修的一般要求及一般方法,并在实训柜上人为设置故障点,由教师示范检修,边分析边检查,直至故障排除。④合作学习。由组长在本组实训柜上设置故障点。故障点公开,由易到难,故障点个数不断增加。在各组长组织下,全组成员共同合作,学习如何从故障现象着手进行分析,如何采用正确的检查步骤和检修方法进行检修。⑤学习效果检验。由教师在各组实训柜上一次设置2~3个故障点,要求采用正确的检查排除方法,在规定时间内查出并排除故障。⑥学习成果汇报及评价。组长代表本组向教师及其他组同学展示检修记录,汇报本组故障排除过程及方法。各组员谈收获,讲体会,说心得,台下的同学可提出建议,提出优秀建议的同学所在组可获加分奖励。汇报完毕后,由老师及其他组组长组成的“评委团”对该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打分。表现优秀的小组,组员平时成绩给予加分。⑦归纳总结。最后,由教师针对各组学习情况、存在的问题做总结,归纳机床电气设备检修的一般要求和常用方法。

二、效果调查

教学评议以问卷调查方式在课后进行。给实验班学生每人发放一份教学评议表,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评价。发放46份,回收4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统计结果见下表。

三、总结与分析

1.教学效果

篇(2)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课程标准是课程的灵魂[2],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课程教学质量和进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课程标准是教学大纲的继承和发展,二者都是规范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是人才培养实施过程的体现。“机电产品电气控制”课程标准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来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标准,一是体现职业性原则,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编写,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二是突出能力原则,以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建立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有效教学模式,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习成果;三是可学习性原则,“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机电产品电气控制”课程标准涵盖电气控制和PLC两大类共八个项目。电气控制包括送料小车电气控制线路运行维护、C650-2车床电气控制线路运行维护、Z3040B钻床电气控制线路运行维护、X62W铣床电气控制线路运行维护等四个项目;PLC包括多种液体自动混合装置的PLC控制设计、十字路通灯控制、呼叫送料小车控制、PLC在C650-2车床电气控制系统改造中的应用等四个项目,每个项目由若干个人任务组成。

二、与实训设备相一致的教材建设

“机电产品电气控制”课程采用自编教材。教材的编写紧密结合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从内容选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实训配套等方面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摆脱理论分析长而深的模式,增加并充实应用实例的内容,对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恰当的设计安排。在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上多下功夫,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操作与实训,把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融汇于教材之中,并贯穿始终[3]。在内容组织上,以符合教学要求的工作过程为基础,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层层递进,将职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系统的串在一起,教材内容基本涵盖了基本电气控制规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的组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每个部分都有实践训练,指导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提高效率,动手能力能够得到逐步提高。在教材编排上,打破以往教材先理论后实践的编写模式,以典型工作任务和任务的完整性及为主线,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线索,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编排教材内容。教材共有与《课程标准》内容相一致的八个学习项目,根据项目理论知识要求,将项目分解成各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都有自己独立的知识点和训练内容,完成了子任务的学习,也就完成了整个项目的学习,并能使知识融会贯通。编写教材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形式掌握融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和技能,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技术,还需要在获取技术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使学生不仅要有技术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有能力对社会、经济负责的态度,参与设计和创造未来的技术和劳动世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强调教师对学生引导的行为。针对不同的教学实施环节,我们选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边进行知识讲解和操作示范,一边让学生进行课程同步训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将知识点溶解到任务的实现中,完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教、学、做三者融合,“教”为指导,“学”为过程,“做”为中心。学生在学了以后立即实施,实施完毕再进行总结,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巩固了知识在脑海中的印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利用教学软件、仿真软件等课程资源解决课程疑问,提高学习主动性。2.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化教学模式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化教学模式是在校内维修电工实训室、机床电气实训室及PLC实训室完成。围绕“控制线路的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这一学习情境,把工作过程分成了8个项目,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一步一台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基本电气控制线路、机床电气、PLC综合技能实训领域的学习过程。在完成职业活动的学习过程中,也逐步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系统的工作方法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了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教学过程贯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从教师指导学习教师引导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指导作用逐步减弱,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加强[4]。3.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学习这种方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通过网络教学将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我们将课程教学课件、实训课件和PLC编程软件与仿真软件挂接到课程网站。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并不能通过一两次的模仿操作就可以理解操作要领和知识点的,少数学生不能独立及时完成一次完整的操作任务。因此,反复练习是提高理解和掌握技能的重要手段。

四、评价体系的改革

实践考核更注重学生的工作过程、职业素养,而非结果。同时,把学生的平时操行纳入考核的范围,对平时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给予加分;纪律及学习态度不好的,酌情减分。采取以过程考核为主的多元化考核方式的各部分考核所占的比例如下:职业素质考核方法:沿纵向以项目为单元,逐项考核。即在学生完成每个项目的工作任务和实操训练之后,对学生完成该项目的工作任务过程中的能力给予评价和认定。当本课程全部项目的工作任务和实操训练完成后,将各项目考核成绩累加。横向重点考核学生能力发展的渐进过程,即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评价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合作能力及个人素质等,将纵向和横向的考核成绩按比例综合,即为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最终成绩。

五、结束语

篇(3)

[关键词]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因素

1.引言

《建筑电气控制技术》高职院校该专业领域的核心课程,作者认为讲授这门课程时,既要将该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原理讲述清楚,又要重点讲解建筑工程中的电气控制,有的放矢;同时结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培养出服务岗位的技能型应用人才。鉴于此,在教学方法上,要针对此课程的不同部分内容的特点和难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理论教学和实训相结合,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1]。

2.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应用

2.1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

这部分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2]、问题引导法。将相关元器件及涉及到的控制电路融入项目,即把项目划分为分解为多个任务,难点分散消化。授课过程包括理论部分和实训部分,理实结合,充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在项目完成中获取知识与能力。例如项目“小车自动往返控制”,涉及到开关、熔断器、接触器等低压电气设备的介绍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通过电气控制现场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并结合校内机床设备运行现场的参观,加深印象的同时,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边动画演示元件结构和动作原理,一边现场拆卸,观察触头的动作情况,使学生掌握起来轻松而有效。项目所涵盖的点动、长动、正反转三个基本电气控制环节和规律的教学,遵循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采用问题引导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如在点动控制任务的基础上,提出连续控制的要求引出反转控制;再提出往返、升降等控制要求引出正反转控制任务,最后为了满足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要求引出带机械及电气互锁的正反转控制,并通过动画演示控制过程。

2.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电路

电动机控制有十五个典型控制电路,单纯课堂讲授学生积极性不高,采用讨论法教学可以克服这一局限。学生分组,各组分配一个电路,要求组内讨论学习后,一位在黑板画电路图,一位讲解控制过程,教师点评补充。在分配任务时,对于程度稍差的组可以协商调换电路,降低难度,为该组成员建立自信提高积极性。后继布置“两台电机顺序启动、停止控制”和“时间继电器自动切换的星-三角起动控制”两个项目,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设计其他控制电路后进行安装接线和调试。学生自主性强[3],不同层次学生都可以获得较足的学习动力,理论与实践实现两手抓。

2.3 可编程序控制器介绍

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的学习是个应用性很强的内容,设计思路灵活但又有规律可循,教学方法上仍以项目教学法、对比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手段。由于PLC内部存储单元在设计中的意义理解起来抽象,但与熟悉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概念有相似,因此利用多媒体将二者比较,并配以PLC应用实例的图片和视频,大大提高学生理解和接受程度。例如点动、长动、正反转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如何利用PLC实现控制的问题提出后,将所能涉及到的基本指令讲授完毕后,分别针对点动、长动、正反转控制任务中对比两个系统的异同,通过项目“小车自动往返PLC控制”和项目“小车自动循环往返PLC控制”培养应用技能,项目 “两台电机顺序启动、停止PLC控制”和“时间继电器自动切换的星-三角起动PLC控制”作为掌握经验设计法的巩固。状态设计法以选择典型、有趣的项目驱动教学,实现讲授-设计-调试-讲授循环教学过程,将新知识融入项目,让经验出于项目,以技能完成新项目。

2.4 典型建筑电气控制系统

典型建筑电气控制系统有“空调与制冷系统的电气控制”,“水泵和锅炉设备的电气控制”,“电梯的电气控制”,这部分教学内容系统性强,适合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和参观法,并利用多媒体系统展示无法参观到的环节、集中展示多幅控制电路图片辅助课堂讲授。

3 其他教学因素的体会

3.1教学内容调整与顺序安排

采用项目法的教学内容,需要将旧有的内容重新调整,与项目内容紧密结合,要求教师对项目选择和教学内容有很高水平的把握,但是个人教学水平和时间的有限,教研组内甚至与相关教研组共同展开讨论确定项目及相关内容是比较合理的。

3.2知识条理性和关键词

《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知识点多,涉及元件多,控制方法多,这三多容易使学生产生条理不清的感觉和厌烦情绪,因而在讲授过程中,注重将知识提炼,为学生提供清晰的思路和前后逻辑关系,并在每一个内容中总结出关键词为学生把握重点内容和核心内容有很大帮助。

3.3实训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通过几年的实训指导,发现实训中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分组要考虑学生自由组合的意愿,自由组合的气氛融洽,分工明确,团队协作程度高,但同时要注意个别组的调整,程度太低的组合容易在实训中受挫丧失信心;二是项目要求和任务要明确,每组保证一份最终设计方案,确保按图接线;三是下线的规律要反复引领和提示,以此培养清晰的思路和合理方法,在各组指导中仍以这一规律辅助检查线路、排除故障,可以提高效率;四是实训报告的内容要求完整性,重点总结实训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收获经验。

3.4情感教学的重要作用

让学生和教师成为朋友,学生认同教师,才能对教师所教的内容感兴趣,主动把教学内容变为自己的需要,从而加以内化成为自己的认知结构,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教和学才和谐,教师才能在学生发展过程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4]。情感教学是一种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教学,课内平等融洽与学生交流,不可盛气凌人居高临下,自身要做到礼貌和文明,以良好的师德为学生效仿榜样,积极评价和鼓励学生,对于取得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学生建立有力的自信心;课外以朋友的身份关心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并经常参加学生活动。情感教育自然地融于课内外生活,建立朋友型师生关系,教和学则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的和谐关系。

4.结论

教学过程是复杂而丰富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将繁杂的问题简单化、条理化,使得教学效果最大化,在教学中不断体会和总结各类教学因素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模式是教育工作者应该长期坚持做的工作,为教育目标的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荣,刘敏.浅谈高职高专《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1):214.

[2]任魏娟.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篇(4)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的发展培养生产、服务、管理方面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培养目标上高职院校更强调技能型和职业性。近年来该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与湖南岳阳机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广泛深入研讨的基础上,借鉴姜大元教授职业教育理念,以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开展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然而,由于受到政策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的深度不够,合作管理、评价与监督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学院教师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学院到企业去洽谈校企合作办学事宜时,更多关注的是企业能为学校提供多少资金与设备支持,或是企业能吸纳多少实习学生,很少考虑到企业的需求与利益点,在这样的合作环境下,企业不愿意把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融入到企业的价值链中,更不愿意主动承担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

2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通过对该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与企业多方位校企合作的深入,电气教研室成员深入地分析了现存问题和成因,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并用于实践,效果非常显著,现总结如下:

2.1创新专业体制机制

近几年来,电气专业依托中石化长岭分公司、岳阳机电公司等大型企业,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两个主体育人,建设了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双主体”模式。学院与企业深度合作,采用引进、联办、自办等形式,完善原有的培训中心。按照“共建、共享、共赢”原则,创新了“双主体、五共建、企业化”专业体制机制建设。“五共建”基地运行机制是指:共建环境、共建文化、共建案例、共建标准、共建资源。

2.2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模式

通过对中石化长岭公司及周边地区等企业进行调研,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根据中石化行业发展和地区经济调整信息,研究石化企业和制造类生产动态和人才需求及相应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要求的动态变化,制定了电气自动化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电气控制技术、常用电气自动化设备、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电气自动化专业必备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从事电气控制、电气设备、供配电及自动化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技术改造和技术管理,具有“人文品质、石化特质、劳模潜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经过几年摸索,构建了“一核心、两证书、三结合、四阶段”的“1234”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一核心”指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两证书”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三结合”指课程与标准、教学与生产、教育与学习相结合,“四阶段”指实践教学体系中“认知实习-校内实训-生产实习-企业顶岗”四个实践技能训练过程。

2.3构建高职理念的课程体系

电气教研室成员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接职业资格,以岗位调研为起点,以学生就业岗位内容为基准,以石化行业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电工作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为切入点,按照学生的工作任务,按“1234”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归类出该院电气专业课程“电气安装的规划与实施”、“电子电路分析与应用”、“继电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等行动领域,并将此转化为学习领域,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本专业注重对接行业岗位群需求,根据职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湖南省技能抽查标准,对课程内容加以整合,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操作性,其实践技能测试比重达到50%以上,如图1所示。

2.4教学团队建设

按照“稳定、培养、借智”方针,通过引进、培训、“师带徒”等途径,采取以下方式:

①建设企业大师引领的“双专业带头人”队伍。

聘请校内骨干教师为校内专业带头人,中石化专家库等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为企业专业带头人,成立1个大师工作室。②建设素质优良的“四能型”骨干教师队伍。

通过送培、引进等途径,培养既能当理论教师,又能当实训教师,既能当企业培训师,又能当工程师的“四能型”校内教师教学团队,且95%为“双师”型教师。

2.5改善实习实训条件

为实现“1234”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与企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深度融合,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要求,我们新建、扩建、改建“装备系电机与变压器实训室”等15个校内实训室,所有实训室都能组织理实一体教学,完全能满足专业教学要求。

该专业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教学、合作就业的体系,其中已签约的固定企业有中石化长岭公司热电作业部(动力厂)、中石化岳阳长炼机电工程公司、重庆金维实业有限公司等。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学生学习阶段的第五和第六学期为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阶段,协议企业在这个阶段能长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可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和各类实习的需要。

2.6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学院图书馆配有藏书52万册,其中纸质图书41.78万册,电子图书1000GB,专业期刊805种。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辅用书、专业期刊、工具类图书、毕业设计指导材料、各种说明书等共约10万余册。专业教学仪器设备价值近1600万元,一体化教学、多媒体教室近50个。这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设职业情境、师生互动等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目前该专业几乎所有办公事务都已经自动化、电子化、网络化。

本专业教师充分利用“职教新干线”网络平台,课程内容、师资介绍、视频教学、学习指南、试题库等,也为学生进行在线答疑,或与校内外的其他人员进行信息交流、对外培训、信息共享。专业介绍网页包括专业简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建设规划、实践环节管理、教学团队、实验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等内容。

凭借与中石化深厚的底蕴,本专业可共享中石化长岭公司的企业培训网络信息资源,并用于学生实训教学,主要有基于岗位培训的模块化培训包考核平台、中石化远程教育系统平台、中石化长岭分公司知识管理平台等,可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技术人员进行在线交流。

通过几年校企合作有效实施,本专业得到迅速发展,近三年来培养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2%以上,专业对口率达到90%以上,双证持证率达到100%,中石化长岭分公司生产一线电气维护人员中90%是本专业毕业生,形成了就业品牌特色;同时学生的就业质量高,学生的个人收入也有很好的保障,并且能够充分满足学生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实现了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有效对接,形成了面向行业,水平较高、师资过硬、条件配套、辐射力强,区域共享,融教学与培训功能于一体的专业。

参考文献:

[1]丁存善.校企合作培养高职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3).

[2]黄述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才智,2015(15).

[3]杨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企业研究,2013(04).

[4]周登超.高职院校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湖北社会科学,2013(6).

篇(5)

论文摘要:通过对电力电子与自控系统实验教学的改革,总结了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实践教学改革的经验,将课程中涉及的理论、实践和工程实训进行多层次、模块化划分并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论文关键词:实践教学;创新能力;模块化;教学体系

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基础知识和专业宽厚、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突出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目标。教育部早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因此,高等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践教学始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有着其他教学过程无法替代的显著作用。应用型人才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很强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根据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立足首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市化”努力培养为城市化服务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基本定位,针对北京地区二类学生的学习基础,结合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办学特色和历届毕业生的追踪反馈信息及建筑生产企业对高校教学的要求,对“电力电子”、“电机拖动与自控系统”及“交流调速”课程体系进行系列实验教学改革。

一、课程体系总体结构

根据我院办学定位,提出了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专业内容以“应用为目的”,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尺度”的教学改革思想。通过对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环节进行调整,强调了掌握概念、强化技能、培养工程应用能力的教学重点。明确了专业课程教育目的是为北京市城市经济建设培养从事建筑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建立起了以北京重点实验室“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验教学中心”为核心,搭建起多层次、模块化教学为主平台,辅以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实践基地。

二、传统课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由于我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由传统工业企业自动化过渡而来的,是一个强电为主,强弱电技术、计算机技术相互渗透的宽口径专业,而“电力电子”、“电机拖动与自控系统”及“交流调速”课程的特点是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面广,要求基础理论扎实,学生要有很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而传统课程表现出教材厚、内容广、学时多,教学过程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完整性,缺乏工程应用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尤其是课程所设及的内容不能结合建筑领域,学生不知上述课程学完以后在建筑行业能有什么用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种学术型的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应对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目标,因此,对上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为了强调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改革的便是实践教学环节。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1.改革实验教学体系,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方法

近年来,我院实验中心在如何拓宽学生素质培养平台,强化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

(1)调整实践教学计划。在学时安排上增加了实验学时,压缩了理论学时,如电力电子实验课由过去的6学时改为8学时,并增加了2周电力电子综合大实验。将“交流调速”与“直流拖动控制系统”两门课程合并,原实验学时不变。把原有3周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大实验改为4周交、直流调速系统综合实训。为此,新购进20套实验设备。同时为了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将“电力电子”、“交流调速”、“电机拖动与自控系统”课程的实验分为不同学期,这样可以使学生由过去的3个人一组改为2个人一组,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在实验中心的正确领导下,和任课教师一起修改了实验教学计划、实验大纲,重新编写了实验指导书。完善了学生重修、重做一般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试验及实训管理制度,学生实验登记制度。从教学管理上督促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实践能力的培训。

(3)重视实验考核和实验成绩。在实验教学的考核上,强调要严格按照实验教学大纲和项目中规定的考核标准进行,既有实际操作技能的考试,同时增加了笔试内容,提高实验成绩在期末成绩的比重,平时实验成绩占期末总成绩20%~30%,特别注重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测评,以确保实验教学质量。对于综合实验,设计型大实验及实训课,采用单独考试,以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几年来取得了明显效果。

现在“电力电子”、“交流调速”、“电机拖动与控制系统”的实验教学正按照教学改革计划制定的实验教学体系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和完善。从已完成的实验项目来看,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及其实际效果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转贴于  2.建立多层次、模块化教学体系

根据对人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重新构建了电专业教学体系,确定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分层次、模块化教学方法,强调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为应用服务的原则,增大实践教学环节比重,采用“基础、综合、设计和实训”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体现以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特色。

(1)基础性实验。基础性实验多以验证性为主,属于培养学生的认识实践能力。主要对学生进行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规范性、严谨性训练和指导。通过这些基础实验,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学会参数测试、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结果分析等基本实验技能。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巩固深化理论知识。这其中安排了锯齿波触发器实验、单相桥式可控整流实验、三相半波可控整流实验、三相全波可控整流实验、开环直流调速系统实验、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实验和三相交流调压调速试验等。通过这些实验教学,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了严谨、求实、科学、思维开放的实验作风。

(2)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开发智力和创新意识而进行的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灵活掌握,培养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锻炼学生综合实验技能,积累科学实验经验。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具有综合知识内容的综合性实验。主要安排了三相可控整流仿真系统实验、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试验、异步电动机SPWM与电压空间矢量变频调速系统实验、基于DSP的矢量变换控制与直接转矩控制变频调速系统实验。这些实验涉及到模电、数电、电力电子、自控系统、电机拖动、自控理论及交流调速等课程。学生通过综合性实验,将这些知识有机的串联起来,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3)综合设计性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在认识能力、应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能力培养。我们在实践教学方法中采用了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随时进出实验室。我们主要教学计划是:第一,安排2周时间,通过电力电子等课程所学知识,设计制作一台不间断稳压电源;第二,安排3周时间,设计调试直流拖动双闭环调速控制系统。

综合设计性实验课一改过去教师扶着学生走的传统实验方法,而让学生自己设计原理图、硬件电路及流程图。并亲自动手焊接、调试电路。这对学生是一种全新的实验方式,在这里将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使他们面对实际问题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检验自己的学识水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会了查阅文件资料,撰写论文,总结经验,最后拿出自己的设计制作实验成果,为今后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4)工程实训。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强化工程应用能力和实操训练是工科院校教学实践的内容。结合我院的办学定位和行业特色,明确了专业课程教育目的是为北京市城市经济建设培养从事建筑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此,电信学院建立了“建筑电气智能控制中心”实训基地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控制系统大兴校区实训基地。两个实训基地,可完成电梯控制系统、风机水泵交流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空调控制系统、消防控制系统、动力和照明配电系统、低压电器控制设备等内容的实训。这些系统完全是建筑电气领域中真实系统的微缩,完全模拟实际系统运行的真实情况,是真实可操作的实验系统。它突出行业特点,整个工程实训过程也就是巩固理论、扩展知识面、增加动手能力和开拓智力的过程。它使以往所学的知识在紧张的思维设计、巧妙的具体使用中得到升华,并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中得到乐趣。

学生在实训基地中既可接受实际操作的职业素质训练和职业技能训练,又可以对现代建筑中的几大典型电气控制系统建立真实的感官认识和工程应用技能操作训练,对未来所从事的行业充满信心,可以更好地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篇(6)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电子电气;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091

电子电气专业是介绍设备构造、介绍基本工作原理,分析电气工作特性,传授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方法和素养的学科。因此,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必须以实用、科学、高效为基础,从特定教学任务中开发教学项目,通过任务逻辑建构教学内容,从教学任务的准备、教学、总结到教学效果的认定与测评,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才能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提高就业率,达到企业满意、社会认同的良好效果。

一、电子电气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电子电气主要包括电器组成、工作原理和维修等专业知识,涉及内容多而枯燥,理解难度较大。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物理基础差,部分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思想消极、不感兴趣,而且课后看书很少,导致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课程设计很重要。

(一)课程设计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课程目标、内容与要求、教学实施与评价等突出学生主体,加强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职业素养。特别是在电子电气教学中,教师要将思想道德教育融于专业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

(二)课程设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教师要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制定课程目标、安排课程内容,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三)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在学习中体验理论,在工作中掌握技能,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例如,在《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要结合本课程相关的章节内容,将知识点划为模块,提出典型任务。在上课时,教师要采用现代教学媒体,以视频、多媒体教学课件、实物等现代教学手段,将各种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在实训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操作,相互协助、讨论,对学生不明确的内容进行现场指导。在评价中,教师要通过学生自评和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电子电气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参与任务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触类旁通。通常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竞赛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一)教学场所要求

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是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与学习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多媒体设备及实物、实训设备、工具等,配备电气试验台、实教板、电路板以及各种检测和拆装工具。

(二)教学时间安排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主要特征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教师讲解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后要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实践训练,直到整个过程结束、评价完成后方可进行第二个教学模块。

(三)教学实例

《起动机控制电路》教学计划:教师讲解汽车起动机控制电路时,先讲起动机控制电路的组成,用视频显示汽车发动机起动系的电路图,结合起动系的实物以及连接电路实物要求学生自己动手,使学生了解汽车起动系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和各部件的功能。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三、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学效果的评价能否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师职业技能的标准。尤其是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要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及职业精神。

(一)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水平有显著提高

在学校组织的技能大赛中,参赛学生都取得优异成绩。在先后5次比赛中,共有41名学生参加10个项目的比赛,其中32名学生获得全部比赛项目的一二三名,远远超过平行班级平均成绩,同时3次获得集体奖。同时,二届毕业生就业率的到极大提高,分别达到了68%和72%。学生个人对岗位及待遇较为满意,也得到用工企业的肯定。

(二)“双师型”教师数量不断增加

有两名教师编写校本教材两本,并主持省级教育科研课题两项,1项现已结题,1项正在研究中。1名教师在全市教学能力大比拼中荣获一等奖。3名教师在省级、国家级期刊公开5篇,引用次数较高,受到有关学者和专家的一致认可。通过实施一体化教学,教师专业理论功底不断加强,实践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有了提升。

总之,电子电气“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项紧迫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立高效、科学的教学体系任重而道远,既要有理论知识扎实、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一定科研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又要拓宽与用工企业的合作力度,建设更多的实习实践基地,同时,还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快实验室、专业模拟平台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只要团结协作,不断创新发展,学校将会培养更多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又要有技术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完成指定项目的同时,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真刀实枪” 的演练。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

《电力拖动》作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各电器元件的选用,利用电气元件进行电气电路的设计以及维护维修电气电路的实践能力,该课程在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传统的授课过程中,仍沿用“以教师为中心” 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以模仿为主,突出技能性训练,而缺少设计性、创新性,教学效果不十分理想。

鉴于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必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电力拖动》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电力拖动》教学中,首先将理论知识分解成电机原理、电机绕制、低压电器、电机的控制环节及机床电器控制五大知识模块,然后围绕这五大知识模块设置相应的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实际应用的研究课题,应充分考虑生产实际和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项目实施时,由教师进行必要的课堂教学和实验,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然后按一定原则对学生分组,布置项目任务,学生分别对项目进行讨论、查找资料,并写出各自的设计思想与方法、画出设计原理图、选择元器件、再由学生正式实施项目,写出总结,包括实施项目成本核算,最后教师进行评估总结。

一、项目实施步骤

1.项目的设置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

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综合考虑项目的统筹设置、项目间的联系和层次递进。项目的选择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既要与书本的知识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和难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如“运料小车往复运动” 的电气控制项目,在学习低压电器、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电气控制之后提出,此项目的控制电路设计灵活多样,可促使学生学习和运用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2.分组设计项目。

任务确定后,教师提出设计方法,明确该项目要解决哪些问题,关键在哪里。学生们分组设计,教师引导各小组根据项目任务查、找相关资料,使各小组同学独立进行设计。这样学生成了教学中的主角,而教师则转换为引导者,教学的服务者。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设计出的电路往往是五花八门的,尽管有漏洞或设计不完全合理,却是学生自己努力的结果。如“运料小车往复运动”的电气控制项目的延时电路的设计,有的用断电延时时间继电器,有的用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有的用一个,有的用两个时间继电器来设计,项目设计完毕后,组织学生互评,修改自己的杰作,互帮互学,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的评估总结是“项目教学法” 的重要环节。

学生的设计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评估中要指出问题的所在及解决的方法,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设计,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评估中得到提高,评估的过程是总结以前学过的知识,提出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在“运料小车往复运动”项目评估时,教师详细分析各套方案的特点,指出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总结“行程开关”、“时间继电器”的灵活应用方法,详细说明怎样对电动机进行互锁控制,再通过成本核算比较,最后总结出_套合理、可行、实用的方案供大家实施.使教师的评估总结过程成为学生一个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二、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必须具备实践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好每个教学项目要完成的任务,将实践技能和实践经验结合到项目建设中。项目教学法在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的实施,围绕部分机床进行多个项目设计,如车床CA6140刀架移动电机的控制、车床CA6140主轴电机的控制、卧式车床CA6140电气控制电路的检修等。以上设计出的每一个项目都有其附着体,需要带领学生观察机床的实际工作和机床的电路,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达到学习和工作零对接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才能完成各项项目的教学。

2.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理论与实践间的衔接。

进入项目教学以后,就把原有的教材知识体系打乱了,教师需要按照设定的项目将知识重新连接起来。项目需要哪部分知识,就把哪部分知识教给学生,如进行车床CA6140移动电机的控制电路安装与调试项目时,要给学生介绍的相关知识有第一章的低压电器的基本知识、手控电器及主令电器动合按钮、接触器,第二章的控制线路原理图及接线图、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直接控制线路点动部分。

3.教师必须有多学科知识综合技能。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每个科目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教师要掌握课程的关联内容,以便对学生进行指导、评价与考核。例如,电机与拖动部分的电机参数、电机的拖动方式等都是电气拖动基础课内容,在电气控制技术课项目设计过程中是不可缺的;工厂供电课程中的电气安全距离、电源和设备的保护等内容也是分析和设计电气控制电路必须掌握的知识,电气控制技术课指导教师也必须掌握。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电力拖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学习的良好环境,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使他们懂得怎样灵活应用这些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中职教育“以能力为本” 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

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学习能力,教师提高了业务水平。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知识和新设备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已无法面面俱到,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社会。所以,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适合职业学校采用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