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地质硕士论文

地质硕士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6-29 22:36: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地质硕士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地质硕士论文

篇(1)

一、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

从现有文献调研来看,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对于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关注不够,涉及该方面的文献非常有限,大庆石油学院[6]对地质类跨专业研究生、浙江财经学院[7]对管理类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大庆石油学院在分析地质类跨专业生源的研究生对硕士点建设利弊的基础上,对跨专业地质类研究生的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认为跨专业研究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需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设计和实施,即从招生、入学前、授课阶段、开题报告前及进入论文写作阶段等各个环节结合导师、授课教师及管理人员给予共同的特别关注,协同指导,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克服跨专业研究生的不足,适应地质类研究生教学与培养方式,并发扬其跨专业的知识结构特色,成为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真正成为合格的地质类硕士毕业生。[6]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对于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机制、模式及策略等问题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跨学科、跨专业报考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成才还缺乏有益的指导。

二、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

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是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点的方向之一,历来就业前景较好、研究经费充裕、科研条件好,因此,每年都有近60%的生源是跨专业、跨方向报考的。以2009、2010级研究生为例,其本科专业有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金属材料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锻压方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铸造方向)等。

1.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研究生的优势

跨专业考生与本专业考生相比,有一些特点和优势[6]: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思路颇有特色,对于圈内传统观点和学说敢于质疑,另辟蹊径。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焊接学科研究生,本科所学专业为材料类专业的,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微观组织结构分析的能力,本科所学专业为机械类专业的,在焊接设备、工装夹具的设计方面和本专业学生相比有优势,这些对本专业生源的研究生构成了激励和促进。

2.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

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的研究生虽然有利于选拔更多的具有宽广基础知识的优秀生源入学,从源头上为培养复合型、具有创新能力的焊接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但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和矛盾:

(1)在焊接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存在较大的困难。由于现有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针对本科为焊接专业的研究生所制定的,但现在面对的对象有一半左右是对焊接专业一无所知的跨专业研究生,因为统一授课对象的基础不一样,如果授课内容和难度以跨专业研究生为基础来安排,那么本专业研究生会“吃不饱”,如果以本专业研究生为基础来安排,跨专业的考生又“跟不上”。

(2)由于与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相差太远(不同的跨专业生源的基础也还有明显的差别),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的研究生对于焊接专业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不太清楚,一方面在后续的课题研究中无法进行深入研究,硕士论文的质量也不高,在规定的时间内难以完成课题的开题报告,进而影响到整个培养环节的进行。另一方面,部分跨专业学生比较勤奋、努力,虽然能够完成硕士论文、顺利毕业,但硕士论文的撰写中经常会用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词语,反映出其专业基础不扎实,在毕业后的工作中也会出现对焊接专业的很多基本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内行人说外行话的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认为:虽然读了焊接方向的研究生,做了与焊接相关的课题,但并不真正了解焊接,在毕业后的工作中缺乏自信心。

三、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策略

针对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日益增多、培养对象的基础相差越来越大这一现状,为了全面提升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在跨专业报考研究生的培养中引入了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认证的新模式。

“国际焊接工程师”是ISO1473l标准中所规定的最高层次的焊接技术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是与焊接相关企业获得国际产品质量认证的要素之一,获得者可从事产品的结构设计、生产制造、质量保证、研究和开发等各个领域的焊接技术和相应的管理工作,在企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训内容包括与焊接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既有材料、机械、力学、电子电工等焊接专业基础知识,也有“焊接工艺及设备”、“材料及材料的焊接行为”、“焊接结构与设计”、“焊接生产及应用”四门主干课程,还有国际(ISO)、欧洲(EN)、美国(ASME)、德国(DIN)标准与规程和国际先进的焊接技术、国内著名专家的科研与生产实践经验。

通过对近几年跨专业、跨方向报考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的研究生的本科专业、知识结构进行调研,与国际授权的机械工业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进行研讨,确定焊接学科研究生参加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条件和资格,结合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要求,对焊接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和改革,将部分焊接本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如“焊接理论基础”、“弧焊电源”、“焊接结构”、“材料焊接性”等设置成研究生培养计 划的选修课程,供跨专业、跨方向学生选修,使其具备一定的焊接基础理论,以满足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资格审查。通过中期考试后,对这些学生进行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培训,并按照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体系的要求,将部分培训内容和现有课程有机融合,全面提高其焊接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按照“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体系,对参与培养的研究生进行40学时的焊接技能实训,包括焊条电弧焊、气焊、气割、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氩弧焊操作,提升这些研究生的操作技能和对焊接的感性认识。

四、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的实施效果

3年来,共有23名跨专业报告的研究生参与了该培养模式的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2011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吴某,本科所学专业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与焊接专业相差甚远,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毕业后成为某学校焊接专业的教师,能够胜任焊接专业课程的教学;2012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龚某,本科所学专业为化学工程,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毕业后成为某公司焊接责任工程师,硕士论文被推荐为省级优秀硕士论文;2013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姜某,本科所学专业为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并签约某高铁车厢生产企业。

五、结论

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和本专业研究生不同,且各个个体之间的差别也较大,导致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在课程教学、课题研究和硕士论文的撰写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通过改革现有培养模式,在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中引入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课程,夯实了跨专业研究生的焊接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其焊接专业的技能,培养了焊接学科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和工程实践能力,增强了研究生的就业优势。

参考文献:

[1]杨春艳,王晨.21世纪以来欧美研究生教育改革新趋势[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60-65.

[2]沈以赴,夏品奇.国际化培养: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10,(1):36-38.

[3]熊玲,李忠,赵伟.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研究生培养目标及相关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60-65.

[4]杨华.基于工科特点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河南教育,2010,(12):3-4.

[5]李秀兵,姚秀颖,何振雄,等.我国高等工程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64-71.

篇(2)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对策

 

高校基建档案是科技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1993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至今,高校档案管理基本按照这两个“蓝本”执行,而社会上档案观念的转变、监理制度的实施、对基建工程审计的加强,使基建档案的特点与十几年前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也导致目前基建档案的库存状况存在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所以基建档案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亟须改进。

基建档案是指在基建管理和工程项目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学校基础设施的扩建、新建;后勤服务中心对基础设施的维护和修理、危房鉴定、房产部门办理房产证,以及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和经济纠纷的调解等方面,由此可见基建档案的重要性。

要更进一步科学化地管理好基建档案,必须充分认识高校基建档案的特点。

一、高校基建档案的特点

目前高校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元化也必然带来管理的多重性,从而增添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社会性,对高校基建档案自身的质量、项目的齐全性、数据的准确性、查找的方便性都提出了更高地要求,而抓住基建档案的特点,是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的关键所在。主要有以下七点:

①专业性,集中表现在基建档案的形成领域和内容性质都具有鲜明的专业特点。

②成套性,基建工程是以一个独立的工程项目为对象进行的,规律性地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科技文件。硕士论文,档案管理。在基建项目建设过程中,包含了从提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分析报告、编制初步设计、编制设计文件、进行地质勘查、设计招标、签订合同等全过程文件,要把整个工程的来龙去脉清楚显现。

③现实性,是指它具有较强的现实使用性。其它文件材料归档后,基本上完成了现行功能,多半是用来历史查考,而基建档案则不同,它不仅没有退出现行使用过程,而是在较长时期内发挥现行效用。

④广泛性,档案材料的来源十分广泛,从工程项目建议书到竣工验收,档案材料来源涉及到政府部门审批、设计部门论证设计、施工单位实施建设、监理单位监督管理、质监部门质量评定以及材料、设备供货单位的合格证书、检验报告等等都使基建档案材料具备了广泛性特点。

⑤复杂性,基建档案涉及地质、气象、环保、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供变电、消防等多种专业内容,这些专业有机地融合才能完成一个建筑单位工程,也带来了专业内容的复杂性。

⑥庞大性,基本建设项目,由于投资规模往往较大,参与单位多,涉及专业广,以及项目归档文件套数多等因素,使得最终形成的基建档案数量远比其他技术活动行程的档案多。硕士论文,档案管理。

二、高校档案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施工图纸的变更部分没有重新绘制到竣工图纸上;项目文件涉及单位多,收集不齐全;学校立卷制度不细致等等;从大方面讲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

①档案意识不强,归档材料质量不高。高校基建部门以及主管领导对基建档案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由于思想认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致使一些基建管理人员严重存在着“重建设、轻档案”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能经常发现有些工程项目档案内容丢失,图物不符,不少材料分散在承办人和技术人员手中,其中设计变更、施工记录等的遗失最为常见。严重者还有管理人不交接、不存档,“人在资料在,人换资料失”的现象。一般情况,高校仅能做到目录级管理,即只能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上检索到目录,没有相应的材料和电子资料。具体材料又常常是复印件或者用铅笔、圆珠笔书写等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硕士论文,档案管理。对于一些隐蔽工程、地下管网工程等也普遍存在没有及时记录和编制准确的资料、数据等竣工档案。

②管理制度不严格,缺少制度保障。硕士论文,档案管理。虽然国家自1994年1月1日全面要求实施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但由于基建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统一的约束机制和调控手段,导致档案工作难落实,管理人员敷衍了事,消极应付;归档滞后、拖拉甚至遥遥无期。除此之外,在人员、设备经费保障上也不能满足,对专(兼)职人员不能进行定期培训,在这些需要经费支持的工作中,学校往往投入的专项费用很少甚至没有,这些都是缺乏有效管理和约束机制造成的。

③ 缺乏档案专业人员。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在进行“新校区”建设,基建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员较少,能分配给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更是严重不足,既熟悉基建业务又熟悉档案管理知识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而作为一名基建档案管理工作者,应能在了解基建工作流程的基础上,掌握文字信息处理技能和熟悉数据库技术,因为“新校区”建设工程浩大,没有相应地信息化管理手段易导致资料的遗失,这一点普遍存在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

三、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的对策办法

①制度要健全,约束机制要完善。根据《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细则实施是不够的,要根据每个工程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立好符合学校或者基建部门特点的制度,它并不是按部就班。基建档案是一项专业很强的工作,集科学性、严谨性、特定性于一体,力求完整、齐全、系统、准确。首先,要建立档案管理组织结构和明确岗位职责,不仅在校级有管理机构,而且基建部门也应设立专人负责,两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这样才能提高档案收集的准确性,减少收档人员工作强度。

②执行要坚决,归档管理要同步。硕士论文,档案管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这是做好基建档案管理的关键。因此,要制定严格的检查和交接制度。按章管理,能使基建档案工作纳入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基建档案资料主要是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提高档案的卷宗质量,应坚持基建档案“三纳入”、“三同步”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加入比如:每月技术例会检查,重点工作归咎;档案管理部门参加成果鉴定,工程竣工验收,专家会谈等活动。做到边施工边整理,软硬件同步进行,保证竣工时,竣工档案完整齐全,从而使归档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③领导观念更新,硬件投入加大。搞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领导重视,领导实实在在的支持是搞好档案管理的工作关键,只有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支持,才能将基建档案纳入工作计划,进行统一管理,分配各科室工作,形成网络,责任到人。硕士论文,档案管理。同时,逐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提高学校基建档案管理部门和立卷归档单位的工作效率,把繁重的组卷、调卷、抄写卷内目录等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逐步变手工操作为方便快捷高效的办公自动化管理,添加必要的计算机、复印机、扫描仪等等。

④多方协作,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流程。由于基建档案牵扯单位较多,常涉及政府部门、施工单位、监理部门、质检部门等,因此需多方密切合作。为提高工作效率,必须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基建投资日益增大,建设工程也逐年增多,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在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创新,为学校基本建设做好重要的历史记录,适应形势,满足学校的整体需求。

参考文献:

[1]缪长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2010年第二版

[2]黄福如.高校合并后基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文教资料,2007,(8)

[3]刘梅.关于高校新校区基建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7,(12)

篇(3)

关键词:振动定位 瑞雷波 EMD算法

中图分类号:TP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7-0067-02

1、振动信号产生与组成

地面目标激励下产生的地面振动信号,主要取决于地质条件、目标的运动状态和目标的距离,其频率一般比较低。比如,人走路的振动信号由人脚拍打地面产生,轮式车的振动信号主要由发动机及整车振动产生,履带车除发动机及整车振动外还包括履带拍打地面产生的振动[1]。地表目标活动形成震源,其产生的振动波以压缩波、剪切波、瑞利波、乐夫波的形式在地球介质中传播。按照介质质点运动的特点和波的传播规律,振动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两大类。其中体波又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面波是体波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相长干涉并叠加产生出的频率较低、能量较强的次生波,主要沿着介质的分界面传播,因而称之为面波。面波有瑞雷面波和乐夫面波两种类型。

从上述各类波在地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来看,在离震源较远的观测点处应接收到一组振动波列,先后到达的是P波、S波、乐夫波和瑞雷波,它们的传播形式如图1所示[2]。

纵波和横波的波前为半球形面,其面积正比于半径R的平方,所以其能量按的规律衰减。瑞雷波的波前面为高度约为的圆柱体,其波前面面积与R成正比,即瑞雷波的能量随着与目标的距离R的倒数形式衰减。可见体波振幅衰减与1/R成正比,面波振幅衰减与成正比。

瑞雷波在振动信号中能量最强(约占振动总能量的70%)且传播速度最低(在泊松比为0.25时,为纵波波速的54%,横波波速的92%),能量的衰减也比体波慢得多,因而容易检波且具有较高的分辨率[3]。故当震源位于地表面时,瑞雷波是振动传感器探测目标的主要波形。

2、振动信号的频率特性

为了接收到有效的振动信号,首先我们要了解目标信号的频率特性:

由振动波波谱知[4],面波在低频处有极大值,主频在10~30Hz内;反射波主频在30~60Hz内;风吹草动造成的微振频谱很宽,在60Hz以上;声波频谱范围一般在100Hz以上;工业交流电干扰频带很窄,主频是50Hz;浅层折射波和直达横波的频谱,分布于反射波频带内。车辆造成的振动信号频率主要集中在200Hz以下,信号的主要能量集中在25~150Hz的低频段。特征峰值频率很低。

理想状态下的均匀介质中,瑞雷波的频率与它的传播速度无关,即瑞雷波的传播速度没有频散性。而实际信号都是在非均匀介质条件下传播,瑞雷波速度随频率变化而不断变化,即非均匀介质将导致瑞雷波的频散[5]。

3、EMD方法分析振动信号特性

3.1 EMD算法

经验模式分解中本征模函数IMF是一类函数[6],其特点是:整个信号序列中,极值点(极大值点与极小值点)的数目与过零点的数目必须相等,或最多相差不超过一个;并且在任一时间点上,信号局部极大值所确定的上包络线与局部极小值所确定的下包络线均值为零。本征模函数两零点之间的每一个波动周期中只有一个单纯的波动模式,没有其它叠加波,是EMD中分解信号的基本单元。经验模式分解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1)找出信号x(t)的所有局部极值点,将所有极大值点用一曲线连接起来得到上包络线,所有极小值点用另一曲线连接起来得到下包络线。记上、下包络线的均值曲线为m(t)。

(2)记与的差为(t),

如果(t)不是一个本征模函数,继续上述过程,既将(t)作为待处理数据,重复上步骤,直至(t)是一个本征模函数,记为

(3)分解出第一个本征模函数,得到剩余信号

(4)把当作一个新的“原始”序列,重复上述步骤,依次提取出各本征模函数。最终,变成一个单调序列,其中不再包含任何模式信息,即为分解后的余项

这样,通过经验模式分解,信号被分解为个本征模函数与一个余项的和,即:

本征模函数反映了信号中不同频率的成分,先分解出的IMF频率较高,后分解出的频率逐渐降低,至余项变为很低频率的脉动,即趋势项。经验模式分解结完全由信号本身决定,是一种自适应信号分解方法,其滤波特性与小波分解非常相似[7]。

3.2 EMD法仿真振动信号

图2中的原始信号是振动传感器收集到的来自一辆客车的振动信号,我们对其进行EMD分解,得到一系列IMF分量C1~C5和剩余信号。每个IMF分量都包含了原信号的特征时间尺度。从图中可以看出C1和C2分量含有较多噪声。

参考文献

[1]陶小亮.基于地震动的目标识别和人员定位算法的研究与实现.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聂伟荣.多传感器探测与控制网络技术—地面运动目标震动信号探测与识别.南京:南京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1.

[3]陈灯.岩土工程地下空区瑞雷波探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长沙: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5.

[4]王晓丽.地震动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太原:中北大学硕士论文,2007.

[5]权希龙.地震动信号的识别与定位研究.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篇(4)

【摘要】地质公园是一种特殊的旅游景区,科学性是其主要价值,地质公园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地质公园的解说系统更需要扶持其承担公益承诺,地质公园的解说系统不仅仅是移动版“导游”,更是科普的传导者。地质公园的解说系统主要立足于社会效益的视角,本文简单分析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社会效益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为后期地质公园的解说系统建设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地质公园 解说系统 社会效益

“地质公园”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一项旨在促进地质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计划。其主体为带有观赏价值、稀有性以及特殊学意义的地|遗迹,并和人文、自然景观共同构成的特殊地区,是出于保护遗迹、普及知识、开展科学旅游以及带动地方可持续发展等目的,由此建立的自然公园。到2016年年初,国内已有三十三家世界地质公园、189家国家地质公园。

2007年十月,地质公园云台国际论坛成功于河南焦作修武县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召开。本论坛也是中国第一个关于解说的会议,目的是促进地质公园的解说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国内钱小梅、赵媛、王艳等从系统学角度提出由解说反馈、解说对象、解说受众、解说内容、解说组织、解说媒介等六大要素组成的地质公园旅游解说系统FORCOM框架。就国内而言,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构建依然存在一定的约束,发展方面也和地质公园的科普需求无法适应。

地质公园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地质公园的解说系统更需要扶持其承担公益承诺,而目前基于社会效益视角的解说系统研究还很欠缺。

一、地质公园的社会效益分析

在建设精神以及社会物质文明方面,旅游景区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即为社会效益。地质公园的社会效益又是什么呢?

就地质公园的社会效益而言,具体如下:

1、促进游客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的第一话题,地质公园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地质遗迹资源,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资源,通过地质公园让游客认识到地球是脆弱的,资源是稀缺的,让游客认识到环境需要从日常生活开始保护,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地质公园由于特殊的地质遗迹,更好地让游客认识地球、了解地球的变化,从而产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2、科普及教育功能

地质遗迹的存在,是对地球如何发展进行探究的一个关键依据,因此就全社会而言,地质公园的存在是开展科学探究、推动专家成长的关键;也是普通人获得更多地质知识的课堂;其以对地质遗迹的保护作为关键,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地质公园的重要功能是科普教育,通过参观地质公园,对地球科学知识加以普及、扩宽视野,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3、提升了旅游的科学品味

我国的旅游景区尤其是自然风景区,大多依赖于传说故事和神话故事,让美丽的景区在游客眼里只能作为拍照背景,无法获得寓教于乐的机会;而很多奇特的景观都有其独特的构成和成因,这些独特才是吸引游客的地方。建立地质公园有利于让景区变得更科学,通过地质公园解说系统让游客明白景区的奇特是什么,同时也能揭示成因,真正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游客也不再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等行为,真正能够享受旅游,同时提高旅游的科学品位。

4、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

建立地质公园有利于地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二十世纪而言,金属、能源矿产、地下水气一直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对象。地质遗迹的价值包括如下,如休闲、观赏等,同时也不需要对位置加以移动,不需要对其性质、面貌加以改变,是一种能够实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资源。地质公园能够让宝贵的资源不需要对原本的性质以及面貌加以改变,即可实现可持续以及循环利用目标,是深层次的环境保护。

5、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

地质公园就分布地点而言,大多以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为主。通过地质公园的构建,能够让传统的资源利用、生活方式得以改变,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全新机遇。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根据国际经验,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相关行业将增加5个就业人员。地质公园刺激地方企业的兴起,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得以发展、居民就业得以提升、最终可实现生活水平的改善,也是社会效益的重要体现。

6、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基于目前我国旅游景区偏向于神话故事、被神化等诸多现状,构建地质公园,可以达到反对封建迷信、传播知识以及崇尚科学新风气的树立。通过旅游寓教于乐,通过科学的普及提高社会精神文明程度。

二、解说系统的社会效益分析

旅游解说系统的目的是实现服务、教育、启迪、塑造形象与管理的功能。解说是旅游企业与游客之间的沟通桥梁,也是旅游企业向游客展示的一种渠道。解说系统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服务

旅游景区的解说系统首要任务就是服务游客,为游客提供向导服务、讲解服务及其它生活服务。一个完整的解说系统可以实时地告诉游客可以玩什么、怎么玩、不能干什么等等游览事宜,从而引导游客进行观景赏美,同时也娓娓道来地讲述景点的经典、原因、特色,让旅游不再是只懂得拍照、睡觉的一种行为。旅游景区的解说系统让游客对景区不再陌生,真正让游客有了宾至如归的感觉。一个完整的解说系统能够给旅游安排一个好的参考,让游客合理的选择线路和参与的项目,安排合理的游览时间,让旅游变得更从容;同时能够让游客明白在景区里哪些是不能干的事情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降低旅游的风险,确保旅游的安全与乐趣并存,才能真正地享受旅游的过程。

2、教育

通过解说系统向游客展示景点的特色、成因等,能够让自己在此过程中有所收获,不仅可以让游人获得快乐的体验,此外也是教育活动的开展,在旅游中传播文化、寓教于乐。通过地学、生物、文化等知识的渗透,让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形式被改变,使得人们产生探究奥秘的好奇心,普及相应的科学知识。

3、塑造形象

一个完整的解说系统,游客可以迅速对旅游区形成良好的印象,认为旅游区是规范有序的,旅游区更容易获得游客的认可。通过游览图让游客更合理地安排行程,通过指示牌让游客游览更流畅,通过提示牌让游客游览更安全,通过解说让游客游览更有内涵、真正做到旅游是一种愉快的体验……解说系统是旅游更简单、更快乐,旅游景区的良好形象自然也就形成了。

对于游客而言,他们对景区并不熟悉,在同一档次的旅游资源基础之上,越舒心越便利的旅游活动,游客就对此存在极高的评价。解说系统的完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景区的形象,尤其是在游客心里的形象。游客的认可,是旅游景区形象塑造最大的成功,也是形象传播最有利的一个渠道。

4、管理

旅游景区与游客之间的互动是很难的,有效互动更难,原因是游客的流动性大、散漫。旅游景区又必须要对游客进行必要的管理,那么如何完成这个管理过程呢?旅游发展的初期,景区对游客的管理只停留在检票和书面告知两方面。导致景区的管理制度游客知晓度低,带来了很多管理盲区和安全隐患。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景区的管理迫切需要游客的知晓并遵守。解说系统很好地担起了这个重任,通过解说系统让游客了解景区的游览规则,了解景区游览的注意事项,了解景区的管理制度,从而实现景区对游客的有效管理,尤其是安全管理。解说系统通过其不同的解说媒介,将景区的管理制度尤其是与游客相关的管理分解后传递给游客,实现了景区与游客的有效互动。

三、基于社会效益的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评价因素

通过对社会效益、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相关内容梳理,为本文基于社会效益的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评价因素提供依据。Oggenbuck表示,要以信息的长度、解说员的技巧、游客的反应等作为评价的关键。罗鹏宇则认为,游客知识、态度以及行为受到解说系统的影响,才是评价的标准所在。Nichol认为解f牌示的字体、和游客的距离如何,都会对使用率产生影响。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庄晓琪则表示,可结合解说人员、游客中心等作为评价解说媒体的标准。

本人是基于社会效益的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评价因素分析,所以对社会责任这一因素更为关注。结合其具备的科普性特性,有必要对相关人员掌握地质学知识的程度、技能以及博物馆的展示内容、方式等进行重点考虑。

借鉴周善怡的论文《地质公园解说系统评价研究》中的“地质公园解说系统评价指标”,通过对全国部分高级导游的问卷调查,结合上文分析对湖北、河南、省五个地质公园进行的实地调查,整理出基于社会效益的地质公园解说系统评价因素(如表3.1)。

基于社会效益的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关键性因素是:是否方便游客游览、是否起到教育的作用、科普的有效性。

地质公园是科普旅游的重要载体,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解说系统可以很好的将科普知识传播给大众旅游者,实现地质公园的科普及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覃建雄、刘开榜.地质公园旅游开发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1月.

[2]周善怡.地质公园解说系统评价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3]世界地质公园网http://

[4]胡传东.基于元分析的国内旅游解说研究特征分析[J].重庆: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5]陈安泽.国家地质公园概论[C].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

[6]罗伟,刘保丽,鄢志武.地质公园建设对我国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启示[J].河北: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13)

篇(5)

一、生派组织的企业推荐制

在我国的大中型煤矿聚集着一大批大学毕业生,他们从学校分配到企业以后直接在工程技术的第一线工作,有着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明确的工大成绩,成为煤矿企业的技术骨干和高级管理者。面对科技的发展和企业的竞争,他们迫切需要进行知识的更新,掌握更加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使煤矿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更新提升一个台阶。特别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导下,许多煤矿企业了一批先进的生产设备与生产工艺,提高煤矿企业人才素质已是企业的当务之急。因此,为了让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在工程硕七生源组织和选择必须充分尊重和依靠企业自。这主要硕士培养质量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已经引起重体现在:

1.凡是由企业推荐的生源,在同等的条件下求的开放式培养模式川势在必行,且工程硕士培养优先录取。目前工程硕士人学考试采取的GCT一ME方式适应了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也符合公正、公平、科学选拔人才的精神。_工程硕士研究生录取工作应以GCT一ME成绩为基础,重视并规范专业综合测试。同时,要尊重企业的意见,要符合和为了培养合格人才”的理念.对矿业工程领域工程服务于人才队伍培养的规划。通过煤矿企业领导审核、推荐,结合联考成绩,可以把一些基础知识较差或思想素质差、工作表现不好的人员淘汰出去,培养那些品行好、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真正能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员。这样,通过校企的共同把关,全面提高生源质量,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2.凡是由企业推荐的生源,学校与企业共同组织考前辅导,以提高考生联考成绩。_工程硕士的招收对象主要是获得学士学位后具有3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的优秀在职人员。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培养单位的招生报名条件,结合本企业的需要和报名人员的综合情况,进行初选推荐.把思想品德好的业务骨干选。在全国联考前,企业将初选的学员组织起来,由学校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到企业对他们进行考前辅导。通过全面系统的复习,可以恢复和提高考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使他们信心引进十足地迎接考试,提高联考成绩,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近5年的实践表明,这一考前辅导班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煤矿企业所推选考生的录取率。

3.凡是由企业推荐的生源.均可享受企业优感政策。许多煤矿企业,为了鼓励优秀人才攻读工程硕l:研究生,采取r许多优惠政策,如录取后的学费部分或全部由企业负担的待遇等。

二、培养方案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摇要

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确保培养质从的依据。由于不同的企业有各自独特的生产任务及发展战略、有不同的生源背景、有不同的人才培养规划及知识结构的要求,因此,在制定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时,要根据企业的生产和科研实际,结合工程领域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及学校的教学资源,由高校和企业协商共卜刁制定。

1.培养方案既要满足国家学位培养要求,又要应尽量满足企业特点。培养方案的核心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学校和企业密切合作,可以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有效。在确定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时,首先保证满足国家规定的本工程领域必要的从础课程,同时有针对性地根据工程技术人员的特点以及企业的需要,开设或增设一些实用的、具有前盼性和先进性的专业选修课,进行“订单式”培养。课程教学内容既要遵循一般研究生的教育规律,又要充分考虑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特点,着重体现多学科的相叹交叉、渗透、融合,并适当开设管理类、计算机类及相关学科的课程,进行跨学科培养.使学员成为企业所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在制定,r.程硕!二培养方案时,应遵循加强和拓心城础、强化专业、注重能力、突出应用的原则。目前在矿业工程领域,主要有以下七个研究方向: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采矿方法’jl二艺过程、资源经济与竹理、矿j卜特殊开采与安全、安全技术与工程、矿业地质_l二程、矿山岩土工程,一专业方向比较宽J’‘、适应性强。根据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钟委员会《关于制定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以及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在’J煤矿企业进行充分交流和协商的前提下,确定各门课程的时间安排和教学计划。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一1.5年,可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授课或利用晚上、周末及节假日分散授课。课程学习采取学分制,总学分一般不少于33分,其中必修课(含基础课、专业基础课)22学分;对于选修课,根据学生初选课的情况,选择7门课集中讲授,其中由学员自主选择5门课计10学分,体现了学生选课的自主性;还有学科前沿报告l学分(3一4天)集中到校进行;开题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报告等1学分。

2.授课方式要向本着服务的理念转变。矿业L程专业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大都是企业的骨干,由于煤矿企业的特殊性,很难抽出较长的时间集中学习,在培养方案实施中,要充分考虑这一现实。为此,我们在具体实施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采取如下做法:(l)泞先与工程硕士相对比较集中的煤矿企业联系,成立教学点,由企业提供教学场所与设施,并组织生源;(2)选派富有教学经验的高级职称教师亲临工程硕士教学点进行授课,即在授课时间和地点L充分考虑矿业工程硕士“在校不离岗”的特点,为此,山东科技大学分别到新坟、枣庄、济宁、淮南、攀枝花等8个教学点进行授课;(3)学校组织专家到现场进行开题、中期筛选、预答辩和答辩等工作。这样,充分体现一切为了人才培养、一切方便人才培养的理念,节省了矿山工程硕士生的时间,深受欢迎。

三、强化过程监管

在校企共同制定培养计划的同时,达成共同管理、共同培养的协议,形成了一个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的高效管理模式。

1.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责权,共同制定管理制度与培养计划。学校、企业都必须加强对工程硕士教育工作的监督,全面考虑,统筹规划。学校重点监督授课质量、培养过程的严谨性;企业重点负责对现场教学点的学习组织、考勤等管理。

2.校企双方经常沟通,实施双班主任制,即学校和现场各负责选派一个有经验的人员作为教学点班主任。一旦遇到问题时,通过协商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办法解决问题。

3.采取主讲教师制,学校对授课老师提出严格要求,对每一门课程都采取让学员无记名方式对授课质量进行打分评价,一日.发现教师授课质量差、学员意见比较大情形,_立即采取措施,取消该教师讲授此课的资格。

4.企业教学点负责对学生正常上课秩序的监管和考核,并纳入到学员所在单位的奖惩管理,},。

工程硕十是我l川为大中型企业培养优秀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的一条重要途径,企业将自己内部的技术骨干和管理竹干送到高校进行工程硕L培养,以提高企业的人才素质。因此.企业对工程硕士的培养质址非常关注,t一分重视课程学习、论文选题、论文研究等培养环节。但由于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主要在企业进行,又由于矿业工程硕士生人员构成的特殊性,他们在学习、工作、家庭等方面矛盾较多,这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所以,校企双方必须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工程硕士生的教学管理工作,特别是企业教学点负责对学生正常上课秩序的监管和考核,并纳人到学员所在单位的奖惩管理中。

四、严格程序,把好学位论文质t关在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学位论文工作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直接来源于企业的生产实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高校培养出来的工程硕士生质址的好坏直接体现在他们的学位论文是否为企业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是否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且通过几年的培养是否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和攻克难关的能力。

根据实际需求,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指导均采取双导师制,即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学校导师对指导工学硕士生有着丰富的经验,但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和对工程硕士生所在单位实际情况的了解,很难独立指导工程硕士生完成高质量的且结合研究生单位实际技术水平的应用型学位论文。

而企业里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导师不仅实践经验丰富,而且对本单位的生产实际非常了解,校企导师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的作用对工程硕士生高水平高质量完成学位论文可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具体可采取如下步骤:

1.做好选题。要求学员选题来自矿山生产与安全第一线,真正做到论文研究服务于煤矿生产第一线,讲求实效。

2.做好预答辩。论文完成后,由学生申请、导师审查合格后,进行论文预答辩。预答辩工作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预答辩所要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内容是否符合工程硕士的要求,研究成果是否达到硕士研究生学位水平,(2)工作t是否饱满;(3)研究工作的实用价值是否达到工程硕士要求;(4)论文的格式是否规范;(5)论文有无抄袭现象,等等。通过严肃认真的审夜,提出修改意见。

3.进行全面修改。根据预答辩委员会专家提出修改意见,研究生在导师指异卜进行逐条修改,并形成修改说明报告,经工程硕L管理办公室审查合格后方可进入同行专家评议阶段。

4.正式答辩。由校方和现场教学点组成答辩委员会,对符合条件的工程硕士研究生进行答辩。答辩工作一般在现场教学点进行。按照!}诵家学位管理有关文件,专家委员会会对答辩通过的研究生提出再次修改意见。

篇(6)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采矿工程;应用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使用,它是利用计算机的计算功能和图形处理能力,对产品进行辅助设计、分析、修改与优化,综合了计算机和工程制图知识,并且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和软件功能的不断提高而逐渐完善。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由美国公司开发的通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包,具有体系结构开放、使用方便、便于掌握等优点,并能够绘制平面与三维图形、渲染图形、标注尺寸以及打印和输出图纸。

    从 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有关文献资料来看,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国内外矿山开采设计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作为一种精确、高速的新型设计工具,已被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所接受,并对传统的设计方法与手段提出了挑战。目前,它已被矿床开采设计的各个分支和侧面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 计算机辅助系统组成及采矿设计理念

    计算机辅助系统一般以有着图形功能的交互计算机系统为基础,包括:计算机主机、图形输入板、图形显示终端、扫描仪、绘图仪、磁带机、打印机以及其他各种软件。利用交互系统开展采矿设计,可以边设计,边构思,边画样,边修改,随时可以从终端屏幕看到每一步操作的显示结果。典型的设计包括:(1)设计者接受任务,了解甲方对矿山的功能、经济、制造技术、生产环节等方面的要求。(2)方案设计。一

方面来自设计方的要求,另一方面来自工程师的知识、理念,包括功能的满足,技术的可行以及其他需要等。

(3)验证、修改、定型。将设计对象表达出来,并根据功能、技术、经济、审美等方面的详细要求和数据,对其进一步修改,适之处予以完善,细节予以补充,最后定型。(4)将设计果制作成技术文件,一般包括三视图、部件图、剖面以及各种说明等。

二、如何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每个人都知道,矿山开采的目标是要开采出矿石,而矿山工程设计,是工程师、设计人员应用技术手段改变矿山环境。满足政府、企业以及特定人群要求的一种高智能劳动。因此,采矿设计的任务:一是必须开采出高质量的矿石;二是有效地保护工程结构,使其能够承受自然界与人工开采的压力,长期而可持续地发展;三是必须保证以尽可能低的代价和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和后续作业的开展。

    实践证明,采用CAD进行采矿可以提高采矿设计水平与设计质量,不但能够使常规设计效率得到有效地成千上百倍的提高,还能够在手工设计时代根本无法想象的设计空间展开自由翱翔的翅膀。由于设计工程师思想、理念、习惯、表达方式的不同,在设计环节使用计算机辅助部分与其余部分之间接口的描述方法也难以取得一致。所以,设计工程师在开展设计之前,要对每一个项目进行深入的了解。比如,矿山所处的地质地貌、水文环境、开采方式、巷道走向、设备选型、提升机械甚至矿山复绿等,都要胸有成竹,才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工程师要做好一周就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认真做好设计方案。接受设计任务后,首先要运用自己的设计经验和知识进行设计构思。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技术决策,确定设计原则,同时对今后设计过程和要完成的设计有个整体认识。 包括:一是下大力气广泛收集有关采矿的背景资料与工程信息,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与掌握地质勘探、技术经济、矿产利用指标、矿床储量、矿山生产力等等信息;二是分析研究已经取得成功并在实践中得到证明的同类设计资料以及相关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习和参考成功的经验,开展设计工作,进行构思。才能厚积而薄发,最后确定设计方案。

      2对每一个工程结构参数进行分析。其目的是要确定设计方案中有关工程结构的应力载荷、约束条件等,这是采矿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不能有半点马虎。

    3、掌握设计采矿图的全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具体方案的设计往往与绘制同步进行,因此,必须对设计采矿图的全过程严格掌握,不得有一丝的大意。

    4、绘制施工图。这是采矿设计的具体表现,要以详尽体现设计意图为目的。工程师长期的实践采矿设已形成了行业的图样表达习惯和约定,因此对施工图的绘制要能体现这一特点

    5、进行全面的经济分析,这是设计的重中之重,根据设计阶段的不同对概算和预算进行分析。概算是确定项目投资、编制和安排建设计划的依据;预算是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组成部分,是确定工程造价、考核工程成本和经济性的重要组成因素

    总之,此系统研究的目的是辅助设计者完成工程方案的设计,模拟设计领域专家的思维进行工作。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说,采矿 CAD系统是对采矿设计专家的思维模拟。

三、采矿CAD 技术特点分析

    系统结构是软件开发的基础。系统结构的选择,一要考虑行业特点,二要考虑技术发展水平。尽管21世纪新的 技术已经向三维实体、可视化和集成化发展,但对矿山行业而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系统的定位必须重视企业的特点和现状。一般来讲,CAD技术在国内外矿山的应用有以特点:

一是提高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主要通过使用 CAD 系统,使设计过程更加客观、、准确、高效和规范。所以,采矿 CAD 的设计一定要考虑矿山设计规范和工程师的设计习。

二是富有实效与连续性。无论是地质、采矿、测量,还是选矿之间的信息处理、传输更富于时效性和可连续性,更加强调 系统的集成化和数据的共享。

    三是加强采矿 CAD 系统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由于行业差异与体差异,以及在生产过程中需处理的瞬息万变的信息差异,使得这种D技术在矿山行业的应用研究中具有较强针对性,可移植性相对较差。所以,必须图形处理方法、图形环境以及数据接口技术研究。 四是从实际出发进行研究。 由于二维方式下的矿山 CAD 软件的应用研究有利于与传统设计方式衔接,也符合目前矿山计算机技术水平。所以,要摈弃过分追求“三维实体设计”的思想,从矿山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开发和研究。

    五是与时俱进,积极研究。目前 CAD 软件开发正处在一个由二维平面的设计模式向三维空间的设计模式过渡。由于存在技术上的障碍,一时 间还难以完成。但是笔者认为,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努力学习,认真研究三维实体构模技术、基于 GIS 的矿山空间工程数据技术等,就一定能够使矿山设计的水平大大提高。

从目前文献调研和实际应用情况来看,采矿 CAD 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基础研究较少,尤其是很少从理论、技术和方法上展开研究。对图形数据的规范化及其表示方法研究不够,没有相应的标准可以遵循,等等。这些都是CAD技术在采矿技术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与障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综上所述,目前CAD 技术正朝着开放、集成、智能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作为 CAD系统的支撑环境,开放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UNIX 将是今后 CAD系统的主流;实用性更强的编程与数据库技术将为该系统的发展作出新贡献。我们期待着计算机辅助系统为矿山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建宏。可视化集成采矿CAD系统研究。中南大学博士论文,2002.3

[2]杨义辉。采矿CAD可视化集成系统研究。西安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6.4

[3] 马江平。露天矿地质CAD软件系统的开发。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论文,2005.5

{4.张善心。填采矿法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研究。2010.5

5.吴奉亮。集成化采矿法CADd的知识协同性研究,2009.4

篇(7)

关键词:海域;海域有偿使用制度;海域使用金

我国自2002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10多年以来,我国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的行使效果十分显著。

1.我国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的实践成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海域属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必须依法缴纳海域使用金,取得海域使用权”。海域有偿使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征收海域使用金体现海域的国家所有权价值。我国的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经过10多年的实施,成效十分显著:2002年全国共确权海域面积222473公顷,2012年全国共确权海域面积271689.85公顷,增长率为22%;2002年全国共征收海域使用金11981.8万元,2012年全国共征收海域使用金968468.5万元,增长率为7983%;200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为11270.5亿元,201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50087亿元,增长率为344%。单位确权海域面积的海域使用金从2002年的0.054万元/公顷增长到2012年的3.56万元/公顷,增长66倍;单位确权海域面积的海洋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0.05亿元/公顷增长到2012年的0.18亿元/公顷,增长3.6倍。可见,我国海域有偿使用制度成效卓著。

2.我国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特点

2.1 区域范围广

我国沿海地区包括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自2002年1月1日开始起,我国沿海11省市全部实施了海域有偿使用制度。2012年与2002年相比,辽宁省确权海域面积增长率为366%,海域使用金增长率为3284%;河北省确权海域面积增长率为5.7%,海域使用金增长率为11121%;天津市确权海域面积增长率为1366%,海域使用金增长率为308512%;山东省确权海域面积增长率为28.66%,海域使用金增长率为2479%;江苏确权海域面积减少率为37.45%,海域使用金增长率为16122%;上海市确权海域面积减少率为85%,海域使用金增长率为1611.8倍;浙江省确权海域面积减少率为86.57%,海域使用金增长率为10238%;福建省确权海域面积减少率为72.3%,海域使用金增长率为6786%;广东省确权海域面积减少率为52.1%,海域使用金增长率为16942%;广西壮族自治区确权海域面积减少率为23.28%,海域使用金增长率为7003%;海南省确权海域面积增长率为116.5%,海域使用金增长率为5788%。

2.2 用海类型全

用海类型包括渔业用海、交通运输用海、工矿用海、旅游娱乐用海、海底工程用海、排污倾倒用海、围海造地用海、特殊用海、其他用海。自2002年1月1日起,这9大类用海类型全部实施了海域有偿使用制度。渔业用海确权面积2002年199975公顷,2012年262771.25公顷;交通运输用海确权面积2002年5798公顷,2012年6301.96公顷;工矿用海确权面积2002年9560公顷,2012年9132.87公顷;旅游娱乐用海确权面积2002年2103公顷,2012年1459.87公顷;海底工程用海确权面积2002年2110公顷,2012年3103公顷;排污倾倒用海确权面积2002年25公顷,2012年16.59公顷;围海造地用海确权面积2002年2033公顷,2012年1464.87公顷;特殊用海确权面积2002年588公顷,2012年188.09公顷;其他用海确权面积2002年281公顷,2012年2018.97公顷。

3.我国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启示

我国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的实践表明,统一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建立海域价格评估体系和做好海域使用金监管工作是海域有偿使用制度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

3.1 统一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

我国自2007年开始实行海域基准价格制度,在全国海域实行分等定级,统一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对同种类型、同一等级的用海,制定统一的征收标准,规定相对合理的海域使用金范围。海域使用金最低标准由省级政府和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定,并制定海域使用金的统一征收办法。

3.2 建立海域价格评估体系

海域价值评估作为海域有偿使用管理和使用金征收的依据,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海域考察,以海洋功能区划为依据,对其做出评估结论。依据海洋空间、海洋资源、海洋产业等的特点建立海域价格评估的专用评估方法体系。

3.3 做好海域使用金的监管工作

沿海各级政府和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海域使用金征收的监督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确保海域使用金按照规定比例分别上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保证海域使用金在规定期限内缴纳,逾期不缴纳的,加收滞纳金;合理确定海域使用金的各级财政分成比例,坚持全局和局部的统一,兼顾中央和地方利益,充分考虑海域使用管理的特点,将海域使用金作为实现海洋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财力支撑。(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魏超.我国海域使用权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硕士论文,2012.

[2]赵学良.海域有偿使用价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3]李冬梅.我国海域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