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化学与生活论文

化学与生活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28 04:52: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化学与生活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化学与生活论文

篇(1)

1.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应该明确、精练、有概括性。题目的字数一般在25字以内,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2.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

应概括地反映出毕业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中文摘要以300~350字为宜。外文摘要内容及格式应与中文摘要一致,英文摘要约250个实词。

关键词

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同时有中、英文对照,分别附于中英、文摘要后。

3.目录

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要求标题层次清晰,标明页码。

4.正文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部分,一般应包括绪论、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4.1绪论(前言、引言)

绪论(前言、引言)一般作为第一部分,是毕业论文主体的开端。包括毕业论文的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的意义、采用方法、理论依据和具备的条件、毕业论文构成及主要内容等。

4.2本论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实验材料、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实验结果和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本论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对论文中出现的名词术语、物理量、公式、数字、图表、符号、计量单位等一律采用国际、国家通用标准。

4.3结论

毕业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编写。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总结,是整个论文的归宿。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5.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于参考文献中(15篇左右)。

6.致谢

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毕业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

7.附录

对于一些不便放入正文中、但作为毕业论文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论文的附录中。

大学医用化学论文范例赏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其对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仍存在较多问题,其影响了我国医学教学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笔者针对当前中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的实践经验,对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职护理;医用化学;教学改革

1.前言

医用化学作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医化知识、理论及实验的基本技术等,为生化、生理及基护等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随着招生制度的深化改革以及生源素质的逐渐降低,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笔者针对现阶段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进行探讨,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我国中职医用化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2.1中职学生的医化知识不强在读中职护理专业的中专生,有少部分学生成绩优秀,而多大数的学生成绩却相对较差,原因在于这些学生在初中时,文化基础较差,化学成绩不乐观.其在未被普通高中录取的情况下,选择就读中职学校.此外,少数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甚至有些学生是在父母的压力下被迫就读.多数中职学生对医用化学的认识不足,更谈不上认清医学与化学间的联系,闹不懂在读护理专业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学习医用化学知识,未认识到医用化学的重要性.因此,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进度,导致部分学生的医化知识薄弱.

2.2医用化学教材内容的不足当前,中职护理专业所用的医用化学教材,是经卫生部进行规划的教材,其教学内容较多,而教学课时较少.此外,中职专业护理侧重于化学本身的系统性,缺乏医学联系及未结合医学的实际特点,造成学生未能体会到化学在医学中的实用价值,使其缺乏学习医用化学的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由于中职学校的医学课程较多、时间紧张及学制较短等,这些因素使医用化学的课时缩短.因此,针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应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确保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顺利开展.

2.3医学与化学的联系仍未得到完全理解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中,注重强调医学与化学的联系,化学被作为医学专业课的基础.但目前在实际的医化教学中,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化学与医学课程的关系,并单纯认为化学只是一门独立课程.学生尚未发现化学已渗透在医学中,既使教师从中做了很大努力,结果仍未显著.其原因在于大多数的中职医化教师均毕业于师范类或综合性的学校,虽熟练掌握医用化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但相对医学与化学的关系,也尚未真正理解与掌握.

3.采取有力措施有效改进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

3.1医用化学的准确定位从整体的中职教育系统分析医用化学的科学地位.根据学生的生源情况,对中职医用化学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改革与完善.提高学生对医化教学的认识,在培养其升学和就业的同时,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就业.科学的准确定位既是学科与专业的统一,也是职教性的体现,唯有明确这一定位问题,才能使中职的医用化学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方向性及目标性.根据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内容为指导,适当调整文化课的教材内容,打破化学知识原本的完整性与系统性,淡化复杂的计算过程,围绕培养学生的目标,有效开展医用化学教学.因此,应突出医用化学教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密切联系化学和医学,不断加强医用化学学科的定位思想.

3.2深化改革中职医用化学的教学内容医用化学教材内容的选取,是改革中职医化教学的关键点.以往的医化教学大纲,是在有限时间内尽量系统的讲授医化理论知识,这在轻视医化教学服务性的同时,还偏离当代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医化教材的内容应打破常规的系统性,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够用、必需的原则,努力为医学化学服务.在医学中应用化学知识,将两者相互结合、渗透以及依存等,一同进行讲解.比如,在讲解人体电解质与渗透压;人体体液酸碱性和缓冲溶液时,应通过化学知识的概念讲解,同时更侧重于医学的知识点讲解.本章对胶体与晶体渗透压在维系人体细胞内外水、盐及体液平衡的现象进行分析,使学生从中认识到化学对医学的重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以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的质量.

3.3加强提高学生的医用化学认识在医化教学中,将课程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联系,通过较多例子详细讲解化学及医学的关系,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的认识程度,利于学生掌握医学知识.由于现阶段学生尚未完全了解医学知识,因此,教师的讲解方法应能吸引学生关注,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比如,对于临床医学中常用于大量体内注射用的生理盐水,也就是0.9%氯化钠溶液.教师可对此进行提问,利用其它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代替时,是否可以注射,理由是什么?从中引出等、高、低渗溶液.以提问方式使学生进行思考,后面再根据化学理论,即溶液的渗透压加以讲解,有效说明了化学与其所学专业的联系.这种教学手段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4拓展医化教师的知识领域医化教师不能将自己所学知识受限于化学专业的知识上,应多了解相关的医学知识,阅读一些与医化有关的书籍,并与医学专业的教师保持密切联系,以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以将医学与化学的密切关联运用到课堂中.教学中多采用临床实例讲解,例如:碘的性质讲解时,多重于缺碘的临床症,生活中如何防缺碘;在讲乙醇时多引临床及医药用途.既激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5注重化学的实验教学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利用实验进行教学,将使学生能很好的掌握化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其在培养学生严谨工作态度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这是培养合格护理人员的关键.笔者认为除教学大纲实验内容外,可增加趣味性实验内容,即将性质揉和在实验中同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实用性.例如,趣味实验“鸡蛋变大变小”说明了高、低渗溶液的作用及半透膜的性质,学生乐于接受.

3.6在生活中运用医用化学知识医用化学的理论知识来自于实际生活,教师在具体的医化教学中,应将医化教学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使其返朴归真.与此同时,生活也是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根源,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伸展.教师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及再现生活等,稳步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另外,在医化教学中,应密切联系实际,创造生活情景,组织学生参加生活实践,使学生能运用其所学知识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运用生活例子进行教学,例如利用化学法除去衣物上的污迹;淡水鱼和海水鱼交换环境后能生活吗?鱼体的变化?将使学生长期保持对自然与生活的好奇及探索,使其更加了解医化与生活的关系,有效提高其的学习兴趣.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根据当前的情况而言,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是必然之势,其改革过程虽较艰难,但只要根据上述的准确定位医用化学学科、加强提高学生的医用化学认识以及注重化学的实验教学等几个方面的改革措施逐步进行,相信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改革进程将取得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顾伟.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医用化学的教学策略[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3).

[2]章耀武.中职医用化学教学探讨[J].科技资讯,2008,(35).

[3]尹晓红.增强中职化学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2).

篇(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大多数高校尤其是地方普通高校办学规模急剧膨胀。学生人数激增,教师教学任务加重,科研工作量化,浮躁作风抬头,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泡沫和危机现象显现。“本科生毕业论文存与弃”之争此起彼落。[1-2]我认为,毕业论文(设计)乃高等教育区别于中等教育的重要标志,它在培养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训练科研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因此,毕业论文只能加强不可削弱。

放眼我国高教界,围绕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这一主题,各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老大学依托师资、设备、生源等优势“顺势而为”,新高校凭借贴近应用、跟紧潮流和敢想敢干等特色“乘势而上”。[3-7]

在众多医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危机的药方中,“真题真做”乃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一剂良方。就地方高校理工科专业来说,如何做好“两真”呢?我认为应把好“四关”(选题、实验、撰写和评审)质量管理,突出“四性”(应用性、实践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下面以湖州师范学院化学系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为例,简介“真题真做”,抛砖引玉。

一、精心设计,把好选题关,突出“应用性”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是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首当其冲的重要环节。选题适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学生能力的发挥以及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我们认为,作为地方普通高校特别是坐落于地级市的应用型高校,选题质量应着重体现应用性、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和针对性等方面。具体而言需要遵循“四项原则”,做到“四个结合”。

1.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四项原则”

(1)应用性原则

地方普通高校尤其是坐落于地级市的普通高校,一般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定位目标,这就要求其学生的毕业论文应充分体现“应用性”。学校应积极鼓励师生走出校门,深入企业,从生产和生活实际中选课题。假如将选题定位于学术性太强、太深或太偏,既与学校定位不相应,也与教师、学生和设备条件不相应,就很可能出现“假、大、空”现象,助长学生脱离实际的“书呆子”气息。

(2) 可行性原则

因各校办学历史、设备条件、师资水平、学生生源和地域文化、产业结构均有较大差异,故毕业论文选题也应该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中国学术期刊网。学校明确要求,所有毕业论文选题要有研究设计基础,必须以学校、实践教学基地和相关合作单位现有师资、学生、设备、经费等实际条件作依托,难易适中,反对脱离实际的大题、偏题、空题。

(3) 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虽然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创新性较难实现,但还是应该作为选题原则之一。虽然不易做到原始创新,但可尽量体现消化吸收再创新或知识集成创新。如配方调整、方法改进、工艺革新等,还是可行的。坚决反对抄袭、拼凑、杜撰等投机行为。

(4) 个性化原则

毕业论文是一项个性化很强的工作。既有学科、专业的特点,又有导师、学生的差异,还有地域、行业的不同。因此,学校和学院管理部门只能制定宏观建议,而具体的选题应该交给广大专业导师和学生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协商敲定。

2.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四个结合”

(1)与学生培养目标相结合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力求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选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既要有一定的深广度质量管理,又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其任务应保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够按时完成或取得阶段性成果。

(2) 与导师科研项目相结合

(3) 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

地方院校与地方政府、相关行业或企业关系密切是一大优势。因此,可以利用这种优势,立足和依托地方,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主线,坚持体现地方特色,发挥地域优势,与地方企业联合,利用企业的经济、场地、生产等优势共同研究和开发科研课题,为学生毕业设计提供素材。同时能够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通过毕业论文的训练得到锻炼,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避免纸上谈兵,学到实际本领。再如,近3年中我带领学生深入企业选取《密封型电动助力车铅晶蓄电池的性能研究》、《太阳能储能铅晶蓄电池的开发研究》、《高效长寿环保型铁路客车照明用铅晶蓄电池研制》、《速干强粘环保型纸包装粘合剂的研制》、《湖州工业企业中典型危险废物的理化特性研究》、《废轮胎热解油的理化特性研究》、《Ni/Fe3O4复合电磁波屏蔽涂料的研制》等题目指导学生做毕业论文,既完成了毕业论文指导任务,又帮助相关企业开发了新产品或解决了技术难题,还为学生专业实习和就业提供了机会。

(4) 与学生兴趣爱好相结合

新时期的大学生张扬个性,敢想敢干,是个极富创造性的群体。张三喜欢“高分子”,李四偏爱“硅酸盐”。因此,毕业论文选题必须以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前提。为了高度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理念,在选题问题上,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一是从学生自己在低年级时主持或参与的开放实验、科学研究项目中派生或衍生而来,二是让学生自行选择导师和偏爱的课题,三是让学生从生活和实践单位生产实际中自行选题。因为对于自己喜欢的课题,学生才会千方百计、不怕辛苦地克服困难,创造性地出成果。千万不要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将管理部门确定的课题硬压给学生去做。

近年来,湖师院化学系学生毕业论文选题遵循上述“四项原则”和“四个结合”,基本上做到了“真题真做”,为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选题来源情况见表1)。

表1 湖师院化学系08-10届化学化工类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来源汇总表

 

届别

由导师科研

项目派生

由学生科研

项目拓展

选自生产

生活实际

据师生兴趣

协商选题

合计

2008

20

10

6

5

41

2009

41

16

11

16

84

2010

82

32

12

篇(3)

我校无机化学属于公共基础课,师资力量不足只能采用大班制(一般都在150人左右)教学方式,从而限制了无机化学教学考核方式多样性的实施。无机化学课程现行的考核方式还是以闭卷考试为主,考核总成绩通常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采取期中考试(闭卷笔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闭卷笔试)占70%的计算方式。可以看出,考核评价形式比较粗放单一,绝大部分以闭卷考试为主,很少进行开卷考评;考核内容注重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忽视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能力的考查,并且评价内容较窄,仅仅限在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更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如果学生期末考试发挥失常就直接影响学生这门功课的成绩,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热情打击很大。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考核评价方式把考核主体和客置颠倒,置学生于被动接受评价的地位,把考核主体和客体关联性割裂,结果导致学生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2改革方式

2.1阶段性习题解答教研室的全体老师通过长期的一线教学经验以及教学质量考核结果,结合药学专业的特色编写一本内部使用的课外习题集,希望通过一定的无机化学习题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理论课上所学知识的理解,真正掌握课上所学的内容。习题集的内容包括每一章的重点、基础知识及相关章节相联系的综合性试题(题目都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编写涉及到《化学动力学》章节的习题时,尽量与《药物动力学》专业课程结合,选择药物在人体内反应的动力学作为案例。再如,在编写《配合物》章节习题时,尽量把一些药物配合物(顺铂、卡铂等)作为例题。总之,习题集选择习题遵循“摒弃题海,挑选精良,结合学科”的原则。同时教师会对习题集的题目进行专门的“在线详解、课堂精解”,以便根据学生在中学对化学的掌握程度解答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在考试前安排专门的答疑时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给一定成绩作为平时成绩部分。这种方法存在2个方面的优点:①学生要想解答习题就必须先把所学过的知识点都复习一遍,也就是说做习题的过程是认真分析推理和全面复习巩固的过程;②训练学生理论知识的解答能力,习题集为考试前站,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考试改革。

2.2自学笔记对教学中不是很难的部分(例如:物质的聚集状态、元素部分等),要求学生在课前撰写自学笔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同学互相探讨的方式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专门抽出时间让学生将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重要知识点及难点拿出来学习和探究,最后,教师对自学部分进行总结和考核。教师再根据自学笔记内容的深度、形式,同时结合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及准确度给予相应的成绩,最后选取最优的与最有特色的自学笔记贴在班级的宣传板上或班级BBS上面进行鼓励与督促。以上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看书的主观能动性,在自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好的整理、分析、储存、推理、类比及总结能力,并能初步的概括性的找出知识的规律性,同时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创新能力,课前对自学笔记的形式不作统一规定,学生的自学笔记的形式可自由发挥,多种多样。根据以往的结果可以看出,自学笔记形式有的像教师的备课笔记、有的像教师的教学总结报告,有的像手抄报,有的可能全部都是一问一答形式,还有的像随笔、读后感,甚至有的像小论文等等。总之,自学笔记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由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学笔记的认真态度给予不同的评估。自学笔记的教学考评形式促成了学生的学习个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其创新能力。

2.3课外作业结合书本上的基础理论,要求学生将其与自己熟悉的生活、了解的生产过程联系起来,以一个个小命题的形式来完成。具体的操作形式是将成绩有差异的学生进行搭配,每10人分成一组,在给定的时间内要求独立完成自己小组的命题。最终每人选择一个命题提交一份综述论文,教师按照论文评定分数,两个命题的平均分就是这一组10个学生的成绩(每组学生的成绩相同)。举个例子,在讲解到“配合物”这一章的理论时,结合药学专业给学生留下“抗癌药物阿霉素的前世与今生”为命题。针对这个题目,学生不仅可以查阅大量的资料,也可根据资料总结出很多重要和合理的相关内容。再如日常生活中“饮用钡餐为什么不会中毒”、“油条也不是一无是处——治疗胃病”、“含氟牙膏可以防蛀的原理”、“人体是一个很大的缓冲体系”等。课外作业的完成过程是督促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感受化学就在身边的一次学习之旅,势必会增强学习药学的兴趣。同时,这种给分形式锻炼同组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增强不同组之间的竞争意识。

2.4综述性小论文及开放性实验通过老师们多年的无机化学教学活动,发现教学的关键是如何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渠道。因此,在新生入学上无机化学理论课的初期,教师结合学生以后所学的专业给学生一些反映无机化学与药学前沿相关联的命题(如“生物荧光探针量子点与无机化学合成”、“无机纳米材料载药系统”、“无机元素与生命”、“磁性靶向药物载体Fe3O4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等),或是开设几个教学以外的开放性实验(如葡萄糖酸锌制备、用于载药的多孔纳米硅制备、荧光CdTe量子点制备等)。学生可以任选一个命题或者一个开放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撰写小论文或进行实验。这种形式可以促使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要求学生的论文及实验后面所附的参考文献,之后进行统计查看学生查取资料的情况。通过资料的查取和小论文的撰写及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善于总结工作及动手的能力,最终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老师可以根据综述论文书写或者开放实验情况给学生打分。

2.5组织“知识讲座”除正常教学考核外,平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选择一些前瞻性、通俗性和趣味性且专业相关的文献,然后将学生分组,指导学生阅读并查阅与所给内容相关文献,做出PPT,然后每组派出一名代表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向全班甚至全校学生进行“知识讲座”。讲座结束后听讲座的学生和老师可以根据讲座的内容进行自由提问。这种形式可以使参加讲座的学生在专业知识水平、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也能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可以根据PPT形式、口头报告效果、文献分析以及报告思路给出该团队一个相应的成绩。此种方式认可学生的劳动成果,可以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求知热情。

2.6考前补考考前补考是为了缓冲学生期末考前压力,也就是在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前,给平时成绩不好或者平时成绩不及格的学生提供一个所谓的“补考”的机会。补考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补考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递交一份书面申请报告;然后,教研室统一安排时间,几名教师参加的以题签和提问相结合方式面试;最后,取最高成绩作为最后的平时成绩一个部分。通过这种考核方式,不仅可以再给学生一个争取更好的考核成绩的机会,也可以锻炼学生临场发挥和应变的能力和增强实战经验。

2.7考核结果最终在给学生该科目考核成绩时也是一动态过程,通常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调节以上6个方面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使学生基本达到满意的成绩。

3改革的预期结果

3.1打破传统的追求“学会”,向追求“会学”的学习方式转换改革考核方法的直接结果就是考核的多样性及考题的灵活性,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态度从被动的接受转变成主动的摄取,达到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理解、消化和吸收与对知识的加强、扩充和更新并举。同时,这种可喜的变化也对教师的知识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学创新提出了更高和更广的要求,也是一种“教与学互长”动态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接触专业课程之前就对化学在药学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个初步了解,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能动性。

3.2学生更能充分展示个性特征、增强合作意识、拓宽眼界与调动学习热心与激情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上课忙和学生上课玩、考试糊乱忙”的格局。把枯燥的理论与生活生活实践相结合,与学生知识构架提高相结合,达到教与学并举。

篇(4)

家庭小实验教育功能

一、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好奇――实验兴趣――探究兴趣――学科兴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仪器、并对实验的目的和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思考。

3、做实验、详细记录实验现象(文字记载、像片、录象等)。

4、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以及一些由实验而引起对相应学科知识、生活环境和社会现象的看法、感想及见解的小论文。

5、约每两个实验进行一次小结、访谈、交流并做好记录。

6、一段时间后按自己的课题目的对学生加以引导,并针对前期的情况做出小结。

7、课题结束前,通过访谈、问卷、测试等手段对课题效果加以总结、提炼并形成课题论文。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

其一、活动的主体为学生,大约组织200名左右的学生,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课题研究。

其二、课外小实验,这类实验的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绝对安全,对象为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他包括新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相当与以往教材的家庭小实验),来源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而设计的课外小实验(如西红柿为什么是酸的),结合教学进度补充适当的课外小实验(例如用燃烧法粗略鉴别几类纺织纤维等)。

其三、通过实验实现最终的课题目的(见上面)。为此每个小实验后都要做以下一些工作: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一些由实验而引起的对相应学科知识、生活环境和社会现象的看法、感想及见解的小论文,以及特别有价值的拍摄图片、录象,新颖的实验装置。约每两个实验进行一次小结交流并做好记录。

其四、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对同一届学生的高一、高二连续两年进行研究和能力培养。

三、课题的研究的一些成果

1、培养科学品质

家庭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求实、追求真理、敢于创新地科学态度。家庭小实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实验不成功时学生就会去分析失败的原因,改进方法,重新实验,直至成功为止。渐渐地学生具有一种不怕失败,锲而不舍的顽强毅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尊重实验事实,以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分析、推理,这是一种科学的实验品质。

2、挖掘思想素材,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在实验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这样的素材,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将知识的传授与素质的培养融于一体。例如,在做“碳酸钠性质实验”时,引导学生阅读“侯氏联合 制碱法”简介,学习我国纯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先生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献身化工事业,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在做“石油和煤的性质”实验时,向学生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并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工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钢 铁、石油、煤炭、化肥、水泥、化纤等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几位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报国之情。

3、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活动,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排忧解难。首先,要鼓励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倡导独立完成实验,只有亲手做、亲眼看、用脑想,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其次,实验中有些学生有畏难情绪,害怕失败,尤其是对一些有毒或有强烈腐蚀性的实验,更是不敢下手。教师要在实验前讲清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指出只要规范操作,就不会出现危险,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4、以实验用品和实验现象为媒介,培养学生的美学素质

规范、洁净的实验台,晶莹剔透的玻璃仪器,整齐有序的实验装置,五彩缤纷的溶液,巧夺天工的晶体,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都能唤起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对科学的追求。在实验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废玻璃和饮料瓶等制作实验装置,正确画出实验装置图,观察纪录化学实验现象,分析产生结果的原因,使学生置身于美的气氛中做实验,从而培养学生正确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5、通过布置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基于时代的要求,教育必须改传统的封闭式为开放式,要把学校与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学生带向社会,指导学生自己去设计去操作,形成一种创新的自由,表达和选择创意的自由,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家庭小实验可以使学生在一个心理状态比较宽松的环境中不受时间的限制,反复做,反复观察,直到满意为止。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给出实验用品、步骤、观察的现象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各种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成功的原因时说:“中学时代同学间的讨论在我的一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讲完《测定溶液的PH值》后,学生一方面将其扩展到测定土壤、家庭饮用水,以及雨水的酸碱度,并提出改良的方法;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启发下,用自己的几根头发,放到不同PH值的溶液里,观察溶液的变化情况。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最后得出“选用偏酸性”的洗发剂为宜的结论,通过家庭小实验,极大地诱发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6、以实验为纽带,培养学生环境意识

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是全人类的共同要求。化学因素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化学实验中通过实验装置的设计,避免有害气体的任意挥发,做好生活垃圾的回收和处理,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如作酸雨的PH值的测定、废旧电池的结构研究、公共汽车中化学成分的测定……这些对学生形成环保意识,以至于将来工作中注意保护环境有直接的影响。

7、善用实验激趣挖掘实验的动机功能

开展“家庭小实验”激趣:如明矾净水、制肥皂、雨水pH的测量、柠檬电池与青苹果电池的比较、食品中常见元素的测定等,使化学实验与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相联,使学生认识化学的应用价值,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篇(5)

【关键词】中职 化学教学 新策略 教学质量

一、目前中职学校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招生的学生现状:当今天中职学校招收的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中学几乎只学了一年最基础的化学,基础较差,极简单的分子式及推导水平低。大部分学生学习自学性散漫,学习意志力不强,但喜好动手操作。中职学生的教育方向就是倾向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因此化学教材应选取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教材。

(二)目前中职化学教材存在的问题:中职化学教材选取内容基本很深奥,抽像、复杂推导多,实用性,操作性不强,严重与生活脱节,分子公式过于复杂,学生不易记,难于理解,推算困难等诸多问题,没做到因材施教,有些学校在选取教材时过于深,少数选择的本科教材,所以给中职化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难度。

(三)受传统教学方法影响:中职化学教学缺乏很生动直观实用的课件,化学实验操作的指导光盘,仅靠老师一张嘴,一枝粉笔来表述复杂的化学结构以及分子结构,学生难以记忆和理解,不少老师运用计算机能力不强,或嫌麻烦,夹本教材就完成一节课,难以把化学物品反应变化过程展示出来,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是目前中职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状况,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交流继续学习,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注重教师个人魅力

第一、课堂是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场所, 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和组织学生,首先教学应提升个人语言品位和口才如悬河,注重整个课堂气氛的灵动,洋溢着学术讨论氛围,弥漫着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气息。第二、在课堂中运用幽默是一名优秀老师的特质,用幽默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化学知识概念和化学反应方程式,打破枯燥局面,让学生轻松接受知识、提高操作能力。 第三、注重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拓展他们思维,注重与学生互动,栽培学生智慧的心苗, 反复操练谙熟化学反应过程,让课堂焕发智慧之光。第四、设计情景课堂,把生活中林林总总的与化学有关的物体罗例出来,制造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讨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作用,比如:如何巧地清洗衣服中的污渍,油渍?如何发酵馒头?苏打水的化学成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从第一堂化学课开始,关注化学绪论

在化学教学的第一堂课上,学生们总是睁大眼睛,凝心净气地听老师讲课,对这门有点奥妙的课程总是充满向往,但心里有些许茫然,想了解这门学科所涉及的内容,以及学了有什么用,甚至对就业后在工作,生活中的作用。中职化学老师必须把第一堂课设计好,让学生了解这门学科,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良好习惯。老师在上课前精心准备如何组织教学,如何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如何让一堂化学课奇妙而生动。中职化学老师不应该忽略化学绪论它涵盖了要求学生掌握的所有内容,学生实验操作指南,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绪论其实是对化学学科的精彩采撷,介绍化学知识的框架,化学与生活,生命,工业,医药方面的作用。

(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中职化学教学几乎只开一年,在一年中要学到内容广泛的化学知识,中职教师应好好地钻研教材,删节内容,主要讲一些重点,少而精,重点突出,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因材施教,组织有效的化学实验操作,由易到深。注重各章节的衔接。运用PPT课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特别是实验实习操作过程的展示,有些重要细节可以重复播放,经过老师反复提示,学生在实际动手实验过程中,就知道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总结以及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这样教学目的就达到了,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力:

沃勒说过:“尽管我们用判断力思考问题,但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意志,而不是才智”,中职教学工作者首要的教学任务是让保持学生学习注意力。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让学生学习过程轻松地“领悟”,是对中职化学教师的挑战,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考验。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的交互性,采取提问、讨论、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从而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五)中职基础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辅助教学:

在中职化学教材里理论和实验较多,但与生活中的联系实例极少,内容枯燥与生活几乎脱节,不容易引起学生对此科的学习兴趣。中职化学教师在上课中应多举生活中的实例。例如:可以在课堂上讨论重庆人喜欢吃的制作豆花的盐卤水的化学成分,石膏(硫酸), 盐卤(氯化), 盐露(酸味剂),食盐卤(氯化),山海胶(天然豆胶+海藻胶),豆花粉(酸味+硫酸+淀粉),豆花是重庆及四川家喻户晓的一种美食,因此在讨论时学习气氛一定浓厚,让学生学习更贴近生活,让学生明白学习化学就是为生活服务,为就业为目的的,让生活更美好。还可以讨论香烟中的化学成分:脂肪烃、芳香烃、萜类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有机酸、氮杂环化合物、N-亚硝胺、金属元素。可以通过讨论和演讲的方式来分析香烟中的化学成分,让学生自主地指出香烟哪些成分具有对人体的危害性。即学习了化学知识,又知晓了香烟对危害。

目前中职化学老师在教学中会遇到林林总总问题,我们必须要不断探索教学新方法以适应当前情况,只要我们不懈努力思考,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做好教学科研,汲取优秀教学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化学教学;动机;兴趣;培养

一、运用化学史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表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往往源于对科学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构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无数教学实践和大量教学实验也已证明:强烈的学习兴趣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础,能确保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化学史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创造动机。在教学中让学生置身于发现和发明创造的情景中和化学家一起经历矛盾,困惑甚至失败的情感体验,感受猜测、想象、顿悟的欢乐。使学生品尝到科学研究和探索的乐趣,无疑可以唤起学生浓厚的探索化学的内在兴趣从而能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和研究化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真地选材,如化学发展史上的逸闻趣事,素材的选择应突出兴趣二字。如波尔多液的发现,染料苯胺紫的确定等。

人类发展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化学的发展史,但现今的教材对这方面的介绍是粗浅的,根本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历史上著名的化学家的事迹和化学发展史。例如笔者在讲第一章“卤素”时,就介绍氟的发现过程;在讲到苯时,则介绍著名科学家凯库勒日思夜想苯的结构,后“偶然”在梦中见到苯的碳原子象蛇一样头咬着尾巴,醒后受到启示而提出了苯分子结构的假想和趣事;谈到元素周期表,必然要从德伯莱纳的“三元素组”说到迈耳的“六元素表”及纽兰兹的“八音律”。而门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年探索终于在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并且预言了新元素及其可能的性质。化学史的内容是丰富有趣的,通过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发展的历程,学习化学家勇于创新、勇于超越,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人文精神的教育,由对化学家的敬佩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产生强烈的成才愿望。

二、创造更多的学生动手的机会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对实验的探索。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精彩纷呈的化学世界,体会化学的精妙之处,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三、鼓励为主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回答问题时,应避免指责,而要用“你回答真出色”、“有道理”,“你一定能行”等语句进行鼓励和提示;对学生作业要及时反馈,使用批语,以表扬鼓励为主,使他们有“我学会了”的良好心态,调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增强成功感。

四、使教学贴近生活

教师应想法设法收集资料,使化学教学能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现代医学发展中的作用,弥补现行高中化学教材的不足。化学与生活、杜会和医学的联系是广泛的,化学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而在选择时,要遵循趣味性、同步性、学以致用的原则,并选择社会价值较高的一些问题。鉴于中专化学课程的特点,应采用灵活机动的方式进行:

(1)专题讲题。如在学习“卤素”后,专门举办“漫谈氟和它的化合物”讲座。

(2)引导学生撰写论文。如指导学生写《醋的妙用》一文,并指导学生查阅书讨等资料,限定时间为l周,以小组为单位。最后所有的小组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写得有声有色。

(3)做趣味小实验。如醋浸鸡蛋、海带中碘的定性测定、假酒的检测方法等,学生兴趣极高,教果不错。

(4)编印资料。教师平时应重视知识积累,编印有关资料给予学生作为选读材料。

五、营造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

教是求统一、求规范、求一律的,而动机和兴趣恰恰是要求不同凡响,标新立异。人的动机和兴趣不可以教,但却可以培养,其中的关键就是创设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营造适于学生激发兴趣的教育氛围。教育有培养动机和兴趣的力量,也有压抑动机和兴趣的力量。教师应造就教学的良好氛围,允许各类不同水平的学生大胆地发表意见,对求知事物进行探索。教师应克服唯我独尊,闭目塞听害怕批语的弱点,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的意见,鼓励创造性的萌芽。一位科学家告诉我们:“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由于缺乏想象和观念。思维的想象力是创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想。想象力是创造的前提之一,合理的想象加上逻辑思维,再将知识变为具体可操作性的行为时,往往会有新发明。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创造失败而加以指责,更不能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的“荒谬”而加以讥讽,相反应保护其探索创造的积极性。如在讲授氢气用途时一位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能不能利用氢气密度最小制成氢气球起重机,同时又节约了能源呢?看似幼稚的想法,但却打破了常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教师不能因为书本中未提到这种用途而加以否定,更不能去挖苦。学生提出的任何新想法、思路都是其创造力的表现,教师都应加以肯定。

【参考文献】

[1]浅议化学教学中学生动机、兴趣的培养,潘健.卫生职业教育. 2002,(20):4.

[2]在化学教学中学习动机激发策略探讨,龚艳明.学位论文.2005.

[3]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探讨,王成才.学位论文.2004.

[4]论情感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齐艳娟.陈丽莉-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1999,(04).

篇(7)

第一: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及时转变教师角色

化学教学在新课程环境下,要逐步淡化教师在“传道”中的权威身份,而更应该把自己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新课程重过程的目标取向更需要广大教师及时转变角色,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内容,提高教学组织能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他们探索的环境,引导学生自我建构学习的过程,使我们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协作者和引导者。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前提,首先是要有参与的意愿,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因而教师要熟练地驾驭教材以及掌握尽可能多的与之相关的课外知识,把科学性,趣味性和化学的实用性有效地结合起来,激发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可以把化学趣闻,化学史,化学与生活,生产,军事国防,科技,健康,环保等领域与我们的化学教学相联系,特别是要把当前大家都普遍关心 的社会热点问题与我们的教学主题内容相联系,来提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就能体会到化学教学的有趣性,或者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能有更多的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探究的机会,以便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主动学习中来。如果学生自主学习引导成功的话,那么当学生真正进入自我建构学习时,教师就应转变为协作者。以前我们往往把学生当成我们教学的对象和配合者,而不是主导者,那么在新课程环境下,我们应该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协助者,要及时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学习提供协助,提供查找资料的途径,提供思考问题的关键点,由学生自己讨论解决,总之,不能由教师的教来主导学生的学,而应该让教师的教引导学生的学,让学生自己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和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当然教师在学生求知的过程遇到的困难要给予及时的和适度的帮助和引导。

第二:要尽可能力求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作为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选择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如合作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方式等等,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实践与体验出发,感受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化学反应的奇妙性,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化学科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化学基本实验技能等,增强化学学习能力,形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勤于思考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如在《化学必修1“非金属及化合物教学中,我们教师就可以结合具体情况采用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布布置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来实施教学。如对“硅”的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先通过查资料,调查一下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哪些方面与“硅”的教学内容相关,比如我们本地区现在有大量的陶瓷,化工填料等等企业,也有很多学生家长学从事这种行业,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去调查了解产品的种类,成份,用途,写好书面调查结果以及小论文,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会深刻感受自主获知的乐趣,而小论文或调查报告也需要学生通过认真思考,互相合作等方式来完成。学生通过这种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化学知识的成功乐趣,而且还有利于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构建起学生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施教时要有意识的创造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的有效整合。

第三: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施教时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重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