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8 23:55:3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电影音乐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兔侠传奇》邀请了香港金牌制作人金培达为该片配乐,大陆的听众最熟悉他的作品可能是成龙和刘媛媛演唱的《国家》,但其实他对电影音乐的贡献更是惊人:柏林电影节最佳电影音乐银熊奖,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原创音乐奖,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等电影音乐的奖项拿到手软。金培达在看了两分钟《兔侠传奇》的片花后,就欣然答应为该片配乐,这也是他作曲生涯中第一次为动画大片配乐,因为兔爷是一个北方、有京味的人物形象,所以在整部影片的配乐中一定要融进京味儿的精神。但这又是一部面向国际的动画片,不能简单地呈现民族音乐。所以“国际流行趋势中融入民族风”成了《兔侠传奇》音乐最重要的创作特征,金培达的作品一向给人大气、张扬的感觉,这次除了保留了这样的风格外,他融入了民族音乐的细腻,让影片音乐成为一个重要的角色,把画面欲表达但在剧本上没有写出来的“弦外之音”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赋予电影音乐更重要的作用。
电影音乐具有的良好的艺术表现特殊性,它与其它音乐艺术有着共同的审美特征,但有其个性。所谓共性是指,它们都是人类的审美对象,都是人类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和形象体现,都能表现创作者对生活的美丑属性的审美意识(感情、趣味、理想、观点等),都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审美表现手段、技巧,构筑能够激起欣赏者美感的形象形式,能给欣赏者审美的感染和陶冶,有能满足欣赏者审美要求的审美价值;个性显现是指它的特殊本质,即凭借的特别物质媒介以及表现手段,诉诸欣赏者特殊的审美感受及效应。《兔侠传奇》音乐的成功不仅仅是国际流行趋势与中国民族风格的融合,否则听众很难激起或开心搞笑、或悲愤深厚的情感。正是由于在音乐的运用上该片在遵守音乐的一般审美大众共性的前提下,也竭力用其个性激发受众情感。音乐存留了民族风格的配器手段并使之突破,这正是音乐核心美学价值及技术表现手段的深刻显现。从创作方法和技术层面中进行细致研究,以总结创作特色,揭示其创作奥秘。金培达在《兔侠传奇》音乐创作中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处理音乐素材,却演绎颇多的精彩音乐,从中体现了强大的创造力。
具体表现在:第一,变化配器手法使主题音乐再现。如:影片开场之时,主题音乐渲染了宏大的时空感;当兔侠以不同心情、不同情景出现时,主题音乐旋律以不同的配器手法再现,衬托了不同的情绪氛围。很显然,多次主题音乐的出现所采用的配器手法和乐器尽管不一致,但营造了多种不同风格的强烈的人性情怀与人文意境。第二,音乐语言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影视艺术是一门以视听为基础的综合艺术,两者必须高度统合,音乐与视觉务必同时服务剧情。画面造型以直观的形式塑造人物性格,同样,音乐的闪现也是人物形象性格的指代与隐喻。如:牡丹的主题形象音乐:使用弦乐和吹管类乐器演奏优美、流畅的旋律性乐段配合牡丹温柔又坚强的个性。兔侠的主题形象音乐:弹拨乐与木管的结合,配合其滑稽而憨厚的人物形象。熊天霸的主题形象音乐:铜管与众多弦乐、打击乐的组合,表现阴险狠毒的人物形象。两个强盗的主题形象音乐:弦乐拨奏与大管的结合,表现愚蠢、幽默的气氛。第三,乐器特殊奏法和音效相结合,不但渲染气氛,同时也是提升影片意境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在影片中,定音鼓滚奏、弦乐的颤音奏法明显营造着紧张气氛,同时叠加了音效在内的声音,使《兔侠传奇》在声音上从传统音乐,到现代管弦,再到特殊音效融为一体,使影片意境上突出积淀的优雅绝伦的文人精神品格,与民族侠义精神及文人崇高信仰以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发挥的淋漓尽致,成为华夏民族对天地,对人生,对社会的一项价值观察与评判,更是其心境与灵魂的艺术折射。《兔侠传奇》运用了大量的民族吹管类乐器,使用了隐喻和象征的喻情手法,折射着人格的美好或道德的寄托,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审美追求。这种风格所追求的意境自然是一种正义、豪情、仁义礼智信的深远境界,弹拨乐与木管的结合所强调的更是一种无限和深微的境界。《兔侠传奇》音乐处理方式,都是华夏民族为实现自己的道德理想和人格魅力,而苦心创造的艺术积累和艺术创造。
二、《兔侠传奇Ⅰ》音乐的审美意境
意境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具有特色的审美概念,《兔侠传奇》音乐创作的意境之美的追求也是对音乐的一种富有创新性的继承与延续。大量音效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得人景相融。同时,通过环境营造,也蕴含了人物性格特征,象征人物的命运,构造了悠远而深长的意境。
1.审美的倾向
当代影视中存在一种追求形式美感而与时代文化疏离的审美倾向。《兔侠传奇》在影片的听觉美感及视觉层面的形式美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观众在享受这听觉盛宴之后,还有回味的意蕴。影片中有音乐、造型、画面、色彩等多方位的美感,但这种美感不仅仅流于形式,且能将观众带入到更高一层的审美境界,形式兼具内涵。《兔侠传奇》不仅对故事、对人生、对人性的表现及揭示,其意境的营造也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及审美共鸣,其审美意境的营造也超越了观感的层面,这是音乐与画面协同作用的结果。《兔侠传奇》中表现出了对意境的追求,虽对意境的表现层次各不相同,但存在一个共同点,便是影视作品中承载了人性复杂性的表现,和在某种程度上人性及社会现实存在的矛盾之处。
2.意境的产生
《兔侠传奇》审美意境的创造来源于一些审美特质的趋同,虽意境具有民族性的审美范畴。该片的审美理想就是尊崇的形与态的合一,视与听的交融。《兔侠传奇》音乐的审美意境,就是以优美的艺术形态完美、和谐的显现。事实上,《兔侠传奇》音乐具有柔悠远的审美意境,同时兼具阳刚之美的审美意境。所以,片中音乐从古典艺术形态的意境中发掘艺术之美,以实现打动观众的内心深处,从而将其带入一种可以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审美情绪之中,进而创造多层次审美格调。在该片视听艺术创作过程中,各种不同的审美特质都在影视艺术中得以表现。《兔侠传奇》音乐将视野延展到广阔的社会现实中,超脱了天地中亲情、友情与爱情的狭小局限,展示着一种和谐、宁静而优美的审美意境。影片表现了人性温暖而优美的一面,以温情故事的演绎营造一种和谐优美的艺术意境,使得艺术的审美表现空间无限放大。《兔侠传奇》随着音乐推进剧情的发展,审美深度也向着纵远行进,并极力推进现代人性批判的深度使得审美情趣得以自然产生。音乐作为大众娱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及发行遵从消费市场的需要,其审美产生趋向于温和与和谐,通过营造形式美感,使得艺术审美向着赏心悦目的方向发展,也实现了真正审美情趣的理想追求。
三、结语
(一)电影创作中的流行音乐
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以及流行音乐的崛起,在烘托背景的时候流行音乐开始走进电影,并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和十分明显的效果。在电影创作中流行音乐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背景音乐,它渲染气氛的效果独具一格,而且能够更直观地将浓烈的感情抒发出来。并且不失其“流行”本色,观众容易接受,同时也是电影拉近与观众距离的一种重要形式。20世纪90年代,电影在表达感情方面开始侧重于流行音乐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比较成功的作品如《罗宾汉》中的Everthingldo和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Myheartwillgoon,等等。一路走来,流行音乐逐步确立自身在电影艺术中的地位,并形成了自身成熟的固定的类型模式。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代表是美国轻喜剧影片《修女也疯狂》,这部影片对流行风格配乐的采用颇具创新性。影片将宗教音乐圣歌用流行风格加以改编,并将其作为主体音乐,不断强化。这不但对流行音乐是一种创新,也是电影艺术中并不多见的音乐创新。事实证明,这种探索和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电影中用流行音乐风格重新编排圣歌I'llfollowhim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这种对传统的大胆改革,以及对宗教思想中的陈旧、压抑人性的部分的不满,又从另一个侧面与“修女也疯狂”这一主题相契合。音乐伴随着随意明快的节奏和教堂音乐的美妙和声,不但听来心情舒畅,一切也使得教堂音乐更加华丽和圣洁。我国电影音乐中对流行音乐风格的采用步伐经典。最具代表性的有电影《少林寺》中的《牧羊曲》,《红高粱》中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等至今都广为传颂。《牧羊曲》是王立平作词作曲,郑绪岚演唱的一首洋溢着似水柔情的女性之美的流行歌曲。歌曲委婉清澈,清新明丽表达了歌者在牧羊的时候对眼前明媚秀丽的景色的热爱。并且能以自己的歌声大胆地表达这种热爱之情。无可置疑,牧羊曲在塑造牧羊姑娘这一角色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对这位姑娘的父亲却是少林寺中的武僧昙宗。对这样一个人物的激励烘托也更加突出了《少林寺》这部电影的思想主题,那就是对压抑人性的旧礼教的反抗。但更为重要的是这首歌曲烘托了自然风光的秀丽,使人们在欣赏紧张的武打、复仇情节的间歇缓和气氛。
(二)摇滚乐在电影艺术中的应用
西方“摇滚音乐”在20世纪90年生了阵营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并没有影响到它的表现力,尤其是在电影中对于渲染气氛和发泄感情的表现力。相反,摇滚音乐的发展和创新还对电影创作产生了更加积极的效果。激情与震撼力是摇滚乐的最大魅力,当这种风格的音乐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对于制造强烈的画面,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具有其他音乐风格无法比拟的效果。例如美国的灾难片《龙卷风》,这部电影为了突出灾难给世界和人类带来的创伤和冲击以及天崩地裂式的场面,大量采用摇滚音乐强化主体。影片制作中邀请大量知名摇滚乐队,将10多首不同风格的摇滚音乐做了酣畅漓淋演绎与表现,大大增强了电影的艺术效果,也更加鲜明地将电影主题强化在观众心中。这些“摇滚音乐”在影片中和电影中的客观事物发出的声音非常相似,这种“源音乐”的形式更加增添了电影的可听性,并且这种音乐是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出现的,融合的紧凑、自然。20世纪80年代摇滚音乐风靡我国,广大青年为它激昂的宣泄方式折服。电影也很快找到自身情节与这种音乐分割的契合点,进而出现了像《头发乱了》这种“摇滚MTV”式的经典电影。
(三)另类音乐在电影创作中的应用
“另类音乐”最大的作用就是强调主观感觉,在这点上表现的与流行音乐有所不同。个人欲望中的困惑与生活中的绝望成为这种音乐形式服务和表达的主题,其中不乏对现实生活的反抗。摇滚乐的思想性和挑战性在另类音乐身上被保留和继承下来,但它与时代的贴合又比摇滚乐更加紧密。就音乐角度而言,这种创新是成功的,它不但丰富了音乐的形式,而且又为人们感情的宣泄找到了新的途径[4]。这种音乐形式的成功也很快被电影吸纳,成为电影中一种表现形式。英国影片《猜火车》就成功地采用了各种另类音乐,将“朋克”青年的瘾君子生活做了恰如其分的烘托。影片两首曲子风格迥异,将吸毒与戒毒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在音乐的对比中表现出来。另类音乐在我国电影中的应用不是很多,这和另类音乐产生的土壤有很大联系。目前香港电影中有采用另类音乐的先例。例如王家卫的影片《堕落天使》中采用了一种听起来有些怪异的另类音乐,晃动的画面和另类的音乐为导演个人风格的强化起到明显效果。另类音乐在电影抒发感情、营造气氛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值得我国电影人深入挖掘和利用。
二、中国特色音乐在电影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特色音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时将戏曲融入电影也是电影音乐多元化趋势的一个重要表现。戏曲作为一种音乐形式,是古老的华夏民族千百年来表达感情、歌颂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艺术性和电影的艺术性有着很大契合之处,例如张艺谋执导的几部电影就成功地运用了戏曲这种抒感的音乐形式。其中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就是代表之一。影片中的音乐以京胡和女声为主。根据情节的变化和人物遭遇的不同配以不同的音乐,给影片增添了浓厚的民族音乐氛围。例如影片中的四太太颂莲,命运凄苦,遭遇悲惨,赵季平为她设计的音乐也是如泣如诉的女声,而当他得知小雁死去的消息之后影片中顿时响起了撕心裂肺的京胡、音乐凄惨悲凉,让人忍不住落泪。《霸王别姬》是一部纯粹以京剧为题材的电影,这正好契合了电影主题,将电影与音乐的关系拉到最近。剧中主人公程蝶衣和京剧之间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在一把京胡和一组京剧打击乐器的配合下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这其中京胡和打击乐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象,他们之间是对立关系,同时也有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一面。其中每当主人公在生活或者感情上出现变故或变化的时候所配乐器为单纯的京胡旋律,而当程蝶衣在事业上有所发展和变化的时候,配之以热烈的京剧打击节奏。而当程蝶衣的命运发生重大转折的时候,则会出现两种形式共鸣的音乐效果。例如当他第一次被母亲带到戏班,师傅因为他是六指而拒绝收他为徒时,他的母亲残酷地切去了他的手指,此时电影中响起了强烈的合奏声音。当程蝶衣和段小楼第一次上演《霸王别姬》的时候,又一次出现了声音强烈,场面宏大的合奏音乐,使观众感觉人在戏里,戏如人生。
一、构建音乐学科的数字图书馆的现状
随着人类社会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日益加快,知识管理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人们从发展经济、提高文化素质、全方位精准的娱乐需求出发,要求图书馆提供适应社会发展水平的各种服务。为了适应当今时展,图书馆事业呈现出更加专业化、更加细分化的发展趋势,特色图书馆正是这一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实际上发达国家在特色图书馆方面已经给我们树立了许多的榜样。如前苏联20世纪40年代创办的“盲人图书馆”、50年代创办的“莫斯科旅游图书馆”;美国从30年代起就开始创办的“总统图书馆”;香港80年代创办的“时装图书馆”;台湾80年代末90年代初创办的“纺织图书馆”、“电影图书馆”、“摄影图书馆”、“美术图书馆”、“体育图书馆”、“文化饮食图书馆”等等,都颇具特色,很有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广泛使用,“数字图书馆”逐渐取代了“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电子化信息的仓储,能够存储大量各种形式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访问,以获得需要的信息,最大的优点是其访问不受地域限制。数字图书馆是一门全新的科学技术,也是一项全新的社会事业,是一种拥有多种媒体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能够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高水准的信息化服务机制。有关数字图书馆的理论研究也蓬勃发展,而更重要的是,由国家政府支持的各学科数字图书馆的实验也开始大规模有计划地实施。而对音乐学科的文献信息进行重点收藏,使之达到系统完备的程度,并为有特定需要的读者群提供服务的图书馆就是数字化的音乐学科图书馆。音乐图书馆是为乐迷们提供欣赏、鉴别、租赁等系列服务知识,以提高乐迷音乐素养和音乐水准的开架式公共服务场所。
根据《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在网络的各项用途中,中国网民的网络音乐检索率居各项网络应用之首。半年内已有86.6%的网民收听过网络音乐,还有71.2%的人半年内下载过音乐。音乐信息资源的数量急剧增长,需要存储和传播的音乐信息量越来越大,音乐信息的种类和形式也是越来越丰富,传统图书馆里收藏的音乐资料已经完全不能满足需要,人们迫切需要建立音乐学科的数字化图书馆。
中国就音乐学科的数字图书馆也小有尝试。2006年9月正式建成的KUKE数字音乐图书馆,是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于非流行音乐发展的数字音乐图书馆,也是构建更多音乐数字图书馆的蓝本和实例。KUKE数字音乐图书馆拥有Naxos、Marco Polo、Countdown、AVC等国际著名唱片公司的授权,同时整合了中国唱片总公司等国内唱片公司的资源。目前图书馆已经收藏了世界上98%的古典音乐,以及多个国家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音乐,同时还包含爵士音乐、电影音乐、新世纪音乐等多种音乐类型;并且汇聚了从中世纪到现代5 000多位艺术家、100多种乐器的音乐作品,总计约50万首曲目。KUKE数字音乐图书馆还拥有现代录音技术和很多的英语读物资源。目前,KUKE数字音乐图书馆每月还出版一本电子杂志,除此之外,KUKE数字音乐图书馆精心打造的栏目“电子唱片”也已经在网站上线。可见构建一个成功的音乐数字图书馆,不但能满足广大的音乐爱好者的需求,最主要有着清晰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以及巨大的商业利润。
二、如何构建音乐学科的数字图书馆
构建数字图书馆建设包括硬件平台建设、软件平台建设和资源数据库建设。其中硬件平台建设主要涉及硬件设备的型号及性能等技术问题。本文简单分析软件平台建设即数字图书馆音乐资料整合,音乐检索方法介绍和资源数据库建设。
1.音乐检索方法简介。现行的音乐检索方法大概有两大类,一种是基于旋律的音乐检索方法,另一种是基于内容的音乐检索方法。基于旋律的音乐检索方法又细分为模糊哼唱和MIDI主旋律提取等检索方法。而基于内容的检索方法主要从作者相关的内容和作品的相关内容着手。
2.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所谓 “音乐资料”,即指所有具有音乐要素和音乐知识信息特征的不同物质形态的必需品。这些必需品可能以文字资料的形式出现,也可能以实物的形式出现,不管以哪种形式出现都是音乐学科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因此,也都是音乐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研究对象。音乐资料不仅具有一般资科的特征,同时,还有其特有的学科和专业属性、特征和类型。音乐学科领域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乐谱(包括五线谱和简谱)、唱片(包括激光唱片)、录音带、录像带(包括影碟)及中外乐器等都可视为典型的音乐资料。
“数据库”最早出现在美国,是电子信息时代高度发展的新产物。20世纪50年代,美国就已出现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存储和检索的专门机构,当时,这种机构被称之为“数据基地”(data base),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数据库”的原型。所谓“数据库”,就是“为了满足某一部门中多个用户多种应用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在计算机系统中组织、存储和使用的互相联系的数据集合。”(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子学与计算机卷》)也就是说,它是将各种非计算机可读信息资料电子化,并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将其合理组织转换成计算机可读的信息集合。
数据库的开发和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牵涉学科知识面宽,工作量大而且见效慢。音乐学科的音乐信息资料有着各自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专业特色及专藏、专攻特色,这些都是建立相关数据库所要考虑的因素。数据库的开发和建设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不是短期行为,更不能毫无计划、随心所欲。而现有的音乐学科数据库的选题又往往与各音乐院校的科研规划、重点科研任务、优势或特色科研项目等紧密相关。所以举一己之力是无法建设音乐学科数字图书馆所有需要的数据库的。但是由于各个图书馆馆际之间可以合作和互相使用资料,以及出资购买相应的数据库,这些方法的出现使的建设任何一个数据库都变得可行。现在使用比较多的从音乐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流行音乐数据库、古典音乐数据库、戏曲音乐数据库、中外电影、电视剧主题曲、插曲数据库、其他音乐数据库等。有了这些音乐数据库,不管是专业的音乐从业人员还是普通的音乐发烧友所需要的音乐资料大抵都能搜索得到了。
音乐资料的详细归类可以划分为四大块。
第一,音乐文字资料数据库。自从人类文明出现文字以来,文字是各种资料类型的主体,音乐资料也不例外。文字资料主要涉及音乐图书、音乐期刊和音乐报纸等以文字作为信息记录符号,以纸张作为信息载体的印刷型文献资料。而音乐图书又包括音乐著作、音乐教材、音乐论文、音乐资料汇集、音乐会议文献汇编及音乐字典等工具书。音乐期刊又可分为核心期刊、普通期刊、各种杂志。从其学术性、评论性、普及性、综合性及检索性等多种类型也可细分。音乐报纸也可分为综合类和单一类、国家级和各地区等形式。由于文字资料数目繁多,能够存取的音乐资料信息也就不计其数。
第二,乐谱资料数据库。乐谱是印刷型音乐文献资料中最具特色且有着重要参考利用价值的音乐信息资料,同时也是记录音乐作品的主要形式。现在世界通用两种乐谱符号:五线谱和中国民乐使用的简谱。另外曾经使用的各种古谱也应该要收入浩如烟海的乐谱数据库中。
第三,音乐声像资料数据库。音乐声像资料包括普通唱片、激光唱片、录音磁带、录像磁带、激光视盘、电影、幻灯及缩微胶片等以音频或视频为信息记录符号,以感光或磁性材料为信息载体的特殊类型的文献资料。它属于非印刷型文献资料,也是音乐资料中颇具特色的重要类型。鉴于它的重要性和直观性,建立音乐声像资料数据库是优先考虑并且要花大量人力财力持续搜罗、开发的。
第四,音乐实物资料数据库。音乐实物资料包括常规使用的各种中外乐器和非常规使用的各种中外乐器、改良乐器、出土文物中的古乐器以及文物中的各类音乐用品、现存各种古代乐舞石刻等。与音乐文字资料相比,音乐实物资料更注重其收藏、研究价值。
社会的高度信息化,正在改变我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工作模式。我们不能再局限于陈旧的音乐研究手段和方法,而应以创新的心态,积极的姿态,早日把音乐资料数据库的开发建设工作搞上去。毋庸置疑,音乐学科的数字图书馆的开发和建设将给音乐院校的科研工作以及整个音乐艺术教育事业带来焕然一新的局面。
三、数字图书馆的商业前景